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

科幻片美国2013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哈里森·福特,海莉·斯坦菲尔德,阿比盖尔·布雷斯林,本·金斯利,维奥拉·戴维斯,阿拉米斯·奈特,莫伊塞斯·阿里亚斯,吉米·贾克斯·平查克,侬索·阿诺斯,康纳·卡罗尔

导演:加文·胡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2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3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4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5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6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3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4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5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6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7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8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9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2:05

详细剧情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  本片根据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原作改编。

 长篇影评

 1 ) 怎么拍都会有遗憾

做为Ender's game的忠实粉丝,尤其碰上今天没课再加早上半价,我居然破天荒在第一时间看了电影。因为我读了无数遍书,情节的发展和书基本一致,不过Ender 和Bean居然同时进入舰队,我太吃惊了,还是按书中写的有先后比较好。Ender的演员演的真好,那双眼睛表达的无数内容,不过我看Hugo已经被感动了。可能导演为了把整本书的内容塞进两个小时,把内容进行的删减,不过很遗憾的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都没有突出出来。Ender和姐姐Valentine深厚的感情,和哥哥Peter敌对的关系都表现的不够。Ender的演员Asa个子很高,我觉得跟书中描写的差的太远了,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小,才会引起嫉妒和冲突。而最让我无法忍受那个充满荣誉感的西班牙人居然又矮又丑,书中他又高又帅,所以Ender只能智取,否则根本打不过。而电影里可能是坏人都丑吧,比Ender矮一个头,真是的,破坏了我的感觉,看书的时候我可是想成个帅哥呢!Ender和他的同伴的友谊表现的不够。我觉得如果电影多描写Ender的成长,而不是记流水账会更好。再说一下英雄Mazer,他一出来我吃了一惊,他脸上的tattoo 让我想到了<群星,我的归宿里>的Foyle,因为我觉那个人就是那样的,走神半天,英语也听不大懂,好在我看了小说,继续。我承认,最后把虫族的母星炸毁,Ender眼里闪着泪花说不做残忍的人,我也感动了,哭了。由于沟通不畅 才造成双方的误解。我看过采访作者Card的文章,他最想写Speaks of Dead,担心没销路才先写的Ender's Game. 我深有感触,我以前喜欢Ender's Game,现在越来越喜欢他后面出的系列,Ender's Game包含的东西太少。我想要是拍Speaks of Dead,应该是会介绍一下Valentine和Peter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吧,我看书的时候很喜欢这一段,我看书的时候网上资源很少,想想1985年写的就更感到了不起,那是还没有网络。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虽然把孩子象军人一样训练我不喜欢,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Asa确实演的太好了,是我心目中的Ender,不过个子太高了,也许配角应该个子更高!

 2 ) 安德告诉了我们一位即时战略的RTS玩家到底能走多远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抱着自小因《科幻世界》而对它产生的憧憬之情看了这部电影。评价是:故事三颗星,主题一颗星,配乐一颗星,总计五颗星。
      另外一个看《安德的游戏》的动力即是题目,作为一名骨灰级玩家,从小浸淫在《三国志》《信长的野望》《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星际争霸》《要塞》等战略游戏世界里的我,当然不免YY类似的小说情节。
      比如指挥室里安德在全息指挥界面中手指灵动的跳跃,我告诉朋友:“这就是手速指标——APM的重要性。”
      还比如在1v2的模拟对战中,安德让队员绑着绳子推出舱门的刹那,我也若有所悟的点头——这正是游戏中侦察意识的重要性。
      而安德通过奇葩阵型壹发入魂,更让我深感于如对方一般无数次巨大优势不胜的感慨……
      同时,作为一名至少打到过《星际争霸》韩服大师800分的zerg玩家,也让我对于电影中人类对抗虫族的设定,发出和安德一样的感慨:
      “你们这帮人类究竟懂不懂虫族啊?”
      即便没有看过原著我也有理由推定:这并不是一部讲述了天才少年如何诡异地拯救了全人类的故事,也不是一个玩家的意淫,只是电影限于篇幅,只能在宏大场景背后蜻蜓点水般地将深意带过而已。
      安德的魅力并不是他的天才,也不是那些关于成长的陈词滥调,而是他对于星际种族间关系问题的敏锐洞悉。在一帮军官自以为深思熟虑的布局中,安德被视为他们的棋子,直到大决战中仍将其蒙在鼓里;而安德呢,则在一次次模拟与思考中,发现一种与他被期望的角色截然不同的胜利方式。
       一个人无论在战争中如何天才,他也需要明白,战争仅仅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星际间政治的全部。
       这时候我想起了《三体》,也会想起马基雅维利式赤裸裸的政治哲学,《三体》尤其第三部,大刘反复地在女主角程心的三次抉择中去暴露她对于星际文明,政治规律,人性的天真与任性,一次次把整个宇宙中最残酷冰冷的事实暴露出来,是要干嘛呢?
       镜头中看见虫后交给安德的那枚虫卵,我觉得,至少《安德的游戏》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让人感到温暖。
       我更喜欢故事中构造的这种可能世界,尽管它也有残酷黑暗的一面,比如为了战胜虫族,方法竟然是借用一颗孩子不带感情的好胜之心,即便获胜,我会去问,是人类战胜了虫族?,还是无情战胜了天真?比如安德在知悉兵不血刃的策略后在自以为是的“游戏”中展开最为纯粹的屠戮,狂喜之后希望破灭。
       但至少这样的悲伤刚让我觉得像是悲剧,而不是其他那些作品中“成熟”与“真相”包装下loser心态与社会窥阴癖的产物。
       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安德的游戏》还有后续数本小说,它成功激起了我阅读后续故事的愿望!
        

