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誓言

剧情片英国2014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基特·哈灵顿,塔伦·埃哲顿,艾米丽·沃森,海莉·阿特维尔,科林·摩根,米兰达·理查森,多米尼克·韦斯特,安娜·钱斯勒,尼古拉斯·勒·普雷沃斯特,尼古拉斯·法瑞尔,乔纳森·贝利,夏洛特·霍普,艾米莉·贝文,乔安娜·斯坎伦,泽维尔·阿特金斯,阿曼达·费尔班克-海恩斯,特蕾莎·邱吉尔

导演:詹姆斯·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青春誓言 剧照 NO.1青春誓言 剧照 NO.2青春誓言 剧照 NO.3青春誓言 剧照 NO.4青春誓言 剧照 NO.5青春誓言 剧照 NO.6青春誓言 剧照 NO.13青春誓言 剧照 NO.14青春誓言 剧照 NO.15青春誓言 剧照 NO.16青春誓言 剧照 NO.17青春誓言 剧照 NO.18青春誓言 剧照 NO.19青春誓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0:57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维拉·布里顿(Vera Brittain)成书于1933年的同名回忆录改编,回顾了她本人在一战期间的生活经历,以及她走向反战主义的心路历程。片中布里顿本人由瑞典新星艾丽西卡·维坎德饰演,哈灵顿将出演她的初恋情人。

 长篇影评

 1 ) 痛苦的青春,逝去的笑颜

       影片拍的不能说多好,唯一让人心生共鸣的是最后女主演讲那段。里面的三剑客一个个离去,罗兰的死在预料之中,永远乐观的维克多双目失明,竟猝然离去,最后爱德华的死更是蒙上厚重的悲剧色彩。维克多炮灰得太美好,太残忍。那战争阴云下,骤然离去的生命,令人永远不愿细细回想他带笑的容颜。
      Testament of tortured youth
       这篇文章认为英国女作家Vera Brittain(电影《青春誓约》原著者)的弟弟(一战士兵)真正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同性恋被发现,因不愿被侮辱而自杀,读来简直字字寒心

 2 ) 不多不少,及格刚好

豆瓣评分低到吓人,在我的认知里七分以下可以打进烂片行列了,不过《青春誓约》明显没有那么糟糕么。这和我对英剧的偏爱有关,只要烙上英伦小清新的印迹,剧情散成豆腐渣我都乐颠颠地一口吞下。

    这一类战争吞噬青春的影视剧太多,对比《希特勒的男孩》《我们的父辈》,《青春誓约》的设定不算太高明,但考虑到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也许能说明战争对任何一个参战国的青年都有着相同的毁灭性。电影从女主角的事件推进,前半部讲述自强不息的女主的恋爱经历,为考去牛津大学的努力。前六十分钟阳光灿烂花香弥漫,青春啊美好啊,围绕身边的男孩个个都是小鲜肉啊,所以说在这部明显看脸的电影里,男主角你长得圆不隆冬360无死角胖嘟嘟你对得起谁?女主的弟弟和竹马比你好看的不像一个次元好吗?不过恋爱还要拉着阿姨逛博物馆喝咖啡真是萌啊,那些小动作小暧昧真是英剧的长项。

    后半部分重点不明,未婚夫、竹马、弟弟相继在战争中离世,每一个部分拎出来都有泪点。未婚夫死后从战场寄回家的染血外套,竹马双目失明后拒绝了女主的求婚,弟弟在病床上的虚弱与挣扎,可惜电影明显缺乏层次,女主的表演也幼稚显得说服力不足,许多应当可以作为情感爆发点的地方统统被一刀铲平了。往偶像片方向走,男女主角的颜值都有些勉强,往剧情片走,男女主角的演技都十分拙计啊!除了浑然天成的小清新,确实找不到太多的优点了。

