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

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邵雨薇,林柏宏,林子熙,莫允雯,李亦捷,陈汉典,刘瑞琪,王真琳,王为

导演:许立达,朱建青

 剧照

2049 剧照 NO.12049 剧照 NO.22049 剧照 NO.32049 剧照 NO.42049 剧照 NO.52049 剧照 NO.62049 剧照 NO.132049 剧照 NO.142049 剧照 NO.152049 剧照 NO.162049 剧照 NO.172049 剧照 NO.182049 剧照 NO.19204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3:31

详细剧情

  瀚草影視繼去年《誰是被害者》後,預計6月推出未來影集《2049》,由邵雨薇、林柏宏、林子熙、莫允雯、陳漢典、李亦捷等分別主演《完美預測》、《刺蝟法則》以及《幸福話術》3單元。  《2049》結多位女星詮釋母親、人妻,以女性觀點縱視科技在2049年對人類帶來的變化與困境,尤其邵雨薇、林子熙、莫允雯、李亦捷在該影集分別坐擁「完美預測」、「記憶重建裝置」、「讀心裝置Stable」等新科技,她們看似活在科技創新的未來,但當人人渴望的科技全面入侵家庭,導致幻想、夢境與現實的界線逐漸模糊,女人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捍衛愛情、親情?是該影集欲探討的核心價值之一。

 长篇影评

 1 ) 既然有利于复制人革命,为何K不去杀死德卡?

为了找到最佳观影状态,直到现在才在影院外重温《银翼杀手2049》。

好感升了一档,因为对整个故事又有了新的理解。

对于K的身份反转,最盛行、最具接受度的慨叹莫过于:“你以为你很特别,其实你不是。”——一如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普通人。

这个时代不被善待的理想主义者太多了,我们会对这样一个故事进行这般主流化的思绪提纯,太正常。

不过我一直认为,观众之所感,虽无高下之分,但若议论趋于同一,往往易于封锁新知,与对更多隐藏焦点的聚焦与挖掘,阻塞更彻底的思考,这对佳作,未免可惜。

第一次在影院看本片,我对反转本身就已感到无比震撼和信服,却在这之后遗留了一个由此引申的未解问题:K为何不去杀德卡?仅仅因为编剧知道这不是观众想看到的吗?

回顾当时复制人头领对K说的话,大意是:如果你想要自由,加入我们,德卡、萨珀、你、我,我们的命跟即将来到的暴风相比不算什么,为了正确的原因而死,是我们可做的最有人性的事。你把华莱士引到德卡那里,你不能再让德卡带华莱士到我们这里,你一定要杀了德卡。

很有说服力不是吗?无论是对于复制人寻求“人性”的渠道,还是最基本的、为何有杀德卡的必要(危及复制人革命军的存亡),逻辑清晰,表达也有力。K作为一个渴望灵魂、渴望人性的复制人,无论对真相有多绝望,也无碍他在接受现实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人性与存在意义啊,为什么不呢?

在给出我的解读前,先一起重温反转之后的四场戏。

这场戏之后,本片正式进入高潮。

按场景先后顺序可分为:

一,德卡与华莱士的对峙。假瑞秋在此出现。

二,与此同时,沮丧的K来到一座天桥,看着眼前的Joi大型产品广告,随后决定营救德卡。

三,K营救德卡。

四,K带德卡见女儿。K在外淋雪,《Tears In Rain》响起,德卡见到了正在造假雪的女儿,最后,以德卡把手放在玻璃罩上的画面收尾。

除了营救行动本身,前后这几场戏都以不同方式强调了相似的东西。

而这些都可以由一个为《银翼杀手》设定奠基的问题说起——

如何判断记忆真实性?记忆的本质是什么?

虽然再看仍会觉得过于通俗直白,但这段对话确实就是本片的题眼:真实记忆的本质是感觉。记忆的真实无关所忆内容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

我们都知道,那个以假乱真的新瑞秋显然无法替代德卡心中的瑞秋。为什么?重新造双绿眼是不是就得了?显然不是。这一切都源于戴克和死去瑞秋之间的感情是真实存在过的,而这样的情感绝非通过一个外形无异的对象就得以重新联结。这就是人性所在。要知道,无论德卡是不是复制人(2049有意避开的问题,避得极好),瑞秋都是一个复制人。她曾经的记忆再详细、再私密也不免被移植的真相残忍戳破,可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却有着不容置疑的真实,更被观众所见证。因为感觉的存在,记忆无可移植,无可动摇。

同理,我对K面对Joi广告这场重头戏也抱有相似的解读:眼前袒胸露乳的大型Joi广告是如此虚假,一个产品式的Joi跟他所知、甚至所爱的Joi太不一样了。就像华莱士极力复原也无法替代的,戴克心中的瑞秋一样。对于此时的K,放大数倍的虚假对象和曾经存在过的真实情感形成了再强烈不过的对比。无论Joi作为一个为取悦而生的产品对K所言说、所表现的东西包含着多少真实,K都无疑只对那样一个消失的Joi怀抱真实的情感。在我的理解里,这种对情感真实的怀念与求而不得,促进K以更感性的角度关注当下事件的相似部分——德卡和他女儿的情感联结。

复制人大军要通过杀德卡去完成寻求自由与相对人性化的使命,华莱士那样的高智人类想通过对德卡女儿的研究寻求更大劳动力与造物的更大快感,除此之外的人类社会,则畏惧于为人特征的丧失,唯有铲除与此相关的一切才能换来文明的巩固与和平...不同群体、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更远大的“意义”,却没什么人懂得去感受、去珍惜所感。成全一个他也曾极力寻求彼此情感联结的对象,修补他所见证的、被动相隔的人情,成为了K更想去做的事。

作为电影的主角,K的选择已然反映了创作者针对“人性、灵魂何在”这一议题的思考与解答。

当初K第一次停下来感受雪花,正是在同样的地点,而且并非巧合地,那正是发生在他得知记忆真实性、正式确信自己是复制人之子之后。从那里开始,他的情绪测试出现了极大偏差,他开始没有顾忌地袒露喜怒哀乐...可见所谓灵魂,并非为自然人所独有,也不是唯心地、认为自己非人造就会有——我更愿意相信K本来就有,他只是被“我不真实”的物理定义所蒙蔽,等待着被“感觉”唤醒。

结尾处,躺着的K再次接触雪花。而此时之所以要强调室外真雪与室内假雪的对比(自然人反而有着唯假雪可触碰的不幸,而作为复制人的K却正在感受真实的雪)——正是因为这些细节会带领我们通向本片对于如何辨别是否真实、有无人性与灵魂的答案:不因繁衍,无关Made or Born,甚至不需要在“正确原因”里寻得任何意义,能够“感受”,收获“感觉”,就是对存在最好的证明。

这么说来,如若再次回望最初的感慨——所谓特别与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或者说,真正的“特别”取决于什么?

相对不知所感的麻木众生,凭什么说K不特别?又凭什么说自己不特别?

而这样一个关于“以感觉验证真实经验(进而成为真实记忆)”的母题,维伦纽瓦和罗杰·迪金斯从一开始就让它完美地融入了所有非叙事性场景中,并不断用视听细节作出强调——

获得显形装置的Joi尝试感受雨水
K被众孤儿院孩子触摸
上文提到过,K在确信自己是复制人之子后第一次专注感受雪(事物)
花费重金拍摄的3P段落
K伸手感受黄蜂窝
结尾

也是从《Tears In The Rain》旋律响起的那一刻起,雪中的K便与雨中的Roy正式打通了跨越时空的串联。

在银翼杀手的世界里,早在30年前就开始有复制人发动革命了,《银翼杀手》故事的发生就是以一场殖民地叛变为导火索的。显然,复制人群体的自我意识并非直到“奇迹”出现才被唤醒,只是相比曾经每一次革命,这一次,他们终于在“奇迹”的眷顾下收获了最好的理论武器:“繁衍非自然人所独有,复制人也可,我们都是上帝子民了。”

可革命成功又能取得什么?或许是平等的实现,又莫不过人类文明的坠落。本质上,都是让复制人取得人类既有的社会地位、自然地位,让复制人得以成为新的“人类”而已——而人类又有多好呢?

可以推测的是,Roy口中“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黑暗中闪耀”就与当年发生在殖民地的复制人革命有关,但他所言的重心是革命本身吗?显然不是,那是“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美”。在他的言语中想象他所见证的一切,感受到所有瞬间的珍贵和流逝的哀伤,才是那段独白那么吸引我的原因。当年雨中的Roy与德卡、30年后雪中的K与德卡女儿,是一个本质上传达着相同表意的对位。

1982年的《银翼杀手》在我看来,并没有把任何方面的探讨或思辨放在创作的第一位,雷德利·斯科特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而电影本身只是我们窥探那个世界的窗口,这让我们得以在局限的所见中感受到未见一切无与伦比的辽阔,这正是它最迷人之处——那是一部真正稀罕的、在“广度”上登峰造极的杰作。而《银翼杀手2049》 是一部追逐深度的佳作,论深度,我甚至认为它超越了第一部,这种追逐不仅踏实且大有成效,但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丢失了那些属于混乱、错位与复杂的美感, 论时代开创性,它距离前作太远太远,至多只是一种极致的发展而已,在美学与世界观上并无太多建树。这些都是本片“不够银翼”之处。我作为维伦纽瓦与前作的双重粉丝,第一次看完甚至生出了“两者互相制约”的矛盾观感。但之所以最终仍然认为它担当得起《银翼杀手》的续集之名——不在IP,不因人物,不为美学的延续(其实大有所不续),无关广度与深度的差异,而在于它对人性与灵魂所在的解答,乃至对那些议题的关注,足够一脉相承。

历经35年,《银翼杀手2049》最后完成的,仍不过是对那场雨的注解。这个注解是如此美而极致,如此宏大而简单。而对“何为真实”“何为人性”“何为灵魂”这些至高议题的重申,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无论时代或我们,都远未完成对问题、对其答案的消化。

感谢阅读。

 2 ) 执雪之手

(前两天在大银幕上看了《沙丘》,维导的风格依旧,只是感觉依旧更喜欢《银翼杀手2049》一点,沙丘里面美则美矣,角色似乎都少了一些人性,而在银翼杀手里,哪怕是仿真人的他们依旧为自己存在的真实感而心悦或哀伤。这种未来背景的思索,比特效构塑的奇观更能打动我。)

1982年,一部充满着阴暗与潮湿气息的科幻电影问世,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他在当时前卫的风格与冗长的剧情让它在票房上铩羽而归。

时隔35年,由丹尼斯·维纶纽瓦导演的续集讲述了前作三十年后的有关于复制人的故事。

我不得不说,电影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非但没有让人感觉到漫长无趣,反而在每时每刻都让你惊叹,让你屏住呼吸,让你觉得,这才是科幻片本应有的模样。它所涉及的剧情,既有让你沉浸其中的科幻,也饱含着科技面纱之下的浪漫,还有与前作如出一辙的对自身的拷问。

我们是否是真实的?

或者说,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接触到的一切么?甚至,我们的所思所想是否会误入歧途,而在这样纷繁的世界中,我们又有何可以依靠?

就像那落在我们手中最后缓缓融化的雪花一般,那份冰冷与温柔的触感,是你我真实存活于这个世界最好的证明。

1.银翼杀手编年史

这部银翼杀手2049在很大程度上同前作保持了一致,无论是风格,基调,人物的选择,思想内涵,时间线,都与前作息息相关,而在电影上映之前,官方也给出了三部短片用于补全从2019-2049年30年间的一些事件。

它们分别是,2022:大断电,2036:复制人黎明,2048:无处可逃。这几部短片都可以在youtube上观看,b站也有相应的翻译版本。

当然,官方其实也给出了一份更加详细的编年史,我觉得在看电影之前如果能对银翼杀手整体的世界观有所了解会有助于剧情的理解。

21世纪初:泰瑞公司发明出复制人,他们在身体上进行了强化,用于地外探索,但是在复制人发动血腥叛变之后,复制人在地球上被禁止。

2019年:几名连锁6型复制人从外星返回,他们最终杀死了泰瑞公司主席埃尔顿 泰瑞,同年,银翼杀手德卡与泰瑞公司的复制人瑞秋从洛杉矶逃走。

2020年:泰瑞公司推出新型复制人连锁8号,拥有正常人类寿命,不过他们的右眼有可以识别出身份的标志。

2022年:一枚核弹在美国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断电数周,同时泰瑞公司发生爆炸,大部分关于连锁8号复制人的信息被销毁,与此同时,大断电导致经济,食品供应都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陷入黑暗与饥饿之中。

2023年:因为怀疑大断电起因为复制人,政府推出复制人禁令,部分复制人在逃脱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华莱士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食品短缺问题,他的公司因此得以做大。

2028年:华莱士收购泰瑞公司残余部分。

21世纪30年代:华莱士改良泰瑞公司技术,使得复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复制人禁令被废除,华莱士公司推出连锁9号复制人。

21世纪40年代早期:洛杉矶警察局重新动用连锁9型复制人的银翼杀手,找到老型号的复制人并处决他们。

2048年:一位连锁8型复制人在闹市被人认出,追捕复制人的征途又开始了。

在官方出的三部短片之中,有两部都提到了一个人,sapper morton,他是连锁8型的复制人,在大断电后得以存活,然而48年在闹市中为了救助关心的朋友而被人识破。在正片中,第一个事件也就是瑞恩 高司令扮演的银翼杀手“k”对sapper morton的追捕。

--------以下内容存在剧透----------

--------以下内容存在剧透----------

--------以下内容存在剧透----------

2.gone baby gone

一切起源于“k”在sapper morton家所发现的那个箱子。

箱子里面,是一个女人的骸骨,和一缕头发。而这个女人,是因为难产而死的女人,不过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女人,竟然是比连锁8型还要老的复制人。

警察局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很棘手的案子,如果复制人生下了孩子,那孩子又属于什么呢?k觉得孩子会有灵魂,也许就不应该当作复制人看待,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这个失踪的宝贝。

sapper morton的家里,k发现了孩子的袜子,那么更加证明出这个孩子是真实存在的,他带着头发去华莱士公司找寻证据,原来这个女人是瑞秋,而残存的片段中她与前任银翼杀手德卡有过交谈。

k想顺着德卡的线索去找,他找到了德卡的老朋友gaff,然而gaff也并不知道德卡的下落,线索断了的k只好去比对基因片段,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出了基因相同的人。

那个孩子,也许曾在孤儿院待过。

k去了孤儿院,逼着那个黑心“院长”翻出记录,然而记录关键内容的记录却被撕掉了,k在无奈闲逛之中,隐约觉得这是他回忆中的地方,然而他当然知道复制人所有的记忆都是植入的,虚假的,但是顺着记忆的指引,他竟然找到了记忆中他藏起的心爱的小木马,那个木马上的日期,和sapper morton家门口刻下的日期也是吻合的,难不成k和那个孩子有什么联系么?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k找到了一个帮助华莱士公司构建记忆的女博士安娜,她说植入的记忆是不能根据事实去构建的,然而当k把他的记忆给她看时,她却证实,这记忆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

那么也就是,k其实就是那个失踪的孩子,他在孤儿院长大后被当作复制人训练成为了银翼杀手,他的母亲是因为难产而死的瑞秋,他的父亲,应该就是和瑞秋一起逃亡的德卡。

为了寻找德卡,k让人判断出了他手上小木马的来源,他追踪过去,终于见到了年迈的德卡,他没有敢告诉德卡他觉得自己就是他儿子,德卡只是说,他不想见到他孩子,因为这样就会给那个人带来危险,他只希望两人永远都是陌生人。

然而k还没能与德卡有更深入的了解,知悉孩子存在并且跟踪而来的华莱士公司强行进入带走了德卡,他们认为德卡能带他们找到那个孩子,因为那个复制人生出的孩子无疑是一把钥匙,是能引领着无法生育的复制人进化的关键。

被袭击而奄奄一息的k被一伙人救出,原来他们是隐藏的连锁8号的复制人团体,他们打算揭竿而起,但是,他们告诉了k一个真相,其实那个孩子,应该是一个女孩,k的记忆只是源自那个女孩而已,他不过是这个巨大计划中的一环罢了。

k最后救出了被押送的德卡,并且送德卡去见了自己真正的孩子,也就是那个构建记忆的女人安娜。

作为一个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剧情的充实程度简直超乎你我的想象,剧情中最为中心的一条线索,无疑就是围绕着那个失踪的复制人孩子展开的。

