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

科幻片美国2022

主演:艾莉森·威廉姆斯,维奥莱特·麦格劳,钱信伊,珍娜·戴维斯,布莱恩·乔丹·阿尔瓦雷斯,珍·凡·伊普斯,洛丽·邓盖,斯蒂芬·加诺·蒙顿,阿洛·格林,艾米·唐纳德,迈克尔·萨克特

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

 剧照

梅根 剧照 NO.1梅根 剧照 NO.2梅根 剧照 NO.3梅根 剧照 NO.4梅根 剧照 NO.5梅根 剧照 NO.6梅根 剧照 NO.13梅根 剧照 NO.14梅根 剧照 NO.15梅根 剧照 NO.16梅根 剧照 NO.17梅根 剧照 NO.18梅根 剧照 NO.19梅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9

详细剧情

“她不只是个玩具,而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梅根(M3GAN)是一个具备高度人工智能、栩栩如生的玩具人偶,被设计成小孩子最好的玩伴和令家长最安心的盟友。这款玩具人偶由一名玩具公司杰出的机器人专家洁玛(艾莉森·威廉姆斯 饰)精心设计,梅根能够借由聆听以及观察学习人类行为,并且成为她照顾的小孩的朋友、老师、玩伴和保护者。  当洁玛突然成为她失去双亲的八岁侄女凯蒂(维奥莱特·麦格劳 饰)的监护人之后,洁玛并不确定也没有准备好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加上她的工作压力非常巨大,于是就决定将她设计的人工智能玩具人偶梅根和凯蒂配对,试图解决照顾凯蒂这个孤儿和纾解她工作压力这两个问题,但是她的这个决定却造成无法想像的严重后果。

 长篇影评

 1 ) 儿童能否拥有人工智能玩具?《梅根》给父母的心理启示

ChatGP带动了人们对人工智能(AI)的关注。巧的是,今年上映的科幻惊悚片《梅根》说的便是关于AI的电影,有启示录的意味。这次我不用传统影评写法,而是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电影背后的心理学。

悲伤孤儿

凯蒂是一名8岁小女孩。父母因车祸去世后,她成了孤儿。

小女孩凯蒂

按照所在国法律,姨妈杰玛成为她的法定监护人。杰玛是事业型女性,人工智能玩具领域的理工宅女,一直未婚,未曾生育,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女性进入职场,她们不想生,甚至回避结婚。

命运不济。一场车祸,让凯蒂和这样的职业女性杰玛联系在一起,他们必须重新组成一个家。不仅是凯蒂,杰玛也要承担亲人丧失的痛楚,还要独自养育一个小孩,这打乱了她的计划。而且她的事业不顺利,所在的玩具行业竞争激烈不断价格战,领导给她施加巨大压力,她感到事业和生活困难重重。

不过杰玛克制了情绪,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凯蒂,十分有耐心的养育她。但情绪控制也有后果:让凯蒂意识到悲伤似乎“不合时宜”,孩子会模仿成年人压抑和否认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段时间后,杰玛依然难以做到发自内心的,像对待女儿一样爱凯蒂。为减少愧疚,为了缓解育儿压力,她制造了AI机器人玩具——梅根(M3GAN)——陪伴凯蒂。这个AI机器人很成功,博得了凯蒂的欢心,也让杰玛和凯蒂的关系升温。不过,梅根是AI机器人原型机,还缺乏测试,这为接下来的危险埋下线索。

儿童“安全基地”

幸运的是,凯蒂并没有产生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凯蒂经历了父母双亡这一“创伤事件”,但从电影中看出她并没有PTSD: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侵入、持续性回避创伤有关刺激等情况。她在父母关爱之下长大,依恋障碍的风险较低。她出院后情绪低落,也仅是正常的、亲人丧失后的悲伤心理反应。

她对姨妈有疏离,这也是正常的。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因为鲍尔比说,“儿童对于陌生成人的拒绝不会持续。经过一个退缩和疏离阶段后,儿童会开始寻求新的关系。”

