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Sarah Chaney,Leroy Edwards III,马修·莫迪恩,肯·维勒

导演:克里斯·史密斯

 剧照

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1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2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3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4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5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4 05:55

详细剧情

  Reenactments drive this documentary investigating the mastermind behind a scam to sneak the kids of rich and famous families into top US universities.

 长篇影评

 1 ) 主角刻画如此正面,不禁想起《零容忍》

晚看完了《买进名校》,拍得真好。美国名校的一个大漏洞。

片子主角是一个大学申请顾问里奇·辛格,多年来,他以一己之力将一帮有钱人并不那么优秀的儿女以低廉的价格设法塞进名校,利用的就是一个现实漏洞:名校的小众体育运动项目缺乏赞助,但教练们又有着宝贵的入学名额推荐权。

他将凭学生个人实力进入名校之路称为“前门”,凭学生父母赞助进入名校之路称为“后门”,自己开辟的伪运动员之路则称为“旁门”。前门太难,后门没有保障,捐多少款学校也不保证能收你,而旁门,则是稳扎稳打,投入小,收获大,连家长都感慨“太值了”。

学生进入名校,一是凭运动员身份,二是凭学业成绩。运动员资格,教练一句话就能说了算(其实也有校内若干关键人物开绿灯),学业成绩,即使不佳,里奇也能通过给学生硬编学习障碍争取特殊考试待遇(单独考试、更长考试时间),安排好特定监考人员,在学生考完后利用更长的考试时间把学生的答案改掉,改成合适的分数,合适恰当到学生都以为只是自己发挥太好(当然也可能是自欺欺人)。

纪录片对此人的刻画,不亚于任何一个以成功人士为主角的方式: 从他早上4点按下闹钟起床,出门慢跑的姿态开始,就知道此人之自律刻苦; 对家长们渐渐普及,展现此人循循善诱之说服力; 面对FBI找上门来,观看他们所给的确凿证据之后的淡定; 选择合作揭发自己客户的立场之后,他拨打钓鱼电话之娴熟专业; 在事情败露后,他面临审判,被一众记者包围之冷静淡定,事后被一个记者纠缠时之旁若无人…… 作为整个旁门系统的缔造者,他拉了那么多人下水,但却全身而退,在最后一个客户被审判之前,他都保持自由的姿态。 这个片子拍出来,都不知道是为了啥。受害者是谁?是面目模糊的千万个申请者吗?还是原本可以通过“后门”得到更多捐款的名校们?这个人被如此全方位地曝光,可能还是因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我不禁想起国内的《零容忍》,也是拍的贪官,片中的贪官除了配合主旋律展现一点表面上的痛心疾首之外,其实对于自己的过程和下场倒是呈现出相当满意的状态。

拍摄者明显袒露出对其中一个斯坦福帆船教练的同情:他并未直接推荐,只是在里奇表示要给他的项目捐款时,他接受了并一分不差地交给了领导,其实这只等于里奇给的定金;但里奇给他打钓鱼电话,把私相授受说得分外露骨时,他糊里糊涂地说了无数个“好”,这成了他最无法洗脱的最大证据。尽管捐款一分也没有进他的个人腰包,但行贿的定义是“你得到了好处,对方得到了他不配得到的东西”。帆船教练认罪了,也得到了最轻的惩罚,居家监禁6个月,戴着电子镣铐。

一批批钓鱼电话中,家长们都无比痛快地上了钩,可能因为里奇成了他们的贵人,他们赋予里奇最大的信任。唯一逃脱的是一位警觉的商人,他制止了里奇露骨的自证,掐断他说自己知情,企图将自己拉下水的企图,义正辞严地表示,捐款是捐款,我捐款是因为我认为那是个好项目,我付给你的咨询费是为了你的专业能力,你干了什么我不想知道细节。

被真相大白舆论哗然裹挟的审判结果出来,家长们得到两周到几个月不等的监禁时间,但却没有额外的罚款,让一些评论员颇为不忿,认为社会没有得到一点点益处。但是对于这些功成名就,为了得到子女的名校学位贴金的家长来说,也许被监禁这件事已经足够颜面扫地了,他们子女的名校文凭在曝光之下顿时显得如此尴尬。

