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姚晨,倪大红,郭京飞,杨祐宁,李念,高鑫,高露,陈瑾,张晨光,王东,彭昱畅,康群智,侯长荣,田丽,王正权,红花,赵彦民,涂凌,石雨鑫,薇薇,李俊霆,王成,孙微木,岳旸,刘钧,赵千紫,李盟,范哲琛

导演:简川訸

播放地址

 剧照

都挺好 剧照 NO.1都挺好 剧照 NO.2都挺好 剧照 NO.3都挺好 剧照 NO.4都挺好 剧照 NO.5都挺好 剧照 NO.6都挺好 剧照 NO.13都挺好 剧照 NO.14都挺好 剧照 NO.15都挺好 剧照 NO.16都挺好 剧照 NO.17都挺好 剧照 NO.18都挺好 剧照 NO.19都挺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7

详细剧情

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对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的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远在国外的大哥与本城的二哥 、小妹三家的平静生活。父亲苏大强终于摆脱了妻子的铁腕,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不断提出过分要求。在美国工作的老大苏明哲回到国内,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却力不能及不堪重负,致使妻子孩子与其不断疏远。一直啃老的老二苏明成毫无悔改之心,贪慕虚荣一心发财,从而导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惨败。最不受父母待见,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的老小苏明玉,曾发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却因亲情牵绊,再次搅进了苏家的泥潭之中,在苏家的一次次危机中出手相助。最终,苏家人明白到,虽然有血脉相连,但是一家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能忽视,终于实现了亲情的回归。

 长篇影评

 1 ) 《都挺好》没打算给我们启示,只想把我们气死

《都挺好》的制作班底、演员阵容和现实题材基本就是爆款标配,上映之后果然热议不断,这也是我主动追的第一部国产剧,但是现在已经气到决定弃剧。对于豆瓣给到8.4分的好评表示惊讶,我认为这部剧低于期望,但是它本来可以更好。故事聚焦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挖和探讨,演员们的实力更是可圈可点,但是我真的不能理解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设定,这样搞,真的合适么?

单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在一部作品中设计这么多如此让人讨厌的主要角色真的有必要么?

首先,我们来看苏大强,我认为他是史上第一个集万千恶劣品质于一身的男主角。很客观的说,他没有一个优点,没有一点自省,没有一丝魅力,甚至也不可怜都没法让人同情,也丝毫理解不了他的动机。苏母好歹还爱儿子,苏大强只爱自己,只爱钱,他不爱任何人,自私自利。

老伴突然离世他无任何真实的悲痛之情,立刻表现出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亢奋,麻木不仁冷血无情。子女从小到大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录在账,不是家庭日常开销的统一账目,是三个小孩分别记账,连糖葫芦谁吃的这种细节都要分的一清二楚,其实他非常精明算计,表面却擅长装傻充楞。

倚老卖老好吃懒做,60多岁身体健康明明有自理能力却必须要子女鞍前马后的伺候,定外卖嫌硬、做饭嫌晚、儿子熬粥嫌素、各种挑刺抱怨不满意,毫无感恩之心。

极度贪财,把子女当提款机,最大乐趣就是榨取儿女的钱,几千块的衣服买买买,几百万的房子买买买,催账索要零花钱样样不含糊,贪便宜理财时强势摆脸不准儿子儿媳干预,钱被骗了又要死要活逼儿子给他想办法;只有在子女给他钱的时候,情商能上线一分钟,会假惺惺的说两句人话。

最恶劣的是,演戏装可怜告黑状,在子女之间各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加深手足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自己买鸭脖吃住院却不承认,让老大和苏明玉骂二哥照顾不周;自己贪财买理财被骗却说是因为明成夫妻给他脸色看他才想自己创造点价值为自己开脱;去接从美国回来的苏明哲一家,故意找了一身破衣服装寒酸,朱丽之前买的4800的衣服烫好都不愿意穿;明明自己向抱怨苏明成啃老欠自己钱处处提防明成,还要把锅丢到苏明玉身上去。生怕子女的关系得到缓和,搅的所有人彼此怨怼、不得安生。

女儿被打儿子坐牢根本都不care,只关心自己大房子买没买。这糟老头子真的是坏的很。

除此之外,糟糕的卫生习惯、虚荣攀比爱面子、犯错甩锅这些毛病简直都微不足道了。不知道是不是倪大红老师自己加戏,窝在沙发上啃鸭脖子、拼命吃大闸蟹、喝皮蛋瘦肉粥那些细节把一个吃相难看、毫无体面的赖皮大爷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配上倪老师的长相,那个猥琐劲儿,每个吐字每个眼神都令人恶心,我真的很想说一声:“哎呦我的天,您真的没必要这么努力了,真的可以了,您演的都快把我们气死了。”在此我必须郑重向倪大红老师道歉,以前我一直认为他的演技有些过誉,这次我服了,彻底服了,苏大强当之无愧拿下我观影史上最讨厌角色的桂冠。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完苏大强之后,会觉得自己父母都挺好。

其次,大儿子苏明哲,每次出现就是一幅苦大仇深皱着眉头的样子,口头禅就是:“这个明玉/明成太让我失望了!”以及“我是苏家的长子 我得担起苏家的责任”。是非不分却满嘴大道理,永远在说教。其他时间不是和老婆吵架,就是接他爸电话,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愚孝。不体恤老婆辛苦、凡事牺牲小家利益,忍心让那么可爱的女儿吃苦,却必须给作天作地的巨婴苏大强买三居雇保姆励志把他爸惯上天。

然后,二儿子苏明成,啃老和打妹妹,就这两点已被群起而攻之。但是平心而论,我对他的厌恶程度是远低于苏父,可能是郭京飞作为之前剧情里的笑点担当,他的好笑消解了一部分他的可恶,而且我认为这个角色身上有让人理解的部分,他关于啃老的那套能够自洽的逻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一段宣泄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但是认为他对明玉的态度实在太过恶劣,但也不是完全分析不出原因。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年少的时候不懂事,(不否认,我也很想把年少苏明成那张脸按到地上摩擦)只觉得自己受宠,有地位指使和打压妹妹,但是事实上明玉根本不鸟他,少年版明玉也是把不好惹写在脸上的倔强girl,自然矛盾也比较多,小孩子没有反省自己错误的觉悟,不认为明玉对他的反抗是合理的,所以明成很讨厌她。

其次,长大以后苏父苏母也不会把明玉离家十年不归的龙去脉如实相告,明成是妈宝男,对母亲没有半分质疑,所以会认为母女矛盾都是明玉的错,在此基础上,会加深他对明玉不孝顺这一点的认知,成年后每次见面,明玉也不会给他好脸色,加上因为苏父挑拨离间导致的一些误会和矛盾,积怨更深。除此之外,从小一直不受宠的妹妹现在事业如此成功,肯定也会加深他的嫉妒。苏明成有他的性格缺陷,但也有一些优点和正常之处,至少观众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而不是像苏大强,就纯粹不明所以的坏、讨人厌。

