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

剧情片香港2006

主演:郭富城,杨采妮,吴澋滔,林熙蕾,秦海璐,许茹芸,徐天佑

导演:谭家明

 剧照

父子 剧照 NO.1父子 剧照 NO.2父子 剧照 NO.3父子 剧照 NO.4父子 剧照 NO.5父子 剧照 NO.6父子 剧照 NO.13父子 剧照 NO.14父子 剧照 NO.15父子 剧照 NO.16父子 剧照 NO.17父子 剧照 NO.18父子 剧照 NO.19父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0:19

详细剧情

阿宝(吴景滔饰)梦中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坐,一手拿着风车,一手紧紧地抱着,然而美梦破碎。落魄父亲周长胜(郭富城饰)有着烂赌恶习,母亲阿莲(杨采妮饰)为此无法忍受,决定出走后被抓回。为了挽救夫妻间已经破裂的感情,父亲一厢情愿地安排全家去坐邮轮度假,母亲趁机离家不归。  穷困潦倒之余,周长胜又遭到了高利贷追债,连番失意的他想抛下阿宝,但还没离开就被追债的人打断腿。父子二人踏上了逃亡之路,伤残的父亲没有赚钱能力,只能逼迫阿宝去借钱甚至偷东西。有一次,阿宝偷窃失手,怯懦的父亲无力挽救……。这对父子的再次相见将会如何?

 长篇影评

 1 ) After this,Our Exile——谭家明《父子》

Exile is not a material thing, it is a spiritual thing.—Victor Hugo

After this,Our Exile
一切都要回到《烈火青春》(1982),一群拒绝编码(coding)、拒绝社会(「我们就是社会」)、拒绝赤军的青年——「一个游牧战争机器,它们开始译码而不是使自己被超符码化。全体都起程了;他们成为游牧者。」(Gilles Deleuze:Nomadic Thought)最终,两个人被暴君杀死了,两个人逃走流亡,一艘叫Nomad的船向着深海前进。After this,Our Exile。

然后是《阿飞正传》(1991),谭家明为王家卫的电影担任剪接。《阿飞正传》中的旭仔离开养母,决心要找回生母,隻身跑到菲律賓,終於留下了失望和拒絕,身分突然之間真空、失落,恰恰對應著當時社會的龐大心理陰影。從尋母到失母,反映出一股無法排除的無依感,身分的永恆延擱,如此悲情在《阿飞正传》与《父子》(2006)之间梅开二度。最终,还是,After this,Our Exile。

從影像到人文
然而,《父子》的悲情並沒有滯留於一個社會或一個城市的範圍之中,而是在一個普世的倫理關係中徹底地呈現。《父子》具有的力量不在于某种社会隐喻带来的对应关系,而是探入人性的矛盾,以既写实又写意的手法展现一个家庭的关系上的变化。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风行一时的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已着眼于人与伦常世态,狄更斯的苦海孤雏,托尔斯泰的出走母亲,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赌徒,莫泊桑的妓女,于今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角色,而这些人物竟然都在《父子》中以不同面貌一一复活再现。

七、八十年代的谭家明以探索电影语言、色彩形式实验及前卫的场面调度闻名,十七年后的谭家明已洗尽铅华、判若两人,期间谭家明没有执导任何作品,而是投身教育事业,在马来西亚及香港两地培训年青人,聚焦于人的养成,不正是谭家明的转向的最佳脚注吗?三十年前的《七女性之苗金凤》(1976)片尾一段,以雪柜比喻中产夫妻感情生活的冷淡疏离,最后打上「谨献高达」的字样,导演的用心可谓昭昭,片集对法国新浪潮闯将高达的电影语言亦步亦趋,连愤世嫉俗的批判主题也是一抄再抄;三十年后的《父子》片尾一段,长大成人的Boy遥望隔江对岸的父亲,前事快速闪回,记忆的力量立时转化为动人的情意,与英玛褒曼(Ingmar Bergman)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可谓异曲同工,最后打上「谨献我的学生」的字样,立人达人的意味十分强烈,用心同样昭然。

流亡与回归,净罪与希望
十七年前的《杀手蝴蝶梦》以宿命的永劫回归告终,梁朝伟重蹈覆辙,踏上锺镇涛的流亡杀手路,快船驶向深海,只是遥遥的我城已没有一个心上人等着自己回来。Exile是命定,Return是劫难。谁能扭转宿命的困局?

