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战争片西班牙2008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卡洛斯·巴登,德米安·比齐尔,乔昆姆·德·阿尔梅达,马克-安德烈·格隆丁,罗德里戈·桑托罗,弗朗卡·波滕特,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诺,马特·达蒙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7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8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9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19

详细剧情

  1959年,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率领的游击队组织“七二六运动”终于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政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和菲德尔在治国理念上逐渐发生分歧,最终他辞去政府中的要职,并放弃家庭和古巴公民的身份,再次投入解放第三世界的战争中去。  几经辗转,切来到玻利维亚,与玻利维亚全国解放军共同展开游击队革命运动。玻利维亚总统René Barrientos(Joaquim de Almeida 饰)得知切的到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个令人头痛的革命者……  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岁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作两部分上映。本片荣获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由资本主义导演平铺直叙是对切的侮辱。

看着鼠标垫上的切的头像,不吐不快。

无论是你想拍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人物的内核立起来。

这个电影里面究竟在描述什么?猎奇一般平铺直叙切的游击队生涯,随便游走了几个地方,跑了几个人,平息了几次动摇的逃跑,然后,花钱买猪,然后,被出卖,biubiu两枪,被抓了,请求敌人放走他,biu,枪毙了。

嗯?

他的主义呢?就一个短镜头告诉人民,支持我们,将来这里有医院?他放弃革命成功的古巴地位荣誉,就是来这里,说这么一句?

完全没有人物浪漫的革命情怀,伟大的革命信仰,就连他的队友,都好像是被他骗过来的一样,陆续想跑,你这干啥?这是想好好拍切的故事的样子?

或许一切都是事实,但切就这么毫无目的,毫无计划,说开展工人运动,一个工人都没出现?来到这国家莫名其妙的穿来穿去?而且没有人民支持?也没有去争取人民?这啥啊?

 2 ) 那个叫Che的“异邦人”

Che,当你面对那管黑洞洞的枪口

你想到了什么

Che,天气已进入十月

丛林里的每一天是不是都又重现

Che,你美丽的妻子和5个孩子

有没有在你的梦里出现

Che,如果你生来就是一副健壮的体魄

还会不会说出那些诗歌般的话语

Che,你永远在寻找自己的身份

你从来就以美洲为自己的国籍

Che,农民的目光里充满了怀疑

你的信仰里却只有人民

Che,你曾经的伙伴们站在船头

你却在船舷边独自一人凝视远方

Che,你已经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失败已无可争辩近在眼前

Che,为了实现一种或几种救赎

抗拒或接受死亡对你来说都是一次必要的战斗

 3 ) 多么美丽的灵魂


1
当年轻的切格瓦拉从阿根廷进入古巴,投奔卡斯特罗的7.26运动阵营时

他只是被安排在后勤部队里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军医

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埃内斯特医生”

他却带着标志性的微笑,不厌其烦的更正“我不是医生,我是个战士”

他,总是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

 他在山区挑选可加入游击队的农民,没有挑选三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却选了一个妇女和两个16岁的孩子

因为只有他们三人会识字,能阅读,

切格瓦拉说“我们在山上不只是打仗,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不会识字阅读,就容易被人蒙蔽”

他,总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

甚至在与巴蒂斯塔的政府军交火最猛烈的日子,他也带着一本歌德传,停火时就靠在树荫下阅读

他,总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灵魂

他从不抢掠粮食和女人,就算在游击队最饥饿的时候,他用钱去向当地农民买牛奶

当农民害怕被盖上支持叛军的名目而不肯收钱,只是让他把牛牵走,他却毅然两手空空走了

既然对方不愿意,那么就做不成生意交易,虽然他身后有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

他尊重了别人,也尊重了自己,尊重了作为一个军人的尊严

他,总是知道自己的队伍是军人,从来不是强盗

 在获得在哈瓦那的最终胜利后,切格瓦拉于1965年,给卡斯特罗留下一封信,

辞去高官职位,放下开国元勋可享有的一切待遇,然后远赴玻利维亚,继续战斗,继续无尽的游击战

他从没忘记向世界解释“我不是医生,我是个战士”

