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魔鬼游戏2015

喜剧片日本2015

主演:特林德尔·玲奈,真野惠里菜,篠田麻里子,樱井由纪,矶山沙耶香,三田真央,宫原华音,柴田千纮,高桥玛莉润,安田圣爱,斋藤工

导演:园子温

播放地址

 剧照

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2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3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4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5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6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3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4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5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6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7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8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19真实魔鬼游戏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2:24

详细剧情

  校外旅行途中,乖乖女光子(特林德尔·玲奈 饰)所乘坐的巴士突然被一阵狂风拦腰切成两段,光子刚好俯身捡东西所以幸免于难,但是秋等伙伴全部被齐刷刷地切去了上半身。惊慌失措的女孩夺路狂奔,一路上目睹了无数人被神秘之风杀死的惨状。突然,她仿佛置身于灾难前的时光,惊魂未定的光子和秋等伙伴们一同上学,谁知针对高中女生的大屠杀接踵而至。逃亡途中,光子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空,她一会儿是待嫁的新娘启子(篠田麻里子 饰)、一会儿又是参加马拉松大赛的泉(真野惠里菜 饰)。唯一不变的是,针对少女们的追杀从未停止……  本片以山田悠介的同名小说为原案改编。

 长篇影评

 1 ) 值得被认真解读、分析的恐怖与荒诞。



影片开头,看公交车相关情节还觉得莫名其妙,到了婚礼场景时,已经能隐约感觉到这是一部奇片,各种隐喻、象征呼之欲出,越往后看越觉得导演有心。最后女主角自杀时我差点流泪了,她用死完成了对既定的命运、可怕的规则和恶意的操纵者(男性)的反抗,多么绝望。一幕幕都像噩梦一样恐怖、荒诞,既然是噩梦,当然缺乏一目了然的逻辑。不过,跟着那种氛围和感觉走,相信导演的逻辑,相信自己的感觉而非思维,就会发现一个精心构建的、完整的、有象征意义的的世界。

许多场景都如从深层潜意识里化出,那份直击人心的恐怖并非只是来源于血腥鬼怪,而是我们都曾经梦见过的、幻想过的、害怕过的恶、荒诞和无意义——身边的人被毫无预兆的灾难杀死;本该保护我们的老师却朝学生开枪射杀;人群看似在欢笑祝福,真面目却是敌意与厌恶;在对女性来说有神圣意义的婚礼之上,自己却将被献祭给一个丑陋可怕的猪头新郎;以及自我的错位和丢失——自我的失去,将意味着彻底的迷失,思考和反抗的力量也就失去了源泉。那个叫“超现实”的女孩,竖中指、说脏话,也充满了质疑和反抗精神,与这个超现实世界宣战的方法也是被她所道出:“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做以前绝不会做的事情。”

想看一个起承转合明白晓畅故事的人可以不用看这部片子,纯粹想猎奇血腥暴力场面的还是再看一遍《电锯惊魂》好了。没认真看就嚷嚷着说烂片的人,和当初说《聂隐娘》是烂片的应该是一类人,其实看不懂只是相关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虽然我也还不够),所以真心想看的人,可以先找一些优秀的影评,然后再看。其实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还有点像《傀儡人生》,看似莫名其妙、毫无意义的奇怪故事,其实值得认真的,严肃的解读。等我以后多看一些理论书,再试着写一篇长文分析之~