苏家这三个男人就是这么极品,编剧还不惜笔墨的反反复复的刻画他们的奇葩,一个剧里有这么多讨厌的主要角色,气掉头的戏份多到拉快进都无从下手,我也明白编剧设计这些角色的功利目的所在,网上铺天盖地都是骂这苏家父子的帖子,热度自然就能保持了。

但是为了煽动情绪制造话题有必要这么恶心我们么?不否认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人存在,但不应该如此集中的把他们聚在一起,靠苏大强作妖出的那点烦心事来密集的制造矛盾,膈应观众。全程愤怒这种情绪对于观众有什么价值?生活中的破事和烦恼已经够多,我们看影视作品的目的,要么收获愉悦要么得到思考,而不是为了积攒一腔无处释放的愤慨。至少《都挺好》目前已经更新到20集,除了激发了全网对剧中人物的声讨,没有拔高到更有深度的命题上去。这是因为我过于容易被挑动情绪不能冷静思考才得出的结论么?我觉得并不是,除了这些极品人设的刺激之外,剧情设计上确实有很多让人无法认同的地方。

明玉受到的伤害始终没有被正视

对于女主,我们希望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痛苦和委屈能够被看到,就算得不到道歉至少要被正视,就像是少年明玉与家庭决裂之前对父母的血泪控诉,激发了多少有相似经历的观众的伤痛回忆,然后呢?就不了了之了,大哥二哥从小一起生活不可能不知道明玉在生活上的被亏待,二哥二嫂看过账本,大哥也听苏父回忆过之前明玉与家里的矛盾,但是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是含糊其辞一带而过的,没有人把这种不公上升到更为严肃的重男轻女的问题,这个家庭对明玉的亏欠似乎是不自知的,你可以不仁不义不公,但好歹要心知肚明。

苏大强的恶一直没有被指出

现在剧情过半,苏大强已足够“作恶多端”,剧中角色却没有一个能指出他爹的问题。大嫂和二嫂能够代替观众实现对明哲和明成的部分批判,在他们的对话之中也有机会表达苏明成和苏明哲的自省或内心动机,这种对抗有助于实现观众内心的平衡和共鸣。但是在苏父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与他的互动角色都是子女的身份,因此对他的揭发都是轻飘飘的,苏明哲对他爹是呵护备至的愚孝,而苏大强的恶也不是明成一句“不靠谱代言人”所能概括的,两个儿媳妇对苏父的态度又都是过分通情达理莫名会忍耐,即便有洞察也没有表达。本来寄希望于明玉能帮观众出口气,然而更没有。首先你得是个人,其次才是父母,那即便是子女这个身份,也应该有一些起码的正常人的判断力吧。这也是我最气愤的地方,好想众筹个观众代表去把他的罪过细数一遍,然后打他一顿。

女主人设和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看不懂

成年后的明玉一路开挂,身价千万功成名就,职场女强人,撩汉小能手,要是没有回忆杀也看不出哪里可怜,没发现明显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她如果不管苏家的那些破事,真能过得都挺好。她有立场置身事外,但是主角光环不允许,结果期待的复仇女神莫名切换成拯救苏家的圣母模式。大哥失业帮忙找工作;作爹被骗钱自己掏钱补缺,加钱买老宅帮大嫂,不管工作多重要,接到电话放师父鸽子也得为了作爹往医院跑,只对二哥火力全开。并且都是各种做好事不留名,仗义疏财无私奉献。这真不符合少年明玉的气质。我忍着八丈怒火看到现在难道就是看你如何以德报怨的么?

既然这部剧的宣传看点是关注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这些社会问题,归根结底,要讨论的还是那件事:我们到底要不要原谅父母?

对于我这个最关注的问题,得不到有价值的答案,在一半的剧情里,看不到她和原生家庭的对谈,关于明玉的内心斗争刻画的也很单薄。

如果这部剧想要抨击重男轻女这种社会毒瘤,那始作俑者是苏父苏母,不应该让他们自食恶果才是最大的警醒么?上来苏母兴奋过度骤然离世,苏父作天作地却能予取予求被伺候。

这意思是不是:作为父母,无论怎么极品怎么虐待女儿折腾子女都没问题,谁让我是你爹呢。

然后鼓励那些被重男轻女思想坑害的女性们,好好赚钱,用爱和金钱感化原本那些不爱自己的亲人吗?你看女主对待这样的爹都不抛弃不放弃,你还好意思不孝顺么?

也许接下来的剧情会有反转,但是根据国产家庭伦理剧的一贯套路,多半会回归到一个相对圆满的正能量结局,然后告诉我们“亲人之间很难恩怨两清”“亲情哪是那么容易了断的”之类的道理。行吧~~但愿这部剧不至于这么让人失望。

其实我很赞成豆瓣网友给安排的这结局:

附议~~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不能原谅苏大强。

-------------------------------------怒改一星的分界线------------------------------------

看到如上微博上的剧透和讨论我都快吐了,编剧到底是把观众想的有多蠢,任他摆布,用40多集刻画他的丑陋和恶毒以及小人得志,让大家恨得咬牙切齿,然后再用一份遗嘱来扭转乾坤让我们为这父慈子孝的和谐画面热泪盈眶?可以骂脏话么?

先说,这个老头有什么遗产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啊,房子是孩子买的,老宅估计是继承的遗产,一辈子也没为家庭做什么贡献,苏母去世以后更是拼了命的索取搜刮子女的钱财,就这,还好意思拿遗产来收买人心?再说,以我对之前剧情的分析和几个子女性格的了解,他的这种分配应该依然是最他自己最有利的安排,而不是真心实意关心子女。

总而言之,苏大强的恶根本不是他的子女能想象的,自私自利的时候精的像鬼,装傻卖呆装可怜的表演根本就站不住脚。求求编剧别把我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好么?这样的做法真的很恶心。因为比较关注明成和朱丽的感情线又看了一点他们离婚前后的剧情,他和明哲去朱丽父母家道歉的戏份再次印证我对于苏大强十足恶毒的猜想,他根本就不是如他们孩子认为的不会说话而已,相反他是非常懂得人性精于算计的,这在他打算去美国之前宴请老同事耀武扬威就能看出来,那他为什么非要在朱丽父母态度软化之后追加那段吐槽朱丽娇生惯养的台词,很明显他就是要故意拆散明成,不知道是报复明成还是报复社会,但是他的内心真的是扭曲的。

