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与十字架

惊悚片波兰2011

主演:鲁特格尔·哈尔,夏洛特·兰普林,麦克尔·约克,OskarHuliczka,JoannaLtwin

导演:莱彻·玛祖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2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3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4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5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6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3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4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5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6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7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8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9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3 20:25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比利时艺术史学家MichaelFrancisGibson的小说,是一部以文艺复兴时代为背景的惊悚片,围绕尼德兰著名画家博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而展开。《磨坊与十字架》是一堂伪装成电影的的艺术史课,它的最初公开亮相,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在电影节,而是在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场所。影片将人们带回十六世纪的荷兰,博鲁盖尔在创作《受难之路》时借助一个圣经故事来影射当时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以及尼德兰人民的反抗。莱彻·玛祖斯基将艺术史研究同电影CGI、3D技术结合起来,试图还原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心境。站在一部艺术品之前的心神激荡,不正是让我们所有人晕眩地以为是所谓创作冲动么?值得一提的是,勃鲁盖尔的另一名作《雪中猎人》刺激芬兰导演罗伊·安德森创作下一部作品,名字很长的《树梢上沉思存在的鸟儿》,这部作品有望在明年戛纳或者威尼斯电影节亮相。

 长篇影评

 1 ) 糟了,我穿越到勃鲁盖尔的画里了!

“沉浸式”是现在很流行的词汇,意指身临其境的体验。

如3D,4D,56D电影,VR游戏。

但再怎么沉浸的体验,也无法像这部电影一样做到完全沉浸。

《磨坊与十字架》

Młyn i krzyż

它的完全沉浸,是做到让观众全部沉浸到一幅名为《行往受难地》的画里。

它不仅让观众进入到画里,还让画这幅画的作者也沉浸到画里。

这么说是不是云里雾里?没有关系,咱们来一次沉浸式解谜。

画中人的世界

▲《行往受难地》,彼得·勃鲁盖尔

不难发现这部电影的特别,如画般的世界。导演就是用了彼得·勃鲁盖尔的史诗名画《行往受难地(TheProcessiontoCalvary)》进行改编,结合比利时艺术史学家米歇尔·弗朗西斯·吉布森(Michael Francis Gibson)的小说,构建了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世界。

这个世界我们把它看做一幅画,而我们均进行了一次穿越,跳进了画里,画中人在运动,在生活。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而之前说的画这幅画的作者,也就是勃鲁盖尔,他也被导演安排到了画里,边向观众叙事,边操控着画中人的一举一动。

所以,一次优秀的沉浸式体验应该是把自己也沉浸了。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勃鲁盖尔本人

当然这只是导演技法,但却是十分新颖。就连最初作品的放映也不是在传统影院,而是在卢浮宫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里。

最有趣的是,它被称为是一堂包着电影外壳的艺术史课。

《行往受难地》背后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彼得·勃鲁盖尔的《行往受难地》所描绘的是一幅超过500个人物的众生相情景。而《磨坊与十字架》则是对这幅名画背后的众生相进行了一次延展。

▲片中对《巴别塔》的致敬

它刻画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各自的生活轨迹,一个由村民和穿红斗篷的骑手组成的全景中展开并交织在一起,并叙述了当时西班牙统治者的残酷行径。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人们都知道《行往受难地》之后便是基督受难的故事。

1564年,当时西班牙人野蛮占领弗兰德斯,勃鲁盖尔创作了这幅画。

十六世纪后半叶,米卡朗基罗,提香,达芬奇等一众能人把该做的都做了,文艺复兴像是进入了收尾工作。

▲《圣殿辩论》

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限制了宗教信仰绘画题材,画家们只得另寻出路,发展属于自己的竞争力,于是出现了很多具有个人作者风格的画家。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老彼得·勃鲁盖尔就是在此时活跃起来。宗教改革运动波及了众多国家,唯独没有尼德兰,勃鲁盖尔正好就是尼德兰人。

▲《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彼得·勃鲁盖尔

原以为可以安定的做个农民,可谁知在1567年,西班牙国王阿尔瓦公爵为了平定尼德兰的叛乱,这才导致了影片中出现的红斗篷骑士兵的专制,而被处死的都是叛乱嫌疑分子或是异教徒。

▲血腥公堂(Council of Blood)事件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血腥公堂(Council of Blood)讲的便此事,数千人被判死刑,活埋,乱鞭打死,被捆绑于“死亡之树”任由乌鸦啃食等残忍行为数不胜数。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勃鲁盖尔有着“农民画家”的称谓,因其画作讲的都是田园生活,农民们安居乐业,小孩自得其乐,在大人们吹笛弹奏,手舞足蹈后,却是数不尽的“死亡之树”,等待啄食的乌鸦和远山上的风车屋。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影片中这一反差也经常出现,在专制统治下,农民所习以为常的麻痹,也是导演想表达的内核。

