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岁2018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程工,任长箴

播放地址

 剧照

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2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3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4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5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6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3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4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5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6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7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8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9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2:12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2018年即将上映的真实题材电影,讲述了十五名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真实的生活状态。并无交集的十四段故事谱写着同一个世界角落的生活,它或许艰辛,或许无奈,或许也带着些许苦涩,但每个人都在默默坚持着、爱着这样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生活万岁》:他们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上周天去看了《生活万岁》的点映。

我是从望京赶去十里河看的,全程16公里,导航是林志玲的合成音,一直在叨叨,因为拥堵所以拥堵。“这人啊,就没少过!”——司机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根烟,得知我不抽烟后开窗狠吸了几口,还剩大半截,前方有松动的迹象,他把烟扔出窗外,挂挡前行,高冷沉默。

迟到了二十分钟,怕打扰人,我猫腰进去坐在第一排。银幕上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农村老师,教孩子学拼音,开三轮车打场,放羊,发现少数了一只,遍寻不见。他的媳妇不愿意面对镜头,揉着眼睛背过身去,疾病和贫困如影随形,他盘腿坐在炕上,面对摄像头,尴尬地手足无措。

看完出来,等车的空隙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部纪录片讲的是2017年的15个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像李志的歌写的一样——重复着重复着重复,普通的生活。

导演之一任长箴说,“一直以来我们拍的人都是社会精英,都是90分以上的人,但这个片子里的人都是60分的人,甚至更低。他们的生活和追求90分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车还没来,我扣紧衣扣,观察行人,如果摄像机架在这里,没准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画面——吵架后赌气,刻意拉远距离的情侣,停车场门口久站不动,穿灰色制服试图建立威慑的保安。我掏出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年总有几部影像作品,穿越人海和障碍,呈现在你面前。看完出来,在十里河等车,北京的风无比空洞。”

回程照堵不误,司机话多,世界风云聊完,又说起了油价动荡。我在后座装睡,默想纪录片里看到的画面。

一个女孩,喝醉后当街大喊——“姐没服过谁,我不信天!”

她是一个领舞的人,台上疯狂卖力,结束了工作,和朋友在路边烧烤摊划拳。几杯啤酒下肚,转身就拿纸巾擦眼睛。

她失恋了。

她的主题就是失恋的四天,对父母可以轻描淡写,但啤酒和朋友释放了情绪,让她左一下右一下,垂泪到天明。

但她不服气,在夜里,在街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划完拳,喝完酒,趁着酒劲说点狠话。

还是一段,是一对卖唱的盲人伴侣的故事。中秋节的饭桌上,老头对老伴儿说:“反正我这也快完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只要我在,不能让你自己到处摸去,到处买东西弄吃的。我尽量照顾你,人嘛,走到一起有今生没来世是不是?”

任长箴加了一个克制的批注——“他们连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两人谁都看不见对方的表情,这样的话语,只能凭声息到达,灯和光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老太太唱了一首邓丽君的歌《我愿逆流而上》,镜头拍他们从街市到住处的路,看不见坑洼,盲道也不连续,这就是视障人士在此处的遭遇,一段又一段的逆流。他们只能凭着棍子叩问路面,路面再回以声响,有好心人搭把手,更多人,静静远观。

开心的事也有,老两口在家里盘算,两个人合起来一月有四千多的工资和补助,可以买一架新的电子琴,音色更好一些。

老头还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生是很高尚的,世间有很多生,有牛生,有马生,现在是人生……”

结尾处,他们背着一台新的Yamaha电子琴回家了。

另一段,是一个工人,在陆家嘴擦玻璃。镜头里他带儿子到瞭望台,告诉儿子他擦过这里的那几幢高楼,儿子问,这边的房价多少钱?父亲答,十几二十万一平米吧,又补充了一句——这里的一个卫生间就能在老家买套房子了。儿子幼稚但有志气,鼓励道:“我好好踢球,以后在最高层给你买一套!”