奥古斯丁(Augustine)在《忏悔录》(Confession)中说过一个偷梨的故事:「在我家葡萄园附近有一株梨树,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并不可人。我们这一批年轻坏蛋习惯在街上游戏,直至深夜;一次深夜,我们把树上的果子都摇下来,带着走了。我们带走了大批赃物,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虽则我们也尝了几只,但我们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二:4) 《父子》中的Boy偷金表跟少年奥古斯丁一样,是作恶毫无目的,只是「为作恶而作恶」。可是,Boy在父亲的胁迫下一再作恶,最终聚结成仇恨恶念。似乎,宿命的困局至此一再循环,父母子三人的关系将步入彻底的瓦解,Exile成为诅咒。

片末,父亲走进水中寻求净罪(Purification),长大成人的Boy还表,无疑都是救赎情怀的具体呈现,而父母都重新组织家庭,养育孩子,希望与救赎又打破了永恒回归的劫难,罗贝尔.布烈松(Robert Bresson)的神圣氛围在《父子》中参差互照,然而,布烈松电影的悲观感怀(例如《慕雪德》[Mouchette,1967]的投水自尽与父亲的净罪可以比照) 却在《父子》中一扫而空,余下的是一份内敛的韵味与情怀。

据说,公元前六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希腊有爱奥尼亚学派(Ionian School)、中国有孔子、猶太人正值被擄時期(Exilic Period),在被擄時期,猶太人對歷史、對身分、對信仰進行了一次大反思及大更新,正如杜琪峰《放逐》(Exiled,2006)中的末路杀手一样,不断询问「去哪里?」又正如张家辉饰演的阿和一样对家充满想念。被擄/流亡/流放/放逐無疑是四顧無依的狀態,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個體來說無疑又是低谷。然而,痛定思痛以後的回歸不就是復興的信號嗎?被擄歸回,猶太人將聖典完成,猶太文化步入嶄新的高峰;春秋亂世,儒墨兩家顯學各走異路,映照深長的哲思光譜(還有道家的另類取態呢)。Exile可以是宿命,又可以是希望的代價,米沃什(Czeslaw Milosz)曾對此感言:Exile destroys, but it fails to destroy you, it makes you stronger.(On Exile)

遠望水上浮草,父親感觸此世飄零;頭上天空陰雲,兒子告訴父親有亮星。少年隔江凝視,踏單車的小孩恍若是自己多難的童年,倏忽,希望油然而起,想必不知緣起,又不知其所止。

 2 ) 苦难是阳光,历历在目

   看《父子》,里面洋溢着某些温存与萌动。其中父是一面异常锋利的刀,他始终在上下挥舞着,或许他一直都在爱着他的妻子与儿子,可他却不知他的棱角太过尖利了。

    我有着强烈的恋童癖,忽然觉得。我万分喜欢那个孤傲里有着些许唯诺的儿子。他的身上,有着自闭儿童的纯粹,他的哭是那么的沁人心脾,仿佛他的到来就是一张纯白的纸张,他一路走着,在上面满满当当的画着一幅幅好看的图,上面有繁荣的油轮之夜,也有父母间刺耳的争执场面;有对母亲肚子里宝宝的仇恨,也有父亲唆使他偷窃的冤愁。而这些画面的掌笔人,应当是属于他的父亲的。

    我一直觉得,郭富城演的父亲甚至比儿子更加的纯真,他的脑里始终只有一条线横亘在那里,那些错于他来说,始终是别人的,他不曾有过错的。可在终了的片刻,他领略到了那些错,那些错或许仅仅是隐匿在他身躯里的某些基因,总有喷涌的时候。直到他徐徐的走到了那个池塘里,那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为安静的家了吧。

    父将满满的爱挥霍着,他始终笃定,那些爱被他牢牢牵在手里的,那是一面面升上空中的风筝,当儿子将父亲的耳朵咬下的时候,那中间的线也就断了,父亲的价值虚空也刹那的得到了升华,他终于无法忍受妻离子散的悲剧了。

