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

动作片法国1994

主演:让·雷诺,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奥德曼,丹尼·爱罗

导演:吕克·贝松

 剧照

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2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3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4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5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6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3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4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5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6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7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8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9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0

详细剧情

里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受人雇佣。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纳塔丽·波特曼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那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方缉毒组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加里·奥德曼饰)杀害全家的惩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幸免于难,并留在里昂那里。里昂教小女孩使枪,她教里昂法文,两人关系日趋亲密,相处融洽。 女孩想着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渐次升级,更大的冲突在所难免……©豆瓣

 长篇影评

 1 ) 再多爱一天也不够

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为了一部电影如此难过,我错了,我真是低估了我自己的“滥情”,以及我现在“滥情”依旧。 加班造成的脑子纷乱和剧情的精彩,双管齐下,我从看最后的半小时开始,似乎就已经在酝酿落泪的情绪。 里昂颇有几分失态地撞开警局的门,不由分说枪杀了那几个喽啰,马婷达和他紧紧拥抱,我宁愿相信,这样的爱,也是爱情。 谁能说一个12岁的小女孩能给的不是爱情?谁又可以肯定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不能打动杀手那颗常年伪装冷漠的心?当马婷达勇敢地表示一些什么的时候,里昂诉说了自己的故事。看到小女孩脸上浮起的温柔怜悯的超越她年龄的表情,猛然觉得心中一恸。呵,我恨死了那么善于演戏的孩子,让我的心瞬间纠结成一团。 马婷达像个长大后的女人一样伺候里昂躺下,枕在他的手臂上,像只小猫般缩在他怀里,不知为何,想像中40岁的男人和一个12岁的女孩相拥入眠的情景难免带着几分猥琐,在这里,却很美很美。看上去,很温暖。 据说睡觉时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里昂居然有了鼾声,这大概是他刀头舔血这么多年最奢侈的一次睡眠吧?只是,这样的美好来得太迟。我一点都不怨恨他也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在他最终死去的时候,一阵阵难过。泪水尽情流。仿佛我也和马婷达一样,深深爱上了这个孤独的杀手。 在最紧要关头,马婷达哭,怎么也不肯离开里昂。他承诺,他不会离开她,他感谢她,自从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后,他第一次躺在床上睡觉,他开始有了牵挂,他享受到生命中许多美好,最后的最后,他说,马婷达,我爱你。我不想去揣度这样的爱是怎样的爱,是爱就好。一点都不逊色于任何生离死别的熵情,我开始愚蠢地希望里昂不要死,只是如果他不死,那么马婷达怎样开始她的新生活呢? 只是我知道,如果我是马婷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里昂,不管以后会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里昂这个名字就是最温暖的一盏灯,他永远都会指引着生命中最让人眷念,让人觉得最安全的方向。 他死了,却带给马婷达一辈子的温暖,还有一辈子的思念。我不愿意用“初恋”这个词来形容马婷达的爱情,这样似乎太过轻浮;也许,那样的一种强烈的眷念和依恋,根本不能称为“爱情”。 只是,我还是很遗憾,里昂只度过了那么短暂的美好的时光。他为了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直至生命。我不知道谁爱谁多一点。他就像一口干涸的泉,而马婷达凿开了他冰封的心,自此,涌泉相报,还嫌不够。如果非要说恩怨轮回,那么他上辈子一定欠了她的,欠了很多很多。这辈子,他用他的守护,包容,甚至宠溺,还有绝对的付出,来成全马婷达对他的爱情。 一个人一辈子活在一种绝望而甜蜜的怀想里,还会不会快乐? 我很坏心眼地希望马婷达一辈子都郁郁寡欢,就算她笑颜如花,在想到里昂这两个字时,瞬间心如刀割。我的确过于残忍,但感情向来残忍,期待也一样。 我总是喜欢纠结着过去不放。其实不是马婷达爱上了里昂,那个爱上里昂的人,是我。

 2 ) SHAPE OF MY HEART

题记:“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
                    ——吕克·贝松”

