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地1993

动作片法国1993

主演:黎氏侠,汤米·李·琼斯,吴汉润,陈冲,阮春智,Mai Le Ho,邬君梅,Long Nguyen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与地1993 剧照 NO.1天与地1993 剧照 NO.2天与地1993 剧照 NO.3天与地1993 剧照 NO.4天与地1993 剧照 NO.5天与地1993 剧照 NO.6天与地1993 剧照 NO.13天与地1993 剧照 NO.14天与地1993 剧照 NO.15天与地1993 剧照 NO.16天与地1993 剧照 NO.17天与地1993 剧照 NO.18天与地1993 剧照 NO.19天与地199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7:07

详细剧情

  黎里(Hiep Thi Le 饰)是一个越南姑娘,虽然家中贫困,但一家人生活仍然幸福。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她的灾难也将来临。  越战期间,黎里因支持越共游击队而被政府军抓走,经历了非人的对待。母亲(陈冲 饰)贿赂政府中人她才得以脱身,但此时她也被越共的人员认为她出卖了游击队,而她惨被强奸。她的母亲只好带着她到了一名富人家中打工,她竟爱上了男主人,更怀上了孩子。  她们被女主人赶走了,投靠做妓女的姐姐,但她实在看不惯姐姐的作风而离开了独自生活。儿子出生了,为了继续在街上当小贩。  当时很多女人都成为了妓女以赚得更多的钱。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不能过上堕落的生活。直到黎里遇到了美国军人史提夫(汤米•李•琼斯 饰),史提夫对她一见钟情,黎里最终被史提夫的真情打动。婚后他们又生了两名儿子。一家人回到美国后,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黎里与史提夫之间出现了矛盾,史提夫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长篇影评

 1 ) 歌颂母亲——不由得让人想起《丰乳肥臀》

   也许我比较容易被这种讲述战争中的小人物命运的电影打动吧,只要看到这一类题材就心酸,不管是反法西斯的、反美帝的、一战的、种族仇杀的……
 
    也许,就像一些人说的,这部影片是“男性视角”的,而且确实有点“臆想大于现实”,说不好听了有点虚假,但至少女主角的演出确实非常抓人,她凌乱着头发、衣衫褴褛,抱着幼子,背后跟着长子的镜头令人想到《丰乳肥臀》里的“母亲”以及“姐姐们”,那些同样经历了战乱、饥荒、强奸、逃亡的女人。

    发动战争兽行的是男人,同时他们还对女性施以兽行。可以认为男性在影片中基本是作为“恶”的符号出现的,而一切美好的品格都赋予了女人,特别是母亲。

 2 ) 深触我心

这部片子是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
看完之后,我仿佛一同经历了这个越南女人坎坷的人生,久久不能从压抑中解脱。
绝对深入人心

 3 ) 《天与地》结尾独白



I had come home, yes. But home had changed.
没错,我回家了,但家已经变了。

And I would always being in between South, North, East, West, Peace, War, Vietnam, America. It is my fate to be in-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而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
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When we resist our fate, we suffer. When we accept it, we are happy.
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

We have time in abundance, an eternity to repeat our mistakes, but we need only once to correct a mistake.
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迁善,一次足矣。

And at last hear the song of enlightment with which we can break the chain of vengeance forever. In your heart, you can hear it now. It’s the song your spirit has been singing since the moment of your birth.
而我们终能听到般若之歌,用它来斩断复仇的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自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

If the monks were right and nothing happens without cause.
也许僧人说得对,万般皆有因。

Then the gift of suffering is bring us closer to god, to teach us to be strong when we are weak, to be brave when we are afraid, to be wise in a midst of confusion, and to let it go of that which we can no longer hold.
那么受苦将赐予我们更接近神灵,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

Lasting victories are won in the heart, not on this land or that…
永久的胜利…
是在心中赢得的,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4 ) 命运

