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人格

惊悚片英国2013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莎莉·霍金斯,克里斯·奥多德,克雷格·罗伯茨

导演:理查德·阿尤阿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双重人格 剧照 NO.1双重人格 剧照 NO.2双重人格 剧照 NO.3双重人格 剧照 NO.4双重人格 剧照 NO.5双重人格 剧照 NO.6双重人格 剧照 NO.13双重人格 剧照 NO.14双重人格 剧照 NO.15双重人格 剧照 NO.16双重人格 剧照 NO.17双重人格 剧照 NO.18双重人格 剧照 NO.19双重人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7 15:22

详细剧情

《双重人格》由知名英剧《IT狂人》男星理查德·阿尤阿德执导并编剧,作为其自《潜水艇》后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影片根据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围绕一名小职员(艾森伯格饰)展开,默默无闻的他突然发现生活中闯入了一个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家伙,面对即将被毁灭殆尽的一切,他深深陷入了疯狂...

 长篇影评

 1 ) The Double, 一部声画俱佳并能引人深思的黑色风格小品

观影两次,将逻辑梳理清楚后,深深地对这部片子的演绎方式着迷

首先,对光影的运用是我大赞本片的原因之一,它营造出了一种阴森诡秘又不乏荒诞的感觉 --- 从一开始列车行驶在隧道时灯光的忽明忽暗,再到办公室的昏黄破旧的灯光,最后那暗白色灯光下了无生气的宿舍走廊。无不让观影者对电影中的世界产生了一种压抑感,这对之后的剧情也有了合理化的解释。

另外,对于光影的转换,本片拿捏得恰到好处。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就是当Simon出门准备去舞会。原本昏暗的宿舍走廊伴随着Simon的舞步闪烁着蓝色和红色的灯光,还配上温馨的音乐,真得让我替Simon高兴。想着这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终于有了春天,虽然之后的结果却是那么地让人无奈。另一个场景是在片尾,Simon说完I just want to be unique之后,灯光从他的左脸转换到右脸,再从右脸转换回到左脸,再重复着。 这种光影的转换很好地表现了Simon和James两种人格存在于一副躯体之中那种纠缠,诡秘的感觉。

除了对灯光的运用,声效在这部电影上也十分完美。列车行驶的噪音,单调而重复,让人觉得烦躁压抑。意味着情景转折的那段小提琴声,无不让观影者对这个电影世界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躁,无奈与心酸。片子很好地利用动与静的声效对比,营造出了一种有点像默剧但有不是默剧的感觉

完美的灯光和音乐,定下了这个电影里的世界观 --- 单调,重复,阴森,压抑。这些都是把人逼疯的元素,也给本片中主角的人格分裂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铺垫。

到了故事,我觉得说双重人格的片子也不少,但本片的故事叙述方式很新颖,同时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很心酸。因为他和我们现今活着的社会有太多的类似。

Simon James,老好人到让人感到怯懦的那种人。他没有个性,被动,懦弱。 他不敢向自己想要的东西争取,他不敢对不公平的事情作抗争,他甚至不敢大声地向那个堵在地铁门口搬货的人说句请让开。 就这样的一个人,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社会对他一切的不公待遇,利用偷窥他心仪的女孩来得到一丝的慰藉。他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工作了7年却不曾被人记住,连最后系统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在餐厅点菜还被服务员欺负,在舞会的时候被拦在了门外。他就是一个个彻头彻尾的No body

反观James Simon,这个Simon从舞会的失意衍生出来的人格。他傲慢,不拘小节,风趣,个性。他有着一切让Simon渴望的但又害怕具备的性格。 所以当Simon和James相遇的时候,从开始的害怕接近,再到见识到James的迷人而感到欣赏与接受。这都表明着Simon对于be unique的追求和渴望。

但同时,Simon的心理是存在挣扎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一个wooden boy,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他想成为像James一样的人,受人尊重,生活在焦点之中。但是他又同时排斥着那种成为大人的元素。他天真地相信会有人欣赏他,所以他不愿意改变,也害怕改变,甚至对这种改变产生质疑。他不断地追问着Hanna为什么她和James没见过就对James产生着迷,James到底怎么Unique。再如James让Simon在和Hanna约会时代替他并给他出了许多交谈方式的主意,但最后Simon困惑地问到:But This is NOT me.

现实是残酷的,就如上段对话中James回答Simon的困惑 --- “是的,这样就最好不过了”。我觉得这句话真得像一把刀一样深深地插在了Simon的心上。影片到了这里,也向观众们预示着Simon和James最后会走向割裂。随着James的得势,现实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冲击着Simon的底线 --- 自己心仪的女孩被抢了还要为别人买单,自己对工作所作的努力被认为是James的成果,自己没捡到便宜却被James用自己和将军的女儿拍的裸照威胁,到了最后甚至还丢了工作。他终于被逼得忍无可忍,他去抗争,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没有人会记得他,更别说相信他的话。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此时的他也的确被逼得崩溃了,才会在最后痛苦地呐喊着“He stole my face!”。

此时的Simon被逼到了绝境,以至于不得不以自杀了结自己。更可悲的是,原本写下遗书想为自己所受屈辱作最后的控诉,最后也只能划掉并改成悲凉苍白的只言片语 “I am a ghost”。这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或许只有经历过那种奋力呼喊却听不到回音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接下来的情节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Simon在母亲的葬礼中意识到了James和他是同一人,顿然醒悟。他选择了置诸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将James的人格杀死。此时,Simon和James成了同一个人,两个人格在Simon的肉身得到了并存,并恢复了Simon的身份。在救护车里,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Hanna的微笑,将军的对他的赞赏。这是导演给Simon最好的礼物。

