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综艺中国大陆2018

主演: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奥尔罕·帕慕克,张守信,杨少波,吴军

导演:温姬彦,苏雷,李丹彪

 剧照

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2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3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4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5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6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3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4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5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6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7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8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19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19 15:19

详细剧情

《锵锵行天下》是腾讯新闻出品的一档海外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窦文涛作为节目主持人,与其老友嘉宾们摒弃传统圆桌对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棚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窦文涛与周轶君、许子东、吴军等嘉宾将开启土耳其与希腊两个迷人国度探索之旅,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杯,通过宏大叙事和高密度知识点的输出,拓展网友的认知未知圈。

 长篇影评

 1 ) 对我来说看旅行节目和阅读本质上是一样的

《锵锵行天下》本就是一档旅行节目,我一开始就没把它当成《锵锵三人行》的延续,也从不抱此执念。

我看旅行节目,有一个原因,因为我是一个屌丝,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可能去那么遥远、多样、美丽的地方,见证所谓的世界和远方。当我看旅行节目时,我的心脏是空的,我像一只麻袋,想让它将我充满。

旅行节目中,我尤其喜欢文化类型的。我对文学、历史和绘画都有一些求知欲,在书中看到的文字,会让我遥想那个地方、那个诗人、那儿的文化,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太多太多的文化、地域、种族、风景,和中国不同。

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像我一样局促在方寸之间的人,我的一生太为短促与狭隘,如何让我的心理世界不断扩大就是我最大的欲望。因此我看书、看画,看节目,也听那些阅历丰富之人的讲述。

比如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陈丹青《局部》就是很好的文化节目,至少它将许多精美的菜肴摆上了桌盘,它让我见证艺术和文学世界的宽广无垠,更重要的是它的讲述方法和它的观点,如何鉴别、择取、进益,就是我们这些“渴识者”自己的事了。《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都是谈话节目,谈话节目对我而言在于思维的交锋,经验的交锋,它让我们从他人的经验窗口去窥见世界,窗口越多,对我们而言就看得越全面。我还会试着找一些人的视频和讲座来看,也都是抱着类似的目的。

所以看文化节目对我来说和阅读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我就是想增识。虽然这种方式不见得有多奏效,不见得所得即真。但我相信,身体力行是一种旅行,心灵遨游是更大的旅行。

在阅读和看节目时,我只需要坚持的一点,就是凡他人之物我最终要化为自己的,不为纷繁的意识埋葬了自我的独识。

推一推自己的文学、艺术类公众号

 2 ) 写在《锵锵行天下》第一集

在朋友圈截图了文涛最新的微博,配了一句“涛妈又来了”,本只想感慨下自己的心情,没想到平时许多不联系的朋友纷纷留言,表达出自己的对新节目的喜悦与期待,看来文涛的受众比我想象的要多,我替他感到开心。

节目开头便看到君君姐、许老师和文涛三人坐在在车子里,君君姐在一旁颇显冷郁,文涛的神色有些匆忙,他正关心许老师有没有吃药。穿棕黄色皮夹克的许老师很精神,有些凌乱的头发一如往常,虽然此刻他不太言语,看着他有些凝固的眉眼,我总能回想起他讲得开心了,一边用手理头发,一边忙放下手做手势时眉飞色舞的样子。我安然地笑了,既是为了新节目,也是因为见到老朋友后,内心里不自觉地生发出幸福感,默默地会为他们祝福。

对于看惯了老节目的观众来说,你们早已经不是节目嘉宾那样制式化的符号,我把你们当做从未见过的好友。喜欢你们又何需相见呢。每日在自己的生活里浮沉,大家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都有共同的记忆连接点。在某个疲惫不堪的夜晚,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像放电影一样,那些我们在前后交错的时空里共同经历的欢笑与凝重,渐渐清晰起来,我本以为我都淡忘了。对于锵锵的感情,除了些许忧伤,更多的是平和的感念。

正如这次节目里说到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间谍”,未知前世,不明未来,茫茫然孤身飘零。在某个未曾料想的时刻,我们相遇了,熟悉了,也宽容了彼此的陌生,承担着无法消解的孤独。人生有一内一外两个世界,我们或是像“行天下”一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伊斯坦布尔寻觅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记,在西式的地毯上,仰望头顶东方的神采;在中东式的柜子里,凝视远东物件儿。或是在一方不大但整洁的书桌前,在古今中外的书里沉思、遨游,安于内心。这一幕幕既存在反差又有相通之处的景象,就像我上个月在巴塞罗那看到的圣家族大教堂,自然的美学与沉默的宗教相呼应。一前一后的记忆,对我来说同样构成了多重的交织与碰撞。或许这正像陈丹青老师说得那样,两幅不同的画放在一起看会有全新的感受。画已如此,更何况是一外一内的、各自源远流长中西方文化相撞。

这集<锵锵行天下>从在阿加莎·克里斯蒂住过的酒店参观开始,发展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床戏”,最后是在茶桌前的对谈。时常萦绕在耳边的是缱绻舒缓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这期节目做到了动静结合,既有娱乐的成分,也不乏深思,很是自然。其实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说话谁都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好,更何况是在镜头前。郭德纲认为说话的艺术,门槛在里面。每场德云社的演出,大概只有郭德纲和于谦的那几场才不让观众感到是在“说相声”,你只会觉得是自如地交谈。那么对于这期节目来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看一期节目,不一定要获得某个确切的观点,看看那些未曾身临的地方,体会每个人的言行举止,融入到整个节目流动的感觉当中,这样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当你开始享受了,放松了,有些难以言明的变化就会渐渐发生。如格里耶所说,视觉语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观看是被摄影机和后期剪辑所引导的,我们同样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思维。

说到不足之处,可能是节目的各方面都太过于平均了,很难看出重点所在。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老观众来说,可能会希望看到更多凝练的思维碰撞。有时候,也许自我一点儿,不必太去考虑观众,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

在节目的结尾,三人登高望远,发出一两句感慨,颇有几番古人的风范,我为你们可爱的样子笑了。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音乐再次响起,正如歌里所唱到的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祝好!

