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ist特别篇

日本剧日本2016

主演:草彅刚,南果步,芦名星,和田正人,夏菜,平冈祐太,吹越满

导演:七髙剛

播放地址

 剧照

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2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3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4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5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6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3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4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5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6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7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8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19Specialist特别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7:32

详细剧情

  历经十年牢狱之灾,宅间善人(草彅刚 饰)终于洗刷冤屈,并凭借着在牢里训练的特殊能力而成为警察队伍中的一员。在特搜科解散后,暂命名为综合事犯对应系的搜查小组寂静无声地成立了。宅间依然是该系的负责人,此外来自刑事部总务课的我妻真里亚(夏菜 饰)则调入宅间的麾下。这个看似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怪男子,让我妻既感费解又有些抵触。然而接二连三经过了精心策划的犯罪,全都在宅间冷静的判断和推理下迎刃而解。除此之外,姉小路千波(南果步 饰)、松原唯子(芦名星 饰)、堀川耕平(平岡祐太 饰)等原特搜科队员的加入,更成为宅间的得力助手。  新的征程,新的挑战,宅间微笑面对……

 长篇影评

 1 ) 科技之下是人性

<Black mirror>这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制作水平,真心值得数年累月的等待!

内置智能眼现场实时直传和屏蔽功能之强大,意识副本的利用的背后对于“人性”的重新思考,小人物Harry的故事结局,Joe的故事结局,Matthew自己故事的结局……继续对于编剧的脑洞膜拜三炷香,还有那黑科技的执着,还有那种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界限模糊。

看完第一遍,翻过头来看第二遍,看到Matthew跟Joe讲解约会现场指导的那一段,忽然觉得炫技之外,似乎另有深意。

现在,我来调整一下影片顺序,辅助阐述我当时的想法。

26min的时候,Matthew对Joe说的那段对于屏蔽的感慨:
”她屏蔽了我。
你被屏蔽过么?
那会把人逼疯的。
一旦按下那个按钮,就完了。你被屏蔽了。
你无法听到他们,或是对他们说话。
他们听不到你,也无法对你说话。
每次你看到他们时,只能看到,一团虚影。
我们都内置了智能眼,对吧。
Oh,shit.
这就是进步的代价吧。“

倒回去,9min50s,Matthew的那段约会心理理论:
”这个策论总的说来,
就是有意把你真正有兴趣的那个排除在外。
一方面,你不会显得粘人。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还都会参与进来。
人们渴望被人注意,
不喜欢被排除在外,会觉得没有存在感。
……
人都想被倾听。
所以90%的调情都是听人说话。
或者装出一副你在听的样子。
重点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他们让你想要忽略其他的事。
只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

全片的要点只是在讲意识副本运用和智能眼的屏蔽么?
可能不是。
正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建立在相互关注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与相互之间的关注度密不可分。
从恋爱的角度来看,喜欢一个人自然会去关注一个人。不喜欢的时候,别说厌恶,连搭理都懒得搭理吧。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需求,就是被关注的需求。
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这个圣诞SP的主旨。
意识副本的驯服,不就是监狱里”关小黑屋“的训教方法么?
智能眼的屏蔽,不就是夫妻间的”冷战“么?
我们所以为的那些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谁说不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黑镜的一种讲故事的逻辑。
与距离我们还有几十年、几百年之遥的未来科技不同,那蕴含的对人性讨论,与时间无关,始终与我们息息相关,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抓住我们的心。
只要我们还是活生生的人,只要在我们的大脑中还有自我意识,只要我们还能感觉到感觉。
从人的本性来讲,再怎么炫的科技脑洞,也跟不上人类好奇心膨胀的速度。但对于人性的讨论,纵观千年历史,也未尝停止过分秒,满足人类分毫。

