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战

战争片韩国2011

主演:申河均,高修,金玉彬,高昌锡,李帝勋,柳承龙,李大卫,柳承秀

导演:张勋

 剧照

高地战 剧照 NO.1高地战 剧照 NO.2高地战 剧照 NO.3高地战 剧照 NO.4高地战 剧照 NO.5高地战 剧照 NO.6高地战 剧照 NO.13高地战 剧照 NO.14高地战 剧照 NO.15高地战 剧照 NO.16高地战 剧照 NO.17高地战 剧照 NO.18高地战 剧照 NO.19高地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5:19

详细剧情

  1952年,在板门店谈判中,L高地的归属直接影响到停火线的划定,南北双方为了获得更有利的战果,围绕L高地展开了新一轮血腥的争夺。此时,在前线的韩方鳄鱼中队队长被自己人的手枪击毙,同时北方人民军军人的家信在暗中通过韩方邮路寄送,韩方怀疑高地前线出现内奸,派调查部门的姜恩彪中尉(申河均 饰)陪同新任队长前往鳄鱼中队。此时鳄鱼中队实际掌控在姜恩彪昔日战友金秀赫中尉(高修 饰)以及申日荣上尉手中,姜恩彪惊异的发现曾经书生气十足的金秀赫如今已变成强悍的战士,而表面上军纪涣散的鳄鱼中队在实战中则有着惊人的战斗力。姜恩彪随鳄鱼中队一起经历了拉锯式的高地争夺战,而他终于无意中发现了鳄鱼中队“通敌”的线索……

 长篇影评

 1 ) 这是好片

战争片的辉煌典范已经很多,这片子有否在范式方面提供新的东西,我不是专家不能乱说。但相对于中国,我想单是一个题材处理和开掘,就足以让同行亚历山大。意识形态开放真是好啊,什么过去的禁忌都可以触碰,什么禁锢的思维都可以冲击,简直要让”建业“派被笑话至死。当然中国做下的各种”业“丰富至极,韩战这个题材被韩国同行抢了先也不足为虑。但是,刀在水上利,人从练中强。想当初我在韩国看《太极旗》、《实尾岛》,这才几年时间,人家又一代人物出来,”敏感题材“处理得越来越牛掰,从有故事的地方掘出难言之隐,在没有故事的地方铺排心灵呼应,要反思有反思,要批判有批判,有很多帅哥,竟然还有很大美女,那什么,毫不犹豫,五星级。

 2 ) 战争结束后的诉说一种

评分:3.5/5 作者:Seongyong Cho 翻译:Peprika


除非结束得很快,否则战争会存在一段相持阶段。参战双方的士兵都在怀疑他们是否能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幸存下来;他们日渐疲惫,但只要在战场上多呆一天,他们就需要承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即便如此,每次冲锋号角响起,他们依然别无选择,去做他们的生存本能驱使他们做的事情,继续向内心中添置伤疤与痛苦。

韩国电影《高地战》描绘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章,虽然它不像其他战役那样值得大书特书,但它通过电影所表达出的挫败感席卷着战争双方的人民。1950年6月25日朝鲜入侵韩国,朝鲜人有信心在短时间内一统朝鲜半岛,但在韩、美联合国军的快速反击推进下败退到了中朝边境处。1951年1月中国宣布参战,盟军被迫向南回撤并开始组织反击。最终,战争像原先那样划出了三八线,两边进入僵持状态。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直到1053年7月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讽刺的是,一边是高级将领在板门店谈判,另一边朝韩双方依然在为了领地你来我往地交火。在影片的一个场景中,正当两边的首长终于要达成协议之时,士兵们突然接到命令,军事分界线还没有到最后的裁决,又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这种情况可以用电影中一段色调昏暗、略带诙谐的蒙太奇来概括。第一天,朝鲜士兵蜂拥而上抢下了汕头,第二天,韩国士兵便又将山头反抢了下来,这样的事情周而复始,已经循环了无数次了。甚至在电影中一个角色对他的朋友说他们已经不知道接管过这个越来越像土墩的山丘多少次了,当他们挖土埋葬尸体时都能遇到他们以前埋过的尸体。