看完本片之后,我觉得这片子给了我一些启发。我觉得,每个人都活在多重的人格当中。对人格的极端割裂会让人格之间产生矛盾,最终导致人格世界的崩坏,留下来得人格必定是以其他人格的死亡作为条件的。

可是,人格之间是能够共存和融合的。 Simon在醒悟之后,他既有了James的勇气,又具备了Simon细腻的情感。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Simon最后杀死的,不仅仅是James,而是Simon和James这两个旧的极端的自我。最后活下来的,是一个混合了两个人格特点的,一个较为中性的自我。所以,我觉得个性的平衡很重要。

另外一点启发在于外部环境对性格的影响。片中的世界观描绘得很好 --- 十年不变的办公室,黑暗阴森的走廊,单调无趣的工作等等。无不给人一种压抑和焦躁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更加渴望去改变,渴望受到关注。所以被一些东西触发之后(片中是Simon在舞会中被拒之门外,无法和Hanna相会),另一个极端的人格就会滋生。这让我不禁地想到,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状况。之前看一篇报道说92%的都市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让我不得不觉得环境是有可能逼疯人的,想到这我不禁地为这种现象感到担忧。

最后的一点是,片中有意无意地向观众描绘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的形象 --- James Simon。 不拘小节,自我,风趣幽默。 这都是在西方人眼中有趣的人的表现。 可是在个性被抹杀的中国,Simon James却应该比James Simon更加受领导的喜欢。所以国情不同,角度不同,Simon 可能活在中国如鱼得水,James 就得承受各种异样目光最后选择跳楼还不一定呢。Anyway,这纯粹是题外话了。

总结来说,The double是一部很完善的作品,从故事的立意到对灯光声效的运用,再到故事的叙事节奏,都很成熟。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的小品剧。本人推荐这部作品。

 2 ) 上校这家公司是干嘛的。

the double 。将其翻译成“双重人格”着实是个糟糕的主意。从一开始就让观影者先入为主的跑偏。
1、
所谓多重人格就是单一个体分化出的迥异甚至对立的精神状态,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这些不同人格必须产生于同一个物理体,并且这些人格不会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别人在和这些人格接触时,一次只能够接触到其中一个。而电影中,软弱的男主叫做Simon James,而他的double,那个新来的有着超凡魅力的同事叫做James Simon,剧中人对于两个人分的很清,并且使用不同的称呼,男主被叫做Simon或者Stanley,另一个被叫做James。同时,电影大量出现“三方会谈”,在同事面前、在餐馆里、和女主在地铁里、在墓地打架……这些场景完全排除了双重人格的可能性。(关于两个人一伤俱伤、同时流血的问题下文会解释)

其次,单就“双重人格”而言,用作专题纪录片或者科普电影的名字还行,用作一个剧情片名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不带这么剧透的,聪明的导演都会变着法起个话外的名字,比如“致命身份证”、“七个脑残”、“单挑俱乐部”之类的…………
2、
“存在感”在男主角主观自述和同事他述中多次隐现{unnoticeable……invisible ……put your hands straight through me …… wooden boy ……Pinocchio……i d like to think i am pretty unique },是电影一个极为分量的存在。对于同一个圈子里的社会个体而言,双重人格绝不会稀释存在感(正相反,多重人格会使得个体存在感更加浓烈),而是各方面相同的两个个体的共同存在(the double)会使得其中一个个体存在感更稀薄,因为两个人瓜分了有限的社会关注。倘若两个个体又出现了一强一弱现象,那么弱的那个就基本是透明人了。

综合以上两点,这个片子真不是讲人格分裂的。如果是我,我愿意把名字叫做“超凡重体”或者“X变体:终极一战”之类的,或者“西蒙和詹姆斯”或者“西蒙大战詹姆斯”,或者言简意赅叫做“他”

---------分---割---线---以---下---涉---及---剧---透---和--过--度--诠--释----观--者--留----意---------------------------------------------------------


软弱、忍让妥协的Simon是个公司无名小职员,尽管他善良随和温暖,精通数学和回归分析,工作之余还有自己的小爱好(toukui),是个有生活有内涵的奇男子,BUT,上司和女神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更不曾放进心里,是个大家所忽视的存在。有一天,来了一个新同事名叫James,他魅力非凡,广结人缘,还长得和Simon一模一样,尽管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但是敏感的Simon显然注意到了。最开始Simon还是很稀罕James的,不过,慢慢的他发现,James逐渐抢走了自己所有的东西,上校的关注,自己的劳动果实、竟然还有女神的爱慕。这一切使得Simon的生活一团糟,直到最后竟然冒充自己去参加母亲的葬礼,Simon忍无可忍,戾气归来,腹黑的杀死James,最终落得一个身残志坚和女神的相携此生,最重要的是,他,搏回了自己的存在感。
--------------------------------------------------------------

有一条线索如果不滤清,剧情就总不通顺。那就是,上校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干嘛的?
1,影片前半部分有个很诡异的公司宣传片,如下:
第一个画面是站着一排蜡白蜡黄总之就是像蜡像一样的“人”,
然后是公司的导购小姐们在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商讨生意,亚洲人、欧洲人、阿拉伯人等,
然后是公司的神秘数据分析系统的介绍。
旁白:
people , the ultimate resource, (人力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
yet to some businesses they all look the same,(对于有的公司来说,人力资源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but the colonel knows people are different.(但是上校知道人是有区别的)
the colonel has business as people,and people of business,(上校做关于“人”的生意,用“人”做生意)
making your business his business. (只要你有需求,我就能生产)
because the colonel knows people,(因为上校熟知“人”)
and the colonel knows you demand the most powerfu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on the planet to make sense of it all, (上校明白,你必须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来分析这些“人力资源“)
the colonel will show you people in a way your business can understand,(上校会用你的业务能理解的方式来向你展现这些)
because the colonel know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pecial people, just people!(在上校眼里,没有什么特殊存在,任何人不过是人而已)

