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暴

动作片美国2017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吉姆·斯特吉斯,艾比·考尼什,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吴彦祖,欧赫尼奥·德尔维斯,阿马尔·维克德,阿德普波·奥杜耶,安迪·加西亚,艾德·哈里斯,罗伯特·席安,理查德·希夫,梅尔·温宁汉姆,莎姬·贝兹,特丽莎·贝特曼

导演:迪安·德夫林

 剧照

全球风暴 剧照 NO.1全球风暴 剧照 NO.2全球风暴 剧照 NO.3全球风暴 剧照 NO.4全球风暴 剧照 NO.5全球风暴 剧照 NO.6全球风暴 剧照 NO.13全球风暴 剧照 NO.14全球风暴 剧照 NO.15全球风暴 剧照 NO.16全球风暴 剧照 NO.17全球风暴 剧照 NO.18全球风暴 剧照 NO.19全球风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0

详细剧情

  《全球风暴》的故事发生在未来,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愈演愈烈,因此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创造了能控制天气的强大气象卫星网络。但是卫星网络突发故障开始攻击地球,摧毁一切的气象大灾变席卷世界。而随着事态发展,浩劫背后的阴谋人祸也开始浮出水面,令主人公的救世之旅面临更严峻考验。

 长篇影评

 1 ) 《全球风暴》:灾难来袭

科幻片、灾难片,灾难场景震撼,再多些灾难场景就更好了,兄弟情、阴谋论多了些。吴彦祖在好莱坞打了个酱油。影片背景很好理解,未来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各国联合组建太空卫星网,并建立太空监测站,通过卫星控制气压、温度等因素达到自然灾害的消减。现实中的人类要好好爱护地球,爱护环境,永远不要让这一天到来。

这时卫星网突然失控,阿富汗高温的沙漠地区突降极寒天气,导致数百人死亡,香港地面裂开,窜出熔岩,太空监测站一个工作人员“意外”死亡,显然有人把太空卫星网当成武器,达到自己的目的。男主(杰拉德·巴特勒)是太空监测站的建造者,和弟弟不合,但面对人类浩劫,兄弟联手找出背后破坏者。

以下文字剧透================

总统的一个手下搞的鬼,后来利用卫星网攻击总统和所有可能成为总统的继任者,以便自己继任为总统。好在男主弟弟及其女友救出总统,粉碎了他的阴谋,并从总统那里获得终极密码,重启卫星网。男主在监测站决定牺牲自己,担负起重启任务,幸亏有同事帮忙,最终完成任务,回到地球,见到女儿。

私信+++qun:

 2 ) 一部眼界跟不上野心的电影

特效做的不错,但是逻辑硬伤也不少;

想营造一个大的场面,主线剧情却设置的及其狭窄;

想用中国元素吸引票房但是没有看到任何诚意

想得到中国观众的支持拿出诚意来啊

在灾难情节里面添加人性剧情想增加口碑,但是怎么看都不伦不类(强行加入文艺片效果以及给个别演员加戏,不是一般的突兀);

加入政治斗争想显得高端,但是能搞出那么全球性大破坏的大反派看上去智商还不如小学生(

宛如一个智障.jpg

);

部分演员用力过猛(又没跑又没跳你到底是为什么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喘气?)(个别演员的造型简直要逼死强迫症,好想把他按到水里洗个头再重新吹);

安迪·加西亚饰演的总统有一种意外的反差萌(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全程淡定脸);

小姑娘也挺可爱的,就是人设有点太单薄了;

最后:

想问问导演和编剧

 3 ) “全球风暴”北美遇冷的一点思考

在最新公布的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10.22-24),“全球风暴”在3246馆开画的情况下只收获了 1371万美元,对于一部预算达到1.2亿美元的大制作来说,这个开画成绩可能比电影里的灾难更加致命。 连电影发行方,华纳兄弟的发行主席Jeff Goldstein都不得不承认(回本)需要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的表现了(比如中国大陆)。那么向来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题材的电影,这一回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呢?

