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剧情片韩国2013

主演:金相庆,严正化,宋永彰,曹熙奉,刘承睦,李俊赫,朴哲民,郑海钧

导演:郑根燮

 剧照

蒙太奇 剧照 NO.1蒙太奇 剧照 NO.2蒙太奇 剧照 NO.3蒙太奇 剧照 NO.4蒙太奇 剧照 NO.5蒙太奇 剧照 NO.6蒙太奇 剧照 NO.13蒙太奇 剧照 NO.14蒙太奇 剧照 NO.15蒙太奇 剧照 NO.16蒙太奇 剧照 NO.17蒙太奇 剧照 NO.18蒙太奇 剧照 NO.19蒙太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5:56

详细剧情

  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绑架杀害,重案组警官吴青浩(金相庆 饰)虽答应西珍母亲(严正花 饰)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无奈经过漫长的追查却始终一无所获。眼看追诉期将近,吴警官孤注一掷,结果与嫌疑人对面错过。在此之后,吴警官抱着遗憾离开警队,过起破罐破摔的颓废生活。而西珍妈妈始终不曾放弃追凶的信念,她凭借柔弱女子之躯展开独立调查,终于发现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未过多久,又有一名小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绑架,其作案手法与西珍案件如出一辙,警方旋即布下天罗地网,与之展开周旋。而面对狡猾多端的嫌犯,警方只得再次请出闲赋家中的吴青浩。  小女孩命悬一线,西珍妈妈和吴青浩能否抓到犯人,一偿夙愿……

 长篇影评

 1 ) “完美”犯罪?不完美犯罪

7.5分。

这部电影评分这么高,但是看的时候,各种细节上逻辑问题真的很气人。而且节奏拖拉,剪辑情绪不足,这些都让人觉得很普通。

虽然一部悬疑犯罪或者反转电影总有逻辑不足的地方,但是通常引人入胜到不去注意,那也不错。问题是我个人看《蒙太奇》总是不太投入。 还有女主的选角,看起来并不太符合能把人带进去的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眼妆好出戏,脸上有点浮肿。让人吐槽的逻辑在于太多点编剧都是依靠“巧合”,而非合理逻辑推进的。还有诸多可以更好的处理却逻辑不严谨的地方:

1、15年前的罪犯这么小心藏车绕路,还天天穿雨衣戴手套,竟然连案发地点有没有监控都没考察明白就去放花,还偏偏在追诉期没完全结束时做这么危险的事,结果差点在饭店被逮住。 2、有些画面剪辑顺序有些凌乱,比如男主看监控看到车标的画面放在他们做了那么多努力后面,让人有种“搞了这么多你才看到监控里这么明显的标志?”的感觉。 3、放花地点刚好有监控,是逻辑牵强的巧合,然后一直找不到人,偏偏追溯期还有几小时时,那辆车跑过来停在男主面前,如果是杀人犯炫耀,有必要吗差点在饭店被逮住,所以这辆车不是靠逻辑找到的,还是靠的巧合。加上强调追诉时间倒数,为的就是向观众展现,哎呀好紧张,哎呀明明可以抓住又溜了好可惜。只是这种基于巧合上的营造,显得很刻意。 4、后来都明显饭店被重新打扫整理过了,那么大一个黑伞躺在原地没人动?你逗我?哪怕是女主询问,老板说想起来我收捡了那人落下的伞再拿出来,也合理多了!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编导根本不注重逻辑细节!最气人的是这些是明明可以合理化的地方啊,不注意细节对电影很不好。

5、15年后的事件,小孩丢了,爷爷接起犯罪嫌疑人手机挥手,警察们竟然很巧的围在一起讨论都没看到;母亲和犯罪分子通话,警察们还紧张的把东西落到地上?要想表现警察们的无能或不专业,也不用这么过吧,连没了孩子的母亲表现的都比他们稳定多了。 6、爷爷人不见了的时候,没有一个警察在乎。 7、15年后的这个案件,罪犯要嫁祸给爷爷,却连仓库和磁带这么显然证明爷爷说了实话的东西都不销毁,罪犯凭什么觉得警察连去看一眼仓库就能识别都不会去看?那是因为编剧这么觉得,不是罪犯这么觉得,这种情况典型属于编剧强行替代罪犯和警察,实际逻辑是不成立的。 8、小春还给母亲以后,此案虽然了结但并没有过追诉期,还可以翻案。自己爷爷进了监狱,小春又和女主相处了这么久,这些种种要不了多久小春母亲就会沟通知道。那么母亲知道自己父亲是被构陷入狱的,又有女儿作为人证,小春的母亲难道不会起诉翻案找律师吗?那样的话爷爷是否会入狱十五年那么久还很难说。 这么多细节逻辑不合理,还一直给观众洗脑说是“完美犯罪”,我真是服气。

