伊丽莎白

剧情片英国1998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杰弗里·拉什,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约瑟夫·费因斯,理查德·阿滕伯勒,文森特·卡索,芬妮·阿尔丹,埃里克·坎通纳,凯西·伯克,艾米莉·莫迪默,约翰·吉尔古德,詹姆斯·弗莱恩,凯莉·麦克唐纳,丹尼尔·克雷格

导演:谢卡尔·卡普尔

 剧照

伊丽莎白 剧照 NO.1伊丽莎白 剧照 NO.2伊丽莎白 剧照 NO.3伊丽莎白 剧照 NO.4伊丽莎白 剧照 NO.5伊丽莎白 剧照 NO.6伊丽莎白 剧照 NO.13伊丽莎白 剧照 NO.14伊丽莎白 剧照 NO.15伊丽莎白 剧照 NO.16伊丽莎白 剧照 NO.17伊丽莎白 剧照 NO.18伊丽莎白 剧照 NO.19伊丽莎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4

详细剧情

  本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化妆奖等各项荣誉。  1554年,在玛丽一世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直到1558年她驾崩,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 tt 饰)登上女王的宝座,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 还有幼时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暗藏的阴谋、大臣的欺骗、国家糟糕局势,无不给这位新任女王带来危机。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次次宫廷政变中,华丽脱身,一次次扫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并将16世纪的英格兰从岌岌可危的边缘推向昌盛的顶点。但伊丽莎白拒绝任何政治上的联姻,坚持追求真爱。这位威严、冷峻、刚毅的女王最后终生未嫁,只与国家和权利终身为伴。

 长篇影评

 1 ) Virgin Queen 的传说

忽然发觉CATE 真的很不耐看,精灵女王的扮相也只是惊艳第一眼,再细看就觉得这张脸其实真的有点吓人。

但是真的合适伊丽莎白。真的很像很像,虽然比起真人来,CATE还要好看上很多倍。

 一张惨白的瘦削的脸面无表情,衣着华丽庞大,走路动作发出悉索的声音,宫殿空荡阴暗,有着无比辉煌的穹顶和简陋之极的地面。

 所谓皇室,真的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每一寸空间都让人不寒而栗。
 伦敦塔很有中世纪的风格,不动声色的阴寒加上鲜血淋漓,水路进去的时候,跟地狱无所区别。
 伊丽莎白开始的郡所倒是阳光明媚,充满田园风光。加冕仪式的那一刻采的镜头角度和光线,宛如油画的复制版,惊骇于影片还原历史的程度。

 好像越是聪明的女人越是容易爱上愚蠢的男人,伊丽莎白也不例外。到最后,我仍然不能相信,这个满嘴甜言蜜语的家伙在跳伏而特舞时,含情脉脉看着的,会是个纯粹的女人。皇冠那么耀眼,他不可能忽视。顺便说一句:伏而特真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怪异最难看的宫廷舞了,再高贵的淑女跳起来都像个僵尸。

 再说回来,最不能忍受喜好对着女人颂诗的男性,看那robert勋爵眼皮都不眨就源源不断的说出拔丝苹果一样粘粘乎乎的诗句————老天, 恋爱中的女人最愚蠢,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相信除了伊丽莎白自己,没人会被这种语句打动。

 最感动的一刻是她辞退伯利公爵的时候,此刻看到公爵白发苍苍的脸,才忽然发觉,那个从片头开始惊惶失措藏在忏悔室里向公爵求助的女孩已经成长为面无表情手腕带铁的真正女皇了。这样改变的过程被CATE诠释得行云如水天衣无缝,不由再次慨叹当年奥斯卡的眼光之差。

 不过电影终归是电影,美化virgin queen是必然的。真正的伊丽莎白不会这么死心眼跟自己过不去,丈夫可以不要,男人是少不了的。另外关于英国脱离罗马教廷成立英国国教的重大史实,凭着我日益稀薄的历史记忆依稀记得这似乎不能划在伊丽莎白的功劳簿上。

 2 ) 从柔光照耀的少女到冷峻眼神的女王

这部剧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伊丽莎白的成长历程:从懵懂无知的时代,经历背叛、欺瞒、暗杀,原本只憧憬美好爱情的少女,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统治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女人的心是怎样一点点变硬。详细文字都在截图下了。这部电影的化妆、服装、光线、角度、演员,真的都很棒,我非常喜欢。

