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海外剧意大利,美国2018

主演:伊利莎·德尔·吉尼欧,卢多维卡·纳斯提,玛格丽塔·马祖可,盖娅·吉拉切,朵拉·罗马诺,安娜丽塔·维托罗,弗朗西斯·塞尔皮科,乔万尼·阿穆拉,伊曼纽尔·瓦伦蒂,费德里卡·索拉佐,克里斯蒂安·吉罗索,杰纳罗·德斯特凡诺,埃尔维斯·埃斯波西托,瓦伦蒂娜·阿卡,卢卡·加洛内,皮纳·迪·热那罗,莎拉·法兰加,爱德华多·斯卡皮塔,安东尼奥·波南诺,乔瓦尼·布塞利,杰纳罗·卡诺尼科,阿尔芭·洛尔瓦彻,安东尼奥·彭纳雷拉,法布里齐亚·萨基,阿莱西奥·加洛,Imma Villa,Fabrizio Cottone

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

 剧照

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2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3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4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5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6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3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4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5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6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7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8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19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0:3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贫穷而又破败的社区之中,莉拉(卢多维卡·纳斯蒂 Ludovica Nasti 饰)和爱莲娜(艾丽莎·德尔·杰尼奥 Elisa del Genio 饰)从小就生活在那里。莉拉出生在一个专制的家庭之中,父亲是一名鞋匠。虽然莉拉在班级里是公认的天才少女,但是在父亲的坚持之下,莉拉最终放弃了学业,在鞋店里成为了帮工。  和莉拉不同,爱莲娜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之下继续求学,虽然和莉拉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爱莲娜的目光始终凝聚在莉拉的身上。在十六岁那一年,莉拉嫁给了苦苦追求她的富家子弟斯代凡诺(乔万尼·阿穆拉 Giovanni Amura 饰),可是等待着她的却并非美好的婚姻生活。

 长篇影评

 1 ) 缓解非原著党的脸盲症

看弹幕好像大部分人都说脸盲这部剧的角色,导演太忠实于原著反而有些人物小时候都没介绍清楚。导致我自己看过原著也有些懵,大概到了第四集才分得清楚。所以归纳整理下,也方便自己也看剧。

(大部分的姓都记不得,有几个名字可能还有错误,一边看一边改吧~)

【莱农一家】

格雷科一家。埃莱娜(莱农),爸爸妈妈,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妈妈有点跛足,一直很凶。爸爸的工作是政府的看门人。

老年莱农
小莱农
格雷科一家
青年莱农

【莉拉一家】

赛鲁罗一家,莉拉(除了莱农别人都叫她莉娜),哥哥里诺,爸爸,妈妈

-注意莉拉姓赛鲁罗,图书馆颁奖那段意味着莉拉用了家里所有人的名字借书。

-哥哥里诺小时候想帮着莉拉念初中,但是没成功。长大后和莉拉一起做鞋子,几乎要被赚钱的梦想折磨疯。

-爸爸是个鞋匠。

小莉拉
赛鲁罗一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个弟弟
青年莉拉
哥哥里诺,在放烟花的时候

【斯特凡诺】

卡拉奇一家。斯特凡诺,弟弟阿方索,妹妹皮亚诺奇(或者皮诺亚奇),爸爸堂.阿奇勒,妈妈

-放烟花那集邀请他们做客的有点胖胖的男人,小时候因为莉拉表现的比他弟弟优秀而扇莉拉巴掌的人。但是后来也爱上了光芒万丈的莉拉,他应该爱上的是莉拉的颜值。

-弟弟小阿方索时候和莱农以及莉拉比赛,被莉拉指出回答错误,长大之后和莱农一起上高中。

-妹妹目前还没什么剧情,以后会被记住的。

-堂阿奇勒是放高利贷的,侵占了帕斯卡莱和卡梅拉爸爸的木匠铺开了肉食铺,是小区里人见人怕的角色。在莉拉和莱农的娃娃丢了的时候给过她们俩钱。后来离奇死亡。

卡拉奇一家
小阿方索
小斯特凡诺
堂阿奇勒
阿方索,皮诺亚奇,斯特凡诺
阿方索
斯特凡诺

【帕斯卡莱一家】

佩卢索一家。帕斯卡莱(卷毛),妹妹卡梅拉,爸爸,妈妈。

-帕斯卡莱,电视剧里小时候甚至没喊过他的名字,我都差点记不住,共产党员,政治倾向明显。也很喜欢莉拉。应该还是个木匠。

-妹妹卡梅拉,小时候和莉拉他们一起上学,后来也没有念书了。

-爸爸是个木匠,木匠铺被堂阿奇勒n夺走。第一集在大街上大骂堂阿奇勒,后来被索拉拉家招聘过去。因为当街对着阿奇勒的手下大喊要杀了阿奇勒,所以后来被当做杀死阿奇勒的嫌疑犯带走。所以和卡拉奇一家有些仇怨。

佩卢索一家
木匠
卡梅拉
帕斯卡莱
帕斯卡莱

【安东尼奥一家】

安东尼奥,妹妹艾达,妈妈梅丽娜

-安东尼奥,长大后的安东尼奥长得这么着急呢。小说里的工作应该是汽车修理工。

-妹妹艾达,被索拉拉兄弟俩拉上车子。

-妈妈梅丽娜,丈夫已经去世,爱上了住在一个小区的诗人气质的萨拉托雷。和萨拉托雷的妻子在楼道里大打出手。萨拉托雷搬离了小区的时候狂扔东西。大家都觉得她是个疯女人。

安东尼奥一家
梅丽娜和多纳托
安东尼奥
左:卡梅拉;右:艾达
左:帕斯卡莱;右:安东尼奥
艾达和安东尼奥

【恩佐.斯坎诺】

-小时候比赛的时候坐在台下话很多的男孩,和莉拉用石头互砸,砸伤了她脑袋。后来在卖水果。数学很好。算得上是比较有头脑的一个了。长大之后的恩佐如果记不住就找最矮的头发金棕色的那一位。

斯坎诺一家,小时候的剧情里他们家只出现了恩佐
恩佐
少年恩佐

【索拉拉一家】

哥哥马尔切洛,弟弟米凯莱,爸爸妈妈。

-街区里最有钱的一家人,哥哥比较高瘦,有次给莱农买过单,在试图拉莱农上车的时候被莉拉拿刀威胁。爱上莉拉(这个女孩好清新好不做作,我好好喜欢噢)。跳舞的时候把帕斯卡莱推到一边自己上。疯狂追求莉拉。

-弟弟米凯莱,肾虚脸。目前还没啥剧情,就帮哥哥打打人,开开车。

-爸爸妈妈目前没剧情,放高利贷,家里有杂货铺(或者是面包房)。

索拉拉一家
马尔切洛
马尔切洛
米凯莱

【萨拉托雷一家】

哥哥尼诺,应该有两个弟弟,还有个妹妹。爸爸多纳托,妈妈。

-哥哥尼诺在第一集坐在莱农家的楼梯附近说长大了要娶她。然后在第四集别人喊了一声“萨拉托雷”之后出现的卷毛戴眼镜的忧郁男生。目前人设是又帅又有才华,是莱农的梦中情人。

-爸爸多纳托,铁道部门工作。看起来像是铁饭碗的样子。在第一集梅丽娜的丈夫去世后,坐在她边上安慰她,戴眼镜的男人。出了一本诗集(或者小说)。总而言之有婚外情。

-妈妈就是和梅丽娜在楼梯上大打出手的女人。

萨拉托雷一家
左. 阿方索;右.尼诺
尼诺的告白
尼诺
尼诺

【吉耀拉】

和莱农他们一起上学的女孩子,也念了初中。爸爸是索拉拉家的员工,面包房的厨师。

吉耀拉一家

【奥利耶维罗老师】

-莱农莉拉的小学老师,很重视人才

【吉诺】

花10里拉看了莱农的胸,算莱农第一任男朋友。爸爸是个药剂师。

 2 ) 最全的人物表(附有影视原图)

在看得过瘾的同时,各位看官是不是脸盲症犯了?

那我就从原著给大家安利一下人物关系吧。

◆赛鲁罗一家(鞋匠的家人)

赛鲁罗一家

费尔南多·赛鲁罗:鞋匠

把莉拉扔下楼的父亲

农齐亚·赛鲁罗:莉拉母亲

软弱的莉拉母亲

拉法埃拉·赛鲁罗:所有人叫她丽娜,只有埃莱娜叫她莉拉(女主)

少年莉拉
青年莉拉

里诺·赛鲁罗:莉拉的大哥,也是鞋匠(第二集中想供妹妹上学,长大了想开自己的鞋店)

↗莉拉的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儿子也就里诺

少年里诺
青年里诺(有点油腻)

↗其他孩子(出镜不多,不详写了)

◆格雷科一家(看门人的家人)

格雷科一家

埃莱娜·格雷科:也叫莱农奇娅,或者莱诺,家里长女。(女主)

少年莱农
青年莱农

后面还有弟弟妹妹:佩佩、詹妮和埃莉莎。

埃莱娜的父亲:在政府做门房

莱农父亲(支持女儿上学)

母亲:家庭主妇(有点跛脚,还有双鱼目眼睛)

莱农母亲(坚强、固执、隐忍)

◆卡拉奇一家(堂·阿齐勒的家人)

卡拉奇一家

堂·阿奇勒·卡拉奇:童话中吃人的怪兽,地方恶霸、高利贷放贷者。

拿走布娃娃的堂·阿奇勒

玛利亚·卡拉奇:堂·阿奇勒的妻子

第二集成了寡妇的玛利亚

斯特凡诺·卡拉奇:堂·阿奇勒的儿子,肉食店经营者。

少年斯特凡诺
青年斯特方诺

阿方索·卡拉奇:和莉拉、莱农知识竞赛的孩子之一,和莱农一个高中。

少年阿方索(巨可爱,哭的时候好想捏他脸)
青年阿方索(长残了,还我娇翠欲滴的小可爱)

皮诺奇娅·卡拉奇:堂·阿奇勒女儿,出场不多。

中间的女孩

◆佩卢索一家(木匠的家人)

佩卢索一家

阿尔佛雷多·佩卢索:木匠(木匠店被夺走后,绝望的代名词,后被冠上杀害堂·阿奇勒入狱)

在咖啡店打工的阿尔佛雷多

帕斯卡莱·佩雷索:也叫帕斯卡,阿尔弗雷多的长子,泥瓦匠。

青年帕斯卡莱

卡梅拉·佩卢索:也叫卡门,帕斯卡莱妹妹,杂货店售货员

少年卡梅拉
青年梅卡拉

↗其他孩子。

◆卡普乔一家(疯寡妇的家人)

卡普乔一家

梅丽娜:莉拉母亲的一个亲戚,是个疯寡妇。(和多纳拖搞婚外情)

贫穷、苍老的梅丽娜(这小三还没有原配好看)

梅丽娜的丈夫:菜市场卸货员(过劳死)

艾达·卡普乔:梅丽娜的女儿,被索拉拉兄弟凌辱

右绿衣艾达

安东尼奥·卡普乔:艾达的哥哥。

颓靡的安东尼奥

↗其他孩子。

◆萨拉托雷一家(铁路技工——诗人的家人)