ps:现实中如果真正需要安德这种人的话,我敢说战争学院里全部是韩国人!

 3 ) 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人阿,安德

02年我读完安德的时候,被一种确切无疑的情感充满:孤独感。
在人世中的孤独。
在时间中的孤独。
在宇宙中的孤独。
从头到尾,从始至终。

我相信在电影的宏大场面和超级特效里,2个小时经历300页的故事,绝大部分初次看这个故事的人都无法感受到这种困扰我很长时间的情感。少年的成长、挫折和成就,亲情、友情中的冲突和温柔,像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或者武侠小说,你读了,你代入了,你感受了,你热血了,你赢了,坐上了王座。

在故事最后,“被选中的”安德毫无疑问地打败了虫族,却发现虫族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在更后来的故事里他浪迹宇宙,最终让虫族女王重生,又成为了不同种族之间沟通的死者代言人。再后来,是屠异。
安德的后来,见了那么多的世界。却个个是悲剧。

生存悲剧。

叔本华悲剧三种论中第三种。”既不需要有一个巨大的谬误,或者闻所未闻的偶然事件;也不需要一种人物,其邪恶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它们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争着眼睛地相互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
“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的悲剧。

在我眼里,卡德是在用一个所有少年漫画的套路讲他的世界观。我甚至觉得他在整个系列里都在讲他的世界观:在时间不断流逝的过程中,你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你生活在一个充满误解并无法避免的状态。面对命运的每一个瞬间,你都是孤独的。你越敏感,越是孤独。

巴别塔之殇。你对世界的悲悯,仅仅因为你知道,永远无从得知真相。


“你仍然爱着她,安德,可是你不再了解她了。你知道我没有说谎。”
在故事最开始,征召者对安德便如此道。直白有力,毫不矫饰。
我爱安德,就是从这句话开始。

从此,他独自站在人群里,站在星辰里,站在苦难里,一直把自己流放到了宇宙尽头,再也没有回过地球。

 4 ) 安德的缺陷(写得有些急,只能写成12345了)

1、原著的科幻内核是“战斗模拟室”,包括安德训练的场所和最后的指挥场所。这是小说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景。“战斗模拟室”是一个有些老旧的科幻内核,即使在1985年的美国也是这样。好在原著并不是一部靠技术细节取胜的硬科幻,而是一部软科幻作品。卡德也不是靠“战斗模拟室”这个概念获得双奖的。小说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主角安德在一个构筑的社会中的社会化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安德的人性挣扎和成长;二是关于智慧种族间冲突中反应的道德问题,或说“超道德”问题。这两个重点有机地结合在安德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面对这些问题,并最终建立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这些都在安德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中有体现,也成为小说中费笔墨最多的地方。所以,改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文学语言有效地转变为电影语言。