开场是柔光照耀、温暖如春的少女
心里满满的是对爱情的向往,与恋人跳舞缠绵
但她的身份不允许她过普通少女的生活,被指控叛国罪,关进监狱审判
弱小无助,被一群凶狠的男人围着控诉逼问
后来玛丽一世死掉,她终于继位,加冕时感受到皇冠的沉重,内心应该是兴奋又忐忑吧
加冕没多久就大清早被大臣从床上喊起来,懵懵地开会,说话结结巴巴,被大臣摆布
在大臣操控下做出错误决定,战争惨败,受到苏格兰女王侮辱,女王生涯中第一个痛苦打击
与一帮主教谈判前的自我练习,忐忑纠结
第一次表现出女王气质,在与主教们谈判时渐入佳境,获得一些支持
大臣拼命逼她结婚,戳穿前来求婚的法国公爵(爵位我记不清了乱写一个)是同性恋女装大佬搞群P却还想骗婚的事实。话说这个女装大佬真的很骚很会演噢
发现自己爱的男人是已婚男,隐瞒婚姻,还口口声声向她求婚;法国求婚者是女装大佬同性恋;还有一个西班牙求婚的,想暗杀她。非常幻灭,痛苦中大声狂笑…后面的宫女是她的好朋友,表情非常难过,眼神里都是心疼
已婚男被戳穿后的狡辩。女王气质进一步显露
霸气怒吼
终于摆脱大臣的辅佐(操控)(其实这个大叔确实心地很好),走向独当一面的女王之路
杀掉所有试图杀她或篡位的敌人后,剪发明志
宫女凯特,她忠诚的朋友,再一次为她落泪
最后迈向黄金时代的单身伊丽莎白女王

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片段截图如下:

“血腥玛丽”统治的时代,宗教迫害真的很恐怖,这个镜头很妙很吓人。这部剧多次使用这样的角度,很有视觉冲击力
少年想杀中年人,没忍心下手。中年人叫他到窗边,看窗外美好世界,并说“天真是你所拥有的最宝贵品质,失去了它,你就会失去灵魂”。说完一秒钟马上割了少年的喉。中年人套路太深,少年真的不是对手
这个姐姐特别会撩,眼神里都是戏。但撩错对象,被杀死在床上
剧照,这光打的,真的很女王

 3 ) 从女王成长中看两性关系

女王从女孩成长为真正的统治者的心路历程:她未婚,却由于4个男人而成长,有年轻时的情人、时时置她于危险中的公爵、曾辅佐她父王的忠臣,还有日夜保护她的爵士。

随着她的日渐成熟,前3者一一被她而弃,只有后者留守殿前。他并不比他人年轻英俊也并不巧言令色,但他尊重她独立的人格,提供建议却从不代为决定,给她时间思考,给她空间消化情绪--主意你自己拿,我在这儿,需要我的时候我支持你。他是个真正的男人,欣赏她的美丽,却不想着坐拥美人,鼓励她的成长,却不想着控制她。

她真正成熟了,虽然成长的代价巨大,可是一代女王不是每个人都做的了的。她在位时曾说过:I am my father's daughter, I have the man's heart. 确实震撼,内心强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岁月的洗涤和历练的积累。

 4 ) 朱颜已改

当主教用庄严的语调宣布伊丽莎白成为英格兰,爱尔兰,法兰西的女王,圣乐响彻明净堂璜的西敏寺,绣花红地毯,礼烛,盛装阵列,欢呼的臣民,她手持王权宝珠和权杖,接受加冕典礼仪式,导演在叙说历史事件时并未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的择取宫廷斗争戏,绕开正面交锋的战争场面,用大段的尸首横陈,血水横流,来营造血腥气氛。歌舞升平,会议表决,肉欲欢爱,残害与死亡穿插相见。

从人性进化到神性是故事的脉络之一,面对新教与天主教徒的异端之争,罗马教廷的君权神授打压,内忧外患。导演在叙事宗教宽容决议投票案时,用到了一组很具写意性的镜头,缓缓打开的大门,簇拥的宫廷教士如潮水,缓缓分移开去,喃喃自语般,叙述着为了国家大义,如何全身心投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政治潮流,构成了一道明晰的分水岭。

