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韩国剧韩国2021

主演:刘在明,韩艺璃,严泰九

导演:朴铉锡

 剧照

故乡 剧照 NO.1故乡 剧照 NO.2故乡 剧照 NO.3故乡 剧照 NO.4故乡 剧照 NO.5故乡 剧照 NO.6故乡 剧照 NO.13故乡 剧照 NO.14故乡 剧照 NO.15故乡 剧照 NO.16故乡 剧照 NO.17故乡 剧照 NO.18故乡 剧照 NO.19故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5

详细剧情

讲述在乡下发生的连环杀人案和不明声音的录音带展开的神秘恶灵故事。

 长篇影评

 1 ) 电影就是奇迹 | 和《故乡异客》导演李崧鸣的一次闲聊

电影不一定是生命的全部,但生命里有电影,多么有幸。

采访:胡轩铭

编辑:安琪;晓宇

拍摄:李沂珈

采访现场

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有个单元叫【惊人首作】,其中有一部叫故乡异客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导演李崧鸣在2017年的时候因病住院,命悬一线,在住院期间有感而发创作了《故乡异客》的剧本,要拍电影的强烈信念在不断支撑着他,13个月后他奇迹般的康复了,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导演处女作。

《故乡异客》是导演献给外婆的一部作品,全片情感冷静克制,将观众一步步带入贵州小城,主角从故乡身上反思自我,学会接纳,而与此同时,外婆也在逐渐老去。

在《故乡异客》首映结束后,『一元放映』就在西宁和导演聊起了《故乡异客》的幕后故事,也谈到了什么是“作者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虽然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关于《故乡异客》的故事还在继续……

剧照

导演您是怎么想到拍摄《故乡异客》这样的一部影片呢?

李崧鸣:简单来说,《故乡异客》是一个带有我强烈自传色彩的这么一部电影。在2017年2月9号,我从无锡那边拍戏回到贵州之后大病了一场,得了脑膜炎,昏迷了九天。醒来之后,就在医院住了13个月。那年我30岁,一下子陷入到了精神上、身体上、物质上的这三种的最低谷。我在住院期间,就迷迷糊糊的那个阶段,就在念叨着拍戏,外婆呀,神仙洞啊,老鼠啊,这些电影里发生的一些小细节,但我那几天我是没有意识的,是我的家人拿手机录了下来,在我醒之后给我看的。

那刻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首先肯定是原生家庭里的亲密关系,这些亲密关系所代表的就是那些生活的细碎的东西,它不是拯救世界,也不是去批判现实,它是一个个体的记忆。所以《故乡异客》,它其实不是一个广泛的,能产生广泛共鸣的嫁接集体记忆的一个作品,它就是一个私人的,甚至带有偏见的一个作品。

同时,我的外婆,就是《故乡异客》里的外婆扮演者,她也生病了,她心脏病然后去做心脏手术之后,进了ICU,她那会儿都80多岁了,每天都病危通知书。我们当时都明白外婆这么大年纪很可能说没就没了,我就和外婆说,“外婆快好起来,我拍电影,我需要一个老太太,你能不能帮我?”,我外婆一听可以拍电影,她就:“嗯,好!”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外婆一周之后出院了。当然,这个来自于全家人的关爱,以及我的这种,就好像她觉得她还有使命,庄稼还没收,他的孙子还没有高中毕业,我电影还没拍,这就是爱的连接啊。

剧照

那剧本的创作阶段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李崧鸣:在医院的时候,大纲就已经有了,真正开始落笔是大概始于2018年的3月份。我既然说了拍外婆,后来我就在外婆的村子,跟了她三个月。我的习惯是先采风,就有了空间,有了人物之后,故事就会慢慢长起来。

然后我就和外婆聊起往事,我就发现,关于神仙洞是毒死老鼠,还是要放生老鼠;是想念外公还是讨厌外公……她后来的回答,跟我曾经的记忆不一样,曾经我问她想不想外公,我记忆里是她很想,但外婆后来电话里告诉我,她想他干嘛,死老头天天跟她吵架,死了她可开心了。那一瞬间我很崩溃,我觉得,哇,不可能啊!我最爱的外公外婆,他们是这样的吗?我就对过去的记忆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怀疑,我就把这些反差都写进了剧本。

这部电影之前的英文名叫:她曾经是个孩子,女字旁的那个她。这个电影的语言其实是三个女人,我的女朋友,我的妈妈,我的外婆。片中的男主角在这种爱的哺育之下,开始长大,从影响力一个结果来看,我是在向生命当中特别重要的三位女性致敬。在我和外婆同时住院的期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拍一部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我通过电影的方式回馈他们,天天跟她们在一起,让她们的形象在这个电影里留存下来。

剧照

外婆和妈妈都是现实中的您的外婆和妈妈,那在电影拍摄时,您是如何指导她们的表演呢?

