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奇幻秀

科幻片英国 / 法国 / 加拿大2009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瑞德尔,凯蒂·里昂丝,莉莉·科尔,威勒·特耶

导演:特瑞·吉列姆

播放地址

 剧照

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2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3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4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5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6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3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4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5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6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7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8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19魔法奇幻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1:02

详细剧情

几世纪前,帕纳索斯博士(Christopher Plummer 饰)还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僧侣,他在与世隔绝的荒山野岭中讲述永恒的故事。某天,魔鬼尼克(Tom Waits 饰)不请自来。在他的引诱下,帕纳索斯与魔鬼作赌注,最终如愿得到永恒的生命。 时间到了现在,博士带着由女儿瓦莲蒂娜(莉莉·科尔 Lily Cole 饰)、青年安东(Andrew Garfield 饰)、侏儒波西(Verne Troyer 饰)组成的奇幻马戏团周游各地。就在女儿将满16岁时,尼克再次出现。原来,博士曾爱上一个女子(Lily Cole 饰),但永恒的生命却没有永恒的青春,为了和爱人厮守,他又和魔鬼作了一次愚蠢的赌注,而他恢复青春的代价就是要将第一个孩子献给魔鬼。践约的日子越来越近,烦恼的博士再与魔鬼作赌,只要他最先收集到5个灵魂便可保住女儿。这时,落魄的东尼(希斯·莱杰 Heath Ledger 饰)适时出现……

 长篇影评

 1 ) 冲进幻想之门

本片是我看到的吉列姆平衡最为得当的电影之一。他的早期几部电影现在看起来,那些笑话确实有些冷,那些画面确实有些找不到落脚处,不过这一部大量运用CG视觉效果的现代产物却把握得很得当。

吉列姆在本片中仍旧坚持着老一辈艺术家对正义与邪恶,对爱情与永生,对诚实与欺骗,对生命与死亡的探讨,仍旧以实际行动来揭示艺术是具有重量的。

他对于老式的大篷车式的表演的迷恋或许同对流动马戏团以及戏班的迷恋一样,包含了对演出家当的珍惜,对演出形式没落的哀伤,以及这些人在台前幕后的悲喜人生。

是的,人生就是一出戏,当我们陶醉在银幕中的幻想世界里,看着一个个多姿多彩的鲜活角色的时候,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扮演这其中的一个呢?儿时的幻想世界被现实社会无情的剥夺,我们被无奈的定格成一个所谓的角色,穿着华丽的演出服,涂抹着夺目的化妆品,穿梭于各种约定俗成的场合,说出一连串的标准语言,追求着别人的追求,满足着别人的满足……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钻进帕那索斯博士身后的镜子,找寻那个被深深埋藏甚至被遗忘的真我世界,但太多的绳索将我们捆绑,太多的束缚者劝我们不要乱动,因为只有我们原地不动,他们才能相应的自我存在,因为我们的表现正常,他们才不会认为自己疯了。

人的幻想是充满力量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其根本原因就是想象力的枯竭,他的想象力最初给了他勇往直前的血性,当想象即将实现他便开始害怕失去,于是幻想之花在美丽的绽放过后开始枯萎。一个人如何能够永远的释放他的能量畅游在无尽的幻想之中呢?要么他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己的幻想直到死去;要么就是改变他原有的幻想,让这幻想更加的不切实际。我不认为不切实际是贬义词,那只是幻想枯萎者自欺欺人的一种说辞。

当死亡可以因打赌而改变,当死亡被认定是暂时的,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犹豫呢!赶快丢去捆绑你的绳索,欢欣鼓舞的冲进那道幻想之门吧!