听到这里,我瞬间联想到日本的大型国际充气娃娃生产公司,产销全球,供不应求。
鉴于电影并没有给出上校开的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那么我能不能设想,这是一家生产”人“的公司呢,比如专门生产程序员、保安等智能体,至少这为男主角Simon的double的出现提供了依据。

2,渣男James在把妹的时候讲到公司的业务之一,也就是数据分析业务。如下
but you need to realize,
that data entry ,and collection, and computers and stuff,
they can be sensual,
it does have a romance can be sexy,
all these lives we are recording,
their hopes,their dreams their loves,
each person out there are part,yet connected....
we are giving these faceless people immortality.
(数据的整理、收集和计算也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性感而浪漫的,我们的数据系统所记录的这些”人“,他们的希望、梦想和爱情,都是感性的,里面的每一个人独立存在而又相互连接,使我们赐予了这些人不朽和永远存在)

公司为什么会对那么多人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日复一日的统计分析?
如果公司卖出去产品的话,进行后期的跟踪和维护是很有必要的,假如产品是“人”的话,这种高智能的产品更需要不间断的进行跟踪,因为这种产品很容易失控。

下面是一些更小的线索
-------------
电影中不止Simon有double,那个黑人保安有更多double,公司入口的门卫(Simon曾说过,天天都能见到黑人门卫,可是门卫说自己只是在周末上班,那么工作日那个和他长得一样的人又是谁呢?),上校舞会上的保安,医院里的妇产科大夫全都长得一模一样,如果不是重体人,我真的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情况让这么多人长得一样。
----------------
在公司人的眼里,Simon还比不上一个记录重要,自从公司里的Simon的员工记录消失以后,公司里的人都对Simon极为排斥,仿佛完全意识不到这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公司阴暗的格调,空洞的走廊,呆滞的氛围、行尸走肉般的员工似乎都在质疑这个公司里的人气儿,这个公司到底有没有人气儿,真的很难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下一盘更大的棋…………(自行脑补《银翼杀手》《黑客帝国》《异次元空间》)
--------------
Simon在工作中曾经写了一个回归分析报告,本来想要提交给上校的,后来却被James窃取。报告的开头写到“”我们公司从事的大部分统计分析业务都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大幅度改善统计效率……”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更多的变量。
最简单的回归分析就是二维坐标轴,根据两个变量的一些统计数据画出一些点,根据这些点描出一条大致的曲线,从而可以预测以后的数据走向。
那么利用回归分析确实可以极大的提高公司的统计效率,因为利用以前的一些统计数据,就可以构建一个个体的大致行为曲线(吃饭、恋爱、做爱等各种行为走向),也可以构建复杂的个体相关性模型来分析人际相关性,因为人的行为具有规律性和一致性,确实大大节省了人力效率……
--------------
“西蒙大战詹姆斯”

Simon什么时候觉醒到可以干掉James的?
Simon自杀前勇救汉娜,妇产科大夫误识Simon。
医院戏之前,剧中人都对两个人分的很清,名字都是叫的不一样,毕竟两个人举手投足和气场迥异。

Simon正和白人大夫聊侃,黑人大夫入,说MR James,能不能说两句?
Simon走过去,表情惊诧,不过默不做声,自己竟然被误识为型男James,然后被告知汉娜流产。大家可能都觉得Simon这种人是不可能有女人与之XXOO,所以想当然认为这是汉娜男朋友James……
 然后墓地Simon大战James,Simon发现了惊人的现象,自己和James具有受伤相关性,其中之一受伤,则另一个也受伤(如果重体确实是可以生产的,那么根据某种仿生人技术,这种相关性是可以存在的。并且上文提到过“每个人都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也可以理解为是重体相关性)。疾奔回大厦,遇清洁工大叔,大叔最开始认为看到了Simon,结果对方一句“fuck off”气场爆棚,顿时以为这是James,这是Simon再一次被误认。
然后Simon开始腹黑的设计一场自杀,把James锁在小黑屋里,切断电话线,拿走James所有证件,找准防护网,跳了下去,然后被急救车拉去急救。而James,此时正躺在小黑屋里,大量失血无人知,不日而亡。
最后急救车里的上校出现了,说“你真是挺少见的人,对吗Simon?”
Simon说“我就是想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很显眼这是Simon的幻想,因为上校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并识破这个无名小卒且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从此Simon后半生坐享美女和高位(确实是坐享,估计以后站不起来了),搏回了存在感,做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
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BUT,
有个大BUG啊导演!!!
Simon和James是有伤亡相关性的吧,而且是双向的,影片中都有体现,那么一旦几天内James挂了,Simon也就死翘翘了啊!所以Simon并不是真的设计一场自杀,而是傻BB的真的自杀了啊!!!
有诗为证---
爱情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若为存在感,
二者皆可抛。