而电影独具匠心之处,就在于他让我们跟随着k的视角,以探案一般的节奏抽丝剥茧地一点点去找寻事件的真相,同时他利用我们脑中对于“银翼杀手都是复制人”的固有观念,在影片的前半程逐渐让我们发现k原来就是那个孩子,他的记忆不是植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更巧的是,这种观众跟随k得到的答案却在后面被完全推翻,电影通过叙事性诡计,其实一直在前文没有让我们没有想到那个孩子会是女的,而这身份的两重转变,无论是对于k还是对于观众我们,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3.虚拟女友,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要说影片中最为科幻与浪漫的线索,无疑就是k与他的全息投影女友joi之间的剧情了。

k身为银翼杀手,然而却并不受欢迎,毕竟他只是一个复制人,在真实的人类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披着人皮的机器而已,甚至连妓女也对他避而远之。

k唯一的寄托,就是他从华莱士公司买到的虚拟女友joi了。

joi是一个很贴心的女友,她开始的时候只能从家里的投影装置中透射出来,不过她却关心k生活的点滴,不管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饮食,虽然吃的东西很简陋,不过joi会做出很好看的虚拟食物,让k开心,更重要的是,joi从来没有嫌弃过k作为复制人的身份。

k给joi升了级,他买了一个投影棒,这样的话,joi不仅可以在家里出现了,只要k带着投影棒的时候,joi可以被投影在任何的地方。

joi第一次的出门,是在他们的楼顶,遥远的五光十色的霓虹,近了只是一个落雨而简陋的平台,然而joi第一次感受到了雨滴,从她虚拟的手中穿过,或者停留在她的手中,她和k相拥,虽然她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虚拟的形态,她依旧想亲吻k。

手机突然响了,joi的身姿定格,k才意识到原来joi终究只是个人工智能的设备,不过寂寞的人,大概什么都可以去倚靠,哪怕是虚拟如同烟云的光影。

joi陪伴在k身边,在他调查的时候给予鼓励与帮助,她提醒k那个树木上数字与他记忆中的联系,她不停告诉k,你是特别的,你是天选之子。

就在k认定自己就是那个复制人生下的孩子之后,joi告诉他,他是born的而不是被制造,被生产出来的复制人,joi与一个妓女合体,用着她的外观,还有妓女的身体,同k达到了灵与肉的结合,这大概终于能弥补她没有真实形体上的缺憾了吧。

k要去寻找德卡,也要永远离开他的家了,joi要和他一起去,不过为了避免被追踪,joi要k毁掉家里投影设备里的数据,不过这样的话,joi的数据就只缓存在投影棒之中了,一旦投影棒被毁,joi也就烟消云散。

而这种宿命,应该是宿命吧,大抵无法避过,在赌城被袭击后,投影棒掉了出来,华莱士手下的复制女luv踩碎了投影棒,joi留下的唯有最后一句“I love you.”

落寞之中,k被路边的投影小姐姐叫住了,她长得和joi一样,她同样也是个给人心理慰藉的产品,其实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无数的joi成为了无数宅男的精神食粮。看到这些,k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虚拟女友的设定,甫一看是有趣的,复制人和被投影出的女友聊天,也算相得益彰,但是紧随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寂寞,因为毕竟那只是一个人工智能而不是真实的人类,那只是一个投影出来的影像而不是真正可以拥抱的实体。然而更深思的话,我们会意识到,这样的组合其实也必然会无疾而终,并往往以悲剧收场。

即便这样,我们依然会为了这样的科幻浪漫而迷醉,你看,joi虽然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然而她却比别的人类更加有血有肉,她是多么爱着k啊。

至于那个与妓女融为一体灵肉结合的桥段,充满着前几年斯嘉丽的《她》中的既视感,不过这一段做得更加让人感到痛心,美丽到痛心,也遗憾到痛心,明知不可能的,却用这种替代的方法换取一时的假象。导演很体贴地并没有让妓女与joi完全同步,两个人时常替换模糊不清的脸庞,真实的与虚幻的手在k身上的上下游走,自然还有最后同时褪去衣服,然后凝视着你我的那个眼神,在一瞬间就打动了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美丽。

然而在这种悲剧性的浪漫之后,有关于joi的最后一个桥段,广告中不断闪烁着“给你你所希望看到/听到的任何东西”这样的广告词,大概是导演故意抛给我们这样的一个问题:joi真的爱着k么?或者,她的爱究竟是发自内心,抑或只是程序所为,所谓的真情实感,是否是可以被模仿出来的呢?

这就是虚拟女友这一段留给观众的思考。

4.你所谓的真实,是否只意味着真实的记忆

1982年的银翼杀手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记忆,是真实的么?那些被植入记忆的复制人,他们也以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实际上,那些只是别人的记忆或者虚假的记忆,他们只是一张被填充了几笔记忆的白纸。

那么,我觉得银翼杀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记忆即便不属于我,难道我就不是真实存在的么?即便拥有真实的记忆,难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实的人生么?

影片中,下了两场雪。

第一场雪,在k问完安娜,确信自己是生出来的孩子而不是复制人以后,他用手接住了雪,我觉得,那个时候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悟到他真实的存在,以前的他认为自己是复制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假的,而一旦自己是生出来的孩子,那么其实他也就有了真实的人生。

第二场雪,在他送德卡去见他女儿后,自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再一次用手接住了雪,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依旧是复制人了,不过这个雪,其实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心境。

而与此同时,在机构里面,德卡的女儿所面对的,只是一场虚拟出来的飘雪,她的手掌甚至无法接住那些飘落的雪花。而k虽然只是个复制人,然而他接触的是真实的世界,虽然女儿是出生的,记忆也是真实的,然而因为与外界隔绝的缘故,所看的,所触碰的,其实都是投影出来的假象罢了。

那么,究竟谁更贴近真实呢?在k躺下的那一瞬间,真实与否,此时是否已经不那么重要?

其实,在影片开头,k杀死了sapper morton以后,打开了他煮菜的锅盖时,我也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无论sapper morton是不是复制人,他拥有的早年的记忆是真是假,已经无所谓了,他有着自己的生活,他辛勤耕作,他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他也要吃饭,也要睡觉,那么,谁又能说他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存在的呢?

同样,身为虚拟女友的joi,难道就不是真实的么?她比任何人都更富有情感,她也如此渴望着真实的身体,如此爱恋着k,这样的东西,恐怕我们没有权利去说它是虚假的吧。

这一版银翼杀手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并没有摒弃前一作的主题,核心思想,而是更深刻地进行挖掘,并且通过各种支线去提出这样令人深思的问题。

5.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哈里森·福特扮演的德卡,让我想起了星战7里面的老韩索罗,因为,都是爸爸。

而比星战里面要好得多的一点是,这里的福特老先生没有因为片酬太贵而被杀死。

这当然是在开玩笑,这一部中德卡的形象塑造,可以说又引出了片中的另一个小主题,也就是关于家庭,关于责任的承担。

当k问德卡想不想见他的孩子时,德卡回答:“不想。”因为他觉得他的孩子,无论在哪里,只要安全就好了,如果自己一厢情愿地去见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危险,这样牺牲的觉悟其实也在很早就有了,毕竟,是他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去孤儿院,并且再也不联系的,即便被华莱士公司捉住,他也根本不会知道孩子的下落。

而在面对华莱士公司复制出的瑞秋之时,他痛苦地凝视着那张完美的脸庞,最后还是说出了“她的眼睛应该是绿色的。”

德卡真的是那样真挚地爱着瑞秋和自己的孩子,甚至在三十年后都能清晰地记住瑞秋身上的每一个细节,然而他为了能让亲人不再受到公司的追踪,他只能将孩子送走,独自一人生活在废土之中,只与一条老狗为伴。

就像华莱士对他说的那样:“你所付出的,不过是你的一切罢了。”

这是一个关于牺牲于亲情的故事,虽然电影结尾算是父女相见,可是德卡究竟会否告诉安娜自己是她的父亲,讲女儿卷入之后的斗争漩涡中呢?

我猜大概不会。

依旧只是默默地注视,像陌生人一样。

6.哥们也依旧是你哥们,可是女朋友...

虽然在上映之前,我就知道新老两版的银翼杀手在剧情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很让我惊喜的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与前作有关东西。

第一个,当然要说老gaff了。

看过1982年的银翼杀手的人一定还记得那个神秘的gaff,也就是喜欢叠纸的人,正是他在最终剪辑版中放在德卡门口的那个独角兽剪纸,彻底坐实了德卡就是复制人的事实。

这一版中,老年的gaff作为类似于彩蛋的性质出场,回答k的问题,说自己也不知道德卡去了哪里,最后还标志性地摆出一个折纸,算是一种情怀了。

不过要说最激动的,必然还是瑞秋了。

首先出现的,就是瑞秋的骸骨...

虽然,我们真的看不出来是瑞秋...

不过,既然去寻找DNA比对的时候找到了有关瑞秋的音频...

好吧,我承认华莱士你手里的那个头骨就是瑞秋...

而且大家还真的很喜欢瑞秋,都成骨头了还抢来抢去的...

我想见真的瑞秋啊!!!!

官方真的很想满足我们,于是先是当时德卡给瑞秋做测验的眼睛视频还有音频,之后还有瑞秋的美照,然后华莱士公司其实还存了几段别的瑞秋的音频,德卡还自己回忆一段瑞秋的片段,最后最后,华莱士复制了一个瑞秋出来!

那神态,那装束,那面容,仿佛真的是从几十年前电影中走出来似的。

我必须承认,这样的特效,做得真是好,与此相对比的可以是《侠盗一号》里面的帝国指挥官还有莱雅公主,我觉得水平是要比那个要高的,至少比帝国指挥官那种有些假的cg要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可惜,这终究是假的瑞秋,无论怎样的甜言蜜语,虽然都让德卡心如刀割,却不会因此而出卖自己的孩子。

于是(为了省钱),复制人瑞秋被一枪毙了。

7.炸裂的特效,真实的科幻

既然提到特效了,那么就得夸一夸这片子的特效了。(包括电脑特效和实物特效)

全片观毕,关于特效,只觉得这全片似没有特效一般,所有的光影明灭,飞车盘旋,你仿佛都能在现实中看到一般真实可信。要我说,就两个字:质感。

其实全片并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特效,虽然依旧是光怪陆离的城市,却并没有虚头八脑毫不实际的光污染(是的,我说的就是你,《攻壳机动队》),而是点到为止的光束广告,而特效中很多的钱应该用在了实物模型上,众所周知,实物模型的真实感必然是非常优秀的。

比较一下《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里面的特效,高下立分。倒不是说色彩斑斓的特效不好,只不过是因为有些特效如果做得太过火,那么也非常容易显得虚假。

而全片最赞的特效,当属飞车在城市中飞翔时,那扑面而来的雨雪了,漫天的,铺向脸颊的雨雪,一下子就将我拉入那个阴暗的世界,在银翼杀手的世界中,仿佛一直都是淫雨霏霏,仿佛永远见不到蓝天,然而就是几十年前那样的风格,引领了大批的拥簇与仿效者,然而时至今日,像银翼杀手2049这般真实而压抑的城市,却又无人能及。

片中除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全息投影与飞车,大概最有科幻气息的就是飞车的新功能,无人机了。其实可以发现,这部片子最重头的两个点,全息投影,ar,vr和无人机都取自当下的热点,却又有所超越,而这种基于实际的科幻无疑会带给我们一种真实的质感,科幻固然天马行空,但是有现实基础的科幻自然更加让人容易接受。

虽然,片子里面的人脸识别,似乎还没有苹果手机好用,毕竟iphoneX的face id在闭眼后就没用了。(所以说科技的发展真的远远超出人的预料啊,拍个电影的功夫,这黑科技竟然就成为现实了)

8.缓叙后的爆发,明暗间的艺术

维纶纽瓦的叙述一如往常,如果有人看过《囚徒》,一定会对里面缓慢的叙事节奏印象深刻,虽然是好故事,不过千人千面众口难调,缓慢叙述缺少高潮这一点无疑会被不少人诟病。

高潮,自然是有的,而且也穿插在电影之中,开场与sapper morton的1分钟的打斗,中前期垃圾场同样是一两分钟的动作戏,中后期和德卡两场加起来不足五分钟的戏码,还有就是最后大坝边不足十分钟的缠斗。

这样一描述其实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动作戏是有,不过绝大多数都显得急促而短暂,虽然如此,不过伴随着音乐,每场戏,哪怕没有实打实的动作场面,张力也是十足的,而在最后水坝边的战斗,k与luv的交锋短短几手,k就落败,丝毫不拖泥带水。

不过再之后的生死较量,先是luv受制,却占据有利地形,紧接着情势逆转,k把luv按倒水下,此时伴随着激烈的音乐,luv水下的挣扎,即将被淹死的德卡,还有拼力按住luv的k,无疑让人肾上腺素疾飙。

这样决绝的,为剧情而服务的冲突,才是真正的叙事,前几日看美版《死亡笔记》,槽点太多就不一一吐了,就一点,你让月和L搞追逐戏是在干嘛?两个人不应该斗智么?其实这样的用一些惯常桥段去填充剧情的手段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出现。

而在这部电影中,你以为会有飞车追逐么?额,好像是有,不过其实你也并不能看清,几秒钟就结束了。

除却叙事以外,影片的镜头,明暗,色调都是有着非常优雅的设计的,影片的色调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洛杉矶中阴暗的蓝黑色,另一个就是废弃赌城漫天的橙黄色,值得注意的是,结尾k与luv的打斗时,背景的汽车正好显示出一蓝一橙两种色调,两人打斗时背后衬托这种色调,真的是一本满足。

至于光暗的变化,其中尤推华莱士公司的设计,华莱士公司,尤其是华莱士的那一层,将水波与光影完美结合,个人审美原因,就是喜欢那种被切割得异常鲜明,并且随着时间而推移的光暗变化,影片中的光暗,非常漂亮。

还有一幕非常记忆深刻,就是开场k和sapper morton在房屋内对峙,两个人分别出现在房间内仅有的两个光源(两扇窗户)之前,那构图和光线真是绝了。

至于光暗在人物脸上分布来表现情感云云的就太多了,实在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说了。

9.废土中的蜜蜂

电影在中后期,k为了找寻德卡,孤身一人(joi不算是人)进入了受核辐射污染而无人居住的赌城之中,而在那个以橙黄色统领的世界之中,他发现的唯一一个生命迹象,竟然是一群蜜蜂。

蜜蜂这个意向在那个场景中可以说是非常剥离且突兀的存在了,那么蜜蜂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含义呢?

在一个导演关于蜜蜂的解释之中,他表明了蜜蜂是一种在当今时代受到气候影响而濒临灭绝的生物。而赌城的辐射环境,却让蜜蜂能远离人类的干扰繁衍生息,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了。

不过蜜蜂这个意象在我看来有着更多的含义,因为前作之中,在德卡给瑞秋做测试时,其中一个就是“你发现一只黄蜂出现在你的手上”,瑞秋立刻回答“我会拍死它”,而正是这样厌恶或者恐惧的表现才应该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反应(虽然瑞秋不是真人,但是应该是泰瑞公司最棒的作品之一了),而k(可能是因为之前从未见过)对此无动于衷,甚至将手伸进去探查,这种行为,似乎早早就在暗示着k终究还是个情感稀疏的复制人。

10.微暗的火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k在警察局做过一个测试,这种测试考究是是银翼杀手在情感上的绝对冷静,当一个银翼杀手无法通过这种测试的时候,也就是他受到真实情感影响之时,他就不再称职了。

而有意思的是,k在这个测试中重复的话语,来自于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这本小说是k在影片中很欣赏的一个,joi在开篇甚至还想给k朗诵一段。

而他在测试中的片段也是那本小说中的一首诗,可能是他自己选择的这个片段吧。

再让我们仔细地说一下其中截取的小诗,这首诗描写了小说中那个诗人的濒死体验,他看到了一座白色的泉水,后来他从别的人那里也听说了同样的白色泉水,这印证了他的想法,为他关于死后世界存在的观点带来了佐证。

然而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原来别人说看到的并不是白色的泉水,只是一个印刷错误,把“mountain”印成了“fountain”。

如果把这个片段和电影情节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关联,k也是因为一个虚假的希望而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后来发现这个谬误而感到绝望,继而释怀。

其实书中也是讨论了关于真真假假,虚幻与真实的内容,将这本书放入电影之中,也可以说是别具匠心的一笔了。

11.enjoy! Cocacola

你还记得1982年版本里面重复了好多次的可口可乐的广告么?

