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李立宏

导演:刘鸿彦,沙洛,骆永红,黄鹤,张木,陈硕仪,王申

播放地址

 剧照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7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8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9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00:25

详细剧情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创造了食材运用的新天地,儒家人伦道德则把心意和家的味道端上我们的餐桌。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理解和把握着世界的奥妙。中国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继续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

 长篇影评

 1 ) 【已降星更新】不知道这一季拍摄团队是干什么吃的了

本人从事摄影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与中国各类官方合作也不止一两次了。这句话是想要告诉各位看官老爷我不是无的放矢。说“你行你上”的sb可以出门左转了。

点评一下片子,先更新【第三季第一集】

过曝,欠曝,暗部死黑等技术问题竟然随处可见,对是随处可见。四川泡菜部分买个菜一两分钟的时间居然可以过曝n次。白茫茫的一片让我怀疑这真的是官方水平?构图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举例一处陕西菜的颠勺,颠着颠着锅居然不在画面里了。我:???调色似乎没有和原片有太大区别,基本也就是个机内优化上下的水平。剪辑缺乏线索,内容是一块一块的,并不像前两季那么连贯完整。

如果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那ok,我甚至会为了动听的配乐打个高分。但这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纪录片,让我禁不住怀疑是不是摄影走了关系进的团队。没有第一二季那种惊艳,没有看完后那种由心深处涌出来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只有一堆莫名其妙的感觉和疑问。

两星一颗配音,一颗“舌尖”情怀。

【第三季第二集更新】

题为香的第二集点题次数屈指可数,漫无目的的空景插入和毫无联系的剪辑使我真的想再降一颗星。空景还大片大片的过曝画面,国家拨款那么多的大IP经费到底是花在哪里了?看完真的没有觉得和“香”这个题目关系在哪里。(PS:可能是我不太懂这些潮流文案了,标题后面怎么还跟着一大串字?然而依然是有的没的废话)

顺便配图一下惊为天人的画面大家感受一下。

长达一分多钟的画面几乎看不到人在哪,最后几十秒竟然连周边景物都消失了。可以,很强。不由感叹这个团队拿着那么多经费,带着那么多人民的期许,良心真的不会疼吗?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观众真的不是有几个航拍镜头,有几个升格(俗称慢动作)镜头就能打发的。

【第三季第三集】更新

看完第三集我决定不可能再加星了。先来说说比较惊喜的地方,前一段内容缺失已久的调色终于上线了,起码脸不是死黑的,景不是白茫茫了。可是还没有让我惊喜多久马上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可能这归功于看官老爷们的点评越来越不能被水军压住终于惊动了官方吧。

但是!我竟然!在一个那么大的IP里看到了我最不能容忍的错误——虚焦!如果说把光线问题洗地洗为光比过大/拍摄无暇调整参数等倒还有迹可循,但虚焦这个事让我感觉摄影压根就不在线。纪实画面里要记录的内容一定要是实的吧?你给我们看糊片到底是意图表达什么意境?这种实力虚焦一般常用在某些特定的艺术表达里,一个写实纪录片在这类文案下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虚焦。

(下图为虚焦节选,我已经忽略很多对焦对在边缘上的镜头了)

再来说说吐槽最多的剧情问题,仍然是感觉素材不太够的样子,莫名其妙的慢动作播放,并不美的空景穿插。美食节目镜头居然三分之二都是人,还是一堆无关紧要的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流动也没有感觉出来,可能这就是尬拍和尬演的最终结果。

如果第四集还是这样真的马上一分了…呼声那么高官方好歹要给好好回回锅吧。

【第三季第四季】更新

看完决定暂时不降星,全程调色比以前好了一些,看在眼里稍微舒服了一点。但是并不是说它拍的好了,之前讲过的三个摄影问题依然存在,剧情仍然是特别大的问题,食物一闪而过,更多的笔墨用来描写人物和各类草药化妆品,还疑似有帮自媒体打广告的?!本集不太能接受的问题前三期同样出现,并且问题很大,就是构图。

