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情仇

短剧大陆2023

主演:顾芊芊

导演:内详

 剧照

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2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3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4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5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6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3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4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5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6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7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8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19那一世情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31 05:19

详细剧情

新婚当夜,顾芊芊被丈夫下了安眠药后昏睡了过去,可谁知自己的姐姐却趁虚而入和自己的丈夫做起了苟且之事,正当二人如火如荼时,顾芊芊意外醒来,可心狠手辣的姐姐却将她意外杀害,顾芊芊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结婚3个月前,而此时他的未婚夫正虚伪的安慰她,顾芊芊想到上一世男人为了财产与她结婚,还与自己的姐姐联手使自己的父母丧命,回想起上一世的一切,顾芊芊重获新生,决定将这笔账一笔一笔的还回来…..

 长篇影评

 1 ) 燃情岁月

brad pitt真的很帅,正值颜值巅峰,而且他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换一个人都没法表现出人物的风流倜傥,敢爱敢恨,和女主的爱欲纠缠,对兄弟的愧疚痛苦,oscar一直没给颁奖就是因为人家太帅了,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演得真的很好啊,明明可以靠脸,偏要靠演技上位。影片大气恢弘的音乐让片子整体逼格提升不少.
音乐恢弘!画面感强烈!流动的画卷,如诗的故事!最爱上校,演技超一流,特别是最爱的儿子遇到危险时,坚定地端着枪大踏步走出门来,维护正义。那绝对是英雄本色!!反对驱逐土著,反对战争,皮特小时与熊遭遇,晚年又与熊肉搏,回归大自然。这是影片想要传达的吧。

 2 ) 爱比死更痛--写给苏珊娜

    现在说起来,94年上映的《秋日传奇》也算是一部老片了。我看得不算早,在六七年前才看了这部好友推荐的片子,那时候她喜欢布拉德·皮特,我也是,而且对于雪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牧场颇为心驰神往。因为早知情节的脉络,所以并不觉得故事有多震撼或惆怅伤感。如同一个影评所说:“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但说不上经典。”

    倒是记住了片中的一句话。

    皮特饰演的崔斯汀要离开她去远方时,苏珊娜对他说:“I’ll wait for you, forever。”数年后两人重逢,她已成为崔斯汀哥哥阿弗莱德的妻子,含着泪对他说:Forever turned to be too long。中文更有韵味:永远实在太远了。

    电影刻画了诸多感情,而我只想讲讲苏珊娜的爱情,因为昨日重温这部电影,才真正为了这个人物而唏嘘感慨。

     崔斯汀兄弟三人,大哥阿弗莱德,三弟萨缪。苏珊娜本来是萨缪的未婚妻,随他来到草原后,被崔斯汀所吸引。一战爆发,萨缪执意参战。无力阻止他的苏珊娜伏在崔斯汀肩头哭泣,两人彼此凝望,都感觉到对方的吸引。很好莱坞的桥段吧,如果萨缪没有上战场,那么这一幕或许将发乎情而止于理,苏珊娜和他就能蒂结连理百年好合。毕竟苏珊娜和崔斯汀之间那互有好感的情愫,她的心动与思慕,都还没有成为盘根错节的心结。

    然而萨缪被铁丝网缠住,死在德国人的枪弹下,就在崔斯汀的面前。崔斯汀用印第安的方式留下了弟弟的心脏,杀入德军阵地为他复仇。退伍后他选择出海数月,然后才回到熟悉的家乡。那种无能为力的伤痛和自责,却如同心魔一样缠住他。

    崔斯汀和苏珊娜重逢,在萨缪的墓前拥抱着痛哭,而此前隐忍的感情也再没有阻碍而迸发出来。同样爱着苏珊娜的阿弗莱德无法接受这种伤心和羞辱,愤而离家。之后那一段时光,大概是苏珊娜生命中最为灿烂而快乐的日子吧。然而这种快乐如同在悬崖上走钢索,随时可能自高空中跌落。萨缪的死始终是笼罩着二人生活的阴影,不被提起,但也无法躲避。

    牧场的一头牛犊被铁丝网缠住,崔斯汀赶去救助。牛犊在挣扎中窒息死亡的一幕,一定深深地刺痛了他,心中最深处的梦魇又复活了,那种失去亲兄弟又束手无策地苦痛折磨着他,令他最终选择去遥远的地方自我放逐。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这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但这其实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选择。崔斯汀是一个傲气而自我的人,他必然憎恨这种不能掌控命运的感觉,也因此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留在家乡熟悉的环境,身边的爱人曾是弟弟的未婚妻,一切的旧事如影随形。于是他选择离开,无论是去非洲还是遥远的新几内亚,是冒险还是放荡,他只是要做从未做过的事,去从未到达过的陌生环境,用一切新鲜和刺激来帮助自己远离过去,仿佛这样就能重新获得新生。