萨拉托雷一家

多纳拖·萨拉托雷:检票员(和梅丽娜搞婚外情)

多情的多纳托

莉迪亚·萨拉托雷:多纳托妻子

和梅丽娜吵架的莉迪亚
度假时的莉迪亚(看着很年轻)

尼诺·萨拉托雷:多纳托的大儿子(莱农的初恋+梦中情人,实际巨腹黑,是个阴谋家,想进上流社会)

少年尼诺(许诺娶莱农)
青年尼诺(没长残,忧郁王子书生气)
和妈妈争辩的尼诺

玛丽莎·萨拉托雷:多纳托和莉迪亚女儿。

皮诺、克莱利亚以及西罗:多纳托和莉迪亚其他孩子(出场不多)。

◆斯坎诺一家(卖蔬菜水果的一家人)

斯坎诺一家

尼科拉·斯坎诺:卖蔬菜水果的男人(镜头不多,甚至没镜头)。

阿孙塔·斯坎诺:尼科拉妻子。

恩佐·斯坎诺:斯坎诺儿子,问题学生,多次留级,经常被罚站。

少年恩佐(又高又帅)
青年恩佐(海拔直线下降,只比莉拉高一点点)

↗其他孩子。

◆索拉拉一家(他们家有一家酒吧兼点心房)

索拉拉一家

西尔维奥·索拉拉:酒吧和点心房的主人。(很坏很凶残,从小教孩子欺凌人)

大腹便便的西尔维奥

曼努埃拉·索拉拉:西尔维奥的妻子

一副刻薄坏女人像的埃拉

马尔切洛米凯莱:西尔维奥和曼努埃拉的儿子(两个大混混)

马尔切洛(花尽心思讨好莉拉)
米凯莱(很多坏心眼)

◆斯帕纽洛一家(糕点师家人)

斯帕纽洛一家

斯帕纽洛先生:索拉拉酒吧和点心房的糕点师傅。(出场不多)

罗莎·斯帕纽洛:糕点师妻子。

吉耀拉·斯帕纽洛:糕点师女儿。

少年吉耀拉
青年吉耀拉(和米凯莱相好)

↗其他孩子。

◆♂吉诺:药剂师儿子(莱农初恋男友,给莱农十里拉看她的胸)

吉诺(毫不掩饰的猥琐好奇心)

◆几位老师

费拉罗:小学男老师,兼任图书管理员

即严厉又知性的老头
对女孩超级温柔体贴

奥利维耶罗:小学女老师(多次劝说莱农父母送其上学)

很负责任的老师

杰拉切:中学男老师

严厉老头子

加利亚尼:中学女老师

稍显严厉的女老师

◆♀内拉·因卡尔多:奥利维耶罗的表姐,住在伊斯基亚岛(度假时接待莱农的老太太)

很善解人意的内拉

吐血整理,重要出场人物都在上列。要是觉得帮助到给您,就给个赞吧,感激不尽!

 3 ) 在试图抹去我们痕迹的世界里,顽强抵抗

如果没有原著小说所构建的宏大社会背景,电视剧凭空而出,《我的天才女友》究竟会不会如HBO的其他剧集一样,在观众里有着今天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反响?

看完四册书和第一季的电视剧,写了一些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把电视剧(第一季)和小说第一曲在剧情对白、场景、演员表演等上方面做个讨论,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比如课堂竞赛、界限消失、第一次出走看海的对比;

第二部分:整理了影响小说里所有主角命运、目前仍然活跃在意大利南方的克莫拉犯罪组织的一些信息;

第三部分:在暴力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第一部分:电视改编形似意略欠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时间长度横跨半个世纪,讲述了那不勒斯旧城区成长起来的女孩莉拉和莱农之间时近时远的友谊。

虽然用了四年时间出版,最终我们其一的女主莉拉去向并未明了(正如她那消失的孩子一样),《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个完整且持续发展的故事。

HBO目前所出的第一季基本就是小说第一部的情节,《我的天才女友》也成为HBO创台以来,制作并播出的第一部非英语类原创剧集,联合意大利公司Wildside(制作过由裘德洛主演的《年轻的教宗》)共同制作。

这样的首次尝试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意大利语的剧集,更主要的是因为《我的天才女友》采用的是50年代的那不勒斯方言,这是一种意大利本土人也需要字幕来帮助才能明白的发音。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电视剧改编高难度是来自全方位的,单是剧本本身就需要做相当多的改动。原著小说以莱农的第一人称角度推进,大部分场景都是通过莱农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角色之间的对白在整个体量比例来说相对较少,所以在剧本改编上就需要大量增加角色对白,以适应电视剧的拍摄。

而这只是改编工作中极其细微的一部分,要还原这样一个在小说里有着无数细节的世界,需要在选角、场景搭建、服装(Valentino的创意总监加持)和配乐上有着足够专业的团队去执行,当然了,还得有足够大的预算支持。

HBO的电视剧版本几乎已经达到小说读者对影视改编可以要求的一切,选角和场景还原近乎100%精准,甚至不需要背景介绍,光看片头各主角们的衣着和神态,书迷们就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他们的名字,这可是一部有着超过二十个主角角色的作品,要准确记住这些人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角色神还原

Elena Ferrante所打造的那不勒斯文学世界居民数量庞大,除却那些一略而过的名字和我们的两个小女主,拥有有独立故事线、在莉拉和莱农成长过程中产生过影响作用的角色就有五十多个。

这对电影制作来说无疑是一个梦魇一般的存在和难题,因为电影绝对无法在两个小时内(左右)成功平衡这么多角色及其背后的故事(观众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够记住角色名称就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即使勉强将这些人挤进剧情里面,也不得不裁剪掉或缩减小说中那些让这些角色之所以吸引人和栩栩如生的细节和故事,但这样处理无疑是对原小说所构建的层次丰富的恢弘世界的一种亵渎和退化。

若退而求其次,直接将边角角色剪掉,这样的取舍必然会削弱主角对观众的影响力,因为主角形象的丰满度很大一部分也是由这些配角们牢牢支撑着的(没有一个成功的角色是独立存在的)。

但这样的一个关系交叉、情感复杂、角色们命运紧紧纠缠于一体的世界,却是每一个电视剧主创梦寐以求的宝矿,电视剧特有的连续长度和季播传统,给予了这样庞大的小说世界以视觉形式重现在读者眼前成为可能。

别误会,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存在并不代表着还原成功的低难度,过去我们都已经见证过无数个灾难级的电视改编作品出现又淹没在观众的口水当中(原来庞大的书迷群体尤甚)。

但若能成功还原,绝对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一件事。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像HBO这样的有线台才能拥有如此的魄力、财力(非常重要)和野心去支持(当然了,现在流媒体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来说,起码在选角上是躲过了书迷的口水。

电视剧版《我的天才女友》光是第一季的CAST,已经包括了150个角色和近5000个临时演员,这个规模与《权力的游戏》相比,也绝对是毫不逊色的(后者的电视剧改编版本可是砍了不少原著角色)。

在选角过程中,重现时代感是选角总监Laura Muccino和Sara Casni所带领的团队首要考虑的。

抛开演技水平问题,单是寻找独属于意大利那个年代的身材、长相、神态和肤质的演员(莉拉瘦弱却狂野和倔强,莱农丰满健康拥有寻常少女水平之上的姿色,但却活得忍让和安静),就已经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必须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到。

在历史角度上要做到足够令人信服,并不能简单地由妆化来完成转变。前期所收集的大量50年代那不勒斯的家庭照片成为了选角团队其中一个相当有用的辅助工具。

其次,为了尽可能还原小说中那不勒斯的完整印象,那不勒斯方言的使用也成为了电视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再一次增大了选角难度。因为那不勒斯方言,很多意大利人其实也不会说,这就意味着HBO团队必须要从那不勒斯所在坎岶尼亚大区里寻找本土演员出演(剧中如此慎重完整地使用的那不勒斯方言,在意大利区播放的时候,片方也增加了字幕)。

从2017年一月开始,选角过程持续了整整八个月。Laura和Sara面试超过9000名儿童,而这仅仅是为了莉拉、莱农及其他几个主要小孩的选角。

表演力和身材面貌不是唯一的选角标准,演员本身的性格也成为了他们是否能够成功被导演看上的标准之一。最后由11岁的Elisa Del Genio和12岁的Ludovica Nasti扮演少年版的莱农和莉拉。

Del Genio来自那不勒斯的富人区,有半个挪威血统,拍摄期间都一直和妈妈姐姐粘在一起,有点怕羞;来自那不勒斯周边城市Pozzuoli的Nasti则刚好相反,非常大胆,甚至还主动向记者自我介绍。四岁就因为白血病接受化疗的Nasti,对生命的理解可能比大部分成人都要更透彻,那种对身体的无力掌控感和对生命的强力握力,统统都隐藏在那双倔强的双眼里。

对导演来说,这种天然的性格相似性,在表演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增加了电视剧对小说的还原度和可信性。

事实证明,选角成为了电视剧版本最为亮眼的一环。

虽然青少年的主角们不甚好看(童年演员们都非常可爱),但各个人物身形和神态却完完全全像是从书里走出来一样。

莉拉(青年时期由Gaia Girace饰演)身材的干瘪和眼神的凶狠,莱农(青年时期由Margherita Mazzucco饰演)越来越丰满的身材和无时无刻不安定的眼光,斯特凡诺的油腻和圆滑(那两条又粗又黑的大眉目,真.超级.抢戏),米凯莱的阴险和霸气,尼诺斯文败类式的身材和长相、恩佐的坚定(当然也少不了那全场唯一的金发,让他颜值提升几个水平。BTW,恩佐ins上和米凯莱的演员有奸情),安东尼奥的沉默和老实,街区的破败(那条深深的隧道还原得略弱了一点儿),小院子的封闭和伊斯基亚岛的明朗……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灰暗的那不勒斯小城区和里面生活着的起码超过二十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小型社会,被HBO完美地构建了出来。

小说中的致命吸引力

但仍然的,电视剧少了原著小说字里行间充盈着的那一种致命吸引力。

很难解释这种落差究竟是哪个方面导致的,或许出现在时间跨度太大之上?但现在下这个评论还言之过早,或许在四季完成之后,再作评价会更为准确一些。

无论如何,一个很明显的地方是,第一季的《我的天才女友》在搭建莉拉和莱农友情的方面,显得有些单薄,而她们的友谊正是小说对读者有着致命吸引力的根源和基础所在。

横贯莉拉和莱农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长河里发生的那些相互博弈和寻常对话,即使是放在四本小说里也仍然略显不够,但小说作者成功用大量的心理描写为读者搭建起一个统一且无缝连接的悲怆情感世界,在这种洋溢着浓厚感情的世界里,时间的跳跃不再是一个缺点,反而是一个帮助读者站到一个更远更高的角度来解读两个主角之间友谊的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见证社会变迁的透视镜。