父亲沉默,画面切换。

一些碎镜头之后,是崔健唱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

我一下就陷入到情绪里,今年自己被几次提醒——要记得梦想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啊。自己口头应允,却少有行动,进电影院的次数锐减,待看新片也是寥寥无几。在生活里扑腾得久了,重复着重复着重复,会习惯性地用单一思维看待周围,但这部纪录片和这首歌提醒了我,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早上在路上看到牛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项飙老师的一个访谈,和纪录片内在的追求是暗合的。他说:中国学者,包括我自己,有一种“意义焦虑”,也可以说是主流化焦虑。老百姓婚丧嫁娶、春播秋收,其实都是有意义的,理论工作本来是要去挖掘这背后的意义。但现在好像一定要用一个大灯泡照着,事情才会有意义。我们要很严肃地对待这种感觉,人类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去解构这个东西。乡村打工的普通老百姓,那些十八九岁没法上学只能去打工的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尊严在哪里?我们要给他们话语空间。

推荐这部纪录片,看点不一样的,也推荐这首歌,听点不一样的。

 2 ) 谢谢我自己,选择看到生命中的光

当然要谢谢导演,但更重要是谢谢自己,在错综复杂又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中,选择相信那些向上生长的力量,和照亮生活的光芒。

*本文涉及剧透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我读书少,想不出有什么句子会比这个更适合作为这篇文字的开头。虽然我还没有认清生活的真相,只是在努力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一如Dolores在「西部世界」(第一季)中经常重复的那句对白「有些人选择去看到世间的丑恶与无序,而我选择去欣赏它的美好」,我喜欢这种滥情的正能量。

导演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有选择性地截取了15个普通人普通生活中的普通片段,他并没有以字幕的形式去白纸黑字地写出那些普通故事里的普通辛酸,而是温柔地把那些不美好,悄悄地记录在这些普通的日常中。

也许黄真真是这十几个人里,最接近我(们)的一个,她有着一个看似还不错的房子,目前还没有患病,也无需照料父母,还在倔强地按照自己的性格生活,却也不再像曾经那么敢爱敢恨。

真真很漂亮,她的身上布满了酷酷的纹身,刚刚在白天对母亲轻描淡写说和男朋友分手,还是没忍住在晚上借着酒精哭的稀里哗啦。

真真是幸福的,她还有着爱与被爱的自由,还有一群能听她哭泣的朋友。

张大爷是个人力三轮车夫,66岁,在拉萨卖体力谋生。他患有「小肠气」,每次用力蹬车时肚子会鼓出来一块,他也在影片中展示了「摁进去,就没有了」这种无奈操作。可即便这样,他依然说,这里比老家好「混」

张大爷很久没回过家了,临走的前一天,几个后生好友跟他一起喝酒撸串,算是个践行。四个人里有人沉默不语,有人信奉金钱,话最多的俗家弟子对老张的感情最深,一直在重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觉得这句话,也算是导演送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关于「生活」的精神暗示。

张大爷是幸福的,他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明白自己为何而去。

宋金几乎擦遍上海所有高楼的玻璃,下来上去的次数多了,便也不再畏惧。陆家嘴的房价一平米要十几二十万,在这里,一间卫生间的价格,就够爷俩在老家整一套顶级豪宅。

儿子回「家」,无法为发育期的儿子提供更为优厚生活条件的宋金,为他做了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教练说孩子的肌肉太小,宋金说买点儿牛肉补一补,宋洋想要蛋白粉。

父子俩是幸福的,一个在播种希望,另一个在努力成长。

明哥算得上是广州的一号传奇人物,至今已出道三十余年,百度百科都有他的个人词条,相关新闻更是不计其数。

女扮男装卖宵夜是明哥安身立命的一大法宝,当初是为了招徕顾客,后来加入自己的改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当年詹瑞文来广州演出,明哥是詹老大的唯一指定合作伙伴。

明哥「失去」女儿应该是他一生的痛吧,但他依然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就像歌中所唱「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几多辛酸也未放手。」