    他只是要远离自己。

    苏珊娜,她所有的悲哀都源于,她属于崔斯汀的过去,属于他极力想要忘记想要摆脱的那一段过去。

    好久没有音讯的崔斯汀给苏珊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All we had is dead. As I am dead. Marry another.”
    我们曾有的一切都死了。
    因为我死了。
    嫁给别人吧。
    苏珊娜痛哭,并且真的不久后就嫁给了崔斯汀的哥哥,阿弗莱德。

    在我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中大概还是存了少年人的心高气傲,觉得苏珊娜此举过于草率,没等到尘埃落定那一天,没当着他的面问个清楚明白,怎么就甘心放弃等待呢?
    然而现在大约是我老了一些,没有当初的锐气,也看多了生活中的已失去和求不得,不仅理解了苏珊娜的决定,更看到她这份悲剧感情后无可奈何的宿命感。

    苏珊娜父母早逝,她是经历了太多失去的人。其实即使和崔斯汀在一起时,她对自己是否能真正拥有他也充满了怀疑吧。崔斯汀从没有像阿弗莱德或者萨缪一样用言语表述过自己的感情,虽然相处时恋人之间不会怀疑对方的真心,然而在离开后却连一丝回忆和慰藉都没有。崔斯汀说或许只去数月,然而此去经年,苏珊娜在等待中定然会反复揣摩心上人的心意,揣度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衡量自己存在于他生命中的价值。支撑她的等待的,也唯有爱而已。而她的深情表白,她说自己爱他,问如果此时自己怀孕了他会不会留下,都无法挽留崔斯汀的脚步。她的痛苦不仅来于爱人的远走,还有自己最深厚的爱在他面前微不足道、无能为力。
    这和崔斯汀失去兄弟的心情相似。
    人很怕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那封信,那封让我想要咬文嚼字的信,里面说:As I am dead。
    有人翻译成,就当我死了。我总觉得这句中文语气不够精准,不如说“我已经死了”。崔斯汀不只是对苏珊娜说,就当我死了。在他心里,在自我放逐的那些年月里,当年的那个崔斯汀的确不在了,那个和过去有着一切纠葛的崔斯汀已经死了,留在世上一具躯壳。

    苏珊娜不再等了,不是因为她一定要去依赖谁而生活;而是她认为自己永远失去了崔斯汀,她也无法面对过去的自己,嫁给别人,其实是作别过往的一切。

    这和崔斯汀远走他乡一样,是一种逃避。只不过她选择的,是心灵的异乡。

    他在几年后重归故里,多少有些倦鸟知返的味道,而且旧日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逐渐抚平。他依然记得苏珊娜,还带了给她的礼物。说起来有些讽刺,是他写了信让苏珊娜另嫁他人,凭什么还指望若干年后仍然能在自己家中见到她呢?

    如果他就此真的放逐自己到世界尽头了,再也不出现在苏珊娜的面前,或许她想起他偶尔有些惆怅失神,但再不会有刻骨铭心的痛。然而崔斯汀不仅回来了,还很快就娶了邻家小妹小伊莎贝尔。

    有人评论说,伊莎贝尔一直在执着地等待崔斯汀,她才是最坚定的,她的带了些野性的个性才最适合崔斯汀,她才令他得到了平静安宁的生活。

    我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
    相爱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一些运气。
    小伊莎贝尔能够成为崔斯汀的妻子,很大程度源于她年轻。她没有真正等待崔斯汀,只是恰好在他返回的时候,适时地长大了。她没有介入那段让崔斯汀痛苦不已的回忆中,她不需要像苏珊娜一样安慰痛哭不已又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的崔斯汀,她的简单与美好,源于崔斯汀已经将那段苦难与挣扎的涅磐历程留给了苏珊娜。
    所以对于这二人的结合,我是替苏珊娜心怀怨怼的。
    一个少女,从十四岁到十九岁等一个男人,只能算情窦初开的坚持,充满着幻想与希望;这是一种没有多少成本的等待。
    而一个女人,从她二十几岁到三十岁的等待,拥有过的美好全部破碎,却只能看到伤心与绝望;她的等待与付出,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为赌注。
    小伊莎贝尔只是幸运的,遇到了已经返航的崔斯汀。再不羁的浪子,经历了风雨波折后,也会开始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平静。

    最折磨苏珊娜的,莫过于在集市上看到崔斯汀一家四口,他把儿子架在肩头,说他叫做萨缪。在苏珊娜和崔斯汀相爱的时候,曾经对他讲,如果生一个男孩,就用萨缪的名字来命名。
    此时她却只能含着泪,对小孩子说:“这真是一个好名字。”

    所有她曾经向往的一切,他,一个叫做萨缪的小孩,此时就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然而却是被别人演绎着,演绎着她最想达成的梦想,最深切的希望。
    两个人最后一次的相逢,苏珊娜流着泪说:“Sometimes I still dream, I’m the mother of your children。”--有时候我仍然梦想着,我是你孩子的母亲。

