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内详

导演:李伊平

 剧照

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2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3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4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5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6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3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4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5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6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7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8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19老广的味道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7

详细剧情

  《老广的味道》以独特视角深入广东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体现特色全粤菜谱。上山下海,探索南粤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鲜;味蕾冒险,展现岭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依天而食,回归老广时令节气的饮食法则;原声原味,搜寻天间特色环境的自然之味。大道至简,还原广东乡野厨艺的朴素之心;以食养生,揭示南方天地元气的滋养之谜。

 长篇影评

 1 ) 个人记录,我不吃的不记

第一集

潮汕饶平-麻鱼(海鳗):11-1月,咸菜炒麻鱼、清蒸咸麻鱼

增城-荔枝菌(五月菇):5月,未开伞清蒸荔枝菌、开伞清汤荔枝菌

珠海斗门-重壳蟹:11月,清水煮重壳蟹、重壳蟹蒸水蛋

珠海乾务-青蟹:深秋初冬成膏蟹

清远-清远鸡:葱油鸡、白切鸡

惠州南昆山-冬笋:10-1月,五花肉炒冬笋、冬笋蒸腊肉

韶关南雄-酸笋:春秋

第二集

湛江-沙虫:蒜蓉粉丝蒸沙虫、沙虫刺身、椒盐沙虫

中山竹排村-禾虫:农历九月初一、十五,禾虫炒蛋、爆炒禾虫

梅州平远-红菌豆腐:红焖红菌豆腐头

第三集

增城-迟菜心:冬至后1月,盐水菜心、上汤菜心、爆炒菜心、猪油渣炒菜心、菜干汤、菜头小炒

木棉花:春天,祛湿木棉花汤

菠萝:春天,菠萝蛤蜊汤

佛山顺德:(端午节看扒龙舟)豉油鸡

汕头澄海盐鸿-薄壳米:夏天,薄壳粿、金不换炒薄壳

东莞-腊味:广式腊味饭

第四集

汕尾-生蚝:深圳蚝门九式

广州西关:广州点一笼,早茶(虾饺、叉烧包

台山-虾仁

中山小榄:荷叶烧鹅、清香荷叶饭、荷香五谷隔水蒸鸡、荷香卤水、酸梅豉汁蒸鳗鱼

汕头:潮汕味馆,生腌膏蟹、鲍汁焗花胶

第五集

汕头:老潮兴,鼠壳粿、玉米粿、韭菜粿、油煎红桃粿

梅州大埔:老鼠粄、笋粄

广州番禺:奶牛皇后,双皮奶、姜撞奶

汕头达濠:秋冬,紫菜鱼丸汤、墨鱼卵粿

 2 ) 水耕种植蔬菜。

关于最后一集,那个50岁的农业博士从海外归来。他所说的道法自然啊,不爱生命的人是不适合沾农业的,这些我都同意。 但是他这种精心呵护的方法,成本略高,也就算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可能会妨碍植物的生长天性。 首先得承认:显然,关于土壤与植物、动物及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而过度倾向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提出来的一点质疑,也许不过是一方偏执的结果。 因为在我们尚未深入了解食物、土壤以及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之前,我们可能会一直重复同样的错误。 有趣的是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拥有的生化知识足以描绘出完整的地图。 你应该还记得,1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利比希自认为发现了土壤肥沃的奥秘:氮、磷、钾。而这位化学家在食物中发现主要营养素时,又自认为掌握了人类营养的关键。利比希对土壤和食物的描述并没有错,但他所犯下的致命错误是,不论是植物或人类,只要供给其足够的养分,就足以维持健康 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对植物中的多酚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渴求。但从历史中我们也得知,这微薄的认识根本还未触及营养学的核心。