但在电视剧上(起码在已播的第一季当中),这个在小说里至关重要、超越物理时间线的两个女生的情感联结,并没有被很好地架构起来,甚至还略显仓促。虽然导演Saverio Costanzo也试图通过大量的莱农读白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这种方式在电视剧这个载体上,本来就充满着矛盾。用得太少,观众没有办法产生共鸣,用得太多,就变成了有声读物。

第一季《天才女友》看下来,感觉自始至终导演都处于在读白多与少的挣扎之中。

很多在小说中被认为精彩的高光时刻,拍得并不尽如人意,不是一带而过,就是错落重点。比如小学时期阿方索/莉拉/恩佐/莱侬问答竞赛、莉拉和莱农的第一次出走看海(没看成功)、界限消失(成功了,通过对里诺的刻画和恢弘的配乐)、莉拉与斯特凡诺的婚礼(第一曲的高潮)等。

第一曲里的小学竞赛男女生对决(可怜的阿方索),这一段在小说里描写得相当精彩,第一次将包括莉拉、莱农、恩佐和阿方索等四人在内的性格生动且极富预言色彩地刻画了出来。

但导演似乎忽略了这一段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意义,最后拍摄出来的效果平淡无味,虽然通过其他小朋友的口里说出了莉拉在比赛初期故意放水的意图,但这样的简单处理却无法让观众了解到莉拉特有的远超这个年纪的复杂且早熟的心智,也无法昭示其他三位小主角的未来,失去这个桥段应有的震撼力。

阿方索的天真与无辜(最后的结局令人惋惜)、莉拉天才般的深思熟虑、莱农毫无心计的一根盘和恩佐的数学天分(后面可是要发大招的),无一不暗示着这四位小主角将来的命运。

在这里就断定说莉拉是精心布局有点言过其实,小小年纪的她甚至可能还不太了解自己这样做的具体原因,但在内心里有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恐惧,让她不敢打败阿方索。

同样带着这样恐惧的还有恩佐,但他的内心过于想引起莉拉注意,同时也对莉拉这种回避态度感到极度不满,所以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出手了。同时,莉拉的好胜心也战胜了她还不明了的恐惧,最终驱动她无意识地打败阿方索去和恩佐竞争。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由最深的潜意识来直接驱动行为,恐惧也好,骄傲也好,轻视也好,爱慕之心更是如此,全部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人世界则相反,欲望驱动之下,情商不高,智商感人。

恩佐和莉拉之间的第一次化学反应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阿方索的傻白甜倒是非常明显。阿方索幼年的演员实在太萌了,青年时期的演员颜值大幅度下跌,但考虑到未来的人生轨迹,倒也实在是适合了。

这一段并没有说拍得不好,但在我的想象中,导演可以放更多心思去展现一个如此有趣的情节。

但电视剧版本有一点比小说要更具象,或者说胜过小说的是,它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莉拉,让莉拉这个角色更直观、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除莱农双眼之外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倔强的女生(再次表扬演员)。

在小说里你几乎没有办法感受得到莉拉的懦弱,虽然我们都确信在她和莱农相伴的这一生当中,出现信心动摇、不知所措、被莱农的成就所产生的威胁感绝对不止一次两次,马尔切夫的逼婚、斯特凡诺的婚前背叛和婚后暴力、哥哥里诺因为她的承诺而不断膨胀的内心、尼诺在她心里编织的爱情梦但又迅速打破……这些时刻,即使是对于坚强如莉拉来说,当时都有着无法突破的绝望。

在小说中,作者也被自己自身的情感所蒙蔽,描述莉拉的文字无一不用她所能想到的坚韧词汇,但在电视剧版本中,我们能够很好地从演员的表演当中感受到她当时所能感受到的脆弱。

第一曲最后的婚礼在小说中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马尔切洛的出现,成为了压破莉拉和斯特凡诺关系最后一根稻草,这在主线情节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是要吸引读者购买第二曲);第二个是从莱农的角度出发,非常形象地重新演绎了“庶民”的局限性和悲剧性,是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第一次浓墨重彩地陈述了阶级差异。这里引用书中摘要:

在那一刻,我更清楚什么是庶民,要比几年前奥利维耶罗老师问我时更加清楚。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她喝了酒,现在整个背都靠在我的父亲的肩膀上。我父亲一本正经,因为佛罗伦萨的古董商人讲了一个淫秽的段子。

虽然从莱农的角度来说表现得未尽如人意,但却在莉拉的角度上有了一个超越小说的高光呈现,是“界限消失”式的另一个震撼人心的描述(虽然小说里并没有特别提及到这一次的“界限消失”),而这都多得了演员们的精彩表现。

可以说导演对悠长时间线的把握失控和情绪切割,被演员们的表演补回来了。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两位小主角。除了上面提及的婚礼,边界消失的哭戏、莱农对莉拉说要去伊斯基亚岛度假时,莉拉的眼神和那两句重复的It’s wonderful都让人动容。

BTW,弯弯字幕组的翻译实在太糟糕了,推荐人人影视版本。

重建50年代的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主要角色们成长起来的那个从来未被作者点名的旧社区,灵感来源于工人阶级集中的Luzzatti区。Luzzatti位于那不勒斯火车站附近,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铁路工人提供一个住得起的便宜住宿区,随后不断得到发展,当时的社区建筑风格具有非常明显的理性建筑特征:空间狭小但极具功能性。

尽管如此,《我的天才女友》并未实际在Luzzatti区进行拍摄,主要原因是这个区域多年失修,目前的状态已经没有办法用修复的方式来恢复到当初的状态(而且,HBO也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去支持修复,修复好了也不属于他们的)。

你在电视剧里所看到的那些场景,是由剧组场景设计团队在离Caserta城市一小时车程外的一个废置的玻璃工厂(80年代后就已经停止使用)上凭空搭建起来的,耗时4个月,12英亩的空旷郊区足以让团队完整搭建起莉拉和莱农童年共同成长的那个小城区,而这也让《我的天才女友》的场景棚成为欧洲最大的景棚之一。

场景总监Giancarlo Basili从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中吸取灵感,根据Ferrante在书中所刻画的细节,耗时四个月营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氛围,完整建造了14幢建筑(索拉拉酒吧、莉拉家的小鞋店、斯特凡诺的熟食店、,教堂的表面、莉拉和莱农两家的室内场景,当然还包括了那个见证着两个小女主第一次出逃的又长又深又黑的隧道(虽然还原得不怎么样)。

有一点和现实的那不勒斯不同的是,在电视剧中你所看到的那个传奇城区虽然老旧、灰尘滚滚、居民们衣衫褴褛,但无论是莉拉和莱农的住所、还是街与道之间都相当宽敞,还有某种程度的整洁性,而这在50年代(甚至现在)的那不勒斯是不可能存在的场面。

导演对此则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虽然在还原场景时他尽量遵照Ferrante在小说里所描述的那样,但他希望在电视剧中营造出一种解构-重构后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自始至终,Ferrante都没有提及到莉拉和莱农童年时期那个破坏吵杂的城区的名字,但当主角们走出那个承载着他们童年的小城区、前往城市其他地方时,她却巨细无遗、清楚地写下了主角走过的每一条街道、停留过的广场、工作的商业区名称,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展开,那不勒斯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和丰富了起来。

Waterfront Chiaia是另外一个小说里出现得比较多的一个地方,里诺口中所说、心中坚信唯一能够让他们塞鲁罗鞋子大卖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的鞋子出现在这个区域的Piazza dei Martiri广场的商店里,这促成了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家族的生意合作的同时,也直接断送了斯特凡诺和莉拉的婚姻,从他们婚礼的那一天、马尔切洛穿着莉拉亲手所做的那一双鞋子走进婚宴的那一刻,这个婚姻就已经结束了。

而后来在这个广场成功开出来的索拉拉商店不仅仅见证了莉拉又一次的惊人创造力,还成为了莉拉生命里第一次为爱疯狂(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战斗堡垒。

Ferrante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成功把意大利的这个城市重新放到聚光灯之下的同时,也为它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因为小说而不断涌入(呈现火箭式的增长)旅游参观者催生了一个专为小说书迷服务的产业,涉及到周边产品、导游、餐饮、住宿、观光等一系列的相关的商业。

直到目前为止,各大媒体还是不建议读者/观众深入真正的Luzzatti区,因为该区域实在是太穷太乱太危险了。

欲罢不能的配乐

Max Richter的音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虽然可能说不出名字),他也不是第一次和HBO合作,在2014年就已经为HBO的神剧《守望尘世》创作过原声音乐,他的首本名曲《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出自2004年他第二张的个人专辑《The Blue Notebooks》)更是多次被各个影视作品改编,包括小李子主演的《禁闭岛》、2016年Amy Adams的《降临》等。

推荐《She Was Running》、《Elena & Lila》和《Whispers》(片头曲)。

HBO已经宣布续订第二季,今年九月回归。在《新名字的故事》及其后的故事里,我们将会更明显地看到帕斯卡莱口中的克莫拉黑手党如何影响着我们所有主角的命运走向,这个隐藏在黑暗当中的势力,渗透那不勒斯贫民区每一个角落,谁也逃不掉。

第二部分:是谁杀死了堂阿奇勒

是谁杀死了堂阿奇勒、曼努埃拉太太、索拉拉兄弟?是谁让里诺染上了吸毒的恶习?莱农的两个弟弟又是在为谁卖命?

甚至,是谁让莉拉的女儿消失了?

这些在Ferrante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不断消失的角色,这些在小说里说得模棱两可的、甚至被作者尽量日常化的骇人事件,在了解了真实历史之后,脉络或许会变得稍微清晰一些。而你会很容易发现,矛头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了同一个在意大利切切实实存在、且势力相当庞大的犯罪网络:克莫拉。

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甚至在第三曲的《离开的,留下的》,你会被发生在莱农和莉拉身边的事、那些出现在她们身边的或好或渣或坏的男人,那些她们曲折的成长而纠结,被书里那些节奏明快(作者真的很会把握读书的节奏)的情节抓得紧紧的,不能自拔。

但在最后一曲《失踪的孩子》里,隐藏在前三曲的影响着战后意大利的社会变局慢慢地被作者明朗化,被作者更加明显的与各个主角配角结合在一起,前三曲里那些虽然被作者轻描淡写、但仍然略显离奇、无法理解的事,在后面也慢慢地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这些看似与小民众生活毫无关系的大环境,却不断地塑造着他们的生活轨迹,情人的分与合,个人职业的明与暗,生活选择的困局,那些在前面三曲看似对生活有着相对控制力的主角配角们,几乎全部人都疯狂失控地被卷入到这个动荡的年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漩涡中,被急速前进的时间火车冲撞得披头散发、四处逃跑。

无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但凡涉及到意大利这个神奇国度(尤其是二战中的脑回路精奇的作战计划和前后阵营的大转变),Mafia黑手党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但少有作品如此自然又隐晦地将这一元素穿插在故事构架之中,在Ferrante的笔下,甚至将这种无法回避的、支配着南部广大贫困地区的力量刻意平常化(不是淡化、不是美化),使之成为那不勒斯四部曲这座宏伟建筑的钢筋铁架,暗暗地支撑起所有主角故事的起承转合。

