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恐怖片美国2008

主演:艾米·斯马特,陈国新,蒂姆·周

导演:艾德亚多·桑奇兹

播放地址

 剧照

七月 剧照 NO.1七月 剧照 NO.2七月 剧照 NO.3七月 剧照 NO.4七月 剧照 NO.5七月 剧照 NO.6七月 剧照 NO.13七月 剧照 NO.14七月 剧照 NO.15七月 剧照 NO.16七月 剧照 NO.17七月 剧照 NO.18七月 剧照 NO.19七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8

详细剧情

  梅丽莎(艾米·斯马特 Amy Smart 饰)和华裔玉林(Tim Chiou 饰)是一对来自美国的新婚夫妇,他们将蜜月地点选在玉林的家乡——中国广东某县。异域文化让土生土长的美国女孩梅丽莎好奇、惊喜,不过也许他们挑错了时机。是时正值农历七月,中国的鬼节临近。当地导游平(Dennis Chan 饰)驱车载着二人前往玉林的家。夜深人静,道路蜿蜒,人生地不熟的平失去方向,来到一片陌生的村庄。平下车问路,却始终不见回来。夫妻二人焦急万分,于是下车寻找。他们一无所获,反而被恐怖的叫声下的失魂落魄。  两人驱车逃跑,一路上惊险不断。梅丽莎曾和平谈论过饿死鬼的传说,而在鬼门大开的时分,似乎饿死鬼并非只是传说……

 长篇影评

 1 ) 七月?安生?

意外喜欢的一部片子,每年都会选择几部青春片去看,那年喜欢左耳的生涩,当时马思纯在左耳里能压的住戏,但在再这一部里周冬雨的安生气场太强,戏上控制的也确实要更好一些,有时候也会想如果两个人的扮演选择的角色互换一下也许挺好玩的,但随即又好像瞬间明白了导演分配角色的意图,有些骨子里流露出的东西不单单是外露表达那个在的那个样子吧,看的时候有那么一阵子总想到《花与爱丽丝》。

 2 ) 我活成了你,我也只有你

工作日下午的影厅,稀稀拉拉地坐着十来个人,放眼一看,居然都是年轻的姑娘。情侣都不见。
散场的时候,耳旁响起种种声音,有人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对我来说,已是超出预期。

至少相对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青春片的一般水准,《七月与安生》已经是交上了一张非常不错的答卷。

刻意百合化的迷思

尽管有一些用心用意我不是特别赞同。最突出的就是对于女生之间由小到大关于性的探索和调侃,我想未必是本人敏感作祟,百合的意味的确一度被镜头语言营造得甚嚣尘上。都是各自与亲密的好友一同成长上来的,和女伴同出同入、一起上厕所、一起睡觉、一起换衣服、互相调侃几句身材发育,很日常的情形,却被刻意处理得蕴藏起暧昧。特别是当安生张开臂弯让七月躺过来的时候,她是觉得七月的世界不应该容许有第二人了吧,当她听到家明的名字时,那种嫉妒、不安的感觉如此真切强烈,我并不认为这仅仅归结于简单关于友情的占有欲。

于是在安生的女性魅力散发出对家明的诱惑时,我开始看不清故事的走向。我很难分辨,安生到底在什么时候起,从对七月全情的占有突然跳脱到动起家明的心思。包括后面数次姐妹间的拉锯、僵持、伪装、抢夺,观众都看不清、理不明。加入了同性暧昧的情愫之后,于我而言反而不如简单的双姝夺爱的脉络。

用心的增添处理
当然,在大多数的具体叙事环节,电影之于小说的丰富和添加处理得相当不错。家明喜欢七月的沉静文秀,又会被野生安生的气息晕染而恍惚,正如小说里的形象,这个男人除了英俊,并无其他任何优秀特质。电影让他每次在双生花之间的摇摆更加具象化,也更显自然。很喜欢全片轻重缓急的着笔,有娓娓叙来,有酒吧放歌的摇滚激昂。加入了网络小说作者一重,是编剧和导演极其独到的匠心。令全剧在倒叙、插叙,直至结局三重反转中步步推进,几分酣畅、几分回望。