最表层的研究是在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找出了主要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化学家分离出这些化合物,然后自认为破解了人类营养的关键密码。但有些人(例如水手)的饮食中即使富含主要营养素,却依然会生病。后来科学家发现了几种主要的维生素,才解开生病的奥秘(因为人类是唯一几个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的动物) 我们不禁怀疑,植物身上还有哪些作用,还包含哪些物质,是人类天生需要却尚未被发现的? 让我们回到多酚。为什么有机栽培蔬果所含的多酚会比较多? 查找了许多论文,发现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提出了两个理论。 一个是:植物制造这些化合物最初是为了抵抗害虫与疾病,来自病虫害的压力越大,植物产生的多酚就越多。这些化合物是自然选择下的产物,更确切来说,也是植物与害虫病原共同演化的结果。谁会想到,这些植物自制的杀虫剂竟能让人类获益?谁又想得到,人类会发明农业,然后剥夺了这种利益?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博士做的方法是对的,他没有使用杀虫剂。但是这种温室大棚的做法反过来又抑制了植物自身分泌杀虫剂,植物的天然优势或许被人为的摘除了。或许博士的初衷就是要精心呵护植物,因此也就不需要那么努力制造自己的多酚杀虫剂。 论文的第二个理论认为,用化学肥料施肥的土壤所含的成分太单一,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原料让植物合成这些多酚,于是植物就变得比较脆弱,采用传统方式种植的植物就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我也同意,博士并没有使用化学肥料,而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博士的方法是使植物离地面1m高从而远离病虫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足以让植物安全的度过生长期,但如果植物还要制造大量维生素C、茄红素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只有氮磷钾是不够的。碰巧的是,许多多酚,特别是黄酮醇(flavonol)这类多酚,与水果或蔬菜的特殊风味有关。 但是植物远离土壤的这种做法就类似于生下来的孩子直接喝奶粉,远离母乳,在我看来,这是残忍的。所谓的“精细管理”虽好,但也许把nature扭曲了。 土壤中一些未知的特质,可能对我们食物和人体的某些未知特质有所贡献。用这样一种外在的、简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忽视了其中细小的、各种因素的关联。我认为这种方式还需要大大的改进。毕竟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体的结构,实在是太微妙复杂了,不是你今天一个科学研究,结果明天一个研究成果就能找到答案的。总之,人类对科学需要长期保持怀疑 注: 「多酚」是在植物性食物中发现的、具有潜在促进健康作用的化合物。它存在于一些常见的植物性食物,如可可豆,爆米花,茶,大豆,红酒,蔬菜和水果中。赋予巧克力独特魅力的成份就是多酚。蔬菜的多酚含量通常比水果低。洋葱、花椰菜、卷心菜、芹菜、香菜是黄酮醇和类黄酮的可靠来源。此外,甜菜、红卷心菜和大黄等红色蔬菜的多酚含量也较高。 多酚是植物制造出的二次代谢物,近年来才发现它对于人类健康与营养都至关重要。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人体过量自由基的危害。其中有些能预防或对抗癌症,有些则具有抗菌性。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以有机或其他永续方式栽培出来的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和各种多酚的含量都比较高。

 3 ) 精致的老广

曾在广州生活了四年

因为喜欢广东美食的精致而看

越看越想早点回到广东(计划今年10月底从北京回去)

广东是一个充满生活感的地方

潮州的馃是小资的甜,潮汕牛肉火锅是火热的鲜

虽然大学待了四年

但是对于广东的美食和人情只是其外,不知其中

原来,双皮奶的制作工序这么复杂

原来,姜撞奶的秘诀在于"撞"

原来,毕业后很多同学选择回到佛山、顺德,就是广东人在工作和家庭故土之间的拿捏和取舍

当然,看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旁白用词"趋之若鹜",很明显误用了

希望都能有文学方面的审查吧,不要误导了学生

 4 ) 地点-食物

汕尾红海湾-麻鱼

广州增城-荔枝菌

珠海斗门-重壳蟹

清远笔架山-清远鸡

惠州南昆山-冬笋

韶关南雄-酸笋

惠州罗浮山-盆菜宴

遂溪草潭-沙虫

中山神湾-禾虫

梅州平远仁居-红菌豆腐

广宁南街-竹虫

冬至增城-迟菜心

春分广州-木棉花汤

谷雨湛江徐闻-菠萝

芒种南海-龙舟饭

大暑汕头-薄壳米

秋分东莞高埗镇-腊肠

汕尾红海湾-蚝

广州西关-点心(台山北陡镇)

中山小榄-鲍鱼

汕头牛田洋-鱼胶&腌蟹

广州-美食摄影师

汕头澄海-粿(潮州凤凰山-鼠曲草)

肇庆鼎湖-裹蒸粽

梅州大埔-老鼠粄&笋粄&鸭松羹

广州番禺-水牛奶(双皮奶)

汕头达濠-鱼丸

广州白云-手作生活

 5 ) 广东菜记录(自用)