李崧鸣:我没有教她们表演,我是引导她们去完成。我在跟外婆的时候,每天摄像机对着她,慢慢她就习惯了,就会忽略摄像机的存在。我每年只是假期回去,外婆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们都到市里工作了,她也坚决不离开这片土地。离开了,她就没有归属感,她到城市里就慌张。这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一定在她的村子里去拍,我要给她一个充分的自信。

外婆有时候还会改我的词,比如说广播里面我说手头没工作的来帮帮忙。她说,我们哪有“工作”这种叫法?我们这里都是说“活路”,你可以说,“手头不得活路的都来帮哈忙”。

影片的映后交流中,您说您的这部电影是“作者电影”,但在我看来《故乡异客》其实并不私有化,并不作者。反而是我很共情,很感动,我觉得有感情共鸣,这就是拍的一个大家都能懂的电影。

李崧鸣:这个首先我觉得就是,你是观众,你认为它是作者电影,它就是;你认为它不是,它就不是,最终的解释话语权在你这,我的答案就是接纳,我必须接纳我自己对作者电影的定义,我也得接纳你对作者电影的不认同,我们两个不同的人就应该看法不一样,我们俩没有必要找到共同的答案,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就OK了。那作者电影最早是法国新浪潮他们在玩的一个东西,这东西就是强烈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因为他们那会儿的作者电影是对于那种常规的商业片、类型片的反抗,就是大家太过于去关注集体的东西,而忽略了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就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样的重要,它不应该被时代的洪流冲掉,对吧?那《故乡异客》它就是极度私人的,就是我的生命体验里长出来的果子,那这样的,我就把它称为作者电影。

你的感动只是说我的这个影像像个投影一样,你看到了你自己的意识,你自己的回忆,你被自己打动了,你并非被我的电影打动,我并没有想打动任何人,完全没有。

剧照

《故乡异客》中除了您自己本身对于那个故乡是“异客”,其他也是“异客”吗?

李崧鸣:是啊。像里面的男女主都是异客,就是无论是片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演员。

导演您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方式有受到其他导演的影响吗?

李崧鸣:你觉得你在电影中看到了哪个大师?

伯格曼,费里尼。

李崧鸣:这是元素,但是我的电影和他们没有关系。我以前是做编剧、做类型片和广告出身的人,是特别接大众的人,但是在2017年我整个人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生命的这个转变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次进化,我既不感恩那段痛苦的经历,我也不恨它,就是接纳。我在那会儿回头再看这些经典电影的时候,越个人越不取悦我,越作者,越能感受到那个人的“偏见”的时候,就喜欢。这种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是最有价值的,在我的电影里,我就要去着力于挖掘这个东西。

电影最后,男女主角是否真的和解了呢?

李崧鸣:我觉得人只能接纳,人是不会变的,但是接纳并不代表和解。和解就是咱俩打了一架,和好了,就是和解;但如果我不原谅你,我允许自己有不原谅的这个心态和状态,就是接纳。接纳是接受和容纳,就是允许它存在,我跟那些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欢乐……我和它们和平的在一起,我看到它们,感受它们,当我开始接纳它们,它们就不会刺伤我。

导演李崧鸣

 2 ) 我们需要这样静静观察的视角

在学校参加了组织的导演映后交流会,很难得有了一次和导演交流的机会

可惜的是现场参与的同学并不多,这还是在传媒院校,更可以见得这种类型电影的市场小众

电影的叙事节奏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初看可能有些无聊,但在熬过前面琐碎又无趣的流水账式记录后,电影的精妙之处才开始展现出来,前后的对比,细节的呼应,虽然浅显但又足够惊喜

