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伤

战争片其它2009

主演:科林·法瑞尔,杰米·西弗斯,帕斯·贝加,凯利·蕾莉,布兰科·德约里奇,Mozaffar Shafeie,Kae Bahar,路易斯·卡叶赫,Alex Spijksma,伊恩·麦克尔希尼,茱丽叶特·斯蒂文森,Michelle Hartman,艾琳·沃尔什,尼克·邓宁,克里斯托弗·李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剧照

验伤 剧照 NO.1验伤 剧照 NO.2验伤 剧照 NO.3验伤 剧照 NO.4验伤 剧照 NO.5验伤 剧照 NO.6验伤 剧照 NO.13验伤 剧照 NO.14验伤 剧照 NO.15验伤 剧照 NO.16验伤 剧照 NO.17验伤 剧照 NO.18验伤 剧照 NO.19验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0

详细剧情

  影片片名为《验伤》,为2002年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无主之地》的翻拍影片。《综艺》杂志报道,最近主演喜剧影片《杀手没有假期》和动作影片《迈阿密风云》的法瑞尔这次将饰演从危险任务中归来的摄影记者,他的同事兼最好朋友在任务中去世。

 长篇影评

 1 )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

战地记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冲突。”然而面对冲突,还能站在客观的立场看待吗?事不关己就能高高挂起?举起镜头的那一刻,就很难再有客观的视角了。等你找到故事,你将进入故事,等你拍到有生命的画面,你将有可能为此失去生命。验完伤,用一个纸条的颜色来宣判你的生死,你已经变成了你镜头下的可怜人。

柯林的情绪很到位,一开始甚至到位得有点故弄玄虚。直到慢慢的讲到,一个因为他而被射杀的人,一个请求他帮助从尸骨中挑出亲人的人,以及亲眼目睹自己的朋友被炸飞。其实,个人觉得最后的情节,如果不是因为不堪重负对朋友放了手而导致其丧生,如果是两个人双双被救起,自己验伤后给了黄纸条,朋友验伤后给了人道杀戮的蓝纸条,是不是将更加符合影片的核心呢?总之,精彩的答案都在痛苦的回忆中,让整个影片后劲十足。也许,称之为“精彩”,让自己也沦为战争偷窥者了吧!

真难为85岁的老教父,那诸如“人类最大的权利是杀戮!”以及“这个世界很复杂,不是黑白分明的,”几段对白,很是经典,超度着活着的、死去的、影片中的、影片外的每一个人。他知道只要柯林能说出来就会好的,只要还能说出来。因为承认就是对自己的救赎。

战争留下的创伤难以痊愈,身体愈合了,心灵的重创也难以抚平。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

 2 ) 《验伤》:战场是集体的坟墓

一个人的成长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严重。丹尼斯•塔诺维奇因为长久在波斯尼亚亲眼目睹硝烟不断,对战争有着自己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我想,无论塔诺维奇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创作自己的影片,其中都蕴含了难以言表的无奈和沉重。《无主之地》中揶揄联合国维护部队的始乱终弃的人道救赎,是对”无能为力”的无能为力的某种无奈,只得以戏谑的方式热嘲冷讽;而塔诺维奇在《九一一事件薄》的短片亦是在残缺的温暖的壳内埋藏了悲恸和惨重。

有关战争的电影,自产生以来,便以各种视角啮噬着观众的神经。战争的残酷不同于天灾的”从天而降”,更多的是人为的一种毁灭,是一种极致的人性之恶。黑泽明在《梦》中的八梦之一的”山洞梦”,就以战死士兵的亡魂对战争所酿成的死亡惨剧提出简洁而有力的控诉。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和《全金属外壳》亦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战争的残酷。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则着重描绘了人格在战争背景下的扭曲。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野战排》则真实的反映了让人不忍回首的战争。尽管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对南北战争的悲惨并未过多着墨,”邓巴”远离人性欲望之恶的”战火”崇尚平静的自然、质朴的生活又何尝不是战后的一种反思。雷利•史考特的《黑鹰坠落》更是用血淋淋的残肢让人们为战争的代价感到胆战心惊……战争题材电影举不胜举,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让观众对战争的惨烈感同身受。