“全球风暴”北美首周末票房13,707,376美元

“全球风暴”拍摄于2014年,由Dean Devlin(“独立日:卷土重来”制片人,“全球风暴”是他个人指导的第一部院线电影)指导,原定于2016年3月上映。但由于试映反馈表现不佳数度推迟上映日期,期间还经历了大规模补拍,出品方华纳兄弟和Skydance甚至还找来了新的导演Danny Cannon来负责补拍期间的工作(名义上Dean Devlin因为有其他事无法脱身)。即便如此,出品方对于电影的口碑最终也还是信心全无,他们不仅取消了媒体提前场,甚至为了把口碑捂到最后时刻没有安排周四晚间的提前场,这对于一部大制作电影来说是很罕见的。这里插一句,在北美,片方在安排媒体场的同时会给媒体设定一个影评解禁的统一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之前参加放映的媒体不能提前泄露关于影片质量的任何消息,当然前提是这个“解禁时间”要设定在电影上映之前。这其实是一种出品方和媒体博弈权衡下的结果,媒体通过允许片方设定解禁时间来换取提前观影的机会。所以对片方来说,取消媒体场的好处是民众可能不会在“全球风暴”上映前一个礼拜就看到各种口碑扑街的报道,但是取消媒体场这个行为本身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意味着质量扑街。果然,在以收集媒体影评为主的网站“烂番茄”上,“全球风暴”遭遇了媒体“报复性”评价,目前为止,在收录45家媒体的情况下,只有差不多一成的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而代表了高声望的“权威媒体”的好评率只有0%。

“烂番茄”好评率11%

所以质量不佳是“全球风暴”遭遇票房滑铁卢的主要原因吗?Maybe。在下结论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和“全球风暴”无论在类型还是特效制作方面都有极高相似度的另外两部灾难大片“后天”和“2012”的媒体评价,前者在“烂番茄”只获得了45%的好评率,后者更低只有39%,而从代表了观众评价的爆米花指数上看,三部片子几乎处在同一个水平线(50%上下),然而“后天”以6800+万美元的成绩开画,最终收获1.86亿美元,同为11月开画的“2012”首周末6500+万美元累计也达到了1.66亿美元,这两部电影巨大的商业成功与“全球风暴”目前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华纳兄弟和Skydance想必也是冲着北美1.5亿级别以上的目标来策划的这个电影项目,不然1.2亿美元的成本根本就无法通过任何可执行度方面的审核。没错,电影本身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其中一向原因,有观众表示“电影中传达出的好莱坞民主党全球策略的腔调令人作呕”,“全球变暖的话题已经过时”甚至有人因此来嘲讽那些输掉大选的人仍然搞不清楚自己失败的原因。但“全球风暴”低迷的票房表现,尤其是在这种一般情况下首周末口碑还未广泛发酵的情况下,显示更多是观众群体对于这类题材在兴趣上的缺失。

“ 后天”烂番茄好评率45%
“2012”烂番茄爆米花指数与“全球风暴”打平

在今年九月初,华纳兄弟向全美院线发布一封紧急通知,希望院线可以撤换掉印有“Brave the Storm”(经历风雨)slogan字样的海啸版宣传海报,原因来自于美国正在经受多地飓风灾害的袭击,今年9月,飓风“哈维”造成了美国十万间以上的房屋被毁,政府预计的重建费用高达1800亿美元。然而就在此时此刻,“加州历史上最致命、最昂贵的火灾之一”仍然在加州北部地区无情的肆虐,相关报道也是如“家常便饭”一般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头条上。想象一下,不用在电影院里就能经历现实版天灾的你,还愿不愿意买票进入那个黑漆漆的房间去体验“二次伤害”?

