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1994

科幻片美国1994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肯尼思·布拉纳,汤姆·休斯克,海伦娜·伯翰·卡特,艾丹·奎因,伊安·霍姆,理查德·布赖尔斯,约翰·克里斯,罗伯特·哈迪,切瑞·朗吉,西莉亚·伊姆里,特里文·麦克道尔,Gerard Horan,Mark Hadfield,Joanna Roth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播放地址

 剧照

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2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3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4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5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6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3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4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5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6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7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8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9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7:06

详细剧情

  奄奄一息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 饰)被北极探险船救起,他告诉了船长沃尔顿(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年轻的维克多与父母收养的妹妹伊丽莎白(海伦娜·邦汉·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生活在一起,一次他偷取了一本使死人复活试验的医学笔记,并用偷来的尸体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创造物”(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可是“创造物”并不乐意这样生活,他逃走了企图开始新生,但是他失败了,经历了种种羞辱后他恨透了维克多。在维克多准备与伊丽莎白结婚时,“创造物”回来了,他残忍的杀死了新娘。悲痛欲绝的维克多故技重施,用伊丽莎白的尸体创造了一个再生人,“创造物”认为再生的新娘与自己是一样的,企图占有她,再生新娘以死相抗最后引火自焚。失去一切的维克多抛下一切追逐“创造物”,一直来到北极圈……

 长篇影评

 1 ) 注定悲剧的弗兰肯斯坦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我为这个可怜的怪物流泪了,很同情他,因为面目狰狞,因为有一副奇丑无比皮囊,因为他与众人不同,就得遭受人类有色的眼光。人们因为惧怕这样一个怪物,所以他所到之处必定会遭受追打。被创造出来,却没有人愿意照顾他,教育他。他被迫面对人类最难以忍受的孤独,没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怪物。特别市看到最后一幕的时候,我哭了,深深地被触动了。于是我去看了这本小说,很值得人深思。

 2 ) 科学怪人电影赏析

* * *

 

 

冰冻的风,冰冻的海,冰冻的船只。

一支向北极考察的队伍遭遇了冰山,所有人被困在了苍茫的白色之中。沃尔船长不顾大副的警告,一心想要以全船人有限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抵达北极的不朽的荣誉。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听见了这人迹罕至之地的另外的声音。

嘶吼。

被寒风送至。

水手们抬起了枪支。

却是一个人,蓬乱的毛发,破旧的衣衫。踉跄前行,来到沃尔船长的面前。

他说,

 

我叫维克托·弗兰肯斯坦。

 

 

* *

What is a monster?

Why is it a monster?

 

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个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而他创造科学怪人的目的,仅是希望以生命制造者的身份赢得敬仰。而电影中导演对于博士的动机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描述。在叙述中,电影将开端一直追溯到了弗兰肯斯坦的童年,塑造了爱子如命的母亲与医术高超的父亲形象,分别为弗兰肯斯坦后来制造科学怪人的动机提供了感情以及意志上的可能。

母亲的去世,使得他强烈地渴求打破自然规律的生命;而父亲的无力,又使得他把热切到近乎疯狂的目光投向了科学。电影甚至以天花、霍乱作为社会的大背景,死亡、胆怯无时不刻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你持有着“永生”的钥匙,你是否会将银针刺入科学怪人的血脉?

导演成功地让我们不再问“为什么他要创造它”这样的问题。

瘟疫与暴乱带走了大学教授的生命,弗兰肯斯坦接管了教授的一切资料与器材,唯独对此实验的敬畏。他狂热地投入了实验的准备,就像书中所说,以数人的尸体中“依旧可以运行的器官”组成一人,以电力激活,以羊水为媒介,孕育出了the Monster---科学怪人。

小说中描写它:脸色像枯萎的黄叶,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身高2.5米。而弗兰肯斯坦则在自己的日记中描述:众多先天缺陷、丑陋、遭人厌恶

And it’s dead.