本片是一种三段式的叙事结构,第一段就是故事中兴贵写就的剧本,一个女人来贵州寻找失踪的男友,并在这里了解到男友的过去。第二段就是类似一种自传式的北漂生活记录,生病期间一直在完善剧本。第三段就是写男主剧本灵感的来源,回到贵州感受生活,并从生活中的细节汲取灵感。导演将影片中男主写就的剧本嵌入到电影中,结合起来看就颇有一番时空错乱的观感

故事结构挺简单的,基本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其后面所隐含的一些微妙的情感表达却值得细细品味。

虚拟与现实 回忆与美化

第一段和第三段有很多前后呼应的地方,颇有一番戏中戏的味道,但在我看来这两段都只不过是存在于男主的剧本想象之中的,是一种对于过往生活的回忆与美化。其中所存在的差异或许正是解开本片所要传达的情感的钥匙。

集市上买的毛衣,打鸣的公鸡,神仙洞的传说,偶遇的丧事(喜事),奶奶对于过世爷爷的态度,过去生活的回忆。

前后两段戏中有大量值得玩味的细节,前后对于某一特定事件的不同说法,甚至有一种自相矛盾的错乱,在我看来不仅是记忆上的偏差,更像是一种对过往不完美生活的修正,他更希望是一种这样的想象中的美好,而不是痛苦的现实。

第三段中男主在得知女友怀孕后对家人和女友的态度发生巨大改变,与女友和好,与母亲和解,还有对奶奶的思念,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事情只不过是发生在剧本之中,用电影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最后女友消失在土坡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真实的剧情只存在于中间那一段戏,北漂的男主突发疾病与女友和母亲生活的片段,这一段展现了大量生活的真相,对亲人的不耐烦,对女友的不理解,对生活的无望,情绪上的易怒乖张,这一段看起来是让人窒息的,相当多的对话争吵,这种不适的观感终于在树林中那场和女友的争辩中爆发,让我对这个角色实在是无法共情。从感性角度来看的话,片中的男主绝对算不上是什么正面的形象,是一个一个自私自我,颇有一番自命不凡的文艺青年的味道,让人不由得生理不适,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角色塑造的成功。

在这一段中,我们看不到男主对女友和母亲的忏悔,也看不到对奶奶的思念,有的只是自我阴暗面的暴露,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隐藏在最后一段,或者说是对梦想生活的一种电影化呈现。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

导演用影像将关于乡土的记忆串联起来,完成了一种自我的救赎,用影像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或者说寄托编织完成,送给过去的自己。

关于镜头语言

Q电影中使用大量的静态镜头,几乎没有类似正反打,多视角转换的镜头,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A电影很多都是动态的,为什么我要拍一种静态的,其实这里面每一场戏都只有一个镜头,也都是固定机位,奶奶和孙子之间的对话,早上在嬉戏打闹,还有吃饭的时候都是从一个固定角度来拍摄

我在拍一些商业电影拍多了之后,我发现我就对电影不感兴趣了,对电影不好奇了,我不爱电影了,他不能给我带来快乐,我想尝试一些纯粹的情感表达

第一个方面是我生过一场大病,得了脑膜炎,昏迷了九天,醒来之后在医院躺了13个月,我躺床上期间每天就有人把我抬到那个轮椅上,推出去做检查的时候,我整个人除了头都是不能动的,头下面是没办法活动的,我的视角已经是一种静态,不具备主动选择观看什么的权力,然后在我回忆往事的时候也是和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很像,就以一种很冷静的视角在观察

第二个是你想想如果我真的按照商业电影拍法来拍了,用了很多情绪镜头之后,我的妈妈我的外婆会蒙的。因为早年我和其他非职业人员合作过,导演让他再演一遍,他就会觉得,是我演得不好吗,今天没有他的戏不用出工,他就会觉得是不是把我换掉了,后面不需要他出演了,你没有办法和他解释这个事情,那就只有一条完整的让他过掉,创造一个时空让他在里面生活,你就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记录就好了,这是出于这样一种考量。

这样的回答并不让我感到惊讶,很多类似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拍法来进行的,可能从镜头语言上来说确实是有些无趣,我们的观影习惯已经被驯化成同一个镜头需要从多视角全方位来回切换才能不会感到无趣,一场简单的对话也需要来回正反打以体现镜头语言的丰富性,全知全能的视角让我们能清楚的知道故事的走向。可生活的记录不是这样的,我们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往往只有一个视角,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炫酷的静止视角。

