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浪花

记录片德国2005

主演:Joyside,新裤子,挂在盒子上,沙子

导演:George,Lindt,Susanne,Messmer

播放地址

 剧照

北京浪花 剧照 NO.1北京浪花 剧照 NO.2北京浪花 剧照 NO.3北京浪花 剧照 NO.4北京浪花 剧照 NO.5北京浪花 剧照 NO.6北京浪花 剧照 NO.13北京浪花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9-28 00:45

详细剧情

《北京浪花》是由两名德国导演乔治(George Lindt)与苏珊(Susanne Messmer)从2004年起历时两年拍摄的描述北京地下摇滚乐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纪录21世纪初期的中国...

 长篇影评

 1 ) 是摇滚还是笑话

曾经因为一次特别偶然,当然我后来回忆起来的时候又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必然的机会,和这部片的导演George Lindt有过接触。那个是个外表温吞,内里激烈的男人。当我和他谈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说:“这些个人都蛮好玩的。”我用了德语中“komisch"这个词,多多少少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他问我:“社会边缘人吗”我说:“也许。”他笑着没说话,后来我再想这一瞬间的时候,突然觉得饱含意味。我没有怀疑这个德国人拍片的热情,可是我对他这部片到底想要反映什么充满了疑惑。仅仅是因为缺乏了解而去了解,还是出于些别的什么,我不敢猜测,或者因为我根本不敢面对那个可能的猜测结果,这多多少少会有点挫伤我一向骄傲的自尊心与国家认同感。也许摇滚仅仅只是一个角度,而这个角度又恰好切合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认知与评论需要,于是借助我们愤怒的摇滚青年们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何乐而不为呢。大家都特别容易愤怒,特别容易摇滚,当摇滚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得随时提防着它变成笑话。

 2 ) 丢脸

我非常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看清楚我说的话:我认为(注意用词,是认为,而不是觉得),你们丫这帮自以为是的“臭老鼠”话说的真有点儿过了!别tm拿摇滚乐当成你们丫可以批判世界的紫衣袈裟,别tm随便批判你的同胞、你的国家。没人是木头、没人是没有思想,劳动人民活的比你们丫腰板硬朗的多。我为我有你们丫这帮阿Q同胞,真感到强烈的耻辱。

 3 ) 观后感

对于中国摇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下:

崇洋媚外,无知无畏,自命不凡


对于老外更深刻的认识,如下:

德国人美国人一样,心眼贼坏,总用色迷迷的眼睛看中国,能把中国人的衣服看个精光

 4 ) 莫评。。

哥们儿看我在看《北京浪花》,问我这是几几年的北京,我说04年。他很不解,说都要奥运了,怎么还这样。。
对于像这位哥们儿的想法好多人都应该有吧,他们看惯了电视新闻、青春偶像剧里的现代化大都市,以为就没有了穷人,没了郊区的落后。。纽约不是也有贫民窟么。。北京怎么了?我们生活的周遭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看见有人评论说是外国人总是揭露中国的疮疤,什么以高高在上的角度审视中国。我并不这么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国外也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感觉人们被媒体都洗脑了,竟忘了自己身边是一个什么样子。。生活不是招贴画,不是城市招商广告,我们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我们的生活就是要攒着旧塑料瓶等着城郊的收废品的大娘来卖个好价钱。。

看了几篇影评,看来都很专业,思考貌似很深。。作为一直以来一颗红心向北京的孩子,我只是来写我的观后感的。。
对于受访音乐人英语接受采访,我不感觉有什么别扭,用英文表达他们一些简单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妥。当表明他们复杂的想法时,他们不还是转回汉语来解释嘛。。当我看到他们的父母都会简单的对话,发现原来他们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得自叹没人熏我,还好有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看到庞宽老爸问导演“Do you speak Chinese”时,笑坏我。。庞大爷还挺可爱。。老刘妈妈更可爱。。

对于Tiananmen,这一直以来是北京人喜欢给外地人讲的话题,那年那点事,现在人人都能很冷静地看待,干嘛非要掖着藏着的。。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旅行团里就我和老妈、算导游仨人,导游在广场上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讲着他那“儿时的记忆”。。

Shopping Mall 啊,城郊啊,酒吧啊,朝阳公园的老年人啊,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矛盾与冲突。。

话说中国摇滚贫穷的现状,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敢肯定20岁出头就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而且没有固定的收入的年轻人过得很拮据,何况还要有乐器损耗的开资,等等娱乐的消费,谁也阔绰不起来啊。。但真正热爱音乐、热爱摇滚的人谁在乎这万恶的钱呢?

