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公园

悬疑片美国2008

主演:泰勒·摩森,丹尼尔·刘,盖博·纳文斯

导演:格斯·范·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迷幻公园 剧照 NO.1迷幻公园 剧照 NO.2迷幻公园 剧照 NO.3迷幻公园 剧照 NO.4迷幻公园 剧照 NO.5迷幻公园 剧照 NO.6迷幻公园 剧照 NO.13迷幻公园 剧照 NO.14迷幻公园 剧照 NO.15迷幻公园 剧照 NO.16迷幻公园 剧照 NO.17迷幻公园 剧照 NO.18迷幻公园 剧照 NO.19迷幻公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0:22

详细剧情

迷幻公园是这个城市滑板少年的聚集之地,当然,这里也是犯罪的多发地带。少年阿历克斯(盖博·纳文斯GabeNevins饰)迷恋上了这个公园,每天他都要到这里来,虽然他玩滑板不是很在行,但是能静静的坐在边上,欣赏场内各个高手各种各样的滑板花招,他已经感到十分快乐。然而,那天发生的一次事件却令到阿历克斯即使听到别人提起迷幻公园都十分局促不安。阿历克斯每天都在经历着一番剧烈的心理斗争,他惊恐、他害怕、他迷惘。最终阿历克斯会走向何方?

 长篇影评

 1 ) 做错事后,别忘了逃跑

我不该在过早起床的这天选中这部电影,自始至终影片中充斥的迷幻电子乐与摇晃镜头,将我逼至昏睡的边缘。当我听见Elliott Smith吟唱着Angeles,我才陡然清醒,然而这时已接近影片结束。我用剩余的记忆怀念着刚从耳边消散的Elliott Smith的声音,然后才开始回想眼睛里看见的有关Paranoid Park。

Paranoid Park是一个滑板公园。在所有人眼里,是bad boys聚集地。尽管玩滑板的孩子并不希望自己被看得很坏,但他身处一个离婚家庭,他甚少得到关心,他有一双迷茫的大眼,分不清事物并逃避现实。当他因为过失而将一个挥舞着警棒的老保安推至铁轨被火车轮活活轧断,他第一次看见如此巨大的血腥,他脑中充斥的只有销毁、藏匿、隐瞒、忘记。他心里一直仍在迷惘着,他只不过想玩玩滑板,只不过想与自己同样喜好的人聚在一起,只不过想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度过一些开心的时光,为什么突然之间从他手里发生了凶案。当一个与他有一定共同语言的女孩告诉他写信的方式能够排除烦忧,他也虚心地接受。他真心地将信件写完,并抛至火中,看着它们被毁灭,以为事件也同样被销毁。在这时,Elliott Smith唱着Angeles,影片就这么在黑色屏幕上打上结束。

也许少年的一些残酷青春容易被导演拿去作为题材,但这种题材并不那么容易表现。导演若有颗年轻的心,并能够理解年青人的躁郁,才能说出这整个故事。这类导演,我较看好岩井俊二。一些人说Paranoid Park与All About Lily Chou-Chou有些类似。但是这两部电影从拍摄角度便有很大差异,更遑论两个不同导演眼里少年的症结。Lily Chou-Chou中涉及到的少年犯罪,与社会无关,与人的本性有关。而Paranoid Park一直在说犯罪的是好孩子,至少这个好孩子浮于社会提供的表象上。Lily Chou-Chou不吝于表现得更残酷,而Paranoid Park一直试图遮盖已发生的血腥。正如一个于梦中,一个已醒来,两者怎会一样。

至于影片的悬疑情节,这并不重要。这个孩子会逃得掉的。然后,案件会不了了之。

 2 ) 淡迷幻

  
  依我看,《迷幻公园》不算是个特别好的电影。它非常地格斯•范•桑特,就像片头一来的那个天空加草地,清新加迷离的镜头一样,但是它太淡太薄了,太沉溺于对镜头,对演员的视觉审美之中,它形胜于质,又由于形质一体,唇亡齿寒,这个形其实也还不够先锋厉害。
  