但本片最被吸引的,应该是真人与画作的“融合”画面,可以看到演员身后,是一条唯美的风景线,这种技术显然不好把握。

以画作底,以人入画

▲《磨坊与十字架》幕后演员拍摄戏份

精雕细琢往往才能成就艺术品,而这部电影显然是个艺术品。

为了让电影呈现以画作底,以人入画的视觉奇观,导演耗费了3年时间进行演员的拍摄工作,用了48天走访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新西兰等地区拍摄景别,雇了40个人花了4年时间纯手工制作服装。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为了重现绘画里的场景,演员的戏份基本都是在蓝屏前完成,再经由3D和CGI技术,将多层画面合成。

▲《磨坊与十字架》幕后

首先先拍摄好演员戏份,然后再把原画的二维画面背景加上,紧接着还将拍好的山,岩石,甚至是云等接近画作的元素添置进去,最后再将实拍的外景合成,最终完成油画质感的电影画面。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电影拍完了还不算,做了2年零4个月的后期,完善构图层次,因为原画家布鲁盖尔善于绘制宽阔视角的风景和他特有的色调,所以到最后,已经不是完成一部普通电影了,而是绘制一幅长达1个半小时的动态大师画作。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所以,《磨坊与十字架》所做的,是邀请观众从勃鲁盖尔的创作角度去思考《前往受难地》背后的深层含义。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它不只是为了揭露那个时代的残忍事迹,也不是在宣扬宗教信仰。影片按照画家在纸上勾画的暗示,拼凑出一个关于勇气、挑战和牺牲的史诗故事,我们就像侦探在玩一次沉浸式的解谜。

▲片中对《雪中猎人》致敬

你会发现,勃鲁盖尔展示的不是苦难的苦,而是苦难的难,这就是苦难的精髓:没人在意,没人关心。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大家已经各忙各的了

死者被孤立,被抛弃,被遗忘……其他人必须过自己的生活,并以某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而另一方面,《磨坊与十字架》也展示了何为只有艺术家才能停止时间,捕捉瞬间,并将其永垂不朽。

▲《磨坊与十字架》剧照

“我要通过我的画来讲故事。”片中的勃鲁盖尔只要一举手,行动着的人们立马停止运动,连风车也是。

挂在艺术展览上的一幅画作背后蕴藏的故事原来这么丰富,已经远不止于一扫而过,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是,远不止电影,是如《磨坊与十字架》的艺术品。

后台回复“磨坊与十字架”领取支援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关公大战外星人》为什么是神作?

假如2+2=5,世界会如何?

金马风波后,我想起了曾被提名9项,获6项大奖的《山中传奇》

赛博朋克盛行,蒸汽朋克还会远吗?

 2 ) 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座谈会纪要

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上午10:50—11:2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义钢、金爱武、唐福蓉、何吉、章勤、蔡玲、赵一宁、马惠洁、朱卉、王犀灵、范大茵、姜希珍(观影者:张培红、任同安、何天华、陈小芳、李克东、姬伯庆、田瑛、翁锡良、王月芳、朱剑云、章毓苏、张征辉、周洪泽、马燕鸣、姜天鸿、朱松法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王犀灵

《磨坊与十字架》这部影片是关于一幅画作本身的“传记”
范达明:《磨坊与十字架》这部影片一直想在影吧安排给大家看,但很难把它插在什么类型片中。这次排在“艺术家传记电影月”来献映,片中出现了画家勃鲁盖尔本人,还看到他怎样在构思创作油画《受难之路》,但它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传记片,因为毕竟与描绘一个画家生平的传记影片有别,或者说,它仅仅是关于一幅画作本身的“传记”。据资料介绍,这部影片拍摄完成之后,并不是到院线去公映或去卖票回收投资,而是被直接放到像巴黎卢佛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样的场所,作为艺术史教材供美术界人士与爱好者来观摩。记得我少年时在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绘画组学画画的时候,虞子骏指导就组织我们组集体到南京路新华电影院观看公映的苏联电影《画家苏里科夫》,那就是一部艺术家传记片,是彩色的。当影片把我们熟悉的苏里科夫那幅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展开为现实的真实景况的时候(那仿佛也是画家苏里科夫想象中所目睹的情景,实际历史发生在画家那时代的180年前),看到莫斯科皇宫广场上那个壮阔的临刑车队与群情激昂的浩大场面,曾经是何等震撼我们少年人的心灵!那部影片的印象,50多年来我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今天这部影片展示的画面,应该说更加宏大与壮阔,也更为凄惨,因为是把尼德兰人民受西班牙异教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跟描绘耶稣受难的情景结合一起构成主线,故事当然有很大的虚拟想象成分,但其折射出当时西班牙外族统治者血腥侵略与蹂躏周边小国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历史的针对性也不容忽视。