 

“它”死了。

这是科学怪人的创造者第一次对其的称谓。

第一次对其的描述。

与期待。

 

 

* *

Friend Family Father

 

怪人逃了出来,躲开弗兰肯斯坦的厌恶、市井人们的追打。躲到了森林里的人家。他终日避过家人的耳目,偷偷与他们共同生活。

在看本作之前不久,我看了电影《范·海辛》(也叫驱魔人),那是少有的将吸血鬼、狼人和科学怪人等等不同元素高度结合的典范。《范·海辛》里面的科学怪人,在被创造之后便带着被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害死的博士逃离村民的追杀,之后隐居在地下。虽然对于人类的无情而愤慨并痛苦,范·海辛却对其作出了:我一辈子追杀着邪恶之物,但是在这个(虽然奇丑无比)的家伙身上,却感受不到邪恶 的评价。可见怪人始终保持着无害的心。

所以在看到怪人偷偷地帮助木屋的一家人采集过冬的作物,劈柴,孩子们天真地认为是森林的精灵在帮助的时候,我偷偷瞥向周围的观众,发现他们的嘴角或多或少泛出了笑容。

大家相信怪人其实是善良的生灵。

至少一开始是的。

怪人继续藏匿着,也许他真的想过,在这里终老一生吧。他跟着木屋的孩子们学习识字,其实这对于他来说只是回忆起大脑以前的主人的知识而已。他学会的首批单词,便是

 

“朋友” “家” 和 “父亲”

 

周围人说,这不就是怪人想得到的一切吗?

不是的,应该是:他哪怕得到其中之一,便会视其为一切。

 

所以,他什么也没有。

 

他曾经差一点便有个朋友。小说中,怪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主动接触人类。而电影里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木屋的房东前来讨债,对当时只留在屋里的老爷爷进行了毒打,怪人赶跑了房东,被双目失明的老人请进了屋。其实老人早已察觉怪人的存在,便询问他:你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怪人答:因为人们害怕我。

为什么害怕你呢?

因为他们美丽,我很丑陋。

老人说:我的手可以代替我的眼睛,让我摸摸你吧。

这无疑是最让我紧张的一个情节。老人的手慢慢滑过怪人脸颊的缝口,我想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了令人恐惧的形象。我和怪人一同等待着,老人让我们燃起了微弱的希望,我们害怕他又亲手掐灭这屡希望。

老人缓缓地放下手,说:真可怜。

如果电影在这一刻完结该有多好?

与小说的情节殊途同归地,赶回来的家人赶跑了怪人,怪人逃往森林深处,坐在树干上嚎啕大哭,那样的痛苦,即使在没有怪人的世界,夜里回想起来,眼角依然会湿润,心依然会颤抖。

他发现孩子们在房门给他们幻想中的精灵留下了礼物,又急急赶回。我猜他想要解释,我不会伤害你们,我希望可以跟你们共存。但是人去楼空。

机会的可贵,在于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机会,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怪人开始阅读弗兰肯斯坦的日记,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并且决心向这个给了他只会遭人厌恶的身体,只会感受痛苦的心的人实施报复。

 

弗兰肯斯坦! ! ! ! ! ! !

 

我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ide

 

这里需要提到伊丽莎白。

小说里她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电影中把这份感情丰富化,由伊丽莎白失去双亲,作为弗兰肯斯坦家的养女开始说起。也就是说,与小说不同,伊丽莎白并不是一开始便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而是顺着剧情,她与弗兰肯斯坦的爱情也不断接受着考验。剧中的伊丽莎白,是个坚强而又倔强的女性,她并未真正了解弗兰肯斯坦的研究,却直觉这会给他、他们带来不幸。她饱受相思之苦,却从未落泪,即使与弗兰肯斯坦的诀别。却又因他一句:别离开,而步向死亡,以及死亡之后更深的苦痛。

其实当我看到伊丽莎白的时候,心中确定她是会死的。也许是因为电影的一开始,被沃尔船长救下的弗兰肯斯坦是一个人。更多的,是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弗兰肯斯坦将要付出的代价,将比他所能承受的多得多。

怪人找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府邸,首先害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在书中他是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因为电影安排他与伊丽莎白尚未结婚,故威廉成为了维克托死去母亲的最后一个孩子)导演精心安排了又一细节,是在威廉出现在怪人面前时,怪人满怀希望地朝他走去,孩子却吓得一声尖叫夺路而逃,身上掉出弗兰肯斯坦照片做成的项链,被悲伤的怪人拾起,即化为愤怒。

威廉的死使弗兰肯斯坦意识到报复的来临,这时怪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将他约到人迹罕至的冰湖,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制造一个和我一样的女性。

只有她会正视我,珍惜我。

 

我的这颗心里,有你想象不到的最深沉的爱。

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最可怕的愤怒。

 

如果其中的一种得不到满足,我就会任另一种肆虐。

 

如果我这样做了,你打算怎么办?弗兰肯斯坦问。

我会和她一起隐居到北极,远离人类,不再出现在你的面前。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

 

但是当怪人选择了少女贾丝婷的尸体作为原材料时,弗兰肯斯坦断然拒绝。善良的贾丝婷一度暗恋着弗兰肯斯坦,鼓励伊丽莎白坚持他们的爱情,在怪人来到之时,她被诬陷杀害了威廉,惨遭绞死。

你说过,只是材料而已。

不行。

于是怪人愤然离去,带着对弗兰肯斯坦新婚的诅咒。弗兰肯斯坦带着伊丽莎白逃往城外。尽管戒备森严,仍无法阻止怪人来到落单的新娘面前。

看着伊丽莎白血红的左胸,与在怪人手里仍跳动的心脏,弗兰肯斯坦疯狂地奔回实验室,将伊丽莎白与贾丝婷的尸体肢解,重组,通电。

活! ! !活! ! !活!! ! ! !

