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陈坤,张雨绮,林永健,尤勇智,张铁林,连凯,苏瑾,许还山,潘虹,刘劲,吴樾,卢杉,张恩齐,邹轩琦

导演:张建亚

 剧照

钱学森 剧照 NO.1钱学森 剧照 NO.2钱学森 剧照 NO.3钱学森 剧照 NO.4钱学森 剧照 NO.5钱学森 剧照 NO.6钱学森 剧照 NO.13钱学森 剧照 NO.14钱学森 剧照 NO.15钱学森 剧照 NO.16钱学森 剧照 NO.17钱学森 剧照 NO.18钱学森 剧照 NO.19钱学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5:19

详细剧情

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钱学森(陈坤 饰)因为美国兴起的反共言论而备受打击。他的尖端技术研究被迫中止,并被责令出境。钱学森心系祖国,归心似箭,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宣告无罪的钱学森被长期软禁在家 中。  钱学森写信辗转与祖国取得联系,周恩来授命用11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  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了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晚年的钱学森对妻子(张雨绮 饰)充满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让他倍感安慰。

 长篇影评

 1 ) 激励国人的一部片

钱大师与夫人蒋英是“男才女貌”的最佳代言人,个人觉得陈坤此次出演相当出彩,演技越见纯熟,英文对白说的也是相当溜,意气风发,对夫人蒋英深厚的情感;我认为女主角张雨绮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大师夫人的气度,感情不够细腻深刻,还是演技问题。
至于情节方面前面围绕了钱学森回国当时一系列事情的前因后果,当时事情的真相应该属于比较敏感的保密信息,不知道电影里面的是不是真实情况。后面也再现了回国后研究卫星的进展,应该也是解禁的信息,普通人也了解当时的国防军工事业,还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默默地奉献着。故事的进展激励着国人的心,看到起步初期的艰难困苦,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繁荣与稳定生活。
当各位开国领导人出场时,笑点来了,皇阿玛的毛主席那个湖南话相当不纯正,尤其是林永健饰演的聂荣臻,四川话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就是忍不住想笑,这就是喜剧明星的效果。
个人看法,还是要大家去影院观看了有自己的体会。

 2 ) 单从钱老的人格魅力来说

印象较深的: 一,在美国大学执教的钱学森,黑板满满的公式,下面的同学完全不明白他讲的什么,钱说,这种问题没有必要向你们再解释,潜台词的意思是,来上我的课应该对这些公式问题应了然于胸,要研究我研究的领域这些公式问题必然是要懂的,即使我们不是站在同一个秤上对话,怎么你那也不能缺太多两。下面的另一位中国学生记住了这个场景。回国作为院长为大家引领讲解导弹装置图,钱看出同事们并非真懂但为面子及对钱院长的尊重崇拜却依然说懂,钱意图讲解大家未解的问题,每次想到大家却说所有的都不懂。看着又是满满的图和公式,时间的两条平行线在此交织,回想到了在美国的那堂课。钱放下天才般的傲气和自尊,不怕费事重新讲解,当年的中国学生现在的中国同事会心一笑。 二,钱为祖国和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罗布泊默默耕耘时,吸引来了新来一批的年轻工作人员,他们带着仰慕好奇的心情来看望钱,只要看一眼就对他们是莫大的鼓舞,钱走出小泥房,鼓舞大家,几句轻声的鼓舞和恳亲的眼神,对仰望自己的人就是巨大动力和鼓舞,时间再一次倒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美国求学在自己仰慕的世界级科学家手下读书,回国前,只说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动力。(谁不是啊?自己喜欢尊敬的老师如果对自己轻轻鼓励那都是巨大财富和动力啊!所以好老师的影响非常重要) 三,结尾处钱问妻子会不会后悔嫁给自己,辛苦一生,蒋英说,记者问丘吉尔的母亲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其母答,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为英国生了丘吉尔,也许这个比喻不是那么恰当,但是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钱学森你这个科学家。感动... 四,现实纪录蒋英教授走到钱老的灵柩前,脸贴着脸,动情。什么事是相濡以沫什么是执子之手,谁能不动容。 五,在讨论会上,那位原来的院长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在会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钱没有因为从前他的顶撞和不服气就忽略或埋没他的想法,而是鼓励发现别人的进步,不计前嫌。 作为爱国片还是很全面的,坤儿的演技进一步提升。演聂帅的一出场就有点笑感,但是人家是四川人,没办法。配乐有时让我有好莱坞战争大片或阿凡达的感觉,还是很贴切。 感慨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如此高寿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艺术细胞及妻子的音乐熏陶分不开,才子还不偏科。因地制宜,不钻牛角尖,回国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工厂条件下,因地制宜而不是直只拍桌子喊没有基础相应材料怎么可能做出来,利用现有的条件不等待美国的数据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老大哥,自己自力更生创新。时时保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在如此的压力下,能够把它转化成动力,调节能力是多么的厉害,这和之前经历过大风大浪分不开,善于积累经验,把过往的失利不利化成以后前进的动力和家底。值得学习!!!!!!感动!!!!