这个山丘的名字是艾罗克山(Aerok Hill),隶属韩国军队的鳄鱼连队已经在这里战斗了很长时间,士兵们的英勇表现得到了赞扬,但最近却受到了反情报部门的怀疑。连长在一次战斗中可疑地牺牲了,他是被来自自己连队的子弹射中。与此同时,连队中有人正在帮助朝鲜士兵给身在韩国的家人寄信。

在反情报部门工作的恩彪中尉(申河均 饰)被指派去秘密调查此事件。虽然恩彪十分高兴地得知过往与自己一同被俘的老战友秀赫(高修 饰)还活着,但他依然察觉到了鳄鱼连队的士兵有些异样。连队是由一个年轻上尉日英(李帝勋 饰)带领,他甚至比自己手下的士兵还要年轻许多。虽说事实上的领袖是秀赫,但他和连队的其他成员都很尊重日英的领导地位,而日英的确展露出了他的英勇气概和充足经验。战友情谊之下,似乎也有着不愿意公开谈论的事情。他们的秘密有没有可能与他们前任指挥官的牺牲有关?

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观众发现所谓的麦格芬将自己带进了一个比“谋杀之谜”更深的东西。片中所谓的秘密揭示得比我们预期中要早,并且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到战争时期非同寻常的人类状况。参战双方的士兵在必要时会拼命战斗,但即便在持续冲突的情况下, 他们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只有战争时期才会出现的复杂关系。经历了数不清的无情的暴力后,剩下的人性足以让他们间接地对彼此表达出一点善意——但他们当然不会忘记他们作为士兵的职责。

本片剧本由朴尚渊操刀,他的小说《DMZ》被朴赞郁改编成了电影《共同警备区》。这部电影同样讲述了板门店和谈期间韩国与朝鲜士兵之间不太可能会发生的关系,但在本片中,故事更加温和,也更加伤感——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62年中朝鲜和韩国已经学会了一种在矛盾与冲突下共存的方式。2010年,我们又因为朝鲜半岛问题头疼,但像往常一样,虽说紧张局势大幅增加,但又没有那么令人担忧,即便是在去年12月金正日去世后也是如此。

曾在金基德电影《弓》中担任助理导演的张勋制作了这部坚实的战争片。片中的战争场景处理得很好,肮脏、血腥、混乱、疲惫、活力,这些元素被糅杂在了一起。影片由快闪镜头和手持摄影开篇,给人一种《拯救大兵瑞恩》式的熟悉的战场的迷失感。接着是流畅的战斗场面,镜头在导演自信的指挥下移动,好像我们已经置身战场,习惯了身边的角色。张勋并没有在多次冲突爆炸中失去人性,士兵们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

主演申河均和高修的表现互补中不乏精彩,尽管他们是在表演典型的男性为主导的可预测的情节。当我看到战争中的可爱孤儿在连队士兵周围徘徊时,我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瞬间让其中至少一个人落泪。

他们的中性表演最好的地方在于,他们为才华横溢的配角留出了很多空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像柳承秀、高昌锡、柳承龙这样可靠的韩国电影老牌配角,也看到像李帝勋、李大卫(李沧东《诗》中,美子鲁莽的孙子)这样的年轻新演员。当他们在电影中组成一支连队时,很容易建立起化学反应。当观众第一眼看到这个连队时,便从心底接受了他们作为一个兄弟连的整体存在。

虽然我们已经见惯了战争电影中的这些标准角色,一个经常谈论过往战斗经历的老前辈,一个从未参加过战斗的年轻士兵,一个被炮弹吓破胆的士兵,一个想念家人的士兵,一个对部下抱怨毫不在意的无能指挥官,如此等等,但演员们将这些陈词滥调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张力的故事。随着情节发展,故事中的“秘密”好像已经没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连队的日常战斗。事实上,你可以将他们想象成一些史诗电视迷你剧中的角色,稍微有点像罗伯特·奥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

所有配角的表现都很出色。在《守望者》中饰演悲剧恶霸的李帝勋在本片中成功饰演了一位隐瞒事实的上尉角色,并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表演。正如影片中的闪回片段揭示的那样,他所做的事情无比可怕,但又有谁能责怪他这样做呢?生存是战争的第一要务,他只是做了可以拯救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虽说不是所有人。在张勋前两部电影中表现优异的高昌锡,在本片中以一个把战争当作生活一部分的老兵角色,再次抢走了其他角色的风头。柳承龙和其他演员给观众带来了朝鲜官兵中人性的一面,金玉彬也是电影中唯一一位有看点的女性角色(你还记得她是朴赞郁《蝙蝠》中的女主吗)。