法国求婚的安如表现的浪漫气质将英式的保守冲击得窘迫不堪,他的前卫作态唤醒了伊丽莎白的第二性,她说,我明白了一切。轻摇羽扇,宫廷间再度对舞,举手投足间,她不再是那个含羞欲放的女人,她又说,我选择要一个忠诚的女管家,也不要一个适合谈恋爱的男人。重用华星汉,放弃婚姻-神格的重构,一切都为了国家。那个成长于绿荫浅草的曼妙朱颜少女,如今已是粉白浓妆,果敢,坚毅的盛世女王。

 5 ) “童贞女王”的荣耀与苦痛

    或许是由于英国在1840年带头开始了中国百年被蹂躏史的缘故,每当看文字的、图像的关于大不列颠如何强盛的东西时常常心生恨意,反倒是看反抗英格兰暴政之类的东西看的无比痛快。作为英国一段强盛标志之一的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女王当然是值得大书特书,好好神化一笔的人物,但是在凯特布莱切特主演的《伊丽莎白》和《伊丽莎白:黄金时代》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更接近人间的英国女王,看到了这个“童贞女王”人生的荣耀与苦痛,人性的故事往往比兵戈铁马更有征服力,所以,这个英国女王的故事将我深深感染。

    两部伊丽莎白女王的故事,无疑第一部《伊丽莎白》更佳,故事一开始,就是著名的“血腥玛丽”时期,那个时候,这个名称不像今天的鸡尾酒一般可爱,我们看到的是教派纷争下的白色恐怖,神经质的玛丽滥杀无辜,甚至将妹妹伊丽莎白也关进大牢,但是却又没有下手杀害,所以,她病逝后,伊丽莎白顺其自然的接受王位,给人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事实上,本片比较巧妙的没有赤裸裸的神化伊丽莎白,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要取她性命,但是又都逢凶化吉的情节来承诺她的形象,这样的不断死里逃生,不需要再用过多词藻歌颂,一个神赐君权的神化女王自然的站在时代前端。本片在宫廷斗争的展现上则是极力表现其险恶、丑陋和血腥,特别是伦敦塔内对犯人的一次次虐待和折磨,让政治斗争中的善恶不再明晰,无论是伊丽莎白的敌人,还是她的同盟,在彼此的争斗中都显的不择手段,残忍至极,而在这个过程中,伊丽莎白倒显的有些优柔寡断、菩萨心肠,对敌人一再退让,而正是这样的铺垫下,使得她最后的爆发显的理所当然,令人振奋,将一个女人到女皇的成长过程中的血迹用这样的悲情方式轻轻抹去,而她的坚疑和果断性格却渐渐予以烘托。

    实际上,在两部影片中,对于伊丽莎白最大的悲情描写,恰恰在于她的“童贞”,在影片中,它不再仅仅是纯洁和神圣的标志,而是一个女人的苦痛和牺牲。无论第一部与罗伯特勋爵的爱情、还是第二部与海盗罗利的暧昧情愫,最后都不得不屈从与国家利益,而面对各国而来的“追求者”,她又对这样的政治婚姻坚决的抗拒着,于是,本片中,我们看到她一次次痛苦的与心上人划清界线,然后再穿上抹杀女人柔美的高贵的礼服,出现在女王的宝座上。在第一部中,结尾她饶恕了背叛她的罗伯特勋爵,并与之划清界线后,减去长发,面容凝重而庄严的接受子民们的朝拜,然后说“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一种决绝之气将其爱情的无奈烘托到了及至,又为一个铁腕女王的诞生渲染了最神圣的气氛。

    与第一部相比,《伊丽莎白:黄金时代》就显的差了不少,布兰切特扮演的伊丽莎白依然出色,依然将女王为了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爱情的那种挣扎表现的充满感染力。但是,本片剧本确实次了些,与第一部通过女王多次逃出劫数自然的烘托形象不同,这部来了个赤裸裸,比如当女王在教堂祷告时逃脱暗杀,非要弄个她身上闪耀光辉将对手镇住的神化场面,让人看了作呕,这种过分宗教感的神化在本片中随处可见,可谓一大败笔。本片还有一大毛病就是对女王对手的过分妖魔化、弱智化,如西班牙国王菲利普斯在片中被演绎的自大、傲慢、神经质,像个神汉一般,不像第一部的诸多对手显的有血有肉,我们知道,要让一部电影试图歌颂的人物显的有血有肉、英明神武,对于她的对手的表现上也应该等同对待,否则一帮菜鸟怎能烘托女王的形象?不过,好在还有一帮出色的演员在支撑这部电影,如扮演海盗的克里弗欧文,将一个不羁而又有情有义的传奇海盗表现的魅力非凡,而扮演菲利普国王的西班牙演员加尔迪莫纳,将一个剧本设置的妄想症国王,表现的依然充满了尊严和悲情色彩。而总体看,本片的不足也是相较与第一部而言,比起同类作品中,歇斯底里的展现传主文治武功的传记片来说,还是更有可看性。