    恩,必须说的是,一开场的音乐是吸引我的唯一筹码,范晓萱是唯一一个可以将纯真演唱的如此忧伤的女孩。那些重复的曲调一直都那么缓缓,仿佛是流水的潺潺。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苦难是阳光,历历在目。

 3 ) 那小朋友的眼神真叫人难过

若你对南洋风情心有切切之情,那么也许会对这部电影多一些不同的感受。木头百叶窗、家家户户的小院子、繁盛的叶子和花、水边的栈桥、斑驳的墙壁,还有那些旧的街道、旧的电影院、旧的餐厅、旧的巴士……我在看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了电影的拍摄地点:马来西亚。

有一些细节叫人心里一暖,有一些却真是哑然失笑。
阿胜去登寻人启事的时候,报社的人拿出块板,大小不同的格子收费不同。
当他们搬到鸿乐那个小镇,长途巴士停在老房子旁边,车开走,留下一面斑驳的墙和寥落街角的远景。叮叮咚咚的吉他,两个黯然的背影。
小旅馆的窗帘是薄薄的花布,被风吹得鼓鼓的。阿莲的裙子是细细的花纹、细细的褶子。
穿着南洋长衫的林熙蕾手里提着一袋插着吸管的fruit shake走上楼。摇头电扇转来转去,好像不曾停下来过。

可是,十几年前的小朋友就有PSP玩了吗?
可是,一定要郭富城演那个跟阿胜长得很像的男人吗?
可是,一定要在河对岸应景的出现阿胜和怀孕的新妻散步的情景吗?

而只是那孩子的眼神真叫人难忘,他紧锁眉头的样子,低着头慢慢的走。一再的隐忍。可看到天上的星星,难得他还是会露出童真的笑容:“爸爸,你看天上的星星好美……”
郭富城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我想,至少比刘德华好。他放掉了原来的自己,他的背影,走路的姿势,一甩一甩,很底层。可是,这个角色,也许是剧本或者导演的原因,还是觉得层次单薄。他只是一个粗暴的没有文化的人,他只是大声地应对所有的事情。可是他的眼神不对,过于简单,没有挣扎,没有不甘,没有痛苦。一个失败的男人,不应是如此单纯的暴烈。

 4 ) 我们不懂他们的哀伤与忧愁

天色渐渐暗下
万家纷纷亮起灯火
小孩抬头望向夜空
夜空星光灿烂
     --自《父子》官方网站

一、 无忧的梦境

  黄昏,静谧的水面微微荡漾,深夜,蓝色夜幕中小船慢行,稚嫩的童声轻声吟唱“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一点忧愁,一丝云翳,一段父与子的故事缓缓开始。
  虽然空气略显燥热,虽然路边水渠是泥色的流水,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段美妙的梦境。父亲载着儿子穿过田野,一手风车无忧无虑的转,一手幸福的搂住父亲的腰,孩子的目光诉说着无忧的欢乐。欢乐的梦境总是容易破碎,人与梦一起摔倒在草丛中,醒来,一个马上就要破碎的家庭缓缓呈现。
  父亲本该是一个家的阳光,给孩子光明与温暖,给母亲幸福与温存,而阿胜带给阿宝的,是一个阴霾遍布的童年,带给阿莲的,是无法回首的往事。剧情似乎从一开始就过于沉重,重的让人无法呼吸。那个萧瑟颓败的成人世界,犹如午夜浓稠的漆黑,让人睁开双眼也一无所见,而阿宝梦中的欢乐场景,却犹如正午过于明亮的阳光,让我们无法正视。
  影片的结尾,阳光温煦,微风轻柔,浅蓝的水面倒映着天上的浮云,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摆,一段紧凑急切的钢琴独奏突起,如同阿宝纷乱的心绪。天,云,水,草,叶,一切突然变成了怀旧的色彩,一阵铃声想起,儿时的梦境再现,一对父子无忧无虑的穿过田野,孩子美美的攥着呼啦拉作响的风车,头紧紧依偎着父亲透着温暖气息的腰身。童年的种种伤与痛随之而来,在成年阿宝无法细致描摹的表情中戛然而止。