 3 ) 专职陪人聊天的过气男主持

锵锵行天下,又见窦文涛

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了四个字:“陪人聊天。”从《锵锵三人行》聊到《圆桌派》,

聊到最后终于出走了,开始了《锵锵行天下》。

窦文涛永远是配角

《锵锵》十八年,四千六百多集,请过无数嘉宾。知性如周轶君、曹星原,貌美如林玮婕、竹幼婷,渊博如梁文道、陈丹青,通透如王蒙、马未都……然而千帆过尽之后,我们最爱的还是躲在这些人身后的配角窦文涛。

他有做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他穿针引线,他承上启下。

一团和气时他不显山不露水,一旦出现意见不合、剑拔弩张的苗头,他便开始用力和稀泥;大家聊得热热闹闹时他只是顺嘴插几句:“哦?啊?真的吗?您给我讲讲?”,一旦冷场下来,他又开始绞尽脑汁启发新的观点:“我觉得咱们还可以这么看”;雅得过头了他就讲几个荤段子调剂,俗的聊欢了他也会插一段正正经经的分析、总结。

整个聊天过程你看不到他的存在,但你又明白,没有他,聊天过程举步维艰。

专业之外,他又鲜活、真实。

他从不避讳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七情六欲、所思所想。从早年的清贫、中途失意到后来迷惘,了解他的观众都心知肚明。他从不觉得这些经历会使他难堪,常拿出来供大家分析甚至取乐,毫无芥蒂。对自己的欲望他既不遮遮掩掩,却也并不以此为荣,坦言这是他狭隘、低俗之处。偶尔调节气氛的段子荤而不淫,更是他调动语言的技术所在。讨论环境问题时他说:“这个环境问题简直像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人人都在讨论它。”

大多数的时候,他展示的是小人的一面,全为了通过人性的共同之处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少数时候你又感慨他对世事的洞明。

他评价当代大学生:“骨子里是跪着的,都在找成功的捷径”。他解释婚姻:“婚姻就像开公司,结婚证就是营业执照。一般来说,男人投资的是金钱和地位,女人则投资青春和美貌。显然,女人的资本折旧率很高,容易导致男人撤资和跑路”。他对所谓理解的看法是:“人和人之间没有理解可言,除非易地而处。比如让明星去当狗仔队,让狗仔队当几天明星,他们就全明白了”。

于是你也明白了,这个人不是真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配角何以当得这么好,在我看来还是骨子里的自卑作祟。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朋友看他工作太拼命,委婉地说:“你这个状态不自然,我看着别扭。”他闲扯了几句把这个话头岔了过去,内心却不无悲凉地想:“要是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我就该在老家石家庄的农村吃一辈子面条。”除了对家境的自卑,在陌生的城市他举目无亲,周围环境也和他二十几年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再加上学历的不足,“自卑”这个词几乎是他人生的底色。

因为这个自卑,他在一切方面都显得胆小、懦弱、多愁善感。

他是从二十岁就开始思考死亡、惧怕死亡的人。鲁豫说,他夸张到脖子上长个包就战战兢兢,分分钟觉得自己要死了。看《新闻联播》都会哭的五十岁老男人,他可能是独一份。“有时候看着这个灰暗的天色啊,我真就想哭。”说出这句话时,他的桌友们好像毫不吃惊、习以为常。

他的善感也常常推己及人,曾经他为了孝敬父母,把他们接到大城市住,无奈二老百般不适应,只好送他们回老家。临别之际,望着父母的背影,他潸然泪下,“就是感觉自己报答不了他们,有种无力感,也没法找谁说。”后来的另外一期节目,聊到养老问题,他说,“养老问题不单纯是个孝或不孝的问题。有些老人,有儿有女,却无人赡养。你当然可以说是他们的儿女不孝,指责他们不孝是容易的。但是你要是生活在他们的处境里,你就会明白,你不是不孝,你也是没办法。”不知这时候他是否也想到了送别父母时无力的自己。

因为这个自卑,他主持时总把嘉宾和观众放在自己前面,二十年如一日,从不抢风头,甚至冥思苦想半天,想着把话茬引到别人想说的地方。表达一些稍微犀利的观点, 一定会加上他并不清楚或者浅薄猜测的前置,给足他人面子,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带点儿犬儒的意思。其实掌控全局的,一直是他。

同时也要感谢这份自卑,牵制住他性格里贪婪和无耻的部分。

名利面前他始终害羞,觉得自己是“德不配位”。艺人收入的大头是商业活动,他却不接广告、很少跑活动。偶尔在电视节目上当“导师”,他事后后悔:“我何德何能给别人当导师、指导别人的人生?”他总觉得自己是读书人,有些事不能做。孟广美觉得他矫情,“他每次遇到这种机会都会纠结。又想要钱、想要名,又不好意思伸那个手。”他反过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认真、更较劲,唯恐配不上在手的一切。“ 这种性格也可能是遗传了父亲 。我父亲挂一个相框可以挂一个小时,先拿铅笔标出钉子的位置,然后让我拿着指头在那儿捅着,他反复地端详:再高一点、再低一点。拧螺丝,反复地拧,有时最后能给拧劈了。”

哪怕不愿意承认,他的人生确实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忧虑伤感比快活享乐多工作里他被迫压抑住自己想当主角的心,想方设法把光环让给别人;卸下工作后,他终于有资格大显身手时,内心的力量却不足以支撑他主角的身份。于是他一路走来,别别扭扭,没法解套。

可我要说,他是中国电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笔。不是趾高气扬的浓墨重彩,是轻描淡写、圈点勾画。是前不见古人,后也未必有来者。是念天地之悠悠,独向隅而泣下。

窦文涛有一段话谈及自己做谈话节目的初衷,“当一个喷子比当一个有思考的人简单多了。因为说这个世界的坏话,比热爱世界要容易多了。用最平等的方式去阐述每个人的观点,我不会说服你,但我有选择不去看破的权利。我守护你这说话的自由,因为它是一个最高的存在。”

感谢过气主持人窦文涛。

 4 ) 《锵锵行天下第一季》笔记完结

S01E01

本期来到伊斯坦布尔,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那么伊斯坦布尔一定是它的首都。是专门讲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一期,主要涉及的是间谍的一种心理。

作家喜欢在酒店写作的一种心理,李碧华,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胭脂扣》、《生死桥》、《诱僧》。

海明威在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战地记者,遇到了一个女战地记者,在战火纷飞中,两个人在酒店中颠鸾倒凤。

《笑忘录》:一男一女去开房,可是一到房间就不停地笑,笑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阿加莎第一任丈夫跟着小三跑了,在东方快车上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女孩子认识有钱人的方法,坐头等舱,然后在飞机、火车上偶遇;或者花钱加什么会所,然后增加遇到有钱人,能够聊上天的机会;或者就是到豪宅附近,打开手机上附近的人功能。

东方快车的常客,玛塔哈利,脱衣舞娘,为德国情报机关做事,之后被法国抓住,成为一个双料间谍。

东方主义的批评者,萨义德,批评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为他叫好的也是西方人。

《黑皮书》:一个西方间谍在德国军官身边,真实身份被发现,last kiss之后,军官放走了那个间谍。

《色戒》:汤唯最后放走了梁朝伟,在珠宝店的时候提醒他有人要对他动手,最后梁朝伟还是让人抓走了汤唯,上了刑场。

S01E02

苏丹每爱上一个女孩子,就送一个洗手池,就是给上清真寺的群众小净大净用,特别喜欢就送一个洗澡堂,比如说现在的许蕾姆苏丹浴室。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喜欢一个叫芙颂女人,为她写了这本小说,造了伊斯坦布尔一座纯真博物馆。很多爱其实就是一种自恋。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知道自己心中所爱,就很幸福。感激于爱这种过程。

