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

综艺香港2018

主演:田蕊妮,杜如风,车婉婉,谭俊彦,黎诺懿,陈山聪,蒋怡,卓韵芝,何颖璇,吴业坤,谷祖琳,袁文杰,刘颖镟,张文慈,丁子朗,朱芊佩,邓洢玲,罗咏怡,莫绮琼

导演:李志伦

 剧照

女人四十 剧照 NO.1女人四十 剧照 NO.2女人四十 剧照 NO.3女人四十 剧照 NO.4女人四十 剧照 NO.5女人四十 剧照 NO.6女人四十 剧照 NO.13女人四十 剧照 NO.14女人四十 剧照 NO.15女人四十 剧照 NO.16女人四十 剧照 NO.17女人四十 剧照 NO.18女人四十 剧照 NO.19女人四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5 10:20

详细剧情

  四十歲往往被女性視為人生分水嶺,遲婚、高齡生育等問題固然困擾,單身一族還要花盡心思,務求在感情市場保持競爭力。踏入「女人四十」的田蕊妮,分別邀請年紀相近的車婉婉、谷祖琳、杜如風及多位圈外素人現身說法。阿田還以第一身角度探討、體驗女士們熱切關注的生理及心理疑難,為廣大「中女」排難解憂,讓姊妹們衝破年齡界限,活出自信!譚俊彥、黎諾懿等男士亦會加入討論互動,從男人觀點細談兩性議題,帶出男女四十大不同。

 长篇影评

 1 ) 当你四十岁,当你腰身壮阔时

作为2010看的第一部电影,《女人四十》实在是个好兆头,我常常想,或许这预示着今年我将看到很多好电影,即使其他一切都不可控的情况下,也算一种幸福了呢。

反映社会底层、平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平淡中见神奇的电影,许鞍华导演堪称功力卓绝。《天水围的日与夜》斩获好评如潮,更令外界对天水围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部电影正和早期的《女人四十》一脉相承,鲍起静饰演的单亲妈妈坚强乐观豁达,而萧芳芳饰演的中年职业妇女同样具备以上品质,只是两者侧重点略微不同。

当今小三泛滥,四十岁的女人往往内忧外患,职场压力不小,还得时刻担心后院起火,难保哪天这一刻还对自己信誓旦旦的老公,下一秒就勾搭在另一个曼妙女郎的臂弯里。还好《女人四十》拍摄时,抢人老公的风潮还未成大气候,所以萧芳芳大姐可以心无旁骛应对家庭琐事以及新晋温柔会发嗲又掌握电脑软件的漂亮女秘书。

一向疼她的婆婆骤然去世,深受刺激的大男子主义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症,弟妇小姑子通通撒手不管,身为大媳妇的她虽然原本和公公有过龃龉,却因为善良孝顺,担当起照顾公公的重任。奇妙的是,连死去的老伴、儿女都不认识的公公只认得她这位大嫂,更是让萧芳芳难逃其责。

公公童性大发,时时像个孩子般调皮捣蛋,职场受到漂亮女秘书不断威胁的老牌业务经理难免心力交瘁,办完婆婆丧事后的萧芳芳在天台痛哭,痛陈对婆婆思念及不舍的那一幕看得我心酸无比。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家庭,力图在两头求得平衡的中年妇女真是处处艰辛,一向恩爱的老公虽然一直忠心耿耿,却老实善良几近窝囊,能给她的也只是轻飘飘的精神鼓励,可即使这般,我们的大嫂已经非常满意,她也有小脾气,发作起来时,却显得可爱而妩媚。

儿子结束假期,老公和自己都要上班,只好想尽办法将公公寄放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还不得不隐瞒公公患病的事实。罗家英老师可谓演技精湛啊,在父亲像孩子般依依不舍,他走出几步又折回,蹲下身帮父亲绑鞋带,父亲身材高大,而罗家英身材瘦小,父子对比鲜明,动作缓慢而充满感情,居然就想到爸爸帮爷爷穿鞋子的情景,一时百感交集。许导演可谓匠心独运,生活中并不鲜见的情节搬上屏幕,一样拥有让人落泪的力量,以小见大,此词正是为其量身定做吧?