尸体站了起来。他为她穿上婚纱。

他唤她:伊丽莎白。

他求她:说,我的名字。

 

然后他们起舞。

 

此时只有怀着一份感动与震撼,才能欣赏这段诡异的舞蹈。伊丽莎白眼里是怀疑与迷惘,她的美丽不复存在,甚至比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弗兰肯斯坦却完全沉醉,与之前一样,忘了一切,忘了我。

我想,他终于疯了吧?

又或是他终于醒了。

 

来,我的新娘。

怪人朝她伸出手。

 

说,我的名字。

弗兰肯斯坦恳求。

 

伊丽莎白最终缓缓向怪人走去,却不住地回过头。最终,在两个男性的争夺下,笑,惨笑,抚摸自己变型的面颊。

这是电影最最高潮的一环,伊丽莎白高举烛台,点燃自己肮脏的身躯,然后奔过整条走道,火焰随她蔓延创造罪恶的府邸,然后与她自己一同燃烧殆尽。

我最终没能明白伊丽莎白的动机。以及她是否还爱维克托。

 

 

* *

Name

 

从此,怪人孤独北上。弗兰肯斯坦为了终结自己一手创造的罪恶,追踪怪人到了北极。遇到了视死如归的沃尔船长。

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后,他筋疲力尽,死在了船上。

原作中,弗兰肯斯坦是跟怪人在决战中同归于尽,但是导演却安排弗兰肯斯坦力尽而亡,使我想到了很早以前读过的一个讲述法老的故事。

具体故事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法老诅咒的叛徒竭力与主角们解除诅咒,而那诅咒竟是弗兰肯斯坦,以及无数人追求的二字:

永生。

以不死之身,饱受肉体垂老,精神衰竭之苦,永无安息。

可见活着,也可以比死去更辛苦。死,可以比活更加容易。

小说的安排,多少给弗兰肯斯坦冠上了英雄的荣誉,毕竟战死,亲手除去自己的罪孽,实为人类除去一害的最好功勋。但是导演不这样想,电影把弗兰肯斯坦塑造成了一个赎罪者。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亲人、朋友乃至自己的生命。

不正是Friend Family Father?

到此才发现电影细心的安排,其实怪人学会的三个词,恰好是弗兰肯斯坦为自己所创造的悲伤的生命所付代价。

也是那生命的全部苦痛。

在木屋怪人苦求知音,他向自己的创造者讨要新娘,最后被他的父亲苦苦追杀。

这三个词,他梦寐以求,从未获得,又一直在失去。

 

看到结尾,我忍不住想,为什么要添加船长这个人物?仅仅是作为见证,或许直接以弗兰肯斯坦的自述不是更为直接?

 

沃尔船长起初不信,依旧要往北极,此时怪人钻进了弗兰肯斯坦所在的房间。正在痛哭。

船长问:你为什么哭?

怪人答:他是我的父亲。

船长又问:Who are you?

我肃然起敬。他说的是who而非what,他将怪人视为一人。

怪人答:他从未给我起名。

 

顿时明白,原来所谓的怪物,其实是指那些没有名字的生灵。

 

港版的电影《白发魔女》中,白发魔女为救卓一航而倒戈,凌云凤悲愤交加,问道:我养你教你,何以背叛?这个男人给过你什么?!

魔女答:一个名字。

《加勒比海盗》第四部惊涛骇浪中,神父对人鱼一见钟情,在人鱼遭人唾弃之时为之解围:

“她有名字!她叫艾米丽。”

最终人鱼以死回报。

 

对于那些生灵来说,名字太为宝贵。

 

因为有名字,代表它的存在得到过承认,哪怕是给它名字的唯一一人。

 

我忽地记起白龙对千寻说的话:

记住你的名字,这样才能回家。

 

 

* * *

Home

 

沃尔船长为弗兰肯斯坦宣读祷告,末了,大副提议让怪人也予以致辞。

就在这时暖风袭来,似乎是等待众人听完这个故事等得太久,冰块随之破裂。

水手们坠入冰冷的水中,纷纷往船上游去。

怪人则是去拾起尚未熄灭的火把。

跟我们一起走吧!