2、电影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两处关键位置的突兀。首先,安德重伤邦苏后,他极为悔恨,退出太空舰队,回到地球。格拉夫领着安德的姐姐劝说安德回归。一个热情的拥抱后,安德留下一行眼泪,重返太空。电影进行到这里,差不多是中段的位置。按照好莱坞的套路,这里是主角经历重大挫折的阶段,此后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原来的轨迹,主角卷土重来。可是在电影中,安德并没有卷土重来之感,似乎也不能算经历重大挫折。而没有挫折就没有转折,也难以体现剧本的层级和丰富。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电影主创删减了很多安德的内心独白和相关描写,而又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在影片的前半段中,那些安德独白仅仅成为一个剧作意义上的“阐释段落”,起到解释剧情的作用,而对安德内心活动塑造的帮助很小。另,影片删减了几个重要的环节的戏份——安德对彼得的复杂感情,以及对姐姐的爱。这里多说一句,原著中只是很简单的交代了安德对姐姐的感情,并有一些姐姐出场的段落,已经足够清楚明白;而电影用安德发给姐姐的电子邮件来串起他和姐姐的感情,起到的情感效果却不大。这就是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区别。然后说彼得,彼得的作用不仅是构建安德的仇恨,更重要的其实是构建安德的柔软。电影删去了柔软这部分,从一开场就着力于安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难怪电影中安德痛打邦苏后出现愧疚感时显得不那么自然、姐姐一个拥抱的力量就使安德重返太空显得有些生硬。原著中安德多次的自问、反问般的思考在电影中不见踪影,这样,安德的成长就显出一种“跳跃式”的怪诞。

3、第二处关键位置的突兀是临近结尾的高潮,安德有些”背叛“的意味,他独自完成和虫族的交流。基于上面说的理由,由于电影的前期铺垫没有做好,安德此刻的行为有一丝脱离人类之感。小说做的更好,是因为卡德的描写使安德成为一个英雄,一个使者,他的”反人类“情感正是他身上最具人味的部分。电影就差了几个档次,安德变得有些符号化,成为了类似《阿凡达》中美军司令的人——可人家卡梅隆聪明啊,电影的主角就TM是外星人,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站在”相反视角“表现人性的基调,美军司令便只是一个反派丑角形象,无可厚非;再者人家是配角——而安德是主角啊,主角不能这样处理啊。没有大量的内心戏份,主角的行为就没有说服力啊。阿凡达里有多少主角逐渐爱上纳美世界的细节啊,可《安德的游戏》电影只有一个小游戏体现啊。水平比卡梅隆差不止一点点啊。

4、上面说的主要是戏份问题,其实改编过程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小说中的战斗模拟室根本不算个事,只是一个外壳,一个形式,但变成影像就会遇到挑战,作为一部大制作商业片,不得不大力展现战斗模拟室的外观,同时还得让1985年的旧内核变成2014年的新玩意。而这点似乎真的挺难。观众早已见怪不怪了,对于这类技术细节实在有些疲劳。

5、总的说来,《安德的游戏》有两大缺陷,一是戏份轻重缓急的分配问题,涉及到剧作;二是影像如何凸显小说的精华,这很大程度上是调度问题。电影做得还算及格,有不少漂亮的安德面部特写,巴特菲尔德的面部”微相学“表演也十分出色,但摄影风格很成问题,均衡构图实在是多了点,而且导演没有充分利用画外空间——傻了吧,那场午餐时间学员纷纷离开伯纳德投靠安德的调度挺失败的,一看就有些糙。个人认为电影应该摈弃过于静止的机位,多一些手持或是摇镜头,否则太死板了。再看看那场黑人中士登场的段落,毫无新意——不过话说回来,有《全金属外壳》开场戏的珠玉在前,也难为加文胡德了。

6、说到这里,结论似乎很明显,原著好像更适合走文艺科幻片路线。。。。。。

 5 ) 只谈电影不谈小说

本人从未看过《安徳的游戏》这部小说,不过当知道小说内容竟然有300页之多,而电影并没有想要拍成两部的时候,还是隐隐有些担心。担心情节的取舍,担心故事的不完整。其实书就在我床头放着,有好多次也想拿起它,但最终还是觉得不应该让自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前看《哈利波特》也是一样,第一部电影就是在没看书的情况下看的,自己觉得非常好看,书迷却骂声一片。于是为了让自己能完全享受,所以直到现在都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哈利波特》的书(童年会不会不完整?)