【以下构图问题节选】

这2p的问题相信前几期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摄影里有一个词叫前景,本人理解的前景是用来丰富画面,增加层次感,承托主体的,结果一大根横在了画面中间,在前几集里都有出现,我觉得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对此我只能理解为摄影在拍摄的时候心思根本不在画面上,拍完以后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回看检查一下。不要和我说很多摄影也没有这个习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何况是体制内的纪录片。

以上这张节选问题在于要拍摄的主体位置偏上严重,还有无意义的偏左。这么做的最大问题是导致要拍摄的东西根本拍不全,文案配的是液体加入液体,然而添加进去的液体部分根本看不到

特写问题,尴尬的虚焦特写,一边虚,一边让我忍不住想往后缩缩脖子。这么大个特写毫无美感不说,甚至不清楚想要展示什么部分。

还有其他比较小的构图问题我就懒得提了,省的说我们要求比天高,故意挑刺。以上问题均在基础摄影包含范围内,忽略审美问题也不该出现此类问题。

评论里有看官老爷说这位摄影师从父亲,学习只用一个镜头拍摄。不说对错,连起码的美感都没有,真的就够不到其余高一些的境界了。(央视纪录片是绝对不会让你缺钱买镜头的)真心建议回去学好基础再来拍。

本季这位“摄影大师”到底是哪里请来的高人,不得而知咯。

【第三季第四五六集】更新

合并更新一下。原因是我是跳着看完的,看官老爷可以批评我看的不认真,原因是没有什么内容吸引我去看了。到这一期了,陈导因某些原因已被移除第三季导演团队(豆瓣上也可看到)。摄影已经表现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我不需要举例说明了,各位看官老爷心中也是有自己的评价的。今天就来谈谈个人觉得另一个还在摄影之上的问题,就是拍摄的想法。

这个问题不止针对摄影,同样针对导演。不热爱美食,不愿意屈尊了解民生。今天降星的最大原因,是导演在给自己疯狂洗地,团队删差评,怼差评,一点意见都听不进去,还有微博长条为自己洗地。闲来无事和做公关的朋友聊了聊,听到了些不太好的东西,顺便拜读了一下这位导演为数不多的作品,高分无一不是雇人来刷的,水没水评分点进去就明白了。1000个人给你打的豆瓣8分+和10000个人给你打的豆瓣8分+,分别是凭什么无需多说。甚至舌尖3初期评分请了多少人来刷大家也都看到了。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期观众并不好打发。

总结这一季的舌尖,文不对题,题不对片。舌尖12拍摄的人物对白就像日常唠嗑,聊的是柴米油盐,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爱是调料这种废话。更令人暖心的是每个片段结束时拍摄的那些笑脸,有岁月流逝留下的喜悦,也有时间沉淀过后的满足。总结为两个字,真实。舌尖3就像是提前安排了剧本,安排了所有要说的话,甚至为了一个镜头把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全弄过来,而出现的人呢,某些又想借着这个节目给自己或多或少打点广告。抛开其余的,镜头里有几个人是真心,为了一家子团聚吃饭抑或是做出一到美食而开心的笑容?是没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吗?并不是,是团队里缺少了一双发现这些的眼睛。

(以上是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发言)

舌尖三的画面里少了那些走进田野,大山的片段,多得是走进一些不高不低的地方去拍摄(不高不低指拍摄一个城市为了方便就拍街上随便可以见到的)。说白了就两字,省事。更深远的田野、大山费事,更辉煌的酒楼、会所费钱。今天还看了下舌尖3的拨款及赞助,简直震惊,以及里面出现的某些人物可是事先预定好的,这也是片子为什么无故多出来那么多所谓的艺术家。拿着那么多人力和钱财,却为了省力省钱拍这种东西,还拍不好。阴谋论一点,可以想一下这些东西的去向了。

中国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华上下五千年各个不同阶层吃出的千百万种花样,可大俗也可大雅,但每一样传承多年的食物都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坚定的说一句,它绝不该是这个片子所呈现的样子。

(以下我放一些三季人物镜头节选,都是随缘选集截图5分钟内的镜头)

以上为舌尖一二季

以上为舌尖第三季

看官老爷们自行感受吧。

 2 ) 论为什么第八集搞科研腌酸菜那么让人反感!