  电影的叙事与《大象》相似,时序上也不那么线性,但也不绕得让人找不到路。阿历克斯喜欢一个滑板爱好者的聚集地迷幻公园(那里有涂鸦,弧形场地与失重感),他去那里玩,经常只是坐在旁边看着。但有一天他被警察传唤了,因为一个火车站的巡查之死被发现与滑板有关。电影一会前一会后地,讲到他的父母离异,他的朋友与女朋友,他的失手杀人与这个秘密对他的重压。
  
  对这个少年犯罪题材的呈现,电影极尽唯美之能事。某种程度上,杜可风的摄影太甜了,这种甜不是那种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甜腻腻,但还是甜,有一种设计感与时尚感,不具备一种创新的形式力度,而是过度娴熟与过度使用,有着对这种形式的自觉与不节制。对于“迷幻”这个主题来说,节制似乎是不必须的,但问题在于,这种形式运用的结果,并不产生真正的迷幻感,——那种青年电影如《猜火车》甚或《两杆大烟枪》中的自我放逐,而是一个外在的对迷幻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是非常自我与清醒的。
  
  能从这个电影里看的是最美的镜头,一是一些纪录式的,又做了慢镜处理的滑轮镜头,在长长的甬道中,在迷幻公园,或者在街头,在一个小台阶,一个转角,忽然的低空飞翔。二是对演员(而非角色)的镜头描绘:金发,苹果色的面庞,干净美好的五官。棒球帽,T恤与连帽卫衣。这两种美都如此无害,与世无争。好像越是能描绘得美,越是忍不住去一再描绘。
  
  但这种对个人审美趣味的耽溺,显然还是妨碍了对对象的深入理解。单单写一首赞美诗是足够的么?对于阿历克斯来说?他的内心困惑被太轻描淡写,解决方案也极其地《读者文摘》式。以至对阿历克斯来说,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另一种类型的淡漠与误解——如果只把阿历克斯在非凡的美与浅淡的青春恐慌这个角度加以理解的话。
  
  他的迷惘,他的害怕,他的逃避,在《迷幻公园》里成为故事背景,如同那些电子乐。而电影的最大长处,在于流畅光洁的剪辑技术,在于声画之间流转的对位关系。说它是一首漫长的MTV也许过份了,但它的作用,确实更多在于对一种情绪的引领。非常感官,没有思想与审美上的责任感——这或许能让电影逃逸于主流规范,但没有能使它逃逸出自我的陷阱。 但又对于格斯•范•桑特及他的影迷,对于这种情绪/审美/娱乐方式的爱好者来说,它是一种更纯粹的享受吧?
  
  

 3 ) 长发,手指,尸体,推手

电影看到一半就上来看影评,看看是不是有坚持看下去的必要,前几十分钟看得我耐心尽失,一直期待转折,可是没有,还有那些大量的跟拍滑板的镜头,一直搞得我昏昏欲睡。我觉得这类电影无所谓看没看懂,关键是有没有感觉,而我偏偏就是没有什么触动。
电影结束以后,在我脑子里剩下的就是Alex的头发,他的手指还有那个被压成两截还在向前爬行的保安
看完以后马上就想起当年看推手,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4 ) 又见大象