船长大喊。

我想,终究有人愿意以人相待。

但是怪人没有回答。他的心,恐怕已被北极圈的寒风冻住了吧!也许更早。

最寒冷的东西,已经无法被热量融化了。唯一撼动的办法就是撞击,结果也只有是粉身碎骨。

怪人游至弗兰肯斯坦的尸体旁边,高举火把,一如他的新娘,然后降下。在冰与火的交织中,合上了眼睛。

他到家了,没必要再走。

 

众人在船上目送着怪人,大副再一次问道:船长,我们现在去哪里?

船长答:回家。

 

我只知道船长被改变了,被这个遭受世人唾弃的怪人,也许,还有创造他的博士。

也许他忽然感受到了生命之重。

也许他不想这个故事随着他们一起被冰雪埋没。

 

 

最终,我们一起返航。

 

 

* * *

尾声

 

本来只打算写一点点,不知不觉就足足九页。我可以保证的是,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正如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电影在通识课上看,老师做了一些引导才有这样的感悟。这是我目前上过的唯一一次,不点名,却座无虚席的通识,后排都站了人。除了导演,我还想感谢翻译为“科学怪人”的那个人。

 

 *

怪人还在那片森林,低头看着手上小花。

木屋的孩子接近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名字。

怎么会?那我来给你取个名字吧…好吗?

 

 

 

 

                                                                                                                                                                  [完]

 3 ) 上帝将惩罚所有的实验

看了小时候看过的《弗兰肯斯坦之再生情狂》,其实原版英文名是叫“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估计翻译的时候嫌这个名字太“不知所云”了,加个再生情狂什么似乎就很有看头,但也正是这四个字,让此片光听名字像个B级片。

看到科学怪人被农家误会后,趴在野地里哭的那一段,真是伤心死我了。人只会可怜完全无能的弱者,当时的弗兰肯斯坦虽然力大无穷,但在心灵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弱者。他渴望融入到人类的世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和同伴。但是丑陋的外表让世人都认为他是怪物。丑陋如科学怪人,依然心中有巨大的爱,也因为这爱,他有巨大的愤怒,不知道这是他的可悲了还是他的幸运。

他杀了自己的“发明者”弗兰肯斯坦的亲人和爱人,让他从幸福的生活坠入痛苦、自责和悔恨的深渊。但当弗兰肯斯坦终于积郁而死,怪人却留下了诚挚的热泪。因为他虽然恨着弗兰肯斯坦,这个只给他生命,给他生命的冲动与感情,却抛弃他,不教他如何运用的人,但也把弗兰肯斯坦视作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有的联系。弗兰肯斯坦是他的朋友、是父亲,即使这个父亲连正眼看一看他亲手制造的孩子的勇气都没有,即使这个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怪人一个名字,但这却是他与这个本不欢迎他的世界的相遇的开端,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结点和源头。

怪人说他心中有巨大的愤怒和爱。其实并不矛盾,一面是羡慕,羡慕人世的美丽和弗兰肯斯坦的幸福,一面是嫉妒和自卑,因为自身的可憎和丑陋和被遗弃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但是当他最后毅然游向浮冰,怀抱弗兰肯斯坦的遗体一起在烈焰中燃烧时,被遗弃的是这个他受够了的世界和这群他受够了的人类。

弗兰肯斯坦死的时候有一段悼词:上帝将惩罚所有的实验,因为这违背主的意志,不管它是好还是坏。在对科学的质疑和保守态度中是不是没有丝毫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这本小说写于19世纪。这正是一个科学代替宗教成为新的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时期。对科学的阻碍和保留意见是“落后”“愚昧”和“顽固”的象征。人们认为在充满唯心色彩的宗教和形而上的哲学之后,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完全中立的解决世间事物,定力社会法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

在电影中,弗兰肯斯坦的老师极力否认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但科学确实涉及到哲学和伦理问题。当我们怀着“改变未来”的野心,挑战神之领域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意识自己究竟在创造什么?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的雄心勃勃也许就是明天的无限悔恨。


我们就像故事最后倾家荡产前往北极的冒险家,一路北上,一意孤行,寻求的是功成名就,流芳百世,但却离“家”越来越远。船长看着怪人和弗兰肯斯坦一起燃烧在北冰洋上的奇异景色。他打消了北上的念头,决定回家。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北上进军的欲望无比强大,虽困难重重,教训惨重,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这是人类的伟大,但我们已付出太多代价,而且还要付出更多。