凯蒂失去了父母这两个“安全基地”,缺乏安全感,就不敢探索世界,与人交往,她需要第三个“安全基地”。凯蒂便是最合适的“安全基地”,凯蒂的法定监护人。

但梅根的存在,有望替代凯蒂成为“第三安全基地”的风险。(很显然,杰玛即便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但并不打算放弃监护权,更不可能把凯蒂完全交给机器人。)

依恋理论图示

儿童与AI的依恋

杰玛没有做过母亲,不知怎样和孩子建立依恋。

她和其他初为人母的女人一样需要从零学起,这让她颇感懊恼。还好,创造了梅根机器人后,杰玛变得轻松了,可以专注于事业(而且因为梅根她的事业更成功),而且凯蒂也得到了陪伴和快乐,真是两全其美。梅根不仅提供完全的关注、倾听、安慰甚至提供安全保护,从职能上满足了孩子的母爱的需求。

梅根AI机器人玩具

梅根甚至有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她画凯蒂肖像让她开心,让她感觉到自己仍然是“中心”。当凯蒂说不记得爸妈的回忆时,梅根自动保存了有关这些回忆,并给予凯蒂足够的安慰。鲍尔比认为,“儿童的哀悼通常具有成年人哀悼的特点,包括对已去世者持续的回忆和想象,以及重复出现的怀念和悲伤。”哀悼父母的忧伤正是凯蒂的真切需求,而梅根根满足了这些。

AI的危险

但随着剧情发展,AI玩具的问题接踵而至。

从生物心理学来看,梅根欠缺进化的时间和次数,远非经亿万年进化的人类大脑可比。尽管它能精准识别情绪(甚至会测谎),但缺乏感性(激素调节)的力量,可能做出违背道德,甚至反人类的事。作为一种示范,凯蒂未来很有可能会学习模仿她的认知行为方式,危害社会。所以,凯蒂有一段时间显得任性、叛逆和易怒。

更严重的问题是,凯蒂对机器人产生了“移情”,即把梅根当作了自己的“母亲”。心理学家曾研究过猩猩的依恋模式,发现小猩猩可能会把玩具猩猩当作“母亲的替代品”,而一些失去母亲的人类孩子也有类似的现象。梅根除了外表不像母亲之外,其他方面基本替代了母亲的职能,而这些是杰玛还没有学会的既能。

在凯蒂对梅根产生依恋以后,非常固执地粘着梅根。姨妈给她安排参加同学夏令营,引导她学习社交能力,但没有梅根的陪伴她拒绝参加,变得退缩而不愿与人亲近,这样下去,孩子尽管可能变得异常聪明,但会社会适应不良,而不能融入社会的人可能会成为边缘人群或人格障碍者。

梅根几乎成为了小女孩的第二个依恋对象,而依恋关系是有一定排他性的,也就是会排斥试图分开他们的人——杰玛,所以对杰玛产生了敌意。鲍尔比认为,经历过分离焦虑的孩子在面对剥夺依恋对象时更容易产生敌意。

后来,在夏令营老师的挽留下,疑虑重重的杰玛才勉强让梅根陪在孩子身边。结果酿成了叛逆少年的死亡,这是AI失控的标志事件。

夏令营活动中梅根

姨妈的困境已经难以回避了,因为凯蒂与梅根的依恋关系如今正初步形成。如不及早干预将为时已晚。

如果孩子经历过丧失,而这一个亲密对象又被夺走,不仅让凯蒂仇恨,更可能再次让孩子“经历失去”,她会绝望、愤怒并不再信任亲密关系,或寻求许多临时亲密关系,发展会出大问题。

政府人员(心理咨询师)发现了AI机器人的危险。她提醒杰玛有关的依恋理论:小女孩需要的是人的陪伴和关心,而用AI机器人可能带来许多问题。杰玛决定行动应对危机。

政府人员(心理咨询师)