你活成了我,我活成了你。双姝的内心这一层也很妙。是安守着小城平静无澜的简单生活,还是走向广阔的天地自由浪荡,女生啊,不管怎么样,都是辛苦的啊。你可以循规蹈矩,走一条大家都认为你该走的路;你也可以放纵内心的自在灵魂,且行且歌,迎接天南地北的历练。相对狭小的三角情感、单亲家庭孩子的孤单乖戾、闺蜜的嫌隙与和解,这个关于因循还是自由的命题,是青春片中通常比较鲜见的。片中处理得挺好,纷纷杂杂的“问候家明”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舒缓的情感又细腻动人。

演员投入了适合的人物
最后聊聊关于演员。其实我很能理解为何谍战剧中的周冬雨被评论为演成车祸现场,而本部电影里她的表现备受赞誉。因为这个戏很适合她。最难不过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太妹而已,嚣张肆意、古灵精怪、心事重重、硬装、哭着笑笑着哭,这些都是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完全能想象的、能触摸到的情景。适合的人物加上导演的指点,沉浸式的表现,让她成为了安生。马思纯也是。我并没有看过她被称为马大壮的芈月传或者别的网播剧,除了本部电影,我只看过《左耳》。两部戏她表演都很不错。七月是个乖乖女,怀揣一个躁动的心。她的情绪传递都毫无问题。

总之,如果说我对原书的评价是一星到两星的话,我愿意因为相对真诚的努力改编和拍摄,为本片打上三星。

 3 ) 与你无关的比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我没看过安妮宝贝的作品。

这导致看完电影,我一度分不太清楚,周冬雨和马思纯各自扮演了哪个角色。 不过,事出有因。电影版《七月与安生》,最大看点就是两个女人完成了性格与角色身份的对换。

也有一个更好记的办法。周冬雨在《少年班》演了一个好女孩,这一次,她演了一个坏女孩。 马思纯在《左耳》演了一个令陈都灵羡慕的坏女孩,这一次她来演好女孩。 大概是中国内地的青春片质量堪忧,所以,我对《七月与安生》没有太高期望。直到问候家明开始(两人第一次分别),《七月与安生》才变得有趣了起来。旁白不再是无力的画面注解,而是真正参与到快节奏行进和连接时空跨度的叙事当中。 一部电影不停出现旁白,那往往意味着导演功力不够,演员干瘪没戏,这才需要另一个声音来救场,引领观众观看。但看到结尾,你会发现,《七月与安生》把作者身份之谜也带入到电影当中。这个旁白,还真是必不可少的障眼法,否则妙笔就无法成为妙笔。 问候家明之前,《七月与安生》的小演员戏份实在生涩吃紧。对中学时代的蜻蜓点水,也缺少光彩过人之处。

当七月与安生腻在一起时,电影处理得过于平淡,难以证明她们之间有超越身边同龄女孩的默契与感应。哪怕接连出现洗澡嘘水,怒吼互撕,她们依然还是缺乏真正的情感化学反应。结果,只有她们的人生被时空距离所阻隔,过着“希望彼此不要互相羡慕”的生活,这部电影才会引发观众去关注一个更大的主题:女孩子的人生命运,是否能由自己主宰,实现真正的自由独立。

所以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的要害不是证明两个女孩有多相似与多亲密,而是揭示两个形影不离的女孩,原来更像是镜面般的对位存在。互相映射时,她们的内心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差异不同。在作者身份告破的那一刹那,两个人物不仅完成了天翻地覆的性格转变,顺便还把从头到尾没有产生任何情绪波澜的家明给踢出了局。 过往的青春片,大多浅薄可笑。不是在MV画面中缅怀虚假的美好,就是借助狗血来制造残酷与惨烈。《七月与安生》果断介入到八零后一代人的成长与生活。有的人实现了走四方的自由自在,有的人却活在了小地方和父母的围城中。假装满足又互相羡慕。这么一看,《七月与安生》跟《左耳》都在说同样一个故事:好女孩渴望成为坏女孩,因为坏女孩洒脱,张扬,可以走四方。在每个人都寻找安全感却又不知道谁有多出来一份安全感的中国。这种努力,追求和尝试,总是显得醒目,决绝,更与众不同。《七月与安生》更进一步,走完四方,好上天堂。