不过我很理解,干嘛出专辑以后,卖的怎么就那么贵啊?成本有那么高么。。搞音乐不就是为了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情绪与思想么。。对于地下专辑十几块钱一张,我肯定买,不下载。。(那种主流专辑我可劲儿下载。。)

对于中国摇滚,请大家还是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吧。。她还年轻,她所处的环境很恶劣。。而且,对音乐的喜好,完全是很个人的事,自己不喜欢,而且视角达不到专业的角度,就不要妄加批判某些音乐或者与谁谁谁的比较,中国摇滚还需要我们的支持。。谁不是从幼稚过来的。。

 5 ) I am an outsider

I am an outsider
Outside of everything
Everything you know
It disturbs me so

Everybody tried to push me
Push me around
Everybody tried to put me
Try to put me down

All messed up, hey everyone
I've already had all my fun
More troubles are gonna come
I've already had all my fun
                      --Ramones<outsider>
3年前的片子,想看了3年的片子
前些天跟一个年轻帮的姐姐说我还没看过
她说不是吧小寨随便都能买到这片子的盗版DVD了
然后借给了我

可真是个好事
如果某一天随便一天音像店都可以买到盗版的地下亚文化的媒介资料,那么这必然是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
扯远了】.【

这封面真的太好看了,边远和宿宿
就像The Libertines同名的那张
即便世界末日,我们还在一起
片子里在清河浪荡的边远搂着宿宿前行,毫不避讳地在摄影机面前亲吻
然后边远说每天的生活,只想Drink,Sing,Fuck
I am lazy&wasting
那时的JOYSIDE的状态从一个镜头就可以反映
在饭桌上,边远喝了口啤酒,唱了句God save the queen,然后没心地傻笑。
后来在屋里他拿出了Jim Morrison的此地无人生还,说在中国,没人能活着得到解脱
这是句真诚的悲伤话
他幻想这是1977的伦敦,这是70S CBGB的纽约可是这根本不是
时代不是,空间不是
这是充满物质贫瘠与精神信仰的中国,北京,对某些群体来说

沙子的访谈是做得最好的,不是一种以苦中作乐来反映现实,而是理性地诉说
I am an outsider,I don't involve in this society.刘东红说
但是Joey ramone快30年前都唱了
Everything you know
It disturbs me so
这只是个空想
如果做音乐能赚来足够的钱维持生计改善生活
如果做音乐能让你的想法为人接受改变其态度
哦耶,那可真酷
哦耶,那可真是个幻想

时间过了3年了,太多东西都改变了
Joyside欧洲巡演了,年轻帮壮大了,边远被太多人视为了偶像甚至神化
挂盒解散了,王悦跟泼妇帮的生活总与川久保玲,各种艺术展联系在一起
新裤子又拍了独立电影,有了漂亮的MV大熊猫,每年参加无数的音乐节
北京心新声出来了一代又一代,鲨鱼刺猬嘎调粉笔线晕车的车
全国各地的音乐节办了一届又一届,早都不是迷笛那个乌托邦的时代
信乐团的阿信都说木玛是我偶像了
可是偶像又鸡巴是个什么玩意,尤其是在中国的摇滚偶像。
做个局外人,重塑在这点上我是最欣赏的,生活方式态度音乐。

 6 ) 出世还是入世,中国摇滚的必然选择

    前一阵儿看了《北京乐与路》,今天看了这个,或许还有什么北京杂种需要去看,或许这就够了。
    去年这儿会儿,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翘课去找卖盘的大哥聊天儿,在北京这地段儿,能坚持到现在还在卖盘的,当年大多是在这个圈儿里叱咤风云过的,但是如今呢,能卖个盘,能在五道口倒卖个小商品的,就算不错了,而能混成这样的还多是一些京片子,一些家长是知识分子的开放家庭,于是我们还能看到了庞宽,看到了刘东阳。
    摇滚作为一种出世的生活态度,为社会上一些抱有良知,爱好音乐的文艺青年而追捧着,或者被一些对社会失去希望的堕落青年而炫耀着,而这两派人又都在这个圈子里互相鄙视着,有的时候觉得个人意愿还是要得到一个尊重,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不能强求圈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雅,优秀,或者是所谓起码的正经。
    看到这个片子很震惊的发现莫过于混到Joyside,新裤子,挂在盒子上这个档次上的乐队,生活状态还是这样的惨淡,就更别想其他乐队了。中国摇滚这20年来很多人在抱怨在悲叹,发展了20年,不仅没什么起色,而且还有些发展的就发展回去了。个人以为想让中国摇滚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于何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中国,傻子都知道,玩儿摇滚的不赚钱,其实在国外玩儿摇滚的也未必赚钱,但是外国有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人们可以什么也不干,靠着这个制度保障他们生活,这样对于玩儿艺术的人来说,能解决温饱,自然有时间去对上档次的东西进行思考,对这种缺乏功利色彩的事物加以关注。譬如,西方的很多汉学家也是这样,一个汉学对他们的国家能有多少帮助呢?但是我们仔细探究一下他们的家庭背景发现他们多是中产甚至是高产家庭之后,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保障支撑着他们为他们的兴趣,为他们的梦想而奋斗。
    每一个玩儿摇滚的人,都希望通过摆弄音乐达到出世,与众不同,或者只是简简单单的活出我自己,但是一个之于社会而存在的人都不能回避他们终有一天当青春挥霍殆尽,当年华老去,他们势必要重新入世,这时候人生的重新来过,又一次的职业选择,甚至是温饱养老的基本问题成了无法逃避,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社保制度,外国的音乐人可以一代带着一代地走,可以一个乐队混个10来年不出专辑不解散,也可以一个乐队混30多年不解散,这在中国绝对不可能,当温饱无从谈起时,靠近主流,阿谀世人,势在必行。所以当外国乐队一代追随着反叛着上一代的时候,中国的乐队一代重复着一代地走,一帮人起来了又下去了,然后新的一帮人又起来了又下去了,接着又是一批新人,但是随着社会成本的提高,社会精神的愈发缺失,反映在中国早已岌岌可危的文化音乐层面,就是现在这样一个让无数人义愤填膺,无限感慨的场面,但他真的是中国这一代代摇滚青年,伪摇滚青年他们自己的错吗?当一堆2B对他们漫加指责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竟然勇敢的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着,这难道不像董存瑞,邱少云一般值得我们去景仰吗?
    当我们看到当年扭机的吉他手如今只能沦落到北京的三流酒吧里面给人家唱情歌的当伴唱,当我们看见那些霍营树村的艺术家折腾了几年开始回家种地,当我看见地下摇滚记录片儿里的乐手们当年称兄道弟的给我卖过打口cd,你会不会哀叹他们竟然如此不争气呢?但谁又曾会想起,10年前的某一天他们站在无名高地、13club的高台上看着下面无数的青年为之倾倒,为之追捧,为之神话呢?
   出世还是入世,这是一种生活态度,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
本文后刊登于《新闻周报》总第715期第2版,2012年11月12日出版,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短评