细密画,通过一种神的视角来自由作图,不需要考虑任何画作当中的透视。本来的细密画,人物怎么画,花鸟怎么画都是有模板和规定的,后来受到西方油画冲击,开始有了个性。

悠长的呼吸让人长寿。

犹太人新年12点的时候砸石榴,象征富有。

许子东:人在追求个性,程式化东西会慢慢赶不上时代,人的基本需求就是程式化,现在所谓大众化,娱乐性的东西,其实也是程式化,而高端的东西,看上去程式化,但是微妙之处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

是形似还是神似。是在具象中写抽象,还是在抽象中描写具象。什么是典型?一个个别描写得再形象生动,能够成为典型吗?

窦文涛:很多时候我都看不懂为什么人们叫好。但是我的父亲教我,碰到你不好看的,沉住气,以后就好看了。后来我慢慢发现,一切皆好看。

S01E03

帕慕克曾经因为他对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言论而遭到极端分子告上法庭,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更是被判有罪。

帕慕克:我们既不能成为传统文化的奴隶,也不要成为其敌人。

他只想成为一个作家,想要单纯的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而人们希望他担任一个外交官,解释土耳其问题,他觉得自己的作品已经能够表达他所有的观点。

藤野先生:小而言之为了国家,大而言之为了个人。

不是为了西方文化在辩护,说外国的就是好,而是希望把这样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国家,变得同样的好,甚至超出。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现代的繁杂中保持纯真。

帕慕克:我们的人性告诉我们如何应对现代化。我对人性比对现代性更有信心。

人们都喜欢持续的,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享受刺激,但其实,事实上我们都在追求持续的快乐。

防卫机制,有的人是刺猬,呲牙,有的人就是怂,他们就是求一种安全感。这些靠想象为生的艺术家,就是靠这个才写的出来。有些喜欢装腔作势的人,有可能是虚伪,有可能是最纯真。

有的时候人害羞,是为了掩饰过强的欲望,有的人表现出他们的欲望,是为了掩饰害羞。

窦文涛:我们要么觉得比人家高,要么觉得比人家低。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觉得自己和人家是平等的,没有必要因为防卫而抵制,也不会迷失自己,失落自卑。

为什么我们要拿自己的身份壮胆呢?那个自尊心和你有什么关系?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贪婪的学生。我是中国人,我也是人类。我们学习国外的,接受,开放,同样把自己开放给整个世界。把自己的和他们的放在一块。

S01E04

杨绛的小说《洗澡》:肉体清洁,灵魂反省。当时的思想改造,知识分子觉得冤枉,她主动开始反省。

当一个人身上的污垢,结成了一层壳,洗完澡以后,不是浑身舒坦,而是浑身难受,不习惯。

罗马市中心,卡拉卡拉大浴场,城市中心广场。

安格尔:《土耳其浴室》,《大浴女》。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去过土耳其,这全是他想象中的画面。

黄霑说他一生的美学追求,是女性的身体。

中国人,对于裸露的身体很敏感。

许蕾姆,曾经是一个女奴,后来被苏丹看中,还了自由身,还让她做了皇后,赐给她一个浴室,如今叫做许蕾姆苏丹浴室。

在古代苏丹皇宫里面,都是一些黑人太监,皇后是可以从奴隶开始选起的,防止外戚专断。

现代土耳其女性在想什么:只有相同阶级的人才能够有机会认识,但是只要有爱,这也不是问题。男人有自己的尊严,我是男的,我工资要比你高,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却不是很重要。很富有却很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在一起,离婚就这样开始,我们不去追求富有,比起特别穷,要心连心更重要。学业是金手环,无论如何都要有知识,然后再自己去选择是否要工作。

S01E05

大巴扎,有顶棚的市场,世界上最大最老的室内集市。

马克思韦伯:对于一个东方的商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看东西好不好,而是看市场上有没有人买,最重要的不是卖的东西,而是市场占有率,是股票。对于一个西方的商人来说,他们是要把东西做好,子承父业是自己做的东西和父辈一样好。必须有钱以外的另一种荣誉标准。不开分店,不求市场,只注重质量,很关心自己做的东西好不好。

这两种标准,不是说哪个高于哪个。

人类是会讲故事的动物。

这个人一生都没有说过假话,在大巴扎很多商人,他们注重的是信誉,是人们口中的评价,口碑。而现在是没有信用了,只有信用卡。

窦文涛:现在还有点古风犹存的,就是古董店,香港的荷里活道,讲信用。喜欢的东西拿走,考虑了一两天不喜欢了,一个月之后还回来,没有问题。没有合约,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窦文涛的田忌赛马理念:一个古董,你也不知道价值,年份,买来了摆在那里当装饰感觉吃亏。可是你就当一个普通的果盘,用来放水果,别人一看觉得挺别致,你轻描淡写说,那就是一个哪里哪里,几百年的东西。如果你把它当古董,你会觉得吃亏,可如果你把它当一个果盘,就有了价值。

周轶君:女人,天生就被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

周轶君:在中国的孩子,因为应试教育,整个教育体系如同负担,所以想象力受限,但是在这里,好像天空才是极限。但是这里的教育好像很轻松。

艺术家:不对,只有时空才是极限。教育是要靠你自己完成的,重要的是忘掉你在学校所学。在土耳其的学校,他们也得认真学习。

艺术家:他们改变自己的身体,变成自己未必喜欢的模样。现在进入音乐界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选一些好看的,包装打造他们,强迫他们签订严苛的合同条款,他们被困在资本体制内不得自由,也许这不是他们本意,但是人们在玩这个游戏,在搞这套规则。

许子东:可能他们认为可以将自己的脸当做面具。

S01E06

圣索菲亚大教堂,由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建成,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攻进君士坦丁堡,在教堂周围竖起四根伊斯兰宣礼塔,改成了清真寺,如今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博物馆。

在穆斯林大军攻入这座大教堂之前,已经遭受过一次欧洲天主教的十字军洗劫,当时基督教分了两个教派,天主教和东正教,东罗马帝国信奉的是东正教。

他们相信,万事万物都在旋转,人身体中的每个分子,生死轮回,宇宙星球,所以通过旋转来进入冥想状态来通神。

苏莱曼清真寺,是苏莱曼一世时期建立,由帝国最顶尖建筑大师锡南设计修建。

现在土耳其伊斯兰教宗教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在清真寺前现在众人前演讲的人叫做伊玛目,现在的伊玛目是国家的公务员,由国家宗教局委派。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公元六世纪,发动七千奴隶,修建的地下水库,直到十六世纪中期被荷兰人发现。