影片在艺术上、政治上都极有意义,表达的历史观、生活观达到相当高度
王义钢:影片写欧洲文艺复兴后的黑暗时期,描写得很透彻,所表达的历史观、生活观都达到相当高度。影片拍摄于2011年,说明世界上到今天仍然需要这种电影,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政治上来说,它都极有意义。影片拍摄得如此细腻又如此厚重,完全打入了你的内心。片中强调了磨坊与十字架这样两个标志物,所描绘的磨坊风车的旋转与停止以及十字架的制造过程等,都有象征意义。

历史现实与绘画艺术的象征意义
范达明:当那个银行家即画家的赞助人问画家你如何来阻碍统治者的残忍的时候,画家用手一摆,此时旋转的巨大风车慢慢停转,眼前群众场面的动态也戛然而止,顿时如同一幅巨型呆照,影片在此也有象征意义——不仅是政治上的含义,还有绘画与艺术美学上的含义——绘画就是现实的场景切断了时间运行的纯空间存在,由此外界就呈现为绘画的模样了。
金爱武:这部影片展现了残酷的场景,也描绘了大人、小孩真实的生活画面。我特别感谢范老师选择了如此好的电影。

作为天堂、地狱与世俗人间的三大象征
范达明:有巨大风车的磨坊位于高耸的石柱式山头的顶端,代表了天堂。天堂的感觉是通过磨坊内部陈设的木结构转轮之巨大,以及内部环境别异的空旷感来营造的,如展现了沿巨型石壁所架有的木栈道,布局了深邃黑暗中从侧面角度打来的一束强光造成的光影,还有就是独特的音响效果:磨坊主一步步登上木梯阶时由脚步声所带出的巨大回声等等——空旷感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十字架(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丁字架”)作为实施血腥死刑的工具,自然是代表了地狱或死亡的:在片中我们除了看到有把几乎裸体的男子活活钉到十字架上之外,还看到有活埋女性异教徒的场面,包括为包裹的尸体缝裹尸布的镜头。此外,我们看到影片还有意描绘了那位画家的家庭,这是个孩子一大堆的家庭,孩子在母亲换衣时偷窥其裸体,孩子们在床间的嬉戏,以及在餐桌上用早餐等等,对于这个家庭及其日常生活的展示,应该是代表了第三方面的象征,即世俗人间的象征。

左面是生命,右面是黑暗与死亡;影片画面有冲击力,艺术思维很深刻
章 勤:感谢范老师带来这些好片子。今天这部片子,画面如同油画。我觉得原作绘画的画面构成,左面是生命,有带绿叶的树,右面是黑暗与死亡十字架。影片的画面有冲击力,艺术思维很深刻,给人以很深感触,当然一些东西也使人压抑。结合当前我们社会存在的情况,这部影片可构成反思。

影吧:一个在文化艺术上交流、享受的场合
唐福蓉:不知道这里的影吧已经开办快五年了。现在发现了,是通过我的朋友王义钢告诉了才知道的。谢谢范老师5年来的坚持。我们老年人很想有这样的可以在文化艺术上交流、享受的场合。希望影吧一直坚持办下去。
何 吉:范老师费尽心血。现在能保有这样一块阵地真不容易。

在这里看电影,让我学会了对电影和美的欣赏
蔡 玲:原作就是一幅油画,影片色彩也像油画一样非常丰富,我非常喜欢。电影场景和画的完美结合,让我看到了也了解了耶稣的诞生和受难。西方当时非常黑暗,这超过了东方,但他们后来文明的进化却比东方快。我前不久去伦敦很有感受,当你站在街头如果需要寻求帮助时,就会有人来热情帮助。在这里看电影,让我学会了对电影和对美的欣赏。范老师建立的这个影吧平台很好。
范达明:在我们这里,在看了影片回去之后还能写成影评,并且发到豆瓣上我们影吧活动的论坛上的,除了小牛之外,就是蔡玲了。蔡玲还为座谈会多次做了现场记录。不过前一次的记录实在太简略,缺漏太多,我实在没办法做整理来完成一篇纪要。我后来喜欢让小黄来做记录,还有孙凤凤。小黄记录得更详细些,个别字一下子写不下来她就用汉语拼音。但她也常常有事来不了。所以今天就由王犀灵大姐来操刀了。
赵一宁:对于人的思想的提高,通过艺术欣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同时在考虑:有关思想的启蒙问题、信仰问题,何时在我们国家也会建立起满足人们人心需求的有效机制来。
马惠洁:我很喜欢看今天这种类型的电影,而且有聚会在一起的讨论论坛。今天有这个机会到这里来,是第一次,我很高兴。