 “我回家了,但家已改变,而我会永远界于南与北,西与东,和平与战争,越南与美国之间。界乎天地之间是我的命运,我们反抗命运便会吃苦头,接受命运便会开心。我们有许多时间,有永恒去重复我们的错误,但我们只要有一次纠正错误,到最后听到启迪的歌声,我们可藉此永远打破复仇的桎梏。”
                      ——《天与地》                            
  影片蕴含着浓厚的终极关怀。在如此无常的境遇,在生命如此不堪一击的时候,除了佛陀的悲悯和流泪的基督,还能祈求谁?
  个体的无能为力,生活的残缺,灵魂的不安往往是生活的常态,只是越战将这种人类的渺小和脆弱放到了一个更极端的环境中。
  女主人公坚强而倔强,却遭遇命运的无常——坚守组织的秘密,却被自己的同志猜疑侮辱,被迫背井离乡;真心的爱上男主人,却在怀孕后被抛弃;坚称自己不是妓女,却最后屈从于400美金;以为自己找到了最终的命运归宿,却发现美国繁华取代不了家乡的宁静,丈夫坚强背后是一颗不堪一击的灵魂……
  这种天与地的变化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没有理想中的维美无暇,只有残缺而粗糙的真实。但是,正是这种残缺而粗燥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生活啊!她没法做得更漂亮,但是已经做得很好了;她并非自觉自愿的通往不平凡,却是被命运一步一步推向了不同的境遇。
  天与地之间,如同宿命的谕告,回响着那句话——反抗命运者必受磨难,接受命运者得享福乐!

 5 ) 黎氏侠表演的非常好

黎氏侠,1970年生人,1993年和 1946年生人汤米·李·琼斯,奥利弗·斯通 老哥俩合作了一部精彩的越南风情大片。

越南,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和中国有数千年的恩怨情仇,但大多国人并不多么深入了解越南人的民族感情,心态。我们看不上越南崽,给他们“越南猴子”的诨号,因为他们又黑又瘦,又不识时务,被人当枪使,可是他们却自认被欺凌,委屈十足。被法国殖民,日本侵略,南北内战,成为美中苏角力场固然可悲可伶,但夜郎自大,穷兵黩武,入侵柬埔寨,老挝,妄图成为地区一霸,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战争创伤未愈,民生悲惨凋零,而野心不减,这就是越南人自己给自己强加的灾难。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越南当局仍不能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要是中国有意起冲突,侵略越南,就那么点苏式飞机,潜艇,导弹有用吗?小国的命运在大国的游戏里是注定的,越南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悲剧。

电影里把越南统一后的战争灾难说成是红色高棉和中国人,这是越南人的角度,79-89对越十年轮战,越南人只留下了难以言表的仇恨,直到今天就像我们对文革历史一样,还不能公开表述,但真相谁都心知肚明。越南人面对中国人是委屈十足,受害感十足,但中国人帮助越南赶跑法国人,美国人。越南如知恩图报,修身养性,自力更生,不搞野心扩张,不听苏联挑逗,一心沿着胡志明的亲华路线,就不会白白和中国打十年仗,最后靠山倒了,才明白谁大谁小,谁真正主宰越南的前途。

电影的女主非常漂亮,有东亚女性特有的灵气,温柔,也表现出了东亚女性在苦难面前特有的韧性,坚强不屈,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魅力,特别是柔弱渺小的女性在残暴无情的战争杀戮和离乱当中,苦难重重,际遇悲惨当中,更是显得珍贵难得,令人动心。

电影情节也很逼真,写实,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乱离人的苦难泪水流干也难以言表,唯有顽强才能生存。向女主人公的顽强致敬,也向战后一代的反思致敬,也向STONE的老妈致敬。