目前为止只看了前两集和最后一集。前两集是看的回看,可以跳过广告。后来为了跟上广大网友的吐槽进度,就直接看了第八集的直播,看完一半终于相信,这确实不是舌尖3,只是一个电视购物节目。

说正题。你说你搞科研腌酸菜,分离乳酸菌分离的都哭了。但是搞科研用得着你成吨成吨的腌酸菜吗?这不是批量生产是什么?你当观众都是傻子瞎子吗,这么好忽悠?都批量生产了还搞什么科研?不会是在骗国家的科研经费呢吧!把酸菜拿回自己家去吃用得着装俩礼盒吗?合着您每次去菜市场买菜都提着俩蔬菜礼盒啊!

再说说卫生问题!您一个劲强调老百姓们自己腌的酸菜不卫生,有腐败菌,您的有多卫生,有多科学。还给了一个镜头,几个穿白大衣的人在洗白菜,往地窖里码白菜,说什么这一切都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您穿个白大衣就无菌了?我们这养猪的也穿白大衣!帽子口罩也不戴,无菌手套也不戴,隔离服也不穿,还有那地窖,怎么达到无菌标准的?是拿消毒水都清洗了吗?还有那洗白菜的水,是拿消毒水洗的吗?那你让乳酸菌怎么活?说好的美食呢?擦亮了眼睛,准备好了口水,你就让我看这个?

说我们自己腌的酸菜不卫生,你那第二集里摊煎饼就卫生了?又是拿鸡蛋,又是收钱的,天津没有禽流感肝炎吗?有卫生许可证吗?反正我们这像那种摊煎饼的小摊见了城管都是要跑的!

 3 ) 外行人拍的美食纪录片

作为美食纪录片,舌尖3显然是不合格的,拍的美食画面不好看,看了没有食欲,美食故事铺垫太多,却忽略了主题是展示令人垂涎的顶尖中国美食,第一集的地院灶台虽然做法很新鲜,但菜品很一般,就是大锅菜,拍出的效果没有任何让人想吃的冲动,蒸笼篇更是败笔,剪了几组不同地方的包子镜头,完全浪费时间,仅仅为了筹凑够蒸笼这个‘’器‘’,第二集更加让人失望,选择乐山串串很好,但是选拍的对象有问题,而且有模仿第二季重庆火锅的痕迹,选择一家号称乐山第一家串串店,结果掌勺的是学医的女婿,故事有戏剧性,但过程很平淡,这家店做串串的神奇在哪里看不出来 从锅底调配到食材的准备再到油碟的制作,延续的是第二季的拍法,四川哪家串串店不是这样做?凭什么让人认为一个学医的女婿继承的店铺可以代表四川最顶尖的串串,还有煎饼果子,选择了一个小区做早餐的小铺,虽然拍得很煽情用心,但凭什么让人相信一个丈夫兼职帮忙,食材还需要客人自己提供的小铺有能力专研出中国最好吃的煎饼果子,最多只能填饱肚子了。还有河南人在杭州开的胡辣汤,说是让杭州的河南人找到家的温暖,这样的店也许可以让人感动,但是却不会勾起广大吃货的食欲,胡辣汤本来就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小吃,如果没有拍出它的精髓和由来,仅仅靠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乡愁显然无法说服广大吃货为之垂涎,还有最后一段西安的羊肉汤,我只看的拍出的画面是肥腻的羊肉、混浊的羊汤以及老人脸上特写是老人斑。总而言之,两集下来,从总导演到分集拍摄团队都太业余,没有拍出中国顶尖食物的精髓,故事也不能打动人,所谓的从海量拍摄素材浓缩成的几集成品精美食物的画面和展示所占比例更是凤毛麟角,更多是无谓的与美食无关的讲诉。陈晓卿随便拍的另外一部寻味顺德里面故事和美食的结合都比它耐人寻味很多。可惜舌尖这个品牌在第三季就被砸了,连解说都听起来心不在焉,也许其他大品牌看过片子后早都敬而远之了,所以才有了那个山寨法国红酒的独家冠名广告。

 4 ) 不合格的拙劣制作

仅从对水盆羊肉、西安回坊等不实的史实的呈现就可恶至极了!传播了极端思想与错误的价值观,第2、3集里出现的乡贤、宗族、人身依附、极端宗教服饰等等,能不令人心寒?