 2 ) 简析本片涉及的法律问题

笔者没有研究过韩国刑法,所以以我国现行刑法为蓝本分析,但其实,公法的法理已经为各国所共识

一、追诉时效

相关法条: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韩哲15年前的行为绑架罪无疑,且过失致人死亡,最高刑达到死刑,根据87条,20年的追诉时效,注意,该条第4款有一个兜底条款,那就是“认为必须追诉的“,何为认为?目前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法定情形,也就是说,只要控方认为有必要,且得到最高检的批准,时效条款就不予适用,各位认为咬牙切齿的警察们会不会认为有必要呢?

且慢,再看看88条,”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后,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如果你干的事被警察发现了,追诉条款根本不适用。结合本片情节,吴警官都已经追查了15年了,你觉得人家立案了没?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压根就没有追诉时效适用的空间。

最后,89条的规定,意思是只要你在追诉期内犯了其他刑事案件,即使是小偷小摸,你之前的绑架罪的追诉时效要重新计算

所以,韩哲怎么才能因为诉讼时效不被追究?

大概情形是这样:他绑架了孩子,结果孩子他妈一直没发现,或者发现了一直没报警,结果20年过去了,韩哲也一直没暴露,这样,理论会上他就不用被追诉了,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因为别忘了,控方还有一个”认为必要时,可报批追诉“的杀手锏

好多人动不动就说过20年就彻底没办法了,你们这是对法律多没有信心啊!



二、孩子的话

相关法条:

《法院执行解释》
第五十七条 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
第五十四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本片的一个明显漏洞,很多人都提到了,就是15年后被复仇母亲绑架的女孩(韩哲的孙女),在被绑架过程中是完全看到犯罪人的,回家后只要告诉父母这一点,就可以洗清爷爷的嫌疑。

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人反驳:”没什么漏洞,儿童证词不可取证,所以小孩说不说在法律上没有任何意义“

。。。。。。。。。。。。。。。。

我去!!!!!!!!!!!!!!!!!!!!!!!!!!!!

体育老师教你的法律吗!!!!!

还这么信誓旦旦!!!!!

首先,小姑娘告诉家里人谁把她带走这个行为,首先就不是证人作证,而是被害人陈述,其本身具有独立证明价值。

其次,作证在我国法律中是一种义务,它对案件真相的还原价值极高,法律不可能简单的因为年龄的原因就放弃一个接近真相的机会。

一个人是否具有证人资格,需要根据目击者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具体案情来综合分析。比如说一个7岁的小孩,他可能无法在一个金融诈骗犯罪中作为证人,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看到的东西,但是他完全可以在一个故意杀人案件中准确的描述犯罪人朝受害人开了一枪。这样的证言不但是证据,甚至还可能是一个足以定案的直接证据。