《Leon》。LucBesson的作品。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翻译成如此古怪的一个中文片名。
全英文对白,拍摄于美国纽约。一部有着浓郁的好莱坞色彩的法国导演作品。影像风格和故事情节保留了法国片特有的表现手法,虽说是商业电影,却拍的相当有艺术感。
影片开始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杀手。
墨镜下的男人敏捷狠辣,一个著名的杀手。
他以此谋生。
杀手并非杀人狂,对于Leon,杀手只意味着一份职业,一份他别无选择的职业。在他的身上,让人感受到杀手的魅力。那是一种在暗处的力量,他在暗处保持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如同上帝一般,在暗处,在高处,在不可见之处,悬在每个人的头顶,昭示着生命的脆弱与虚无。
舒缓的口琴的协奏曲带来几分凄迷。法兰西温和的阳光下,活着的方式黯然交替。
工作,打理植物,喝牛奶,坐在沙发上睡觉,旁边放上一把枪。
Leon干脆利落地完成了那单生意,回到家,取下所有的装备,开始淋浴。那一刻,让人看到了他赤裸的无助与疲惫。随后,他细心地熨衣服、喷花肥、喝牛奶,一个牌子的牛奶。一个人到空荡荡的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像孩子一样新奇愉快,还不时回头张望除他以外的唯一观众,想和人分享他的快乐。这个英俊优雅的男人穿着盖不住脚腕的裤子,长长的风衣,悠然地掠过大街小巷,幸福地唱歌,路人驻足观望。不自觉地渗透着中年男人的落寞与孤寂。
Mathilda出现。十二岁的问题少女,绿色外套,小红帽,童话一样娇好甜美的脸庞,清澈却直指人心的眼睛,充满敌意却又有些怯生生的表情。
当Mathilda的全家被杀,她捧着牛奶到他门口求他开门的时候,他的杀手生涯也就即将结束了。这个无依无助的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
“我要跟你学做一个杀手。”
他一生中唯一温暖的时光,不再只是一个人。
她会为他买两夸脱鲜奶,会和他一起训练,会和他玩放松脑筋的游戏,会对他说,“Leon,I Love You。”12岁小女孩的爱,象是甘泉,那么清醇,毫无杂质;象是阳光,那么温暖,令人目眩。
Leon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会笑了,有时甚至是细心而又温柔的。一个杀手,命中注定,不能有爱,有了爱就是有了弱点。
夜间,他忽然跳起身,装上消声器,将枪口对准Mathilda睡梦中的头颅。可是Leon没有办法推开她。否则,他的手不会因柔情而发抖,谈生意不会因难舍而迟到,杀人不会因牵挂而受伤。唯一能暗示他的内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龙舌兰。他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培育,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舍弃的朋友。所以,杀手的结局已然笼罩着悲剧的阴影。
一切自然而完美,从容不迫地叙述,他们笑闹,他们日益亲密。两颗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赎。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却成了他的弱点。
为了复仇,他手把手地教会了女孩如何用枪,却又伸出有力的手保护她,让她可以免于拿枪,直到最后,因为她的缘故而中了致命一枪。
最后的血战中,他用自己极限的生存智慧与对方较量。保护Mathilda逃出生天。重杀伤力武器发射后,大家都以为已经死亡的Leon乔装成警察,走向出口,外面是等待着他的小天使。这给予了一线两人幸福生活的希望。但这并非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让人更加绝望。只是真正绝望的不知道是剧中人,抑或是我们这些旁观的闲人。一步之遥,天人永隔,那门外亮丽的日光,和门内刺目的血光,一样令人窒息。他终究还是逃不掉,当他满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门时,一只手枪跟在后面。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主观镜头:逐渐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结束了。
影片从一部有着另类怪异的爱情故事的动作片,升级为探讨孤独灵魂之间的交流、冷漠心灵救赎的启蒙之片。
开始时是Leon保护受害者Mathilda,后来延伸为双向的依靠与安慰;从他平面的杀手生活,转化成个人立体的性格成长。性格最终成长完全,他对Mathilda说:“你不会失去了。我刚尝到人生的喜悦。”可他最终死去。
让·雷诺的演出令人惊喜。喜欢他那张充满沧桑感的脸庞。他塑造的Leon无疑是一个经典的角色。如同木头那样纯洁温暖,仿佛是个走错了时空的异乡人。他在这闹市里凭本能维持着自己的生存,他活得那样扎实,让我们又心痛又爱怜。
故事的结局。女孩无法遗忘的仇恨带走了他,似是早有预料的归期,这是一个杀手的宿命。也许死亡是完美的结局。他终于永远属于她。女孩把他心爱的植物种在地里,不再活在盆里。她说,Leon,它在这里很安全。
镜头拉远,随着摄影机的上升,女孩和植物越变越小,再次运用横拉,你可以透过茂密的树林的顶端,眺望到另一端的纽约,那里辽阔的海岸柔和一片。
生活继续。
阳光下的海洋,只有绝望,然后一切消失。
影片外,有Sting的歌声传来:That’snot the shape,the shape of my heart。And if I told yout hat I loved you,You’d may be think there’s something wrong,I’mnot am anof too many faces,The mask I wea risone……

 3 ) 我以保护的方式来爱你


我爱你,所以我不去吻你。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冷言冷语。我爱你,所以我要你离开我,过你自己的生活。我爱你,所以我选择默默地保护着你。保护,是我爱你的方式。
这就是里昂对玛蒂尔的爱。鱼对飞鸟的爱,无法搁置。只有选择这样的方式去爱。爱得隐忍,爱得伤痛。
一个杀手不该太善良,不可以在乎一个人。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
常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里昂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绿萝,为什么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一盆植物。一盆植物,有何稀奇。绿萝,就是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的最好证据。绿萝,代表着弱者,代表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代表着里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其实,里昂很想去爱一个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如果那个人不出现,那就只好用一盆绿萝来填补这段空虚。玛蒂尔正宛如那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填补他受过伤的心。
旋转的楼梯,棕黑色透着古朴凝重而又压抑的气息。一步一步沿着楼梯向上,旋转、旋转,随着楼梯的旋转而迷失,旋转的尽头,是一个精灵般的女孩在静静等候。不羁的抽着香烟,假装成熟的搭话。开始,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
明知以自己的身份,最好不要招惹那群连疯狗也不如的恶警。可是,在面对玛蒂尔一声一声的哀求时,他再冷的心也开始融化。门打开,里昂迎进玛蒂尔,给她一个避风港,同时也给了自己孤单的心一个救赎的机会。
于是,这个精灵般成熟而又幼稚的女孩便倔强的扎在里昂的生活中,再也不肯离开。她倔强的要他帮弟弟报仇,倔强的要他教她“清理”,倔强的要他爱她、在乎她,倔强的改造着他的生活。
理智告诉里昂,杀手不可以有感情。他必须杀了她。但,他的心已经动摇。他的生活不再仅仅只有杀人和那盆绿萝了。他真的爱她,他可以为了她只身勇闯警察局,为了她只身应对百十特工。他至死仍不忘替玛蒂尔报仇,把自己葬送在一声轰鸣里。
他的爱是那么的深邃。十几岁精灵般的女孩,三四十岁的冷漠男子;随时可以听到主的召唤的天使,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不论哪一点,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他只能把这段无法搁置的爱藏在心底。表面却不断拒绝她。直到最后一刻,才敢对她说;“玛蒂尔,我爱你。”也只有在这时,这句话才可能变成送小玛蒂尔重返人间的船票,而不是葬送她人生的导火索。
这世上,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像里昂一样,为你敞开一扇门,可以给你一个避风港。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那样深邃和隐忍的爱着你,默默地保护着你,忍受你的倔强,爱你却又拒绝你。
                                     