 3 ) “我希望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深析电影主题

  我是为了发这篇影评才注册豆瓣的,因为这部电影对我意义极大。我先来梳理一下电影情节:
  火车上那么多座位,陌生人为什么非要说赛蒙占了他的位置,这分明就是对他的挑衅和侮辱,但赛蒙并没有任何言语反抗和不满,相反,他却乖乖地站了起来,甚至也没去坐旁边的位置,这足以体现他性格中的懦弱和顺从。他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想要前去打招呼,却在下车的时候被运货人员堵住,然而他并没有说:“嘿,你们停一下,先让我下去。”反而无可奈何地看着对方一件件搬运着货物,而对方甚至连他存在与否都没加注意,这一方面更加体现他的懦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彻底的透明人。后来,他的公文包被夹在门中,赶来的列车员似乎也没有注意到他,他也甚至没有为之追一段路。而当他进公司时,连门卫都觉得他陌生,这些情景淋漓精致地表明了赛蒙的生存状态。后面还有很多细节表现了赛蒙的性格特征,本文不再详述。
  后来,影片依次描写了赛蒙对枯燥的办公室生活的质疑(反思精神)、他试图给上校提建议(思想创意)却被主管拒绝、他对汉娜的痴情和在她面前的羞涩与窘迫、他为生病的母亲的付出(善良)、他所居住的极其简陋的小屋。这些情境让我们知道,赛蒙虽然性格懦弱羞涩,但他有想法、有创意、并且善良。自此,这个人物的特征便越来越完善了。
  接下来,赛蒙拿起望远镜,开始偷窥对窗的汉娜,没错,他对汉娜有欲望,但他的懦弱使他无法再现实中实现这种欲望,于是只好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他凝视着她的生活,一颗心为之悸动。他看到汉娜在画画,并把自己不满意的画撕成碎片丢尽垃圾箱,他便立即冲下楼,像一个花子一样搜索着珍宝,然而他所视为珍宝的不是食物,而是与所爱之人有关的任何东西。他对她的爱太炽烈,以至与延伸到了所有属于她的东西。
  后来,他用望远镜看到一个以同样方式看他的人,那个人用左臂向他挥了挥,他也这样回应了对方,直到他亲眼看见那个人跳了下去。后来,赛蒙偶然约到汉娜一起吃饭,在餐厅有一台电视,上面放着一个叫杰克的人独自面对好几个敌人,并无所畏惧大胆作战,赛蒙说他喜欢这剧,是因为他越意识到自己的懦弱,就越对自己的所没有的那种勇敢憧憬。值得注意的是,当赛蒙想要牵汉娜的手时,电视里有一个女人的声音说:“杰克,这不是真的你。”这句话是理解电影主旨的线索,并且也预示了那个杰克其实就相当于赛蒙的第二人格——詹姆士,而此时,导演便提示观众,赛蒙的这种憧憬可能会衍生出另一个自己,然后为詹姆士的出现埋下伏笔,
  在与汉娜的谈话中,赛蒙意识到她也有着与自己同样的孤独感,只是没有变得那么彻底而已,但他依旧没有鼓起勇气去追她。而在舞会上,他的懦弱更加严重,以至于让他不自觉之间变成了另一个自己。当一个人厌恶现在的自己,并憧憬自己的另一面的时候,他便会强迫自己变成他,赛蒙做到了,并且他内心的争斗还能使这两个人同时出现,甚至对话——对于文艺来说,这是合理的夸张。
  当赛蒙与詹姆士一同在咖啡用餐时,导演用他们对服务员的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不同——詹姆士完全就是赛蒙的相反面,而在点餐以及接下来的搭讪、以及与另一个人的冲突对抗中,詹姆士似乎完全占据着优势,而赛蒙也被他深深吸引。在火车上,赛蒙对詹姆士提到了汉娜,并倾吐了自己的心声,但詹姆士却睡着了,他把詹姆士抬回家,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自己坐在旁边守着他(善良)。在电影四十三秒的时候,詹姆士突然消失了,而此时仿佛天亮了,导演在这里提醒着大家:詹姆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在公司,詹姆士完全是风云人物,他善于社交、知道如何讨好上司,并与赛蒙进行了身份交换:赛蒙帮他考试,詹姆士帮他社交,并交他如何追汉娜。再一次单独约出汉娜吃饭的机会下,赛蒙又不知所措了,而此时詹姆士挺身而出,要为赛蒙挽回局面,但却最终背叛了他,独自占有了汉娜。而后,詹姆士更是盗取了赛蒙的工作成绩,一次次地令他陷入窘境。再后来,汉娜怀孕流产了,詹姆士置之不理,赛蒙救了她。自此,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母亲的葬礼上,赛蒙将詹姆士打倒在地,并学着第二次电视上出现的杰克那样说:“站起来!”(象征着詹姆士已不再是赛蒙所憧憬的那个英雄式人格,詹姆士走偏了,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然而此时,赛蒙突然发现了詹姆士和自己的躯体是有联系的。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消灭对方的办法。
  后来赛蒙所做的与其是说自杀,不如说是谋杀,他用自杀的方式谋杀掉了詹姆士,那两个警察关闭救护车们时相向而笑,他们也许觉得自己当初的猜测是对的,但他们们不知道的是,赛蒙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毁灭自己,而是为了使自己重生,使自己摆脱另一个玩世不恭的自我,使自己重新做回自己。于是,电影的主旨便浮出了水面,正如赛蒙最后说的那句话:我希望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4 ) 原著一定更精彩

“搏击俱乐部”的演进版本,画面、配乐、演员都是超一流的,配乐尤其喜欢,基本上靠主演的演技撑起整部电影,但是情节设计毫无新意,铺垫不足,以致最后用自杀来杀人的方法显得非常突兀。
就趣味上讲,关于两个人之间的奇妙的同步关联(一个人受伤,另一个会有同样的伤)完全可以进行更多的展现,结尾让我想起一个上帝与女人的笑话,就是上帝答应女人三个愿望,但是她的丈夫会得到双倍。

 5 ) 夜幕下的幽闭与分裂

尽管一开始就说明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上进行改编,电影的主题却和原著不尽相同。在这部电影里,Jesse Eisenberg一人分饰两角,Simon James —— 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公务员,一个有偷窥癖的匹诺曹以及James Simon —— 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妹子见了腿张开的花花公子。然而就是这样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人,偏偏有着同样一副躯壳,以至于Simon在被James玩弄了无数次(被迫交换身份)之后终于崩溃,发出了“he stole my face”这样撕心裂肺的呼喊。从不敢相信,到慢慢接受,再到彻底抗拒,Simon对James这个分身的心路历程与他对Hannah的追求又密不可分。导演说他并不想在这部电影里渲染太多原著对官僚主义的控诉,那么,是这种扭曲的,偷窥式的爱触发了Simon的分裂和毁灭吗?也不失为一种浪漫的推断。人格分裂的电影电视向来是层出不穷且多为犯罪惊悚类,这一次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爱与矛盾。即使无意把电影带入更深入的探讨,Richard忍不住依然在众多细节提示我们 —— Simon并不是一个人,他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社会人的缩影,他们不能消化自己分裂的人格,所以take it or leave it。

 6 ) 情不自禁不停回放两个小卷毛在地铁上的对话Im like Pinocchio

不太了解这一类的片子,虽然看着觉得很压抑,各种creepy,灯光、空间设置、音乐、故事blahblahblah...但是看完以后其实内心觉得蛮爽的。这难道是自虐倾向?!

