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世界

剧情片日本2020

主演:役所广司,长泽雅美,仲野太贺,桥爪功,梶芽衣子,六角精儿

导演:西川美和

 剧照

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2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3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4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5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6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3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4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5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6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7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8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19美好的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19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佐木隆三的伊藤整文学奖小说《身分帐》,以一名真实存在的男性为原型,讲述他在狱中度过人生大半时光后重返社会,努力生活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其实,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完全取决于周围的几个人

看了这部电影,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世界好无辜,我们经常因为周围几个人的过错而责怪60亿人的世界太黑暗了。

但你又不可否认,你我对社会的认知就是从几个人开始的。

电影《美好的世界》里,役所广司从出狱开始就被一群善良的人包围着,先是帮他联系外界世界的老夫妻,然后是帮他办救济金的小公务员,引起误会不打不成交的小超市老板,处于事业底谷想用报道出狱人员生活来火一把的小编,以前的社团老大和她身边的女人 。这些互不相干的人温柔的包围着役所广司。不是世界美丽而是周围人的温柔。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对你的态度,而我们往往根据周围人的对自己的态度来评判现在我们理解的社会现状。说来很简单但事实的确如此。

这部电影里,出狱的役所广司很像一位新生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成长过程就是靠周围这几个人,这几个人就是他眼里的世界,这几个人也给他带来了美好的世界。

所以,善良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因为你的善良真会改变一件事的发展走向。

 2 ) 他逃进美好的世界

故事的最后,三上努力了,感恩着,在泥潭之中被前妻的理解和身边人的关爱拉了出来,被自己曾经的“大哥”的现状“逼”了出来。可是,上一秒,这护工对老人家笑脸盈盈。下一秒,他就对智障青年拳打脚踢。目睹这一幕的三上,都快心肌梗塞了。跟往常一样,他操起家伙,挺身而出。正当观众焦灼地担心着三上的下场。画面戛然而止——

原来,热血大叔不再热血。这些画面,全是他的想象。这一次,他想起了朋友的叮嘱:要有撤退的勇气。而刚刚把人毒打一番的护工,还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离间其他人和智障青年的关系。画面将所有人拥挤的框在一起,中心的三上内心不断被敲打,镜头缓缓推进,似乎下一秒三上就会一如想象中操家伙上头,但是没有,他努力扯出了微笑,说出了违心的话。

欢迎逃进这个美好的世界。

下班时,被欺负的残障同事,送他一束新鲜的波斯菊,他热泪盈眶。他带着波斯菊回到家,摔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他有鲜花,却仍无法抵挡大雨。

 3 ) 短评写不下了

私心觉得太好了!在机场和kunkun又复盘了一遍整部片子,属于回味之后感觉更好的片子。

1.没有滥用摄影,初看觉得摄影很平庸,其实足球一场、雨中花一场都很不错,即使日常段落的调色我没有那么喜欢,整体感受还是好的。 在于,它做到了:视与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让电影脱颖而出的一个噱头,因此必须放弃炫技来成全整部片子。

2.剧作太喜欢了,越复盘越喜欢。可以从中感受到导演女性的温柔和她的文学功底,也可以感受到她作为导演并非天才型,但是下足了功夫,也拥有极深的人本关怀。她在“边缘人的社会再融入”这个大背景下还展现了很多小议题,例如充分地捍卫社会正义是否与自保自利相矛盾,近似于“平庸之恶”。(将这种问题以小事写出来,并展现其某些情况下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挺难的,她做到了。可以做到也是因为该角色的特殊性,这个人物写得好)

小片段选取得好。想展现主角“以前擅长的事都做不好了”的绝望,选取的是“开车”一行为。这个行为就很很好拍,而且容易拍出力度,同样的心理,如果拍别的行为,就没那么好。

结尾尤其喜欢,主角努力了,感恩着,在泥潭之中被前妻的理解和身边人的关爱拉了出来,被自己曾经的“大哥”的现状“逼”了出来。可是他有鲜花,却仍无法抵挡大雨。这处象征很喜欢。

这样完整、不失逻辑、有现代性、不照常理安排(1)的剧作在新片当中不多见,且是可习的。看完至今一直在想,我也想拍这样的电影!所以暂且记下这些。

(1)对于主角最深的痛苦,剧作上一直以“消解”和“转移”作处理。例如,主角最大的执念是找到母亲,弄清当年被抛弃的来龙去脉。

而他最终并没有找到,剧作上以两件事圆了这次失败的寻找:

一是以妓女一段作母亲的对照,主角的母亲也是妓女,而那夜抚慰主角的妓女也是一位母亲,且“半年后就不做了,会回去照顾孩子”。半年后这个时间点值得玩味,它代表一种愿望,但未必真的能实现;主角未与妓女做爱也值得玩味,他们互相抚摸,但毫无性的意味。电影中的“虚”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如同“做梦”、“闪回”,以这种映照作为作者与母亲虚拟的“相遇”的体现,我真的很喜欢!

