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儿科医生

记录片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廖莎

 剧照

闪闪的儿科医生 剧照 NO.1闪闪的儿科医生 剧照 NO.2闪闪的儿科医生 剧照 NO.3闪闪的儿科医生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7

详细剧情

  节目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以儿科医生的工作生活为缩影,围绕不同儿科科室,讲述新生儿、学习困难、单亲带娃、心理问题等育儿热点,将故事辐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领观众感悟人生百态,以点带面树立极致鲜活的儿科医生形象,构建温馨、和谐、互助共赢的医患关系。

 长篇影评

 1 ) 追着光,成为光,感恩有光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辗转多地,花费无数时间、金钱,但也有些父母,面对医生给出的近乎百分百的承诺犹豫不决,这么多的借口之下,不就是想让医生说出让自己满意的话来心安理得的放弃孩子吗?!孩子是恩赐,是希望,是未来啊! 被压到手指的孩子的妈妈,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情绪是那么的奔溃,手指都是抖的,紧张的连身份证号都记不起来,却在孩子一声声妈妈的呼唤下这么的坚强,柔声安慰着同样受到惊吓不知所措的孩子,爸爸也是全程抱着孩子,原来这就是父母吗,这就是父爱母爱吗😭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只能一遍遍祈求医生(⋟﹏⋞) 节食到神经性厌食的女孩,很敬佩她的爸爸妈妈把这段放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还记得那个信誓旦旦的我不会这样的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 那个骑车摔伤手的小男孩,他的家庭教育超棒的,摔倒之后,家里没有一个人骂他,也没有去责怪同学什么的。爷爷奶奶也都陆续赶来,没有那种特别焦急到失去理智,很耐心的回答小孩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问题,小孩子哭着觉得今天是妈妈生日,被我搞砸了。包括家里也没有说什么从此以后不敢骑车了吧之类的,而是告诉他敢就好,但你要注意安全,吸取教训。虽然这小朋友崩溃的挺让我想笑的,但崩溃成那样了,他都还是挺有礼貌的。最后那个“还敢吗?”“敢!”“敢就好^_^”太帅了!!!!!超羡慕这样的家庭氛围! 就像医生说的,一旦发生意外,我们不是不让孩子再活动,而是要更好的保护他(她)真的很棒👍🏻 悦悦和辰辰同样是烫伤,同样因为家里经济较为困难,两个孩子的差别就在于父亲。辰辰的父亲无知又自大,几次对医生的评价我都听得又高血压,又想翻白眼。他妈妈是想给孩子治疗的,可感觉没有话语权,爸爸才是拿主意的那个人…… 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有些伤痛,永远无法抹平;有些亏欠,永远无法弥补。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当孩子受到伤害时,爸爸妈妈也是非常痛心的,也会六神无主,所以不要去苛责他们哪里做的不好,也许方法有些不当,也许言语有些过激,但那颗心肯定是为了孩子好的。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但也请尊重。 外科手术,疯狂却又细腻。那个颅骨重塑,真的超级佩服想出来又敢于去尝试的医生们!

最后一集小恩希又回来复诊了,一定要继续加油,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长大呀!

罕见病,慢性病,生命全周期照顾……真的想为那些家长们竖一个大拇指👍🏻

 2 ) 【感谢父母让我活到今天,长大真是不容易】

上周把《闪闪的儿科医生》刷完了,好看~虽然有很多气压局或者是让人遗憾的青春故事,可整体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心里很暖。

不同科室的不同医患故事,每一个都很真实,于是看得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投入真情实感。记得以前在医院挂点滴的时候其实最怕碰到的情况就是边上有儿童。生病的孩子其实除了喊疼和累,不会大吵大闹,更多的是在爸爸妈妈怀里休息。我怕的阵势是全家齐出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孩子打点滴,前前后后位置占个七八个,然后问孩子这个要不要吃,那个要不要喝,可其实孩子只想睡觉而已。碰到过几次之后我就想儿科医生压力有点大的,愿意当儿科医生的医生,是真的勇。于是就看到了婴儿摔倒头出血,奶奶还是外婆的“一定要照啊,能不能不照啊”“鼻子滴啊,那会不会得鼻炎啊”,看的时候就在想医生真是耐心啊,还一句一句问候。