 3 ) 大礼堂的回忆

在学校大礼堂看的片子,在那种庄严地环境下有一瞬间的心潮澎湃,所以不从什么专业角度去点评这部电影,当然我也做不到,就单纯地讲讲自己的触动,觉得这里的部分台词还是很戳人的。

第一处,我觉得编的很好的一个地方,钱学森前辈回国前接受采访时,有一个中国记者用英文采访他,钱学森用英语讲“作为一名中国人,向中国人提问该用中国话”然后用中文讲“我不想回答你”,这里就和钱学森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记得钱学森的夫人在探望被监禁的钱学森时警员让他们讲英语,然后夫人义正言辞的说你没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吗!没错,这就是在细节方面体现出的气节。

第二处,单纯的一句台词,“手上没有枪,和有枪不用是两码事”,我想这不仅适用于电影中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吧。

第三处,还是要赞一下蒋英的胸怀,她说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一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

最后,像前辈致敬。

 4 ) 《钱学森》内外

2.24《钱学森》提前场,中影影院。


关于电影:
0.我觉得这类题材,很不容易拍。原来的人物越传奇,就越难拍。用原始资料拍纪录片反而是最好的。而这部片子让我最动容的也是最后的时候,录像里蒋英女士与钱先生遗体告别的时候依偎在一起哭泣的样子。
1.电影从钱出国前与蒋相逢开始讲起,重点突出钱归国的传奇性以及回国后从一穷二白到参与甚至领导两弹一星的艰苦历程,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多角度导弹或者火箭的发射镜头,串联起来显得十分振奋。
2.Mao和ZHou的口音十分怪异,几处都有窸窸窣窣的笑声。
3.当林永健扮演的聂帅出现的时候,有一种在十月围城中看到春哥的感觉,继续笑场。
4.张雨绮扮演的蒋英显得十分小家子气,其英语也很苍白,怎像一个在欧洲呆了十年的人?陈坤里面有句台词,有个将军劝他不要回国,他回答的时候说,“My mind is made up。” 病的很重。明显应该是 “My mind has made up。”
5.影片穿插再现了中苏友好时期,中苏关系破裂,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等,对Culture Revolution里钱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选择性无视。作为一部主旋律爱国教育影片来说,是值得一看的。当钱面对着导弹,说这就是我种的苹果的时候,的确意气风发。

影片以外:
1.1949,去和留是摆在每个知识分子面前的问题。而对于海外的人来讲,回还是不回是一个同样的命题。而这个命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有人留下来位极人臣,有人却被逼抄家自裁;有人回来之后顺风顺水,同样有人为此九死一生。当我们回头看这些历史的时候,到底怎样才算是爱国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钱在这个抉择下,因缘际会,成就了自己传奇而且极其幸运的一生。
这个讨论下面帖子说的很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672976/

2.影片里提到一个钱学森在美国的同学,是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省执行任务返回北京时,在飞至北京上空约400米高度时飞机突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郭和同机警卫当场丧生。在清理飞机遗骸时,人们发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牟方东紧抱在一起,两人身体之间紧夹着刚刚获得的氢弹试验数据。他们二人的骨灰埋藏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郭永怀的塑像下。

 5 ) 一个航天人的感动

今天是钱老诞辰100周年,作为一名中国航天人,下午提前看了这部片子。看开头陈坤和美女在一起恩爱以为要拍成偶像剧呢,心里各种晕啊,过了一会又觉得陈坤的扮相像冯远征,神啊,我心里是真怕这个片子拍得不好啊。
后来慢慢步入正轨,钱学森的形象也慢慢丰满起来。故事讲得不错,没有出现《飞天》那样的各种崩溃,情节虽然不太紧凑,但是音乐配的不错(虽然不是原创),弥补很多。里面几个美国人的形象挺有味道,尤其是他们的英语说得很好(恩恩)。
片子里洋溢着爱国主义者,革命者,科学家、爱人以及逝去的情怀。看到最后很多人流泪了。或许,一个航天人看到自己的祖辈,看到曾经的艰辛,看到恪守的坚定,看到执着、看到梦想、看到无数的失败还有相拥而泣的成功,总会有更多的感触吧。
我不想评论电影如何,但是作为一个航天人,我给她5星,因为我真的热爱着这份事业,热爱着我的国家。
向钱学森致敬!您的后人从未停止前行!

 6 ) 这是一篇针对ID 小斑对《钱学森》一片偏颇影评的被删除的回复

说明:本文本身并不是原创的影评,如果您只愿意阅读影评,这里没有你想要阅读的内容,抱歉。

豆瓣网ID小斑针对《钱学森》这部电影有一篇影评,标题『关于伟光正星人钱氏在地球上的一点8g』。本人在google搜索里看到这篇影片,注册ID FairfaxKitten意欲纠正其影片中不实之处。但是发表在ID小斑原文下的回复虽然没有粗口,仍然遭到ID小斑以马甲的指责而删除。只好以新开一文的方式来发表。

原文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33991/?post=ok#last

======== 以下为引用的豆瓣网ID 小斑的影评 ========

中国近当代史上的很多名人在登上大屏幕前都要被一群外星人抽掉血肉肉拔掉灵魂抹掉情思改造成同他们一样的“伟光正”星人。这两年为了很好的适应地球的气候环境,伟光正星人偶尔也会找两件萌牌或者情圣牌外套伪装伪装。但是再怎么打扮,伟光正星人还是没血没肉,不经细看。
    
  本片就是钱学森讨老婆,钱学森生孩子,钱学森想回国,钱学森回国了,钱学森造火箭,火箭升空了,钱学森也升天了。The End。新的伟光正代言人诞生了。
    
  陈坤倒还是有模有样的,把发际线刮高了还真有几分像钱老。张雨绮的台词听得姐腿打颤——姑娘,正音班倒是不用了,剧组找你来演蒋英就没把南方群众的感情当一回事,存心要推北方国语来着,你那点儿话音姐还承受得起,但你是打算声音向林志玲看齐表情向张柏芝学习么?姐看你演戏都快抽疯了,你还敢再让我出戏一点么
    