二、 一朵美丽的花

  阿莲清秀,娴静,像一朵美丽的花,“仿佛风轻轻吹过,就能把她身上的香气,吹到遥远的山谷”。而生活有时就是过于残忍,它给了这个女人足够的美丽,也给了这个女人无法承受的哀愁。她只是阿胜名下的财产,情感的依赖,面对没有承诺的婚姻,面对不幸福的爱情,她一直默默追求美好的生活,却每每感觉无能为力,而一个女人的隐忍,总有尽头。
  她不是不爱,不是想要离开,她跟与丈夫一模一样的男人偷情,她无法抵制阿胜在自己身上游走的双手,她屡屡在绝望中寻找残存的幻想,而无情的现实总是迫不及待的击碎这一切。只不过是改变一个男人,貌似很简单的梦想,却只能在想象中短暂停留,然后渐渐模糊,直到彻底消失。
  如果爱情和幸福就像忽聚忽散的云朵,那我们的驻留和期盼又算什么呢。当她耐心的策划和等待离家出走,当她近乎义无反顾的投奔新生活,虽然对阿宝的亏欠会是永远无法挽回的哀痛,我还是想,让她自私一次吧,作为一朵美丽的花。

三、 气球先生

  阿胜是个有情无义的男人,一个头脑简单而不清楚自己弱点的悲剧人物,他性格暴躁,萎靡颓废,有着男人最令人憎恶的劣根性,但又不时惹人怜悯,让人禁不住唏嘘。
  哭有很多种,他总是哭,虽然不必每次都眉头紧皱,痛不欲生,但我还是被男人本质上的脆弱感动了;他身着破破烂烂的T-shirt,皱皱巴巴的裤子,趿拉着拖鞋,一副瘦小卑微的样子,却时时不忘男人的尊严,虽然那点自尊可怜的不堪一击;他对爱情,对儿子都无数次许下承诺,最后都如同黑夜里的万家灯火,各自熄灭;他嗜赌如命,全然不顾阿莲的感受,他逼迫儿子行窃,又在关键时刻只顾自己逃离,无情的自私让人痛恨;他缺乏自我拯救的能力,每次忏悔与改过都只如困兽斗,内在的懦弱惹人怜悯……
  美丽如花的女人,纯净善良的孩子,足以求生的手艺,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被一个只有占有欲而没有责任感,又不懂得反省的父亲无情的毁灭。妻离子散,对于阿胜来说,不过是个应得的结局。也因此,一部演绎父子情仇的电影,我们只看到了恨,却找不到爱的理由。
  虽然他主宰着一个女人与一个孩子的命运,虽然他狂妄倨傲,从不肯认错,但他却只是一个本质干瘪的气球,不管看起来多么的巨大与饱满,都禁不住针尖轻轻一碰。

四、 阿宝的爱与恨

   阿宝本是个敦厚而且单纯的小孩,而生在不幸的家庭,他的一生注定是阴郁的。阿莲和阿胜都心疼阿宝,但他们的爱都有限度,他们显然更爱自己。阿宝只是个孩子,他只能生活在他们给的世界里,他无法摆脱这种封闭和残酷的命运,这似乎是谭家明导演骨子里的犀利与残忍。
  人生有许多事情,是阿宝还弄不明白的,大人的忧伤与愁苦,只有大人自己才会懂。但小孩也有自己的爱恨。有家不能回,有学无法上,再嫁的母亲让他感觉冰冷,无心悔过的父亲更让他生出恨意,其间的愤怒,哀怨与无奈也不断累积,最终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他咬掉了父亲的耳朵。但由爱而生的恨,又岂是一只耳朵所能释放的。
  在此之后,之前持续剧烈扭曲变形的内心世界,忽的平静下来,一种落寞,开始无边无际的蔓延。再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阿宝始终无法忘记父亲,虽然他不知道该爱,还是恨。多年以后,虽然对观众而言不大可信,阿宝归还了多年前偷走的手表,用一颗纯净如初的赤子之心完成了对自己和父亲的救赎。当所有的爱恨再次浮现眼前,阿宝已成年。
  水,在西方的宗教里,是孩子灵魂所在的地方。影片的开篇与结尾,都是微微荡漾的河水,高潮之后的急转之下也是阿胜站在水里,一动不动,在黄昏……让我们猜,一个让人不知该爱还是恨的父亲站在无边的水里,他会是像一根木头一样逐渐腐烂,还是像冰块一般慢慢消融。谭家明只是要阿胜在寻求死亡的过程中得到反省,势必没有对水本身做太多的考虑,而我宁愿把所有水的场景理解为父子关系的融合,理解成父子间达成的谅解,让阿宝所有的爱与恨,全都溶解在同一片水域中。