 2 ) 财富是权力的钥匙

还记得前年,那场掀起全球教育圈地震的“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吗?A股上市公司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花费650万美元(约4200万人民币),将女儿赵雨思包装成帆船特长生,从而录取了美国名校斯坦福。

纪录片中,演员按照真实事件进行演绎,台词全部来源于美国政府发布的窃听记录,中间穿插原型人物的采访与真实事件的影像资料。

事件曝光后,校方表示从未收到这笔650万捐款,并最终以申请入学资料作假,开除了赵雨思,引起了巨大轰动,却也牵引出了一连串更大的丑闻。

操盘者是一位名叫威廉·里克·辛格的美国男子,他在收取贿赂款后,通过造假等非法手段,将名人、政客、高管的子女送进各大美国名校。

涉案高校包括但不限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等,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500万美元。

事件被披露后,辛格以洗钱与行贿的罪名被判以65年的监禁和125万美元的罚款,与此案相关的53名家长、枪手被起诉,涉案家庭数达到了750+。

对于这些上流人士来说,这样的判刑就像过家家一样,借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社会体系中的问题所在,财富,就是权力的钥匙。

 3 ) 通过大毒枭的配合抓铺了吸毒客户从而赦免大毒枭 ?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恍惚,看完片子之后最大的迷惑是,这是怎样的一个法律体系,可以让案件的始作俑者在被抓到之后,通过其配合让被他诱骗上当的客户认罪,从而让这个主犯获得了自由身?还有这种操作,通过大毒枭的配合抓铺吸毒客户而赦免大毒枭 ?

虽然那些花钱让子女进入名校的父母最终被法律制裁,但说到底他们也是受害者,从纪录片的有限信息看,他们更多的是受到Singer的诱骗,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很难说你会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

斯坦福这位教练是真的冤,我不知道美国的法律体系如何判定他受贿,当时钱是以捐款的方式捐给斯坦福,他并不知情,钱没进他账户,他也在最早的时候就把捐款汇报给了主管,什么样的受贿案 钱会没进自己口袋?就因为最后他被Singer钓鱼执法,在没有在意的情况下被Singer扣了帽子?就涉案人员,他的主管也要对此负责,斯坦福还解雇了这位教练,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学校也是落尽下石。

家长们要是花了大钱捐了楼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考虑录取,这个back door 还是存在,为什么这会一直存在?为什么没有法律限制?

Singer只是利用了名校录取流程的漏洞,只要名校有这样的录取机制在就一定会被人利用,说到底这些名校也是盈利机构,并不是公平的创造教育机会。

 4 ) 我们恨特权,我们也爱特权

我比较喜欢片尾评论的一节,差不多自01:23开始,以下引几句作为思考:

他们已经很富有,拥有很多社会关系和资源,为什么还要…“relentless pursuit of the trappings of power.”

“in America, we love the wealthy and we hate the wealthy, they disgust us and they fascinate us…so there's something incredibly refreshing to have just a little bit of justice being served in a sea of injustice.”

 5 ) 金钱永远第一

第一次看这种半演绎半纪录真实的片子,解说很好,拍的很对胃口,镜头也都很喜欢。几乎从选材到拍摄都没有可以挑剔的,但依然保持着假大空的样子,结尾垂直掉下去了,有一种无语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里奇辛格很有头脑。知道有钱人爱用钱解决问题,利用“独立大学顾问”的身份和自己知道的内情推销。还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人,看上去值得托付,让大家都能相信他,这两者同时拥有并善用的人并不多,以致于他能进入高端人士的圈子大赚一笔。有时觉得很荒谬,以篡改种族获取平权福利的、学习能力障碍、一个监考员替考,这些难道不会被发现吗?没有人质疑过么。甚至不可思议这样伪造简历却没被人识破过。我觉得知道有问题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可能是习以为常,可能事不关己,选择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都没有伤害知道的人的利益,甚至捞到好处。最惨的反而是只有front door 的普通人,挤破头走正门。

The“front door” means getting in on your own.The “back door”is making a donation, which is ten times as much.

