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暴

台湾剧台湾2015

主演:许玮甯,吴慷仁,黄健玮,黄仲昆,许时豪,王自强,谢盈萱,卜国耕,王淮仲,叶星辰,周心瑜

导演:萧力修

 剧照

麻醉风暴 剧照 NO.1麻醉风暴 剧照 NO.2麻醉风暴 剧照 NO.3麻醉风暴 剧照 NO.4麻醉风暴 剧照 NO.5麻醉风暴 剧照 NO.6麻醉风暴 剧照 NO.13麻醉风暴 剧照 NO.14麻醉风暴 剧照 NO.15麻醉风暴 剧照 NO.16麻醉风暴 剧照 NO.17麻醉风暴 剧照 NO.18麻醉风暴 剧照 NO.19麻醉风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2:20

详细剧情

  有时清醒的时刻拼命的想找些麻醉自己的处方,被麻醉了,却拼命有了清醒的理由,真实生活,我们经历多少明明是清醒的自我麻醉呢? 这个故事因为一场罕见的麻醉并发恶性高热症夺走了病患的性命,负责麻醉的萧政勋医师在各方压力下被迫停职接受调查,直到保险员叶建徳介入,两人发现情况并不单纯,查访后果然查出医院有计划的卸责,就在真相即将浮现时,和手术相关的人却接连出事,萧医师还莫名成为一起凶杀案的疑凶……。 他们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却发生这一连串不正常事件,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是潜藏在心中不愿提起的秘密…而自认为清醒的自己,又何时能从昏迷中醒过来……。

 长篇影评

 1 ) 在不够理想的现实面前,日拱一卒

“你很难要求一个体制变完美你才去参与,你一定是在不完美体制中,不断地帮它去修正、也修正自己。”

2015年,台湾用200来万人民币(台币1140万)的总制作成本就拍出了一部载入史册的职业剧《麻醉风暴》。这个成本大致与同期内地热播剧的1-2集成本相当,但对于台湾职人剧而言已经属于顶配。

《麻醉风暴》是吴慷仁的伯乐,让他拿到了第一座金钟。那时吴慷仁不再是曾十年打四十份工的酒保,他已经演过花拓也了,我想当然地以内娱思维认为是剧组主动发掘了他。查了资料才发现,其实这个角色是吴慷仁费力争取来的,当时他还在拍另一部戏,每天在台北和高雄两个片场往返,太累了就直接睡在休息站。每次出现在片场,导演看到他都是“精神抖擞”的。

《麻醉风暴》的导演萧力修出身乡下,半路出家,1999年带着全部积蓄北上读书,借钱拍片,打工还债。16年后,《麻醉风暴》从各种意义上成就了他。

萧力修说了开头的那句话,这是他想通过《麻醉风暴》传达的。在不理想的现实面前不懈于行动,这是有勇气的人才会做的事,虚无并不需要勇气。

 2 ) 然而天真的亮了吗?

非专业人员,无意中看到这部剧,是看了一个第三集的开头,被吸引就从第一集看起。整个剧里好多专业医学词,虽然只有6集,但很饱满,剧情跌宕起伏,局中局的设置,感觉编剧挺有才的,下一步走的是完全没想到的棋,但却依然不偏离中心,推荐大家值得一看。

但一下子看完后内心并没有很舒畅,也没有随着结尾“天亮了”那昂扬的乐曲而欢乐起来,反而更觉得无奈。一个本来对未来对医学充满希望的医生,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一条不归路………院长,萧,叶他们三个人选择了三种方法来对抗体制,没有对错,只有承担后果。而叶的方式更偏激点,这忽然让人想起他曾经跟萧说的话。可是他的火花真的引导正确方向走了吗?

并没有,开头很宏大,但是结尾却只围绕了他们三个人,那么医院的体制包括一些不利于病人的做法真的改变了吗?