    我一直认为,这种悲哀是无法言述的刻骨之痛,
    “你是否经历过那种悲哀,远远地望着心爱的人,却不能开口呼唤他的名字。看他把怀抱和亲吻都留给其他女子,看别人拥有了本应属于你的那份幸福,他为她实现了曾经许给你的那些诺言。而你,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改变不了。”

     所有曾经的美好与幻梦,终是过眼云烟。

    若说听过最悲伤的歌,其中应包括林忆莲唱的一首《哭》,也是90年代的粤语歌了,场景似乎是一个女子在公车上重逢当年的恋人和他的小孩子。歌中唱到:

他一切是关於你
微笑及眼睛似足你
离别你再与你相遇
其中彷佛千世纪
你可爱的孩儿不知
某天我跟你写的故事
和当中意思
好吗你
如今是爸爸的你
我衷心祝福你
我的心虽因你

哭一双好恋人
差一些会一世共行
无奈又终须分

哭身边的小孩
可知这一个过路人
某天差一点已变了他的母亲

    这就是苏珊娜当时的想法吧,可知这一个过路人,某天差一点已变了他的母亲。她一定无比悔恨,细数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才会和最爱的人擦肩而过;而偏偏她真的没有做错什么,但一切已经成为无可改变的定局。

    在小伊莎贝尔被警察误杀之后,苏珊娜哭着说自己曾经诅咒过她去死。我一点都不觉得苏珊娜可恶。她是这样绝望地爱着一个人,她在他最痛苦时给他慰藉,在最相爱时被他遗弃,在以为遗忘他时又被打乱平静的生活。

    崔斯汀未必适合做丈夫,然而曾经爱上过这样一个男人的她,此后还如何去爱别人呢?

    用刻骨铭心来形容爱情,不知是强调情之深,还是爱之痛。
    对于最后饮弹自尽的苏珊娜来说,爱比死更痛。

    至于崔斯汀是否爱苏珊娜,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那种爱和苏珊娜爱他如生命一样的感情,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08年出品、同为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开篇,出现了我熟悉的面容,扮演苏珊娜的朱丽亚·奥蒙德饰演本杰明的女儿。虽然我很希望看到他们再度出演情侣,不过这一次,她终于成了他无论如何都会疼爱并且不离弃的女人了。

 3 ) 燃情岁月

米兰昆德拉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叫做诗情记忆的部分,
看这部电影时突然想到了这一点。

故事在优美低缓的音乐以及西部美丽粗犷的牧场背景下,由一位老人从回忆里的寓意叙述开始……厌倦了战争与杀戮的上校与他三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大儿子艾法世故成熟,二儿子卓敦狂放不羇,小儿子森姆单纯脆弱趋于现想主义,他们纯男性平静的世界因为小儿子森姆大学毕业带回的女友苏珊的到来而被打破。

战争---森姆的死去---苏珊与卓敦的相依---卓敦的无法面对与逃离---苏珊与艾法的结合。

一个女人在经历了三个各具魅力的男子之后最终却还是选择了自我结束。
或许如她所说,她爱的是森姆,但被卓敦所吸引,因为生活却又选择了艾法。

如同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喜欢一个人、爱着一个人、嫁的却是另一些人。

在生活里,我们总是会轻易爱上有着孩子般纯粹美好的灵魂,却又被如毒咒般浪漫不羇的英雄化身所吸引,而为了稳妥与有尊严的生活又会选择一个可以让我们感觉安全的人。

这部影片是我目前所看过的所有外语片里最喜欢的一部,不仅仅只是因为安东尼霍布金森与布拉德皮特等明星的耀眼光芒或是精湛演技。整部影片所弥漫的如史诗般的唯美恢宏让人沉醉深陷…剧中对每个人物性格及内心刻画都非常到位成功,其间更有许多让人感动落泪的地方。