人物的命运看似在自我选择之间走向必然,却无时无刻被这股隐藏在阴影之中的力量影响着,那些看似是主角自主意识的决定,背后却透露出浓浓的个人命运无助感。这种力量如此强烈但几乎无法被感知的驱动力,也正正是克莫拉在意大利的真实样貌。

提及黑手党,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西西里黑手党,但意大利黑手党并不是仅只一家,发迹于南部的克莫拉在二战之后也成为了让政府非常头疼的一个社会问题(南部还有另外三个比较大的黑手党:西西里黑手党Sicilian Mafia/Cosa nostra、农村发迹的Ndrangheta和Apulian Sacra Corona Unita)。

作为意大利最为古老的黑手党之一,克莫拉崛起于17世纪,大本营在意大利的坎帕尼亚地区及其中心城市那不勒斯,且在19世纪势力就已经渗透意大利南部监狱系统了。

和西西里黑手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不一样,克莫拉犯罪集团采取平行式的分权组织架构,没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最高机构或组织,不同地区拥有自己独立的党派,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常有党派之争。正因为不似西西里黑手党那样有一种明显的权力中心,平行的组织架构令到政府对他们的打击也非常力不从心。

有趣的是,克莫拉里虽然几乎全部都是男性,但在各个体系的最高级都会有一个“神圣的妈妈”灵魂人物,比如索拉拉家的曼努埃拉太太和她的那本传奇性的、几乎成为权力象征的小红本(后来被莉拉骗到手)。

克莫拉组织的活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赞助政客、在社区各种敛财和公路抢劫。

但他们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他们对政治的干预纯粹是出于利益考虑,他们资助大量的政治议员竞选,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拉取选票无所不用其极,对投反对票的选民进行恐吓、刺杀、绑架等,但极少会受到制裁,因为受他们财政支持的政客非常之多。

在坎帕尼亚地区,克莫拉集团深入到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他们营造了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的社区氛围,通过为年轻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而不断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年轻人也会被他们牵制着从事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

经过政府的大力打击,克莫拉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有被熄灭的势头。但在那不勒斯四部曲开始之初的50年代,克莫拉却迎来了他们的辉煌复兴时期,而这一切都利益大洋彼岸的美国。

在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与西西里黑手党和那不勒斯克莫拉达成了某种协议,克莫拉团伙为美国军方提供情报和保护他们的造船厂不受破坏,作为回报,美国军方也允许他们在本土继续发展。

就这样,已经贫穷了几个世纪的那不勒斯(一直都得不到意大利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战后更加破败,基础物资严重短缺、公共设施也在战争中严重破坏,人民贫困不堪,而贫穷,成为克莫拉迅速复兴的温床。他们借机发展了大规模的黑市交易,并从中获取大额利润。

60-70年代,那不勒斯成为全球走私烟草的大本营,在70年代更是已经达到了2.15亿美金的年交易量(数据来自《Blood Brotherhoods》,著者John Dickie)。从80年代开始,烟草走私慢慢转向利润率更高的毒品(可卡因和海洛因为主)交易,比如莱农的两个弟弟被马尔切洛所控制进行毒品走私、大小里诺的毒品问题。

在80年代,尤其是1980年一个6.9级大地震之后(莉拉的另外一次“界限消失”出现),克莫拉势力利用震后重建的机会大量渗透政府机构和公共建设工程,对反克莫拉的官员和法官也展开了更加明目张胆的暗杀。

在这一时期虽然势力非常庞大,但都在在阴影当中,媒体从来都不敢当面去提及、更别说去报道和这个团伙有关的任何事情,小说中莱农所出的第三本书、后来联合莉拉所写的那篇报道,可以说在当时的整个意大利都是非常罕见的,带来的影响也相当之大。

所以在小说里莱农丝毫无损几乎成为了小说的一大bug,而莉拉的女儿(极有可能被当成是莱农的女儿)的失踪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莉拉失踪的孩子蒂娜,和小说里其他的谋杀和死亡事件一样,Ferrante都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清楚说明去向或者背后是谁操纵,在坊间猜测中还结合了意大利不断复兴的城市兴建所产生的危险(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对汽车的认知,不要把手伸出窗外,不然会被其他来往的车撞断)。

但克莫拉组织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无论是莉拉公司大力为他们所支持的政治议员的对手拉票,还是当时莱农所出的书和所写的报道文章,都是对一直乐于暗中控制社会的克莫拉集团的一个曝光和打击,我并不是说这是索拉拉兄弟所为,以米凯莱和马尔切洛对莉拉的感情和纠结,应该还不至于会出手这么狠。

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克莫拉是一个有着平等组织架构的犯罪网络,不同地区之间的克莫拉有着自己独立的运作组织和权力中心,但莉拉和莱农的这些行为对于他们整个网络都有着非常危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索拉拉兄弟不采取行动,其他地区的克莫拉也绝对有理由出手,而索拉拉兄弟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控制。

80年代在克莫拉内部,有个叫Raffaele Cutolo的首领也曾经有过一个秦始皇般的统一大梦,纵横四海般要统一南部克莫拉,形成像Cosa nostra那样有明显权力中心的体系,最后不仅没有成功,还差点将这场一统大战变成了国民内战。(犯罪小哥也有大梦想还失败系列)

那不勒斯四部曲用了四年时间所编织的这个世界,之所以令人无法忘怀,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跳出原有阶层的梦想和童话,见证了两个女孩持续且坚韧的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的,也不是历史曾经存在现已消逝的,而是就在当下、就在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是触手可及的,那些暴力和死亡威胁,你一转身就可能遇见。

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第三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即使在最后,Ferrante也并没有意向要填上自己在小说开篇之初挖的那个坑(最后莉拉去了哪里?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给全球千万读者一个不奢求完美、但起码是完满的结局,甚至在最后,还加了一个坑:

当年被她们丢入地下室的布偶,为什么会重新出现在莱农的家门口?

她/他对于慰藉读者这件事,似乎一点儿都不在乎,正相反的是,她想要把那些明晃晃摆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并不愿意看清和接受的事实,耐心地用四年的时间,一点儿一点儿、但持续不断地、残忍地逼着我们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残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就算顽强如莉拉一般,也未能躲过。

那些我们自以为理解的事情,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甚至,我们的理解和事实相差甚远。(2018年,吃瓜观众亲眼见过的公共事件反转还少吗?有些不了了之,有些好歹有了个真假未明的结局。)

那不勒斯四部曲说的是莉拉和莱农两个贫穷区女孩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真实友情,他们互动激励着对方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了照清对方内心欲望的棱镜。友谊不仅仅是关于爱的挽歌,也是恨的故事。

这是大部分媒体对那不勒斯四部曲推介的重点所在,但莉拉和莱农之间的友情在Ferrante的心里,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么重要。莉拉和莱农之间的竞争和互助关系虽然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但真正影响着她们人生发展轨迹的却是战后意大利社会结构剧烈变化不可逆转的结果。

一个动荡的社会,无论是处于政治还是经济混乱的社会,对人性都是一个考验,目光短浅者有了短暂的耀武扬威,态度随风倒的人混得风生水起,正直之人遭到压迫,有先见之明的人总是将逃离作为第一目标来努力,创造力被牢牢地困在权力之下,人权被流放到无光之地、无人之荒。

热衷闹剧的观众在书中看到了两位女性之间的相爱相杀,敏感的读者看到了在她们背后悲伤的战后意大利(社会),绝望的人看到了暴力之后并没有好转的世界。

而这并不仅限于意大利,2018年的中国,若要写成书,令人大跌眼镜、不乏惊悚剧情的魔幻事件绝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担任巴斯大学主讲意大利文研究的课题讲师、同时也是一个那不勒斯人的Adalgisa Giorgio这样来形容小说里莉拉和莱农之间的友情:虽然充满着冲突和对抗,但这坚实友谊的背后却是对那个总是尝试抹去她们痕迹的世界的一个无声抗争。

A world which tries to erase it.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残暴的世界,一个试图将所有人淹没在暴力和麻木中的世界,它需要你的服从和忍让,无视你的存在,禁止你走出它的疆土,而更令人恐怖的是,这个疆土没有一个明显的边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走出去了,又或者是,其实身陷囹圄不自知。

Ferrante笔下的这个世界真实得可怕,没有单纯,没有对待的回报,只有视野永远模糊的暴风雨。

政治腐败、披在家暴(父亲、丈夫)外衣下的男权社会、强奸、高利贷、克莫拉黑手党、宗教压迫等,组成了这个对女性毫无怜悯之民的残暴世界。

这是她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权力之下人人无法自安的世界。

在读者眼里,先不提那些被作者刻意隐藏(起码在前三曲中)的无形力量,家庭暴力是所有人能够明明白白感受得到的,莉拉因在课堂上打败阿方索差点被斯特凡诺扯掉舌头、小学升学考试问题和父亲争吵时被整个丢出窗外、新婚之夜被斯特凡诺强奸……所有的看似荒诞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会发生的事情。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男人们在外头喝了酒、欠了债、被别人打了、被工作截止日期压得喘不过气、东西被抢或无法得到,他们带着浓厚的怨气回到家,妻子或者子女随便一句不合时机的话都可以成为他家暴的导火线,错误总是一环接一环地发生。

战后的意大利家庭早就已经告诉过我们,在和平年代,拳头比枪支更频繁地发生。

但那些曾经或蔑视、或欺压她们的男人们,就真的比他们压下的女性命运要更好吗?

一时风光的堂阿勒被谋杀、索拉拉兄弟的突然被杀、里诺最终被毒品夺去了生命、斯特凡诺的家道中落、帕斯卡莱的政治逃亡、弗朗科的自杀、尼诺的仕途骤然中断几受牢狱之灾……唯一似乎能够在这些漩涡中置身事外的,似乎只有莱农前夫、专心学术的彼得罗,而即使是他,在这过程当中也遭受了不轻的指责和暴力对待。

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人性早就已经不在可以讨论的范畴,有的只是在高压权力下扭曲的生存法则。

在这个暴力的世界里的子民并没有失明,他们一件不漏地目睹所发生的一切,但又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真正能够看清楚的,可能只有莉拉一个人,正如她自己所说的: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以前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法理解发生的事情。这个城区的每样东西、每块石头、或者说每块木头,都是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出现的了。我们在这里长大,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从来也没有想过,也无法了解。不仅仅是我们,她父亲假装之前什么都没有,她母亲也一样。我父母,包括里诺,大家都假装不知道斯特凡诺的肉食店“之前“是佩卢索的木匠铺子,属于帕斯卡莱的父亲;堂阿奇勒的钱,还有索拉拉他们家的钱是”之前“挣的。她试探了一下她父母,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谈论这些。没有法西斯,没有国王,没有压迫,没有欺压,没有剥削,这些都没有存在过。

多甫拉托夫说过,我们以自己唯一的天赋——冷漠,抵抗生活中的全部诱惑和恐惧。

今天的我们,又记得起多少曾经发生过的魔幻事件的细节。即使是受教育程度最高、已经出走那不勒斯辗转佛罗伦萨米兰的莱农,常常也只是被动地往前走着。只有莉拉,在每一次界限消失当中,随着当下自己无法控制局面的意识清醒的瞬间,看清了自己以前看到却不曾明白的事情。