“有人从正门进,有人从后门进,我们给需要的人开了一个侧门。”打击了side door,但back door还在。看到这句话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人们想上名校,究竟是为了获得名校毕业生的头衔还是真的想去好学校享受好资源去学习呢。面对现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不敢深思了。“It’s a goal in and of itself, rather than the goal being to get an education.”社会地位的加分让高等教育越来越像一种商品,吹嘘的资本。变得能买卖、交换,有用钱的,也有用人脉的,本质就是互相办事。不仅如此,备考机制也变成了一门生意,各种中介机构,有人相信承诺,就愿意花钱投资。

“This is America. Like, you got money?”“Best believe you have access to certain spaces that other kids don’t have.”

高等教育的买卖本身就是严重破坏社会规则的经济犯罪,但这些“罪犯”在美国几个月监禁就没事了,能判处这样的惩罚,说明这样的犯罪在美国根本不算大事,人们都明白,也不足为奇。很现实,但也很可悲。

如今,学校搞排名本质上不是学术的排名,而是标准变成了名望。“It’s imaginary.It’s an illusion. Yet people believe in it.”人口增加、大学本身的申请难度增加,还要掺杂着对富人和白人的倾斜和偏袒,越是难进的,“名望”越大,越是要拼尽全力挤进去,这变成了一种社会现状。但没办法,有些东西出生了就决定的,社会规则也难以轻易改变。资本的魔抓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领域。

 6 ) 《买进名校》影评:美国大学招生丑闻大爆发

这部可以一看的纪录片使用搬演画面和和人物专访镜头来勾勒丑闻的前前后后。

纪录片制作人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在他的上一部电影《地表最烂:FYRE豪华音乐节》(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中讲述了Fyre电影节的故事,这是一个古怪的骗局,持票人支付数千美元,最终被困在一个狂风肆虐的巴哈马岛上,忍饥挨饿。

同样对高度欺骗的迷恋现在激发了《买进名校》(Operation Varsity Blues),这部电影是对2019年美国大学招生丑闻的再现,虽然有瑕疵,但值得一看。这起丑闻导致数十名家长面临监禁,其中包括成功的商界人士和好莱坞女演员费利西蒂·霍夫曼。


史密斯很早就进行了一次创造性的赌博。

就像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查案子一样,他的电影的大部分内容直接来自里克•辛格(Rick Singer)的电话窃听,辛格策划了一场以“侧门”方式进入美国最著名大学的骗局。

但光有采访和文字记录是不够的,史密斯还用演员马修·摩丁(Matthew Modine)饰演的辛格(Singer)的戏剧化重演来补全故事缺失的部分。这种契合是奇怪的,但你会习惯的。


即便如此,辛格仍然是一个谜,一个冷漠的人。

他只是毫无良心地为自己的客户做同样的事情,这些客户通过改头换面和贿赂变成了明星运动员和学术神童。

这部电影的出色之处在于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孤立的存在。史密斯没有回避一个严峻的结论:对于大量富有的父母来说,辛格只是扩展了一直定义他们孩子教育的逻辑。


你买了一个优先权,然后又买了下一个。

 7 ) 令人咋舌,美国又一个丑闻,被拍了出来,一位中国富豪牵涉其中

2年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外发布了一项美国教育行业“辛格事件”的调查结果,引起了世界震惊。

整起事件涉及相当之广,不仅美国演艺圈、资本圈牵涉其中,就连多家美国顶级学府都因此名誉扫地。

调查结果公布后,司法部门也将参与这次事件的50人告上了法庭,而这份50人被告名单上,影坛明星、商界大佬,美国教育行业权力核心人物的名字随处可见。

一时间,舆论哗然。

就在最近,网飞出了一部新片,还原了整件事件的真相。

同样,也揭露了美国教育行业的惊天丑闻——

《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如此简答粗暴的片名,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残忍的真相——

那些你以为的公平,其实也没有那么公平。

只是平凡的你,恰好没有处于这场恶劣旋涡的重心。

在上述50名被告中,包括了2名SAT/ACT考试管理人员及1名监考老师,1名大学行政人员,9名学校体育教练,以及33名学生家长。

尤其是这33名学生家长,大多处于上流社会。

不是好莱坞大明星,就是商界大佬,总之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前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霍奇(Douglas Hodge)

私募股权公司TPG Capital的创始人比尔·迈克格莱什(Bill McGlashan)

