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录像

恐怖片西班牙2007

主演:曼努埃拉·贝拉斯科,费兰·特拉萨,乔治·塞拉诺,巴勃罗·罗索,大卫·韦尔,维森特·希尔,卡洛斯·拉萨尔特

导演:豪梅·巴拉格罗,帕科·普拉萨

 剧照

死亡录像 剧照 NO.1死亡录像 剧照 NO.2死亡录像 剧照 NO.3死亡录像 剧照 NO.4死亡录像 剧照 NO.5死亡录像 剧照 NO.6死亡录像 剧照 NO.13死亡录像 剧照 NO.14死亡录像 剧照 NO.15死亡录像 剧照 NO.16死亡录像 剧照 NO.17死亡录像 剧照 NO.18死亡录像 剧照 NO.19死亡录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0:19

详细剧情

  女记者安吉拉(Manuela Velasco 饰)和摄影师帕布罗(Pablo Rosso 饰)计划拍一部描写消防员工作的纪录片。接到报警电话后,他们随消防队来到一幢老式的公寓。公寓内似乎有某种致命的病毒在蔓延,感染者莫不心性癫狂,嗜血如命。住户被紧急疏散,死亡人数则不断增加。原本以为是一次平常的采访,却没想到通过摄像机拍下了真实而恐怖的场景……  本片荣获2008年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Silver Scream奖、2008葡萄牙奇幻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观众票选奖、2008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编剧和最佳新人女主角等多个电影节奖项。

 长篇影评

 1 ) 《死亡录像》: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从观赏的角度说,《死亡录像》比《女巫布莱尔》紧凑多了,至少后者打起烟雾弹那是相当过分。也许看过的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听过壮举的人倒是极多,以致片子更像是被名声所累。

在这年头,《死亡录像》还是可以作为推荐的,只需要具备西式恐怖片的不多体验,现在不光人咬人不新鲜,死人咬人也就那个样,一切只因为它是恐怖片。以不剧泄为前提,故事就是采访二人组,一出镜女记者、一扛摄像机的,跟拍消防队员的行动,到了一公寓楼展开营救行动。

故事迅速地展开,没啥好前因后果,要有点提交代就是靠剧中人物的眼观耳闻。好不好可以看过再说,差点忘了讲,这里推荐的一大原因就是《死亡录像》的片长够短,你看看就知道了(不建议RMVB,看RIP加外挂字幕吧)。

影片的带入感很强,摄像机将观众带到了那幢惊骇的楼里,犹如置身其中的恐慌者,KTV也将它和玩DV的《科洛弗档案》列在一起进行了分析。比起以往借助化妆打光布景音效所设置的恐怖片,《死亡录像》的手法很简单,作为恐怖的一种娱乐方式,它就像个“探索与发现”式的电视节目。相比于揭秘解谜,电影总是要玩得好一些,弄个开放点的结局,这些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063210/