 4 ) 个人的英雄

北美人崇敬熊,大概是源自印第安人的传统,因为熊是北美大陆上最强壮的动物,对熊的崇拜也是对力量和野性的崇拜。我们今天的社会崇拜金钱,我们视富人为成功者。但在印第安部族里,衡量一个人是否出色是依据其身上的“熊性”,说一个人有熊的精神是一种很高的褒扬。而《Legends of the Fall》里的Tristan便是一个心里潜伏着一头熊的人。 影片里的老上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Alfred性格稳重、克制,他爱国,有正义感,热衷公共事业,是代表现代文明的典范角色。但他是老上校最不喜欢的一个儿子。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人类文明程度确实很让人失望(今天的也一样),加上老上校参与过内战——美国内战的意义虽然是积极的,但过程却无比血腥和丑陋——作为普通军人的老上校只能接触到战争的过程,却未必能接触到战争的意义。他从最初的满腔热血到最后的卸甲归田、离群索居,谁知道其间经历了多少痛苦、愤怒和反思。但明显的是战争使他不再信任现代文明,尤其是不信任政治,而宁愿和印第安酋长“一刀”一起生活。Alfred因为要参加一战而与父亲产生裂痕,到Samuel战死后父子已形同陌路。得不到父爱的Alfred搬到市镇走上了从政的道路,这再次激怒了老上校,他憎恨政客,憎恨现代商业和各种利益组织。他们之间的冲突折射了两种文明的价值冲突:一种是白人的现代文明,工商发达,既贪婪无度又野蛮自大,野心勃勃地要征服地球;另一种是原始部族的道德观,坚信只有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才能保持人类的美德。后者是一种理想主义,是我们的理智向往但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状态。直到故事最后,Alfred终于把亲情置于他对丑陋不堪的现代文明的信仰之上并因而重新获得了父爱。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是怎样的,我们知道美国参与一战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但我们也可以想象,当美国政府号召年青人参军的时候,必然是以正义、道德责任感等为主要诉求。但尽管如此,当时的美国如果和老狐狸一般的欧洲各国相比,还只是像个涉世未深的小青年而已。美国政界当然不乏老狡巨滑的政客,但北美不像当时多难的欧洲,没有一大群彼此利益冲突的国家在互相倾轧。美国面积那么大,资源那么丰富,而且各州自治,他们的联邦政府自然不太像欧洲各国的政府,是由一群利益高度一致的上层集团成员所把持。 再说老上校的小儿子Samuel,他天真单纯而又敏感害羞,像个孩子,也得到两个哥哥和父亲的疼爱。老上校许他到哈佛念书,似乎他憎恶的只是现代政治,而不是西方文明的文化传统。可是,恰恰是大学生活培养出的人生观使Samuel觉得自己有义务到欧洲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战。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很难识破的谎言,因为年青人把世界想得太好而又所知甚少。老上校为此无比恼怒可又无可奈何。他虽未必清楚一战背后的来龙去脉,但凭着阅历赋予他的透彻洞察力,他清楚这场战争的本质是非正义的。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场和美洲大陆无关的战争。善良的年青人因为无知和热诚,同时也为确立自己不踏实的存在感,而投身一场自以为崇高和正义的事业,最后被人利用和葬送生命,这种事情老上校肯定见识过太多了。我们从亲身参与过一战的海明威笔下的尼克身上读到了这场战争如何重塑了一名美国赤子:满身伤痕、精神幻灭。然而Samuel的决定却得到了Alfred的支持,Alfred和Samuel一样,也把这场利益之争视为文明对抗野蛮、正义对抗邪恶的伟大战争。 对于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战争,二儿子Tristan表示出毫无兴趣,但当弟弟Samuel的参军赴战已成定局后,为了保护Samuel,他决定和兄弟一同上路。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另一部电影《Troy》里,他的角色阿喀琉斯因为挚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而暴怒,继而杀死了敌军主将赫克托尔并扭转了战局。那也是一场今天看来颇为荒谬的战争,阿喀琉斯跟随的希腊联军因为特洛伊王子诱拐了斯巴达王的妻子而讨伐对方,但在战争中阿喀琉斯却因为被自己的主帅阿伽门农夺去了奴妾而拒绝作战——就像一个钓鱼的人发现必须用另一条分量相当的鱼做鱼饵一样荒诞——直到仰慕着并追随自己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间接因己而战死后(他穿上了阿喀琉斯的盔甲),他才暴跳如雷地冲到敌阵大开杀戒,并屠杀了十二个特洛伊青年给自己好友陪葬。当然,我们不应用今天的道德观去评价荷马笔下的古希腊英雄。不过话说回来Tristan确实要比阿喀琉斯更亲切和富有人性——尽管在女性眼中他可能仍然是一个自私的恶棍:他既迷人又无情,使女人倾倒却又无法被掌握。他是率性之子,永远只忠于自己的内心;他的爱和恨、他眼中的是与非,从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只依个人的判断,他倾听他心里的那头熊的呼唤。换言之他是一个完美化的个人主义者。他无比疼爱弟弟Samuel,但和Alfred相反,他又丝毫不抑制对Samuel的未婚妻Susan的情欲。他不懂欺骗自己,所以无法克服这样一种矛盾:如果自己是爱弟弟的,就应该尊重弟弟的未婚妻,一个人不可以既爱着自己的弟弟同时又夺走他的妻子——哪怕弟弟的妻子更爱自己——最起码世俗的伦理道德是这样要求我们的。Tristan其实本性善良,他从不借助外来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他不是一个野蛮、暴力的人,但他也不介意以野蛮对抗野蛮、以暴力还击暴力。他和Susan相爱但没能在一起,她无疑期盼着他,他本来也有机会,但或许Samuel的死仍使他耿耿于怀,他铁石心肠地告别了Susan再次扬帆出海、游历世界。有人说男性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性,可有时女性却无力从世界手中夺回男性。崔健在《花房姑娘》里唱出这种矛盾: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丈夫,还是成就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自我?Tristan这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但很多年后他又和印第安女孩伊莎贝尔结了婚,其时婚姻对他已不成为束缚,因为“他心里的熊沉睡了。”Susan是如此优雅和善良,以至于人们很难不把她的悲凉命运和结局怪罪到Tristan头上。但在我看来Tristan对susan的爱是纯洁的,它只关乎个人感受——尽管Susan的期盼可能不仅止于此——而婚姻是社会的结果,不是个人的结果。Tristan的魅力在于他的性情的纯粹和极致,他内心的强大有力地回应着尼采“上帝已死”的宣示——他诠释了人格的健康、强壮和美——他超越了宗教的和世俗的道德。 但Tristan并非无神论者,Samuel死时他曾愤怒地诅咒上帝,可是很多年后,当他身边的人陆续遭到不幸时,他懊恼地怪责自己曾对神不敬。当Samuel死于德军的枪弹下后,他像阿喀琉斯一样被激怒了,他在夜色掩护下单枪匹马偷袭敌军,杀了十一或十二个德军士兵,并且依照印第安部族的传统割下了敌人的头皮带回军营。他还亲手挖出了刚断气的弟弟的心脏,他手握最爱的人滴着血的心朝上帝怒吼的这幅景像正是他毕生宿命的形象化表达。因为他的存在形式太过强烈,他注定要吞噬身边的人。他的处世方式招致的不幸只有他自己能承受,所以他一直活到了所有他爱的和爱他的人都离开人世后,才死在熊爪下。就如影片名称所言,他的一生就是传奇,当他死的时候,他没什么值得遗憾的。 很明显我迷恋英雄,我迷恋Tristan身上那些我不具备的美德。他像阳光一样勾勒出我的阴影。我热爱这部电影,在我人生中众多的难受时刻我噙着泪一遍遍地重温它。Tristan从不欺骗自己,他身上不存在为坚持自我而进行的抗争,因为他根本无法为适应外界而削裁自我——哪怕只需些微的调整便能使自己得到快乐或避免痛苦。他会这样活是因为他只能这样活。这部影片使我意识到并坚信这平庸丑陋的生活有被超越的可能;它使我相信我们的存在有更崇高的形式;它给我安慰,同时也给我力量。 我们在现实中都不喜欢自私自大、自我中心的人,这使人联想到被宠坏的孩子;同时我们都谴责为达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暴君、枭雄。但Tristan不是这两类人,我们不能光着眼于他的自我的形式而忽视其内容。我们都渴望实现自我,庸浅之辈通过占有金钱和权力等来获取世俗的肯定,但我们更敬重那些通过追求个人志趣、才能、自由和荣誉等的人。大多数平凡之众,明明有很多想法却不敢去实现,他们顾虑重重,或受个人智识胸怀所限,只知道随众生活在秩序的社会群体性里获得一份安宁。很难分辨他们是否真的活过,因为他们活得蝇营狗苟,他们身上的共性如此之多,而个性又如此之少。无论他们在别人眼中是个好好先生或奸佞小人,在尼采看来都是孱弱和卑微的。而Tristan绝不孱弱,虽然他不是半神的阿喀琉斯,既无神力也非刀枪不入,但弟弟在他手中死去后,他拿敌人的头皮来祭祀;妻子在他手中死去后,他要仇家血债血偿。他的天才在于他天生不受束缚,他无所顾忌并且随时愿意为自己认为值得的事付出一切代价。自私的人在他身上看到自私,高尚的人在他身上看到高尚,他超越了评价他的人,因为评价者的人格和他的相比过于卑微和丑陋,于是只能徒然地用道德去削弱他——以奴隶的道德去否定一个精神自由的人。实际上,“大自我”便已等同于“大无我”,事物到达了极致时界限便不再存在。每个英雄都是如此:他们把自己托付给更崇高的存在,因而是无我的;可又与更高的存在合为一体而呈现出更庞大的自我的形状。