尽管有诸多优点,《高地战》在第三幕的处理上并不好,又长又说教。尽管如此,这点瑕疵并没有影响我们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当影片进行到离停战协议生效还有12小时战士们又得上前线争夺领土时,和前90分钟比起来,这一部分的节奏明显拖沓了。好几位韩国影评人指出,如果将第三幕剪掉约20分钟,效果会好得多。

《高地战》是今年韩国向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交的作品。诚然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考虑到2011年上映的有更加出色的《蝙蝠》和《黄海》,因此我不认为《高地战》是最佳选择。当我再次温习这部电影时,我感受到了它作为一部战争片的通用性。技术上来说,它无疑是优秀的,但从中我也能看到其他战争片共有的东西,这也让《高地战》看起来没有那么独特。同我去年七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一样,我再次发出了两个男主演是片中最无聊的角色的感慨。

尽管有缺陷和瑕疵,这部电影仍然值得一看,并且我认为它是过去十年中最好的朝鲜战争片。战争当然是如地狱一般的存在,而这部电影,通过对韩国战争史的描绘毫不夸张地证实了这一真理。

 3 ) 那一刻,我们忘却了为何而战

拍完小资的《电影就是电影》,导演张勋立刻转战常人难驾驭的战争片,不仅场面要浩大,而且要将已经回炉好多次的朝鲜战争拍出新意,真是难为了他。但是,看完此片,我还是要为他起立、鼓掌致意。作为朝鲜族的我,也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去叙述那时的故事。
一、开场
影片开头就是那著名的板门店谈判。我们后人都有把历史归为几个简单事件的倾向,因为我们懒于思考。但是,到了细节,何等复杂。交战双方,就是为了怎样划分三八线而陷入僵局。尤为谈到一高地(就是一座山峰),几次易主。那座山峰是用血淋淋的普通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各方军事团体所谓的尊严。这也是朝鲜战争的缩影。到了最后,交战士兵是忘却了为什么而战,只有上头的命令,让他们知难而上,明知道那是不归路,而且不一会儿,还要被打下来。
而这时候,申河均(申)演的韩国士兵接到上司的命令,让他去高地调查一件韩方内部间谍事件。因为韩方怀疑自己的士兵有可能和朝鲜哪里有私通。这样,镜头就切换到了影片的焦点,高地。
二、调查
申来到高地,就看到了一群看起来很萎靡的韩国士兵。其中,有着已精神分裂的士兵,有吸毒度日的高官,也有几个流浪孩儿。导演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描写战争的代价到底是由谁来承担。在欢迎申到来的晚宴上(也不知道算不算宴),这群士兵端着水,当做酒,喝得酣畅。不知是为了忘却什么。而在这里,申也相会了已失散多年的挚友高修(高)。和高分别还是在被朝鲜士兵俘虏的几年前。那时战争刚刚打响,高还是一乳臭未干的学生,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当柳承龙(柳)演的朝鲜官兵问他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吗?“的时候,满是胆怯,无法作答。这时,柳用他高傲的眼神注视着一帮韩国俘虏,骄傲地说出”因为,你们不知道为何而战。“而现在的高已成了战争的机器。这从之后的战争场面可见一斑。几次巡逻伏击,高都是艺高人胆大,不知畏惧。我想,那是因为,即使战争,很多人都有回家的盼望,而这种盼望却成了对死亡的恐惧。而高已对回家不抱希望。即使,之后有了片刻希望,但是上头的命令,又把他们拽回现实。而且,我们要知道,高是在这样的怀抱希望与希望破灭当中反复折磨。因为,从他们的台词当中可知,已不是一次说要停战了。但是,停战消息是时刻弥漫着,却始终遥遥无期,而这种僵持在他们看来是持久,没有尽头。
三、水落石出
随着进出前线,申发现这群萎靡的士兵并非如此,在战场他们却是勇往直前。因为,没有盼望的人是不怕死的,或者他们盼望着一个终结,但是却用死亡的方式。申最终发现,私通却有,而高也在其中。而这种私通也是合乎常理。打上去的韩国士兵在被打下来的时候,明知过几天还要打上来,所以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食物),放在木箱,埋在地上。过几天,韩国士兵打上去之后,在他们打开箱子的时候,却发现留着臭味难闻的一堆屎,还留有一封信,那是朝鲜士兵几近调侃的语言留的,说那些食物我们消费完了,留了这一堆,让你们享用。气不过的韩国士兵也是想报复,这样如此往复,慢慢有了一些信件,是朝鲜士兵托韩国士兵寄给韩国这一方的父母亲戚的。之后就是韩国士兵也托朝鲜士兵捎信。当然,托人办事,也要意思一下,他们就互赠了一些礼物,食品,烈酒。
虽然,彼此不曾谋面,通过这种捎信方式,在残酷的战场,却绽放出难能可贵的友谊奇葩。但是,仗还是要打。这就是战场畸形一幕的出现。上头命令下来,还是要拼刺刀,你死我活,但是,打上去之后,读着敌方朋友留下的信件,却嘻嘻哈哈。人们的友谊,彼此的爱是如此简单,但是她的破灭又是如此残酷。
四、死亡与结束
战争终有死亡,在一次次交战中,你我双方也慢慢倒下去。那留了豪言壮语的柳官兵,也在这高地上,丢却了战争的理由。在这漫无天日相互残杀中,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要休战了。朝韩士兵都是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离休战还有24小时,24小时之后的领地,才是最终分界线。朝韩双方的上头也就毫无悬念的发出了相同的命令,到休战那一刻之前,还是要打下去,寸土必争。发出命令的人在桌子旁签几下烂名,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一个个的普通士兵却是重新被拽回现实。原来回家不是那么简单。
最后的镜头,高地,硝烟弥漫,朝韩士兵短兵相接。那些互相通信的人们,那些曾经用信件彼此问暖的弟兄,死在了彼此的刀枪下。
一场战争,谁是胜者,那就让历史来评判。但是,对于这些一个个普通的青年来说,在他们看来,战争可能很难用胜败来定出结论。