  关于本伟光正星球钱氏传就这么点感想——丫还是拿编年体排的剧本,真当自己是discovery台。
    
  话说在钱老还没有升天去伟光正星之前,他算是我在地球上的老乡。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跟两弹一星没有关系,而是在一本小人书里。这本小人书是关于另外一个伟光正星人的——蒋筑英。
  蒋筑英除了跟钱夫人同姓跟钱学森同乡之外,跟钱氏那是八竿子的没关系。只不过江浙不差名人,有些像钱学森这种蜚声国际了,有些还比较本土化(济公、徐文长、张煌言之类的),好事者就觉得那些国际化的名人理应提携一下本土名人,也不管名人愿不愿意,就给他们互相攀亲戚。
  
  比如“吴越钱氏研究会”神马的机构就专登搞这种拉姓配。
    
  在那本小人书里,姐第一次看到比〈红楼梦〉还庞大的亲戚关系网。
    
  钱学森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钱家治。钱家治早年就读于求是书,后留洋日本,北洋期间曾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传说他们说钱缪的后裔,不过姐本人向来觉得这种硬要跟王室——尤其还是短命王室——攀关系的做法有点二百五,所以就不追究了。
  
  在求学期间,钱家治跟来自海宁硖石县的蒋百里成为知交好友。蒋爸爸是“别下斋”的主人,广收海内外善本的大藏书家(明清期间浙江最要紧的还在出版业。别下斋在太平天国期间被焚,蒋光煦闻讯气得呕血身亡)。
  
  蒋百里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成了军事家。跟太祖抢夺“持久战首倡者”名衔的就是此人(姐以为这没神马好争的,太祖就是在会议上那么一说,蒋先生是从理论到实践巨细写成了文献的)。
    
  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也是海宁人。查不是什么普罗大众的姓氏,海宁只得一户。就是金庸先生那一族。那个族谱就无比灿烂了,能从徐志摩一直能扯到琼瑶。
    
  这就是在解放战争之前,浙江省的世家或者说望族或者说门阀。凡本地土著族谱能排到五六代上的,都跟这些家族牵丝带线的有些关系。
    
  不过泥,钱夫人蒋英恰恰不在此列。她妈妈是日本人佐藤屋子,传说曾给蒋百里当过看护。钱家只一个儿子蒋家有五个女儿,长辈想结亲就常叫儿女在一起玩。蒋英所以是钱学森是青梅竹马。
    
  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回国。这中间的故事正史野史写了一堆,反正你相信哪一种说法都可以找到证据。
    
  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虽然是军事家,政治立场却一向不正确(他搞过湖南浙江两省联合自治,是有点南方系大汉族的想法)。
  因为受唐生智的牵连,跟另一位蒋先生中正君关系不是很和睦(这两家同姓但不同族)。但是因前面说到的世家出身,倒也不至于处境太难过。反正就是太太平平的做军事顾问,西安事变的时候还做过和事佬。38年就过世了,没赶上抗日。
    
  所以说钱学森跟国民政府谈不上有交情(依蒋百里的政治立场推算,钱家也当是孙、吴一派的),当然跟新中国就更是没有任何关系了。
  
  按照搞科研的立场来说,当国家有这个项目有这个能力时,可优先考虑效力于本民族,假使没有,那么科技成果最后还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应让狭隘的民族观延滞科学的进步。
  从37年到49年中国就没消停过,打来打去那不是空气动力学家待的地方。49年之后也不是说就立刻太平了,这边要“收复台湾”,那边要“光复大陆”,PRC在联合国还没有席位,在某个程度都不算是“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要是麦卡锡先生不在美国兴风作浪的话,留在美利坚太太平平的搞研究造福人类才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姐小时候就对钱先生之回国疑窦丛丛——居里夫人再是爱波兰最后都是留在了法国,这是时势也是科学家对真相的忠诚及对历史对人类的使命感亦是正常人类对家庭对社交圈子的依恋。钱先生旅美20载,其朋友其事业其青春理想尽在此地,就因为一个与之既无私交亦无公关的政府“需要”便舍尽一切归顺,很不合常理。
  
  中国政府死乞白赖想尽办法把人弄了来,因为国内实在没这方面的基础,有个现成的人才丢了太浪费。美国那边还真的不缺钱学森,当初要是下手狠点,搞不好就整死了。整死了也就整死了。
  
  中小学课本里把钱先生捧得好像战神一样不过也就是个自尊心的问题。姐从来觉得这种事颇为无聊。
    
  钱先生后来写了些跟他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那是袁隆平的专业么)颇遭非议。但是且看他夫人——中日混血,老爹久跟军阀混,后来还当过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她本人留学欧洲多年,还是搞音乐的,这种背景要不是嫁给了这个老公,文革的时候早被整治得死去活来。
    
  这两位中国最后一代世家的儿女都能活到90岁上才过世,就算很不容易了。


======== 引用的豆瓣网ID 小斑的影评 结束========


======== 以下为本人被ID 小斑删除的回复 ========


*声明:本人是一只刚刚注册的ID,但并非马甲,第一次访问这间网站,如果有冒犯规矩的地方麻烦指正。

首要是谴责在这里所有讲脏话的ID们。谴责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父母在送我们去幼儿园之前就都教过我们。

但是很抱歉的讲,不得不怀有尊重的不同意原文作者小斑的许多观点,以及指出一些作者小斑作为事实陈述的东西跟事实的差距。简要的来讲,我的回文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钱回国的动机上,小斑的陈述与钱身边的人的回忆是抵触的;二是钱本身是一个在中美双方都极其重要的科学家,这一点上我跟作者小斑的认知有差距;三是对电影本身动机的诟病流于肤浅和不恰当,简言之有“脑补”。
 