在本片的第二个案件中,韩哲的孙女又不是智障,对于谁把她带走这个事实,当然可以清楚的描述。

三、复仇母亲逃脱法律制裁

影片的最后,以韩哲顶罪而结束,这里需要明确一个观点:母亲的脱罪是法律的失败。无论动机多么无辜,原因多么悲痛,犯罪就是犯罪。


暂时就想起这么多,根据回复再补充吧

 3 ) 你昨日犯下的罪孽今朝将会加倍偿还

  电影的名字叫抓住那个家伙,相比之下, 更喜欢另一个名字,蒙太奇。对于该片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一种犯罪手法,十五年之后的案件,和十五年之前重叠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蒙太奇,运用十五年前的录音,让销案的罪犯最终落入自己的声线铁证中,也是一种蒙太奇。
   开头很碎,是一场梦境,碎到让人抓不住头尾,理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唯独能感觉到的是两个主人公当下所感受的那种绝望,却又不明白他们到底在绝望着什么。
   诉讼案的十五年期效,忘了之前看过一部什么片子,日本的,也有关于诉讼期的说法,当时觉得这种制度真操蛋,因为对于受害者家人来说,这种放弃远比找不到罪犯更让人失望。这似乎就意味着,哪怕此刻罪犯站在你面前,期限一到,你都无法将他绳之于法,他当初加在你身上的诸多苦痛也随着时间得到了原谅,他正常生活欢声笑语,而你除了在痛苦中苦苦挣扎一无所有,十五年的坚持与努力都化为泡影,又怎能甘心。这一切,也是女主后来模拟犯罪的原因。
   女主是善良的,所以她在查到真凶之后举起了刀又放下,女主也是腹黑的,所以她要罪犯加倍偿还十五年前的罪孽。要让他感受同样的苦痛与绝望,要让他如自己一样在心急如焚后失望透顶,感受警察的无能带来的无力感。但是女主更绝的一招是,在感受了之前的诸般种种之后,还为罪犯加了另一种艰难,就是被冤枉的苦,而且还是弑亲的冤屈,这种艰难,足以让罪犯为之奋不顾身的女儿恨其一生永不原谅。所以说,一山更比一山高,研究了犯罪手法十五年,绝对一击必中而且难查破绽,尤其是用了十五年前的录音,更是坑罪犯坑到了一种极致。
   说说警察吧,看这种类型的片子,最让人气愤的就是二逼警察了,尤其是警察头头,永远都会为了自己的私人小利而忘记了正义,忘记了案件的本身,忘记了警察的职责,忘记了该追寻的是真相。所以才有十五年前的警长荒唐的追回假币,失去了再次追捕犯人的机会。也才有了十五年后的警察抢功,为了结案忽略了案子的疑点,对罪犯盖棺定论打上标签,而女主也正是经历过警察们的荒唐,才成功嫁祸当年的罪犯。而十五年后案件重演后小春的爷爷坚持不报警说过的话也证明了警察是有多不招人民待见,他不相信警察不仅因为警察平时给人民的印象,更是因为他就是亲身感受过警察们的二逼脑残的罪犯,这也是一道伏笔,也才有了他后来会私自行动被女主当了炮灰。
   当然一般一群狗屎警察背后一定有一个正义坚持的男主做对比,所以男主具备一切优秀警察的素质,聪明睿智刑侦能力强大善于发现蛛丝马迹,而且特别认真坚持啊,在诉讼期结束的最后几个小时也不放弃,在案子的疑点未完之前也不放弃,哪怕录音对比铁证如山。而且这种警察还不是死脑筋,为了录音对比会用艳照威胁老警察,会为了让当年的罪犯绳之以法而动了小手段。这样的警察简直就是万般好了,标准的男主,找不出多余瑕疵。当然对于本片的不能排除一种私心,当这位警察十五年前埋在车下看着绝望的母亲,看着猖狂的罪犯光明正大拿走钱袋的那种绝望,早已给他深埋了一种莫名的仇恨,恨己之无力,恨其之猖狂。所以我觉得他后来的做法,是为了给十五年前一个交代,亦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男二就是本片的一大炮灰,但让人看得非常之爽,在他身上验证了因果,你此刻得到的果,是你之前种的因。而生活是公平的,你之前所犯的罪孽今朝必将加倍偿还。于是他一步步踩进了女主下的套,因为他曾是罪犯,所以他一定会独自行动,因为他曾是罪犯,所以他一定会坚决服从罪犯指挥,因为他曾是罪犯,所以对于犯罪手法他了如指掌,才能成功在车站逃跑,跑的还很有技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女主为了让他被抓住而下的套。而结局真是大快人心,他依旧没有忏悔,那就让他坠入万劫地狱吧,确实如男主所说,此案非他犯,却是因他推动。而且这个罪犯确实藏的够深,我一直以为是一个变态退伍军人,没想到是个年过半百的干瘪老头。而他的余生将在监狱渡过了,他的女儿不会原谅他,他豁出了老命救了女儿一命,最后也许连骨灰都不会有人帮他拿。他是可怜的吧,可怜到最后都没有办法彻底的恨下去,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牺牲别人心爱的人,这样的做法太过残忍,任何人都没有审判他人生命的权利,不要说你是被现实所逼。而他到了最后被男主道破真相,一束花并不是对死去女孩的忏悔,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救赎,他从未后悔过,他甚至庆祝这是一种新生。尤其是在女主潜入他家中之后,女主在内举刀内心翻滚,他在外一脸轻松一脸如释重负,像极一种人性的讽刺。
   最后说说该片最大的漏洞,小春的爷爷捡到手机后,当下召唤警察无果就擅自行动了,但是监控里是有他的录像的,而警察们发现他消失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看监控,只是随便到现场找了找就放弃了,按照常识,在孙女被绑架的情况下,爷爷却消失不见,是个人都该觉得此中有问题啊, 警察却没有进一步探寻,再二逼的警察也不会这么傻吧。