二是更直接的,作者回孤儿院寻母,却最终在当年的校歌重唱和跟新孤儿们踢球的过程中得到宽慰。

可以发现主角的其他痛苦也多以这种方式转移,如他最终也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而是通过找到一些亲近关系来转移无法融入的痛苦;通过“忍”,假装成为一个社会人——却因此让身体恶化。

痛苦无解,但可以转移;即使可以转移,最终也无解——且最终于人身上的作用是加重身心的创伤,私以为极真实,极精妙,极具现实性!

看到最后,才发现导演的目的根本不是叙述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更不是给生活盖一个悲惨荒诞的无谓印章,而是阐述一个社会的“局外人”究竟因何而死,究竟怎么死的。

以温柔的口吻(影像语言)细细地道清楚,不可谓不美。

 4 ) 太阳出来之后,大波斯菊却去了

太阳出来之后,是台湾版译名。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地想添上后一句,大波斯菊却去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役所广司的忠粉,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何会如此迷恋这个男人?答案呈现在这部电影里。是因为役所广司一直呈现的是男人原本的样子。三上在整个人生中服刑28年,心底里却依然还珍藏有善良,有正义,有孩子般清澈无浊的眼光,只不过在他的世界里有太多“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侠义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难道不是人最自然淳朴的原始冲动吗?被误解被歪曲不被人理解时难道不会血压升高很生气吗?在多年的牢狱生活里,役所广司饰演的三上正夫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被监狱保护了他的本性。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必须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就是说必须磨掉自己的部分善良部分正义和绝大多数愤怒。整个蜕变过程在同在养老机构兼职的阿部被霸凌时,发生了改变。一边是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律师超市老板记者朋友的殷殷期待,一边是更强权的人对弱小的欺负,对善良和无助的残害,这一幕让三上想到自己的处境,可谓是感同身受。最后三上面对阿部选择了逃避,又在机构里面对同事选择了隐忍,他并不知道,在他压制自己内心愤怒的情感时,大波斯菊在台风袭击的夜里,静静开放,也静静地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很不忍心看最后一段,也是因为我们所希望的那个世界,正是太阳出来之后,大波斯菊正在盛开。

 5 )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具启发性的一部电影,虽然没有精彩的特效,但它的叙事手法及主题,让人觉得花两个小时去看这样一部电影是值得的。

不过,这仍是一部需要些耐心才可逐渐进入的电影,情节虽然密集,镜头却稍显平实,节奏也较缓慢。

导演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学生,电影风格上自然与是枝裕和有些类似,“以个体叙事对抗宏大叙事,以对生活妥帖入微的观察取代戏剧化的跌宕起伏。”

还有一点类似是态度:导演不审判亦不评判,也不以偏颇的是非观做论断,当然,电影所探讨的也并非黑白分明的议题,而是一种灰度的生活,即便是一个关于黑社会成员的故事。

两人的电影都不依靠能量的对撞冲击观影者。它是温和却有层次的,持久且有粘性的,电影看完,那些问题会粘在人身上,参与到日常生活,引人反复思索。

电影改编自佐木隆三的伊藤整文学奖小说《身分帐》,以真实人物为原型。

主演役所广司是日本影坛国宝级大叔,饰演一名刚刑满释放的前黑社会帮派分子,因杀人罪被判入狱。

“在服刑13年后获释重返社会,发誓努力融入新的生活,然而当他被弹射到这个并不了解的美好新世界,根深蒂固的黑帮思维以及对有序社会体系语法的缺失,使他的生活反而越发变得格格不入。”

看他努力融入这个外面世界的样子,会让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坐了50年牢,重新进入社会后不久,却选择了上吊自杀。

影片中插入了很多社会议题,但故事最终的内核仍是一个“不肯过江东”的故事。

李清照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并不是单纯的赞赏他的乌江自刎,欣赏他的英雄气魄。毕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也一样值得被激赏。“卷土重来未可知”。

