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肖像

剧情片英国2017

主演:艾米·汉莫,克蕾曼丝·波西,杰弗里·拉什,托尼·夏尔赫布,詹姆斯·福克纳,西尔维·泰斯蒂,凯瑞·莎勒,菲利普·斯波,马汀·麦格,阿提拉·G·凯雷克斯,博格纳·F·马丁,多莉·贾迪欧,劳拉·伯纳德斯基,勒缇夏·卡佐,玛丽亚·特雷莎·卡帕索

导演:斯坦利·图齐

 剧照

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2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3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4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5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6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3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4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5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6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7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8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19最后的肖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5:22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1964年,詹姆斯(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是一名艺术评论家,一天,他来到了著名艺术家贾科梅蒂(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饰)正在巴黎进行的个人展览,让詹姆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有幸遇到了贾科梅蒂本人,不仅如此,贾科梅蒂还要请他前往自己的画室,做他的模特。  就这样,詹姆斯开始了和这位传奇艺术家的零距离接触。在拥挤而又狭窄的画室里,詹姆斯亲眼目睹了过人的天赋带给贾科梅蒂的预约以及痛苦。在画詹姆斯的肖像画时,贾科梅蒂反复撕毁了自己已经完成的画作,创作似乎陷入了瓶颈之中,最终,他能否如期完成肖像画呢?

 长篇影评

 1 ) 奇人一瞥。

1

贾科梅蒂的工作室,看起来就像是最失败的大理石场。一副非美国气质。所有的作品都令人绝望的消瘦,褶皱,暴露。充满贾科梅D式的骨感。

他这个意大利本人,就像是长年失业,没有一个细胞是活的。除了他的大脑。就像一根烟头被人按灭,一遍又一遍。

自嘲,又像自虐,说自己的作品都是垃圾。Shitty!! 和他的笔触一样,充满了犹豫。

Always unsatisfied. 35 years of dishonest. I'm always a liar. My works are always unfinished. I'm a neurotic.

他当着老婆的面,与他公开私混了三年的妓女凯洛琳亲亲搂搂抱抱,一起去小酒馆,否则每天就想自杀。完了之后就开始创作大型雕塑。

“Have you always been like this? so doubtful of your own ability? /Of course, it gets worse every year./But you become more successful every year./What better breeding ground for doubt than success? - Don't smile. Oh, f*u*c*kkkkkkkk!

非常典型。他的尖刻刚刚好,恰到好处,不算讨人厌。 2

关于他是瑞士意大利人的笑话。一天画商给他送来了200万,他抽了一点当折扣,抽了一点放口袋,剩下的他就丢在角落里。

朋友批评他太过表现主义。那他说怎么办?放在屋梁上。后来他放在了厕所水槽里。

他说不要相信银行。

第42分钟才开始发火,因为人家说他的石版画纸质不够好,他就把它们全部烧掉,嘴里面不断在骂人。

他的兄弟说没有那个表子他就活不下去,会发疯。他说自己只有时时绝望才会感到高兴。

所以这就是他的家庭,这就是电影的第2部分,他的婚姻一壁雕凿。

他的妻子,就是他过期的模特儿。

3

拉什的表演刚刚好。夸张,荒诞,冷幽默,黑色幽默。刻意拉长,刻意暴虐。让人意料之外

既描绘了这个人,同时又给人思考。

看他是一种享受。

 2 ) 艺术家的困境:我要完美,但根本没有完美

根据男主詹姆斯的回忆录改编的一个关于著名雕塑艺术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临终前为他画肖像的故事。他们一共花了18天共处,完成一幅詹姆斯的肖像,在这中间詹姆斯见到了贾科梅蒂的焦躁,放纵,疯癫,和反复,终于他决定回到纽约并带走了这最后一幅肖像。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近距离接触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就会理解他弟弟的那句话,痛苦是他的灵感来源。贾科梅蒂对钱不在乎,对艺术很执着,对完美好像有一股子执念,而且他明明就知道这世间没有完美可言。所以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他会不断推倒重来,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未完成的作品,而他也会说所有的作品都不会被完成。

