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剧情片大陆1980

主演:李志舆,张瑜,林彬,茅为蕙,欧阳儒秋

导演:吴永刚,吴贻弓

 剧照

巴山夜雨 剧照 NO.1巴山夜雨 剧照 NO.2巴山夜雨 剧照 NO.3巴山夜雨 剧照 NO.4巴山夜雨 剧照 NO.5巴山夜雨 剧照 NO.6巴山夜雨 剧照 NO.13巴山夜雨 剧照 NO.14巴山夜雨 剧照 NO.15巴山夜雨 剧照 NO.16巴山夜雨 剧照 NO.17巴山夜雨 剧照 NO.18巴山夜雨 剧照 NO.19巴山夜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4:11

详细剧情

  文革后期,一艘由重庆开往武汉的江轮上,几个各怀心事的人共处一室:以莫须有罪名被关押了六年的诗人秋石(李志兴)由专案人员刘文英(张瑜)、李彦(强明)秘密押送,前路凶多吉少;老大娘(欧阳儒秋)的独生子在武斗中丧生,她登船是为凭吊儿子亡灵;农村姑娘杏花被迫“卖身还债”,眼泪汪汪想着心上人……由于刘文英和李彦分别以一副“典型革命小将”和老谋深算的模样示人,两人不得其它人待见。此外,还有一个小女孩趁人不备偷偷溜上了船。  杏花的悲惨遭遇令大伙十分愤慨,可是他们都无计可施,老大娘的坚强也没能将她感染,后来,她跳江准备结束生命,秋石将她救上岸后,讲了自己和柳姑(赵静)的爱情故事,杏花听后重树生活的勇气。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秋石没想到的是,他的生命也会再现亮色:乘警老王(仲星火)得到小女孩的信任,小女孩上船原来是为找寻父亲,而通过她所说的找寻的凭证,老王判断出她是秋石的女儿。众人都担心秋石的安危时,良心受到拷问的刘文英决定不计代价向秋石父女伸出援手。

 长篇影评

 1 ) 谈巴山夜雨的优点与缺点

巴山夜雨荣获第一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在那个中国大陆电影蓬勃发展的时期能有此荣誉,说明它的艺术造诣肯定是不低的,这里先说它的优点,也就是获奖的可能原因。

巴山夜雨的主线有两个-诗人秋石与女儿相认的过程(暗线)押送秋石的专案人员刘文英的思想变化(明线)。

暗线中,电影在电影中以船舱和轮船中发生的事或者发表的言论等为跳板,巧妙而又和谐地穿插交代了秋石的爱情经历、生活中的遭遇以及他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儿的伏笔。借他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文革的政治观点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普通老百姓对痛苦终将过去,新的未来已然要到来的美好愿景。

明线中,专案人员刘文英一开始是一个典型的“红卫兵”,一直在以革命反革命为标准评判她船舱里其他人的言论和行为,因此受到了船舱里其他人的排斥。后来在船上各种言论以及发生的事的影响下,渐渐地,对文革的政治路线的信念开始动摇,最终土崩瓦解,最后与另一个专案人员一起帮助秋石逃跑,它很明显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从政人员的觉醒,并且也号召人们不做“精神上的囚犯”,这既有大时代的政治背景,也有自己对于精神自由的看法。

两者结合,完美无瑕,浑然天成,达到了既内涵丰富又简洁凝练的效果,循序渐进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由痛苦,到愤怒到重新怀有希望的心路历程。

不可否认,它的缺点也是客观存在的,电影中出现了太多的露骨的言论,里面平头老百姓在一个及其敏感的时期大谈政治,这不仅与电影所营造的美感冲突,也与事实严重不符,因此电影的其他表达受到牵连,效果受到影响。电影也显得浮躁。

这些缺点的造成,可能是因为电影急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而正因如此,它才能从那个佳作频出的年代脱颖而出,获得金鸡奖吧(金鸡奖是政府奖,巴山夜雨的观点符合当时政治路线)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的思想与技巧,仍是现如今电影无法企及的,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之作。

如果用一首诗来概括这部电影的思想感情的话,舒婷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很恰当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2 ) 一个正在死去的世界

6.0

故事有点别扭 群像戏铺得还好 只是可惜了 两位解压的人到后来索性被弄得成了敌人 不也都是被害者吗?其中那位无知的女孩在思想上的转变用了相当的段落去描写 其实还是不对 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变也没见她遇到什么大事情 逻辑上都讲不通 还有那个小女孩 那么警惕 就一下子认了爸爸 这转变也是太突然了 你也可以说就可以这么突然 但…… 好吧 说不过你好吧