海报tagline已经由“Brave The Storm”改成了“Some things were never meant to be controlled”

我一直觉得电影是一种“安全的危险艺术”,因为不管在幕布中发生的故事再黑暗、再恐怖、再残忍、再无情,我们都可以用“这只不过是电影,不是真实的”这句话来化解我们的危机,但如果当挡在电影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那层微妙的“隔板”不再起作用时,会发生什么呢?最近一段时间业界关注到一个现象,讲述天灾人祸的现实题材的电影,往往会无视口碑、演员等因素纷纷面临着商业成绩上的“灾难”。去年Peter Berg两部力作“深海浩劫”和“恐袭波士顿”,前者几乎完美再现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特别是石油喷发和钻井大火的场面显示出极其考究的制作水平,但预算高达1.1亿美元的“深海浩劫”,最终全球票房只有1.2亿美元,让出品方狮门影业亏损6000万美元!“恐袭波士顿”聚焦曾轰动一时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成本4500万美元,最终全球票房也刚刚跨过成本线,这一回“受伤”的仍然是狮门影业(这两部电影都是由巨星Mark Wahlberg主演)。进入2017年,以政治题材见长的奥斯卡获奖导演Kathryn Bigelow(“拆弹部队”成本1500万美元,全球票房5000万美元)带着描写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种族骚乱的电影“底特律”回归,在影片预算3400万美元的情况下,北美仅收1600万+的票房成绩,受其题材所限,该片在全球市场也注定很难有所作为,商业成绩的低迷让Bigelow无奈提前退出了明年奥斯卡的角逐。另外最近一部正在北美上映的新片“坚强”,由著名影星Jake Gyllenhaal主演,讲述了一位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中失去双腿的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同样遭遇了市场极度的冷遇(全球500万美元,北美不足200万美元),使得Gyllenhaal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前景暗淡了许多。列举出的这几部电影的共同点除了都是由真实的“人灾”改编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呢?那就是它们当中没有一部的烂番茄好评度低于80%的(“深海浩劫”83%、“恐袭波士顿”80%、“底特律”82%、“坚强”96%),可以说普遍具备了过硬的质量,但这仍然对于票房表现于事无补。特定类型题材的电影的票房成绩,比如恐袭、灾难和政治正在越来越强烈的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当作品与现实联系越紧密,观众可能越要逃避观看它们。其实不只是在电影界,这一季度的美剧“美国恐怖故事”,也别出心裁的把刚刚过去的大选融入到剧本中,在我看来这是最近几年美恐最具诚意的作品,然而首播收视率就掉了0.8。

当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翻开手机里的新闻客户端,当我们在刷微博、看豆瓣的时候,那些恐袭、灾难的消息、图片甚至视频,都随时有可能冲击着我们的神经。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可以实时看到各类新闻,而且可以长时间的追踪一条新闻的来龙去脉,我们已经很难像从前一样“事不关己”的靠在电影院舒适的背椅上,去观赏那些正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灾难。在拉斯维加斯案的枪声仍然回荡在美国人的脑海中时,会有多少人愿意把休息的宝贵时间,花费在重新目睹这些痛苦的画面中呢?绝大多数的院线电影,都会用一个带有希望的结局,善意的让观众可以安心的走出影院,但当我们潜意识中不再相信那些善意的结局时,又多少人又愿意为电影最后的“谎言”买单呢?

 4 ) 人类在灾难的面前,如此的渺小与无助

影片讲述因气象卫星发生故障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风暴的故事。

这大概是几年后的地球,寒流,可以直接冻结一个海滩:洪水,会淹没整个曼哈顿:热浪,一天就会有200万人死亡,最高温度,高达100度或更高,如此极端的气候,都是人类,环境破坏造成的,人类不能坐以待毙

由中国和美国牵头,17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实施,可以控制全球气候,星形网络计划,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网络,覆盖地球表面,可以控制和改变,任何地方的气候,人类勉强安宁度日,但两年后,怪事却发生了,人们在一个,气温高达49度的,沙漠中央,竟发现了一个诡异的冰冻区,这里1夜之间,气温骤降,行走的村民被冻住,宛如冰塑一般,小镇彻底变成了一座冰城

专家小组立刻调查,发现是一颗卫星故障所致,于是,便把故障卫星返航检修,但就在这时,怪事又发生了,一位检修员,刚刚放好卫星芯片,空间站突然爆裂,检修员直接被吸入外太空,总统意识到,这事绝非偶然,于是派人,找到星网的研发人力

