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上将

动作片其它2015

主演:查尔斯·丹斯,鲁格·豪尔,丹尼尔·布罗克班克,埃拉·琼·昂拉尔,巴里·阿茨玛,埃格伯特·让·魏伯,弗兰克·拉默斯,维尔·博登,德雷克·德·林特,菲利普·佩特斯,泰格·格南德特,罗兰·芬豪特,蕾克·范·莱克斯蒙德

导演:罗伊·雷内

 剧照

海军上将 剧照 NO.1海军上将 剧照 NO.2海军上将 剧照 NO.3海军上将 剧照 NO.4海军上将 剧照 NO.5海军上将 剧照 NO.6海军上将 剧照 NO.13海军上将 剧照 NO.14海军上将 剧照 NO.15海军上将 剧照 NO.16海军上将 剧照 NO.17海军上将 剧照 NO.18海军上将 剧照 NO.19海军上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0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德鲁伊特(弗兰克·拉莫斯 Frank Lammers 饰)继承了马尔滕(鲁特格尔·哈尔 Rutger Hauer 饰)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任的海军上将,他用接二连三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智慧和实力,赢得了属下们的信赖与尊重。  共和党官员约翰(巴里·阿茨玛 Barry Atsma 饰)和奥兰治党的亲王威廉三世(埃伯特·杨·韦伯 Egbert Jan Weeber 饰)为了挣得权利而进行着没有硝烟的较量。与此同时,荷兰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带领着自己的舰队,德鲁伊特成功的击退了敌人,因而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英雄,可他的名声大噪亦让他被迫卷入了王室的权欲纷争之中,甚至威胁到了他和他的家人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荷兰的两难抉择

0. 陆权还是海权?王权优先还是自治优先?战列线战术还是甲板近战?联法还是联英?英雄后代还是商业寡头?

1. 1672是荷兰的"灾难年",英国封锁,法国入侵,荷兰内外交困,人民的民族感却达到巅峰。在王党(橙带党)的煽动下,共和派首相德维特与其胞弟被狂热的市民戮尸海牙街头,曾束缚于德维特的奥兰治亲王上台,史称威廉三世。

2. 在此之前,德维特的执政让荷兰进入了黄金时代:海上贸易高度发达,伦勃朗和斯宾诺莎也在此时发迹。战争方面,德鲁伊特上将把舰队开进了泰晤士河。但支持奥兰治家族的王党与支持商人寡头的共和派裂隙渐深,再加上强敌觊觎,终致灾难。(对了,德维特被誉为"天鹅"。一开始不得其解,后来明白,原来荷兰的天鹅实在是太大只太凶悍了…)

来自维基百科:The Threatened Swan by Jan Asselijn is an allegory of De Witt protecting his country from its enemies.该画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3. 然而,威廉三世的阴暗面在电影中被夸大:德鲁伊特之死并非他所致,但把海军分兵地中海确实是重大的战略失误。不过,如果没有威廉三世力挽狂澜,纽约或许依旧是新阿姆斯特丹,但荷兰早已灭国。

4. 结果,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回归了王权,但若干年后,威廉三世却成全了仇敌英国的光荣革命。从此,英荷进入共主时期,成为世界一极。

5. 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被大仲马写进了《黑郁金香》。与此同时,在他的另一部小说里,老年的达达尼昂作为远征军统帅,在马斯特里赫特奔向了他的绝命之战。

6. 德鲁伊特战死后,被厚葬于阿姆斯特丹的新教堂,他的"七省号"战舰历经多代转世,现在仍在荷兰海军服役。威廉三世被奉为传奇英雄,其所在的奥兰治家族作为皇室统治至今。但在海牙,人们为德维特树立起了雕像。

2017.2.7

在去往里昂的路上

 2 ) 德鲁伊特——海军上将

他曾驰骋于大海的波涛之上,英勇无畏,为了祖国,为了荣誉,为了亲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是能够驾驭海浪的,能战胜敌人的,能保家卫国的海军上将。可他却淹没于政治斗争的洪流之中,即使是生命最后时刻,他仍然战斗坚守在前线,纵使敌众我寡,纵使毫无胜算,他未曾退缩过,正如他为残酷政治屠杀向王子仗义执言的时候、拼死驱开暴民的时候一样。他一直坚守,为守护国家,守护荣誉,守护亲人,纵是前路多艰,仍是默默彳亍。德鲁伊特,用永远我们的英雄!