 4 ) 阵地上凄凉的歌声将韩国电影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高地战》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特别在影片的结尾,停战协定已经签署,战士们都为劫后余生庆幸时,上级下达在停战协定生效前的最后12小时里夺回高地。高地在双方反复拉锯中早已成为一片焦土,本身并无多大价值,而政客们却为了政治需要再次将宝贵的生命押上祭台。

在清晨的薄雾中,在阵地上待命出发的韩国士兵听到了对面传来朝鲜士兵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歌声,战士们情不自禁一起吟唱,很多人失声痛哭,手足相残悲情如裂堤之水奔涌而出,令人唏嘘不已。

 5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苏联和美国以38线为界限,共同解放了朝鲜半岛。表面上看去正义之狮帮助朝鲜重获自由,脱离了日本的魔爪。但随着苏联美国各自在北朝鲜和南韩扶持了政权,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割,北边社会主义,南面资本主义。光是意识形态就封锁了南北交流。

南北本身属于一家,有家乡在南面去北面参军的,也有家乡在北面去南面参军的,在战场上,杀死的可能是自己的远房表哥,互相传递物品及信件的剧情,不排除真有其事。但可能性极低,箱子内多半是炸弹。但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最危险的东西------可能是炸弹的箱子 ,把里面的炸弹换成了妹妹的照片,给家乡母亲的信,家乡的酒,和甜心巧克力。给战争中增添一份温情,也体现了南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主角之一从瞄准镜中看到敌军狙击手是自己自诩的未来媳妇时,他下不了手。宁愿被打死。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个兵,他们只是双方利益集团的棋子,当听到已经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大家关心的不是输赢,而是再也不用打仗了。

当为了最后12小时占领高地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不管混战的人群,不管自己的盟友,毅然扔下炸弹,他们接到的任务是 “削了这座山”, 可见战争的残酷。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味的贬低敌方阵营,敌军狙击手美丽动人,枪法神准,军官刚毅威武,军队纪律严明。也没有一味的跪舔美帝,美军轰炸机不顾盟友扔下炸弹的时候,就是这部影片控诉美国是“一个为利益不顾盟友的小人”

反观国内的抗日影片,一味丑化日军,日军不是脑残就是作死,5.6岁的小孩用弹弓能杀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用平底锅也能干掉几个。

这也许就是国产电影很难走出国门的原因。亦或许是真实的抗战太血腥,太凄惨,所以只能让大家嘻嘻哈哈的看抗战片?但是遗忘过去就是背叛,没有鲜血的洗礼,国人的血性如何激发?天天轮播喜羊羊,国人最终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连看都不敢看,拍都不敢拍,国难当头谁扛枪?