我们需要这样静静观察的视角

镜头切换

八音盒切换时间线那一段属实是刺痛到我,有一种很深的物是人非的感觉,光影的变换象征着时间上的流逝,人物再次出现时已经切换到另一个故事了,可能是场景的熟悉感,我家门口的水泥墙上有一个在我小时候写下的巨大“张”字,用毛刷蘸上白色石灰水涂抹在水泥墙上,什么时候画上的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每次回家都会看见这个字,好像成为了一种象征,周遭的事物可能经年流转,但这个字依然鲜艳的印在墙上,好像什么都没变。还是个孩子时的我正站在那个时空中沾沾自喜,全然不知现在的我会站在这里看着这个字回忆过去。

病痛是会改变一个人的

Q这部电影是否可以看作是您的一部忏悔录呢

A我当时那个状态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想掐死自己,就是为什么一个人会成为这样呢,就是对一些人说一些可能情绪完全不可控的话,后来我看我的心理咨询师,就是说到病痛是会改变一个人的,病痛这件事会改变你们的性格

我妹妹也哭着跟我说,我平时是一个很好很温柔的人,生病的时候,就是有人碰到我的输液管一下我就发飙了,就是非常不可理喻,他要给我吃香蕉,他自己多吃了,我就直接扔出去了。

后面我就终于理解了,我父亲去世前,我对他的厌恶也是这样的,我也不懂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当我经历过后我开始明白,只有你的亲人 你的爱人才可以在那种状况下忍受住接纳你,如果他们都不忍受你,不接纳你,那可能那个人就挂掉了,所以说抑郁而终啊。

他疾病的生发很多时候就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化,所以说首尾两个部分就是悲喜生活的两种可能,对生活美好有一定的想法,但他这种美好是假的,北京部分他在很扎心的跟你宣泄一种情绪,我并不是想去洗白,也不想去批判,就看着他,哦,原来他是这样的,可能以后不要这样就好了,或者是再有别人或者亲人这样子,我会很耐心地去对待他们,每年我都有一位重要的亲人在离去,陪伴他们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陪伴、倾听、忍耐

其实我很佩服的一点就是导演很诚实的把自己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展现出来,片中很写实的一部分就是在北漂患病时,很细致地将病中燥郁、乖张的自己记录下来,这是导演很勇敢的一次自我暴露

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需要莫大的勇气,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种自我的反省与体察,虽然过去做的不对,直面就好了,以后要改正。勇敢地向世人袒露阴暗面,一个人只有诚实的面对自己,突破自我的本能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走向自我和解的救赎之路。

 3 ) 爱的温度

520看的,很适合,就像它的英文名字love lost,love found。很适合在520来看这部亲情片。因为不光是爱情,更是亲情。里面的爱情也变成亲情了,成为了一家人,就是亲人。

很乡土的电影,生活在农村、小山村的人会更有故乡旧梦的感觉吧,而我也住过乡村,也觉得很熟悉的画面;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山上的农田和简朴的宅院。水库打鱼,围炉吃鱼也是日常的镜头,看完电影看到一个贵州鱼火锅的店,就想到了剧中的食物。影片现代与农村交织,有浓浓的乡俗气息。导演把自己的乡土情怀和家族之爱放入了电影中。

电影一开口的火车场景和水库中的摆渡汽艇就把回乡的画面生动地揭开了,其实我很喜欢这种动荡的行路片。在路上,两边风景转瞬即逝,人物肖像清晰生动。

剧情我觉得挺写实的,很多场景都是蛮真实的呈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从一开始就觉得感动、也一直在默默地流泪。