 2 ) 谷阿莫的解说版本 好赞~

看的谷阿莫的解说版本,后面的解说好棒~
男人就是吃饱后想交配的生物啊。
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以改变被人规划好的路。
小时候的你很单纯,但那些单纯不晓得什么时候忽然就消失了,就像一阵风一样,忽然地吹过来,一切的单纯刹那间变得血腥。你也不再是年幼无知,你开始尝试找回你的单纯。但是那些残忍的风仍然毫不留情的切碎你所剩不多的单纯。
随着你的年龄略有增长,你进入了校园生活。你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你也不懂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说要这么做吧。不过你内心的小勇敢很快让你接受并且面对这一切,但其实读书有点痛苦,学校和老师总是有点不讲理,翘课就是死刑,不听话就是死刑,书读不好就是死刑,到底是谁做这些规定的呢?
好不容易毕了业,像逃离了校园,家人开始催促我结婚,但为了结婚,我要学习好多以前没在做的事,煮啥饭扫啥地呀,我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天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走进了教堂,我其实也不晓得我是不是真的想嫁,但好像也没有退路,你看后面那些三姑六婆,一个个等着看好戏的样子,看我走上跟她们一样的路,可是当我清醒过来发现我竟然要嫁给一个猪头时,我忽然不想妥协了,士可杀不可辱,这时候我内心的小勇敢又带我起身反抗,不过家人的压力才是最难对抗的,要怎么说服老妈接受我不想嫁给她帮我安排的猪头呢。算了,管他的,我霸道一点就行了吧。
而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持续前进,人生经历让你又像变成不同的人。还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鼓励我跟开导我的人,让我回想起人生的美好,让我坚持不放弃的向前跑,但不管我怎么跑,家人和逼婚仍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到底为什么我们女人最后一定要当小媳妇呢?
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教我先专心投入工作,不去想这一切就行了,你看老板现在可看重我了,不过当我整个人都只剩下工作时,我感觉像是要被工作杀死一样,这样好像有点本末倒置。
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让我决定改变一下,跳脱现在社会的规则,记住自己是谁,别忘了自己想做的事,我感觉又变回以前那个单纯的我了呢。
后来我认识了我以为的真爱,他似乎可以给我的人生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变化,可是最后我发现真爱终究还是一场男人使用女人来达到传承目的的骗局吧。
忽然我明白了我不想被这个名叫命中注定的老头帮我订好我的人生,那我就要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这是我才知道难怪那么多人会自杀啊,他们一定是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才会用自杀这种烂招来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但是我们现在是要改变被人规划好的路,不是要终结自己的道路欸。
想到这边女主角忽然爬了起来,因为她发现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就是在你以为我放弃的时候我却站了起来,继续前进,在生命中留下各种足迹。

 3 ) 导演的自我满足 纯cult片

我也是微博上看到动图来寻求刺激的好奇人士。 一句话总结,观感极其糟糕,对我而言。 昨天写了下短评还是两星的,今天想通了之后,发现自己只能给一星了。 平时看影评总有共鸣的地方,所以我也不需要自己动笔。 可现在我所看到的影评都不符我的感受,于是我也来写写吧。 这是一部差到我愿意为其写影评的电影。 我是边看边吃饭的,只能说我对这部电影太没戒心了。不是血腥的场面太过刺激,真正恶心到我的,是片里主角作为的不作为。我也没想到这电影给我的负面影响那么大,看完之后心情莫名地低落到一个程度,以至于不吐不快。 主角如何作为的不作为?其实我发现自己从看到动图的开始,就一直期待着她对抗强权的方式是反杀。结果她却选择了自杀……呵呵。后半段有很多意象的象征,但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女主是无力的,她只是不作为。由于是被人操纵的角色,她在前期不作为我可以理解,但她在全篇最有自主意识的作为竟然是自我毁灭,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恶心。 还有,关于女权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归结女权的,但至少在我个人的见解里,女权体现的标准,就是女性能做到保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这样一种水平。……可是片子里哪里有体现了,我完全看不见。少女们底裤随便露,福利随便发,一堆路人妹子好像生命很廉价一样随便死,就连女主逃离男权社会的方式也是自杀……好歹你死前也把罪魁祸首(特丑的老爷子)给做掉呀,他不是能克隆一堆克隆体吗。完全消极的作法,实在让身为同性别的我极其难受,可能男生更能看得高高挂起一点吧。 所以,不要再把女权体现这种帽子扣到这部电影上来,导演真的只是自high,不要想太多。 或许,真的要说到女权体现的话,导演这种极端的作法能让我重新思考并定位女权这个含义吧。 音乐还是不错的,可惜了。 好了,吐完了,我开心了一点。

 4 ) 从游戏的外壳脱胎出来的女权主义,可是抛开女权,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生

