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摇晃

剧情片英国2014

主演:本·卫肖,郑佩佩,莫文·克里斯蒂,彼得·鲍勒斯,安德鲁·梁,肖恩·索尔特,娜奥米·杨,彼得·E··霍普金斯,约翰·马修斯

导演:许泰丰

 剧照

轻轻摇晃 剧照 NO.1轻轻摇晃 剧照 NO.2轻轻摇晃 剧照 NO.3轻轻摇晃 剧照 NO.4轻轻摇晃 剧照 NO.5轻轻摇晃 剧照 NO.6轻轻摇晃 剧照 NO.13轻轻摇晃 剧照 NO.14轻轻摇晃 剧照 NO.15轻轻摇晃 剧照 NO.16轻轻摇晃 剧照 NO.17轻轻摇晃 剧照 NO.18轻轻摇晃 剧照 NO.19轻轻摇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1

详细剧情

  华裔女性珍(郑佩佩 饰)与儿子凯(Andrew Leung 饰)相依为命,从柬埔寨金边移民到英国伦敦。不谙英文的她一直依靠儿子充当眼睛和耳朵,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然而她并不知道凯的性取向,甚至长期以为凯和同居的英国人理查德(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只是“室友 ”。当凯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后,无助的珍惟有开始接触理查德,从而开始翻阅儿子生前不为人知的画面。一老一少将共同面对失去挚爱的生活——哪怕他们无法以言语沟通。  《轻轻摇晃》由英国微波电影基金和BBC联合投资拍摄,是亚裔导演许泰丰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它成功的结合了同志情感与移民故事,演员间细腻微妙的互动,让轻缓流动的画面与剧情有了饱满的张力与生动的趣味。《轻轻摇晃》获2014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何处是归途?

  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的经历让我对于在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或者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相处很感兴趣。

这是一部很有层次的片子,从角色的定位和叙事手段都呈现了不同文化下的错位与呼应。这个片子里有关于妻子和丈夫的故事,有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有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纠结,不同文化下对于恋爱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以及作为翻译的女生与片中的各个角色的关系(她翻译,双方都通过她来表达,而她在翻译双方的表达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她也加入。就如同她自己的身份,新一代移民的华裔。)

 母亲对于被指出用过度的内疚感控制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她说:
有的时候,那些内疚感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当父母老去。作为儿女的我们就会不自主地有种内疚感。想让父母过上好生活的内疚感。并不是父母想要给孩子加上的。突然有种感叹就是,这些其实也都是我们要经历的功课。很多事情发生,因为这件事情本来的规律就是这样。却让人不免会用一种感伤的感觉。