镜头的强烈快速推进是情绪的某种表达啊 以前都是这么玩的 儿时看过太多 每次都一哆嗦 现在终于明白了 就是为了让我这样的可以哆嗦一下

“孔雀公主”(赵静,后来一查才知不是她 搞错了)还是美丽啊 哈哈

# 一个即将死去的世界

你说 我死了吗

还没有

你说 我活着吗

也不是

就是说

我正在一个即将死去的世界里

徘徊 游弋

我正在一个快要死去的世界里

迟疑 思量

请问 做什么可以阻止这一切

没有 除非

从头来过

真可怕 你就要死了

不 死不可怕

可怕的是

继续活在这个就要死去的世界里

动弹 不得

# 精神上的东西 可以吃吗

可以的 但不管饱

# 一个混沌的时段

用什么来指引去往前方的光明地

你内里一直秉持的正念

还有 继续等待

 3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

应该是先有了"伤痕文学",后才有了"伤痕电影",而这部<<巴山夜鱼>>就是早期"伤痕电影"部落中的上乘之作,虽然按现在人的"审美"视觉来看很多地方甚显造作与突兀.
可无论怎样,这部电影还是足以让人感动,它在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了那场无比荒谬与残暴的岁月的同时又以它闪亮的坚韧的人性之光给了所有活着的人以希望,而不是声泪俱下无边地控诉与没有未来期许的盲目地批判.
_
喜欢那时素颜(装)的女演员
该剧中的两个年轻的女角都是我所喜爱的_张瑜,赵静

 4 ) 巴山夜雨,话秋实~希望,哪怕只是种子。


看之前有人预告这是一部看了很难受的伤痕片,窃比了一下霸王别姬的悲痛,看完后却发现满满的小希望。
电影的感觉自不必多说,风格中透着一股清新,淡淡的,又带些字正腔圆式的虔诚。电影不长,但是很细腻。像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艺术,颔首,含泪,一个潇洒的转头,一个深沉的凝望。像镀了光,美的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秋实,超喜欢这个名字。秋已至,该结束的终究要落幕,一片黄昏中却惊喜地看到了果实。
那个时代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体现地很丰满,船舱中每个人的故事,在每个人生活中刻下的痕迹。杏花真的演的很好,从刚开始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现得淋漓尽致,全程肿着眼睛掉着眼泪,却什么也做不了;到后来听说了老奶奶的遭遇,坐到她旁边,伏在肩上就开始哭——这就是她的表达方式,人物把握非常到位;进一步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满目阴暗,不见光明,所以如果有跳船的,那只能是她,和老奶奶的坚强对比超鲜明。直到被秋实救后,听到了以前完全不在她小世界里的更悲催的遭遇,发现生活中哪怕黑暗但是依然可以有蜡烛熠熠生辉,顽强地燃烧,才有了勇气面对生活,对抗现实。但是预感杏花回去以后的生活也幸福不到哪去。
这就回到了另一个问题。很赞同一位的说法:这部巴山夜雨可能是吴导拖着病重的身躯描绘的自己的“中国梦”。但是童话式的美好更令人揪心。
首先,全片除了刚开始看上去令人厌恶的两个押解员,每个角色身上都闪烁着满满的正能量:船长、警卫、厨师,女教师的气节,老奶奶的坚强,年轻人戏虐的反抗,就是懦弱胆小的京剧演员,都在后来对秋实等人的关心中流露了善良。更不用说刚开始的两个反角还都转了。
现实真的如此么。
另外,电影到秋实带着女儿离开故事就结束了。但是杏花以后的命运呢,丧子寡妇以后的生活呢,违反命令的两个押解员呢?
生活还是要继续,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有希望。这就是秋实吧。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实看着女儿,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心思当如是吧。
蒲公英,不就是希望的种子么。

 5 ) 《巴山夜雨 (Evening Rain)》:一夜巨变【第1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6137846.html

巴山夜雨 (1980)

最近几年总在看国外电影,也应该看看国内的更换一下口味了。看国内电影,自然还是以电影奖为主,所以就选择了金鸡奖这个专家奖。本片就是1981年第1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双黄蛋”之一。