 2 ) 理想与欲望之间的选择

帕纳索斯以前是个僧人,他认为地球运转是因为他们一班僧人成天念经(他说是讲故事)的结果。被他称为魔鬼的尼克却认为,这全是胡扯。他把僧人们的嘴都封上了,可是地球照样运转。帕纳索斯和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一样,认为那是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有他们的教友还在继续为人类的生存大计而诵经。像尼克这样的有法力却不信神的只能是魔鬼。
 
尼克和他打了个赌,看谁能赢得更多的灵魂。尼克代表欲望,帕纳索斯代表梦想。最后,帕纳索斯赢了,获得了永生。其实,永生是一种惩罚,尼克是故意输的。帕纳索斯意识到这一点,是在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人之后。他和尼克又做了一个交易,他重获青春,得到爱情,但是他的孩子在16岁时要送给尼克。
 
现在的世界真是礼坏乐崩,像帕纳索斯这样有法力,说英语,手无缚鸡之力,满口仁义道德的老寿星只混得流落街头,惨淡经营着一个流动剧院。我就纳闷了,像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怎么就没人拯救一下?可见英国的古装剧集不发达,否则给剧组当龙套都够吃了。
 
我们在影片开始看到的帕纳索斯就是带着一个侏儒,一对年轻人(安东和瓦伦缇娜),全副家当都在一辆马车上的落魄形象。尼克来了,告诉他,离他的女儿瓦伦缇娜的生日还有3天。如果他想要女儿留下,需要再和他打一个赌,那就是看谁能先赢得5个灵魂。
 
这时候,安东发现了一个被吊在桥下的人托尼(希斯莱杰),他们把他救了上来。这个人是个骗子,利用儿童福利机构来圈钱并为黑社会洗钱。但是,一般来讲这样的骗子都有些个人魅力,否则,别人也没那么好骗。瓦伦缇娜就像见到了林平之的岳灵珊,把善良的大师兄安东丢在了一边。接下来就是托尼三次进入梦境,化身为强尼德普,裘德洛和考林非若。
 
我不想继续剧透了。只想说,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好莱坞电影,善恶分明,因果有报。泰瑞吉列姆作为英国最著名的Monty Python的核心,绝不会做什么主旋律大片。尼克在片中似乎是恶人的化身,可是我们越看越觉得,原来欲望并不一定是邪恶的,梦想也可能是鸦片,这个世界的存在有梦想也有欲望,说不上哪个更高尚。
 
实际上帕纳索斯一直都是输的,他想要的东西其实都是欲望,永生也好,爱情也好,女儿也好。为了欲望,他可以和魔鬼交易。而魔鬼从头至尾都没有要什么,其实就是想让他明白他和其他人一样要向欲望妥协。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都不止是纤尘不染的仙境,有可能是藏污纳垢的陷阱。我们需要梦想的单纯,可是欲望无处不在。有时候,你分不清何为梦想,何为欲望。比如裘德洛的那个梦境,黑社会选的是母亲的召唤而不是警察的脱衣舞。你觉得他们选择的是什么?
 
还有关于托尼的命运,魔鬼说他该死,可是帕纳索斯救了他,这是行善还是积恶?
 
虽然本片没有1983年的《The Meaning of Life》那么犀利,但是还是触及了我们以为黑白分明的一些观念。如果要引申,我们还可以说帕纳索斯是宗教,尼克是现实。宗教总声称自己是救星可是往往还要和现实利益纠缠不清。托尼是政客,所以两边都想玩弄。泰瑞甚至说托尼的原型是托尼布莱尔。
 
今年幻想题材的电影扎堆儿,被《阿凡达》《可爱的骨头》的仙境胜景狂轰滥炸之后,本片的梦境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斯莱杰最后一次演出。没有了小丑的乖张变态,依然是邪气十足。他的离去,不知是归依了梦想还是皈依了欲望,抑或只是逃避人生的选择。

 3 ) 《魔法奇幻秀》:故事并未结束,只有魔鬼不朽

希斯·莱杰一死,整部《魔法奇幻秀》的调性就变了。我不了解特里·吉列姆的原始想法,但怎么看都不像“蒙蒂·派森”元老搞出来的东西,那些穿越到魔法奇境里的桥段,像极了蒂姆·伯顿的恶趣味——我说的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这类的东西。看来,就连特里·吉列姆这位呵佛骂祖的无厘头祖师爷,这回也着实伤感了一番。当然,这不是特里一个人的悲情,希斯的英年早逝实在是给欧美电影界太沉重的一击,能让强尼·德普、裘德·洛和科林·法瑞尔三大男星来友情客串,出演希斯·莱杰的化身,就已经表明了《魔法奇幻秀》的致哀性质(当然还有片尾的字幕)。