摩西在西奈半岛宣布了十诫,山脚下有一个修道院,伊斯兰教和东正教都在一个地方,就好像暖流遇到冷流要下雨,凡是文明交汇的地方文化一定特别丰富。

在别的文化中发现美,就等于找到了文化的共同点。

人有的时候特别容易贴标签,喜欢从概念方面去思考问题。

土耳其人特别好客,特别喜欢和人拍照,而现在香港人特别冷漠。但是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无可厚非,而且香港人做事情讲究效率,不喜欢这样复杂的人际交往。

再冷漠的人,对陌生人比对邻居更好。

S01E07

卡帕多西亚,全世界坐热气球的最好的地方之一。看见日出,想到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日出之地。多个古老文明和古民族的起源,天下兴亡的舞台,也是逃避乱世的隐身之所。

鸽子洞,古人收集鸽子的粪便作为燃料的地方,如今是一个景点。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号称世界上最接近月球的地方,世界文化遗产。

禁欲,刻苦,终生孤寂,生活在一个地方。

静默教堂,一年只有一天可以说话的,就是酿葡萄酒,葡萄酒酿好以后,开品酒会那天可以自由说话。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一个人的时候,孤单的时候挺多,可是他们却很少有内观的时候,一直都是向外看。

洞穴比喻,柏拉图,从小有一群人被锁住,只能够看一个方向,后面一道矮墙,有人活动,一个火堆,将人影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如果其中有人从被锁的地方挣脱出去,一开始他们恐惧,不能够相信,接着他会怜悯自己的同伴,把假的东西当做是真相。

1963年,一个农民在家里发现一个地下的洞口,轰动世界,后来陆陆续续发现了三十座地下城,最深可以达到十八到二十层,地下城市相连,而这些洞穴在基督徒来以前就已经存在。最多的时候,居住了十万多人。

向政府缴税最多的居住在最上层,穷人住在底层,外来移民没有缴税的就住在最底层,而且需要在下面干苦力。

葡萄酒对于基督徒来说就是耶稣的血液,祭祀的时候都需要用到葡萄酒。

顾城,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地下洞穴,在一个有限地方,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上帝不光在天上,也在地下。

前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没有天空的城市》,老百姓躲到地窖里躲避战乱,一直到1995年,南斯拉夫解体。

S01E08

以弗所,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希腊罗马古城,原来是希腊城市,后来是罗马帝国亚细亚省会,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靠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几经沉浮,盛极而衰。

阿尔特弥斯,狩猎女神,在以弗所有她的神庙遗迹,曾经是雅典娜神庙的四倍。

国家大剧院的布局,看台是往高处走,舞台是在最底下,发布政令的发布官需要仰视公民,表演者需要仰视公民,不像现在,表演者在舞台上,观众们在底下。

图书馆,公元二世纪,当时世界第三大藏书馆,听说荷马和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这里学习过。

希腊文是全世界最早的拼音文字,两河流域文字。

爱马仕女神,原来是信使,小偷的保护神。耐克女神,胜利和速度的象征。

宙斯父亲是时间之神,他的妻子是他的母亲,宙斯和母亲联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救出了父亲肚子里的兄弟们。希腊神话故事中常有这样弑父,乱伦的情节。现在的人道德关系已经很固定,你不能够通过这种人格化的方式来理解。

守信:欧洲文化中有一个弑父情节,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想要成长起来,要摆脱父亲的影响,斩断父亲的权威。

土耳其人,可以坐茶馆里闲聊一个下午,可以去海边钓鱼一整天。说香港生活节奏快,慢慢地,北京的变得更快。他们适应了这样一种生活节奏,几十年,几百年,代代相传。爱因斯坦说,时间不是同一的,高处时间更慢,黑洞旁的时间流逝缓慢。如果说以科技作为文明的标准,自然是那些节奏快的地方更现代化,可如果以舒适度,幸福自恰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这些生活节奏慢一点的地方更加文明现代化。

S01E09

孔子的学生曾点: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张开你所有的感官,这种感觉怎么似曾相识,似乎古老到你在童年时候一个熟悉却已经遗忘的街角,黑格尔曾经说过,希腊是所有欧洲人的故园之思。

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一个医生步入医师所宣的誓言。希波克拉底是公元前5至4世纪一个希腊医生,被西方人尊称为医学之父。

有的人出国,为了挣钱,为了镀金,有的人出国,为了求一种灵性,就好像古代求道一般,觉得人生有所不足,是因为人生中有某种迷惑,活的不明白所以出国寻道。

路就是道,道就是路,每个人都是在路上,从一出生就已经走在路上。在西方,道的词根就是路,原来在中国那么神秘的道就是每个人走的路。说话的词根就是逻辑,逻辑和道就是每个人每天说的话。

奥德赛,讲的是古希腊一个英雄出去打仗以后回家的故事,有一次漫长的,坚韧的,历经艰险终于能够归家的旅程的含义,出发和回归就成了希腊哲学当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每一次出发就是一次回归之初。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靠的是血脉,家族来维系。而欧洲因为古老的海洋文明,他们靠的是一个理来走天下,而血脉关系和地缘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行之天下都不会更改的公理。

巨大事物的恶是不可能的只要互联网这个东西,人数足够的多,发言足够多,就会形成它自然公义的善,互联网的天性就是它的公开性,海洋性,如果说今天的互联网有一个神,互联神,那么它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面容,有自己的逻辑和公义。

窦文涛:有的人佩服奥巴马,夸他是一个头脑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观点的人。我今天觉得,观点鲜明,急需表态,爱憎分明的人特别多。凡事相信一句话能够把一个问题说明白,定性的都是不可能的,而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观点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认识某件事情。

波浪是众神的迟疑。迟疑就是让有不同观点的人对话。

中东和北非动荡,引发自从二战以来最大的逃难,而现在的国家概念使得人的迁移变得困难。土耳其接受了来自叙利亚差不多一半的难民,欧盟吵吵闹闹说要接受难民,而接受最多的还是土耳其。

S01E10

圣托里尼岛:由火山群组成的岛环,3500年前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造成了如今的景象。

东方的文明是庙宇,古希腊的文明是剧场,有人打这样的比方。

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轶君:我知道那个女英国人为什么要恨刻板的时间了,因为所有那些时间你都要去听从别人的安排,你其实是想要挣脱那些控制,自己去掌控那些时间。