正因如此,《七月与安生》得以跳脱一味困扰青春片的缅怀与伤感,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即便它是个心灵成长的悲剧。无论七月还是安生,她们都渴望成为对方,却无法真正成为自己。姐妹淘好闺蜜的背后,她们的青春岁月是如此孤独——就像生活在中国的女性,只要抬一抬头,就能轻易看到自己的下半生。 借助机智的改编,《七月与安生》把情感的执念与纠缠,做成了人生之歌。弱化了言情小说挥之不去的俗套、狗血与做作,也把压抑,幽怨和失败,做成了为对方而活的灵魂伴侣。一个人能踩着对方的影子,不是因为彼此过着平行的生活,而是因为她们一直是同路人。

影片也是少有的,在主要演员上没掉链子的中国式青春片。周冬雨和马思纯以不像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对方,去掉了《同桌的你》等电影的幼稚可笑病,制造了不错的戏剧冲突效果。至于扮演家明的李程彬,他缺少性格变化,角色不利,但胜在有年代感的外形。这个角色看似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却吹罚了七月与安生的整场人生比赛。但电影想说的恐怕是:这场比赛,真的与你无关。【刊载于《新京报》】 -------------------------------------------------------------------------------------------------------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4 ) 每一个人都是七月和安生的矛盾体

那本深蓝色的,封底印有几朵繁花的书,是我高中买的。纸张已经泛黄,页边也已卷曲,带着时光的印记,却依旧执拗地泛着墨香。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我是为了这部电影特意把它从橱柜里翻出来,看了一遍。

我想我准备好面对这个故事了。而这部电影《七月与安生》,给我展示了完完全全不同的让人深陷的惊喜一面。

七月与安生,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温柔如水,一个热烈如火。她们于十三岁相识,宿命般的互相吸引。她们黏在一起腻在一块,亲密到互相看胸泡澡睡觉。直到18岁爱上了同一个男生——苏家明。难道在一起久了的两人连喜欢男人的口味都相似了?有人把它简单归于三角恋,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闺蜜抢男友的无聊狗血故事。

一. 想要自由人生还是现世安稳?

有人说,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人人都幻想成为一个女流氓,轰轰烈烈,闯荡四方。抽烟喝酒,潇洒不羁。

如果说温柔安宁的七月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女孩,顺利的上高中,考大学,偷偷暗恋一个成绩好的男生。然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男友,结婚生子一辈子。那么安生,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女子。有那股子冲动,那股子牛劲,敢爱敢恨走四方。自古红蓝出cp,剧组特别贴心地给她们安排了那贯穿始终的衣服颜色。蓝色,代表安静忧郁的七月,红色,代表热烈奔放的安生。

物极必反。七月骨子里是向往自由的安生,而安生确是渴望安定的七月。憋在一个象牙塔许久的女生,心底里对自由对狂放不羁的极度热爱。七月那么的羡慕安生,可以到外面闯世界。我特别理解七月,因为我就是那样的女孩。

我一直是有些软弱有些怯弱的,曾经面对这个世界想要干点什么却什么都不敢做。但见到那种可以背包旅行敢爱敢恨的女子,甚至看到她们喝酒狂饮她们的刺青,心中都有隐隐的羡慕和快感。有时候,我觉得性格憋久了只差一个爆发一个点。好女孩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隐藏的魔鬼。

而安生却从小缺乏爱,她是多么想要有个家,有个安稳的可以栖息的港湾。她想窝着,和她亲爱的七月一起,有父母有人爱,有个家。而她,却不得不离开,七年,去闯荡。坏女孩的心中也许有一个软弱的天使。

只因为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这个叫苏家明的男人个性软弱的让人想掐死他。就是个渣男典范,或许他也分不清他爱上了谁,谁又多一点。如果说他第一眼就被“坏女孩”安生吸引,那么请你出轨的快一点。这是我第一次想对着一对意图出轨的男女说,你们为何隐忍这么久?十八岁那年就该英勇果断。优柔寡断的爱,永远会把双方都伤到很深。

二. 男朋友和女朋友

七月的个性,只有安生最了解。安生默默离开,以为一切就可以结束。这是她以为的“让“”,可这所谓的让,能让爱情随之而去吗?