Simon和James在地铁上的一段,第一遍看的时候真的好想哭啊。看到Simon的虐心泪汪汪小眼神、小自卑不放松的动作,还有两只脚内八叠在一起地低头横坐在地铁上的时候,真的好心疼啊!和对面James曲着一只腿坐着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oz....coz i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lost, and lonely, and invisible.”

“Ive tried talking to her, but i dont know how to be myself. Its like....im permanently outside myself. Like...like you could push your hands straight through me if you wanted to. And i couldnt see the type of man that i want to be versus the type of man i actually am. And i know that im doing, i...but im incapable of doing what needs to be done.
......
Im like Pinocchio. Im a wooden boy. Not a real boy.
...
And it kills me."

还有,他在纸上写的信: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am a ghost."

还好喜剧结尾,不然还是不能平复我心情的。。。
"Id like to think im pretty unique."

其实,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嘛?

 7 ) 一个口吃者的一场梦

之所以写这篇影评,是因为口吃的我正陷于抑郁和躁狂的漩涡之中,我需要发泄,我需要获得优越感,去缓解我灵魂里根深蒂固的自卑带给我的痛苦。

简单浏览一下影评,发现还没人像我这么想,于是我他妈又获得了优越感。我他妈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因为我他妈深深的自卑感。我他妈就是摒弃不了这种本性。

影片中,simon是个自卑,胆怯,懦弱,安静,毫无攻击性的人。他擅长数理逻辑,却及不擅长社交,典型的nerd。他语速很快,语气中带着恐惧逃避软弱,口吃者在现实中大多如此,当然,除去simon有的流畅性。

他和梦中女神汉娜约会,却长时间没话可说,让汉娜愤怒不已要离开,好吧,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现实对梦境的映射。

除了汉娜与james,电影中其他的人和simon始终存在着交流上的障
碍,门卫小哥,舞会看守,上司帕帕,汉娜女同事,餐馆服务员,酒吧壮汉,汉娜自杀后的医生。这些人大多都对simon怒气冲冲恶狠狠的,实际上这是现实中,simon和这些人对应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时,由于simon的口吃,语言表达出现了极大的阻碍,使得这些人不耐烦,鄙视看不起simon,或许他们没有直接对simon恶语相向怒气冲冲,但也好不到哪去,simon能够感受到其他人内心真实的感觉,于是这种感觉便在梦境中完全的释放出来了。

作为一个口吃者,我最大的心理弱点,最大的软肋,最不愿别人提及甚至攻击,也是最能伤害我的东西,就是我是一个口吃,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流畅说话这么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其间痛苦,你们正常人不会明白的。所以电影中有一个细节,james霸占simon的房子河蟹,simon想让他走,james掏出刀准备刺simon,但奇怪的,james不捅不割,却轻轻的在simon的发音器官外面划一下。你以为这是james不想伤害simon,饶过他,其实这是对simon的最凶狠的攻击——你这个结巴,来给哥念一下“大家好,我是范范,范玮琪”。

电影结束后,字幕被一张张嘴——说话的调音器官包围着,我就是在这里感觉到这部片子是讲口吃的,导演你隐藏的有点深啊。

现实中的simon,口吃,及不善言辞,和人交际是个梦魇。擅长数理逻辑,有份技术员的工作,在大公司上班。虽然业务能力强,但人际关系能力的限制,公司内地位很低,很不起眼,薪酬较低,经济拮据。平时生活就是,公司——交通工具——家,能不去人多的地方就尽量不去。即使在公司上班,也害怕和人交流,始终窝在自己的办公隔间,因而感到环境很压抑,实际上,现实中simon的工作和住宅环境或许并不那么压抑,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压抑只是simon由于口吃的影响才有的。影片很长一部分都是在黑夜中进行的,这是因为simon喜欢夜晚,只有夜深人静时才不用面对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simon有喜欢的女孩,邻居和同事汉娜,但由于自卑,simon根本不敢和汉娜表白甚至不敢说上一句话。simon能做的仅仅只剩跟踪,尾随,远远的静静的看着汉娜,期望着某天汉娜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就这样在一起了。