如果抛开影片最后,老宅男对情节背景的解释。这部电影绝对可以成为可以媲美楚门的世界的一部电影。我很庆幸还有那么多人看懂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给五星。这部电影是我近来看的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完全投入进去的电影,没有一丝分神。唯美小清新的画面和血腥的场景之间的转换产生的巨大落差让人有种别样的体验,配乐也堪称完美。影片唯一的败笔就是结尾对背景的交代,瞬间让电影掉了一个档次。有种国产三流恐怖片的即时感,虚拟现实的游戏让人不禁有种网游小说改编的错觉,而结尾总结的模式又让人感觉在看小学生的作文。恐怕导演也是害怕观众看得莫名其妙,而强行加入的吧。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依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佳作,导演的野心很大。表达的东西也很有深度。粗看下来影片是想表达出日本女权主义的呐喊。在结尾之前影片中除了猪头男没有其他的男性登场。而女主逃离之后的世界则是男人的世界,而自己则是一款游戏的主角,自己的所有悲伤痛苦友情无助,都不过是男人的一场游戏,自己不过是男人操控的玩物罢了。看到这里女权主义的内核已经呼之欲出。我们已经从荒谬怪诞的情节看到了女权主义的内核。如果导演是个女权主义者,那么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导演偏偏是个男性。这样我们就应该解读更深层的东西了。把女权主义的主体女性和男性抛开,女权主义的核心是什么?是不自由者追求自由,是被压迫者反抗压迫。再把我们自己套进去,你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是不自由者,我们是被压迫者,女主是我也是所有人。
这时影片的整个脉络就清晰了,这不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成人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么,每一段情节女主都会换个面孔换个身份。而我们不也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第一个场景女主是在写诗的毕业生,第二个场景女主是个高三的女生,第三个场景女主是个待嫁的人妻,第四个场景女主成为了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这四个场景暗合了我们从孩童到学生到步入婚姻再到马拉松般的下半生。孩童的梦(诗)还没做完我们就成为了学生(女主角问秋,我一直都在这个学校吗,之后秋对她说,这是你的教室,这是你的座位是对她身份的确认)刚适应这个身份又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别人的新娘,昔日的恋人还记忆尤新就要与莫名的人成为夫妻(亲人朋友都觉得她老公很帅,可事实上就是一个猪头,而秋对她说魔鬼的仪式就要开始)到最后一个场景,我们发现之前角色转换时女主都是嚎啕着,而到了这个场景并没有嚎啕,而这次女主发出了疑问也得到了回答(我为什么要跑?同伴回答她你从小就这样跑,现在也要像小时候一样跑。快到终点时女主转换了方向而得以进一步接近真相)电影中的超现实也一直在提醒主角,人生就是超现实,受不了超现实就输了。只有做出打破常规的事才能改变命运。在女主走出虚拟世界前,秋让它反复确认自己的身份才能到达另外的世界,她是光子不是启,泉或者其他人。
你看,这与我们的一生多么相似。拿起笔就告别了童年,穿上校服就成为了学生,离开老师我们就告别了教室,穿上婚纱就成为了别人的新娘,然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往前奔跑直到终点,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向前跑,别人告诉你向小时那样一直向前跑就好,人生多么像魔鬼的仪式,到了读书的时候你就去读书,到了结婚的时候你就结婚,到了工作的时候你就工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要死要活,后面自会有东西追着你前行,你一路跑一路失去,每一次转变身份都会惊慌失措都会失去一些朋友认识一些新朋友,你成了xx的朋友,成了xx的恋人,成了xx的学生,成了xx的妻子,成了xx(职业)。你是别人口中的我的朋友、我的爱人、我的学生、我的员工。这些都是你,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抛开别人赋予你的身份,你是谁?谁才是真正的你。只有确认了真实的自己才能摆脱魔鬼的仪式,否则,游戏还会继续重复,我们都是生活的傀儡。
看完上面的东西再回想一下剧中除了第一次场景转换之后的场景转换中反复出现的镜子,还有除了第一次场景转换主角没换样子名字,之后的都换了这个细节。体会一下这句话:我在我眼里看到了我自己。死去的中学女生就好像在表达另一句话:很多人活到七八十岁,却在20岁的年纪死了。