文艺片就是这个调调的。之前2016年吧,看本片监制杨超的《长江图》,当时也很喜欢,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两遍。文艺片看过蛮多的,这部平心而论,和爱豆叶麒圣无关,也是部好片子。当然叶麒圣主演更要看了,也是我看的原因,支持爱豆的大电影。觉得他很喜欢这部,用心地争取角色,耐心地演,路演一天一地卖力宣传。这部电影也值得去付出,值得我们去看。这电影超出了我的预期。第一部主演的电影有这个水平是很不错的起步,前途无量。叶麒圣演得自然简单,没有什么表演的痕迹,到后来有爱又温暖的大男孩。为了影片扮丑几天不洗头,为艺术献身,有全身赤裸扎针灸的镜头,很敬业。本人比电影里可帅多了,更别说音乐剧舞台上惊艳的扮相了。女主他女朋友也好美,不需雕琢的自然美。而他妈妈,二爸,婆婆纯本色出演,更加真实了。去年大火的文艺片《隐入尘烟》的男主不就是庄稼汉本色出演,也是导演的亲戚。这回的妈妈和外婆就是导演的亲妈妈和外婆。2016年的《长江图》的主演秦昊和辛芷蕾,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虽说秦昊是文艺片男一号,但是很多人都认识。文艺片毕竟很小众,影院也没几个人。当时看那么好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影院里也没几个人。可现在秦昊已经凭热剧和演技家喻户晓了。

这是520给我的最好的礼物,看一部爱的电影。看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豁达和释然,很多场景也是似曾相识。女人也像兴贵女朋友晓洁一样也需要对方明白和抚慰自己的感受,可男人往往就和男主兴贵一样像长不大的孩子,不会感同身受地安慰你,而是很客观理智地讲道理,这些冷漠的话语让你觉得更加难过。他们不善于言语安慰,往往还脾气暴躁又喜欢不辞而别,让女主独自揣摩和承受。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兴贵父母的离婚也是他耿耿于怀的伤痛,总是在成年后不断提起。他恨爸爸没有争取抚养权,但他也因为他没有在最后一个父亲节给爸爸发父亲节的短信而心怀愧疚,他在爸爸过世后很多年仍然记得爸爸的忌日,记得去每年去纪念。他不是不爱,而是很爱。他恨的是父母没有好好去努力去争取给他完整的家。但最后他也慢慢在心里和父母和解,给予他们关心和挂念。

人们的记忆中的往事都会往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来诠释。每个人的说的往事是不同的,缺爱的兴贵,和二爸争夺母爱的兴贵,是可怜而又真实的,他是很渴望父母的爱的,因为缺失了,所以在意。虽然母亲也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去爱护他,可兴贵觉得还不够。影片中,场景变换,剧情交织,婆婆对着兴贵和晓洁所叙述的每一个相同的故事却有很多的不同,也许婆婆和兴贵说的才是真实残酷的人生,而无论是对未来的孙媳妇还是在兴贵的剧本里都是粉饰过的人生。真实的人生只有对最亲的人才能坦然相告吧。

到影片最后,大家都默默地达成了和解,亲情甚于一切,兴贵接纳了母亲和二爸。晓洁也接纳了兴贵的这副长不大不体贴的样子,回来找他,也明白人生不易,也许虽然兴贵平时不顾及他的感受,但是坚持工作下去才是人生的必须的难题。也许不要期望别人来理解和安抚自己的感受,才会获得平静。而兴贵也接受了新的家庭,五个人,婆婆,妈妈,二爸,兴贵和女朋友,是一家人。五个鸡蛋上的每个人名字,简单又温暖。

影片最后,中午的鸡再也没有叫醒婆婆,人生因为无常才更加珍贵。

影片刚开始看到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对着兴贵额头看看他有没有发烧,原来到了山村才发现这个动作是婆婆对妈妈做的动作。到了最后,兴贵也对女朋友晓洁做了额头试温的动作,这个爱的语言一代一代传下去了,感受到了暖暖的温度。

贵州是很多文艺片的拍摄地,《地球最后的夜晚》,《路边野餐》,《送我上青云》,还有最近也很火的《无名之辈》,还有纪录片电影《四个春天》很多都是贵州当地话作为影片语言,很乡土很小众也很有味道。

细节很多,不一一呈现,反正5.24路演还会再看一次。叶麒圣加油,《故乡异客》加油。

 4 ) 现实的湿冷里,幸好我们还有故乡

很感动。赶着今年北京下了立秋以来最大的雨,来看《故乡异客》。在现实的湿冷里,馋着大荧幕里外婆冒着热气的火锅。最喜欢那句外婆倔强地扛起锄头,说的那句“生命不是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劳动”。电影的关键词在我看来是“接纳”二字。故乡接纳异客,亲密关系的相互接纳,自我的接纳。山林里舞动的红龙伴着锣镲游在墨色的乡村,一家人围坐磕着幸福蛋的交响,还有鸡再也没有叫醒的外婆....都是回不去的记忆