虽然明哥的身价早已今非昔比,可他的那辆26自行车却三十年如一日,同样三十年如一日的还有他身体力行的那份坚持与守候。

明哥是幸福的,他有血有泪,有酒可歌。

李少云是一个带着孩子工作的夜班女出租车司机,幼儿园马上要开学了,学费要8000块。

带着孩子上路,工作中难免有些限制,三人以上的乘客搭不了,去近处的女儿又不愿意。她的夜晚很漫长,女儿也很少能睡个安稳觉。

依依最喜欢妈妈开车去机场,因为停车等候乘客的时间,妈妈的双手可以离开方向盘,那是她们俩难得的亲子时刻。

2017年8月的一个晚上,一辆逆行的电动车突然驶向机动车道,李少云措手不及,出租车公司老板婉转地和她沟通,让她把孩子安顿好了再来上班。彷徨无助的她曾想过带着女儿一起轻生,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勇敢地说「这么多年都坚持了,相信我!」

李少云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永远舍不得她的依依。

尹焕章是在深圳务工的快递小哥,为了生活他风雨无阻,可他有时候也会「不务正业」

小尹身上有着一股朴素的善良和正直,家里人让他打架出头,他选择让步,小时候捡到东西,他也选择物归原主,性格里的隐忍,让他在快递之余成为了一名「单车猎人」。

来深圳四年,被臭虫咬了三年,可他依然在光鲜亮丽的城市中,用诚实的劳动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生活。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或许他只是一串伴随着纸箱的电话号码,可对那些被破坏的美好来说,他却是一个没有工具的修补匠。落入水中的单车,它捞起来,藏于地下的单车,他扛出来。这个世界的所谓秩序,不就是这样被不断重塑。

小尹是幸福的,他有着单纯的快乐,自给自足。

按剧组官方的介绍,康昕的个人履历有点过于丰富了,他初中即辍学入社会,干过搬运工、公交售票员,醉心文艺、自学花样滑冰、拜师练过芭蕾,当过演员、盖过房子、研究过甲骨文……现在直播平台上讲中国汉字。

影片里并没有表现这么多,他的家在胡同里,有些许的破旧,下雨天还要搬出瓶瓶罐罐来和年久失修的防水做做斗争,不过他喜欢下雨,会在雨天里赤裸着身子,和「上善」嬉戏。

康老师喜欢读书近乎疯魔,2007年到2008年,他卖掉5套住房,换到了如今在白米斜街的这处始建于清晚期的老宅子,在这个老宅子里,康昕说他更能静下心来学习、感悟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民生周刊」)

2017年11月,他受邀走进故宫博物院,登上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一讲就是三个小时,掌声雷动。

康昕是幸福的,他在嘈杂的世界中听见了心底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濯去了庸俗的污泥。

全片最打动我的,应该就是这对盲人夫妇了。

他们的屋里很简陋,昏黄的灯光应该是为了方便拍摄而特意开的,毕竟他们看不见。

老两口相依为命几十年了,大爷身上有股直男特有的幽默与豪气,大娘也则像一个初恋了一辈子的少女。

天上飘起了小雨,老伴儿怕下雨,老爷子故意说没有带伞。前一秒还在埋怨老伴儿不帮忙推车,下一秒又要叮嘱她小心左手边的过往车辆。

老伴儿的声音很甜,老爷子便当了一辈子绿叶,前半生拉二胡,后半生弹琴,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爱情的琴瑟。

中秋夜,只有两个人的团圆略显冷清,俩人又开始细数从前。岁月累积而成的变化,在一次次努力的干杯中相濡以沫。他们这一生的生活也与这艰难的碰杯相同,因为看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不断地摸索,因为害怕,她们唯有不离不弃。

大爷豁达的生死观惹得娇妻楚楚落泪,此时的他又像第一次山盟海誓那般,只要有我在,我照顾你一辈子,你便永远不会一个人。

他们是幸福的,虽然看不见,却用心看到了爱情的模样,也看到了生活的五颜六色。

为亡妻念信的老兵,等待重生的母亲,身罹绝症却鼓舞孩子的少年……一个个普通而又具体,平凡而又鲜活的生命,构成了这个我所熟知的世界,和我一无所知的生活。

当然,他们的生命肯定比艺术的表达要真实、血腥的多,可他们依然愿意在镜头前面呈现自己微弱的光芒。为什么选择当舞女,为什么是单亲爸爸/妈妈,究竟欠了多少钱……这些故事背后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就是背负着这些,依然顽强地前行着。而且,就算他们愿意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心酸,你又愿意认真听完吗?

