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乒乓

大陆剧大陆2021

主演:白敬亭,许魏洲,万国鹏,边一鸣,杜双宇,刘之冰,王建新,高冬平,徐僧,赵成顺

导演:程浩,李嘉

播放地址

 剧照

荣耀乒乓 剧照 NO.1荣耀乒乓 剧照 NO.2荣耀乒乓 剧照 NO.3荣耀乒乓 剧照 NO.4荣耀乒乓 剧照 NO.5荣耀乒乓 剧照 NO.6荣耀乒乓 剧照 NO.13荣耀乒乓 剧照 NO.14荣耀乒乓 剧照 NO.15荣耀乒乓 剧照 NO.16荣耀乒乓 剧照 NO.17荣耀乒乓 剧照 NO.18荣耀乒乓 剧照 NO.19荣耀乒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20:19

详细剧情

  徐坦(白敬亭 饰)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男孩,在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爷爷的影响下,徐坦亦开始学习打乒乓球,就在他准备放弃的节骨眼上,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在徐坦的身上发现了过人的天赋,通过系统而又严格的训练,徐坦的技术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为了球队里的中流砥柱。  于克南(许魏洲 饰)的父亲曾是乒乓球国手,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于克南的球技自然不容小觑,甚至被人称之为天才,他的性格也受此影响桀骜不驯狂放不羁。这样两个个性大相径庭的男孩,他们在球队里相逢了,他们从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不具备的特指,互相较劲,共同进步。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电视剧

你要说导演编剧不了解乒乓球吧,他倒是融梗了很多胖球圈的真实事例

你要是说导演编剧了解乒乓球把,看他们拍出来的东西,但凡看过几场乒乓球比赛的人都拍不出来。更别说了解乒乓球的人。

竞技体育如果不追赢,请问比赛的意义何在。天降紫微星不适合年级大的人,那是小年轻才会出现的。也许你要说编剧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和冲突性。你既然那么会融梗,你照搬乒乓球现实的剧情啊,都可以很热血啊。

张继科,你醒醒

马龙全五星选手

张怡宁大魔王

这些拍出来难道没有戏剧性,没有热血性,就是编剧导演太垃圾,太俗套。而且根本不懂乒乓球,也不尊重乒乓球、

 2 ) 没有乒乓,更没有荣耀

序言

2021/04/08,在上个星期四,《荣耀乒乓》终于完结了,作为一个多年球迷,由于热爱我对这部宣扬国球的影视剧起初自然是抱有极大的期待的,因而当我看到这样一部电视剧面世之后,向大众所展现的乒乓球运动的样貌,内心必然是充满了愤怒。我原以为随着这部电视剧的完结,我的内心依然会带着满腔的愤怒,但没想到的是,它留给我的,只是一种心如死灰的平静,这或许便是所谓的哀莫大于心死吧。我对这部剧的期待在它不断的突破下限的编排剪辑里如同泡沫般一点点消失。留在我心底的,却是替国球多年荣光至今不为大多人所知而感到不值和苦涩。

这部剧唯一值得我感谢的地方,或许是他成功让我在开年的第一个季度里就浪费了我一年里为数不多的烂片额度,之所以说是浪费,是因为其它我看过的烂片至少还能成为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部烂片即便我将它抛向朋友圈,都没有太多人会提及,它连成为一个谈资的资格都没有。


影评声明

我一直相信,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本身不能只由演员决定,正如一场比赛的精彩与否也不能只由球员决定。令人遗憾的是,演员在面对剧本时只能选择接与不接,而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机会时也只能选择上或者不上。因此好的球员也可能打出满是垃圾时间的比赛,而好的演员也难免会演出烂片。

评价一个演员是不是好演员和评价一个球员是不是好球员一样,是有两个维度的。一个是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另一个是他们本身的业务能力。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的公平,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所以没有天赋的运动员再怎么努力,终究要泯然与众人;而没有演技的演员就算再怎么努力,他也不配吃演员这碗饭。

对我来说,在《荣耀乒乓》这部作品里,两位主演和其他演员都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与诚意,在剧本所框定的角色剧情里,他们也将能做到的演出做到了最好的地步;令人遗憾的是,拿不到好的剧本,没有与之相配的制作,那就注定会拍出一部烂剧,这是演员生涯的无奈。正如没有人会说刘德华不优秀,不努力;可如果你要去盘点他演出过的烂片,不少也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例如时至今日依然被大多数人所牢记的《天机·富春山居图》。

当球迷也好,当粉丝也好,都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再好的运动员也会有低谷,会输掉比赛,再优秀的偶像明星也会拍出烂片,但支持他们从来不是罔顾事实的吹嘘,而是坚信他们的努力与能力,终有一天会被认可与看到,得到与之相配的荣光。


致敬

在进入本文正文以前,请允许我向本片的投资方、编剧、和导演致敬,谢谢你们为了这个世界全方位的美好与和谐可以放下自己的一切。

感谢投资方,是你们让国球再次重回大众的视野,你们的贡献堪比2017年难以言说的那一夜,2019年某售票网站的迷幻操作,让大家再次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感谢编剧,为了让我获得成为一个编剧的自信,你们在编撰文本时放下了自己的全部骄傲和底线,成全了一个那么普通,却真的那么自信的我。

感谢导演,是你鬼斧神工的导演水平,让我重新找回了对国产电视剧的自信,原来只要底线拉的够低,一切原本看起来糟心的电视剧竟不过是我过于挑剔了。

防杠声明:本文只针对电视剧中所呈现的角色、台词、剧情,绝无攻击演员或上升国球及国手的意图。


第一部分:对于影评分析逻辑的几点明晰

在正式进入角色原型这一话题的讨论前,作为球迷的一员,有义务向大家明晰几个基本事实。

1. 我并不寄希望于演员三个月的努力就能展现国家队级的竞技水平,这既不可能,也是对国手们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才打到如今水平的侮辱,因此本文不批判也不讨论这部剧里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也希望其他球迷朋友不要攻击这个方面。

2. 我也并不寄希望于这部剧能完全向大家展现国家队的真实样貌,毕竟影视剧为了收视率必然要做出适当的改编,但改编是否适当是需要也是应该被讨论的内容,改编不能成为妄为的理由。

3. 我当然理解,对于国球的致敬难免要触及大满贯、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重大赛事,而这些赛事原本参与的对象就少,因而难免在创作故事时需要基于现实进行借鉴和艺术加工,可对于现实取材的程度,以及是否是出自艺术创作的需要,是需要被讨论的。

4. 诚然,我当然也理解一部影视剧的受众必然不仅是球迷,但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观影体验,也有权表达自己的体验,所以本片影评难免受到作者本人是球迷的立场的影响,我也试图向大家解释这种立场的来源,但如果你觉得球迷不应该对本剧抱有立场,那么这篇影评不适合你

5. 每个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即便尽最大的努力保持理性的说明问题,也依然可能被他人看做是偏激和不理性,对此我仅代表个人表示理解,也因此我从未试图去干预任何一个人的讨论自由。我从没有给任何一个影评点过没用,哪怕他说的在我眼里再怎么个人主观判断。我也从不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剧评里骂人,因为我觉得无论立场如何,讨论至少应该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我感情上判断怎样你就是怎样。我也鼓励任何看过我影评但没看过剧还依然有兴趣和抱有困惑的朋友去看剧,因为我毕竟仅是一家之言,但也请你们学会尊重所有人在豆瓣上给与影评的权利,不是你不喜欢的就要被抹杀。

6.本文中,作者会引用同期或早期的其他影视作品,甚至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类似的情节进行比较,其目是为了说明影视作品在处理不同情绪与矛盾中可行性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这部影视剧的处理在笔者眼中是失败的。


第二部分:角色原型的取用

在进入角色原型的话题之前,请试着想象这样的几个故事。

1.你在一家餐厅点了一份海胆蒸蛋,结果上来的海胆蒸蛋里没有海胆黄,你去申辩时,店家给你解释说,这个季节的海胆里本来就没有黄,你觉得这样的解释能够让你给这份只有蒸蛋和海胆壳的海胆蒸蛋怎样的评价。

2.你购买了一整套昂贵的某品牌的护肤品,使用之后发现并无任何实际的护肤效果,店家给你解释说,我们牌子的护肤品用的材料就值这个价格,疗效是个体差异,你觉得这样的解释能够让你给这样的护肤品怎样的评价。

3. 你参加了一门销售学课程,结果上完课程你发现这门课程除了空喊口号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课程内容,店家给你解释说,这门课程的核心是领悟销售精神胜利法,你觉得这样的解释能够让你给这样的销售课程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能够从上述故事中感受/理解到愤怒与难受,那么你就能理解球迷对于这部剧角色原型的愤怒,不在于原型借用,而在于他们的宣发定位和呈现内容名不符实。

让我们先来看看本剧编导李嘉在接受《乒乓世界》采访时,对于本剧定位做出的解释。

《乒乓世界》杂志对本剧导演/编剧李嘉的采访

现在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剧通过第一集所展示的两位男主徐坦、于克南的基本信息

徐坦:88年生,辽宁鞍山人,北京队队员,幼年时体弱多病而为了强身健体打球,2015年苏州世乒赛决赛时,是中国乒乓球国家队队长,有膝盖伤病,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选手,与于克南是国乒双子星。

于克南:88年2月16日生,父亲是乒乓球教练,曾因违反队规被退队,史上最快大满贯,2015年苏州世乒赛赢下决赛就是第三次蝉联世乒赛冠军,肩部、腰部伤病,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选手,与徐坦是国乒双子星。

下面,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今中国乒坛现役双子星马龙和张继科的一些基本信息

马龙:88年10月20日生,辽宁鞍山人,北京队队员,幼年时体弱多病而为了强身健体打球,2015年苏州世乒赛冠军,是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现任队长,19年因膝伤赴美国手术治疗,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战胜张继科成就大满贯,与张继科是国乒这一代的双子星

张继科:88年2月16日生,山东青岛人,山东队队员,父亲是山东鲁能俱乐部的乒乓球教练,曾因违反队规被退队,回到国家队后经过445天成就史上最快大满贯,2015年世乒赛如果卫冕成功就是第三次蝉联世乒赛冠军,肩部、腰部伤病,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选手,与马龙是国乒这一代的双子星。

敢问,这样角色设定的人生路线框下来,纵观中国乒坛,好巧不巧和张继科与马龙两位现役大满贯可能只差他俩身份证号的距离的情况下,在编导李嘉的口中,剧中包括两位主角却都没有具体的对标原型,他们身上都结合了很多人共性的故事,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是既想树立标志性建筑,又想从事服务型行业?