 2 ) 淡淡的爱情,淡淡的感动

听着Jolene写这篇真正意义上的影评。淡淡的吉他,淡淡的嗓音,不疾不徐,就像这部电影,一切都淡淡的。悲伤淡淡的,快乐淡淡的,散发淡淡的忧伤。 我不知道电影的技巧,就说说心里觉得这部电影最让我深刻的特点吧。 是他们的眼神和一些小小的细节。 珍和凯先出场的。那时候凯处在要不要和母亲出柜的纠结和紧张边缘,而珍,处在抱怨儿子把自己关在这里的生气情绪中,用她的话来讲,叫作“囚困”。 凯的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从头至尾的愁苦,以及烦闷。刚开始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总是这么轻易地就对爱他的人发火,对母亲的抱怨,对理查不经意的口误,都表现出莫名其妙的强烈的怒火。后来当理查听到珍不想再见亚伦的时候,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生了气,说,就是因为你不肯融入这里的文化,才给了凯巨大的压力。这里让我理解了凯怒火的来源,一边是失去父亲的孤独的母亲,一边是陪伴了自己四年的挚爱,他实在是不敢赌,这样无奈的境况让他发疯。任是谁都会发疯吧。 珍从一开始眼里是不开心和担心,即使是和亚伦在一起的开心,也是淡淡的,暂时的。面对儿子以外的别人时,总觉得她的状态是游离的,只要一想到儿子,便会涌起巨大的悲伤,儿子的死让她更孤独无助,身边陌生人对她莫名其妙的好让她困惑和怀疑,甚至是愤怒,愤怒到不能觉知自己,不能觉知身边的爱。后来到凯的房间里,眼神里满满的想念。一次又一次,面对理查的好,她慢慢学会了接受和理解,眼神从愤怒转为了理解,从夸他做中国菜好吃,和理查争得了儿子的骨灰,以及最后看到理查熟练的用筷子煎培根时,听到理查的痛苦和后悔以及对自己儿子的想念时,她终于明白,儿子是遇到了一个多么好的爱人,终于能够释怀。 理查的眼神从头至尾令人动容,满满的委屈,满满的不知所措和歉意。恋人的母亲对他没有理由的讨厌,造成了恋人向母亲出柜的障碍,因为自己那天的失误,恋人车祸离去,因为自己房子不够大,让恋人没有尽到为人子的责任,竭尽所能帮助珍希望她能融入这里来达成恋人最后的遗愿,而珍却不肯接受。小心翼翼的说话,即使是珍听不懂英语,在说到不该说的话时,还是会小心翼翼的,珍一生气就开始抱怨自己搞砸了所有事,请来翻译珍却以人太多为由让他离开,珍要来看儿子的房间,为了不让她看到他的东西起疑心伤心,便说是自己实在受不了先前的小房间而在凯一去世就迫不及待搬来他的大房间,珍责怪他,为什么要搬得这么快,他低着头默默承受所有委屈。凯怪他说话不恰当,他小心翼翼地道歉。一切的一切,理查让人心疼。 珍是悲伤的,理查的悲伤并不比珍少。他忍不住哭了很多次,只要谈到凯,总是抑制不住的啜泣,总是隐忍的,一言不发,默默坐在一边,尽力帮忙。天知道他的心碎有多少。 后来当珍终于接受自己,珍用中文说她的释怀,理查用英文说他的想念,此时终于不再需要翻译,他们终于明白了对方,让人动容。 最后理查终于可以痛快地哭出来,在珍面前,坦坦荡荡地,诉说自己对凯的愧疚和想念,凯走了之后的日子,他一个人,一定过得很辛苦吧。

影片从头至尾都是克制的,没有极大的起伏,爱情线部分只有床上的部分,二人光洁的身体,淡淡的絮语,唯一一次,是凯在走出房间,准备向母亲出柜时,身后的理查哽咽地请求:“可以再请你轻嗅我的胳肢窝吗?这是我最喜欢的动作。”凯匆匆离去,没有回答,之后永远不回再有回答。 最后一幕,是凯在车祸前问母亲是否愿意去家里吃晚饭,母亲珍回答说好啊,凯说,那你来做饭,珍回答,好啊。镜头一转,再也没有凯,只有珍一个人站在窗前。我想,她回答“好啊”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接受的了吧。

在疗养院里游离的珍
儿子离开之后来到儿子房间的珍
请母亲珍去家里吃晚饭时的凯
被珍赶到一边的理查

 3 ) 只是在轻轻地,摇晃。

今天乘着欧盟电影展的东风,和漆小姐去了高端的法国文化中心看了《轻轻摇晃》,没错,就是那部小本和郑佩佩合作的让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导演洪皓也来了现场做Q&A,作为一个越南裔,从伦敦坐飞机来北京参加这个活动还是挺敬业的。
整部电影就像题目lilting一样,从叙事到摄影到对白到氛围,就是一种轻轻摇晃着的柔和感,很多段落还算是有味道,(小本的一举一动都好看到让我颤抖)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交流过程中,导演说这是一部半自传的片子,自己确实出生在柬埔寨生活在伦敦,母亲也是久久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他不断提到这不仅仅是一部描述同性恋和出柜的片子,它在着重表述文化与语言的隔阂。
我和漆小姐讨论一番便发现了问题何在。
导演对他要着重表达的东西看的实在有些浅薄,把妈塑造成了一个倔强无理可怜之人,作为一位母亲,丈夫去世,孩子去世,身处异乡,孤单无助,对于孩子的同性恋男友怀有复杂的视角,这么复杂的人物,可片子中的有建树的心理描写实在少的可怜,片子自然上不了很高的档次。仔细想想倒像是导演作为一个儿子用一部电影来表现自己对于母亲那么多年生活状态的反感与不解。应该看到的,复杂深刻的文化隔阂,以及导演在其中挣扎的面对它的态度,显得羸弱而冷酷。
附:导演在交流中提到一句话:“因为kai(死了的男主)还太年轻,他完全不懂得其实自己是同性恋根本不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本人听完以后无限感慨,谨以此句献给一位刚刚离我远去的朋友。