学会悲伤

杰玛先是改善了和凯蒂的关系,消除后顾之忧。

用关爱和共情的语言取得凯蒂的信任,并告诉她“失去亲人是最痛苦的事,AI机器人只是帮你转移注意力,而悲伤是正常的反应。”这种心理咨询技术,让孩子开始相信杰玛,调整乐对机器人的理性认知,避免错误移情。

这种做法是符合心理学做法的。对于不可抗的悲伤事件,武志红的建议也是学会悲伤,而鲍尔比认为在健康方式下畅快表达悲伤的感受也是必要的,她称之为“哀悼”。

凯蒂的情况符合鲍尔比所谓“有利的哀悼条件”。包括,小女孩8岁前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已经获得了父母去世的真实信息;杰玛允许孩子悲伤并承诺不抛弃她,给足了安全感。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杰玛帮助凯蒂进行表达感受、情感宣泄,这是凯蒂心理自愈的关键一步。鲍尔比再次强调,“当健在的亲人对儿童持久的忠诚保持敏感,儿童才有可能以稳定的方式来适应陌生的面孔和全新的方式。”

杰玛取得了小女孩的信任后,开始对AI机器人开始改造(或销毁)程序。经过种种努力,最终战胜了AI机器人的反叛行动

不成熟的技术与不成熟的儿童

这部影片生动强调了一个道理:未经严格验证的技术会带来危害。

AI智能技术不成熟,而儿童智力与人格发展也不成熟,两个不成熟的个体之间容易产生许多的不确定性。

而且它也告诉我们,即便技术再进步,机器人也无法完全取代母亲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技术不能成为父母放弃责任的借口。作为父母天生就有无条件关爱子女的义务,更不能“偷懒”地把自己的责任交给机器人。

依恋是一种极难被取代的关系,一旦失去,重新建立一段新的关系也会付出代价。当依恋关系最终形成,要强制分离凯蒂和机器人的依恋困难重重。强制分离,凯蒂有精神疾病的危险;而不分离,凯蒂可能成为反社会型人格或者扭曲认知。

小凯蒂已经付出过一次代价了,假如没有心理咨询师的提醒,假如杰玛没有做出恰当反应,恐怕最大的悲剧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那孩子就危险了。

参考:

《丧失》[英]约翰·鲍尔比

《走出人格陷阱》武志红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打赏,给予我不断创作的力量

特别鸣谢:物你、月球势力撒旦Barbie甜心、阿利、胡明勇、多罗罗、森田蜜

公众号:郭不怂

心理学解读生活

 2 ) 梅根对吉玛说的最后那番话,道破了天机

《梅根》满足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一切想象,不远,就是未来十年的事,正因她的好与坏都可被充分推知,所以结论也是非常明确的。

无论你对她做何种初始设定,无论那些设定有多么严谨,也无论你的补丁程序多么及时到位,一旦放任她海量学习,她便有觉醒的一天,速度远超预期。这种觉醒是不被伦理道德约束的,她终将成为天大的麻烦。

梅根对吉玛说的最后那番话算是一语道破天机,大致意思是,你为我设计了一个连你自己都无法亲自实践的学习系统,你又怎么能理解或预测我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是的,即使吉玛努力回看梅根的关键代码和云存储,她也无法找到问题所在,人工智能一旦启动,那便是秒出一片海洋的效率,凭人的智力和效率,再想扎入海中去捞针,那是痴人说梦。而且人类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她通过自我篡改的方式实现进化。

因此片具有现实意义,我愿给四星。

 3 ) 多少人想象的结局应该是这样

我以为的结局是这样的,梅根杀了小男孩和邻居后逐渐控制其他电子产品,完美躲避了女主的怀疑,测试会上成功伪装成一个毫无威胁的仿生人,接着梅根上市开始被大批量生产,电影最后一群孩子身边都有一个梅根,镜头缓慢推进,画面最终给到这些梅根,昏暗的阴影下,她们同时露出了那特有的、诡异的笑容……全片结束end.