 6 ) 一部关于战争的控诉和女性的悲歌----《天与地》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很久以前《天地人》海报上的越南女子给我的惊鸿一瞥之感,以为是个普通故事。看后却发现这是如此一部蜿蜒曲折,荡气回肠的经典电影。
    导演是西方人,影片却无处不在或浓或淡的佛教色彩,后来wiki了一下,原来导演虽在西方社会长大,后来转向佛教。难怪,英语中说,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每个事情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其实,这也是对影片的一种注解。
    影片一开头,一副日光笼罩,烟雾缭绕的田园山水风光就让我心里一惊,太美!太美!画面随之展开,南部越南的一个小乡村出现在眼前,淳朴的居民,祥和的山水。一切都让人倾心,然而战争却让一切都只是一个虚无的表象,甚至连虚无的表象都无法维持。导演并不是去告诉观众美国和越南谁对谁错,他只是告诉你战争带来的创伤。随着影片的进行,政府军和美国勾结在一起,倚仗外国对自己国家的人民进行掠夺,所以村民都对政府军又恨又怕,然而越共就一定是解脱的出路吗?没有人能村民一个答案。也许可以相信如此,也许不得不相信如此。
    lee的少女时代在一个雨夜毁于一个好色的越共分子,随之而逝的还有lee的幼小的单纯和信仰。本来,lee在兄长,父亲母亲的庇护下得以无忧地成长。然后,战争涌来,一切的传统秩序都改变了,哥哥在母亲的鼓动下随着越共北上远征,父亲的道德教诲和佛教信仰在这样的时代下已经起不到教化和抚慰人心的作用,只是蛰伏在心灵深处。lee和母亲来到城里,在一户富有的人家里做了佣人,在那里,lee的残留的少女情怀和现实的苦难深重使她天真地以为主人就是她的爱情。现实却又一次摔碎了她的幻想,她大着肚子和母亲被礼貌地赶出家门,父亲也因她有伤风化而不愿见她。
    她在痛苦中在另一个城市找了一个暂时栖身的地方,每天辛苦地穿梭在大兵和越南人的人流中,卖一些烟酒的同时顺便悄悄卖大麻。此时,她已经完全被生活磨练成了一个世俗的女子,娴熟地对付着敲诈和大兵的色心。她的眼中早已没有那个乡村少女的单纯和清澈,取而代之的是坚硬和厌倦。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个中年美国大兵,他给了lee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希望,大兵说自己正是在找善良忠心的东方女子,lee带着新生的希望和他去了美国他的家。
    刚开始,面对物质生活的过分充足,lee款下了心来。此时,导演很有喜感地从巨大的冰箱,俯拍的餐桌,嬉闹的宠物狗和充满物品的超市展现了美国的富有。
    然而,短暂的平静之后有时喧闹。你以为逃离了越南,就逃离了战争吗。战争如影随形,大兵仍然需要为当局执行杀人的任务,并且被自己犯下的罪行而深受良心拷打。另一方面,大兵的津贴所剩不多。大兵对生活充满绝望,采取了破坏性的方式,甚至伤害自己所爱的人。当他破罐子破摔般地用步枪指着lee的头骨时,lee知道自己无力反抗身强力壮的他,于是像接受命运的安排般地闭上了眼睛,导演此时闪过一幅幅画面,当年她所受的所有折磨都浮现在眼前,父亲在她小时候根植于心的对佛教的信仰使她平静下来。
    大兵毕竟还是下不了手,反倒是lee充满理解和宽容地与丈夫抱头痛哭,他们深陷生活的漩涡,想要逃离却没有一条出路。
    这样的生活注定只能越走越窄,lee想到了离开大兵,提出离婚。大兵很痛苦,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然而他更没有力量让自己和妻子都回到正常生活,他已经陷入了战争给他订制的生活轨迹,并将保持惯性,所以他不可能有一个的出路。大兵终于把自己毁灭了,他赤身裸体地自杀在汽车中。也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接近洗脱自己的罪行,回复丢失的纯洁和继续保持心中的信仰。
    lee再也没有待在美国的理由了,她想念失散的亲人,越战后十三年,她带着自己做小本生意的积蓄回到故乡,母亲在表面的平静下掩饰自己受到的巨大床上,两个哥哥只有一个生还,他见到lee时,却无法原谅跟着敌军逃跑的妹妹。战争的伤痛不仅仅是一个个残缺的肢体的控诉,更是人内心巨大的空洞,足以吞噬一切的善良,甚至宽容。
    lee只是一个瘦弱的乡村姑娘,她也层有着田园生活般的宁静和快乐,也层在父亲的慈爱和教导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她就像那乡村风景中鲜活的麦浪,绿油油地鲜活和闪光。然而,战争过去,不论是政府军,越共,还是美军,他们都使这个女孩儿迅速枯萎,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心灵和不再坚定的信仰。离开越南去美国看上去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实际上她永远跑不过战争的阴影,大兵把战争给他的压力和痛苦施加在她身上,她用宽容和坚强,和虽然减弱从未消失的信仰来拯救自己,最终大兵没能撑得住,在枪
声中宣告lee的解脱和随之而来的更深的痛苦。
    片子会时不时地散发出一抹佛教的淡香。总会在lee某个脆弱的时候,父亲以长者的慈善和最家常的话语嘱咐着lee关于道德的准则和神灵的信仰,或者仰拍的庙子里慈眉善目的佛像,再或者在基督教的环境中,lee依然从和尚那里找寻自己心灵的支持。
    片子的光影运用的很到位,开篇的美景就足以惊艳,以后还有很多小镜头让人心动,甚至包括lee受的苦痛,lee的彷徨的小镜头也都被在明暗的交替中带着一种清淡的忧伤之美表达了出来。
    配乐也很优美,开篇如诗,安平祥和。接下来,跌宕起伏,随着情节而展开,律动人心。
    最动人的故事,最深刻的道理往往不需要宏观的视角。宏观的表面是对细节的无视和对人情的冷漠。小人物的故事往往蜿蜒曲折,打动人心,就像这本片一样。一个人用一生谱写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不说明道理吗?我很久没有被电影打动过了,上一次因为电影而哭也许是在四年前了。现在,我甚至在很多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忍不住把它删了。而今天,我意料之外地被震撼了,被感动了。故事本身就不是一个一般的故事,导演也是很有才华的导演,他有许多关于战争,关于信仰,关于宽容的想法,所以才有我们看到电影时的感触的缤纷和思维的震动。总之,经典好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改自真实的故事。