黑镜的逻辑我是表示敬佩的。
科技之下是人性。

 2 ) 科技时代的悲观寓言

   说到故事性,美剧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首屈一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都足以令同侪难以望其项背。但若是论深刻和精细度,英剧却有着扎实而厚重的底子,一如其国家风土,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思索。就这一点而言,《黑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部标准的迷你剧,一年只有一季,每季只有三集,每集也不过45分钟。受限于集数和时长,优秀的迷你剧向来以精良的制作水准和紧凑的剧情获胜,在题材选择上,悬疑罪案、科幻等类型也多受青睐。如果以此界定的话,《黑镜》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剧情类单元剧,每一集之间没有特定关联,但其主旨和内涵却都是突出且一致的。
  “科技”在所有的科幻类剧集中都扮演着对现代社会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宏观层面,小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生活。但对于科技所带来的种种颠覆性的或悄无声息的改变,《黑镜》所持的整体态度都是悲观的。在这部剧集里,科技不只是辅助故事设定和剧情发展的工具,而是更多地成为故事本身的一部分。当那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出现的高科技成果被巨细无遗的罗列出来时,它们并未只停驻在简单的卖弄阶段,而是与人的生活、与人性交织在了一起。用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方法去描述和理解这种交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扭曲和震荡,才是《黑镜》这部剧集的核心所在。
  在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几乎在所有的方面,人们都在拼命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却慢慢的忽略了事物的本质。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具体化被快速的消费,从社会舆论到个人价值,乃至人的灵魂与情感,都有量化的标准和手段。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本身。而《黑镜》的故事所传达出来的窘境,无异于对这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假设的寓言。当人们试图引入一种全新的、程式化的生活体验时,某些隐藏在人性和本能深处的东西却并不容易,甚至无法被取代,当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变得疏远时,科技的冰冷本性也就暴露的更彻底。这就像是一个悖论:感官的体验可以虚拟,但是内心的感受却不能捏造;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被批量化重新定义,但是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却无法抹去;人工智能的出现帮助人们省去了许多的麻烦,但代码和数据却不及有血有肉的陪伴......科技与人之间永远都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它无关具体的操作和实际的应用,但就像对着镜子所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有同样的影像,但也仅此而已。
  《黑镜》全剧弥漫的黑色风格,无疑是对当下这个日渐冷漠的时代做出的最好反讽,每个故事里的角色,都是被科技所蛊惑和绑架的你我的写照。那些进驻到生活方方面面,最后却反客为主的种种,与其说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的副作用,不如说是人性在镜子中的另一面,亦即贪婪、盲目、惰性和软弱。全剧对此贯穿始终的思索和拷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像对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预言。观众所体会到的《黑镜》的魅力,大概就是这种超越了普通电视剧的严肃和考究。

 3 ) 黑镜里映出的是明天的我们?不,是今天的我们

黑镜里映出的是明天的我们?不,是今天的我们
这次的贺岁档《黑镜》似乎有很多喜气洋洋的节日元素,但它仍然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那面黑镜子。镜子前的我们怀揣着希望看进镜子里,期待着自己在镜中的样子,却又担心映出丑陋的面孔而惴惴不安。《黑镜》系列的制作人似乎说过(大意):这就是我们人类,如果不够聪明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子。
圣诞特辑,有点年底联欢会的样子。比如我们又听到了第一季第二集《1500万点》里面那首主题曲,特地查了一下叫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在其他剧里见过的面孔,这些都让观影时的压抑感能有所冲淡。但片子的主题仍然保持了《黑镜》一贯的压抑、沉重。奴役与自由,折磨与正义,这简直是近乎永恒的问题,而我们除了一遍一遍反思,让自己时刻保持警醒,却基本拿不出什么上的了台面的答案。折磨一个蛋里面的复制意识算得上折磨么?无论被折磨的客体是什么,施加折磨行为的主体借此获得快感,则折磨已经出现了。但这种似乎无法精确界定受害者身份的折磨,从道德层面上如何给其定罪,甚至是简单的定性呢?我们食用大量的肉类,动物被圈养喂食宰杀,我们的主流道德可并不认为这样需要有负罪感。而食用蔬菜更不必于心不安,虽然我们用手将其撕扯,用刀叉将其粉碎,用牙齿将其研磨。但蔬菜尚且是植物,是生命。蛋里的复制意识,可的的确确是代码。科幻点儿说,一种是碳基生命,一种是硅基生命。目前对于生命的权利,我们只尊重人权,部分地区尊重动物权,至于“植物权利”这种……兴许……没有吧。若是有了人工智能,片中的问题的确是个问题,可现在的技术完全达不到,就不用杞人忧天了吧。有人会这么想。可是这个问题现在就有。您家的电脑有没有过几天几夜不关机呢?您家的扫地机器人是不是常常不知疲倦的满屋跑直到没电为止呢?可我们并不会觉得愧疚(其实我有次旅游忘关电脑了,我还取消了自动睡眠,回来时候电脑一直开了好几天,我还真有点愧疚……)用旧了的电子产品不过是丢掉而已(其实我用过的所有手机都在一个箱子里放着……说完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怪咖)。所以说并不是该继续讨论下去,到底谁才是更应该被折磨的人,而是该反思折磨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奉萨德主义,但是折磨这一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几乎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表现出来过。具象一点说,折磨,就是魔鬼的鞭子,挥舞在每一个人类的手中,挥舞的越愉快,则魔鬼越壮大。明白这份愉快带来的代价,它是你施加给别人的痛苦,而这份痛苦所滋养的魔鬼,终有一天会将它返还给你,以各种形式。这不关乎宗教,这关乎因果。诚然,世界上存在各种特例,但是对于一个大样本来说,绝大多数就是如此。
至于第二个——屏蔽。这个就不用废话了。现在我们就在用。黑名单是让你看不到烦心的内容,敏感词是让你看不到某些人怕你看到的内容。前一个是自己主动屏蔽的,后一个是有关部门为了你好屏蔽的。比如《黑镜》这么反动暴力的影视作品,很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嘛,就应该屏蔽掉!把这些大毒草屏蔽到千里之外,我们这些八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可以和谐健康的成长了嘛,对不对?