牙科医生那段也很喜欢看,“爸爸出去,你在这里对他没有任何帮助”,直截了当。

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恩希小朋友。拖着破破烂烂的身体活到今天,顽强的生命力在一岁多的孩子上尽显。喜欢弹幕那句“80万在大城市买不了一套房,但是可以在心底建起两心室。”深圳儿童医院可以报销90%这样的举措,真好。最后一集恩希小朋友再一次出现的首尾呼应,也圆满。

于是我发现原来在这些个医患故事中,最让我们值得夸一句了不起的,除了精湛医术的医生,就是这些坚强的孩子。“我闭上眼睛,睡一觉,手术就好啦~”天真的孩子说出美好的愿望:“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因为是受惠者,所以也想帮助别人,这些孩子,正在闪闪发光呢~

 3 ) 医术,人性,人心,迷信,生活,都饱含在这个纪录片里了

孩子们的故事居然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意外,医生们长期工作在儿科,要应对各种吵闹的孩子,他们一天到晚听着哭声,还得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令我非常佩服。当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孩子时,医生们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前期检查,然后进行开颅手术,这彻底颠覆了我对手术速度的认知。

儿科医疗工作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这也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一些家长摆烂,希望医生放弃治疗,这让医生们感到非常无奈;一些家长生活艰难,不得不将需要住院治疗的孩子接回家中。

同时,也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不惜卖房,甚至到全国各地去求医。

父母们总是在孩子面前展现最好、最阳光的一面,但孩子们却默默承受着可能失去孩子的压力,这让人不禁心痛落泪。

家长的角色确实是一个需要考验的职业。在这个纪录片中,医术、人性、人心、迷信、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4 ) 有幸见到儿科的天花板

1 真的是边看边哭,恩希小宝贝光是活着就拼尽全力了,父母卖房辗转多地不放弃治疗,内外科大佬都太牛逼了 2 因为孩子爷爷是开颅手术走掉,所以对于孩子开颅无比担心的父亲,和有两个娃,大娃智障,小娃尿床的母亲,真的是不全面了解,不要恶意揣测他人 3 厌食女孩的家长已经很努力带她就医了,女孩从心理问题,发展到精神疾病,最后影响到生理了,早恋只是诱因 4 女孩走了,她家人有多难过呀 5 熊医生真的非常耐心,即使知道被家长误会,也是尽力再解释 6 康康说怕拉在被子上,懂事得让人心疼 7 和爸妈一起看的 丈夫脑梗,孩子本身有癫痫,奶奶睡个觉,娃就呛奶窒息了,生活怎么这么难 8 小孩子真的看不住,一转身的功夫可能就发生意外 9 颅骨重塑太让人震惊了 小贝一句辛苦了医生,懂事得让人心疼 10

阳阳说想成为医生的时候有感动到

 5 ) 麻晓鹏院长语录,共勉♥️

1⃣️急内急在神内神外心内心外,眼花缭乱内外科,您究竟该去哪一科?传说儿科江湖里,内外科风云涌动,他们时而各自为伍仗剑走天涯,他们时而结盟结义携手治天下,所以内外科其实是一家,内外是不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世界充满了各种危机和巧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更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屏障。

3⃣️每一段青春都应该健康阳光自信积极勇敢,从不被定义,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才是这个阶段最妙的良方,每个人都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拒绝标签化,才是青春最美好的模样。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面对种种难题,这道爱的方程式,需要父母与他们一起解锁,爱是多维度的,也是复杂的,所以,爱的形式千百种,无论正处在哪一种关系当中,都应该适时停下脚步,从身体到心灵,为爱松绑,为爱正名。