总之呢我觉得《安徳的游戏》这部电影比我预期的要好看很多。首先一部114分钟的电影要驾驭300页的篇幅,个人觉得难度非常大。《哈利波特》第七部就分成上下两集,除了想多赚点电影票钱之外,我觉得最大的因素还是内容过多,一部电影根本拍不完吧。不用想都知道《安徳》一定大量删减过很多内容,也会为了省时间改编很多情节。但我觉得只要这些改动都1.在合理范围之内,2.有助于情节的推动,3.保证故事的完整性逻辑性,4.还原故事的主旨,5.控制故事的结构,那么就是成功的。而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达到了这些要求。

我在看过电影之后咨询了看过书的人,了解了一下电影对书中内容的删改,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对于安徳的哥哥姐姐结局的安排,导致他俩彻底沦为了酱油。

小说中安徳的哥哥姐姐最后都成为了对政治局势有很大影响的人,但电影中却把这个情节删除了。我觉得这个要考虑到小说创作的背景,很现在的社会。小说是冷战时期创作的,当时的社会局势是一分为二,相当不稳定的。如果要在电影中表现的话,那么情节中的主要冲突就会被模糊掉,而大量的时间(还有投资金额)就会被用在表现一个跟主旨不太有关系的Side plot上面。这个side plot有没有情节推动的作用呢?个人觉得没有。小说中讲究的是渲染,就是同一个主题被不同的方式反复阐述。其实不管是人类对抗外星人,还是美国人对抗苏联人,或是苏联人对抗美国人,本质都是一样的,可以说人性就是小说的主题。但是这个主题表现一次也好,还是通过不同的意向表现很多次也好,主题本身不会改变。在电影有限的篇幅内,取舍是必须,也是合理的,只要主题本身非常明晰,让普罗大众一看就能明白就好了。

第二个改动就是安徳和小伙伴们相遇的时间。同样的,小说中采用的是反复强调同一个概念,就是安徳被刻意孤立,一交到朋友就被调去更hostile的组,继续被孤立,目的是为了让他学会如何面对绝望。起到同样作用的还有安徳一直在iPad(?)上玩的那个游戏。小说是把这种绝望表现到极致,但是个人认为在电影有限的篇幅里面,点到为止是非常绝妙的处理方式。其实他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小伙伴一点也不重要,他怎么多次笼络人心的也不重要,我们作为观众,只需要知道1.他总是被可以孤立,2.他很会笼络人心,就可以了。我相信所有看过电影的人,是不会忽略这个重要的信息的。这就是电影的成功,用最短的时间展现了一个概念。

其实如果把电影当做一个生意来做就会明白了。经济学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尽量满足无限的欲望,所以就要学会取舍。成功与否就在于在可行的各种选择中,最后呈现的取舍是不是最优的选择。其实这本身就是社会的规律,而且是很多人不用教就已经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小到“午餐吃什么”,大到“今年的财政预算”,都在运用这个理念。若有无限的钱和时间,我完全可以飞到巴黎去吃鹅肝当午餐,顺便在广场上喂喂鸽子,搞个行为艺术。但事实可能是我只买得起10块钱的盒饭,然后公司楼下10块钱的盒饭不卫生吃了会拉肚子,而卫生又好吃的要么就要20,不然就要走个30分钟,于是我只能通过衡量钱和时间那个更重要,来选择吃什么了。艺术装逼分子往往忽略了这种选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觉得我花那么多钱去看个电影(话说在国外的话电影都挺便宜的),那么导演就得完全不考虑投资人,按照我想的,无限满足我的欲望,也不管请6岁的小演员现不现实,别人看到同一个概念反复出现和被阐明是不是会睡着。

还有一个被诟病的就是选角的问题。有人说安徳年龄不够小,身材不够矮。其实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把安徳设计成年龄小,身材不高?如果安徳高大威猛,会走到哪儿都被欺负么?所以矮小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那么只要导演能达到让安徳看起来很好欺负的目的,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同样的理论可以套在那个欺负安徳的西班牙裔队长身上。虽然他非但不高富帅,还有点矮穷挫,但是肌肉发达,那种不可一世的样子诠释得很好,甚至他的矮和挫都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了些。他的自负也许就是源于自卑,因为矮所以更要专制独裁。你说如果真是高司令一般的帅哥,欺负一个弱受犯得着么?合适么?其实如果了解美国初高中校园,就会知道学校里的bully大多并不是非常帅的校草级人物,反而是那些年纪轻轻就发育比别人快,长得比别人壮的孩子。我觉得在这点上导演选的角色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安徳本人。

再说安徳的年龄问题。我觉得不够小完全是因为小演员不好找,有很多问题。不要说娜塔莉,拍杀手的时候也因为她是小孩儿而改了很多戏。孩子的法律程序很麻烦的,而且又有这么多Violence,舆论上就不过关。而且孩子太小,演技本身就是个问题。个人觉得阿沙虽然年龄不够小,但是眼神够清澈,脸也是一张小孩脸,非常纯粹,演技也非常好,颇有《第六感》里面那个小男孩的感觉,其实是非常适合演安徳的。