1. 鲜

汕尾红海湾 --- 咸菜炒麻鱼,清蒸鲜麻鱼

广州增城的西湖滩村 --- 清蒸荔枝菌,清汤荔枝菌

珠海西部 --- 清水煮重壳蟹,清蒸重壳蟹

清远笔架山 --- 葱油鸡

惠州南昆山 --- 五花肉炒冬笋,冬笋炒菜心,冬笋蒸腊肉

韶关南雄 --- 酸笋鸭

惠州罗浮山 --- 盆菜

8_9#((2(28_(($(2()2)#++_($(2(#($(($($(2(2(#(($(_($(2(2($(3(($($($($(2(2((#

未完

 6 ) 还是值得一看

第一季共五集分别是鲜、偏、时、精、造。感觉都未能扣准这些主题完整而全面地介绍。选材上感觉也不是很有代表性。另外第二集就杀出一个“偏”,让人有点触目惊心。第五集提出:潮汕人为什么如此热爱粿?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总结概括一个答案。而且潮汕的粿,哪只那么几个品种啊?实在是太多好了吧!可能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面的好几季吧。还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看随手笔记。

老广的味道•第一季(2016) 第一集•鲜 既捞既食,鲜宰当下。 汕尾红海湾。麻鱼学名海鳗门鳝。咸菜炒麻鱼。咸麻鱼。 广州增城荔枝菌 五月菇。菌尖半打开状态为最佳,无法人工培育。伞未全打开的用来清蒸。伞打开的用来滚汤。清汤荔枝菌味道清香可口。 珠海斗门乾务。重壳蟹有两层壳。一软一硬。100斤青蟹大约有一斤重壳蟹。 养蟹喂食蚬仔。芦苇叶可成为隔离青蟹互相格杀的屏障,从而保护脱壳的重壳蟹。清蒸。蒸蛋。炒鸡肉。 清远笔架山。李建强清远鸡,放养180天的走地鸡。 惠州南昆山。冬笋,夏天采茶,冬天挖笋。五花肉炒冬笋。四季都有笋,冬笋最佳,其次春笋。韶关南雄。酸笋。新田村姓氏节,酸笋鸭。 惠州罗浮山。养生盆菜迎新宴。酥醪村。桂皮八角焖猪肉。 食在当地,食在当下。食物从产地到餐厅或餐桌之间的食物里程越长,餐饮成本就越高,食物品质也越差,采摘后尽快食用是最好确保食材新鲜的方法,所有的味道其实都是每种食材对自然生长的记忆,尽快食用“鲜”也就是对这种记忆的最大保存。 第二集•偏 湛江遂溪草潭水蚯蚓(沙虫)蒜蓉粉丝蒸沙虫。十斤沙虫出一斤沙虫干。 中山禾虫,每年九月初一以及十五是禾虫最多的时候。100多元一斤。 肇庆广宁竹鼠。吃竹子,肉清甜 广州番禺钟村三宝:桂花蝉(钟村瓜子),龙虱,田鼠 桂花蝉非蝉类,是水甴曱,治夜尿 梅州平远仁居红菌豆腐,客家人喜欢吃豆腐。红菌豆腐含有一种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平远名菜红菌豆腐。 肇庆广宁,有伟哥之称貌似蜂蛹的竹虫,70元/斤 吃昆虫这些让外地人惊奇的事情,对于老广来说,就是惯常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的差异,更关乎的是地理环境,对于这些食材“偏好”,只是岭南人的祖先,感激大自然的慷慨,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罢了。 第三集•时 不时不食。吃当季食物,既能确保新鲜,也最护益身体。广东人讲究“时食”,耕作者们更是保留传统,保留对节气的尊重。对他们来说,时令从来不是随手翻去的日历,而是水稻的生长,食材的挖取,腌菜的晾晒。千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按照大自然拟好的菜谱,依时种养,顺序收获。 冬至:广州增城迟菜心。盐水菜心。 春分:去湿清热木棉,配白芍,茯苓,赤小豆,白术,扁豆,薏米,淮山。夏季加金银花菊花煲水喝。春食花秋食菌。 谷雨:湛江徐闻菠萝。菠萝蛤蜊汤。菠萝咕噜肉。 芒种:龙舟饭。竞投烧猪。 