另外我也从小斑文中流露出的恨意感到非常难过。讨厌PRC是你的自由,外人无可干涉,但是没必要捏造出一个“PRC死乞白赖”把钱弄回去的谣言,事实上钱通过蒋英向在比利时的蒋英妹妹向PRC转寄密信(伪装成小孩字迹,蒋英原话)求援最后得以回中国大陆。CCP做错的地方,也不需要记恨到钱身上。说什么对钱“当初要是下手狠点,搞不好就整死了。整死了也就整死了”这样的话,唉。。。。满篇liberal立场、似乎对文革反思到家,但藏着的却是radical的文革式的恨。而我其实不甚理解,对钱的恨是基于一种什么心理。如果我的理解有问题请原谅。PRC和CCP与人民的利益在多数时候还是重合的,不必要这样为反而反。

而小斑特别反感的可能是她觉得有夸大的部分,我想小斑是不是可以放下预设立场,考察考察钱学森先生在世界宇航历史和中国航天的地位?求证一下钱先生回国的过程?即使小斑最后还是认为这些是夸大,其实没有必要把这又stereotype到中国头上,文艺作品中的修饰和完美化是举世皆然的,比如说,著名的获奖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hn Nash的形象里,刻画了他举世闻名的、甚至是事实上导致他在竞争菲尔兹奖后精神错乱的嫉妒心旺盛吗?没有。

回到正题,讨论一下原文偏颇的地方。

1)比如,钱归国的动机。

原文与相当多回文不断的表现诛心之论,并且用今时今地作者小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作为所谓的“人类”价值观、并在声称自己不了解钱当时的状况时,把自己的这个“人类”价值观加诸钱之上。

小斑挑战道,你能不能证明如果没有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钱还是会回国?
小斑的逻辑是,如果没有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钱(按照常理)不太可能回国,因为他的家庭和朋友以及事业已经在美国安定。(另,小斑请不要否认你暗示了没有麦卡锡主义钱照所谓常理不会回国,那样的否认很没意思。)

1a)
作为小斑逻辑的反例,前面moore兄有提及诸多的在美已经取得博士学位乃至tenure的中国人回国,可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遭到迫害,所以小斑的逻辑是有问题的。moore兄已经举出不少例证,我再补充几位钱身边的Caltech航空系系友的例子,钱的师弟郭永怀已经在Cornell取得正教授职位并与夫人李佩教授安家,在钱被拘禁在加州寓所时,即与钱夫妇约定一同返国,这是李佩教授的原话,这可以参见钱的纪录片,在youtube上搜索[钱学森 1080HD]可得。冯卡门教授在Caltech带了四个中国学生,钱学森、胡宁、郭永怀和林家翘,四个人在美国都有终身教职、安居乐业,可是前三个都在1949年以后回到了中国,小斑的逻辑解释不了没有受到迫害的胡宁和郭永怀为什么回国。钱在Caltech的中国学生郑哲敏和庄逢甘也在1949年以后归国,而在1946年还有三位Caltech航空系的重量级中国人归国,一个叫做周培源,一个叫做钱伟长,一个叫做范绪箕,这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可见当时Caltech航空系的中国人归国是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念而不是相反。这些人在航天、航空、理论力学以及爆炸物力学等等领域里中国泰山北斗级的人物,里面最不出名的、也是在访谈里说他自己常常被钱先生责备到无地自容的郑哲敏先生也是中国两院院士与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时Caltech力学圈唯二留在美国的两人林家翘和冯元桢后来也因为对祖国的教育和科研的重大贡献先后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都在中国文革时即回到中国讲学。

从上面一段事例里,小斑你能看到你所认为的中国人如果当时在美有了事业和家庭那么能不回国就不回国的观念其实是误解吗?而我们其实根本无法去像小斑所要求的那样,证明没有麦卡锡主义钱也会回国或者相反(相信小斑能明白这道理,架空历史是无法证明证伪的)。

而钱的夫人explicitly讲过他们是自愿要回国,他们在1949年10月6日对PRC诞生感到开心,而跟钱类似背景而未有遭到迫害的钱的师弟兼密友郭永怀确实也回国了,这其实相当有说服力了,你觉得呢?

你可以不理解当时在美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为什么是那样,但是你不能认为他们就得跟你一样。没错,改革开放以后赴美的中国人很多都滞留在美国定居,因为很简单,政治环境、收入差别和做事业的环境差别,而且民族主义的情绪已经很淡薄。而近年回中国去的中国人又开始越来越多,原因也很简单,以上三个要素的差别在快速消失,尤其是收入差别与留学生归国率的关系正在重演日本台湾韩国的现象即到了一个门槛以后,留学生大批归国。而那一代的中国人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部分人有特别强的国族感情,而其时盛行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又造成了许多人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不是只有中国而已),这种情绪从欧洲到北美南美再到亚洲皆然。你可能现在觉得相信共产主义很丢人,但在当时当地有许多人是真诚的认为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事实上1956年之前的中国确实是一派清新与繁荣,简言之,信奉共产主义和左派是很“潮”的一件事。至于后来的灾难,当时谁又能逆料?