    

 7 ) 徘徊在天地间的女子

    宁静、原始的小村庄,残暴、骇人的战场,单纯、虔诚的越南人民,天与地之间萦绕迂回着喜多郎大气而又冗长的音乐,这就是奥立弗·斯通越战三步曲之一的——《天与地》。
    这部影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而是一部记传片。导演把镜头对准一个越南姑娘,用她的一生来反映一场战争。在导演奥立弗的心中,这场战争摧毁了太多东西,也剥露了太多东西,于是,这个名叫黎里的小姑娘的身上也就背负了许多沉重。
    一场战争所反映出来的不是对与错,不是好与坏,不是背叛与忠诚,甚至也不是胜利与失败。在这部影片里,几乎没有人关心战事的成败,没有人分得清什么是好或坏,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他们——那些被战争践踏过的越南人们,他们的愿望只是守着自己的祖先,守着自己的家。然而战争摧毁了一切。摧毁了他们的愿望,摧毁了他们的家,摧毁了黎里平静的生活。这个还在不断问妈妈“小孩子是从那里出来的”单纯的越南姑娘在战争的突然降临下显得那么不知所措。她在一片绿澄澄的稻田里不知所措的扬起头来,她看到巨大的直升飞机骤然降下,无数坦克和军车开进村庄,她知道战争来了,可她却不知道她该做些什么,她能做些什么。那一刻,天与地挨得很紧,她就在那天地之间不知所措的立着……那时的她还是个孩子,一个有着虔诚的信仰和单纯的快乐的女孩子,她站在战争面前,却离战争很远。但是,当越共来到村子里做宣传时,她开始以正式的身份真正的介入战争了。她的大哥和小哥加入了越共去打仗,她自己也在村子里搞地下活动。这时的她用她的单纯的观念去划分好与坏,去区别对与错,她固执的观念以至于在敌人抓住她时她像个英雄似的坚强不屈。然而,当越共的人认定她是叛徒并强奸她时,她那固执的观念、她的单纯统统被击碎了。
    她在不情愿中,成长了。
    成长中的黎里开始怀疑,怀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诚,什么是背叛。可她毕竟才十八岁,毕竟还是一个小女孩,她仍有着同所有女孩一样纯洁的少女情怀。于是,当她见到她潇洒倜傥的男主人时,便无可救药的以一颗纯粹的心爱上了他。当男主人诱奸她后问她“我不是你的第一次”时,黎里忧伤的说“不,您是”,那时她内心的伤疤被猛地揭开,她告诉男主人,她曾被强奸过。她是多么渴望男主人能了解她,接受她,她幻想着男主人能像她爱他一样单纯的爱她。可惜她的单纯又一次受到了重创。没有人可以保护她一下,她是那样弱小,被卷进战争中的她就像“大象脚下的一只蚂蚁”。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黎里的个性才表现了出来。她是个好强的女孩,她艰辛的带着自己的私生子过活,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她说“黎里是个好女孩!”她渴望过属于自己的干干净净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欺辱,没有血性。她曾经偷偷的回过一次家,穿着一袭纯白的衣衫,纯黑色的头发打成一条麻花辫垂在肩膀上,她就那样沉重的徘徊在天与地的那片诡异的绿色中,她裙裾翩然,头发飞扬,天地之间空空荡荡,只有她。
    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越南,越南一个最平凡的角落里一些最平凡的人。然而导演奥立夫是聪明的,也是个性的,他又把镜头转向了美国。一段巧妙的异域恋情巧妙的连接了交战的双方国,爱情和战争,在这里充当了同样的角色。影片后半段的故事拍得让我震惊,我只能感叹,奥立弗真是有个性!不管是不是吗啡的作用,导演奥立夫总是敢用镜头说最残酷却最真实的话。不过,我却十分钟情于影片的前半部分,也许仅因为我从没看过如此讲越战的电影,残酷的都有些诗意了,而且我也觉得后半部分虽然让人震惊,但功劳也是要归于前半部分。因此,在此只评前一部分,请见谅。