让我引用本剧男主徐坦母亲的那段台词:在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几百万个孩子学打乒乓球,八岁开始集训,那每年能进省队的也就七百多个,能进国家二队的也就三十多个,能进一队的也就二十多个人,你知道如果想拿到冠军的几率是什么吗?是一千五百万分之一啊。

敢问编剧,在明知举国体制下的国乒,人才储备之巨大,竞争之激烈的情况下,在这成千上万的乒乓人的人生里选取共性,恰好是1988年出生的乒乓球队长,是最快大满贯,是可以第三次蝉联世乒赛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能打上里约奥运会单打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是中国乒坛至今出现过的为数不多的双子星的概率,有多少?是纯属巧合的可能性有多高?是没有采用对标原型的统计结果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当然,正如上文所说,我当然也认可,一个故事想要致敬国球这样在世界乒坛拥有金牌冠军垄断地位的项目,不可能不去讨论奥运、冠军、金牌、大满贯,而这样的人物原型本就稀少,自然也不可能把他们完全剥离。可塑造一个这样的国球故事,就一定要1988年出生?就一定要2月16日?就一定要出生在辽宁鞍山?可以是大满贯就一定要是能世乒赛三连冠的那种?可以有伤病,但就一定要是相对罕见的膝盖伤病?只是改变我说的这些信息,又究竟会影响这个故事发展的哪里?这已然证明了编剧对于原型的借用并不是出于对于艺术创作的需要。

编导一面不断通过增加这些细节的设定让球迷们不可能不去联想两位著名运动员,一边又声称自己没有对标原型,此刻再想想每集前的观前提示: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你能说这是球迷对号入座,无理取闹么?

而最近剧方直接将第一集中关于苏州世乒赛的环节删除,将男主于克南的生日通过p图的方式修正,也完全没有改变这个剧直到完结的剧情编排,甚至对当时已经播出的前28集的剧情完全没有影响,请问这些关于细节的设置除了能加强球迷对于两位原型人物的联想之外,还能有什么作用。

所以说,这部剧因为角色原型被骂的本质,并不是某些人口中所谓的“原型不能被借鉴”,而是本剧编导既想树立标志性建筑,又想从事服务型行业的嘴脸。

《荣耀乒乓》每集观前提示

当然,编剧的“诚意”可并不止于此,为了避免大家对号入座,他还采用了另外两种手段。

1. 人生经历的叠加与错位

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男单决赛的对阵双方,是马龙与方博。方博,技术特点为正手小钢炮,反手相对薄弱,但反手拧拉是其常用得分手段。而徐坦对于克南的战术是——持续进攻于克南的反手位置。而众所周知,张继科本人的主要技战术打法特点是——反手强势。

2015年苏州世乒赛半决赛 张继科 v.s. 方博

2015年苏州世乒赛决赛 马龙 v.s. 方博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团半决赛 张继科 v.s. 郑荣植

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决赛,丁宁因脚意外扭伤叫了伤停,但依然顽强坚持比赛,最终以4-3战胜刘诗雯获得了冠军。

2015年苏州世乒赛 丁宁扭伤脚

2019年暑假,马龙因为膝盖伤病反复发作不得不在美国接受膝盖手术治疗,之后一个人在美国康复训练告别赛场,而本剧让它提前了四年发作,让徐坦忍受不了伤痛抱着膝盖躺在球场上哀嚎。

2019年马龙剃光头在美国接受膝盖伤治疗

编导“鬼斧神工”的将19年的伤病提前4年,将女队的伤停移到男队,将方博的比赛加入其中,创造了这场本不存在的双子星在15年世乒赛决赛赛场的相遇。

2. 天赋属性的削弱

2004年,马龙已经是国家一队的种子选手,青少年挑战赛三冠王,世青赛男单冠军,2005年的马龙已经告别了国际青年赛事步入了成年人的国际赛场,而2006年的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4年,张继科已是国家一队的种子选手,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青少年国际冠军,但因不名原因被退回省队,2006年张继科靠在全锦赛中战胜大满贯孔令辉入围八强重新回到国家队。而这场比赛也被称为新老大满贯的世纪交接。

在本剧中,同时期的徐坦还在省队垫底,靠国家队集训勉强进入二队后依然垫底。桀骜不驯的于克南要靠服软通过国家队集训才重新回到二队还依然不受教练组待见。

纵观近三代国乒男子运动员,踏入主力门槛,16岁才刚刚挤进国家二队的,不好意思,没有。

梁靖崑,96年生,12年2月进入国家一队(16岁),2019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3岁)

王楚钦,00年生,15年升入国家一队(15岁),2018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18岁)

林高远,95年生,09年4月入选国家队(14岁),2018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3岁)

方博,91年底生,09年升入国家一队(17岁),已在国家队服役三年(14岁进二队),15年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3岁)

樊振东,97年生,11年参加集训获得第一名(14岁),12年进入国家队(15岁),14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17岁)

许昕,89年生,2006年2月入国家二队,10月升入国家一队(17岁),09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1岁)

张继科,88年生,2002年初进入国家二队(14岁),2003年初进入国家一队(15岁),2006年全锦赛获胜后重返国家一队(18岁),09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1岁)

马龙,88年生,2002年初进入国家二队(14岁),2003年凭借升降级比赛进入国家一队(15岁),06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18岁)

王皓,83年生,98年进入国家二队(15岁),00年进入国家一队(17岁)04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

王励勤,78年生,15岁入选国家二队,18岁进入国家一队,00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2岁)

马琳,80年生,16岁入选国家队,99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19岁)

孔令辉,75年生,12岁入选国家队,95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20岁)

刘国梁,76年生,91年入选国家队(15岁),94年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 (18岁)

通过弱化两运动员原本的天赋属性,篡改部分经历的发生顺序,叠加其他运动员的人生经历,仿佛就可以告诉全世界,我们真的有好好编故事,我们绝对没有用任何一个运动员当原型。

这话当然没错,因为他们用了好几个。

最要命的是,本剧为了加强所谓的“实感”,不惜使用了大量真实案例:03年巴黎世乒赛,04年悉尼奥运会的男单金牌旁落,插播各种乒乓球运动员真实比赛的片段,以烘托这在这个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乒乓双子星。这种现实感的加强让前面本就已经不断对标的线索更加难以被人忽视。而更有趣的是,他放着这些背景音丝毫不改变真实运动员的名字,却在剧里的国家队里从来不出现他们的名字,不知道的怕不是还以为王皓得是其它国家队的选手。

第一集中,背景播放的王皓的乒乓球比赛

而在真实的时代背景里,在这样一个少年天才和中流砥柱不断涌现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于克南,最高水平仅仅是国家队二队服役经历的运动员,就可以被评价为被乒乓球选择的天才少年,不知道是在侮辱乒乓球黄金时代纷涌而出的人才,还是在暗讽可能人才断层的未来。

编导们奇迹般的在抽取共性时,不去抽取凡是能够站在国家队主力位置上的选手天赋夺目的童年的共性,只去抽取他们最为耀眼的成就和悲伤的经历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没有什么比削弱天赋营造的普通感能更快的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没有什么比悲伤的经历更能引发观众的共情,也没有什么比辉煌的成就,更方便用来制造爽感与豪情。

但是,这真的是热血么?

天赋不是一件值得被鄙夷的事,天才也不是一个不该被诉说的词。《足球小将》、《网球王子》、《灌篮高手》、《排球女将》、甚至三大民工热血漫之一的《火影忍者》,是的,他们有的借鉴了其他知名运动员,但他们从来都在尊重一个最基础的事实,那就是成功不可能没有天赋,而天才也没什么值得鄙夷的,因为成功的背后从来不是单纯的努力,而是努力和天赋的共同作用

或许有人会疑惑,鸣人不是个吊车尾么?且不说他漩涡一族优秀的家族天赋基因,就他体内能够封印住九尾,他自身的查克拉量,以及最后能够修炼出的仙人模式,哪一个又不需要天赋呢?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找到凭借自己天赋的道路。

真的把竞技体育当作是没有天赋,只凭努力,埋头苦干的事业,让自己带入其中,欺骗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来实现自我感动的价值,是对竞技体育和真实热血的视而不见。

而这,也带来了本剧原型带给球迷的第二层愤怒,那就是这种虚假的自我感动的构建背离了竞技体育本身的辛酸与残酷,他的残酷不在努力和不努力,而在有多少努力,和找不找得到自己天赋的道路。这已经不仅仅是宣发定位和真正的呈现名不副实,买了护肤品不护肤了,而是它用的成分,已经开始损害皮肤了。