 5 ) 《燃情岁月》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苏珊娜,一下火车,电影给了老大眼神特写,艾尔弗莱德一见钟情,之后半途遇见老二特里斯坦,苏珊娜远远的看着特里斯坦骑马走来,内心已经触动,特里斯坦看见苏珊娜,一时间看呆了。

塞缪尔从出场就在谈论战争,于是其走向战场不可避免,但塞缪尔性子柔弱,没有自信,(打网球时征求二哥的意见可以看出),其从小总是被哥哥们照顾,相比于保家爱国,其上战场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两个细节,一是出发前对父亲说要带着荣耀归来,二是战争中写信说总是被哥哥们保护没有立功机会,暗示他后边会寻找机会立功),艾尔弗莱德因为正义感参加战争,特里斯坦则是承诺了苏珊娜去保护塞缪尔而去了战场。

战场上,特里斯坦总是离开自己队伍去塞缪尔身边保护他,在塞缪尔冲锋受伤后压住他不允许他继续冲锋。塞缪尔的工作是翻译,可是如前文所讲,他天真,又立功心切,趁哥哥们不注意,自告奋勇去前线侦查,特里斯坦努力营救,终究晚了一步,塞缪尔被毒气伤了眼睛,跌跌撞撞被铁荆棘缠绕,他听到了特里斯坦的声音,激动地等待被救,却等来了扫射,特里斯坦紧紧抱住死去的塞缪尔,之后按照印第安的仪式,为了释放塞缪尔的灵魂,剖出了他的心脏,这一刻他诅咒上帝,显示出内心极度的矛盾与痛苦,这一刻也成为他永远的梦靥(三次崩溃,一是马上的报复,二是救牛犊场景,三是流浪中土著取出心脏特写,之后被人压住场景)。特里斯坦心如死灰,麻木的进行复仇。战争结束了,特里斯坦还不能释怀,手足死去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己没能完成承诺,回去不知如何面对苏珊娜,他没有立即回去,在大海上继续麻痹了一段时间。