专业金融贷款机构Hercules Capital 的创始人曼纽尔·恩里克斯(Manuel Henriquez)

但光有钱还不够。

这些家长,虽然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毕竟对于作弊入学这件事是个外行。

因为,他们之间必然需要一个关键人。

换言之,他们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通往名校的大门。

这个人,就是熟知各类名校“招生规则”的——

瑞克·辛格。

影片中的所有台词,均来自美国政府对辛格手机的监听。

再通过演员的完整口述,观众就像是真实地看着这件事发生。

初见辛格,很多人并不会将他把这样一起巨大的舞弊案联系起来。

因为他看起来实在是太普通了。

就像是一个邻家大叔,总是穿着人字拖,T恤,短裤,毫无精英的气质。

但这恰恰就是辛格想给顾客们的形象。

就像是教练一样,能够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名校大门。

辛格在美国创立了一家名为The Key的大学申请咨询机构。

这是一家带有营利性质的大学咨询和备考公司。

他对这个机构的定义是:

我们帮助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孩子们入学。

表面上听来,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大学顾问。

但事实上,辛格所说的“帮忙”二字就大有文章。

他曾经毫不掩饰地告知家长,想要进入名校有两条门——

前门:用过硬的实力考入高校。

后门:给学校巨额捐款,但这并不一定能成。

那怎么办?

没事,我有761条偏门,给钱就行。

当然了,单单仅有一家公司还不够。

当大额资金进来,他无法解释这些金钱的来源。

于是,他又创立了The key 全球基金会。

一家不缴税的非营利组织。

家长们通过把钱转到这家公司,当成是做好事的一笔捐款。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他们肮脏的交易。

从2011年到2018年,辛格用这样的方式获取了至少25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大约1.6亿元。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不禁有一个疑惑:

为什么家长那么劳神伤财的,想把孩子送进名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商品。

前斯坦福招生人员 乔恩莱德

而对于家长而言,这会是一种身份地位的加成。

独立教育顾问 芭芭拉卡慕斯

所以,家长们花钱买的是名校吗?

不,是名望。

是给孩子的未来铺路,结交同样上等社会的同学好友;

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证明家庭教育的成功与自身的能力。

独立教育顾问 佩里卡慕斯倪

而想要达成这一切目的,只要出钱而已。

对于这些不差钱的家长,又何乐不为呢?

那么,面对这些在学习上并不那么优秀的富二代,辛格又做了什么呢?

他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把学生包装成小众运动的特长生。

比如,他会让家长拍摄孩子运动时的照片。

而他通过PS技术,让他的脸替代这个行业里的运动员照片。

另外,他还会让家长们出钱资助学校里的冷门运动。

因为这些运动项目的资金,只能靠教练自己去拉赞助。

因此他们需要钱,甚至甘愿铤而走险去受贿。

但片中的这位帆船教练却有些无辜。

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被辛格捐赠了50万美金,最终被卷入这起舞弊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捐赠的主人公是来自中国的学生,赵雨思。

她的父亲是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涛。

他的家族曾以320亿元人民币位居胡润百富榜第82位。

在父亲650万美元的支持下,赵雨思进入了斯坦福大学。

有意思的是,2017年时她还曾直播时励志地说道:

只要有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问心无愧。

如今两年过去了,赵雨思被斯坦福退学。

或许这样的处理,对于大众而言才是真的问心无愧吧。

当然了,光有教练还不够。

辛格还贿赂了负责审阅运动员资质的体育主管,海涅尔。

她的任务就是摆平所有对运动员的质疑,做出妥善的回应。

接着来看辛格的另一个方式:

二、在入学考试中作弊。

这个方式,显然更好操作一点。

毕竟在这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大学里,考几分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首先,学生们需要通过家里的条件,拿到一份医生证明。