没关系,你们当然也可以选择相信编导所说的,两位男主角没有原型,即便编剧不过是将其它运动员的人生不断往马龙和张继科两位现役大满贯的乒乓球人生上叠加而已,就仿佛你们当然也可以选择相信,我这一部分的吐槽也真的没有对标原型,我不过是在将国产垃圾影视作品的共性叠加吐槽罢了一样。毕竟这种既想树立标志性建筑,又想从事服务型行业的行为,谁不会呢。


第三部分: 世界观与故事背景的构建

现在让我们离开对于角色原型的执念,假设这个故事真的纯属虚构,没有对标模型,可即便刨除这部剧到底是谁的人生的思考,将它作为一部纯粹的反映国乒和职业运动员的“国乒职人”剧,我们也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观里,编导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乒乓球职业建设。

男主徐坦,在北京队常年垫底,和一号种子苏畅对局一分不得,坦言每次被打趴下的都是他。苏畅对他的评价是,你是真的弱,而时任省队教练却以“具有潜力”为理由将他推荐保送进入了大区集训,获得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而当名单公布时,全队的队友对他的评价是“他这水平还能上”。进入大区集训后,北京队的队友说他是“十八线”。

公布大区集训名单时,徐坦听到队友的议论
北京队队友在大区集训时评价徐坦

随后,徐坦来到了厦门小兔屿进行大区集训,而在这个大区集训里出现了这样的故事

于克南签了离训协议,逃出训练基地,之后仅仅靠向滕彪低头道歉就重新回到了集训

徐坦在队内实力垫底,一个明明只有省队前三才有资格的参与的大区集训因为主管教练的关系成功进入

一个明明已经不符合受训标准,深知自己进不了国家队却依然参与集训的老人,何进宝

吊车尾还玩“失踪”,沉迷《哈利·波特》的眼镜少年林昊之

擅自翻动偷看徐坦笔记本还将其丢进水池,背后说风凉话的北京队队友

在大区集训里不认真训练,而搞笑直播的“新西兰”组合,帮徐坦备赛教的尽是盘外招

一边教着运动员输赢都是团体的功劳,要有团体精神;一边完全不在意是由于担心队友外出寻找才迟到的徐坦和于克南的迟到原因,草率判定二人两人迟到是态度问题的郑指导

面对两个人五分钟十二局的比赛,于克南说完教练没说一个人几局后帮助对战,又因为对面消极比赛压哨完成比赛,算是赌约失败

文化课里,教了好几年大区集训的教师前一分钟还在教育运动员世上的学问触类旁通,无论学生听多少听懂多少都会接着讲下去,不希望看到除了除了乒乓球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的人,认为只有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才可能在自己的学问上探索更深的“良师”,转眼面对被橡皮扔而发怒的于克南,拒绝听他解释只有责难。面对于克南说自己不想听课,转而教育人学会尊重别人。这样的教师形象只在乎自己在课堂的权威而对事实的真相毫不好奇,对学生的诉求毫不尊重。

而后进入国家队的剧情更加魔幻

国家队队员

二队老队员中,除了于竞春,不仅对老队友于克南保持敌意,而且对身体素质差的垫底队员徐坦和关伟带有鄙夷,之后面对教练组为了针对郑仁赫(原型应为朱世赫)的特殊削球打法而从省市集训队招收的特殊打法运动员,歧视他们,称他们是发球机,结果却全员败给了未曾进入大区集训的削球手刘石。而这样的队员却有一个口口声声教育他们要有团队精神,一人犯错全队受罚的郑教练。

国家一队队员,除了两位男主都在为了争取给主力陪练和P卡的机会,在玻璃房里不断讨好主力运动员。

国家一队主力队员,面对徐坦和于克南组成的双打,被他们毫无遮掩的大声商讨的战术迷惑,输掉了一局比赛。

特殊打法教具小队

为了针对性训练从省市集训队招募的球员,在进入国家队后擅自进入球员房间,不经询问占用房间,深夜摇滚扰民,未经同意随意使用他人物品,毫无基本的素质与教养。

国家队教练

二队金牌教练,最具话语权的郑浩指导,因个人喜好与偏见拒绝接手身体素质优异的于克南和身体素质落后的徐坦;面对新晋教练雷诚因还未掌握因材施教,一味追逐国家队的主流打法而为徐坦制定的计划历经三月未见成效,他主张放弃运动员而毫无教练组成员的自觉提供改进建议的想法;面对已然各项指标与已经和爱徒付竞春并驾齐驱的于克南,丝毫不顾及人才培养的必要,依然因其打人旧事认定其不堪造就。明明于克南已经取得中央球台的资格却不给予公平的训练资源,而强迫其担任陪练;面对运动员对他言行的质疑只会通过发火和动用自己的权威;当着二队队员的面公然歧视特殊打法小队,而二队成员和特殊打法小队一起醉酒闹事,对两边处罚不公;面对特殊打法小队的质疑,认为特殊打法小队没有系统训练,没有组织性、纪律性;面对一人战胜全体二队的运动员刘石的主管教练申请,认为助理教练秦指导不配作为主管教练但却不给刘石分配主管教练;面对刘石的技战术改进询问,拒绝予以任何指导。而这样的教练却口头教育大家要有集体意识,要团结,强调之前的战绩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刚刚进入国家一队的郑浩就能代表所有教练组对运动员训话,面对付竞春的伤病,选择隐瞒不报,之后开始阻止他参与各种国际公开赛积累经验,之后接手被总教练傅指导安排进组的徐坦和于克南,无视傅指导的嘱咐,安排两名运动员负责陪练,而陪练的方式只是多球训练,导致两名队员对其不满,甚至当着组内和队里其它运动员的面声称绝不会给他们比赛的机会带着付竞春找其他运动员和教练做人情,随后在付竞春伤病爆发后,不得不接受傅指导的安排让完全没有正式比赛经验的于克南参加世锦赛男团,随后面对徐坦的换教练要求,付竞春对他不满的爆发安然无事,由于于克南和他私人恩怨的爆发和队里其他运动员对于克南的求情,悄然离队。

雷诚评价金牌教练郑浩

二队新晋教练雷诚,一心扑在自己的爱徒徐坦身上,对于自己的分管球员徐坦和关伟选择相信手头的资料。徐坦至少还是他的亲传弟子,可对于新入手的关伟的实际技战术打法特点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熟悉就直接提供了前三板的技战术训练方案。作为主管特殊打法小队的教练,在给他们加练时强调他们是人梯、是陪练、是为了帮助国家队争金夺银。

因为打赌,徐坦没能进入国家一队而选择退队的雷诚在徐坦被罚进入大学学习时,继续训练徐坦,采用的方式是制作一个铅锅,认为用铅锅能拧过去球,那什么球也都拧的过去。之后观看世乒赛决赛后,要求滕彪给傅指带话,希望重新回到国家队。

二队助理教练秦指不受队内重视,基本不提供自己的想法只负责收拾球场,作为削球打法出生的国家队教练,没有办法指导一直没人接手的刘石,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来提点。之后被傅指导要求成为国家队教练。由于徐坦和于克南的让球取消资格,刘石升入国家队一队,而秦指也因此成为国家队一队的教练,接手了刘石和马川等人,但给马川他们安排了双打, 给刘石只安排了单打。

刘石对徐坦诉苦主管教练的隐忧

二队教练滕彪,开始手底下除了于克南再没有描写过其他运动员,是于克南父亲的老队友,每天为了于克南四处奔波,找女队教练,傅指导,除了手底下的于克南,后期才出现了一个打法与于克南相似的运动员宋旻。

国家队的制度与训练

刚进队伍里,关伟对徐坦说甭管训练时间还是器材装备,越是绝对主力才越有发言权,结果队内评分已经和二队绝对主力付竞春一样的于克南被郑浩一句话安排去了其它球台,因为顶撞教练的不公而被罚去女队比赛。

说好的国家队专业训练方案,可徐坦在接受前三板技战术训练、握拍姿势调整、打法技术调整失败后,依靠和刘石的陪练以及器械室的陈年发球机精进了技术水平。升降级比赛让球后被下放到拳击队训练血性,依靠双打进入一队后被郑浩打压无力训练后,依靠在大学俱乐部训练的一柄铅锅训练精进了技术水平,获得了大运会冠军回到国家一队,之后因为没有大赛经验开始通过邀请赛和公开赛锻炼经验,还不是世界冠军的他成为了国家队队长,之后参加了苏州世乒赛。

而具有天才光环的于克南的训练更加让人费解,首先因为性格急躁被滕彪安排练习足球断球的方式学会慢下来,掌握比赛节奏。之后回来后通过训练关键球立刻球技大涨,眼看就要进入国家一队因为让球被安排去养猪,最后依靠和徐坦的双打进入了国家一队,面对郑浩的陪练打压,拒绝执行郑浩的训练计划,最终却因为傅指导的安排和自己的队内升降级获得了世乒赛资格,之后光速成为了最快大满贯。

面对付竞春对训练方案的怀疑,主管教练郑浩没有与运动员交心而是直接以力服人,逼迫付竞春继续使用自己的训练方案;面对徐坦防守型打法的技战术特点,主管教练雷诚直到徐坦自己取得进步前,也只是不断强调前三板技术的进攻打法方案

而更可怕的是,当于克南去女一队担当陪练磨炼心性的时候,编剧对女一队的描述是:

于克南:“跟你练了十分钟,你喝了八回水,拉俩球吧你体力又跟不上,回球质量也不行,身体也不平衡,手脚还分家呢,你这压根没戏。”


这里插播一则热知识,中国女乒对世界乒坛的统治力相较于男乒更加恐怖。

自1988年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女子单打、女子团体金牌从未旁落,女子双打金牌仅在第一年输给韩国,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一共获得过28项的冠军(一共32项),其中女子项目一共15项,男子一共13项。