她所肯定是项羽人格的统一性。平日肆意妄为,绝不受一点委屈,但面对生死也是一视同仁。就要痛快的死,绝不委屈的活。

你可以说他一根筋,缺少战略型思维,且未必正直,未必正义,但不可否认,他就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人。

役所广司饰演的三上也是个如项羽般的人,十项前科,六次入狱,纹身,前黑社会成员,冲动莽撞,率性而为,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13年后出狱的他仍习惯用之前快意恩仇的方式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忍受不公,且极度易怒,因为小事大打出手,且毫无分寸。用一种简便的“正义”应付一个更加广阔、复杂的社会。

所以三上是一定会死的,不会有一个“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童话般的结局或卷土重来这样的设定。这不勾践的故事,而是项羽的故事,项羽是不会过河的,一旦上了船,那便是另一个人的另一个故事了。

之前的《老炮儿》也是一部类似的电影,只是最后不得不给出一个“检举”的结局,我们也觉得做得对,只是老炮儿这个形象,突然就小了很多。

他一直是一个以江湖规则处事的人,最后却违背了自己心中的“道义”。这是个政治正确的结尾,可也只是正确。这是标准答案,但绝不是一个最好故事的结局。

其实,他也不是处在不问世事之地,早已潜移默化地顺应了一个健康的法制社会的规范。看他拿着武士刀乱比划,我们也知道,这刀是砍不了人的,那只是某种故去的“荣光”和规则的墓碑。“想当年”而已。

或许“老炮儿”本就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不会一直做自己。

三上的死,导演处理的很巧妙,或者说讨巧。她埋了一处伏笔,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是三上出狱前检查血压的画面,他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偶尔需要靠药物稳定,而这个疾病就是为三上最后的离去准备的。

就在我们以为他决定开始崭新的生活之时,却突发心脏病死掉了。这不是三上自己的选择,可能,也不是导演的选择。

导演避开了直接的选择,三上不是不可以选择自杀,这完全符合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可如果是这样的结局,人物人格虽然统一,却会附带上一种立场,一种评判,认为这个世界的确不够美好,不值得全心投入。

让三上病死的结局处理,既避免了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也不会让人觉得“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无解。

可即便如此,还是很多人在评论说,这个一个伪善的社会,名字《美好的世界》就是一个反讽,如今的世界正直的人太少了。

其实导演本对世界或许有怨言但绝对没敌意,围绕在三上身边的也大都是不抱偏见,纯真、善良、温暖、愿意真心付出的人。

当然制度有不完美,但也不是直接冷漠地忽略掉这些从漫长的监狱生活中走出来的人。社会也不是无暇。有霸凌,比如欺负有智力问题的同事的人,有利用,比如长泽雅美饰演的电视台员工。但“世界那么多人”,我们真的要因为周围几个人改变对世界看法,对世界充满敌意吗?

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绝对的黑与白的问题,三上的义愤填膺,也都不是因为什么大是大非的事(充其量也只是缺少教养或不够善良),而在把人打个半死和冷漠之间,还有无数种处理方式。

黑社会也好,老炮儿也好,其实是在社会法制无法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末端时,对秩序的一定程度的补充。当一个社会越健康,制度越健全,那些潜规则也将会越来越失去效用。

在这个制度日益健全且有渗透力的社会,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能靠上去甩别人一巴掌,看到不爽的事把人打个半死,来解决问题了。甚至连窝里横的空间都没有了。

让三上和老炮儿痛苦的是,原来“胡同里的江湖”,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里已经不适用了。可以留意一下,电影的英文名字就是“Under The Open Sky”。

三上和老炮儿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生活在日益更新和广阔的世界里的普通的现代人必然面临的课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首先,要知观念。

从未有那个时代像今天的世界一样,观念更迭如此快速,用不着坐个13的年牢,每天睁开眼,都会有几个新观念冒出来。

我们活在“上帝已死”和“儒家价值观”失势的时代,已经没有一个唯一的普适性价值观或“共同神话”来统摄我们的个体生活。

我们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也被要求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分清自己被哪些观念所辐射,观念与观念的边界在哪里。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都在被各种观念左右,中国人裹脚,欧洲人束胸,现代人削骨整容,谁也别笑谁,都是削自己的足适观念的履。

“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化,每一套风俗与传统都有它自己的风格,有与它相宜的温柔与严酷,美丽与残忍,会将某种受苦视为理所应当,对某种罪行容忍接受。”