  也许我们会同情,但有谁能真正懂得别人的苦难,以及那些在苦难之中做出的选择。如果一切能够假设,我希望时间从阿胜走入水中就永远停止,不要让我看到长大的阿宝,不要让我去想象一个破碎的人生。或者,就让一切都重回起初的梦境吧。在那里,阿宝不懂大人的哀伤与忧愁,一如我们不懂他们的哀伤与忧愁。但我不希望,人生果真抵不过一场香甜的美梦。
 

注:原文写与2007年1月,其实只是一篇解读,不算严格的评论。

 5 ) 生活是一声叹息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改变命运,而其中又有人不认命。
父子,改变不了的亲情。
如果选择来世,也许他还会选择做他的儿子。

 6 ) 看出導演的細膩

昨晚相約朋友一同看父子

金像獎入圍電影差不多全都看完了

父子此片的背景是馬來西亞

開場的幾分鐘就聽出對白的口音與別不同

面對兩個熟悉的演員 我們這些港澳人會發現郭富城,杨采妮顯得十分不自然

以為又是一套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電影

但導演的確用了電影語言來交代事情

雖然講故事的力度顯得有點薄弱

但看出導演那細膩的眼光

美學的主線帶領著整套電影

馬來西的異國風情

過份美麗年青的母親

六舊腹肌的烂賭父親

可愛無知的小男孩

美豔動人的妓女

........

完場時

朋友a一句:藝術電影唔係咁架?

朋友b一句:有那處不好呢?

馬來西亞朋友c說:很有大马味,几好,演员的表现很不错

 

最後 我覺得這還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起碼 這不是一部平鋪直敘的悲情電影

起碼 這不是一部商業味濃的大眾電影

起碼 這部以大馬為背景的電影 能引起大馬人的共嗚

我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是真的不合理 還是我們不懂得欣賞?

 

導演的苦心 我們還是看得見的

 

還是覺得

這是一部進步的電影

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7 ) 父子无真情

我是带着相当大的期望去看谭家明的《父子》,因为自己太喜欢他十九年前的前作《最后胜利》。然后《父子》在上画前夕就拿了金马奖,一时满城尽写谭大师,传媒都把谭家明的名字与陈冠中、张叔平、王家卫、徐克、电检、禁映、新浪潮等一大堆文艺老中青趋之若鹜的名词捆绑在一起。《父子》背后的宣传和报导,比电影来得更引人入胜。

意见不会是一面倒的,我有不只一位在不完美家庭真实地活过来的朋友看过《父子》后,不约而同的叫我不要看,不要浪费时间。他们说,不长进父母领导下的家庭故事,并非如此单薄。

郭富城拿下男主角奖,那是合了台湾人的文艺胃口。有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说,不应该找郭富城演烂睹父亲,问题也不在他的演技浮夸,而是一个沉溺赌博的厨房佬,哪有环境和自我纪律去完成六块腹肌?