切格瓦拉之所以那么的吸引人,完全在于其本人,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从不迷惑,如此坚定

多么美丽的灵魂

2
记得威廉华莱士上断头台前说过

“必须有一个人用死,才能唤醒千千万万人”

人类中总是有人,把自己的死看得极度透彻,看透所谓死的意义

例如逾越节前的耶稣,还有1963年越南西贡街头的释广德

人类历史上,站在当局的立场来看,最最愚蠢的处决,有三宗

处死耶稣,刺杀甘地,枪决切格瓦拉

对于刽子手来说,与其说主动屠杀了他们的肉体,倒不如说,被他们强烈的意志吸引着,

却帮助完成了他们理想道路上最伟大的一部分--用死来影响后世的千千万万人

有什么比圣贤与领袖的死,更强烈的冲击旁观者的心灵呢?

愚蠢人希望从世上抹去他们的肉体,可结束对他们的恐惧,却现实却令人讽刺的适得其反

3
切格瓦拉有两张照片最广为流传

 一张是阿尔贝托·科尔达拍摄的头戴贝雷帽的照片

 一张是弗雷迪·阿尔波塔拍下的,他去世时的照片

两张都极其耐人寻味

第一张目光坚定,被誉为“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被后世的摇滚界发展成一种标志

第二张中的切格瓦拉,逝去得如此安详,骨瘦如柴,头发蓬乱

对于这张“切格瓦拉之死”,评价得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玻利维亚当地的一名修女

她不知道军队为何交火,也不知道被枪决的是什么人物

在目睹切格瓦拉的尸体被抬出时,她说

“这个人死去了,看上去好似耶稣”

 4 ) 他没有死,他不会死

“我感受到生命中一些强大的东西,这不只是股强大的生内在力量,还可以传给他人。我的使命有种宿命感,让我从所有的恐惧中解脱。”——切·格瓦拉

世界上确有那么个别的人,他们的知觉告诉他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用自己的苦难去换取别人的幸福。他们天然的背负有拯救所有人的重任,并且他们必将为此丢失生命。艾内斯托·切·格瓦拉是他们中的一个。

这样的人是什么人。萨特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完人。其实他们必定不是完美的,但他们是最高级的人类。他们无视自己的得到的和可能失去的,而只为所有人获得他们该得到的东西而牺牲,而救赎。

格瓦拉中枪倒下的时候,影片的主观镜头从清晰到模糊,代表瞳孔的发散,意识的结束。但那一刻电影里响起的类似耳鸣的声音,却让我肯定,导演感受到了格瓦拉感受到的强大生命力量。那是力量的一种表达,一个生命的结束,而他看到了自己将在未来千秋万代的青年中成为不落之星。

总是觉得他没有死,总是觉得他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

一个玻利维亚战士对游击队里动摇的当地农民说:拉蒙(格瓦拉化名)本应该和他家人,和他的汽车,在古巴享受着舒适的生活。但是他来到这里,他想给你们一个更好的生活,这样你们的孩子可以学习读和写。我只不过是个面包师,我曾是个奴隶,但是有一天我会自由。

看到这里,眼睛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一个人,能够得到了尊重和名利,然后从纽约联合国的讲台走下,来到原始丛林,抛弃一切,不顾生命,为的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受压迫者,甚至不是自己的同胞。这样的人不是完美的人,又是什么。