5⃣️有些伤痛,永远无法抹平,有些亏欠,永远无法弥补,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探索是孩子的天性,用心呵护孩子的探索欲,才能积极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别让伤害成为意外的理由,别让意外成为永远的伤害。

6⃣️有烦恼意味着孩子们有成长的渴望,他们渴望早日康复,渴望交更多的朋友,这些烦恼,不仅只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它需要孩子们在成长中化解,更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因为我们都曾是孩子,而他们终将成为大人。

7⃣️生活时常有太多的无奈,但压力不会因为哭泣而消失,也不会因为焦虑而停止,在独处的时光里,试着与悲伤告别,试着与健康握手,学会与压力共存,与自己和解,或许心里的那些阴霾,就会消散于暖阳之下。

8⃣️孩子探索欲从好奇开始,对于他们来说,整个世界都是新鲜的,而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儿科医生便首当其冲,成了这些小小探险家们的紧急救援队,为孩子这一宝贵天性保驾护航,如何正确开启孩子们的好奇心,又不去触碰危险的边缘,这是医生和家长们的共同课题。

9⃣️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陌生的第一次,而孩童时期正是经历陌生的高峰,孩子会因此而害怕恐惧无措焦虑,唯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灯塔,给予他们面对陌生世界的勇气,而这些勇气,从来都不是逼出来的,是在包容和爱的滋养下,他们内心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力量。

1⃣️0⃣️每一个生而不同的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相待,他们的人生同样充满耀眼的光芒,而医学的责任和魅力,就是帮助这些孩子们撕下不一样的标签,感受这个世界上独特存在的意义,体会同样多彩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是芸芸众生中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一样,但其实我们都一样。

 6 ) 吹爆闪闪的儿科医生!!

20230707

看完最后一集啦

不舍得,这么好的作品

当时5月看的时候,豆瓣还没评分,觉得这么好的作品怎么可以没人知道,于是在豆瓣和朋友圈,也私下安利给老友们!

然后,这周二还带宝宝看诊了陈欣欣主任,我们夫妻俩看着陈主任,都有星星眼的感觉,很开心跟主任说,我们是看过《闪闪的儿科医生》的!

当然开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先看到了宝宝复查心脏超声的结果很好,是带着刚出炉复查的报告去找陈主任的~

陈主任看了报告,看着宝宝,说养着这么白白胖胖,听诊也不用了,听了也不会有杂音,免得给增加污染,啥事都没,以后少来医院……哈哈哈 就跟电视看到的一个风格(刚儿保医生已经听诊过,也没杂音)

蛮神奇的缘分,最初今年,在宝宝2个月大儿保时,主动做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发现问题,某医院医生居然建议现在做手术(但以娃这么小的年龄和情况,也没症状,定期复查是更合适的),焦虑不已~

当时kouzhao影响下,不方便就医,于是在怡禾线上问诊了不同医生,其中就有“王鹏程”医生(第一集陈欣欣主任下属的主治医师),给我们详细专业解答了各种问题与担忧,让我们很安心,放心地让娃自由生长,后续等半岁复查就行。

然后不经意间刷到《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一集居然就看到王鹏程医生,跟线上一样专业,也完全被霸气的陈欣欣医生,可爱的梁穗新医生,各位医生吸粉了~

恩希能健康痊愈真的是太好了!!