 4 ) 关于杀手

杀手是我们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补充,那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与之类似的单词还有海盗、间谍、猎人、流浪者。我一直觉得这些都是纯粹的男性职业,在这个男人也穿耳洞、着闪亮衣衫,雌雄莫辨的时代里,这几种人分明让人感觉得到一种原始的男性的魅力,雄性的力量。他们不见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但是在传说中他们又的确存在。我们通过事件去了解他们,经由我们的幻想去完整他们的形象。他们是男人的梦,属于在黑夜里滋生蔓延的东西,满足我们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和对神秘本身的向往。

男人对这些职业的态度,让人不由得想起古龙的小说来:深处闺中的少女,正在窗前寂廖看着满天的星斗。就在那某一个夜晚,有一个黑衣人风一般的掠过她的窗口。突然间,他又返回来,用脚勾着屋檐,露出雪白而整齐的牙齿,给她一个充满活力的微笑。然后非常自信的介绍道:“你好!本人是一个采花贼。”少女紧张、慌乱,因为她是第一次看见一个采花贼,一个如此有魅力的贼,偷心的贼。他们谈了半宿的话就分手了,而少女甚至成为了别人的奶奶了,还一直甜蜜的回忆着这个故事。在杀手的问题上,男人的态度很象这个女孩子。

古龙对女孩子的这种心理上的把握,我因为身体很重,没有亲身尝试过,因此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只知道,一个中国男人是在各种英雄的故事里成长起来的,我们在童年时代里听过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关于英雄的。英雄,雄性的雄。但是,等我们成长起来的时候,所有的英雄都已经死掉很多年了。所以,作为男人,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变成女人。

女人的小鞋穿在脚上,男人的小鞋勒在灵魂里;女人打扮自己取悦自己心爱的人,男人奴颜婢膝满足农业社会体系的要求;只有一个女人成为了将军,她叫花木兰。有很多男人阉了自己完成个人价值,他们叫九千岁,叫做帝师,叫做文王。。。。。。他们比母亲更坚韧,比织毛衣更耐心,比计算鸡毛蒜皮更严密,比后宫里争风吃醋更善妒,比揪头发骂街吐口水更下作,最终才能成为伟大的男人。

所以,每一个男人象个怀春而寂寞的少女,等待着杀手先生从自己的窗前经过。看着街对面房子上跳跃潜行的模糊身影,看着自己的小脚,他们流泪了。不是每一个春夜里都有杀手先生经过,所以男人们寂廖的剪下一枝玫瑰,惘然插入瓶中,一声长叹。

在这种阴柔的气氛里,杀手坚硬的存在着。杀手早已经将生命卖给了浮士德的那个老朋友,所以杀手是高贵的。“手”在中文里,有某项操作员的意思。杀手于是对于终结生命有了一种操作的精确,杀人变成了一项同时具有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特色的工作。记得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杀手敲响了某国际公司亚洲总裁的门。门开,枪响,两眉之间。门关,人杳,尸体倒地。一群人抽着烟讨论这事,有人长叹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有人说:“瞧这效率。”

法国人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每个人都有造梦的权利,要做就做一个最大的,最狂野的。Leon穿着大衣,戴着墨镜,悄无声息的站在你的身后,用放在你的脖子上的刀子,和你对话。这种最直接的对话,其实是每个人都最爱的。我们的意志顺着那冰凉的金属渗入和控制对方的灵魂和身体,远比妥协、斡旋、协调、平衡来得直接而干脆。我们在现实的各种力量间举步维艰的时候,当我们在纠结的各种关系间奋力爬向目标的时候,Leon用一把小刀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并非亚历山大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开“谜之线团”。Leon隐没在黑暗中,强悍而凶猛,具有一个帝王的那种非凡力量和控制力。而在灿烂阳光下的我们,苍白而无力,软弱的爬行着。

据说,Leon是法国男人的代表了。我喜欢的是杀手的那种简单生活和男人应该具有的笨拙。毫无疑问的,通过他手里的那盆永远不开花的植物有一种隐喻:杀手得封闭掉一些东西。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幸福之中,所以甚至建造了花园,却不知道自己因此变成了一个终日在繁重劳动和沉重责任下的花匠。建造一个花园容易让人变得迟钝而平庸,因为对这花园的爱,使我们永远的锁在方形的天空下。其实,一个人连一盆花都带不走。而我们却建造了整个花园,变得精致和细腻起来,一个精致和细腻的男人给人的感觉是倒尽胃口。男人应该精于使用斧头,在任意一个精确的弧线下将圆木劈成两片,而不是善于飞针走线。在这手脚的笨拙之中,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交由女性的温柔和细腻去填补。这世界很复杂,但是我们只能放下一盆不开花的植物;这世界很简单,只要你会使用一把斧头。