感觉陈显荣这句天亮了说的莫名其妙,只能说这一桩医疗事故和那个被杀案真相了,叶自己的内心得到了解脱,然后大体上医院还是那样,羊群还是羊群,什么也没有改变。真正改变的只是这三个对抗体制的男人。

最后说一下叶的演技,真的挺好的,最后两集,那段同样的独白,不同的情景,感受完全不同。陈说“叶建德,你是医生啊”时还是被感动到了。希望大陆也多出这样的剧。

 3 ) 細膩刻劃出精彩又寫實的醫療及社會現況…

有時清醒的時刻拼命的想找些麻醉自己的處方,被麻醉了,卻拼命有了清醒的理由,真實生活,我們經歷多少明明是清醒的自我麻醉呢?

【轉自周恬弘】 要拍攝醫療劇並不容易,要拍得真實更不簡單。台大麻醉科教授孫維仁醫師對這齣電視劇讚譽有加,他幽默地說麻醉學界一開始很擔心麻醉「風暴」有負面形象的傳播,但他力請大家放心看,因為這部戲非常真實,不禁讓他想要查看麻醉專科名冊有沒有一個叫黃健瑋的醫師?他還建議麻醉學會理事長,在麻醉醫師醫學會年會中應該頒發榮譽會員獎給蕭醫師(劇中男主角蕭政勳醫師,由黃健瑋飾演)。 另一位資深麻醉醫師,也是醫勞盟理事儲寧瑋醫師則公開推薦,指出這部影集很忠實地呈現麻醉科醫師每天在工作中的細節與現況;而且他說麻醉醫師在工作中的衝突絕對不比劇中的情況還要輕。我所服務的醫院一位麻醉科醫師也是跟我提到,這齣電視劇相當程度演出麻醉科醫師工作的原貌,只是劇情比較屬於黑色,描寫醫界與醫病關係的陰暗面。 這部電視劇名與其說是「麻醉風暴」,倒不如說是「醫病風暴」。雖然劇中的主要醫療糾紛事件是由一次手術麻醉所引發,導致主角麻醉醫師背黑鍋。後來由於保險業務員和蕭醫師的明查暗訪,才揭露原來這家醫院為了節省成本,竟然使用過期的藥品和醫衛材料,造成這次手術中因使用麻醉藥引發惡性高熱的病患,在麻醉醫師注射解藥「單挫林」(dantrolene)後仍無效而死亡。 更驚悚的是,此事件的背後另有一隻黑手和內幕。劇中的保險業務員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外科醫師,多年前在一次醫院急診人球事件中,替當時指示將病人轉送他院的外科主任扛下責任而離開醫院。這個事件,卻使得這位年輕外科醫師受到醫界排斥,無法回到臨床從事醫療,致使他心生報復。該位外科主任後來擔任一家區域教學醫院的院長,保險業務員因此針對該醫院策劃一系列報復行動。 這位保險業務員認識一位欠債被逼急的人,為他設計詐領保險金的計畫,並安排其有惡性高熱病史的母親前往該醫院接受手術,由於保險業務員知道該院使用過期的單挫林,這位病人麻醉之後極有可能救不回來。如此一來,就可以製造一起手術死亡案例和醫療糾紛,除了可以向醫院和醫師要求大筆的賠償金額,更能藉以揭發該院的弊端,嚴重打擊院長。 我不知道劇情中的案例是否曾經真正發生過。對我來說,這種情況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最近國內才剛發生害死父母詐領保險金的駭人案件,可是藉醫療事件去害命並詐領保險金或索賠的,還是令人不敢想像。只是,有人想得到的情節,應該就有人做得出來吧! 不過,這齣電視劇點出了好幾個不同面向的醫療議題。例如醫療人球、醫師過勞、醫護人力短缺、病人安全、醫療成本管控、醫療糾紛、醫院評鑑等等,都是目前台灣醫界所要面對的課題。 劇中的麻醉醫師蕭政勳,因國中階段一次好友被霸凌,記憶中自己沒有挺身而出,甚至被迫成為加害人而長期內疚不已,以致罹患解離性失憶症。加上在院內麻醉醫師人力不足下超量工作,陷入失眠、酗酒與身心症。有醫師朋友告訴我,不少麻醉醫師有依賴藥物的情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醫師指出醫師是酗酒的高危險族群之一。 美國的調查指出,醫師並沒有比一般民眾健康。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做為健康指標來看,2014年的調查 發現美國的醫師過重(BMI超過25)的比例達34%,與全國的35%差距不大(註一)。各專科醫師過重的比例最高的依序為一般外科(49%)、家醫科、腸胃科、重症科、胸腔科、婦產科、骨科、麻醉科、心臟科、一般內科、急診科(42%);最低的科別依序為皮膚科(23%)、眼科、整形外科、免疫科、新陳代謝科(32%)等。