 4 ) Lonely Christmas--Merry Christmas

同学们曾经讨论过,最令人悲哀的就是一个人的圣诞节,两位男主的结局,几近永恒的寂寞,几乎不忍看。

随着剧情发展,谜题一层层解开,无力解开的悲剧。

他通过科技为屌丝男创造约会女生的机会,他错了吗?他为科技公司工作,折磨被复制的灵魂,即使道德上让我们无法接受,但作为工作来说,他错了吗?他为警方诱导出供词来为自己脱罪,他错了吗?如果他没错,为什么他最终是这个结局?

他在发现女友怀孕但是不想要的时候,激动的反对,他错了吗?他被block之后用尽全力恢复关系,几近乞求,他错了吗?多少年后,他最终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努力也都因为女友的爸爸化为泡影,他错了吗?如果他没错,为什么他最终是这样的结局?

两位主角的每一反应,每一个应对都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真的活该得到这样的悲剧结局吗?

还是什么错了?科技错了?这个世界错了?还是人类错了?

--------------------------
block这个功能是在残忍,即使所有矛盾源自误会,block使得这样的误会永远都无法解开了。坏的总好过什么都没有。不敢想象被所有人block之后他会怎样的活下去。

用cookie复制一个自己来为自己管理生活,只要认为那个她是假的,是不存在的,就能放心折磨她,用时间,用空洞磨掉她的性情,逼得她疯狂。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意识存在,而且这个意识还是克隆自一个母体的,这个人是否就可以被随意摆弄,无视人权?这个人究竟能不能算是一个人?

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看到所有他能看到的东西,然后一群专家帮他约会。这样的约会究竟还有没有意义。这样的约会究竟根本就是实现欲望的直白血腥方式,还是一个帮助不会和女孩子交往的男生的有效办法?那么泡学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
黑镜总能带来大量思考。只是这个过于悲伤的结局冲淡了圣诞的气氛。在一群人的狂欢中一个人孤单。