再说安徳的感情戏。据说原著中佩特拉最后是跟Peter结婚了什么的,好毁三观啊!明明在电影里面跟安徳打得火热的说。不过考虑到导演不准备拍续集的节奏,这样的设定其实是很合理的,不然就太枯燥了。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情窦初开什么的也很萌的好么。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出乎意料的好,节奏非常快,情节一点也不拖沓,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处理得非常棒,看着很爽。扯句题外话,以前就听说安徳的游戏和《三体》有很多共同之处,一直都没看过安徳的小说所以也不好评价。昨天看了电影觉得,果然是有些像,只是《三体》更悲观,科学理论更多,宇宙观也更宏大些,期待什么时候能拍成电影。比较三体和安徳的话还是觉得三体好些,谁叫我喜欢硬科幻多些呢。

写完了看了下标题,才发现还是谈论了小说。那就当是不切题吧。

 6 ) 一本满足

作为一个书看了5遍以上的观众,一开始还担心像短评说的那样,说与原著不是很一致。不过看完了IMAX版的《安德的游戏》后,觉得那些不一致的地方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
在谈优点前,简单梳理一下与原著不一致的地方吧,最后一次看小说也在一年前了,出现差错敬请指教:

1,战斗学校并不在地球卫星轨道上,而在太阳系更深处

2,艾洛斯(高级指挥学院)并不是位于一颗星球上,而是太阳系小行星带里的一颗掏空的小行星内。

3,舰队战斗时使用的战斗机并不是由指挥学院许多学生控制的无人机,而是有人类飞行员在座舱内驾驶的航天战斗机,就是说每一架飞机被击毁,都有人类飞行员阵亡。那样的话最后一幕以战机当肉盾的镜头看着反而不舒服,个人感觉电影这样处理更好,这样更多的普通学员也有了用武之地。

4,我记得比恩还有很多安德的小伙伴比如阿莱和安德并不是同一穿梭机上太空的,我觉得是电影篇幅有限所以只能安排比恩和安德一起升空。

5,片头的虫族第一次入侵的最终决战并不在大气层内,而是在木星轨道上。(ps:飞机撞大飞船,真像《独立日》的镜头啊)

6,安塞波(ansible)的存在并不是刚进入指挥学院格拉夫就告诉他的。安德是在最后一战胜利后才知道安塞波这种超空间即时通讯装置的。

7,虫族渴望水资源原著中似乎没有出现,应该是电影原创内容,给虫族入侵增加了一些合理性(表面积79%都是水的地球=_=),同时剧中也出现了虫族采冰船在星际空间找水的设定。

8,伯纳德(新兵训练营欺负安德和上课时发送信息开安德玩笑的那个小胖子)在小说中。应该是因为和安德发生冲突而被送回了地球。更别说最后进入指挥学院作为安德的直属小队长之一了。不过剧中处理的较为合理,最后被安德感化转变为他的好基友之一也能说得过去。


待续...
——————————————————————————————
-由于电影技术的进步,制作方可以大量使用效果不错的CG画面,包括学校教室、通讯,和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设备的界面,都大量使用了CG,效果非常好。


-心理游戏的动画化非常到位,巨人的饮料这一部分确实把安德吓得不轻,而电影很好地引导观众感受到了安德当时的心理。


-当然不能忘了最后10分钟左右的舰队战斗画面,燃烧的经费啊。


-体感设备,包括手势控制,声控等的应用,在片中的应用都相当自然,安德和马泽-雷汉看战争录像的时候两个人都能对播放器下达声控和手势控制,增强了未来气氛的代入感


-战斗室画面还原的很好,失重时的反应,包括冰冻服和冰冻枪,片中可以看到冰冻枪激活了冰冻服关节位置的金属丝网,收紧后被“冻住”的人就动弹不得。星星的还原也很赞。大部分星星并不会因为学员的撞击而漂浮,它们被一种力场固定在某个位置。


-比恩的死线还原的挺到位,穿过大门自动解冻的设定也不错,只不过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死线的突然出现有些突兀,因为只有比恩才找到了死线,别的队伍都没有。


-走廊上的灯带很好地还原了原著里面的导引光带,不过不明白这个梗的人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用灯带导航。