    但凡涉及历史人物的传记片,总会引发争论连连,历史上的伊丽莎白是怎样的?这属于本片的扩展话题,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基于基本史实的演绎是多种角度,仁者见仁的,对于我来说,伊丽莎白本人就是多种历史和文艺作品形象的统一,在这一系列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天真烂漫的女孩成长为铁血女王的女人的故事,看到的是一个曾经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女人最终抛弃个人爱情,嫁给英格兰而终身未嫁他人的悲伤故事,看到的是一个开创了英国辉煌年代的女王的荣耀与苦痛,历史的真实远比电影复杂,但是这部电影中,那个昔日还在草地间与同伴嬉戏的少女和冷俊到冷酷的女王的反差已经足够复杂,足够耐人寻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4ec9e0ac1b9841994ca6bb2.html

 6 ) 传记

1554年,玛丽一世登上英国的权利颠峰,在她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1558年,玛丽一世驾崩,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登上女王的宝座。面对姐姐留下的烂摊子,首席顾问威廉先生敦促伊丽莎白尽快解决由于英国已经没有军队,遭到临近国家威胁的现状,而国内也有些人开始对她实施颠覆活动。为了应付英国残破的局面,朝中开始有人建议伊丽莎白下嫁,为英国寻求一个保护国。当伊丽莎白感到孤助无依的时候,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的李斯特伯爵的归来给她带来了无比的信心

采用厚重的阴云、灰暗的色调来衬托当时充斥着宫廷政变、阴谋、欺骗的国家局势,而不谙世事的伊丽莎白生活的场景则是充满阳光和绿色,鲜艳轻柔的衣裙、潇洒飘逸的长发都喻示着少女的浪漫与纯真。

该片的成功,其中一部分应归于演员的努力,凯特·布兰切特凭借自身独特的气质,自然而真实地将伊丽莎白从浪漫天真到深沉果断、毫不留情的性格变化呈现在银幕上

 7 ) 不说话,只做伴

Sir Robert 告诉年轻的Elizebeth "remember who you are, don't be afraid of them." Elizebeth凭着这种信念忍受黑暗的压抑,静默,等待,漫长的黑夜过去,Queen Mary的早逝让Elizebeth坐上了女皇的宝座。Robert的背叛和政治里的谎言告诉她她不是任何人的Elizebeth, "I am only the daughter of my father", 她嫁给了英格兰,并且为这片心爱的土地带来了黄金时代,成为受人敬仰的Virgin Queen. 她从没忘记和Robert在洒满阳光的田园里曼舞,那时她有最美丽的裙摆,笑靥和年华。不说话,只作伴。

 短评

约瑟夫费因斯哪里有一点英伦情人的气质了,整个儿的就是一点贵族宫廷的边都沾不上,古装片还这么喜欢找他演,跟他哥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6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说实话,因为看风中的女王而对伊丽莎白一世感兴趣,自己百度了一些历史由衷敬佩,但是看电影,反而有些失望,看不出她的风采和手段,没有很体现她的英明果敢,爱情的篇幅不小,但偏偏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新颖,再去看看第二部吧

9分钟前
  • 尹天雪
  • 还行

凯特·布兰切特把伊莉莎白演出神韵了,胜在气质,最后那一幕,你看,我最终还是嫁人了,不过我嫁给了英国,真正做到了权威又疏离,柔美又冰冷。约瑟夫·费因斯这一部比同年他参演的莎翁情史更具沉淀。到底,他也只是个做情人的料,终,了了孤单。