电影讲述文革时期,一艘长江渡船上几个乘客的遭遇。在一艘长江渡船的房间内有八个乘客:一个政治犯诗人,两个押解政治犯的解差,一个不能生产的青年工人,一个不让教学的老师,一个给在文革中丧命的儿子上坟的农村妇女,一个替家里还债被迫嫁给陌生人的村姑,一个唱戏的老人。青年工人年轻时抄过诗人的家,但是现在很同情他,所以就经常讽刺两个解差,使得屋内其他人也反感这两人。解差中的女人飞扬跋扈的要求船上的民警特殊对待,却遭到礼貌的拒绝。随后,屋内的几个人就讲述起自己的经历,然后纷纷感叹起生活。随后,诗人就与女解差聊起来,让女解差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船上的民警找到了一个偷偷跑上船的小女孩,询问出了她的身世。深夜江上下起大雨,村姑趁其他人不注意跳江自杀,诗人奋不顾身的救回村姑。这让在思考自己行为的女解差知道诗人是一个好人,随后她还得知女孩就是诗人的女儿。这一切让女解差决定偷偷放走诗人,并请求了船长的帮助。就这样,诗人在与女儿相认后,偷偷下船逃跑了。这时,解差中的老男人发现了这一切,女解差要求承担一切后果。可是老男人告诉女解差,他已经安排好一切,没想到她比自己还快一步。电影最后就这样结束了。

看多了国外电影后,再一次看国内电影发现很新鲜,这是我已经预料到的。但是,我却没有想到电影不仅新鲜,而且还非常好看,更有着深刻的主题。原来中国电影也不是很差,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本片就是一部。电影通过时间不长的故事,用八个人物的遭遇展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并通过诗人对生活的希望表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还通过放囚这件事情展示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可以说,本片是一部剧情矛盾冲突强烈、人物刻画细腻、情节有着逆转的好电影。真的没想到,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还有这么好看的电影!

本片虽然好看,有着如上的优点,但它还是不能与国外电影相比,缺点多多。不过,因为它所处年代的关系,就没有必要吹毛求疵了。但是其中一个情节设置是非常不合理的,看起来很狗血。此段情节就是父女相认的情节设置,看起来太不符合实际了!小女孩为什么那么巧的出现在船上?小女孩没有父母为什么穿的干干净净?船上的人对小女孩太好了吧,竟然是人见人爱?透过全片可以知道,小女孩的出现只是用来煽情的,再也没有其他意义了。而且,这段不合理的情节还使电影的现实意义减少许多,可惜了前面非常棒的剧情。

同样的,因为电影拍摄年代的原因,影片的拍摄方面很普通,不多说了。此外,也不知道是片源的关系,还是技术的问题,此片的场景切换非常生硬,好像少了很多场景。这仿佛又让我找回了小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感觉,看着看着场景就突然变了,变得与前面的剧情不一致。

虽然如此,但还是要提一下本片的音乐,片中有一首插曲《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非常好听,配合着剧中人的舞蹈,可以用一个成语“诗情画意”来描述,有一种非常浪漫的意境。片尾曲《我是一个蒲公英的种子》一般,我不太喜欢。通过这些可以发现,国内在八十年代时期的电影很喜欢弄插曲,而且都很精致,这是我没想到的。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白桦词 高田曲

巴山雨 巴山云
千里川江雾中行
帆似白鸥舟如梭
古往今来多少人

浅浅月 淡淡星
浅淡星月明古今
神女夜夜难入梦
素手无力撩纱巾

整飘带 摆罗裙
日日夜夜守江滨
含情迎送天下客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最后来说一下电影的主题。其实,电影的主题不用说了,影片已经表现的很明显:对文化大革命的控诉与不满,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讽刺。比如,唱戏老人竟然问负责人,革委会会不会被夺权?可见当时盛行“夺权”,几天之内就会发生巨变。女解差也是讽刺的对象,这个女人喜欢随随便便给人扣帽子,比如民警早早就预料到她会给自己扣上思旧派的帽子,很有趣。总之,电影除了有煽情的父女相认、母亲祭奠儿子、跳江自杀等,还有着一点点黑色幽默,这些都表现了文化大革命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痛苦。可见本片是一部真实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现实力作,非常适合给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来观看,八零后、九零后更应该看看。

本片演员除了张瑜之外,表现都中规中矩。张瑜在本片特别出彩,从飞扬跋扈、咄咄逼人的状态转变到对诗人的同情、关心,每一次的情绪转换都非常到位。原来中国也有演技派,而且还是非常年轻的演技派。张瑜凭借本片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那时她才23岁。片中其他演员表现不温不火,不多说了。此外,那位解差老男人的扮演者还显得非常业余,他的表现与全片非常不协调。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既有生活化的剧情,也有深刻的主题,还有结尾让人意想不到的大逆转。虽然电影有些时代中不可避免的瑕疵,但它还是一部好电影。看来我选择金鸡奖选对了。