力克听说此事,便马上前往空间站,便马上前往空间站他决定检查故障卫星,但就在此时,机械臂如失控一般,随意撞击,最终卫星被毁坏,故障无从查起,力克更加怀疑,这事并不简单,通过调查检修员,芯片就卡在了,卫星的羽翼上,他们立即前往,成功拿到芯片

就在返航的时候,宇航服突然漏气,整个人四处冲击,眼看要被冲向月球,好在男人抓住了一根缆绳,才安全返航,力克拿到了芯片,但他严重怀疑,一定有内部人士在搞鬼,他故意撒谎,说芯片不见了,这事只告诉了女管理员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的吴教授,卫星芯片的故障之处,他正要出门,却发现地面,突然开裂,地下管道被烧红爆出,他立马开车离开,但火焰开始吞没街道,大楼一座座倒下,等脱离了危险,便立刻打电话给,星网负责人,他看出了有人在搞鬼,故意篡改芯片数据

吴教授连夜赶往华盛顿,就在两人将要见面时,有人突然将他推出去,临死前,他说出了线索,宙斯,而力克也在悄悄检测芯片,最终发现,果然是人为篡改了数据,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这是未来世界的卫星天网,由几千个人造卫星联网构成,覆盖在地球表面,它就是星网,而要应对地球不断出现的,极端气候,洪水、海啸、寒流、风暴、海浪来袭可以瞬间将一个人吞没,有了它人类就可以随意控制气候变化

最近,系统的总设计师力克发现,有人对卫星芯片篡改了数据,导致灾难频发,他立马联系在地面负责的弟弟,而弟弟亲眼目睹了一位专家,被谋杀,他也没有了进入系统的权限,这里面一定有内鬼

两人联手开始调查内鬼,他找了顶极黑客,黑进系统,但他奇怪的发现,系统意被加密了,他根据专家,临死前留下的线索,开始破译宙斯,最后,发现宙斯代码被双熏加密,只有高层才能打开此系统,连黑客也束手无策,而他的女友,是总统的贴身保镖,女友听闻此事,立马前来帮助,女友通过高层权限,打开了系统

突然发现,竟然有人通过星网,随意改变世界的气候,随意攻击指定的城市,之后再通过篡改数据,伪装成系统故障,而力克也通过录像找到了检修员曾放置的芯片,通过查看数据,竟发现有人在系统,载入了病毒,也就是说,星网已经被人完全控制,但要想阻止此事,需要对系统进行重启,而重启的权限只在总统身上

他们同时怀疑,幕后黑手就是总统,全球各地开始上演极端气候,而就在一小时后,地球将面临毁灭性的,地质风暴,他们危在旦夕,地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滩被寒流侵袭,可以瞬间将一切封冻,世界各地,正在上演各种极端天气,地球已危在旦夕

就在刚刚,专家收到消息,1小时后,将会出现毁灭性的地质风暴,因为有人,在卫星网络里植入了病毒需要总统的终极密码,才能打开系统,清理病毒弟弟找到总统熟悉的国务卿,国务卿听完后他将弟弟骗进小黑竟当场开枪,想要杀人灭口,弟弟知道了,原来国务卿才是幕后黑手,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取代总统的位置,然后控制整个气候系统

就在刚才,他竟偷偷启动了,密间站自毁流程,空间站一旦被毁,星网就会被他完全利用,可以随意攻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弟弟又找到了,为总统做贴身保镖的女友,女友将总统骗走大联,一开始还不相信的总统,前脚刚走,就发现刚刚,自己演讲的体育场被炸飞,原来,真的有人要害自己

国务卿使用榴弹炮,将总统的车炸毁,好在他们早有预知,提前下了车,这一切都是国务卿搞的鬼,警察立马将其抓获,而空间站内,自毁流程已经开始了,人们纷纷往出口逃,力克也找出了内奸,将他打倒在地,人们已经全部离开空间站,而力克偏偏要留下,因为重启系统需要用手动,力克立马回去,当他按下按钮,但根本打不开门

突然,女管理员来了,他们赶紧去找在最后一刻,按下了那个重启按键,终于终止了灾难,但空间站正在自毁,他们会死的,没人想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亮点,是他们,原来,力克找到了一个,完好无损的逃生舱,他和女管理员在最后一刻,钻进去,最后,成功逃脱,人们喜极而泣

 5 ) 灾难片??