 2 ) 死亡录像1

这部电影几乎完全套用生化危机的创意,不过相对来说除了电影一开始拍的有点无聊外,后面的部分还是挺紧凑的。
有时候对觉得这些警察无语了,从房子里走出去的不管,却要往死里控制刚进去的,明知道感染者会发疯,还只派了一个人进去。把整个楼封了却不采取实质性的拯救措施,封楼的速度倒是挺快,没一会,里面的人所有能想到的出口就封死了,然后象征性的派一个送死的,大家就只等在外面看戏了,看看这些人是怎么样一个一个去死的,就像斗蟋蟀一样,说不定外面的人还要在谁先死,谁能坚持到最后这件事上赌上一笔,趁机赚点小钱。
每部电影中总要有几个那样的蠢材,西萨在这里明显就是了,危急情况下,从他站在门口说话,就知道导演给他安排的命运是什么了。
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被吓傻了,楼道里的灯灭了,找不到开关,难道所有的屋里也没有灯吗?进屋之后还要一直用摄像的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电池好啊。
电影只有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就这么短的时间他们还不忘了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不禁想骂人,你他妈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中文还是日语就断定他们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开着门关你鸟事。想想最近看的几部电影中中国人所扮演的形象,一部法国片(忘记叫什么名字了)里面的领头的中国人是同性恋,手下的中国人都是非法劳工,无疑是在说中国人有钱的都是gay,没钱的就是命比草贱的犯法分子。在《死亡幻觉1》中出现的中国人是一个英语不怎么好的胖妹子,儿童肥胖是先在你们国家发生的是好不好,你们说中文也不见得有多高明,又不是母语,人家说的不好你至于围着嘲笑么,想想外国人来中国后受到的待遇,能说几句神仙听了都想撞墙的中文,就会被周为的中国人大为赞赏,惊为天人。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年新疆事件的时候CNN的报道,如今信息传播渠道这么多,传播速度这么快,CNN竟然当着大家的面把大家当傻子耍,这些人真是和猿人相反。说到这里又使我觉得,国人还真是……,种种现象都表明即使是国外的媒体,也有许多是在胡搞八搞,但是有一些人总会觉得国外的信息是真的。东西一定要进口的才有档次,人只要出过国就高人一等。想起一个笑话,具体的记不清了,反正大概意思是说中国女子的出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嫁老外。不禁想起一篇文章里说的,假如说一个中国人走在外国的大街上一定会经常有警察检查你的签证是否过期,而在中国却有一些外国人的外国人的签证早就过期了,但是几乎从来不会受到检查。扯远了(火大了)。

 3 ) 巴塞罗那的!

确切说,导演是个很加泰罗尼亚的人
女主角是个地道的马德里人
拍录象的PABLO, 是南美的.

真的,在现场,可怕死了. 午夜12点半看完出来,500米的路不敢走回家. 更多人害怕是因为,他们自己就住在片子里那样的一座至少100年的老房子里.

看了REC的 记录片, 看到他们是怎么做这个片子的。女主演没有剧本的全部,她一整个月,一直穿着同一件衣服,挂满血浆,没几天就臭了.

比较搞笑的是,在电影院里 后面的观众一直说:"哈,中国人,中国人." 我很笃定那女人是个日本的. 看了记录,果然,男人是中国的,女人是日本的。 那鱼眼皮~~ 不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


最后,看被删减镜头,看到消防局的女工作人员 告诉司机去 RAMBLA DE CATALUNYA 34号,于是我和朋友就去那座房子看了看. 
原来就在我住的地方2个街区之近!!! 站在那个门口还感觉到阴风阵阵的~~ 不过旁边的老太太好心地说:"你别怕,电影里的都是编的,这座房子都拍了好多戏了"

 4 ) 浅谈伪纪录恐怖惊悚片的发展及其特征

“伪纪录”的英文是mockumentary,也就是mock和documentary的结合,它常被归类为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而被运用于恐怖惊悚片中则会产生更为真切的恐怖效果。
“恐怖片”是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故事内容怪诞离奇,充满恐怖惊悚的元素和形象。如描写鬼怪作祟、勾魂摄魄,凶猛变异动物噬人等,摄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于表现恐怖画面的条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战争等的所谓灾难片也属此类。
恐怖片往往意图引起观众的恐惧、害怕、不安、惶恐等原始的负面情绪,通过宣泄这些情绪令观众得到娱乐体验。希区柯克首先发现了悬念对于电影语言的决定性意义,他对蒙太奇等的电影语言在恐怖惊悚片中探索,影响深远。一些世界级电影大师也对恐怖片情有独钟,如库布里克的《闪灵》、波兰斯基的《怪房客》等,都是想借助恐怖片这种样式,来探索和挑战电影语言的极限。
以蒙太奇学派为代表的表现美学、技术主义传统以技术为手段,以表现为目的,强调艺术的假定性,主张对原始素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人为的加工。比如重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戏剧性,重视摄影棚的作用,用以假乱真的布景和道具营造完美的银幕幻觉。好莱坞是技术主义、表现美学的实践者。恐怖电影作为一个类型出现无疑是技术主义的,因此它最早兴起于美国,至今也依然引领世界恐怖片的潮流。如早期的《弗兰肯斯坦》、《畸形人》,六七十年代的《驱魔人》、《魔女嘉莉》《活死人之夜》,《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及后来的《异形》,《电锯惊魂》、《招魂》系列。
 