由此看來,醫師的健康情形大致上與其所面對的病人/病症的壓力高低有關。 通常我們會認為具備醫學專業知識的醫師會比一般人懂得如何保健,因此會比較健康,這應該和事實有段差距。醫師所遇到的病痛並不比一般民眾少,甚至在醫院臨床服務的醫師、尤其是急重症醫師,因為長期工作壓力、誤餐、值班導致的生活作息不正常、超時工作而更容易使身體健康亮起紅燈。醫師罹癌、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每次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內心除了婉惜之外,也會再一次提醒我們:醫師也是病人。 有時候社會對於醫師的期待似乎是太高了,幾乎不允許他們疲勞、鬆懈,認為他們什麼都要懂,甚至一定要將病人治療好。有不少醫療糾紛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所產生的。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多年在醫療的第一線搶救重症病患,與死神拔河,但是他感慨地說病人和家屬好像認為主治醫師非得365天、24小時都在病人身邊才行。他說:「對病方家屬而言,也是期待自己的主治醫師都是鐵打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可應付他們無窮的需索。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受害的只會是真正需要的病人及負責任的醫師,衍生出易碎的醫病關係及無窮盡的醫療糾紛。」 我們都希望醫師視病猶親,並能夠體會病人和家屬徬徨、焦急的心情,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診療與照顧。然而我們是否也曾將心比心,去了解或體會個別醫師所承受的壓力、體力的負荷、家庭的需要以及醫療的有限性?如果醫病雙方能夠以互相體諒、了解彼此的需要為基礎,相信可以建立起更美好的醫病關係。 其實要營造出良好的醫病關係,在醫病雙方之外,體制和組織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個人的生命、時間、能力都有限,因此需要互相結合成團體或組織,藉由團隊去完成個人無法達成的任務。對於醫療工作來說,更需要團隊合作才能給予病人持續、完整的療護,光靠個別醫師是無法做到的。 然而有團體和組織的地方,就一定有制度,是要設計來幫助團隊和組織的運作,去達成其使命。只是,經常組織在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制度開始綁住自身使命的實踐,經營者看重組織本身的利益與存續勝過其原本設立的宗旨和服務的對象。在《麻醉風暴》劇中,以陳顯榮院長為體制的代表。他為了追求讓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將資源投入硬體擴充,卻不當管控藥物及醫衛材成本,採用過期品;並且為節省人力成本,讓醫師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長時工作;以及之前為了將手術室留給VIP病人,拒收生命垂危的病人。 在麻醉事件發生、醫院弊端被揭發後,陳院長引咎辭職。這時他向昔日的學生、懷恨要報復他的保險業務員告白說,自己對醫療原本有極高的理想,也希望藉由建立更好的醫院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然而卻在數字、權力和利益中逐漸迷失、淪喪自己的理念。 英國著名的社會哲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曾對現代組織和體制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與反省。