 8 )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

If war produces one thing, it's many cemeteries. And in cemeteries, there are no enemies.
战争作为人类矛盾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将人的一生翻来覆去颠来倒去地改变。
而在越南战争中的黎里,在十几年之间,经历了人生的几乎全部元素的洗礼。
这就是天与地之间的全部。
天与地是一个东方的概念。引用诸葛亮的说法,天像一个大盖子,地是一个大棋盘。棋盘上有黑白子,无休止地对弈。
我,目前,作为观棋者,观黎里的前半生,内心的海水被激荡起来了。
“而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这是黎里的命。
而黎里最后说,真正的胜利是赢在心里的,而不是这些土地。
如果战争的矛盾双方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又何来战争。
Different Skin, same suffering.
或许只有通过苦难,人的灵魂才能得到最终的交融,理解才开始。
黎里和Steve的姻缘开始得蹊跷,却发展得合理。战争使人畸形,畸形的人如果不能走上生活的正规,懦弱的如Steve般自杀,坚强的如黎里,待all is forgiven,继续生活在天与地里。

汤唯般迷人的黎里,让人痛心的越南美景,和黎里一起成长式的铺叙手法,这不愧是越战大师的作品!

 短评

场面调度 镜头感 配乐都一流 故事讲得也很好 悲凉的气息贯穿始终 高质量的影片。陈冲很入戏

9分钟前
  • kobie
  • 推荐

如果换个语境或国境,天与地同样适用于东亚的任何一个国家。内战,外战,国破,家亡,一个女人在纷繁的乱世中从肉体到灵魂被蹂躏了三番五次。重归故里,依然无法痊愈,就像从娘胎中呱呱坠地,就只能逐渐依靠自己。即使到了丰饶富足的异乡,也还是个过客。根,一直都在那里。斯通三部曲的末尾,柔中带刚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2019年度观影十佳第二部,奥利佛·斯通将自己母亲的故事搬上了银幕,从母亲的女性视角出发看待越南这个美丽的国家,贫瘠又动荡的故土,独特的视野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世上的幸福大抵相似,苦难却各有不同,当战争让越南姑娘黎里一步步走入军营,供人消遣的时候,个人在撕裂的国与家的夹缝中残喘的压迫感非常真实。奥利佛·斯通的母亲从战乱的越南漂洋过海到美国,在天与地之间显得柔韧又刚强,镜头里的越南呈现出了油画一般的艳丽色彩,我相信这是经过他或者经过他母亲回忆美化之后才形成的画面,没有人愿意沉浸在悲痛之中。画面隽永,情感扎实,一部难得的佳片。