这是一件需要智慧、善良、勇气和强大意志才能经历的事件,缺一不可。

对莉拉来说,每一次界限消失的出现,都是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都是她对身边所有事物失去控制的全面崩溃。

界限消失这件事,对于心思敏感的人都会经常发生,是我们对旧有所熟悉的世界突然变得陌生的一种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在心里所完全不一样了,以往紧紧牵绑着我们、让我们得以感受真实的那些人和事,在这一刻都突然松绑,这是一种孤独感,这是一次蜕壳般的成长和变化,不可逆转。

即使是原作者所用的那一个海上明月的例子,也无法很贴切地形容这种感受,但孤独的人会懂,这种孤独不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是无论理解魔幻世界的孤独。

界限消失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这决定于你在经历过它之后,是否还有勇气孤独往前,是否还有勇气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寻找、建立、维持自我一方的理性角落。

在此共勉。

最后

相比于最后莉拉的下落,作者Elena Ferrante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更大的迷。从她的第一本书开始,没有人知道这个神秘的Elena Ferrante究竟是男是女,年龄多少,生活在哪里,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不是她的自传式作品,甚至和HBO的合作,她都是以邮件的形式进行所有的沟通,没有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见过她或他。在2017年意大利甚至还拍了一部关于她、但却完全没有本人出镜的记录片《Ferrante Fever》。

一本书在完成之际,就已经和作者本身脱离了关系,作者再也没有办法控制它在读者心中所产生的影响,所以若你喜欢、热爱甚至迷恋那不勒斯四部曲,那就好好享受它所带来的震撼,所带来的唏嘘,所引起的思考,这些才是你真正需要去探索的。作者是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就好像你和人谈个恋爱,不一定就要了解对方的母亲是吧。

去他妈的。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4 ) 细说天才女友·第三集:嬗变

“知道为什么他们敢这样对艾达吗?因为她穷,因为她没地位。要想逃离这个地方,你得有钱。要赚钱就得工作。他们不碰我,因为我丑。但是,在我富有之前,一旦他们碰我,我就会用这个保护我自己。”她猛然抽出一把锈迹斑斑的裁皮刀,亮出一截刀片,恶狠狠地说。

细说天才女友·第一集:娃娃

细说天才女友·第二集:钱

说说选角

这一集中小演员阵容整套都更换了,双女主埃莲娜和莉拉一出来,可能很多人都失望了吧,因为没有小演员那样惊艳。我想导演心里是有这个数的,之所以没有选择十分漂亮脱俗的演员,应该是有所计较的。

小孩子都是天使,童年好比天堂,虽然贫穷,虽然童年时期的色调如此灰暗,可是因为童年无忧无虑,因此还是美好,选择冒着仙气的演员,并把她们拍得像天使(白天使和暗天使),并不违背情理。

可是当小孩慢慢长大了,天真也就逐渐褪却,家庭的限制和社会的阴影会在她们身上呈现出来,平凡的皮囊是其基本表征。而本剧又并不追求浪漫主义的表现,也并不意在拍一部罗曼蒂克史,现实主义是它的明显特征,因此选择更符合该剧风格的演员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如果觉得主角不好看,没有关系,她会慢慢好看的。

为了克服脸盲和关系混乱,先将新旧演员对照图看一看。

第一场:梦境的隐喻

阿奇勒的葬礼,盛大辉煌。

叫卖的恩佐将板车推出画面,下一个镜头他推着板车出现时,已长成壮健的男子汉,但是阿奇勒的葬礼仍然在行进中。将前后两个时空放在一个镜头中,丝毫不觉得突兀,反而让人惊喜,使画面产生了非凡的张力。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剧中人物都长大了,换了一套演员阵容,那么势必要重新交代一遍人物。可是一帧镜头一寸金,迷你剧的镜头容不得浪费,于是将人物出场融合在了故事情节之中,一如第一集木匠阿尔弗雷多大闹街区的那场戏一样。

下一个镜头给到索拉拉一家,他们站在门外,冷眼旁观仇家的送葬队伍。镜头从左到右摇过,父母和两个儿子四人相继抬手划十字,这里并没有用固定镜头,让四人整齐划一地画十字,因为这样做的话会增强仪式感,变得庄重肃穆,味道就反了。镜头重新摇到送葬队伍时,我们发现第一排站着卡拉奇一家子女,也都长大了(斯特凡诺向索拉拉一家瞪了一眼),然后镜头开始向后推,很巧妙地让许多新演员们快速亮了个相。

令人生疑的是队伍中莉拉和埃莲娜的父母兄妹都在,她们两人却都不在队伍中。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这其实是埃莲娜长大后的梦境。既然是梦境,首先就解释了演员们会突然长大,因为梦境是可以非线性的。我们相信,事实上,当初莉拉和埃莲娜也是站在送葬队伍之中的,但是埃莲娜的梦境发挥了超现实的表现力,使得做梦的自己没有出现在队伍中,而莉拉站在一旁大声嘲笑(莉拉也在人群一闪而过中长大了,很巧妙)。

为什么在梦中,埃莲娜没有在队伍中,莉拉站在一旁嘲笑?我想是因为阿奇勒的死并不是令人悲痛的,你看送葬队伍中除了卡拉奇自己一家人神情黯然,其他人并没有流露哀伤。阿奇勒是平日欺压穷人的黑恶势力,他的死是不会令人悲伤和怜悯的。对孩子们来说,他又等于童话故事中的食人魔,埃莲娜和莉拉自然是厌恶他的,因此梦境中埃莲娜和莉拉没有参与送葬。埃莲娜是使自己缺席,莉拉则在一旁大声嘲笑,这种区别又是符合两人不同性格的。

但是这个荒诞又复杂的镜头所包含的信息还不止于此。莉拉的身边还停放着一辆汽车,根据车牌号可以确定,这辆汽车是索拉拉兄弟长大以后的座驾。

这时少年埃莲娜凭空冒了出来,和大了的莉拉共处一框,莉拉指着汽车让埃莲娜看,埃莲娜凑近看得仔细,脸上有些惊奇,而莉拉突然流出鼻血……这个镜头真的不太好解释。

索拉拉兄弟崭新靓丽的车代表什么?大概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一方面,新的权力者取代了过去的权力者;另一方面金钱是该剧重要的符号,也是莉拉往后最关心的话题。两个女孩子都出现在代表财富的汽车旁边,意味着“女人–金钱”这组命题正式确立起来,二者的关系成为该剧要表现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莉拉眼中似乎流露出向往之意,说:“看!”埃莲娜凑近车窗,露出惊奇的神情。而窗子将车内的精致陈设和窗外的女人们完全隔开,但是车内有什么完全可以看清,这表现出财富对她们而言的可望不可即。

至于莉拉突然流鼻血暗示着什么,应该是意指她们的年龄吧,现在她们都是青春期的女生了,到了来大姨妈的时候,埃莲娜应该就是因为大姨妈来了才梦境中断的(梦醒后埃莲娜第一件事就是擦大姨妈)。

这组镜头等于立意和开题,交代了接下来要讲什么。

第二场:青春期的痛

背景中埃莲娜母亲正在逗被哥哥欺负的小妹妹埃莉莎,还教她扫地,估计争在着手培养埃莲娜之后的下一个家政小帮手吧。埃莲娜发觉自己下体流血,惊慌不已,以为自己要死了。大家不要奇怪,演员虽然样子二十多岁,可是演的还是刚上初中的孩子,她自然不明白这是初潮。埃莲娜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了,母亲察觉到异常,过来发现了她床单上的血迹。

暴走街头寻找莉拉的埃莲娜恍然不知裙子上沾了血迹,一路上她遇见了里诺、恩佐、艾达、吉耀拉,新演员再露一回脸,让观众混个脸熟。

埃莲娜找到莉拉时,莉拉和卡梅拉在一块,埃莲娜将担忧告诉莉拉,莉拉还没初潮(可能营养太差因此发育最慢),听不明白,一旁的卡梅拉笑着科普了一下:“大姨妈上门了。”莉拉一脸懵:“谁来了?”埃莲娜问莉拉来过月经没有,莉拉咬牙切齿,嗤之以鼻,她似乎对女人这个身份充满愤恨,还恶言伤害了埃莲娜。看来,两人没有一起读书后,关系变得疏离,莉拉有意远离了上学的埃莲娜,她的好强和嫉妒心理在作祟。失去友情的埃莲娜哭着回去了。

母亲给予埃莲娜了几句冷冰冰的青春期教育,埃莲娜边抽泣边呆呆地听着。洗手台上的那两叠布条就是当时的卫生巾吗?

第三场:贫穷的困境

初中课堂上,女教师正在发试卷成绩,阿方索和埃莲娜一个班,小时候只会哭鼻子的阿方索现在成绩优秀,得意得很。长得五大三粗、表情狰狞的吉耀拉也和埃莲娜一个班。埃莲娜的成绩很不理想。零分差生吉诺和一脸青春痘的小跟班色眯眯地望着日益发育起来的埃莲娜。

孤单落寞的埃莲娜放学后来找莉拉,看见莉拉正在写字。莉拉见到埃莲娜立刻将本子合起来。埃莲娜问莉拉在写什么,莉拉避而不谈。埃莲娜决意逼问莉拉,她怀疑莉拉在写书。莉拉否认自己在写作,她也的确没有写作(想必小学教师一盆冷水将她浇透了),从后面情节看她是在画皮鞋的设计图。莉拉的所有对话都在冷冷地与埃莲娜保持距离,就像在说:咱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为了了解莉拉的情况,埃莲娜只好来找两人共同的“中间朋友”卡梅拉,也没有问出什么信息。

这时索拉拉兄弟开着汽车招摇过市,停了下来,他们对艾达十分无礼,将她硬推进车,进行所谓“兜风”。

卡梅拉和吉耀拉对这件事不仅不以为意,还显得颇为艳羡。莉拉走过来一针见血:“他们诱拐了她。”莉拉的认识比别的女生更为深刻,她道破了索拉拉兄弟的真实目的,将无知的吉耀拉和卡梅拉质问得说不出话:“长得帅就可以将我们拖进他们的车吗?如果他们把我们一个个都带走了呢?”