观念未必都是进步的(想想德国的“种族优生论”,德州的“反堕胎法案”),依附或者改变都是自己的选择,在此之前,要先知道观念的力量和哪些观念在起作用。

即便标榜“特立独行”,也是以某种观念作为参照的。没几个人是恺撒,具备超越当下时代的眼界,“众人独醉我独醒”。

恺撒是被布鲁图杀死的,也是被“共和”的观念杀死的。

不要以为网络上都是喷子,微博上的舆论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观念的趋势和变化,很多公众人物,因为一句话翻车,被骂的狗血喷头,只是因为踩在了观念的线上。

其次,要懂人心。

这里的懂,当然不是说要攻于心计,善于操纵,其实“懂”换成“接受”会更好一些。 如果常翻历史,一定会得出两条显而易见的结论:观念是常变的,总体是进步的;而不管观念如何变化,人心千年不变。 每个人都一样,有恻隐,也有“贪嗔痴”的“瘾”。人心之复杂在于“隐”与“瘾”在同时起作用。 只相信好的部分,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懒惰。只接受好的部分,是一种偏狭。 就像我们有保护动物的观念,但没有几个傻子会毫无顾忌地接近老虎,老虎是会咬人的,但接受老虎咬人这件事,并不妨碍我们喜欢老虎。 “懂人心”想说的是,在生活里,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之外,对人心“灰度空间”的接受度。

造成三上死去的直接诱因,是看到两个同事欺负和歧视有智力障碍的安倍,他克制住了把他们暴打一顿的冲动,回到家中却突发心脏病死去了,死前手里还握着安倍在暴风雨来之前摘下来送给他的大波斯菊。 而欺负安倍的这两个同事,对待敬老院的老人却充满耐心,温暖又真诚。 这个世界上鲜有始终如一的人,项羽算一个,是个少见的妙人,但却是个二愣子。德与智之间是有冲突存在的。 只要进入过职场,总会碰到几个标榜“说话很直”,见到领导却知书达理的人。你可以认为这个人缺少教养,但也要知道,对于他来讲,潜意识里觉得,你不值得他耗费时间和精力收束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不用义愤填膺,更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人心都是在“隐”与“瘾”之间游离,不自觉地寻找最有效率的方式。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人心如此,这不是悲观,是事实,说“接受”不是要放弃正义感,或是做个拥有菩萨心肠的老好人,而是要有一种“接受事实”的能力。就像知道老虎会咬人,保持敬畏,却不会因此愤恨。

用聪明,而非心灵。

除此之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最后,要有目标。

不是非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远大目标,当然如果真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真是天大的幸运,如果恰好还有天赋,那绝对是老天爷赏饭。 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有个目标,约束自己的冲动,克制自己的“瘾”,收束自己的性格,都会变得更容易一些。(而且,还可以对抗生活里时时浮现的孤独。)

要求一个打游戏的宅男,每天早起跑步,不睡懒觉,是很难实现的。可一旦有了要追的女神,他能坚持每天早起买早餐。顺便不撸自己去撸铁,炼出八块腹肌。

拖延症也是一样,一旦锁定追求,一切都会变得迫不及待起来。 三上出狱后,周围人给出很多“规训”,但有一句是对的:如果不把自己真正需要东西之外的都扔掉,是保护不了自己的,管的太多的人并不强大,逃跑可并不代表输了。 三上是有自己生活的目标的,所以他最后克制住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如果不是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或许,或许,三上已经奔向了全新的生活。看到他暴打欺负安倍的两个同事只是幻想时,确实松了口气。他接到前妻打来的电话时,我也很开心。 项羽虽然颇具英雄气概,但看过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大概也能明白,是无法与他共图大业的,“竖子不足与谋”,这哥们的目标感实在太差了,就算有惊人的天赋,也是于事无补。

目标与天赋终究是两回事。

想起《伤仲永》,我们都知道他擅长什么,却没人问过他想成为什么。并不是擅长写诗就要成为诗人,没准只想当个木匠。并不是擅长弹钢琴,就要成为钢琴家,没准只想做个快乐的嫖客。

 6 ) 一点感想

…我只能说,若是有边缘人进入我的生活,我也很难将他像普通人一样看待。人的矫情之处就在于此,任何人都渴望被认可,被接纳,可一旦误入歧途,便会被戴着伪善面具的人们无情地抛弃,因此绝大多数都选择了低头沉默。上次看的反映日本黑社会问题的电影是《黑道与家族》,两部电影的结局都不太好,有前科的边缘人终究无法被大环境接受。无论时代怎样更迭,社会排挤边缘人的现象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任何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若是有一天,命运的不公降临在我的身上,人们开始对我冷眼以待,我也会努力寻找世间的美好——就算被社会当成无用的垃圾,也总会有人肯定你的价值;纵使被生活的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我们也无法否认自己总是会被不经意的温情所打动。社会不接纳你,但总有人会在乎你,认可你;世界并不美好,但温馨与感动常常发生在身边。与其向社会低头妥协,不如跟自己和解,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7 ) 成为普通人,该悲哀还是庆幸?