 4 ) 一曲爱的婉歌

2014年圣丹斯电影节首日国际剧情片竞赛单元开幕影片

郑佩佩饰演的母亲是一个不讲英语的柬埔寨华人,为了和儿子团聚只身来到英国,却因为儿子的“室友”,不愿、也不能搬去和儿子同住,直到儿子因车祸去世,才第一次来到了儿子的家。

儿子口中的“室友”,是他的同性恋男友。终于鼓起勇气,即将向母亲坦白的男孩不幸车祸身亡,他悲伤欲绝的男友想尽一切办法,替他死去的爱人尽孝,甚至为自己的准”岳母“介绍男友,让她在异国他乡不再孤单。可是母亲却莫名的讨厌这个年轻人,对于他一切帮助和关心,毫不领情,而男孩依然对于这个脾气古怪的“岳母”不离不弃。这段“岳母”和“男婿”之间的对手戏中, 郑佩佩和Ben Whishaw把两个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两个角色都让观众深深同情。导演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情感复杂性和深刻性的精准、细腻的拿捏让人佩服。

本片的另一大亮点是不讲英语的母亲和她约会的老头的所有沟通都要借助一个华人女孩的翻译,这似乎重复的翻译却在一中一英的转换把角色间的文化差异、情感冲突和人性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惊叹于这位生于东南亚长于英国的华人导演对于中西文化的深谙。

电影的基调,正像Lilting这个名字,婉约而细腻,悲伤却温暖,儿子与男友的爱,儿子对母亲的爱, 男孩对于爱人母亲的关心,母亲对逝去儿子的思念,就像一首轻柔婉转的歌,随着故事的发展,在观众心中慢慢流淌。

(未完待续)

 5 ) 但爱这个字



那南风吹来清凉
那夜莺啼声齐唱
月下的花儿入梦
只有那夜来香
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那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
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我为你歌唱
夜来香
我为你思量
我为你歌唱

...
                   --邓丽君《夜来香》

蓝色毛衣的你,黄色T恤的你。哪个是真实,哪个是杜撰的回忆?

记忆有时会出些差错,而感情不会。我在英国29年,我变成了英国人,但我不是英国人。你爸爸是一半白种人,但他根本就是中国人。

这些年,生活不易。你说我老顽固也好,说我让你觉得愧疚也罢。我没有钱,没有丈夫,没法和周围人沟通。

就像每一个中国家长,我想和儿子住在一起。但是却来了个英国小卷毛,和我的凯住在一起。房间不够,儿子只能把我放在敬老院。
于是我认识了亚伦,他每天给我送花,觉得我是个有着异国风情的美女。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真的能够 彼此理解。
可是后来,翻译的介入,让我发觉 我和亚伦的不同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我无法想象和他在一起生活。不理解为什么他说爱孩子却宁愿生活在敬老院,不喜欢他捏我屁股。

也不喜欢那个小理查。

我对理查的讨厌究竟是对这个扭扭捏捏的小洋鬼子的性格不接受,还是 只是 嫉妒。这个问题连问号都不需要。

那是我第二次去你家,我看到他穿着--你的那件--黄色T恤。
其实我早有预感,只是我以为我不能接受。

很可笑,我作为一个母亲,要跟一个外人,争自己儿子的爱。

丈夫没了,儿子没了,独处他乡,不通语言。我还剩下什么呢?