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换言之,即电影特别擅长于记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因而现实对它有自然的吸引力。
相比技术主义,一种写实主义的传统成为电影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再现美学、写实主义传统以长镜头学派为代表,以纪实为手段,以再现现实为目的,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强调电影的照相功能,反对编造、排斥人为的干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正是这种美学传统最典型的体现。
《拯救大兵瑞恩》在展现战争场面时所表现出的纪实性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技术手段的加入使影片在模拟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的情景时,画面具有强烈的逼真感。该片摄影立足于电影的纪实本性,用富有震撼力的纪录片摄影风格营造了逼真的战争场面。
在镜头能逼真反映物质世界的现实当作是电影本性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有不少以纪实和纪录为风格的影片出现。将这种风格应用在恐怖片的制作中也开始出现。
《食人族》是兴起于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逐渐衰落的系列恐怖电影,剧情通常是偏执的冒险家们进入南美洲或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深处,探寻那些隐蔽的原始食人部落,结局多半是被生吞活剥。《食人族》系列有多部,良莠不齐,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1980年拍摄的这部《人食人实录》(Cannibal Holocaust),又译《食人族大屠杀》。剧情采用倒叙方式,讲述某电影摄制小组去南美的丛林深处探寻食人族,结果神秘失踪,一位教授因此前去探寻原因。一年后,他们的电影胶片被发现并带回了美国,而这部电影就是他们拍摄的那卷胶片。
此片应该是最早的将伪纪录的写实手法运用于恐怖片的制作,只是纪录片的感觉不是很强。该片由于太过真实残忍而被禁映多年,导演甚至被起诉。虽是三十年前的老电影,但本片的特效技术和血腥场面在今天看来仍令人惊叹。
1995年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等发起的电影运动开始,该运动被称为道格玛95共同体,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它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其要求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等。
可能是受此运动的启发,1999年的影片《女巫布莱尔》首次采用手持摄影的方法拍摄惊悚恐怖题材的影片并大获成功,此后该手法就被争相效仿。影片虽然成本极低,制作粗糙,但却大获成功,其中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以纪录片作为噱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观众的猎奇心理。片子的纪录了三名大学生为了探寻女巫而走进森林最后全部死亡的全过程。全片采用手持摄影拍摄,镜头晃动,画面失焦,很容易让人产生眩晕呕吐之感。影片并没有什么血腥镜头,女巫的真实面貌也并没有出现,但是看后确有一种毛毛的感觉。一宗离奇的失踪案件用全纪录的手法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仿佛真的发生了,观众内心的疑问和茫然在影片结束后许久不能消散。他们在这样一部电影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恐怖与惊悚,而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体验。
美国恐怖电影研究专家诺埃尔·卡罗尔认为恐怖美学范畴的核心元素包括害怕和恶心。恐怖电影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它激起的恐惧心理体验和审美。越来越将非美学的元素加入到创作和表现中,任何极端的、对立的都可能被大胆地使用,以此来打破习惯的美学模式,激起新的、更强烈的体验。
 
可以说这种手法使影片反映的事件更真实、更可信,使得逼真性和纪实感更突出。
这里可以举以实例说明,2013年1月至2月间一名叫蓝可儿的华裔女大学生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塞西尔酒店 (Cecil Hotel) 屋顶水塔内的溺死事件轰动一时。因其死亡地点离奇,加上其失踪前被监视器拍摄到在酒店电梯内做出一系列诡异动作,因此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加之各种猜测和推断更使得这一事件扑朔迷离。并有好事者以此为蓝本拍摄了名为《蓝可儿之旅》的恐怖短片,并且也采用了伪纪录的手法,但其质量相比事件本身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在公布的这一段长约4分钟的监控视频中,每一秒都似乎让人感觉到诡异和毛骨悚然。这种真实的纪录感所带给人的恐怖气氛让所有技术主义的化妆、配乐、音效和血浆都黯然失色。
 