标题的完整表达应该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成为“普通人”,应该感到悲哀还是庆幸?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个服刑13年出狱的大叔,非常努力地试图融入这个世界,想也知道,他屡屡受挫。最后,在身边各种普通人的帮助下,他放弃了自己见义勇为的习惯、藏住了自己过分真实的所有情绪,找到一份普通的看护工作,成为了一个和身边人一样、小心翼翼活着的普通人。

普通人本来是个中性词,意味着这个人有优点有缺点,生活按部就班,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巨大成就,但日子也还过的有滋有味,即便困苦有时、低落有时,但只要自己扛住,生活还是能再次回到正常的轨迹。

但这个电影里的普通人,是见义不能勇为、是愤怒无权表达,是暴风雨中被连根拔起的野草、仅靠粘连在根上的一点泥土、苟延残喘活了下来,还安慰自己“逃跑也是一种应对方式啊”。在如同洪流一般的秩序和压力的裹挟之下,唯一的选择是忍耐。懦弱被鼓吹成了自由,勇敢是鲁莽的,任何形式的冲动,都需要付出代价。哪怕只是在生活已经一团糟的时候,泄愤式的对命运说一句:去你妈的,也难以理直气壮。因为所有缺乏效率、不符合规训的事情,都会被厌弃。

对于刚出狱的大叔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歧视的社会。给他担保的律师,在和大叔吃的第一顿饭上,佯装责备自己的妻子:你怎么能给这种吃惯了冷饭的人准备寿喜锅呢?看似对大叔的体恤,何尝不是在表达:在牢里过惯了苦日子,肯定消化不良好东西的歧视。从担保律师、到采访他的记者、以及社区负责关照他的工作人员,所有看似善意的举动和言行背后,多少都存在着一些类似“果然是服刑出狱的人啊”这样发自内心的歧视。

他们看不惯大叔总是管理不好的脾气,哪怕看到路边有无辜的人被欺负,也不该贸然出头,总想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都是莽夫。他们忽略了每次大叔在发起挑战之前,都会特意嘱咐对方一句:有本事我们换个地方,这里会打扰到别人。

他们认为服刑出狱的人,有份工作就满足了,怎么还能要求是自己想做的事呢?现在发给你的保障金,如果你真的有工作之后,可能会减少哦。甚至连驾照登记处的人都说,过期之前我们都有通知过要准时过来续签啊。大叔说我在监狱里,我不能随意出来啊,登记处的人说那不还是你的问题。关于这个部分,电影里长泽雅美扮演的节目制作人说出了真相:

这一幕大叔的回答 是对于歧视最好的嘲讽

其实并不是要责备普通人,这些他们施加到大叔身上的歧视也好、敷衍也罢,同样也都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过。人类就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生物,尤其当社会的规则、行业的交织、让秩序变得越来越紧要之后,每一则被用来维持秩序的标准、都可以成为歧视诞生的理由。

从大的层面来说,社会稳定需要婚姻制度,于是歧视发生了。制度本身只是惩罚那些破坏制度的人,比如重婚、或者在婚姻关系中对另一半施暴、甚至虐待的人。但遵循了这些制度的普通人,为此牺牲了太多自由,所以只惩罚破坏的人远远是不够的。那些忽略这个制度的、不愿意自动加入这个制度的人,也应当被“批评”。你三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结婚?一个成年人基本的“成家立业”的担当,你都无法完成,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更为显性的是经济上的歧视,它横行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贫穷不只是一种状态,简直成为了一种罪过。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机会那么多,贫穷一定是因为不努力。有钱人可不止有钱,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律聪明、善于发现机会、有胆魄有担当,这些都是渗透在生活各处、甚至被多数人认可的粗暴价值观。“慕强”并成为强者,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仔细想想,”慕强“的本质,其实就是鼓吹阶级和歧视。那些本该属于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变成了一部分的人特权,同时将其解释为:是他们身上那些足够优秀的品质,使得他们可以享受这样的特权。这种逻辑如此野蛮、而在这个逻辑之下的弱势群体,很难找到任何与之抗衡的有效武器,与其呐喊挣扎,不如忍耐奋进、直至自己也可以成为拥有特权的人。