或者,有人会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我看见炸弹的拉簧飞起的一幕,我以为那就是全部的意义。传说中的杀手都会有那么一天,他们要向魔鬼赎回自己的生命,把它慷慨的奉献给自己珍视的东西。如果一个杀手终生为金钱而杀人,那么他永远只是一架毫无感情的机器。一个没有什么珍惜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杀手注定必死无疑,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必须找到什么东西,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祭坛上,才能完整的完成他自己。他简单的一生,由于他当掉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超越了一起羁绊,成为了他想要的自己。他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必须把它赎回来,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把人性和生命的尊严重新拿回手里,在最后的时刻,拥有生命的完整。这样的杀手,死而无憾,他的植物也终于能找到一块大地而安详的生长。

 5 ) 为生活开另一扇门

        第一次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在6、7年前,时间太长,以至于最近看了导演剪辑版后,也不能搞清这版本多了哪些镜头。同样的电影,不同阶段看,可能感受也不同,几年前看电影时,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学生,关注的是奥德曼如何坏的令人崇拜,主角莱昂何其生猛,一人敌过数十人,感觉他遇上小姑娘马蒂尔达倒更像是一场劫数。

        再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感觉有些不一样,两次观影之间,看过了梅尔维尔导演,阿兰•德龙主演的《独行杀手》,感觉到了吕克•贝松对这部影片的致敬,和两片气质上的一些想通之处。阿兰•德龙扮演的杀手孤独中带着一丝忧郁的气质,与他作伴的是鸟笼中的一只鸟,恰如莱昂那时刻带在身边的一盆植物。莱昂显得更粗犷一些,络腮胡,杀人动作犀利,感情上更外露,虽然是个大叔但是性格上更多大男孩气质,也让他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他的悲剧对观众也更有感染力。在遇到马蒂尔达之前,莱昂的生活显得很酷,吕克•贝松在这片中,几个人物的开场都拍的非常漂亮,都让你很快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比如莱昂,开场他教训黑道分子,让观众很快认识到这个人:本事很大可以以一当十;留有原则并不嗜杀嗜血;行事谨慎有勇有谋,再紧接着后面他买牛奶,照顾植物,让他的孤独和感情细腻的一面呈现出来,一下子这个人物就饱满了。看上去,他过的是一种简单、刺激、自我的生活,很酷很精彩。而马蒂尔达的生活境遇很糟糕,却有着很酷的作风,早熟敏感,小小年纪抽着烟,以很成年人的表情说着很成年人的话,也是一个街头酷少女的感觉。似乎,这两个人都已经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规矩,有痛苦,也有了既定模式。

        但是,现实却是,酷个屁。莱昂在最后决战中,对马蒂尔达的一句话导出了本质,“你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远不会再孤独了,马蒂尔达。”。无论莱昂和马蒂尔达,他们过的都是被迫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适应能力,努力在既定轨道前行,却并不排斥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转弯的可能。如果以“活下去就是最好的”生存功利主义观点看,两人的相遇或许是一种劫数,强大的莱昂本可以接些可控危险的活儿,继续安然的做个杀手。可是,即使如此,也可以想见,他不过是在命运不定的死亡之路上,可能走得更长些而已,而精神上的孤独和其中带来的潜在的伤害更延长一些。而对于马蒂尔达,只能渐渐走向歧路,或许如她所说,真的有一天亲手杀了父母。很多时候,生活的痛苦常常就是一种机会成本的隐形痛苦,你可以延续现在的生活,可能孤独、乏味,但是又因为不变让你麻痹于安全感中,却也在时光流逝中,因为你未去选择另一种活法,而损失生活的质量与厚度。最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损失是不知觉的流逝的,就如你青春时代未觉一个美丽少女一旁对你爱恋的目光,还习惯性的延续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到了成年得知真相,才为自己错过一段青春爱情经历而感到遗憾。对于莱昂,对于马蒂尔达来说,幸运的是,他们相遇了,他们开始了另一种活法;不幸的是,他们相遇了,造成了一个人的死亡;而最终,幸运的是,死去的人死而无憾,活着的人回归生活阳光的一面。

        几年后,再看《这个杀手不太冷》,它已不再仅仅是部动作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生抉择的电影。在影片开始不久,面对马蒂尔达的问题,“人生是一直辛苦,还是长大就会好起来”,莱昂的回答是,“一直如此”,这与他在为马蒂尔达拼死一搏前,对女孩的倾诉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看上去一成不变而又稳定有安全感的生活常常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它曾经是令你感到兴奋,愉悦,充满激情,而如今变得循规蹈矩而成为一种生活惯性的。保持当前的生活状态是一种选择,哪怕它已不再让你保持之前的生活幸福度,但是它“安全”、可预期,就如莱昂习以为常的生活。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常常在有意或无意间,遇上那个人生抉择的拐点,就如莱昂,小女孩流泪绝望的敲打他房门的一刻,是一场无意间送到他面前的人生拐点,而最终打开房门的一刻,则是他有意的选择。很喜欢莱昂打开房门那一刻导演的处理,绝望的马蒂尔达仿佛看到人生的一丝阳光,而这道光也反射到莱昂身上,照出了人生另一条路径。《这个杀手不太冷》以有些感伤的故事,讲述着其实很明亮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让这部影片除了紧凑紧张的剧情外,给人更深的回味。或许,特别对上了些岁数的人,这种感觉跟深,七年前看,坏的魅力无穷的加里•奥德曼让我崇拜,七年后看,憨的善良无穷的让•雷诺更让我尊敬,毕竟,在这样一个显得有些冷漠的社会,看到这样一位肯为绝境的女孩打开一扇门的大叔实在是感觉太温暖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9ba5f08e12451357e63d19aa