    《女巫布莱尔》在拍摄手法上的创新为后来惊悚片的拍摄开辟了新的思路。西班牙2007年的《死亡录像》就是很成功的代表,这个系列电影可算得上是西班牙在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影片了。影片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公寓楼中,封闭环境增加了恐怖的气氛。记者安吉拉和摄影师跟随几名消防队员来到事发地后发现了一名被感染的老妇,她疯狂攻击前来的警员和消防员。正当人们要将伤员送去医院时,公寓却被警方封锁……
    影片在恐怖氛围的营造上十分出色,将伪纪录的真实感发挥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快速的情节发展和凌厉的剪辑使得其中的惊悚效果更进一层。手持摄影的手法将本可能只是一部B级血浆电影成功变身。影片结尾处的夜视拍摄更是将全片的恐怖氛围推向极致。
    第一集的结尾处向观众揭示了感染的来源,并为续集的拍摄留下伏笔。随着女记者被托入黑暗,影片结束。系列第二集紧跟第一集的故事。又一对搜救人员进入楼内,继续与感染者的搏斗…… 这一集采用了多个摄像机分段拍摄从多个角度呈现整个事件。导演在这一集中表现出了对 《驱魔人》这类影片的兴趣,将事件原由归结于灵异的鬼魂附体,不仅让观众摸不找头脑,也使影片的整体风格被搅乱。但续集依然延续了前作紧凑的情节和快速的剪辑,使得恐怖气氛的营造自然流畅。该系列迄今也拍摄了4部,第三部的风格更显得与前作格格不入,显得杂乱和无厘头,而第四部已经脱离伪纪录的手法。而《隔离区》系列正是美国版的《死亡录像》。
 
2008年的美国影片《科洛弗档案》用同样的手法拍摄了一部《哥斯拉》。又是纽约遭受了不明生物的袭击,一群正在举行派对的人用DV记录了死亡前的经历。全片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怪兽的全貌,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全手持摄影让观众有置身灾难中纽约的真切感受,跟随主角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惊肉跳,我们由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伪纪录的手法又一次在惊悚效果的营造上获得成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认可。影片中的灾难和袭击突如其来、毫无征兆,人们一下子就陷入了恐惧和无助之中。这其中显然有美国人对911事件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影片对恐怖袭击下人们的遭遇做了艺术化的处理。结合现实和政治隐喻也成了这类影片的一个特点,《死亡录像》系列中对政府的刻画显然也有某种政治讽刺。同类题材的还有挪威电影《追击巨怪》。
 
2009的小成本电影《灵动·鬼影实录》又一次证明了该类型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灵异事件又一次获得了青睐,一队夫妇用摄影机扑捉鬼魂,希望能够用真实的影像记录下鬼魂出没的证据,但显然,他们对随后出现的可怕事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一种纪录片形式所呈现出的真实恐怖体验,让人颤抖。影片里的悬疑和惊悚气氛,无疑渲染得十分成功。但《鬼影实录》还是引领了现代恐怖片的新潮流。该片虽然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但还是以其独到的创作获得了观众的认同,这部以1.5万美元的小成本收回1.5亿的票房,跟当年的《女巫布莱尔》一样赚得盆满钵满,靠的便是伪纪录。迄今为止这个系列已经拍摄了5部。美国的《鬼影实录》大获成功后,日本也原样照拍了一部《鬼影实录:东京之夜》,这部电影在创作上并无新意和突出的恐怖效果。2010年韩国也拍摄了号称是首部伪纪录恐怖片的《废家》,中国也有《北纬31度录像带》,但都乏善可陈,国产恐怖片依然在搞笑的路上狂奔不止。
 
还有一种手法是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和场景的再现来表现事件的真实性。典型的是2008年的澳大利亚影片《蒙哥湖》。影片讲述一家人去湖边休闲度假,女儿爱丽丝游泳时突然失踪,不久消防队找到了尸体,之后家里便频频出现诡异现象,似乎是爱丽丝的灵魂在作祟...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大量的人物访谈,探讨家庭伦理和鬼魂是否存在,期间穿插一些灵异照片和一段灵异视频。还如《第四类接触》采取了混搭式的伪纪录手法,其改编自一位教授对被外星人绑架事件幸存者的采访调查报告。由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再加上那些“真实”的访谈录像,就更加让人疑乱丛生了。此类手法使影片产生了类似BBC纪录片一样的真实效果,有一定的创意,在悬念和气氛的营造上也一定特色。
 