新版电影里面,它又出现了,而且还是原来的感觉哦。

与前作一样的,还有就是开篇的眼睛,这一次的眼睛,里面没有那么多的灯火,只是纯粹的一双眼睛,却似乎有着洞察一切的能力。

说起植入广告,就不得不说发行商索尼了,真的是竭尽一切可能去把自己的商标塞进去,户外广告就不说了,赌城中老式的全息投影点歌机竟然也是索尼出品的,看来索尼还是有决心生存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

其余的广告倒是没太注意,不过他们的飞车是标致雪铁龙这一点倒是注意到了。

当然还有预告片里面就出现的巨大的雅达利广告。

顺便也把片头imax在这里提了吧,银翼杀手2049的片头imax,大概是我看过最有设计的一款倒计时了,不仅是变换一下色调加一点元素,而是完全重制了整个风格,光是imax倒计时放完就期待满满啊。

12.讲一讲演技

本片的绝对主演,瑞恩·高司令,他作为镜头的聚焦点,影片中段有他大段独自行动的镜头,也得以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去一点点探查真相(虽然后来发现是假的),这对于高司令而言无疑是十分考究演技的。

而高司令呢,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扮演的k身为复制人,有着极为压抑的情感表现,可以说喜怒都不行于色,不管是被打了还是被捅了似乎都没有太多的痛苦流露,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在某些时刻的情感表现才让人震撼。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认为自己是那个孩子时的暴怒了,然而在反转知道自己其实不是天选之子时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也很棒。

至于和joi的几场戏份,也非常完美。

杰瑞·莱托兄则没有那样出彩,他讲出的话比较玄乎,很容易就给人一种装逼的感觉,然而这种他本人的气场其实与这种带一些天才又带一些癫狂的角色并不相符,感觉就像是自杀小队里的小丑一样,感觉他有努力在演,不过总是差一点劲。

还是怀念他在无姓之人里面的演出啊。

哈里森·福特,不多的戏份里也算是可圈可点了,对于亲情的诠释还算比较到位,毕竟老戏骨了,波折的眉宇之间总是藏着一点戏份的。

还有就是,在最后决战之时,他成为了两人对决的人肉背景,你看k和luv在生死搏斗,德卡在后面一跳一跳地浮沉着,莫名有点滑稽。

joi的扮演者,安娜·德·阿玛斯,讲真,影片里挺好看的,当初看预告我还以为是侠盗一号的女主呢,不过真人就...和星战7里的黛西一样,女主在电影里不错,出来就不行了(大方脸)。

啊,对了,差点忘说演技的问题了,这个人还不错吧,算是情感比较丰富的了。而且因为其感情的过度显露,也会让你最后怀疑她感情的真实性。算是比较成功的角色塑造了。

luv的扮演者Sylvia Hoeks,她演的反派比较模式化,僵硬的感觉还是很有复制人的风范的,不过她在杀死警察局长时的落泪和刺伤k之后与他突兀的一吻,似乎又暗示着在她唯命是从的行为之下,也许是在默默抗争,并且拥有真实的情感的。

顺带一补,似乎她最后和k的一吻是直接撞k脸上了,把鼻子都撞出血了,小姑娘还是年纪太轻,不懂浪漫为何物啊(滑稽~)。

(评论区的“了了”提出,luv的吻可能只是在机械化地模仿华莱士刺伤女复制人后的那一吻,她并没有情感,然而她在杀人时也会流泪,这些都只是程序上的设定,或者是她为了能变得更像人的尝试。)

sapper morton的扮演者戴夫·巴蒂斯塔,更熟悉的名字应该是银河护卫队的毁灭者drex,他出场的镜头很少吧,当然在短片2048里面也有出场,意外地还不错。

13.独白与无言

1982年的银翼杀手中,最为人们称道的便是Roy最后雨中的独白了。

我本以为,银翼杀手2049里面,也会有一段仿效的独白。

没有想到,最后的最后,仅仅是k把德卡送了进去,吃力地坐在雪中的台阶上,用手接了几片雪,打开衣服,看了一下伤口与染红的雪地,然后缓缓地倚靠在台阶上。

那一个瞬间,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我却觉得,就这一个动作其实已经足以匹敌原版的独白了。

那种孤独,那种落寞,那种最后兀自一人的伤感,却又在躺下后,一切似乎都变成过眼云烟,无足轻重。

再没有了泪水会被雨水冲刷的话语,他一句话也不说,这是最好的。

华莱士之后如何,父女相见后又如何,这一切未有解释的残局,终会被雪花慢慢掩埋,变成国画中的一抹留白。

 3 )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奇迹!”九大问题解读《银翼杀手2049》

万字长文解读科幻神作

《银翼杀手2049》并不是一部难懂的电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风格和格调甚至叙事层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对比较简单。这跟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特点有关,这位的作品,无论是《边境杀手》还是《降临》,都是那种信息量很大的电影,但故事方面却很简单,本片也不例外。

《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了解电影的主题,才是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部160分钟的电影,而且信息量很大,而且维伦纽瓦有个毛病,他不喜欢把故事讲得太明白,而是将线索和解谜信息,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稍不留神就错过一个关键点。所以这片在国内出现两个极端,被科幻迷奉为神作,被一些不经常看科幻电影的朋友认为不好看,太冗长。

平心而论,《银翼杀手2049》不是那种纯正商业类电影,尽管不晦涩,但还是偏于文艺,且节奏缓慢。不过电影的视觉风格还是得到一致的肯定,但对于电影的主题和隐喻,似乎并不那么容易get到。

所以,有必要解读一下。不是在说故事,而是读懂电影的主题表达,从《银翼杀手》到《银翼杀手2049》两部电影一款说,我尽量说得简单,大家也能看得轻松,希望能对各位了解这部今年最好的科幻电影,有所帮助。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剧透)


零、《银翼杀手》为什么被奉为神作?

已故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擅长将“追寻实质”的哲学理念通过超现实的幻想展现出来,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就是1982年的《银翼杀手》

作为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响了日后很多电影,更成为智能类(AI)、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开宗立派之作,关于《银翼杀手》影响了哪些电影,这里不再赘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现一大票关于这部电影影响力的文章,再说下去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个故事了。

只不过还要简单提一下,关于电影中人机关系的论证发展:

《银翼杀手》为起点,乃至《电子世界争霸战》《神经漫游者》开创了赛博朋克风,给出AI的存在与认知命题;

《攻壳机动队》是承上启下之作,不仅风格延续前者,而且在主题给出了存在与思维这样的二元辩证关系,让人机关系模糊,机器有了灵魂,并完成“AI→人性”的逆变;

《黑客帝国》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特点,讨论机器拥有灵魂之后的结果。

如上三部电影,代表着同类科幻电影的三个节点,如三座里程碑一样。初次接触的朋友,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一、什么是复制人?

要想了解《银翼杀手》的主题,就必须了解电影中的“复制人”是怎样的存在。

1、Replicant*

《银翼杀手》世界观中,复制人的英文叫做“Replicant”,是1982年《银翼杀手》的原创。

原本在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对于复制人的描述是“Android”,就是“生化人”,也是该片核心。

生化人这个概念,广义上与机器人“Robot”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人造,而robot的最初的含义,是“徭役”,因此无论机器外表的Robot还是合成外表的Android,他们的功能性都是称为人类的奴仆

但《银翼杀手》之所以将这类人造人称为“复制人”,也是有着原因:

★首先,复制人的诞生过程,是来源于基因工程师对人类细胞的复制,从而诞生的人造人,有点类似我们所理解的克隆,但并不是“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产生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

★其次,复制人与真人外表完全无异,甚至在某种在某种机能上还超越了人类,比如力量、耐力等等。

所以,《银翼杀手》系列中,复制人的概念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被当做了客观存在的客体来对待。而且两部电影,都是侧重于人类和复制人之间模糊的界限,进一步加强了后者的人格说明。而这些特征,也正依托了造物主,权力者与被造之物三者关系延伸出了人自诞生以来一直探讨的哲学命题——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

彩蛋1:
“Replicant”这个词,来自于《银翼杀手》的编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因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要打造与众不同的“生化机器人”,为了打消观众的偏见,将其以真正“人”的身份去对待。大卫在改写剧本的时候,咨询了他的女儿,后者是一名生物化学的微生物学的研究者,“Replicant”是源于她的建议。


2、移情测试*

复制人作为人工产物,是有着自我意识的,这与很多描述人工智能类作品“是否进化出自我意识”的侧重点不同。或者《银翼杀手》系列干脆略过了这个问题,只是强调将区分人类与复制人的方式,在于情感。而鉴别人类与复制人就是通过“移情测试”(Voight-Kampff),也称“人性测试”。

移情测试中,被测试人回答问题,要显示出是否有“人类”的特质——脸红反应、瞳孔波动、虹膜扩大等。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复制人在“与真人无异”的基础上,被创作者刻意抑制了情感,丧失掉了作为“人”的人格属性,所以才被当做机器来奴役。

彩蛋2:
《银翼杀手》故事线中,一般型号的复制人,即连锁6型复制人大约通过20-30个测试问题之后就可以被辨认,而瑞秋(新型实验体)测试问题超过了100个,才被确认为复制人。


3、虚假记忆

在《银翼杀手》中,泰瑞尔公司了为了更好的控制复制人,开始为连锁6型复制人植入的记忆,让他们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人,从而安于现状。

但这无疑是一个馊主意,因为赋予了复制人社会属性,却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

连锁6型的寿命只有四年,当他们的记忆让他们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结时,就会渴望生存。而且复制人远比人类优秀,自然要奋起反抗。

★ 《银翼杀手》中这些被植入的记忆中,来源不明,但电影中从瑞秋的记忆可知,她的记忆来自于制造者泰瑞尔博士的侄女,说明《银翼杀手》中,复制人被植入的记忆,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人类的真实记忆。

★ 在《银翼杀手2049》中,记忆移植依旧存在,只不过在电影的设定中,植入真实记忆是违法行为,这里植入复制人的记忆是虚假的,来自于安娜(玻璃罩中的小姐姐)的记忆构建。

同时以主角K为首的连锁9型,被赋予了正常人类寿命(其实从连锁8型就开始了),但增强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让他们不再反抗。

因为有了虚假的记忆,所以复制人会做梦。梦,成为《银翼杀手》两部作品中的关键。因为主角追寻蛛丝马迹的线索,就是梦中“我好像来过这里”的启示。

至此,《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拥有了“正常寿命、被抑制情感、虚假记忆”的特征,同时也令本片与第一集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即“抑制→反抗→寻找真我”。

《银翼杀手2049》比起第一集,还进化了一层含义,这里暂时留个悬念,下面的文章再解释。


二、《银翼杀手》系列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两部《银翼杀手》的共同点,都有着一定的前史,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先要了解世界观和故事构架。

1、《银翼杀手》大事记

21世纪初,泰瑞公司发明出复制人,他们在身体上进行了强化,用于地外探索。

2018年:一支连锁6型(Nexus 6)战斗队在地外殖民地的血腥兵变之后,有关当局宣布复制人出现在地球上是非法行为,但凡发现格杀勿论,并美其名曰“退役”。为了追捕复制人,地球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银翼杀手。

2019年:6个不同型号的复制人(连锁6号主导)来地球试图寻找制造者延续生命,但都失败了。其中2个穿越电网时被电死,另外4个被银翼杀手狄卡直接或间接搞死(最后一战,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耗尽4年生命而终)。

2019年:与此同时,泰瑞公司开发出了新型号复制人(大可称之为连锁7),实验原型机——瑞秋,在移情测试中,狄卡用了超过100个问题才确认他为仿生人,而且瑞秋的虚假记忆,是来自于泰瑞尔博士的侄女。后来瑞秋出逃,遇见了狄卡,并相爱,随后消失不见。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复制人。

2019年:结局,泰瑞尔博士被自己的产品——连锁6罗伊杀死,狄卡认知到自己也是一名复制人(此处存疑,见问题三)。


2、《银翼杀手2049》前传

本片有着三部前传短片,为:

★渡边信一郎的《银翼杀手:2022大断电》(15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36: 复制人时代》(6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48:无处可逃》(6分钟)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银翼杀手2049》,建议看一下这三部短片,当然不看也没有关系,如下为概述:

2020年,连锁6号复制人在4年寿命终结后,泰瑞尔公司推出新复制人连锁8,供人类在地球外使用。比起6型,连锁8有正常人类的寿命,不过他们的右眼有可以识别出身份的标志。

2022年:一枚核弹在美国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断电数周,同时泰瑞公司发生爆炸,大部分关于连锁8号复制人的信息被销毁,与此同时,大断电导致经济,食品供应都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陷入黑暗与饥饿之中。泰瑞尔公司倒闭。

2023年:政府推出复制人禁令,部分复制人在逃脱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农民企业家华莱士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食品短缺问题,以至他的公司业绩越来越火爆。

2028年:华莱士收购泰瑞尔公司残余部分。

203X年:华莱士改良泰瑞公司技术,使得复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复制人禁令被废除,华莱士公司推出连锁9型复制人,至此,泰瑞尔公司相当于借尸还魂,复制人时代又回来了,只不过换了名号。

204X年:洛杉矶警察局动用连锁9型复制人,被当做银翼杀手,搜捕老型号的复制人并处决他们。

2048年:一位连锁8型复制人在城市被人认出,追捕复制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49年:复制人瑞秋的遗骨被连锁9型银翼杀手发现,而且发现她死于难产,这位“假人”,怀孕了。


三、哈里森·福特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关于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狄卡是否是复制人的争议,伴随着《银翼杀手》公映后多年,且有两个版本:

1、公映版

当年哈里森·福特参演本片的条件就是,不能让狄卡成为复制人,而是作为真人存在。所以公映版中,狄卡是作为一名人类而存在

2、导演版

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不敢苟同,并在随后问世的导演版中加入了大量细节(独角兽梦境)来佐证狄卡就是一名复制人。而且2012年导演访谈中,这位还亲口承认了狄卡就是复制人,但不说不要紧,说了更懵逼,因为导演说狄卡还是一个连锁6。

当被问到《银翼杀手》续集动向,以及哈里森·福特是否会参演的时候,导演回答道:“哈里森·福特?他太老了。好吧,他是连锁6型,但我不知道到这个角色能活多久。

所以导演版中,狄卡是一名复制人


3、《银翼杀手2049》中狄卡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续集,《银翼杀手2049》的设定是沿用公映版还是导演版呢?