   总之,该片看的我还是非常爽的,近几年的韩国片确实让人惊喜连连。奉诸各位,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你昨日犯下的罪孽今日将会加倍偿还,所以,在世为人,不求你舍己为人,但愿你莫损人利己。
   PS:千万不要小看母亲的复仇心。一个母亲一旦走上复仇路,她的坚韧与聪明是十万万个优秀警察也比不上的。
--------------------------------------------------------------------------------------------
我题目所说的加倍偿还不是说肉体上的刑罚,肉体上的刑罚不存在加倍,但是在十五年后的这场案件,他是属于被冤枉的,自有一种被冤的委屈,而且绑架了自己的亲孙女,定得不到女儿的原谅,这对于爱女如命敢为女儿犯罪的父亲来说,这种心理上的惩罚比肉体刑罚重的多。 不管后来他的孙女是否说出来一些模糊的真相,为他赢得一点点原谅。但是对于社会舆论对于家人来说,绑架外人和绑架亲人显然是不一样的。

 4 ) 爱有多重,人性又有多重。

西珍妈妈这辈子都不会原谅犯人,但至少她在最后抱住大树的一刻原谅了自己。
说真的是让人很难过很难过的故事,哪怕到最后都没有欣慰。我看着小春轻轻摸西珍妈妈的头,耳边却还响着桥上撕裂的喊声。十五年前开始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罪孽,苦痛地过着失去孩子的余生,你说要她释怀忘记,怎么可能办得到。所以她尝尽了苦用尽了办法找到犯人,以牙还牙地让对方感同身受,只是有一点不同。十五年前犯人在黑压压的树林里,从小箱子里抱出西珍。十五年后西珍妈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和小春面对面坐着微笑。
每个人都有情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人性。
犯人爱自己的孩子大过一切,却在决定实施绑架的一刹那失去了作为人的本性。西珍妈妈穷尽了半生只为复仇,却在得到孩子之后像妈妈一样温柔地疼爱。
比起看到犯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更愿意看到西珍妈妈最终释怀的一幕。她平静地拿着花走在去看望西珍的路上,太阳从身后照着,鸟叫声,树叶声,全片从未如此平静。感恩最终至少是一个让观众放心的结局。
金相庆严正花比起从前演技都莫名其妙大大地提高了,特别是从此我完全对严正花改观。当初一个晚上百无聊赖跳着看完魔女的恋爱感叹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角色给这样的演员,微微的整形后遗症脸加上浮躁夸张的演技,看完即删心情也并不愉快。可是这次我却真的看到了严正花脱离狗血偶像剧后本身的样子,好演技,好情感,还有动人的影响力。其实就算曾经是歌手出道又怎样,就算经历大大小小整形又怎样,至少人家以演员活动的现在并没有愧对她的身份。是演员,演好戏,就是值得称赞的。
不知道为什么名气不响,但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悬疑片之一。

 5 ) 韩国犯罪悬疑片能走多远?

我曾经是韩国犯罪电影的忠实粉丝,曾经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在电影领域,韩国已经把日本和中国这两个邻国甩在了身后。就犯罪电影而言,韩国人做出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比如《黄海》、《追击者》、《杀人回忆》等等,总体上它比邻国电影更有节奏快感,更有社会批判深度,演员的表演也更有力。可以说,韩国影视人学好莱坞学到家了。

但一路看下来,我逐渐对韩国犯罪电影失去了原有的热情。确实,它的节奏还是那么明快,正派和反派的角逐依旧激烈,影片也常涉及到对社会的批判。但总体而言,犯罪悬疑的路子是越走越窄了。为了维持原有的快感,创作者们不得不加入更多佐料,更多冲突,追逐,掩饰与反转,有时甚至牺牲掉故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韩国犯罪电影逐渐沦为一道麻辣快餐,为了让食客吃起来有滋有味,大剂量地添加辣椒味精地沟油。这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套路。到处都有冲突(警察里肯定有坏人),随处可见阴谋(政府是大反派),反转在意想不到之处浮现,观众在情节的波浪里随波逐流,之后才模糊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故事这么讲只会越重复,更套路,从而失去从更深层面上打动观众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反而做的更好一些。故事情节应当为故事主题服务,最终传达意义和感受。它不能沦为为了情节而情节,一味追求片刻感官的刺激——情节因此越发走向离奇。凶杀案不够味道,那就设置变态杀手犯下连环案,然后添加伦理的,情感的作为佐料,出锅前浇一勺社会阴暗面,假装自己在批判。