就剩下回忆,慢慢地模糊起来。


--------------------------------------------------------


The wine of Love is music,
   And the feast of Love is song:
And when Love sits down to the banquet,
   Love sits long:

Sits long and ariseth drunken,
   But not with the feast and the wine;
He reeleth with his own heart,
   That great rich Vine.

                            --The Wine of Love, by JAMES THOMSON


I thought
that you would
like it, like what I do.

All I am doing, all that I have done, I do it out of my conscience
Why can‘t you understand me, or this culture.

I am trying to help you!

So I can comfort you, and myself.


I know you miss him.
I miss him tremendously.

--------------------------------------------------------
但爱这个字
这个字 逐渐变暗,
变得沉重 和摇摆不定,
并开始侵蚀 这一页纸。
你听--

                                --雷蒙德·卡佛《爱这个字》

Richard是个很好的人,Kai的妈妈是,Alan也是。
请我来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Junn和Alan理解彼此,也为Richard能像照顾自己母亲一样关心她。
说句真心话,我是想帮他的,我愿意帮她。只是有时弄巧成拙。无论是帮二老彼此的沟通,还是Richard一心想的让她更好,抑或是我想要的弥合他们二人间的矛盾。事情总是朝着我希望的反方向跑去。

原来语言的沟通,远不如看在眼里、留在心里的想象美好么。

一开始,我说Junn是lazy bitch. 后来我听说,很多亚洲移民的老人都是这样的。我想他们也许只是,抵触这里,拒绝融入。这样想来也许我们应该对她多一点的理解和包容。毕竟作为第一代移民,他们有太多我们无法体会的苦难与委屈。







--------------------------------------------------------

P.S 这部影片的配乐很好。细节上导演有很多想法,但处理得稍显生硬。剪辑也有些突兀。

P.P.S

小本生日(10.14)前后中文Lilting的字幕会由@小本钟字幕组 放出,大家期待吧~(虽然这部电影的中文字幕并没有什么特别好期待的。。。orz不过翻译会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6 ) 《轻轻摇晃》:不知该说什么



    看完《轻轻摇晃》(Lilting),有些征住了,不知该说些什么,且胡乱说几句吧,作为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有想法的英国影片。导演想要讲的故事,大致是凯去逝后,凯的男友Richard代替凯照顾母亲,两个毫无血缘亲情的陌生人,在碰撞中互相理解了彼此。这是主线,东西文化的冲突,爱人与母子情感的冲突,性取向的冲突。副线是凯与母亲珍之间的母子情,母亲因儿子不接自己与他同住而不满,认为儿子喜欢室友多于自己,儿子因不能接母亲及对母亲隐瞒了自己的性取向而内疚,却最终在去接母亲来家里吃饭的路上遇到车祸而死。副线配合主线,推动剧情的发展,相互交叉,转场频繁,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

    忧伤是影片的基调。长镜头的运用让剧情显得缓慢而又凝重,但适时出现的音乐冲淡了悲伤,风趣老头亚伦频频给影片增添笑料,从而,观众不会陷入伤感。

    男女主角很大牌。男主角是本·卫肖是英国一个很红的影星,曾主演过《香水》、《云图》。在此片中他饰演同志爱人Richard,表演也很精彩,一些表情细节很到位,基本上由他撑起了这部戏。女主角是郑佩佩,国人都知道她,香港最早一代的武侠女星,演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碧眼狐狸一角,最知名的角色莫过于《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郑佩佩饰演的柬埔寨华人母亲珍,脸部表情僵硬不柔合,满怀戒备,独居老人院,不懂英语,是个令人同情的角色。但她却很自尊,隐忍悲伤,不肯示弱,即使在见到儿子的骨灰、遗物时也没有落泪或号啕大哭,和一般的中国老太太不一样。这两位主演对感情的处理,让人恍然不觉那是发生在英国的故事。