他說絕大多數的組織似乎對自己的生存,要比對奉行組織存在的使命更感興趣。有太多組織像是監獄,而獄卒關心自己的福利,更甚於所照管的人的福利。 在韓第的心目中,組織本身是手段,為人們的需要服務才是目的。組織要追求的是更好,不是更多。可是「企業誤把手段認作目的,而且永遠錯下去」。「假使組織能更重視個人(的需求),他們會發現其目標將更易達成。…組織是社會的僕人。組織的存在是為了提供我們需要或渴望的物品和服務。…唯有當組織把目標訂高,高過延續自身生存時,其繁榮興盛才會達到最高點。」 對醫療來說,體制的問題絕不只是醫療團隊和醫院制度或經營管理方式而已,還包含更大的健保制度和醫療衛生政策,甚至相關的公共政策、法規和整個社會對醫療的看法。如果我們的健保給醫學中心最高的給付,那難怪醫院都想要往醫學中心去衝;如果民眾想要更便利的醫療,卻不肯多繳保費,健保署只好限縮給醫療機構的給付,或不斷調降藥品和醫衛材的價格,醫院也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如果法律鼓勵民眾遇到醫療糾紛對醫師提出刑事告訴,那還有醫師願意冒風險搶救病人嗎? 水可覆舟,亦可載舟。雖然多齣醫療電視劇都以醫療體制的陰暗面,來凸顯有理想的醫療工作者的可貴,但是良好的醫療體制其實更能夠幫助醫療工作者安心與用心為病人服務。現在醫界在討論病人安全的議題時,愈強調建構一個安全的醫療運作系統,來彌補個別醫護人員可能的疏漏與局限。如果沒有這些設計良好的制度或系統作為基礎,醫病關係必定處於某種程度的緊張關係。 在探討醫病關係時,醫病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通常認為在醫療互動與行為中,醫師要比病人擁有較多的資訊,因此在醫療過程中,資訊較不足的病人將醫療決策權委託給資訊較充分的醫師,希望醫師能為病人謀求最大的益處。在此關係中,病人是委託人,醫師是病人的代理人。完美的代理人必須完全以委託人的利益為最高考量。 可是事實上醫師並不是能完全掌握病人相關的資訊,醫師比較知道的是病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如何做可以保持或重獲健康,對於其他的資訊(病人的家境、社會關係、價值觀等)就不是那麼清楚。另一方面,有時候病人或家屬可能為了某些理由,故意對醫師隱瞞一些資訊,比如不願透露特定病情,或提供不實的服藥狀況(比如有研究發現部分慢性病人為了節省藥費,只吃藥矚一半份量的藥,但不敢告訴醫師)。由於這些因素,導致醫病代理人的失靈(agency failure)。 在《麻醉風暴》劇中,我們就清楚看到病方刻意隱瞞病情,陷醫方於極大的風險之中,引發醫院風暴,甚至差點讓好醫師蒙上不白之冤。雖然這是非常極端罕見的案例,但也告訴我們醫病關係中,醫師不是全知全能的,醫方所具有的資訊其實也相當有限,只是為了為改善病人的病情,有時也必須在極有限的資訊中,做出決定和執行某些醫療處置。病人和家屬應該給予醫師更多的體諒與理解。 在醫病互動中,病方不見得都是弱勢,醫師也不見得都占上風。唯有醫病雙方互相尊重、體諒,彼此坦誠、互信,醫病關係才能真正和諧,讓醫師發揮更完全的醫療代理人功能,使病人得到最大的福利。 飾演男主角麻醉科醫師蕭政勳的黃健瑋,演出過多部公視的劇展,科班出身又在劇場長時間磨練過的的黃健瑋詮釋各種角色都相當得宜,在《麻醉風暴》裡表現的可圈可點,演來入木三分。 吳慷仁飾演的保險業務員葉建德讓我驚艷。從《一把青》的演繹象徵空軍飛官生命狀態的郭軫,再到《麻醉風暴》裡那個前後反差衝擊力極大的角色,由一油腔滑調、八面玲瓏的保險業務員,反轉成深沉陰鬱,一心復仇的醫師葉建德,情緒層次堆疊的很好,讓觀眾明顯感受到葉建德的內心變化,眼神表情到位,演技極為出色。 其實,各行各業都存在著被體制犧牲掉的葉建德,各行各業也都存在著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院長陳顯榮。這齣戲的結局雖然等到天亮,但是,「體制」真的「天亮」了嗎? 最後,附上劇中震撼人心的醫師誓詞: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