特里斯坦心情沉重的回家了,在塞缪尔墓前悲痛哭泣,苏珊娜抱住了他,之后俩人迅速走到一起。老大艾尔弗莱德与特里斯坦吵架,暗指特里斯坦杀死了塞缪尔,特里斯坦被触及底线,称只原谅这一次,而这被人冤枉的感觉一直始终压在特里斯坦心头。在砍柴时,他问父亲,他没能救塞缪尔,是否就是罪,父亲否认,但特里斯坦不能放下。之后救牛犊,同样的铁荆棘,同样被缠绕,他撕扯铁荆棘,却解不开,为了减轻牛犊痛苦,只能将铁荆棘缠在牛犊脖子上将牛犊拉伤拉死,再补上一枪,这一幕被苏珊娜看到,随后的湖边洗澡,特里斯坦目光呆滞,神情恍惚,显然又想起了塞缪尔死时悲痛的一幕,特里斯坦天生高傲要强,这种无可奈何被现实打败,想救人却不能的情绪令他痛苦。身后苏珊娜说仍然爱他,暗指她认为是特里斯坦像杀牛犊一样,在塞缪尔危难时没有拯救而是杀死了他,但她仍然爱他,(此处奠定了苏珊娜对特里斯坦的爱是建立于罪恶之上的)。特里斯坦内心纠结狂暴,始终压不下这种痛苦,(三次,在草原纵马那次,以及酒馆喝酒一次,床上敏感对苏珊娜拔刀一次),终于,他只能选择离开。特里斯坦为什么不解释?首先,这种事情建立于深层次的信任,言语的解释没有用的,而且,特里斯坦内心高傲,性格决定他不会向人解释。

在外流浪几年,他始终消沉,用捕猎麻痹心灵,释放痛苦。他觉得自己废了,写信让苏珊娜当自己死了。同时艾尔弗莱德不顾父亲反对,去当国会议员,把特里斯坦的信给父亲时,说特里斯坦已经抛弃了苏珊娜和父亲,之后,父亲一时间失去了艾尔弗莱德,又失去了最爱的特里斯坦,一夜白头。(此处父亲为什么骂了苏珊娜一句?是因为觉得是苏珊娜带来了整个家庭的破裂么?)(此处还有个细节,艾尔弗莱德又提起特里斯坦杀死塞缪尔的事,父亲很生气,但没有以特里斯坦的品德辩护,而是说塞缪尔上战场就要死,把塞缪尔的死归结于战争,归结于政府,此时说明父亲正式与政府一方决裂,也与艾尔弗莱德决裂,还说明,父亲内心也认为是特里斯坦杀死了塞缪尔,此时辩护,更多的是对特里斯坦开罪)。

特里斯坦阳光的归来,显然他已经释怀,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但一切已物是人非。他去艾尔弗莱德宅子里见到了苏珊娜,苏珊娜归还首饰,他要她留下,通过这番试探,他们知道,彼此之间仍然很爱,但终究没有捅破窗户纸(真爱受到了世俗礼法的约束)。特里斯坦与伊丽莎白结婚、生子,内心平静。为了与政府作对,他们做起了贩酒生意。

在庆典上的会面,双方望见,四个人都很意外,短暂的沉默后,特里斯坦一脸笑容向艾尔弗莱德打招呼(说明特里斯坦已经放下了),伊丽莎白则向苏珊娜示好(伊丽莎白很宽容,伟大!)。苏珊娜与小塞缪尔对话,在谈到塞缪尔的死时,艾尔弗莱德看了特里斯坦一眼,(不言自明)。回家的路上,警察误伤伊丽莎白,特里斯坦怒打开枪者,之后艾尔弗莱德讲特里斯坦要受到关押30天的惩罚,而开枪者仅仅是警告,始作俑者柯氏兄弟没有惩罚,特里斯坦说要考虑一下,其实已经决定了一定会去报复。(为什么伊丽莎白会死去?其实这种命运不可避免,特里斯坦天生好斗,从小到大总是在挑战,挑战熊、驯服马,现在是挑战政府,即使现在不出事,以后日子很长,总会有后果产生,伊丽莎白意外死去已经是最温柔的结果。)