跟特里·吉列姆之前的疯狂恶搞不同,《魔法奇幻秀》的故事内核总让人联想到《浮士德》:修行的大师帕那索斯博士跟魔鬼打赌,胜者帕氏获得了永生不老的权利;但诸多世纪后,帕氏堕入爱河,为得到爱人的心意,他又用孩子的灵魂跟魔鬼交换,换取青春永驻;接着,帕那索斯又跟魔鬼来了场引诱他人灵魂的竞赛,以此来保住孩子的灵魂,使其不被魔鬼带走。

帕那索斯就是这样一个总被魔鬼玩弄的浮士德,当然,在《魔法奇幻秀》里,摇滚老炮汤姆·威茨饰演的魔鬼要比《浮士德》里那个有趣得多,帕那索斯博士对信仰的真诚,促发了魔鬼和他做游戏的激情——这难免让人想起《圣经》里那个著名的典故,上帝和撒旦打赌,通过折磨约伯来考验约伯对上帝信仰的虔诚。在某种意义上,魔鬼跟帕那索斯博士的赌注就有点像《约伯记》的桥段,只不过帕那索斯博士并非基督徒(倒是很有点藏传佛教的影子),因而上帝也不用出场。

帕那索斯博士的信仰很奇特,他们信仰“故事”,按照帕那索斯的说法,一旦故事停止讲述,那宇宙就要终结——这很后现代,按照后现代叙事学家们的分析,人类正是通过叙事来体认并建构整个世界的,从原始人最初围着篝火讲故事,到当代的各类叙事符号体系,人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叙事,我们叙事,我们也被事所叙,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就是被我们叙述出来的。

所以,帕那索斯博士堪称后现代叙事学的形而上大师,他一语道破了叙事和人类生存的深层关联。于是,不死的帕那索斯博士穿越了无数世纪,在讲述他那永恒的故事——不过,他的听众越来越少。其实,帕那索斯犯了一个主体设定的错误,干嘛非得由自己来讲呢?如果有别人能传诵自己的故事,那不是一劳永逸么?传说,古印度仙人蚁垤写成了不朽的史诗《罗摩衍那》后,便与众神约誓:自己将和《罗摩衍那》一同逝去。但你知道,《罗摩衍那》几乎将一直被传诵下去,直到(人类)宇宙的尽头,于是乎,蚁垤用这个方法从众神那里偷来了永恒的荣耀——相较于蚁垤,帕那索斯博士的道行就低得多了。

获得永生之后的帕那索斯博士,越活心力越憔悴,对他来说,不朽的生命已经变成一种折磨。这有点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西比尔,当她从阿波罗那里获得永生的权利后,由于青春流逝,她的生命越来越不堪,最后只求一死。当然,《魔法奇幻秀》里的这个赌注是改良版的,帕那索斯先后获得了永生、青春和孩子,当帕那索斯看到女儿建立起幸福的家庭后,老头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虽然女儿再也不会跟他相认。

至于希斯·莱杰饰演的靠诈死进入帕那索斯马戏团的骗子,最后也被博士耍诈吊死在了异想世界里。而帕那索斯建立起来的那个异想世界,就是一个《盗梦空间》式的欲望放大器,每个人的潜意识欲望都会在那里被显示出来。

最后,帕那索斯博士又开始在路边表演,讲述那个永恒的《魔法奇幻秀》故事。

魔鬼眨了眨眼,它又赢了——故事并未结束,只有魔鬼不朽。

(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2月12日第43期)

 4 ) 去找一下Magritte的畫, 電影的場景幾乎跟畫一樣

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是一套正港的超現實主義電影.

電影以現代為背景, 外國稱這種表演為"Freak Show". 這是古怪的, 超現實的. 這種Freak Show只能吸引到30年代的成年人或者80年代的小孩子. 團長是已經過千歲的Dr Parnassus, 帶著他未滿16歲的女兒還有2位成員.

電影很超現實因為Dr Parnassus能夠讀懂別人的夢想. 夢想, 英文是Dream, 夢.
這是一套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電影, 以不同人的"夢"帶我們到一個個不可能的, 不能接續的, 又有點怪誕的場景.