   倒是男配,女主的小竹马十分有戏,给一秒的镜头还你十分钟的演技,镜头扫过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感啊,那听见女主不愿嫁人后瞬间落寞的小眼神啊,失明后听到女主求婚时又忧郁又深情又强装幽默的笑容啊,科林不是我喜欢的那类古典长相,但是那股腐国男演员的气质啊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为!什!么!你!不!是!男!主!角!啊!女主和弟弟的互动比和男主在一起时自然多了,弟弟阳光憨厚好青年,演技就没有科林那么灵动了,但是和女主的气场意外很合,姐弟互动时那种亲情的醇厚显得很有感染力。所以最后,不多不少,及格刚好。

 3 ) 案例:暴殄天物——《青春誓约》

“1914年,我在青年时代就遭受了战争之苦,这段经历之丑恶可怕,不亚于1939年以及后续几年卷入战事的经历。到1918年,我的亲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过世。”——托尔金《魔戒》英国第二版前言(世纪文景2013版)


《青春誓约》讲的是同一件事:一战中,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精英子弟丧失几近。很多活下来的人,终生经受巨大的丧失之痛。大家的疗伤对应之道不同,写书也许是比较能够释放治愈的方法。于是有了《魔戒》、有了《乱世佳人》、有了这本书,然后有了这部电影。


想到写美国内战的《乱世佳人》,是因为片中的青年急于参战、觉得战争是一场有巨大好处的盛宴这种心态,跟《乱世佳人》里头的年轻人一模一样。死伤惨重的后果也一样。现时今日,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有吗?应该有吧,不然怎么解释那些千方百计去加入ISIS的人?


还是说这部电影吧。好的地方:英伦风、服装、风景、配角、配角、配角……


这片除了女主其他都是配角,绝对女性视角。她的未婚夫在电影过半的时候就挂了(不算剧透吧,因为每个好看的年轻男人都挂了。大家不要难过),实在算不上男主。加上选角错误,(经过我专业客观的审视),此君360度肉嘟嘟黏糊糊,眼睛既不会演戏,身材也不见得好,只能说他从《冰火》剧组来,是他走运。然而戏演得这么差,恐怕也就这样了。


这个片的问题是没有把握住故事应有的巨大的悲伤和失落。败笔在于小清新的画面和情绪太多。晒出来的衣物总是浅色白色,明明穿黑穿灰的不少 么。海浪来卷一卷,再卷一卷。门口的弯路空无一人,过半晌,走来一人。花开了,女主去衬托衬托。伤心了,去跪在烂泥里。枯草摇啊摇。表达战争的残酷,是滴露的铁丝网的工作。。。以上种种,都比不上Colin在开篇时惊鸿一瞥的裸背。


最有意思的都是配角,但是他们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牛津女教授是《哈利波特》里的丽塔,女主的妈妈是Emily Watson,女主的弟弟是目下大红的《王男》里的Eggsy,都比女主鲜活,但是被多多少少压平了。


没有看过原著,无法评价,只从电影看,以身在后方的女性角度记录那场战争,是很可贵的,但是表现得情绪化,无法带来更深更宽的感悟。也因为“男主”,不觉得女主的lost有那么顺理成章,只是她“演”给我看的。


女主开始劝说父亲让弟弟去参战,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当然后来内疚悔恨,这个不能怪她,那时的年轻人都那么想。而对于“备胎”Victor,女主就像我们所有人对待备胎一样无情,唉!其实也不能怪她。


只是,当女主跟老爸撒娇说“我不要嫁人”时,镜头在Victor脸上停留了半秒,这半秒里我们看到了这个人心里所有的情感。导演你瞎了吗?你让一个漂亮的戏精去演一个悄没声的备胎!你在暴殄天物你知道吗?选角导演是谁?我祝你以后再也接不到活儿!


(掀!桌!)