证明她是学习障碍人群,会有单独的考试教室,以及多一倍的时间。

对于学渣而言,考试时间再长,似乎都没太大用处。

因为整件事的核心作用,在于考官,马克。

他可以考出任何你想要的分数。

两种方式,随家长们选择。

或许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辛格确实用这种方式,“帮助”了750个家庭。

作为一个商人,辛格无疑是智慧且成功的。

但教育的本质,是公平,而不是投机取巧。

对于那些被家长安排进名校的孩子而言,很多其实并不知情。

他们既是结果的受益者,却也是不公手段下的受害者。

但这是家长的选择,他们只能被动接受。

看完这部电影,虽然观众会直呼情节不公平,但却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

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依靠各种手段进了学校,为了通过考试依然会选择作弊。

有的是老师们为了钱财谋利,有的则是同学之间的“合作共赢”。

2012年9月,哈佛大学公开125名学生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结组合作与共享答案。

2015年4月,亚特兰大多名教育工作者因被指在考试中协助考生作弊,8人最终被判监禁,其中3人面临7年牢狱之灾。

2017年8月,斯坦福大学社区办公室坦言在上学期末收到了许多的学术失信举报,经过调查后发现,其中一门数百学生修读的入门课程,竟然多达20%学生出现抄袭行为。

诸如此类学术失信问题,在美国不胜枚举。

优秀的学生因为有后门的学生被抢占名额,无法进入最好的学校。

而这些人却挥霍着学业不学无术,最后只是靠学历给自己镀个金,便可成为上等人。

看吧,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社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为资本提供了便利。

尤其是,这个社会中的上层人士。

普通人想接触到这些资源就已经足够困难,更别提这动辄上百万美金的酬劳。

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名流被处罚。

但大多是几个月的监禁,很多甚至因为疫情提前出狱。

至于罚款,更是小菜一碟。

看到了吗?

就连富人犯罪,都是这么轻描淡写。

依旧回到影片的主题,教育。

柏拉图曾说过:

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尤其是在教育公平这件事上。

一直以来,中国的孩子都被称之为学习机器,毫无乐趣可言。

但在如此人口众多的国家,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公认的选拔机制。

相比于其他的社会行为,这已经算是没有背景的学子,最公平的出路了。

因为,中国人始终被灌输这样一种理念——

读书,是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方式。

以前觉得这样的读书太功利,如今却觉得这是一种成本最小的尝试。

或许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冲向成功的途径,而资本放弃了旁门左道的歪念。

那时候的教育,才真正称得上公平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春里小鸭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8 ) 涉案父母的判决与罚款名单

Felicity Huffman 因花钱搞定她女儿的SAT考试而入狱14天。Huffman还被处以3万美元的罚款和250小时的社区服务。

Devin Sloane:被判入狱4个月,因为他付钱给Singer,让他的儿子以水球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南加州大学。Sloane还被勒令支付9.5万美元的罚款和500小时的社区服务。

Stephen Semprevivo:因付钱让他的儿子以网球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乔治城大学而被判处4个月监禁和2年监督释放。同时被判处500小时的社区服务和10万美元的罚款。

Gordon Caplan: 被判处一个月的监禁,5万美元的罚款和250小时的社区服务,因为他付钱给辛格为女儿搞定ACT成绩。

Agustin Huneeus: 被判处5个月监禁,因为他付钱给辛格 让他女儿搞定ACT成绩,并把她假扮成水球运动员,以便进入南加州大学。Huneeus还被判处500小时的社区服务,两年的法庭监督,以及10万美元的罚款。

Gregory and Marcia Abbott:因花钱搞定女儿的杜克大学入学考试,分别被判处一个月的监禁,外加4.5万美元的罚款和250小时的社区服务。

Marjorie Klapper。被判处三周监禁,9500美元的罚款 以及250小时的社区服务,因为她花钱搞定了儿子的ACT成绩。

Robert Flaxman:因花钱给女儿搞定ACT,被判入狱一个月,罚款50,000美元,以及250小时的社区服务。

Jane Buckingham: 被判处三周监禁,因为安排了一个监考员替她儿子参加ACT考试。

Jeffrey Bizzack: 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 三年的监督释放, 和25万美元的罚款,因为让他的儿子以排球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南加州大学。