 3 ) 一个被电影污蔑的伟大君主,还原一个真正的威廉三世

因为这部电影为了戏剧冲突把历史人物和历史真相歪曲到了一个不忍直视的地步,我认为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威廉三世。因为他的一生内容太多,我直接贴上一篇历史研究文章,客观,也便于大家理解。 荷兰联省共和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经过了尼德兰革命的洗礼,早在1521年就在奥兰治家族的带领下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同时,为了纪念奥兰治家族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同意荷兰执政一职专由奥兰治家族的后裔继承。然而,独立后的荷兰内部却出现了分裂。一派以支持奥兰治家族的中央集权派为主,他们主张中央保留执政一职,并建立统一的军队;另一派以维特家族为首的地方自治派,主张各省由大商人寡头自治。 信奉新教的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后,被以法国为首的天主教国家视若芒刺,多次联合瑞典等国向荷兰发起攻击,导致荷兰外患不断;另一面,以维特家族为首的地方自治派也虎视眈眈地想要夺取执政大权。内忧外患之下,奥兰治家族的统治本身就已经岌岌可危了,更为糟糕的是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二世却不幸年纪轻轻(年仅24岁)就因病撒手人寰。他去世后,以维特家族为首的造反派宣布取消荷兰执政一职,立即解散了军队,规定各省的防务由自己负责,还煽动议会颁布了《排除法令》,法令规定“凡是奥兰治家族成员不能出任政府、军队高官的法令”。这就剥夺了奥兰治家族担任执政的特权。 威廉二世与英国的玛丽公主(英王查理二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儿子威廉三世在其父亲去世8天后才来到这个世界。出身于奥兰治家族,又有着英国王室的高贵血统,原本风光无限,可惜父亲的去世湮没了他出生的荣光。小威廉自小体弱多病,而母亲与其祖母因不和经常吵闹,他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起来。威廉二世死后,奥兰治家族就失去了昔日的雄风,况且,《排除法令》颁布几乎剥夺了他成为荷兰执政的继承权,所以威廉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如同破落贵族。 然而,看似沉静的威廉三世却并不沉静。他自小刻苦研读兵书,博闻强识,在宗教上奉行宗教宽容的信念,着意培养作为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素质。 俗话说,机遇永远是给准备的人。威廉的这一切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672年6月,荷兰共和国陷入了被全面吞灭的危险,7个省中有5个已基本沦陷,只有荷兰省与西兰省还在抵抗(不过这两个省的经济分量占到了整个共和国的7成,是国家的核心)。尽管海军统帅“海神”鲁伊特率领的荷兰海军屡屡击败英、法海军,却仍然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荷兰人都被逼到了绝境。 国难当头,当时执掌政权的维特家族出于商人利益的考虑,企图以向法国委曲求全的方式免于交战。然而,已经拥有强烈爱国意识的荷兰人竭力反对维特家族的求和政策,数次发动暴乱。 历史不会重演,但荷兰人民依然记得奥兰治家族在百年前争取荷兰独立的丰功伟绩。于是,荷兰的部分有识之士向议长举荐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陆军统领,因为奥兰治家族与英格兰王室是亲家,在欧洲各国都广有门路,在荷兰军中也享有崇高威望。于是,狂热的荷兰人一面推翻维特的统治,一面推举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陆海军统帅,全权负责所有军事行动,这一年他才22岁。 但是,威廉三世面对的是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他既没有军队也没有金钱,拿什么去拯救国家?更可怕的是,国家已经陷入了全面混乱与恐慌,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逃离荷兰,成千上万的人堵在阿姆斯特丹荷属东印度公司门口兑换手中股票,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中的票据十有八九早化为了废纸。 威廉深知,打仗是需要金钱的,想要金融体系恢复正常,首先就要稳住人心。于是,威廉三世命令守卫当着群众的面打开金库,让惊慌失措的人们亲眼目睹数十年前投资的白银、黄金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地窖里。他呼吁人们保持镇静,亲口保证所有的票据全都依然有效,人们心中的恐慌总算得以缓解,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体系又恢复运转。 然而,天不遂人愿,虽然威廉稳住了金融体系,但在一次战争中却痛失了得力的海军将领鲁伊特,直接导致荷兰在战争中的劣势愈加明显。