那半秒以后,“男主”在逆光中闪闪登场,仰面一笑,女主私心里便后悔刚才说了那句话。


如此这般,这部片的厚重悲伤怎么也积攒不到应有的力度,后半部分加倍展示女主的各种凝重脸部特写,也是不太有用。


非常可惜。可惜了原材料。可惜了好演员。可惜了服装和风景。可惜了我家Colin.


本来3星。因为可惜,加了1星。不要问我这中间的逻辑。

 4 ) 痛并改变者

没看过原著《Testament of Youth》,不认识女作者维拉·布里顿(Vera Brittain)。看过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主演的几部片《机械姬》、《谍影重重5》,都是很犀利的那种人设,总体来说欣赏多于喜欢吧。基特·哈灵顿 Kit Harington是看了《权利的游戏》后才知道的,之前看过他主演的《庞贝末日》可惜根本没记住,所以连熟悉都谈不上。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我毫无征兆地打开这部片子,看片头的时候心里还闪过如果太闷就去睡觉的念头。当然我没舍不得去睡觉。

开头的画面美极了,四个年轻人青春的面孔和身体、英国乡间清新宁静,黄金年龄遇着黄金时代,1914年的那个时刻像精雕细琢的水晶一样让人赞叹。越发理解茨威格对“昨日的世界”的赞美和失去之后的无限眷恋,那是眼看水晶打碎、一地狼藉之后的苍凉悲哀欲哭无泪。1914是欧洲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年份。

Vera是个能为自己做主的女孩,她不会回应自己不爱的男孩Victor的热情,她拒绝父亲送的昂贵钢琴,她宁愿不结婚也要跟哥哥Edward一样去牛津上学,哪怕女人注定拿不到学位。她还拒绝了她喜欢的Roland帮助学习的好意,这多少跟她少女心初动但又不十分确定对方心思有关。在哥哥Edward的说服下,她的父母同意她去读书,她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还勇敢地确定了和Roland的爱情。

这一段就是幸福的顶点了,幸福来得真快。

一战——人类长久和平之后的第一次绞肉机似的大规模战争爆发,《欧洲的陨落》中有段话大意是:对于成长于一个非常安稳年代的人,都渴望着冒险,所以战争充满诱惑,让人为之疯狂,尤其是让热血的年轻人为之疯狂。像曾被哥哥帮助实现梦想一样,Vera说服父亲让Edward实现了从军的愿望,理由是“大家都去了,如果他不了,大家会怎么看他。”这句话当时Vera说得是那样地掷地有声,以至于父亲虽然一脸沉重还是答应了。让Vera意外的是Roland也从军了,比跟Vera确定爱情决定得更快更坚决。和爱情相比,战争不仅浪漫还多了使命感,没见过它真实面目的年轻人怎能抵挡!

转眼之间,原本四人一起去牛津变成了Roland和Edward成了军人,留在牛津的只剩下Vera和Victor(还是因为眼睛不合格被拒绝从军的)。某一天,岁月静好的牛津街头出现了残肢伤兵,女导师接到了家人的阵亡通知书。战争的真实面目已经明确地呈现在Vera眼前,此时Roland又从后方去了前线,Vera再也不能置身战事之外了。

Vera是个能为自己做主的女孩,她决定休学去做护士,女导师在她提出申请的时候诧异甚至带着愤怒地说 “你怎么能如此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机会呢?”是的,不但Vera和父母的抗争让这一切来之不易,已经走上战场受伤或者死去的人也让这一切来之不易,况且有很多人能当护士,却只有很少人才能当牛津学生。我在此时也认为她在干傻事,至少倔犟的姑娘通常容易干傻事。可我从她认真地穿上护士服并且在受到刁难时说感谢对她严格的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完全改观,并感受到她极大的善意,看完全片后我更加确定这一点。是的,还不止这一点,她还是一个身体力行总是会尽其所能让事情变得好一点的姑娘。