影片美中不足的是1月的朝鲜,应该是大雪封山,山岗上晚上能冻死人,但是片内除了几个雪景以外,其他都是阳光明媚,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拍得跟夏天似的,这减少了拍摄的难度。

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6 ) 金柱赫与石光荣

看完了这部<<高地战>>, 非常好的片子, 希望没看过的朋友都会去看看. 和我其他的评论的一样, 想说的倒不是片子本身, 是一些关于军队和军人的细节.

当南北韩双方听说到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 都开始欢庆, "原来我们真的还能活着回去!", 但是如果不合时宜地想想石光荣和亮剑里的李云龙会说什么? "妈的, 不打了?没肉吃, 连汤都喝不上了? 没仗打, 让老子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网友们可能开始说了, <<高地战>>里描述的是真实的人性, 石光荣和李云龙是我党我军虚构的没有血肉的英雄. 我想说的是, <<高地战>>固然是真实的人性的展示, 石光荣和李云龙也绝不虚假, 他们也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

从历史的背景来看, 韩战是由金日成和李承晚两个军阀发起的内战, 北朝鲜非常贫穷, 而李承晚治下的南韩相对而言生活好一点, 就影片中的军人, 两位主角是大学同学, 也就是大学生的身份, 其他军人大多也是士农工学商的背景. 他们被征募当兵之前, 不说很富裕, 但都有过得去的生活, 加本身不愿意民族分裂, 自然有很强的厌战情绪.

再看看咱们的石光荣和李云龙.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 石光荣是孤儿, 吃村里百家饭长大, 文盲, 从记事起到参军之前, 印象中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十几岁是, 几乎是光着屁股, 参加了红军. 李云龙同学也差不多, 没读过书, 不识字, 从小跟着娘要饭, 十四岁那年, 娘活活饿死, 他穿着他全部的财产, 一条裤衩, 参加了黄麻暴动, 跟红军造了反, 那一年刘伯承从大别山带走了30万个象李云龙那样的青年, 解放后还在部队当上军官的大别山人, 273个.

金柱赫梦想回家, 虽然他知道可能性很小, 但他希望回家, 希望过原来的生活, 在阵地上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都是地狱, 回家, 才是天堂. 他甚至时不时还能憧憬一下将来去找找照片上不相识的姑娘. 石光荣的地狱恰恰是他的故乡, 那里他一无所有, 没有土地, 没有粮食, 没有御寒遮羞的衣服, 房子老婆想都不用想, 他不走出故乡, 就只能在贫穷和屈辱中度过一生, 但穿上军装, 走上战场, 什么都有了, 吃穿不愁了, 虽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可以吃饱, 不会挨冻, 虽然随时会死, 但死得痛快, 好过在家乡慢慢饿死, 冻死, 病死, 立了功, 当了官, 指挥千军万马, 可以分房子, 分老婆.更重要的是, 尊重, 你参了军, 身份是一个兵了, 有战友, 他们和你一起生一起死, 叫你兄弟, 你不再是个叫花子了. 所以部队, 是石光荣的天堂, 所以不难体会战争对石光荣们多么重要, 他们不是战争狂, 但是打仗, 甩出自己的性命, 是他们唯一的价值.

这两种人, 拿着枪隔壕而立, 胜负已判. 所以南韩军队, 会在一周之内就被朝鲜人民军, 赶到浦项, 挤到海里. 这里顺便想说一句, 我个人觉得影片对朝鲜人民军的刻画有点一厢情愿, 他们应该更接近石光荣, 李云龙. 所以他们应该真的是想打的, 想抓住这最后12个小时立功的机会, 再打下点什么的.