13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英国人审美奇特的无眉白粉妆+泡面头......不知是因为对该历史缺乏了解还是央6的删减,或人多脸盲,感觉叙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断断续续眼花缭乱。女王👸🏻从天真烂漫到坚韧果断、受制于人到独揽大权的转变都非常莫名其妙,让这段历史只停留在服化道的层面

16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还行

从服装到演技都很有气场,98年的cate败给了莎翁情史,确实可惜。我只是不明白joseph同学总么可以忍受同时在这两部电影中演同样的角色

17分钟前
  • jo
  • 推荐

女王估计是第三种性别了。话说有好多熟人啊~赫赫,大名鼎鼎的坎通纳,007,海盗,拉尔夫费恩斯他第,猜火车里那学生妹...我还是无法理解宗教信仰会提升到如此严重的高度。

18分钟前
  • AshtrayGem
  • 推荐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瞬间就明白了象征蒙太奇和好莱坞三点打光法。真是在各方面做得都非常精细非常典雅的片子。英国电影还是非常有自己的一套的。

23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看完都铎王朝直接看的这部电影,98年的片子确实也算老的了,很多拍摄手法都跟现在主流的不一样,但是还是很值得一看!

27分钟前
  • Zach
  • 力荐

华服啊华服 【2018-2-15重看】

32分钟前
  • 垣原阵
  • 推荐

还是英国史有意思!不错的历史片,伊丽莎白的政治道路说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不过影片对“爱情”过多的着墨实在有点头重脚轻。其实伊丽莎白统一宗教的政策也并不彻底,在她驾崩的17世纪初照样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

35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真是对这种古典英国范儿没有抵抗力。作为电影来说,非常棒,服化道、剧情、节奏、情感、选角、表演,观赏性一流;作为历史片来说,有点戏说了,缺点历史厚重感。anyway,cate女王一出场,劳资就被迷晕了@@

36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推荐

童贞女王的大情史,权力场杀戮起于剪灭异教阴谋,实现盎格鲁海洋体系的独立自强。片子拍得真心不咋的,虽然看到不少史料演绎,但还是严肃与娱乐两不讨好的作品。这中间代表的趣味实在是low。

39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想起当年学的英国概况学得痴迷,抱着地图研究一通。服装、场景都很美,Cate的伊丽莎白非常有说服力,苍白、坚韧、大气。He'll be kept alive, to always remind me, how close I came to danger。2010.4.20

43分钟前
  • m.
  • 力荐

布蘭切特的氣質可以陰郁霸氣到這個地步,嘖嘖嘖

45分钟前
  • 花簪
  • 力荐

兔子的入坑之作,很好奇,13岁的小盆友就可以看这么多船戏的影片吗?一直在揣摩兔子是哪一瞬间爱上魔王的,我觉得是后半段,文森卡索也算助力吧,露骨的言辞估计也让兔子感同身受了!是的,魔一直都是女王,没有男人配得上她。因为她本就是个男人!

49分钟前
  • 伊维特
  • 力荐

传记片难拍,稍一不慎就在漫长一生的拖沓中被骂个狗血喷头,《胡佛》沦为悲剧,《公民凯恩》推上圣坛。而当下导演们都乐意取一个小片段着重渲染,如马岛战争期间的铁娘子、戴妃去世时的伊丽莎白二世、橄榄球世界杯期间的曼德拉、拍摄《游龙戏凤》时的梦露……这无疑是打名人传记之旗号拍剧情片。像《伊丽莎白》这种老老实实讲王者之路的还真不多见。

50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是胶片电影,喜欢胶片电影的质感,很真实我对英国的历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凯特·布兰切特真的是太美了!!!我的女神! @2020-04-12 10:25:01 @2022-06-06 22:19:19

54分钟前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 力荐

最后大用莫扎特和埃尔加,似乎是个提醒,别入戏,这是现代人的演义。

57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看過一點伊麗莎白時期的歷史,為了不被殺忍氣吞聲裝成天使一樣的伊麗莎白,好容易熬到登基,面對逼婚、暗殺等種種險惡。我想起一句話:“等我緩過這口氣,把你們一個一個都咬死!”她最後還是沒捨得殺死情人,以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保存了他的性命。這是最後的念想吧。

1小时前
  • 推荐

爱情戏好狗血!实在不喜欢男主,当年看莎翁情史也是=_=九叔的反派帅得甩他十条街不止…凯特中性美怒赞,但故事实在没打动我…

1小时前
  • Captain Zoey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