相信多数影迷认同导演版,而且认为狄卡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作为连锁6,他没有四年寿命的限制,否则他不会出现在《银翼杀手2049》中。所以后来很多影迷,甚至包括电影的制片人在内,都称狄卡是连锁7型,与瑞秋为同一型号,大概为了给导演的话填坑。

而且《Future Noir: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一书的作者保罗·马斯(Paul M. Sammon)还认为,连锁7型复制人,甚至可以拥有无限寿命,因连锁7这一对儿,是独一无二。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保罗·马斯还说,因为《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就在于“寻真”,无论是人类还是复制人,都有一个自我认知疑问,这关系到造物主和被造者之间的博弈,重点在于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所以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才是最具魅力的。

▲复制人型号及角色列举

彩蛋3:
顺便也能理解《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关于仿生人大卫8“是否真的爱上博士”的论调了。真假与否并不重要,雷德利·斯科特要的就是“模棱两可”的魅力,求同存异,人类与仿生人界限模糊,造物主的身份过度,有争议才不更好吗?(这老贼!)。


四、两部《银翼杀手》有什么异同之处

《银翼杀手2049》之所以没有砸了招牌,甚至不亚于第一部,主要还是在于,本片完完全全在《银翼杀手》的基础上,既没有打算超越,也没有借着名号乱拍,而是摆正姿态,将自己作为一部续集来对待。

1、神同步

为一部宗师鼻祖类作品拍摄续集,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最起码之前个人的角度,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因为《银翼杀手》的概念和主题早已被各类模仿者挖空了,早已不算新鲜,随便划拉一堆关于智能类的科幻,10部作品中估计有八部半跟《银翼杀手》的主题差不多,都这样了,还拍什么呢?举例上半年的《攻壳机动队》的糟烂结局就是证明。那么《银翼杀手2049》究竟能拍成什么样子,我心里一直是很忐忑的。

而最终结果呢,《银翼杀手2049》选择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曲线救国”,因为本片的定位很明确,电影无论从风格还是主题,乃至完全遵循《银翼杀手》,乃至情节发展的节奏甚至人设,那如独行侠版穿梭于未来都市之中的主角,无论是首部的狄卡还是本片中的K全是如此。

从开场眼睛的特写,到移情测试,连锁6型复制人到8型乃至更加逼真的9型,还有对于复制人记忆真实与移植的有关设定,以及主角关于自我/他人身份的认知。电影的主线和故事发展,与1982年哪部作品非常相似。

就连电影的主题音乐,配乐大神汉斯季默也是在格调上朝着首部的范吉利斯靠拢,雄壮而震撼的太空风电子乐,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

让人振奋的,就是本片的视觉效果。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充满了仪式感,黄色调的废土世界与蓝色调的未来感世界的对立,烟、雾、剪影、复叠构造出来的神秘感,充满了迷幻和多文化杂糅的朋克风,这就是融合了复古和潮流的赛博朋克,最标准的风格,让人激动且震撼。


2、世界观拓展

《银翼杀手2049》与第一部有着形似神似的地方,但也有着不同之处。因为本片并没有坐享第一部的成就,而是抽丝剥茧的走得更远了一些。

首先是风格方面,电影首次出现了废土风。就是“外城”的设定。

昏黄的色调,残破的大地,空旷的大楼,还有“废铁镇”一般的平民窟(这是来源于原著的设定),里面有着大量等待领养的孩子们。这两处的场景是首部曲中所没有的,而这两处场景在本片中的定位,则是代表了旧文明的落寞和废墟上燃起的希望。

废铁镇的孩子们,被黑心主人收养,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象征着新文明的星火。而废土一般的荒漠都市,唯有蜜蜂悠然自得,电影用这种拥有蜂群意识的生物,强调环境适应能力下的生命。

至此,能看出,《银翼杀手2049》在世界观上,拓展为三层含义:

★”内城“洛杉矶,蓝调底色,代表着东西方多元文化、新旧科技杂糅、大公司垄断的赛博朋克风,也就是当下文明的状况。

★“外城”废土荒漠,昏黄色调,残破的雕像、复古欧式建筑,也是狄卡的所在地,代表着旧时文明,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堕落

★“废铁镇”破烂场,灰暗色调,遍布着科技时代的垃圾和废品,象征着科技时代的落幕。但这里生存着大量孩子,也是复制人反抗军的所在地,也象征着建立在废墟上的新文明

本片三处不同风格的世界观,基本上将未来派的科幻电影最常见的场景都包圆了。

从这个角度,也就带出来本片主题的思索。

还记得《银翼杀手》的主题吗?连锁6在体能上比人类更加先进,但只有四年的生命,结尾狄卡的梦,代表着人类/复制人的身份认知思考。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不但比人类更加先进,而且拥有人类的正常寿命,甚至出现了繁殖的可能,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五、复制人繁殖代表了什么?

机器人最早的雏形,也就是Robot这个词,是在捷克作家家卡雷尔·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创造的。这部作品描述着人类创造了一种生化机器人,并且压榨这些机器人为世界经济的依靠,直到有一天机器人起反抗“主人”,将人类赶尽杀绝,直至有两个特殊的机器人“进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类进行繁衍。

★意识与肉体的二元论

《银翼杀手2049》全片,就是展示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却也带来了泛科技时代下,科技对人的肉体和意识的思考。赛博朋克之下的反乌托邦的主题,电影极大化的模糊人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这都是《银翼杀手》的主题——“人机关系、身份认知”。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在讨论这种老梗就太无趣,索性在此基础上,对人类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也代表着当下人工智能类电影的发展方向:

从《大都会》时期的“碳/铁对立”,到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之后的“碳/铁和谐”、如今转化到了“碳/铁相融”的时代*。

彩蛋4:
“碳”代表碳基生命的人类,“铁”泛指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公敌》的机器人、《普罗米修斯》的仿生人、《银翼杀手2049》的复制人。

其实就是把世界用理论符号进行抽象简化,将之用到人工智能上的这一派,试图用程序来示范对世界的形式表述。在这个前提之下,意识和记忆只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客体而已,是典型的“二元论”。

人类的大脑、对世界的感知、甚至记忆都可以用程序模拟,那么是否具有意识,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也许我们人类也不是真的。

因为,他们(复制人)已经可以繁殖了。

或许未来世界不是波澜壮阔的星际帝国,而是走进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人类新纪元,假如我们可以被称之为“人类”的话


六、虚拟女友是怎样的存在?

这里就需要将虚拟女友与蜜蜂、复制人对比着说。

1、蜜蜂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有着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在很多科幻小说中,不止一次将蜜蜂或者蚂蚁来隐喻人类社会

但蜜蜂也是拥有蜂群思维的生物,即集体意识,这是人类不具备的。据说,蜜蜂的个体记忆只有三天,但蜂群思维则有三个月。无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肯定的是:蜜蜂的集体意识要高于个体意识

电影中出现世界观,动物稀缺,包括《银翼杀手》中出现的所有动物都是仿真的,机械构造(猫头鹰,蛇)。但蜜蜂却在自顾自的繁衍,除了突出其环境适应能力,还隐喻未来地球的主宰和人类的发展方向


2、虚拟女友

再看虚拟女友乔伊,作为华莱士公司的量产商品,虚拟女友在初始状态下,所有乔伊的记忆点一模一样,说的话也一样,代表了集体意识。但主角K的那只,在电影中的种种表现表明,这只女友,有了与K独处的个体记忆。

虚拟女友,是集体意识“蜂群思维”的代表,走到哪里都能被总部追踪到。但最后K的“女友”乔伊,却有了自己的个体记忆,来自于与K的朝夕相处,一旦拔掉记忆棒,这位所以的记忆都没有了,相当于恢复出厂设定。

这只虚拟女友与蜜蜂的记忆构成是本末倒置的。K的这只虚拟女友,本该是蜂群思维为主,却进化出来了个体记忆,从她片中处处帮着K,对K不舍的情感状态上可见:乔伊是个体记忆要强于集体记忆这是又一种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影射。

但讽刺的是,这只乔伊,是假的。

你跟一台电脑朝夕相处,电脑会对你产生感情吗?不可能的。你天天问siri同一个问题,丫永远回答同样的话。无论电影那个时代,科技是否让虚拟AI有如此多样的智能,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在用虚拟女友的存在与记忆,来映射复制人。

★虚拟女友的记忆被存储在记忆棒里,复制人的记忆是被植入的;

★虚拟女友是假的,复制人是真的;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与主人朝夕相处而来的真实,复制人的记忆来自于他人的虚假;

★虚拟女友的真实记忆可以被消除,复制人的虚假记忆永远存在。

所以,这里明白出现的虚拟女友的意义了吧。虚拟女友与复制人之间的关系是是相辅相成的,却也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反而蜜蜂这种大自然创造的生物,却依然悠然自得。

还记得乔伊第一次“现身”时,雨滴打在她身上,出现了实体与虚体之间的模糊状态,这不就象征着复制人与人类的模糊界限吗?

电影用存在与意识的二元论关系,来对首部曲“身份认知”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总结,却用了“集体/个人意识”来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进行思考。


七、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找“孩子”?

电影中,主线动力就是所有人都在搜索复制人瑞秋的孩子,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以派系来划分一下:

1、洛杉矶警察局

他们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要瞒天过海。

复制人怀孕,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中尉乔什,第一件事就是命令K找到并消灭他,而且下令严格保密。这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做法,她可能没有想到太多,只是觉得复制人繁殖,会让社会再次陷入复制人危机,因此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她只了解到一个复制人怀孕,却没有想到如果有其他复制人也有繁殖功能怎么办?所以并没有去寻根。

2、反抗军

地下反抗军,动机也很简单,就是要造反。

反抗军为被银翼杀手追杀的连锁8型,与第一部中连锁6型的定位类似,都是谋生谋权的代表,但本片中上升到了反抗全人类的层面。拥有可以繁殖的复制人,有望让复制人彻底摆脱人类的控制,并且自我繁衍,取代人类,反正比人类更加先进,再开发出繁殖功能,那人类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银翼杀手2049》在这方面笔墨并不多,可以理解,关于“智能叛变”类的电影如今太多了,是个人工智能都打算跟人类比划两下,本片在这方面没有深究是正确的,不但没有落入俗套,而且电影已经快三个小时了,根本没有空间。

3、华莱士

这位动机不太明确,但看过《银翼杀手》的同学,应该会了解。

瑞秋,是独一无二的。首先瑞秋作为连锁7,只是一台原型机,泰瑞尔博士还没来得量产她,就“先走一步”了。事实证明,瑞秋是一台任何方面都与真人相差无几,乃至最接近的复制人原型,不但可以与人类堕入爱河,还能怀孕

狄卡,也是特殊的,无论他是不是复制人,是什么型号都不重要(但从《银翼杀手2049》中来看,应该以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故事发展的)。因为要让复制人怀孕,必须要受精,狄卡如果是复制人,也是特殊的,所以华莱士不但要孩子,连狄卡也一块掳走。

而对于华莱士来说,这是一位打算完全掌控复制人的野心家,在前传《2036: 复制人时代》中,华莱士介绍了他的天使复制人,并且用自残和自杀的方式向立法当局证明,我的复制人完全可控。

▲泰瑞博士与连锁6型罗伊

华莱士却无法研制出可繁殖的复制人,甚至他也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瑞秋,但被狄卡当场识破(眼睛颜色不对),所以华莱士一心想要找到了孩子,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掌控,从而超越前辈。

我们可以理解,华莱士是个科学怪人,他把自己当成了造物主,一心打算制造完美的复制人,可惜总是不成功,就缺繁衍生息的关键一环。


八、K的记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中,我们的主角K的心态经历了大起大落,人生难得精彩一次,一切源于一个“真实的谎言”。

1、复制人的“真实记忆”

《银翼杀手》中瑞秋被植入了泰瑞尔侄女的记忆,狄卡被植入的独角兽记忆,无不告诉观众,他们是假的,所谓的意识都是虚构的。

而在《银翼杀手2049》 中,主角K的记忆,在记忆学博士安娜中被验证,是真的。而直到电影的结尾观众才明白,K也是一名复制人,安娜才是瑞秋的孩子,那么他的记忆,也代表了意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首先,安娜在电影中的身份,是记忆制造者,是华莱士的供应商,为后者旗下的复制人提供虚假的记忆,也就是说,所有复制人的记忆,是安娜姐姐自己编得。

其次,安娜是复制人狄卡和瑞秋的诞下的女儿,而K之所以有着“我就是那个孩子”的错觉,是因为他就是狄卡女儿的复制品,完全的复制。这在电影中有着大量情节暗示,小马木雕,被欺负的梦,以及追查时,K发现的与狄卡孩子一同被送走的,是一男一女,女孩得病“死去”,男孩不知去向!

所以,K才会根据自己的梦和木雕,认为“卧槽,老子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老子真人!”

最后,K在构架记忆的时候,问安娜“我的记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安娜说,“是真的”。这里是个双关语。

第一层意思,你的记忆是来自于真人,当安娜洞悉K的记忆时,发现他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一样,索性在违法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真实记忆构架给了K。此时,K作为复制人拥有的,是安娜的记忆

第二层意思,当安娜洞悉了他的记忆之后,留下了眼泪,因为此时,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复制的记忆,让对方有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经历和内心,怎么忍心去说破?


2、真真假假

1982年的《银翼杀手》就是这样,我们的记忆,是真实的吗?那些被植入记忆的复制人,他们也以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实际上,那些只是别人的记忆或者虚假的记忆,他们只是一张被填充了几笔记忆的白纸。

那么,《银翼杀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记忆即便不属于我,难道我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吗?

联系到蜜蜂、虚拟女友、复制人,这些真真假假的产物,即便拥有记忆,无论是个体记忆,还是集体记忆,难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实的人生么

《银翼杀手》中关于复制人身份认知的问题,在《银翼杀手2049》中,画上了句号。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真实的,但你是不存在的啊!

★蜜蜂是大自然真实存在的,但你们的记忆是集体记忆啊,没有个性!

★我是复制人,记忆也是假的,但老子是真实存在的!

★你们是人类,但你敢保证你的记忆是真的吗?

“哥这两天的复制人生丰富多彩,大起大落,跟虚拟女友搞对象,不断揍人又不断被人揍,差点认错了老爸,从救世主变成了路人甲,这样的经历,只有客观存在的我才能切身体会,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破事我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结尾,K和狄卡两位复制人,坐在雨中面对波涛汹涌的浪潮一句话不说,估计心里面想的,就是这些内容。。。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在《齐物论》中这句庄周梦蝶的典故,其中蕴含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这样复杂的哲学道理。

其实这样命题无论在东西方哲学里都有出现,这样复杂的哲学命题,没有答案,却是电影讨论的方向,并且在《银翼杀手2049》,给出了一个很大众化却又让人琢磨不透的观点

“我思故我在”呗!

▲笛卡尔得意的笑


增补一条问题:

九、复制人是否拥有情感

很多人再问,复制人到底是不是“活了过来”,其实这并不是《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正如前文“问题三”中的描述的,在《银翼杀手》系列的世界观中,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复制人基于人类细胞制造,有着与真人无异的外形,体能高于人类,甚至可以繁殖,这些方面都是极大了拉近了复制人与造物主人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真正确定下定论复制人人是否“活了”或者“有了灵魂”。

更何况,后者都是老梗,30年前在讨论的主题,如今再研究的话,真得没什么价值了。

所以本片的关键点,复制人本身就是“活的”。复制人跟机器人不一样的,根本没有什么三大定律的限制。区分人类与复制人,靠的是移情测试。也就是说,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情感和人格,统称为“移情能力”。有移情的是人类,缺乏移情的是复制人。也恰恰基于这个设定,电影的故事发展,让复制人和人类之间变得更加模糊,在于两个细节:

1、Luv的眼泪

冷血杀手Luv,是华莱士的杀人工具,但片中这位哭了几次,这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中华莱士在解决一个复制人实验品的时候,这位在旁边掉眼泪;另外她亲手杀死洛杉矶警察局局长的时候好像也很动情。这些细节无不说明,复制人是有感情的,但只不过是被抑制了

华莱士一直生产完美可控的复制人,而且为了向当局证明,还在他们面前下令让一个复制人自残并自杀(前传短片《2036: 复制人时代》)。再联系起来本片Luv的行为,足以证明,人类赋予了复制人虚假的记忆,并让复制人充当银翼杀手去猎杀其他复制人,这是让他们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却抑制并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让他们缺失了人格。

《银翼杀手》第一部中,我们就能看出,狄卡追捕的复制人的过程,是一个人性逐渐复苏的过程,也是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过程。结尾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自己消亡,原因是“我觉得你是个好人”。这是极具讽刺的设定,复制人不仅克服了人类七情六欲的本能,更超越了具有普世价值的生命本能,比人类更具有美德和人格。

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Luv在执行任务时,完全是执行命令的机械行为,但从她流泪的设定上来看,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猜得到她心里想着什么。她有着饱满的情感和人格,也会感到悲伤,但不得不受制于华莱士,机械的执行命令与内心挣扎的相悖。因为她作为复制人,却拥有了移情能力。

2、K手上的蜜蜂

没错,还是蜜蜂。

电影中有个情节,K将手伸进了蜂箱,随后看了看手上爬满的蜜蜂。这段情节有些晦涩,所以需要联系原著《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以及《银翼杀手》依靠来看。

在原著中,人类与复制人几乎毫无区别,鉴别他们就是移情测试。连锁6无论从智力还是体力上都超越人类,从残酷的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比人类更先进。但是,一个复制人,无论多么优秀,却永远无法通过移情测试。移情现象只发生在人类身上,因为移情,所以能够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生存。