再说说一点军事情节,
第一, 在浦项撤退时, 后来的上尉,当时的新兵, 为了让满载的运兵船能及时开走, 用机枪扫射了企图强行登船的同队战友.
网友对此的评论很多, 大多数表示理解, 我也是同意并理解的,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一情况会发生在金柱赫们的身上, 但不会发生在石光荣们的身上. 因为金柱赫们是一群厌战的士农工学商, 所以在生命受到威胁时, 他们没有职业军人的理智. 石光荣们也没有职业军人的理智, 但是他们有阶级仇恨和阶级情感, 其实阶级仇恨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很明显了, 好比一群下岗工人, 讨薪农民工, 穷苦小贩, 被强拆的业主, 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去和地产商, 包工头, 城管, 流氓做斗争, 因为敌强我弱, 被逼到那种境地, 会为了在这世上痛苦地多活一天, 而向同来农民工, 下岗工人开枪吗? 我不会, 我宁可被逼上来的城管打死, 你会吗? 这就是阶级感情, 这就是阶级仇恨, 恰是金柱赫们没有的.

第二, 高地战不是这么打.
如果这场仗是在天安舰事件后打的, 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是2010年. 但那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 那时候的仗不是这么打的. 早几年二战时期, 有很多很多的争夺战, 比较著名的有二战末期柏林火车站争夺战. 柏林火车站在苏德两军手中易手十几次, 双方阵亡十几万人. 那个年代打的争夺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惨烈. 阵地可以易手, 但是当兵的上去,就不会下来了. 攻坚的, 好比台尔庄, 要么活着上城墙, 要么死在楼道上, 守坚的, 好比四行仓库, 上面在打, 下面招兵, 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行, 一个人两块大洋送到你家, 但说明白了, 四行仓库进得去出不来的....
这才是那个时代的争夺战, 各个国家,当时即使是最重生命的美军, 都是尽量这样打的. 影片中, 这拨人也应该只上去一次, 如果高地失守, 除非是接到命令撤退, 否则他们应该就已死在上面. 哪能同一批人上上下下三十几次, 还互送香烟酒水, 变成过家家酒了, 虽然他们也提到已有50万人阵亡在这里(有点夸张), 但好象争夺战的真实感差了点, 同一时间, 差不多同一地点, 石光荣们也打了一场不同档次的高地争夺战, 也拍成过电影, 90后有机会可以看看, 那个高地叫上甘岭.

第三, 金柱赫枪毙中队长, 然后郑重宣布按战场法则他升为中队长,指挥部队.

这一情节我想即便是韩国军人看见应该也会羞愧的吧.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穿了这身衣服, 不管你自己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 不能怕掉脑袋. 不能说因为任务要送命就一枪毙了上级, 取而代之, 带着弟兄们跑路, 都这样仗就不用打了. 即便在和平年代, 军人, 警察, 消防员也是没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的, 也就是说,即使命令要你去死, 你也只能去. 看看集结号里, 谷子地在前一天夜晚, 手持火把, 带着四十几个弟兄去赴死时回头的眼神, 要说求生的人性, 即便老刺猥等人有过撤走的动摇, 那也是在坚守了12小时以后, 毕竟命令只要求他们守4小时. 所以金柱赫的行为对于军人来讲, 是绝对不成立的.

说了这么多, 片子还是很好看的, 导演也不纯粹是拍战争, 还是依托战争拍人性, 拍南北朝鲜民族的大义, 这也算是朝鲜永恒的主旋律吧. 但是在朝鲜, 在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 还是会有很多的, 金柱赫, 很多的石光荣. 我依旧悲观的相信. 还是会有一天金柱赫们会拿着枪走到石光荣们的对面. 就好象天安舰和延平岛之后, 每个韩国人都说要开战, 却没有一家人肯让儿子当兵, 下一次, 金小胖子再让石光荣们开战时, 金柱赫们会不会又一周之内到埔项, 还是干脆这次连一周都撑不到, 比起60年前, 金柱赫们的命更值钱了, 石光荣们却更轻贱. 我也是一个生长在城市里的士农工学商, 我愿岁月安好, 石光荣和金柱赫出现的日子尽量晚来吧.

