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记录片大陆2010

主演:孙悦斌

导演:周兵,蔡小敏,施润玖,万玛才旦,袁丁,王冲霄,金明哲,陈丽,鲍军,汪哲,韩斌,杨光,苏强,吴向列,方磊

 剧照

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2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3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4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5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6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3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4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5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6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7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8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19千年菩提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11 11:18

详细剧情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千年菩提路》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年菩提路》  出 品 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  发行版  42集  每集30分钟  播出版  未定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  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 》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附  分集梗概: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 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 
    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 ,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现在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现在,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

 长篇影评

 1 ) 佛的真谛

     假如跟前期我所看到《禅》一片比较,这部影片,更多就是一个记录,甚至于高明的记录都说不上,没有一个主线。但是它的优势在于进行了资料的整理。
   从汉代传入,一直流传至今,佛教在中国的演变流程,并没有很清晰的表现出来。然而出色在于史料的贡献,比如白马寺,比如达摩,比如少林寺的来由,结合如今的少林寺论禅,不知所谓,只能轻叹。
   这是忠实的记录和整理,然而背后深刻的内涵没有被挖掘出来。藏传佛教的流派,叙述含糊不清。很遗憾。
   
  

 2 ) 背景知识

五山十刹
我国与日本禅林官寺制度中最高与次高之寺院。
元文宗于顺至元年(1330),将金陵潜邸改建为大龙翔集庆寺,勒冠五山之上。明·洪武初年(1368),将大龙翔集庆寺改名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总辖天下僧尼。
五山即:(一)兴圣万寿禅寺(浙江杭县径山),(二)景福灵隐寺(浙江杭县灵隐山),(三)净慈寺(浙江杭县南屏山),(四)景德寺(浙江鄞县天童山),(五)广利寺(浙江鄞县阿育王山)。
十刹指:(一)中天竺山天宁万寿永祚寺(浙江杭县),(二)道场山护圣万寿寺(浙江吴兴),(三)蒋山太平兴国寺(又称灵谷寺,江苏南京),(四)万寿山报恩光孝寺(江苏吴县),(五)雪窦山资圣寺(浙江鄞县),(六)江心山龙翔寺(又称江心寺,浙江永嘉),(七)雪峰山崇圣寺(福建闽侯),(八)云黄山宝林寺(浙江金华),(九)虎丘山云岩寺(江苏吴县),(十)天台山国清忠寺(浙江临海)。

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麓,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

《妙法莲花经》
简称《法华经》,天台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大乘佛教经典。该经经名意为“像白莲花一样的正确说教”。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到中国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创办了日本的天台宗。13世纪日本僧人日莲根据天台宗所依据的《妙法莲花经》创立了日本的日莲宗。11世纪末,新罗僧人义天到中国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创办了朝鲜的天台宗。由此可见《妙法莲花经》对东南亚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少林寺
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四威仪
佛学将人的日常生活归为四种不同的姿态,行、住、坐、卧称为四威仪,所有的姿态都可以通向禅定。

少林寺立雪亭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禅宗二祖惠可来少林寺拜访达摩,一心想得到祖师的真传,但是达摩只自顾默然面壁,并不理会。神光站立祖师门外,肃然不动。他从白日站到黑夜。时值天降大雪,积雪没膝,天明时仍未被允入室。为示求道之诚,神光将自己左臂砍下。达摩开口了,问他“如此做甚?”神光虔敬地答道:“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众!”达摩见他心诚,可传衣钵,便唤他入室传道,并赐他法名“慧可”。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少林寺直到唐未,都是中国律宗的重地。直到宋朝,随着禅宗的日渐兴盛,少林寺最终成为禅寺。律宗五祖慧光。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的影响相当重要,因为印度民族从来不注重记录历史,玄奘的记载对研究印度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印度目前的国徽狮头柱和国旗上的法轮图案,都是来源於鹿野苑(sarnath)的考古发掘,而包括鹿野苑、那烂陀寺、菩提伽耶阿育王大塔、桑奇大塔等几乎所有印度着名佛教遗址的现代发掘,都是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卡宁厄姆等人自19世纪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