  还是那样缓慢的叙事,还是那样的多空间结合,喜欢插叙的范桑特再次让我深思。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大错小错,不断出现,但是杀人,总归不是好事。《大象》一片,讲了一个大象的寓言:如果你的卧室里出现一头大象,要么你当整件事不是真实的,要么当大象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一片中,却给你我们另外一个思考,但大象出现在你的卧室时,你可以认为同时出现的还有一艘航空母舰,相比而言,大象就小的多了,注意力更容易来到航空母舰那边。男孩有意无意的提到伊拉克战争也许如此吧。毕竟,警察还是有考虑意外的因素的(要是有CSI就没办法了)。
    每次看电影,都会想,要是自己碰上了会怎么办?是啊,我会怎么办?面对杀人,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个高中少年怎么会那么轻易的回到生活,何况眼睁睁看着半截人在面前爬过。导演也许再警示,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了,人们都见多不怪了,那么学生就会带着自动步枪在学校里扫射,或者杀完人后找个朋友说点遮遮掩掩的心里话。好在,影片没有结尾,后来的后来,都要看大家的意愿去发展。
    我很同情ALEX,那是意外,真的只是意外。他的家庭也是不幸的,父母要分开了,《犯罪心理》的大部分连环杀人犯在青少年阶段都是不完整和美好的。范桑特总是能抓住少年们的心灵,孤寂的人,深夜独自开着车,来到一个叫做迷欢公园的地方,其实,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孤寂过,向往着有人理解,向往着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自己忘我地放纵。整本电影都是灰色,看的人确实很想睡觉,情绪上也莫名的郁闷,但是,这就是范桑特,会让你在结尾时候总有一种要思考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哲学电影吧,不推荐不喜欢范桑特风格的人观看,因为你一定会睡着的

 5 ) 总有一件事让你成长

总有一件事让你成长
                       ——记《迷幻公园》

我想,《迷幻公园》讲述的是每一个人的成长:青春、家庭、爱好、秘密、爱情与过失。在那个叫Alex的男孩身上,谁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是现实与回忆的穿插。叫Alex的金发少年喜欢滑板运动,朋友Jared带他去了由浪人、失业青年、学生等组建的滑板基地——迷幻公园——很多事情就此改变。迷幻公园里的浪人问Alex借滑板。他答应带Alex去扒火车。这不过是每个少年都会有的好奇心,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过于残酷了。铁路的保安看到了扒火车的两个少年。他跑上去阻止他们,却因为Alex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失去重心倒在了另外一侧的铁轨上,迎面而来的火车将他压成了两截。
从此,生活在也回不到过去。
Alex扔掉了滑板,换下了带着血迹的衣服。他开始在每个人面前圆谎。那秘密在心里焦灼,却对谁也说不出口。

Jared第一次要带Alex去迷幻公园时,Alex说,“我还没准备好”。 Jared笑了,“没人是准备好了才去迷幻公园的。”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吧。明明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它却已经降临了。很多时候以为,生活是由自己把握的。要经过多少措手不及,我们才能相信,下一秒钟永远是未知的。生活确实是因为未知才精彩,才值得。可是,那些不想经历的事,何尝不是一样以这样的方式到来呢。生活因此而精彩,却也因此而残酷。
年少时,世界像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变大的。往往只是闭了一下眼睛,睁开时就惊讶地发现世界和从前不同了,快到让人无法觉察。于是少年被迫开始适应。谁都希望等到自己调整完毕再去面对,可是时间从来不会等待。
浪人问Alex,你的滑板不是用来坐的吧?Alex回答说,我在等人。“I am waiting for someone.”这句话他重复了三次。等待谁?其实没有那个人,我们都是在等待自己,等待自己什么时候能安心接受这青春。可也许当我们觉察到安心的同时,青春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部片子里很多东西都是很真实的。或者说,整个片子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
迷幻公园是一个符号,它是每个少年心里的伤城,不可碰触的回忆。
父母的离婚还有那个阳光一样灿烂的弟弟是一个符号,是身处那个叫做青春的夹缝,明明已经不再是小孩子却仍旧被隔离在成人世界外的无奈。
爱情是一个符号,它曾被以为是青春里最困难的事情。可是在成长面前什么都要黯然失色。
极限运动是一个符号,是曾经每个少年都会有的,自己的爱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召唤?自由,忘记,暂时的脱离……也许是想在还不适应这一切时,暂时忘记自己。
日记本是一个符号,很多东西在当时,绝对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口。这青春,无处安放;这心事,无法诉说。找不到宣泄口的我们曾经受怎样的折磨?
无意伤人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时被我们死死守住的那个秘密。只是在影片中,它被残酷化了。现实生活里,它可以是任何事。总有那么一件事情让我们长大,让我们除了自己,再也没有别人可以依靠。青涩的日子里谁都会犯下错误,虽不像Alex所经历的那样残酷,却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曾经还以为熬过了那一段岁月,一切都会恢复从前的样子。可要等真正过去以后才知道,经历的那段岁月叫做成长。时间是再也回不去,还有,我们自己。
Alex也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所有曾经年少的我和你。
《迷幻公园》并没有多么出众的情节,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不知所云的独立电影。说这话的那些人,他们许是再没有那个心情,回过头看看年少的自己。可是在那个叫Alex的男孩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到自己曾经的孤独与无助。