中国影视人学韩国电影不能一味照搬,学表演学节奏控制都好,但做成《爆裂无声》那样子就行不通。豆瓣青年也不该把自己肤浅的审美强加给大众,为它高口碑低票房叫屈。事情就是这样。

以下是观影随记。——————————————————————————————-——

15年前的命案再次浮出水面

(韩国电影里制造冲突反转与控制节奏的手法)

凶手在当年的案发现场献花

根据线索寻找凶手

线索:行车记录,监控,找到被盗车辆,凶手心虚逃跑,追捕然后失败,但留下别的线索——一把伞

(罪犯虽然出场,但始终是不能当场抓获,失之交臂后会留下线索备用。)

另一起绑架案上演,编剧让所有人以为这是同一凶手的再次作案

凶手打来电话,索要赎金,警方策划抓捕,反转——来者是受害人爷爷

接下来是再次反转,警方断定爷爷就是绑架者。

此处最大的bug是爷爷为什么要绑架孙女,这在清理上完全讲不通,但是为了后续的反转效果,只得如此。除了此处,影片还有不少为了追求冲突与转折生硬的地方。

但情节的发展一浪接一浪,让观众无暇思考。

另一条叙事线索:西珍妈妈根据雨伞追查,找到凶手身份,开始策划绑架

两条线索交汇在警察明白绑架者是西珍妈妈的那一刻,真相因此而大白。

然后进入影片的主题环节(可以是社会批判,现实主义,伦理困境)但这不是重点。

影片结束。

 6 ) 人性的泯灭

不得不说,虽然韩国从政治意义上来讲不喜欢,但韩国的编剧都很丰富,我是说内心很丰富,看过的韩剧,电影,都很会编,真正叫编剧。
说回主题,这部悬疑类的影片确定挖掘了人性最深处,最自私的一面。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病受到折腾而痛苦,作为家人不忍心如此看着自己孩子受苦,铤而走险而去绑架别人的女儿从而获得一大笔的绑票钱来解救自己的孩子。这里说的是,你怕自己的孩子痛苦,而去伤害别人的孩子,你自己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别人的心肝宝贝啊,这里就揭示出人性最自私的一面,但我想说的是,这个男人,确切说过了十五年后变成老人的男人,是个极其自私的人,即使你绑架了别人的孩子,将心比心你不能好好对待孩子吗?弄得孩子极力反抗而致于勋命,你说你不是故意,其实这人打心底的是自私的,猥琐的,即使有人说你是有苦衷的也罢,全都掩盖不了一个自私人的嘴脸。直至后来,死去孩子的母亲用相同的手段绑架这个自私老男人的孙女,这个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可见一斑啊,像个真正的母亲一样,善待着小女孩,直到小女孩回到妈妈身边是带着灿烂微笑的,这其实想说人性的自私,不如说是这个男人老男人的自私,根本不要上升到一个人性的过程好伐?
但结尾处追踪了十五年的刑警跟失去孩子的母亲共同默契的将犯人送进监狱,这才是真正对人性的考验过程。

 7 ) 《蒙太奇》,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身份错位,如何在故事结构中运用?

《蒙太奇》是韩国导演郑根燮的处女作,该片在2013年上映,算是一部老片子了,主打悬疑犯罪,一出世就备受瞩目,颇受争议。引起观众争议的并非影片类型、风格这些外在的内容,而是它在故事结构和形式上的一些尝试。这些尝试打开了悬疑片一个新的角度,我们也得以通过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去看待一部电影。

说起来,韩国电影在悬疑、犯罪类型上的确是“身居高处”,罗泓轸的《追击者》、《黄海》首当其冲,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寄生虫》紧随其后,杨宇硕的《辩护人》、《铁雨》,虽牵扯ZZ题材,但骨子里那股神秘的血腥味仍清晰可见。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电影类型,复杂的现实社会结构给了电影一个契机,利用前者来设计故事,建置故事大框架,所以以往我们看的韩国电影,即使与现实社会毫无关联,但在某些设定、角度上,其实仍从现实社会中吸取灵感。

比如,《铁线虫》的城市框架,《寄生虫》的阶级框架

以及这部《蒙太奇》的犯罪框架

《蒙太奇》的开头给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说了追诉时效性这么一个问题,片里给出了一个年限:15年

意味着什么?