因为个人爱好的原因,我也时常将自己手中的镜头对准平凡的人生,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野草野花一般疯狂的力量。

谢谢我自己,选择看到生长的光芒,而不是生活的泥沼。

- E N D -

认真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

送可乐的小哥

清洁玻璃幕墙的勇士

冲洗地面的大叔

卖药的人

看停车位的空闲时光

拾荒者

两点半还没吃午饭

面档的经营

裁缝夫妇

水果店老板

台风后深夜执勤的警察

兼职自行车修理师

 3 ) 生活棒棒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与《最后的棒棒》相比,《生活万岁》画面更为精致,构图也有讲究,引领观众去遇见众多路人甲,感知生计,枯燥赖活,或艰辛不易。

但我依然想说,这不是一部合格的纪录片。甚至于说,它就不应该被标记为“纪录片”,而是央视做年底盘点的人物专题纪录片。

大号力捧

评价去年某现象级纪录片时,我说过:感动与泪水,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譬如起音乐,硬煽情的拍法。很不幸的,《生活万岁》就屡犯这样的莫名感动劲,俨然公益广告附体,一再穿插歌曲,用画外、场外的因素,试图去打动观众。

自我抚慰与兀自感动的编排设计感,令我想起来电视机上,情景肥皂剧和无聊真人秀配上的掌声喝彩,给你一种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数生灵热血在涌动,肺腑有真情。

这片子,若是不放在电影院,就搁电视台播出,或者不挂在2018年之“纪录片也来掺合抢票房”,性质都不会那么恶劣。现在丢电影院的很多所谓纪录片,根本不配称为纪录片,更不是娄烨在金马说的(「如果你去拍这段时间的纪录片,你会发现比剧情还要剧情,因为它太戏剧性了,这就是实际的现实」)。

底层

《生活万岁》没有任何戏剧性,它只有你能想象到的,就着现实生活的模样,一个人、一对老夫妻、某处一家庭,无依(医)可靠的,能有多惨多不容易。最大的戏剧性,就是希望大家落下泪水,保有笑容。

除了一味用BGM煽情,《生活万岁》还让盲人流泪,生怕观众看不到她的泪水。反复用车厢内镜头,去注视一个小女娃在后座哇哇叫,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去应对急刹车,或者造成干扰司机(母亲)的危险驾驶。抢拍老头在高海拔的拉萨踩三轮,是啊,高龄、高海拔、高强度,三高之下,你几乎毫无反抗感动的能力。

生活苦成这样,我们还要讴歌生活,打出诗、放上歌。挂片名,四个大字。这些流于表面的人物轨迹,拼命去拼图出中国人生活万象的影像。

导演们不会告诉观众,他们落难的原因,因为“生活你好”。不会给你答案,因为“生活万岁”。过去、未来,几乎是一笔带过,三言两语。你要做的,只是感动,内心默念,生活万岁。

人物

无谓的城市空镜头封装下,《生活万岁》不做干涉,去用大型摆拍,去对中国社会现实,强行粉饰涂抹,迎合着每天勇敢活下去,看望祖国大地,一天阅尽苍生之类的无谓自我感动。

有人会不同意,那人物和事情,总是真的吧。请他们站在镜头前,这已经是果敢的行动和莫大的勇气。除了微博上刷到的各色社会新闻,能有几部电影,对准这些老弱病残?

我想说,摆放或者安好一个镜头,固然需要与拍摄对象的不断沟通努力,甚至允许摄像机,参与到拍摄者与拍摄对象正在分享与共生的空间。但《生活万岁》之所以被我拿来与《最后的棒棒》相比,就是它们强行灌输,或描摹好了感动的道具模型。不疼不痒的痛心疾首状,丢在2018年,简直是与周围社会的压力与焦虑,完全脱节。

家庭

小女孩当然是被置放在一个危险,令人冒火的境地,导演却一再用冷漠无情的固定镜头,对准出租车母女生活,甚至用镜头组接,去重复那种“去机场”的毛躁与荒诞,意图昭然若揭。

《生活万岁》有许多篇人物,是有看过报道的,比如村小或守林人。我不想把他们认定为感动中国的变形,可是,要看炸油墩子的老人相濡以沫,我觉得,不如去翻一翻老外写的那本《长乐路》。

中国

过于短小的篇幅,与过于强烈的煽情意图,令《生活万岁》呈现了这个时代的情感释放模式:简单了解,特别感动。至于客观与否,只要挂上了纪录片的几个大字,外有一堆大号排山倒海之势的感动呼唤,你根本不会去怀疑,或者说,束手就擒的,还怀疑干嘛——大家都不容易啊。

如果真是这样,不假思索的,原地爆炸可以吗?场面猛烈,挥发眼泪。

拒绝刻意煽情

 4 ) 谁的生活又容易很多呢?