    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据说,拍摄这部影片的仅花费1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20万不到,这样的经费,难得能邀请到本·卫肖参演。导演Hong Khaou也是位华人,初次执导,他很欣赏王家卫的电影。所以,我们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会发现片名很文艺,镜头拍摄也文艺,片初的歌曲《夜来香》,及片尾的独舞及窗外的阳光照亮室内,都隐有王家卫的影子。

    在冲突中互相理解是影片的主调。母亲珍对儿子凯不理解,因为她觉得凯更喜欢室友,从而珍对凯的室友也有一点介怀、嫉妒和不满。凯与男友Richard同居,他不想让母亲伤心,却又不能接母亲来与自己和男友同住,因为那是男友的房子,且怕母亲察觉了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凯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哀愁。凯的男友Richard在凯去逝后忍住悲伤,想方设法照顾凯的母亲,为她请来翻译,撮合珍与亚伦的感情,为她出老人院的费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情感的冲突,这样的故事情节,想来很有戏剧性,导演掌控得不错,没有歇斯底里,一切都是淡淡的,隐忍。因为爱着同一个人,Richard与珍在一场大冲突后,互相妥协了,他们俩一个说英文,一个讲中文,互相坦诚,互相听不懂,但眼睛凝视彼此,却又理解了对方。那一刹那,凝重的氛围豁然开朗,阳光照进心房,一对又一对相爱的人在音乐中轻轻摇晃。

    轻轻摇晃(Lilting),旋律轻快,在观影时我曾疑惑于这个片名,这与剧情有何相关?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情感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左右摇摆,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最终要战胜悲伤,向希望前进。

    暂时写这些吧,我的思路也在轻轻摇晃,需要慢慢回味。

 7 ) 看完有种闷住的感觉

第一遍看完有种闷住的感觉,感觉说到很多点但都没说透,为了弄清楚到底哪些点没说透于是二刷,二刷时基本上一直在心里默默弹幕。
因为小本+导演的东方背景所以期待有点过高。
中文台词不够顺,翻译的语调也有些小学生念课文的僵硬感,所以感觉略怪。再加上翻译身上没什么戏剧点,就显得这个角色的设置有些尴尬。人物的性格稍微有点弱,尤其是儿子和翻译,不过也可能跟小哥表现力比较弱有关,好几次错觉他就是来衬小本和郑佩佩的。
有些地方,用视觉语言可以表现得更好的,但导演选择了用对白说出来的方式。少数戏剧冲突的位置可以略作调整。有一些线索放在了不易察觉的细节上,如果能提出来就更好了。有些地方好像对白和旁白区分不明确,二刷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导演要的镜头剪辑方式。
到最后也没理顺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每个人的态度都有些模糊,故事线也感觉缺了点什么不够完整。
最后总得来说觉得导演想表达的点很多也很散,以至于难以用单一的故事线串起来,这也影响到故事发展的逻辑有时不太看得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写过的一篇命题作文,第一遍写的时候想把心里话都说出来,结果篇幅严重超长而且自己也觉得越写越写不清楚。第二遍再写的时候把所有的个人感情全部关掉只留下一条伟光正的思路,顺利地完成了一篇符合考试要求的东西。
先这么多吧。有空再做修改。

 8 ) 靠,早点说不就没事了吗

男主是GAY,男朋友车祸挂了,男朋友的妈妈在老人院,不知道男主与儿子的关系,男主去照顾妈妈,但因为妈妈是中国人语言不通,找了个翻译,帮妈妈找了个老头当男朋友,妈妈是难以捉摸的老人,反正妈妈和男主都经常幻想看到死去的儿子(男朋友),最后男主向妈妈坦白自己是gay和他儿子是好基友,妈妈貌似也没什么特别的反映,靠,早点说不就没事了吗?