截止2019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已经垄断了从1995年以来的全部女子单打金牌(盖斯特杯),1989年以来的全部女子双打金牌(波普杯),而男子单打金牌(圣伯莱德杯)从2005年开始才实现垄断,而在1993年至今的男子双打金牌(伊朗杯)中,2013年的双打冠军是中华台北队。

截至2020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乒乓球世界杯上从2000年至今一共获得了16枚男子单打金牌,而从1996年开始设立女子世界杯以来,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了全部参与竞争的女子单打金牌,2016年的费城女子世界杯由于运动员伤病中国队没有女子运动员参加竞争。自1990年世界杯团体开赛以来,中国队获得了10枚男子团体金牌(共12枚),11枚女子团体金牌(共12枚)


诚然,由于男女身体基础素质的差异,在竞技体育面前,女一队的运动员在当时可能只能与男二队的运动员一较高下,或许略有不如(来自张怡宁的采访),但在训练中,训练十分钟喝八回水的懈怠状态未免太侮辱这么多年为我国乒乓球做出卓越贡献的姑娘们了

当然,或许本剧剧组本身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他们眼中的女子青春成长励志体育是跳皮筋。

本剧制片人关于女子青春成长励志体育的回复

国家队的配套建设

中国乒乓球队的配置虽然没有日本乒乓球队目前的配置华丽,甚至已然是绝大多数球迷心目中最大的槽点,但怎么说也是王牌队伍,除了主管教练、助理教练、体能教练也配备有随队的队医、营养师。可这部剧中对于这些配套建设的描写是这样的:

面对大剂量的训练,男二队头号种子付竞春竟然通喝生鸡蛋液来补充蛋白质,而早在1998年,便已经有系统的研究证明,生鸡蛋液对于人体蛋白质的补充不如煮熟的鸡蛋,同时过度服用鸡蛋黄会导致胆固醇超标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而职业运动员更是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而在真实的国家队里,营养师除了要根据训练计划和比赛安排调整餐饮,更是了解不同运动员的口味和喜好。(《乒乓球在中国》)

付竞春喝生鸡蛋液补充蛋白质

面对体能训练,除了在大区集训里之外,就是几个相应的动作剪辑,而一开始出场的体能教练除了和秦指导谈恋爱,进行体能测试外,再没有贡献过自己的力量,而在真实的国家队里,体能教练除了安排一般性的训练项目,还要根据不同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安排不同的训练与强化计划,以及对于受到伤病困扰的运动员,也要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面对队医和运动员保健,除了在给刘石按摩推动了一个谈恋爱的剧情外,其他医疗体系的主要作用就是:检查伤病、隐瞒病情、开止痛药,建议治疗,然后被拒绝。

国家队的技术组更是被严重弱化。除了讨论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和胶水对于球的影响之外,技术组并没有给运动员提出任何有益的建议

这么一整段的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编导塑造了这样的一个乒乓球运动选拔体系。

1. 省队建设混乱,内斗霸凌严重,特殊打法教具小队中最具实力的削球手刘石几乎打遍国家二队却没有资格被推选进入国家队大区集训,而在北京队垫底的徐坦却可以通过买动名额进入大区集训。

2. 作为国家队入场券,占用国家资源,乒乓球职业生涯第一个重大转折点的大区集训,不符合资格的人也能进入,部分参与的运动员插科打诨不认真训练,被保送的徐坦和即便退出也能因为私人关系重新归队的于克南都在说明这个本该在运动员职业生涯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转折点仿佛儿戏。

3. 乒乓球职业运动员教徐坦的招数尽是一些盘外招和技术犯规,国家一队为了争夺奥运P卡,大部分运动员都采用讨好主力运动员的方式博上位,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打法特点,运动员之间相互歧视严重,省队里主力歧视垫底,二队里,其他运动员歧视垫底,歧视特殊打法教具小队,运动员通过暗算队友和拉关系的方式博上位,整个国家队风气不正。

4. 本应从省队选拔上来的特殊打法教具小队缺乏基本为人素质,在宿舍蹦迪喧哗,不经允许随便使用他人物品,没人安排宿舍就随便占用床位,国家队运动员宿舍的入住缺乏管理,运动员毫无素质可言。

5. 金牌教练仿佛享有特权,口上大义凛然、冠冕堂皇,私下却罔顾真相,忽略事实,只在意权威,不做运动员心理建设,公开鄙视陪练小队、自己不看好的运动员、甚至助理教练,面对新晋教练的教学弯路只会冷言相向,整个国家队的教练团队仿佛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口头上强调的偏偏是集体精神。

6. 所有国家队的教练员似乎都只需要手下一个运动员,甚至优秀的运动员都不一定能够获得主管教练,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全靠缘分,系统化的训练完全没有展现,而运动员的成长全靠自助、互助、发球机、铅锅、养猪、踢足球、拳击队。

7. 主力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全靠自己的胡乱搭配,伤病全靠自己的随便治疗,没有日常的理疗,而运动员的康复与治疗除了止痛片就是隐瞒伤病、拒绝治疗。

在这样的世界观里,男主的成长全靠自助和互助,主管教练的不离不弃。国家队训练体系混乱,配套措施糟糕,风气极差,大环境里看不到任何对球员的尊重,仿佛招收的运动员里,只有头号种子那一个人值得被慎重对待,即便还有一个傅总教练和一个莫总教练把控大局,这整个设定也彰显着国家队的乌烟瘴气。导演组将国乒的部分精神写进了台词,却又通过剧情发展把它们一点点玷污、抛弃。

《荣耀乒乓》所展现的乒乓球选拔体系基本可以用以下三十个字形容:

组织上失和:队内内斗严重

用人上失当:教练分组失职

指挥上失误:训练安排无效

战略上失策:培养体系混乱

道义上失理:不给比赛机会

政治上失利:滥用国家资源

诚然,真实的世界里会有排挤,会有不满,会有弯路,会有黑暗,艺术创作有夸张的必要,但将整个乒乓球的选拔体系都夸大极端化到这个地步,只能说天理难容。烦请各位打着这部剧拍出了世界真实旗号的朋友们开动自己的脑袋瓜想想,这样一个队伍,他可能在建成的过去六十一年里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如今,获得乒坛霸主地位么?

国乒精神与国乒的荣耀,是集体的贡献与奋斗。帮传带是国乒辉煌的原因,走在前沿的数据与技术组,教练组的知识技术共享是国乒技战术走在前沿的根本,如果上面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学校,发生在一个社团,发生在一个不是中国的地方,球迷朋友可以接受,因为那不是国乒,可当这一切发生在以中国为背景的世界里,即便他们不代表任何一个真正的球员,都是在玷污国乒多年荣耀的精神传承。

让我借剧中的一句话送给导演组:

马川说,私自贩卖运动员的签名球拍是在玷污乒乓精神,那贵剧组污名化国乒选拔体系的行为就是在污蔑乒乓荣耀。

说到这里,我想大部分人大概能够理解这已经不是一个买了海胆蒸蛋没有海胆黄的问题了,这是买了海胆蒸蛋发现不但没有黄,餐馆还往里面放了砒霜。


第四部分:关于剧情与人物塑造

下面,让我们再抛开球迷的身份,不讨论我上面说的与国家队的不符、对原型超过边界的借用,只来看看这部剧,他们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让我们先从两个主人公开始。

这部剧的双男主设定采用的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人设,两位男主的人设显而易见。

徐坦:资质平庸,因为热爱,燃烧自己努力奋进。

于克南:天赋异禀,性格桀骜,逐渐成长。

为了服务于这样的人设,徐坦要面对的第一个人生关口是在天赋与热爱之间做出抉择,于是编导制造了这样一段剧情:受到来自母亲的家庭压力提交退役申请后,在和雷蕾的谈心过程中,坦言打球是因为他爷爷喜欢乒乓,退役是因为他妈妈不让他打球,随后面对雷蕾关于他到底过的是谁的人生的质疑,徐坦当机立断的捡起了乒乓。

有一说一,我承认白敬亭在演出这一段内心变化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眼神、语气的变化都在展示这段情绪的变化,单看这一段其实演出是足够的,但铺垫不够,再精彩的表演也会显得突兀。

我描述的这段剧情在第一集中出现,一共使用了2分钟。这段剧情里,你真的能看出徐坦对乒乓的执着与热爱么?至少我看不到,我能看到的,只有徐坦毫无主见的一生,似乎他的人生决定可以被一两句话左右。于是最后乒乓是没有选择我,但我可以选择乒乓这句本该很燃的台词,只能靠新裤子乐队的背景音乐和用回忆杀硬凑的短MV来硬撑热血。

而这样一个选择乒乓球,最后一搏的徐坦,在进入集训队时,会和其他室友一起训练迟到,会轻易被室友带去偷懒,进入国家队后自律全靠追着于克南。徐坦仿佛没有自己的人生,选择乒乓球是为了爷爷,放弃乒乓球是为了母亲,捡起乒乓球是为了雷蕾的一句话,而选择努力奋斗只是为了跟上于克南,你说他热爱的到底是乒乓球,还是只是热爱跟随他人的安排。

而更要命的是,徐坦在本剧的前期几乎都是老好人的形象,他隐忍,热情,愿意帮助他人,可这样的人在省队里被人歧视,除了雷蕾没有一个朋友,在集训队里,新西兰小队是他的朋友,林昊之是他的朋友,而他进了国家队,关伟是他的朋友,刘石是他的朋友,马川是他的朋友,付竞春也是他的朋友,于克南也成了他的朋友,国家一队的师兄对他另眼相看,而进入了大学也交了一批朋友,请问这样一个很容易交朋友的人,是为什么在北京队受到如此深甚至全队的歧视?