观映多年,我调校着自己过份的期盼,但还是恭敬地看了足本版。

《父子》故事薄弱,自然要靠演员去把它起死回生。郭富城饰演的周长胜好几次大喊:“屌!”然而不是你说了粗话就能演活粗人,广东粗口是一种易学难精的语言,斯文人或外省人(如台湾评审)听起来可能觉得有剧力万钧之势(你看《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就知道粗口也可以很exotic),我等会“屌”人之辈一听就知未够火喉,不是那回事。 说到要“屌”,我暗地里也“屌”了几次──周长胜每次痛哭时我心里就要暗骂:“屌!男人老狗喊乜能野!(操!堂堂男子哭哭啼啼的干啥?)”当然我知道我是太无情,我听到戏院中的男男女女在跟周长胜一起啜泣。

演周长胜儿子的阿BOY吴景滔太可爱了,几乎无人不喜欢他,我也喜欢这个小孩。问题是,我不能相信一个废柴烂睹爸爸和一个好逸舞女妈妈可以调教出如此温柔敦厚的儿子。吴景滔的番书仔口音,提醒着我他是其实是名媛司马燕的儿子。阿BOY本身是个人格分裂的角色,他不愿父亲迫他偷窃,却会在自愿的状况下顺手牵羊。他并非有良知,只是痛恨父亲不够义气,没有做好掩护,所以本来温顺的他也要咬掉周长胜的耳朵。有这份强悍,为何不老早把父亲教训,或至少早日脱离他的魔掌。

杨采妮同样没有说服力,她既然只容郭富城的手留在她的上半身游走,谭家明为何不另找一个能豁出去的女星来演,《烈火青春》的夏文汐与《雪在烧》的叶全真都为谭家明交足货,二十年后换来的是倒退。据说合内地尺度的两小时版本大幅删减了妓女林熙蕾与郭富城的情欲场面,那就等于将谭家明的拿手好戏宰了。因此,看足本是有必要的。林熙蕾其实比几个主角都称职,阿肥、阿肥妈咪、杨采妮在舞厅的姊妹,甚至招待所的东主,都比几个主角演得真实到位。

一个人能成为败家睹徒,不是他独自成就的,正如年前谈得热烘烘的“隐藏青年”,同样要靠家人朋友共襄善举方可玉成好事,周长胜的确有个得力儿子,甚至事隔多年,儿子还是对父亲有着依依不舍之情。可是观众看到的周长胜不过是一面倒的令人讨厌,根本找不到令人又爱又恨的基础。

谭家明重视剪接,剪接是展示他的“电影语言”(引号中的这个唬人的名词常常出现在谭的访问文章)的主要手段。我算是开了眼界,然而语言是用来说话沟通,而不只是用来摆姿态。要是这样,这跟某些伪文艺青年一看到电影说法文就大叫浪漫诗意有何分别呢?那些跳动的镜头是否用得恰当且不说,有组镜头我觉得特别碍眼:输干输净的周长胜坐在小餐厅,手中把玩着他剩下的两块钱,一个快镜剪接,那两块就被侍应生抢去。这样的手法当然可供文艺影痴解读成山穷水尽的失意无奈,可是我思疑在最下等的食肆的侍应生也不会如此挑衅无礼。退一步说,就算有如此侍应生,曾两次拿侍应生来刁难的周长胜又为何会突然温顺起来,不哼半句?

日前遇上位朋友的长辈,谈及《父子》的种种不足。他提出谭家明的东西其实很中产,细想实有道理。谭家明最著名的《烈火青春》,虽然有来自公屋的汤镇业,但整部电影的主场景,还是饱食终日无须为口奔驰的中产家庭。《父子》在香港收了六百多万,票房算是相当不俗,看来是对正了中产口味,整个宣传活动的铺陈,属哈佛商学院应该收纳的文艺电影推广成功个案。

谭家明在片首用字幕说:“没有一部电影可以满足到所有的观众。”有谁不知“绝大部分母亲是女人”呢? 说出这句话,反而令人觉得导演连面对批评的最基本勇气都没有。

 8 ) 失望

说实话 要不是看到有人说剪掉了 四十多分钟
还真的很失望 今天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
 虽然明白情节是怎么一回事了
但感觉没有灵魂 很生硬 很牵强
完全没感觉到 父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只是觉得 似乎在用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他爸爸的故事
讲述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
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不过片头那首歌到很喜欢 和狗咬狗结尾是同一首
看来今年流行用这歌 呵呵
还是去找个粤语版 完完整整看一遍

 短评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故事不应该发生在香港,可能是因为不同于以往港片的感觉吧~~

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总有些纠结,无法原谅

7分钟前
  • 筱蓝
  • 还行

sound basic lecture..