因为小女友的一通电话,心神不宁的儿子不慎让公公走丢,萧芳芳无奈让司机掉头,司机的出言不逊激怒了她,她拨通了999,无良司机一阵发飙,她在车厢后座左右碰撞,心里又牵挂着走失的公公,真是格外煎熬。窃以为这一幕以及天台痛哭那一幕非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人四十的脆弱与坚强,遇到生活中的林林种种,依旧韧性不改。就像雨后的向日葵,始终朝着最美好的方向。

电影的英文名是summer snow,一开始我非常不解,总觉得这部剧情片和窦娥实在扯不上关系,直到看到萧芳芳自老人院领回委屈的脸受伤的公公,两人经过树林时,突然抖落一树的花,落英缤纷像极了下雪,开心的公公孩子般活蹦乱跳。萧芳芳在一边,笑看公公,一脸包容,甚至还有宠溺。当时只觉得这样的女人实在美好到了极点,她的存在,让这个乌七八糟的世界总不致那么糟糕。犹如阴霾里的一丝小太阳,不强烈,却足够温暖。

患病了的公公,也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儿媳妇的感激。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家人都在野外玩,公公采来色彩鲜艳的野花,严肃认真地送给萧芳芳,说自己要去和后山的仙女约会。萧芳芳哄孩子般附和,一脸带着会心的笑,也有被依恋以及被相信的满足。只是,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公公之后在开心地采野花时,一个踉跄,就此不治。

原本以为会有那样一个的结尾,萧芳芳继续在家庭和工作间奔忙,继续为了患病的公公和见风使舵的老板而心力交瘁,显然导演不愿意让这个女人背负这么重的负累,而选择了那样让人颇有些心酸的告别。显然导演不和我这般,就热衷庸俗煽情路线。

脑海里浮现的是妈妈的身影,妈妈照顾患病的爷爷,伯母们作壁上观,妈妈忍泪哄像足孩子的爷爷,在爷爷离去后,一直支持妈妈的信念坍塌,妈妈差点崩溃。何其相似啊,也正是这般,我才对这样一部电影不吐不快吧?

当你四十岁时,当你腰身日渐壮阔时,当鱼尾纹迫不及待和你做朋友时,你要怎样面对你那很可能内忧外患如油煎如热锅煮的人生啊?

没有答案。

只有实实在在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坚实有力的回答吧?

 2 )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这是许鞍华最具代表的电影,也是她在执导女性人文主义电影的出彩的开始。时代不同了,一部95年的电影让人感到年代的真实。许鞍华是个注重细节的人,所以在女性角色塑造上相当有一套。这部电影看的的确让人温暖和感动,虽然这家人好像不常有这些,生活的压迫把所有的人分了类,只有善良乐观的人才能找到快乐,萧芳芳在里面饰演的角色虽为工作所累、生活所压,尖锐的表面下其实有一颗柔软的心,坚持着面对,对女性的赞美,也是鞍姐的情怀。

 3 ) 四是四,十是十……

场景一:

萧芳芳和罗家英一起给老年痴呆的罗父乔宏洗澡:
罗家英(试探的说):不如你不要上班,留在家里照顾爸爸……
        好不好?太太!
萧芳芳(暴怒):放你的春秋屁!
        上班是我人生最大乐趣。
        我严重警告你,我怎样也不会放弃
罗家英(惊异的说):喂,你最大幸福不是嫁给我做我的老婆嘛?
        你最大的生活乐趣不是由我提供的吗?
萧芳芳(继续愤怒中):你有提供?你最喜欢把你家里最大块的狗屎弄上身,然后硬塞给我吃。
乔宏说(突然抬头):有狗屎吗?快拣走它……

场景二:

罗家英:记不记得我们拍拖的时候我讲过什么……啊?
萧芳芳:你讲过那么多话,我怎记得。
罗家英:我说,如果你不幸早死的话,我一定会自杀。
        但是我现在要改了。
        如果你又老又丑又不死呢,我会死给你看。
萧芳芳:如果你又老又不死,我便先把你杀死。

可爱的萧芳芳,充满成熟女人味道的萧芳芳。呵呵。
其实准确的说这不是讲女人四十的故事,是通过女人四十讲老人们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嘿嘿,苦乐自知吧。

百善孝为先,我想世上最讲家庭伦理的就是中国人了吧。

 4 ) 更擅长逃跑和投降的往往是男人们

只是第一遍看电影,然后又看了B站戴锦华老师的课,很多地方想的还不透彻,而且想到的点很多,必须记录下来。

“老爷”与“太太”