周五去和朋友去看了全球风暴,看签名我们都以为是灾难片之类的,结果看完以后我们所有人统一认为这是科技片吧!不过还是有看点的,所以总结了全球风暴五大看点:1.科技搭台,亲情唱戏;2.强化特效版后天+微缩版2012+男版地心引力;3.吴彦祖戏份不多但也不是打酱油的路人甲;4.白宫陷落伦敦陷落之后斯巴达在奥兰多第三次拯救美国总统;5.反派又是打着拯救人类的旗号反人类,你们到底累不累?

喜欢科技片的还是可以看看滴!催婚话说看到美国片子出现中过。作为中国人的我感觉满满自豪!

 6 ) 设计好的套路,拍不完的风暴

我们人类,爬上生物链的金字塔顶层,带着从造物者那里“打劫”的超强自信,永远无法摆脱对于自身能力的放大与幻想。

但是还是有人是冷静的,他们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2012》《后天》《末日崩塌》,地球一改自己“母亲”的形象,就像一个歇斯底里地泼妇一样,哪个人敢上去,就等着“母亲”一顿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抽。

如果有一句话配合着抽人类的动作,那绝对就是:

“老子不发威,你当你可以胡作非为?”

的确,一般的灾难电影都抓住了人类中心主义下人类盲目的自信与无知。

如果说十宗罪里有最严重的一条,那一定是——

贪婪

对于自然的无度索取,对于环境的肆意破坏,地球“母亲”不堪重负。

如果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界限与阈值,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人类何时会作死自己?

从电影导演拍片的速度来看,Always

之前看过了那么多灾难片,有地质灾害,有生物灾害,有科技灾害,最常用的莫过于气候灾害了。

《全球风暴》也不例外。

如何在老的框架里拍出新意,迪安·德夫林决定另辟蹊径。

既然自然灾害拍多了,那我们就拍人为制造的自然灾害


影片一开始,就是惊天浩劫,我迟到了一会儿,以为电影又放了一遍预告片,结果发现其实已经进入正题。

就是人类的贪婪已经开始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不治理的话人类绝对要走向加速灭亡的道路。

为了挽救人类的危亡,男主杰克·罗森(杰拉德·巴特勒饰)以及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个牛逼的全球气候控制卫星网络——“荷兰男孩”。

先不说能不能实现吧,就这样的镜头拍出来还是很震撼的,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广告:

“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个更牛逼,已经不是两圈的问题了。而是:

“全包裹,无侧漏;周到,好安心。”

.......

好吧,我知道自己跑偏了,额,回来。

其实这个电影是双主角的,男主跟他弟弟——杰克·罗森(杰拉德·巴特勒饰)&麦克斯·罗森(吉姆·斯特吉斯饰)。

一个满嘴跑火车,不按套路出牌,讨厌官僚主义的暴脾气大哥。

一个踏实勤奋,游走于政府机关,泡了总统特勤队长的怄气小弟。

总之这样的搭配就是老戏路——从小亲情裂痕,只有死前弥补。

大哥误会小弟套路自己,小弟误解大哥没责任心。总之就是一直在误会来误会去,直到政府机关的插手。

真的如常言道,最毒不过死政客。从《纸牌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为了权利能够多么丧心病狂。

本来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荷兰男孩”却被病毒入侵,成为了政客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武器。

原本应该保卫地球的系统彻底癫狂,到处乱来——香港地陷(煤气管道爆炸)、东京冰雹、孟买龙卷风、巴西冰封、迪拜海啸等灾难场景逐一出现,浩劫席卷全世界。

之前就已经谈过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世界的气候多样化形成了如今丰富的地理特征,而各国人民也在原有的自然条件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造奇迹。