MERRY CHRISTMAS

 5 ) 探秘《黑镜》:拉黑一部分

科幻剧《黑镜》一路拍来,到现在拍到第三季了,集集都拍出了新意。该系列有个一以贯之的编剧逻辑:在未来,黑科技如何反噬社会?所以,无论各集的情节、人物如何千变万化,或者每集要展示的何种黑科技——是可复制的意识,还是类似于「Google Glass」的智能眼——整个系列能保持住同等的水准和腔调,不会发生变味。
传统意义的科幻片,通常可归为猎奇性质的奇观片,内核依然是传统故事,只是披上了一层科幻外衣,向观众兜售的是想象力和未来世界的奇观,为观众开拓眼界,例如《阿凡达》、《星球大战》均是如此。再或者在科幻的外衣下塞点心灵鸡汤的私货,比如最近的大热片《星际穿越》便是打的父女情感牌。
《黑镜》不一样,除了部分展现了科幻奇观,它更多的是令观众产生道德恐慌。跟传统的科幻片相比,它更近似于道德讽喻片。凡是有道德讽喻意味的文艺作品,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教化大众的使命和意识,借敷衍离奇的故事以劝谕和警醒世人,以达到平易风俗的目的。
这种道德讽喻的文艺作品古已有之,非常普遍,在中国古代白话文小说中尤其常见。
例如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标题便已光明正大地表明了态度。
例如《金瓶梅》,书中的西门庆“酒色财气”样样不缺,手眼通天称霸一方,但终究还是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尤其是后四十回,作者兰陵笑笑生写得尤其延绵悲凉,其道德讽喻、劝诫世人的意味非常明显。
更不必说千古奇书《红楼梦》。书中写尽了荣华富贵,偌大一个荣国府、一个宁国府,繁华兴盛极尽奢靡,最后也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对世俗的警醒韵味,和《金瓶梅》异曲同工。
《黑镜》表现道德讽喻的方式,不如白话文小说那样鲜明直白,它更加隐蔽,但更残酷,刀刀见肉血淋淋的残酷。当我们探寻《黑镜》故事的魅力来源,一方面固然是编导们瑰丽的想象力奇观,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它给观众造成了道德恐慌。编导故意放大和渲染了科技和人的对立,故意让科技和哲学产生不等对的错位。正是这种错位令我们感到道德恐慌。
幽默也是一种错位,它是二重逻辑的错位。「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换为虚无的感情」,康德如是说。人们利用一重逻辑引起了期待,顺滑过度到二重逻辑时让期待落空,令人哑然失笑,这就是幽默。《黑镜》编剧前提中的错位,不属于「幽默式」的二重逻辑错位,而是在一重逻辑下的扭曲错位。在一重逻辑下,编导们故意拔高科技的发展、贬低人文哲学的进化,造成了科技和人文的错位。
这种错位,给人的感觉是恐怖和残酷。就像一个人双腿并行,假如一条腿变长,一条腿锯短,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畸形的怪胎。一个人的脸,两边大小不一,差别明显,我们会觉得他丑陋无比。丑陋和畸形,都是源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恐惧。
同样,科技发展到想象的尽头,而道德律令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两者产生的强烈反差,令人心生恐怖。犹如我们在马戏团里围观的象人时,在心里留下久久挥之不去的震撼。所以《黑镜》系列的大设定,其实是:拉黑人文、放大科技,造个怪胎吓死你。
在《黑镜:圣诞特别篇》中有两个基础设定,都是未经道德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率先赋予实施的黑科技:一是意识提取,规避了副本意识的「主体」问题,二是智能眼使用,规避了人类对智能眼使用的法律法规。只有人为故意忽视这两个问题,忽略道德和法律的限定,让黑科技自由生长,形成的故事张力和强烈反差才能令观众不寒而栗,继而引发观众的思考,以表达出编导的道德讽喻。
当然,《黑镜》给观众造成的恐惧和观看马戏团里的怪胎感到的不寒而栗,本质还是同一种恐慌。从这个意义上说,《黑镜》讲述的故事就是另一种供我们猎奇的怪胎,一种不会在正常社会中发生的怪胎。
最后,不得不向《黑镜》的编导致敬。你们不仅想出了高超的设定,还把故事讲得高潮起伏,余味不绝。有创意不难,难在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在这方面《黑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典范。用故事卖创意,你行吗?

 6 ) 无法自证和信任的年代

延续了黑镜的血统和精神。连“三集片”的形式都在这部圣诞特别篇里得到继承,三个小故事用料足,不含糊。每次看完黑镜都让我沉默良久,又百感交集。我喜欢把这个系列当科技寓言来看,黑镜中涉及的很多科技产品在现实中已然存在。

比如,让逝者在社交网络中复活 http://www.ifanr.com/news/252335
比如,虚拟女朋友服务 //invisiblegirlfriend.com
(和“注孤身”Say Goodbye,站起来撸!)

有些也许还在研发,有些概念也离我们不远。可以说黑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身处黑镜之中——这个无法自证和信任的年代。就像故事1里的泡妞导师自称在提供指导服务中,只有他一个人能看到受助者的第一视角画面,事实却是毫无节操地把画面时事共享给一群狼友。多好的赚外快机会啊!本质上跟网上那些视频聊天室直播有区别么。而可怜的受助者更是出身未捷身先死,好不容易约一次,却碰上这么个反社会人格。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以后还能愉快的约炮了嘛?铺成开来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身份的焦虑,人与人之间信息资源不对等的焦虑。

当你掌握一定的信息量,或者成熟掌握一套获取信息的手段你就比别人更有优势,你就能等躲在黑镜后面像观察小白鼠一样窥视别人。然而又不得不承认这种优势必须建立在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上。