无论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无主之地》,还是在《九一一事件薄》中所拍摄的短片,塔诺维奇的作品都谈不上恢弘大气。塔诺维奇皆从个人视角入手,然后将战争的残酷一点点撕扯出来,一点点剔除出人性的瑕疵展现给观众。屡次的个人视角并不代表塔诺维奇一直在重复自己,每次控诉、反思战争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每部电影对战争的反思、控诉却是不同的。有些电影导演的作品热衷于关注生活,而对于塔诺维奇而言,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在战争中开始的。如果战争存在,便没有真正的生活可言。同一些电影里注入的人文关怀不同,塔诺维奇电影里对战争的关注可以说更为惨烈。

看完《验伤》之后,更加欣赏柯林•法瑞尔这个演员。他又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让观者难忘的形象,又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超越,演绎各种角色可谓皆入木三分。他对战地摄影记者这个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把一个亲历过战场的记者的内心和表现诠释的淋漓尽致。(他为影片疯狂的减掉了44磅的体重,让人想起克里斯蒂安•贝尔和维果•莫特森各自在《机械师》和《末日危途》中的敬业。)

单从个人视角的入点来看,《验伤》同吉姆•谢里丹《兄弟》有点类似。只不过《兄弟》是通过两兄弟中的哥哥”战场”的死里逃生来阐明战场对人的”毁灭”程度。《验伤》则是从情同手足的两个战地摄影记者入手,它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更加有力、更加彻底。如安德森在《暗笑》中所说,”死去的人在死亡里腐烂,活着的人在生活里腐烂”。法瑞尔饰演的摄影记者尽管从尸体遍野的战场上活着归来,可以说他对战争的所闻所睹已经让他开始在生活中腐烂。

“验伤”这个名字在影片之中是法瑞尔饰演的摄影记者为战场医生检验伤员伤势以黄条、蓝条决定伤员生死图组起的题目,而医生奉行的是”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痛快的死去”,杀戮在这部影片里成为一种人道的怜悯。法瑞尔的角色与医生的角色成为人道主义的一种隐忍的对峙,而当法瑞尔饰演的摄影记者在拯救自己的朋友时也是无能为力,这是个人面对战争惨烈的无可奈何。或许,只有两位摄影记者妻子肚中的”孩子”能像”人类之子”一般给人带来些许希望和生机。影片在最后引用了柏拉图的名言”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这句话也可以看成是战争制造出的只有死亡。当法瑞尔的角色的妻子在天台上对他说”我爱你”时,又让人感觉到生者的一丝温暖。战场是集体的坟墓,因此,我们更要珍爱活着的人。”我爱你”是对和平的告白,是对和平的无限向往。

 3 ) 好想有那样一个老头和我聊聊天

“你在寻找他人的谅解,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根本无法解开你的心结。我们不能放弃痛苦,就只能背负痛苦,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我今年86岁了,我的家人都去世了。我的父母早死了,我的兄弟姐妹都死了,我的妻子也离我而去了,但是我还在这儿,我还可以微笑,整个世界,还是很精彩。”

这个硬朗绅士,带着不拘泥生死的风度说着一切。

离开病房的那段话更让人心惊。

“另外,你睡得很沉。不会翻来覆去,脸上没有皱纹,像一个孩子。”

“那是好事,对吧。”

“如果你怨天尤人,问题不招自来。但是平和呢,对于心智成熟的人,这不是什么好事。”

乐观未必比悲观更好,平和未必比怨艾正确。

外在的平和深抑着内在的汹涌。

当痛苦绝望达至平和,有时是迷失的表现。

他推着轮椅聊天时说

“有时世界变了,没人帮你,你会感到很孤独。或许这就是你到处走,到处照照片的原因。”

这是世事无解的冷静,是理解,是温柔。

透过镜头,很容易忘却眼前那些事。

“是忘却那些事实,还是忘却那些失败。”

最后

“我知道难以启齿,我想告诉你,你并没有外表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你并不能永远背负这些痛苦,你应该回到爱你的人身旁。”

觉得应了叔本华的话——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或许只是在某一刻,忍住心中一阵颤栗。

 4 ) 说说演员们的演技和剧情

Christopher Lee演技太棒了!气定神闲,震撼,有时候又如同鬼魅一般(可能是因为老爷子演所谓坏人太多的原因吧!他演普通人或好人,总感觉要变身!)