在后方做护士面对的也是血、残肢、痛苦的呻吟、临死前的绝望,她即使害怕颤抖也会挺住面对。Roland回家探亲了,没有告诉Vera,见面的时候也很冷漠,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申请从军又主动申请到前线时的激情,看上去毫无生气、冰冷灰暗。Vera安慰他拥抱他亲吻他,一点一点让他温暖起来、让他明亮起来。他们决定下次圣诞休假回来就结婚。世界乱了,彼此的心定了,多么希望就是这样。约好的那天,她着盛装、眼睛里闪着光和父母一起等待,可等来的是Roland的死讯。阵亡通知书上说死得“安祥、尊严、伟大”。她追问每一个她能找到的人了解真相,真相很残忍:重伤、在无济于事的抢救中疼痛死去,死前说着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那是一句诗,他和Vera说话的模式。她要真相、面对真相,并且依然安慰Roland的家人,说死得“安祥、尊严、伟大”。直到看到Roland遗物的时候,她颤抖着手逐个抚摸着,指间不再是爱人温暖的肌肤,而是肮脏、破烂、斑斑血迹,何等凄凉何等崩溃何等撕心裂肺!

不久,她在医院里遇到了Victor,这个男孩已经从眼睛不合格被拒绝从军变成了从战场上回来的瞎眼伤兵,不变的是善良和对Vera的爱。Vera拉着他的手说愿意照顾他一辈子,看得出他很开心,看得见他脸上的笑容,可是他一边开着玩笑说“你是在向我求婚吗”一边又在得到肯定答案后温柔地拒绝了。之后的某一天他在医院里悄然死去,Vera到在他的床边送别。

Vera申请到前线做护士,到离Edward最近的地方。当提着箱子艰难地走过泥泞营地后,分给她照顾的竟然是敌方德军伤兵,虽然有过短暂不乐意,她还是很快投入工作,并在以爱人的身份安慰将死的德兵时赢得同伴的尊重。那一刻,她眼前闪过的是Roland吧,她多么希望当时自己在他身旁,她多么希望当时他的身旁有一个像自己一样的姑娘。后来Edward不期而至,她从被毒气所伤的死人堆把他翻出来,守在他身边照顾,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救回自己亲爱的哥哥可真是让人开心啊,可是转眼康复的Edward必须又重新回到战场。

接到母亲病危的信,Vera立刻回家。家里看上去没怎么变,母亲看上去也挺好,她正想转身离去,可发现母亲仅仅是身体看上去很好,其实精神已然崩溃,对一应生活储事茫然无措,像行尸走肉。她留下来打扫、刷洗、做饭、安慰父母,让家多少恢复点原样。可是死神还是来了,这次是Edward。我想Vera那一刻是绝望的,她努力了也救不了自己的亲人。

战争终于结束了,Vera回到牛津,可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洒脱、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像一缕没有生气的游魂。挣扎挣扎、恍惚恍惚,眼神涣散、神情疏离,不知道她都想了些什么。所幸,阳光还是照了进来。有一个画面让我很感动,Vera行走在校园里的小树林里,手指拨弄着树枝,阳光从缝隙间洒下来,她的脸上有了光彩和笑容。

至此,电影开头四个年轻人中的三个——Vera的爱人、朋友、哥哥都已经死在战争里。这实在是一部悲伤的电影,我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哭得一定比Vera还多。可是,这又是一部让我看到了极大善意和力量的电影。战争一定不是由普通民众发起——越大的战争越无能为力,却一定要由普通民众承受苦难——越大的战争越无人幸免。Vera就是普通民众中的一个,只不过她承受苦难的同时,还投入其中尽已所能做些什么,哪怕让事情变得好那么一丁点儿,哪怕只是给同样无辜和无奈的人一丁点儿帮助,哪怕只是帮助渡过临死前的痛苦和恐惧。当其他人主张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时候,她走出来主张停止一切伤害,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承受过的苦难不要再发生在别人身上,哪怕是曾经的“敌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极大的善意和极大的力量。