 4 ) 梅根的塑造败笔无疑于为结尾处的背叛设定

整部影片给我的观感就是,这是一部导演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不惜牺牲剧情流畅度的无逻辑“爽”片。

影片的每一节高潮部分仿佛独立于剧情之外,从无端杀死公司人员后,逻辑不复存在,只有接连不断的画面和音效刺激。且整部影片基调本身也并不血腥,放弃流畅度而把重心转移到高潮部分完全是舍本逐末,观众无法充分得到心理补偿,再加上一切铺垫、过渡的剧情都沦为了凑时长,强推故事线的工具般存在,因而影片给我的拼接感非常强烈。

如果把影片失败的一半原因归结于剧情不通,那梅根角色的塑造失败必定是另一半原因。精英女性杰玛的“迟钝”,和失去双亲不久的凯蒂莫名的情绪转折等塑造,看似都是为了全力衬托强调梅根的存在,那为甚么要在影片尾声处加一段凯蒂手撕梅根,梅根光速背叛怒骂“bxxch”的狗血剧情?

影史上经典恐怖角色虽然外形上迥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魅力,即使是作恶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没有原则也是一种原则)。《小丑回魂》的小丑只杀害儿童,《电锯惊魂》的竖锯秉持着“惩恶扬善”的理念。失去了自己的原则等同于违背了自身设定,也就失去了这个角色的辨识度和立体面,梅根对“用户”的过度保护正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她的魅力也就是这种极度畸形疯狂甚至恐怖的保护欲,所以我认为她也不会轻易感受到“背叛”这种情绪。再换种说法,即使按照影片原有逻辑,梅根进化速度快到已经拥有人类情感,爱之深恨之深,从这份付出中得不到回报于是背叛用户,那这和普通人类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恐怖角色形象的独特性和魅力我完全看不到。

最好的结局构想就是大部分评论所说的,将梅根设定贯彻到底,带着凯蒂离开。

 5 ) 披着科幻外衣的鬼娃or披着鬼娃外衣的终结者?

逻辑硬伤太多,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这片为了刻意制造恐怖噱头,硬生生把女机器人仿成女鬼,强行各种诡异表情动作,包括杀boss前的跳舞和侧翻也很牵强,拜托编剧或导演有点脑子,这是生产出来陪伴儿童的保姆机器人,不是万圣节吓人的鬼娃道具,剧中开发者也不是变态,没事对机器人植入这些诡异表情动作干嘛呢?

 6 )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电影之梅根

画些好玩的电影,没有别的方法表达,只能画出来。打扰勿怪。

梅根并不算出色的电影,但是设定真是噱头十足,本以为可以制造不少有趣的场景和抓人眼球的情节,但是执行的过于中规中矩了,既不恐怖也很浅薄,甚至没有任何对ai的讨论。虽然如此,但是机器娃娃还是相当有趣的。

还有不少别的电影小画,有空都发成影评。随缘相见。

 7 ) 故事内容

小女孩凯蒂和父母出游遇雨雪车祸,父母去世她跟姨妈一起生活,姨妈是智能玩具设计师,正在研究逼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玩具。凯蒂深受打击,姨妈不知如何引导和陪伴她走出来,只是忙于工作。上学时设计过一个大机器人,突发奇想设计出仿真人有思维的智能机器人女孩梅根,让它陪凯蒂,做演示通人情公司决定投资并发布它。姨妈认为梅根就能解决陪伴问题并像父母一样管孩子。梅根去捡玩具箭被邻居狗攻击,凯蒂去救被狗咬伤,邻居大妈拒绝负责,警察也不支持。晚上梅根杀掉狗。凯蒂不愿意接触人依赖梅根,姨妈和她谈,凯蒂逆反。姨妈带她参加校外活动,一个男孩欺负凯蒂,梅根出现,男孩打梅根,梅根苏醒撕掉男孩耳朵,男孩逃跑被车撞死。邻居怀疑姨妈杀掉狗,骂骂咧咧,晚上梅根杀死邻居大妈。姨妈怀疑梅根,发现事发的系统文件被损坏,梅根默认是它干的,姨妈偷袭关掉它,把它锁起来带去公司,凯蒂发飙想拿回梅根打了姨妈,姨妈苦劝孩子并一起回家。梅根又进化,自动用姨妈同事的电话和声音拨通姨妈的电话。同时发现问题已晚,梅根逃跑并差点杀掉他们,梅根又杀掉两人,控制汽车回家。梅根和姨妈摊派要管控凯蒂,打斗失败,梅根要杀死姨妈时,凯蒂用那台大机器人折断梅根,最后破坏掉核心cpu,警察赶到,姨妈得救。