盲人夫妻摸黑生存,在街头卖唱的日子里,他们是享受的;

等待心脏移植的人妻人母,她对活着有太大期待;

布达拉宫门前脚动拉车的老人,十年奔波最终会输的还是乡音;

夜店失恋女子,哭过醉过骂过后,还是照旧遛狗生活;

高空清道夫的单身爸爸,让儿子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件了不起的行当;

充满癌症儿童的房间里,努力变成快乐的小丑,让大家变快乐,但自己的生活也是乱的一团麻烦;

替子女还钱的80岁老夫妇,挣着奔波着坚持着,也有美好的梦在做;

土路坚持在山里教学的老师,一份执念寄托着生活;

烧烤摊前和客人混为一谈,靠着声音才华努力拼搏,孩子的不解,让他心头始终别扭着;

男神勋章与伤痕的退役老人,在老伴的坟前,几十年不变诉说爱意不悔;

申通快递小哥,河里捞废弃的单车,坚持辛勤的工作和拮据的生活;

出租车妈妈,后座便是孩子嬉戏玩耍的窝,昂贵的幼儿园学费,也得这样做;

攀到荒山野岭的高处守候着,这片疆土,由他掌舵,但家中的父亲才是最大的惦念;

故宫里分享着文采的男子,劈叉走天下,能文能舞,厉害的没话说;

还有…

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什么日子里,各有各的活法,踏实下来,享受生活吧,不然还能怎样呢?

 5 ) 生活万岁

片子里有好几段没有声音的片段,每一次没有声音都会让我难受,孤独,无力,离别,我不喜欢没有声音的世界,所以即使是一个人我也会把音乐或电视打开,我讨厌没有声音,只有自己的世界。 这部纪录片片里没有旁白,只有一个个这些普通人生活中的场景,其中滋味全看你自己怎么品味。 其实我觉得活着就很棒了,活着才能去体会,不管喜悲。 看完这部片子真的心会变得平静些。好像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人生常态,要不就战胜它要不就习惯它,反正不会死。 上海卖油墩子为儿子还债的老奶奶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想去天安门呢,本来两个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拿着退休工资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可儿子的债却要他们来换。可是就算是面对这种情况,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是干干净净,笑吟吟的,对未来还有希望。真的很感动。 很喜欢那对相互扶持的爷爷奶奶,让我对老伴这个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老爷爷真的好宠哦,老奶奶也很可爱 大家都被生活困扰着,可还是努力生活,真好啊

 6 ) 生活至苦,可有你,这人间值得

看的点映。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出手,果然真的超棒,非常戳人。讲了一群平凡人的生活,他们生活辛苦。我们人人都觉得自己苦,可哪有他们苦?可就是这么辛苦的他们,还是很用心活着,还是觉得人间很值得,还是觉得生而为人,是种幸运。

拍摄角度、手法、画面都不错,这些我就不提了。我只是想说说,让我哭了半场,眼泪擦了又擦,还一直走不出这种情绪的片段。上一次看电影有这种感觉,还是多年前看《黑暗中的舞者》,在大学的电影鉴赏课上,我迟到了,只看了半场,却在黑暗教室的第一排泪流满面不可自己。

我是看到这一幕,开始觉得心酸。丈夫抱着插满管子的妻子,在要做换心手续前,按着她心脏的部位,对她说,你要往好的想,想一些正能量的事情,这些正能量会流回你的心脏,让你好起来,知道么?