与传统恐怖片相比,伪纪录恐怖惊悚片在审美特征上具有共通之处,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首先一点,影片必须向观众明确摄像机的存在及其为何会存在,这是传统恐怖片不需要的,因为它们必须让摄像机隐藏起来。比如《女巫布莱尔》和《达洛夫事件》等以一队人对某个神秘事件的探寻来将摄像机的存在合理化。其中设定比较合理的有《死亡录像》和《科洛弗档案》。《死亡录像》是以记者的采访为切入点,让整个纪录的过程显得顺理成章。《科洛弗档案》则在一次聚会的录像过程中插入了整个事件。这两部作品在解释为何摄像机会存在,为何会有这样一段录像方面较有创造性。但这类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那种极度恐慌和紧张的状态下,为何人物还能继续拍摄?疲于奔命时仍然不愿舍弃这个负担?在所有人都死亡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看到他们拍摄的东西?一些影片还试图利用多个摄像机,并在它们之间玩起了蒙太奇,可以说这是对整体纪录风格的破坏,把观众又带回了传统。
为了营造诡异陌生的神秘气氛,经典恐怖电影往往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置在遥远偏僻、孤立封闭的地方,伪纪录恐怖片同样如此。如封闭的公寓、精神病院和洞穴、冰天雪地的无人之处、人迹罕至的森林、外太空等往往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而晚上则成为故事情节重点发生、进展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时间、空间的陌生化与隔绝来加强神秘的气氛。
在恐怖元素的设置,或者说是什么造成了恐怖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新可供创造。通常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元素,首先是幽灵或鬼魂之类的灵异元素,代表的即《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蒙哥湖》、《灵异咒》、《地下墓穴》等。其次是病毒、僵尸,如《死亡录像》、《隔离区》、《美国僵尸》《墓地邂逅》等。怪兽入侵的《科洛弗档案》《追击巨怪》。驱魔类《死亡录像2》、《最后一次驱魔》、《绞刑架》。外星人作怪的《欧罗巴行动》、《阿波罗18》、《第四类接触》、《达洛夫事件》等。
 
经典恐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大多是封闭式的。往往以一个恐怖元素对正常秩序的暴力入侵为开始,叙事围绕着入侵和人们的抵抗展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危险步步紧逼,勾起观众和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虽有危险、恐惧的情节和场面出现,但是强烈的故事性化解了这种恐惧感,叙事在整个恐怖情感的接受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使观众有继续观影的愿望。因此,一个完整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是经典恐怖电影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伪纪录恐怖片多数时候则是相反的,即是我们主动的介入但某个恐怖元素中去,妄图探寻和挖掘其中的秘密,而后被恐怖元素所包围。而且现在许多恐怖片特别是伪纪录恐怖片在叙事结构上多是不封闭的。如《女巫布莱尔》的几位人物都命丧密林,且没有与恐怖元素的直接交锋。《科洛弗档案》中的主人公同样都死于袭击,只留下一盘录像带。主人公多数没能在与恐怖元素的交锋中取胜或逃出生天,而是相反,或者是更开放的结局。这种处理的效果在于使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仍然处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和疑虑中,将对整个事件和人物命运的猜测不断萦绕在脑海。《黑暗侵袭》是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影片,其结尾处的处理可谓精彩绝伦,让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伴随着嚎叫在洞穴和观众的内心回荡不绝。
 