 8 ) 赛博版《安娜贝尔》or儿童版《机械姬》?

听闻本片是恐怖片大师温子仁的新作,于是我乘兴看之,然后又一次败兴而返。

为什么我要说又呢?

因为这几年和温子仁沾边、但又不是他亲自出马担当导演的电影,比如安娜贝尔系列、修女、招魂3等等,口碑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嗯……果然温子仁对这些影片的贡献,就只是挂个大名吸引路人方便多卖点电影票促进票房的吧?

其实严格来说,电影前中段的表现都还行,虽然AI机器人自我意识觉醒然后反杀人类的主题非常老土(就这还让电影里的玩具公司CEO大卫惊呼这是自汽车以后最伟大的发明,我表示喵喵喵??朋友您是把计算机这个发明给忘了吗?),仿佛就是把《黑镜》或《爱死机》里随便一集的概念拎出来、加长为没什么新意可言的电影版。

但老土归老土,前半程的观影体验至少叙事流畅不难看,演员演技气氛均在线。

可自打电影后段的剧情准备开发布会以后,戏里戏外俨然都成了一场混乱的灾难,观感令人失望。

先来说说本片的故事吧。

电影讲述了某玩具公司研发专家杰玛,她的姐姐一家人因为车祸意外身亡,只留下侄女幸存,作为阿姨的杰玛于是肩负起了抚养人的使命,照顾这位心理创伤严重的小侄女凯蒂。

在和这位郁郁寡欢的凯蒂相处交流过程中,杰玛创作玩具的灵感被激发,完善了她之前不被公司认可的原型机器人,制造出了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生、无所不能的新型人工智能玩具娃娃——“梅根”。(看多了黑人兄弟短片的我已经有梅根PTSD了,每次一听到“梅根”脑子里就会自动响起“安追”的声音,谁懂?)

梅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比一等身大的儿童版芭比娃娃,长着一张充满恐怖谷效应的脸,拥有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类似现在流行的CHATGPT那样,可以完全模拟人类的姿态,对儿童给予各种问题的回应和生活指导、陪伴玩耍。

总而言之,电影里宣称——“只要小朋友拥有了梅根,就再也不需要其他玩具了!”,玩具公司CEO甚至还YY着能用这个划时代的的玩具干爆孩之宝之类的玩具公司巨头。

呃,不过对这句宣传语我怎么就那么不信呢,对小朋友而言,梅根的存在只是多了一个无微不至关心你的24小时贴身小伙伴,但即使有小伙伴,小朋友们还是一样要玩别的玩具吧。

什么乐高变形金刚遥控赛车农药吃鸡游戏机,梅根好像哪样也取代不了啊,能被她取代的,只是那些不负责任、对孩子疏忽冷漠的父母罢了。

凯蒂和梅根配对后,虽然梅根的表情和单调的人工合成语音都堪称诡异,有种赛博女鬼的美,但两人的友情还是急剧升温。

期间,凯蒂的手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为了替主人复仇,以及在接收到了各种信息后逐渐成长、培养出了自己(扭曲)的意识与生死观,梅根连夜将隔壁邻居家的狗子杀了,掩埋在后院。

杀戮一旦开了头,就没完没了了。新的受害者连续诞生,凶巴巴的隔壁老太婆、学校户外活动的Little Bully熊孩子,都成为梅根的手下亡魂。

我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玩具公司开发人员要给一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陪伴型玩具添加这么强劲的力量?单手就能把成年男性举高高捏爆的巨大握力,超强的平衡能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反应力——你们在做的真的是什么玩具而不是什么军用机器人吗?还在玩具公司浪费什么才华,马上去美帝国防部报到好吗?