对比其他以革命名义的人,不仅自己有了想要的,连自己的子孙都可以享有那些以革命名义得到的东西。一切昭然。

他没有死,我坚信。因为这样的人如果死了,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再延续下去。

 5 ) 斗士,但不是领袖

    街头又一次看到穿着印有切·格瓦拉头像衬衫的人,于是突然冒出再看一遍Che的想法。当然,主要目的还是想弄清楚,英雄人物数不胜数的今天,为什么切格瓦拉(下文简称切)会成为东方世界的宠儿,热血青年眼中的偶像。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个人对切的性格分析就八个字,桀骜不驯,革命到底!这样的性格注定会成为英雄,但不一定会是伟人。有人将他比喻为拉美世界的毛泽东,其实不然,他距离毛主席的功绩实在相去甚远。他有战术素养,但不得不承认,他没有战略眼光!
    缺乏战略眼光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着眼于革命战争和土地改革,对于战后国家制度,建立什么样的政党没有明确定位。这点影片中也有体现,即切最初参加革命是“七二六运动”的一员,而并非古巴共产党。而他又是在与古巴共产党合作之后才逐渐了解斯大林主义,即社会主义。所以古巴选择社会主义,并不是根据国情确立的,而是与美资本主义的敌对关系,导致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2,土地改革实行初期,地主阶级土地被征收,交于个体农户,同时禁止国外集团占用古巴土地资源。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摆脱了封建制度,使农业产量在短期内大幅提高。然而在刚尝到土改甜头的格瓦拉却在土改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大搞工业化。于苏联进购了大批设备,占用了大片甘蔗田,用以炼钢,采油。从而导致1962年古巴农业遇到了土改后最大的瓶颈期(当然也有自然灾害的因素)。直接导致1963年古巴政府颁布了第二项土改法,将农村资产阶级的土地全部转化为国有财产。看似是彻底消除了剥削,实质是为缓解因工业化建设而导致的农业损失。
    3,切格瓦拉离开古巴的时间,1965年。这也是古巴难民涌向美国的第二阶段。这一趋势迫使1965年9月,卡斯特罗单方面宣布允许古巴人从卡马里奥卡港离开到美国。这从一个侧面恰好反映了,此时古巴改革遗留问题依然很多,获得自由的民众却没有获得满足温饱的生活。而此时的切,却离开了古巴,转战刚果,继续着他的“圣战”。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他革命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独立?
    回过头来再看对他的评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个人认为有偏差,应该是人道主义革命家。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而是为自由民主而战的圣斗士。他战死沙场,以英雄的形象谢幕,而并非领袖。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特求切粉勿喷。
    最后聊聊切的扮演者: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一个被好莱坞甚至世界低估的好演员,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长相酷似布拉德皮特,但他的演技比皮特更老练内敛。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获得小金人一座,为更多人熟知!