 5 ) 园子温仍然是今天最有趣的日本导演

如何评价园子温? 让我们回到园子温初次踏进主流视野的时候。2001年,Suicide Circle,自杀圈。56名互不相识的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聚到一起,手牵着手站成一排,在电车开进新宿站的时候跳轨自杀。坦白来说,比起巴士横削两半的镜头,那一幕在视觉震撼上要经典得多。而且,那一幕绝不仅是猎奇的刺激,而是一种宣言式的行为艺术姿态。如果当年的园子温有今天的名气…… 《自杀圈》是一部乘着日本恐怖片(J-Horror)全球浪潮的跟风之作,也因此让他走上了海外获奖转销国内的道路。你瞧,Circle(圈)的概念,作为圈子(自发组织的团体)和无限循环的双重意象,简直和《午夜凶铃》三部曲《Ring(轮)》《Spiral(螺旋)》《Loop(环)》的中心概念一脉相承。在从影17年后,园子温终于从《自杀圈》开始,奠定了一种“标签性”的“血腥、变态、猎奇”基调,也开始扬名海外,成为了“变态日本”在海外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他拍的是地方青年难以宣泄的荷尔蒙,乡镇街道上的奔跑,漫无目的的青春。他从小看欧洲著名导演的文艺片长大;他写诗,登在国内最好的诗刊上;他做行为艺术,走上涩谷街头为了抗议而抗议。多年后的今天,拍摄了玩具特摄片《爱与和平》的他承认,当年走上血浆片的道路不过是为了市场。他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电影是《小猪宝贝(Babe)》。 这不是他第一次投机,园子温在书中将他的营销天才倾盘托出。为了糊口,他拍过色情片;为了得奖,他拍过文艺片。为了观众,他开始拍血浆片。然而,正如《自杀圈》探讨了日本社会在网络时代的孤独与家庭的失败,《奇妙马戏团》描绘了多重人格与多重身份的世界,《真实魔鬼游戏》在表面的“鲜血淋漓”之下,讲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制度(无处不在的枕头)的压迫,以及男性消费者(玩家)的丑恶。血浆不过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上的一层糖衣。 熟悉园子温作品的人可以辨识出许多一直延续的主题:不能停止奔跑是从最早的独立电影《男人的花道》《自行车叹息》就开始的姿态;多重身份的转换、梦与潜意识(“我是美津子!我是美津子!”)在《纪子的餐桌》《奇妙马戏团》时期集中探讨过;女性从男人的从属物品,到抗争、寻找自由,再到自我毁灭,是与《恋之罪》整部电影剧情相同的主题。简单来说,这次最让我惊喜的是,园子温在商业电影的框架下,把自己在《恋之罪》中纯粹地表达过的女性主题重新讲了一遍。 女性主义的解读已经有许多人看了出来,在此不赘述。以下是我对园子温这部作品额外的定位:这是一部在无法抗拒的外界体制框架下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片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自己的影射。美津子在片尾的自杀正是导演自己这一姿态的隐喻。 2007年,借着拍血腥恐怖片而打响的海外名气,园子温曾与日本的电影“大厂”东映有过一次合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恐怖爆发(Extension)》,刻板的商业套路,不忍卒看。唯一印象深刻之处,是片中作为恐怖元素的头发增殖到令人恶心,“不像恐怖片而像娱乐片了”。也算是B级审美的过度的玩心,以及对端正的商业电影的嘲讽吧。他后来的回忆是,与大厂合作,导演受到的限制太多,无趣。或许和库布里克当年拍《斯巴达克斯》,或者好莱坞的导演和制片人剪辑权之争类似。园导决定再不与大厂合作,而是继续回去拍他的B级片风格,在日本走边缘道路(请注意,园子温的风格即使在日本也是很难受到主流市场认可的,反而在欧美拿奖较多,他也因此一直诟病日本观众的趣味太窄。一般中国观众认为园子温代表了日本的变态的想法是巨大的误解)。 而若干年后,经过《地狱为何不好》与《Tokyo Tribe》的试水,园导决定正式投身娱乐片。