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已定,他觉得荷兰人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回到了刚刚兴建的凡尔赛宫庆祝自己的辉煌功绩。同时,他下令停止进攻,将兵力分散在各处修建工事,坐等敌人投降。 前面提到过,威廉是当时英王查理二世的外甥,所以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怕继续攻打荷兰会引起英王查理二世的不快。经过英法国王的协商,决定派查理二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去充当说客。白金汉劝说略显瘦弱的亲王早早投降,并保证英国将会尽力斡旋,给予荷兰一个体面的条约。然而,奥兰治亲王威廉坚定地答道,“我的国家是很危险,但我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失败,因为我会战死在联合省的最后一条壕沟里!” 威廉用政治家的魄力和风范领导国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使得荷兰全国上下士气振奋,同仇敌忾。 白金汉公爵只好悻悻地回去复命,听说荷兰人拒绝投降之后,路易十四觉得必须让这个奥兰治家的毛头小子吃吃苦头,法国国王再次命令军队前进,法国人准备发动最后的总进攻。法国著名的将领孔代亲王与蒂雷纳元帅一致决定直接攻打阿姆斯特丹,攻陷荷兰首都。 兵家有云,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荷兰人在最后生死关头,竟狠狠地将了法国一军。为了阻止敌军,奥兰治亲王竟命人凿穿了保护荷兰的拦海大堤,汹涌的海水瞬间淹没了大片土地,阿姆斯特丹与海牙等主要城市成了孤悬海中的岛屿。法国人始料未及,对此也完全没有对应之策,只能望洋兴叹。 1673年底,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年轻的威廉三世威信达到极点,获得了“护国英雄”的称号,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各省公认,在欢呼声中就任荷兰执政。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由于他死后没有后代,所以王位由信奉天主教的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继承,即詹姆斯二世。但因新国王强调王权,多次忽视议会,打击新教人士等一系列行为引起英国民众的不满。伦敦人民发生起义,将詹姆斯二世赶下了台。 因詹姆斯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故其长女玛丽公主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1688年,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女婿威廉三世受到英国议会的邀请,由托贝港登陆英国。他们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的原则。同时,在英国议会的支持下,夫妇两人共同加冕成为英国的国王和女王。詹姆斯二世在逃往意大利的途中被擒获,后来在威廉三世准予其逃至法国。法国国王将詹姆斯二世收留,将其安置在圣日耳曼宫。所以,这场政变虽然令英国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却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故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威廉成为了荷兰执政,同时也是英国国王。想要做好英国国王并不容易。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威廉在担任英国国王期间,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内政外交上,都出色地发挥了他的政治家的才能。在国内废除了新闻审查制度,自觉履行《权利法案》的条文,与议会关系融洽,使得英国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对外,体现在与法国的战争上,尤其是著名的那慕尔之围,威廉从头至尾指挥战斗,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尊敬。 由于威廉性格冷峻,不善表达,加上他的荷兰人身份,起初并不为英国大臣以及民众所喜爱。然而,人们都喜欢英雄。英法战争提供给了威廉一个做英雄的机会。 威廉入主英国后,信仰新教的荷兰与英国便结成了牢固的同盟,这引起了以法国为首的旧天主教国家的不满。于是,法国纠集萨伏伊等国发起了对英国为首的新教国家的战争。于是,英国、荷兰、神圣罗马帝国等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法国。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威廉将自己打造成忠贞勇敢的骑兵,彰显了运筹帷幄的才能。