他和妻子

说真的喜欢这部片子一个是有自己对艺术家本人极大的私心,另一个就是这部片子的节奏我是喜欢的,还好没拍的很长。就这短短90min其实已经足够去窥见这个艺术家晚年的生活的样子,对妻子的依赖和厌倦,对缪斯的热爱和执着,对弟弟的看重和使唤,对詹姆斯的尊重和脾气…他就是这样反复无常,就像他对艺术的纠结和对完美的看法,不断横跳又无法自我说服。

整个片子的调色我也很喜欢,工作中的镜头大多是灰暗的,沉闷的,偶尔和缪斯和太太一起,以及离开工作室的时候就会焕发一些光彩,这些从截图中不难看出。足以见得这个方面是为了突出主角的艺术所带给他的情绪而这样呈现的。

另外就是整个工作室的呈现,感谢美术道具老师,我看到那些雕塑和画材的时候真的很难不动容,他的作品并不是那么好复刻的,包括里面一些细节呈现了他的雕塑的一些制作过程和手法,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细致,真实,和感动。

艺术创作最难过的永远是自己那一关,如何开始,何时结束,何为完美,何为烂俗,这些都是困住艺术家的枷锁和束缚。电影后半程最多就是听贾科梅蒂骂人,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重来,我想没人比他自己更感到折磨。

我爱贾科梅蒂,希望你也喜欢。

 3 ) 艺术家的人生,导演你不懂

演员出身的美国导演斯坦利·图齐(Stanley Tucci)带着自己的第五部导演作品《最后的肖像》(Final Portrait)来到柏林,二十年前他初执导筒就拍出了相当不俗的《狂宴》(Big Night,1996),但此后创作的每部电影都在走下坡路,《最后的肖像》仍是一部平庸之作。与图齐2000年的导演作品《乔的秘密》(Joe Gould’s Secret)有一定相似性,《最后的肖像》也讲述一位年轻作家和一位年纪较大的艺术家之间的故事,长者也同样给年轻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那是1964年,离瑞士著名雕塑家、画家阿尔贝托·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去世还有不到两年时间。他找年轻的美国作家、艺评人詹姆斯·劳德(James Lord)为自己作肖像模特,劳德虽然正好有计划要返回美国,但有如此大家为自己画肖像,还是一口答应。没想到,本来预计两三天时间可以完工,最后却因为贾克梅蒂偏执狂式的追求和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而无限期地拖了下去,劳德只得一次次改机票。

表现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电影往往不太成功,这似乎已成一种传统,也许是“创作”这一既虚又实的过程很难用影像来表达而不落俗套。图齐虽然在影片的节奏上作了很大努力,但艺术家创作中的反复、偏执和痛苦仍然显得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艺术创作的成果是神奇的,但其过程也许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其实不只是创作,如果要用传统方法在银幕上再现人类精神活动的过程,往往都会出问题。比如2012年德国名导玛格丽特·冯·特罗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很多方面都十分出色,但是在表现阿伦特“思考”的时候用了大量空洞镜头——思考和抽烟、发呆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这不仅仅是演员表演的责任,电影创作者也需要思考怎样通过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出这些抽象的人类体验。

当然,还有一种拍艺术家的方法,那就是选择一些更“有戏”的人物。努坦(Bruno Nuytten)的《罗丹的情人》(Camille Claudel,1988)和杜蒙(Bruno Dumont)的《1915年的卡蜜儿》(Camille Claudel, 1915,2013)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抓住卡蜜儿·克劳戴尔这位经历奇特的艺术家,在她罗丹情人、保罗·克劳戴尔(法国著名作家)姐姐和女艺术家三层身份之间游走,给乏味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生活加上几层“有趣”的内容。这两部影片当年也都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前者帮助伊莎贝尔·阿佳妮获得最佳女演员银熊,后者也受到评论者和公众的一致好评。