前者表现了对类型电影与B级片美学的赞美,后者则是电影审美化的歌舞片和物美布景尝试,两者都是纯粹形式的游戏,顶多包含了一种融合主流叙事与B级美学的样式尝试,而没有太多问题与思考。2015年,他先后与大厂索尼(哥伦比亚)和松竹合作拍摄了《新宿天鹅》《真实魔鬼游戏》两部商业片,片头没有他标志性的“A Sono Sion's Film”,也违背了他“不用成名演员”的原则,采用了绫野刚、山田孝之、泽尻英龙华、特林德尔·玲奈、筱田麻理子、真野惠里菜等名演员或者向演员转型的成名偶像/模特。因此,问题是,园子温与商业大片的重新握手,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新宿天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阉割的园子温,园子温第一次没有自己写剧本,全片的观感是完全普通的商业片。我们甚至可以拒绝从片中解读出任何园子温式的东西的尝试。我想象,《真实魔鬼游戏》的故事拍得再顺畅,画面再刺激,结果也不过是一种《新宿天鹅》式的无趣。而出乎意料的是,园子温对这部“系列的新作”宣称:他一页都没有读过原著。因此,你很明白地看到,他不过是借了一个畅销小说/电影系列的噱头,在拍他自己的私货。 园子温不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在《冰冷热带鱼》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的发展的节奏是如何紧张,高度的把握,没有一丝多余的镜头;在《奇妙马戏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如何圆满,一切超现实的情节都在好莱坞式的精神分裂的框架下得到完美的解释。而我们看到,在《真实魔鬼游戏》中,那个写诗的园子温回来了。他钻回了梦与超现实之中,拒绝被看懂,拒绝为商业电影写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片中美津子不停变换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与所处的世界的联系,不停被身边的人提示她自己是谁,应该怎么办。像在一个梦中,美津子通过身边的人来问自己:快想想,该怎么办?呼之欲出的焦灼和对自我的质疑和追寻,最后在长久的自我怀疑后终于坚定喊出的“我是美津子”,无疑是从《我是园子温》时期就开始的一种行为艺术式的姿态,在集体主义的日本对“自我”意识的强烈宣扬。 观众们有权利愤怒。对于付了钱进剧院或者买了DVD的日本顾客,他们可以抱怨并没有看到一个有“意义”的、“合理”的故事,《真实魔鬼游戏》系列的一个合格的续集;对于花了宝贵的精力点了鼠标,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在网上看完了的中国观众,他们并没有被感动,也没有被不上不下的血腥镜头震撼,他们感觉什么都没有看懂,没有得到,感觉导演是个疯子;对于冲着女生、杀戮、血、底裤来看的B级片粉丝来说,片中的暴力不上不下,并没有带来大逃杀一般爽爽的快感;对于没有理解、尝试理解、或者仿佛理解了片中游戏与虚拟现实对应的科幻迷观众,他们觉得片子的故事讲得不够清楚,不够精妙,不够“好看”。打分与写短评吐槽是他们表达对导演的憎恨的唯一手段。 我们还记得片中“超现实”的话吗?人生即是无意义,我们必须超越。园子温用日本五大电影厂之一松竹的经费,拍的不仅是大量的航拍(可能前所未有地过了把瘾)、慢镜头,或者MV一般的“唯美”画面和剪辑。他达成的是,在商业大片与消费市场的框架内嘲讽了其本身。 你以为解读出他在拍女性在虚幻的未来科幻游戏中被物化就足够了吗?他攻击的是,无论多么荒谬或者虚伪,商业片只须为观众讲一个完整、精巧的故事就成功了,仿佛一件精雕细琢的古代工艺品令观者惊叹。但电影作为一件精美的商品,毕竟是陈旧的、毫无新意的套路,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方式来打破。美津子为何写诗?因为诗的非理性、诗的无意识、诗的跳跃式的美学正是文学用以对抗逻辑与现实的最后的阵地。 