慈恩寺
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位于陕西西安南郊,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扩建为大慈恩寺。玄奘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此寺为上座并主持翻经院,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玄奘奏请于寺内建贮存佛经的大雁塔。

 3 ) 观看笔记ing

第一集.白马驼经
主题:白马寺
1.释源
东汉汉明帝刘庄做梦,梦金人,第二日与朝臣讨论此梦,一臣曰,西方天竺国有神曰释迦,与君王梦中金人一致,帝遂遣使西向寻佛
印度孔雀王朝覆灭后,印度历二百年分裂战争和外族入侵,在婆罗门教的挤压下,僧侣纷纷或南下海岛、或北上大月氏龟兹传法
印度中部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使节东入洛阳,时值公元67年,并携带佛经、佛画像。汉明帝为二僧建修行之所
“寺”之称法的由来:汉代三公住府,九卿住寺,其中负责接待外宾官员称为鸿胪,鸿胪所在住所为鸿胪寺,二僧既是外宾,即初住鸿胪寺,后建修行之所,也沿用称为“寺”,从此中国称僧侣修行的住所为寺
白马寺:一说纪念白马托经;二说白马是佛教话语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传说悉达多王子决定修行离开王宫时骑的就是白马

2.建筑
董卓命迁都,令烧毁方圆200里内所有建筑,白马寺也烧毁,只剩山门券石,成为东汉白马寺仅存的物证
《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袭,谓之浮图,或云佛图
印度原始佛教造塔供奉佛经,僧徒以塔为寺,礼佛仪轨为绕塔修行
董卓火烧洛阳之后的200年间,白马寺曾2此重建,又3次随洛阳城在战火中毁灭
北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有记白马寺情况
隋唐两代,佛教兴盛,传说白马寺一度达于建寺以来辉煌顶峰,唐末战乱又毁
1555年,明大太监黄锦主持重修白马寺,基本奠定了白马寺今天的格局
为唐宋以来中国佛教的典型寺庙
中国寺庙发展到明代,大都都是宫廷式的建筑:中轴线,线上有大殿,旁有辅助建筑和僧房等
寺山门内东西两侧院内有建于明代的摄摩腾、竺法兰二僧的坟茔,在中国寺庙中非常罕见

3.译经
摄摩腾、竺法兰译经多已流失,但流传到现在的有《四十二章经》
多位西域高僧来洛阳译经,西域高僧安世高、支娄迦谶最出名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官方设立的佛教译经道场
ad250年,魏朝,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洛阳,在白马寺译出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
同一时期,西域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规范僧团生活的《昙无德羯磨》
朱士行,中国第一个受比丘戒的僧侣,在白马寺受戒后即入西域求法,在龟兹求得梵文大本《般若》,遣弟子带回洛阳,译为《放光般若经》,自己则一生留在西域

4.地位
白马寺为汉传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第二集.东土释迦
主题:国清寺
1.智者大师
历经梁、陈、隋三朝
本梁朝某益阳侯二儿陈王道
17岁陈代梁
18岁出家
20岁受具足戒
法号智顗
AD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向慧思禅师拜师
AD567年,下山传法,入陈朝都城金陵,与国师法济论法,一语惊人,声名鹊起
“九旬谈妙”讲《妙法莲华经》
8年后,AD575年,请辞,带徒弟几名入天台山头陀苦修
定规则,耕作自给,改变了印度传来的僧侣托钵祈食的规定
隋朝代陈,杨广慕师名,请见,大师在扬州给杨广施菩萨戒,杨广授称号智者大师
AD597年,杨广再请,大师散尽用度,用木桩指山上某处说,几年后会有人在这里建造寺庙,并给名国清寺,意谓寺若成国则清。后某夜入灭
大师佛学和佛教发展的功绩:融合佛、道、儒,使之更加适合中国人理解和领会,形成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
被尊崇为“东土释迦”
AD598年国清寺建成,建成时大雄宝殿东侧栽种梅花,为纪念智者大师,至今已1400年老梅,仍开花
国清寺被尊为“教观总持”,亦为天台祖庭
国清寺山门东开,与其他寺庙山门南开不同,因为东面20多里直通佛陇,即当初智者大师