然后在盲人卖唱夫妇庆祝中秋的那一幕,开始没有办法控制眼泪。老爷爷给老奶奶倒了一杯酒,把杯子递给她的时候,在桌子摸索了半天,老奶奶摸索着接过去,说我来放。然后他们说起这是他们一起度过的第22个中秋。老奶奶说,你摸摸我,你说说我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他们说着说着,老奶奶哭了。

老爷爷摸着她的脸说,哎,哭什么,这都是我们多得的日子。这世上有万种生物,有牛,有马,我们能生下来当个人,就是幸运。我的日子不多了,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不让你到处摸索,我会尽力好好照顾你。

在这之前有一幕。说这话的老爷爷,在他们卖唱拉着车子回家时,让老奶奶推着走在后面,自己用盲杖不停的点着地面,还忙着嘱托老奶奶,盲杖要拿右边,小心旁边的车子。一下雨,立马停下来,在卖唱的小车上使劲摸索伞,一边说着你啊最怕淋雨了,一边把伞撑好递给老奶奶。他的确一直尽力在照顾她。

这只是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我只是这种复述电影场景的评论毫无技术含量,可是真的很戳人。这几幕一想起,我就觉得泪要止不住。

散场的时候,我听到导演在走道上和观众说,我们觉得他们很苦,但他们也有高兴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

哪,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苦,就去看看这部电影吧。希望你也看到生活中的微光。就像那盲人老爷爷和老奶奶一样,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对方,没见过光,可对方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光。

生活至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这人间值得。

 7 ) 由丧而暖,好好生活

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首先是一对在街头卖唱的可爱瞎子夫妻。在此之前,我很难想象,两个都看不见老人该如何生活。但这老两口,总是笑呵呵的,让我觉得温暖有力量。

老爷子弹了一辈子的琴,却一直用的一把破琴。为了更好的衬托老伴的歌声,终于攒了钱去琴行买琴。试琴的时候,边弹边唱“在水一方”,真是美好。最后花了2000换了台雅马哈,都没我的吉他贵,羞愧(练琴,练琴...)。

下一个画面,两人正在庆祝一起度过的第22个中秋夜。平时只吃白馒头的两人,奢侈了下,加了两个鸭腿,一瓶啤酒。两人聊天,回忆往事。老爷子感慨,能好好活到现在,已经是赚到了。奶奶听了,哭了。爷爷说,放心,不会让你一个人出去乱摸的,我会一直好好照顾你的。

(我就在这里没忍住,哭了,因为感动。这并不是个卖惨骗眼泪的片子,表达的是生活的希望,我收获的是力量而不是丧)

下面再来说说在拉萨当人力车夫的老爷子,为人善良,拼命生活。老爷子要回河南了,晚上和同行兄弟们,喝酒道别。一个热爱佛学的大哥,舍不得老爷子,以后没人和他辩论了。他说老爷子是个好人,老爷子说:“我怎么能是好人呢,我不跟你说话了,你恶心我”。这个老好人,在拉萨这么多年,都没上布达拉宫看过,就这么走了。(此时我脑袋里一直循环着大哥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最后的画面,属于留在黄土高原上教汉语的大哥,他的学生是村里仅剩的几个小孩。他带着孩子们,沿着一条随时会消失的下坡路去上学的画面,让我目瞪口呆。拼上性命,只是为了学习普通话。这只是他们平常的一天,却令我终生难忘。

到最后,我都不知道里面人物大部分的名字,身在哪里,说的什么方言。

但我被他们的方言和口音所吸引,这和往常的电影演员们模仿不一样。喜欢听他们说话,觉得真实,亲近。想学,想了解,想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话。

但不想查资料,想凭自己“猜测”下,测试下自己有多无知。下面的想法可能是错的,请一笑而过,或者帮忙纠正。

给子女还债的大妈说着上海话。

北京的故宫导游大哥说着京普。

黄土高原的汉语教师说的是青海普通话?

拉萨的人力车老爷爷讲的是河南话吧。

广州午夜大排档卖唱的明哥说的是粤语。

跳舞的妹子讲的是四川话。

上海的高楼擦窗大哥,夜间带着女儿来回机场的女出租车司机,单车猎人小哥,得癌症的小丑,

眼瞎的卖唱夫妻,他们的普通话口音,没听出来。

高塔卫士,可以算没说过话。(在哪我都不知道)

换心脏的阿姨,没说话。(换心脏时,我让自己不要闭眼,导演也没让我失望...)