我的第一个想要展开的点要从这两个称谓开始。

我是一个东北人,不太清楚粤语地区一般如何称呼公公和儿媳,但以我个人的生活经验,这种称呼显然是非现代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清末或者民国特征的称呼。

这种称呼也很大程度上揭露了影片中所呈现的社会性别的基本地位,这也是影片前半段中集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不快的男权与父权的霸凌,并且这种呈现可以说是在影片的整个脉络中一以贯之的,虽然影片的后半段的女性主义的柔化处理使得这种问题似乎被遮盖,但依然存在。

当结合影片名《女人,四十》来看的话,更是难以忽视这个影片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导演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倒不是说所有的影片都必须是对某个问题的回答,而只是因为这个影片对问题的提出的是如此的清晰,因此我们不得不等待导演在影片结束前去做出怎样的解答。

娘家人的缺席

沿着这个脉络,我想讨论的第二个点是娘家人的缺席。

阿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孤儿,她完全在围绕着老公一家人生活,而仅属于她自己的部分是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在一个经销厕纸的商业公司做女主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让我们难以窥到阿娥在结婚前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因为她作为一个人所原本应有的原生家庭竟然是完全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展现的。

正如戴锦华老师也说了但可能她本人也没注意到的是,阿娥在影片中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儿媳、一个女主管、一个麻将爱好者出现,但却完全没有作为女儿出现,这样的表达我认为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失。

这样的一种缺失使得阿娥更加坐实了一个围着婆家人生活而完全无暇顾及自我的这样一种我认为并不健全的女性形象。即便影片后半段以女性主义的浓情冲淡了与婆家人的矛盾(更准确的说法是公公作为一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与家庭其他成员的矛盾),但本质上依然给我一种阿娥虽然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但却也依然是这个家庭的一个外来者、一个他者、一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附属者的体验。

我不清楚许导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缺憾,当然这也可能因为我只是第一次观看而没有注意到类似细节,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先把目前的观看记录了下来。

不过这里更可怕的是,我所认为的这种缺憾可能只是对现实的不满,而许鞍华导演给出的表述才是现实生活中中国女性的基本真相,只是许导只做了客观陈述,而没有像我一样对其进行批判——这种不批判本身也是存在着一种力量的。

骚货与高科技

正如上一段所说,阿娥和婆家人完全无关的主要部分只剩下了作为女主管,而作为女主管的这一部分生活却也受到了威胁。

这种威胁来自三方面,一方面依然是“老爷”与“太太”所表现出的父权威胁,公司中基本全是男人没有几个女人,而这一帮男人却是一帮饭桶,没有阿娥公司就运转不畅;另一方面表现出的则是来自更年轻的、更性感的女人,公司的一帮男人围着这个女人转个不停,而阿娥自然而然的对其表现出了敌意,但由于家事所扰她没有精力去实施这份敌意;最后一方面则来自于高科技,阿娥的工作能力被高科技的计算机所威胁。

这三方面都很有趣,而第一点和第二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折射,或者说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推演。关于这方面我不想在这里展开太多,只想专门说说看我认为许导对高科技的态度。

显然,在1995年的时候许导对高科技的态度是保守而悲观的,这一点从她设置的计算机瘫痪而全要靠阿娥来救场这一段可以说是略显刻意的戏份上可以看得出来;另一个印证则是整个影片的高潮戏是发生在郊外的一片田园风光中,一家人在其乐融融的摘花、打牌、耕地、放风筝,而通过这段戏,我认为许导所表达的与其说是对高科技的敌意,不如说是对于城市化的敌意,虽然我不知道许导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进行了这样的表达,但很能体会到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才能治愈城里人这样一个基本论调,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中国不断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这样的情况也逐渐的在中国的各个大城市的城里人中被再次印证。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进一步推敲的是影片中的两个“骚货”,实际上也都是比主角一家更像城里人的形象,一个是前面阿娥公司新来的女员工,另外一个则是公公的另外一个女儿阿兰,后者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扮演了一个讨人嫌的亲戚形象,但她毕竟是一个在许鞍华导演的标准中还可以被拯救的角色,在高潮的田园风光部分中,阿兰表现出了种田的经验和技巧,还嘲讽着阿娥的儿子耕地不太行,说明了她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城里人,在这种农业劳作中,阿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美丽,并且得到了行将就木的父亲的原谅,达成了二人的和解。