 6 ) 人类之子

     观看上下两集的《切•格瓦拉》时,总是恍惚间把它们当作《摩托日记》的延续,不仅由于它们都由切的自传改编,更由于它们都展现了切•格瓦拉在横跨南美洲的旅程中的发现和突转,切的信仰正是在那场旅行中形成的。 在《摩托日记》中,年轻的切跨过广袤的土地,发现了那片土地上的普遍的贫困。而当他最后落脚到麻风病人的村落时,他体验到了一个乌托邦,一个人人劳作的,由社会舍弃的边缘人建立的一个美好的、平等的世界,他的革命正是由此展开。
      另外,它们在叙事上也有着相似的手法和节奏。作为人物传记电影,构建人物并且使他们获得观众的认同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它们均没有一环扣一环的紧张的情节设计,而更多的是对事件的撷取。事件的选择也并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两部《切•格瓦拉》采用了一种非常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关于他的种种细节;包括他对农民的谦卑与热情,他对下属的严厉和爱护,也有他战斗时的勇猛无畏,更有他哮喘发作时的渺小和脆弱。这里没有关于任何主义的讨论,只有切•格瓦拉所做出的行动。
       但是相比较第一部《切•格瓦拉:阿根廷》中将他塑造成的完美的革命英雄的形象,更吸引我的其实是第二部《切•格瓦拉:游击队》中的殉道者形象。真正使他成为经久不衰的、为西方人熟知的理想主义的符号的,不是他在革命战争中的胜利;这样的例子太多,而在纷纷扰扰的60年代过后,其他人都逐渐为西方所淡忘,甚至因为他们对本国民众犯下的种种罪行而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使切•格瓦拉得以永存的,是他放下所有的权力,继续投身革命的激情;是他殉道者一般的执着和牺牲。
       《切•格瓦拉:游击队》一开场即是切在古巴宣布离开高位继续投身革命的历史影像。同第一部相比,这一部采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充满着跳切、不保持动作连续性的剪辑,更多冷色调的应用以及更强烈的反差使得影片很快就呈现出不祥的感觉;就连丛林的色彩也不是第一部中鲜艳的、属于热带丛林的绿色,而是充斥着更显凄冷的青绿色。在这种影像的基调下,切在丛林中做着徒劳的抗争,却没有放下武器——这唯一能实现他的理想的途径,仍然在传他的道;在他们到过的最后一个有人的村庄中,在他们将出卖者的店铺中的食品分给孩子们之后,索德伯格采用了声画对位的手法,告诉村民们他们为何要战斗,告诫他们丢下所有漠视和痛苦,去一起终结这里的不正义。镜头跳切,他们讲话的地点正是村里的教堂;这里,正暗示着切作为他们的救世主的身份,而同耶稣一样,他也面对着民众的误解与不信任。
       导演也并没有尝试将切•格瓦拉塑造为神,他也有自己的虚弱和缺陷,然而一个凡人的坚守无疑更为难能可贵。在玻利维亚高海拔的丛林中,哮喘发作的切几乎无法呼吸。随着他身体的日渐孱弱,我们迎来了影片中最为超现实的一段影像。切骑在白马上,喘息着,快速穿过光影斑驳的丛林,仿佛要直接向风车发起挑战;但是马的停步却将一切拉回现实主义的丛林,切在此时的愤怒与无助同刚才他的圣洁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像是他的内心同他的无助境况之间的对比。
       同以往的殉道者不同,切并没有任何抽象的理想,也不强制别人跟随他的信仰。“医疗”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影片反复展现他为伤者治疗,为农民的儿子治疗,他劝诫农民的话语等等;曾作为医生的切•格瓦拉,希望创造的正是人人吃得饱饭,看得了病的世界;只是当他将哮喘药物落在营地之后,一个无法医治自己的医生正是他内心绝望的象征,也预示着他们在丛林中的失败。
       临刑前的谈话,正是对影片中的他最好的总结。看守询问他有何信仰,他答道:我信仰人类(mankind)。他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的殉道者,一个人类的儿子。

 7 ) 让切·格瓦拉的传奇落幕

《切·格瓦拉传》 Che: The Argentine & Guerrilla

导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

戛纳电影节时,赶制完成的《切·格瓦拉传》足本放映(《切·格瓦拉传》=《阿根廷》+《游击队》),四小时片长让不少观众在场内呼呼睡去。如果你有打算在周末下午看掉上下两部分,这例子就提醒你千万要养精蓄锐一番,跟困意好好战斗上四个小时。从故事内容上考虑,《阿根廷》跟《游击队》两部分没有紧密联系,一个在古巴一个在玻利维亚,独立分开。如果再加上《摩托日记》(The Motorcycle Diaries)——格瓦拉另一段意气风发的人生,它们又可以互为参照,构成一个完整的切·格瓦拉。

在消费时代,格瓦拉的头像已经不需要注解。他以巨幅海报、T恤图案和个性纹身出现,成为一件商品或通行符号。人们早已不关注他身为战士跟革命者的事实本身,他的生与死、理想跟追求都不再重要。影片尝试塑造一个接近平凡人的真实格瓦拉,他来到纽约在联大发言,力排众议。在丛林里他哮喘病发,暴怒刺马。如果用革命浪漫主义来解读,后者绝对应该被忽略处理,要么就是再紧接一组英勇就义的伟人姿态,理想不死,斗志犹在。

《阿根廷》里格瓦拉的古巴岁月跟出席联大交替出现,叙事时间自由穿行。索德伯格不想提供时光机,他无非是要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和丰满的格瓦拉形象,既要暴力革命还不忘治病救人,更直白点说叫能文能武。在古巴与卡斯特罗的并肩战斗是投身行动,他在密林里打游击持枪冲锋。联大上表达己见是他的思想反映跟实际追求,这些言语既用身体力行的段落加以证明,也为下半篇《游击队》的生死战斗打好了基础。《阿根廷》止于革命成功前夕,也预示着格瓦拉不再是一名普通的阿根廷人,他成了古巴的战斗英雄和革命领袖,散发着光辉与魅力。