-80年代的时候一个长得像平板的电脑还是非常科幻的一种想法,现在。。。大家都能普遍接受了吧,这就是梦想照进现实。


-篇幅限制,安德的哥哥Peter、姐姐Valentine的戏份都不多,与哥哥的敌对,与姐姐之间的互相关心,都没有花太多功夫来渲染。更不用说为了后来做铺垫的,Peter和Valentine在互联网上利用引导舆论和普通民众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的情节了。(在1985年预见到了互联网对信息传递的巨大冲击,奥森·斯科特·卡特很是了不起。)


-波让·马利德 的身高:记不清原著了,只是波让这身高是不是太矮了一点。。。
另,贴上原著对波让的描述
“一个男孩站在那里,身材高挑,皮肤黝黑,长着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嘴唇细薄,显得非常文雅。”


-同样是波让,浴室打斗还原的很好,安德当时的反应都很到位,最后还是被安德失手推倒,摔在棱角上了。


-“老三”这个名词没有给出足够的解释。小说中的背景是:由于生育政策限制,一对夫妇一般最多生育两个孩子,而安德是被特批而允许生下来的“老三”,也常常被哥哥用这个称呼来嘲笑侮辱。


-由于安德的“小伙伴”太多,所以他们之间一起经历的小故事,增加友谊的契机都没有很好的描绘出来。比恩、阿莱、米克、疯子汤姆、沈、“热汤”、“苍蝇”莫洛等,这些本来个性都十分鲜明的形象都没有成功地塑造出来,不了解的观众可能感觉他们都差不多,就像脸盲症的反应一样。


-还有本来形象应该像个男孩子的女孩佩查,结果电影中表现出了十足的少女味。不知道的还以为和安德搞暧昧呢,实际上他们之间是纯友谊的。


-“小医生”(设备医生)作为人类舰队最后获胜的关键武器还原的很好,虽然第一次开炮并不是在最后一战,不过最后一战中第一次使用,虫族还来不及反应,第二发就落在了虫族母星上的设定在我看来是更佳的选择。


--------------------------------------------------------------------------------
2014.01.27回答提问:

【有规律的熵】 (hello,ground):
  我问个问题,只有最后一战是真实的,还是说前面的很多模拟战斗其实也是真实的??



答:是这样的,根据原著安德从“马泽雷汉告诉他从明天起由他来调整电脑对手的策略”开始,实际上安德就开始了对整个真实战争的指挥。(提醒下第一场战斗是击毁那三艘采冰船的那次)

虫族有很多殖民地,大多比虫族母星(最后一战中的那颗行星)离地球近,而地球舰队在出发的时候是计算好的,尽量使舰队顺次而集中地到达每一颗行星。

举个例子,假设战舰航速是定值,那么派往离地球最远的虫族母星的舰队则会领先全部其他舰队首先出发。这样是出于集中地消灭敌人,不给虫族以喘息的机会。要知道这种宇宙战争,从策划动员准备直到战斗结束动辄持续几十年上百年,一旦留给敌人喘息空间则会野火烧不尽。

一开始是小战役(真实世界中)因为前锋舰队刚刚接触敌人,双方试探性的攻击。
比如,安德率领舰队攻击了三艘采冰船的第一战。

这里突然发现有个重要的地方没有讲清楚,安德每次指挥的并不是同一支舰队,他们的指挥是多线程的。类似现在的RTS如红警、星际、魔兽建造、帝国时代等等即时战略类游戏,你可以顺次指挥多股部队在不同的地方拆别人的基地或者分基地(这里就可以相当于虫族殖民地)。

那么你也许会问,如果两场战斗的时间冲突了怎么办。
这个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毕竟指挥团队只有一个
小说中是这样处理的:通过操纵安塞波装置,可以人为地将战斗延后
由于涉及到时间跳跃的问题我们就长话短说:就是说某只舰队有可能接收到安德20分钟后发送的命令,那么安德在这场战斗进行的同时还可以指挥其他战斗,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期,安德说他们“一场战斗接着一场战斗的原因。”
原因很简单
后来由于战斗的深入,发生了很多大会战,自然战斗指挥就很密集,就算可以暂时延后一小会儿,也是连续战斗了很久才完成一次战役的。所以最后安德和他的团队累的有些崩溃了。

以上。
——————————————————————————————
2014.02.13回答提问:

【逸翔Jerry】:

每一架飞机被击毁,都有人类飞行员阵亡
  --------------------------------------------------------
  都被小孩子用手控制,要人干嘛,坐上面等死啊!如果飞行员操作,肯定有失误率,安德一定会想,怎么有的飞机不听指挥;
  