喜欢《一次别离》这样的影片,喜欢这里的影片,关注央视播出的艺术影片
朱 卉:我虽然是刚来的,但对于这里早已关注。此前我在“突围”看影片,听说它要散伙了,我就转到范老师这里来(范达明插;“突围”即使不散,也仍希望你能来这里)。我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好莱坞大片,我不要看这些影片;而喜欢《一次别离》那样的现实题材的影片。这里放映的影片也很喜欢。当然,今天这部影片,主要是根据一幅绘画作品展开的,我不觉得可以说很多。我对于中央电视台6频道在夜晚播出的艺术影片也是很关注的。
范达明:央视6频道一直有“佳片有约”这档节目,既有影片播出,还有专家评论。近来在每星期一晚上,还开设了“艺术影院”栏目。我注意到该栏目遴选的不少片子,都曾经是我们影吧也安排放映过的。

这部影片美丽之极,艺术的回味无穷,极有欣赏价值
王犀灵: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尾的所有场景都是一幅16世纪荷兰即尼德兰的油画,美丽之极。它细腻地描述了当地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画面。在恬静、优美的情景中,西班牙占领者却血腥地以反对异教徒的名义屠杀人民。一种强烈的对比在静穆中进行,艺术的回味无穷,极有欣赏价值。

导演珍视历史,珍视艺术,珍视世界文化遗产,拍摄本片是为了向勃鲁盖尔致敬
范达明:今天是2014年影吧活动最后一次。昨天一早我还专门为一些留有手机号码的影友追加发送了短讯。短讯说:“12月27日上午9:00杭州恒庐艺术影吧献映波兰影片《磨坊与十字架》展现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名作的宏大场景,小众免费放映,沙龙精英聚谈,仅此一次,不可错过。学术主持范达明盛邀。”刚才9点27分,接到我们曾经的记录员彭婉寅的短讯:“范老师,我这次还是不能及时到了,我车双号今限号,打车到现在打不上,因为离这里很远,我看时间来不了了,非常遗憾,感谢您邀请!”我读了这个短信很感动,她住在滨江,来这里一趟确实很不容易。我还收到其他朋友请假的回复,说明无论来的还是没有来的,大家都是心系影吧的。今天这样一部很专业化的艺术影片仍然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好评,也让我很欣慰,在座者中都有很高欣赏水平。导演莱彻•玛祖斯基还比较年轻,他花费了巨大的功夫来展现四五百年前一个异国画家的绘画作品,因为他珍视历史、珍视艺术、珍视世界文化遗产,他在影片花絮的访谈中称自己很卑微,而对画家勃鲁盖尔非常崇拜,他拍摄这部影片就是为了向勃鲁盖尔致敬。无奈屏幕上出现的白色耀斑,近三个月来对于我们欣赏这些世界影坛的佳作确实有干扰。今天完了后我一定再作努力,争取明年也就是下周有新的开始。按照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世界文学名著经典的推崇,我们在2015年第一季度将推出“世界文学名著电影汇展”,奉献给来此活动的朋友们。1月份的简介已经发给了,谢谢大家一直来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今天的赏光!我们明年见!

2015年1月1日整理 1月6日补充

 3 ) 劳动人民不喜闻乐见的东西

mb,这是迄今看过的画面最精致的电影,每一个镜头拉出来都是一幅精美的油画,不得不佩服摄像师傅的功力了,什么姜文、什么艺谋,比起来都只不过文艺范的屁玩意,这个,在我小小的宇宙观里,绝对前无古人了,mb的,也就只能这样了,除了画面,除了道具,除了那个胖丫头,mb的,我还记住了什么?mb的,却谋杀了我整整1小时35分钟!