自罪犯被立案侦查的那一天起,到第十五年后同一天为止,超过这个时限,案件便会撤销追查,倘若没能在十五年内找到凶手或嫌疑犯,或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追责,那么过了时效期,犯人将不会为过往的罪行担负任何责任,重获新生。

这个设定是不是有点熟悉?是的,在奉俊昊的《杀人回忆》里,关于追诉时效这个细节,一直贯穿在电影间,直到最后时限到了,也没能找到罪犯,片子风格压抑绝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情感上更能使我们震撼,但这种故事设定出现一次就够了,第二个《杀人回忆》,未必能比原版更优秀,且承担的风险更大。

所以我看电影时,期待《蒙太奇》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同时也担心它没有突破。

《蒙太奇》怎么运用这个设定呢?我很好奇。

电影从一段梦开始。

这段梦,可以分解为三个片段。

「一个女人头上套着黑色塑料袋趴在方向盘上,情绪紧张」。

「从后面奔驰而过一辆面包车,车里坐着一个打电话的男人,他朝女人车里看了一眼,再往前看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车子急刹车,瞬间失控,翻倒在地,车里人生死未卜」。

「女人下车,缓缓走进车祸现场,失神间,踢到了一只被撞断了的白色水晶鞋」。

黑幕,梦戛然而止。

其实这段梦里隐藏了很多信息,只不过在刚看电影的时候很难去利用这些信息找出潜在线索,所以我们先记住这些细节,等到之后再慢慢揣摩。

然后呢,镜头直接给到了女人,女人醒了,这是女人做的一场梦,梦里元素太多,且太琐碎,一时间没有有用的信息可以利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女人,有一段悲伤的经历。

这是一个突破口,看电影要么从事件出发,要么从人出发,无论是事件还是人,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都是极庞大的,且都是相互关联的。你找到了一条线索,就可以顺着这条线索一直走下去,只要中途没有遗漏的细节,就可以直到故事终点。

而至于我说的对不对,我们在故事中找答案。

后来呢,警察上门,和女人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我在上面提到的“15年时效期”这个细节,原来在十五年前,一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失踪了,而这个女人就是西珍的妈妈。嫌犯一直没有踪迹,而下个星期追诉将会截止,到那时候,即使抓到了犯人,也无法定罪了。

当年警官吴青浩亲口答应了西珍妈妈,一定会把犯人抓到手,但眼下时限将过,再大的承诺也没有意义了。

怎么办?争分夺秒。

抓住这短暂的一周时间,抱着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的决心,替受害者伸张正义,或许会创造奇迹也说不定,还真巧,恰恰都在这个紧要关头,嫌疑人露出了马脚——在案件现场放了一束花。

吴青浩抓住了这个线索,先是找监控,查车牌,无果;然后再找路人,查行车记录仪,无果;最后,他去过去的几个案件现场,收集车辙印,仍是无法追踪到犯人踪迹。

没想到,吴青浩再次与嫌疑人打了照面,这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嫌疑人的车,车上的标志和记忆中的标志一模一样!这个故事设定有点奇幻,但为了戏剧冲突,电影这样设定我倒能接受,不过尽管他发现了嫌疑人的车,也发现了嫌疑人,最终还是跟丢了。

这次逃脱,让嫌疑人彻底摆脱追捕,破案无望,伴随着午夜十二点到来,这起案子也消失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吴青浩决心辞职,自此离开警局,这场历时十五年的诱拐案,宣布结束。

但整部片子到现在才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在追诉时效期结束后,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必须提到的是,在警官吴青浩和嫌疑人的追逐戏里,有一个片段的一个细节需要再说一下:尽管吴青浩没能追上嫌疑人,但在一家面馆里,嫌疑人为了挣脱追捕,仓促逃跑时没拿带到店里的伞,而吴青浩和他的同事也没有注意到那把伞。这个细节很重要,之后再说。

十五年时效期过了,嫌犯找不找得到都已经不重要了,那么显然该片并没有纠结于时效期这个细节,它还想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个期限之外的事情。

2012年由韩国导演郑秉吉执导的《我是杀人犯》,讲述的便是一个时效期外的故事,该片讲述了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还未破案,就超过时效期后,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终于露面,出版自传,并成为明星的故事。由于该片略带荒诞的现实意义,在2017年,日本翻拍此片,起名《22年后的自白》,该片于2019年在国内上映,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一定还有印象。

那么《蒙太奇》会是这样的故事套路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激烈的追逐戏码后,是一段漫长平淡期,吴青浩辞职,诱拐案沉没,受害者无人问津。每个人,每件事情需要一把斧子去凿开表面的冰层,挖掘真相,而电影也急需一个转折点来让故事焕发生机,这个生机就是:

另一起全新的诱拐案。

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地址,同样的照片线索,同样的路线规划,以及同样的作案手法,一切都和十五年前的那起诱拐案惊人的相似,致使警局首先就想到了当年诱拐案的负责人:吴青浩。

一场猫抓老鼠的好戏,再一次上演,这一次,一切都有了把握。

追踪电话,搜索现场,准备钱袋,一切井然有序。

到了交钱那天,车站出站口一堆警察,没用,当年也是如此,还是没抓到。那嫌疑犯在哪呢?