 5 ) 斩获本届北影节大奖影片《故乡异客》导演交流专场

斩获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评审团特别提及影片"大奖的影片《故乡异客》本周末在星典影城(亮马桥四季店)上映! 8月28日《故乡异客》导演李崧鸣将在星典影城(亮马桥四季店)举办导演交流专场&超前点映观影活动。届时,李崧鸣导演将携主创以及主演到场和影迷见面交流。 座位所剩不多,购票速从!!! 扫码购票

 6 ) 路演观感!

第一次看电影路演,成都映后分享阵容也超强

不过可能期望太大,电影有点让人失望 剧情不够清楚,以及台词有点突兀,有时候对话单纯为推动剧情而出现,使得原本方言台词带来的亲切感变弱

与现场其他女性观众的感受不同,我反倒认为这是一部男性视角下的很好的女性作品 剧里除男主外,所有重要角色都是女性。与她们相比,男主的塑造反倒较为片面单一。女友、母亲、外婆,都让我深深共情

外婆真的让我无数次想到逝去的外婆 西南地区的婆婆好像有着共同的特质 勤劳能干,世故通透,强硬又温和,就如同深埋地里的土豆一样,她就在那里

而妈妈这个角色正如每一个人的妈妈,充满包容和生命力,孩子需要她,她就拿着行李箱千里迢迢奔赴,像野草一样在北京扎根。剧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戳我,男主生病失禁的时候,妈妈很自然地走进厕所帮忙

女友感觉选角有点出戏,超喜欢慈婉彤!但是很难相信她会这样去爱一个男人并且全身心地照顾他,慈婉彤姐姐感觉是会一巴掌扇几个渣男的程度,很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劲儿!或许可以dream一下她演一个能发挥她气质的角色!

 7 ) 是自信还是自恋—不吹不黑,随笔几句

先说评分,7分吧,1分给影片外婆,1分给贵州电影人和贵州情怀,影片5分,这5分恰好是与导演的创作理念趋同,就是重复蒙太奇打下来的5折。

片子讲述了一个和故乡和异客关系都不大的故事,只是在故乡和异乡都拍了一些镜头,故事的话真的不重要,谁看谁知道有多么不重要,片名叫《我吹过你你吹过的晚风》也是成立的,形式大于内容,主场景不到十个,女主演完换男主演,再把台词也改成对立的就完事了,是够省的,往创作理念来说,这可能正是导演的得意之处,诚然,形式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奈何功力不足还是过度自恋,一切反而表现出的是生硬和刻意,

首先是演员方面,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确实是现在很多所谓文艺电影的标配,本片的职业演员,男女主的表演极具舞台感,情绪毫无递进可言,表演割裂断层严重,流于表面,完全没有走进人物,以致于在和本片中非职业演员搭戏中,直观的让人看出这真是临时组建的家庭,非职业演员反馈出的客气、片刻不知所措让人出戏,职业演员的过度表现,想要表演回归生活却处处端着怎一个尬字了得,人物和场景严重不符,表演痕迹过重,如果说这是导演故意营造的氛围,那么我只能说绝了!

其次就是对人物性格转换塑造的失败,几个空间的叙事过于追求形式感,只是做了相同场景下的不同对比,没有去细化单个角色,于是所有人物到后面都是空洞的,工具式的,甚至是标签式的,《牯岭街》中的人物变换会令我们深思,而这片儿估计很少人会去思考,这可能是就是导演想要的深不可测吧。

观影中多个情节让人生理和心理不适……如果说这是半自传的话,不知道导演自传的是哪一部分…

最后就期待导演再出新作吧

 8 ) 懂事儿点行不行!!!

其实这部影片前面很多细节我觉得都可以用来做宣发,情侣吵架,男生总是一句懂事儿点行不行,你已经失去我了.....这些在日常情侣中很真实,很细节。包括这个男主,女主跟他说话我怀孕了,这些对话如果做宣发个人认为是有冲击力的。还有后面外婆再讲公公给他托梦,梦见竹子挡他路了外婆给坎了,最后一个镜头,是我看完片子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依旧记得的,外婆曾经说,公鸡中午打鸣,她有午睡的习惯,可是到最后,公鸡打鸣,外婆再也没有起来...那种平静又慢的感觉,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外婆静静的走了....很多的细节,一时间整不过来....