2.帝观大师
高丽大师
宋时,使者往高丽,求天台经卷回国,高丽王允,使帝观法师陪同护送经卷
法师与当时国清寺主持彻夜长谈,决定留在国清寺,研习天台宗
后著《国清四教义》
无疾而终

3.一行大师
唐时才能之士,原名张遂,精通算术阴阳五行学说,武三思召见,为避,出家为僧,入国清寺
入寺之前主持已经预见,言弟子:门前水西流,弟子当来
来时果山洪突发
遂住国清
著《大衍历》
后人建“一行到此水西流”碑纪念

4.丰干、寒山、拾得
丰干桥
国清三贤
供于贤堂内
寒山拾得的对话: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后人编《寒山拾得诗》
雍正读寒山诗而发知遇之感,遂令重修国清寺三大殿及其它殿室,完全以皇家宗庙式样而建,今日国清寺的规格即为雍正时所建


第三集.少林寺
主题:少林寺
1.跋陀
印度僧人,行迹甚广,西至东罗马帝国,东至震旦中国
AD495年,来到洛阳
时值北魏孝文帝令迁都
孝文帝尊佛
跋陀选定河南嵩山修行
孝文帝助建少林寺

2.达摩祖师



【本文所有内容不接受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所有著作权本人自行保留。fuck you dame control freak and greedy pigs!】

 4 ) 沒有什麼創新

只能說是一般吧,視覺效果比較華麗,但恰恰視覺效果是次要的,內容才是主要方面。視角也過於寬泛和居高臨下了,宗教並不是在廟堂裡的,而是在普通小老百姓的心裡面的。
所以把精力投射在內容上,才是主要的。拍紀錄片的錢要砸在實際的地方。

 5 ) 真一般

看了以后,有点失望,对不起这个标题。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6 ) 提纲

净土宗:
庐山东林寺 汇源 观想念佛5
太原玄中寺 昙鸾 口称念佛6
                    道绰 念珠念佛
西安 善导

鸠摩罗什:7,8
343年龟兹库车
413年长安草堂寺
道安 385年逝

律宗:
朱士行260年受戒
福建福鼎平兴寺 学戒传戒9

禅宗:
洗石庵 桂平西山,宽能10
少林寺 15 16 达摩 惠可


天台宗:
浙江天台国清寺 智顗11
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

南传:
云南鸡足山 放光寺21 22 摩诃迦摄(叶)
           祝圣禅寺 虚云
藏:
山南桑耶寺

 7 ) 两千年风云,万万人佛心

      利用了三天上班的午饭时间边吃饭边在新浪上看完这部六集纪录片,唯美的画面,磁性的嗓音,从漫漫两千年历史长河的六个横截面去介绍佛教的发展。结尾现中央电视台制作,监制的是宗教局等绝对权威的部门。如果想从这部片子中找到什么奇闻异事可能就要失望了,纯粹的科教与佛教历史知识的扫盲。但是,制作的严谨还是使之不失为不错的纪录片。

    白马驮经、东土释迦、少林寺、帝国高僧、法门寺、南海普陀,分别记述了汉明帝佛教东传、智者大师国清寺创天台宗、少林寺由律至禅的发展、玄奘法师西去取经东回译经、法门寺佛骨舍利起起伏伏的命运、普陀山观音菩萨信仰的发展。属于按照历史顺序,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点展开叙述。画面唯美。