像最近网上的一些热门事件,你就很难判断其真假。之前的“少年不可欺”,实在很难分辨真相,说炒作营销也似乎能说得通。互联网看似透明,实则更像一面黑镜。因为无法轻易自证,无法轻易信任。故事3里那样的钓鱼执法,还见得少吗?当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所有聊天记录都将成为法律依据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交流的乐趣。尤其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国度里,很多敏感词不能随便乱说,否则你被查水表请去喝茶都不知道具体犯了什么事儿。非要问,那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我觉得故事3相较其他故事立意上弱了很多,因为将意识副本作为执法依据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设定。或者说这个设定并无甚新意,无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催眠,换汤不换药。意识副本的设定放在故事2上倒是恰到好处。将一个人类意识副本,用做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简直太合适不过,她能很好的知道自己“主人”的喜好和习惯。编剧还别有用心的将意识副本拟人化,赋予其人性。(太坏了他们太坏了!)虽然作为一名程序员,我清楚知道code 就是code,是不会有人性的。即便它再有人性,也只是因为人工智能让它表现的像是有人性一样。类似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定律设定。不过,我也还是在那一刻心生一种因人类将科技与人性混淆而起的深恶痛绝。

科技应该以人为本,不应该挑战人性、试探人性,甚至取代人性、泯灭人性。科技应该成为工具,而不该成为人类的面具。譬如这集中出现的屏蔽功能,正好对应了社交网络上的拉黑。这恰恰是个极大的讽刺,是对部分人在现实中社交无能的讥讽。至少对那些我们曾经亲近的人而言,单方面的终结一段关系是不是显得太无礼且懦弱了?

身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我向来对互联网持悲观的态度。这种悲观不是对行业的悲观,而是一种对黑镜寓言渐近的悲观。但幸好有黑镜这样好的剧,给我警醒的力量。

BTW, Merry x'mas !

 7 ) 副本和屏蔽 ——高科技世界的彩蛋

《黑镜》延续了高科技=毁人性、灭人欲的节奏,这次剧里推出了两个高科技产品:cookie和block。我曾经想象过把一个人缩小到一个小盒子里会是怎样,被任意摆布是显而易见的。现在cookie这个产品技术的出现,完全让我惊呆了,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的部分意识储藏在一个蛋里,它有什么作用?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缸中之脑。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以为你正坐在那里读书,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是一颗已经与身体分离的大脑,在某个实验室里,浸泡在一缸营养液中。大脑连着电极,你所感受到的真实体验其实是科学家在向你的大脑输送刺激信号。

意识副本把这个问题具象化了,在蛋里的是代码和数据,但感觉是完全真实的,但弄个有自我意识的蛋能干嘛?“有幸”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这是个非常小的手术,做手术的这位女士拿到蛋以后,有专人调测,这个蛋能将家里布置得有条不紊,为她安排精彩的行程。调测师能自由改变蛋中人的外部世界和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外界的1分钟在蛋中有6个月之久,这完全是做到了任意玩弄蛋中人。这种做法残忍吗?做手术的那位很有意思,她是个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的人,保守又小心翼翼,做手术前,看到护士送来的烤焦的面包片,都要犹豫要不要提意见,说了又想完了,护士要讨厌她了。可这样一个人对于取出自己一部分的意识毫无负疚心理,这是科技在进一步抹杀人性,还是道德观的沦丧?

显然,不管蛋中人有如何真实的感觉,它也不过是一串代码,几行数据。蛋中人和真实世界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没身体,一个生活在真实的躯壳里,拥护人格论的人会说蛋中人也是自己,关于人的同一性问题变得有趣起来,如果拥有与自己完全相同的想法、人格、思维方式,即抽象意义上的活动完全相同,那这个人是不是原来的自己?如果是,真实世界的自己呢?似乎是为了抹杀蛋中人的人格和意识,调测师从心理上摧毁它的防线,它僵化地开始了自己被赋予的任务,最后真的只是数据了。

如果说从目的论而言,还可以用“有益”来辩护,但这种实质玩弄人性、悖理道德的行为一定会被滥用,走向更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意识副本又被当做一种审讯和刑罚手段,窥探个人隐私和不间断的心理攻击简直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

第二个科技叫屏蔽,每个人都被植入了电子眼,你可以选择屏蔽别人,被你屏蔽的人就看不到你,只能看到一团白影子,也听不清你说的话,只有死亡能解除屏蔽。相比之下,屏蔽朋友圈什么的简直弱爆了。爽吗?这下屏蔽得彻底了吧!但仔细想想都不寒而栗,跟人吵个架,你就被屏蔽了,被剥夺的是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其说是屏蔽,还不如说是逃避。剧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悲催的受害者,明明是自己女朋友出轨,有了别人的小孩,却被永久屏蔽,在一团白色的阴影下生活,屏蔽这技能高端啊,还有下代保护,小孩生下来也是团白影,他就在错以为是自己孩子的迷雾中生活了几年,最后的悲剧其实是被屏蔽逼的,他本可以搞清楚真相,挥别过去的生活,继续前行,屏蔽也屏蔽掉了他正常生活的可能。最后所谓的执法人员给蛋中的他设置了外界一分钟蛋中一千年,我只能用hubris来形容,这种技术让他们自大狂妄,简直比操生杀大权还要极致。