无论是香港寸土寸钻的高楼林立,莫斯科克林姆林宫上融化的封雪,还是巴西热情似火的度假胜地,以及迪拜的棕榈岛和迪拜塔,这些人类伟大的奇迹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尤其是飞机坠落云层在城市里摔成碎片的片段,让人巍为惊叹。

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怎样的挣扎都看上去那么地微弱。

所以说: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学好车技,提高危机意识。

比如跑得快,可以像巴西沙滩奔逃的小姐姐一样死里逃生,或者像郑龙(吴彦祖饰)一样开出一条生路。

我觉得,人类的渺小与伟大都因自身的选择而改变。

人类可以创造人工的建筑奇迹,也可能因为一个按钮走向毁灭。

我开始的时候谈过了,这个电影不是幻想不是臆想,不是狂想,而是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那里的自然灾害既陌生又熟悉,当气候走向极端引起地质风暴,所有的人类必然在地球母亲的嘶吼中迎来灭亡。

无论在哪一部电影里,除了《空军一号》里的吉姆·马歇尔(哈里森·福特饰),总统作为一个配角,总是有着呆萌的感觉,笨笨的,傻傻的,被自己的下属牵着鼻子走。

这里的总统也是,作为一个英俊的政客,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占据更多选票,来到奥兰多进行自己的伟大演说。

只是懵逼之中被自己的特勤队长莎拉·威尔逊(艾比·考尼什饰) 拐骗走,还经历了一场非常刺激人心的逃亡。

话说莎拉·威尔逊(艾比·考尼什饰)这个特勤队长真是让我惊了,把国务院的帅小伙推倒不说,还能把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充分展现了她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果断与严谨(除了把账号密码给自己男朋友带来的黑客之外)。

艾尔·埃尔南德斯(艾赫尼奥·德伯兹饰)这个大反派也真是让我糟心的,竟然跟《王牌特工》里的瓦伦丁(塞缪尔·杰克逊饰)一样,想通过大的毁灭还给地球一个“平和”的未来,这跟先打死你再厚葬你的感觉似的——意义何在?

反派的脑回路惊起,我也是无语了,而且最搞笑的莫过于他安插在空间站的奸细——瘦弱的IT英国小哥。

你看那个体格,分分钟就让人灭了。话说这个小哥脑回路也有问题,杀了人,投了(病)毒,你还不敢进抽空跑路吧,还玩游戏,还等着男主来找你,你说说他这个智商是怎么攻克“荷兰男孩”这么牛逼的系统里的?

傻逼一样的设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男主跟他弟弟,能不能不拍出痴男怨女的感觉?粗犷包容的哥哥,纤细别扭的弟弟,我擦,最后拥抱的刹那,别怪我,真的停不下脑补的思路。

除了角色的特色,这部电影的许多设定也是别有深意:

比如总工程师乌特·法斯宾(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饰),国籍是德国,却是在灾难面前唯一留下陪着男主完成了最后的重启的战友,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美国与德国在二战是最不对付的对手,德国的工业改革使得这个国土面积远远没有美国大的国家在国际交流中颇具竞争力,并且引起了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曾经的敌人变为战友,我想这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第一点:

地球家园的维护,不分国籍,没有阵营。

其次,最后抓住卫星艾尔·埃尔南德斯(艾赫尼奥·德伯兹饰)国籍为墨西哥。这简直就是往川普脸上扔大粪,你不是要美墨边界修城墙?不是要实施拒绝移民政策?最后救下你们的不还是墨西哥?

全球一体化,生死总相随,身在地球上,无人能幸免。

所以,反派伦纳德·德考姆(艾德·哈里斯饰)在最后说服总统时就透露出美国这种所谓的“强国”梦想——只准我强,你们全要跪舔。

真的,再不爱护环境,终有一天,电影里的灾难会降临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到那个时候,静坐等死吧

.

.

.

.

.

.