Dr Parnassus 一直提醒, 每次只有一個人能進去, 因為每次只能成全一個人的夢. 不論誰都好, 又不論他所許的夢是甚麼, 這個夢一定是從自我出發的, 自私的, 慾望的. 導演在電影中使用了《浮士德》的情節, 人與魔鬼做交易, 進行賭博, 去獲取他想要的東西. Dr Parnassus一直認為自己一直被魔鬼控制, 然而電影在末段一次又一次的提到選擇. 魔鬼總是給人選擇, 並不強搶, Dr Parnassus有權選擇不參加那些賭博. 人要獲得一些東西就必定要付出一些東西--只是那個交易不一定公平.

超現實主義源於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論, 有關潛意識, 本我, 真我. 潛意識經常以夢, 直覺的形式出現. 這些形像每一個都有其象徵意義--就像《夢的解析》一書中提到的那樣. 同理, 電影中每個場景, 每個道具, 每個人物, 甚至每段對白都有其意義.

例如Dr Parnassus第一次碰見魔鬼Mr Nick那一段, 那個異國情調的場景講的就是藏獨的問題. Mr Nick模擬傳媒訪問喇嘛的情景, 但其麥克風一揮, 所有喇嘛的嘴都被閉住了.

不少人以《愛麗絲夢遊仙境》來跟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比較, 其實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Alice是一種叫作"Literature Nonsense" 的東西, 類似的電影作品還有《Tideland》.

這種電影作品一樣是怪誕, 不合情理的, 不過Literature Nonsense的作品每一項事物的出現都是無原因, 無意義的. 夢境是幫助觀眾進入瘋狂世界的橋樑. 但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處處有象徵意義, 夢境則是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想法的媒介.

這電影有很多沒有交代的內容. 因為超現實主義是不可以畫公仔畫出腸的. 如果說得太多, 那就不是潛意識而是有意識了.

 5 ) 因果循环,欲望永存,孤注一掷,是赢是欠

豆瓣上对于这部片子的整体评价不高,大多数赞扬者也是抱着对那个四位一体男主角的强烈情感。对此我持不同观点,我觉得影片有明确的主旨,讲故事的方式虽然花哨但是仍然很清晰,而且足以引起深思和共鸣。


信仰,源于畏惧,让人单纯。几世纪前的帕纳索斯博士和他的僧侣们虔诚得说着故事,胸无杂念,因为他们想象中的后果强大到足以他们坚守。几乎所有的宗教依赖的都是人对未知的畏惧感:人在做,天在看,前世今生,等等等等。
突然,畏惧被打破了:停下信仰,世界依然在转,连报应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人,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的,是可以有欲望的,从此,魔鬼入侵。
只要有欲望,就有交易。凡人都渴望永恒,魔鬼让你几乎没有花任何代价就得到了。你得意了,觉得许对了愿,此生何求?你错了,你只是一步步踏进了魔鬼的陷阱。
得到了永生,品味长长久久的孤寂;渴望短暂的爱情,却要以永远失去的亲情为代价;为挽留那押在赌桌上的赌注,不惜成为魔鬼的传教士,打破人类的畏惧,激发欲望,骗取灵魂!
以上,就是帕纳索斯博士奇幻魔法秀。

东尼的奇幻魔法秀更绮丽一点,那和他的个人欲望更丰富相关,如果说帕纳索斯博士永生,爱情,亲情的是人之常情,那东尼不仅贪图金钱,美色,还有荣耀这些真正令人腐朽的东西。在骗取灵魂方面,博士完全不是东尼的对手:摩登的亮相,煽情的诱惑力,慈善的外衣。

一位位贵妇在极具魅力的东尼(Johnny Depp饰演)的引导下进入了幻境,达到了欲望的巅峰。有些观众对那些女人出来后如痴如醉的样子感到好奇,其实是导演埋下的伏笔。看一下之后东尼(Jude Law)进入奇幻秀的经历就知道了,他爬着梯子青云直上,空气中飞翔着以他为封面的商业杂志,(也就是在那次奇幻探险中东尼的记忆被唤醒了,与其犯罪记忆一起复苏的还有向往高高在上的那种虚荣欲)。这种奇幻还不够美好?那东尼(柯林.法瑞尔饰)之后诱拐瓦伦蒂娜进入奇幻则是达到了欲望的巅峰,先是和梦中情人翻云覆雨,接着立即成为了慈善界的巨星。