拿奢侈豪华的文人宴席的复原能和第二季的《三餐》、《家常》、《心传》比吗?缺乏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反而主线散乱,令人觉得很是莫名其妙的。

 5 ) 你必须知道的药膳跟食疗,舌尖三没告诉你的风险

看到《舌尖上的中国3》这一集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这个节目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

以“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为主题的第4集,不遗余力地鼓吹药食同源,饮食养生,不仅捏造诸多毫无根据的论断,更要命的是,毫不谈及这背后的健康风险,可能造成的恶果连连。

最开始出现在这一集的食物是蓑衣黄瓜,然后,解说词就给出结论:黄瓜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新生代新。

或许你已经看过不少养生节目,但可能还是继绿豆、茄子之后,第一次听到给黄瓜这么高的评价。

不知道这样的论断,依据从何而来。也许是无中生有,也许是捕风捉影。

根据我做过的科学报道,接触过的流言,能想到的一个简单逻辑是:编导也许是看到哪条科学新闻,把像黄瓜这类食物里的某一丁点营养成分,与该成分在实验室或者小鼠身上展现出来的可能效果,混作一谈。

总之,解说词脑洞一开,挂构成“食物治病”的美谈。至于什么成分、剂量和有效性的关联,动物实验和人体实践的区别,通通省略。可问题是,你又不是商家,何来推销自信?

这跟张悟本的绿豆汤治百病,又有什么区别?

在舌尖3这部片子里,各种养生神论都冒出来了。连食物原材料,也弄出个元气。

元气是什么?生物和化学书里有介绍过吗?补了它可以延年益寿吗?

有位豆瓣网友就说了:为什么总是要补气啊?我又不是轮胎。

舌尖3里类似的纰漏和玄学论述,比比皆是。

这不是舌尖上的中国,这是舌尖上的养生堂。

剧里的传统食物和食疗方子,为了包装它们的健康效果,用上了“免疫力”这样的现代词汇。一些明明可以自愈的疾病,其治疗功效,也推给了一些在当地民间流行的茶饮。

如果只是夸大功效的食疗,那也就罢了。可事实上,药膳同源,食疗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这一点却在舌尖3的剧里避而不谈。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药就是药,食就是食。你要是有病,就治病。你要是没病,就别乱吃药。

药食同源的这些原料,或许可以认为,它们处在药和食的两端光谱的中间地段。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么,药食同源可能就是处在灰色的地带。

可是,灰色地带,问题也重重。

比如,舌尖3里鼓吹鱼腥草,说它“补养身心”,可是近年来,随着中草药曝出的肾病问题,这味食物也被怀疑跟肾脏损害有关系。

鱼腥草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甚为风靡,但它其实含有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可能损害肾脏。

马兜铃酸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有肾毒性,并可以导致肾癌等多种癌症。马兜铃酸进入人体,会代谢生成马兜铃内酰胺。尽管鱼腥草所含的集中马兜铃内酰胺,跟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大的那种马兜铃内酰胺不同,但它们的毒性机理可能类似。

如果一味地鼓吹鱼腥草的好处,当做食疗药膳天天进补,那么吃出问题来了,谁负责?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句俗语叫:是药三分毒。

既然药食同源,那这些可为药的食,是不是也隐藏着三分毒?我们又该如何控制这些“药食”的摄入,对它的安全和有效性做到可控?

这其实是一段混乱的光谱。

对于食物,人们追求的是,填饱肚子,满足味蕾。对于药物,人们追求的是,治病救命,保障健康。

我们如果对这种药食同源的疗效抱以期望,那么也要准备好因为难以把控而品尝恶果。

药食同源,胡乱吃出的恶果,其实在舌尖3里也若隐若现。

很多人都知道,老火汤里嘌呤高,长期食用可引起痛风。这几乎算是医学常识了。

片子里有位煲汤的广东女性,她的父亲痛风。而痛风嘌呤高,其父亲居然还在考虑喝煲了三个小时的肉汤。这可能加重病情。

事实上,这种痛风的起因可能就是因为喝汤太多,嘌呤太高引起。

南方地区迷恋传统草药煲汤的问题不止于此。随着很多中草药被发现可能损害肾脏,像广东省的肾脏发病率长期排名全国前列,就被怀疑可能跟中草药煲汤,以及凉茶泛滥有关。

台湾地区的民众同样热衷药膳跟食疗,甚至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其传统医学观念影响深远,且没有受过政治运动的冲击,中医也被纳入全民健保系统,民众接触中草药广泛。