相比传统类型,这类影片在技术上对一般用于渲染恐怖气氛的配乐作了必须的舍弃,对一些特殊声效也必须使之融于影片的整体风格。
到现在为止,这一类型恐怖惊悚电影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无论在恐怖元素的设置和故事内容的编排上近年来都乏善可陈。《鬼影实录》虽然仍然在拍摄续集但都难以再吊起观众的胃口,而《死亡录像》系列到最近一部已经脱离这种形式。可以说这个类型在创作上的创新有一定难度,实际上,整个恐怖片类型也都面临这一问题。首先,技术上可以说手法已经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除了晃动的摄像机,就是固定的摄像机,类型的恐怖纪实感也在逐渐失去新鲜感和刺激效果。试图在其中加入多个摄像机和蒙太奇大多会使这个事件的纪录性产生问题,甚至给观众造成出戏的感觉。故事层面的创新更是难题(整个类型的难题),大多都在结尾时失控或落入俗套,难以使观众接受和认同(这种电影为什么会被拍出来?)。
以上总结了伪纪录恐怖电影的主要特征,但由于恐怖电影自身类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我们对这类影片的分析仅仅提供了观察西方恐怖电影的一个视角。在日渐多变和不断增加的恐怖电影类型中,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混合性的元素,使得经典恐怖电影和现代恐怖电影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伪纪录恐怖惊悚片可以说是现代恐怖片的代表,其在技术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写实主义的某些主张和手法,但归根结底这仍然是技术主义的实践。
一般来说,西方恐怖片以强烈的血腥和恶心构成视觉冲击为主,与东方恐怖片独特的心理恐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恐怖片的两大主流创作模式,即心理恐怖与血腥恐怖。但实际上,这两种模式也在不断的融合和互相借鉴。一部恐怖片的最大成功大概在于它什么也没干,而你已经被吓到,影片虽然结束,但是恐惧不会消失。

 5 ) REC(死亡录像)

最近很流行这样拿着dv到处拍的片子,当然,是从布莱尔女巫开始红起来的,cloverfile和rec也都做得真的很不错,而且rec里的记者小姑娘很漂亮噢,哈哈,虽然在片子里实在是吵了点,感觉一直在尖叫,一般的恐怖片的话,她这号就属于先死的那种,但这里她是主角,当然留到最后啦。
全片就在那么一个公寓里发生,其实这些人真的挺傻的,很多人被咬都是不必要的,而且如果是我,最后宁愿跳出公寓被击毙也不愿被这样乱咬……
另外,再一次像生化危机致敬,生化危机的僵尸概念已近是沿用的不能再沿用了,不过也许以前的电影里就有这样的僵尸概念,但是我想说的是,让这个概念红起来的,并且广泛沿用的,当然是生化。看着片子里他们开枪或者打那些个僵尸头的时候,我就在想,爆头啊,不爆头死不掉的啊。
哈哈,挺有创意的片子,半夜看的,神经至少一直都紧绷着噢,被吓倒么还不至于,不过这片子已经是我近来看的恐怖片中算恐怖的了。

 6 ) 一部假的纪录片

伪纪录片的特点在于“真”,而恐怖片一般都很“假”,要想将两者完美融合,就要大胆摒弃那些恐怖片的传统恐怖元素。就像《女巫布莱尔》,没有花里胡哨的吓人手段,反而真实的渗人。这片子是挺好看的,看得我心惊肉跳,但我觉得不拍成伪纪录片也许会更好看!这样的故事太假,根本拍不出《女巫布莱尔》那样的真实感,至少我是没有办法把它当成真的看,拍成伪纪录片没什么意义,镜头晃得让人想呕吐,反而影响观影效果,不如拍成正常的电影看着过瘾!片中有一个情节蛮讽刺的,那个带孩子的女人声称这一切的麻烦是那对亚裔夫妇的父亲引起的,不想却是自己家出的问题。个人觉得西班牙语不是很好听,在这片子里还被女主歇斯底里的喊着说,真是让人受不了,西班牙女郎的嗓门都很大吗?

 7 ) 《死亡录像》系列故事线整理(剧透)

背景:恶魔与驱魔人的斗争(根据第二部可知)

第一部:恶魔附身小女孩,被神父抓去研究。研究失败,神父被杀,病毒在大楼内传开。误以为小狗得了流感,带去医院诊断,病毒扩散至外界(引出第三部)。消防员和女记者共同前往楼内查看,最后团灭,女记者被恶魔(寄生虫)附体(根据第二部可知)。

第二部:特种部队跟随一个神父前往大楼进行调查,四个特警分别被咬、自杀、被拖下水、被杀。神父被女记者杀死。被附体女记者是唯一的幸存者,模仿神父的声音下达了救援自己的命令。第二部完成了整个系列的世界观构架。