 6 ) 孤独是人类最大的杀手

    观众们在看过无数部商业片后,总是会在影片刚放了开头的时候就精明地猜出结局。这就是商业片,一个按类型已经固定下来的内容模式。《LEON》作为一部商业片,自然也必须具备枪战片中的英雄和歹徒、正义和非正义的殊死搏斗,最后还必须是正义得以伸张。当然其中更不能缺少的是爱情,这往往是枪战片中让英雄生死无悔的动力。商业片吸引观众的早已不再是结局如何,而是出其不意、花样翻新的细节和过程。所幸《LEON》不但有美国式的精彩情节,更有法国式的浪漫情趣,二者连手,使《LEON》更具独特魅力。
     《LEON》在上映时以其精彩内容和动人的爱情曾在欧美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尚 •雷诺(JEAN RENO)和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的表演一直让影迷们津津乐道。LEON的掉腿裤、黑风衣的造型更一度成为时尚,看来真情永远是电影院中最大的吸引力。

后工业社会,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习惯的冲击。人们在快得无法适应的变化中有了变异,也由此产生了各种顽症。而《LEON》将这种对后工业社会的揭示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开头,航拍从丛林到高楼林立的都市,这是从传统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两种世界的转化。交代故事发生的大厦林立的城市环境。影片结尾镜头升起,再次是丛林和远方城市的镜头,交代玛蒂达现在所处的安全的社会环境。首尾形成了完整的封闭式结构,将两种环境形成强烈、鲜明对比,意味着两种世界的不可调和性。在这座城市中,到处是高大的建筑、冷漠坚硬的街道,加上片中宁静甚至无奈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冷漠压抑的氛围。
    而在这部影片中,仅仅出现过很少几次的街景,在画面构图上,始终是突出高大的建筑与微小的人物之间的强烈不协调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压抑感。
一、 关于社会
创作者表现了怎样一个世界?所有主要人物都是背离常理的坏人——杀手、毒品贩子、影片中的警察更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魔头。连小小年纪的的女主角玛蒂达也是问题少年……令人同情的主角,一个是以杀人为业,另一个以报仇为目标,在这样的世界中,一切价值标准似乎都是变了形的。
 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影片在LEON和玛蒂达在楼顶练习射击一场戏中有了一个极具讽刺性的答案。两个人无意中瞄准了地面的一个人做了靶子,而那个人恰巧又是前呼后拥,时刻受到保护的。这只是戏里的一个小噱头,也许并不引人注意,但在轻描淡写中,告诉了观众,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杀人或随时等着被人杀。每个人都活在准星的两端,谁又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玛蒂达的一颗假子弹射了出去,这就仅仅是一场游戏。但如果枪里是一颗真子弹呢(或许就在玛蒂达以后真的成了职业杀手的时候),这就将永远成为一个暴力、血腥的游戏了。是游戏或是死亡,似乎都无所谓。这里没有人在苦苦追问生命的意义,死神并不让他们更恐惧,死亡和衣食起居一样司空见惯。命运就好象只是一个随意而简单的玩笑而已。

在这部电影中,到处是冷漠、罪恶。LEON因为杀手的职业和文化的不融合而游离于主流文化和群落生活之外。该片通过故事情节的塑造以及细节的精雕细刻,向观众展现了LEON细腻而孤独的内心世界。
第一场戏,观众还没看清我们的男主角长得什么样子,就在一场激烈的枪战中为他神出鬼没、身手敏捷的形象所倾倒。而当LEON第一次正面出现在观众眼前时,气氛突转。单簧管奏出凄凉的音乐,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力疲倦地洗澡、独坐桌边喝着牛奶、精心的熨烫衣服、擦拭花叶,最后守着手枪独自坐在黑暗的角落中睡去。这整个过程随着音乐节奏缓慢而平静地进行着,立刻将LEON的孤独凸现出来。而他与一盆无根植物之间的一种难以割舍的关系一再出现在银幕上,甚至在面临死亡时他先要保护的是花而不是他自己,这就在杀手的冷漠中透出一丝温情,这似乎也注定了这一点点温情将成为他毁灭的根源。
    LEON是一个偷渡来美国的意大利人,不懂英语又不识字,被逼无奈只能靠作杀手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血腥的谋生状态与他独自一人在影院中看老电影《雨中曲》时露出的善良、憨厚的笑容形成了冲击性的对比。与我们在大多数影片中所建立的冷峻、狡黠、残忍的杀手形象大相径庭,LEON在生活中几近笨拙的步态、说话时游移的目光和与玛蒂达形成鲜明对比的不善言辞、笨嘴拙舌……这些都一步步在观众心目里塑造了一个最终为正义而战的、与观众有接近性的悲剧英雄。
    LEON是注定孤独的,他用冷漠对待这个世界的冷漠,用残酷反击这个世界的残酷,但内心所隐藏的善良、温柔成了他的致命伤。他唯一信任的汤尼最终背叛了他,而玛蒂达正是他惹上杀身之祸的根源,在这个世界里,友情和爱情反而成了毁灭性因素。