反正无路可逃,也跑不快

该片不惜成本打造“全门类气象灾难”,是同类电影罕见的新鲜创意。寒潮、冰雹、海啸、龙卷风、雷暴等几乎所有气象灾害悉数,而因为未来科技的设定,灾难已经不局限于气象,而灾难场面的规模也因为科幻设定全面升级 。 (网易网评)
总体说,《全球风暴》在炫技方面是合格的。但故事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好莱坞英雄拯救全世界的套路,天灾背后隐藏的是一场浩大的政治阴谋,气象卫星竟被幕后黑手改造成致命武器,白宫要员麦克斯为了阻止灾难铤而走险,和美女特工一起“绑架”总统,当然,这个幕后黑手一定不能是总统,而是另有其人。在套路情节之外,影片在构建故事细节方面颇为用心,这多少掩盖了套路情节的无聊,让故事看起来比较通畅。 (《齐鲁晚报》评)
《全球风暴》就是《世界末日》和《24小时》混合在一起的乏味版,如果影片能有基本分量的动作戏,或许对于科学家们而言还有一点吸引力。 (《休闲纽约》评)
这是一部毫无让人激动和兴奋的场面的动作片,是一部充斥着五毛钱特效的“视效大骗”,挂名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却戏份寥寥。 (《亚利桑那共和报》评)
当铺垫良久的龙卷风、闪电、巨浪和极端温度等全球气象灾害猛烈来袭之时,特效场面还算不错。不过大场面来的太晚,观众内心已经毫无波动。 (《洛杉矶时报》评) 一部“灾难性”的灾难大片,影片在灾害破坏方面甚至都很“低配”。 (《娱乐周刊》评)

 7 ) 全球风暴

先说说电影本身,情节是这样的:未来地球陷入了极端灾害肆虐之中,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建造了“荷兰男孩”系统用以控制气候减少灾难,由于美国出了大力气,所以先交给美国代管三年,然后交给国际组织为全人类所有,结果就在交接之际荷兰男孩出了故障,在阿富汗、香港等地制造了各种灾难,最终男主临危受命回到他建造的太空站上查明原因,结果却发现了一个天大阴谋……

刚刚看到简介时,笔者不花一分钟就猜出了谁是幕后凶手,毕竟对于看过2016美国大选的吃瓜群众来说多大政治阴谋都不过如此,倒是美军在越战期间利用人工降雨制造气象武器影响战局的纪录,让片中大反派试图用这套系统干预全球格局反而更贴近实际。

这部电影对特效的使用可以用谨慎来形容,特效基本上都在集中预告片里交代的那几个场景里,剩下的大多数时间还是用来交代人物的家庭关系和政治阴谋,其实这种安排在前半段还挺吸引人,看着成排的航天飞机把遭受打压的男主送回太空站时颇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只是到了后半段,男主用一点小把戏瞒过严密监视,男主弟弟用几句话就说服了又红又专的给总统当保镖的女友,总统大人几秒钟就看清谁是奸臣,男主一个人拯救太空站等情节又让电影落入俗套,就像是拍到后半段全片预算不够,导演只能草草结尾。

 8 ) 当吴彦祖死了…

问起你知不知道“陷落系列”,鲜少有人还记得,男主在6部电影拯救过世界,上一部吐槽说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这下配了一个弟弟出来,可真是新颖,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让你并不能重回到《后天》+《2012》+《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我,机器人》的震撼感,当灾难片变成了大杂烩,我国影人应该好好思索你出演这部电影究竟用来干什么的。

从吴彦祖没有了生命体征的时候,我就做好了愤然离席的准备。

 短评

主角一个没死,除了吴彦祖和冰箱里的猫ಥ_ಥ

8分钟前
  • 瑾朵朵
  • 推荐

没有太差,比独立日2强,起码故事节奏很快后半段很紧张,但灾难场面就太弱了,把灾难片的题材用在动作片的模式上,好处就是故事节奏加快,缺点就是灾难场面照顾不全,动作片概念也搞不明白,实际上就是XJBP,还好卫星上的故事还是很精彩的,凑合看。而且美帝一点也不知道吴彦祖的正确用法