 4 ) 故事情节塑造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每一部故事情节相当完美的电影,基本都是改编自小说,这部《科学怪人》也不例外,小说的定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无疑这部电影是最为终于原著的,而每一步都让我惊喜。

关键点一:故事开始的方式
在冰天雪地酷寒的北极,故事以Victor叙述他痛苦的回忆开始(小说中是以船长与妻子的回信开始描述的)。
这种故事开始的方式对于很多电影来说都不怎么常见了,在这种寒冷的天地中进行痛苦的回忆,就已经铺垫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关键点二:对于知识的追求
1793年,Victor来到德国大学学习医学,他质疑每个教授的观点,与他们争吵。物理学教授是完美唯物主义者,他信仰一切以科学为基础的事物,否定一切哲学,而Victor两者兼之,他希望两者能合二为一。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如痴如狂,其实是因为他的母亲难产过世,激发了他对生命渴望,他抱着母亲极度痛苦地哀嚎:Please ,Bring her back! 所以他在探索生命的奥秘。离家求学之前,他来到母亲的墓前说了一句话:“Oh,Mother.You should never have died.No one need ever die.I will stop this.I promise!(妈妈,你不应该死的,没人需要死亡,我要终止这一切.我发誓!)”。当医学教授对他说:我警告你,Victor,生即是生,死即是死,是自然真理。他像一头发了疯了公牛,冲教授疯狂咆哮。而这一切都是来自Victor的内心的诉求,他需要奇迹,不相信现实。

关键点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思考
人性善与恶的分水岭
人生来便是群居动物,怪人也是人,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出生,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他一开始是善良的,就像他饿了要吃东西,冷了要穿衣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尝试与人们接触,渴望得到所谓的友情失败之后,他心灰意冷,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比伤心地坐在雪地里哭了起来,他此刻明白,凭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是无法与正常人交朋友的,注定要孤独一生吗?不,他愤怒到顶点,复仇的怒火开始燃烧:“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弗兰肯斯坦,我要让你也进入痛苦的深渊”。从此,他的内心已无善良,只留下空虚的罪恶。

关键点四:审美的标准
我们的衣着光鲜,皮肤光滑,举止得当,淡吐得体,各种聚会狂欢,各种运动兴奋……无论如何怪人在我们看来都绝对是丑陋不堪,甚至恐怖恶心的。新娘再生以后,也是和怪人一样丑陋不堪的,而Victor看着再生的新娘,丝毫没有害怕,在他心里伊丽莎白依然是那么美丽,无论外表多么丑陋,内心永远是他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妻子。而当怪人对着新娘说beautiful,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beatuiful???怪人温柔地看着伊丽莎白,这个世界唯一能和他在一起,唯一能让自己不再孤独无助,唯一能让自己快乐幸福的爱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庞。当两个男人开始暴力争夺依然“美丽”的伊丽莎白时,她认清了自己的丑陋模样,并被这不可逆转的恐怖面容吓呆了,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这是一出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多么恐怖的噩梦啊,她既不可能再做VCTOR的妻子,也不可能与同样恐怖面容的怪物生活在一起,她惊叫着想要结束这个噩梦,用油灯爆燃整个身体,跳下了台阶……
美与丑的标准在此刻以女人敏感的神经,做出了最为解脱的结果。



关键点五:亲情
怪人找到Victor,要求给自己造一个和他一样女人,这样他们因为相同就能在一起,而远离这个世界,前往北极过隐居的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亲情。他责备说:“你给了我生命,却又让我自生自灭。我要你给我一个女伴,我内心有你无法想像的爱以及你无法置信的愤怒,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在最后的北极圈Victor讲完整个故事之后,陷入了困乏的睡眠,离开了这个世界。怪人坐在Victor的旁边悲伤地抽泣,船长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回答说:“He was my father”。此刻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个世界他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他为自己的生世感到悲哀,也为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感到悲哀:丑陋的外表不是你遗弃我的理由,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得不到的爱,我便将你毁灭。现在我们都如愿以偿了。他举着火把站在孤岛上,和弗兰肯斯坦一起毁灭……

关键点六:“弗兰肯斯坦”
在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怪人的名字,而看过之后才知道造人主角全名叫Victor Frankenstein ,怪人是他创造的,从来就没有过名字,故事取这个名字也像是在说他们两个,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那是他造的孩子,他是他的父亲,如果取名也叫 XX Frankenstein吧。妙不可言的名字啊
另外Victor其实是一个极为自私的人,说得严重点就是人品有问题:他不顾一切创造出怪人却又嫌丑陋而抛弃他,他拒绝了怪人造女伴的要求,明知怪人会来报复的情况下,依然与伊丽莎白结婚,走向逃亡,使妻子被怪人所杀,最后他极其自私地将伊丽莎白复活,而丑陋的模样又导致她引火自焚。这一切都是Victor自私心理造成的。