编剧有没有给徐坦除了努力之外另一个天赋点呢?有,徐坦的记事本与技战术分析,甚至到了之后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国乒神算子的称号,可然后呢?你会发现这一天赋一共生效了三次。

1. 帮助于克南战胜了贾昱,但于克南本身绝对实力就要胜过贾昱,否则他也不必用阴谋诡计骗于克南犯错误赛退队。

2. 帮助于克南和自己在双打中胜了夏可和叶振新一局,但表现形式是大声喧哗自己的技战术导致对方的误判。

3. 帮助宋旻战胜了苏顺,但原因是苏顺是自己争斗世乒赛资格的竞争对手,目的并不纯粹。

面对徐坦这样的智力天赋点,是有很多话题都可以聊的。比如徐坦如何将他的这些记录一点点的真正的应用到自己的技战术打法设计中,在自己身体素质不占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战术来战胜对手,如何通过打法控制对手引导自己进入最终胜利,在自己最终技战术赶上来后,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他有安排了什么战术,但是编导的选择是,让这种天赋成为一种工具,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需要的时候就让他下线,于是你会看到一个战术大师在明知道自己膝伤不利的情况下,说被左右调动就被左右调动,你真的以为左右调动是这么容易的么?

而即便是为了让徐坦帮助宋旻战胜苏顺更加的顺理成章,让他纯粹的人设再彻底一些,他也大可以将这种徐坦帮助其他队员的情节放在和其他运动员的相处过程中,例如在国家队里指导刘石、马川,在大学里指导队友,让他这种帮助其它运动员的行为显得自然而不突兀,可编剧选择的是让徐坦赛前突然指导宋旻,然后面对宋旻的提问,告诉宋旻赢才是体育精神。说实话,我第一次见到把为了赢不择手段看作是体育精神的,我替韩国竞技体育向编导表示感谢,并请他们立刻入籍韩国去拍韩国竞技体育写实电视剧。

而为了于克南的人设,导演给于克南安排的人生关口是,放下桀骜,学会合作。于是编导制造了这样一系列剧情:首先,于克南打人被退回省队,之后为了重新进入国家队,于克南向滕指低头认错,进了国家队为了磨性子,从踢足球开始学会协作,从断球开始学会放慢节奏。可这整个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缺口:于克南被退回省队后,一个梦想这世界冠军的桀骜少年与梦想渐行渐远,竟然毫无反思与进步,一个想要获得世界冠军,拿遍青少年赛事冠军,前途一片光明,很快就能进入国家一队的天才选手在被国家队退队之后回到省队之后整个人竟然完全没有成长,而即便这个桀骜不驯本该是人设,他唯一要改的也本不是傲骨而是急躁的心性,编剧却要他依靠不断低头重新归队,这段成长窗口和心态变化的缺失和前后人设的矛盾使得整个故事都陷入了一种割裂感,它非常缺少实感。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本是一个有啥说啥的桀骜男孩,为了赢不在乎人情世故,为了自己退队遗失那么多时间训练成长而感到担忧而不断努力的少年,在和徐坦成为朋友后,选择用让球来保送他进入国家一队,最后导致两人受罚。这一段剧情有三个不合理。

1. 于克南觉得自己导致了徐坦的心态失衡而打比赛受到了影响,可之前的第二局两个人打的酣畅淋漓,明明已经证明了徐坦在这场比赛里是发挥了真正的实力,所以至少这场比赛是公平的,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让球来改变这场比赛的结果。

2. 即便我们认同于克南和徐坦的比赛受到徐坦和雷诚的约定的影响,而让他很难对自己的好友下手,可请问当着国家队教练的面,他直接使用让球这一明显违规的手法是智商被狗吃了么?如果比赛一开始他就状态不佳失败,还可能被看作是消极比赛,一局酣畅淋漓,之后立刻拉跨是真的觉得国家队教练组是说忽悠就能忽悠的么?

3. 最后,于克南本身是一个对自己进入国家一队充满了渴望,拿到世界冠军充满了愿望的人,即便面对徐坦,好友比赛的状态不佳,他也没有任何理由用这种让球的手段去赌上被发现后自己和徐坦的职业生涯,这过于的弱智。即便真的要描述这种心态,也可以让于克南因为在比赛的最后想到这层关系而心里有了想法和矛盾,最终上手迟钝,消极比赛来收尾,完全没有必要用两个人互相让球来结束这场比赛。

二队升降级比赛对绝大多数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是他们升入国家一队,获得参加国际大赛,成为绝对主力机会的重要转折点,我当然可以理解为了剧情的需求不让两名男主成功晋级,但依靠这种既玷污体育精神,又侮辱男主智商的行为实在是不得不说,为了制造冲突,编剧根本毫不在乎人设,也不在意人生。

其实这样的一组人设并不罕见,他就是被大家用烂了的两套网文结构,可以堪称是网文界的双子星。

一部是出版于2009年的《凡人修仙传》,这部作品的主角介绍是这样的:韩立虽然资质平庸,但依靠自身努力和合理算计最后修炼成仙的故事。

另一部是出版于同年的《斗破苍穹》,这部作品的主角介绍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萧炎在创造了家族空前绝后的修炼记录后突然成了废人惨遭退婚,就在他即将绝望的时候,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他面前打开,经过艰苦修炼最终成就辉煌的故事。

本剧男一,虽然资质平庸,但凭借一腔热爱依靠自身努力和合理算计他人的技战术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本剧男二,天才少年加入国家二队后惨遭退队,绝望时遇到滕指导,克服各种打击,经过艰苦修炼最终成就辉煌。

可明明有着大量范文和IP的双男主设定偏偏在编剧的手中被编排成如今的模样,人设崩塌,性格扭曲,行为弱智,关系诡异,谁看了能不说一声编剧你脑子里到底有几斤面粉和几升水才能写出这样的剧情。

而编剧的黑手当然并不止于两男主,比来说说最引人瞩目的郑浩指导。

按照这部剧的台词和科普,郑浩指导的人设应该是这样的:眼里只有冠军的严师。

可严师应该是怎样的模样?他可以是这样的模样

有着自己严格的标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好,甚至在有些地方会变得教条而难以理喻。

这样的老师大家应该都见过,他们有着自己的内心规则与秩序,并且会有条不紊的实施,严师也恰恰会显得因为过于守序而变得不通人情,可郑浩是这样的么?不,他不是。口口声声说着团结的他,转眼就可以公然鄙视助理教练、陪练小队、甚至是自己手下的学生,面对自己学生充满了偏见,对他们的成功视而不见,看到徐坦和于克南竟然在队里积分前十竟然还要惊讶的回头去确认,可见对队员全然不关心,而后却依然不给他们机会。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严师形象,因为如果他真的看到学生有了希望,真的在乎冠军,至少会为学生的进步感到惊喜,然后努力的正视他们。

严师可以显得不近人情,但背地里为了学生好,应也展现一些关怀,可郑浩呢?

除了隐瞒付竞春的病情,略微改变了一些训练强度,和禁止付竞春参加公开赛锻炼大赛经验,可这些丝毫没有体现过真正的关心。比如明明只需要用一两分钟问问医生该如何保守治疗,明明只需要编排一下他带着付竞春积极做理疗,帮助缓解病情都可以感受到郑浩对于付竞春的实质关心,可编剧选择偏不,于是郑浩口中的关切仅仅停留在了赛场上那几句脚伤还好么上,显得他的关心根本不是付竞春的脚伤和职业生涯,而是这到底是影不影响他带出一个世界冠军。

所以呢?郑浩的功能就是充当本剧的反派,他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付竞春的悲剧,打压两位男主,不让他们能够正常的成长,于是于克南的成功靠的是付竞春伤病的让,徐坦的成功靠的是去大学找到了原本的恩师雷指。为了服务这样的功能性,郑浩必须从严师变成固执己见的弱智和精分,面对傅指的安排从一开始拒不接受自己不认可学生的严苛形象转变为负责打压两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运动员的形象,一边要说着国家队团结合作集体精神,一边又要公开歧视其他运动员。

我相信所有人在初高中都遇到过一些严师,他们对学生或许百般苛责,可很多人或许若干年后会突然体会到他们的苦口婆心,但你绝见不到不给你参加考试的严师,也绝见不到不希望你成长的严师,你或许会看到见到你进步告诉你不要自满,但你很难看到见到你进步然后转眼就不满的望着你的严师。体会一下这其中的区别,你就能理解到,郑浩这个角色的功能性远大于他的人设。

再说说另外两个重要运动员吧,刘石和付竞春。

还有人能记得刘石在进入国家一队后还打过正式比赛么?没有,刘石,一个开局惊才艳艳的削球手,秉持着一个削球魂的运动员,在成功拜师秦指,进入国家二队后,直到退役,除了伤病之后恋爱,再没有描述过这个运动员的成长,他的功能完全成为了协调徐坦和于克南感情矛盾的调和剂,而协调方式就是:请他们吃火锅,当伴郎。

还有人记得付竞春进入国家一队后干了什么么?付竞春,一个国家二队的种子选手,被郑浩安排的一场国际比赛都打不了,除了练球和因为伤病让出比赛,带徐坦打乒超外,再没有其它剧情,他的功能是在前期成为于克南的对手,后期为于克南让位。

更别提还有功能性更明显的运动员,马川。

这个人从出场就一直发挥着自己嘴碎的特长,功绩包括但不限于:

1. 嘴碎导致郑浩公开歧视陪练小队无组织无纪律

2. 醉酒嘴碎导致二队和陪练小队矛盾爆发

3. 嘴碎导致于克南误会刘石

4. 醉酒嘴碎引发徐坦和于克南的矛盾

而他为数不多的球场表现为:

1. 欺负陪练

2. 陪练双打

马川的功能就是通过嘴碎来引发队内矛盾

而不仅仅是人物功能化,不少乒乓球比赛和运动员人生的设定也被编剧功能化了,例如:

我们不可能不去谈论运动员伤病的问题,可是这部剧你能看到多少运动员对抗伤病的痛苦?