    女主角玛蒂达是这个畸形世界的产物。她生长在一个关系复杂没有温情的家庭中,父亲是毒贩子,继母和同父异母姐姐与玛蒂达可以说没什么感情可言,除了也是同父异母的四岁的小弟弟,这个家实在没什么可留恋的。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她叛逆的性格,成为了一名问题儿童,逃学、吸烟、过于早熟……
     在玛蒂达眼中,杀人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杀手也是一个很“酷”的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正常。她不为自己的父亲、继母和姐姐的死而感到悲痛,因为他们就象这个社会中的一切人渣一样没有价值,不值得同情。但年幼无辜的弟弟被杀却是难以容忍的,就象玛蒂达说的:“他只有四岁,他犯过什么错?”因此其他人该死,她的弟弟却不该死,而玛蒂达认为继续用杀人的办法复仇是天经地义的,她并不认为用杀人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对。在影片中,玛蒂达试图以“雌雄大盗”、“末路狂花”这些电影形象作为依据来说服LEON——杀手不都是独自工作的,从中可见这个社会给孩子的正义标准已经完全模糊、变形了。而这也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中媒体对于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作出的反思。
这个世界对于玛蒂达似乎过于残酷,她这样的年龄正是应该享受家庭温暖,体会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时候,她还不该懂得什么是丑陋和罪恶,但在这里,她见到的到处是冷漠、痛苦甚至死亡。当她流着血问LEON:“人生一辈子都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这么苦?”的时候,她得到的答案是“人生就是如此”。这个无奈但坦诚的答案可以说是LEON对于这个世界的最深的痛,同时也打破了玛蒂达那颗稚嫩脆弱的心对于世界的最后一点美好的憧憬。
    玛蒂达是后工业社会的弃儿,遇到LEON彻底地改变了她的世界。LEON三次救了她的命,一个专门杀人的人这时候却成了玛蒂达的救世主,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真诚、爱护和温情,也渐渐从冷漠中逃离了出来。积压在心中的冷漠和麻木被真情所融化,玛蒂达在她的生命中体会到从未有过的交流,而这份相依为命的感情也动摇了LEON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基础(也就是他的冷漠)。面对爱情,LEON出门后会无力地靠在墙上,这个无敌杀手在杀人时才会受伤。影片中这种违反伦理的爱情撼动了冷漠旁观的观众。这种相依为命的感情成了LEON和玛蒂达的二人世界中最宝贵的东西,可就是这种为社会所不容的感情被焕发至极致时,才造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悲剧性。
   在玛蒂达向旅馆管理员表露她对LEON的感情之后,出现了人们意料之中的结局——两人被赶了出去。表面上,这是成人与孩子之间怪诞的恋情不容于世,但我认为这更重要的是真情在这个社会中被无情地放逐。
  当影片中LEON和史丹同归于尽后,汤尼对玛蒂达说GAME OVER,无情的说出了观众不愿看到的事实——这种善良在这里是不容存在的。这个世界中的照顾也只能是汤尼对玛蒂达每月一次的现金支付了。
    结尾玛蒂达离开了那座城市,来到了建筑与环境都与那座城市全然不同的地方,而只有这种逃离,才能给自己最后的一丝生机。这种无奈的结局给影片静静地打下了一行省略号。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展现和追求,电影中有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梦想中的世界。在《LEON》这部影片中,创作者极力表现一个罪恶的世界,同时又不遗余力的塑造着LEON和玛蒂达之间爱情的美好和温馨。两相对照,影片给观众情感上的震撼是巨大的。

二、 关于文化冲击
LEON作为一个偷渡来美国的意大利人,本身就有后工业社会的明显标识色彩。
    托夫勒曾经说过:“让一个人离开本土文化,突然投入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行动的准则——时间、空间、工作、爱情、宗教、性事等概念全不相同,这时他因为迷失方向而遭受的痛苦自将加倍剧烈。如果这种陌生文化本身又一直处于动乱之中,或者更严重的是其是非观念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迷失感将会更加剧烈。”LEON正是处于这种情况的外来人,也就是异类。这种强烈的文化冲突在片中比比皆是。因此也造成了他无法摆脱的孤独。
    LEON认字不多,说话艰难。这是地域文化不能融合的结果。就象他自己说的“这花就象我,到处漂泊、永远没有根。”花,是这部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象征物,LEON是一个漂泊不定的人,但无论是搬家或面临死亡,LEON的身边都会出现花,在他的眼中,花的安全甚至高于自己。甚至在LEON 死了以后,花延续了他的命运,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这种文化的冲突还表现在LEON和玛蒂达作模仿明星的游戏一场戏中。两个人互相都猜不出对方的角色,正是LEON的外来文化与玛蒂达的本土文化之间不共融的表现(当然,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也是造成这种文化不共融的重要原因)。影片以这样两个微小的生活细节作为表现文化冲突的切入点,可见用心良苦。
     LEON摆脱不了本体文化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又无法融入异域文化体系中,因此一种文化上的、性格上的矛盾造成了LEON无法避免的悲剧结局,使得影片中的矛盾冲突愈发尖锐激烈。也只有在LEON死后,这种矛盾冲突才会终止,就象影片结尾中表现的那样,花作为LEON形象的一种隐性延续,只有在玛蒂达带着它逃离这个城市、逃离这种矛盾后,才能在传统和宁静的庇护下重新生根,不再漂泊。