大暑:汕头。薄壳米,澄海盐鸿。薄壳粿。金不换(千层塔)炒薄壳 秋分:秋风起,食腊味。广式腊味饭。东莞吕衬婵腊味厂。矮仔肠。 立冬。养蛇户莫广昌。椒盐蛇块。 顺德: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粥底蛇火锅。蛇羹。 尊重时令,就近在本土选择食物,依然是老广的饮食哲学。也许按规律行事,按规矩做人,不逾越,不放肆,更是老广“不时不食”所传递的精髓。 第四集•精 饮食之道,存乎一心。精挑细选,精准烹饪。这种貌似平淡的“食”则背后,是老广食得精者深入骨髓的追求。他们化身科学家,随天气时节环境的变化,在物种万千的大自然中寻找最佳配方,在无穷尽的搭配实验里,破译隐藏的美食密码。 生蚝 蚝爷陈汉宗 秘浸金蚝皇 家乡汕尾红海湾。农历九月到第二年三月是蚝最肥美的时期。 广州西关。原亚视美食节目制作人May姐黄丽梅。开点心店:點一籠,香港师傅石锦洪 (曾经是利苑的点心总厨)。台山北徒镇渔民林东秧,虾饺之虾的来源 麦广帆,鲍鱼大王杨贯一的徒弟。中山小榄 麦广帆的故乡, 荷叶烧鸭,清香荷叶饭,荷香五谷隔水蒸鸡(莲子眉豆玉米?),酸梅豉汁蒸鳗鱼。干鲍属于收藏越久越金贵的食材,五、六头干鲍可给女儿当嫁妆。存放几年后会起一层白色的霜状物质,不是发霉,而是盐分渗出表面。两头三头的干鲍很少见。 张新民,汕头市潮菜研究会创始人,记者出身,开办潮汕文化专栏后,成为了美食家。 汕头牛田洋养蟹福地。生腌膏蟹。鲍汁焗花胶。公胶口味比母胶好。保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量会变轻,颜色会变得更加金黄,药效会更好。 广州张张无忌,美食摄影师。炭炉羊腩。 无忌醉街Chris的T馆 厨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食材本身的特性表现出来。 善待食材,把每种味道发挥得淋漓尽致。精打细算,简单如一日三餐,都能打理出入口难忘的滋味。正是这种日常的精致,这种对食材的用心研究,对食物的达观与尊重,才是老广味道真正的灵魂与格调。 第五集•造 一百双手能造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奔放,有的温柔。千百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只为了在老广们心中比天还大的两个字“好吃”。手与心相连,在冰冷的机械工业时代,匠人手造的食物,是人和自然的对话;是浮躁世界里,手艺人对生活的热忱和坚守。 汕头澄海郑锦辉郑少君夫妻的老潮兴粿品店。 潮汕粿品制作技艺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每个时节都有相应的粿品需求。 鼠(粬)壳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鼠壳粿 韭菜粿 红桃粿 不煎不炸没好果。吃的就是它的香酥。 潮汕人为什么如此热爱粿? 粿,贯穿在潮人的整个生活图景中。暖胃,暖心。 广东肇庆裹蒸粽。芒叶是包普通粽子用的叶子。裏蒸粽用的是柊叶子。高佬苏。(苏少菲) 梅州大埔小吃文化传承人人 丘怀玲 老鼠粄(米粉) 笋粄 (木薯粉)鸭(压)松羹。忆子粄 发粄 算盘子 番禺沙湾王秀甜水牛场(沙湾奶牛皇后。)双皮奶(水牛奶+鸡蛋青+白糖)。最好的双皮奶是勺子在上面放置,取起时勺底不粘双皮奶。 汕头达濠。鱼丸店。那哥鱼去骨剁碎加面粉、蛋清搅拌,捶打15分钟。紫菜鱼丸汤。墨鱼卵粿。达濠蒂蒂香鱼丸店。 广州谭卓南水培蔬菜(澳籍华人农业博士)。帽峰山白山村,水耕种植实验与参观基地。 水耕种植更环保更健康。 这些来自广东民间的美食手作者,他们的匠心,他们对制作食物每一道工序的要求,已然隐藏在了日常的习惯之中。习惯慢慢演变为一种常态,进而延续为一个传统。而这种习惯和传统就是他们的大匠之道。