于克南的肩伤仿佛是为了避开和徐坦一同参加德国公开赛

马川的腰伤除了退役一战,仿佛就是为了让他有机会去和理疗小姐姐谈恋爱

付竞春的脚踝伤仿佛就是为了等到爆发的那一刻,给于克南让位置

徐坦的膝盖伤仿佛就是为了等到世乒赛逼徐坦在职业生涯和一场比赛之间做一个决断。

不是说,所有的这些伤病都不真实,但是运动员和伤病的斗争是长期的,面对伤病他们从一开始的隐忍到开始接受定期治疗,为了伤病需要调整打法和技战术,打封闭才可能能够站在赛场上,在赛场上是铁骨铮铮,回到宿舍立刻瘫痪,这是运动员和伤病的斗争和苦涩,而这些编剧统统不拍,因为在剧里,伤病只是作为关键剧情点的催化剂,编剧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塑造内斗和打压之上。

再比如,乒乓球比赛的双打项目,你们还记得这部剧里双打出现了几次么?一共两次。

一开始,是两男主进入国家一队的敲门砖,理由是国家队需要好的双打

之后,是两男主进入里约男团比赛时临场变阵组成的双打,作为收尾。

双打作为乒乓球比赛的一个重要项目,一开始是奥运项目,之后转变为团体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在世锦赛上还有专门的双打项目,但国家队需要好的双打仿佛就是为了给两个男主进入国家一队的一个理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它的功能似乎只是为了让两男主感情好和成为一队门票。

还有,比如说2013年世乒赛单打,这一年世乒赛参赛单打的资格是七人,而编剧将它改成了五人,目的是为了让徐坦给于克南让位置,剥夺徐坦参加这次世乒赛的资格。而事实上如果你回忆一下,作为所有乒乓球运动员最看重的三大赛,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编剧都采用了一笔带过的方式,很少去体现运动员在面对这些比赛时,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这些比赛时所面对的心态变化和压力,于是三大赛成为了运动员打卡的里程碑,仿佛这不过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结果,而不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部分。

所以,你会看到这整部剧体现的国乒运动员的一生是这样的:

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十六七岁才能进入国家二队,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却在不断的内斗与打压中被安排各种和练球无关的惩罚,再之后会天降门票进入国家一队,这个时候将会面临更加苛刻的打压,想要出人头地,要么等国家队空降一个机会,要么就是被劝退等其他贵人帮助,最后完全不需要国家队系统化的训练就突然成为了世界冠军,而他们所能面临的困扰是:因为异地恋情不顺,面对机遇伤病爆发,和漫无止境的内部矛盾。

有没有很熟悉?如果去掉乒乓球的外衣,这就是个活脱脱的狗血偶像宫斗职场剧

于是,虚构背景,带来的是海胆没有黄,乌烟瘴气带来的是海胆里放了砒霜,现在连一个运动员的一生都变成了偶像宫斗剧,这已经不是海胆蒸蛋没有黄还放砒霜了,是他们连蛋都不给放了,这整部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打着国球荣耀的外壳,装的既不是乒乓球,也不是竞技体育,或许还掺了些砒霜。


第五部分:关于核心精神

好吧,现在让我们就当他是个职场/宫斗剧好了,可无论怎么谈,这剧也不能逃避一个核心议题:这是一部以竞技体育和国乒精神为核心题材的剧吧。一道菜用什么料我们姑且算作可以商讨的内容,但这道菜的神韵你总该有吧。举个例子,麻婆豆腐当然可以不用肉末,素菜当然也可以仿造荤菜,不管你里面盛的是什么,但是精髓总得是对的,你总得能琢磨出点肉味儿来吧,可这部剧呢?且不说以集体智慧为荣的国乒精神一点渣都不剩了,对于竞技体育的核心精神都不要了。

开篇在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中,不管这两个运动员有没原型,不论到底有多少个运动员的故事在这里被叠加汇聚,但那句解说台词实在是不得不让人虎躯一震。

“徐坦和于克南同为国家队的队友,但是这对乒坛双子星却从来没有交过手,在正式比赛上, 3 ) 荣耀乒乓,怎么你了?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直是我喜欢的。因为热血,因为励志,因为它是一束光,让人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成功可以幸运,但没有侥幸。

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一般有几个主要类别:人物传记,重要赛事事件,职业运动行业。这三类又相互交集,虽然各有偏重。

人物传记也是由这个人物经历的重要赛事和事件组成;赛事事件里又是因为当时参与的人;而一个运动领域里,更是由众多的人物、事件组成。

而影视剧的创作,无论选择偏重哪个类别,都要从现实中寻找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创作目的——感人,让人感受到力量,并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运动,起到普及作用。

一、我们为什么可以包容日本运动题材作品?

日本曾经特别喜欢拍运动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和动漫作品。

中国女排拿冠军的时候,日本的《排球女将》特别火爆;中国游泳跳水厉害的时候,日本的《绿水英雄》又有着高收视率。动漫作品里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等也都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读者粉丝。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日本啥运动不行,就拍部这项运动的影视作品。

但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足球小将》,日本有很多孩子爱上踢足球,日本足球的水平在亚洲提升是很快的;因为《网球王子》,日本有多少孩子都去学习网球了;甚至因为木村拓哉的一部《PRIDE》,冰球运动在日本得到极大的推广。

这些作品的诞生,是得到了民众的推崇和呵护吧。如果只挑毛病,那么这些作品早就被喷死了。《排球女将》里的尤佳其实就是有美国名将海曼的影子,最后都是心脏病死于球场;《灌篮高手》里大家都觉得流川枫的参考了乔丹,虽然作者也说所有人物并没有对应NBA里的任何人。木村拓哉是我永远的男神,但实话实说,他打冰球的动作和真的运动员有很大距离吧,至少他的身板比较纤瘦。这些要是放在国内,不是要被某些所谓的运动粉丝给喷死?!

二、我们为什么挑剔中国自己的运动题材作品?

为什么中国观众都会对这些日本作品宽容,但对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运动题材作品如此“苛刻”?

对,我就是要为《荣耀乒乓》意难平,包括前几年一部足球题材的作品。

有些人为什么不能正向的去看待作品,而要以批驳的态度去挑刺,然后显示自己的“专业”?

我觉得这种“自大”很可耻。

如果我不精通球类运动,是你们口中的伪球迷,那我有没有资格看球赛?

凭心而论,中国体育运动有两大国人引以为傲的王牌运动——跳水的梦之队,大满贯常客的国球乒乓。我也非常喜欢这两项运动。特别是乒乓球运动,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谁小学没打过两把。

正是乒乓球的普及,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才如此好。如果我们像巴西那样,大街小巷都充斥着踢足球的孩子,中国的足球也不会差吧(我扯远了)。

《荣耀乒乓》这部剧不是从正面在宣传乒乓球运动吗?它有对我们乒乓球运动抹黑吗?拍摄的演员不敬业吗?他们没有提前四个月进组训练,尽量靠近运动员的身材体型吗?练动作都是得到专业运动员的指导,慢镜头拍升格也不显得突兀吧?这难道不是剧组全体人员的努力?

我看了《荣耀乒乓》,我就愿意让我的孩子去学乒乓球,可能像我这样的人还很多,难道这不是一部作品带来的正向力量吗?

如果不是那么多所谓热爱乒乓球的“球迷”们去喷剧,原本《荣耀乒乓》会得到更多普通人的喜爱和收看,更多孩子可能会因为这部剧去学习乒乓球,国家乒乓球队不是有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我对乒乓球感兴趣还是80年代的一部老电视剧《阿团》,讲的是第一代冠军容国团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如果拿到今天,估计又要被某些球迷喷死,容国团还因为谈恋爱影响了比赛呢。怎么了呢?运动员也是人啊!(这部电视剧也是根据真人事迹加以了艺术加工啊!!!)

现在看来,如今的某些观众还不如80年代的观众,观赏水平是下降了不少,理解能力也堪忧呢!

或者,就是无脑黑,为黑而黑,那真正抹黑中国乒乓球的,是你们这些人!

三、有诚意的作品,应该有正常的评价

“内卷”这个词如今被常常提到。竞争的残酷性可能超过以往的认知。我只想说,在众多可选择性里,人应该保持自己的立场,尽量客观的看待事物。

《荣耀乒乓》,通过几个球手从青涩到成熟,从年少莽撞到勇夺冠军,他们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展现给了观众,将这条路的艰辛和竞争的残酷也展现给了观众。

唯有拼搏多壮志,青春的热血在这部剧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没有人生来就是冠军,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把热爱化作动力,去夺得冠军——徐坦

有些人是天才,但孤傲的性格也是人生进步的阻力,上场是比赛,也是人生——于克南

无论是年少成名,还是蜗牛前行,我们终将会走到人生的峰顶,只要不放弃,就能看到最绚丽的风景。这就是《荣耀乒乓》让我看到的,让我热血澎湃的,让我重回青春的,能量。

所以,没有看过《荣耀乒乓》,可以去看看;没有看过《荣耀乒乓》,不要跟风黑;如果你还爱乒乓球运动,还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乒乓球运动,多点宽容,多些呵护。

 4 ) To五星观众:你以为16年乒乓球为什么能血洗半个饭圈?