文涛和嘉宾:既想要得到周到的服务,又想要享受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周到的服务就必然意味着服务员的时间被人掌控着,他需要时刻去照顾他的客人。这种被监视是现代全球化的标准,你以为服务周到细致,其实是把别人锁在一个发条之内,现在不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人逼人的社会。你的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所以其实有的时候掉掉链子就掉掉链子吧。

《未来简史》:人类太少对于无常的估计了,还有一个无常呢。几乎一定会发生意外,中断人类的计划。

米诺斯文明,地中海区域第一个富裕而充满艺术气息的都市型文明,米诺斯人自由自在,创造自己的文明,又影响了爱琴海诸岛的文明。但是那一场火山爆发导致了米诺斯文明的消亡。

考虑到局部和整体,局部个人的个性和整体的合作。就好像足球一样,是一种差异化合作。

镇馆之宝的小金羊,大巧若拙,以简驭繁,有古人的浑朴大气。

将来有一天,宇宙就是我们的大海,人类在孤舟上,漂泊宇宙,不知道去向何方。

人类原来是向上看的物种,可是有了手机以后,就一直向下看,这样科技繁荣的时代,人类确实是在进步的,可是作为我们个人,又确实是到在预想不到的退化。

人为万物之灵,爱琴海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美,灵和平衡。往往发展于荒漠的宗教总是严苛的,但是在平静的爱琴海却能够慢慢产生愉悦,是为人自身而感到愉悦。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发现人不是神的子民,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也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就好像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开始发现自身,觉得身体出了问题,不是神或者巫师在捣鬼,就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还体现在人每日的生活上。古希腊一个城邦有多大呢?人的走路一天的尺度。如果超出了,就接近于野蛮。

古希腊的文明,黄金分割,几何,建筑秩序感和节奏感,就是把人的冲动和理性平衡,就是孔子说的中庸。

孩子是成人的祖先,成人在成长中丢掉了很多东西,要从孩子身上去寻找,所以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向往希腊文明,它有一种孩子气,天真烂漫是吾师。

最好的时刻是日出和日落时分,从海面吹向陆地的风。

我们通过种种修行,还是想达到个人的自由,解放,精神的自由,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关系。

S01E11

宙斯神殿,石柱有104根,高达17米,曾经是希腊最大神殿,现存15根。

地球上很多文明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希腊神话传说大洪水后幸存者只剩一对夫妇,丢卡利文和皮拉,他们的希腊方舟就在怕拿索斯山顶。

代表人类澄明理性的阿波罗在这座神山率领九个缪斯跳舞,所以这里也象征着文化艺术。

宙斯为了找到地球中心放飞两只神鹰,飞一圈交汇点的正投影处就是怕拿索斯山中的圣所,德尔斐。

希腊人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因为阿波罗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认识你自己就刻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

命运在希腊语词根意思是一份,是世间分给每个人的一份。

德尔斐是海豚的词根,古希腊很多文明从克里特来,所以有种骑着海豚从克里特把文明带到了希腊半岛上的象征。

很多文明都有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说法,而古希腊认为德尔斐是大地的肚脐眼,肚脐有一种人类之源的含义。

中国唐朝《二十四诗品》里审美有二十四种,排名最高的就是雄浑。

杨少波:一件事情你不愿意相信,就可能精神涣散,整个国家也是这样,有一个神谕以后,就可以保持一个双重性,神秘性,把一个国家的民心统一起来,求得一个看不见的凝聚人心的意识形态的软实力,阿波罗是批发软实力的。

悲剧有三个层次,第一,有坏人所以倒霉,第二,自身有缺陷,最可悲,每个人都想着做好事,但是有一个无法挣脱的命运。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斯芬克斯之谜:是什么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人。

看不见的联系比看得见的联系更加强大。

有的时候,你问神,是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神更加明晰。

苏格拉底:

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是个一无所知的人。

如果你娶了一个好老婆,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苏格拉底,希腊语意思是能够控制自己内心,柏拉图,是肩膀雄浑宽阔的意思。德尔斐神谕说苏格拉底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西方人特别重视看日落的地方,中国人特别喜欢看的是日出。

测不准原理,观测到的微观世界一直在改变。

所有民族最早都是算命的民族,算命权都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因为地上时间不能够通过日升日落准确判断,古埃及统治者通过占星术来预测播种的时间,从而控制民众。

十二星座最早是由美索米亚不达平原人发现,地球转一圈,每个月会出现不同的星座。然后把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节气联系起来。

占星术和天文学,炼金术和化学,古代和今天是分不太清的,古时候一个好的占星师具备了现代良好的科学素养。

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有一种主观暗示,主观贴合。

电脑,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神,电脑的算法就相当于古代的算命。

现在有些观点认为,科学是如今的宗教。但是科学和宗教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是一种质疑而不是信仰,是把人的怀疑精神当做是信仰去质疑,去发现,探索。

善易者不占卜。为什么人想要知道自己的命,想要趋利避害。但是对于君子来说,即使自知吉凶,但只要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又怎么会计较利害,虽千万人吾往矣。

S01E12

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雕刻艺术集大成之作,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欧洲文明的象征,祖源圣地,绝代风华的遗迹。

雅典卫城不讲究对称,反而是一阳一阴,帕特农神庙是壮美,胜利女神庙是秀美。

雅思梅尔斯讲的轴心时代,东西方出现圣人的时代,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东方的孔子孟子老子还有佛陀,他们的出现确立了今天人类的生活模式,而雅典的古建筑确立了今天西方的建筑模式。

雅典,倒过来就是典雅,雅有端正的意思,清朗,理性,好像人的心里有阳光。时代精神,敞亮,不阴暗,坦荡荡可以交流,在阳光下一切都是平等,但是却都向往着崇高的东西。

没有排斥对方,胜者王败者寇,其中有一种达观,过去的胜负都是历史的尘烟,如今看起来都是历史的先人。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都是数,甚至宇宙都是数组成的,如今有了互联网,大数据以后,我们发现真的很神奇。

古希腊人爱问问题,喜欢思考特别没有用的东西,比如说阿克琉斯追不上一只乌龟,但是特别没有用的东西你给它证明出来以后,像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的微积分,使得数学从初等成为高等数学。

当时只有两种人能够研究科学,一种是真的喜欢,一种是家里有钱,建了一个实验室以后泡在实验室里面发现很多的定理,这种动力就是来自于人类的好奇心。

现在的小孩,看电视玩游戏让他们失去了脑袋放空的时间,看电视会让他们的脑子放弃思考,去看,想别人替他们看的,替他们想的。还有一点就是得到答案太快了,学校,考试需要他们快速得到一个问题的准确的答案,而即使他们在学校里学会很多的知识,但是却没有扩展他们的见识,思维的宽广度,教会他们怎么去看世界,想问题。