同时,原著中的世界观中,因为世界大战,动物变得非常稀有,大部分动物,都是人造的假动物,比如原著中主角饲养的电子羊(主角的羊死于一年前,所以他定制了一个与自己宠物一模一样的电子羊,为了买一只真正的羊,他才当了银翼杀手,去追捕复制人赚取赏金),还有《银翼杀手》中的猫头鹰和蛇。

养真正的动物成了人们攀比的唯一标准,很多人随身都带小盒子,如果碰见一只真正的昆虫,就跟中了彩票一样撞大运。不照顾动物的人被认为道德沦丧,没有同情心。

所以,移情测试中,大多数问题是围绕着动物而来,比如狄卡问瑞秋的问题:

狄卡:“你有一个小男孩,他给你看他的蝴蝶标本收藏和杀昆虫的酒精瓶。”
瑞秋:“我会带他去看医生。”
狄卡:“你正在看电视,忽然发觉手臂上有一只蜜蜂。”
瑞秋:“我会杀了它。”

这是复制人的标准答案,因为他们没有移情能力不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感情,却绝不会因为生日礼物收到牛皮钱包而对那头牛感同身受,更不会因为打死一只蜜蜂心情低落更不要说非常稀有的真实动物。片中瑞秋表现的非常复杂,狄卡用了100个问题才确认她是复制人。是因为在问题中,关于人类的问题却有着相对正常的读数,这是因为瑞秋被植入了假记忆。

但是在《银翼杀手2049》中,K手上的蜜蜂,他的举动完全表示了这位是有移情能力的

这是本片设定上的亮点,因为在之前的情节中,观众甚至包括K自己,都认为K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他是个人类,蜜蜂的细节表明,作为“人类”的他,是拥有移情能力的。但随后的故事表面,完全是K一厢情愿,他仍然是复制人。

那么蜜蜂这个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然是复制人,也有了移情能力,让全片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回想起K之前的种种举动,包括对虚拟女友的情感等等,都在侧面表示复制人也有情感,也具备人格。

再联系起来Luv的泪水,因为作为与K相同的连锁9,她也拥有移情能力人类几乎对所有的生命都能产生移情,《银翼杀手2049》则更进一层,复制人也是一样的。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4 ) 生命的解放,带来人性的脆弱--《2049》观影感想及最强指北

懂大聪的人都知道,我最爱的类型,就是科幻片。10月6日,这部片一上映,立即奔赴零点场首映!如饥似渴的观赏了这部今年最期待的科幻片《银翼杀手2049》

如看过电影,欢迎跳转终极解密:爱了《银翼杀手》20年,才有资格和你们谈《2049》:2万字论文解锁复制人灵魂深处


---以下无剧透影评,绝不影响观影---

关键词:观后感

早前,影片在美国点映评论解封后,《2049》的口碑就井喷爆表,史上最难拍的续集,出人意料的获得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实属难得。

大聪看完后,觉得影片不负众望,虽然不是“科幻片教父”斯科特执导,但在他的监制,以及新崛起的美学科幻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操刀下,《2049》还是带来了新的一次视觉和思想的冲撞。

整部影片看上去很沉稳,不急不躁,剧情娓娓道来。影片视角从高司令主演的K身上展开,一步步带观众进入2049年洛杉矶以及美国西海岸发生的一切。

《2049》在《银翼杀手》之前打造的世界中,继续扩充银翼杀手的背景和故事,让整个故事背景更丰满和立体。

而且,《2049》在斯科特的监制下,依然在很多情节上挖坑和留白(斯科特风格),同时也有很多隐喻和映射的地方。

影片在多处情节上,也致敬了前作《银翼杀手》,其中就有著名的放大再放大桥段。

在光影视觉上,影片酝酿的影调和氛围依然黑暗和颓废,导演丹尼斯之前的《降临》,就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他对电影科幻美学的功力。

如今丹尼斯执导的《2049》,他在《银翼杀手》赛博朋克美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独爱的极简美学,给观众展现了全新的,更科幻,更现代的赛博朋克世界。

比如预告片华莱士的总部,极简主义金字塔结构。

但到了城市街道,回归赛博朋克,但科技感更丰满。

不光是场景设计,在镜头的运用和构图上,影片的每一帧都让人想截图当桌面。影片的配色通过场景的转换,变换着冷暖色调,让人着迷。

在电影原声上,《2049》找来了神级配乐大师,同时也是大聪最爱的电影原声大师之一汉斯季默!另外还有汉斯季默的爱徒本杰明.瓦尔菲斯。

这一次汉斯季默已经到了走火入神的地步,不得不个人主义的说,大聪爱死这种哥特式电子管风乐了。

汉斯季默运用了自己最拿手的Shepard tone(错听风格),再利用电子哥特管风乐诠释,再依附着C大调旋律,已达到最大程度高亢。

电影原声再配上影片呈现未来黑暗城市的全景,瞬间提升了影片的史诗程度。制造出一种如梦如幻,酒醉绝望的世界。

聊到这,不难看出,这已经是2017年最不能错过的一部科幻片了,影片在海外定级为R级,国内11月10日上映,定会有删减。

大聪观影后认为,删减部分应该在露点部分,不会影响剧情,在打斗场面上,并没有很血腥,因此大家会看到完整的爆炸戏和打斗戏。但到底删减多少时长,还不得而知。

既然是1982年《银翼杀手》的续集,那《2049》就不得不和前作作比较。

出于《银翼杀手》经过了时间的淬炼和打磨,影片早已功成名就。而《2049》现在口碑虽然很好,但相较于前作,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一般殿堂级的电影续集,是很难和前作抗衡的,更何况,《2049》是《银翼杀手》的续集,能拍好并保有高品质,已经实属不易。想要比前作更好,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不得不说,《2049》在剧情的叙事上,更符合现代人的观影口味。《2049》更通俗易懂,没有《银翼杀手》这么晦涩和哲理。而在视觉效果上,自然会比前作更胜一筹。

不夸张的说,《2049》这个故事,貌似要重新拿起《银翼杀手》构架的科幻宇宙,力缆狂澜,重新打造一个史诗级宏大的科幻篇章,如果说《银翼杀手》是序曲,那么《2049》就是前奏,在《2049》之后,银翼杀手的故事一定还会继续。


关键词:银翼杀手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会问,1982年的《银翼杀手》离我太遥远了,没看过这部电影,那么《2049》还能看懂吗。

答案是,能看懂,但一定会看的不爽,就是那种“我去密室解谜,只玩了主线,但密室的很多支线故事和小秘密,依然没有解读到”的那种不爽。

因此如果有时间,最好能补课科幻电影界的神级作品《银翼杀手》。

而没时间补课,接下来《2049》终极指南会能让你受益良多。

想当年《银翼杀手》,其实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大家封为神作,影片刚上映的时候,由于太过隐晦,以及缓慢的节奏,在评分和票房上都没有很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意识到,这是科幻电影的启蒙。

无独有偶,另一部起初不被看好的神作,是著名导演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

而今天,《银翼杀手》和《2001太空漫游》,不分你我的坐上了电影界科幻类型一哥位置。被众多影评人定位“有史以来最佳科幻电影之一”

《银翼杀手》开创了很多先河,包括反乌托邦的主题,以及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赛博朋克风格

《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他同时也是赛博朋克风格的倡导者之一

不难看出,《2049》中高司令饰演的主角名字叫K,也是致敬这位菲利普.K.迪克。

《银翼杀手》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19年的洛杉矶,在影片中那时的洛杉矶已经非常发达,在今天看来,2019我们还做不到电影中那样子。

在影片中,2019人类已经发展到外太空,而地球作为母星,已被人类吸取殆尽,整个环境脏乱差。

而在那时,人类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复制人(人造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工智能研发成功,投入到复制人中大量产出,并被派去遥远的星球执行高危任务。

但由于复制人属于非人类,有着常人不能比拟的力气,因此复制人只是拿来服务人类出任务,而不是伺候人类,于是地球被禁止大规模使用复制人,并且,他们的寿命只有4年,四年一过,他们就停止运作。

这些复制人,由泰瑞公司出品,型号是NEXUS6,他们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一些中的一些人,同样也有违法犯罪,甚至从殖民星球逃回地球,躲避出任务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兴的职业诞生,他们叫“银翼杀手”,专门追捕那些违反逃逸的复制人。

我们的主人公德克,就是已经退休不久的银翼杀手,但他的上级布莱恩收到通知,有复制人从外星逃回地球,只能逼德克再次复出,追捕这些复制人。

在德克的追捕过程中,拜访了出产复制人的泰瑞公司,并认识了泰瑞老板的女助理瑞秋。

而瑞秋也是复制人,但当下她并不知情。德克和瑞秋这么一来二去,两人相爱了,瑞秋同时也开始知道自己是复制人,于是私自逃出泰瑞公司去找德克,遭到被警方通缉。

这些逃亡的复制人,以罗伊为代表,通过各种方法,最终找到了创造复制人的创始人,也就是泰瑞公司老总泰瑞

复制人罗伊眼看四年寿命就要到期,所以请求自己的“父亲”泰瑞延长寿命,但泰瑞却拒绝了,罗伊一怒之下杀死了泰瑞

之后罗伊以及其他复制人,和德克展开了正面的交锋,展开了激烈的打斗。

整个银翼杀手的故事主线,就是在说银翼杀手德克,如何追捕这几名逃回地球的复制人,并且同时也帮助瑞秋躲避追捕。

而故事的支线,就是从复制人的角度展开,他们之所以逃回地球,是因为他们不满四年的寿命,想要获得更长的时间。甚至他们想要自己被公平对待,和人类一样,被视作人类。

整个影片的剧情,其实和现在科幻电影的故事没啥太大区别,无非都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对抗。

《银翼杀手》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头到尾想要自己创造一个哲学概念,这个概念是关于生命的解放,人性的压抑。

而影片诡异的悲伤氛围,如果观众能懂导演的意思,就很容易沉浸在当中。

影片中其实没有阐述谁到底是正派,谁是反派,不管是主角德克,还是瑞秋,还是复制人罗伊,造物者泰瑞。他们都在当下的背景饰演着不同角度的悲情角色。

《银翼杀手》的魅力就在于此,脱掉科幻特效的外衣,阐述一个关于人性假想设定的延伸。

到底人工智能觉醒后是否可以和人类一样拥有灵魂?

人类是否能掌控自己制造出来的,比人类自身更高级的“物种”?

造物者人类之于上帝,难道就不会犯错吗?

生命与价值,生命与消亡的定义是什么?

这些哲学议题,都在影片中被拿出来讨论,而导演斯科特玩得最高级的是,对这些哲学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观众进入自我的思考和回望,对整个生命的意义,给出自己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最后德克和复制人罗伊的最终大战,罗伊的心理情绪变化一波三折。

一开始,罗伊的情绪是愤怒的,他想要用尽一切力气杀掉德克,之后他又转变情绪,像折磨动物一样折磨德克,虐待他并不直接杀死他。

到最后德克在建筑的边缘,马上要坠落的时候,罗伊反而出手相救。

罗伊这一系列的心里变化,原因正是因为他四年寿命马上就要结束,他在生命最后的一刻,心理变化由愤怒生命,变为藐视虐待生命,最后变为享受生命,怜悯生命。

而他最后在雨中怀抱鸽子,念出最后对生命的对白诗,堪称是影史上经典中的经典,被大家称作《雨中泪目》诗。

“我曾见过人类无想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C射线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诸如类似的经典桥段,还有很多,而被众人探讨了十多年的,则是影片中的结尾,就是德克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在最初的1982年上映版本中,结尾是德克和瑞秋开着汽车逃亡的镜头,而且有些航拍镜头,还是斯坦李库布里克《闪灵》开头拍剩下的画面....

在这个快乐逃亡结尾中,制片方觉得还不过瘾,还在不同上映的地区,加入了不同的字幕,以加强结尾happy ending的效果。

其中最狗血的字幕就是“ 复制人瑞秋的寿命不止四年,她和德克从此过上美好生活” 。

当然这些在1992年的导演剪辑版中,导演斯科特当然不满意这种圆满结局,于是把瑞秋和德克开心逃亡的开心结尾去除,瑞秋也不存在超过四年的寿命说法。

之后制片方觉得1992年的导演剪辑版太仓促,加上科技修复技术的提升,又在2000年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特别导演剪辑版

这还没完,或许由于粉丝观众的抗议和讨论,同时斯科特这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斯科特和制片方决定,要给出观众一个最终剪辑版。

于是,目前在市面上,大家能找到的资源,大部分都是2007年的导演最终剪辑版。

从1992年版本开始,剪辑版中就加入了独角兽的画面,也就是德克在家里做的一个白日梦。

这个梦境德克没有告诉任何人,但最后被他的同事盖夫在他家的的楼梯留下了独角兽的折纸

盖夫在剪辑版本中,也被说明是警方的卧底,来监视复制人的梦境,盖夫的折纸,对应了当时复制人的梦境,会把相应的折纸放置在现场,说明那个人是复制人。

而德克最后结尾拿着复制人若有所思,然后点点头,说明自己领悟到,自己也是复制人,于是更绝然而然的带着瑞秋远走高飞,远离尘嚣。

我们今天聊的《2049》,就是在《银翼杀手》2019年的背景之下的30年以后,剧情也和德克,瑞秋30年内发生的事情,有着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三支短片

或许制片方和导演丹尼斯,都意识都《银翼杀手》离现在太遥远,毕竟已经有35年的时间。

于是在《2049》上映之前,制片方另请导演和团队,制作了三支短片,用来衔接《银翼杀手》和《2049》影片里面30年所发生的事情。

这三支短片,墙裂建议都去看看,时间不长,但作用很大。

不仅有三支短片,官网还爆出“Road to 2049 "编年史资料,从2018-2049大事件,一网打尽!

接下来,我们按照Road to 2049 "编年史资料结合这三支短片,大聪给大家梳理了《银翼杀手》故事背景从2018-2049发生了的重大事件。

2018年11月,有几个NEXUS-6复制人叛变逃回地球。

2019年11月,银翼杀手德克负责清理掉这些复制人。

2020年初,泰瑞公司创始人泰瑞被自己的复制人杀掉。

之后德克结束了这几名叛逃的复制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而后德克和复制人瑞秋逃亡。这些都是《银翼杀手》的剧情。

2022年,时间来到第一部短片《银翼杀手:2022黑暗浩劫》。

短片为了紧密联系经典前作《银翼杀手》,《2022》可谓诚意十足,在许多细节上致敬满满。

比如短片场景的风格紧跟前作,依然赛博朋克风,甚至在镜头语言上,都十分相似。

短片中也同样出现了鸽子,和《银翼杀手》罗伊死时怀抱的鸽子一样,象征了鸽子带着罗伊(复制人)的灵魂一起飞向自由。

短片一开始,就引进了新角色:N8型复制人,相较于前作《银翼杀手》的N6型复制人,N8型复制人拥有了人类一样的自然寿命,只不过每个N8型复制人,右眼都被标记了序列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N8型复制人更像一款人造产品,奴役性寓意更强。

通过短片,我们可以看到在2019-2022三年间,复制人如何韬光养晦,密谋一场复制人的反叛革命,让人类走向一场未知的黑暗浩劫。

复制人革命的诱因,是由于他们在外殖民星的卡兰沙战场上发现,双方军队均为复制人,这样“游戏人生”般的命运,复制人不服。

而直接导致复制人革命的导火索,是由于人类至上主义运动浪潮兴起,人类通过搜寻复制人的电子档案,以此来辨别复制人,并不断虐杀他们。

这样双重窒息环境下,复制人开始联合起来,绝地反击,制造了2022大停电事件,目的是摧毁人类档案馆的所有的磁轨备份,包括复制人的档案资料,以此来隐藏自己,不让自己是复制人的身份被轻易暴露,防止遭到赶尽杀绝。

但是复制人制造大停电的目的是消灭人类吗,不是,他们只是想通过大停电,更好的隐藏自己,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换句话说,复制人要的是自由。

正如片中复制人头目伊基说的:“我们可能比老版复制人寿命更长,但是寿命,绝非生命,我要的是生命,我们就是为此而战”