   
三、 关于《LEON》中视听语言的分析
1. 音乐的运用
在这部影片中,用了几支不同的优美旋律来烘托影片的氛围, 开头的小提琴曲、LEON孤独时的单簧管旋律形象等都极为鲜明。在LEON与玛蒂达的第一次见面时,先随LEON的行动奏起吉他旋律,玛蒂达出现时加入钢片琴的旋律,二者结合,体现了宁静美好的氛围。而这段音乐在坏人出现时嘎然而止,使氛围的突转自然而恰倒好处。另外本片的音乐中曾经多次运用鼓声,在第一场枪战戏LEON杀人和史丹杀人等戏中,随着气氛的不断紧张,适时加入了快速、低沉而有力的鼓声,增加了影片紧张感和穿透力。音乐对于电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在《LEON》中,这些音乐的处理为本片增色不少。
2. 精彩的剪辑。
商业片讲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快速简洁的节奏处理。《LEON》作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片更是在剪辑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例如,在影片第一场戏中,导演大胆的使用20个局部特写镜头开篇,虽然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却清楚的交代了事件和人物的身份。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开头既打破了常规而又增加了神秘感,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处理更使专业人士引为经典。
3. 关于LEON的形象塑造。
     创作者避免了LEON杀人场面的直接展现。在几次凶杀场面中,死亡大多用间接的手段表现。比如第一场枪战戏中,全段气氛紧张,但只用地上喷溅出的血,悬高的双腿和门上露出的大量弹孔来表现凶杀,不但没有给观众过度血腥、恐怖的刺激,反而体现了LEON 的身手不凡。影片用这种方法逐渐形成观众对主人公LEON的亲近感,避免了凶杀暴力引起对主人公形象的损害。而最后一场枪战中又出现了大量冲击性的暴力场面,这一次着力体现了这个世界的残酷无情,同时表现了LEON 的勇敢无畏,从而达到了一种“悲壮”的境界。
4. 精致的视觉效果。
这部影片中出现过多次枪战,但每次枪战的处理都有所不同。 例如:第一场枪战——画面为强烈的阳光,暖色调,前半部分影调亮,后半部分影调暗,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其中大部分是运动镜头,而主人公LEON只在最后一个镜头中才出现。
  第二场枪战——也是暖色调,其中有运动镜头也有固定镜头,影调比较柔和。
  第三场枪战——这个段落中有晃动的手电筒的光线,这场戏为冷色调,也是运用了很多运动镜头,其中也有大量长镜头。
在这部影片中,LEON总是以少敌多,都是枪林弹雨,但是为了避免情节重复所造成的单调,《LEON》在光线、影调、镜头运用方式上都煞费苦心。
5. 特别推荐:
    《LEON》的结尾——LEON被史丹杀害的一场戏。LEON脱离重重包围,扯下面罩,向门口走去。镜头处理如下——(慢动作)LEON 向前走;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钢琴曲起)不远处的门;史丹举枪瞄准;LEON向前走;(音乐停)主观镜头摇晃倒地。这里的主观镜头的特殊使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效果。同时,音乐与画面成功结合,虽然听不到枪声,LEON却已经倒在了血泊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将影片的氛围烘托至凄美的顶点。

 7 ) I met the best man in the world

Before

   在遇见彼此前,她是十二岁的女孩Matilda。桀骜不驯,棱角分明。顶撞做毒贩的父亲,庸俗的母亲和姐姐,却在看见弟弟的时候,成熟温情像小小的母亲。彼时他是游走街头的杀手Leon,穿黑色的风衣,戴着帽子,黑色的长裤露出脚踝,以杀人为职业。

    那时她孤独而阴郁,每每坐在无人的楼梯上以超脱年龄的成熟姿态吸烟。那时他过单调的生活,每天工作,锻炼,侍弄一盆茂盛的植物,只喝一种牌子的牛奶。

    偶然相遇,她似是自语,又似是问那经过身边的人:"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re a kid?"

    他沉默片刻,不曾转身,却决绝地说:"Always like this."

During

    又一次的相遇,她替他去买牛奶,返回时一家人已全部被枪杀。

    他伏在门后,枪已持在手,或许杀戮已成为习惯,而他却始料未及那小小的女孩竟会泪眼婆娑却脚步坚定走到自己门前。

    “Please,please open the door.”

    他亦曾有那瞬间的犹豫与慌乱,然而最后,门缓缓打开,那光芒照在她早已泪痕交错的脸上恍若来自天堂的光芒。

    或许那真的是通向天堂的门,否则她不会再一切重归平静后带着无比坚毅与倔强的神情说:“I met the best man in the world.”;否则她不会由那个在楼梯间吸烟的女子变成那个拖着Leon玩游戏的孩子;否则她不会看到那杀死弟弟的仇人死去然后能够继续回到学校,维持那貌似平静的生活。

    而或许那门间光芒只是地狱的假象,否则她不会和他一起流浪;不会用十二岁纤弱的手指举起冰冷的枪;不会在一切过去后只能捧着那盆植物轻声呢喃“We're safe here,Leon."

    然而结局有是否曾经重要过?如果他们曾经那么放肆地幸福过,又是否需要重回那除了冰冷一无所有的现实?如果她相信Leon与她不是一场从现实逃离的游戏,又是否需要接受那斯人已逝结果?