后来在某站,跟着一群北大医生围观《儿科》,跟着医生的视角来看,真的是又专业又好笑,也才知道陈欣欣主任是业内大佬,南方心脏外科的大牛~

其实宝宝复诊时,原本想挂王鹏程医生的号,也想当面感谢王医生当时在线上问诊时,专业的解释与安抚,让我们夫妻俩都松一口气,可以陪伴娃娃开心无忧地成长。

然后发现王医生居然到急诊科去轮换半年ing(在《儿科》也有解释,主治医师都要去急诊轮换,积累经验),然后就机缘巧合看了陈欣欣主任,有了前面的全程星星眼看诊经历~

--------

20230527

吹爆《闪闪的儿科医生》!!! 第一部追更的纪录片 [苦涩]被深圳儿童医院的医生吸粉了,之前我在怡禾线上问诊的医生也有出镜,真的既专业又富有人文关怀~[爱心] 感觉有娃的家庭,不论娃多大都能看~ 案例很典型,覆盖从刚出生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会给宝爸妈们很好的实操借鉴意义,也避免过度焦虑,如何正确高效就医✅ 当然,虽然有马赛克,但画面与情感的暴击还是有的,不喜慎看~ 🌱幼童摔倒后,怎么初步观察是不是颅内出血 🌱怎么预测孩子成年身高,哪些娃不建议打生长激素,哪些必须打 🌱学龄期后频繁尿床,是否考虑脊髓栓系综合征 🌱孩子肥胖脖子发黑警惕胰岛素抵抗,最低8岁也会有糖尿病 🌱15岁的女孩减肥到神经性厌食症,165身高最后不到50斤,多器官衰竭[苦涩]看到父母无奈放弃时的不舍也的确心痛 ……

 7 ) 第一次看第一集就写评论

看完第一集,眼泪哗啦啦的

从第一对夫妇开始,我就看到了一个小生命是多么的依赖大人,一个心脏有点点缺陷的胎儿,99.5%是个正常人的胎儿,有的人给了他完全的否定,99.5都不给机会。

陈主任说这是鸵鸟心态,你不想要,想要我给你个确定的否定。

我在想很多时候,我去做人生抉择的时候,我都需要一个更高的人的指引,这样我才安全。我明白这种恐惧,人要自己负责任的时候是需要的勇气的。

但我那时更多的在想,我需要我会因为孩子的一点点缺陷就不去生吗,我会去杀害一个胎儿吗?想到这里我很难受。

而第二个婴儿,先天缺陷非常严重,父母卖房就为了救他,我非常尊敬,他们爱护小孩的意愿非常强烈,听到小孩好转,母亲会立刻喜笑颜开,看到孩子出院后,那种发自内心的心安我能感受得到。

我一开始也会觉得后者是好的,前者是坏的,也会有道德评判,但看完b站的reaction之后,我知道我还是遥远的审判者,我们无法跨越屏幕去了解一个人,他们的一生和经济状况,道德永远不是制裁他者的武器。

我非常佩服的是陈医生,他的形状很美,个性很美,心灵很美,他有他的缺陷,但他也更加光辉。我想到想要成为他那样,忠于他自己的一个人。

 8 ) 儿科医生闪闪发光

深圳市儿童医院

E01内科&外科 儿童心脏疾病。通力合作,强强联合。

E02 1.儿童坠落摔到头部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脑疝,出现意识不清醒、呕吐的状态,甚至要开颅,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看孩子责任重大,安全防护一定要做好。治病争分夺秒。 2.做医生,体力要好、抗压能力要强、情绪控制能力要强,培养出来一名优秀的医生真的是在造福苍生。 3.学龄后经常性尿床、漏尿,可能是因为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神经外科负责,做微创手术。 4.父母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平时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异常反应,及时的判断,能为孩子争取更多生机,避免更多损伤。做成长型学习型妈妈!父母的每一次选择,也许就是孩子一生的转折。

E03青春期 1.儿童性教育,要早着手,告诉孩子禁忌、保护自己的措施及不注意的后果,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2.青春期的孩子,懵懂迷茫,想要自助决断去做成些事,但往往把握不好度,过激的方式方法反而伤害到自己。