大停电计划的成功实施,导致了人类进入了长达数周的黑暗浩劫,同时摧毁的人类多处档案馆里复制人的资料,再也无法修复。人类由此进入大停电前后的时代划分。

短片最后,复制人头目伊基,挖下自己带有序列号的右眼,意味着在他身上最后一处是复制人的证明,也得到剔除,复制人就此取得阶段性胜利。

短片《银翼杀手2022:大停电》

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人类经过了这次大停电的黑暗浩劫,颁布复制人生产禁令,泰瑞公司也因此破产。

这时候解决了人类食物短缺危机的华莱士公司迅速崛起,收购了泰瑞公司。

这就要说到另一部短片《银翼杀手:2036复制人黎明》

在短片里,华莱士在2036年某日,召集司法部门的几个大佬,谈判废除禁止复制人生产的禁令。

为何华莱士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根据官网“Road to 2049”的资料显示,在大停电事件后,2025年前后人类多个全球危机爆发,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食物短缺问题。

有着理想主义的尼亚德.华莱士科学家,也就是华莱士公司的创始人,虽然他眼睛失明,但凭着他的智慧,公司在他的领导下,通过对转基因食物的革命性研发,成功解决了食物短缺危机。这使得华莱士个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公司的业务也开始向外殖民星扩张。

在2028年,泰瑞公司正式宣告破产,华莱士公司收购了泰瑞公司,虽然法律禁止生产复制人,但华莱士公司并没有停下研究新型复制人的脚步。

在2030年,华莱士通过基因技术和新记忆植入技术,初步得到一个更顺从于人类的新型复制人模型。

终于在2036年,华莱士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九代复制人,华莱士决心说服司法部门废除生产复制人禁令,让新型复制人得到重新量产。

第二支短片视频:《银翼杀手2036:复制人黎明》。
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2036》短片一开始,华莱士姗姗来迟,反而让司法部门的人等他,足以可见他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

起初,司法部门始终不愿意解除禁令,不管华莱士从人类生命发展角度,还是从外殖民星产业需求角度,都没办法让司法部门松口,因为最让他们担心的,是2022年大停电事件造成人类大量伤亡,他们不愿意看到悲剧重演。

其实正常谈判的话语权,一直在华莱士的控制之下,说到复制人造成伤亡,他借着这个切入口,正式介绍他的第九代复制人。

这些新型的复制人,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存活时间,永远不会反抗,也不会逃跑,只会绝对服从。

绝对服从到什么地步,华莱士就此让跟随他的复制人,上演了一次自我割脸,吓得司法部门连连喊停。

但华莱士并没有过瘾,他直接命令复制人在大家面前自杀,上演了一次极端的“产品”演示。

短片最后可以看到,司法部门的表情,从开始的质疑到惊恐,再到面由心生的喜悦,说明他们认可了第九代复制人。为此,华莱士拿到了量产新型复制人的许可,华莱士公司也因此更加壮大。

另外发生在2048年的《银翼杀手:2048无处可逃》,是专门为《2022》里的通缉犯萨柏制作的一部短片。

《银翼杀手2049》6分钟前传片段_腾讯视频

短片里出现了一个叫LAPD洛杉矶警局下属的一个新部门,是洛杉矶警局和华莱士资助的,在2040年投入的部门,支持现有的银翼杀手分队,用来追捕非法犯罪的复制人,包括正在逃逸的第八代复制人。

萨柏在大停电事件之后,虽然能隐藏起自己是复制人的身份,但必须小心翼翼的活着,不然就很容易被LAPD“扫眼验证”。

他靠着自己养殖的一些蛋白虫,贩卖给黑市,艰难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虽然萨柏在哪都觉得处处都低人一等,但好在还算有自己的生活,交上了自己的朋友,而且还是以书会友,经常介绍好看的书给自己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萨柏介绍的这本《权力与荣耀》,是英国大师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书中说到的“恶”无处不在,但最重要的却是个人内心道德和精神的斗争,在污泥中绽放出人性光彩的部分。

这也借此说明,这本书是萨柏的精神支柱,书中说到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都和他现在生活的环境和处境息息相关。

或许正是因为这本书让他找到人生价值,当他看到一群流氓欺负他的朋友时,他选择不再躲躲藏藏,而是以牙还牙打退了那群流氓。

为了解救一对母女,展示了自己非人类的力气,暴露了身份。

《2049》的电影开始,完全紧密连接着《2048:无处可逃》这支短片,应该这么说,这支短片放在《2049》做开头,一样合情合理。

至此,从《银翼杀手》到三部短片再到《2049》,从2019年到2049年的银翼杀手编年史大事件,我们就有了清晰的蓝图。


更多热门影评,请跳转时空门:

《雷神3》笑到法令纹固化,彩蛋多到胆固醇偏高

爱了《银翼杀手》20年,才有资格和你们谈《2049》

《全球风暴》

《缝纫机乐队》

《羞羞的铁拳》

《英伦对决》

《猩球崛起3》的一生

《小丑回魂》

《安娜贝尔2:诞生》

敦刻尔克》褒贬在哪里

《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5 ) 反乌托邦电影里的乌托邦建筑

再没有什么场景比一个未建成的乌托邦建筑更适合一个反乌托邦类型电影了。

在Noah Kadner 对该片制作设计师 Dennis Gassner的采访中,后者提到除了一小部分场景是在布达佩斯取景以外,其余大部分场景均为人工搭建或电脑渲染制作。本文考据了一些银翼杀手2049的场景设计,以下是一些穿凿附会的出处考证:

Wallace大楼:日本和瑞士

像任何科幻电影一样,反派公司必须有一个酷出人类极限水平的未来感大楼。强烈的秩序感,厚重的材质,与不断在其空间中流动的水纹光。在2049中,大反派Wallace的复制人公司大楼的设计无比贴合这样的电影类型。

第一个印象是,这部片子的场景设计应该受到安藤极大的影响,有好几个画面出处都非常具有安藤的气质。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上文提及的采访中,Gassner也提及了他的一次日本之旅。虽然他称Wallace的办公室是受日本传统城堡的启发,但我们确实能看到更多现代建筑对于该片场景的影响。

Wallance接待处是一条水平的光带,酷炫的同时也难为了一米四以下,或一米九以上的非标准身高客户。

一个形式类似的Chichu博物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作品

benesse house park hotel,安藤忠雄

李禹焕美术馆售票处,安藤忠雄

豆友@ 小凌小凌 在评论中提到:“ 那个Wallace的接待台长得跟直岛上李禹焕美术馆的售票处一毛一样!(当时买票的时候就体会到了那种让人不大舒服的蜜汁尴尬,不过还好我只有160,但也需要稍微弯点腰,感觉像是在求着里面的人卖票给我……) ”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安藤设计的李禹焕美术馆,和Chichu博物馆结合一下就是2049的问讯处了。这俩博物馆都在日本直岛上。

电影中的条形窗走廊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
@慕明指出其中或许有巴拉甘的影响。图为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的吉拉迪之家
影片中新复制人诞生的地方
单天窗的形式似乎挺多的,第一反应是宇野友明的竜泉寺之家
SANNA事务所的金沢21世紀美術館
还有之前在上海龙美办展并且门票卖超贵的James Turrell,图中项目:The Meeting
友人热情地指出安藤也有类似的空间。安藤忠雄+Jame Turrell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有一个银山温泉-藤屋,也有这样的采光关系

日本堡垒那种关于“安全”理念给Gassner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体现大反派Wallance喜欢掌控一切的性格,场景设计中以水来象征一种对于安全感的界定。

Gassner没有提到城堡的名字,此处以一张松本城天守的图示意一下。其实也就是一个护城河的概念。东西方都有。这位设计师硬把城堡与Wallance放在一起,略显牵强。
另外Gassner还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筑局部,即莺啼走廊(鶯張りの廊下)——一种日本古建筑中的防忍者警报系统。莺啼走廊使用特殊技术铺设地板,从而达到只要有人走在上面,地板就会发出像莺啼叫的声音。图为京都知恩院的莺啼走廊。

*日本综艺节目《矛盾大对决》中还有一期名为“能做出超乎人类动作的男人 vs 只要人走上去就一定会出声的走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走廊上的对决。(看得我既尴尬又开心)

豆友@ psycho 表示:“夜莺走廊的灵感据说是来自于清水寺。”

(这边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室内照片)

豆友@ 神威 提出:“ 我看到电影中的条形窗走廊第一反应是二条城德川家的夜莺走廊(莺啼廊,鶯張りの廊下)在将军办公的处所里 因为木板会热胀冷缩加上时间的流逝产生质变 走上去就会发出嘤嘤嘤类似于夜莺的叫声 然后也有这样的条形窗 窗外种了当时日本罕见的铁树 走廊的宽窄也和这张剧照里的走廊特别相似 ”

德川家的夜莺走廊,暂时没有找到效果更好的,等待替换
顺藤摸瓜找到了一张日本山梨县惠仁寺的莺啼走廊

不过,Gassner提及的这两个点我在电影场景中没怎么看出来。在Wallace那种“像神一样把控一切”的人设上,倒是能找到一些影子。

以水围绕平台的做法在现代建筑中还是比较多的。这样的空间品质往往极简、宁静,是一种行之有效,但维护成本较高的设计手段。

场照水的质感更加明显

大多数水中漂浮平台都建在半室外空间。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北京做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其水与平台的形式几乎与2049一致
春娇与志明2的取景地
上海也有一处隈研吾设计的Z58大楼,入口空间和屋顶就是这样的漂浮平台。
P.S.小时代还在里面取过景
豆友@慕明提到了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确实也可以看出相似性。图为吉拉迪之家庭院
其实Wallace的室内泡澡池气质上更像是参考了瑞士设计师Peter Zumthor的瓦尔斯温泉浴场

寻找德卡——粗野主义与废墟美学

导演一开始对于环境设计的初始风格设定即为“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一个多适合反乌托邦电影的风格定位!

这个颇具戏剧感的回廊空间我很是喜欢
拆解地看,倒梯形和去年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奖的西班牙事务所RCR的Bodegas bell十分相似
另外,2049中不再使用霓虹灯,所有的灯光都是LED的。Wallace办公室的水纹让我想起有一阵挺火的苏格兰艺术家Elizabeth Ogilvie的作品
灯光打法已经公布。使用LED环形灯照射。

还有一个经过官方确认的空间,由西班牙建筑事务所 Estudio Barozzi Veiga 2010年未建成的西班牙皮洛尼亚的尼安德特博物馆设计方案。从上次威尼斯双年展我就挺喜欢这个事务所的。

Wallace的商业大楼。左图是2010年方案,右图是艺术总监 Peter Popken在推特上公布的概念设计图
该事务所在上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的展项 "A Sentimental Monumentality"。比粗野更粗野。
除了借鉴Estudio Barozzi Veiga,剧中这个镜头,非常像是致敬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的未建成作品
路易斯康-胡瓦犹太教堂

“行走中的建筑学”编辑表示:“ 电影中2049年的洛杉矶警察局总部,让人想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国家图书馆,一个经典的粗野主义建筑作品。 ”

洛杉矶LAPD场照

图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 。

除了电脑渲染及布景搭建外,本片还是有一部分实景拍摄的画面的。电影中崩坏的拉斯维加斯是在布达佩斯拍摄的。主要场景发生在前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

电影中的大楼入口。
布达佩斯前证券交易处大楼的内部照片。
男主被枪击处,注意拱廊的形式
基本可以判断这就是男主被枪击后掉落的中庭(证券交易所内部照片)
这张更加明显
电影中出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雕塑特写

关于色调还有一丢丢考据。剧情推进到废弃的拉斯维加斯处,开始出现这种黄黄的色调:

一种介于shitty黄与psycho橘的颜色。

据该片的摄影指导Roger Deakins称,是受2009年红风暴袭击悉尼的系列照片影响。

图为红风暴笼罩悉尼歌剧院。
2009年悉尼红风暴的照片,是不是与2049神相似?
高层应该都是建模拉的体块,其中左边的三角形特别明显。
猜测有可能是平壤柳京饭店

豆友@ 认为:“ 橘色部分反而比较像当年泰特美术馆那个太阳啊 可以搜看看图片! ”

Olafur Eliassons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豆友@ 三月 提出:“ 为什么沙城暴的场景我想到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 ‘火人节’。。。 ”

Burning Man-headless wonder by Dana Robinson

豆友 @〇〇〇〇 热情地指出,这种废土概念在Mad Max 4里屡见不鲜。

Mad Max 4电影截图
然后导演在被采访时表示视觉效果从北京获得了灵感
找了一张差不多构图的

还有几个在红风暴中的巨型雕塑,打眼一看,特别眼熟。

残破的头部与废墟感,与Igor Mitoraj在意大利庞贝遗址的系列雕塑非常相似

去年在庞贝拍的照片

雕塑+遗址气质拔群

豆友@ 提到:“倒在地上的头部塑像极像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古希腊遗址里的塑像 ”

豆友 @大猫 认为“残破的头部”,和Brancusi 1909年的 “睡着的缪斯”有相似之处;

“ 关于巨型的石刻,特别是头部,Colossus of Constantine,现藏在罗马Capitolini/朱庇特大庙博物馆,//en.wikipedia.org/wiki/Colossus_of_Constantine 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塑,原本在罗马的马克森提乌斯的巴西利卡。当然,佛教里面的巨佛也是不少,巴米扬,乐山,敦煌,云冈,山西太原蒙山大佛,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内的观音,等等。。。 ”——豆友大猫

“么么大”的马尾雕塑看着实在太眼熟
在空间关系上很像韩国艺术家Choi Xoo Ang的具象雕塑
乱入一下罗宾花瓶:是两张人脸还是一个花瓶?
从场照看出,这两个雕塑其实是相背的(难道还移来移去玩吗?)
在去掉了Xoo的怪奇气息后,还有一点法国雕塑家Valérie Hadida独有的那种女性纤细感。(这里我并不确定)
豆友@长河吟Ev_充满洞见地指出:“废弃赌城赌城里的大型人体雕塑,看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原始星球》
1973年《原始星球》电影场景

另外片头的太阳能微型航拍图,很可能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太阳能站。

2049年的加利福尼亚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太阳能站

另外,豆友@ 提到:“ 关于加州郊区的太阳能田野,想到一个视频装置,2014年John Gerrard做的Solar Reserve (Tonopah, Nevada) ,贴一个视频为证://vimeo.com/112528680

John Gerrard,Solar Reserve
豆友@老金子提出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参考对象,目前还没有找到电影中儿童工厂中特别合适的截图,暂时先放一张穹顶的室外剧照。
从上方观看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
剧场的内部也非常炫酷。
直觉这几个构筑物应该是有苏联建构主义的影响,亦或是与自然灾害场景/工业遗迹有关(待查)
暂放一张苏联建筑师El Lissitzky的Cloud Hanger

前几天翻照片,找到了几个工业遗迹,先放在这里:

第一,位于孟加拉国的 port Chittagong 的废弃船舶回收港口。

第二,世界最大的船舶废弃点——位于印度Gujarat的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

注意Luv的眼镜特写

拍摄于Alang Ship Breaking Yard的照片。

另,还有一个片头男主出任务的太阳能田,应该取材于西班牙Almeria的卫星航拍图

El Ejido (Almería).