    所以,抱着那盆植物浪迹天涯,假装那是他,从未离开,或许是现实所能给予Matilda最大的幸福。

    因为这部电影爱上Natalie Portman,爱上那脆弱却佯装坚强的孩子,爱上她脸上倔强坚毅的神情,爱上她每天买来牛奶,照顾植物的简单幸福的生活,爱上她站在旅店门房面前,张狂轻蔑地笑道"He is not my father, he is my lover."。

    因为这部电影爱上Jean Reno,爱上那在电影院看着别人的幸福傻笑的男子,爱上那面对Matilda,举起的枪都会颤抖的杀手,爱上那连Matilda和街头的混混说句话都要紧张的人,爱他迁就地陪Matilda玩游戏,爱他真心真意替她复仇,爱他为她改变自己,褪去戒备,卸下枪拥她入睡,爱他带她去杀人,还提醒她戴上帽子不要感冒的细心,更爱他把Matilda所有的一切当做真正的生活,是的,对于他来说Matilda不是一场游戏,那是另一种生活。

    于是这整部电影的中间部分充满着那些清澈与温暖。无法界定Matilda和Leon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关系相互依赖,维系生活,两个人只是安心满足彼此的存在,假装可以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带着一盆植物逃开一切,又或许他们真的只是两个孩子,假装一个游戏就可以是一辈子,一场梦就可以是一生。

    然而总会有冰冷残忍的刀插进温暖细腻的心。

After

   一切还是结束了。当仇人终于找到Matilda灭口时,Leon为了她与曾经的世界决裂。他对曾经的主顾举起枪,他让Matilda逃走,然后自以为能杀出一条生路,替她报仇然后两个人一起远走。

    离门很近了,然而身后却有人举起枪。或许是对于美好结局的渴望,他竟全然放松了警惕,任由身后扳机扣动。

    镜头切换为主观,屏幕一次次颤抖摇晃直有种现实到悲凉的疼痛。门很近了,门外没有子弹,没有复仇,门外有夏日碧绿挺拔的大树,有无比灿烂的阳光。然而Leon能为Matilda开那扇门,却没有人在此刻出现,替Leon打开那扇通向天堂的门。他只能倒下,带着对于光明的无比渴望死去,甚至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Matilda拉开榴弹的引信,同归于尽。

    或许这就是Leon的爱,用他的万劫不复换取她的救赎。

    而那女孩还是倔强地行走在街头,抱着植物仿佛这一生不会放手。她信任他,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她相信他会找她,于是她仰着脸,忍住泪水在夏日残忍的炽烈阳光下横穿这个城市。

    可在尽头她找到了什么?那是一声残忍的呵斥,告诉她"Game is over.".思念无果,终于滂沱。Matilda在离开了Leon之后终于又是那个12岁的孩子,输了场这人生最重要的游戏,输掉了这辈子不会再有第二个的人,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只剩下回忆与植物,带着走下去,却足以温暖永恒。

 短评

喜欢这个喝牛奶的男人

8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Léon: You're not going to lose me. You've given me a taste for life. I wanna be happy. Sleep in a bed, have roots. And you'll never be alone again, Mathilda. Please, go now, baby, go. Calm down, go now, go.

11分钟前
  • Camellia
  • 力荐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Always like this.

13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Here in my stomach. It's all warm. I always had a knot there, and now.. it's gone.

16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一个杀手被一个萝莉害死的故事

17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我开始想要过得快乐,睡在床上,有牵挂

20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或许是很多姑娘大叔控的根源。

22分钟前
  • Nalakuvara
  • 力荐

萝莉有颗御姐心,正太有个大叔身——邪恶又天真、残酷又温柔,多完美~

24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Leon的门打开,一束好象来自天堂的光照在Mathilda脸上。给他快乐,从不发问。细节和大方向都很出色,一部控制得几乎完美的电影。

2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杀手又怎样?警察又如何?冷酷或者温柔,不是靠职业来评断。那个警察冷血的想让人捅死他~!而这个杀手,让人心疼的只想轻轻的温柔的抱抱他。

31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传奇,童话,传奇,童话,传奇,童话……

3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我到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38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大叔萝莉的爱情💏,电影很好看也很经典,但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年龄差,这个里面还是诠释的很好,可惜大叔最后死了😭

43分钟前
  • 百骨金titi
  • 推荐

这个男人他是从儿时的动画片里走出来的,是邪恶和童真的混合体,这令我着迷。

44分钟前
  • shu
  • 力荐

她对Leon说,自从遇见你后,我的胃,再也不痛了……

4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爱上了让雷诺。爱上了这个意大利杀手的温情。爱上了他脸部轮廓,和刚毅的线条。“人生诸多辛苦,是不是只有童年如此。”玛蒂尔达问。里昂说,“一直如此。”这样的话,击中了内心深处。

52分钟前
  • 。光本
  • 力荐

我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54分钟前
  • 李同学live
  • 还行

看到泪飙,世上最温情的杀手。幸运的姑娘在12岁就遇到了真正的男人。

59分钟前
  • 酚酞
  • 力荐

里昂只有一颗盆栽,不善言辞,爱喝牛奶。他不像,却真正是一个杀手。玛蒂达的到来,是包袱,也给里昂带来了生机。不过这种设定,注定是悲剧收场。里昂死后,玛蒂达将他盆栽的种子落地生根,里昂终于不再每日拿着手枪在椅子上不安地入睡,他落地了。娜塔莉波特曼太灵了,玛蒂达是如此特别。

1小时前
  • 瓶子不能倒
  • 推荐

一半的魅力来自反派:Gary Oldman.

1小时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