帕兹维嘉,很可惜的演员,演技好,但没能获得如佩内洛普科鲁兹、萨尔玛海耶克般的名声!演戏不动声色,而非咆哮派。

马克和大卫是好朋友,那个转身的镜头之后他一个人回来,就是一个伏笔和暗示。

感觉剧本差点意思,还有提高的余地!

 5 ) 蓝便签---《验伤》观感

《验伤》改编自美国作家斯科特·安德森的小说,片名“Triage”原意为“分类”,《验伤》几乎是最为直观的翻译,但我个人觉得“蓝便签”更为妥帖。
片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够活着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正是因为他被流弹炸伤并被库尔德部队救起,而后,库尔德医生颇为随意的在他伤痕累累的躯体上放下了一张黄便签。这张黄色的便签代表着此人尚还具备医治的可能,有获得重生的希望,而与之对应的蓝便签则代表着该医患即将面临“人道的杀戮”。这些依据不同色彩便被裁决了生死的伤兵被他们的战友抬往早已挖好的坟地,然后由这位库尔德医生用一把手 枪帮助他们从难以忍受的伤痛中彻底解脱。在成批次的了断后,医生和战士们共同为亡者祈祷,祈愿他们的灵魂尽快飞升到真主安拉的身边。对于这样的行为,库尔德医生自嘲为:人道的杀戮!
    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如果你拍的不够好,证明你离得不够近”!这句名言不知道曾经把多少位怀揣理想的摄影记者送上了战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和付出,才使我们有幸看到无数张来自战地的记录着血腥和杀戮的图片。本片的主人公恰好是两位前往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报道的摄影记者,因为在野战医院中,他们看到并拍摄了太多由黄、蓝便签所决定的生死瞬间,或许是无法忍受这几乎可以算作是灭绝人性的场景,或许是真的是对即将奔赴的前线感到恐惧,两位记者决定改变计划,徒步返回营地。不想途中遭遇流弹,其中一位记者被炸断了双腿,在痛苦的呻吟中,他不断请求着同伴:带他回家!遗憾的是,幸存者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放弃奄奄一息的同伴,尽管连真主都绝对没有机会挽回同伴的生命,但幸存者依然为自己的行为陷入到自责的苦痛中。
   “战争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才是真正结束了”,这位西方先哲柏拉图的名言贯穿了作品的始终,作为一名有着战地经验的导演,除了试图通过记者的镜头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战争的残酷之外,导演还提出并自行解答了这样一个命题:为什么灾难中的幸存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埋葬在灾难中死去的亲友?而答案呢,心理医生将之解释为人们对未经事宜的牵挂。埋葬了死者,也便在生者心中埋葬了那段痛苦的过往。而当与逝者有关的一切都被黄土掩埋后,有一些全新的东西会悄悄的走出坟墓,那是生命不息的火种,给予了生者继续前行的勇气。
   除了上述的认知,具体到每个如我一样的个体,可能还会为电影中的不同细节和场景感到震撼,这大概与个体的经验和经历相关。比如,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帧如下的特写:一只失去了生命的粗糙的手,未及洗净血污的指头间紧紧捏着的是一张蓝便签。
   之所以我会觉得震撼,大概与这个有着伊斯兰信仰的库尔德民族有关,库尔德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对于这样一类没有自己生存土壤的民族而言,忠于并依赖于自己的信仰便是很容易解释的事情了。为了土地,为了权益,为了给自己的子孙争取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库尔德人一代代将自己裹挟进战争,他们极端、执着、野蛮甚至冷酷,但是,他们的命运中也同样充满着无尽的悲情和伤痛。对于这样的一个民族,对于这样的一类历史,或者终将是无法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所以,面临困境的库尔德人或者真的宁可选择战争,选择死亡,选择忍受死亡所带来的痛,也绝不允许自己甚至自己的族人面带羞愧、仰人鼻息地活!