很可能就是因此,台湾的肾病发病率高发,才成为“世界洗肾之都”。

然而,舌尖3的这一集一直热衷介绍“药食同源”,但关于毒性和风险,却一个字都没有提。

这一集里隆重推出了“草药炖猪脚”,但在网上一搜就可以发现,除去像当归这样用得广泛的食材,很多地方,民间食用另类的“草药猪脚”,而中毒已经成为高发现象。

这种药膳中毒的情况还有很多。每逢秋冬,云南部分地区有在食品中添加自种的草乌、附片等乌头碱类中药进补的传统,近年来曾发生多起中毒事件。新闻报道,2015年9月8日,云南省宾川县村民邀请亲朋食用草乌炖猪脚,导致27人中毒,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2016年秋冬季节昆明有25人食用草乌中毒,云南省就此专门发布过药膳中毒预警。

这样的悲剧,有些是坊间未能正确使用或者滥用导致,有些则是无法识别准确的中草药,误用其他药材引起。

舌尖3这部片子自己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把有毒的植物搬上了餐桌。网友指出,舌尖3当中一集,把有毒的南天竹(南天竺)剪下来放在餐桌上。

我过去做《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报道的时候,曾听很多肝病医生谈起类似的例子。比如,拿一味叫“土三七”的中草药泡酒,吃出一种特有的严重肝病:肝窦阻塞综合征。这种肝病的住院死亡率超过10%。绝大部分病例是患者喜欢用土三七泡酒,并长期饮用导致。

更广泛的,比如号称能够乌发的何首乌,作为药膳的后果。何首乌煲鸡汤的方子,网上到处都是。在传统医学的认知里,何首乌的毒副作用一度长期不为人知。

由于坊间传言何首乌能够乌发,进补,或延年益寿,很多人喜欢用它来煲汤,碰上像孕妇生产,或者白发者求药的情况,更是肆无忌惮地食用。

然而,分辨不清楚生首乌和制首乌,胡乱食用,这种药膳的后果是,可能导致吃出严重的肝损害,最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急性肝衰竭,迅速丧命。

这种情况,在迷恋中草药的台湾地区也时有发生。

就在刚过去的2017年年末,台湾媒体还报道,冬令进补食材何首乌多年来竟未经台湾的“卫福部”核准用于食品,而坊间的何首乌鸡汤餐厅和宅配熟食包,都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

台湾卫生部门的中医药司科长陈聘琪指出,何首乌用于食补前须经炮制,否则吃下肚恐腹泻、腹痛,加上何首乌与具肝毒性的中药黄药子外观相似,误用风险高,因此未将何首乌纳入得提供食品使用中药材。

现在考虑到民间传统和食补需求,台湾的专家会议一直在研究如何开放何首乌用于药膳。问题是,如何有限度地开放何首乌用于药膳,比如适用哪些料理、剂量多少,这些细节都有待评估。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舌尖3大肆宣扬食补观点,真就不能忍了。

作为一家影响力巨大的全国媒体素有口碑的一档节目,有多少观众能够判断它是不是信口胡说?又有多少不明真相的观众可能因此盲目食补?