故事的高潮也就在这里,幻境的脆弱一触即塌:瓦伦蒂娜她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男人,伴随他步入成功的殿堂,在坍塌的谎言下释放着自己的欲念跌入地狱。她是第五个被骗取的灵魂,但是博士并没有赢,因为这第五个灵魂就是赌注本身。

然而魔鬼愿意再与博士进行一场交易,如果博士能将东尼的灵魂交给他,他就把瓦伦蒂娜还给他。从故事的大结局中,我们看到,魔鬼实现了诺言,博士走出幻境,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故事结束了,那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不难看出,魔鬼并不是一个绝对邪恶的角色,他所谓的“骗取灵魂”,其实只是向人们展示欲念这件东西,无论是欲念纯真的如帕纳索斯博士,瓦伦蒂娜还是失控的东尼,都要承受欲望的因果报应。只有当人受到欲念操纵的时候,地狱就多了许多收取罪恶灵魂的机会。

我有一定理由怀疑,导演参考过20世纪90年代,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今敏”的“盗梦侦探”(又名红辣椒)有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对比参看。由于我对于那部作品的喜爱,才有了评论“奇幻魔法秀”的思路和勇气。

 6 ) 影片隐喻很多元 让我思路很混乱

1.倒吊人
塔罗牌的一张,本人没研究过,简单查了查资料,其寓意大致是“放弃挣扎,观察世界和自己,然后顺势而为”。
Tony吊着出现在桥上,被救起时天降大雨,老爹说他是天启。这个多面人能言善辩,劝服力十足,有四张脸孔,在不同时刻展现,是推进剧情的行动元。可以说是体现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
2.时间点
假设故事的现实世界是2011年,那么老爹所谓“我活了一千岁”,那么当老爹讲经的时候应该是1011年,恰是中世纪的“中期”,十字军东征前夜,人类即将启蒙前的一个时期。
老爹的女儿16岁,老爹的女人怀孕是在60岁,所以老爹遇见爱人是在1935年,一战与二战之间,人类正处于被科技合理性冲昏头脑的时期。
老爹女儿出生在1985年,美国告别经济危机、荒诞情节及幻灭思潮,大众传播盛行,个人电脑与网络传播即将诞生的时期。
Tony的慈善机构颁奖,出现了轮椅总统,当是罗斯福无疑,那么这个时间是在1933年至1945年。为啥会把剧情高潮设置在出现这个时间我就不知道了。
3.符号与隐喻
简单罗列如下:
关于世界——大雪纷飞的世界某处,大象驮着万仞高山,类似于印度人的宇宙运行观。
关于灵魂——Tony和女主角乘坐的小船船头,有一个类似于埃及胡狼头(灵魂护送者、审判者)
关于命运——选择即命运,第一个入镜子者(醉鬼)选择了喝酒,于是灭亡(complete destruction),第二轮竞赛中的四个入镜女子亲历灵魂和原欲,从镜子中出来后如蒙洗礼,抛弃了财物,接下来的生命将是真正意义的向死而生(Being-towards-death)。
丝袜警察舞——光怪陆离、性别趋同的世界(由大众传媒导致)。
酒——人类最高贵的理性之毁灭。
老爹对女主角的爱——强加的爱如同桎梏,捆绑人性的自由与灵魂。
老爹——带有神性(某种意义上强加的)的爱、平和、美好、高尚、责任等,这种过于博大的爱对人性反而是束缚。
爱女主角的少年——自由而青春的爱。
老爹的死对头(抽烟的黑衣男)——与老爹相反,魔鬼。
侏儒——马戏团的必备元素,外貌丑陋却对世界洞若观火。
Tony额头的符号——这个我真看不懂,但结合剧情看是黑魔法的印记。
还有很多写不完,但每个镜头基本都有隐喻。
4.异化
在国外早已式微的西马重要命题,讲的是人发明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奴役了人本身,使人类失去主体性。我最近是简单看了一些西马的,所以看东西总认为是文化批判,我还是觉得(也只能看出)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在说人类耽于物质之乐,纯粹异化,生而纯净(少年误入镜子中出现的世界),却带着暴力和破坏(理性之外的东西),最终无往不生存于邪恶念想之中,在充满商业广告、政治宣传、他人巧舌如簧的诱引与欺骗的世界可怜地前行。