园子温同时嘲讽的是电影以其感官的刺激、猎奇的许诺(“鲜血淋漓的高中女生”)对观众的狩猎。他曾吐槽过大厂的恐怖片“要有噱头,吸引观众,但是又不能太过激,以至将观众拒之门外”,这也是他对于大厂制作的最大不满,也是为何《恐怖爆发》最终变成了一部娱乐片。 抱着对鲜血、杀戮、女性、底裤……的猎奇心态来看电影的人们,对费解的剧情与不够刺激的画面感到被捉弄。难道来看血浆和底裤的观众不正是电影中打着美少女游戏的宅男吗?园子温将他十几年来赖以生存的糊口之道完全否定。人们以为是他恶趣味,是他喜欢拍底裤,是他喜欢拍血浆,是他变态。而园子温不光说,我拍这些都是因为你们想看,而且特地用一部令人费解的猎奇片,嘲笑了所有追求这些的观众。他拒绝被消费。在电影大厂的默许中,他达到了在《恐怖爆发》《新宿天鹅》中没有获得的自由。 那他为什么要拍这些片子呢?很简单,2015年,园子温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需要钱。独立工作室的第一部电影《悄然的星》,和《爱与和平》一样,都是进入猎奇时期之前独立时期的,二十余年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剧本。园导最近还在推特吐槽说,他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终于可以挑电影拍”这样一件事实,因为甚至到他成名后很多年,如果不是不停地接拍任何片子,经济上就会出问题。所以,首先应该恭喜园导的是,在商业片的体系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园导终于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悄然的星》将是继《庸才》《希望之国》之后,园子温第三部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继续讽刺政府的无能、虚伪,讲述灾难、孤独、人性。这部电影中没有杀戮、没有鲜血、也没有底裤。没有任何的“变态”与猎奇。有的是极其缓慢而空旷的镜头、古典乐、悄然低语、各种自然的“声音”,和他最爱的女人——神乐坂惠。这将是一部美丽的电影。然而,因为没有潜在市场,《悄然的星》在获奖后(而我们看到,真正以拍猎奇片为己业的三池崇史的最新烂作《极道大战争》在同一电影节上并未获奖)却迟迟无法在日本上映。尽管如此,园导表示,今后还会继续拍摄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这在今天的日本,是绝无仅有的一份对这片土地的爱与担当。观众们看这些商业烂片的钱,将会支持他拍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到了日本电影真正的困境,这也是园子温为何多年如一日地咒骂日本电影腐朽、要完。日本的商业电影、市场机制、口味高度统一的观众阻碍了真正的好电影的出现。不管是猎奇还是所谓的“文艺”片,赚取的都不过是感官的刺激或廉价的感动,血和眼泪的面具后都是商业大片的逻辑。如果不进入这个商业体系,追求先锋、创新的导演很快就会饿死(事实上,这适用于动画、设计、建筑、时尚等所有创意领域)。我们看到曾经在园子温片场实习的一位新晋女导演,为了筹拍自己的出道电影而去拍了成人电影,这难道不是园导本人正在走的路线?在《真实魔鬼游戏》中,我们看到的是,园子温召集了大型片方、有市场召唤力的偶像演员、女高中生与“人气系列改编”的噱头、一群渴望暴力和色情刺激的观众,然后给了他们一坨屎。而且,这是一坨诗意的屎。 讲真,日本还有几个作者导演?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片中“超现实”(富手麻妙/冨手麻妙)的中指,以及她和“超现实”的生活的永远的搏斗,不要忘记秋(樱井有纪/桜井ユキ)的勇敢、对美津子的援助与牺牲。这两位才是园导今后将会大力培养的演员。她们也将会作为主演出现在园子温下一步作品——电影合辑《Madly》的短片《Love of Love》中。 让我们永远拥抱超现实,与一成不变和体制战斗。 园子温影迷小站:http://site.douban.com/249987/