 短评

看得人心痛啊……沦为政治战争棋子的人们,被战争害死的悲惨的人们,都应该是好好活着保持灿烂微笑的人们。一个小小的岛国,战争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都还没结束,特么狗日的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控诉战争、控诉时局、呼吁现在南北朝鲜实现和平,导演在情绪渲染上很成功。韩国战争片是亚洲最好的。

9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志愿军出场时怎么跟闹妖怪似的

13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精彩的反战电影。战争最大的胜利就是活下去。姜恩彪中尉别过头去,杀死女狙击手,令人难忘。@20111018

15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女狙击手是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中的败笔。

17分钟前
  • 胡成
  • 还行

如果不出意外《高地战》应该是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韩国人有种,韩国电影有种,在《南部军》、《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飘》之后,没有看过这么棒的南北题材,张勋导演进步真快,作为第三部导演作品,同是南北题材,比上一部《义兄弟》成熟大气多了,主角申河均之外,任何配角都精彩。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韩国版的《西线无战事》,对朝鲜军持正面描写,对中美持中立描述,突出手足相残的悲剧。总的来说反战思想超过《太极旗》、《东莫村》、《实尾岛》、《海岸线》、《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北逃》等作品。

20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片尾的意外高潮是个惊喜,“全世界都叫咱们打呢,可是只有这雾劝我们别打”

25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狗娘养的战争”。

27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力荐

即便这是一部带有典型韩式战争电影风格的作品,但相较于之前的同类题材,他将切入视点还原到战场本身,以及群像的营造。从一个新角度对韩战中的参与双方进行解读,演绎。如果以线索来命名,甚至可以贴切的称之为战地家书交际录,而片中对于战争场面的营造除了大量延续写实化的跟拍,全景也相应增加

3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为了一个终止,为了双边的一条线,再搭上一些“代价”!这发生在三八?不,这发生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无数次!最后,不得不说,本片拍得好,虽然导演把很多已经用过无数次的桥段,再掺和进面粉里,但面包还是不错的!

36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当我们的电影和电视一味上演一把飞刀干掉日寇一个军团的荒诞戏的时候,韩国电影却始终在反思战争以及表现战争中的人性。《高地战》可能是2011年最好的战争片,讲述一场由一份无耻的停战协议引发的战争悲剧。

38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每个士兵都是战争恶魔手中的傀儡,泯灭人性,隔绝友善,在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每个人的抗争,爱欲,交织和希望与绝望,灰飞烟灭。韩国拍出这样的战争片,格局立意远远超出国内所有战争片好几个档次,对战争胜败,意识形态,孰正孰邪的全方位讨论,在人性欲望面前,都沦为对于战争实质的几大误读。

39分钟前
  • 天鉴
  • 力荐

这样的作品拿去申奥真毫无胜算,感情表达方式简单粗暴而且拖沓,把经典战争电影几乎抄了个遍,西线无战事、圣诞快乐、细细的红线、全金属外壳、兵临城下……还是显得很无力。互留礼物的设计是唯一亮点,最后手足相残的感觉做到位了,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内战电影中见到这种反省?

44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给《集结号》上了一课,战争片怎么可以不去拷问战争和牺牲的意义?

45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对于南北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总会想起《共同警备区》,而且同样是借助一个悬念的调查揭开背后的故事。依然是为何而战以及战争中人性逐渐被吞噬。不过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再加上煽情过度以及略微说教,只能算还好。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至少四星半,近年最好的战争电影。

53分钟前
  • snowinter
  • 力荐

从人民军的叫法和装扮开始,到最后彭德怀的签名,这才反应过来,这个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上甘岭战役啊!如今,换一个视角来看当年热血沸腾的战役,不再激动,只觉悲哀。在那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少英雄死不瞑目,誓死夺下的,其实最后还是归属了三八线以南。

56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那么俗套的片也拍,很多电影桥段的堆积,比炒旧饭馊味还浓,吖是洗钱吧?豆瓣居然还那么高分,豆瓣影评果然V5

59分钟前
  • 斯德哥尔摩情节
  • 很差

将战争归于每个人生的欲望,与战争战斗求生存,很不错的文本,只是很多戏份显得过于拖沓,摄影和画面在大量对话的戏份里有股肥皂剧的不和谐感,但这依旧是部对于人性刻画很成功的战争片。虽然技术方便差了点,好在故事很棒,算是【太极旗飘扬】之后最后的韩国战争片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说到,母亲的脸想不起来的时候。哎哟我操。

1小时前
  • 筷喜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