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

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

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

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手足;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我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

自從受胎時起;

即使在威脅之下,

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我鄭重地,自主地

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

「天黑,總有天亮的時候」,對於曾是醫生,因人球案遭犧牲無法執業的葉建德而言,日內瓦宣言的醫生誓詞還在耳邊聲聲迴盪。

 4 )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发现台剧早已不仅是偶像剧

[cp]看完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后被吴慷仁的演技和台剧短小又直指痛点的风格圈粉,在豆瓣上又被安利了麻醉风暴,看完了第一季,作为一个看了十五季实习医生格蕾的医疗剧粉,每次看美剧的医疗现状都觉得有点遥远,而这部剧里的冲突都很贴近现实,残忍却无力反驳。 第一季很短,一共六集,第四集的反转让人意料不到,吴慷仁的演技太好了,前面谄媚迎合的笑似乎理所应当但好像又有些故事,后来与老师对质的那场戏让我想起我们与恶的距离中 李晓明被执行死刑后的愤怒与悲哀。杨与萧之间点到即止的感情线让人感到温度又不会觉得牵强。打算过几天再去看下第二季。[/cp]

 5 ) 稍显逊色的剧集。

首先此剧于2015上映,那么过了七年的今天,回首再望,显然有很多瑕疵与不足。但也有值得一说的方面。

该剧最大优点是集数少,这代表着观众可以更加聚焦剧情的发展,一集一个高潮层层推进,增加观赏体验。但是在本剧中剧情的推进还是稍显缓慢,其实节奏可以更快一点,把握在5集内会好很多。

bgm的合理使用该这部剧锦上添花,每一次发生急救事件时随着bgm的响起,紧扣观众心弦。虽然片头片尾片中都是一首歌,但是真心好听。

选角的合理。这个有目共睹,但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黄健玮说话总是让人感觉在寽着口水讲话,讲不清楚,也不清楚是他故意想借此表现一个病人的状态还是怎样。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比如肖政勋和叶建强、杨惟愉要找资料探访信息,张嘴一开,资料拿来。很悬浮,对方难道都不认为随便泄露资料是一种泄露商业机密的行为吗?获取资料的方式就那么简单、方便吗?

再者一间医院只有一个麻醉科医师肖政勋吗?剧中似乎提及,仁政医院只有两个麻醉科医师。我不清楚台湾医院体质制度,但这个显然不合理。你说山区医院医生少可以理解,但在剧中,作为一个能够成为区域教学的医院、有望成为医学中心的医院,这样的人手安排完全不合理。

剧本真的仍需打磨。该剧表现了医生收取回扣、使用过期药品、瑕疵器材、过度解读的记者、救人与制度下的权衡、重大疾病隐瞒骗保等一系列医疗纠纷,若能锐意打磨,肯定能比现在更胜一筹。现在拍出来的效果,只能说头重脚轻。这些问题在本剧尖锐地出现,最后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陈显荣院长的下台,后一辈的接续,难道就能改变体制了吗?叶建德、肖政勋、陈显荣最后的合力救人就是所谓的「天亮了」吗?本以为是现实向,其实还是理想化。

天亮了

女主角美则美矣,莫的灵魂。她的存在,仿佛一个工具人,一个帮助男主角肖政勋的工具人。剧中提到过杨惟愉小时有语言障碍,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女主角人物弧光可以说没有,角色刻画扁平化。男女主的 相爱由于前面实在是太少情感的铺垫,看着真的很突兀。

在本剧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叶建德和他师弟林宏任的人球案。

林宏任的逝去,让叶建德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圆滑世故、玩弄制度的「老油条」,这又何曾不是一种悲哀。

想起现实向的台剧,果然还得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它同样是从各个方向出发融会贯通,描绘出「众生皆有病」的现象。麻醉风暴同样也是从各个方面出发,但是稍显逊色。同样是理想化、向上的结局,恶的处理显然更为高明。但是拿后来居上的作品与之比较有失公允,但也能侧面反映出台剧的进步之大。同是医疗体制问题,《白色强人》中进行改革后又打回原形的操作虽然感到遗憾,但也是明智之选,在医疗体制的问题上,白色强人略胜一筹。

重写短评字数多过头了……

众生皆有病,月夜终将明。

 6 ) 萧政勋

萧政勋长着一张大叔的很沧桑的脸,她会对女主角述说自己喜欢一个人但是很害怕失去她就会想办法让她离开自己,他会说不愿意举报院长,他会说自己就是那百分之五不然还会是怎么样呢,他会折磨自己十几年就因为国中的犯错。他会,是因为他很善良。所以,那个很漂亮的女主角才会喜欢他,因为他是萧政勋啊。他会背出作为医生的准则,他会说我只是想做个医生,他会说巴哈哪里会这么浪漫呀。