苏珊娜去探监,痛哭中表露心意,同时承认了自己的邪恶思想,内心希望塞缪尔、伊丽莎白死去,特里斯坦安慰她,(紧紧抱住的那一刻,多希望两人重新在一起,但两个尸体隔在中间,两人的内心都充满痛苦,注定不会幸福),但清楚自己即将报复,不能承诺什么,让她回到艾尔弗莱德身边。出了监狱,特里斯坦谋划跟踪,杀死了开枪者和始作俑者。苏珊娜深夜眼泪横流,为自己的罪恶而痛苦,不久便开枪自杀。(为什么先割头发?情节设定更有层次、跌宕吧,对观众情绪更有冲击,观众以为剪完头发就算明志了,却还有自杀)。

特里斯坦准备出走,临行前与父亲谈话,又说起了塞缪尔的死,语气平静豁达的多。出门被人包围,父亲开门出来,问怎么了,父亲当然明白怎么回事,其经验丰富得多,他感到儿子将被杀,出门那一刻泪水滑下,不动声色出来,一声“驾”,使马嘶鸣,吸引别人注意力,同时开枪射杀,最后一枪由艾尔弗莱德补刀,这一次,艾尔弗莱德终于与整个家庭得到和解。

现在谈谈艾尔弗莱德的性格,艾尔弗莱德固然世故,可是对于人情,总是缺少真挚,对特里斯坦如此,对父亲也是如此(当议员的事上没有听从父亲意见),他不是坏人,可是不是真诚的人。从小时候,特里斯坦挑战熊得到荣耀,电影对艾尔弗莱德眼神特写,艾尔弗莱德是羡慕与嫉妒的,在得知苏珊娜与特里斯坦在一起时,他质问特里斯坦,你爱不爱她,还是仅仅只是为了羞辱我,说明他只以为特里斯坦在羞辱他,内心里一直把特里斯坦作为卑鄙的对手。在特里斯坦痛苦的来信说让苏珊娜另嫁,艾尔弗莱德说他一直都很狂放的。在他眼里,特里斯坦是野性的,不负责任的,轻佻的。艾尔弗莱德是世俗的,而他也代表了世俗的看法,他看不惯特里斯坦,世俗也看不惯,他与父亲的脱离统治理念破裂,同样也是世俗与其理念破裂。在苏珊娜墓前,他说特里斯坦不遵守规则,却总是得到宠爱,特里斯坦是不遵守规则,可是尊重内心,他其实单纯,忠诚,他对于所爱,是真诚的,是刻骨的。

 6 ) 内心的声音

    生命是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牵拌自己前行,而内心的声音,早在懂得谄媚于人之前就消失殆尽,又或者,永远在耳畔孤独的回响。
    我们无法抵挡Tristan从原野上策马呼啸带来的狂野,无法阻止Alfred带着文明进程的光环在人群中脱颖,无法拦截单纯的Samuel走向他并不了解的战火并失去生命,编剧选择了Susan去承受这一切,在她的时间坐标上,上校的三个儿子相继出现陨落,但每个人都背负着她无法实现的希望,胶着一生的爱恨和等待,在时间和命运捉弄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自由的气息是残酷的,Tristan流淌着熊的血液,追逐着自己的冲动。在Samuel的墓前痛哭的男子,长发飘扬,柔情似水,任何女人都难以逃脱那样深情地懦弱,susan也不例外。爱上狂野的自由,就意味着接受他残忍的选择,“即使我有了孩子,你还是要走吗?”Tristan几乎没有迟疑的翻身上马,尘土飞扬中抛下流涕泗流的爱人。他是爱她的,我坚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如此又怎么能顾全爱情的美满?年复一年的等待,只有莫名的玩意从孤岛或荒地寄来,还有铺天盖地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绝望。她没有想到过还有重逢,“永远太远了”,这是Susan的借口,因为那个以为永远到不了的等待终点居然出现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后悔和惊异,命运是如此的捉弄,小伊莎贝尔的礼服、跨坐在Tristan脖子上玩耍的samuel,那原本都是她的,熬过了那些年空洞无望的等待,还要忍受将爱人和梦想拱手送人的悲哀。
    susan身上流淌着我们自己的影子,因为爱和梦选择坚持,因为理想太遥远而不得不放弃,因为我们不是坚定地追随自己内心声音生活的俗子,所以不能像小伊莎贝尔那样,从小就坚持“他是我的男人”并固执的等到了那一天。或许,时间再开一个玩笑,让我们像susan一样,总是错过最爱的人,总是和最美的梦想擦肩而过,于是相信缘分和等待,从哭着嫉妒到笑着羡慕,安慰自己平淡就是真谛。
    而那些咆哮着的声音,压抑在心底,总在深夜不断响起,所以,爱上他乡的秋日传奇,感动于自己的燃情岁月。