找小石转告让明玉来出舅舅讹诈的10万块钱是什么骚操作?一把既能破坏女儿的感情又能不让自己掏钱来摆脱舅舅一家的纠缠,一箭双雕,服。

这个老头应该能够察觉吴菲已经看出了他的自私虚伪,所以在得知开始选中的房子被卖掉之后,咬牙切齿一再在明哲面前指责吴菲,不管预算非要加钱买更大的湖景房,包括死缠着明哲留在国内无微不至的伺候他,他能想象不到他的这一系列行为会对明哲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困扰么?所以也有故意的成分。

最重要的一点,苏母之死他是脱不了干系的,这一点虽然在小说和剧中都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死无对证,而他对于老宅的恐惧如此可疑,虽然没有点破,但是可想而知在苏母抢救的过程中他一定是动了恶念,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为,但是针对这么严重且恶劣的情节,明玉甚至都提出了质疑,但却不了了之了,我真是服了。

种种行为都能证明苏大强这个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但是却能得到子女们的细心呵护,大强就是这么受宠,你有什么办法?最后老年痴呆这种戏码,更让他有了继续安享晚年的保护伞,编剧对于我们的男一号就是如此偏爱,你有什么办法?这种强行洗白、和稀泥大团圆的套路还能得到这么高的收视率和8.1的高分,观众就是如此买账,你有什么办法?

 2 ) 原生家庭欠你的 纵然一地鸡毛 也要自己找回来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是每个孩子所有幸福或者不幸的开端。

造物主所创造的人类所有缺点,自私,懒惰,傲慢,暴力等等,它们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都远不及缺少安全感,敏感以及迷茫,而后者的始作俑者都基本来自于原生家庭。

而那些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用一生来和“如何放过别人,放过自己”这个命题做斗争。这场战役,要么生,要么生不如死。

那一地的鸡毛,始终是刺猬的刺。拔了,流血。不拔,扎人。

 3 ) 《都挺好》:如何对“大团圆”结局说不?

大团圆结局,竟成了洪水猛兽,遭到“联名抵制”。观众再一次自我赋权,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拒绝假大空、瞒和骗。正如尼葛洛庞帝(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著有《数字化生存》)预测的那样,数字化时代里,“沙皇退位,个人抬头”。

没错,说的就是2019年的首款爆剧《都挺好》。在这部剧的豆瓣评论里,热度最高的当数“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其实在播出早期,心明眼亮的网友就从“都挺好”的标题与片花中觉察出走向大团圆的迹象,愤然表示,若果真如此,势必怒打一星或给编剧寄刀片,宣称“美杜莎的目光可以杀人”。

《都挺好》还在热播阶段,豆瓣网上就已经有5万多网友打出了8.2的高分。它聚焦近年来引起很高关注度的“原生家庭”问题,随着母亲突然离世,苏家分崩离析,如何安置父亲后续生活,成了这个家庭种种矛盾的导火索。大哥苏明哲从美国回到国内,想负起大家庭的责任却与自己的妻儿不断疏远;二哥苏明成一直啃老且在事业与家庭上遭受重重打击;小妹苏明玉不受父母待见,18岁就和家里断绝了经济往来,却仍难舍亲情的羁绊。这部热播剧最近即将迎来“大结局”。

强势而自觉的观众,以及不断喷涌的“代入式”观剧体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或是声讨苏家作死男团,或是歌颂美好女性联盟,或是陷入对家庭问题的无穷争论,几乎所有观众都能在这部剧里看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难题。于是,痛点被精准召唤,情绪被有效牵引。联想、类比、代入、移情的修辞手法化为观剧效应,串联出一片众生相的海洋。只不过,浪潮般汹涌的全民情绪与角度各异的全民舆论,最终将如何收场?这枚射向“家庭病症”的子弹,还能否再飞一会儿?

撰文 | 李静

拒绝大团圆:“这不是神话,这是生活”

《都挺好》的起点很妙。苏母去世,苏家人不得不扭结到一起。继兄妹大闹葬礼之后,安顿苏父便是头等大事。共同赡养老人,极易导致成年人之间的战争。作者阿耐在同名原著里写道:“朱丽感觉苏家就像一颗毛笋,婆婆去世后,笋壳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确,利益攸关,“弱点无情展现”。尤其是苏家男性,演活了原著里概括的“一家三天真”:“老天真”苏大强作死技能堪称狂野,动不动就失望的苏明哲代表了“单纯的天真”,心理未断奶的苏明成仿佛脸上就写着“无耻的天真”。

《都挺好》剧照

故事的展开颇具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往往一个细节就能生产热议话题,仅靠着微博热搜就能追剧。虽然与小说版相比,剧版人物过于脸谱化,行为逻辑的合理性也被大幅削弱(比如,苏明成殴打妹妹的动机被大大简化,恶劣程度却被加重了)。但与其去讨论剧中人物是否符合生活真实,不如说剧版人物放大了某些性格特质,尤其是实现了“渣”的集大成,故事情节也极端化了某些生活困境。有的评论者犀利地指出这部剧不乏迎合与挑拨大众情绪的“投机主义”,但有一点还是必须承认,许多日常的、纠缠的、幽微的、难以言表的“家庭内部矛盾”终于被摆上台面,包括如何跟一个“老无赖”父亲相处、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不均与各种形式的暴力、“大家”与“小家”的利益冲突等。

不过,故事的起点与展开越是深入人心,如何收尾的难度系数越是直线上升。新仇旧恨排山倒海,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苏明玉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家庭?结局无非有三:一是选择原谅,重归家庭(小说的原名即是《回家》);二是选择决裂,斩断血亲;三是选择遗忘,若即若离。如前所述,第一种结局是观众最不能接受的,第三种结局则显得暧昧,没有戏剧色彩。只要鸡毛蒜皮缠斗不休的生活还在继续,就难以停留在“父慈子孝”的童话式结尾,“白日梦”百无一用。如果非要强行圆满,那只能被看作是对观众智商的捉弄。所以很多观众情愿选择第二种结局,认为一定要“残酷现实地拍”,期待暗黑系复仇力量的总爆发(有趣的是,温情脉脉的中国伦理剧在海外颇受欢迎),起码可以在“戏剧场景”里替天行道,体验一把“很爽”的感觉。

《都挺好》原著小说作者: 阿耐 版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

有的追问则直接挑战了大团圆结局的逻辑前提:为什么一定要以苏明玉和苏家的关系作为结局?如果她真的是现代独立女性,又何必徘徊于貌合神离的亲情废墟,不断被原生家庭困扰呢?对现代女性来说,难道不早该跳出家庭伦理的条条框框,在宽阔光明的地方“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独立无可非议,不过现实要更为复杂。对此,小说里有一段苏明玉的心理描写可以作为回应:

她真恨,为什么要生在苏家,为什么要生为女人,而她为什么摆脱不了苏家。她这时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肉剔骨把这身血肉还给父母,从此与苏家一刀两断。但是,这不是神话,这是生活。