其他:绝佳镜头
老爹与Tony第一次谈话,用镜头很好地诠释了“倒吊”。
Tony在镜子中爬梯子时,造成的眩晕感。
少年救下Tony,被拉回桥上时漫天大雨,产生的救赎感和危机启示。

 7 ) 宁可过,也不要“不及”

鉴于我很喜欢Tim Burton,所以想当然我不介意疯狂的故事,暗黑的气息,夸张的表演,诸如此类的东西。Terry Gilliam曾经也是我眼中的一位好同学,因为他有一种近乎发癫的想像力,《12只猴子》一直都在我的“最爱”名单上,当然还有那部Getting Gilliam。其实我一直很像问TG同学一个问题——侬是达利的粉伐?当然导演不像演员,我可以想办法透过网络查到Johnny Depp喜不喜欢吃青椒,却没法从导演的个人资料上知道他是不是着迷于超现实主义。但是看过本片后,我自己在心里写了个大大的“是”字。

除了达利派的艺术品外,这部作品还同时让我想起了一本书——《爱丽丝漫游仙境》,和一部电影——(默默戴好安全帽,穿好防弹背心)《无极》。

想到《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因为它同这部电影一样,情节之间毫无逻辑可言,可是爱丽丝还有那只贯穿始终的看怀表的兔子来推着她拉着她引诱着她经历过一个个荒唐而有趣的故事,喝下会变大会变小的药,遇到抽水烟袋的毛毛虫,还有扑克牌女王,梦境尽管疯狂毫无逻辑可言,却有一致性,至少好奇、勇敢而善良的爱丽丝的形象被读者认知且记住了。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形象是清晰的。
Parnassu博士吧,你该说他什么好呢?一个爱打赌的和尚,因为坠入了爱河就和魔鬼用未来的子女交换自己的青春,口口声声要救自己的女儿,却在最后一刻选择喝到烂醉如泥来逃避……Valentina吧,这个名字是“强壮”与“活力”的意思,可惜这个小姑娘非但命运多舛,而且根本也无意去争取自己的命运,你说她爱Tony吧我看不出来,她爱她爸爸吧,似乎也不是(至少离开后没有再去找过他)……
Anton的面目还清晰点,当然他爱Valentia,不说出来可以解释为“害羞”,就是个性实在幼稚。Tony倒是唯一可接受的角色了,因为他有三张脸,这可以合理解释他对Valentina的三心二意,对Parnassu的欺骗,却同时也做了些好事(至少有帮Parnassu赢得几个灵魂)

人物形象模糊的电影一般都是牺牲了塑造人物的时间来成全情节。但如前文所讲,本片根本不算有“情节”。尽管设定得很有点浮士德的味道,过程却毫无激荡起伏而言,有很多细节——比如Valentina脚上的链子——都交待得不清不楚。还有老爷子Parnassu的前尘往事有一搭没一搭的乱入,活像在听醉汉讲故事。这可能算是一种风格,就是我个人接受不了这种杂乱无章。

想到《无极》是因为本片有很多存心安排的笑点——比如Parnassu叫Tony戴上个怪帽子,装模作样地“感知”他的名字,而Tonny手上还拿着Valentina叫他拔毛的死鸡——不过影院内没人发笑(说明不是我的笑点问题)。而《无极》则是从头到尾一本正经,观众却觉得伊是成心在讲冷笑话。“想玩幽默而观众不笑”和“想装酷而观众发笑”其实是一样的有问题。而且两部电影都有个“超现实”的设置,不过这点怎么说呢,中国有武侠电影的传统,再加上那些BT情节本身是设定在现实中发生的,所以《无极》那个样子你不晓得他到底应该算是“创意独特”呢还是“造型雷人”。而外国呢,顶多就有格林童话,而且好歹有面“镜子”挡一挡,说明了镜子后面进行的是“欲望选择题”,所以怎么折腾也可以用“想像的世界无极限”这样带过去。不过就是,既然已经是想像了,既然已经没有极限了,既然已经用这样夸张的颜色,和童话里才会出现的情境了,为什么不索性再夸张一点?索性再想得over一点?索性再疯癫一点?