 短评

其实这么稀薄的情节拍成短片可能更合适,里面靠翻译交流拍成这样,实在是导演功力的问题(大概只有一两个点还算有些想法,不过也只对汉语语境有效……)。本卫喵和郑佩佩这种卡司也是天外飞仙一般啊。另外则是,从这部片可以看出[喜宴]发明的那个叙事“性少数与移民受到的压力是相似的”的确是好用,不过本片也只是略略提到而没有展开(尤其还有移民二代这个可以大做文章的点),很可惜。

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小本哭戏太绝了,跟着心抽抽。但也不影响痴汉如我,全程暂停截图舔小本。。。可惜关机前忘记保存,全没啦QAQ

7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心塞,小本和佩佩都是心头好,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员,片子的切入点也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导演还是欠火候,出来的片子并没达到预期…

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我喜欢本卫肖,我也喜欢郑佩佩,可这部片子要不是有这俩位演员可看,基本可以不用看画面。轻轻摇晃,什么也没晃到。

12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Ben Whishaw是男神,完毕。

13分钟前
  • Nelly.Mღ
  • 推荐

全片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女翻译的那一句“Lazy bitch!”。台词很生硬,演员讲得也别扭,总之看完的观感就是怪怪的。

16分钟前
  • 凉水
  • 较差

本老师哭戏无敌

20分钟前
  • Amino
  • 还行

导演很懂得详略,在爱情方面,将同性感情收敛地表现,没有激情画面,ben的无言胜过任何语言。背景和人物都设计巧妙,缺一不可,多一不可。唯一不足是镜头切换有些突兀,导演的手法也略显生硬。#2014香港国际电影节#

21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还行

richard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勇敢,意识很强烈,化柔为刚那种。

24分钟前
  • 手拥兵♬
  • 还行

虽然感觉台词设计有些问题,但故事不显平淡。

27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2014.3.25 HKIFF2014。体现了导演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审视,不过是不是父母老了儿女就一定会内疚,得两说。一些语言不同造成的细节很有趣,但人物性格不够鲜明,特别是凯,弱到不行。(为啥豆瓣分那么高…)

29分钟前
  • 瞻。
  • 还行

最后10分钟破坏了全片的温柔,感觉就像刻意拍给西方人看的。除此之外满分。小本,柔软的小本,忧伤的小本,流泪的小本,我要拿什么来爱你才够...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Ben脱衣服,身体不再是年轻时候的线条清晰,模糊成一片奶白,散发着蜂蜜香甜。哭,笑,甚至生气爆粗的时候都是软糯的,真可口。对于片子没什么好说的,角色在Ben能力范围之内,只是导演功力远远低于演员的实力,像一个文盲不会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遗憾。

36分钟前
  • 还行

喜欢的原因是细腻的情感,淡淡的基调,小本的一颦一笑都显演技。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评分略虚高,小本很好看没得说,摄影之类的也很美,但是台词不喜欢,特别是因为小本和郑佩佩无法沟通,所以一直需要翻译,以至于总觉得怪怪的。。。。最后郑佩佩的一段有点说教意味或者点题意味的独白更是一点都不讨喜

40分钟前
  • 竹子哟竹子✨
  • 还行

真的很一般啊大段对话都生硬。不仅仅是口音问题。文化冲突这个题材导演完全没把握好。

44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如此一个小小的故事,却在小本和郑佩佩的简单眼神和对话太极中发出光芒。如同梦呓的拼拼凑凑的剪切或许是对繁杂感情最好的表现,声音不断被掩盖被置换,画面不断被重放被审读,小品片轻轻摇晃出别样韵味。年轻的男孩们,快找个英国男盆友然后向妈妈出柜吧( ^ω^ )

47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想说的太多,说出的又太浅,倒还真是轻轻摇晃了一番

50分钟前
  • 邹迤予
  • 还行

台词和表演太舞台化了,感觉都放不下身段。摄影颇为考究,朦朦胧胧,有种疲惫的忧伤之美。憔悴的本猫太叫人心疼了。

5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這個簡單的小品不值得多說,無論同志、母子關係、中西文化差異、長者關懷都是點綴,片子美在它的feeling,不是實在的事物,而是觸摸到那些事物的時候的觸覺。整部影片就像片中的陽光一樣,遙遙地照射過來,感受不到它的炙熱,只有一丟丟溫柔的延伸拂過臉龐。這種濕潤的細膩與含蓄,確實是很亞洲的。

59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