Toby MacFarlane: 判处6个月监禁 2年监督释放 200小时社区服务和15万美元的罚款,因为他花钱让他的孩子作为运动新兵进入南加州大学。

Douglas Hodge 判处9个月监禁,500小时的社区服务 以及75万美元的罚款,因为他行贿让他的孩子以运动员身份进入南加州大学。

Michelle Janavs: 判处5个月监禁,2年监督释放和25万美元的罚款,因为花钱搞定两个女儿的ACT考试,并让其中一个女儿以排球运动员身份进入南加大。

Elizabeth Henriquez:因花钱搞定女儿们的考试成绩,并让其中一个女儿以网球运动员身份进入乔治城大学,被判7个月监禁、20万美元罚款和300小时社区服务。

Xiaoning Sui。被判在西班牙监狱服刑5个月 并被判处25万美元的罚款 因为他付钱给辛格 让她的儿子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足球。

Karen Littlefair。判处5个月监禁 300小时的社区服务以及20万9千美元的罚款,因为她花钱让别人替她儿子上乔治城大学的课,这样他就可以毕业了。

David Sidoo 被判处90天监禁,一年的监督释放, 以及25万美元的罚款,因为他付钱给辛格 安排别人参加他儿子的SAT考试。

Manuel Henriquez:因花钱让女儿们参加入学考试,并支付大女儿进入乔治城参加网球比赛的费用,被判入狱6个月,监督释放2年,罚款20万美元,以及200小时的社区服务。

Mossimo Giannulli:因付钱给Singer让女儿以运动员身份招进南加州大学,被判入狱5个月,监督释放2年,罚款25万美元,社区服务250小时。

Lori Loughlin:因花钱让她和Giannulli的女儿进入南加州大学而被判处两个月监禁,两年监督释放,15万美元罚款,100小时社区服务。

Peter Dameris:因花钱让儿子以运动员身份被招进乔治城大学,被判入狱一天,监督释放三年,罚款95000美元。

Diane Blake: 判处六周监禁,两年监督释放, 100小时的社区服务, 和125,000美元的罚款,因为她付钱让她的女儿以运动员身份进入南加州大学。

Todd Blake:判处4个月监禁, 两年的监督释放, 100小时的社区服务, 和125,000美元的罚款,因为行贿让他的女儿得以进入南加州大学。

 短评

看了一下罚金的数量,对那些家庭来说真是无关痛痒。

2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谁说有钱人都聪明的,看这群蠢蛋,they don't know how to live a life

6分钟前
  • 北冰洋谢大脚
  • 推荐

富人永远有“门”,没有门也能造出门来。有没有解药?不知道。

10分钟前
  • 莫里斯
  • 推荐

感觉这部片子只讲了一个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更加应该挖掘的是怎么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12分钟前
  • ZZ
  • 推荐

说真的,美帝人民也是少见多怪,没来过某国......

13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科普

14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推荐

秒拍的Yusi Zhao瞩目,记得当时知乎讨论赵家300多亿人民币身价,花650万买个斯坦福文凭真的是小意思,让人反思的是豪门如此怎么会需要如此行贿自跌身份呢。这部纪录片解释家长的诱惑,“guarantee”。学历的价值是稀缺,大了真心明白“您孩子在哪上学呢”跟催婚问收入是一档的刺激,倒不一定是真关心其教育质量,一路通关到这步了,临门一脚孩子念个好大学怎么说脸上都有光,只要接受这套,什么邪门偏方都能上钩。《杀死一只荆棘鸟》里的那种父亲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经不住孩子念名牌大学长脸的诱惑,越富越需要这个,elite是通行证。| Netflix

19分钟前
  • 姜小白
  • 推荐

我觉得最有趣的部分是主犯被FBI找上门后迅速配合警方工作,套他那些客户家长的话来作为罪证提交,商人客户比较警觉,演员客户就直接上当了,感觉真的智商上差了不止一点儿。毫无底线地能靠P图弄虚作假让客户小孩上大学的主犯,把客户卖掉的时候表现得同样丝毫没有犹豫,很一以贯之了,这一点也很有趣。比较糟糕的部分是最后的结论,讲了半天居然说会发生这样的事都是因为有钱人想让自己的小孩上名校。朋友,哪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小孩上名校???我就很疑惑。

20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美国的有钱人尚有良知,问一句我这样不道德,我的孩子会不会有负担。中国的有钱人:哈?名校不就是拿钱进得吗?