片子里的所谓药食同源,一些食材疗效有什么文献依据?有什么实验依据?它并没有给出,看上去只不过依据坊间传言,道听途说的东西。

更令人担心的,就是上面反复提到的食用风险了。热捧“药食同源”,“乡野草药融入家常便饭”等观念,却毫不提及安全风险,这难道是要鼓励食客们去当试药的小白鼠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凤凰Weekly”)

 6 ) 第四集必须果断下架啊

第四集已经不是加星减星,诟病文案拍摄手法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了。胡乱下药,这是要害死中医,害死人啊……

在没有根据进补者或者病人的具体症状的情况下,就敢说这个补气益气、那个治腰痛、祛风湿,这么不严肃不严谨,完全没有职业精神的作品,在舌尖和央视这个影响力广泛的平台播放,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了去,纷纷效仿,弄死几个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一个学中医的豆友说了,片中提到的天南星是有祛风散结的功效,但是生南星有毒啊,有毒啊怎么不提……不能乱往药膳里放啊……我特么啥也不说明白就炖这个炖那个……真恐怖

这集到是没什么装逼的专家了,但也不至于弄几位中医学院在校生,一个被称为老巫婆的留学生来搞什么食药同源吧。

最后那个叫王泽平的学生,你不会真的拿着自己还没毕业学到的那点本事,去祸害你那病重的母亲吧,天呢,但愿只是为了做节目的效果。

呼吁下架第四集,尽量减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7 ) 非常失望

心心念念的舌尖来到了第三季。大年初四晚八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了十五分钟,有点坐不住了;半小时处,开始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刷手机;及至结束,舒了口气,却又堵了口气。
找不出更多的词来形容观后感,只有四个字——“非常失望”。
围绕食物,讲饮食文化甚至中国文化都没问题,问题在于你要认认真真去讲。但是看过了第一集,除了七孔灶和石板能让人略提起些兴味外,其余的都是匆匆带过、流于形式了。铁锅和刀的部分,明明可以更深入的去挖掘,中国厨房里用了千年的东西,不可能就这么几下敲敲打打吧?
......
另外技术上的东西:摄影方面与前两季相比有了明显的差距,器材应该差不到哪去,差的是构图,差的是光线,差的是拍摄思路——有很多采访镜头,被访者的头被卡在了非常难受的位置(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后期重新构图,但目的不明);有不少慢速镜头是后期剪辑时没办法了故意放慢的,造成了难看的拖影,这些镜头本该前期就拍成高速的;有不少航拍镜头是为航拍而航拍,所以并未给影片整体起到加分作用;四川泡菜部分,在厨房做酸菜鱼的那段意境倒是不错,很有几分《饮食男女》的开场,只可惜感情太生硬了;片中还有大量的高速镜头,只是许多高速镜头并未发挥它们应有的说明作用,只剩下“炫技”的存在......
“一个品牌的维护比创造更难”,这真是句应景的话。希望后面的七集会出现让我大呼:“哎呀之前是我眼瞎没想到这么好看。”的起死回生。

 短评

不好意思,不及格,乱,没重点,没审美,没灵魂

8分钟前
  • 林中散步
  • 较差

千年回坊?没有回坊的西安是没有灵魂的?汉唐两千年文化、黄土五千年生息没有回回就没有灵魂了?广告不要太多,主题不要偏移,趣味不要太低阿!5.5

1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网友:希望《舌尖上的中国》明白一件事: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既跟血浓于水的亲情没啥关系,也跟五千年来老百姓的勤劳勇敢没啥关系,真正的驱动力只是我们中国人管不住嘴,爱吃而已!不要上纲上线乱套故事了,请诚实一点,我们只是爱吃。

16分钟前
  • valian
  • 很差

哈哈,居然有我家的美食,这种节目把各地美食介绍给全国观众,很有意义!

17分钟前
  • Bless_U
  • 推荐

最大的问题在于想要在一集中塞太多东西,以致于什么都讲得浅,有点流水账;中国厨师菜刀这一部分第一季就有,第二季变成大刀小刀,现在又变回一把菜刀,来回炒冷饭就是没好好拍点人文气息的东西。想念第一季的开头,新雨过后的云南,李立宏清新不造作的温柔口白下,藏族女孩真挚又诚实的面孔。

18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水盆羊肉成回坊的了?唐朝居然就形成回坊了,还建在了城中心?纪录片这么不考实还叫什么纪录片,好歹是讲美食的,制作纪录片的人真的实地考察美食了吗?随便百度一下都能知道渭南水盆羊肉吧……对于第二集中的内容感到失望。