第三部:小狗到医院治疗,咬了A一口。A去参加婚宴,开始到处乱咬,几乎所有人都被感染。由于神父念经把僵尸们定住,最后男女主角差点幸存,可惜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僵尸没有受影响,咬了女主一口。最后女主咬了男主,两人都被特警杀死。(真爱的力量相当感人)一二三部的时间线相近。

第四部:接第二部,女记者被特警救出,带到船上进行研究。病毒意外地在船上扩散开来,几乎所有船员都被感染。通过查看之前的录像,主治医生认为女主角被恶魔附体,要在她身上进行实验,研制血清。意外地发现此时寄生虫已经不在女记者身上。争执之下,主治医生开启了自毁倒计时。杀死了寄生虫的宿主后,女记者和船上一名技术员凭借救生艇逃生,寄生虫落入海洋,找了一条鱼作为宿主。结尾是女记者和技术员搭上了出租车。

 8 ) 纪录片式生化危机 恐怖中的温情

看的时候发现21年上映的泰国恐怖片《灵媒》无论是在拍摄手法—伪纪录片,还是在最后结尾的高潮部分的处理都与其非常类似,即摄像机夜视镜头下的恐怖直播。 传染病导致人类丧尸化,这个设定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烂熟化了,但是在零几年那会儿应该还是属于新潮的。在某种程度上,《死亡录像》给后来的恐怖类电影带来了很多启发。 电影2/3的剧情并不算恐怖,我这种胆小鬼都能接受的程度。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怪物”都是可知的,可被预测的异化后的人类,顶多是血腥点,对中国人来说可能算不上真正的吊诡和恐怖。不过电影最后10分钟还是可以满足大家对恐怖和刺激的追求的,不要错过。 关于剧情和人物设定,在这部恐怖片中我反而解读出了一种“温情”。 警察因为杀人内疚最后被咬了还拖住小女孩;居民实习医主动救助伤患;记者一直坚持记录真相; 光头的消防警察遇到一个感染者干掉一个还一路护着俩记者; 进来的防疫检测人员被咬了主动把自己关起来;然后那个开始看起来很油腻的中年男人,在只剩下几个人的情况下居然能保持情绪稳定,能想出来逃离通道。在片尾,男女记者来到了最恐怖的顶层阁楼,在照明设施被破坏,只有男记者有摄像头夜视的情况下,他选择的是去保护处在黑暗中的女记者,嗯,虽然在面对boss的时候大家都团灭了,但是还是说,该有的安全感是有的。

 短评

看过以后要缓2天- -

6分钟前
  • 大M°魚小米子
  • 推荐

活生生渗人。。最后的时候

9分钟前
  • before_now
  • 推荐

3.5星。哇哦,生化丧尸,夜视模式吓尿了。

10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不错~

11分钟前
  • Dominic
  • 推荐

恐怖炸裂。

1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晃得要吐

14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这部片恐怖就在于真的很恐怖。

19分钟前
  • 颜良辰
  • 力荐

最后一段夜视混乱场景很优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好生猛。PS:整个过程中摄影师未免太淡定了。

27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西班牙人的大嗓门怎么能让怪异生命存活

29分钟前
  • 找什么小姐
  • 还行

我真是非常喜欢这种DV形式的惊悚片,想起来我要再度像《女巫布莱尔》致一下敬

34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老晃家恐怖夜。好些年没看到这么爽快的恐怖片了,兴奋!

3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伪记录片~~~ 但是小妞不错 情节也不错~~~ 哈哈

43分钟前
  • Fallcon
  • 推荐

女主播真彪悍。在黑阁楼里,一边哭泣战栗一边还要硬拉上pablo听录音

45分钟前
  • 徒然曜日
  • 还行

妈的,紧张得我快吐了。。。

50分钟前
  • 細細陳
  • 还行

晃得恶心

54分钟前
  • 刘酸铜
  • 还行

分别用两个字来点评,那就是“吵”和“晕”。

55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较差

后十几分钟很不错。但是为什么怪物又永远是打不死的小强这么俗套。。。

58分钟前
  • ==
  • 推荐

完全一扫我当初看女巫布莱尔的挫败感!这个起码会叫你跟住剧情发展,那个都要催眠死了。

60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