选的乐队是刻意的么,既不代表中国摇滚的最高水准,又清高得要命

6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剧情介绍的文字描述与片子本身完全相反。第一,据说历时两年,但是他们到底拍了多少素材,有多少时间真正和乐队生活在一起。第二,据说深入了生活,但是我在片中只看到大段支离破碎的采访和零星的生活片段,这叫哪门子深入。第三,强调没有加工和虚构,客气的说,导演的刻意经营再明显不过了,别以为喜欢摇滚的年轻人看点爆料就够了,不要来这儿拿所谓的纪录片唬人。

7分钟前
  • 大傅
  • 很差

更多是以摇滚乐为引子,展现了那个时候的北京。像边远这种,穷困潦倒的音乐人为了音乐梦想在北京死磕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那个时段。我们有多久没有听过类似这样的故事了?树村、圆明园画家村,每个讲摇滚乐、民谣、当代艺术的书或者电影都要说到这个主题,导致那段时期已经被神化了,神化的原因是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那段时期。现在没有正在经历这些的穷酸音乐人吗?他们都在哪呢?你看向这些年的新乐队,他们身上并没有这种故事。这个社会在走向精致,音乐也在走向精致,人们不再愿意怀抱苦难,于是那些灰头土脸的岁月,就成了往日才有的荣光。

9分钟前
  • 精神少女王绥👧
  • 力荐

看的我很郁闷

11分钟前
  • 不会武功的女侠
  • 力荐

像回了趟北京

12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朵朵浪花,都是奇葩。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看法有点偏激,他们的日子纯混且猥琐,我已经有些不能理解and苟同了,我操因为我老了!。。。。。。

16分钟前
  • 婚礼歌手
  • 推荐

中国

17分钟前
  • Sad Lucy
  • 力荐

边远真丑 沈静真逗 老刘的娘真好 庞宽他爹真帅 原来的杭盖也真可爱 就是老几位这英语实在是。。。。

19分钟前
  • 马外外,
  • 还行

他们居然在说英语!太奇怪了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20分钟前
  • 饕餮狐狸 可你别怕啊我比你更傻
  • 较差

其实讲述的是蛮浅的东西,但我收获了片子之外的一些感受.

23分钟前
  • Kurt Curtis
  • 推荐

除了真实没有其他技术性可言

28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推荐

边远真丑。他女朋友更丑

31分钟前
  • y
  • 较差

还是不错的,素材组织得很好。

36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推荐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一般,摄影还行。内容倒有一定价值,庞宽也太年轻了,他爸说话声音和他一模一样。

39分钟前
  • 蓝色奇多
  • 还行

假惺惺的作秀式中国摇滚和打着爱摇滚乐的旗号做梦都想和摇滚乐手上床的姑娘 无奈

42分钟前
  • 酸奶阿姨
  • 还行

真实,虽然角度很普通(老外嘛),也有点猎奇,但是最起码它是真实的

45分钟前
  • RD
  • 推荐

我讨厌这个外国人

50分钟前
  • 渔夫之宝
  • 推荐

大家都在吐槽边远的丑和哥几个的散装英文 但我还是想打五星拉拉分 挺牛逼的 新裤子走起来了 joyside重组了 片子里的老北京挺生活化的 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 这帮年轻人反叛 颓废 在阴暗的酒吧爆发出能量 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实多了

52分钟前
  • R
  • 力荐

很真实。

56分钟前
  • fats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