而另外一个骚货则完全没有进行表述,因为阿娥已经不再将其视为竞争对手,甚至也不再在乎经销厕纸的这样一份工作了。我不得不说,阿娥的这个工作本身也表达出了许导的一种戏谑,即阿娥的这个身份本质上是不重要的,工作能力再强又如何,还不只是卖厕纸的而已?这样一种擦屁股用的道具,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阿娥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标的物,女人终归是要回归家庭的,因此公司新来的女员工自然也就不再成为敌人了。

再次的,这一种表述究竟是必须被批判的“政治不正确”,还是这就是四十岁的女人所经历的基本生命事实,我难以给出一个判断。

最后,作为整个影片中城市化最深也最没有人性的二儿子一家,明显许鞍华导演认为他们是不配被拯救的,因此他们已经被放逐出了这个家庭的群体,在最终的高潮戏上压根没有登场,甚至在父亲险些溺毙的戏份中也没有登场,如此看来,导演对其所做出的批评比在这一场戏中表现出了惊人的低情商的阿兰的批评还要严厉——正所谓最高的蔑视是无言。

也许在许鞍华导演的心中,有钱人、高科技和城市化被某整程度上经过捆绑后被树立成了敌人,而击败这个敌人的主要方法并不是正面与其作战,努力成为人上人,而是不将其视为敌人,转而寻找其他更重要的生命情感体验。

更擅长逃跑和投降的往往是男人们

在这部影片中所表达出的男人形象,给我的感觉就是男人是长不大的,女人会随着生命的历程逐渐变得成熟,而大部分男人过了二十岁就一直停留在二十岁了。

首先阿娥的老公,表面看起来懦弱但内心实际上依然有大男子主义倾向,他甚至认为阿娥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来自于自己,而被阿娥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只有作为女主管才能让她找到生活的乐趣——虽然最后阿娥依然差点放弃了这一部分。他喝多了的那场戏也明显地表现出了他内心依然有着一个二十岁男人的躁动,但道德枷锁以及被隔壁桌年轻人的嘲讽又使得他无法忘掉作为一个中年人所应有但自己却不想有的稳重。这个角色与《男人四十》的男主角多少有一些重叠,但这里并不想展开讨论,总之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人。

公公自然是戏份最重的男人,但也是被探讨最多的,因此我觉得没什么可探讨的了,从男权的化身到因为阿尔兹海莫症而退化至二十岁的内心,也侧面印证了男人长不大这一基本事实,而所有男人所特有的混蛋基本都是从这种长不大的不成熟而来的。

最后则是儿子,儿子是真正的二十岁左右的男人,其不成熟且不必说,甚至直接导致了两次公公的危机,一次导致公公走失,一次导致公公差点淹死,而这两次的问题的根源却又都是来自于女人(他那个小女友),两次问题的解决靠的也是女人(他妈),其不成熟可见一斑。其最后对爷爷当年的英勇事迹的认同,与其说是二者矛盾的化解,不如说是他也注定没法长成一个更成熟的人的预告,每每想到他像一个外人或者婆家人一样把自己的老妈叫做孙太太,我就觉得捏了一把冷汗。不过我这里也有点过度解读,权当一家之言就好。

还有一个则是梅姨的老公,同样是一个巨婴,可以说是公公的一个对照角色,最终必然会走向一个更加符合现实生活的悲剧结局,但这却被影片末尾的温情化处理所遮盖了,按下没表。

我认为男人是比女人更脆弱的。他们更加自命不凡,也就更加无法接受现实。在逆境中,男人往往更加容易逃跑和投降,他们不愿意放弃尊严和脸面,而总是会导致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痛苦,总也无法成熟。表达这一主题的影片还挺多的,比如《胭脂扣》或者《摔角手》,可以说离开了女人的男人往往更善于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在这个角度上来看,阿娥对自己事业的放弃与对婆家的奉献,即可以解释为政治不正确的反女权,但也可以解释为看透了有关男人的一切后所做出的女性主义的充满智慧的答卷,虽然阿娥是不自知的,但男人们往往要靠这样的女人们来拯救。

在这样的男女关系上又引申出了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在现实中我们总能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老两口中有一方去世的情况下,如果没的是老太太,老头往往都不长命,而如果没的是老头,老太太往往还能活很久。当然反例是存在的,但终究不够普遍。