生活不允许幻想,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关系去想象“现代”和“独立”。关键在于如何立足于当下中国的家庭实际,创造个体与家庭更为合理的新型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家庭的正面价值(比如情感和物质上的保障)。即使是现代女性,依然要在成长、工作、生育乃至家务劳动的全部事项中,与自己的原生、再生家庭发生复杂密切乃至相爱相杀的关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伦问题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的话题,我们需要动用爱、耐心、勇气与智慧去与生活短兵相接,血肉厮磨。换言之,现代个体应当创造新的家庭伦理,实现个人与家庭的动态平衡。

可惜的是,许多家庭伦理剧并没有很好地捕捉到当下生活的新经验,并将之具象化、影像化,进而变成一个令人感同身受的故事,反倒是沦为一出出聒噪的家庭闹剧。除了主流价值观的制约,内容制作者们确实也没有能力去想象一个更合理的结局。准确地说,观众讨厌的不是大团圆,而是厌恶走向大团圆时的“假大空”,讨厌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洗白和宽恕。那些玫瑰色的影像泡沫,一戳就破。剧版《都挺好》已属其中的佼佼者,但在走向结局时,依旧不乏生硬之处,比如前期极力黑化苏明成,后期他却突然觉醒,强行洗白。较于剧版,小说的描写更合逻辑一些。我感兴趣的是,小说原著如何收尾,如何设计苏明玉与苏家的未来?

从“都挺好”到“我挺好” :苏明玉的疗愈之路

在阿耐笔下,苏明玉足够现代。她既是“亦舒的信徒”,又是以《毛选》为指南的商战高手,总之是个足够滑头和强悍的人。这样一个人,偏偏在自己家里处处吃亏,各种意难平。她视苏家为魔障,分不开,挣不脱,跑不掉。在故事的推演中,她对苏家的情感渐渐起了变化。小说版的优势在于直接书写人物心理,细腻展现心路历程:

第一阶段,痛恨、愤怒、恐惧与无奈并存。尤其随着身世谜团的揭晓,她得知自己的出生只是换取城市户口的工具,耻感油然而生。

第二阶段,她开始意识到,仇恨啮噬着自己:“所有的阴暗必须停止,即使她还有许多仇恨没有清算,还是得停止,否则,她的一辈子都得搭进去。”她宁愿忘掉那段经历,也不原谅那段经历。注意,忘掉绝不等于原谅。

第三阶段,她发现自己成了绝对的强者,尤其是母亲已经去世,对苏明成的认识加深后:“她又仿佛失去憎恨的目标”,她的敌人“忽然似乎软化了”。

《都挺好》剧照

最终阶段,作为强者的她终于明白该怎么做,“她现在有自信正视过去,一分为二地正视她不喜欢的每个人,她知道自己在痊愈。”对她来说,首要的不是复仇与泄恨,而是疗愈自我。她最终正视痛苦并将之转化为力量。小说的结尾处,明玉、石天冬和苏父一起过年,她终于找到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恰当距离”:

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和石天冬幸福就行了。她看来只有糊涂到底了。

所谓的“糊涂到底”,恰恰源自彻底的清醒。出生无法选择,他人难以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首先只能做到“我挺好”。建立“淡淡如水”的家庭联系,出于她的主动选择,而非犬儒式地顺从。《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里写道:“我们竭尽所能做出这种抗争,希望父母可以对我们更加慈爱和宽容。可是这种斗争会耗尽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混乱和痛苦,注定徒劳无功。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抗争。”放弃抗争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而是要彻底抛弃错误的家庭模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新生活。至此,苏明玉才能将《毛选》用到生活,“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不喜欢的人,理性得以战胜情绪。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版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年8月

必须要问的是,苏明玉是如何痊愈的?小说提供了一剂复合药方:既要给她灌注许多许多的爱,又有赖某些缓慢的、不经意的沟通与“说理”,还要靠外部压力让家庭共同体显形。这些都帮助她摆脱病态心理,既获得必要的情感支撑(她渴望认同和支持,剧版里她曾蜷缩在浴缸里痛哭),又能获得自我的成长。

首先,小说里把石天冬比作她的心理医生。与剧版里的小奶狗形象不同,小说里的石天冬是个“粗糙的人”,带着“浑浊的厨房味道”。在蒙总和柳青看来,他与明玉的结合,简直是“飞鸟和鱼相恋”。但他却带给明玉无条件的爱,具备宽阔胸怀、牺牲精神和专一感情。二人结婚,造就了一个健康的再生家庭:“婚后的日子乱糟糟闹哄哄,烟火气十足。明玉很享受这种焕然一新的生活……这种全新的,与过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让明玉慢慢不再想起她的以前,心平气和。”

石天冬给予明玉的爱非常纯粹,以至于十分接近母爱,而非男女之爱(小说里明玉和柳青的感情更接近男女之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曾这样描绘母爱:“上帝所许之地里(土地始终是母亲的象征)流着乳汁和蜂蜜。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石天冬不仅保护明玉的安全,为她做各种美食(小说里的家常菜到了剧里变成洋气菜品),全方位照顾她的生活,此之谓“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而且他也让明玉体验到生活的甘美和幸福,“带给她一双发现好玩的眼睛”。除了石天冬的爱,明玉还得到许多人的爱,尤其是师父蒙总,剧里他实际上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教导明玉进入社会并提供庇护。小说里二人实质上属于资本家与雇员的关系,但这依然为她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此外,知己柳青、小蒙甚至小咪都让她感受到爱,极大地弥补了成长阶段爱的缺量。

《爱的艺术》作者: [美]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版本:99读书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7月

其次,促成明玉变化的另一因素是大哥苏明哲撰写家史。书呆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认为只有梳理清楚家史,才能发掘家庭关系不健康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这是一种调试机器的思维,也是某种“说理”的尝试。果然,“痛写革命家史”带来了家庭成员的情绪地震,苏大哥将之称作“窒息疗法”。不过,“窒息疗法”终究没比过老二苏明成的博客。苏明成在博客里竟然称呼明玉为“天使”,而明玉在不经意间浏览(就是这么巧),动了恻隐之心:“她从明成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明成心灵的挣扎,还有他身上背负的他无能为力的压力。”借由文字,一种缓慢的、真诚的、冷静的、深度的沟通和理解变得可能。

最后,促成团结感的快捷方式是共同抵御外敌。当苏明成向诋毁妹妹的人挥舞拳头时,当一家人共同反抗吸血鬼舅舅的盘剥时,当兄妹三人一致拒绝父亲迎娶保姆时,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共同体显现出它的轮廓。