 短评

看完《一江春水》紧接着再看这个,以为也会在最后憋个大招,结果居然没有...尤其俩片还有很多同样的细节,怀孕、艾灸、偷听、情侣闹分手,这片上来就很玄幻,以为是个穿越科幻平行时空,结尾竟然非常平淡,反倒是生活流的一江春水最后给出个大惊喜。知道是导演的自传,但片中的男主巨婴又龟毛,实在令人讨厌,背景很刻意地放经典电影这种自恋的艺术片导演梗我最受不了。差不多的情节看两遍很煎熬。外婆演得很好,老人家演完就去世了,为外婆加一星

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我脚得我贫瘠的语言无法评价这部作品。一个字:优秀!

8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现场撕分,黑灯瞎火的反了。补一下吧。对不起,没那么喜欢。补一下,片名不好。

10分钟前
  • sunghingkwong
  • 较差

萝卜是为了毒老鼠,神仙洞没有水,老人回家是葬礼,午睡公鸡没有叫醒外婆。

12分钟前
  • joker.
  • 力荐

如果前后两段的结构能对照《这时对,那时错》,中间一长段就是《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再现,自我中心的迷影男青年一面强调自己的感受,另一面不断对女性提出要求。年轻人在故乡是异客,在北京也是异客,破镜不一定重圆,新生命不一定降生,但外婆的家是真的,外婆的爱也是真的,和外婆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13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映后QA的时候,有位观众大发感慨终于有人玩时空了,看了几天终于有“镜头”了。😓这番话的装逼程度真的有引起我生理不适。

17分钟前
  • 穆橙丶
  • 推荐

希望只在中午打鸣的公鸡,叫醒午睡的外婆。希望人们只借不还的神仙洞,继续提供泉水。希望贴额头判断发烧的母亲,知道儿子不吃鱼头。希望不想去一中的女友,唤起男友的性欲。公鸡无法叫醒衰老,泉水不能阻止贪婪,母亲无法追回岁月,女友不能治好麻痹。三代女人不断进化爱情,被生活击打从未后退一步。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八音盒房间切换时间线时我有种痛感,这种痛只有我在看燃烧的时候感受到过。看了同场观众的一片骂声和质疑什么巨婴。我只想说,我就是很吃导演这套🤗

22分钟前
  • feng shui
  • 力荐

FIRST 7.28本届电影节最讨厌的影片,影片每一部分拆开来都是极好的,但是组合在一起真的无敌强奸我的心灵,妈的,为什么每个男导演都爱拍意外怀孕,是男人几把上漏鲸还是套上有无底洞,为什么抱一抱就可以轻易和好?女性在你们眼中就这么容易被和解吗?真的就如女主说的一样,这部作品真的在乎观众的感受吗?🤮不好意思,无法共感的巨婴妈宝男主太拉踩了,太毁了。一星给单独拆开的完美情绪表达,一星给演技最好的外婆

23分钟前
  • Muss
  • 较差

真tm的无语,整个就是自我感动和个人情绪的极端表达。

26分钟前
  • 黑狗
  • 较差

#15th FIRST# 竞赛入围。7分。我看见了好多只鸡哈哈哈哈。毕赣mix洪常秀这种奇怪口味的配方居然也能成立,也挺匪夷所思的。故事第一段第三段的《这时对那时错》玩得真挺有意思,因此在我看来片子可能只有第二段是生活而头尾都是剧本。当然毕赣式的时空观(由天空之城主题曲八音盒引导)就用得生硬了。第二段的母子关系写得到位且准确,对外婆的感情以及外婆所有的表演也很动人。本片可以说是“毕赣作为方法”,除了时空观也包括了调用自己生命经验的创作方法。

3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氛围有,不连贯,花活儿多,稚嫩却又那么油腻,硬接硬转硬要吵架。还有更刺耳的批评,不说了,在导演泪洒现场之后,批评也有点罪过了似的。两颗星送给婆婆和火锅,婆婆太辛苦,拿东西没人搭手,还要为了一个并不奏效的设计好几场戏配合男女主分头走好几回。