有很多评论指出了电视剧的不合理处,我来讲讲让我们维护的真实国乒,到底是什么样子。

心平气和,无意对立,算不上科普,更像是回忆自己青春:

互联网记忆告诉我,16年夏天里约奥运,乒乓球热度曾覆盖半个追星圈,内娱、欧美、二次元的画手作者剪刀手大粉全部慕名而来。为什么爆火?没有资本炒作,没有文艺作品推动,也不是因为张继科长得到底多好看。

究其根本是因为国乒本身就是一支热血澎湃又生动有趣的冠军队伍——每一个球员单拉出来都是传奇的成长史,是“这一秒是球台两侧对手下一秒并肩双打为团队作战”的CP羁绊,是从此刻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训话,而赛场下的他们又是快乐的年轻人,上到老双子星下到二队弟弟妹妹,造梗无数,甚至自己做春晚直播给粉丝看。

那么如剧里所演,运动员就没有意志消沉说丧气话的低谷期吗?有,是个人的人生里都有,更别说竞争无比激烈的中国乒乓。张继科被诟病火了之后不好好打球混娱乐圈,可鲜为人知的是,他的打法必须与他强悍的身体素质挂钩,15年已经饱受伤病困扰,16年又在国家队的需求下硬拼着站上赛场,成就三剑客的团体冠军。刘诗雯,已经三十岁的天才少女,18岁拿到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却在此后长达十几年的大赛中总缺了那么一丝运气,直到19年世乒赛化茧成蝶,拿到一半的奥运单打入场券,即使不是她球迷的观众都在盼望她圆梦东京,却因为疫情又陷入命运的等待。但他们只会说,竞技体育就是要赢,即使伤病再痛苦也绝不后悔,愿意用生命去换一次奥运冠军。

另,像剧里情节,国乒输过吗?丢过奖杯吗?输过,丢过,真的。即使不提远的,17亚锦赛女乒主力丢掉了冠军,我在现场,颁奖典礼时全场无论谁家球迷,集体在日本国歌中沉默。可是然后呢?比赛失利录像在国乒训练馆,对着丢掉冠军的现世界乒乓球女子排名第一陈梦反复播放了整整一个封闭期,再出来,拿到冠军的平野美宇对国乒女线主力非主力球员13连败!

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克服伤病、应对技术改革、0-3落后逆转、小将初出茅庐干掉主力、老将带队的无私传帮带……哪怕是照搬拍出来都是燃的,可这部剧的主创,拿着优秀作业抄了个30分,还标榜自己辛苦调研?

请编剧导演去乒超赛场上体会一次吧,把《乒乓球在中国》仔细看一遍吧,听那些顶级运动员的真实心路历程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应该高于生活,而不是远不如生活,甚至诋毁生活。

最后,在这部剧立项之初,就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直到今年宣布播出,里约热度已经大幅度下降,我当年的的胖球圈姐妹基本进入养老状态,预告片一出,对着高度还原的队服眼泪汪汪地回忆青春。大家都说,看看吧,还是要找时间看看,也许是心里对乒乓球仍然有独一份的热爱,也许是想给当初狂热的自己一份纪念。但实际播出后,大家都知道了,胖球圈仿佛文艺复兴,不论什么属性都觉得剧情设定非常离谱,毒唯都想做团粉骂一句“国乒岂是你们随便玷污”的程度。

最后,胖球粉与剧粉、演员粉的确站在不同视角,而作为共同的电视剧观众身份,真的没有“为黑而黑”,没有“演员无论怎么样都不会被认可”,没有“以纪录片的要求在看剧”。

互相说服或许无意义,但请试图理解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愤怒。

ps:随便放点手机里的存图

世乒赛的奖杯,每次推出去,再推回家
龙队
继科
新双子星的双打,最喜欢的一套星星队服
追现场的日子,头箍手幅可以,灯牌no
冠军也怕跑步
也是时尚芭莎拍过的CP……
颜值巅峰期的孔令辉
里约的夏天,第一次为他们早起看比赛
奥运赛场三面国旗冉冉升起,不可复制的传奇

 5 ) 一部有血有肉的青春热血剧:千万不要被胖球粉吓跑

作为一个一直苦于近几年各种电视剧编剧拉胯、天天只想看老剧的普通观众,荣耀乒乓这部剧带给我很多惊喜,是眼前一亮的感觉。结果看到很多评论都是一星,感觉一脸懵逼,这年头大众审美差异已经这么大了吗?这种剧本还不值得珍惜吗?

仔细阅读了各种一星评论后,终于明白了:可能只是因为乒乓这项活动在我国体坛赛事中一直卓尔不群,我国乒坛名将太多,胖球圈粉丝有过于强烈的荣誉感和代入感,因而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艺术改编。

其实我想说:大可不必如此愤慨,片头明白写着“本故事纯属虚构”,这么多年了,是不是很久没看到这个标语了,看到这么多一星,我才明白原来剧方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避免矛盾,可惜没能成功。

此处想针对一些胖球粉愤慨的点进行一些解释,要不然普通观众被这些一星吓跑我会觉得非常可惜。

首先是关于“角色融梗”“黑国家队”“黑某某球员”“洗白某某球员”这些夸张的说法。这部剧在进行人物形象设定以及经历设定时,参照了不少专业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我记得剧方在接受采访时曾自豪地说他们采访了一百多个(具体数字记不清了,防杠)圈内人士,借鉴了他们的一些形象经历,从而塑造出主角这两个角色,两位主角的身份本身就是“群像”,毕竟我国优秀的乒乓球员这么多,很多趣事可以如数家珍。“融梗”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本来就是为了借助主角形象表达乒乓球运动员群像成长经历,而且我以为大家会很乐于在主角身上找寻不同运动员的身影,并以此为切入点科普他们的真实生平,大家都会很开心。结果完全相反,大概是我太单纯了,这本来完全可以是一件好事,大家科普讨论,然后会心一笑。

有些胖球粉一直强调“16岁就应该很优秀”“怎么可能没有特殊打发”“二队球员怎么可能惹是生非”之类的话,说这是黑国家队,我作为普通观众看到这些评论就笑了。这是部讲乒乓的电视剧没错,但它首先是部剧,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需要矛盾冲突和人物成长。如果主角一路开挂,从小听话,团队从来没有任何不和谐,这种剧本会好看吗?不会的,它只会平淡如水。所有剧情的设定,我认为都是在合理展现矛盾冲突和人物成长。你只看到徐坦开局平庸,你怎么看不到于克南天生桀骜,怎么看不到角色的成长,因为你根本没咋看。双男主的角色定位,一柔一刚,一内敛一狂放,我相信这是一般观众都能理解的人物设定逻辑,你不能因为主角身上融入了一些真实球员的部分经历,就说“黑谁”或者“洗白谁”吧?因为一柔一刚的性格设定本身是骨架,其他成长经历,是基于骨架的设定之上填补的血肉。正如胖球圈的粉丝看不到角色身上也融合了演员本身的性格爱好,一般观众也并不会将角色打上真实运动员的标记。

我相信能拿到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都是天赋异禀,但对于一部剧来说,如果两个主角都是天才,会缺少很多乐趣和看点。二队和特殊打法小队之间的矛盾设定也是如此。运动员首先是人,是人就会有人的软弱,我相信对于真实的国家队来说,严苛的训练和教育将在最大程度上削减这种软弱,但对一部剧来讲,却要放大这种软弱,因为要有人物弱点来支撑后续的成长,这是艺术创作的必然。

这么多负面评论里,我认为唯一可以改进的地方可能就是运动场馆拿灯牌,毕竟这是一件比较基本的观众都能理解的事。至于其他吐槽,真的大可不必,这部剧整体来说节凑明快,丝毫不拖泥带水,人物塑造丰满,主角配角区分度大,亲情友情塑造得有血有肉,人物成长能让普通观众感同身受,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青春励志剧,真的不希望普通观众被胖球粉吓跑,这年头好剧本可遇而不可求了。

 6 ) 被“原型”言论绑架之后的一些思考

本来期待白敬亭去关注了《荣耀乒乓》,看了片花和预告,大概估摸着会是一部双男主成长热血番,适合春天夏天看,期待在耽改101中杀出一个搞事业的血路,本质还是看看荷尔蒙。

算算日子开播有两三天了,身边16年搞过乒乓的朋友都过来“吐槽”,说得最多的除了说有“原型”,就是里面令人伤心的bug。

挺理解的,要真代入我想了想,不太行。因为朋友口中的那几位成绩斐然,国家层面的贡献高不可攀,私以为是没有人可以演的。这还不像耽改、漫改,这是活生生现实生活中还积极比赛生活的人,说完之后我一个没深入过胖球圈的人,都觉得还是不太接受。

后来刷了些首页的片段,得了些空,我就看了几集。

嗯,我陷入了思考。再然后我一口气刷了十集。

首先说一下优点,一、从剧情来说,确实如我所想以搞事业为主:目前为止更到第十集,基本双男主两条线都是不断往上打球比赛遇到各种“神”(双重含义)队友,锻炼技术,展现一下运动员的生活。两个运动型男搞事业真的不香吗?而且里面有些情节确实挺轻松好笑的。

二、从人设来说,我觉得有点被骗了,这跟“原型”没什么关系,而且其实更像是一个群像戏:我理解演员番位和宣传的关系,所以以白敬亭和许魏洲为主,但是我去了解了一下,里面有两位主要演员曾经也是打过乒乓的,并且演技不错,人设也拉得很清楚。白敬亭演的徐坦,简直闷骚到极点啊!冷不丁一句嘲讽,戏剧感拉得满满的,说怂也敢,说可爱人又一身腱子肉。许魏洲让我有点惊喜,没怎么认真看过他的戏,这里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场景里他更可爱一些,凶了吧唧的,跟个炮仗似的,但是遇到别人关心遇到教练“威逼利诱”不让打球,马上就跟小孩儿一样手足无措。刘石(忘记演员名字)完全是我心里的小魔王,不知为什么,一看面相就觉得挺厉害的!另外一个目前的“大魔王”付竞春,也还挺让人期待他那条线的。