 8 ) 个人感悟

我自己觉得这个纪录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治愈向上的力量

不论是带着孩子开出租的妈妈,每天都在卖早点为了尽快还债的老奶奶,卖艺挣钱彼此照顾的盲人夫妇.........等等

他们都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压力,情绪,但是他们依然所热爱着他们的生活,有所期待,就像卖早点的老奶奶希望可以还完债之后能去看毛主席像一样,虽然有苦难但是未来的生活以及现在的生活都值得期待,都很美好

里面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盲人夫妇了

简陋的屋子,不太亮的灯光...

即使他看不见她流泪的样子,即使他们在路上会拌嘴,后来他们在试琴的时候弹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和后面他们在街上一个人弹一个人唱的那一幕真的,眼泪哗哗的掉,真的好美好,后面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碰杯都碰不到一起,但是依然很开心,因为彼此最爱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阿姨问:“你觉得我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大爷也是一直笑着说的,后来大爷说:“反正我这也是快完了”,阿姨哗的一下就哭了,大爷立马就去安慰阿姨:人嘛,走到一起来了,有今生没有来世,我都哭惨了。。。

有一句话就是: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这里面所有的主人公都是英雄,生活中的英雄

最后的结尾的镜头也特别有感悟,它就是一个野草

但是野草的枝上也开出了花~这是对每个平凡又普通的我们说的,我们大家都会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花

 短评

生活的破碎之处,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缝缝补补。生活的迷人之处,是我们无处安放,又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泪点低到爆。从凝固到流动到天地间渺小一粒,要对得起重新跳动起来的心脏。看到对“摆拍”和拍摄时长与深度的质疑:谈烂了的所谓“真实”其实也包括镜头前那有意无意的表演痕迹;而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延展广度与深度,都凝结在“此刻”这一点上,生活二字便存在于其中。

9分钟前
  • Lyshan
  • 力荐

主题大概是穷人过得特别惨但他们还在努力活着所以活着真好!我不如刷快手

1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生活的属性是缓慢的,有些生活的调性是悲伤的,但生活从不失其多样性。所以,生活才万岁。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我们经常焦灼期待着某一个“反转”。可这部纪录片想说的大概就是,即便是没有反转的人生,也要大步地走,认真地活,才会在每一个时刻都感激呐喊“生活万岁”吧!

17分钟前
  • AnnieKK
  • 力荐

是的,你们都看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然后呢,走出影院,又被生活打回原形。

21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

丧而不颓,苦而不怨,言不尽意但是力量十足。人生总有顺逆流,从来得失我睇透。年度十佳纪录片。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丝毫没有电影的质感,浮光掠影式的观察和记录,上院线真的勉强。那个老爷爷站在墓前的朗诵,那个老头在酒桌上的疯话,让我对这个摄像机的诚意充满怀疑,真假。十几组人,每组人拍三个月,就能喊出生活万岁了?那你之前那么多年白过了。去看纪录片《四个春天》吧,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电影。

27分钟前
  • 微微照
  • 较差

3星半。素材都挺精彩的,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人生。技术也好,不愧是专业团队。印象最深的是守林员和乡村教师两部分,应该是跟拍了挺长时间。有些线索则不深入,显然是没拍够时长。最后靠字幕跳出来做总结,余味略薄。

2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任我多坚强,都替代不了你” 纪录片选取15个身边故事拍摄,每一个片段都抓的准,直戳人心:带女儿开出租车的女司机,干杯都碰不到杯子的卖唱盲人夫妇,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女士,在拉萨踩了十多年蹦蹦车的老爷…后半部分几乎控制不住泪腺。《绿岛小夜曲》《在水一方》以及崔健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都很好,赞最后睁开眼的一幕…“你比任何人都幸福”

3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一部能把人看哭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我不知道。但是一部把我看哭的电影,于己而言,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影片人物的生活或许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但这些人物却又与我们比邻而居。生活就是如此,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高枕无忧,更让人难过的是,大部分苦的生活都没有尽头,无力改变,只能默然接受命运。生活苦啊,苦啊。但也只能坚强的坚持过下去。