关键点七:背景
背景风格:典型英伦风格,贵族大古堡,层叠型蜡烛,圆舞裙,圆舞曲,交响乐,好似歌剧一般。环境有短小植被覆盖的山,冬天变成酷寒的雪山。
背景音乐:各种交响曲,随处可听,不同的剧情配以不同的节奏,相当完美
背景事件:发生大霍乱,也是欧洲历史上的大事件,类似黑死病,曾多次爆发,使人口大量锐减
背景人群:这是一群疯狂的人群,在处死杀死医生的凶手现场,在处死被冤枉的贾丝汀的现场,人群蜂拥而至,振臂高呼,亢奋异常。这是一群需要刺激打发无聊的人们,主角的家是贵族,他们过着优雅高贵的生活,而一般的人民是过着饱暖的日子,他们麻木不已,只需要刺激来使为了能活下去而活下去的日子。
背景法律:关于贾丝汀的死,电影里看不明白,而介绍中说她因为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还被判处绞刑,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的法律在21世纪的今天,叫做“有罪推定”,如果用非常简单语言来定义,那就是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无罪,那么你就有罪。相反,“无罪推定”是指,如果无法证明你有罪,那么你无罪。如今大多欧美国家的法系使用“无罪推定”(至少美国和香港是这样),而千万不要问我天朝是哪种,因为天朝的法律,你懂得……

惊喜点八:科幻鼻祖
因为气候反常,阴雨不断,雪莱、拜伦、玛丽和拜伦的私人医生波里多利经常被迫留在屋里。他们四人在闲谈时,决定展开比赛,每人创作一个恐怖故事,但最后交卷的惟有玛丽。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创作出《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既受到《暴风雨》《失乐园》《老水手之歌》等名著的影响,也含有玛丽的自身经历。比如,书中的克勒伐尔仿佛雪莱化身,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也是素食者,正如玛丽和雪莱。当时,波里多利医生的故事只写出开头,几年后创作完成,名为《吸血鬼》,英国恐怖小说家斯托克(1847~1912)的作品《德雷库拉》(1897)曾深受其影响。(以上为摘抄)
相当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近200年前的这部小说中就预言了心脏等器官移植的可能性(见Victor,henry和老教授一起用餐时的对话),甚至创造生命,让他们成为超越我们的人,不会生病衰老,比我们更强壮更聪明更智慧更文明。器官移植已经实现了,不定哪天真的会实现创造超人之类的呢。时至今日,我想到了3D打印机正逐步应用到器官更换中,但若要普及到每个患者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利益集团是不会放弃垄断任何一个能赚钱的商业机会的。有点说偏了
最后说一下《吸血鬼》这部也是历史上无比经典之作,我还看过一部叫《热夜之梦》的吸血鬼小说,主要是我看的那个版本翻译的文字相当优美,而之后看过几个版本都了无趣味,发现欣赏国外作品全靠翻译啊

 5 ) 第一次写影评,被一部恐怖片感动了

    不会讲什么很深刻得道理,可是,寻求恐怖片刺激的我,真的被丑陋的巨人感动了。即使看了电锯系列,死神系列,那血腥得场面我已司空见惯,即使是巧妙得构思,也觉得不足为奇。可是这部打着恐怖片的旗子的电影,竟然把我感动了。
    巨人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凶暴,残忍,一开始看他躲在那户人家的猪圈里,跟着他们学习说话,学friend,学family,帮助她们度过饥荒。。。他是偷偷的助人为乐,多么可爱的一个人。但是他始终未敢露面,生怕破坏了这短暂的幸福,同时又强烈的渴望亲情和家人。当他帮助老人,打倒收房租的恶霸的时候,他终于敢走进别人的世界,可是即便他是这样的小心翼翼,还是被人狠狠伤害。他跑回空荡荡的小屋,看着他悲伤的眼神,我已经不忍心看下去了。。。。。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对他。。只是因为他相貌丑陋么。。。。我问自己如果自己见到他会怎样。。我想,我还是会对他友好。。。

 6 ) 如何体现一部不同寻常的恐怖电影而且不落俗套的表现人性主题

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的解说 然后看了一半多的英文版书之后过来看的电影 因为忍不住想看看很多场景在电影中能如何表现 这就是其中一种看电影的原因吧 或者拍电影的原因 于是乎 觉得看电影 不是百无聊赖的下午随意选一部看 这样的电影除非和你刚刚好有共鸣 不然很难发现其更多的可贵之处 更别说有可能是要被你吐槽