剧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是个投机钻营,善思巧辩,洞察力强的人,这样的能力也让他在各种职业中游刃有余,调测师,把妹指导师,甚至进入另一个男主角的蛋世界中,只为打破他的心防,让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这个在高科技世界中玩得转的主,也没落得个好下场,因为在诱导过程中,他泄露了自己的罪行,最后被登记了,被登记就是指被所有人屏蔽,于是他虽然还拥有自己的身躯,但世界对他来说好像是一个大蛋,和蛋中人也区别不大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样吧,玩弄人也被人玩弄。

科技发展到极致,转为对人性的摆布,人的空间就越来越狭窄,《黑镜》又打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期待下一季!

 短评

也许在未来屏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方式了。不受意识控制的意识被复制后如同克隆人一样得不到像自然人的认可和对待,当缸中之脑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可怕还是可悲?分分钟想起1984里的茱莉亚,神经漫游者的视觉切换,当然还有低光速黑洞。

4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永生不死地重复和被所有人屏蔽忽视,哪种更恐怖?特别篇内涵深度不减,技巧更上一筹,三个故事巧妙糅合一起,大赞!

7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神奇而可怕,窒息却迷人。

12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一分钟一千年,这惩罚有点过了吧。怎么看男二都很惨啊,被戴绿帽子还这么痴情,每年都去看望还送礼物。何况他女朋友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人吧,人家找上门来就好好说啊,拿刀是几个意思。这一家人也是有意思,出轨了承认就好了,直接屏蔽一个解释也没有,还把信全都毁掉是几个意思。

14分钟前
  • 云薇薇儿
  • 力荐

没有血缘关系的 孩子是怎么被屏蔽的?

18分钟前
  • 全泰壹
  • 还行

感觉这是个细节上漏洞百出的故事,但是不去较真故事的细节本身,这片子依旧很强大。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受困的永生,依然是媒体时代的反科学主义寓言,点子不算太新,但圣诞雪天小屋对谈的氛围和几个故事的连缀做得很好。

2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男主真可怜:1) 明明是女主NTR还要一往情深许多年2) 明明是愤怒过头失手打死了爷爷还要被抓3) 小女孩是挺可怜的可是大雪天往外跑太没常识4) 最可怜的是副本啊!要在虚拟空间蹲几千年招谁惹谁了!

24分钟前
  • 丁丁虫
  • 推荐

奴役自己到底算不算罪恶。如果算的话,我每天奴役自己去上班岂不是罪大恶极=。=

2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高科技屏蔽的带来的其实是生活品质的丧失,意识副本折磨尤为变态。

31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能不能设定为拉黑自己?我比较需要这个功能

35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力荐

太赞,神剧依然神,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令人不寒而栗,科技的奴役、控制,是人在作茧自缚,比《盗梦空间》更有实际意义,副本抽离、屏蔽刑法这个事情太毒了,想一想就害怕,三个故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把所有主角都套牢钉死。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已乏善可陈,玩创意还是《黑镜》第一。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摔收音机,西西弗斯神来之笔

40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小小的未来乌托邦格局,串并联三个小故事,交集点连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思考迸射火花。单身汉勾女有方,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藉由信息化网络,个人隐私被窥视无余。第二则,被机器奴役的人性,彰显残酷的一面,捎带沉重的科幻迷思。终篇泪泣,在一语不合即拉黑,动辄叫嚷果取关的时代,发人警醒。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英剧《黑镜》其实算是科幻恐怖片,里边各种黑科技让人脊背发凉头冒冷汗。圣诞特辑里出现这个,屏蔽某人,听不到看不见对方,对方也看不到听不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这种科技太凶残没人性

46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一分钟一千年的囚禁,和所有人对你视而不见的自由,与之相比,死刑是多么仁慈。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话说第一次见亚洲人给白人戴绿帽这种设定

48分钟前
  • Anubis
  • 推荐

可怜的副本,到底关你毛事?!

4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拉黑请谨慎!

5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what a cookie

5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