两河流域早期原型

出镜率非常高的城市大墩子
其实在82年的前作中就有了
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形神塔
神塔模型

豆友@ noiseinside 指出:“ 金字塔造型的大楼造型我认为已经是向经典科幻片《大都会》场景致敬,包括原版《银翼杀手》里的也是。”

电影《大都会》的相似场景

豆友@慕明 比较好奇最后上岸的大坝到底是哪里。对此我也毫无头绪。

大都会的剧照中也有一堵巨墙

大都会的剧照中也有一堵巨墙

补充一个家具考证,图中的椅子是Pierre Paulin Ribbon F582 Chair
放在家里是这样的,查了一下价格大概10000刀,希望有哪个土豪买了可以让我坐一坐
全片最喜欢的是磨砂透明的妓院,不知道国内这段剪了没。图为2017San Diego Comic Con现场搭建

豆友@ 文刀仙僧 指出:“ 第一部里面男主的公寓我一直觉得很像赖特后来做的砌块住宅。 ”

这个取景地的确是经过官方确认的。Ennis House 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Frank Lloyd Wright 的作品。感谢豆友@ godard 指正,经查验,第一部中只有室外场景是在Ennis House实景拍摄的,剩余室内部分都是“ 按照那个房子的墙面砌块专门制作的布景。而且斯科特后来拍《黑雨》时又用了一次,作为日本黑帮老大住处的墙面。赖特这个房子被很多电影拍过(也许因为它就在洛杉矶),被称为‘明星房’。”

美国建筑师赖特的Ennis House
以Ennis House为背景的德卡住处大楼
左后方为Ennis House的大铁门,右侧有部分砌块
网路上Ennis House 的大铁门
室内部分均非在Ennis House 室内拍摄
前作中的男主家的砌块特写

有很多针对该种砌块的泡沫模型。

2009年这栋房子被卖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基金会一开始开价1500万美元,结果发现没人买,最后在2011年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中一部分卖给了投资人 Ronald Wayne Burkle

这里偏题一下,权力的游戏也有部分参照这栋房子
原Ennis House 的大厅
龙妈下方的砌块也很明显

暂时先找到这么多,想起来的时候继续添加。


豆友里真是藏龙卧虎,感谢你们的分享。我会定期整理将评论中的内容添加到正文,争做最全场景讨论帖。

更新日志:

[2017.10.29 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慕明 @ 三月 @ @〇〇〇〇@ noiseinside @ 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关于柳京饭店的推测及大坝出处的疑问]

[2017.10.30 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大猫 @ 老金子 @ 文刀仙僧 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一把椅子的设计师考证,2017SDCC场景照片,Ennis House ]

[2017.10.31更新。陆续添加了豆友@ 小凌小凌 @ 老金子 @ 神威 @godard在评论中陈述的观点。添加了SANNA金沢21世紀美術館,Jame Turrel的作品,银山温泉,长城脚下的公社,路易斯康的胡瓦犹太教堂猜测,巴拉甘的吉拉迪之家-室外庭院,保加利亚布兹卢贾山剧场顶视图,山梨县惠仁寺的莺啼走廊,棚内拍摄及水纹场照,增加了众所周知的北京气候影响;改了病句]

[2017.11.09 更新。添加了豆友@大猫 @ psycho @ 及“行走中的建筑学”编辑观点。添加了 benesse house park hotel,孟加拉国的 port Chittagong 的废弃船舶回收港口,印度Gujarat的 Alang Ship Breaking Yard,西班牙Almeria的卫星航拍图]


[2018.03.05] 恭喜2049赢得2018年奥斯卡最佳视效!感谢各位豆友的贡献,我的更新也告一段落[鞠躬]。

 6 ) 严肃影评#39:雨中泪,雪中血——非主流的主流电影杰作,远超期待的《银翼杀手》续集9.5/10

*为了表示我对《银翼杀手》以及《银翼杀手2049》的尊敬,本文略慢略长……

《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作为科幻片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1982年首映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观众们的一致认可。作为一部开创先河的科幻片,《银翼杀手》反乌托邦式的未来设定(在现实中以阳光明媚著称的洛杉矶,在电影中却是暗无天日且总是下着滂沱大雨),黑色电影的内核(侦探、女伴、灰色的道德准线这些典型的元素,原作全部一一踩到),让人难以捉摸的剧情以及叙事方法(充斥原版那为人诟病的旁述,以及随后多达7个不同的版本),作曲家范吉利斯颇具挑衅风格却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音配乐,以及那极度缓慢的剧情推进,都不能在电影初映时为它赢得更多的聚焦和关注。惨淡的票房反映着《银翼杀手》初期的名声——有着不可否认的极高质量的创新元素,却注定无法走入大众视线。

评论界的两极分化同样不能让更多的观众在往后的日子里细心观赏这部充满瑕疵却有着极深哲理思想的作品。当然,这与前面提到电影多达7个不同的剪辑版本是息息相关的。毕竟在互联网不甚发达的80和90年代,粉丝们该如何向其他人推荐他所看到的《银翼杀手》版本,大概也是相当困难的一项任务。直到10年后,始创者雷德利•斯科特才有机会凭借录像带的机会剪辑出电影真正的导演版本,使得电影终于更容易地走入观众们的视线。当然,对于有心思补看的观众,2007年的终极版(The Final Cut)大概才是最好的素材吧,虽然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而评论界此时对《银翼杀手》的评价已经是一致的赞许了,这包括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电影的评价从1982年有着不少抱怨的3星评价,到1992年导演版有着不少赞誉的3星评价,再到最后2007年终极版的4星满分且列入“伟大电影”榜单的改变。像伊伯特这样对《银翼杀手》慢慢变暖的评价,大概也正是广大观众对这部电影理解的最真实写照吧。

银翼杀手的世界依然惊艳的美丽

35年后的今天,姗姗来迟的正统续集《银翼杀手2049》终于如期而至。我们再次走入这个熟悉的反乌托邦未来: 2049年的洛杉矶依然下着肮脏的滂沱大雨,漫天的迷雾甚至让人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不适,霓虹灯饰以及硕大的女性广告人像依然如前作一般充斥着主角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同样熟悉的还有前作人物的登场:年迈的哈里森•福德带着当年的主角银翼杀手戴克回归,甚至在现实中早已老去的复制人瑞秋饰演者肖恩•杨都可以因为电脑特效而被还原至当年的模样。

但《银翼杀手2049》并不像时下流行的其他续集大制作般只需要旧人物的出现以满足粉丝。恰恰相反,新作的创作人和主角们实际已被全部更换:乘着《爱乐之城》余威的瑞恩•高斯林饰演新作的主角——新派银翼杀手K;前作的反派泰瑞尔集团已经倒闭,取而代之的是由杰瑞德·莱托饰演的华莱士所带领的更具反派气息的华莱士集团。而最重要的,当然是导演由近几年终于为自己正名的丹尼斯·维伦纽瓦担任。撇开原创雷德利•斯科特似乎有着靠续集毁前作这种让人发懵的特技不说(见《异形:契约》等…),维伦纽瓦早已通过近年的《囚徒》、《边境杀手》、以及《降临》向世界宣布了他无可置疑的能力以及能把普通类型电影升级成经典的视野以及可能性。深沉的主题以及略带缓慢的节奏,这都是《银翼杀手》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人称道的特点,而这同样是维伦纽瓦去年的佳作《降临》的特点。正因如此,绝大多部分原作的粉丝以及影迷在得知他将接手新作时都表示了乐观的看法。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乐观是正确的。《银翼杀手2049》不但没有摒弃前作的闪光点——包括缓慢却让人深思的叙事节奏以及深刻的哲理思想,它更做到了每一部科幻片续集都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原作的基础上加深世界观的构建,以及再次扩展哲理性的讨论,甚至让原作显得更为丰满。

是的,《银翼杀手2049》都做到了,它毫无疑问可以被列为续集电影中的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讲,《银翼杀手2049》的完美不但需要主创们的灵感,更需要他们的胆量。与近期大行其道的众多红极一时的作品重启以及续集不同,《银翼杀手2049》并没有仅仅在为粉丝们服务以及怀旧上下工夫,反而以前作所讨论的主题作为基点进行延伸。而169分钟的时长更是让本作显得充满野心,要知道这对于大制作电影而言在如今的电影行业中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奇迹。也正因如此,主创们所为大家奉献的这部《银翼杀手2049》可以说是科幻电影历史上其中一部最具哲理深意且最具挑战性的作品。它不会为你进行过多的解释,因为它深信你可以理解每一幕完美的画面中所呈现的那最基本的人性。

可惜即使《银翼杀手2049》完美地把续集的任务完成了,却不能改变它如《银翼杀手》一般的惨淡票房命运。高达1亿50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从开场的第一秒开始就体现在了每一帧华丽的画面中,但上映首周北美仅3100万美元的票房就如电影的结局一般惨淡而让人神伤。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在169分钟毫无瑕疵的画面里,《银翼杀手2049》与“人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么宏大的主题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博弈。这与重新定义了日后科幻片的前作互相呼应,却又以更为直接的角度让观众们能更容易得到共鸣。对于《银翼杀手》而言,戴克或许应该被视为主角,但我却认为电影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最后给出经典且感人的“雨中泪”独白的反派人造人罗伊•贝蒂。也正因如此,要数《银翼杀手》的缺点,大概零散且模糊的叙事是少有的其中之一吧?甚至可能会有观众认为原作的故事实在是毫无逻辑依据可言。但作为黑白电影的它却让影迷们觉得无可厚非,甚至最后作为主角的戴克能够幸存的原因仅仅运气这一点,对于看多了黑白电影的观众而言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设定才对。

而到了《银翼杀手2049》,电影的主角及灵魂人物,乃至观众们感情的寄托都是由瑞恩•高斯林的人造人银翼杀手K所承担的。这种不会让人分散注意力的设定让我们更容易跟踪故事的推进,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想法代入到K的视角中。我们跟踪他的心路历程,走入他的世界,明白他深知自己是人造人的悲哀以及对人类的向往;我们与他一起冒险,一步步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乃至深信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兴奋过后,我们也会跟他一起接收被否认的坏消息,以及思考到底什么才让人为人,因而作出最后关键的选择。

在我看来,维伦纽瓦以及编剧们在《银翼杀手2049》中所设定的这条让K走上的道路,完美地实现了戴克在《银翼杀手》中所无法完成的旅程。由于故事的设定,原作中的戴克从来没有真正完成对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作出认真的思考以及回应。也正因如此,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原作中的人造人反派罗伊•贝蒂才是更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从反面完成了对自身以及人类定义的思考,无论是最开始仅仅是对生命延续的渴求,还是最后放弃对戴克的追杀、在混沌大雨中留下自己的凄美的遗言,贝蒂都可以说是原作中最具有人性且最为丰满、完整的角色。而到了《银翼杀手2049》,K同样走过了这么一条道路。他从普通奴隶,到深信自己是特别的,到破灭地得知自己只是普通人造人的一员,到最后终于因为自我意识以及对别人怜悯而作出作为人性的选择,这都是一个电影角色所要走过的最完美且最戏剧化的道路。

而以维伦纽瓦为首的主创们也想尽办法从电影的不同方面把这条主线呈现到我们观众面前。比如K在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之后所取的名字——Joe(乔)。这既可以被认为是对K作为普通人造人真实身份的伏笔,因为英语中Average Joe(普通人)的讲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更隐晦地对K在整个故事中地位的暗示,要知道卡夫卡的小说《审判》中自以为是主角的人物名字正是Joseph K,也就是Joe K。

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样对K所完成的旅程进行了表述。比如凄美的结尾与原作的照应——当年雨中流泪的贝蒂虽为人造人却比人更懂得人性的真谛,而30年后的K则在雪中伸出手掌迎接轻柔的漫天大雪,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体验了充满灵魂的人性;门外将要走向生命终结的K在真实的雪中体验着生命的触感,而门内的造梦师作为真人的存在却被禁锢在密闭空间中,只能把玩虚假的飘雪;而最让人感动的,当然充斥着新曲的配乐,却在这最后一刻使用了原作经典的《雨中泪》一曲,毫无改变地再次呈现在了观众前,无论对于熟悉原作的粉丝,还是普通的观众,这曲细腻动人的配乐,都可以说是完美的选择。

K的伴侣虚拟人乔的设定引人入胜

除了K之外,《银翼杀手2049》的其他角色同样出彩,而且同样给这个虚构的科幻世界增加了不同的深度。前作的主角戴克自然不说,年过七旬的白头哈里森•福特给出了近年来最走心的一次演出,无论是当年戴克那种愤世嫉俗的重现,抑或是看到深爱的瑞秋的复制人时心中的悔恨却又不屑,还是结尾终于与至亲相见时的感动,福特都给出了满分的演出。

但《银翼杀手2049》的配角中最出彩的,无疑是K的伴侣,比人造人还要低一级的虚拟人乔(Joi,又或者是Joy)。作为非真实的存在,电影中众多有着乔的画面可以说都是引人入胜而匪夷所思的。这包括开场不断换装的片段,亲吻时被暂停的片段。但最让人惊讶的,毫无疑问是她与另一位人造人(由麦肯兹•戴维斯饰)同步与K亲密接触的片段,既是在银幕上从未有过的性感(2013年的佳作《她》有着类似的桥段,但视觉上无法比拟),更让观看的我们有着无可避免的不安及恐怖感觉。而到了最后,当K失意时在黑暗的路上与乔的虚拟人广告人像相遇时,细心的观众应该终于发现乔实际上只是一个被完美地编制的软件罢了。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K的存在,为了肯定K所需的感觉,为了急于K所缺失的爱而已。到底什么是爱,到底乔是否真实,这不仅是K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开始陷入思考。

至于摄影、音效和配乐、以及电影的艺术设计,依然与前作一样是无可挑剔的。13次提名奥斯卡的传奇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制造出的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橙蓝画面在无可挑剔的同时,同样如大多数狄金斯的作品一般展现出了人物在硕大环境中的渺小,以及背光轮廓画面的美不胜收。也正因如此,本作应该终于要成为他的封神之作了吧?到了音效和配乐,虽然无法超越里程碑式的前作,电子音乐的存在以及常常猝不及防出现的音效依然让人容易走进这个混沌世界中。至于电影场景艺术的设计,则再次超越同期的所有科幻作品,继续丰满着《银翼杀手》所开创的那个喷火塔楼的世界。

橙与蓝交映的绝美科幻世界

关于灵魂,K的上司是这么跟这位人造人说的:“你没有灵魂也能活得好好的。”没有灵魂的K以及有灵魂有目的的K,让《银翼杀手2049》延续着前作传奇性的关于自我理解的讨论,关于何为生存的讨论,关于记忆的讨论,以及关于记忆是否能影响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讨论。K或许是没有灵魂的,但《银翼杀手2049》却不可否认地有着现今主流大制作电影所缺乏的灵魂和独特的声音。我深信这是需要看至少两遍的电影,一遍给封神的画面以及引人入胜的音效,然后静静思考几天后,再看一遍给意味深长的哲理以及与前作的呼应。作为一部非主流地缓慢而又深度的主流作品,本作可以说是远超影迷们期望的接近完美的续集。而制作出如此接近完美作品的维伦纽瓦,我们对于他往后在好莱坞的发展,也是更值得期待了。

 7 ) 银翼杀手2049:世界

Cells. Cells. Interlink. Interlink. Cells Interlink. Cells Interlink.

在《银翼杀手2049》中,我最爱的一个段落,不是狄金斯标志性的航拍,或者是K孤独的走在拉斯维加斯红色的废土,又或者是最后K倒下那极似Cowboy Bebop结局中Spike的身影;而是这一段Baseline Test,测量复制人精神状态的基准测试。到现在K一字一句跟着机械复诵的声音仍然在我耳边围绕。Cells. Interlink. Cells Interlink. 如此美丽,如此疏离,如此孤独。

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一段?它区隔了人与非人。也区隔了电影与现实。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一种没有任何逻辑的冲突;而正是这种冲突感,营造了这个电影中的世界。

我们知道(或者说自然的推理出),这个Baseline Test是延续自82年《银翼杀手》中那个著名的Voigt-Kampff test;那个Test通过询问一些具体问题,来区隔出人类和复制人;这个测试的主要逻辑在于,复制人所植入的记忆是虚假的,通过询问他们对一系列关于记忆和感情上的问题,可以察觉出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这个原则下Voigt-Kampff test所给出的那些问题是什么呢?举几个例子如下:

今天是你的生日。某人送你一个牛皮钱包。你的反应是什么?

你在看电视,突然你发现你的手上爬了一只黄蜂。你会如何反应?

使用一个单词,好的词汇,描述你的母亲。

诸如此类。

我们能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的确是那种你如果去做心理学测试就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如果说这些问题能够测试出没有过去和情感的复制人与真人之间的差别,我们会认为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与82年电影中对于2019年的想象是一样的:黑暗拥挤的大城市,生态崩溃,到处是广告和日语的标识,那个时候的人们所构想的一个黑暗的未来大概就会是这样。

而Baseline Test则完全不同。这个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复制人的精神状态是否在标准状态”,而它的测试手段则没有任何我们能够理解的逻辑——测试所使用的词句没有逻辑(从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中摘抄出来),测试所使用的方法也没有逻辑(跟着机械复诵单词),测试的标准也没有在片中有任何说明。这个测试是一种在电影中自为自有的逻辑,而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性认知范围。

从世界的设定来看,这两个测试的本身目的也是不同的:82年版的VK测试,测试的是复制人到底有多么像人,是否拥有只有人才有拥有的一些情感和逻辑,从而将复制人与真人分开来;而银翼2049的Baseline测试,测试的则是复制人有多么不像人,紧紧的盯着复制人的情绪波动,想要将复制人的情感控制在一个简单而平稳的状态。这两个不同的测试,有着相似的地位,似乎是相似的手段,但确是执行截然相反的目标。

它的出色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在电影中自为自有的逻辑,这让我们意识到,这个2049年的世界,是从那个1982年的电影中的2019年世界所发展而来的,已经与我们现实的这个2017年的世界分道扬镳。它所区分的,是人与非人,也是电影与现实,这让我们十分好奇想要往这电影的帷幕之后探眼看去——这样的一个我们看起来近乎于胡言乱语的Baseline Test,它背后的支撑原理是什么?