 7 ) 一部充满现实意义和人文思考的剧

《麻醉风暴》又名《Wake Up》: “麻醉科医师就像在风暴里,拉着一条生与死的风筝线。我不断提醒自己,再累也要清醒。”

《Wake Up》: 1.麻醉医师在手术台上的清醒与否 2.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后的清醒与否 3.医疗从业人员良心的清醒与否 4.医疗体制的清醒与否 5.整个医疗行业的清醒与否 获奖记录: 2015年第50届中国台湾电视金钟奖: 最佳迷你戏剧奖(《麻醉风暴》) 最佳迷你剧集导演奖(萧力修) 最佳迷你剧集编剧奖(黄建铭、王卉竺) 最佳迷你剧集男配角奖(吴慷仁) 主题曲: 《麻醉风暴1》主题曲《一百万只蝴蝶》草莓救星 《麻醉风暴2》主题曲《烂泥》草东没有派对 巴赫那首曲子: Air–Suite No.3 In D Major,Bwv 1068 中文名:G弦上的咏叹调,又名G弦之歌 经典台词:

萧政勋:“对病患来说,我们只是穿着绿衣戴着口罩,搞不清楚长相的麻醉科医生,麻醉就像打针抽血一样稀松平常,病患不知道的是,麻醉科医师肩负的是,他们一睡,不知道能不能再醒过来的压力。每一天麻醉科人员不停地超时超量工作,将自己压榨到极限,麻醉科医师就像在风暴里,拉着一条生与死的风筝线。我不断提醒自己,再累也要清醒。” “但是,她是议长夫人诶。” 萧政勋:“那又怎样?不要忘记自己是医生啊。” 萧政勋:“我只想单纯做个医师,政治对我来说太复杂。” 萧政勋:“进了开刀房,麻醉医师主控全场。” 杨惟愉:“比你的人生重要吗?” 萧政勋:“我的工作是救人,没有其他比这个重要。” 叶建德:“你们医院从上到下都有问题,就好像是集体麻醉一样,你知道吗?你们医院生病了。就讲这个过期的单挫林吧,你看它的背后竟然藏着一大堆的,便宜了事,狗屁勾当。” 叶建德:“你是个麻醉医师,你应该最清楚,怎么让别人清醒。” 杨惟愉:“本来医院制度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非法的事情就是非法的。” 萧政勋:“对,但是现在就是死了一个人嘛,谁要来承担?而且这是整个制度的问题,不是说证明我一个人的清白,它就可以改变的。你明白吗?” 杨惟愉:“如果你无法改变制度,那你想改变什么?” 萧政勋:“我想好好当个医生。” 杨惟愉:“可是现在事情很明白,你连医生都快当不了了。如果你还要置身事外,那就一起成为共犯了。” 叶建德:“你真的以为你这么伟大,你牺牲了自己,让评鉴过关,能改变得了什么吗?不会变的。只不过是从小牧场变成大牧场,里面的羊群还是羊群。你懂不懂?我告诉你,变态的体制是需要被冲撞的,有冲撞才会有火花,有了火花,才能引导往正确的方向去走。”

宋邵莹:“其实我常想起你,尤其是在我遇到一些不是很快乐的事情的时候,我一直很想跟你说谢谢,是你让我还愿意去相信人,虽然我常相信错的人。嘿,同学,你不是坏人,你应该好好对待你自己,你应该要想办法证明你的清白。” 杨惟愉:“病人不能只依赖医生,自己要对生命负责。” 林任宏:“我真的不懂,转院制度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出事情要我们抗?” 叶建德:“先别想那么多嘛,相信老师咯。老师不是说了吗?只要半年后我们考上了主治,还是可以回来医院跟着他啊。这么多年来医疗体制都是来这一套,出了事情高层希望火不要继续往上烧,当然是牺牲我们这些小的啊,很自私没错,但也没办法。这是体制下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你懂不懂?” 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乖乖当体制下的牺牲品? 叶建德:“不会的,你相信我。在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改变体制的。天黑,也总有天亮的时候嘛。” 林任宏:“学长,我分不清楚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连你也骗我。学长,我等不到天亮了。” 叶建德:“老师,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当医生越久,越发现医院运作的背后,还有很多的问题。这让我很疑惑,我该继续相信这个体制吗?” 陈显荣:“建德,医生的终身职责是要救人,我们要对抗的是疾病,不是体制。有人的地方就一定需要制度来规范,体制病了,急不得,要从体制的内部慢慢治疗,明白吗?”