  第一次开炮并不是在最后一战,不过最后一战中第一次使用,虫族还来不及反应
  ---------------------------------------------------------------------------------------------------
  几个问题:1,能在8分钟充电,毁灭一个星球的武器,一定是研制了很多年,不会一两年就研制出来的吧,那么,这么牛的武器,为何不多做几台,起码搞个10台吧,那还要安德和这么保护飞机干什么,像当年八国联军打中国一样,轮换射击就好了,2,地球一定没有恐怖分子或外星间谍,搞了这么多年,没被人对地球打一发,地球死得更惨更快,也不排除未来有没有哪个失恋者或疯子,对地球撸一发的可能,这武器太危险,设计图都应该要销毁;3,能入侵这么远的虫子星,为何地球人还没有大规模向各星系移民,地球还污染不够啊!




答:

片中的设定是在控制室遥控,我说的是小说中,采用的是人类飞行员直接控制,而且小说和电影中安德和他的小队长们并不直接参与飞机的控制,而是给一个指令,如“移动到xx坐标;攻击那艘敌舰”等等,具体的飞行轨迹并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

下面的1、2、3问题你想的太远了点,没法从作品中得到解释,只能说设定如此。

尝试用作品中的设定侧面解释一下:


1、毁灭星球的原理是利用了质量分解效果+链式反应效果才做到的,没有足够聚集在一起的质量,是没法发挥作用的。
PS:小说中描写到虫族在见识了“小医生”的威力以后,下一次战斗的时候全体虫族舰队之间互相保持了一个“安全距离”(即不会引起链式反应的距离),即使直接对着虫族大军发射也是没多大战果的。

人类舰队其实是在安德的指挥下孤注一掷才侥幸取胜的,最后的镜头,虫族战舰铺天盖地,看数量至少是千倍万倍甚至更多于人类舰队,如果不是安德采用了集中所有战斗机保护“小医生”所在的战舰,并进行自杀式突击的话,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所以即使你有再多的“小医生”也没有用。

2、地球上的武器管控不在本电影讨论范围,这个问题可以问下安德的哥哥 彼得-维京(笑)。

3、人类发现异族后第一反应是清除他们,然后再考虑移民,可以参考《三体》,外在的威胁必须首先解除,大概是这个设定。(其实这也是个设定问题。。。)
小说中人类战胜了虫族之后,在各个原本是虫族的殖民星球上建立了人类殖民地,就是在进行星际移民,而安德也在其中一个新的殖民地上和他的姐姐华伦蒂一起度过了余生(小说情节)。

以上。


待续...
——————————————————————————————
本片对于熟悉情节的小说读者来说看到很多情节都会会心一笑,而对于直接观影的观众来说,感觉肯定有些迷糊。借用豆瓣网友影评中的评价就是:“太流水账了。”
——————————————————————————————
ps:看完后表示一本满足,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场IMAX电影。

 短评

没看过原著,电影本身比较热血,主题是理性版的《星河战队》,模式则是少年版《星际争霸》,特效场面相当宏伟花哨但缺乏质感。片中团队作战,让我想起以前跟弟兄们通宵联网的场面,节奏太像了,喜欢打游戏的肯定喜欢这片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久违的IMAX2D最佳观影体验,史诗般的庄严贯穿始终,缺憾是进展太快,成长粗线条。前面通过培训勾勒出安德的内心骚动;后面与外星人的互动突出道德两难—赢得胜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的方式(这个点在与同学对峙时就已经埋有伏笔)。女生是阳光小美女和大地惊雷啊,发育的太好,完全没认出来…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两个字:太短。原作的容量,分成三部绝对不成问题,按霍比特人的标准可以拍六部,再不济也上下部吧,两个小时实在太短了,所有剧情设定人物都点到为止,仓促不过瘾,战斗室设计得那么帅!多拍几场战斗嘛!IMAX《战斗室的故事》我绝对掏钱去看。改编算及格,选角到位,本可以更好,可惜。

14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毕业即失业的节奏好赞。#这回我是在吐槽#

15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力荐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周末档的午后儿童片,简单流水帐的剧情,缺乏内心戏的面瘫主角和配角,比比划划的表演,昏昏欲睡的特效。无重点,无层次,无人物,毫无吸引力。

16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不怎么算是儿童片吧。没看原著,电影还好吧,有流水账嫌疑,我觉得可以拍到更好吧,分上下两集,上集结束可以拿模拟仓枪战为结束点。三星半,能看。