E04 1.内分泌科,主要涉及生长发育。 2.社会所倡导的很多并非正确,比如白幼瘦审美,教会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教会孩子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否定,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E05 意外不意外? 意外往往来源于家长的看管不力,要紧绷安全之弦。

E06成长的烦恼 1.很多儿童“疾病”源自心理问题,要及时观察并疏导。 2.孩子身体发育异常要及时察觉并就诊,抓住最佳治疗时间,不要耽误病情。 3.温柔沟通是有力量的。 4.过度喂养引起的儿童肥胖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短评

儿科的医生更像是挡在疾病面前为孩子们保驾护航的勇士,更有认真学习当医生的动力了

7分钟前
  • 洪山热巴️☾˚‧º·
  • 推荐

用综艺的剪辑手法削弱了一些沉重的的视感,整体观感不错,也学到了很多育儿新知识~

11分钟前
  • 勇敢龙龙
  • 推荐

医生分析病情的时候只是觉得揪心,听到为了给宝宝治病卖房的时候才切实感觉到病痛压在普通人身上的重量,被触动到了

15分钟前
  • Ivan
  • 力荐

喜欢这个题材,真实又让人感动,风格更多是轻松的,导演有心了

16分钟前
  • 半個斯文人
  • 力荐

这里的医生都好好,泪目了。

19分钟前
  • HelloDoris
  • 力荐

陈医生根据病人咨询的情况认真给出建议,耐心的给病人答疑解惑,看着真的感觉专业又暖心,有这种医生真的很让人放心啊。

21分钟前
  • 绯约
  • 推荐

父母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可能就会影响孩子接下来人生,意外发生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这个纪录片也是在提醒父母们要更加细心吧

24分钟前
  • Rabbitの胡萝卜
  • 力荐

恩希的妈妈逗着恩希抬起手的时候真的忍不住眼泪,多聪明的一个小朋友,从小就经受着病痛的折磨,现代医学真的挽救了无数家庭。

25分钟前
  • Only movies
  • 推荐

幸亏看了这个片 我闺女现在也有点尿床 一直没怎么在意 原来是一种病 应该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28分钟前
  • 刘刘刘刘太阳
  • 力荐

宝藏节目。今天正好看了泌尿科那期,又好笑又很有社会意义。深圳卫视,敢为天下先。

29分钟前
  • 救死扶伤安嘉和
  • 力荐

我觉得还不错、关于儿科的日常、挺少见的题材、先4星观望一下

34分钟前
  • 时尚暴徒杀手
  • 推荐

小恩希救回来的时候我真的爆哭,医生体谅家属、家属信任医生,这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35分钟前
  • 放过自己
  • 力荐

就凭主任给先心病家长问诊的那段真实,这片值得一个五星好评。

38分钟前
  • 老韩
  • 力荐

里面的医生对小孩子都好耐心好温柔,儿科医生不能是都去进修过幼师吧hhh

39分钟前
  • 无忧狸
  • 力荐

关乎医疗和生命但是不沉重,满满都是亲切感和人情味,值得一看

41分钟前
  • realiti
  • 推荐

谁懂啊,我快哭死了,妈妈说宝宝还会不会击掌了,恩希努力地抬起小手和妈妈击掌,那么小的小孩子,这一段实在是太催泪了…

42分钟前
  • 别瞅我
  • 力荐

对儿科医生的专业度展现到位,案例中的治疗过程也有尽可能详尽的呈现,总体来说这片子拍的不错,来自一位儿科医生的认可。

45分钟前
  • 老仙姑
  • 推荐

可能是史上打码第二多的纪录片了,一个小生命的成长太不容易

47分钟前
  • 困在坚果壳里
  • 力荐

太理解片子中的家长了,小孩生病比自己生病紧张多了,真的恨不得把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

49分钟前
  • 嘉钰
  • 力荐

因为医生的题材来看,看的我热泪盈眶,闪闪发光的背后不只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还凝聚着生命重生的希望啊!

54分钟前
  • 沈欺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