25分钟前
  • 木兮
  • 还行

美国也在卷。。‘我喜欢把假睫毛和真睫毛放在一起卷’😂

29分钟前
  • 千寻
  • 推荐

Forget about USC. 南加大本科也这么抢手的吗,我一直以为是进不去UCLA的人才进南加大......

34分钟前
  • kidultcc
  • 还行

原来整个事件败露是因为一起无关紧要的security fraud逮捕了一个华尔街高管,为减刑做了配合证人供认了这起高校录取的骗局,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个毫不相关的金融犯罪案件,Rick可能永远都不会败露。另一个好笑的细节是片中FBI探员采访说如果是犯罪集团organized crime的话,相关人员30秒就能听出Rick已经被FBI策反了,但是这些white collar crime里的人在电话上什么都说,完全不会想到自己有可能已经被监听了。这个细节和最后他们过家家一样的判刑相互依照来看可以说是对美国的社会体系管中窥豹了。虽然看之前就知道影片要讲的都知道了,但还是看了,因为就像片尾说的,we hate wealthy people but we also fantasize wealth.

39分钟前
  • ConJurY
  • 还行

这些被爆出来被判刑的其实都是些小金主,都是些小打小闹的事件。真正的大金主让子女进名校,手段高明得多,方法更隐蔽、更安全。贵族运动本身费用高昂,他们可以请昂贵的教练把自己运动差的孩子包装成运动好的就行,这比把不会运动的包装成运动健将安全得多,因为这是wiggle room的问题。另外,大金主由于权势地位和关系,媒体和大众都得罪不起,所以也不会追着他们不放。就算被起诉,也可以雇佣最好的律师来辩护脱罪。这些受贿的名校,如斯坦福大学继续稳坐泰山,没有受到一点影响。所以啊,这些爆出来的事件都是些小打小闹。腐败的是这个社会运作的规则。纪录片实景再现,雇佣演员把细节演了一遍,不过也太过细枝末节,不紧凑,内容也就一般吧。这些招生腐败问题,很多人都知道的。

44分钟前
  • 兔赤中人.rD
  • 还行

作假代考的side door消失了,也仍有为资源充足的人们准备的back door存在,能为考生加分的特长爱好、社会活动、精英实习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渠道接触的。教育资源、考试本来就不是公平的,但遗憾的是,它们已经能算是社会中最为公平的一些事情了。

48分钟前
  • Wilderpanda
  • 推荐

可能还是不太习惯小电影,直到sailing coach(whom我觉得有点冤)真人出镜才进入状态。最后斯坦福暧昧的回应也是让人很无奈。这些高校的水之深,岂是我们这些穷人可以窥探一二的呢。

52分钟前
  • 士多啤梨
  • 推荐

斯坦福的帆船教练好惨...back door donation其实本来也是大学的一笔重要收入。机械性的考试目前来看还是最公平的竞争模式,特长和其他模棱两可的考量标准真的很容易注水。。。

54分钟前
  • 柴犬小咯
  • 推荐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它只会将社会的问题缩小,却无法避免,每一位上过大学而后被社会教训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含义

5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前两年的美国高校录取舞弊大案这么快就出纪录片了。是《Social Delimma》那种真实访谈 + 演员小剧场表现剧情的形式,除了案情本身这种“侧门”(贿赂教练作假运动员身份录取),还讨论了光明正大本来就存在的“后门”(捐款提高被考虑的机会),更讨论了深入教育系统的 privilege(很多运动真的成绩好也是本来就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等),虽然不是多出类拔萃的深度大也算是中规中矩不负众望的时事纪录片,这也是我爱 Netflix 的原因之一,除了看见更大的世界,还有铭记本会被淡忘的当下。

58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挺好的一个内容,搞的半纪录半演绎,有点不伦不类。导演有点胆小,更深层的问题没敢触动到。这样感觉还不如彻底戏剧化了,拍成con artist的喜剧片看着好玩,毕竟Singer能全身而退也够戏剧了。

1小时前
  • 小炉
  • 还行

最后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想去指责那些作弊的家长和学生,而要去拷问大学为什么留下了这样一条明显是为权贵敞开的路。那么多实验证明家庭经济状况对标化成绩的正向影响,还有各种小众运动的招生名额倾斜,这次的风波也无法撼动精英大学的录取体系。

1小时前
  • 不吃香菜的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