最后,这部片的评分并不高,7分在我的体系内也就勉强算及格吧。看了一些评论,有人说这是一部只有一个女主、其他全为配角的电影,所以整片都是女主个人视角,故事零碎、人物单薄。我同意前半句并因此给了高分。我看到了女主反战主张形成的全过程,并深受触动,这就是一个自传——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做一个能为自己做主的人,做一个心怀善意的人,做一个尽己所能让事情变得好一点的人。

 5 ) 不按剧本走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本片不是爱情片,主要讲述一位年轻女性在经历人生的种种打击后的心路历程,爱情只是这段历程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虽然她做出的很多选择跟这段爱情有关。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女主人公Vera的人生,“打脸”二字极合适。

影片一开始,她大声嚷嚷着不要结婚不要丈夫,要一辈子单身,话音刚落,权游里的雪诺,不,Roland 出现了。

她被他浓浓的异性荷尔蒙吸引,在第一次结伴外出回来后,她就少女怀春,想到的都是他那张充满了男性气息的脸,这一段戏的电影语言表达相当有水准,唯美甜蜜,暧昧朦胧,情而不欲,正是初恋的少女沉湎于爱情的娇俏模样。

就在她以为他和自己一样坠入爱河的时候,他走了,返校了,一个告别的回眸都没有,她给他写信,他没回。

但是她执意要考牛津,不知道“高考”要用拉丁文写论文的她只会用德文作答,找考试官理论了一番以为录取无望的时候,却突然收到Somerville 学院的录取通知书。Roland很意外,他的母亲对她另眼相看,他知道她入了母亲的法眼,窃喜,于是追上去告诉她,他喜欢她,爱她。

牛津Somerville 学院,曾经是女子学院,直到1994年才招收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男生,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出自该学院,所以考上Somerville学院的Vera确实迈上了一个新的人生台阶,能得到Roland那“永远一意孤行”的作家母亲的青睐,合乎情理。

如果说被Somerville学院录取,正式和Roland谈恋爱是Vera人生的惊喜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桩桩一件件就是打脸的时候了。

首先是她的弟弟“蛋蛋”要参军,父母反对,Vera振振有词,极力安利参军的种种好处:变成男子汉啰,为祖国献身很光荣啰,使得父母无言以对,默许了儿子的计划。可轮到自己的恋人从军的时候,Vera懵圈了,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先前立过Flag,再说参军不好,是要打自己的脸的。不过,这时候的她只顾着自己难过,还没想到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有多么担惊受怕。

上不了前线的Victor 来陪伴她,就在我以为《珍珠港》桥段要上演的时候,Victor说自己有女友,名Molly。

接着是Roland休假回家,却没有告诉她,两人见了面,他一副臭脸,甚至还把她推到一边去了。Vera再一次把打脸了,原来当兵并不会让人变成男子汉,爱人变得脾气乖张很难侍候,她难过,她心疼,哄他,安慰他,鼓励他,终于等到他的破涕为笑,然后是不久以后的书信求婚。

她其实很想让爱人打退堂做逃兵的,但是她不敢,为了爱人,她离开学校去当一名不需要大学学历的护士,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他感同身受,心连心,然而他毫无征兆地死了。

Roland就这样死了,两人的爱情戛然而止,和万千人的初恋一样,无疾而终,来不及说我爱你。

她以为他的死中间有猫腻,我也以为有,没想到,没有,Roland就是殉职了,和很多普通的士兵一样,殉职了,两人的爱情不特别,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一点都不特别,

Victor 来了,他受了重伤,告诉她Molly这个人不存在,他是骗她的,我以为两人从此在一起了,一辈子友情亲情陪伴下去,没想到,下一秒,Victor也死了。

她爱的人,爱她的人都死了,你以为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之处了?No!