大叔和小朋友玩耍时最开心 那一刻所有歧视都消失了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大叔终于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养老院看护老人。他有一个年轻的同事,看上去有一点智力发展缺陷,两人在一起栽花的时候,相处很是单纯融洽。没过两天,大叔发现原来其他的同事,一直因为这个年轻人的智力障碍,霸凌他欺负他。大叔脑海里几乎已经浮现出了具体的画面:他拿着一个拖把,冲过去一把放倒那些欺负别人的同事。但回归到现实之中,大叔只是呆站着,因为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所以高血压发作,倒在地上、哆哆嗦嗦拿出降血压的药,一把吃了下去。

暴风雨来临,所有人都回到了室内工作,除了那个智力障碍的年轻人。而那些欺负了别人的小伙子,在打骂之后依然不解气,还当众模仿那位智力障碍的年轻人,并反复问大叔:你看我学的像吗?大叔愣了几秒,诺诺地说:像。下班了,大叔换好衣服准备回家,那位智力障碍的同事,手里握着一把雏菊递给大叔:你要带点波斯菊回去吗?我在暴风雨之前摘下来的。听到这句话,大叔哭了,我也哭了。这束在暴风雨前被摘下来的波斯菊,就像是被重重歧视之后的生命,仍残存着一丝对美好的无限向往。

生命本该是美好,不论他手里的那把雏菊、或者这张灿烂笑脸的主人;这个世界也本该是美好的,它如此丰富、生机勃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缤纷色彩的构成、是万千滋味的来源,也无奈成为了滋生歧视的土壤。当这一切都变得难以挽回,每一位施暴者、又何尝不曾是另一处境下的受害者。也因此,意识到这些正在发生的“普通人”,还是会选择善良。他们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也原谅自己曾当过“逃兵”的过往。

在大叔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他接到了前妻的电话,对方发出邀请:我们去约会吗?带上我女儿。大叔笑容满面、奋力踩着自行车,车前还装着同事送给他的波斯菊。暴风雨再次降临这座城市,大叔高血压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伸出那双被大雨淋湿的手,抓住了色彩缤纷的波斯菊,放在鼻子前深深闻了一次,那是这个世界给予他的最后一丝爱意。

大叔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世上仅有的几个关心他的人,再次聚集到了这里,破败的楼房前,每个人都孤零零的站着。画面切换到一片湛蓝纯净的天空,片名的五个字浮现在正中央:美好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作为普通人活着,如果还愿意选择善良,是值得庆幸的。因为真正的善良,绝非不谙世事的单纯,而是历经无数险恶丑陋之后,依然能感知到世界的美好、原谅人性的卑劣。这需要多么敏锐、又生生不息的复原能力,那是生命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本能、那种毫无防备的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也是善良得以扎根的土壤。

在这个满是规则与竞争的社会中,压抑隐忍或许已成为常态。如果还能多传递一点善意、获得一些快乐,便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拥有的最奢侈的自由。

 短评

他真诚又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有人让他多吃点肉他会感动得哭、有人对他的人生有兴趣他笑着把自己的往事倾囊而出、有人受欺负他二话不说跑上去帮忙、被冤枉偷东西了便暴跳如雷,他没有压抑自己有血有肉的本质 率性而活 到他没有妈妈的线索却唱起了校歌我才懂 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完结什么 而是应该期待什么追寻什么。最后的他却变了 变得普通俗套 面对不平事袖手旁观 取笑着别人的残疾缺憾 而他最后死了。想想呀 死了这个设定太棒了 因为这样的人死了 就是美好的世界。

6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美好世界,形如童话,飘零人生,悲欣交集。又一曲涉黑分子的挽歌,刑满释放,社会变异,人心不古,老无所依,特属于日式的道德困境和生存哀嚎。役所广司、桥爪功、白龙、梶芽衣子、木村绿子几个老头、老太太演得好,让人感慨。昭和男女、义气雅酷杀已成传说,黑帮片果然止于平成,止于北野武。与去年绫野刚主演的《黑道与家族》相比,这部更扎实真挚,西川美和用女导演的细腻视角,软化了故事,软化了人物坚硬内心,可到头来都不过一死,心碎一地,无法回头。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8.7/10 #siff24th 高度复杂多变,西川美和此部作品最终在多重“自我更迭”中能够不落入任何一个看似显眼的社会议题,包括母子(领养弃养生育),犯人重入社会(改造,歧视,配套资助),社会变迁(职业的消失),甚至年老本身,还有隐含的对电视媒体的无情批判,每一次当影片看似要堕入这种枯燥说教的圈套之时,西川美和都巧妙的一转姿态,将叙事重新退入下一个环节,节奏之快令人咂舌。所有人物的形象都没有被扁平化,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纠结与复杂。导演对部分细节的处理极为细腻,将衣服收进屋内却没关窗户已经提前一分钟宣告了他的死亡,而数个夜景的航拍更是把这种挣扎淡淡的推向社会的层面,不露声色,同样他也通过影像质感的变更对回忆想象与现实做区分。