说的极端一点,不如说是女人在迁就男人,因为她们本身的生命更加完满。不过当然这也可是可以进行批判的,即既然女人的生命是完满的,凭什么要迁就男人,不做依附物会死吗?但这种批判往往是在照搬男性主义的逻辑,即按照男权和父权社会的逻辑去颠倒性别,男人能做皇上女人就一定也要做皇上而且要做更大的皇上——但这就是女性主义的真相吗?不,这只是男性主义的镜像,是男权社会的逻辑的复制粘贴。按照戴锦华老师的观点,这实际并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而我也对此表示认同。

死亡的白描

影片中一共死了三个人,两个老太太,一个老头。

婆婆的去世是影片的开始,前面是影片的开端;而公公的去世是影片的结束,前面是影片的高潮。夹在中间的是梅姨的去世。

因为公公的阿尔兹海默症,因此公公的去世是被人探讨和关注的最多的,这里会引申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去世是对家庭的减负,但这种长吁一口气却又显得不道德等等问题,但我并不想深入探讨,我想深入探讨的反而是婆婆和梅姨。

这是两个影片中登场的所有篇幅都在照顾男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阿娥的未来的写照,梅姨的老伴对梅姨的态度之差比起公公对阿娥的态度之差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梅姨和婆婆一样,在去世前惦记的只有老头子。我们可以认为,阿娥做出放弃女主管的工作,想要全身心投入在家庭上是受到梅姨之死的影响,假如没有老板给出两个月假期的挽留,以及公公计划外的去世,很可能阿娥真的会走上婆婆和梅姨的老路,但好在导演最终给出了阿娥不必要继续走上老路的可能性,这一点我觉得是令人欣慰的。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许鞍华导演在十年后所拍摄的这部片子明显有了更多的悲观性色彩,阿娥是已经有了放弃的打算但最终还是保有了不走老路的可能性,而姨妈则是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原本糟糕的生活,但最终却无法适应社会,沦为丧家之犬逃回自己原本想逃离的狗窝的故事。

后半段的温吞与滑稽

戴锦华老师盛赞了影片后半段的不断走向浓情,并且因此而软化甚至无视了原本的种种矛盾的处理手法。这与男性思维的电影完全不一样,按照男性思维,种种矛盾必须最终得到一次大爆发,在针锋相对的冲突下,以One Shall Stand One Shall Fall式的对决才能解决问题,但本片放弃了这种处理手法,转而通过不断的强调浓情而融化掉了原有的矛盾,虽然在我看来这种处理手段显得过于温吞。

当然,这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直男,因此不太能接受或者理解阿娥做出的选择;也可能是因为这只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没有消化的内容,但总而言之后半段的剧情走向使我并不感到满意,尤其是种种原本可能酿成巨大悲剧的段落被许鞍华导演以滑稽的手段削弱了其可能带来的危险性的时候,我不太能接受这种处理手段,最突出的是老头子尝试从天台跳伞的那段戏,甚至让我有一种瞬间出戏,以为在看周星驰电影的魔幻感;另外一段有类似体验的则是出租车的那场戏,也有类似的感觉。

虽然这些被戴锦华老师盛赞,但我总是觉得有违和感、异物感,尤其是这部分和影片的前半段的情绪产生了巨大的不协调感的时候。我可以接受影片以深情为纲领化解一切矛盾的主旨,但不太能接受这些过于插科打诨的、弱化了现实主义的危险和冲突的处理手法。

类似的,夏日飘雪和天台出现鸽子的这些段落则让我以为自己在看日本小清新电影,显然这种情绪基调与影片前半段严重不符,因此我也不是十分满意这些段落。

但我又想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不认同,也许还是性别的思维逻辑在作祟。我全文都只有阿娥、梅姨、阿兰三个女人写了名字,其他人连名字都没写,这本质还是在把阿娥当做一个相当于商业片中的男性主人翁的形式在看待这部影片吧——虽然前半段也确实会给人这种感觉,而后半段放弃了这种表述所显露出来的本真,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评价。

归根结底,也许女人的生命中所在乎的东西和男人完全不一样,女人在乎的东西在男人看来显得矫情,而男人在乎的东西在女人看来显得幼稚吧。

 5 ) 人生的真相

《天体战士》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螳螂不愿子承父业,一心想追逐梦想,征服世界,为此离家出走。在超市打工谋生的他,渐渐学会赔笑,也活在离梦想越来越远的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有天终于听说存在一个以征服世界为目的的邪恶组织,他充满幸福地奔去,却发现,那只是几个活得比自己更没尊严的人。小螳螂回到租住的家中,对着墙上贴的每天的俯卧撑计划,暗自说,明天开始做俯卧撑吧。