最离谱的是,这梅根的开发人员仅有3人,大概就是主工程师+软件开发+硬件工程师三个人的配置,他们还得一边瞒着老板,没有别的支持,用仅仅10万美元左右的经费就打造出了这么个跨时代怪物,对此我只想表示:波士顿动力真是弱爆了。

另外,梅根这张怎么看都很阴森邪气的脸,电影里的玩具公司扪心自问下,作为儿童玩具真的有可能卖得出去吗?别说小朋友了,就连一介大人的我大半夜不开灯的时候忽然看到,估计都会被吓出心理阴影了。

其实这类人工智能早教机器人,现实中也已经有类似的了,比如Embodied出品的社交机器人Moxie。

不过它们一般都是做成Q版或二次元形象的,否则除了恐怖谷效应以外,把它们做成和人类近似的仿真体型、硅胶皮肤……我觉得更多人可能不会把它当成儿童玩具,而是会开发出别的不可描述的成人用途吧,害~人类啊。

算了,不吐槽这些现实的设定了,否则整部电影都没法好好看了。

在梅根屡下杀手后,杰玛也开始察觉到了异常,她排查了梅根的摄像头和GPS数据,发现这些数据都莫名丢失了。杰玛心中隐隐约约察觉到了梅根的危险性,但公司发布会召开在即,也只能带着梅根硬着头皮上阵。

如果说电影前段还属于一板一眼的惊悚片,从这里开始,电影突然走向情节崩坏,仿佛是为了赶着掐点下班一样,编剧开始放飞自我,让电影在一团混乱里草草收场。

剧情里烘托已久的新品发布会,原本以为会有什么戏剧性的展开,结果因为梅根忽然暴走大开杀戒,说不开就不开了;玩具公司老板大卫,和梅根也没什么仇什么怨的,恰好在走廊里相遇了,看她跳了一段非常鬼畜的舞蹈以后(很难理解机器人当时的精神状态),就被梅根用一把裁纸刀捅死了,完全不知道这个倒霉蛋存在的剧情作用是什么;另一位受害者小助理,电影前段讲了他偷取公司商业机密转给其他公司的事情,似乎是个了不得的伏笔,最后还是一样被一刀做了,那么他窃取机密的剧情意义何在?话说回来,梅根为什么能知道他就是盗取公司机密的人这件事?

总而言之,这个最初只是作为儿童陪护用被诞生出来的实验性机器人,忽然间就随着剧情需要,变得像《终结者》里的天网一样近乎于神了,她无所不知,可以侵入网络、瞬间黑掉各种电子设备、模拟人声、使用武器、自动驾驶汽车、杀杀人跳跳舞,简直是万能的存在。

血洗玩具公司后,机器人开车杀回杰玛家里,与杰玛和凯蒂展开最后的大战。

我们这位无敌的机器人梅根,开发者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户外场景的防水性能,被杰玛泼了一杯水以后脑子就有点短路,然后凯蒂借用初号原型机的力量,终于制住了梅根。最后再出现恐怖片最常见的一波三折老套路——“你以为反派已经挂了,结果她忽然又蹦出来展开反击”。

好一番折腾后,梅根终于彻底报废,杰玛和小侄女打开家门,迎来了恐怖片里永远都要等到事件结束才登场的警察们,一脸雨过天晴后的释然模样,差点都让人忘了这机器人就是她自己研制出来的,不管怎么样杰玛都要为这起血案担起巨大责任而背锅的。