 6 ) 东亚式的女权主义批判。

原文发于知乎: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804421/answer/74434419
东亚式的女权主义批判为内核,用日式cult的方式开了一顿对父权社会的嘲讽。事实上cult片本身就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历史使命。


整个片子大概有这样三层文本,由于交替叙述而显得比较荒诞,但是实际上各自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


第一重文本,是整个世界的强迫性与权力运作。
首先是,社会显性的权威结构,由于逃课拿机枪大开杀戒的老师,随时定义主角身份的警察,主导世界规则的“思维集中室”以及里面男性性向的权威,维护秩序和剧情走向的黑衣人,逼迫女主和猪结婚的三姑六婆。。这些就是现实中维护现代秩序并且强迫你带上“社会人”这个身份枷锁的现实人物,他们决定着你的价值观养成,社会身份,生活导向,以及社会是否能接纳你,而电影中只是他们的异化形象而已。


其次是社会中隐性的权力运作。包括主导剧情走向和杀戮的“风”,不断变换的场景强迫你接受新的身份,每个场景所自带的规则,思维集中室对于世界的安排决定着你的世界认识。这些东西就如同现实社会中被“不言自明”和“诉诸普遍性”的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价值和规则,在不经意间规训你的行为和你的思维方式。包括父权意识,消费主义等等。


而结婚这一场戏,是整个影片中将这一重文本和现实冲突集合的最好的一点。一个东亚女性往往面临这样一种命运,你莫名其妙似乎必须去走入婚姻去承担一个父权意识下的角色,不得不服从这种狗屎规则,而逼迫你就范的往往还同为你的同性,这些在父权规则中被残害大半辈子的长辈女性,迷醉而欣喜地将你推入这个深渊,“成为和她们一样的人”。。而电影中出现的“公猪”,就是男性沙文主义的媒体富豪,穿着西装的恶心公猪一直是美国80年代媒体批判中惯用的“沙文猪”形象,杂志插图也出现过。


东亚背景的编剧和导演,排除这样一个桥段,显然是熟悉社会热点的,也明白东亚女性的直接焦虑。


第二重文本是女性的自我意识找回。


严格而言,按照剧情,整个游戏世界的女性本质上就是女主。而女主最开始是一个软弱和易于接受的人,虽然她并不知道为何游戏世界自己的社会身份被无数次调换,但是总是默默接受并按照安排扮演下去。而女二是她自己被压抑的自我意识的具象化,所以这个自我意识才是黑衣人真正追补的对象。但是这个自我意识仍然给了女主“反抗”的意愿,于是随着剧情推进,女主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和现状,实际上与其是她发现了世界,不如说是她开始慢慢接受自己,以至于最后脱离系统,开始面对游戏的创始人,并最后做出对于世界隐性规则和男权的反抗,首先杀死“男权”(游戏作者”代表的人造人,自杀的意向并不是代表“她死了”,而是她彻底抛弃了有这个男权意识主导的规训和捏就的“肉体”,回归到“自我意识”中去。


这才是反抗的意义,而并非是自杀给命运看,而是脱离命运。所以最后镜头回归到女主那里,也是如此。




第三重文本,是整个游戏世界的男权意识是怎么体现的。


首先,整个游戏世界的动机,就是一个品性低劣的宅男对女神自High的产物,他塑造这么多人造人实际上满足自己基于将女性当做性工具的性意淫,这个反派让其人造人和女主上床就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整个游戏的核心思想集中室,也就是游戏Gm们被设计成男性形象。实际上就代表了,生活中“男权”的种种规训。
最后,游戏的受众完全就是充斥着对女性意淫和极端猎奇心态去的男性群体。并且剧情中体现的杀虐也体现了这个游戏的“玩家”们那“美妙”的猎奇品味。。




把这三种文本分清了,基本上主题就很明显了。


当然,这谈不上神作,毕竟这种叙事方法和批判路径在90年代电影学(劳拉穆尔维为代表),就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电影叙事结构进行变革,并且引入女权主义理论的批判。只要接受过正规电影学院教育,都会对这个理论非常熟悉。


但是它在东亚这个父权意识还极度旺盛的地方,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为这类作品在文艺圈真不常见,大量的文艺作品都有明显的父权伦理。