Macy是偷偷喜欢Alex的女孩。她看到了他的无奈,告诉他说,去写信吧,然后把它给朋友,或者烧掉。说完这些话,男孩站在滑板上,女孩骑自行车带着他。他们笑得很开心。这才是一个少年应该有的时光。可是只有这些,人永远没有办法长大。可是不是岁月过去,我们就能长大。
他写下了心事,然后把它们烧掉了。有些事,终究还是无法说出口,只能在我们心里。
在影片的末尾,Alex在课堂睡着了,他又梦到了滑板少年。貌似一切都回到了起点,可是,那些都不再一样了,尽管只是在我们的心里。尽管这其中的种种,只有我们知道。
也许Alex的青春心事永远不可能像我们的一样化成嘴角淡淡的笑意。但是还好,还好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透过那些画面,我看到了一个女孩,为了自己年少的爱恋,露出过那样坚定的眼神。那是,曾经的我自己。
那么你呢?你是不是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总有一件事,让你成长,它是岁月的催化剂。

 6 ) 青春是一地碎玻璃

Gus van sant,最近一次看他的电影是“elephant”,第60届戛纳电影节获得大奖的电影“paranoid park”从店里淘来忘了看,中午窝在办公室看完,凌晨又在冷嗖嗖的冷气里重温了一遍。
  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看alex碰上这档子事儿,哪个大老爷们会觉得青春这档子事就只是成天打架、泡妞、失恋那么简单。
  因为“paranoid park”和“elephant”的摄影师不同,这回找来杜可风(杜先生还在片子里客串了一把),影片的音效和拍摄方式让看电影的人变成alex,看清他想看的,听到他听得清楚的。慢镜头和忽远忽近的声音,alex没有喜怒表情的清俊的脸,和elephant一样片段式的剪辑,胶片厚重的颗粒感和色调,让人有嗑药后的迷幻感觉。
  Alex和Gus van sant一贯的人物一样,麻木清冷的脸,看似波澜不惊下的思潮暗涌,滑板带来的摇晃和噪音才是内心汹涌的出口。行将离婚的父母,总是紧张的弟弟,呱噪没有大脑的女友;谁家的父母不离婚,弟弟承受不了吵架的压力,alex希望可以喜欢jenifer或者至少有共同的话题;麻木其实大家都一样。
 Alex过失杀人(正当防卫也许更恰当)后惊慌失措的逃离,扔掉滑板,就像你我犯错一样,有很多小人叽叽喳喳在脑子里说话。这是电影中很出彩的部分,配乐也是恰如其分,逃避和奔跑,最后还是选择沉默。总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Alex洗澡时脑中犹如万鸟齐鸣,或是脑电波刺耳的声音,似刀子划过玻璃发出尖厉的声音。也许正因为是碎玻璃才能折射出五彩的光,macy:“the important is to write it down,you can save,send,born;’you can write to me.”秘密有了出口,在烧掉秘密的时候,alex的无虑青春还有多久?
觉得macy骑着单车拉着alex溜滑板是影片里最温馨的场面,两个人背后有阳光。
影片结尾还是一群玩滑板的孩子,其中有alex,即便秘密有个出口,记忆未必有出口。但愿青春仍旧美好。
Ps:电影的配乐很赞,今年听过不错的原声除了《juno》就是《paranoid park》。费里尼的电影配乐也抓来用?