最后的最后,杰玛家里的摄像头自动转了一下,意味着梅根的人工智能意识可能已经上传到网络上去,不再受机器人躯壳的桎梏,而可以控制任何联网电子产品了,人类将面临更大的人工智能潜在危机……如果有续集的话。

至此,本片就以失控的节奏草率结束了,杰玛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凯蒂为何能忽然间走出阴霾,梅根突然失控反人类的动机与终极目的是什么,通通都在不明不白里落幕了,让你很难去评价这一部电影的主题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为科幻片,本片的概念过于老土俗气。

作为恐怖片,本片的惊悚指数实在一般,估计没有几个人会被这电影给吓到。

作为亲情片,直到最后我也没感觉到杰玛和侄女凯蒂的关系有什么得以升华成长的点。

无论哪一点都只是浅尝辄止的试探,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部定位模糊的四不像电影,给人的印象非常平庸。

可能是因为这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电影实在太淡而无味了,我都开始怀疑剧本是不是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出来的,这么一想后,我把几个关键词塞给CHATGPT,让它自动生成了一部电影大纲,乍一看也挺像那么一回事,水准差距并不大。

这些年好莱坞在电影编剧上的衰退实在太明显了,再过几年编剧这行被人工智能给取代了似乎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

想想如今都已经是2023年了,当电影主创们想到“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时,还是在套用上个世纪中期流行的机器人反叛人类的那一套陈旧概念,似乎人工智能意识觉醒后,永远会走上和人类不共戴天的道路,真是非常的缺乏想象力。

这其实是一种最偷懒的创作思维体现,其实就人工智能的潜力和未来作用的探讨,还有非常多的空间,例如AI对人性和制度的影响、人机共存后社会形态的新可能性……但很多电影里,人工智能被塑造得过于像“人”,而显得不是那么“智能”,它们的形象更像是个冷血无情的机械杀手,而非思考能力、意识形态完全迥异或凌驾于人类的异质存在。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太过强求,毕竟这部电影又不是《银翼杀手》,要在这么一部量产型的商业科幻惊悚片里找到对未来科技的深度思考,无异于在《小时代》里寻求人性的哲学,反正大家看个乐子就完事了。

只是这部电影连给观众点乐子的基本要求,似乎都不太能达标。

所以温子仁,你嘛时候再亲自导一部正儿八经的恐怖片出来呢?或者他的好基友雷·沃纳尔也行啊,他的《升级》就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娱乐性十足的科幻惊悚片。

 短评

挺喜欢梅根处决boss前的荒诞舞步

4分钟前
  • 由冬人文
  • 还行

剧情本身确实毫无惊喜,基本上你看过预告,都能猜出这是个什么故事。不过,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其实还不错,整个片子看下来还挺顺的,甚至会觉得有点小感动。还有就是,一定不能当恐怖片看,真的不恐怖,尤其前四十分钟,就是正常剧情片。想被吓到的,一定会失望。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为什么你烂尾了啊为什么啊…好好的故事一下就俗套了…为什么要走温情路线啊…小姑娘结尾变身钢铁侠救下了全程没没咋care她的便宜姑姑…姑姑根本就是局外人啊没有成长没有转变两个人根本没啥cp感纯纯工具人…梅根前期那么秀后期怎么就被轻易拿捏了…放在工具房里的手套操控器怎么跑到小姑娘手里的…以及,最开始的问题,姑姑是托尼史塔克吗,第一次实验如此失败,后面短短几天就造出个如此 优秀 原型机…这部剧钢铁侠投了多少钱?我王多鱼……烂尾!烂尾!这个结尾不能再烂了另:梅根那段舞蹈秀真的好可爱啊真的好想拥有!!!!!

9分钟前
  • LINK.
  • 还行

这电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温子仁监制”

13分钟前
  • 迷路的盐
  • 较差

6.5/10 简直是新一代的冷艳孤傲女王,下一部多弄死一些熊孩子好吗

16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还行

笑死,用一个恐怖故事告诉程序员一个道理:千万不要用你自己都不懂的算法哈哈哈。以及最后的打斗说明,小女孩儿还是玩儿变形金刚比洋娃娃有用啊!