窦文涛说他呆在家里的时候谁劝他都不想出去,可是一旦出去就乐不思蜀,流连忘返。不管走到哪里都看到很多好的,家里呆着多舒服,出去玩多么美妙,而那些不好的,比如说总是宅着会让人意志消沉,出去玩身体就太疲乏就是可以忽略的,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解决的,比如说总是宅在家太闷那就出门,累了就回到家以后好好解乏。

他在每一个时间里都是真的,但是如果你当真了那就是傻的。

人类身上的缺陷是一种共性。德国的尼采,瓦格纳,勋伯格有一种狂热的精神,尼采提出超人,他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以后,提出要超越自己。而希腊人看到了人身上的缺点,然后索性就享受这样的缺点,享受衰退。

在世界上,中国人是最勤奋的,勤奋外在表现在GDP上。但是有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太疲劳了没时间思考?其次是德国人,也勤奋,但是开始讲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所以他们在经济和生活上都可圈可点。最末就是希腊人,懒散,看到了生命之必然的悲剧,索性就什么都不想做了,所以就宣告了破产。

我们有时候为什么要做很多的事情?害怕不做就不属于自己了。但是幸福感的关键在于要除与你的贪求和欲望,在于你完成了多少,一直在贪求,所以虽然其实你也完成了很多,但是却不能够给你足够的充实感,幸福感。关键在于你能够活在当下,但是你抛不开,没有安全感。

希腊人活在当下。对人来说,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化为虚无是最好的,他们能够看穿生命之无常悲壮,带着审美一般的心情看悲剧,最后回归孩子般的清明。

 5 ) 单方面将自己定义为锵锵行天下的编外人员

回望来时路 ,几度夕阳红 。第一季至此观看结束。 跟随节目走过土耳其、希腊。第一感受是,世界果真无限宽广,也体会到人何其渺小,神的传说,战争与当下民众的生活交叠上映,又不免感慨人又是何其伟大。之所以有几千年的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都离不开每一个“当下的”人。其次重燃了对于旅行和知识的渴望,节目组在土耳其之旅是从两个作家的书为“向导”而进行的,恰巧我都有或读过两位作家的书,当看到采访奥尔罕•帕慕克时,也是第一次看一个作家的采访,对于手中的书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想一个好的节目该是如此,能够让观众至少有一点反思或对于“人生”心怀悸动。感谢⭐️⭐️⭐️⭐️⭐️颗星的节目,一定要一直做下去。 PS:还有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文化语言的匮乏,当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被几位老师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说出来的时候,只能说,对对对,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再者听到几位老师的谈话交流,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文化人的美好或许就是这样,有态度的人生和思维。所以再次告诫自己,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既然暂时不能行万里路,那就先读万卷书吧。

(因为先看了第二季再看的第一季,那就期待第三季吧,感谢创维,好眼光~)

再见土耳其💕
再见希腊💕

 6 ) 一屋不行

听涛哥节目长大的三观杠杠的,感情深深的,新节目一开,一如既往的赶过来了,除了《一路书香》只坚持了泉州的那段,后来实在是不得不不了了之外,能贡献的数据还是想尽其所能地跑去支持的,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欠锵锵点流量。

新节目好不好?吃喝玩乐很开心,还在带动土帝的GDP,当然节目录制时,我猜土耳其里拉还没暴跌,幻象还是帕慕克眼中的冰淇淋和热舞,即使独白的台词弱到800字寒酸作文若干篇,为了效果无趣尴尬的互动不断,连后期都在舔着脸讨好以为能讨好到的年轻人。老节目里谈过关于“讨好”的话题,似乎就影视圈展开的,奔着这个去的后来都成笑话了

但节目还是很好的,如果能只看到上半身就更好了。

下半身让人尴尬。

老节目里晓田的露肩,幼婷的短裙,玮婕的女主播,广美被埋汰的过去,还是更早时候的深夜来电,这些都没让我尴尬过,可镜头向下拉,避不开的视角太多了。这不是涛哥的帽子,围成圈的保镖,空旷的红地毯,还是更早时石家庄的饺子,实习时的地铺,珠三角的斜视,这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男女在成长后,前者愈发贴近地面,后者总是倾向于拉开距离,例如hk一起住过的人,一方还在不停剖析自己的窘态,甚至需要一些身外物去拉开生活和他的距离,而另一方要的是夜晚房间里的地板。这可能也是晓田后来和我们常见的平台越来越远的原因,她需要一瓶晚餐时带去的红酒,而不是履历中斩过的荆棘或者我个人臆测中的代价,当然决裂更多是“惘然”,b站那期非常热,我猜晓田如果俯视看留言也肯定会委屈,那不过一次较真的维护自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马博士的“妄议女性的服饰”,这差距像雷诺阿和毕加索的女性画像。

铺垫这么多,有些想尽可能避开的词汇,有些还不用,那就是“距离”。

轶君在阿加莎幽闭房间里距离感,被一张床顶到了”节目效果”里,那个房间里最舒适的位置就是许子东的那把角落里的椅子,充满知识分子保护色,轶君是从中东回到录播室的,她有一套跨性别的交流方式,文涛有次描绘过她横跨护栏走过来的场面,这是她的保护色。但这种保护色里的轶君对镜头里外的酒店里的床都是带着拒绝的意味的,这是肚皮舞舞台无法比的。而土耳其红茶的圆桌阳光下,还有搭在一起的以示亲近的手。

老节目里我很喜欢文涛说过的两个事,一个是他眼中的很多领导,这种人向上的是笑脸,向下的是猴子屁股,另一个是“夜总会待多了,眼里异性都是性工作者”,这两句话只是插曲,无作它意。

除了阿加莎的床,电梯的座椅,剩下的就是帕慕克,节目在展示帕慕克藏书时拥挤的镜头,剩下的还是尴尬。

 7 ) 他依然在主持最好的文化节目

2017年9月12日,《锵锵三人行》停播。当然,它只是遭遇同样厄运的浪花中的一朵。况且,凶猛的海啸肆虐至今,时时有浪花撞碎在冰冷的峭壁上。这是传媒时代的一场灾难,是一场隐性进行的新型文字狱。

一个节目之所以能够做十九年,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与观众间建立的感情纽带。虽然,它与观众之间的联结强过大多数的其他节目。这就是窦文涛称粉丝为“知音”的原因,一个陈旧却更郑重的称呼。观众所付予给“锵锵”的,我想是当得起这样的称谓的。时至如今,“锵锵”绝不是一块大招牌了,它只是一块老字号,口碑的流誉,使它常青。