 6 ) 献身精神的演员

Colin Farrell ....Mark Walsh's proformance is perfect!

 短评

一般般。同样的故事也不少了。其实在这样的世界里,越往人性里挖是件挺残酷的事。

5分钟前
  • york
  • 还行

导演过《无主之地》的前南斯拉夫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长片,柯林·法瑞尔主演,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10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战争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才是真正结束了”,这位西方先哲柏拉图的名言贯穿了作品的始终。为什么灾难中的幸存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埋葬在灾难中死去的亲友?埋葬了死者,也便在生者心中埋葬了那段痛苦的过往。而当与逝者有关的一切都被黄土掩埋后,有一些全新的东西会悄悄的走出坟墓,那是生命不息的火种

14分钟前
  • 雲苍白浅影长
  • 推荐

科林法莱尔好久没拍片了,这次终于接到一个文艺角色啊。片子不错,但依然没有同样是讲战地摄影记者的《暴雨将至》好看。

16分钟前
  • 灼热的海豚
  • 还行

还是有点小失望了。不过也还不错,剧情偏弱,法瑞尔造型没什么突破,不过样子还是很讨人喜欢,喜欢他倒在鱼缸里的那个镜头。再就是在墙上画画的专著画面。

21分钟前
  • 凯文伊达
  • 推荐

关于求生、底线与救赎的故事,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主题,可与美国电影《兄弟》对照着看。

2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过于沉闷了。

31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回来疗伤的节奏有点问题!

32分钟前
  • mark
  • 还行

战地的段落都很精彩,回到国内则要多无聊有多无聊,自省,救赎,心理分析,即坏了风格,又乱了节奏。不过,验伤那场戏确实很震撼,人类的伟大与渺小。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而其残酷与无奈将成为生者心中永远的伤,Colin Farrell的表现符合期待,那份沉默的挣扎,足以撑起整部影片

36分钟前
  • 梦朝月海
  • 还行

It is only the dead who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by--Plato

39分钟前
  • alan sister
  • 还行

仿佛凯文·卡特的内心在主人公身上得到了重生,如果导演是在对战争中的人们和旁观者致敬的话

42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力荐

结构很棒,虽然故意隐瞒信息但是最后揭底揭得真是好所以还不至于掀桌,相反竟然还蛮喜欢。科林·法瑞尔还是有点浮夸,不过克里斯托弗·李真是亮!不过塔诺维奇拍成这样也混不进好莱坞……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个剧情简介也错得太离谱了吧...<In Bruges>(<杀手没有假期>)是个喜剧???

45分钟前
  • Muffin_C
  • 推荐

lucky yellow,fucking blue

50分钟前
  • 混涅洁
  • 推荐

“It is only the dead who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不算很新鲜的战后创伤恢复电影,不过还是挺让人感动。7/10

52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okay, lousy story aside, shouldn't you at least exploit the actor/actrice a bit? C'mon it's Farrell and Vega, it's sensuality right there!

53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6.4)唯有死者,才能看见战争的终结。原来又是个心理障碍,通篇过于沉闷,只有验伤部分有些震撼。。。PS:经济真是那么不景气吗,连科林也都出来卖肉了。。。= =

56分钟前
  • 一贫
  • 还行

唯有死者可以见到战争结束。片中的战地摄影作品真的很棒,而片子本身是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

58分钟前
  • 麦田
  • 推荐

3次爆炸炸得我心脏病要发作了....挺好的,Farrell演技真棒,出影厅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姑娘在哭,她旁边BF搂着她吻了一下,瞬间感觉电影正在戏外延续,没白看。

1小时前
  • chriss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