叶建德:“清醒点,你早就被这个体制同化了。你现在只不过是,体制里的一颗毒瘤。你根本就不配穿这身白袍。” 陈显荣:“我在院长的任内,把一间普通医院,转型成为区域教学医院。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医学中心。我曾经就教导过你们,在这种体制之下,你只有进入权力的核心,你掌有更多的权利,你才能拯救更多的人。就算是牺牲了一些人,也是不得已的。 叶建德:“所以牺牲我跟任宏,是我们活该吗?我们该死,我们活该当你的学生啊。你杀了人了,你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承认你是杀人凶手?你说那么多大道理干什么,我不需要你的道歉。老头,我要听到你亲口承认,你是个败类,你不配当医生。” 陈显荣:“我知道,我伤害了你们这些,当年最信任我的学生。我现在回来这家医院,我单纯的只想当一个医生,继续救人。” 叶建德:“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当医生我不行。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当医生我不行。” 林任宏:“我等不到天亮了,希望我的决定可以改变你们。” 陈显荣:“叶建德,你是医师啊。” 叶建德:“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辈首要的顾念;我将要尊重所托于我的秘密;维护医界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介乎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我将要最高地维护人的生命,自从受胎时起;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业知识去违反人道。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 陈显荣:“天亮了。” 《麻醉风暴》是一部短小精悍的迷你剧集,算是一部类型剧,通过麻醉医师萧政勋被卷入一场医疗事故而揭开医院一直被掩藏的秘密。整部电视剧集合了医患关系、骗保、复仇、医疗体制等一系列大热话题,它的标签同时还有:“医疗行业剧”、“推理悬疑”、“社会伦理”等。 关于叶建德,从一开始他就已经违反了他当医生的日内瓦宣言,利用医学知识杀人,但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他曾经也是对医学满怀热情,坚信未来自己可以改变这个医疗体制,而最终却成为了体制下的牺牲品。 这是一部充满现实意义和人文思考的剧集。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人麻木不仁,也有勇者在冲撞体制。一己之力搅动医院风云的叶建德,也在最后那句“叶建德,你是医师啊”被唤醒作为医者的仁心。

 短评

看完这个再看内地医疗剧,简直low

5分钟前
  • 希天才
  • 力荐

据说台湾每年都有优质剧补助,所以我还差点把production coordinator的李淑屏看成了李屏宾orz 的确是有些干货,不过结局能不能不要那么爱与救赎?剪辑能不能不要那么用力过度?感觉湾湾不乏接地气接社会事件的故事,但是最后总落得格局很小. 这种黑夜总会过去天亮了的小清新实在受不住逻辑的拷打.

9分钟前
  • Shannon
  • 还行

我宁好帅好美啊~~~为什么你还不火!!!

11分钟前
  • 水瓶座女孩
  • 还行

喜欢吴慷仁和黄健伟演的很不错。题材也不错。

13分钟前
  • 淘乐妤
  • 力荐

真不错,反转再反转,结尾又升华了一下。虽然后面是有点扯,但在目前的台剧里已经算翘楚了。黄健玮和吴慷仁都演得非常好,后者得了金钟男配,前者没得略可惜。这两个人真是台剧之光,我一个《流星花园》以后就没看过台剧的人,也忍不住看了《一把青》和这个。