所以小斑所谓『在毕业之后,他确实踏踏实实地给美国政府干了N多年(你别告诉我他那时候是在忍辱负重在做间谍),没露出不情愿的样子来。 如果不出麦卡锡这档子事,实在没有回国的契机。伟光正星人硬要用”爱国“之类的去包装比较缺少逻辑上的支持 』
这一段话是相当没有常识的。钱想回中国是1949年之后,1949年之前中国并不是PRC,而是ROC,当时的国民党并不为钱所喜欢,他拒绝过ROC政府朱家骅教育部长邀请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邀请,钱不想回的是ROC,不是后来的PRC。而ROC没有与美国发生冲突的机会,钱不需要离开美国以避免他所明确声明想避免的“用自己造的武器杀死同胞”(后文有这段话完整的英文引文)。

说到观念的差异这一点,我想起多年前在美国导师家做客时候我们几个学生跟他在厨房的一件事,当时厨房的电视机正在播出Iron Chef,导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Iron Chef里的菜肴来自世界各地,我们并不总是能喜欢其中的某一种,但是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喜欢它,所以它一定是technically good。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必须理解的一件事,就是要理解我们有时会不能理解某些其他人能理解的东西,所以他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美国的大学里能和睦相处互相体谅。我也希望小斑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钱那一代人跟你并不一样,用你的价值观去判断他们是荒谬的。


1b)
关于回国动机,再来一些钱当时的下属和同事以及钱夫人蒋英的回忆。

Caltech的Frank Marble教授,钱的师弟和一生的密友,也是送钱上轮船归国、并在文革后多次访问钱、并给他带来Caltech杰出校友奖的人。他的回忆见于Caltech口述历史 oralhistory.library.caltech.edu/138/1/Marble_OHO.pdf
从Marble的视角看:1950年,钱在定期的security clearance审核中被视为不安全以后,钱其实可以选择不理会,继续从事民用研究就行了。但是钱向Caltech请假一年要回到中国并且获得批准。在请假之后、在离开之前,钱前往DC声明他是无辜的,未有回应、钱也没有申辩,钱这时候想起来见见Dan Kimball(海军次长,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Kimball其实是与他很熟悉的朋友,他曾经是冯卡门和Malina(钱一直以来的密切合作者)所创办的一家公司的总裁,钱曾经作为这家公司的顾问参与过极机密的研究。虽然Kimball现在跟钱的职位没有直接关系,钱没有义务向他报告,但钱认为基于对朋友的尊敬他应该给在DC的Kimball打个招呼,在会面中,钱说他执意回国。这就引出了Kimball那句当面对钱说的那句著名的话Tsien, I’drather see you dead than back in China(钱,我宁可看到你死而不愿意看到你回中国),这是来自与Marble的回忆。

类似的,WILLIAM RYAN and SAM SUMMERLIN 的书(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ok", 7/25/1967, and is later included in the book "The China Cloud" published by Little, Brown & Co)中记载的则是Kimball后来对其他人说他宁愿毙了钱,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Tsien said he intended to go back to China. "I'm Chinese," he told Kimball. "I don't want to build weapons to kill my countrymen. It's that simple."
钱说他想要回中国,“我是中国人,”他告诉Kimball,"我不想早武器去杀死我的同胞。就这样简单。"

"I won't let you out of the country," Kimball told his friend.
“我不会让你离开这个国家,” Kimball告诉他的朋友。

The salty Navy Under Secretary said to others later, "I'd rather shoot him than let him leave the country; he knows too much that's valuable to us; he's worth five divisions anywhere."
恼怒的海军次长稍后告诉其他人说,“我宁可毙了他也不会让他离开这国家;他知道太多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作为与Marble回忆的对比,对这个时间点钱夫人蒋英的回忆则是以下视频13:30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4Y1v6wh_-w
在请假回国后、在去DC之前,钱家已经打包了家里所有的物品为八个大箱子准备离开。注意这一点跟钱给Marble的印象有差异,Marble认为钱是请假一年,言谈中他take granted钱会回来,但请假一年需要把所有物品打包回国吗?Marble教授和DuBridge校长显然不知道这一点。

另,在同系列的视频中,蒋英对脱离过程的描述也反驳了“中国政府死乞白赖想尽办法把人弄了来”,钱是向PRC求援,而此前美国政府在谈判中一直坚持称钱不愿意回到中国,直到中国政府出示钱的亲笔信。


2) 钱对中美的意义是什么?钱真的重要吗?

小斑说“美国那边还真的不缺钱学森,当初要是下手狠点,搞不好就整死了。整死了也就整死了。”再次对这种森然的恨意感到发冷。小斑也说中小学课本里对钱有极高的评价、捧为战神,小斑认为这是自尊心作祟。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诛心之论:否定对方不是指出对方失实(相反,小斑在别处却很奇怪的认为钱确实很出色),而是诟病对方的动机。

而钱确实是战神级的技术科学家,并不是小斑所谓的美国不缺他。一些重要性的指标:

学术地位,卡门-钱公式是喷气飞机设计的必用工具,尤其在高速计算机诞生前,没有这个公式设计不了喷气飞机。

钱获得MIT正教授的年龄是创历史的。也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第一任主任,创建此实验的proposal即钱领衔撰写并获得资助,JPL现在负责所有美国的无人太空项目,有近万名雇员,它的探测器已经到达了几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
http://www.jpl.nasa.gov/about_JPL/jpl101.pdf
第11页