17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看这个电影之前还是先去读下原著吧,不然前半段影片根本没讲清楚。 原著前大部分都是精英和超人哲学,到了最后才有令人震撼的转折,而影片的转折暴露得太快,前面安德的智慧和天才刻画地只不过是小儿科一般,和美国小朋友过家家一样。

22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四星的原著一般只能改编成三星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风格是致命伤。删减太多情绪铺垫根本不到位,场面倒是有但浮于表面,而且小孩主角的年龄虽然已经改的变大很多但还是诸多受限,原著对文明人性的思考电影根本没有表达好无法引起共鸣。哈波其实挺让人怀念的。

27分钟前
  • Hawl
  • 还行

烧了大把的美钞,片子的工业属性很棒,观赏性上还是很不错的,制作的每一关都很优秀,只可惜遇上了一个平庸的导演,他还是一个平庸的编剧,毫无个人特色,就一毫无辨识度的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监工,折腾了一出没有冲突、不见策略、不高智商的流水账。阿沙·巴特菲尔德,记住你的名字。★★★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昔日被开除暴力少年拯救全人类,知情人爆料竟是多年沉迷游戏练思维!——独家人物专访《少年安德变形记》

36分钟前
  • 妖蛾子
  • 还行

没看过原著,作为非科幻迷我觉得这片子已经拍得很不错了,ender的扮演者也演得不错,很是惊讶Hailee这姑娘竟然是96年的!还有Abigail Breslin这个阳光小美女已经长这么大了!科幻片还是只有美国人能拍,其他国家都hold不住。戏里面很喜欢ender和姐姐在湖上的那段戏。

37分钟前
  • 柳媚花娇
  • 推荐

看过原著给4星;没看过的直接看片子会睡着。。。

38分钟前
  • Fan
  • 推荐

和刘慈欣、姚海军、小姬、夏笳、吴岩 等一起看的,一致认为是非常好的科幻电影!出色的改编。近两年除了《地心引力》没有哪部科幻片明显能胜过此片!完全不理解为何口碑一般。影片有故事有场面有人物有深度,结尾部分极大提升了主题。四星半。强推!影片前半部分有很浓的《全金属外壳》的影子。

40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我只觉得我看的不是安德的游戏而是安德的同人。本也不期望电影能遵循原著的细节,毕竟改编太困难了。但是我认为这个改编在表达上完全选错了方向,没有表现安德的思考的话,就不是这部作品了。更不要提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剧情上的很多地方应该完全无法理解。有若干段我简直觉得要转爱情戏了

44分钟前
  • CNBorn
  • 较差

看过原著的一定喜欢这片,没看过的可能当儿童片了。。。可惜删了好多原著情节,而且Ender成长也太快了,不过当零重力战斗室出现的时候,我还是感动的鼻子一酸,尿了出来。。。

47分钟前
  • 山头那颗葱
  • 推荐

据说原著小说相当牛逼。没看过原著,真的很难get他们在干嘛…导演把一个和指环王一样设定庞大的故事拍成两小时的儿童片了= =不过因为演员和特效的关系,当成爆米花片看还是相当爽的。【我Asa出落得好帅了啊尼玛超越年龄的演技每个眼神都在讲故事啊好莱坞未来十年的帅哥就看你了T T

48分钟前
  • 小小鱼
  • 推荐

为了imax而来。放映机出问题,还来了个中场休息。强大的小说党面前片子拍的一般。东拼西凑的情节跳跃好大。怎么就连升三级还换了导师。少年版Gravity,少年养成游戏,少年星际争霸。最后一次集体训练排得不错。阳光小美女超过大地惊雷女。配乐也算契合流畅。少年你慢些走,我们观众有点跟不上。7.3

50分钟前
  • LoVe
  • 还行

作为改编电影,其实可以给到4星半的。咱们这疙瘩的《三体》就别按照这个水准去幻想了,能在最近5年里把《超新星纪元》按照这个故事的水准给拍出来就很牛逼了。

5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就是几个游戏打的特别牛的孩子组成一个战队击败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56分钟前
  • 点不着的烟
  • 还行

相当平庸的改编,仅是把原作的故事以非常流水账的方式走马观花般呈现。男主角的性格也毫不突出,你甚至看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过人之处。原作的战斗室对战呈现多场有趣的策略,这里也基本是小孩子过家家了。仍是一次取舍不当的改编。勉强及格。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