那么这部电影对于看过一半的书 听过梁文道的解说 带着好奇心的我来说 已经是五颗星了 很能理解导演对这部好称是雪莱的妹妹跟大伙打赌时赢得最恐怖小说称号的恐怖电影的处理 还是很照顾观众心理的 当然啦 少了些最恐怖的细节也就自然少了些工作要做

可能是因为我本来是怀着'最恐怖'的期待去看的这本书 书上絮絮叨叨大半部都没有啥恐怖的感觉 然后又碰到一个电影 满足了我小小的对于恐怖的好奇心 又不太像僵尸片那种为了恐怖而恐怖的制作 已经觉得是很不错了

觉得导演的处理也得原小说的正传 因为原小说用词也是很典雅 是否因为作者是女性 是一位诗人的妻子的缘故 虽然有些极端细节要表现 就如同船长对陌生人弗兰肯斯坦的描述一般 他虽然很疲惫 很愤怒 很无助 但是又能从他的言行中看出他极好的修养和家世背景

电影除了对恐怖细节的处理很棒之外 也有一些变动 也是很妙的地方 在我看来 很多时候拍一部基于小说的电影 会有些许变动或者说创作 懂得人会拍手称赞 就如同十里桃花电影我就觉得个别改动处理的很棒 先不扯那个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 '塑材'(不知道为何翻译成这两个词)的出现挺合理的 在一部只有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中 没法交代更多的逻辑 于是出现一开始被hang的一个人 不知是谁 还有后来Justin的遭遇 都是挺好的逻辑 还有那位带他入门的教授的被害的处理 也是很妙 母亲难产而不是因为照顾妹妹伊丽莎白而去世也是一处改动 也能挺好的解释威廉的重要性 及弗兰肯斯坦对复活的极大追求

关于提到的针灸 觉得中国的针灸就这么莫名躺枪了 但心里还是觉得挺妙的 这就比较好的解释了实验原理 原文中没得到 但或许只是我在阅读中词汇量的限制没看明白 我不查词典 但确实有蛮多生词的

就如短评中一位小伙伴提到的 虽然很恐怖 但电影表现的是人性本善 这个点很棒 之前预习时所知的都是关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自己的威胁 但是在电影和书中 尤其是怪人的对白中能表现出人性最初的追求 爱与恨这两种感情 他说我心中有你无法理解的极大的爱 也有极大的恨 如果你满足不了其中一个 我便只能让另一个肆虐 他自己是不想的 但他足够愤怒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没有姓名 没有朋友 他追求知识 好学 一开始便知道裹身才出门 知道自己丑 却对美有极大追求 他打不还手 极其的柔软和可怜 最后他说自己厌倦了做人类 万念俱灰 与他的父亲陪葬了 是最好的 也是最动人的结局

关于memory 怪人说 这笛子我会吹 但是这个知识在哪里 在手上吗 在脑中 还是在心中 不 在记忆力 觉得关于人类学习的这一点很妙 第一次听说 是因为memory 那么这个时候机器与人确实很像 机器也是有memory的 机器也会学习 怪人能短时间内学会语言 就在于他同机器一般 有非凡的记忆力 但我觉得小说或者电影主题不一定是关于人类创造机器这件事而已

船长终于决定掉头回家 我认为电影不是简单粗暴的教导说 追求一味地进步会最终毁灭人类自己 而是在科学真理创新等的追求上划了一道线 这个底线便是不能对生命无视 比如船员的性命 若视为草芥 认为要发现要永垂不朽总该有所牺牲 或者仅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都是不可取的

爱情这个角度来说 我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感情戏的 伊丽莎白虽骂弗兰肯斯坦自私 但她自己在爱情上也同许多陷在爱情中的女子一样自私 她们心里只在乎男人是否对自己衷心 想要男人交代全部的事情 不然就是积累着所有的担心 崩塌 决裂 很少见到能不问但是依然陪伴的爱情 这样才是最根本的信任 而不是靠男人在两难矛盾中焦灼 不得不去做一些也许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情 比如逼着他和自己先结婚 结果酿成了悲剧

虽说都叫《科学怪人》但还是《弗兰肯斯坦》更确切 至少对于电影来说 Frankenstein的名字算是一条很重要的重复出现的线 而在小说中 感觉到了中间 才忽然出现了Frankenstein这个名字 或者就是我看漏了

记一段怪人的自白 "I have love in m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can scarcely imagine and rag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would not believe. If I cannot satisfy the one, I will indulge the other."