我绝不是一个老观众,只是一个九零后,我知道“锵锵”是在大学,很后知后觉,毕业后我才开始观看“锵锵”,一发不可收,每周更新的,加之过往的旧录像,食之不拒。

但是慕名而来的观众,或许会纳罕,这个老字号的节目的布景,太吓人,它像一档遗留在上个世纪的节目。一张桌案,铺满话题材料(多半时候仅做点缀),三人围坐,一人面前一杯茶(许老师会喝两口),背景是虚假的书柜和虚假的香港夜景。这就是定型后的“锵锵”长年不变的布景。简单得快到了简陋的地步。我思考过一番“锵锵”的布景,答案是:格局卓绝,肃然起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谈话的本质。说实在的,谈话是什么?谈话需要奢华的布景,层出不穷的创意吗?并不需要,“锵锵”的简朴布景,说明他们认识到了谈话的本质,并且他们充满勇气地坚持不变。简单的机位切换,不抢眼的布景,屏蔽掉眼睛的不安分,调动了听觉的功用。谈话的内容,才是核心。真是大巧若拙、重剑无锋的道理。

说“锵锵”是一档谈话节目,是就其形式而言,视频节目中未必有这个分类。你也可以说它是文化类节目。但是这个定义我总觉得很离谱,难道还有没有文化的节目?娱乐节目就不是文化节目吗?如今综艺节目似乎成为了娱乐节目的代称,我更是奇怪。就“综艺”一词而言,综合艺术,被称为“综艺”的节目,自然也是很有文化的节目。娱乐节目这个名字其实也很古怪,因为显得文化类节目就不具备娱乐功能了一样。当然,分类终归只是个说法,有多少道理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只是表述自己发觉的荒谬感。

对“锵锵”进行定位,我觉得似乎更应该说它是个社会评论类型的节目。它的着眼点,首先总是在真正的社会热点问题。按理来说,一个社会总是需要一部分这样的节目的,它属于舆论的一极,一个公众人物发声的阵地。它不应从属于任何阵营,只需畅所欲言。它集报道、评论、监督于一身。一方面它是社会问题的喇叭,是宽容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它是一股推动和引导的力量。

但是让“锵锵”长青的还不只是它的真知灼见、宽容交流、贴近现实,更在于它的灵魂人物主持人窦文涛所具备的天才与素养。四两拨千斤、春风马蹄疾,什么都不足以形容他的主持艺术。是啊,窦文涛的主持是艺术。虽然我知道,非“锵锵”观众不一定同意窦文涛的主持境界,但我觉得那是因为你看得不多,感受得不够。

一眼望去,轻浮、肤浅、浮夸,都不足以形容这个吊儿郎当、流里流气的主持人。他肚子里有醋,但你总觉得也就半瓶醋;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但总给人一种歪理歪说的感觉。不专业,不正经,没定性,胡说八道,天花乱坠。是这样吗?或者说:仅仅是这样吗?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你眼中的这个窦文涛确实是肤浅的,因为这只是他的表面或一个片面。其实窦文涛胡说八道的时候,那些话真的是他自己的观点吗?其实他经常是在借自己之口,发各派之声。他说不同的话的时候,他的身体往往住着不同的人格。说白了,他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公共传声筒。当嘉宾只触及问题一端的时候,他会用另一种被忽视的观点来逗问嘉宾。即便有一种观点显得非常不智,但是只要这个观点的声音很大,他就会用自己之口说出来,不惜把自己放在靶心的位置,引出嘉宾多元的观点。窦文涛是谈话节目中的一座融合、交汇的桥梁。节目主持人,很多时候不就是桥梁的作用吗?那份自我在相当程度上是要舍弃的。

可是,主持人又不仅仅只能当桥梁和传声筒,主持人也是人啊。如果从完美的传声筒的角度来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就是最好的主持人吗?从完美的桥梁的角度来说,有些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火候也相当老辣,可是我更喜欢窦文涛。因为我觉得,窦文涛舍弃了自我,却从没有把自我丢光。当嘉宾陷入偏狭的泥沼,窦文涛一定会及时将他钓出来。当议题的讨论深度还不够时,他也一定会话锋一转,使谈话更上层楼。

窦文涛作为谈话主持人的好,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至少我的言语总让我感到匮乏。我想说,一个好的谈话类主持人是一个圆滑自如的两面派,窦文涛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两面派,甚至他还不止两面,三面。而一个出色的两面派,又绝不会在谄媚、变幻之中失去自我,这是多么难得。窦文涛曾经颇感沾沾自喜地转述过陈丹青点评其主持艺术的一段话,大意是:我看过很多人讲话,他们要么站着,要么坐着,你都不是,你是蹲着。

“蹲着”!陈丹青的眼光多么刁钻,话锋何其犀利。窦文涛说话的艺术,“蹲着”一词可说击中了其核心部分。试看主持界中,还有另外一个人是蹲着讲话的吗?梁文道也曾经评论过窦文涛的主持特点,大意是:一个场子,不论是只有三五个人,还是容纳几千人,窦文涛讲话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分别的,他始终就是那样,该怎样就怎样。

如此看来,窦文涛既是唯一蹲着的主持,又是蹲得最自尊的主持。

最后还是谈谈《锵锵三人行》结束之后的事,本意我想谈谈《锵锵行天下》这个节目,可是不料下笔跑题,但是我要说的核心没变,那就是窦文涛这位主持人的不一般。

“锵锵”结束之后,许多人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直观来说,那就好像吃了二十年最爱吃的家常菜辣椒炒肉,忽然有一天,再也吃不到了。虽然不至于像瘾君子一样有生不如死的戒断反应,但是终归,好像隐隐约约,失去了什么。好像人越来越大,回望童年和初恋的那种感觉。

“锵锵”结束后,窦文涛做了一次扑街的尝试,一档旅行和书籍结合的文化真人秀《一路书香》。我不太好意思说坏话,总觉得不够意思似的。终归这种形式显得游离而浅薄,有点扬短避长的意思,趣味得很拙劣,文艺得很别扭。但是好在还有《圆桌派》,在“锵锵”结束之前,窦文涛似乎就已经有了危机意识,和看理想以及梁文道联手,在优酷上开辟了一档新的谈话节目。这档节目和“锵锵”有不少相似而有所分别之处。谈话的从三个人变成四个人,每期的话题从更具备时效性的新闻热点上升到更高的集体意识层面。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但是就烟火气和自如度来看,其实还是“锵锵”更擅胜场。