她的弟弟“蛋蛋”被随便扔到尸体堆里去了,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救了回来,弟弟好了又能上前线了,我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说法在西方也适用,可没想到,她被母亲叫回家后,传递噩耗的信使也来了,弟弟也死了。

换作是别人,遭受这么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不死也要疯,但是我们的女主人Vera不会,她又回到Somerville学院,心平气和地完成新学期的作业,研究乔叟的作品去了。只是她多了一个身份:反战主义者。她反对任何理由发起的战争,不管是侵略还是反抗。

她还回到家乡的池塘里,游了一把泳,暗暗立下一个誓言:反战到底。

虽然死了三个与女主有密切关系的青年男子,影片却远远谈不上催人泪下,细究其中,演员的演绎能力是一方面,剧本的结构是另一方面,有点平铺直叙了,弟弟的死,本来是压倒Vera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影片是怎么处理的呢?连多一个镜头都不肯给啊,那种表达Vera少女怀春的镜头功底,那里去了?

本来想打三星的,可念及雪诺的台词,蛋蛋这个“王牌特工”的熟人脸,女主上牛津,多给一颗星。

 6 ) 他们走进虞美人花海,再也没有回来|电影《青春誓约》与一战的故事

BBC Films拍摄于2014年的电影《青春誓约 Testament of Youth》,改编自女作家Vera Brittain写于1933年的同名自传,很节制优美的笔触,却描写了整整100年前那场无比惨烈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葬身于此的青年。



故事开始于1914年的春天,那时候一切还是那样美好,富足人家的女儿Vera 年方十八,美丽聪慧,和弟弟Edward感情甚笃。她最苦恼的事,就是父母虽然宠爱她,盼着她早日找个如意郎君,但她也想和弟弟一样外出求学。如何跟弟弟一起软硬兼施,说服父母让她去考牛津,是她全心全意思考的大问题。

假期,弟弟带来了他的好友,骄傲的Roland。而温和的Victor,是姐弟从小的好友。4个青年人,徜徉在英国乡村的原野上,布满涟漪的湖水,参天的树木,划过柔柔草尖的手指,矜持的裙摆,他们笑着,嬉闹着,谈着诗和艺术,有的相爱了,有的默默守护着。





电影至此,铺陈着青春、阳光、爱与美,他们都是好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有大好前程,Vera终于考上了牛津,然而美好自此戛然而止——1914年8月,英国对德意志宣战,男孩子们都入伍了。

然后,他们都死了。

Vera失去了所有她爱着的男孩子。未婚夫、弟弟、好友。

尽管她中断学业,去做志愿护士。尽管她抚慰了未婚夫Roland被战争洗劫过的灵魂。尽管她翻遍伤兵,抢救下弟弟Edward的性命。尽管她无限温柔地向失明的好友Victor求婚——她知道他一直爱着她。

他们还是都死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很动容。就是当Edward入伍的时候,年轻人们还是那样朝气蓬勃的样子,而Vera和Edward的父亲,一贯以一家之主形象示人的父亲,哭了,哭得像被打碎一样。

大人们都知道战场意味着什么。

佛兰德斯战场的德军


如今,初到欧洲,我们会惊讶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如此重视对一战的纪念。这也难怪,在我们大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二战还算感同身受,而一战,则是遥远的地方发生的遥远的战争。而欧洲,就是这个遥远的地方本身,这场战争,起初是叫“欧洲战争”的。法国凯旋门永恒不灭的长明火,起初也是为了纪念一战阵亡的无名将士而点燃的。

这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战争,塑造了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可以说是所谓旧时代和新时代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世界还是那个矜持的旧时代,安定了一百年的欧洲,人们惊叹于工业革命的成就,乐享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生活还是那样有板有眼,阶级分明。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依然传统,为吾王而战是一种荣耀,甚至是贵族专享的光荣。忠君爱国是理所当然,战死疆场是英雄所为,这些,很少有人质疑过。