埃莲娜能理解莉拉,她跟上莉拉,莉拉向埃莲娜激烈地陈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为什么他们欺负艾达但不敢骚扰皮诺奇娅(阿奇勒之女)?因为艾达家里穷。要逃离这个地方,你得赚钱。”这段话从莉拉的角度申论了一番主题——女人和财富的关系。

索拉拉兄弟的汽车开过埃莲娜身旁,埃莲娜看见艾达从车窗内愁苦地望出来,口红也花了,显然她受到了欺侮。这让埃莲娜在心中确认了莉拉的言论。

艾达的哥哥安东尼奥因为受不了索拉拉兄弟的侮辱,和对方打了起来,结果他被打得很惨。艾达大声呼救,周围没有人帮忙,都慑于索拉拉家族的势力,明哲保身。这个社会依旧这样冷漠,没有长进。卡梅拉的哥哥帕斯卡莱跑过来搀扶安东尼奥回去了。

这一刻,目睹这一切的埃莲娜心中想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如何逃离这个恐怖的地方吧。这也正是莉拉所表达的。

第四场:魅力的自知

中学课堂,俩小色佬直勾勾望着埃莲娜的肉体吞口水。埃莲娜的拉丁文学得不咋地,问题答不上来,她很自卑,偷偷到卫生间哭泣。

猥琐男跟进来,拿钱诱骗埃莲娜验明真“胸”。埃莲娜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说:“先拿钱来。”她的神情变得高昂起来,两个傻逼看着真胸,只差没解裤腰带上手撸了。画外音解释了埃莲娜为什么会同意给人看胸,因为那一刻她(自认为)莉拉上体。其实以莉拉的作风,才不是先要钱后要钱的事,而是要钱还是要命的事(后面交代莉拉对索拉拉兄弟动刀说明了这点)。而看胸事件给埃莲娜带来的经验就是:我对男人是有吸引力的。

埃莲娜拿着要来的十里拉来到索拉拉点心房买了一盒意式奶酪夹心千层酥,但是价钱是35里拉。索拉拉家的大儿子马尔切洛给她免了单。埃莲娜脸上闪现一丝很隐蔽的欣喜。

我有点恶意地揣测埃莲娜应该是知道自己带的钱不够的,她来点心房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测试自己的魅力。

第五场:莉拉的秘密

在街上吃完面包,她忽然发现莉拉从小学里面走出来。埃莲娜跟过去,发现了一间校园中的图书馆。第一集带着男生来女生班上举办过知识竞赛的校长费拉罗亲切地招呼她借书。校长认出了她,给了她一本拉丁语法书籍,要她转交给莉拉。埃莲娜心下黯然,因为莉拉欺骗了她,自己背地里在努力学习。

埃莲娜回家要求父亲给自己找家教补习,父亲拒绝了,母亲倒是鼓励了她。这很有意思,因为升学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和现在正好相反。这可见父亲当初支持她也不是为了让她富有学识,母亲也不是真的对埃莲娜不好。

莉拉找她来拿拉丁语法书,顺便点通埃莲娜学习拉丁语的技巧。上学的被自学的给教育了。此事之后,两人关系回到从前的正轨。埃莲娜刻苦学习,考到全校第一。令人感到十分讽刺的是,从过去到现在,即便莉拉已经没有在上学了,埃莲娜要想变得出色,永远离不开莉拉的激励。她需要这个朋友。

初中毕业之际,父母决定不让埃莲娜再读下去,商量着给她谋一个差使。埃莲娜预想到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而无聊。

埃莲娜参加了图书馆的读者奖励会,小学女老师奥利维耶罗也列坐其中,校长宣布前五名优秀读者。第五名是埃莲娜,前四名是莉拉和自己的家人(莉拉用家人的名义借书)……埃莲娜和奥利维耶罗都明白了莉拉私下有多么地用功。

奥利维耶罗教师得知埃莲娜的拉丁语成绩出色,促使她一定要继续上高中。并再次灌输顽固的等级观念,要埃莲娜远离泥瓦匠帕斯卡莱。

帕斯卡莱约了埃莲娜一起去莉拉家,埃莲娜天真地以为那是她的第一次约会。

奥利维耶罗到埃莲娜家中,跟埃莲娜父母谈了话,迫使他们同意让埃莲娜继续上高中。临走时,老师忽然问起莉拉的近况。老师特意嘱咐埃莲娜,将她高分通过考试和她将要上高中学希腊语的消息告诉莉拉。老师被莉拉的自学行为所感动,她要让埃莲娜激励莉拉继续学下去。这也算是她对这个自己最钟爱的天才学生尽的一番苦心。

第六场:兄妹的抱负

沉寂很久的疯寡妇终于再度疯了起来,原来早就弃她而去的诗人给她寄来了一本署名献给她的诗集。埃莲娜大受感动,觉得这就是真爱。

埃莲娜和帕斯卡莱按照约定相见了,埃莲娜以为自己在谈恋爱呢,结果帕斯卡莱突然煞风景地问起莉拉的事。原来帕斯卡莱不过借用埃莲娜探问莉拉的情况,他喜欢的是莉拉。

静立一边,看着容光焕发的莉拉和含情脉脉望着莉拉的帕斯卡莱,埃莲娜十分失落。

里诺拿着那本《沉寂的布鲁日》时说的是:“你给我带了本《死了的布鲁日》吗?”这里人人字幕有问题。里诺只有小学文化,并没有看懂这个单词的比喻意义,她以为布鲁日是个女人,因此才会说出“知道我会怎么对待这个布鲁日吗”这么猥琐的话。

埃莲娜和莉拉谈起了诗人和疯寡妇的事。莉拉对诗人的这本诗集似乎并不是太瞧得起(莉拉肯定认为自己的文学天分比诗人高),对疯寡妇和诗人的关系,她也没有埃莲娜那么浪漫的看法。

莉拉向埃莲娜展示了她和里诺的秘密,他们在设计一双格调高雅的旅行鞋,他们的眼中都放着光,满怀着办鞋厂赚钱的梦想。他们希望过上和卡拉奇家、索拉拉家一样的生活。但是这梦想现实吗?

照莉拉说的说法:“今天做两双,明天做四双,一个月做三十双,一年做四百双,将来开一个鞋厂,至少5个工人,名字叫赛鲁罗鞋厂。”

照里诺的看法:“你看到索拉拉买的车了吗?你看到卡拉奇的杂货店生意有多好吗?人们挣了很多钱,想花出去。”

一切有这么简单吗?他们沉陷在美梦的迷思之中。

第七场:美丽的罪过

莉拉送埃莲娜回去,埃莲娜告诉莉拉她会上高中,莉拉不知道“高中”这个单词的意思,得知埃莲娜不仅要升学,还要学希腊语,莉拉的小心眼又犯了。她忽然告诉埃莲娜自己也来大姨妈了。为什么忽然跳到这个话题?女生应该能理解这种心理,刚刚输了,马上要扳回一城。其实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莉拉根本不是真的讨厌大姨妈,她讨厌的是别人比她先来大姨妈。这也是她一贯的作风。

索拉拉兄弟忽然开车过来,骚扰埃莲娜。埃莲娜不该跟他们讲礼貌,说了句谢谢,马尔切洛得寸进尺,从言语侵犯上升到肢体的侵犯。莉拉从口袋中掏出裁皮刀,猛冲上去,死死抵在马尔切洛喉咙下,凶狠地逼退了索拉拉兄弟。

马尔切洛离开了,但是他看着莉拉的眼神如同望见猎物的猛兽,满溢着肉欲,这个有受虐倾向的小子是看上面前这位飒妞了。

我觉得莉拉看着马尔切洛的眼神也有着不只是敌对的意味。莉拉,复杂的莉拉。

抱歉,这集本身信息量没那么大,写得有点水,但是第一场的分析可能还是有点用处。希望喜欢的朋友顶一顶,我要写八集。

点此关注豆列,全集剧评全收入

细说天才女友·第四集:边界消失

细说天才女友·第五集:鞋

细说天才女友·第六集:岛

细说天才女友·第七集:未婚夫

细说天才女友·第八集:承诺

 5 ) 两生花 罪与罚——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巨作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女孩成长与友谊的故事。看到这个平淡无奇的介绍,再看到《我的天才女友》这么无聊的剧名,如果不知道它的背景,也许没人有兴趣打开它——除了爱看拉拉动作片的直男。

可一旦了解了它的背景,看过了第一集,你就会爱上它,疯狂而无法自已地爱上它,仿佛一头扎进半个世纪前尘土弥漫的那不勒斯小镇,扎进两个女孩美丽深邃的眼睛中,看到一部文学巨著在眼前舞出瑰丽的图景,看到一个时代似烈焰嘶嚎般扑面而来,令人无力招架,只能沉醉其中。

2011年至2014年,埃莱娜·费兰特,一位真实身份至今成谜的女性作家,陆续发表了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描述了两位生于那不勒斯贫困社区的女孩携手半生的友谊,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今年,其中第一部小说《我的天才女友》被搬上了荧幕。在这部剧中,你看到的不只是两个女孩的故事,还有破败社区中每个家庭的挣扎和绝望,小资本家的野心和猖狂,无产阶级革.命浪潮袭来前的社会图景,那不勒斯城和海岛的美丽风光,以及弥漫全片的,黑暗和光辉并存的人性。

1、复杂的女性友谊——追逐较量 掩不住对彼此的爱

女性友谊这一题材并不鲜见,近几年大火的《小时代》《七月与安生》等电影,以女性友谊为主线,却写满了虚假的自我和矫饰的青春。而在过往的每一部偶像剧/家庭伦理剧中,女主的朋友要么傻要么奸,要么为女主披肝沥胆在所不辞,要么半途黑化恶事做尽,总之都圈在固定模式里,衬托或者牺牲,永远为主线做垫脚石。而正剧?女性友谊不存在的好嘛~真正将女性作为平等个体,将她们的关爱、嫉妒、竞争、成长和惺惺相惜作为主题,既诗意又写实地呈现出来的剧,可以说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正因此,《我的天才女友》这部剧显得非常珍贵,它对女性友谊的刻画是如此细致精微、入木三分,即使在所谓的“女权”已发展进步的今天,依然珍贵到闪闪发光,令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一直以来,“女人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女人的友谊很脆弱”的言论不绝于耳。是什么让人们这样认为?在男权视角下,女性天生多愁善感,细腻敏感,这让她们更易受伤害;女性天生善妒,优秀只会招来嫉恨和诋毁;女性更看重爱情,为了男人她们可能弃任何朋友于不顾......这就是我们成长中耳濡目染的观念,它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有的人根本意识不到。而另一些人,则一面高喊着发展女权,一面享受着“性别优势”带来的小恩小惠。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性别歧视的产物,因为都未将女性作为平等个体来看待。平等,意味着不歧视不优待,个体,则意味着不以偏概全。

Elena和Lila,她们简直是花式不幸的代名词。出生在底层社区,周围是闭目塞听的平民和武力统治街头的恶霸。女性要么早早辍学做工,要么嫁人生娃做家务,受教育的都算异类。她们两人天资聪颖,对知识充满渴望,Lila的反叛基因吸引了Elena,Elena的帮助温暖了Lila,两人友谊就此建立。她们一起玩耍,一起探索黑暗的地下室,一起寻找凶恶的阿奇勒要娃娃,一起存钱买书,一起打开文学的新世界。如果友谊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太过单一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随着其他情绪的介入和变化,友谊变得更加迷人。

她们互相嫉妒、互相较量。Lila嫉妒Elena能上初中,所以半年没找她没跟她说话。Elena嫉妒Lila的文学天赋,看到女老师和尼诺赞赏她,便满眼失望。Lila充满反叛精神,说要赚钱离开贫穷的街区,Elena便在洗手间向男同学展示胸脯,只为赚钱。Lila虽没继续上学,却偷偷自学拉丁文,看的书多到令人咂舌,听到Elena说要学希腊文,便先一步自学,学的比Elena都好。Elena看到Lila被帕斯卡莱、恩佐、马尔切洛那么多人追求,便也要恋爱,想都没想就接受了同班男孩的追求。这样的竞争看似幼稚,却给了她们前进的动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追逐更大的世界。