34分钟前
  • Superhat
  • 较差

说点毛病,引用一下茹晓洁对李兴贵所说的话:“你总爱写一些流水账。”本片的中章,即发生在北京的剧情,基本上完美印证了这句话。当片后听导演说导剪版足足有三个小时,我仍想说现版本在北京戏份的处理中仍有不少画蛇添足之处。这不能说算一个单纯的缺点,可四十分钟冗长的北漂生活被观察者视角拆分成了若干独立的片段,这种令我感到不适的观感终于在树林中那场幼稚的争辩中爆发。但影片在贵州戏的处理上发挥较好,主人公的现实与主人公的虚拟在片头与片首交错遭遇,导演通过演绎时空来弥补不完美的生活,这种手法让我想到了贵州导演毕赣的《路野》和《地夜》。总之,终章的煽情非常完美,导演一步步拾起了埋在前两章的线索,这使得最后一章拥有全篇最好的观感。可惜作为导演不能总指望通过时空游戏和虚实结合来弥补剧本本身的乏力。

38分钟前
  • 伯简
  • 还行

以农村生活的放空对比出城市生活的艰辛,年轻一代人在老一代身上看到了感知力,在城市生活久了,回到故乡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感召。一边是生命在于运动,一边是生命在于劳动。

4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个人本届first 最佳。国内导演越来越勇敢、坦诚,把自己作为方法,面对自己人性中卑劣的部分,尝试和解与救赎。一个人与周遭环境的紧张关系,身上散发出的戾气,实际是自己内心矛盾的映射。这片子里,男主燥郁渣男甚至巨婴的形象,可能很不讨女观众喜欢。把渣男形象呈现在荧幕上,观众越是恨他,越是说明他的勇敢。权当这是一个渣男的“忏悔录”吧。这里有他对女性的忏悔与感激,也有他对与自我和解的期待。他设置了悲喜生活的两种可能,而伟大的女性,依然坚韧地热爱生活。

46分钟前
  • 沙里寨的沙里飞
  • 力荐

#2021FIRST13# 看到的第一部“惊人首作”,的确震惊不已,拍手称快。章明《结果》般的场景重演,却又以莫比乌斯式的对倒结构串联。同样的人事,男女两人经历过却是不一样的色彩。是恼人的现实,还是魔幻的剧作,无需阐明,就像被油漆过的牛身上黑白相间,就像老人从台湾回到故乡却已是异客,就像人和世界会变,却也永远不变。7.27

47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力荐

很棒,迷影型导演,把电影知识、理论、趣味内化为自己的原创力。期待导演在纯粹的创作道路上走下去,拍广告浪费才华了。

52分钟前
  • 布列锡
  • 力荐

#15FIRST#第八场,我今年FIRST最后一场,圆满谢幕了。这是一个导演献给他外婆的电影,在涕泪纵流的感动之余,电影从美术、镜头设计、演员表演……都是十分十分精良的,前后景的大量布置加深了电影每一场的深度和厚度,各种台词的工整对照表达出了家庭的团结和谐,无论谁与谁有矛盾,但最后都会吃幸福蛋永永远远幸福在一起,外婆这个角色可真的是太太太可爱了,打太极幸福蛋水浇园丁那块儿小致敬情感就很实,听完导演的阐述,我明白这才是青年导演应该做的,好好先做类型并加入充沛的情感,这就很棒了。结尾就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安静又平静,她就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了……

54分钟前
  • 发条辰
  • 推荐

所以为什么会有人看哭?泪点在哪里?电影的结构有点儿意思,外婆这个角色确实非常讨喜,很可爱了。只是男主这种巨婴般的角色会让我有点儿烦,哈哈哈。另外这次FIRST所有涉及怀孕的情节,男方的反应都非常渣,我承认渣男很多,但是这个比例未免太高了吧,咋每次怀孕,男方都是一脸懵逼,没有反应,不想面对呢?也不至于都孬成这样吧,另外,大家安全措施都做得这么差吗?保护率比新冠疫苗还低呀,就这怀孕概率,中国还愁生育率?

57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人物立得不太好 做得很符号 看得出来是真的穷 声音没修完 低照度的画面全是噪点 但真诚是真的

59分钟前
  • Jw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