     《女人四十》截取的是孙太阿蛾40岁那年的片段,但以她的雷厉风行,想必年轻时也是不落人下的佼佼者。在养老院的聚会上,那一支维吾尔舞蹈,约莫能看出青春时风采,但也只是人到40岁的昙花一现;抑或是唯有在麻将桌上才流露出的闪闪发亮的眼光,也很快被公公无表情的一句“煮饭”而浇灭。或许,理想并不存在。当看到以工作为人生乐趣,对单位业务倒背如流的蛾姐,几个夜班熬出的厚厚一叠报表,轻易被年轻的伊莎贝拉欧和电脑打印的几张A4纸取代时,我竟毫无对新科技效率的欣喜,却溢满时光荏苒的感伤。平时年少轻狂之心浮起时会默默在心中作垫背的“老法师”,惊觉,也不过是多年后的自己而已。

    40岁的女人,完完全全捆缚于生活,不再有对异性的吸引力,希望如夕阳那最后一抹鲜红的余晖,渐渐消瘦并抽离于水中。40岁的女人,如一辆不能停驶的战车,带着各种生锈的部件和清理不净的负担,轰轰隆隆地向前。理当赡养的长辈、青春期的独子、小摩擦的夫妻关系、无法松懈的工作……人生中诸多主妇心知却难以言说的里里外外,都靠在中年女人的身上——然而,这是她的职责,也是所有女人的人生道路。

    懂得她的,便是那些过来人:丈夫得了老年痴呆症后仍悉心照料并称下辈子要“你做老婆,我做老公”的霞姐、公公说女人脱鞋时帮孙太挡抢的婆婆。这些,是男人们所不理解的,是以为遇到悍妇而取闹的出租车司机,和酒后找自尊的丈夫所不理解的。女人之难,难在为了生活由小龙女变为包租婆后,又迎来了男人的不解。不仅如此,与鱼摊老板耍赖也好,拿掉鱼的中间一块藏起来也好,这精于算计的形象,恐怕连自己都不太能接受。帮赤裸全身坐在澡盆里的公公洗澡、花5小时寻找走失的公公,这牺牲个人自由而付诸于照顾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恐怕也远非在听了许多情话和承诺后,出嫁的本意。
        
    丈夫说:你人生最大的乐趣难道不是嫁给我吗?

    丈夫是个好人,只不过“好人有好报”是句假话。当生养了两个儿子的美丽弟媳杏目一圆,喝退欲插话的二弟,而三妹说风凉话的时候,经济条件最拮据且只能等待拆迁费的丈夫,却以长子揽下了照顾父亲的重担。阿蛾骂道:你最喜欢把家里最大块狗屎弄上身,然后硬塞给我吃。

    就在我们和阿蛾一样,都认为这苦闷的琐事将永远继续下去没有出路的时候,生活的美妙突如其来地出现。

    公公送了阿蛾一束野花,问她:你知不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人生,是很有趣的。

    40岁那年的阿蛾经历了太多,多到坚强如她都在晒衣后突然蹲下边说“我顶不住了”边痛苦流泪,于是相比之下公公的这句话,这“有趣”两个字,显得太轻太轻,甚至有种“何从谈起”的荒谬感。阿蛾和我们一样,把这当成了一句患痴呆症老人的傻话了吧。然而四两拨千斤就出现在影片的最后一幕。

    阿蛾笑说儿子和他老爸一样蠢后走上阳台,愣住了。原来,这里真的有鸽子。

    这,就是人生的乐趣。繁杂沉重的生活,这一刻,变得轻盈而有灵性,开始从身体的疮口飞出、上升。

    画面静止了。粤曲唱起: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我震惊、并呆坐了很久,体味对一个犹如陷入人生河流之央无法喘息且看不见两岸的40岁女人说“人生如朝露”,所产生的强烈错落感,和简直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空旷感。在那重与轻之间,那悲与喜之间,终于惊觉:

    这,并非一个编剧或作者用上帝之手在满纸绝望的终章所能置下的可笑的所谓希望。
  
    这是人生的真相。

 6 ) 笑对生活

这部电影以四十岁主妇日常平淡的生活琐碎为展开,娓娓道来着一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于此中电影并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很好的在波澜不惊中诠释出女性在人到中年时所要面对压抑的生活境遇,但这种压抑又透过细腻的情感缔结在结局处,又给人以治愈的温情。

许鞍华还是厉害的,能把这样一个严苛的题材拍得堪称游刃有余,市井风味又不是很过——那些夕阳下老街的空镜足可弥补厨房和菜市的烟火气。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就是笑对生活,而生活也总是要继续下去。

 7 ) 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就时不时把“老了,老了,老得多了”挂在唇边,彷佛这就叫做成长。其实自己心里清楚,这是得了青春的挥霍无度却在卖乖。昨天抽风,把早年看过的许鞍华的《男人四十》和《女人四十》翻出来,重新连起来看了一遍。三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直看得自己像喝了不放糖的酸梅汤,辛酸在嗓子眼,却怎么也说不出,凌晨缩缩的站在阳台,看秋月明亮,眼睛觉得冰凉,想起往事,淡漠到比电影还不如。

看来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一向觉得,人生就是把崭新的绫罗绸缎作旧。没错,当年你英雄好汉,当年你歌舞场头牌,最后还不是皱纹繁复,光泽暗淡。从此你再无心情拿出来东家西家的显摆,若当成抹布来使又舍不得,最后巴巴的等死,临闭眼还说不清这辈子值不值当。生活就是这般,凭你绞尽脑汁也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眼睁睁看着日子陷落下去,奈何不得。

说起来,这又是陈词滥调了。“如露如电,梦幻泡影”,佛法在人间,谁人不知?没错,真正让我觉得苍老的,不是这种貌似勘破的调调,而是面对这种无聊与无奈,我反而一下子来了劲头,偏要迎头而上,从此凭你是上帝还是撒旦,也休想诱惑我。所以人生这件绫罗绸缎,要舍得拿出来穿,别管是狂风暴雨还是西湖美景三月天,穿到满身是洞才是一辈子。我给不了你一辈子的承诺,还能给不了自己么?“洗手净指甲,做鞋泥里踏”,阎婆惜唱给宋三郎的这句话,自私的男人断是听不懂,也不敢听懂的。

所以,《女人四十》里乔宏扮演的公公,老年痴呆,临死前却告诉儿媳妇萧芳芳说,“人生的滋味啊,好过瘾的。”过瘾怎么个说法?且看萧芳芳女人四十,婆婆去世,公公痴呆,丈夫唯唯诺诺,她每日穿梭在鱼市米店,烧菜做饭,拼命上班,偷闲搓麻,过着港岛小市民的生活。这也算过瘾?在我看来,这就是你我正在以及将要经历的种种。不过瘾,难道你等死么?我晓得,有天我会与你结婚,而你总有一天也会变成黄脸婆,会很肥很胖,你也会趿着拖鞋穿梭在街巷,也会坐在小区的楼下跟人八卦,也会冲我吼甚至吐脏字。但我知道,我还能在你给我揉肩膀的时候,想起这些年你种种的好。

《女人四十》里好多喜剧,初看时,每个笑料我都辛酸到要哭;再看时,已觉得每个辛酸都可以像萧芳芳这样一笑而过。人到了这个年纪,是该进到生活里了,哭哭笑笑,满足每一刻的隐忍或宣泄。把笑料看成辛酸,还是文艺青年的思维;而从辛酸中看出笑料,则说明你开始老了。一直很喜欢《青蛇》里“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的话,但从前只是肤浅的觉得这是可以放纵游戏的遮羞布,现在渐渐才理解,这说的还是人生。

昨夜跟小朋友发短信,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小朋友说,别这样悲伤,你是我见过的你这个年龄最阳光的男人。

其实并没有悲伤,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学校里,都快三十年了,想不阳光也难。但这次,是真的老了。

 短评

从开场的等鱼死到最后的人生如朝露,电影说的是女人四十,其实讲的还是一个“死”字。人被时间岁月所打败,衰老和失忆被表现得极其可怕,养老院寥寥几幕还有年轻人说的大实话,它们都道出了人生的残酷。面对五十年不变的诺言,它或许是小孩子的勾勾手指尾,又是片中那对相扶相渡的模范中(老)年夫妻