 7 ) 广味:清、嫩、鮮、纯

对于没事纪录片那当然是我的最爱,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能够感受到老广人对于食材的讲究,对于色香味的满足,唇齿之间就好像品尝到了老广味道,这是对味蕾的刺激,对于美食我是热爱的,民以食为天,山珍海味,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柴米油盐酱醋茶尽显独特味道。

 8 ) 广州的味道

4月刚刚去了广州,实在太多好吃的了,回家就忍不住翻出跟广州相关的纪录片了。

第一集讲的鲜。介绍了沿海城市特有的捕鱼活动和鱼。广州这边吃麻鱼哦?我们这次去的小伙伴都不吃鱼哈哈哈,都没有尝到广州的鱼。

捕鱼人

知道广州有荔枝,但我不知道有荔枝菌。主要在五月出产。菌要手撕,不能刀切。感觉味道会好鲜甜。

荔枝菌

当然还有少不了的螃蟹,广东好爱清蒸,能吃到最大的鲜味。

清蒸重壳蟹

鲜笋,感觉广东人好会品食物的鲜味啊!

广式腊肠,我的爱!加到煲仔饭里超级香。

腊肠

 短评

广东人对食物的极致追求,诚意推荐。

5分钟前
  • 梁臻頤
  • 力荐

食材那么多,能不能多拍一些我见过吃过的好不好?好歹也是广府人啊

8分钟前
  • 逆风飞扬
  • 还行

看完觉得,广东人真的太会吃了,对吃的研究太深了

13分钟前
  • 古尔齐亚
  • 力荐

剧组资料组是会吃的 纪录片本身的故事性也完成得很好 对美食纪录片没有再多要求 这几年若有空 一定开趟长途去顺德和江门转转 吃几家标记已久的偏僻店子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除了第二集各种一大群活着的沙虫、禾虫以外,都还是可以接受的,感觉那个竹鼠也意外的可爱……总感觉没介绍煲仔饭?

20分钟前
  • WSi
  • 推荐

身为广东人,好遗憾啊,里面的美食百分之九十没吃过。以我对广东人敢吃程度的了解,在拍吃的时候注意人文和环保,他们还是很克制了,并没有展现广东人吃的千奇百怪的东西。看完后不仅仅是馋了饿了,还有那份老广情怀,被唤起了。

24分钟前
  • 灯小肥
  • 力荐

第一集:海鳗,重壳蟹,荔枝菌,笋干,盆菜。第二集:虫鼠: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红菌豆腐,竹虫。第三集:迟菜心,菠萝咕噜肉,龙舟丁,薄壳米,腊味饭,蛇羹。第四集:生蚝,点心,腌蟹。

28分钟前
  • melody
  • 推荐

善待食材,把每种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简单如一日三餐,也要精打细算出如意的滋味,对事物达观尊重,老广的味道自有其格调。

30分钟前
  • 旧风
  • 推荐

看过那么多美食纪录片,这套算是很闷的了。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央视范儿有点过重,就快做成了科教片……

32分钟前
  • 安小安
  • 还行

简直可怕,看了想死,一样都吃不到。尤其那个菊花蛇羹。

37分钟前
  • 🌊🌈♐
  • 力荐

有一些背景介绍。第一集:海鳗,重壳蟹,荔枝菌,笋干,盆菜。第二集:虫鼠: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红菌豆腐,竹虫。第三集:迟菜心,菠萝咕噜肉,龙舟丁,薄壳米,腊味饭,蛇羹。第四集:生蚝,点心,腌蟹。2019/2/13大年初九

42分钟前
  • 紫领 爱
  • 推荐

好看,特别是第二集,相信我,你会回来点赞的,嘻嘻嘻!

46分钟前
  • 数人的绵羊
  • 推荐

几乎都是闻所未闻的食物,吃法与罕见度让我感觉自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粤人那种即捞即食鲜在当下近乎苛刻地和味道的消耗赛跑和原味的稍纵即逝作斗争的饮食习惯实乃华人美食之首。

51分钟前
  • 王绛绿
  • 推荐

结构很清晰,衔接也很好。但画面不是很诱人。然后给人打广告的嫌疑有点重。特别是有一两集,介绍人比介绍食物还多恨不得。

56分钟前
  • 🐷🐷
  • 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看了一遍就会做了,这个看的很懵逼,里面的菜见都没见过,这才是真正的吃在广东吧,估计央视也不敢拍

1小时前
  • 春茂
  • 力荐

中意食荔枝菌,清远走地鸡,增城迟菜心,菠萝咕噜肉

1小时前
  • Ashes of time
  • 推荐

摄影我服,可以把稀疏平常的食物拍成美食,也不会像舌尖那样顾左右而言他

1小时前
  • 玩酷子弟
  • 推荐

有一集说有位女士养了一千多条鳄鱼,平时特别有爱心地亲自喂养他们,尤其会照顾那些身材瘦弱吃不饱的小鳄鱼。然后画风一变,这位女士做起了川贝枇杷鳄鱼汤……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2017.02.14 身为珠海人表示像第二集介绍的吃奇虫异兽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广东人罢了,这让外地人产生了“广东人什么都吃”的误解,这一集纯粹是猎奇和自黑。粤菜的精髓并不在此,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一集和第四集——在于“鲜”和“精”这两个字。

1小时前
  • 露/已停用
  • 还行

论【好食】广东人在我心中是能排第一的。不是吃货,是食客。

1小时前
  • 宠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