吴青浩知道答案,嫌疑犯钻车底,躲列车,翻围墙,吴青浩紧随其后,十五年前的逃跑计划,如今再度上演,但这一次,他再也逃不掉。

提线,收网,抓鱼。一气呵成。

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这起诱拐案的嫌疑犯,竟然是失踪女孩的外公!

虽然难以想象,但众多线索都指向这个外公,包括电话里的录音和电话亭里烟头上的DNA,这个诱拐案终于告破。

但貌似还有一些细节让人心生疑惑:外公诱拐自己的外孙女的动机是什么,是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把钱袋扔出去(在被抓过程中,他奋力想将钱袋扔出围墙),还有,他为什么要模仿当年的诱拐细节,还是说当年的案件也是他所为?

这些细节,让吴青浩也疑惑不已,直到找警局老朋友比对十五年前和现在的嫌疑人录音的时候,才找到突破口,原来,新录音看起来新,其实是旧录音的拷贝版,是新的嫌疑人拿着录音机播放的片段,这段录音其实是十五年前所录。而这段录音的主人,就是这位外公。

这不就说明了这位外公实际上就是十五年前的嫌疑犯了嘛!是的,这是一个意外的突破,但十五年后的诱拐案呢,还是他吗?

另有其人。无论是将钱袋扔出围墙还是利用录音模仿犯罪的手法,都证明了其实这起诱拐案的真凶仍旧没被抓到,这个通过模仿犯罪的真凶,利用制造的假象让过去的嫌疑犯暴露,让加害者成为了受害者,说明他对加害者极其痛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模仿细节,伪装嫌犯抛线索,讲条件,灭证据,说明他熟知十五年前的案件细节,且懂得完美作案。

这个人,一定是认识嫌犯的人,并且一定对他恨之入骨。吴青浩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是西珍的妈妈,那起十五年前诱拐案当事人的母亲。

虽然没有线索指向这位母亲,但其实电影在一些细节上,都有所暗示,就是我在前面提醒大家注意的那个细节,那把遗留在面店的伞,伞上写了一家公司的名字。这个细节被安排成了一条支线,在支线里,西珍的母亲回到面店,拿到了这把伞,想请求当时还在警局的吴青浩帮助,但感觉无望的他拒绝了西珍妈妈的请求,此事之后不了了之。

但这条线索并没有断,其实西珍妈妈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努力排查和筛选,这把伞只赠与公司优质客户,她就从这些人中筛选出诸多嫌疑人中,并终于在嫌疑犯的家里,发现了嫌疑犯。她想亲手杀了他,但最终没有下手,不是因为下不去,而是想把这么多年的痛苦加倍还于加害者的身上。

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身份的错位让电影迎来了第二次转折,你或许不记得当时的种种细节,但光是这次错位,就足以让你印象深刻。

它把电影彻底拼接成了一个整体。

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这点不用我多费口舌,《蒙太奇》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来给我们制造了一场梦。

电影开篇,破碎的镜头,中间,混乱的细节,之后呢,是匆忙的结尾,一切都像赶工一样,匆匆达到目的,但都是残缺的内容。当然了,片段本身是完整的,缺的,是故事。

拿开篇举例,西珍妈妈的梦,有画面,还有细节,但缺什么,缺人。人的细节,只能用人来补。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来填补缺失的细节的,吴青浩是打电话的男人,那么关于他的细节,需要他自己来说。嫌疑犯也是如此。

这也是影像的魅力所在。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身份错位,只不过是让这种细节重演,让我们更容易看清它们,发现它们,而不是创造它们。

这一点,很像电影《控方证人》里,即使故事细节在之前有所演绎,到了法庭上,所有细节仍要重演一遍,复述一遍,为什么,因为故事仍有疏漏,只有重演,才能发现真相,也只有重演,才能填补上之前缺少的细节。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西珍妈妈在西珍失踪的最后现场放了一双白色的水晶鞋,这个画面,和开头梦里的场景是否有些神似呢?