就像一个善于做作的风情娘们儿,凭窗而坐,酥胸半敞,却满脑袋浆糊。

什么,导演很有才,很有深度?

ok,小爷输了,小爷满脑袋浆糊~~

 4 ) 一部像电影的油画册

《磨坊与十字架》巧妙且真实的还原了《受难之路》,这是一部伪装成电影的艺术片,每一帧都犹如一幅油画般,色彩与结构饱和且丰富的。独特的摄影手法简直是精美绝伦,展现了一场了不起的文化复兴之旅。

而现实中,左耳是咕噜咕噜的煲糖水的声音,右耳是面汤滚沸的声音。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我们又何须去介意太多呢?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又不止于艺术。

 5 ) 学画的喜欢画的都应该看看

服装、美术和摄影精美绝伦,老勃鲁盖尔的名画活了!影片的画面构图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的动静处理十分巧妙。导演以上帝的视角还原了名画《行往受难之路》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揭露了西班牙统治者对基督教徒被血腥镇压。本片绝对是今年最精美的电影!

 6 ) Mill is still the mill, cross is still the cross.

The mill represents the monotone and speechless life of flemish people inhabited in Flanders, which was occupied by Spain. The cross symbolizes religious suppression they face, even though they believed that people of all religions can live in harmony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The fact that heretics are condamned to be crucified, the humblest method of execution in early Christianity reveals their position in the eyes of their suzerai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movie, they gathered to dance not with a cheerfull mood. Yes, life is still life as it was.

 7 ) 无题

这是一部伪装成电影的艺术史纪录片。将16世纪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背后的故事影像化,其立意和格林纳威的《夜巡》十分相似,呈现效果也同样不尽如人意。采用了大量CG和真人结合的拍摄技术,《磨坊与十字架》十分忠实地重现了原作的场景,同时也尽量为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建构来龙去脉。但勃鲁盖尔画作中那被“上帝之网”联系起来的细节和人物,到了电影中就成为了零碎而缺乏组织的场景堆砌。这似乎是跨媒介改编所带来的硬伤,一幅画中的元素其关联性是显而易见且富有想象空间的,但放在电影的时间轴中就完全被破坏了。于是这部冗长电影带给观众的信息量,还不及片中勃鲁盖尔寥寥数语的说明,更别提和原作中蕴含的意义相提并论。即使我如此喜爱勃鲁盖尔的作品,也实在是看得昏昏欲睡,唯一的惊喜,或许是勃鲁盖尔的扮演者,竟然是《银翼杀手》里那个说出“Time to die”的复制人。

 短评

將勃魯蓋爾作品以動態敘述形式分析,畫面確實很古典很考究,但感覺更像BBC拍的科普節目。

6分钟前
  • えす
  • 推荐

虽然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太刻意和形式感。但是这确实应该是暂时能想到的最好的表现方法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谁想写闪回,对弗兰德斯绘画史,对勃鲁盖尔有了解的优先。

9分钟前
  • 微笑迦朵
  • 推荐

2012-258.画中的电影,电影中的画

14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画面如同油画一般

15分钟前
  • =_=秋叶
  • 还行

看了40来分钟终于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意,睡死过去

16分钟前
  • 即将注销
  • 还行

一般的情节~美丽的画面!

21分钟前
  • 还行

类型是惊悚?

24分钟前
  • 人造人
  • 还行

还真有幸在威尼斯的教堂中看过,当时就当一部双年展的影像装置满足下好奇心。成为实际的电影对理解力来说容易了通顺了,但也就少了那种现场的交互乐趣。视频装置和实体电影在艺术媒介上甚至语法定义上的差异,也就因此显现。

27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行住受难地,人在画中活。导演利用电影的形式,重塑一幅画的细节,整部电影构成一幅动态的油画,又美又特别。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形式主义...

33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美则美矣,未尽善矣,美则美矣,而未大矣←完全同意丁一的短评啊~~动态油画这种镜头只有假和做作的感觉

3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美则美矣,未尽善矣,美则美矣,而未大矣

3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不是我的菜

36分钟前
  • 千山远
  • 还行

静态画背景与动态情节之间尚有空隙间离,一幅画流动成可随时切换的电影场景;包含很多宗教指涉;联想起《被窃油画的假设》;大银幕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服装、美术和摄影精美绝伦,老勃鲁盖尔的名画活了!影片的画面构图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的动静处理十分巧妙。导演以上帝的视角还原了名画《行往受难之路》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揭露了西班牙统治者对基督教徒被血腥镇压。本片绝对是今年最精美的电影!★★★★★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很立体

43分钟前
  • 豆豆
  • 还行

五星;简直是神作!任何一点都堪称完美,独特的摄影手法恰到好处的空间感让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生命力。电影以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作品《行往受难地》的创作过程为线索,精美绝伦。毫无疑问的可以收入个人十佳。

48分钟前
  • Much
  • 力荐

一幅名画的诞生啊!

51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画面太美了

52分钟前
  • 逝水犹可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