钱作为JPL主任开始被监视的时候,正是JPL的一个里程碑Loki研究火箭发射之前,这其实也还不算啥,Loki系列火箭的意义可以自己查阅。与此同时钱在1949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钱学森弹道以及衍生出的重入大气层载具,后来钱因为这个研究被称为Dynasoar之父(Father of the Dynasoar)。Dynasoar后来就是美国几十年辉煌的航天飞机的原型啊......你怎么能说这样一个人对当时的美国不重要.....如果钱留在美国,有可能钱会在1950年代他深入研究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工程(钱也是先驱)以后反对航天飞机项目,这对美国可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在美国在航天飞机路上走了几十年才回头,造成的现状就是现在要靠俄国人的火箭上ISS。而正是由于钱对
http://www.astronautix.com/astros/tsien.htm
航天飞机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他坚决反对中国进行航天飞机开发,认为这对于中国是不合适的,与此相反苏联则跟风去做了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草草收场。这种能决定路线的科学家是无价之宝,也正是钱学森在建国伊始就决策国防以导弹为主,飞机为辅,这是非对称战力最经济的方式,也是系统工程下对中国工业能力现状最合理的方式
(无须高可靠性和高性能材料)。直到今天这些钱学森定下来的路线还在发挥作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全面基础是不能够使得中国的航空兵能对抗美国航母战斗群海军航空兵和驻那霸和嘉手拿机场空军航空兵的,而现在让美国头痛的钱学森弹道实例——重入大气层反舰艇弹道导弹概念DF-21D和空天飞机正是吓阻美军的非对称战力利器。前者是中国原创,后者则与美国的X系列验证机同步。这在某种意义上维持了台海力量的平衡,防止台绿营有美可胜中的侥幸心理进行法理独立引发战争(声明,我对统独本身不支持也不反对,只反对战争),把中美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篇文章又顺带提到了美国国防部对钱的评估,认为是未来美军军事技术的一个关键人物。Identified to the US Defence Department as a key pers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echnology for the United States。

至于钱有多重要也可参见Caltech校长DuBridge回忆
oralhistory.library.caltech.edu/68/1/OH_DuBridge_2.pdf
这个校长回忆访谈中,放了哪些Caltech名人的照片和故事呢?得到两次诺贝尔奖的Pauling,肯尼迪总统向冯卡门教授颁发国家科学奖章,奥本海姆(美国原子弹之父),费米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并且带出了六位得到诺贝尔奖的学生),再来就是钱学森。
He had been in great demand during the war on various aeronautic and jet propulsion projects. He was as prominent as von Kármán was. He was a real protégé of von Kármán—mutual admiration as far as I could tell, between them.
在战时他在各种不同的航空和喷气推进项目都在要钱学森参与,他与冯卡门一样杰出,他是冯卡门真正的衣钵传人,在我看来他们之间互相倾慕。

"It was the stupidest thing this country ever did.”
Kimball的话,(让钱离开)是这个国家历史上干过最蠢的一件事。
Perrett, B. (January 7, 2008), Sea Change, 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 Vol. 168, No. 1, p.57-61

至于钱学森对于中国的意义,虽然你可以在这里洋洋洒洒的评论,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你是不是懂得这个人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制定了中国航天的技术路线,规划了中国航天的机构体制,亲手带出了几乎所有第一代的航天人才,从给大一学生讲授《星际航行概论》到辅导分系统的总师,当时的中国除了钱没有人懂得火箭,而钱从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推进剂到质量控制都负责,是真正的know rocketry inside out。

钱在离开美国前是致力于基础的新概念新技术研究,这也正是他曾领衔的JPL现在做的事,而冯布劳恩则是领衔美国的航天体系;钱回国后没有再从事基础研究,而是担当了冯布劳恩在美国和科罗廖夫在苏联的角色,这也是世界上三个独立的航天体系的创立者,日本和欧洲都有大批的引进美国技术,并不能独立。而以一己之力完成创建一个国家航天体系的,钱是唯一的一个。从这个意义上小斑说得对,钱在美国不能决定一切,但是没有钱学森的中国航天现在可能就是印度的水平,小而不可靠的火箭以及一些自造的卫星,如此而已,其实印度还不遭受禁运,中国未必能赶上印度。如果更惨一点,就是巴西和韩国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惨的可能就世界绝大多数其它国家一样,不得其门而入,事实上连欧盟所有的大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还有瑞典西班牙都是依靠法国,基本算是打酱油的。这世界上只有美、俄、中、日和法是真正的玩家。今天中国航天的地位没有钱是难以想象的,历史上中国的工业水平如果没有钱的系统工程是不能支撑中国航天略胜过或者可比拟美欧俄火箭可靠性的。1997年到2009年发射无失败的光辉记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美国人看来如此。

3)关于钱的亩产万斤和人体科学。这属于一点题外话,因为小斑只是有隐晦的诟病而已。

小斑说,“钱学森,按照某些长辈的说法,就是个nerd,亩产万斤神马都是典型的nerd文章和nerd作派。只不过现在没人敢把他拍成nerd。可是要把他塑造成伟光正星人这些坎又过不去。”

我不知道小斑称什么人为nerd,我猜测一下,小斑认为亩产万斤这件事不可能所以只有nerd会当真去写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钱是不折不扣的nerd,他除了幻想过亩产万斤、并以他的计算来得到亩产万斤这种理论上限,他年轻时还幻想过许多东西,比如上文提到的重入大气层载具、系外深空探测、人工智能(AI),其中很多都曾被认为不可能,但是今天都实现了,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师兄Malina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这位师兄和臭味相投钱和Smith在加州理工校园里自费搞出来的火箭正是现代美国航天体系的初步实践。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钱的文章事实上在大跃进这个灾难上为毛推波助澜,在我看来这于钱是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但是没有钱,大跃进就不会进行吗?或者有了钱,大跃进就更疯狂吗?这都是可议的。一个科学家发表一篇关于理论上限的文章,而政治家(有意或者无意)和人民(无知或者被迫)的当这个上限是现时可以实现的目标,更多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政权无知的表现而已。

而实际上,科学家用理论上的可能来撰写proposal不是个别,在许多基础研究中都有这个现象。美好的理论前景画下去,最后能不能达到是两回事,比如NASA为了争取经费以重返月球而建议的取月球的氦资源等等。对这些科学家的言论和观点能不能正确理解是政府的责任。