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13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这活生生的我妈,估计我要在许鞍华电影里找到全家了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重看《女人四十》,真好。人生這麼苦,卻能苦中作樂,活在當下,是一種動人的生命力。蕭芳芳演得好,她提議了把魚拍死和「落雪」兩場戲,兩幕戲皆成為了經典,證明她不但有好演技,也有創作力,是足以代表香港最高水準的女演員。

22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质朴而暖心,笔触之细腻甚至超过了13年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对老年痴呆的公公的描写在喜剧色彩与酸怅悲凉感间达到了完美平衡。萧芳芳的柏林影后实至名归。“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生活是有趣的”。一树落英缤纷如雪,遂有英文名Summer Snow。由等鱼死始,以白鸽降临吃食终。(8.5/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许鞍华拍大时代多是力有不逮,政治冷暖和儿女私情总是隔了一层。但她拍香港庶民剧,市井生活的苦与乐,小市民内在凄凉与光辉,自在天真,观众看了不是哑然失笑就是心有戚戚。即使在这里,女人的四十还是要男人的七十来帮衬,但萧芳芳的烟火味道恁是化解了乔宏笨拙僵硬大侠风范。相比之下,小津电影里父女、父媳之间的乱伦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欲的形式主义)则昭然若揭。不过,还是喜欢《男人四十》更多。 @中国电影资料馆,16mm胶片,遗憾是国配。

29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中年妇女与痴呆老年的故事。严重影响一群人的结婚观,看完此片的女性,你还敢结婚吗?你在结婚前是否会在意男方家庭还上有老?如果你很坚强,如果你有勇气,那么你就结婚吧。影片中的细腻与现实,真让人感到压抑,但是许鞍华却又可以让人在压抑中会心一笑,实乃一部佳片!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李安的生活总是柳暗花明与愈发透彻,杨德昌的生活总是无可出逃与一直疲惫,许鞍华的生活就是生活,没有出离心也没有歌颂心,得过而不且过。

3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女主的名字和我妈一样,情况也类似,我要更体谅她。

37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乔宏是空军队长,只有失忆时才会用北方话指挥机队。他为何来到香港呢?步出老人院时,老人把落花当作飘雪。自离开北方后,应该有几十年未见过雪了吧。许鞍华的香港电影里,其实总有战后第一代移民知识分子的大陆视野,隐而不发的家国情怀。

41分钟前
  • queenie
  • 力荐

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45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萧芳芳那句“以后多些时间在一起”真是道尽了人生辛酸。“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4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萧芳芳将中年女性的隐忍,坚韧,对家人的责任感,爱和付出表达的淋漓尽致!

52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虎度门》也是如此,萧芳芳真是一个好演员啊,唱戏出身让她总有一身英气。生活的琐碎,女人四十的种种。当然少不了老乔宏。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子里的老人去世前说:“你知道人生是怎么样的吗?很有趣的。“可能人生正如这部电影一样,在一个个质朴的镜头中不动声色地流淌,既有温情,也有无奈。看了《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麦兜系列、《香港有个好莱坞》,我越来越觉得香港都市平民中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孕育了这些特殊的电影。

55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笑得比难过的地方多很多。但是就真的很难过。看吧,其实鸽子飞回来了。

58分钟前
  • 于子宸
  • 推荐

这种片子就可以称为神品

1小时前
  • freeup
  • 力荐

喜爱许鞍华,就无法绕过极为经典的两部电影,一部是《千万言语》,一部是《女人四十》。《女人四十》围绕一个四十岁主妇的日常生活展开,娓娓讲述着人生细碎的无奈与亲情的聚合悲欢,没有太过煽情的场面,亦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却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一点一滴道尽了四十岁女人的隐忍坚强。

1小时前
  • Song³
  • 力荐

#重看#四星半;很重也很轻的人生,以及很过瘾的人生;四十不惑,不惑是不惑了,但上老下小的重担,压在职业女性肩上,如何分配精力怎么经营事业家庭兼顾,20年后的今天依然无法解决;生老病死柴米油盐,是达观,也是知命;演技无痕,宛如日常流淌,欢笑和啼哭,都缝在时间的针脚里。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有妈当如萧芳芳。腹黑不过许鞍华,千言万语化做血染的风采;小车司机拍着车门大骂:死老头,找死也不要害别人!你以为你是坦克车么?!快闪一边去!等死吗?再不走开就撞死你!!!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