3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老太太说,我们过了22个中秋了。又说,你来摸摸我的脸,我还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老爷子笑说,你那时80几斤,现在是130多。老太太也笑。看不见却摸得着的爱情,像研开的一张新币,或者颤巍巍接过的馒头与酒,能叫心花开得比笑容还要灿烂。其实这如生活般的电影,有很多时候,叫人说着说着就要眼眶一热,可沟渠里仰望星空的人,还是能够用微弱的光,承担起“生活万岁”的命题。彼此说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说得生动了,自己都笑自己。笑完了,高楼与荒山,大路与小摊,还去。

4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能进院线,还是值得看的,摄影的机位安排得不错,声音做得很饱满,几组人物里,喜欢在拉萨蹬三轮车的河南大爷,街头卖唱互相搀扶的盲人夫妇,武汉开出租车带孩子的母亲,广州大排档卖唱、卖炒螺的兰花指大叔,西北村庄里一边务农一边教书的教师……蝼蚁有蝼蚁的幸福,大象有大象的烦恼,每个人都该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不去盲目攀比,不自怨自艾,不妄自菲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在幸与不幸的日常里发现微茫的幸福!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捕捉到了许多个是枝裕和所说的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年轻时苦点不算苦,老了苦才是真的苦。”最喜欢盲眼夫妇和武汉女司机,莫西子诗的配乐真好。

47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最后10分钟一直在流泪,止不住,那种在残酷现实中寻找到的温暖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一段段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生拼凑出的是活着最美丽的样子,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到结尾的时候在内心燃起一股如此强烈的暖流了,强推!

4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我俩连酒杯都碰不到一块,我却知道你流泪。我这颗心都快要被换掉,却承诺你一定会回来。凝视孤独的森林,把飞蛾放出去扑火;路过不同的夜景,分海苔来交换爱意。吹破诅咒的气球,扛起锈蚀的单车,为爱情流光了泪,为亲情还掉了债。在故宫里劈叉,在布宫前吆喝,在坟头念情书,在高塔上攀爬,生活万岁。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不要嘲笑和轻视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即使衣衫褴褛,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是在生活中打拼和迸发能量的个体。而你只是平庸的你,没有故事却装得很体面的人。[B]

5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11.25世纪汇嘉禾影城,记录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过程中充满艰辛与坎坷,但片中人物都在默默坚守着,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看完都哭了,满分

1小时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11.25深圳大象点映。真实记录平凡人的生活,从进场就开始哭到最后,不是因为剧中人的生活有多惨,而是因为他们在对抗艰难生活时体现出了无比质朴的生活哲学,蕴含了巨大的能量。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困顿但努力,一种不自知的执着和热情。导演在片后访谈里说,生活的困境无处不在,但是你要去发现那一点点的光,然后跟随它、珍视它。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作家马拉默德,这样的作家/导演有着在琐碎中发现珍宝的能力。片中跟拍了14个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动的角色和瞬间有太多,尤其是盲人夫妇那段太经典了,我甚至觉得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这么棒的人物,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也演不出那种触动人心的情绪状态,所有的文艺创作者说到底都是在尽全力模仿生活啊。

1小时前
  • 艾栗子
  • 力荐

说实话,有些失望。有太多镜头是没必要的,可以删掉的。电影的主旨是想通过呈现生活的苦,让人们感受到生活里的光,但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更多是生活的无聊。BGM强行煽情,很多时候所谓的苦,只是你觉得他苦。唯一打动我的,只有盲人夫妇的故事。能感受他们生而为人的艰难,却也能看到他们活着的乐观和坚韧,这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1小时前
  • 黄小五
  • 还行

有几个人物真的很惨,但真的没有打动到我。我看到作者拍了很多素材,但我看到的也仅仅是素材而已。我看到许多生活的碎片,却无法走进人物内心,就像每天在大街上遇到的一个个人,他们在卖艺、在工作、在失恋中痛苦、在为生活奔忙,他们互相搀扶、互相爱着,仅此而已。作者为什么不再走近一点,再停留得久一点,再陷进去深一点呢?如此疏离的表达真的很难说出那句“生活万岁”。生活是狗屎,让爱无处安放。

1小时前
  • sTill-Lif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