张瑜

张瑜

序列:0736

[巴山夜雨].Evening.Rain.1980.DVDRip.Xvid-THLY

2012-03-04

 6 ) 离岸的乌托邦

意识形态很重,设计得很刻意,其实是在用新的认识和需求套旧的革命文艺的形式,但这种套用反而不如优秀的革命叙事的质量和价值,明显的僵化无法回避。是伤痕反思片,每个人都是受时代伤害的无辜受害者;也可以说像谍战片(联合群众,策反,越狱,宜昌的同志——组织全力营救),一种相当模版化的处理方式。正如刘复生对《伤痕》的分析,这部片子也如此。张瑜、杏花是后辈,诗人是前辈,后辈可以在前辈的开导、事实的见证中“幡然醒悟”。最终指向的还是那个“前辈”(真正的主角)——重回历史舞台的“老右派”,再次取得了合法性的改革派。 很有意思的是,故事完全发生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内(最值得注意的是“船舱”,当船一离岸,就成了一个完全独立出现实关系干扰的、纯粹至极的“想象乌托邦”,为一切提供了可能,回避了这种“可能”本身的“虚妄”),成为充分的“此在”,很少电影会如此拍摄,这是很大胆又很困难的(其实《一出好戏》也是这种套路,但是环境和关系显然要丰富很多)。为了乌托邦,影片甚至也在回避绝大部分直接的倒叙插叙,反过来说也是局限,没有了苦难的反作用力,故事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也随之削弱。 时代和题材充满局限,但架不住导演深厚的功力,尤其是对三峡风光的展现,是对故事空间的极大舒展,影片因此明亮起来。由于表达得过于浅层,难说本片的情感多么真挚。但山水之间,至少有那么些美好的情感不言而喻。

 短评

很难想象是吴永刚导演的,意识形态意淫,所谓的伤痕文学,伤痕电影,在剧情质量上就没有太出色的。所以所有人都是善良的都是友好的,那么坏人是谁?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责任和罪恶推脱干净,获得大家原谅。每一片雪花都是无辜的,那么恶从哪里来?没有坏人只有好人,其实就是没有“人”,一部没有活人,没有人性的电影。

7分钟前
  • 我是美工
  • 还行

张瑜当然必须比庐山恋要朴素很多,赵静闪回出镜一身古代靓装在为笔中情预演?仲星火白衣警服已不复今天我休息时的意气风发,只有李志舆还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典型特征再度苦恼人的笑……这片子今天看来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只在政治理念上进行了大胆批判拨乱反正,而表达方式美学追求上非但没有顺势跟进,反而还照搬它所批判的那个世代的形态方法!借用主人公自己的台词,“看得出来,你这还是在用抽象的概念看人,看一切事物。”

11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剧情巨简单,演员巨好看,音乐巨好听。迷死人的朗诵腔,一句顶一万句。《天字第一号》式的结尾。

14分钟前
  • 湛卢
  • 力荐

台词很大胆,比如:“这简直是暴政”。矛头直指某……

1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名来自古诗夜雨寄北,电影本身可以用另一首诗来总结:人间正道是沧桑

1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如今看来也许显得过时的电影语言、表现手法、表演方式,有的镜头遮片布景未免太明显,“特效”也好捉急,但那又如何,它的内容何其值得铭记和反思,有些台词写得胆识过人简直震惊极为可贵,这在如今都不可能达到、无法再现的程度;中国式的诗词意境,知识分子悲悯情怀与社会责任,全程催泪,整个影厅抽泣此起彼伏,“出门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送你的人担心”诗人所言简单却剖心,全员皆善人真是美好而心酸的传统的理想主义;随后吴贻弓纪念活动上,杏花张闽老师拿到话筒欲语泪先流,戏里戏外都好感人

2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欢乐的狗血大放送啊~~~来来来推荐一下大龄文艺女青年我娘亲~我跟她说我去看巴山夜雨了。她说,哦,吴贻弓的文艺片啊~文革后刚解禁的时候拍的,张瑜还在里面演了。男主角叫李志兴哦。你知道这个导演还拍过城南旧事吧?我沉默了五秒钟。。。娘亲你太猛了,给你跪了。。。。

22分钟前
  • 脆弱社畜晴阳阳
  • 推荐

错把巴山作巫山,翻云覆雨总无情

23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3.5;远离尘嚣的浮动国土,短暂营造了充溢着生命微光的乌托邦,在一个是非颠倒非黑即白的荒诞年代,人心并未全面冻结,善和美作为人类共通的伟大力量,让我们在堕到最暗黑洞之前抓住攀援的绳索。修复版太美,80年代的审美简直太棒,每个姑娘都美如画;自然风物诗意十足,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源流得以承接。船舱如舞台(表演虽动人,但亦镌有时代特色的戏剧表演痕迹),进出走位的调度有意味;空镜令人印象深刻——江心的漩涡指涉吞噬生命与卷进政治斗争的湍流;夜里巡航的浮动灯塔,暗指被诗人打动/指引;蒲公英作为贯穿的主线,也是奔向自由的象征。“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回头看看这些电影所批判所赞扬的,真是让人感怀无穷。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茅为蕙吹蒲公英,很不自然但是很好看。