同时,她们又互相安慰、互相扶持。Elena第一次来例假手足无措,首先想到的是找Lila,Lila虽然冷言冷语,却还是用行动给了她鼓励。Lila被马尔切洛逼婚不胜其烦,Elena是唯一站在她身边鼓励她坚持抵抗的战友。Elena苦于拉丁文学的太差,还因为脸上的青春痘陷入自我否定,Lila不仅向她传授经验帮她渡过难关,还认真地告诉她:你是最美的。当Lila遭遇未婚夫的背叛时,是Elena陪在身边,劝解安慰,为她的幸福而微笑,为她的梦碎而哭泣。

表面上看,Elena是Lila的追随者。Lila说要赚钱,她就跟去敲恶霸大叔的门;Lila说要买书,她就跟去买书;Lila说要赚钱离开小镇,她就开始出去上学。但命运可怖,事实上Elena才会是走到最后的人,她虽没那么聪明,却一直在按目标前进。小时候,两人一起去看海的经历暗示了这一点。Lila提出看海的想法,不停劝说,Elena一开始犹豫胆怯,但决定之后便勇敢执行。两人藏好书包,走过桥洞,向着远方奔跑,像在追逐自由和未来,那段画面色彩轻盈,音乐欢快,美到令人哀伤。到了中途,Lila意识到了什么,可能是发觉就算看到海也没什么用,天地茫茫,她依然是不自由的,属于她的命运如影随形,无法挣脱。于是她提议回去,Elena在这时却显露出坚持,鼓励她既然已经走了这么久,就继续走下去。这段对话充满了隐喻,画面也随之暗淡下来,未来的命运不可知,但方向似已明确。

Elena是个坚定的执行者,Lila懂得这一点,所以她在婚礼前说:“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Elena承载了两人未竟的梦想,她会越来越优秀,直到不再追随。

2、魅力四射的Lila 集纯洁与邪恶于一身的美

Lila无疑是主角中的主角。她从小对数字和文字都有远超常人的感知力,对人情世故也富有深刻的洞察。她无疑是勇敢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试图冲破束缚,然而却一次次受伤,甚至被一把摔出窗外。在那个年代,年轻女孩坐有钱男孩的车是一种荣耀,她们抵挡不住虚荣的诱惑,即使被猥亵也在所不惜。在其他人习以为常甚至报以羡慕时,Lila却带着愤怒和鄙夷一语道破真相:那个女孩在“被他们像垃圾一样玩弄”,

是,他们是很帅,但那就可以随便把人强行带走吗?

她甚至看到了更深层的原因:因为那个女孩穷,所以被他们玩弄。那时她长得还不起眼,没有人理解她,除了Elena。这些充满女性平等意识和人性洞察力的话语,像刀锋一样劈开了Elena混沌的意识,带领两人向前。Lila的聪明、早熟和反叛让她显得独特而有魅力,越来越吸引异性的追逐。

她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马尔切洛试图调戏Elena,她拿出刀一把上前抵住他的脖子,用言语和眼神让他相信,再敢这么干她就会一刀捅死他。烈性展露之后,全片迎来了唯一的中二&玛丽苏情节——花花公子、小资产阶级代表马尔切洛爱上了持刀威胁他的Lila(我当时笑出了声)。他注定无果,因为嫉恶如仇的Lila曾经目睹过他当街劫女孩上车的“恶”,就算软硬兼施、走家人路线、送电视送各种东西,都无法打动Lila。

什么人会打动Lila呢?理念一致且聪明的人。这里的“打动”不一定是男女之情。比如帕斯卡莱,作为激进的共产主义分子,他对阶级不平等的论述一下吸引住了少女Lila,这是她一直隐隐觉察却未形成系统理念的东西,可以注意她当时的眼神,直勾勾、隐藏着兴奋,那是看到心爱之物的眼神,是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吸引的眼神。事实证明,帕斯卡莱是聪明的,表白被拒后,他极有风度的退出,依然保持了伙伴关系。还有斯特凡诺,她后来的未婚夫,聪明且识时务,他买下了Lila的鞋,以此表明他懂她、会给她庇护,换来了Lila躬身为他穿鞋的待遇,这时的她又是另一种眼神,媚态尽显、勾人心魄,这是勾引猎物的眼神。

可以看出,Lila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有自己的准则,只会接纳尊重和善待她的人。小时候和恩佐打架,被砸破了头,只因恩佐道了歉,她便在爸爸问的时候一句话不说,坚持不告状。Elena上初中后,Lila不愿主动与她接近,但看到Elena伤心示弱,她便放下隔阂,重新接纳了她。强势的猎隼只有在对方暴露了弱点后,才会放下心来。但过刚易折,这样的性格特点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隐患。

3、用身体向现实妥协 是反叛还是惩罚?

在男权社会下,女性意识觉醒,想要追求个人价值,什么是才是最稳妥的路径?

两位女主不约而同给了我们答案(虽然是失败的答案)。Lila先是使用武力,比如与恩佐当街扔砖头打架,持刀威胁马尔切洛。但体力劣势决定这根本不是办法,她想赚钱离开小镇,于是选择创业,可不仅缺少伯乐和启动资金,父亲对哥哥发动的家庭战争就直接阻止了她。随后马尔切洛胁持全家对她蛮横追求,她选择硬扛,与父亲争吵,与哥哥决裂,把自己关起来。最后,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她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施展政治手腕,拉斯特凡诺入伙,不仅阻挡了马尔切洛的追逐,还扩张了店铺实现再生产,变相圆了创业梦。

Elena不幸遭遇多纳托的猥亵,对15岁的少女来说,无异于幻灭式打击,更何况他还是梦中情人尼诺的父亲!但Elena坚强的个性在关键时刻展露了出来,当她发现多纳托尾随至小镇后,她主动接近疯寡妇的儿子安东尼奥,不仅在海边的试衣间与安东尼奥缠绵,借此覆盖掉之前的身体记忆,还利用他威胁和羞辱多纳托,彻底斩断多纳托的幻想。如此手段,实在了得,简直让人击节赞叹。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她们体力不敌,无法赶走扰人的男性;没有钱财傍身,还要忍受周遭人群的压力,要达成目标,只能“借力”,借谁的力?在那样的男权社会,答案不言而喻。

这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现实给了她们致命一击。Elena对安东尼奥没有爱意,还是拒绝了他,在遭受到心上人尼诺的忽视和拒绝后,她看着沉浸在欢乐中的众人,认清了现实:我们就是庶民。

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

Lila被拍醒的方式更为残忍:在婚礼的现场,马尔切洛穿着她亲手做的第一双鞋,走了进来。这意味着斯特凡诺不仅打破了对她的承诺,允许马尔切洛进场,还将两人的定情信物——鞋子,送给了他。面前的未婚夫,眼神先是闪躲,后来变成了无谓:你能把我怎么样?Lila自以为构筑起的美丽梦想,在那一刻坍塌,所谓的爱情抵不过利益的诱惑,她终究只是男人手中的棋子。人群还在欢乐地舞蹈,马尔切洛挑衅地走来走去,她遍体鳞伤,身边只剩Elena,遭受了命运打击的两人望着对方,无声哭泣,那一刻两人的眼神在说:怎么办?我们只剩下彼此了。

在悲苦的命运中,还有你陪在身边,真好。可是我们要怎么走接下来的路?

奥利维耶罗老师是唯一看透的人。她有知识有文化,独身一人生活,会在课堂上告诉女孩们:如果不让男孩明白巾帼不让须眉,甚至更胜一筹,他们就不知天高地厚。她敏锐地发现了两人的天赋,鼓励她们继续上学,甚至做家长的工作,让Elena一定要读书,钱不够我来垫,因为她知道女人要有知识才能活的更自由;在发现Lila虽没上学却依然用功读书后,她让Elena告诉Lila自己成绩优秀,还要学习希腊文,因为她知道两个女孩在暗自竞争,她们会让彼此变得更优秀;得知Lila放弃学习选择嫁做贵妇后,她拒绝参加婚礼,因为她知道“身体的美在这些地方都会昙花一现,就像从来没拥有过一样”,男人是靠不住的,女人只能靠自己。她的箴言在最后一刻让Elena觉醒,也让Lila在婚礼前还在思考:老师为什么不愿参加我的婚礼?我这是在犯错吗?

看到马尔切洛的鞋子时,她应该有了答案。


下一季会发生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刻,她们的命运会如何?革.命火种早已在心里种下,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她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由衷的期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赤色烈焰就在前方,各位当扬鞭自奋蹄。

P.S.如果问全片最喜欢的男性是谁?我会选择恩佐,他充满暖意,会给心上人Lila送酸酸甜甜的果子,让她露出傲娇的微笑。

 6 ) 二刷才发现,埃莱娜和莉拉各有三名演员扮演!

剧开篇,一年级的埃莱娜和莉拉,个头很小,坐在课桌上几乎要俯在桌面上了,莉拉和老师一起站在黑板前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莉拉头部刚好到老师腰部,头顶也才到黑板三分之一高处。

一年级埃莱娜
一年级莉拉和老师

而到了和男生班竞赛时,埃莱娜坐着时已经比课桌高不少,而莉拉站着时,头部已经接近老师肩部高度了,头部也已经到了黑板三分之二的高度。埃莱娜就更高了。

竞赛课上的埃莱娜
竞赛课上的莉拉
竞赛课上的师生三人
莉拉和黑板高度对比

很明显这是两对演员了。因为一年级埃莱娜和竞赛课上的埃莱娜太相像了,我第一遍都没发觉两者不是一人扮演。而一年级的莉拉,则始终没露出正脸。我原以为是导演刻意营造神秘的他视角度,现在看来,还可能是没有找到面容与竞赛课上莉拉极其相似的小小莉拉扮演者,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处理。

一年级莉拉捣蛋时给的模糊远景
老师翻阅一年级莉拉作业本时,镜头为俯视模糊镜头
一年级莉拉回答老师问题时,头发遮住了面容
一年级莉拉上台时只给出了背影
莉拉在剧中的第一个正面镜头是竞赛课上才第一次出现

因为喜欢一部剧,喜欢导演的用心和细节控制,又发现了一个可能并非秘密的小秘密,真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7 ) 深深的震撼

深深的震撼 这是赤果果的观影感受 波澜不惊的节奏内部暗藏着人物关系张力的内流涌动 真的宛如一个回望前半生的女人在向你娓娓道来她的前半生 细腻地展现出了许多我所知和不知的女性心理

两个少女一个野蛮生长 依靠不屈的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即使莉拉人到迟暮依旧有着不顾一切去出走的自我选择 这种叛逆的态度表达内心的愤怒 这种叛逆的态度源自于天才般的本我 她们天资聪颖 洞察一切 大多我行我素 常也命途多舛