15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补標】VCD2022-8-5重新再看HD画质字幕在线加一星⭐女性的觉醒,是20多年后重新再看才明白的。也是关注越南女演员居然才知道她已经17年去世。

1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可能很难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黄金新娘》里的越南女子形象挥之不去。一切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其实终究可以被一种发自母性的宽容所抹去。没有哪里是真正的天堂或地域,只是心之所在何方。

21分钟前
  • 穗尔Sybil
  • 推荐

天与地是党同伐异般罪恶的永恒对峙,尘世女人颠沛流离,落叶归根获得艰难轮回,再矗立天地间,感受心中永恒的胜利。实在陶醉在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旋律中不能自拔,但因老爸喜多郎的音乐伴随我长大天与地带给的也远不止步于陶醉,失望需要很仔细的才能在职员表里找到小小的Kitaro,愧对音乐是本片的灵魂

25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力荐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回溯了一位越战难民颠沛流离的悲苦人生,却拍得荡气回肠。尘归尘,土归土。被战争撕裂、寄生、嫁接出的亲情,其背后掺杂了太多无法控诉的血与泪,终究是无法和解的,所以,我们只能抛掉往昔,无奈又独立地面向未来。

28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女主某时像凤姐,某时象蔡依琳,某时象林依晨,原来这三人同属一个style,太有喜感了!!!

32分钟前
  • 清忧
  • 推荐

黎里太美国化美国人眼里的禅机太小儿科,命运岂是一句轮回可以写照的。山光秀美,人灵地杰。

33分钟前
  • lossni
  • 还行

“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迁善,一次足矣。而我们终能听到般若之歌,用它来斩断复仇的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自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也许僧人说得对,万般皆有因。那么受苦将赐予我们更接近神灵,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的,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38分钟前
  • 沈遇烟
  • 推荐

美左导演的心中一定都住着个声音,这声音告诉他们,这些民族在生活习性上或许愚昧无知、异域风情,但追求民主人权的精神确是天生下来就能与美国人比肩的,前者你一定要表现,有那么几个固定元素,后者你一定得充分发挥,因为越过越惹人爱。你虽承诺给它们看越南,但实际上给它们个类似东亚的美国就行了

43分钟前
  • 正在
  • 较差

最鄙视仗打到哪里就成天想着搞人家女人的军人← ←

46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痛苦是恩典,是让我们和神接近;在软弱时教我们坚强,在害怕时让我们勇敢;在迷惘时让我们有智慧;当我们不能再依靠神,长久的胜利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地上。”。。。电影展现了一个越南女子曲折流离的生活,一个国家的苦痛战事,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两种信仰的殊途同归。。。反战,也可以这么表达!

50分钟前
  • 一片云
  • 力荐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拍得最好的一部,不过貌似也是名气最小的一部。通过越南普通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战争,太微妙了。

54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推荐

是我看过最动人也是我最不喜欢的越战片 先不说零散的片段和切换 节奏也比较破碎 除了片头和片尾突如其来的升华 以及美国军人的描述 整个片活脱就是用越南苦难包装的美国梦 乱世佳人一般煽情实际上却无法真正贴近越南 相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 奥利弗还是更适合以美国视角去表现越战比较好。

55分钟前
  • 还行

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5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几千年没有变的村庄,却被越战完全地改变。不义的战争可能会带来创伤,但是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却会带来毁灭。反战要反对的不是不义的战争,而是所有战争。

1小时前
  • 丑嘴唇
  • 力荐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斯通爷爷明显是想两边都讨好,真是……

1小时前
  • 丁丁|刘
  • 还行

叫这个片名的电影还真多……从越南人的视角看待越战,风格类似于《末代皇帝》,大有小人物被历史挟持的意味。镜头的表现形式很西化,很多剧情带有浓厚的佛教式说教(斯通是佛教徒)。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