 短评

这颜色,这画面,这岁月,这情怀,这曾经,这男人,这爱情,好痛好痛

3分钟前
  • kyome
  • 力荐

一点都不煽情,我只是自己好哭。从三兄弟离家开始就一直哭啊哭的。相比万人迷彼特而言,我更爱那个骄傲的一直昂着头颅的上校老头儿。

5分钟前
  • 王绛绿
  • 推荐

我也承认詹姆斯霍纳写的这首《The Ludlows》非常好听,要是没有这个配乐,电影直接掉一个档次,于是导演真的就全片铺满啊,听了怎么也得有几十遍了,真的太满了,电影一开始就直接来,过于刻意了。在神片扎堆的94年,坦率讲本片就显得有些逊色了。美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拍这种在大时代背景下一整个家族几十年的荣辱兴衰史。有印第安屠杀、有一战还有禁酒令等等,这类不是冠以【往事】就是冠以【传奇】,确实能打动一批人,不过看多了以后也有点乏,而且总觉得这些人挺作的,你看二弟,好好的日子不过,居然出去当海贼王去了,啊哈哈。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永远在线,看着就特别带劲儿,而26年前的皮特嫩得都掐的出水儿来,最后非要被安排死在熊的手里,强行传奇结尾啊...

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波澜壮阔的西部美景 令人无法拒绝的自由之彼特 我心狂野 不是人人都能够懂得

12分钟前
  • 宇宙
  • 力荐

又臭又长的电影

13分钟前
  • Fabio
  • 推荐

传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17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因为他的英俊,我原谅这电影里的一切

20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皮特就是这部最帅了吧

25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无处不影射对当时南北战争的失望乃至痛恨,或多或少也表达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宁愿无拘无束的与自然为生,自由如风般,即使在人生最孤寂悲哀的岁月里,也能够一如既往的燃烧壮丽的人生。这也是一部分人的向往。草原的画面辽阔壮美,音乐细腻优雅,非常美。8.4

2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崔斯坦一直都在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当这个声音变得野性时,他就会背起行囊远离亲人,为的只是让大家少受伤,可当他回家看见父亲苍老的模样时,他也会流出悔恨的泪水。或许他并不属于父亲一人,他就像个自然之子,汲取他人的营养,流露最真的本色。

28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这些人压根没把自己的命当人命来活,他们活的是莽莽草原茫茫大海,活的是如血秋日和从心所欲的野性,遵守的也是血浓于水、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社会意义上的人伦法律道德对这种极端到危险的浪漫主义是失效的。我不喜欢这个片子的价值观,然而也无法否认心底对这种生存方式的无限神往。

32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电影是真的好看,布拉德•皮特也是真的帅。最后,兄弟俩在他们心爱的女人的墓前终于和解,哥哥失落却释然的说道:「我遵守所有的规矩,所有神和人的规矩。而你,一样规矩都没守。但是所有人却都爱你甚过爱我,Samuel、爸爸、甚至是我的妻子。」记得有一次男人们去狩猎,印第安长老说 当人和野兽互相使对方流血,他们便合为一体了——所以,那个内心有熊的声音的男人,最终死于熊掌之下,死得其所。Susanna 和三兄弟的关系,就像大多数女孩一生当中会遇到的三种男人。你可能先会在少女的情窦初开时期遇到一个给你最清澈的感情、想和你厮守一生的男生,像温文尔雅的三弟。然后你也可能会遇到像二哥那样给你最炙热、野马般爱情的男生,可惜你的家里没有草原。最后你可能嫁给了不是你最爱、但却最爱你的男生,像骑士一样守护你的大哥。

36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每个画面都是那么温情且壮阔,还有那刺痛到灵魂深处的音乐,众人到位的表演。故事虽然并不那么引人入胜,但要表达的思想却是很容易赢得共鸣的。燃情的岁月,一世的真情。★★★★★

37分钟前
  • Q。
  • 力荐

Tristan非常让人着迷,他是一位真正的自然之子。

38分钟前
  • 薄荷茶不凉
  • 力荐

“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

41分钟前
  • LisaLeung
  • 力荐

生命中的险恶没有什么恐怖,生命中的寂寥没有什么悲愤,生命中的放纵没有什么缺憾,生命中的痛苦与埋没无关,关键是:即使在始终无人注目的暗夜中,你可曾动情地燃烧,像那颗不肯安歇的灵魂一样,为了答谢这一段短暂的岁月?

42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现在想来,全剧三处快要落泪的地方,竟都是为了Alfred。其一是那句“I loved her,I love her still.”再是“l foIlowed all the rules,Man's and God's.And you...You followed none,and they all loved you more ”三是他举起枪的那一刻。

47分钟前
  • 名残り
  • 推荐

我欣赏忠诚于内心,忠诚于野性的灵魂,因为他们坚持自我所付出的代价,我付不起

5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离完美还有那么一步,就是它还不够简练与锋芒,导演企图把整个世家与时代糅合进一卷胶片,却也被纷繁的感情乱了本该澎湃坚固阵脚,得不偿失,但或许这种无可避免的粗糙与与生俱来的野心足够令人慢慢品味。

55分钟前
  • D I D A
  • 推荐

看第一遍时我才十几岁,如今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音乐依然荡气回肠,但心境已不复当年。可能在今天的我看来,会觉得这么好的音乐、摄影和演员,竟用来拍了个稍显平庸的故事吧。

56分钟前
  • 虾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