1695年初,法国在弗兰德斯(荷兰边境城市)纠集了一大批军队。从利斯河到斯盖尔德形成一条防护带。同时,法国将领维勒华把指挥部驻扎在图尔奈附近。法国元帅博福勒斯带着大约12000人,驻扎在桑布尔河河岸的那慕尔城。 另一边,英国和荷兰的军队在威廉的直接指挥下聚集在根特市附近。巴伐利亚选侯带领一支劲旅驻扎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主要由布莱梅堡人组成的一小支军队驻扎在离亨伯赛德郡不远的地方。六月初,双方发起军事行动。那慕尔城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英法双方的必争之地。威廉先佯攻弗兰德斯,实际上却暗地里向那慕尔城逼近。 威廉的这项计划获得下属以及盟军们的热情支持。瓦德蒙特将军(威廉的表兄)率领大量兵力留在弗兰德斯,以便监视法军将领维勒华。威廉率领剩余的约80000名士兵径直向那慕尔城进发。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和布莱梅的两支军队作为先锋部队。英国盟军们的军事行动协调又敏捷。 一方面威廉坐镇总指挥部,负责下达攻城命令;另一方面,他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毫不畏惧枪林弹雨。据说,迈克尔·戈弗雷是当时的英格兰银行总裁,他负责提供军费,这时奉公来至国王军营。在没有威廉国王的命令下偷偷跑到前线观战。威廉对此非常恼火,责令他迅速撤离,但他却认为国王都在前线,自己没有理由退缩。威廉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可以将生命交由上帝保管,但你——”,当他们正在交谈时,法国堡垒袭来一发加农炮,戈弗雷立即惊骇地匍匐到国王脚下,而威廉却面不改色。这则笑话传回英国,英国民众深深地为他们国王的勇敢、坚毅所折服。 英方盟军的精锐步兵在经过了一场血腥战斗之后,对布鲁塞尔的外围工事展开猛烈进攻。国王亲自指挥进攻,据说在战争最为激烈之时,他一边把手搭在巴伐利亚选侯的肩上,一边喊道:“看看我勇敢的英国士兵吧!”在国王的鼓励下,盟军士气大振,赶在法国维勒华救援那慕尔之前攻下了这座城池,使法军遭受重创。盟军俘获了博福勒斯元帅,并通过这位元帅与法国达成停战协议,于1697年9月20日在荷兰的里斯维克签订《里斯维克条约》。合约使法国的地位遭受重创,使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大大增强。

 4 ) 无可奈何的切入角度

三星很大程度上给颇有气魄的战争场面和华丽精巧的舰船。

作为一篇恢弘的历史和战争画卷,从一个海军指挥官切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但也可能是这个历史事件作为正面题材影片无奈可选的惟一角度吧,因为肮脏的政治、无知的暴民、贪婪的王子、失败的政客,都难以承担影片主题的正面切入点。

如历史真的像片中所述,威廉三世与英国结盟的做法其实也可以理解,即使主人公再勇猛,弱小的荷兰也无法抵御英法等国的联合绞杀;作为其他国家军事上的威胁,主人公的死也属必然,最终的结局也许是威廉三世对这位英雄谢幕的最佳安排。

历史事件的复杂让影片叙事冗长且没有重点;人物刻画粗糙单薄,难以生动起来。

荷兰电影仍需努力。

 5 ) 看荷兰人自己写出“盛极而衰”