这就是科幻的惊异感(sense of wonder)的来源。之前所无从见过,前所未有的体验扑面而来,让人惊叹。于是你能说的,只能是单纯的一句Wow。

这种Wow的惊异感,就是只能是科幻能带给我们的:我们在这块屏幕上所瞥见的那个庞大而美丽的世界,那个自为自有,以自己的逻辑而发展的世界,那个拥有高性能飞行汽车和人工智能,却没有移动电话的世界,是如此真实而又确切的一个存在:它其中的一砖一瓦,一点一滴,都是有其自己的基础支撑的。这是科幻电影的一种最高的形态:构筑一个世界。而只有极少的科幻电影达到了这个水准。

让我们再次前往那个2049年的洛杉矶吧。狄金斯的航拍镜头是他的标志,而没有任何其他的电影如同银翼杀手2049这样将他的航拍令人战栗地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航拍镜头都向我们揭示了那个严酷的世界。大地上铺开的一个又一个的太阳能热电站代表着人类在绝望之中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一块块的大棚农田下是合成农业,其他生物全部消失,人类用技术和工业手段在地球上苟延残喘;洛杉矶密密麻麻的建筑在永不停歇的暴雨中无穷无尽的蔓延开去,尽头则是高耸入云的防波堤墙,墙外是狂暴的太平洋,南边是圣地亚哥废土,垃圾堆放场,人类自己的欲望将地球改造成了一个拥挤,绝望的世界。有很多人说银翼杀手2049不再像是赛博朋克,而有一大部分刻画的是废土世界,其实我觉得这才是赛博朋克最正常的状态——走出拥挤,黑暗的赛博大都市,外面则是寸草不生、荒凉绝望的原野,这简直是最自然的事情。如果赛博朋克都市之外却是鸟语花香或者乡村风光,这种搭配才叫违和。赛博朋克代表人类的技术和罪恶,这种罪恶仅仅局限在城市中,岂不是太奇怪了吗?

银翼2049中的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有令人惊心动魄的航拍;在这里我还想说银翼2049中的显微镜。这些细微的,不太会有太多人注意的小东西。那种探查到骨骼内部结构的X光机式显微镜,在变换视角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更换镜片的动作——这种镜片更换视角实际上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就这样一个小细节,就提醒了我们,这是一个并没有数字化,使用机械和模拟电子装置的世界,即所谓的“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影片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方说DNA检测仪仿佛就是微缩胶片的机械式卷片方式,还有安娜博士手上的那个造梦机:虽然具体的原理并不清楚(当然,也不可能清楚),但是这个造梦机跟80年代生产的很多相机镜头有着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质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既是最适合构造世界的媒介,也是最不适合构造世界的媒介;它最适合构造世界,在于它是完全的视觉化的呈现——某些在文字上需要花费大量笔墨才能够描写的细节,在电影中,只需要出现,就能让人自然的理解。而它最不适合构造世界,则在于一部电影最多也就三个小时那么长,它能讲述的故事也就那样多,想要构造出一个世界出来,实在是太有限了。最出色的构造世界的科幻小说,可以用几十万字上百万字来细细描绘一个世界;漫画可以用成千上万的画面来描绘出一个世界,而只呈现最低程度的故事(是的,我在说《Blame!》);游戏则更是可以将一整个世界的一草一木都刻画下来,真的去构造一个世界出来。

这就是银翼杀手2049最出色的地方:它真实的构筑了这个世界,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向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各处;而这些在很多其他人看起来没有用,拖慢节奏的部分,才是这个电影真正的价值所在。最伟大的科幻电影都是这样的,而那些喜欢将故事传达到最紧凑,绝不肯在“多余”之处多费笔墨,高效的将故事讲完结束的科幻电影,就算它的故事再精彩,特效再真实,都最多只能成为“优秀的”科幻片,不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幻片,而最吝啬的那一些则是“平庸的”科幻片(在这里特别批评《Tron Legacy》)。

银翼2049的故事批评呈现出一种奇怪的两极分化:一般的观众觉得,这是一部节奏过慢,过于松散的电影;而真正的科幻迷则批评此片的故事过于紧凑,过于局限;说实话,我是后者。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冷漠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疏离的世界里,不应该存在那样的巧合,最后得到那样的团圆;没有止境的,徒劳无功的寻找才应该是电影的最后结局。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剧情并不重要——或者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则是它继承了,拓展了这个与我们的现实分道扬镳30年的世界,它重新发扬了科幻最优秀的传统,让我们的想象突破了那些无趣的,一成不变的超级英雄所谓“电影宇宙”,而去真正的思考一些最严肃的问题:人与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这则是我对它的定位:

不朽。

 8 ) 应然与实然的未来

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内嵌了一个显著的《失乐园》式故事结构:泰瑞尔公司与复制人,就是上帝与天使。上帝让天使为人类服务,而某些天使对此产生了疑惑,继而反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相似:在公司与复制人之间,正如上帝与天使之间的交流,是没有“应然性”存在的。也就是说,并非“天使/复制人应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服务,只是一个事实,而且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一旦复制人产生了应然/伦理上的疑惑:怎样是“对的”?与吃了知善恶树上果实的人类一样,他们就会变得过于傲慢,以至于认为可以决定、改变自己的未来。这种傲慢带来的人性,特别是人性的可爱之处,在《银翼杀手》中已经展现得非常充分。在其中哈里森福特的角色非常有趣,他是个冒冒失失闯进了神话的人类,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人类。名义上他是主角,但就和约瑟夫•K一样,在这个自己实际上并不了解的世界里,自认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直至看到独角兽折纸才彻底明白过来(哈里森•福特对自己角色的不认同,在电影之外使这种戏剧性上升到了顶点)。当他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时候,他像复制人一样不问因由地执行命令;当他发现自己是复制人时,反而找回了自由意志,这是个相当妙的反讽。“比人类更像人类”,原因是复制人更明白那条边界所在。
        但《银翼杀手2049》中,展示的是个后《失乐园》结构:由于不再由人类垄断,“应然”就成为了个千疮百孔、“各自表述”的东西。警察局上司对K所说的是“你阻止了一场战争”,但为什么不能有战争呢?人类采取的是种鸵鸟似的、对矛盾视而不见的态度,他们既歧视、利用复制人,心里又知道,他们与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显著区别——除了“不能生育”这件事而外。警察局的“应然”是“人类不应有冲突/战争”,华莱士公司的“应然”是“人类应该占有星星”:你也许能看出来,在《银翼杀手》中,人类的想法也只是“人类不该奴役人类”,而不是“人类该奴役复制人”——对于“复制人该怎样”,人类的回答一直是“人类该把头埋进沙里”。洛伊的愤怒主要来自于这种在“应然”上的被遗弃感:他们被当做物制造出来,被当成苍蝇一样拍死,即使他们如此强大、美丽,人类也根本不关心他们“应该如何”。对他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恐惧、多于对他们实质威胁的恐惧,才会产生出“退休”这个掩耳盗铃的隐语。不过他们不理解,这也正是人类对待自己同类的一贯方式——问题并不出在他们是复制人,“不应”与人类有同等“权利”;问题出在“实然”上,即他们还没有“事实上”拿到同等的“权力”,没有形成稳定的、不会颠覆整个人类秩序而只是从人类利益上切蛋糕的能力,以强迫人类正视他们。在《2049》中,复制人仍然纠结于这个“应然”的问题,尽管生殖力问题与繁殖能力这个“实然”相互缠结,但“比人类更像人类”,仍只会让他们显得“不是人类”,而非让人类自惭形秽。使人类退缩的,只有他们这支势力的真实存在而已。如果认识到了真实情况,那恐怕是一个会让他们发疯的真实。
        事实上,过着群体生活的复制人,无论银翼杀手、反抗军还是公司的奴仆,无一例外,都持有尼采所说的“奴隶的道德”:他们必然纠结于自己“配不配做人”的问题。只有他们中个体行动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连锁6型们,才有一刹那被迫而得的“主人的道德”,也就是说,和人类一样的自我中心和不问而得的自由,但他们又注定不得善终。和人类一样,他们出生于组织性的世界,但并不像人类般具有如此强大的遗忘能力,自欺欺人的能力,精神错乱的能力,以至于能在组织性的重压下发展出坚强的个体。
        作为银翼杀手的K,对于自己的暧昧身份,采取的是种极其基督教的对应方式:“我”甘于自己受到的歧视、压迫,坚持捕杀自己的同胞。“我”甘于自己的孤独,Joi是“我”的倒影,她比“我”更像一个人类,“我”甘于只是持久地凝视她,毫无希望地接近她,并由“她”说出“我”的身份不该说出口的话。“我”相信人类的高贵,以至于忽略了其中的大量矛盾,即使他们辱骂“我”,让“我”去杀一个孩子,一个完全是人类的孩子。K,或者说Joe,或者说,Joseph K,他是人性的爱慕者。在他的认识中,复制人与人类的差异是位格上的差异。就像约瑟夫•K永远无法抵达审判和城堡的实质那样,Joe也无法抵达人类的实质。但他原本是甘于这个事实的,直到这种实质仿佛不请自来地敲响了他的门,对他说“你就是弥赛亚”的时候,巨大的悲伤降临了他,因为他并没有相应的资质去对应这过于沉重的命运,这命运只用一根小拇指就可以颠覆他原本过于虚幻的、竭尽全力才能为自己制造出一点点重量的命运。然而这扇门几乎是马上又关上了,像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他现在什么也不剩下了,他跌坐在那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而他的同胞们,那些想要取代造物主的造反的天使,和造物主本身一样,让他去干同样的事:杀人,用同样的口气和类似的理由:群体,“我们”。
        是的,“这种耻辱将长留人间”,但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他现在没有父亲,没有上司,没有同伴,没有恋人,没有倒影,没有信条,不是人也不是复制人,他可以顺其自然地去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推石头。与连锁六型们充满尼采式的生命欢乐与毁灭悲伤的简单肉体正好相反,这具肉体现在是完全理念化的,是失去了一切“应然”与“实然”支撑的,人性的“道成肉身”。他躺在落雪台阶上的幸福,与旁观者的悲剧感是完全隔绝的,是一切好莱坞老套英雄形象的提纯和升华。他躺在那里,揭示出一种基督教文化核心的自闭症:人性在说话,而人注定永远听不到。

 短评

雖消費大街上亞洲文字舉目皆是,但那個城市一張東方臉孔都沒有。心靈依歸的上好文化仍然是那個good old America。女體的物化與操控仍然是這類片種的必備元素,憤慨的呵欠。(我們鮮少看見赤裸的男性人工智能,身體被人隨意玩弄殘虐。)要平權,務必以槍枝浪漫革命?對運動的想像仍然蒼白。

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从第一部的存在主义,思考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到这部变成人类之子的议题,“繁衍=希望(界限)”,以及父与子的命题之类,不免还是有点禁不住细想了。其实福特那个角度更值得好好拍一部的,谁知道Deckard在三十年间手握这么大的秘密却不能去寻找,是如何在漫天黄沙中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虚体触摸到雨滴,废土生发出黄菊,复制人可以生育,这是你见证的奇迹;陨落前冲上去说的我爱你,浓雾里黄蜂纠缠的手臂,穿过漫长时空烟尘的对望,这是你感受的奇迹;暴雨在窗上逆行,微雪融在手心,傀儡有了灵魂,这是你经历的奇迹。在温箱里尽情想象,于记忆里放肆寻觅,见过了奇迹终于可以了此一生。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極度冷靜和克制的人才懂浪漫」。有生之年能等到維倫紐瓦+狄金斯一起拍三體嗎?(沙田UA)

20分钟前
  • 夏予川
  • 力荐

奥斯卡大叔应该跪着把摄影奖给罗杰·迪金斯递上。

21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四星半,文艺科幻大片。维伦纽瓦迄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将他的风格化融入科幻剧情当中,废土与神秘。罗杰·迪金斯大玩烟、雾与剪影,影像与配乐都很强烈。超巨大的建筑物带来强大的仪式感,让整部电影更具神秘主义,还有仍然觉醒式的剧情。近些年太少见的严肃科幻大片。杰瑞德·莱托戏份不多,却很亮。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太想把故事说清楚,反而显得笨拙,丢失了点原作那样的韵味。但同时又出色的对原作主题进行了延续和更具时代性的探讨,在超级英雄电影横行的好莱坞逆流而上,节奏如此之慢高潮戏场面如此之小却释放出了维伦纽瓦和迪金斯合体的最大威力和魅力,有几场戏值得入选任何人任何媒体的年度最佳电影瞬间。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半夜走出影院,竟然久违地下起了密雨。

31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简直科幻版海边的曼彻斯特,“我的女友住在U盘里”也太惨了吧。不过这场年度憋尿大考验我还是输了!Shame on me!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这不是一部适合约会和朋友谈资的娱乐爽片,因为它有一种宗教般的肃穆、宏大、缓慢和沉重,但这应该是一部二十年后你会跟你儿子吹逼说:“爸爸我当年可是在电影院看过”的电影(是的,就像三十几年前那部银翼杀手本尊一样)

3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这不是商业片啊,这是碉堡了的文艺片啊!维伦纽瓦用最擅长的慢性把雷德利·斯科特的邪典完全磨成了自己的东西。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比老版少了点哲学意味,但呈现的废土美学震得人七荤八素叹为观止!越慢越好看,慢性出诗意,高潮你麻痹!163分钟真~~~过~~~瘾~~~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一开始是复制人,后来以为是天选之人,最终只是个局外人……如此经历便是“人”了。

40分钟前
  • 良亮人
  • 推荐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42分钟前
  • RKO
  • 力荐

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系科幻片,与前作一样都是渐入佳境,存在主义,废土美学,人类之渺小,情感之虚妄,思想维度高级。适合都市白领禅修净心,重新看待世界。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高司令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上一部角色中跳出来,看见钢琴都要上去按一下……

50分钟前
  • KL
  • 力荐

维伦纽瓦又一个被封神的导演,21世纪最好的电影续集。电影从第五分钟开始就已超神,在接下来的近三小时里犹如神游太虚,这将是科幻迷一辈子都会魂牵梦绕的电影,罗杰迪金斯不拿奥斯卡简直天理难容。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本质上却是一部原创电影,这使得本片既「银翼杀手」又不「银翼杀手」。 @2017-10-05 12:11:19

54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格局很小,气势很宏大,剧情也很简单,然而讲的很复杂。说真的这个导演去拍攻壳多好……

55分钟前
  • superman
  • 推荐

某些时刻感觉像塔科夫斯基在拍银翼杀手,但归根结底维伦纽瓦只是故作深沉,相比163分钟片长和视觉上应接不暇,文本简单明晰到过于单薄,更不可能创造出前作过度繁冗的解读空间。不过仍旧是对得起前作和粉丝们的优秀年度之作。好莱坞对这个艺术片导演如此放任地重用在今天大环境真是匪夷所思。

57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很暗,很慢,很不一般。好莱坞还有这种抛弃主流爆米花观众的玩咖,我服。喜欢的几场戏: 1、高司令多重曝光玩3p 2、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北京雾霾立了大功,不给LA任何机会 4、沙尘暴城放大四倍抬高四百米致敬老版银杀 5、杰瑞影音光控室戏耍老狄克 6、待续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我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去寻找自我的灵魂 我们连理解自身都做不到 却想要触手未来 去挑战自然 或许生命本身 就是去闻一朵破碎的黄花 去触碰拍打着翅膀的蜜蜂 让烟雾从身旁飘过 让雪花在手心融化

1小时前
  • MR.Charle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