不过从批判本身来说,局限性也很明显,它的视角还仅仅局限在“女性自我生活方式”这种自我实现话题上(虽然在东亚已经非常进步了,尤其是日本这种国家),还无法对于父权社会做出比较理论化的解构。

 短评

什么鬼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与想象中的无脑血腥不同,影片试图用非常另类的方式讲述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一个细思极恐的超现实议题。野心非常大,但隐藏在这样的表现形式下恐怕难以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反正我很喜欢。

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引绎出的种种解读远远大于影片本身

6分钟前
  • 丁卯
  • 较差

看到一半时还以为意在表现教师的怨念,没想到结局变成了充气娃娃的愤怒……另,谷阿莫的评论视频告诉我们再无聊的作品只要下工夫解读都能挖掘出深刻的意义。

7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较差

压迫日本女性的三座大山:掀裙子的妖风、变态班主任和猪头新郎官。出路:逃、杀、死。凌厉、迷茫,对无声的群体压力的反叛。可再怎么样你也逃不出导演园子温的监视器,耶!

9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不是gif我才不看这个无聊的电影呢→.→

13分钟前
  • 波波
  • 还行

跳出被操纵的宿命的方法是,去做平常不会做出的行为。

17分钟前
  • 还行

园子温,言出必行,说要拍一些赚钱的片子,就再也不好好拍电影了,棒

20分钟前
  • 芭别挞
  • 还行

娇喘微微,逃之夭夭,我命由我,奔跑吧姐妹。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诚实预告片 主演:GIF病毒 抿嘴 内裤 马拉松纪录片 唯美摇滚乐

22分钟前
  • 宇宙电影王
  • 还行

园子温映画元素满载。宅男之神斋藤工压轴登场!

27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還是比想象中好些,畢竟是個反遊戲的遊戲。這不由讓我想起GTA裡頭的main.scm文件(一個控制主角、劇情、任務與NPC生成的核心文件)。

29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又是一部被刻上“园子温”三个字的改编。近来他翻拍作品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对我胃口的居多。mono配乐,与其说在讲扼杀全国女高中生,不如说探讨了自我扼杀和女权主义。血腥程度高出地狱为何恶劣一个等级,残忍、尽兴,很园子温。他对社会和人性思考的出发点非常基督教,但或许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

31分钟前
  • 曹小优
  • 力荐

从微博gif就关注这电影……不过节奏有点问题。总结一下就是跑跑跑、杀杀杀。血浆量够过瘾,重复利用的BGM有点出戏。

32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坦白說,這是一部女權主義電影。前兩段表達的教育和逼婚對女性的摧殘,還有殺死同性好友(lesbian),可以說是明喻了。最後一段的奔跑和,就是身份的解脫,還有用風來表現父權幽靈,cult片之下有那麼多比喻,實屬罕見,整部電影總結成一句,就是女性的出埃及記。

36分钟前
  • Shawn Chan-SY
  • 力荐

园子温嗨了,嗑药一样,年度最摇滚电影有木有。说看不懂的,把它理解成一个后摇概念MV就可以了,后摇大神MONO联袂,片尾才全曲放送,比喻了独立女性人生各个阶段的惨烈挣扎。运动镜头、航拍、跟拍、俯拍、慢镜,真漂亮,第一段落,逃课去湖边感动眩晕,女生裙底风光美,直男爱,好喜欢“超现实”美眉。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喏,科技宅男也是宅男,就算你复制了女神的基因,女神也是不会和你交配的。

4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你也是被微博gif骗来的吧||女子高中生的异常||在每一个轮回了,都要与秋相爱哦||羽毛飘啊飘 女主跑啊跑||浓浓的百合魂啊||我觉得真的不错啊||园子温again

45分钟前
  • 杨小歪
  • 推荐

我觉得很不错啊,不知道为什么分数那么低,画面呈现,节奏张力都发挥在线,血浆、奔跑、少女的回旋踢还有内裤这些元素也不少,虽然没有老婆,还是很园子温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诗人园子温!

49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始于一个几秒的GIF,到1个半小时看不太懂的剧情,终于一个6分钟的FLV,野菜比玲奈好看,就这样……

51分钟前
  • 雪樱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