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哈哈哈Rock N Roller卫星说三遍

12分钟前
  • 金坷垃
  • 力荐

真正的geostorm应该是在末日之机,各方利益集团的权力交锋,并带着预言性质的暗示下新格局下的环境事务的未来—而不是忙着处理brother issue,渲染英雄人设或者设置一个国家话事的无趣背景。好在关于DNC的反向暗喻和“谢谢墨西哥人”有点有趣,Abbie Cornish在madam型角色也有了比较信服的进步。

14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感觉编剧A片下多了,硬盘坏了,想出这个病毒搞坏空间站的老梗。为了捞大陆的票房,要和中国扯上关系,又不敢崩塌北京上海,于是香港每年要在电影里被炸个几百次。烂片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科幻灾难片拍成了魔幻意淫片。

19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较差

男主演技做作,空间站的女司令存在感太低,感觉多余,剧情不够紧凑……还有从头到尾没讲上海发生了什么,海报干嘛用上海……

21分钟前
  • 旺财
  • 还行

跑题太严重了,本来以为是全世界联合对抗天灾的俗套路,结果背后居然是政治阴谋。灾难戏几处特效印象深刻,表现力不足。大部分时间在对话和铺垫中度过。搞出全世界灾难就是为了掩饰美国高层夺权,继动作片和恐怖片美国人证明政治阴谋还能拍成灾难片,为了黑大选真是不择手段。最后营救戏拍的还算带感。

26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推荐

觉得挺适合放慢节奏搞成美剧的,像surface那样每每最后来个一惊,这边可以每集开头毁一座城市。

2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婆婆妈妈 家里家常 不合格的灾难片

33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还行

吉姆斯特吉斯讲话的时候老喘什么?似乎好多演员都喜欢用这种讲话方式来增加紧张感,但效果就是好像肺有问题

37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美国太阳已经拍出来了,中国太阳再不拍,徐峥王宝强都老了啊,只争朝夕啊

42分钟前
  • 梦羽灵泉
  • 还行

Hello, I.T. Have you tried turning it off and on again?

46分钟前
  • 李阿斗
  • 还行

纯熟工业产品,从头到尾的娴熟套路。有娱乐性,但那是对上世纪的观众。在新的一代年轻人中,在一部全球背景的故事里,那种老套的白人中心主义和单向的政治正确,已经越来越乏味了。

4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希望左派自重。。。

51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这已经不是科幻片了……是魔幻片……

52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1.吴彦祖帅死了。2.杰拉德·巴特勒在《白宫陷落》救总统,在《伦敦陷落》救总统,在《全球风暴》救总统,在《冰海陷落》救总统,专业拯救总统100年。3.剧情2小时,特效5分钟。

5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开什么国际玩笑,说好中美两国牵头研发的气象卫星,凭什么就美国有终极密码?首先表示严正地谴责和抗议。假装是灾难片其实是政治惊悚片,发生在美国大选期间也不知道在影射什么。比风暴电磁海啸可怕的,明明是上百颗定时炸弹一样的卫星;而更怕的,是在59度地面能煎鸡蛋的香港,吴彦祖居然还在穿长裤。

59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吴彦祖上次进军好莱坞是亮瞎眼的《魔兽》,现在终于有机会露脸了,希望男神过马路小心!感觉父女情、兄弟情和阴谋论比灾难特效好看。等爸爸回来的小萝莉负担太多!卫星风暴只能刮到香港,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小时前
  • Pop Quizzer
  • 推荐

蚁民可以成千上万地死,但狗是不会死的,所谓天煞定理,毕竟同事多年,也学到了。人定胜天绝对不是左派,这个区别要分清。编剧应该看过克莱顿的恐惧状态。安迪加西亚胖得厉害,剃光头也不像马强了,所以中年人还是需要健身的。小姑娘很可爱,德国女宇航员是我喜欢的那一型,加一星。

1小时前
  • 头就这么疼星人
  • 还行

在第四代国际空间站上增加一个美国高中体育馆浴室一般的公共澡堂(分男女)是谁想出来的科幻创意???

1小时前
  • 明安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