总体看来,这终究是个人疗愈的“理想型”,并非所有人都会如此幸运。单就再生家庭来说,便潜伏着无数险滩暗礁。鲁迅的名篇《伤逝》,今天看来依然深刻,摆脱原生家庭的自由结合的“新青年”子君与涓生,终于相看两厌,互相桎梏。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将苏明玉作为心理治疗的案例,可得出的经验在于,只有实现了“我挺好”,学会自爱与自信,僵局才有破冰的可能。

“我挺好”之后 如何理解和重构今日之家庭

我们不能停留在个人疗愈的“理想型”,不能把赌注放在连环巧合上。苏明玉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可能连樊胜美都不如。就像鲁迅揭示的那样,小家庭的“我挺好”十分脆弱,它的长久稳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向善进步。那么,是否存在更加可靠和彻底的改变之路呢?能否为更加理想的家庭关系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与观念支持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否具备这样的意识,将可能导致不同的现实走向。如果我们的思考能够更加根本和务实,对大团圆结局说不,才能掷地有声。

鲁迅对大团圆结局的批判最为著名,他认为这只能粉饰现实,调和矛盾,让人们“陷入瞒和骗的大泽”。《阿Q正传》的最后一节以“大团圆”为名,便是赤裸裸的讽刺。在鲁迅那里,破除大团圆的审美迷思是和改造国民性、中国社会结合起来的。胡适在《文学进化论观念与戏剧改良》中也曾指出团圆快乐的文学是“说谎的文学”,“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是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的反省。”那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各种关于根本问题的思考层出不穷,总的判断是只有彻底改造社会与国民,才能有新文化与新生活。鲁迅在另一名篇《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里写道:“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父母之于子女,应当扮演理解、指导与解放的角色。这既带有普遍意义,也有着浓烈的五四气质。

《阿Q正传》作者: 鲁迅 / 赵延年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3月

时过境迁,当下的家庭状况已有诸多变化。相较于五四时期,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启蒙思潮与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父权的权威已屡受批判,老人在加速发展的时代里,往往被视作落伍的弱者。个人主体意识得以张扬,曾经的独生子女也开始为人父母,新的代际沟通模式与教育方式已显露端倪。家庭资源主要向下流动,围绕着购房、养老与共同抚育第三代,代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市场环境与政策变动中,许多家庭选择集思广益、同舟共济。性别意识尤其是女性意识进一步觉醒(尤其是女性开始拥有一套话语去描述自己的处境、权利与困惑),也在呼唤着新型的家庭关系……总之,新的家庭伦理正在形成,个人与家庭之间展开了新的博弈与平衡。在此背景下,《都挺好》成为爆款也就更容易理解,它产生于当代伦理观念的变迁过程中,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赋予具象。人们既可以将之作为宣泄情绪的靶子,也可以尝试从中寻找胡适所期待的“深沉的感动”、“彻底的觉悟”和“根本的反省”。

《都挺好》剧照

如果不停留在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妈宝、啃老等笼统的话题上,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延展思考,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中去。否则,我们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热点,让他人操控自己的情绪而不自知,看似机灵的嬉笑怒骂,其实却丧失了判断力与深度思考的能力。《都挺好》虽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如前文所说,它将许多问题摆上台面,将不同地域阶层年龄的人们的经验召唤出来,放在阳光下重新审视。这是形成公共讨论的某种契机,在这个意义上,《都挺好》蕴藏着太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比如,家庭内部的暴力与不平等该如何解决。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莫过于苏明成殴打自己的亲妹妹。苏明玉坚持要走法律程序维权但不被众人理解,连知己柳青都这样劝她:“来自舆论的反噬与来自你自己未来内心的反噬,你会躲不过”,“受害者反被指认为施暴者。”难道来自亲人的伤害就可以免责吗?明显的伤害尚且可以追究,心理伤害又该如何衡量?暴力不一定来自强者,也有可能来自苏父这样的弱者。阿耐写道:“这个世界,人们只看到表面,所以,纵容了所谓弱者却四肢齐全发达的无赖。”苏父的长期不作为,实则成了重男轻女的帮凶。顶着保护色作恶,连追究的证据都难以寻找。

比如,暴力和专制固不足取,民主就一定管用吗?阿耐又写道:“行使民主有时也得考虑一下对面是谁”,“养一个幼稚的成年人,只有绝望”。民主只能在平等的个体间展开。但家庭关系的复杂之处在于,代际关系总是处于强弱不对等的状态,在一个阶段总有一方依赖和需要另一方。苏明玉说:“我的悲哀在于,我没有选择,我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已被扭曲,我只有承受,而且扭曲。”如何处理不对等关系,尤其值得思考。

《都挺好》剧照

再比如,金钱与亲情的关系。苏父的账本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一般认为在中国文化里,谈钱伤感情。但正是苏父的账本公开了家庭资源分配不均的真相。小说里描写苏丽翻账本的一段很精彩:“她是个靠数字吃饭,以数字为据的人,这本账上面的数字,让她透过往日苏家和煦温暖的场景,看到截然不同的婆婆公公和丈夫。”“他们的脂膏,被她和明成恃爱之名搜刮光了。”两代人的关系,被描绘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可以等价交换的关系。金钱可以明确责任和义务的重量。不过,当人们抨击苏明成啃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多少重压之下的年轻人正在进行所谓的“啃老”?一些社会学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许多父母愿意出资给子女购房,将之视为对子女人生的一种参与,在协商家庭大事中增进亲密关系;父母也期待子女的物质回馈,将之视为良好家庭关系的确认。如此来看,金钱又具有了沟通情感的功能。可苏明成的疑惑在于,金钱固然重要,但自己对父母的陪伴又算什么?

今天怎样做父母、怎样做子女、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都需要重新思考。马克思的名言依旧振聋发聩,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抛出更为细致深入的议题,虽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但通过打碎僵化的思想钢印,观察和体贴正在发生着的经验,提高对家庭不合理现象的意识程度,都将有助于现实的改善。说到底,对大团圆结局说不,是为了强迫我们走出想象力的边界,另寻一条改变现实的新路。我们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让“都挺好”,名副其实。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李静;编辑:走走;董牧孜。校对:翟永军。题图素材来自《都挺好》(2019)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4 ) 《都挺好》里的家居布置,有哪些来自宜家?