于是这个问题是我问过《无极》的,这里要再拿出来问TG同学——都已经这样了,你何不索性做到底呢?伦敦、大篷车、魔鬼的赌约,都已经是这样的故事,你干嘛把它弄成删节版的《格林童话》,而不干脆就叫大家看原版的呢?——如果是用2D做那些场景还可以叫“别有新意”,用3D做什么做不出来啊!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想法问题了。

我本来是冲着JD去的,结果丫只露面了大概5分钟,而且从某个角度来看,他跟Heath Ledger长得真像啊~~~就是那口口音蹿出来郁闷了点(为什么Tony换脸之余连口音都要换成美式的呃……)而除了原版Tony之外戏份最多的Tony居然是Colin Farrel,为神马这究竟是为神马l啊啊啊(我对这位同学的颜有生理性抵触)!

表演舞台剧化这个嘛我想是导演故意叫演员尽量演得歇斯底里,不按常理出牌的。不过这也是卡在半当中间——比一般的电影表演当然是戏剧化了很多,完全的不自然,但比真正的舞台剧又还差着那么一口气,还不够夸张。TG同学的资料里写他是英国人(皱眉,我一直当他是美国人),那没吃过猪肉也应该看过不少猪跑了吧,从小耳濡目染,真的要导着“类舞台剧”的话,水平不应该止有这样吧。

 短评

我看不明白他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很有想象力,色彩缤纷的一场盛宴.可惜剧情冗长,有些部分可有可无,节奏偏快. 可是冲着heath ledger和johnny depp的精彩演技,还是值得一看的.

5分钟前
  • 旭子
  • 推荐

希斯莱杰、德普、发线君、科林法瑞尔……Lily C,你你你你圆满了!不过这电影跟《格林兄弟》一个毛病,故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直接导致所有角色集体花瓶了,实在是浪费了这个史上最豪华逆天的cast啊!

9分钟前
  • 弥呀
  • 还行

给我个英文版吧...

12分钟前
  • jameswoo127
  • 推荐

看完才知道原来用JOHNNY DEPP和JUDE LAW是因为Ledger只拍完了一半……LILY虽然有点胖 但真的很像画里走出来的美人儿

16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导演你就装吧,Heath,在我心中你最后一个角色还是那个张狂的小丑~~

17分钟前
  • 迪迪
  • 还行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中国银幕上看Heath Ledger

2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1.希斯莱杰太令人惋惜...2.Lily Cole is absolutely stunning!I'm almost in love with her...

21分钟前
  • 晃豆豆
  • 还行

我说希斯莱杰怎么长得那么像约翰尼德普啊原来那就是约翰尼德普, 我说约翰尼德普怎么长得那么像裘德洛啊原来那就是裘德洛=.=

24分钟前
  • 琴萧一曲
  • 还行

罗嗦的很啊!特效也不是很好,英文发音好诡异,含含糊糊的....结尾的镜子里那一段感觉很精彩,片子中也有很多视觉非常赞的场面。片中有很多恶趣味的镜头!

27分钟前
  • 澈黑
  • 推荐

别看avatar了 看这个吧

30分钟前
  • 蓬蓬
  • 推荐

MASTERPIECE

35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力荐

奇幻秀,希斯第一场,德谱二,西恩三,科林四

39分钟前
  • 话事人
  • 力荐

最后一次在大屏幕看你

43分钟前
  • nihaoma
  • 还行

帅哥,请抓紧白西装的裤腰带,别让他掉下去!LilyCole的胸!裘德洛那段的报纸,西藏,亮了。【no more choices】生命中充满选择,选择与魔鬼打赌,选择撒谎,选择诱惑,选择地狱,选择甲乙丙丁,选择结婚生子家庭生活,选择孤独终老,选择占有,选择离开,选择让她自由

47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穿过帕那索斯的魔镜见了Heath Ledger最后一面。这次真的是最后一面了。PS:当时是影片拍了一半希斯不幸去世,只有临时改写剧本找来三个巨星男演员救急顶替希斯...

52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故事一点儿不好玩儿,里面Show,Lily Cole,还有变来变去的男星们很好看.......

53分钟前
  • shu
  • 推荐

喔~~ 看不下去的剧情。

58分钟前
  • 紅茶包
  • 还行

其实三星就够了,多加的那颗是为了希斯莱杰的~

59分钟前
  • 香芋啵啵三分甜
  • 推荐

For our friend, Heath Ledger.

1小时前
  • 杉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