18分钟前
  • sunnyiverson
  • 推荐

少年意气想着治疗体制,到慢条斯理、油滑地玩弄着医疗体制,那惨白的笑脸,吴慷仁其实和黄健玮同样有戏。最后的“醒来”脱离自我麻醉太及时而必要,没负能量到底是遗憾。只想单纯医人的愿景终究是愿景

22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已经好久没有看台剧了 连植剧场和滚石爱情故事都没有想要打开的想法 却莫名地点开了这部 导演访问说的就是主旨了:“你很難要求一個體制變完美你才去參與,你一定是在不完美體制中,不斷的幫它去修正、也修正自己。”

25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A:我们在未来能改变体制吗?B:你要相信,有天黑,也有天亮。A:可是我分不清是白天还是晚上,等不到啦。

2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看到中间发现吴慷仁的角色才是背后最终策划者,真的是细思级恐呐,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果然反派才是验证演技的关健,尤其是这个角色慢慢露出来的反派,其实萧医师也演得特别棒呐。又一部吴先森的剧打卡完毕!wake up的英文名很符合剧情的内容,医疗黑暗终会照亮~

31分钟前
  • 麦琪和宫
  • 力荐

虽然是迷你剧但一点都没有拖沓,编剧棒,节奏紧凑,逻辑严密,演员也到位。根本停不下来!!

36分钟前
  • _啊蜂
  • 力荐

「学长,我等不到天亮了。」林宏任(王淮仲饰)在一场医院人球案,被院方当替死鬼後孤立无援,在学长叶建德(吴慷仁饰)亲眼目睹下,在医院顶楼跳楼自杀,以及宋邵莹(谢盈萱饰)对在国中时期.帮助其逃离集体霸凌.而如今深陷医疗纠纷的麻醉医师萧政勋(黄健玮饰)的打气片段,都让我泪流满面。

39分钟前
  • 摇 滚 泡 沫
  • 力荐

你永远叫不醒装死的大陆剧。【2017.06.06】

42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因为我妈是麻醉医生,特意找来这部剧来看。悬疑感很好,然后我妈觉得台湾的麻醉医生比大陆的还苦逼,就这种干法不出事才怪。不过本片的社会关照度和剧情逻辑线铺陈的都非常好,甚至是角色的设置,每一个人都是温情与暗黑并存。很喜欢最后院长忏悔的那段话,真诚而富有力量。

45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吴康仁是个人才

46分钟前
  • Róisín
  • 推荐

惊喜,台湾盛产偶像剧,但也开始鼓励题材广泛,就算上有体制局限,下有格局略小之嫌,但演员终于可以在戏里活得像个真实人物,就看的挺过瘾的。当年下一站幸福里的花拓也在这场风暴里真的完成一个层层渐进的蜕变。要开始追他的剧了怎么办,他演的俗烂偶像剧也想看。

47分钟前
  • 苏达小姐姐
  • 推荐

其实剧还蛮好看的,但这是个没有警察的平行世界吗?

52分钟前
  • 冷冻室室长
  • 还行

医疗版《长夜难明》。一起医患案件纠缠出陈年往事,密密相缝,前3集一起案件,第4集转,第5集再转,第6集转➕升华。那年学弟坚持正义,说一句「学长,我等不到天亮了。」转身坠楼。到最后一场大型急救彻夜未眠,「天亮了。」现实或者体制。短小精悍,许玮宁超美!

56分钟前
  • Pam
  • 力荐

很好的剧本,短短六集高潮迭起,表现台湾医疗体系的脆弱。药厂,医院,政府,病患;这其实是政治问题。大陆的医疗体系何尝不是。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透明的运作方式,分不清白天黑夜。吴慷仁的金钟难配当之无愧。希望大陆也能有这么认真,引导观众去关注各类社会议题的电视剧,而不总是斗小三婆媳吵。

58分钟前
  • 姜丝蒜末
  • 推荐

前四集五星,后两集三星,编剧的野心还是很大的,结合医疗题材与罪案题材的元素,试图展现一个迂腐制度下和扭曲人性下的循环悲剧,但是前后的故事脱节非常严重,好在人物塑造非常出色,男主角那种反传统的形象更是亮点,整体上非常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可是人醒了,天也没有亮啊。

1小时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