最近在看《都挺好》,虽然剧情有些人物设置有点夸张,但静下心来看,还是能体悟到很多东西的。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剧情节奏明快、不拖沓、人物设置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所以很符合我的口味。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我发现不仅明成家的软装很多来自宜家,朱丽她爸妈家也有,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明哲家也是。所以我就索性整理了一辑,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

1,悬挂式小件物品储物件

这个储物袋简直就是收纳小物大法宝,可以放在家里任何位置,比如挂在扶手上、沙发上、挂钩挂杆上、或者挂在车子的座位后面。存放眼镜、遥控器、钥匙和信件等一切物品。

宜家给出了多种应用方案。

如果你懂刺绣,还可以绣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号。

2,上菜用碗

我不敢保证这就一定是宜家的,虽然样子差不多。不过你如果喜欢做沙拉、凉拌,这种玻璃碗还真的是非常好。做工扎实,清洗也方便。

3,斯考迪斯洞洞板

这是墙面收纳里的明星产品,特别是对于小物件,比如厨房的调味品、女生的化妆工具、办公学习用品,“收”“拿”所见即所得。

而且这个系列有超级多的配件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满足你各种需求。

化妆品、厨房干货平时也是艺术品展示。

台面上的砧板,非常的大,还可以挡水。这款是竹制的。我之前买的是木质款,没有抹油,非常容易翘。后来用了半年就废了。

上图左上角还是宜家的杯架。竹制材料,经过处理了,耐用,挂杯子再好不过了。

4,门/墙挂钩架

这款挂钩架一般用于挂衣服,明成家用来挂厨房毛巾其实也不错。

上面的隔板和托架其实也是来自宜家。

当然,还有挂勺子的挂杆,水龙头上的海绵架。

5,隔热手套

这个手套不分左右手。不过我觉得用起来一般。现在有流行那种隔热手指套。

还有挂在墙上的调味罐。

6,浴室开放式储物架

马桶上面的空间利用一般是两种,墙面隔板柜子,或者储物架。明成家的就是后面这种,对于面积小的浴室来说非常有用。他家浴室的储物镜,宜家也有类似款,不过有细微差别。

马桶刷也来自宜家,我们家同款。

7,七钩挂杆

实木材质,整齐划一。七钩,不够用可以再加一根。浴室也可以用。

对,就连苏大强穿鞋的时候手上用的鞋拔子也是来自宜家。不过那款货号官网已经找不到了,现在是黑色款。

8,工作灯

这是苏家老宅明成的房间。看的不太清,酷似宜家工作灯。类似的工作灯宜家还有很多款,价格区别也不小。

9,波纹纸板附盖储物盒

就连明哲被公司辞退,装办公用品的纸盒子也是宜家的。不得不感叹,导演也是一个宜家粉。

小咪用的彩笔,24.9元12只。

10,立镜

这款穿衣镜我钟意了好久,后来发现占地方就只是买了一款钉在墙面的镜子。

看这张效果图,是不是觉得很适合放在明玉现在的房间里呢?

11,搁架单元

这是卡莱克系列的产品。无论墙面固定还是带脚轮,都可以。还可搭配抽屉、搁板、储物盒及插件,都没问题。

12,搁架单元

一款开放式、清爽、简洁的置物架。钢化玻璃和金属均为耐用材料,扎实,承重能力强。

还有左上角的玻璃柜门

13,坐卧两用床,带2个床垫

这个其实可以拖开,睡两个人都是没问题的。其实房间里床真不需要那么大,还这么占空间。

苏大强房间里其实宜家的东西还不少。

比如桌子,我家同款,只是桌面不一样而已。

门右边的架子,我朋友就用来作花架用。

桌子旁边的桦木搁置单元。上下的隔板宽度是不一样的。

14,篮子

嗯,就是马桶前架子上的篮子,我不懂为啥放在这里。

15,马尔姆 6屉柜

除了柜子,还有很多宜家的东西。比如墙面的留言板

还有搁画质的挂杆,以及画纸卷

以上就是我随手整理的。实际上宜家商品远远不止这些。

最后我想说一下,作为一部现代都市情感剧,在居家布置这方面,宜家其实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产品齐全,设计简约,价格合理,拍完了还可以就地转让使用。可以说,宜家家具绝对是剧组居家布置的品牌首选。

-

如果你想获取这些单品在宜家的货号,可以通过公众号(拾无缺)里回复关键字(都挺好)获取。

.

 5 ) 当你屈服于众口

你为什么会气愤。

当你真的投注感情,跟随剧情发展,为一个角色所受的诋毁而悲,为她获得的赞扬而喜,跟着她全部的情绪捶胸顿足、击节赞叹,你会明白当她被轻描淡写地拉入戏内必然的欢喜团圆的沉重枷锁时那份无所宣泄的滞胀和郁结。而你无能为力。

你屈服于众口,他们告诉你这是应当的,运用一种无懈可击的组合拳法,“事已至此”,“出于你明白的原因”,“也只能这样了”,“不要太强求”,“毕竟比起其他的”,“难道不应该吗”。每一句话在你的脑子里都能毫无障碍地接下去,但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

它很好,各方面,都挺好,演员一流,镜头表现力过关,各种细节到位,甚至连流浪狗在海报上都有一席之位,你很难忍心去挑什么毛病。但是。但是。

哦……原来四十多集就是为了说这个呀,好一个先抑后扬,好一个包藏祸心,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变成了真实可笑,好了你骗我看完了,但是,你休想骗我给四星。

苏明哲是和苏大强最像的人。苏大强一直同大哥亲近,是因为他了解苏明哲懦弱又无主见,你只要咬着他不断欺负,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样的人比苏明成更可怕。苏明成是一颗你清楚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破的炸弹,他是有逻辑的(虽然这个逻辑自相矛盾,稍后说),你可以讲理,虽然讲理的后果可能是挨揍——但就算是挨揍也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通路。

苏明哲不是,苏明哲只会拿一些如今被贬义化的“儒家的”、“中庸的”惯用理论来道德压制别人。“我是家里的大哥,我不管谁管。”“XX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你就别再跟着添乱了。”气到你原地爆炸。这种人和稀泥的手段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通常会用一个或几个常识性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于常识和公理是不会出错的,你如果去反驳他,就会进入他的逻辑圈套: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但问题在于,通过论据A能够证明论点A,不等于通过论点A能得出结论B。假设苏明哲说,爸病了,我必须回到爸身边去,因为我是家里的大哥,明成照顾得不好,明玉又不管。这句话中,已知条件“爸生病”,结论是“我得回去”,论据1是“别人没照顾好”,2是“我有责任和义务”;隐藏的论点是“我照顾得好”和(或)“我不管没人管了”。

事实1,苏明哲铁定照顾不好,别人没照顾好不能作为他能照顾好的必要条件,故结论不成立。事实2,大哥的盲目责任滤镜下“没人管”并不真实,故结论不成立。事实3,同样由于盲目责任感(与同等或更高程度的自大)作祟,他对自己的实力十分没有清醒认知,故论点和结论都不成立。

须知人的精力极其有限,分摊在几件事上注定此消彼长,排序取决于重要程度,你选择过度关注某一个事项,就必然有旁人替你承担其余事项里你那一份义务。这些义务在剧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鲜明地转嫁在了他周围人的身上,他滥用别人的爱、同情与善心,只是因为即便如此他过得也挺惨,由此引发了二度怜悯,使他看上去是个“善良又没用的老好人”。

他是吗?他不是。苏明成是一种儿童式的、令人可以直言厌烦和憎恶的坏,甚至苏大强都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坏,而苏明哲是伪装成“没用”和“无可奈何”的,看起来甚至是“好得可怜”的坏。他是一块渺小的、不会过度恶化却永远在那里的疮疤,他好不了,你也觉得他可怜兮兮而不忍责骂。这种人会永远拖着你,因为他“尽力”了,天知道他的力都尽在了哪里但他真的没落好,他比你惨了,你又怎么能扔下他呢?