现实中极度痛苦,simon时常想自杀,他觉得就算自己现在不自杀,自己也会在寂寞好多年后,毅然走上死亡之路。

某个心力交瘁的夜晚,simon无所适从地躺在床上,渐渐入睡。

于是影片开始了,在梦中,simon能够流畅的说话了,但自卑情结却永远也摆脱不掉。

几个要点。

1.自杀的男人。在死前向simon招手。这其实是现实中的simon对自己未来的预想,孤独寂寞,终于不堪。

   电影后半段里,公司走廊里孤独死去的光脚男人同样是simon对自己未来的预想,被公司剥削一世,经济拮据,晚年凄惨,出于对自己的同情,simon脱下鞋穿在自己脚上。

2.汉娜对自杀的人的吐槽。这段很有意思。


我说不认识他 我撒谎了
跳楼那个人 某程度上我认识他
我没有真正和他见过面 我只瞥见过他
那人跟踪我好一段时间了
我去到哪里都能见到他
像是在办公室 地铁站 公寓里
你知道吗? 在公寓的地下道里
他就在那 看着我
而我在想 "这太奇怪了" 但是 无论怎么
男人看女人 看多了你就会习惯
但是 后来我发现 他就在我生活里
我就想 "这太诡异了
可能是因为他和我住在同一栋楼 于是到处跟着我
因而迷恋上我 又或者是他因为迷恋我而搬来这里
不管怎样 最后我在想"你知道什么?"
够了就是够了" 因为这事实上已经够恐怖的了
嗯 是有那么点恐怖
其实是困扰多于恐怖
于是. 我走到他身边 他回头看了看我好像在说"谁? 我?" 像是他没跟踪过我一样
然后我叮着他眼睛 说"你想从我这得到什么"
接着他就开始叽叽咕咕的呢喃了然后说"我想我爱上你了"
而我就说"你认为一直注视着我""是种有意义的举止吗?""你到底想这里会发生什么?""你认为你知道我是谁了?""你以为你注视我时间长了""某天我就会转过身亲吻你吗""就像我们不知怎么搞地就在一起了?""
停止你那他妈的跟踪吧

这段话其实是汉娜对simon的吐槽。或许这样的话现实中汉娜已和simon说过。又或许是simon的潜意识中害怕汉娜这样对自己说。因为simon的内心深处明白,自己的跟踪行为是没意义,错的,只会让汉娜讨厌自己。
而 "你以为你注视我时间长了""某天我就会转过身亲吻你吗""就像我们不知怎么搞地就在一起了?" 这是现实中simon心中一直存在的幻想,不用直接用语言和汉娜交流,只需日复一日的暗示,就能让汉娜爱上自己。

而汉娜对自己行为和心中幻想的直接攻击和否定,让simon十分恐惧。于是simon产生了强烈的逃避感。伴随着汉娜的话渐渐响起的地铁声只不过是simon用来逃避转移注意力的手段罢了。

3.james的出现。
许多口吃者的在现实中都会有的一种感觉,某些稀少的时刻,恐惧紧张不安的心情突然间就变为一种带有攻击性和力量感的自信,这时候,说话竟然流畅了,人际交往so easy了。但这毕竟只是很少的不可控的情况。
一次次受到刺激后,simon幻想有一个外向自信的自己,一个有力量的自己,一个更强更理想化的自己。于是james便出现了。他住在自杀者的房子里。
james善于交际,他幽默开朗,笑话不绝于口(这在现实中对病入膏肓的口吃者来说很难做到)人见人爱,充满自信,有着simon最渴望的东西——谈恋爱的能力。
james很快就展现出了simon渴望的能力。身边女人不绝。汉娜也爱上james。
中间,酒吧里simon被壮汉无理攻击,simon持逃避态度,而james做了simon现实中最渴望的事——直接攻击壮汉。逃跑过程中simon的心就像背景音乐一样兴奋欢快,男人的荷尔蒙尽情释放。
列车上,simon向james吐露心绪,james决定帮simon追汉娜。
于是餐馆约会的戏码上演。simon果然不负众望,呆若木鸡,一言不发,搞得汉娜以为james对自己没兴趣,生闷气失望要离开。然后james临危救主,几招扭转局势,搞定汉娜。一个细节,james与汉娜的交流语言simon无法听到,榨汁机的轰鸣声淹没了simon的声觉。这其实是因为,现实中的simon不善言辞,尤其这种冲突局势下应对能够扭转情势的语言技巧,所以为了让情节好继续下去,只好糊弄过去,榨汁机只不过是个搪塞自己的手段罢了。
话说,现实中比simon还simon的我,好爱挽回汉娜这个桥段。她向我生气,要离开,我阻止她,告诉她我爱她,我好爱她,然后吻她。这种爱情背景下的关系缓和急速升温让我欲罢不能。

4.能力与得到和得不到的。
我和一样东西的关系大致是这样的,我对它的喜好程度,我的能力相配于它的程度。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对于一个女人,我认为她很美好,所以我喜欢她,我却没能力得到她。于是我便很痛苦。这种得不到的痛苦让我更觉得她美好,更加美好我却得不到,于是更加痛苦。不断循环。
如果某天我突然得到她,那种得不到的痛苦消失了,伴随的由此加重的美好的部分也消失,于是她不在那么美好了。
刻骨铭心的爱,多数都是在悲剧背景下,由于得不到而得到加强。

跟电影关系不大。

james玩过汉娜以后,发现没什么意思,甩之。这让simon愤怒了。
simon知道james和汉娜在一起了,复印室里simon询问汉娜时其实已经知道答案,但他并没有太难受。但james浪荡的做派却让simon不爽了,你伤害了我的女神,我要报复你。于是拿起电话靠汉娜,汉娜上楼得知真相。simon看到女神受伤留下难过的泪。

simon和james之间的两大冲突——身份和汉娜——之一爆发了。


5.现实中的屌丝幻想。
simon是一个口吃者,他有喜欢的女孩,他想和她在一起。
正常人会怎么做?他会向汉娜搭讪,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着共同的兴趣,对生活的看法,自己的故事等等,进行的对话多了,关系渐渐近了,感情渐渐升温了,然后用语言表达情意,接受,就在一起了。
但是simon,你可以把他当做是一个心理上的哑巴,他无法说话,无法和女神说一句话,无法表达出感情。
他能做什么?
我的话,我会去暗示汉娜,用一些怪异不同于正常人的方式。比如说,我会尾随汉娜,跟踪汉娜,拿着望远镜偷窥汉娜,捡汉娜扔掉的东西,诸如此类接近汉娜的行为。但我会刻意地让汉娜注意到我,让她明白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她。日复一日,或许汉娜会在某天被我感动,突然间爱上我。就像天使爱美丽中那个怪异的男人最后和爱美丽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屌丝式的幻想,希望自己的屌丝式行为——只敢从侧面进发不敢从正面出击——在某天感动女神。