今年《圆桌派》新季迟迟不出,原来却是一档新的节目呼之而出了,那就是《锵锵行天下》。“锵锵”二字依然嵌在其中,除了出于广告角度的考虑,其实也暗示了某种程度的传承。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档移动的《锵锵三人行》。所谓移动,因为它是一档旅游类节目,而且旅游选址可见其颇有深意的考量,目前节目已经更新9期,旅游地其实才刚到达第二站希腊,在土耳其他们就待了8期之久。并非浮光掠影的风光片,并非自我陶醉的真人秀,他们力求深入到当地的文化与历史,也关注今世此地的社会问题。

第一站选在土耳其,因为土耳其是中西之桥梁、过渡与碰撞、杂糅。他们走到土耳其的大集市与百年地毯老店的店主交谈职业操守。他们带着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来到了现实中的帕慕克兴建的纯真博物馆。他们与帕慕克交谈,揭开帕慕克文学家之外自由主义分子和政治受害者的一面,也从而引出了土耳其的宗教和历史难题。他们试图接近当地穆斯林人的生活,让我们了解到伊斯兰人也有摇滚乐精神,让我们知道伊斯兰的女大学生和互联网时代的任何国度的年轻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她们同样开放、亲和、自信。他们还深入土耳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之城,让我们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苦难和智慧抱以同等的同情和敬佩。

现在,他们来到了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却也是如今西方文明的衰颓之地。数千年前后如此巨大的落差,这势必又是一个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的国度。在希腊的第一期就让我颇为触动的是对中东战争难民问题的反映,一个一家从土耳其流落到希腊的小伙子来到他们的旅行车上,分享了自己稀少却珍贵的经历,因为这足以对从未深入了解的人给予一定震动。

纵观窦文涛一路而来的轨迹,那张桌子没有了,其实它是变得更大了,从三人的桌子到四人的圆桌,到如今无处不桌,以世界为桌,不变的是,那些交谈的人还在,那些声音还在说,甚至我们还更接近了那些事情发生的地点,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存在。既往不可追,何须再执念呢?只要窦文涛还在,锵锵和鸣的精神就不会消失。

剧评,水浒,诗词。欢迎关注段雪生的公众号

 短评

看了周轶君,才知道一个女人有才华,有独立的思想,有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气有多重要,当她在采访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的下车说:我来交涉交涉,用阿拉伯语和叙利亚难民交谈时,就已经完全被她折服。再好看的脸,再精致的妆也不能换来这样的格局。好好学外语,多读点书,我应该还有救

3分钟前
  • 红豆糊
  • 力荐

锵锵!!!!怎么会按一季算呢?!可不可以永远都不要停~~即使不是时事评论,看到他们在路上,身体上、思想上,就很开心了~

7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力荐

我觉得我这辈子是离不开文涛了

8分钟前
  • 顾难
  • 力荐

纪念土耳其之旅一周年。前三集里面真的是传神的捕捉到了伊斯坦布尔的神韵,从阿婆到东方快车,从纯真博物馆到帕慕克,街道的猫,友好的土耳其人民,「胆战心惊」的冰淇淋,也都是这个国家留给我的美好记忆。一边是talk show,一边是走走停停,希望节目可以做久一点。

9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你相信他们的审美,所以跟着他们走就好。

12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貌似很严肃的人文节目,但其实超级搞笑的,有时候又能感动的看哭了。现在真的没什么可以看的节目了。除了这个。

13分钟前
  • AQA
  • 力荐

文涛这个lsp真的十不离九逃不过黄色

16分钟前
  • Sicesco
  • 力荐

我对窦文涛就是无限宽容

21分钟前
  • 康堤
  • 推荐

快笑死了,窦文涛是来自河北的间谍,在苏格兰场变成了胖约翰,最后还自己换成杰克了,在阿婆曾经的客房床上,大喊着:“one night love”,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2分钟前
  • 家猫
  • 推荐

比《一路书香》好在了嘉宾上,涛哥的节目不需要纯粹的花瓶,周轶君就很合适,当然换成竹幼婷李艾我也很喜欢。另外,你应该从未在一个旅行节目中看到嘉宾总是坐着的,应验了当初我对《一路书香》的评价:坐下来就是“锵锵”!

26分钟前
  • 马扎罗
  • 力荐

悄悄地你走了。如今悄悄地回来。

28分钟前
  • 散打冠军
  • 力荐

除了那段床戏,其他都很好

2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中老年有文化版花儿与少年】最吸引我的还是后半段他们坐在餐桌上聊的那二十多分钟

34分钟前
  • 麦芽芽糖
  • 力荐

迫不及待在看过第二集就给出评价,因为我忽然想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人在对比锵锵和圆桌派的时候,一个不看好圆桌派的重要理由,是因为圆桌不会紧跟热点事件,尤其是徘徊在禁忌边缘的话题。但我今天在看节目时才突然意识到,锵锵给予我的最大意义,是分析每个事件的思维逻辑,是现实生活背后的一套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哪怕不能再谈实事,哪怕需要走出去,谈远古历史,谈异乡文化,谈天下事,思维逻辑和观念都是带着所谓 锵锵 味道的。那么无论是圆桌,书香,还是行天下,都配得上和锵锵一样的分数。

39分钟前
  • Nanso4
  • 力荐

让人说话,天塌不了!!!

43分钟前
  • 天工轩666
  • 力荐

"锵锵三人行"五个字,在微博上已经发不出来了。终归是要共同面对这个时代,能说人话已经不容易了。

47分钟前
  • DreamReaver
  • 力荐

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就他们仨随便聊都能看下去,挺有趣的。

51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看到最后一期的美好夕阳,看到在博物馆里像小孩子一样的文涛,有些泪目,这两三个月一直在追,土耳其的部分和我的上个月的行程几乎是重合的,最爱的是与帕慕克对话还有希腊难民这两期,整体来说土耳其比希腊讲得好,选土耳其希腊这两个国家很棒,本来在历史就一直是相爱相杀两个国家,选取的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的这些环爱琴海城邦也是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东西,可惜的是很多东西浅尝辄止,在历史和建筑学上都没讲太深,不喜欢太多感性的形容词,讲希腊的有些地方有小错误,后面没了许老师也缺乏了升华。像土耳其与希腊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果在从土耳其到希腊那集讲一讲多好。晓说最近也在讲希腊了,不得不说,晓说的能量密度还是要大很多。

55分钟前
  • 张大水
  • 力荐

中老年版的《花儿与少年》。窦文涛51岁,许子东64岁,连从前被窦戏称“小君君”的周轶君也年近50了。三个中年人在路上边走边聊,没有争执、没有撕逼,怎么看好像都不是一档好看的综艺节目的“标配”。但幸好,这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那些唯有历经过世事的中年人才能说出的道理由他们倾吐给观众,才格外让人信服。《锵锵行天下》所输出的观点大多是“无用”的,但就是这种“无用”才丰盈了我们的人生,拓展了我们的思想边际。

58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One night love

1小时前
  • swens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