吴非,请问你为什么不跟苏明哲离婚。作为电视观众,我们期待逻辑。不离婚当然有不离婚的逻辑,剧中以冗长的集数渲染了矛盾,就像苏明哲的A证明不了B一样,矛盾飞速地解决了,这个剧里面的大部分情节攀升导向的剧情高潮都如此,生怕观众看得太仔细似的,总是过分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讲道理,我国观众已经很宽容了,体谅审查,体谅导演的不能拍,体谅编剧的语焉不详,但你们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而枉顾角色行为的延续性,既然吴非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她的忍气吞声便理应被渲染得更温柔和妥帖些。

苏明成更奇怪。我们知道妈宝是什么样,我们也知道妈宝不会是什么样。妈宝是苏明成这样,妈宝也绝不会是苏明成这样。现在你可以想通了,这是一个奇怪而割裂的角色。在编剧和演员的角度上他当然不奇怪,如果我们把洗白当做一种必然走向,或者说得委婉些,要展现出一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的层次性,必得赋予他一些可爱的特质。但这样的人真实存在吗?不能的。

不谈洗白后的越来越多的加分项,这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剧,我们谈谈现实的可行性。一个从小在家横着走的男孩,母亲帮亲不帮理,成长环境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一个常年受他压制、毫无社会(家庭)地位,比起妹妹更像个谁都可以随意呼来喝去的用人,另一个无条件地纵容和溺爱他,为他所有不人道也不正确的行为撑腰。

他学会了花言巧语和阿谀奉承,却从不懂得理解、体谅和尊重,他所属的家庭关系是一种封建强权式的:母亲和妹妹分属这个家鄙视链的顶端和底端,女性对他来说是十分两极化的权力符号,你只能畏惧她——或者欺压她,凌辱她。

同时,辈分在他之先的两位男性也为他提供了侧写,他害怕大哥,那是一种顺带的谄媚,母亲因大哥成绩好而倚重他,他对大哥的敬重是出于对母亲威严的顺从。成绩好在这个家里是与地位相互捆绑的加分项,妹妹的成绩也很好,却仍然位列最底层,这教会他的只能是一个道理:性别原罪。女性是最低劣多余物品,只有当她有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自然而然地提升,那之后她便成了家中话语权的掌握者,所有的男性变得需要俯首帖耳。父亲就是一个典范。

这男孩后来结了婚,可想而知他在婚姻关系中会怎么对待他的妻子,何况他们结婚至此已经有了不少年头,却连孩子都没有一个。

苏明成的成长环境与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剧中呈现的样子。他只能是绝对自私的,除此之外,他是一个打女人和家暴的人,朱丽的父亲在听到明玉的事之后说了一句,害怕女儿以后也会挨揍,这个担心后来被印证了。一个人的暴力倾向是不会因为人生中的一两次受挫被消去的,阻止他再次跟人动手的只有他自己的道德约束,还是那句话,就剧里的表现而言,作为观众,不能确切感受到苏明成这个人在道德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发展和转变。

在这里也不得不郑重地指出另外一点,电视工作者面向的是未经分级的广大受众,绝不应该在没有明确的是非引导下纵容和宣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为你为了剧情发展这么写,很多人可能当了真,在自己遇到相似情况时选择原谅。

女性和男性有着蚂蚁和大象之别的力量差异,而人在愤怒中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量,这一点剧中也有相应的呈现,明玉的表现到位了(尽管拍摄上还可以将恐惧的力度再放大些)。这也是那么多人在原则上不能接受男人打女人的原因。女性朋友们,你们挨打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还手余地的,那些想看两年后和复婚的请清醒些,其他任何是,家暴也不是能洗白的污点。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电视剧不要强求真实。那你宣传的时候就不要吹咯,用真实当卖点,把我骗来又喂我吃屎还不让我骂街?事实上,这个剧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一整部剧都是割裂的,反映现实和不得不为团圆美满而铺垫双线并行,于是所有角色都存在着奇怪的自相矛盾。

明玉是个万能挂神,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有钱。被叫作“现实”的童话背后是个充满着非现实主义逻辑的赤裸裸的霸道总裁故事。

给妈办葬礼,出钱。爸被非法集资坑了,出钱。大哥没工作了,给找。二嫂没工作了,给找。大哥大嫂回国了,出钱。大嫂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爸卖老房子,出钱。爸买房子,出钱。爸请保姆,出钱。爸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矛盾被一次次用钱化解,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她有个开饭馆的男朋友,每天随缘开张为了苏家鞍前马后被警察抓还要被棒球棍打头,比苏大强亲儿子还上心,当了苏明玉男朋友之后全家吃饭都不要钱了,地位好像还不太如前几集的免费保姆。最后说这个人是个富二代。那好巧啊,石天冬是挂神的挂神。

苏明玉向来不在乎家庭关系,恨不得没有关系才好,出钱是为了堵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能叫问题吗。那换个问法,如果苏明玉没钱的话,故事能进行得下去吗?

需要强调的是,角色外在的社会属性和加持在其身上的标签,都是为了让故事和人物增加趣味性的变量,而角色本身不会随外物转移的性格、原则、立场,才是维持角色独特性的根基。没有金钱,没有分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如果苏明玉还是她本人,保有她那独特迷人的性格魅力,我们才能够说,这个角色立住了。

故事和人物这么设置,当然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最末尾几集价值观的输出。

明玉的人设之崩起于老蒙闹离婚。她可能不至于劝离,但也绝不至于去劝和。离婚避免分股权的方法有很多,苏明玉这样的人早该明白,人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师父好不意味着师母也好,站在她的立场上不会幼稚到希望以“家庭”为限把已经想要离婚的人继续绑在一起,更不可能去渴望有个“正常美满”的家。老蒙的儿子都明白家庭是个伪概念,明玉被这样强行为最后回归家庭做铺垫,其心可昭。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没有家便会产生相应的替换。对于苏明玉来说,她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众诚好”,她的角色的立意是,通过实现人生价值和付出劳动换取社会价值,从而获得师父的认可,以得到归属感和自我满足。这一切都建立在“通过自身能力作出奉献”上,而不是牺牲自己来获得补偿性的快慰。

她被屈服了。

她确实也许会变成赵美兰。她先前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不懂事的挣扎和叛逆,她甚至被和苏明成放在同样的位置:你们都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大哥是个很好的榜样——远在美国,有像样的家庭和孩子,尽管这个剧里的外国人都异乎寻常地坏。她终于摆脱了前四十多集里让女孩子们羡慕和喜欢的一切,变成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模样。

你们,做得好。

 6 ) 你怎样理解《都挺好》中的各个人物角色?