    直到影片最后,普陀山朝圣道上一位位年迈老人三步一叩时眼中闪烁的执着、坚定与虔诚却是最为打动人的地方,仿佛是为看这部纪录片的人想提出的问题做了注脚——究竟是什么让佛教沿革至今。

 8 ) 吾心安处

第一次看完长达45集的纪录片。我始终相信缘分这件事情,这样一部纪录片被我现在看到了,这是个好的契机。就像旁白说的那样,在这个时好时坏的外部世界中,我们会遇到困境,这种困顿已经是和一个人的工资,存款没有关系了。就是一种随着年岁增长后,对于生命本质和意义的疑惑,渴望找到一种自我解救的出口。但这些太难,颠簸在物质世界会让我们来愈来愈空虚和丑陋。无疑信仰是个好东西,让人类即使在什么都缺乏的年代也能安定和知足。但我哪有那样的智慧和勇气去摆脱现在有的一切,做到不争不求呢?于是只能靠着对于佛门世界偶尔的一瞥,以及在世俗世界中知道感恩以及随喜赞叹,来获得哪怕一点点的清净光明。那种“身如污泥,心向莲花”的境界,是乃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追求。

 短评

好得可以反复看。

6分钟前
  • 吴地越人
  • 力荐

只找到电视播出的十二集版本;看过后最大感受是宗教内容确实很适合以影像方式表现。

8分钟前
  • 悲伤冷笑女
  • 力荐

好!把这样的片子放上CCAV尤为难得,感谢这些坚持的人们!

10分钟前
  • 小老鼠
  • 力荐

南无阿弥陀佛~

13分钟前
  • llalalala
  • 力荐

南无阿弥陀佛

15分钟前
  • 君儿
  • 推荐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一僧一寺一佛国》系列佛教文化纪录片之大型纪录片《千年菩提路》。

17分钟前
  • paradox
  • 还行

介绍普陀山那两集尤其让人触动,“你内心感觉清净,你就在普陀山;你对别人慈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

20分钟前
  • 傻白甜姚姚
  • 力荐

太精彩了配乐,配音,光影都是我喜欢的。深沉、大气、气韵十足,这才是中国的大美。

25分钟前
  • 小耗子🐭
  • 力荐

4.5 对于佛教一个很系统的梳理。暑假刚去了甘南,对藏传佛教的总结也算是补课了。认真做了笔记。缺点就是整部风格非常不统一。

30分钟前
  • 眯眯眼的敏敏
  • 力荐

看了莲师的足迹、九华金地藏、南海普陀三集。太浮光掠影了。流于表面,没有内容。外行拍给外行看的。

34分钟前
  • 无止境
  • 较差

千年菩提路 (2010)

37分钟前
  • dac
  • 推荐

中国佛教寺院历史常识的入门好片子

41分钟前
  • Tenry
  • 力荐

孙悦斌!

42分钟前
  • 素问咩
  • 推荐

越往后越不行

47分钟前
  • 叶酱
  • 推荐

看了就不自觉的流泪。

48分钟前
  • 心子
  • 力荐

看到片尾字幕的赞助单位有中央统战部,不禁有些欣喜。关于宗教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禁区,面对一个正信的宗教在如此功利的社会中更是难得。此片能在cctv播出已经是个好的开始。希望真正接触到佛教的人不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信仰而已,更多的是一种修行。

53分钟前
  • 月球上的小宇
  • 力荐

用影视的方式,富有文采的语言,让众生了解佛法。不得不随喜赞叹

55分钟前
  • 麦肤
  • 力荐

看的是12集的播出版本,属佛教文化入门级,居然能在cctv播出,宗教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5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总体尚可,只是内容大多是历史性的,没有涉及太多的佛教内容,略有遗憾。

1小时前
  • lulusw
  • 推荐

佛之所以成佛,正在于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寂寞,舍常人之不能舍之欲望。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