另一个例子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从画家与绘画对象之间的故事出发,加入周边环境制造戏剧冲突。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有趣,但也容易陷入庸俗的套路。《最后的肖像》显然想走这条路:贾克梅蒂不断推翻自己已经基本成型的画作并返工,又因与情妇和妻子的纠葛而影响工作进程,甚至有时只是一时兴起就放下画笔出门散步,这些都给急于回美国的劳德造成很大困扰。

但这样的艺术家形象并不罕见,而且导演所塑造的人物与其艺术严重割裂:我们在片中看不到贾克梅蒂的偏执和他的风格之间的关系。那些奇形怪状、骨瘦如柴的人物雕像来源于他坚持做“自己所感知的事物”,因此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无法概括他独特的风格,而这种对自我感知的强调与他的偏执和反复是有关联的。可惜这些在片中完全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刻板印象: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就骂句脏话把它涂掉,视钱财如粪土就把钞票往床下一扔。图齐唯一的法宝就是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期望他能撑起这个人物,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拉什的语言、神态都只能在非常程式化的几个选项间替换,基本已被脸谱化。

虽然影片大量取景地是在伦敦,但故事发生在巴黎。图齐用来表达巴黎的方式和他表现画家身份和劳德中产上层身份的手法一样庸俗不堪,就是人尽皆知的图像之堆砌。他片中的巴黎是石子路、老建筑、咖啡馆和喜欢时尚与奢侈的女人,一切都夸张而空虚。不管拉什怎么装意大利口音,不管两位法国女演员怎么营造巩固法语法国的刻板印象,这一切都只是空洞的符号,没有灵魂。《最后的肖像》完全依赖于人们对画家本身的兴趣和劳德为贾克梅蒂所作的传记,然而文字上的丰富却不能挽回图像的失败,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好莱坞当红帅哥阿米·汉莫演的劳德继续了他一贯的面瘫表演,但这次却恰到好处,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地位关系决定了劳德在表达不满时的含蓄,这些汉莫都拿捏得很到位,六十年代西装笔挺的造型在他身上也得到完美呈现。然而劳德作为一名同性恋者和同权运动分子的一面在影片开拍时常有媒体提及,最后在片中丝毫没有出现,有可能是为了挽救已经臃肿不堪的叙事,全数剪掉了。

今年柏林主竞赛中有另一部关于艺术家的影片《博伊斯》(Beuys)。约瑟夫·博伊斯与贾克梅蒂十分不同,后者抽象、晦涩、作者风格强烈,前者则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并赋予艺术一个广泛的定义:生活和社会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艺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他逐渐从早期的图像和装置艺术转向了行为艺术,也因此留下了大量影像资料,再加上媒体的关注,导演可以调用的影像档案数量很大。但这同时也是该片的诅咒,名为纪录片的《博伊斯》拍得更像是个科教长视频,无非堆砌博伊斯人生,人物访谈也没有提供任何辩证的信息,只是在赞颂艺术家,造神式的访谈是最没有价值的纪录片元素。博伊斯的艺术价值与他的政治生涯和观点密不可分,本来为关于他的纪录片提供了另一个维度,但当导演一昧歌功颂德,就不但丢了政治也失去了艺术。

如果说《最后的肖像》失败在用影像硬碰硬地去描述创作这一抽象过程,那么《博伊斯》的问题就出在人物履历式的影像堆砌。但两者的共同点是影片的作者缺乏对艺术家的深入理解,剧情片中任何无聊的创作过程,都是因为导演没有理解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生,所以在以另一种方式重现的时候只能表现其皮毛,尽量“装”得像当事人即可。而纪录片的挑战就是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多面性,资料影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事人愿意被拍摄——既然愿意,就一定对镜头有所期待。对这些影像的甄别和处理,需要对艺术家的作品有所感悟,也更便于拍出有辩证性观点的作品。

正如贾克梅蒂所说,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你是怎样感知它的。拍关于艺术家的电影,不是要对他们的生平进行复制,而是与其技艺、人生进行一场对话,而导演自己的理解要比传记作品、影像资料重要得多。

(本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2017年2月16日。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引用。)

文中提到的另一部柏林竞赛片:


个人微信公号PostCoitum

 4 ) 《存在于—更好的失败—论贾科梅蒂》

《存在于—更好的失败——论贾科梅蒂》 还有值得更细加延伸的情景。剥夺下去的面孔不是个人的,也不仅仅对于个体而言,是单独的,是整个单独,一无是处却无处不在的孤独。 这种苛求把贾科梅蒂带入到一种绝对的领域中,在其中,它们恰好只能容忍他和它的孤独存在。它们必须在偶然的世界中保持必然性的普及,因此孤独也毫无预兆的能在那些群像当中被发现。但在贾科梅蒂的作品中,恐惧所吞噬的真实更是孤独所无法比拟的。形象的夸张仿佛并不是作者有意去对称的氛围的,它在一开始就奠定了某种被动的趋势;像是神秘的力量的主宰了这种不寻常的变形。 一切如所呈现的,刻意削瘦的人体仿佛只剩了原有的凝滞的灵魂。但明确的是雕塑艺术本身就是线条的艺术,这就应验了存在主义者的虚荣观念;在形式与形式之间惟一不存在的是形式。任何刻意的思维去融洽的社会氛围都将成为整个世界的焦虑,而继续去延伸这些狭隘,独立,隔绝的形式仿佛才能使所有个体成为一个孤独。这也促成了雕塑艺术的原貌和明晰的目的。 诞生在他手中的群像和特写雕塑的呈现就更加使这种寓意达到近乎于更容易观察的地步。接连不断地用于观察亲近事物的常态;眼睛,鼻子,脚步,被逐渐的夸张为更贴切“虚无”的象征。仿佛一切都是迎合着虚弱的焦虑的憋压的灵魂一样的疲惫不堪。但洞悉的传统意义却仍未从彰显着无度的形式中脱离,它们仍代表着贾科梅蒂眼中的世界。并且进一步链接了作者化与现实之间的感受的融合;由群像和特写的必然性所清晰的揭示。 这也就注定了贾科梅蒂比那些利用其它形式拓展范畴的艺术家门不同。他在刻画的是不加任何渲染的孤独,不仅仅是存在于严肃,媚俗,甚至是于戏谑中,也不容置疑的存在于自然,幻想,道德的因素当中。而在这些特质的规模化(被风格一词代替后),它们就无可避免的隐含着贾科梅蒂的单独而渐进为世界的孤独。从而使雕塑不再只是基础的语言。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为雨中赴会的贾科梅蒂抓拍的肖像)

 5 ) 随记

看起来是小成本制作,但是却十分考究。比如,镜头看似随意,时有摇晃,但却暗合生活片之含义。不过,这种庸常化、日常化只是电影的拍摄手段,从内容而言,刻画的仍然是一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的男性艺术天才。

贾科梅蒂,到底是否如此?电影是否继续着西方现代主义大师的神话?

最近在读贾科梅蒂的《Why I am a Sculptor》,能看出他的敏感性,甚至他的脆弱,他对极致的追求。至于是否完全不落尘世,很难断言。但是无疑,电影用表象上的日常化,更加凸显了一个神话式的天才的艺术创作和特殊人格。

艺术家应该怎样?艺术家在他人眼里是怎样?

PS.截屏了一些贾科梅蒂痛斥毕加索的片段;电影中场景的还原,影片团队请教了贾科梅蒂基金会。值得一提的是,基金会继承的正是是艺术家的遗孀安妮特·贾科梅蒂的遗产。

PS.若一切顺利,2020年有机会在中国看到贾科梅蒂的众多作品。

 6 ) 「Quotes」

「Have you always been so doubt for your own ability? ↓ Of course. It gets worse every year. ↓ But you become more successful every year. ↓ What better breeding ground for doubt than success?」

「It's like he's determined to remain completely unsatisfied. → No, not completely, just perfectly.」

「When I was young, I thought I could do everything. When I grew up, I realized I could do nothing. That's what kept me going.」

「Well, I really, I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It's been an honor to pose for you. ↓ Are you out of your mind? ↓ I didn't say I wanted to do it again.」