一战打响后,本是欧洲的局部战争,却因利益所在裹挟了整个世界。此后,固有的古典政治和经济体系无以为继,无数精英阶层的子弟葬身沙场,阶级分崩离析,加之科技的突飞猛进,终于塑造出了一个新时代,并一直延续至今。当今世界的所有格局、纷争、问题,例如工人、女性和黑人地位的提升、金本位的消亡、美国的崛起、中东问题,几乎都可以上溯到一战时期,战争打乱了原有的利益分配,加速了新的利益争夺。

而一战本身,重机枪、坦克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绞肉机一般的战场,7000万人互相厮杀,1000万人丧生,如丘吉尔所言:“骑士精神从战场上消失了,战场成了一个单纯的杀戮的场所。” 越是出身贵族追求荣誉的军人,死亡率越高。最终,没人能说清这场世界大战的意义为何,而军人们,本应是儿子、丈夫、父亲的那些年轻人,白白丧失了性命。

活下来的人,忍受着丧失挚爱的痛苦,也不得不对战争进行反思。现代的反战思想就此产生,不论是否出师有名,不论是否正义在手,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英国,每年的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Day(11月11日)前后,几乎人人都要佩戴虞美人花型的胸针,这些胸针,由英国皇家退伍军人协会售卖,所有款项用来救助退伍老兵及其家人。





为什么要佩戴虞美人,而不是其他花朵呢?这中间还有个故事: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中校在比利时和法国交界的佛兰德斯战场,亲历了战友的死。目睹着漫山遍野盛开的虞美人花彷佛将士的鲜血,他以逝者的口吻,写下了著名诗篇《在佛兰德斯战场》:

在佛兰德斯战场,虞美人迎风开放
开放在十字架之间,一排排一行行
标示我们断魂的地方
云雀依旧高歌,展翅在蓝蓝的天上
可你却难以听见,因为战场上枪炮正响

我们死去了,就在几天前
我们曾经拥有生命,沐浴曙光又见璀璨夕阳
我们爱人也为人所爱,可现在却安息在
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和敌人战斗吧
颤抖的双手抛给你们
那熊熊的火炬,让你们将它高举
你们若辜负死去的我们
我们将不会安息,尽管虞美人
染红佛兰德斯战场

<图片9>

<图片10>

这首诗在英国杂志《Punch》上发表后,流传甚广,成为了一战时期最著名的诗歌。也正因为这首诗,虞美人成为了一战各参战国对阵亡将士的纪念佩花,后来延伸到对所有阵亡将士的纪念。

欧洲之外的几个英联邦参战国,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一战阵亡将士的纪念甚至比起欧洲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加拿大,虞美人胸针也是必备的纪念品。

在《青春誓约》原版书籍的封面上,就有一朵触目惊心的虞美人。



电影海报中,也有一片虞美人盛开的原野。



在电影尾声,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消失掉的时候,彷佛他们走进虞美人花海,再也无法回来。

现实中的Vera,在停战后重拾学业,决定记录下他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反战主义者。



——对战争最好的纪念,并不是血一样的花朵,而是再也不要发动战争。


谢谢观看,我是珊珊cat,猫咖的猫主编。我们的宗旨是,知书达理,玩物丧志~~

微信公众号:mockupcoffee / 猫的咖啡漫游

知乎专栏:猫的咖啡漫游

 7 ) Villanelle

Violets from Plug Street Wood,

Sweet, I send you oversea.

(It is strange they should be blue,

Blue, when his soaked blood was red,

For they grew around his head:

It is strange they should be blue.)

Think what they have meant to me -

Life and hope and Love and You

(and you did not see them grow

Where his mangled body lay

Hiding horrors from the day;

Sweetest, it was better so.)