终于看到荷兰自己拍的17世纪这份黄金履历的历史大片了……虽然非常主旋律,但是很难得的摆脱了英雄史观,没有将眼光只停留在讴歌英雄上,而是通过国内外政治场上的群像,家庭,民众,完成了一部17世纪荷兰由盛转衰的宏大完整的时代蓝图。

故事线完整,几个主角们塑造得也很棒。海军上将的思想很崇高,但是因为家庭和朋友,显得不是那么假大空。首相约翰的手腕与强势,威廉性格与地位的冲突,他作为一个王的取舍和良心的冲突,其实我觉得并没有黑威廉太过。毁掉堤坝这个可能因为技术原因没有拍出来,所以我们这些外国观众难以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决策对于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另外妻子这个角色真的很让人喜欢,坚强,聪明,自尊自爱。

海战本来就很难拍,利用写意的手法来侧面描写也不错,虽然几场战争看下来会有点疲劳,但是每场的细节都有所不同,比如第二场战斗中牺牲的通讯旗手,又比如最后一场战斗后的小孩子,都是导演想办法在难以描绘的海战中加入的锚点。如果能想办法更清楚的说明每次的战争策略会更好,尤其遗憾的是达查塔姆奇袭没有太多的描述。

服装和细节没的说,教科书般的完美。连过路人手上拿着的油画都能透露出一点意味。打光和摄影的素质真的高,连倒牛奶的女仆都能重现尼德兰画派的感觉。结尾处的一长段平行蒙太奇非常非常棒,低地国家的艺术造诣真的不容小觑。

最后,荷兰人眼里狼狈为奸的英法关系可能是我见过最淫荡的了(笑)

 6 ) 一幅真正的时代画卷

因为对指挥若定,奇计制胜的将军的崇拜,和对欧洲古典味道的嗜好,看了这部电影。数百艘巨型战舰在海上排兵布阵,远景展示阵形和变阵,模形展示阵法。加近景的甲板肉搏战,把海战的恢宏壮阔呈现了出来。虽然对于海战形的写意多于战争细节的展示,气氛和场面的营造亦带给人震撼的观感。迎风鼓起的巨大风帆,密密麻麻的粗壮绳揽,旋转的舵手,舰身转向时巨木发出的喀嚓响声,口声相传的号令,以及不断推上的黑炮和不停塞入的铁球,都带给人一种代入的时代感。

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小小的荷兰因其强大的舰队和优秀的海上将领称霸世界,电影正是优秀将领之一德鲁伊特的故事。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他,在英荷战争中多次打败英国的皇家舰队,成为国家倚仗和令敌人敬畏的著名将领。然而海风永远要趋从于政治的风向,电影的结局戏剧化的塑造了一个兔死狗烹的悲剧,让一代将领的故事更加传奇。伴着一代海上将领的陨落,荷兰海上史诗的辉煌时代也随之结束。

一个人物的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其中既包含了当时共和制的艰难和暴民改变历史的政治隐喻,更展示了以海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段辉煌的荷兰历史。如同一部荷兰人工整的献礼片。

电影的剧本大框架粗线条,枝繁叶不茂,内容起伏多,细节少,但完整性很好。

画面,构图,色调,服饰,都堪称标准化,中规中矩,鲜有瑕疵。比较惊喜的是画面和服饰。画面犹如荷兰板画和油画的再现,而造型和服饰更是古典味十足。尤其喜欢那长长的卷发,繁琐而华丽的服装,泡泡袖,花边,系带,曳地长袍,长白袜和小皮鞋,还有王室矫作晃动的优雅,古典元素满屏闪耀。

无论是海战,还是政治风云,拍的都清晰可观,一幅真正的时代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上将夫人演的很好。

 短评

电影本身不错,叙事动情,海战场面虽前后单一但初看时还是蛮振奋的。但作为传记片不算合格,黑威廉太过,是因为政治正确必须拔高共和,所以不得不黑皇室是吧。

6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你可以把这看成荷兰版的高尔查克,只不过是从共和派视角拍的。荷兰作为一个小国夹在英法之间本来道路就不多,不是一个德鲁意特或者威廉三世能够决定的。大资产阶级本质上都是秩序党人,看到保皇派有利必然抛弃共和派。只是你瓣怎么这么多保皇派啊?可劲的吹。你们可赶上好时代了。BTW这片摄影真是棒。