其它有争议的比如钱提倡人体科学,主张用唯像论去研究人体现象。唯像的研究方法其实是有其合理之处的,科学在进展的过程中,人类很可能或者说绝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比如人类还没有掌握更正确的理论之前,牛顿力学作为唯像的科学很好的为人类服务,唯像论的介绍可以参见杨振宁先生1999年所做《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钱认为在生命科学本身还没有深刻理解生物体的时候(确确实实如此),需要用唯像论的方法先行研究已知现象。这个观点是毫无问题甚至有价值的,但气功学家们把这歪曲到迷信实践上去。而正确理解这个观念的人,比如钱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在钱写信给其校长请求开展人体科学研究、尤其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之后,建立了一个叫做BIO-X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理念正好给Stanford大学的BIO-X中心一致,并且也做出了很多高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

所以这里很清楚的区分开了不能正确理解的受众诸如中国某时期甚至现时期的国和民,以及能正确理解的的受众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在钱的同样观点下的反应是不同的。这也是一个国家和它的人民必须深刻记取的教训,是不是应该以科学家的成就而把他在领域外的观点尤其是政治观点当作圭臬?这不是在开玩笑,因为现在中国的社会仍然在实践这种迷信,甚至台湾也如此,比如对李远哲政治所持观点的迷信。

亩产可能万斤是钱的一个污点,但其可指责的地方是在于实际上的后果,而不是其动机和言论的对错本身。其实更多的是中国社会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所凸显出的无知和野蛮愚昧。

4)小斑说“当国家有这个项目有这个能力时,可优先考虑效力于本民族,假使没有,那么科技成果最后还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应让狭隘的民族观延滞科学的进步。”

没错,科学的进步是属于人类的。但是当一个国家面临危急的需求时,科学家往往选择投入使用研究。这跟中国是CCP党政与否其实还真的关系不大:如果CCP党政,那么中国需要对抗美国;如果是KMT党政,则需要对抗苏联。我欣赏小斑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反对民族主义尤其是狭隘民族主义,但是要面对的现实时,还有其他的国家在实践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无论如何,彼时的中国需要两弹一星。钱在中国没有这个能力和工业基础时,筚路蓝缕建立中国航天的功绩其实更加伟大。

小斑举了居里夫人的例子,说她留在法国没有返回波兰。这里就说一个八卦好了,居里夫人的情人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放弃手里的物理研究,投身到战争服务中去,并因此发明了探测潜艇的方法——声纳。虽然朗之万最后没能跟他所爱的居里夫人在一起,但是最终他的孙子娶了居里夫人的孙女,算是了了一桩心愿。而朗之万(法国共产党党员),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约里奥(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共产党党员),居里夫人和她女儿的中国学生钱三强,这些人在德军入侵法国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离开法国,目的是要跟法国在一起,这跟小斑言论即『37年到49年中国就没消停过,打来打去那不是空气动力学家待的地方』好像很格格不入, 这世界有些人会选择居于危邦,跟你能不能理解没有关系。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鼓励钱三强回到中国去,帮助PRC建造核武器,钱三强在1948年离开和平的法国回到战火硝烟中的中国(你看,到处都是反例),后来钱三强成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项目的总协调人(其角色类似上文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奥本海默)。后来居里夫人的孙女海伦朗之万还于1950年代到北京访问,跟本文的主人公钱学森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http://news.sina.com.cn/c/p/2009-10-31/134018948229.shtml
说到朗之万,就再来一个反例好了,朗之万的学生汪德昭,在法国已经居住了23年,比钱学森还久,在1956年离开法国的终身教职带着全家返回中国任职中科院原子能所。不但放弃了法国的事业,跟小斑的个人事业理念格格不入的是,汪德昭还因为中国的需要改行到水声学,中国的声纳事业自此生根发芽,带出来一堆院士学生,在被西方封锁几十年以后,现在还能重新赶上去,当然偶尔还有些什么中国网通董事长和新浪CEO之类。与他一起志愿改行去为国家造声纳,还有一个是朱自清弟弟、已经年近60岁的哈佛电机系博士朱物华院士,这些人的境界小斑可能是很难理解的。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前面有一个人的措辞很言简意赅:夏虫不可以语冰。我们能理解小斑的价值观,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实践这种价值观,同时也并不希望去改造小斑的价值观。但是希望小斑明白,这世界上有人并不是这种价值观的实践者,他们中有一部分是特别杰出的人和特别高尚的人。你不能理解不要紧,请不要口出恶言什么“整死就整死了”和“死乞白赖”之类。你讨厌PRC也不要紧的,但是希望你认识到你并不需要反对PRC的所有,PRC多数时候其实是跟人民利益重合的,比如其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对于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些科学家,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7 ) 超励志有木有

写了一堆都没了气死我了。科学会堂观影纪念一下,我觉得这部片儿特适合在学校的礼堂放映,超有教育意义啊。个人觉得陈坤演的不错,换个演员来未必会更好。

1、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你所看到的成功的人背后总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不要总是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
2、即使你是个粗人,没有高端知识储备,只要决心去做,总会有点儿收获。
3、如果你有个好脑袋并去他乡学了很多金光闪闪的知识,可以选择当一个外国人享受生活,也可以选择回自己的地盘儿报效祖国,尽管现在的祖国不容易报效,但总不会比那时候还难吧?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4、满脑袋是公式数学的科学家也懂浪漫爱情,但最好不要找科学家当老公吧,尤其是涉及机密工作的,即使他能跟你生死契阔与子偕老,但还是聚少离多,到老能出来散散步压压马路,辛酸啊。
5、真心觉得最后不该放映钱老离世的真实影像,太难过了思密达。