Violets from oversea,

To your dear, far, forgetting land

These I send in memory

Knowing you will understand

 短评

75 就是那种英国味很浓的片,牛津、火车、下午茶、英式足球... 又一部英国作家的情史

6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半场挂,一部比一部活的久这趋势非常好。看好 Alicia Vikander 姑娘电影里/现实中逐一拿下我所有墙头。

8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较差

就因为雪哥哥演的加一颗星,哈哈哈。诗意与残酷交织,浪漫与现实相逢,反战的着墨点其实有点浅,点到即止,但女主小演讲的那段还是看哭惹。啊,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只有了解与接受这一点才能活得稍微轻松点吧,是的,也只是稍微啦~

11分钟前
  • 阿蛮
  • 力荐

对于这种毫无新意的剧情来说,女主的颜值很重要!导演对叙事节奏和角度的把控很重要,男主和男配的演技很重要,结果此片以上三点全无,全无!生气的给出一部英国电影两颗星,哼

15分钟前
  • seren
  • 较差

心思细腻,但是非要找雪诺演言情男主,莫名其妙大特写非常吓人啊!【taron演啥都是甜的w

16分钟前
  • cløud 109
  • 还行

文学性和故事性都不够,但拍得很典雅很英国,以女性视角见证一代人的青春被战火葬送。最后三个男主并肩走在小路上的画面,让人想起“那些花儿”里唱的:他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優雅而克制,對光線與鏡頭的運用恰到好處,導演對戰時藝術有心得。

1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129分钟真的不能减到90分钟么 这么不舍得每一处细节和画面的话更适合用英剧三级片的形式。 作为电影,单纯叙事却毫无起伏就像女主从头到尾一张脸一样岂不太浪费观众的期待感了

21分钟前
  • 小灰烬
  • 还行

冗长而无聊,传主太过自恋,而女主角似乎只有一副面孔。本来应该是个很有看点的题材,不过导演太稚嫩了,影片就这么看得让人毫无感觉。

26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中规中矩的战争回忆录,女主有娜塔丽波特曼的感觉

30分钟前
  • ShackleSoul
  • 还行

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完成了一个故事的讲述,可惜故事比较平,没有什么起伏,只有英式的优美和精致,很多英国电影其实都是这么拍的,所以电影也只能算是中庸,于是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而来,其实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成立。不过艾丽西亚·维坎德精彩到位的表演还是为电影加了分。

35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维坎德演得好,果然是有料。三位美男都是炮灰,但气质真英伦。但和芳华拍成了一个调性,一样的主旋律。自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困觉了, 梦里花儿知多少。

3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我要做Victor的Molly。

44分钟前
  • 卜卜
  • 推荐

冲着我大雪诺去看的 结果没想到他能死这么早

45分钟前
  • 今天我的基红了
  • 还行

剧情很简单,一个女孩,在战争时期,失去了弟弟、未婚夫、好朋友。配乐不错,可惜电影没有高潮点,有点太平了,没办法让人记住。倒是各位主角们让人记得,各种熟人,什么都不知道的snow,美国队长的女朋友agent carter,还有腐国代表merlin...

47分钟前
  • 通叔
  • 还行

很糟,和电视剧一样,让人提不起兴趣。男女主角的表演也不动人,撑不起这个时代。

52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功利至上颁奖季里与世无争的清风(呃...)。stories of the lost generation, 没有意外或惊喜,但我还挺喜欢。一众英国演员甘做配角,瑞典姑娘挑起大梁,口音和表演都无可挑剔。牛津和德比郡很美。导演在Q&A里说,他希望表现这样的年轻一代:保持怀疑的态度,在生活中做出勇敢的选择。

53分钟前
  • fayenesta
  • 推荐

最出彩的是摩根啊

58分钟前
  • 𝙰𝚒𝚛
  • 还行

科总基本出来一场戏就是一个心塞点,卧槽石凳上那么狗血的桥段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你在逗我吗!在医院他说第一句话我就蒙了!后来跟女主说的话我就卧槽了!两人在院子里那眼神我就虐完了!然后突然就【手动再见】了!电影最后一个大杀器!塞!!!!!

59分钟前
  • 暖乐
  • 推荐

There was no Molly, I knew it! (•̩̩̩̩_•̩̩̩̩)

60分钟前
  • HAIBAR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