7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推荐

海战漂亮,无奈节奏和叙事完全不行,可能拍成三集片能好点。导演有点精分,已经决定黑小橘子了,还把他拍那么萌

9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岳飞也是这么死。老百姓不支持英雄。

11分钟前
  • 万俟陨枫
  • 力荐

这剧真讽刺 愚民 可见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否则你煽风点火 可以利用愚民 却又担心别人也煽风点火 让愚民来害你 一个没有判断力的国家

14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英雄迟早会沦为政客的牺牲品,这一点上,历史从未出过差错。

16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工業標準高,研究打光就很有趣。We will push those idiot English back to their island!

17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感觉像是动用了举国之力塑造了荷兰历史上的特大英雄。拍得当然很好,很尽力。但也略感觉吹嘘得大了点点。4.5星

22分钟前
  • bugz
  • 力荐

开篇就不行,什么叙事啊,什么剪辑啊,看不下去。够烂的片子,居然被豆瓣评分这么高?

27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君主制与共和制之争,相对中国的政治斗争太弱了

29分钟前
  • zen
  • 还行

勉强算得上波澜壮阔了,尽管海战仅仅是打得很有场面感,缺乏激动人心的战略战术表现。男女主角的对手戏演得真不粗,很有些感情流露,几个小演员也没掉链子。就电影的故事来看,依然是讲百姓总是无可救药的愚昧,而权力则夜以继日的灭绝人性。诚然,任何私人或私人团体所操纵的国家都不能被称为共和国

34分钟前
  • 苏彦明
  • 推荐

统治jieceng在莺歌燕舞,pingmin可能在前方浴血奋战。 这种矛盾造成一个guojia的neizhan和waizhan同时发生,那么waizhan没打垮它前,neizhan可能就打垮他了。

37分钟前
  • 量子
  • 力荐

海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拍的很牛逼了,怒海争锋一个级别的海战电影。海上马车夫走下神坛的一段历史,剧情方面有点太过爱憎分明,舞台剧的剧本感觉,真实的历史好像不是这样。

41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曳地长袍藏满权术阳谋,空心炮弹鸣响英雄悲歌。华丽的国葬抵不过女儿的一个吻,奈何终是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古典大气的油画质感,风烟浩渺的大航海时代背景,竭尽全力塑造出一个完美凛然的荷兰民族英雄。更令人胆寒的是受到煽动将首相剥肠破肚的暴民们,波诡云谲中难免被蛊惑。为国不为君,马革裹尸还。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因为看了篇扒威廉三世的文 找来这片看 看完对荷兰这个弹丸小国真是刮目相看 在我们中华民族最封建腐朽的时期 人家已经为实现共和各种抛头颅洒鲜血了 在抗击外敌时连威廉三世都知道我们是共和国 我国王一人说了不算 政治斗争是惨烈的…

46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推荐

不熟悉这个人物和那段历史, 看电影只觉得平铺直叙, 没有重点. 本来是奔着海战场面去的, 看下来觉得电脑动画太多, 精彩的海战场面太少.

51分钟前
  • Woodchuckle
  • 还行

2015BJIFF,4.0,在电影院里被打动到了。。

5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可能跟有些人并不一样我并不讨厌威廉Ⅲ,因为政治就是政治。弱国无外交大家都懂得。作为一国之领导者,大国或本国派系眼中的肥肉或傀儡,他在顾全自己的情况下也尽力顾全了自己的国家跟人民。善恶相抵,中规中矩。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人也不可能扭得过时势,即使你是位皇帝。

54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政治就是:不能让你活,但可以死得很荣耀。

59分钟前
  • 专程路过
  • 推荐

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老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