最后表达我对大家们及其家属们的深深敬佩。

 8 ) 一个高尚的人

《钱学森》观后感
  2012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晚上七点半,集体观看,还要写观后感,结果就有了这篇拼凑之作。
    今天晚上,我们观看了描述大科学家钱学森一生的故事片《钱学森》。全片看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为钱老的学识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
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陈坤和张雨绮的目光,陈坤目光坚毅如炬,张雨绮目光清澈明亮,两人目光对接,于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爱意、科学、音乐交相汇聚和冲撞,这一束束目光终于穿透苦难的生命莽原,终于刺破无垠的生命长空,而消融于沉沉的暮霭和低垂的夜幕,这种有重量的保鲜保真的目光给我以灼烫感和压迫感。 演技精湛的陈坤在剧中或睿智大气、锋芒毕露,或端庄儒雅、彬彬有礼,表演极具张力而不乏幽默,近乎完美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片尾老年钱学森对蒋英说:“如果你不是嫁给我,你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蒋却回道:“但是我想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我想,这生活化正是本片的最大优点,主旋律电影通常来讲都是所谓“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可是本片却力求避免这一点,摆脱人物传记电影常有枯燥、平铺直叙的套路。这样更能吸引观众,因为脱离实际的电影看上去太假,钱老是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本片陈坤塑造的钱老很成功。
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电影应该是每个年龄阶层的一面镜子,像我们这些青年,可以从片中学习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爱情的忠诚、对苦难的蔑视和对团队的信任,蒋英善解人意,甘于牺牲职业生涯,相夫教子……我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所在了。“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不要服我,要服科学”,“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这些经典台词都展现了钱老“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赤子情怀。那一代人虽然在体制内,但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所以众人智慧互补互进,创造了一系列科学奇迹,这些奇迹恰恰是对美国人提出的“一个接触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干些什么”的有力回击。
  

 短评

1. 陈坤同学的个人秀,又主旋律又帅,俨然朝表演艺术家迈进啊。2. 林永健和张铁林都好具笑点。3. 有信仰的人民好幸福,我好容易被主旋律的愿意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感动+_+

9分钟前
  • Kaya
  • 推荐

打击老美算是重头戏

11分钟前
  • 兆龍他城
  • 还行

电影《钱学森》各种洋气啊~发射导弹、沙尘暴、气球绑个摄像机神马的简直《碟中谍4》啊,导弹基地的内饰以及女王坤白刷刷的脸就是《龙门飞甲》啊,钱氏夫妇船头拥抱那绝对《泰坦尼克号》没跑儿啊!顺便吐槽下为毛木有氢弹试验那段儿啊,当年我皇爷爷开灰机往下扔也是冒着生命危险超伟大哒好嘛!~@VIP

15分钟前
  • 比芭宝
  • 推荐

提前去了观影会,先赞下陈坤的演技,不要太苛刻了内地年轻男演员能hold住这角色的也难寻。片子整体还不错,军方投资不差钱,就是聂帅和毛爷爷让大家笑场了...

19分钟前
  • TOTO
  • 力荐

技术宅碉堡了。。。。。

22分钟前
  • 闪亮大兔牙
  • 推荐

每每看见片中钱学森我总想起有着妖娆眼线的西厂厂花~每每看见片中的毛 泽东 我总想起吹胡子瞪眼儿的皇阿玛。张雨绮本身说话的音色太失败,一听就不是歌唱家…

25分钟前
  • 凡乐意
  • 还行

坤哥,坤哥!!!

26分钟前
  • 汤丸子
  • 力荐

中规中矩,坤儿演的钱学森虽然外形不似,但气质感觉很吻合,影片节奏稍快。PS:可能不是周末观影人数不多,考虑周末再去刷一次票房。PPS:发际线稍高的坤儿也很帅>_____<

27分钟前
  • 推荐

陈坤在这里面表演痕迹还是有点重了,可能还是自己太帅的缘故吧哈哈...

30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还行

中国就是需要这种精神来支撑!!踏踏实实做事

32分钟前
  • chenan
  • 力荐

主旋律电影。不看都能想象出剧情,甚至一些台词,所以没有悬念。陈坤把握角色不错,挺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在精神上贴近原型。林永健演的聂荣臻也可以。其他演员都还不错,只是张铁林演的毛泽东太不像了,配音也怪得很,受不了,瞬间引起观众出戏的笑声。请对老一辈领导人尊重点儿行嘛。

34分钟前
  • 香水瓶
  • 推荐

陈坤可塑性真心强。。。从无到有最可贵,何况从0到3呢

38分钟前
  • 淡路
  • 力荐

前一半流水账,后一半渐入佳境。

40分钟前
  • _
  • 还行

最爱钱学森!!!!

45分钟前
  • lulu
  • 力荐

伟人的方言太搞笑,真心觉得陈坤的英语不错

48分钟前
  • 击节而歌
  • 还行

模范作文

53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估计坤儿能在明年的什么金鸡啊百花啊华表啊之类的颁奖上拿到几个奖。BTW,张雨绮演戏怎么就是不能把话说清楚呢?!

5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传记最怕拍成流水账,这片就是。钱学森出国了,钱学森出名了,钱学森要被遣返了,钱学森被软禁了,钱学森回国了,开始研究了,导弹成功了,原子弹成功了,卫星成功了,钱学森死了,剧终。什么都有,又都是走马观花,陈坤总会让人想起雨化田,张雨绮的声音怎么那么怪。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阿玛变主席,口音很标准嘛!

1小时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还行

坤儿近几年也是有意尝试不同题材的演绎,让自己的戏路更多元化,而不是脸谱化。在同一批70后演员中,坤的颜值和演技绝对称得上一流,最重要的是,他接片不在量而在质,能做到这一点真心不错。就凭这主旋律和科学家的高尚人格,分也不能太低不是。

1小时前
  • 元宝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