电影的艺术,是蒙太奇的艺术,也是重复的艺术。

最终,嫌疑犯怎么样了呢,真凶找到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你去电影里找了,电影有蒙太奇,文字也有,事件的真相,也隐藏在这篇稿子里,需要你的慧眼去发掘它,补充它。

相信重读几遍,你终会寻得答案。

 短评

拍得一般。可人家原名叫《蒙太奇》,是哪位大师给翻译个名《抓住那个家伙》——喂这明明是所有犯罪片的名字好不好!

3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两个大bug,一个就是爷爷最开始失踪了没人发现的。第二个就是凶手的目标那么明确了为什么还要有一个黑衣人抓别家小男孩的片段,纯粹是为了误导观众的嘛。

5分钟前
  • Angelababa
  • 推荐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7分钟前
  • 痴情的猪
  • 力荐

2019年《误杀》→ 2013年《蒙太奇》。个人感觉《误杀》有个细节比《较量》《误杀瞒天记》更为严谨,就是「男主去开车时戴手套以防在车上留下指纹」,如今看来可能有受《蒙太奇》启发。《蒙太奇》最后「为了家人,所以不择手段」的点题与同是2013年的电影《较量》异曲同工,挺巧。另外,这部有“复仇”感觉的电影还让我联想起《告白》。通过交叉蒙太奇将不同时空的故事线来回剪辑营造出的悬疑效果值得赞扬,不过有些担心“女孩”回家跟父母道明“绑架她的人另有其人”会导致男女主角的所作所为前功尽弃。

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结构架得妙。反转又反转也是下了心思。把追诉期这个韩国犯罪题材里的老梗玩得花样翻新。但小女孩看到了犯人,这种洞能不能再补补?这种程度的绑架15年抓不到也需要点解释才行。严正花演技是好的,可惜脸太出戏,说是丧女15载的苦母没有说服力,特写尤其。

11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编剧太牛掰了,幸好看片前没被剧透

15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以暴制暴的完美诠释。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到最后,忍了很久的眼泪还是掉下来了。唉,套句韩剧常用的台词:“你让我痛苦,我要让你的眼睛流血泪。” 在法律无法追究凶手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正确性,法律无法给我们公正,我们用血用一切都要跟你同归于尽。

2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韩国这种绑架小孩题材的电影蛮多的,所以看前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蛋四,作为一部终于有结局的,它还是shock到了我。。编剧好牛逼,必须五星好评(喜欢的可以去看一下“孩子们”跟“那家伙的声音”)

24分钟前
  • kenda
  • 力荐

哎呀当然回头一想会有很多漏洞且不太合理,但真的好会编呀!!严正花的脸……让人好担心……

27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大爷你跑的也太快了,钙片没少吃吧

31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没有人能全心而退,补充个细节,爷爷最开始没有报警而是选择说:听绑匪的话孩子就一定能回来! 这个细节大家感受 细细体会下。

35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力荐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初中时第一次读日式悬疑的感觉.

36分钟前
  • 夜间飞行
  • 推荐

韩国现在类型片拍得真是好,剧情结构错综复杂,还能拍得流畅自如,真是越来越滋润了。一个破不掉的儿童绑架案,到真相大白罪犯彻底认罪伏法,居然能够反转两遍剧情,令我叹为观止。

39分钟前
  • 韩少
  • 力荐

棒国电影太惊人了,这批70后小导演的处女作一个比一个猛啊!!编得也好,配乐、镜头、电影语言什么的都好凶残。一生推啊一生推!

40分钟前
  • jun.
  • 力荐

导演意图是好的,但是驾驭的有点混乱。而且那个老头假扮军人逃跑的场面,俨然像个训练有素的年轻小伙子,哪像老头啊,不符合逻辑。

42分钟前
  • Capricorn_k
  • 还行

加害者和被害者身份的完美置换,捍卫正义者最终却只能通过非正义手段来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绝对是今年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韩国电影,没有之一。

44分钟前
  • 自由之翼404
  • 力荐

金相庆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就是长得太主旋律了,感觉随时会说出:“你们犯罪分子这么凶残,党和人民知道吗?”

48分钟前
  • 囧叔
  • 力荐

用剪辑打乱时间线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但始终免不了炫技取巧的意思。韩国的悬疑罪案片太成功了,这部只能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btw原来“杀人回忆”都已经过去10年了,主演一点没变~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剧情反转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编剧,导演水平不错,演员也给力,很好看的一个故事!

50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