10分钟前
  • 鲍勃粥
  • 力荐

役所广司算是日本梁家辉,属于演技变色龙型的多面演员,其实出狱人生算是比较老的题材了,三十年前英雄本色就在讲,这里面讲的其实也没什么新意,一刻是黑社会,一辈子就是黑社会,洗不清甚至自己有时候也分不清,所以对他们来说哪来的美好的世界,只是他们太容易满足罢了,可即便选择卑微的活下去,却最后还是被命运开了玩笑,太过讽刺了。

15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侠道末路,好汉悲歌。表面看是刑满释放犯重新适应社会的俗套,深一层是黑帮老去,想犯罪都找不到同伙的荒诞,其实在最深处,是整个社会失去活力和原则,连见义勇为都无人喝彩的悲凉。役所广司以儒雅本色演绎痞气人设,不折不扣任侠电影里走出的侠道模范。嘴角带血的笑容仿佛刚刚叼着耗子邀宠的猫,反吓跑了新一代的草食男。治理第一的今天以和为贵,是非和正义让位与娇贵和气,恰如天下一统的江户时代初年,除了陪笑之外武士们还能怎样呢?

17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HIIFF。3.5+0.5,为这个题材加0.5分。片名与纹身海报是个“骗局”。一个坐过牢的人出来后,我们是不是都要戴上“滤镜”看ta?上一次的“错误”ta是不是就得背着过一生?他努力的受“规训”,压住内心真实的“正义”,最后那场养老院对话戏太讽刺了,两个欺凌弱智同事的人,却勤快的帮助老人。结尾催人泪,而片名《美好的世界》出现时又把我给镇住了。我们终其一生想获得社会的认同,最后我们只是一个被“规训”了的“好人”。仅此而已……

21分钟前
  • 不舒服斯基
  • 推荐

一位出狱大叔的救赎之路,每个人都劝他重新做人,却从来都无法从内心接纳他,边缘人想要融入主流社会就是装上伪善的躯壳,看似美好的世界里处处充满偏见的冷暴力,走出监狱并没有获得自由而是进入隐形的社会牢笼,或许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

23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3rd HIFF# 展映-采珠拾贝。多伦多+开罗。西川美和还是挺稳的,虽说出狱者重返社会这种片子也不少,但是从“黑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和老龄化社会的角度切入,落在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霸凌,合群……)上,并给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解释(孤儿院-黑帮-监狱的简单粗暴直接,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微妙相当不同,上升到了结构性的悲剧),以及一个颇为悲剧性的结尾(虽说前面可能四五次都可以结尾了……),影片还是有相当深度的。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8.5 虚设一种美好的幻影,然后速朽。像这样的人(有原则的人)是无法融入这个社会的。我们作为人,其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是,我们可以因为工作需要、素养、性格,而对一个人一时地友善,但却难以长期对一个人真正地耐心和关切,更无法抵达他人的内心世界。

30分钟前
  • 丘丢丢
  • 力荐

心疼役所广司大叔 我们作为普通人都时常觉得无法fit in 更何况是那些边缘人 最触动我的是大叔和妓女的对话 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艰难苦涩 但还是得往前走啊……

35分钟前
  • NolaMoon
  • 推荐

片名就是讽刺,这个社会不会好了。主角只有两个任务,一个是重新融入社会,一个是找母亲,一个也没有完成,因为两者太相关,找到母亲就能回归社会。正常人都很费劲维持生计,为什么还要给犯人机会?为了生活只能学会忍耐。当主角终于学会放下尊严和正义感,他也就把自己杀死了。这就是美好的生活,对日本社会(适用于别处)的讽刺很精准