 7 ) 《迷幻公园》:封闭在青春里的滑板少年

一句话点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艺术片大牛加斯·范·桑特导演的一出少年滑板惊案。

  从《大象》、戛纳60周年致敬短片《初恋》到《迷幻公园》,加斯·范·桑特依然痴迷于以金发美少年为主角的影片,这位少年连名字都没改,还是名唤阿历克斯。一张纯洁干净的脸庞,表情平静甚至显得有些淡漠,适合于出现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阿历克斯喜欢滑板运动,最爱去的地方是奥布莱恩特广场——一处位于波特兰市中心地区的滑板爱好者聚集地。它在片中有个传神而形象的名字,就叫“迷幻公园”。

  前面几十分钟,《迷幻公园》制造的假象就是日常生活的安宁,不会起一丝微澜。画面美好到有些极致,杜可风的摄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他的名字总是和王家卫还有华语电影捆绑在一起,有成为品牌的架势。所以当杜可风参与了《无形海浪》和《水中女妖》的摄影时,人们惊觉他已经远渡重洋,担当不同国籍导演们的帮手。(当然杜可风本来就是一名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的老外,与中国并无特殊的衣襟联系。)《大象》里有着大量处于第三视角,站在旁观位置的长镜头,到了《迷幻公园》,由于杜可风的加入,加斯·范·桑特的影像多了些轻盈流畅,镜头在少年们自由畅,镜头在少年们自由酣畅的滑行中穿梭,捕捉他们的跳跃,作出一系列精彩的腾空动作,然后落地。少年与滑板,仿佛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结合。

  前半段的故事,影片的走向好比古诗里的一句 “清泉石上流”,水流经过石头,绕过它悄悄流走,没有激起任何声响。对阿历克斯而言,迷幻公园能让他尽情享受快乐,哪怕是在边上观看,都是饶有趣味。直到一次意外的发生,阿历克斯听见有人提起迷幻公园就变得难以平静。《迷幻公园》没有在第一时间交代危险的迫近,只是告知了一件惨案的发生。阿历克斯好像受到了事件影响,随后观众才将他与惨案联系在了一起。这时候,阿历克斯开始自我内心的激烈交战。那股贯穿故事前段的清泉也不复存在,变得浑浊,暗流涌动。

  为了证明惨案对于主人公的强烈撞击,加斯·范·桑特甚至用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画面来借以强调:被火车压成两截的身体,上半身匍匐在地上爬行。如此血腥恐怖的镜头,不由令人疑心是在面对一部青春片还是一部惊悚片。突然降至的暴力打破了平静,《大象》里已经有迹可寻。好事者称,《大象》对于校园枪击案的表现可谓是瞻了前又顾上后,从科伦拜恩中学到弗吉尼亚校园,美国陷入了可怕的循环。暴力的发生看上去是毫无理由,又是必然引发。《迷幻公园》中,失手的阿历克斯在一脸惊慌中逃脱,丢掉了爱不释手的滑板,销毁了沾血的衣物。究其原因,可能只是一次偶然的失手,也可能是酒精上脑、兴奋过度。阿历克斯和倒地的保安,特写的两张脸。在互相对视的一刹那,眼神里充满着恐惧与震惊。

  阿历克斯害怕了,他动摇了,迷茫无助。但他没有崩溃,努力掩饰着恐慌,他的世界里出现了无声的空白。在令人过目难忘的淋浴一段,莲蓬头的水流不断冲刷,慢镜头下水珠纷落,阿历克斯低头无语。水声渐渐变大,一再起伏。之后阿历克斯靠墙蹲下,背景声音出现了鸟叫虫鸣,音效完全压过了摄影的魅力。然后阿历克斯醒来,就像一次不愿回首的可怕噩梦,如此短暂的个人化体验,却表现得仿若一般人的感同身受,真实而细腻,难怪国外影评人有“视觉之诗”的惊叹。