「In his last letter, Giacometti told me how much he enjoyed painting my portrait and that he hoped I would come back soon so that we could start all over... again.」

 短评

这电影真的是被“Rush‘d”和“Hammer'd”了....从Geoffrey老爷最后在问答环节回答都能感觉到电影整体的创作态度应该是十分随性了。一开始还觉得挺有一种趣味风情的,但之后的反反复复让人觉得很干。【可能我这半年都不能看Armie的片子了,雕塑什么的又把我拉回了Oliver当中...入戏太深】。

7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平庸乏味的柏林竞赛,没想到图奇导演作让人眼前一亮。如轻松俏皮的小品,只有极简的场景人物情节,却妙趣横生。拉什将任性可爱的老顽童画家演活了,会像透纳那样也拿个影帝吗?阿米汉莫大部分时间都被要求一动不动,但同样以细腻表演展现了内心层次。演员转导演,表演大多错不了。唯独结尾略仓促了。

1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同样是画最后一幅画,“众神与野兽”比这个有化学反应多了。没有性欲作为桥梁,直男画美男果然就是一场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艺术求虐!西装笔挺的锤子太好看了,往椅子上一坐就够我看个天荒地老...(等等,据说锤子演的又...是...给...)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挺有趣的一部电影啊 有点想了解下这个画家了 不知为何分这么低

13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推荐

生みの苦しみ、创作就是在我、牛逼跟傻逼之间反复弹跳

17分钟前
  • 意义不明
  • 推荐

@Spazio Oberdan con DM临时被邀请,一部讲述瑞士意语区雕塑家Giacometti的半传记式电影

22分钟前
  • scholarschwein
  • 推荐

开头结尾学伍迪艾伦画外音还挺有趣,中间一大段就如贾科梅蒂作画过程本身一样枯燥乏味到极点,令人无法忍受。

23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在来迪拜转机的飞机上看的 Armie太适合这种老派一点的绅士形象啊啊 那迷人的小脸蛋性感的小嗓音还有196的大长腿Armie扮演的这个角色叫James well he doesn't look like a James哈哈哈哈

28分钟前
  • Taekii
  • 力荐

Armie Hammer经得起这样的近景啊!雕塑了

32分钟前
  • 阿王
  • 很差

Hammer接连演低声内敛的文人角色,强调气质的同时,也明知道故事不可能忽略美型,如此内外兼修很狡黠~~Tucci导演功力不错

36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两个演员都特别好,腔调也好,艺术家和评论家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很多情节让人不由莞尔。

39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好看!艺术虐着艺术家,艺术家虐着他的缪斯,逼着活人成为植物或者静物,以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41分钟前
  • 人土土
  • 推荐

给低分的大概都觉得自己是什么天才吧

44分钟前
  • Jane
  • 推荐

“模特”的儒雅翩翩和画家的放浪形骸,本可以擦出更为绝妙的火花,可惜被拍成了一份仅流于表面的表达。这部电影再一次让我确认了锤子是一个如此精致的男人,他被画家强拉回画室的一幕,瞬间散发出的一派小绵羊气息,实在太迷人了。

4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不如啊不如,教我從頭到尾分心,淨想著最近瑺展的鏡面畫。就是老賈給美國人畫肖像的同一年啊,瑺跑去埃及看金字塔,從此失去他的後期珍寶連同國籍。老賈也是66年走的,可他除了風流任性沒大事,和瑺怎麼比?更別提琅了。華人大導演們行行好吧,快給瑺補拍傳記。葛優很適合啊---但必須學說椒鹽法語。

48分钟前
  • Reader
  • 还行

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沙漠

53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只有在绝望里,才能知觉喜悦。

55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整体还是无趣,一天天觉得故事再也没完了,摄影晃得有点烦,锤子这部颜值还是稳

56分钟前
  • willamette
  • 还行

你倒是有点主线啊……

57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很差

Stanley Tucci的导演处女作,节奏单调而缓慢,Rush对艺术家的刻画倒是增添了颇多趣味。文艺腔调甚浓的传记片。

58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