那个自杀的人跳楼之后,汉娜和simon在餐馆里对话时,就狠狠的抨击了这种屌丝式的幻想。
但是在影片的最后,汉娜发现了simon外套里的耳钉和拼捡图时,确实被simon感动了。
或许这种小礼物和收集垃圾变废为宝比尾随跟踪会让人舒服的多。看来行为的气质对于打动一个人太重要了,唯美化的就是比猥琐阴暗要好的多。

至此,simon的屌丝式幻想成功了。这或许是simon之前痛苦太多之后心理的平衡做出的自我补偿的臆想罢了。

于是,就只剩下拿回身份杀死james了。

拿回身份后,simon躺在救护车上,旁边坐着两个人。汉娜和,我觉得是上校,自己的老板,除了发型不太像。上校知道自己面前的是simon。

这同样是现实中simon的幻想——得到上司——尤其是级别最高的上司的赏识——在梦境中自我意淫实现罢了。

自此,simon走上了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迈向人生巅峰的梦想之路。

只不过,一切都是梦。


6.自卑情结导致的受迫害妄想症。

影片中,simon和很多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至少别人对他态度都不太好。

汉娜向simon要钥匙时,simon摸了汉娜衣服一下,然后汉娜抓住这个细节不放,攻击simon阴险。
姑且不谈这个摸衣服的动作是否出格以致汉娜应该做出这种反应。
重点是,simon经历了一次被攻击、失败的人际交往——不堪之后,两个同事在一旁冷眼无声嘲讽。

这其实是因为,现实中强烈的自卑,导致simon觉得,周围的人时刻关注着自己,关注着自己不好的一面,如果自己出现错误,遭遇失败,境况不好时,其他的人一定会来攻击嘲弄他。

汉娜自杀后,simon和医生在交谈,门外另外一个医生找simon。
前一个医生说“yeah,that’s fine。i’ll just keep going with this”,simon转身离开,然后声音陡然升高,带着怒气“and take care of this bloody guy”。
这是因为,现实中,simon总觉得许多人尽管当面不怎么嘲笑他,但背地里一直在讥讽他,说他坏话。

和门卫同一个演员的医生向simon交待汉娜情况时,问了一句“do you fight a lot?"
这同样是simon的受迫害妄想症的体现,他总觉得别人会把一件不好的事情的责任归咎于他。

公司的电梯总是和simon不对付,这是因为现实中simon总觉得世上所有的一切——如果有上帝存在,那么上帝也一样——和自己作对。

7.其它的细节。

电影中,公司门卫和医生、养老院看护和医院护士分别由一人分饰两角。这是因为,每一对人物给simon的感觉、印象大体相似。
公司门卫最严肃,语气中带着森严,这让现实中自卑恐惧过度的simon总感觉他对自己很利害,而医生同样给simon这种感觉,严肃,有责怪自己的意向,带来坏消息时透露着冷酷。
看护和护士由于职责类似,给simon造成的印象大体相同。
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由于口吃者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尤其在人际交往时更是陷于极端糟糕的情绪中,所以会产生强烈的逃避感,我的意识会处于一种分裂模糊不清的状态,脑子不够清醒,对眼前的事物的判断力会急速下降,许多事物的特征无法像平静状态下能够领会,只能看到最强烈显著的特征。



笼中鸡和气球。这个意象没看明白。我的理解是,鸡被困在笼中,想冲破限制,却撞死在无色的玻璃。这算是对自己的隐喻。我被无形的墙——口吃——限制住,无法自由地与别人交往和生活。想要冲破限制,却失败,结果很糟糕的失败,就像现实中总想要在别人面前不再口吃,却口吃得更厉害。鸡死后露出非生物组织的内部,是说这是一只假鸡,不完全的鸡,就像我是个功能不健全的人类,过着行尸走肉假人般的生活。



养老院里的老女人和simon有过两次对话。
your mother says you are a strenge boy. ---------oh,thank you.
let me see your hand. ------------that's ok.i am fine.
you are not right.

you are still not right.(递过刀)make the cut deep.

这里似乎暗示simon割腕自杀过,所以才不想把手给别人看。
老女人代表着自己的长辈亲戚。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是,你是无能的人,不健全的人,你活着不如死了算了,丢我们的脸。这是现实中的simon的感觉。


片中电视放映的电视连续剧或电影,simon很爱看。simon喜欢剧中的英雄人物。这是现实中simon最渴望自己变成的样子。

片尾的音乐。我不懂音乐,我没听过很多音乐,我也不知道片尾音乐的歌词想要表达什么。我听到这首歌时,我的第一个感觉“where is my mind?”?。我心底把它当成是导演对搏击俱乐部的致敬。

说到搏击俱乐部,我心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没有别的能够取代的存在。the double 和fight club很像。表达都是极度压抑的内心,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超我和本我的对抗。最终都由超我杀死本我。但在这个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平素被压抑的本我终于得到释放,表达,壮大。最终能够和病态强大的超我达到了平衡,导致内心的痛苦的冲突得到了缓解。

只不过,一个是现实中进行的,一个仍旧停留在做梦的阶段。梦醒了,一切照旧,恐惧,不安,紧张,自卑,最不愿面对的口吃,还在折磨着我的神经。




















 短评

2021.09.13→2021.10.21: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坂本九歌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Sukiyaki》是《双重人格》电影原声带第一首而关注并打决定观看这部电影。故事与我预期的类似《搏击俱乐部》《致命ID》的风格不同,个人感觉也不够有意思,影调常让我有种在看《1984》的感觉,而“跳楼”戏则联想到《盗梦空间》…… ★★★☆