另一个规范成长 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逐渐了解这个世界 莱农也并非生来就与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本能里对于毁灭的恐惧会让她们在规则内保持自我的坚持 也让她们同样可以获得天才的称号 在男权社会里得到一席之地

两个少女的关系刻画是巨大的成功 她们互为镜像 嫉妒吸引着对方的凝视 在凝视中展示了自己与他者的欲望 似乎每个少女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叛逆的姐妹 这个看上去特立独行的姐妹是她们想要成为又不敢成为的自己 渴望得到叛逆姐妹的友情暗藏着自我认可与延续 直到走到某一刻的渐行渐远 不一定是物理关系 而是彼此的心理距离 内心的疏远建立在知我与知人之上 这几乎是所有人成长中的必然阶段

在少女时代 她们会把心中的某种情愫投射在某个伙伴身上 然后产生一种爱她胜过爱自己的美好感受 这种心理也同样适用于莉拉 莉拉表面上不在乎 内心里的嫉妒心超强 她也嫉妒莱农的生活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莱农依旧在较量 而是在坚持自我之后 在进入成人世界(妻子)的前夜 莉拉发现了丈夫的背叛 而莱农面对若即若离的尼诺 似乎也注定要拥抱那种生命中不可得的美好

这种情感既复杂又细腻 特别是在被世俗化之前显得更加令人着迷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在于不但展示了两个少女的一生 还展现了那不勒斯战后的生存状态 就像所有的穷乡僻壤一样 这也是个理性缺席 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暴力和冷漠之下更能激发强力生命意志 宛如冰川中的雪莲 更加芬芳艳丽 还记得许多幕让人动容:莉拉面对高自己三头的索拉拉不肯屈服 两个少女手拉手奔出小镇的大门去看海 莉拉被父亲扔出窗口依旧倔强的微笑 莱农发现莉拉虽然辍学依旧在坚持自学与自己较量的眼神 这是冰冷的世界与滚烫的灵魂不断交织 这是理性的大脑与感性的心灵一次次受到的冲击

依稀想起了自己虽是男性 也一次次地在成长的幻灭中 加固自己的外壳 试图留下一份本真 依旧没有放弃自我 不放弃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人生 一部伟大的作品会让人觉得撩拨了自己的内心处境之余 拓宽了生命的体验感受 会给时间涂上香料 宛如木乃伊一般让这部作品不朽 相信即使许多年过去 再次回顾依旧能有鲜活的不同的感受带给那时的自己

以上 震撼之余的一点思索与遐想

期待第二季的到来

 短评

想起了生命中许多决定性的瞬间,以及走散了的那些朋友。

4分钟前
  • Kalpa
  • 力荐

可能是意大利人的人情事故太像中国人了,搬到任何一个中国小镇这个故事也不违和。

5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推荐

季终更新:婚礼拍得好好哦,“我们就是庶民。” // 第一集英字看完我泪流,HBO是什么神仙改编啊妈耶……选角贴合到片头只放每家合照没写姓氏都能猜对八九成。教室比赛,恩佐砸石头,梅丽娜扔东西,通风口玩娃娃,每一场戏的布景色调+角色状态完美还原我看原著时的脑补,跪了。看到斯特凡诺掐着莉拉脖子逼她道歉,被尼诺告白后莱农进屋靠在门背后欣喜不已,再想到以后他们的命运,我摸着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感概千百遍。

9分钟前
  • 青色閃電
  • 力荐

小说读来酣畅淋漓,一边看就觉得太适合拍成电视剧了,竟然成真了…… 高度还原,电影质感,莉拉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小莱农未免也太漂亮了吧,帅帅的恩佐尼诺阿方索,还有这个城区的暴乱。青年时期的莉拉与莱农简直不要太贴切啊,赞叹

10分钟前
  • 叫不醒
  • 力荐

如果不能理解莉拉贯穿全局的执拗和结局的崩溃,那只能庆幸我们没有遭遇她那样的人生——天赋异禀却只能选择被浪费,本以为出卖自己作为女性的外貌和身体可以换来放手一搏的机会,奈何所有的理想和付出最后却被人踩在脚下……在男权世界里,女性的早慧与独立就是对她们的折磨与惩罚。ps.满屏的“渣男”“绿茶”评论只能让我感叹如今大家的情感为何如此贫瘠,面对真实只能用非黑即白和标签化的思维来体认,可悲。

12分钟前
  • 帕尼尼
  • 力荐

建议阅读原著再来看剧,一部对应一本。莉拉实在是太特别太优秀了,但除了埃莱娜和几个爱慕她的男性之外,没有人能够真正欣赏这种特别——其他人对这种特别要么蔑视、要么抵制、要么恐惧,而莉拉自身对自己的这种特别,仅仅当作生存呼吸的一部分,却没有机会加以利用,以摆脱她童年就认知的社会阶级之间和人性的本质。但她的消失就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如果她无法用埃莱娜的方式挣脱禁锢,她就必然会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打破它,她最终还是做到了。很多年以后她们会明白,自己一直以为活在认为挚友是天才的阴影之下,其实那“阴影”是照耀着她们彼此一生的微光。希望这系列能一直拍完四部曲,实在是太喜欢太喜欢了。

13分钟前
  • 墨梓
  • 力荐

1.聪明而且独立的女性在暴力金钱至上的地方,太难生存了!周围没有善意,生活全是痛苦。连逃离都没有能力,太绝望了2.你替我学(泪目啊!)命运真是不公。3.图书馆颁奖,前四名都是lila,而lila却是一个没有上学的人。第一名的奖励《罪与罚》也是讽刺。4.女老师这个角色指引lenu的命运。5.从小镇到城市,要实现阶级跨越太难。6.当大海出现时,我又哭了,想起了她们手牵手奔跑的样子。不知道如果lila看到大海会怎么想。7.lila第一次哭了,被欺负时她没哭,被打她没哭,但是当被“误解”时,她哭了。8.镇上的两大阵营终于在圣诞开火了。压抑了很久的哥哥爆发了,让lila感到害怕。9.lila不卑不亢,家庭里的人也不理解她。10.现在只剩lila一个人了,她该如何与这么多人对抗啊!

17分钟前
  • n美4
  • 力荐

女性友谊到底是怎样的?是如今男本位糟糕文艺作品里,和“闺蜜”、“小三”、“出轨”、“渣男”联系在一起的牺牲品,还是其反对者言之凿凿下的只有真心真情,无私互助?《我的天才女友》再一次就怎样写好女性人物和情感作出表率:只需要把对象当“人”而已。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郊区,尘土飞扬中一模一样的灰色水泥小楼,充满贫穷愚昧和暴力的街区里,女性的外表和头脑,甚至性别本身就是怀璧其罪。一颗温润的珍珠,一颗疯狂的钻石,在几乎不见天日的前现代旋涡中争相沉浮,暗自闪耀。纵然倾慕中掺杂着艳羡、失落和怨怼,她们始终知道,只有对方才是和自己对等的灵魂,除彼不作它想的二重身。

20分钟前
  • 子酉
  • 力荐

3.5;原著还原度较高,贫民窟场景及群戏甚至比文字更具张力,阶级差异与冲突更为凸显,各自利益趋向或自身所属阵营的立场导致群体分化与站队,在大量琐细的事件中逐渐明朗,课堂上关于宗教与党派的争论,可视作社会大背景的隐约植入。互为镜像的两生花,彼此映照的灵魂凝视(大量眼神戏是亮点),在对方身上体认到认同的欣喜、矛盾的撕扯以及嫉妒的尖锐刺痛,怀揣同样的逃离梦想,却深陷原生家庭的羁绊与街区人际关系的沼泽。拥有莉拉这样的朋友是危险的,随时都会被碾压到自信全无,或被其光芒灼伤,你唯有成为更好的自己。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从小也有个好朋友。我们很像,但是她比我漂亮,比我聪明,家庭比我幸福,认识她以前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我,认识她以后所有接触我的男孩子甚至女孩子都是为了她。大一的时候她就考完了托福,而我还在迷茫,她说你陪我一起准备gre吧,我说好,因为那样她就可以每天来我家,上午一起练作文,中午吃妈妈做的饭,在大床上午睡,下午有时出去看个电影逛街有时就继续练作文。可是有天她打来电话说她不能继续学了,她爸不让她出国。她爸是大官,在家很有权威。我后来浑浑噩噩地考g考t来了美国读博毕业找工作,看着她在她爸的安排下做着安稳却远低于她能力的工作。看完my brilliant friend, 我的思绪漂回到十六岁那一年,我们晚自习前在一家快餐店吃加了麻油的肥牛米线,辣得出汗,她眼睛亮亮地说等二十六岁了咱们俩就去周游世界。

26分钟前
  • 光明小卖部🐵
  • 力荐

所谓命运,就是你和你一生都在试图逃离的东西撞了个满怀。

28分钟前
  • 鸟枪换炮
  • 力荐

莉拉的颜值怎么回事?每集一个质变,到第8集已经井喷了。

3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威尼斯看完两集出来想那不勒斯了,想佛山了,想长沙了。再回忆了一遍童年,这故事太有魔力了

35分钟前
  • 一顷
  • 力荐

“女性友谊里常常出现嫉妒和算计,并非因为女孩们生性卑贱,而是她们在残酷的生存中早就发现和男性斗争毫无胜算,只有卑劣地倾轧同性,才能抢到一点可怜的利益。”这部剧拍出来要比原著表现得更好,烟花的边界消失,老师的转变,最后一集lila对Elena说的那句,你一定要读书一直读下去,那是一种你替我挣扎,你替我走出那不勒斯,对E的期望,更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绝望。

40分钟前
  • elvira
  • 力荐

太喜欢!画面调色偏灰蓝,有评论觉得太压抑,但事实上,她们的童年、那个城区本来就不是令人快乐的记忆;相反,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开播前我也觉得埃莲娜比lila更漂亮的选角不合理,但想到作者是有参与选角工作的,而且认真回想过后我发现,埃莲娜的漂亮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书中的视角都是埃莲娜自卑的视角,觉得自己长痘、胸太大、头发黯淡——但事实上没准埃莲娜真的比lila漂亮呢?Lila受大家追逐,其实更多是依赖于她的敢为人先,而自卑的人总是不如自信、有感染力的人容易成为焦点。

44分钟前
  • 出走的羊
  • 力荐

好到什么程度呢,感觉有人在关心并触摸到了我的童年

49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多么像童年里你看到一扇门缝里的阴影,欲推开门前或许会联想到坚利的獠牙怪......

54分钟前
  • 鹤鹤崽
  • 力荐

电视电影的春天? 五星好评!

55分钟前
  • 麦芽糖少年
  • 力荐

和中国的厂区故事、胡同故事、小城故事气质完全相通,你说它是《孔雀》也好是《血色浪漫》也罢,无论在何时何地,永远都会有一帮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从所谓的故乡逃出,而最终多半还是会被命运的浪潮打回起点,现在也一样。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拍得比原著好,再次证明:二流的小说才能拍出一流的剧集。ps:莱农本来就是比莉拉漂亮的设定啊,只不过莉拉的灵魂让她生动充满魅力,而不是木头美人(莱农)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