我认真地想了想为什么这些角色能招人喜欢,我发现是“纯粹”,不管是徐坦于克南还是刘石付竞春,还有其他的乒乓选手,他们都源于对乒乓的痴迷和喜欢,奠定了故事发展的冲突。

后来我去了问了我当初追胖球的朋友,她最初最吸引是不是也是因为类似的感受,她说是,那这个感情层面,她一个“过来人”和我这个“看剧群众”是达到了一致了。

那么第三个优点我觉得就是人性。

被大家诟病的那句不想夺冠的台词,我现在想想,其实觉得有点残忍。

怎么说呢,我自己可以说我就想夺冠就想赢,可是如果周围所有人都告诉我你必须赢,要不然你就滚,那这种压力和来源于自己的胜负心是不一样的。

没有人不想要赢,但我想不是所有人最开始的初衷都是目的性这么强烈。

也许,我对乒乓的坚持和热爱,在我的世界里就是一种赢。

不好的地方,我看沦陷的豆瓣评论区和社交媒体,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也不赘述了哈哈。一部剧,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自愿产生负面情绪,说到底,一切都是源于喜欢。

喜欢是大众的,不求包容,只求畅所欲言。

希望乒乓可以让喜欢它的人有所收获,简单快乐地追剧。

不喜欢它的人,也要快乐。

以上。

 7 ) 荣耀乒乓

这部剧就目前来说给人的感觉挺惊喜的,我真的已经剧荒很久了,昨天打开爱奇艺看到主推乒乓,就进去看了一眼,没想到停不下来了,一下看完了8集,而且是没快进的那种,我平时对体育类项目不是特别关注,所以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几乎不会打开看,昨天偶尔打开这部剧,很惊讶自己竟然看完了,就目前来看这部剧剧情紧凑,各位演员呈现也都很好,每集结束后还有关于乒乓球的小贴士,这些都一定程度让我了解到乒乓,了解到我们乒乓运动员们平时在训练中到底付出了多少,其实说到乒乓,就算我再不关注乒乓球,它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球来说,还是知道一些打的比较好的球员们,比如张怡宁、张继科、马龙、许昕、方博等等,我知道他们多是在一些体育赛事结束后,身边的人会有说“咱们中国乒乓又夺冠了” “嗨,这不是很正常吗,今年是谁呀”.... 我之前总是觉得我们国家乒乓球夺冠才是应该的,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肯定付出了努力,但远远没有看完剧来的这么直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队甚至是一个省队的乒乓球员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到底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就像在剧里徐坦妈妈说的“在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几百万个孩子,学打乒乓球,8岁开始集训,每年能进省队的就700多人,能进国家二队的,也就30多个人,能进一队的也就20多个人,如果能拿下冠军的几率也就一千五百万分之一”这个数据给的很直观,很心惊,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不应当把我们运动员夺冠直接事定义为理所应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每个人无论成败,都为了成为世界冠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就如剧中天才如于克南也是一直默默训练,不因自己的天赋而沾沾自喜,我们应当给予我们所有的运动员们,以鼓励以敬佩,他们真的很棒,感谢我们的乒乓运动员们,谢谢你们捍卫了乒乓的荣耀,我们因乒乓而自豪,同时也谢谢那些默默的为乒乓夺冠而做出贡献的人

 短评

看的血满上来!你不想当冠军不想大满贯,你多清高啊?艹!不要侮辱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就是要拿冠军拿大满贯!为国为己争光!

6分钟前
  • 李玉
  • 很差

不如直接去看张继科马龙的比赛

9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我觉得这部剧真的是在尊重乒乓球,尊重所有热爱乒乓的人。无论是从最开始就去找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做调研,找来国乒教练做专业技术指导,还是演员们刻苦训练想呈现出更加专业更加优秀的表演,抑或是目前已经播出的剧集里对技术细节的刻画,以及每集最后的技术拆解小剧场,主创们认真的态度和对乒乓运动的尊重都很值得表扬啊!

13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编剧但凡看上那么一两场比赛,适当了解下在役选手的历程,感受下他们的不易,都不会搞出这么一部剧😡国乒队不养废物!

14分钟前
  • 嘻嘻
  • 很差

“不想看到一群除了乒乓球,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太对了,运动员除了训练也要学习文化课,运动员的生活里也不应该只是训练。这句话对很多人都适用,不要因为专注某一件事而忽略世界多样的美。

18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竞技体育类电视剧的通病,就是在专业的人眼中,非常的不专业。被人诟病很多的,其一是主角16岁还在省队垫底。这个确实不符合实际,但是也能理解。主角都是20多岁的人,去演个13,14岁的小孩,确实不太合适。其二,很多细节可以看出编剧参考了很多现实球员以及他们的事迹,并且削弱了实力,这让一些球迷感到冒犯。我其实没法共情,在我看来,艺术的再创作,可以有原型,但也不是一定要完全按照原型来。哪怕有原型,剧中人物和现实人物也是两码事。但是我作为一个不太了解乒乓球的观众看这个剧,是觉得还不错的。我不懂乒乓球,剧的表演能够唬住我,让我感到热血与拼搏。每集最后还有专门的科普,可以看出剧组的诚意。作为一个乒乓球运动的推广类型的剧,这个剧还是完成了它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乒乓球的职责的。

22分钟前
  • 翻个白眼
  • 推荐

看到演员粉丝和国乒粉丝相互混战 本来对这种糊剧不抱任何期望 点开第一集却在吃饭的时候慢慢的看了进去 上次有这种体验的剧还是灌篮高手 说实话被现在的粉圈吓到了 只用自己的观点想要去洗别人的脑 真的恶心 说实话 这剧不能说多优秀 但绝对不差 五星平衡恶意差评

24分钟前
  • Po
  • 力荐

看张继科马龙打球不比看这有意思。

27分钟前
  • 副冠军(在摔拍
  • 很差

我看了觉得还挺好看的不用快进,然后打球挺燃的,养猪也很好笑,俩人手铐铐一起更好玩,也没啥真的坏人,男女朋友互动也特别甜,如果大家没剧追的话可以看一看,看了让人心情愉悦,最后想说许魏洲也太帅了吧

28分钟前
  • 🐰 sarah
  • 力荐

剧本拉胯…乒乓可能是中国人民最了解的项目了,所以很多东西稍微错一点就会引起极大的不适,编剧还是做的太粗糙了。虽然棋魂烂尾了,且是漫改,但依然比这个要更有感染力。当然,演员还是OK的,白敬亭台词进步很大,许魏洲依然特别的好看。

33分钟前
  • 碎碎念
  • 较差

敢吹竞技体育,胆子也是够大,还有预告片白敬亭说出的那句,我不想拿世界冠军和大满贯,只想好好打球。。。我呸,竞技体育就是争个你死我活,只想打球的话,和隔壁公园老大爷去打吧。第一集一来就是苏州世乒赛,好家伙,我当年就是苏州世乒赛入坑的方博,现在偷梁换柱,乱搞。编剧,我真的想骂死你,明明就是融国乒那些段子的梗,好意思吹原创,我呸!!!

37分钟前
  • vanessa94
  • 较差

开始是抱着乒乓球版《棋魂》的想法去看的…

39分钟前
  • 泊安
  • 较差

节奏混乱,摄影拉垮,拍国家队是这样的制作流程吗?跟演员没关系,而是整个制作流程让人觉得很可笑。说是侮辱中国乒乓都算是轻的,一分献上。

43分钟前
  • GGSjo
  • 很差

看起来还不错,先观望!虽然但是白敬亭这身材呜呜呜呜呜呜呜我宣布从现在起我和白敬亭复婚了!!!

45分钟前
  • 我想吃唐僧肉
  • 推荐

选角太棒了,一个慢热内敛有韧劲,一个天赋极强有爆发力,白敬亭和许魏洲眼神到位,动作到位,真的展现出运动少年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两位少年两种性格有共同的目标,看下来不自觉为他们的热血青春所感动。

46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推荐

看过乒乓球的人,绝对不会觉得这东西拍得好。这是歪曲抹黑国手吗?拍不明白就不要拍,搞得那么悬浮又中二夸张,膈应谁呢?

49分钟前
  • 雪中贵族波司登
  • 很差

谁说直男不能组cp

51分钟前
  • Tocca
  • 推荐

矮油又来双男主鸭,真香定律虽迟但到,于克南嘴上说死活不参加训练营,身体却很诚实实际训练比谁都用力,许魏洲演戏那种劲劲儿的赶脚也贴合角色,直直CP给我锁死

54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体育题材最重要解决燃点到底是什么,以及跟纪录片的边界在哪里,毕竟咱是要做一个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开头的比赛戏尝试设置一个悬念钩子,但其实并没有勾住人,就直接进十年前了,你得先告诉我这是个怎样的人、让我先发起对他的好奇、再闪回、我才能进入他的命运,现在这样真的太着急了点。其实还不如把亲情牌挪到前面,上来就告诉我,是因为小时候有哮喘、爷爷喜欢乒乓、于是就练乒乓了,所以即使膝盖伤严重到以后都可能上不了战场,也要打完这一场,可能是爷爷的关键时刻,之类的构建逻辑,可能会更好。反正整体就也挺水的吧,尤其是那个姑娘一出来,鸡汤撒得太随意,剧情节奏一下就一泻千里了,先让情节的刺激度保持住,不要那么快进入日常戏,会比较好。整体来说没有提供新的解读体育题材片的视角,所以不吸引人追看。

59分钟前
  • 夜礼服假面
  • 较差

有棋魂一半就好了

60分钟前
  • 想不到好名字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