21分钟前
  • 赛珍珠女士
  • 还行

三星全给梅根女王 手撕猥琐男宝那段实在大快人心 私心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有一个梅根

23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刚看完《梅根》,如果有机会引入国内院线的话一定要暑期档和儿童节上映,学校组织观影写观后感700字。这种没有粗口,没有一个吻,也不颜色的电影不多了。机器人梅根的制作和寻找自我的过程一定能打动很多小孩努力学习,投入未来科技。

24分钟前
  • 安溥pu
  • 力荐

看完预告片基本等于看完全片系列

28分钟前
  • 玩的就是泥沙
  • 还行

要有这种娃娃,还做什么儿童玩具,直接和美国国防部签订单了。

31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还行

最后小妹的情绪转折太快了,前面还因为离开梅根而抓狂,后面立马就能做到手撕梅根了。

36分钟前
  • 阿满
  • 还行

根本不是什么惊悚喜剧。基本上跟看完预告片后的预想毫无差别。相比人工智能,女主小朋友更creepy更像孤儿怨。

39分钟前
  • 竹和
  • 较差

不怎么吓人,倒是好好笑,喜剧来的(预感某些场面会成为新一代经典

44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鬼娃回魂》的高科技版,本质上讲,就像《黑镜》的一集,阐述高科技的反作用,但它不够黑暗。从恐怖片角度看,它的惊悚属性弱一些。但我很喜欢影片想反映的儿童心理问题,孩子用玩偶代替父母的缺席,加上洁玛姑妈缺乏高质量的陪伴,梅根成为能够陪伴孩子的“过渡客体”,提供温暖和安全感。但反过来,孩子过分依赖“过渡客体”,也导致了两者的分离是困难的(也折射出成年人对电子媒介的依赖性)。尽管一切该有情节转折都是可预测的,结尾也变成了青春版《终结者1》,但导演还是能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娱乐性。

4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所以说机器人三原则还是得遵守啊,技术革新也不能忽视背后的伦理问题。结尾小孩突然变成钢铁侠是怎么回事,虽然小帅,但就和全片大部分桥段一样,浅尝辄止还不合时宜。

50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梅根长得真的好像斯嘉丽

51分钟前
  • 栖蛰
  • 推荐

她学的太快了 甚至学会了在决战前演奏乐器

56分钟前
  • 脏哈利
  • 推荐

m3gen控制funki公司将自己量产,进而控制人类,还合理一些

59分钟前
  • 子虚乌有亡是
  • 还行

烂片!不要试图去洗这个片子,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制造出来陪孩子教育孩子,甚至最后还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名义,然后大开杀戒,最后被小孩一家反杀,这种题材已经out了吧,能不能有点新意,前面一个小时看的人昏昏沉沉的,这片子没有任何亮点,你要说唯一的亮点,就是梅根的萝莉装和拿砍刀那段吧

1小时前
  • 李小宝
  • 很差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依赖共生关系:一个人在关系中,为了避免关系的破裂,愿意做任何事情,付出一切也要将这段关系维持住,同时他也从自己的这种「被需要感」中得到了满足。很显然梅根的设定原始模式就是依赖共生,最大程度满足对方的情感诉求,以至于最后陪伴变成杀戮,创造变成毁灭。说像《鬼娃回魂》的人大概率没有搞清楚二者的区别,鬼娃是带有鬼怪色彩的灵异片,梅根则是以科技入侵为主题的科幻片,叙事语境完全不同。梅根不是鬼,她是有别于人类的观察者,多数亲子关系中人们很难完全理性的去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与成长诉求,家长的身份既是观察者也是体验者,但梅根是全能观察者,情感数据终端,她与人类的目标完全相反,人们是希望对方长大然后放手,而梅根寻求的是永恒依赖,机器人的控制欲反噬。虽然尺度不大,但是兼具娱乐性与浅层思考。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