  说到这里,《迷幻公园》差不多就结束了,它的结局可以说是开放的,最终阿历克斯没有选择面对。加斯·范·桑特从来不想借一次少年意外事件,揭示什么深层面的社会悲哀。至少在影片的多数时间中,观众只会沉迷于影像所营造的青春氛围,深思阿历克斯犯下过错后的忏悔与迷茫。加斯·范·桑特自然不希望观众沉溺于压抑的情绪,而是获得清醒的认识。不少人由于片中阿历克斯和女同学提起的伊拉克战争,认为导演有所用意,这个时代由国家所犯下的罪恶累累都没人承担,何况于一个少年。事实并非如此,电影从来不存在“什么就是什么”的单向性推论,加斯·范·桑特也没有输出特定的价值观。《迷幻公园》只是一部独立电影,不刻意说教,它只是抽取一段青少年生活,告诉观众不为人知的某些真相。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133437/

 短评

别人的乱七八糟的青春

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冷漠。逃避。拒绝。暴力。Alex就算不是反面角色但至少也不是学习的典范。但其实这都不是重点。所有人都在关注和思考单亲少年青春暴力等种种社会问题的时候。打动我的只是Alex面对Lu警探时慌乱的眼神和犯错之后站在桥上时脑中纷乱的声音。富有穿透力的真实让我很多次想起做错事后的自己。

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除了那公园,这片儿很没劲.吹捧它的文艺青年们,真服了你们

13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较差

一单一双卢警官是郭冬临么。。。囧

16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一般~

21分钟前
  • 小塚ai艾
  • 还行

那么多漂亮的男孩,我就只能看看...

26分钟前
  • taki zhang
  • 推荐

浴室镜头过于震撼。纯粹主观的声音设计,响度飘忽,忽近忽远。男主无表情,却是个撒谎精。

2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我不爱滑板,所以,我不爱迷幻公园!

34分钟前
  • 还行

Gus Van Sant的电影不但总是有美少年,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总能保存这些少年最美好的时刻。配乐、摄影和剪辑都非常精致,中间不经意的插入几段滑板运动胶片,颗粒感效果意外的好。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对<大象>的延续,镜头依旧犀利

39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推荐

Gus Van Sant太会用长镜了,与叙事简直切得天衣无缝。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尝试用光影和声音创建场所,当人物进入场所,情绪的流变便自然发生,旁白提供了一种误导而非注解(后期润色的、而非当下流露的)。被剔除的故事让人物状态不再猛烈波动,男孩一张面无表情的脸给足了场所内其他因子挤压释放的空间,而现实的气味与温度也得以趁虚而入。敏感的体质被筛选完成,让追寻真相的人放弃真相,追求共情的人感同身受。

4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25-3-2008 9:30pm langham

51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全部注意力都在主角身上。。。

52分钟前
  • miseria❀
  • 推荐

Taylor Momsen真是从小一张bitch脸。。

55分钟前
  • Zia
  • 推荐

青春迷茫电影???好吧,除了音乐画面帅哥,没什么有共鸣。

58分钟前
  • Kazuha
  • 还行

困倦中看完@寧波員工宿舍2009

1小时前
  • 黯黠
  • 还行

音乐挺好听的,画面也不错,就是深度上差了很多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很。。。迷幻很。。。催眠

1小时前
  • 还行

格斯·范·桑特又一部让人无法自拔的青春片。导演运用大量虚焦浅景深镜头、手持摄影与特写长镜,一方面让观者始终贴近主角——一位因失手犯下大错而惶惑不安的少年,产生强烈的沉浸感,另一方面,又彰显出主人公的自我封闭与隔膜心理。配乐也十分迷离。少年独自一人以文字纾解创痛的场景及内心自白贯穿影片始终,进一步引人共情。此外,由于核心悬念在中点才揭晓,前半部分也带着间离的情绪效果。叙事时间的散漫与略微错乱同样契合了少年内心的迷惘与青春的躁动。许多慢镜头与一处校园走廊的过曝颇有岩井俊二之味。时而插入DV质感的模糊纪录影像或游移跟拍慢动作长镜,呈现滑板运动,粗粝而灵动。绝妙的心理外化:远景大桥在亮闪黑暗模糊清晰间流变;内心的多种错杂话语声;漫长如亘古的浴室升格长镜,时而明亮时而昏暗,噪音与鸟虫鸣声。(8.8/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