12分钟前
  • 小卓同學。
  • 还行

一次完全陌生的观影体验,整体风格上笼罩了太多传统台湾文艺苦情片的悲情色彩。

13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还行

7/10。以冲突和暴力的影像方式打破了家庭情节剧固有的体谅和煽情套路,但又十分清晰细腻。开头儿子手持一架风车依靠着骑单车的父亲,车子左右摇摆无法承载儿子的幸福,单车突然摔倒将梦惊醒,停摆的风扇和铁栏将景深中的儿子挤压,随后一个主观视角里封闭的铁窗叠化母亲忧思的侧身,儿子与父母的镜头总保持相当远的距离,被孤立甚至挤压。父亲想爱却没有爱的能力,剪辑对此种心理的延伸很微妙:阿胜和阿莲做爱的场面从开端到高潮的剪辑完整流畅,阿胜与妓女寻欢时剪辑却顺序错乱,代表阿胜爱的只有妻子,无论妓女如何挑逗,阿胜都无无法进入另一个女人的世界。教唆儿子偷窃的河岸背景,树叶撩动的空景和父亲含泪的近景交替,被咬掉耳朵象征父权的堕落状态,阿胜倚树痛哭后悔恨地走下河,河上浮木象征还有救赎可能,儿子长大赎回偷窃的表也赎了父亲的罪。

1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除了床戏,没什么好看的,而且床戏也不如去看日本动作片

20分钟前
  • 扭腰客
  • 较差

对那个结局有点无语

24分钟前
  • 灿小烈
  • 推荐

唉,我只有一声叹息。

27分钟前
  • 追剧小贫嘴
  • 推荐

7.4;難離難捨,想抱緊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30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小演员好可爱

35分钟前
  • 轻飘飘的旧时光
  • 推荐

多年过后,只记得那段大尺度的色情片段 ╮(╯▽╰)╭

4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想明白一些事情~

44分钟前
  • Miss黄
  • 还行

开篇的美景和那首歌加一星

46分钟前
  • donglao
  • 推荐

总算是看了

51分钟前
  • 葡❤️萄
  • 还行

母亲走了以后才变得有意思了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回忆里小孩玩PSP是BUG

57分钟前
  • 地位低
  • 还行

13年前的作品,出自谭家明之手,这些年间,在电视看过数次不同的片段,很快转台,按捺自己,要从头开始看才好。到开始大量观影,每年都有看它的念头,不知为何搁置许久,可能看到评价并不好,可能需要等到夏天,各种不知名原因。今晚终于看了,摄影风格仍旧是最初看到片段掠影时的那种感觉,原来当时数次我看到的都是开头,马来西亚,情欲戏,而叙事偏弱,情感偏弱,对白偏弱,题目也应该为父而不该是父子,这种男性形象带来的家庭症结在最后也没有被好好处理,用同样的演员出演不同身份(如在一起却会是同样命运)带出偶然与必然这个是亮点,结尾导演说把这部电影献给他的学生,真打动人,而片头提词则显得自恋,还是《最后胜利》更愉快,谭家明是老师级别的人物,却只单独在剪辑或镜头等某一分工中取胜,实在没有印象里那么值得推崇。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一个烂仔父亲的传说。郭富城一人饰演两角,颇有两种选择两种人生的“镜面”映照,可惜一个着墨太少,不过也算正常,幸福的人生大多相似,不幸的人生才各有各的不幸。父子之间就是这样,要么成为你,要么成为你的反面。不幸的是电影里父亲总是走向错误的人生,而幸运的是孩子受够了一切走向了反面。看的导演剪辑版又看了花絮,演员都很不错谭家明功不可没。郭天王自不用说,小男孩非常棒,如果郭富城能拿金马影帝,那他也能。杨采妮和林熙蕾也很棒,和郭天王两场情欲戏,张力十足,使影片增色不少,清纯与魅惑,两种美。

1小时前
  • 津五渡
  • 推荐

父子

1小时前
  • feu
  • 推荐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它想表现什么。

1小时前
  • shu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