 7 ) 一个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名字的科学怪人

我将心献给智慧狂热及妄为
我认为那全是鬼魂呗触怒之果
越有智慧则越苦恼
学识越高的人生命越悲惨
上帝把一切进行审判
无论是好
是坏

 8 ) 永远的诘问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于后者,我们差不多有答案,但是对于前者,一直是亘在人类心头的力。百多年前,作者写下了这本书,直到今天,读来都是一样的迷惘和震撼。对于电影的喜爱,其实更多地来源于对原著的尊重。对于过往的迷惘是影片的一个主题。另一个则是对技术的诘问。科技这把双刃剑让人类在自我中膨胀,用科技造人,在过去是幻想,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寻找人类的过去,就是在寻找人类的本在,更是在寻找人类的未来。

 短评

这决逼是我看海伦娜的第一个电影!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华语卫士在放。爹娘出去打麻将我一个人在家看。海伦娜死了之后脑袋被割下来安到另一个身体上跳舞的样子还真把年幼胆小的我吓坏了啊。。那时候对她一头小卷发印象就特深了

9分钟前
  • 花果山可乐大王
  • 推荐

很久以前看过,那个房里的大阶梯印象深刻。这片有改编成歌舞片的潜力,想想两个人造物对唱齐舞,多令人战栗。

1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我觉得《科学怪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欧洲油画般的画质来表现,这是我看的第一个版本,剧本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太粗糙,最慰藉的地方在于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美好态度。

14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不能和小说比;但小说也不能和这部电影相比。弗朗肯斯坦最后在纵身火海、沉入冰海之前说的那些话,至今还没忘记……十多年前看的电影……

17分钟前
  • 行人
  • 力荐

CCTV6啊

1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中学时代最令我震撼的电影,因为对电影名字: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好奇,在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古装戏,所以就看了但是看完被吓得不轻,始终难以忘记HBC被重装后那个表情以及她压碎火油灯自杀的那场戏,还有那时被德尼罗吓尿了

24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想看很久。创造出来的生物对创造者来说不过是试验品,而他们却因为丑陋不为世人所接受。不论怎样,创造出来就要负责。有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重生感谢你,这种样子的重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25分钟前
  • 推荐

影片和原著一样,罗嗦冗长,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道理偏要十句来说,不过这种不够紧凑的风格是年代问题,没办法(这么说肯定有很多小说爱好者想抽我)

29分钟前
  • mona其实在阴笑
  • 推荐

前后节奏不一,怪人的转变铺垫不够。本想说海伦娜古装扮相依然不好看,结果跟后半段比起来已然大美女。劳勃狄尼洛虽然难认,大鼻子是跑不掉滴。

34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容医生和医闹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纪末期。

35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还行

想知道什么叫“毁容”吗?那就看看本片吧!

39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i am so... very... ugly. u r so .... very ....... beautiful.

40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超级喜欢的电影!这是我第一个加进最爱里的,可见我对他有多大的偏爱,我看的那个名字叫《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应该就是这部,超赞的电影,就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看着心跟着里痛苦,我就一自虐狂~

41分钟前
  • 囍弗斯
  • 力荐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Helena Bonham Carter!!!但是电影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当怪人说出“he was my father”,电影最终从一部科幻小说逆转成为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卢梭的哲学、基督教的伦理......为一体的莎翁悲剧。。。

45分钟前
  • 今 敏
  • 推荐

Helena Bonham Carter那时还不阴……

48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肯尼斯把玛丽雪莱的这部哥特科幻之作改编出了莎剧的架势。厚重的色彩,尽可能地历史复原,现实甚至粗鄙地将文字影像化。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坐立不安,很多场景都给人以巨大冲击感。整部作品有一种史诗寓言的感觉。

51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看过的Frankenstein相关电影里在剧情上最接近也最大程度还原原著的一部,也将那种强烈的悲剧感渲染得很好。

56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Victor将Elizabeth改造成复活的怪物,这段插曲情理之中也比同类改编电影高深。从头至尾的配乐难道Kenneth Branagh不厌烦?不符自然的光散射随处滥用,画面一派打着光板过于唯美过于精致的造作。KB,你当年砸了多少银子为了展现你的自恋?

59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最后的那句:他是我爸爸,他从未给过我名字。彻底感动了。

60分钟前
  • Jade
  • 推荐

死亡只是顺应自然的一个环节,想要通过乌托邦方式抗拒死亡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啊~

1小时前
  • 知心姐姐卢先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