第三集,苏明玉靠在老屋走廊的墙上,她的哥哥在屋里哭的声嘶力竭,一声声的妈妈喊着,泪水与不舍弥漫在整个走廊里。而苏明玉,只是靠在墙上,眼泪默默留下来,连声音都没有。

看到父亲穿着很久以前的旧衣服,她没说什么,就拉着父亲去商城买了一堆高档货。

母亲的葬礼是她一手操办的,虽不说豪华,却一定是高档的。

可是最终,她因为不肯对二哥让步,被二哥打的落荒而逃,连母亲的最后一程都没送上。

她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最大痛苦,不是没让她考清华,不是卖掉了她的房间,不是让她为哥哥们洗衣服做饭,而是没有教会她爱与被爱的能力。

一、坦然地被爱,不带任何的愧疚与自责。

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很多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爱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身边人但凡对你说一两句好听的,做一两件感动的事情,你就会恨不得把命都给他。

原谅他对你做过的一切。甚至不仅仅如此,心中还生出很多的愧疚感,觉得对方的爱自己无以为报。在这样痛苦的经历中,有的人甚至干脆把自己冰封起来,免得遭受伤害,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个麻木冰冷的王八蛋,更可悲的是,有的人依然渴望被爱,不懂得包裹自己,外表看上去便十分的“轻贱”。

苏明玉是这样的人,当她听父亲说母亲也会想她,只是嘴上不承认的时候,她的心马上就软了,当她看到父亲可怜兮兮地害怕存款被瓜分,跟自己老实交代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她马上就带父亲去疯狂购物,把最好的全给父亲买下来。她总是对一点点的温暖报之以热烈的泉涌。

二、直接地表达爱与痛苦的能力。

苏明玉哭不出来,也说不出像哥哥们那样伤心露骨的话。

她只会默默地流眼泪,心中是有一点不舍,或者比一点多一点。

她自己都不清楚。

有时候,她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当然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恨不恨自己的妈妈。

或许她纠结过,我其实应该是不爱的,但是又好像有点难过,我其实应该是不恨的,但好像又有点放不下那些伤痛。

她的哥哥们永远不能理解,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冷漠。因为他们俩从小就被爱包围着,所以他们具备感受一份正常的,自然而然的被爱的能力, 在他们的人生中,所有的关系和感情都是正位的

他们无法感知到苏明玉心中的那种自我矛盾,那种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残缺。

所以他们想妈妈了就去抱母亲,母亲死了,他们就大声痛苦。

苏明玉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她心中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答,那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的母亲能给,现在这个母亲就这样突然离开了,那些问题在她的心中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她的人生,注定只能伴随着这些印记,假装没事一样地走下去。

她是可悲的,永远只能躲在自己坚硬的盔甲里拼命付出自己已有的全部,却永远无法说出自己需要的。

愿上天,都能多多眷顾一些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原生家庭,那么至少给他们一个重建正常家庭的机会吧。

 短评

不!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不会原谅!!!不会!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姚晨挑电视剧眼光不错啊 一开始就冲突不断 刺激

13分钟前
  • 哔哔赖赖
  • 推荐

不好意思 依然期待姚晨 再怎么样演技还是在线 好久没有追过国产电视剧了 剧情 演员都很吸引人 希望别烂尾

15分钟前
  • 范特西
  • 力荐

重男轻女的妈第一集就会死

18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还行

这种剧看多了会焦虑,后面矛盾和撕x估计会很多,这种剧看了让人上火啊

21分钟前
  • mverger
  • 还行

和小说很贴合了,明玉前期刚因为葬礼回到这个家,和谁都很冷,一个是十年没见的大哥,一个从小关系很差的二哥,还有讨厌她的妈。节奏略慢,后期会好

23分钟前
  • wet
  • 力荐

这个电视剧反应了挺多社会问题的,重男轻女,啃老,剧情冲突也很大,演员都是演技派,会继续追下去

25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虽然最后硬拧了回来,但是整体制作还是非常出色了。几个演员的表演也特别好。尤其是倪大红老师的苏大强,真是苏大强,咙咚呛。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三妹应该感谢母亲、二哥当年对她这么无情,所以现在她才是过得最好的。不不不,她应该感谢自己的强大,所以才没有被母亲和二哥打倒。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提前剧透一下,这个剧有一个非常有别于其他国产家庭剧的优点,就是女主苏明玉恩怨分明不圣母,两个嫂子都是心智正常且通情达理的女性,比起传统的展现女性互害抢夺资源的套路,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奇迹。

32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推荐

除了说声感谢计划生育,竟然没有什么别的想要表达…

37分钟前
  • Sherling
  • 力荐

倪大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哥特爹,眼袋有文学气质。陈瑾:山东强势母权含鲁量逼近峰值,动气时子宫都在发力。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生活剧却看不到生活。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2.5,本质上依旧是亲情绑架、家和万事兴的陈腐套路,前面的花式撕逼越是扭曲,才愈发凸显大团圆结局的虚伪。想传达的无非是“血浓于水,一切皆可原谅”,但为什么不可以不原谅、不和解、不放下呢?

47分钟前
  • 成知默
  • 还行

题材方面题还是比较新颖的,剧情直击老年人养老问题,立意是不错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剧中随着母亲的去世,父亲的赡养问题成了整个家庭的矛盾,这也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49分钟前
  • 红骷髅
  • 推荐

这俩哥哥像极了我家亲戚。投胎也是很要运气的。一地鸡毛。(不接受大团圆靴靴以及看这“危害安全”的热评,时光要倒退50年吗?帽子这么容易扣的??希望这句话不会成为二次革命中我被批斗的把柄

50分钟前
  • Vesper
  • 力荐

天涯生活板块十年精华提纯。

55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还行

行吧,女儿被打进医院都不要去看的爹,老了以后会给女儿切俩苹果下碗面就算好爹了。十几年前连本练习册都不给买的爹,十几年后还念着这一茬就算好爹了。极度重男轻女任女儿自生自灭的妈,因为好歹也抱过一两次女儿,所以也算是好妈了。虽然是意料之中的和解,但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法实在令人作呕,行吧,谁感动祝谁拥有苏大强这样的爹吧……

57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不满强行大团圆

60分钟前
  • Messi
  • 力荐

大姚 五分顶上 有些人 简直就叫恶毒!

1小时前
  • care 92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