19分钟前
  • 请叫我小仙女
  • 很差

大失水准,灵性全无。。文案节奏摄像,个个一塌糊涂。。充斥着广告植入和隐性营销。用爱调味的“大师”,泡菜撕下一块又扔回坛子;一块红烧肉配上高逼格盘子的可能菜价。还有电商的昂贵手工铁锅。。篡改历史,杜撰饮食文化,全株有毒的南天竹大量误导性镜头,给痛风患者饮用高嘌呤的肉汤,三无口红etc

20分钟前
  • 乌龙茶
  • 很差

严重怀疑是“8848钛合金手机”、“小罐茶”的导演拍的

25分钟前
  • 很差

第一集看完了,文案水平忽高忽低;第一集主题是“器”,偏题严重,吃已经沦为配角;最重要的舌尖标签性bgm居然被舍弃了。不知道这期质量水平是这一季的平均水平还是最低水平,亦或是最好水平?四集弃。本以为看在这个ip的份上舌尖3还能守住最后的底线,那我还何必勉强给及格分呢

28分钟前
  • uhioubj
  • 很差

并不难看啊,不懂在骂什么。本来器皿就是饮食的一部分,拿一集来讲有什么问题?有时候真是觉得人们太容易热爱,也太容易厌倦和失望了。另外可能还有品味的攀比吧,只要有几个人开始吐槽某作品不好,立刻跟风者众,生怕欣赏了别人看不上的东西,就显得自己low了,真正客观不带情绪的评论者太稀有。

31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长安长回区,清真宴…广告私货,钵钵鸡串串麻辣烫不分,陕西的起源安去西安…北京“名吃”长这么大没听说过,哪个版本里都没听过,然后炒肝一个个尼玛全举着个勺儿…第三集您找一炒出来长得跟泔水可以论亲戚的茄鲞说好…穷奢极欲的大户原来好“色香味”里的这色…纪录片要写【实】,已经犯了大讳了

33分钟前
  • 哓迟
  • 很差

真的难看 ,花打四门讲的这么牛逼,结果就是个炒白菜?陶瓷讲了半天,一点吃的都没有?要不叫舌尖上的炊具?就是难看,你讲烹具也要有个度啊,讲完连吃的也不放一点?还有,淘宝已经出现官方卖锅的了。你要说没利益我是不信的动不动就是大师大师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看不懂了

35分钟前
  • 嫌疑犯K的献身
  • 很差

太不严谨了!各种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昨晚的第二集把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不说,还把双河井凉糕说成乐山的;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的回民坊一杆子戳到唐朝就有了,这是篡改历史啊亲!明明起源于渭南的水盆羊肉也成了白帽子的。做纪录片是靠百度的嘛!这样的严谨度还敢做美食人文的纪录片!

36分钟前
  • anlygissing
  • 很差

啥也别说了,你说导演是毕志飞我都信。

39分钟前
  • 蔡小马
  • 很差

盼了好久,终于在狗年春节大年初四迎来了舌尖三。看了第一集,满满的失望。前半段想拍出匠人精神,拍得那叫一个糙,没出效果。后半段终于回到菜上,却没有了以往的娓娓道来,清晰的主题和以食物带世情的动人,剪辑、配乐和文案也远不如前两季。满屏的着急,或许此次兵分太多路取材,反而弄杂了。哎……

44分钟前
  • 浇花滴银
  • 很差

啥玩意儿?还没花生油广告好看

46分钟前
  • 许之行
  • 较差

第三集恶心到我了?那种破菜需要什么礼仪?奉行程朱理学是不是还要裹小脚啊!我呵呵!

47分钟前
  • 萱然半夏
  • 很差

预告片里解说配音是老狼就是唱同桌的你的老狼不是林更新不是潘粤明看过正片之后发现还是李老师一头雾水......

51分钟前
  • 知不足斋
  • 较差

靠,开场几分钟就想哭,刚吃完饭又饿了麻辣烫 石花膏 水盆羊肉 我的口水!!!看了后面几集真得来改下分数了但画面之精美,色泽之诱人,是没法儿回避的,所以都客观点下分数,好吗

54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照这样子就不要叫“舌尖上的中国”了,叫“锅子上的中国”好了

56分钟前
  • 列克星敦的亡灵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