31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还行

多年后重温修复版,如看新片。片名取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两者的关联恐只有对妻子的怀念。电影在小空间内做了布局,同舱的人们各怀一段伤心事,都是十年浩劫苦难的见证者。以环境、对话和点滴回忆,窥探每个人难以抚平的创伤,有的痛还在,有的已经愈合。最喜欢的莫过于“神女夜难入梦”和“红枣寄哀思”两段,是极富有诗意的。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让我想起中国新诗的起步阶段,带一点古典的余韵,想要除旧立新但又不知道步子该往哪儿迈,选词造句就显得笨拙了些——特写,反应镜头,快速变焦,夸张的表演,煽情的配乐,剧作上的巧合和反转——所以那时多数人的作品用今天的眼光看都难免过时。但什么是诗?诗最让人感动的是真心和真话,然后才是技巧和激烈的语言实验。诗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风,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现在没有人这么拍电影,但你无法否认它的能量是充沛的,是和反思三部曲同宗同族,是活着并且满怀希望、重新开始。尽管对人性的检视还太天真,但它大声地教人独立思考。这声声疾呼难道不是最重要并且如今稀缺的吗?从《巴山夜雨》到《巫山云雨》《三峡好人》《长江图》,在诗的范畴里,谁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呢?

38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主题先行了,但是表达得很好嘛。秋石的回忆留到医务室去讲出来不是更简洁有力,片子整个味道也好很多

3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多么理想主义的年代......另外仲星火这扮相和人设简直是直接从405粘贴过来的......

44分钟前
  • 麻友安
  • 推荐

40年前的电影,我们回不去的开明与温情。劫后余生的一群人,是非判得通透,对“小将”的“围攻”与感化,是如此质朴、到位而有力。太多如今竟说不出的真理。“写书的罪,就这么大?”“还诛连九族呢。”诗人被冠上“黑”字,“你只知道杀人犯罪,你不知道,有时候没有一点罪,也能是罪犯。”他对满嘴标签的小将说,“带着抽象的概念看人,看一切事物,你把人简单地分成革命的,反革命的,而且往往是颠倒的。你迷信那些所谓权威,实际上都是些骗子。你迷信他们的谎言……反正我是个囚犯,不过,你才是真正的囚犯。你是精神上的囚犯……你想一想,现在有些人,他们实际上是不要文化,不要科学,甚至不要物质生产,就像世界不要阳光,不要森林,不要花朵,不要色彩,这将是一个死了的世界。”“这太夸张了吧?”“你自己去判断吧,要用自己的大脑。”

4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30年前的老电影,描述乱世里的人心滋养,现在看来还觉得安慰。押解反革命诗人的红卫兵,在江轮上觉醒,决定放走自己的囚犯。她这样做了,从而不再是时代的囚犯。张瑜她可真动人。总导演吴永刚,拍《神女》的。导演吴贻弓,拍《城南旧事》的。」

47分钟前
  • 树精
  • 推荐

看得我心惊肉跳。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只是中国电影人一代不如一代了。

49分钟前
  • 李三川
  • 力荐

本片告诉你『权威都是错的』,而你随便看见的一个小样本代表了世间真理。披着独立思考的外皮,贩卖着反智的内核——妙就妙在这里。此外,女主角重新沦落到需要被男主角救赎的地位,从这一点说,这部80年代的名作,不但比不上样板戏,甚至比不上片中谈到的玉堂春。#无良索隐#

52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有民国老电影的质感,诗意十足。算是反思动乱时期的开端之作,也拉开了金鸡奖的序幕。相比于后期的伤痕与控诉,这部电影还有着民国走过来的老电影人特有的人文气质。电影中丝毫看不到戾气,只有一个红小将女孩最后也发生了转变,轮船上仿佛远离炼狱的乌托邦,只是巴山夜雨下,悲伤更甚。

54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中国诗电影”代表作。有些地方还是蛮诗意的(比如“这就是我这些年的遭遇”那个点的剪辑),精确刻画出文革后期那种幻灭感。对文革依然不能言说,位置依然只有两个“无辜受戮”+“挺身抗暴”。全片木有一个坏人,结尾更是神展开,全场哄笑已然说明问题。

5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