严格来说索德伯格没有省去格瓦拉的从政经历,他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联大会议就是身份改变的缩影。不过多数人对格瓦拉的从政也没有太多兴趣,他能舍弃一切从头再来才是本色一面。《阿根廷》还在讲英雄是如何炼成的,《游击队》就要转向格瓦拉的悲剧性一面。不可否认格瓦拉能成为传奇是有着超强的人格魅力,也跟他忠于理想、过早遇害的命运密不可分。死亡让革命者如圣徒殉道一般得到升华,死亡崇拜的影响又持续了几十年。受难的格瓦拉没有走出玻利维亚,他的尸首跟随飞机俯瞰了这个国家的面貌。确切说格瓦拉栽倒在他一直试图唤醒跟拯救的农民身上,他们不信任游击队员,不愿合作还偷偷告密,简直就是小农劣根性与局限性的现实版教材。一旦遇见这种宿命安排,英雄主义与个人传奇也该落下帷幕了。

这部影片里不见大家看法和个人见解,只有关于格瓦拉的一切,他的付出与努力,迷茫与挣扎。《切·格瓦拉传》追求平稳,影像风格上没有制造太多亮点,像《游击队》里游击队员涉水遭伏击的镜头值得一提,只是导演也顾忌一旦多了,无形中就破坏了苦心营造的真实感觉。【南方都市报 http://gcontent.nddaily.com/8/3f/83fa5a432ae55c25/Blog/036/896768.html

这部电影一丝不苟,完成度很高,然而导演太执念于文本记载,忘记了给观众来点激情。 ——Peter Brunette(《好莱坞报道》)

索德伯格尽可能将革命浪漫主义从片中除去,仅有的一小部分也是为了弱化它的存在。 ——Owen Gleiberman(《娱乐周刊》)

 短评

未看完,卡碟Mark。

7分钟前
  • 乔小囧
  • 还行

理想,现实,人生。

10分钟前
  • Arthur
  • 力荐

终于看完了

15分钟前
  • CC
  • 推荐

男人总是沉迷女人总是想到一个美丽的世界一个沉迷于革命的男人去了一个他知道不那么美丽的世界,试图把他改造为一个美丽的地方,他失败了他失败的罪魁祸首美国,他们的奥斯卡奖项上居然拒绝提名这部电影从此奥斯卡永远被我个人无视

19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力荐

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终点大都殊途同归,不知道玻利维亚丛林的一声枪响,政府的官方声明会不会是这样:一小撮有组织,有预谋,别有用心的境外反动势力……

22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比上部稍嫌纷乱

27分钟前
  • 水彩游侠
  • 还行

理想的傻样儿,死的镜头角度不错

28分钟前
  • 大麻
  • 还行

沒有了Part1裏面英雄傳記的感覺,英雄的隕落告訴我們這就是真實。

30分钟前
  • l.m.
  • 推荐

再见理想

31分钟前
  • 沈昆莫
  • 力荐

慢热,绝对不是我的菜。

34分钟前
  • 猱困困
  • 还行

这个电影不好拍。

37分钟前
  • 浪遏飞舟
  • 推荐

一般了

41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是非功败后人评。。。

45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没耐心看了。。。。。。

50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很好的传记片 但有些闷

52分钟前
  • ken_zhang
  • 推荐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53分钟前
  • MissXtotheO
  • 力荐

切在这里就像耶稣一样圣洁。

54分钟前
  • 力荐

感觉比上一部还要真实、残酷又诗意。《摩托日记》加这两部《切》都是极好的...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自己无法做到的理想主义

5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6分,太冗长了吧,耐心不够了。

58分钟前
  • 老罗
  • 还行

索德伯格这个唐三藏

1小时前
  • Top♛Ac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