39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役所广司表演太棒了,真是各种情绪都做到了,层次和变化都特别好。影片主题很像前两天《黑道与家族》最后一部分,不过表述风格又比那部好很多。看到最后才发现,果然是有原著小说的。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出狱后如何开启新生活——并不是一个新鲜主题,但剧本仍完成到一波三折,观众始终处于他是否能做成一个普通人的疑问中而揪心,很容易代入到作家的视角去——开初并不相信这会是一个治愈系的励志故事,然而这个携有游侠气质的被边缘化的人,很快就能获得我们的共情,在这个他所认知的秩序已被改写(黑道衰落)、并不美好的世界里,暴雨夜车篮里的波斯菊如此美好,也悄声改变了另一个曾如此努力逃跑的人。在触及社会深层意义时,西川美和并未落入简单二元对立的窠臼(果然还是稳),几个与之产生社会联系的旁观者都具有普通人的善意温暖,虽说我们总是全身戒备,虽说我们总会被伤到体无完肤,但总会在最黑暗时也能看到一点点光;多处笑点,看透世故后还能保持继续活下去的信念。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呼吸自由的空气,却失去了自我和尊严,夕阳西下的极道人生。有那么一刻我以为这是一个杀人犯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然而梦觉尚心寒:我们的社会注定容不下边缘人,尝试融入只会被推得更开。大家都很善良,问题注定无解。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第一次看是枝裕和徒弟西川美和电影,役所广司不愧为影帝级人物,表演看似平凡但非常抓人,为影帝加到4星。故事不复杂,但是细节丰富,生活气息很浓,利用黑帮的衰落带出社会变迁忆往昔的副线即便不算巧思也还有点意思。同样是institutionalized罪犯不适应社会,《肖申克的救赎》是不适应从约束到自由的转变,本片是自由社会的鄙视链是比监狱更难适应的另一种约束,可以对比着看看。

48分钟前
  • 小A
  • 推荐

这世上从不缺回头的浪子,良善的好人。缺的是台风来临前采摘的波斯菊,暴雨将至时递来的信封,缺的是看到不公时不会落跑的勇气,感到愤怒时不会冲动的控制。你要穿起衬衫适应这平凡的世界,还是露出花臂对抗那灰暗的人生。在人生诸多转折处,需要的只是一个能选择的机会,即便这个转折将让人屈辱至死。

4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1.细腻,精准,克制,无过度煽情或苦大仇深,役所广司的表演无与伦比,将男主冲动易怒、渴求尊严、温良正直、隐忍妥协与疼痛苦闷的多层次性格情感流转展现得极尽真切。2.关于有前科者再社会化与内化体制规训的问题:黑帮的没落衰亡(另一角度看亦似武士及侠肝义胆的消逝)是当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与理性技术统治的结果,吊诡的是,本应将罪犯导向社会化正途的监狱机制却阻滞了出狱者的社会化。由先天与过往身份所催生的偏见歧视乃至霸凌,以及为逐利推波助澜的媒体也是影片讽刺的对象。3.男主的高血压及老大的糖尿病,也是发达文明社会副产物的象征。4.起落无常的残酷收尾:耍弄观众预期—出手幻想,剪刀,波斯菊与暴雨夜。5.反讽标题与潜在疑问:入狱/出狱前和出狱后,哪个才是美好的世界?6.虚焦与霓虹光斑转场。7.精妙的细节与音画处理。(8.8/10)

5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每次只要看到片名有美好完美美丽之类的词,故事肯定是凄惨无比,这片子里男主角果然实惨,也让役所广司的表演闪闪发光。作为一部日本文艺片,节奏还是很照顾观众了,贴近于那些好莱坞剧情片的观感,完成度非常好。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4.5。结束多年的牢狱之灾,哪里曾想监狱外面才是最残忍的酷刑。本片精妙的地方也就在此,当长期与外界脱节后出狱,面临社会畸形的“常态”会与认知产生十足冲突,进而被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逐渐规训同化,男主再一次成为社会洪流的牺牲品,多可悲啊。

54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推荐

所有人都在劝三上,你要学会忍受那些肮脏,逃避良心的谴责,才能融入这个美好世界的假象,但如果你为肮脏而愤怒,为了内心真正的美好而挺身而出,那么所谓的美好世界全都会排斥你。他们说三上你不能那么冲动,不要跟人闹矛盾,遇到肮脏逃开就好了,逃避并不是败北。但是忍受肮脏这件事本身,对于三上而言就是最致命的。波斯菊的花语是纯洁、多情与自由,三上最后闻的那束波斯菊,也许是远比一份工作、一本驾照、一份贷款,更不可企及的,最大的奢望。

59分钟前
  • 木格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