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还蛮喜欢这种复古型神经病的……光影、场景都很不错……驼背少年好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么回事……

7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片名原来可以这么烂啊。宿敌好歹走了悬疑路线,不是直接剧透人格分裂,这片名字就告诉你人格分裂,本身是个封闭式环境连个太阳都没,节奏又是文艺路线,没啥高潮,还用片名把悬疑去掉了。米娅说那个跳楼的人一直跟踪她,我就猜到结局了,本以为会有恐怖游轮或者爱死机那一集一样走个循环,结果高估了,就是自己两个人格的较量,内向胆小vs外向胆大,搏击俱乐部拍出了神,双重人格拍出了枯燥。还好杰西够帅,米娅够漂亮,爱情线也很水,豆瓣标了惊悚,我是没感觉到惊悚。

10分钟前
  • V for Vendetta
  • 较差

卷毛最佳表演,理查德·艾欧阿德牛逼,感觉有点像韦斯·安德森,不是说风格啊气质啊故事啊,是一种节奏深处的味道。看到这样高成熟度的风格化个性化作品,真是幸福啊。

14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institutionalized,说了一个被彻底规训的近乎严酷苛刻的制度世界里,一株孤单的灵魂如何突围而不得的故事。讽刺的是,这样一个被规训的世界里,偏偏是那些真诚而透明的个体是被惩戒的,反而那些带着无脸面具的投机者得以酣畅淋漓地“自由”生存。

16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太过精致了,反而会缺少浑然天成之感。故事的逻辑,和心理刻画都把握得很好,导演越来越风格化,期待下一部,

2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7.4】风格化非常强的一部片,全片大部分都是室内场景,所以场景都是夜晚,加上昏暗的灯光和黄色的色调真的看的人挺压抑的。也有不少黑色幽默,就是剧情上缺少起伏,不然应该可以加分,卷毛演的也很棒。特别最后那里,配合上配乐真的非常棒!感觉这个译名是不是翻译错了,这完全不是人格分裂吧。

24分钟前
  • FrozenElsa
  • 推荐

风格,设定以及颇多细节的地方都很有趣。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剪辑师和配乐师真的太有想法了,怎么看都是部癫狂的创新神片,分不高真的是因为很多兄弟没看明白吧格调很压抑,越往后看越是放肆的剪辑,切!就硬切!硬切从不服输,配乐真的值得一赞,音效也很有特色,高潮小提琴的左右声道交错处理真的有爽到。特写居然占了很多的镜头篇幅,永远臣服于卷老师的台词功底和细节把控

33分钟前
  • Smallcokes
  • 推荐

相比前作腐国小清新【潜水艇】,理查德·阿尤阿德的这部新片更加的风格化,但是改编陀式的剧本还是显得有点平庸。舞台化的布景、灯光和烟雾效果营造了一个诡异复古的世界,一些日语的老歌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的不真实,加上整个电影里人们性格的冷漠刻薄,故事也渐渐的走向了心理悬疑。★★★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全片无日景、无自然光、几乎无外景,从影像到叙事、音乐、表演,风格都极为诡谲。但又将阴郁、压抑、惊悚、孤独、绝望、忧伤、幽默等情绪与氛围融合地恰到好处。片名译得有些误导,内容虽有关自我认知与整合,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分裂”。前半段觉得堵眼睛、堵胸口,险些弃剧,后半段竟然看哭了。

3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还是得益于陀氏的好故事以及对声音和剪辑的运用,剧本改得其实算是一般,个人还是更喜欢潜水艇一些。当然场景设计什么的很有想法啊!艾欧阿德说是从《花样年华》来的灵感(东方、密闭空间),有点意思。就是笑点太冷了有点跟不上趟,杰西果然不论在哪里都能把角色变成自己的(话唠)。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卷毛和米娅的定情之作。为了独一无二,你能走多远?和Enemy一样是关于双重人格,但趣味性和闪光点增加了许多——虽然主题没怎么get到我。配乐请点120个赞~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杰西·艾森伯格的演技太赞了!片中暖黄色的灯光塑造着淡淡的孤独和隔离,90多分钟,只有几个人物的电影看得高潮迭起。啊啊对了,还有Blu的声音环绕耳边好幸福~

45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B】我就是喜欢这种风格化的玩意儿,气氛太绝了,角色全程处在阴暗不明的低调非自然光之下,压抑虚幻的不真实。至于故事,哦,其实我没咋看懂。。(但就是觉得很好看)

48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8/10。比《宿敌》还彻底戏剧化的影像实验,相比前者把精神分裂的病因归罪于影视作品对人类思维的异化,本片则在于深入开掘机械式重复的反坞托社会对人民渴望爱与被爱的抵制。气氛严肃压抑又让人觉得滑稽,用奇特的魅力缓慢铺展出角色间的对抗冲突。不足之处是节奏的断裂感太强。

5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跳楼的时候光打在他左边脸,然后又打在右边脸,仿佛让他变成了两个人。隐约记得其中一个阴郁懦弱毫无存在感,另一个轻佻自信却受大家欢迎。完全相反的性格下不能共存 所以呀他总是想杀了他。但是 到底是哪个杀哪个?这答案到他把自己鼻梁打断了也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都好 只要活着 他就是独一无二的吧。卷毛杰西演得真好 米娅真好看!

57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ummm... 电影节进场和小卷毛擦肩而过。

58分钟前
  • 么晓得
  • 还行

好奇怪的电影,虽然是2013年拍的,但充满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类似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那种古早科幻feel。剧情么就那样,精分什么的已经不稀奇了,不过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卷毛搞水仙真是天降之喜,嘻嘻嘻。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哪里有看的啊????????????

1小时前
  • 忍气吞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