当爱情遭遇友谊,该怎样选择?厕所那场戏。是注定了的闺蜜撕逼大战,可编剧却安排的真实一点都没感到矫情。马思纯的狮吼功大爆发,周冬雨楚楚可怜,一句“我们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泪流满面。

这部影片的男主自始至终仿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牵绊。他伴随着或者说迫使了七月与安生的成长。这是一部有关女性内心感情的戏。

成长是什么?你终于认清了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爱谁,去哪里。

家明喜欢问:你还好吗?安生总说,你不要问我这么哲学性的问题。

可她们确确实实在一路上寻找到了这个哲学性的答案。七月挺着孕肚来找安生,她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什么对我重要,什么不重要,她们都恨过彼此。但重要的是,我只有你。

人生在世,路很短。我们开始不以为然,但是从13岁开始纠缠的朋友,爱人、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七月,安生都是如此。不禁觉得这部戏有点女同戏的暧昧,也许除了男主角,她们更爱彼此。她们之间的情感纠结,可能让那个男人都有点无法触摸。女人心底的秘密是柔软细腻的,无法想象它诡异的暧昧。我们可以去爱你,可以选择不爱你。

闺蜜和男人,女朋友和男朋友。是每个女生成长过程中过不去的坎。也许一开始,三个人就不该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有后面的乱七八糟。安生对家明说,你抢了我的七月。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女人,爱起来也许不都是爱情,却都是爱。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私。两个女人都想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却又还想要爱彼此,维持像小时候那般纯真的友谊。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般三角恋剧情之所以低智商在于,女二作为绿茶婊抢了白莲花女主的男朋友,这样的纯撕逼就只是一个无所谓的狗血,绿茶婊是没什么道德底线的生抢。而七月与安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矫情,因为两个女人都还想着对方的好,隐忍地想要维持下去。

我不喜欢最后反转的死亡结局,尽管安妮宝贝的书中也安排了不同的人死亡。可是就是想要看着她们的生命美好下去,而不是戛然而止在二十七岁。所以电影里,最喜欢隐约中岩井俊二的影子,把七月拍的那么美。她走在路上,仰头望着雪景,低头吃着汉堡,走过千山,走过大海。一直活在安生的记忆里,一本永不磨灭的小说中。

三.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看电影之前,我总觉得选角错了吧,应该互换才是对的性格。

因为周冬雨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清纯的眯眼一笑,连牵个手都要脸红的女子。而令马思纯崛起的那部电影《左耳》,里面的黎吧啦正是一个如安生一样小太妹似的女生。

演员们演绎出了完全不同任何时刻的自己。特别是周冬雨,完全是她演艺生涯最强的爆发,最好的一次。她夹着烟,喝着酒,红肿的眼睛,想要哭却硬生生地咽下去。她就是那个闯荡江湖的豪女子,却又无数次想要停下来,找到一个家。“也许是老了吧,没有想和陌生人瞎聊的欲望了。”周冬雨在一言一语中构建了那个安生。

她们是多变的,或许某部电影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面。周冬雨也会成长,她不可能永远只是个高中生,连亲个脸颊都会吓哭。马思纯很文艺,也许涂绿眼影的黎吧啦不过是她性格中的潜在小人格。

其实,七月和安生不过是一个人的矛盾体。人有许多种想法,如果外表是伪装吧,每个人卸掉伪装的真心又是什么呢?七月最终变成了流浪着的安生,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七月。就像我时刻想要奔向远方,也许有一天我会真正背起背包走在路上,却会不断地想要回家。人就是贱骨头。必须将想象着的多彩多姿的世界通通过一遍,才肯罢休。

首映的时候主持人问大家,喜欢七月还是安生。更多的人举手喜欢安生。为什么呢?陈可辛说,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七月,七月都喜欢安生。因为我们都想成为我们所不能够成为的那种人。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这大概才是人的一生。

 5 ) 七月与安生,林冲与鲁智深

在《七月与安生》里,两位女主角第一次撕破脸,是因为安生给七月写的那些明信片:“这么多年,你给我的每一封明信片,最后都要问候我的男朋友。”(大意)

看到这里,我马上想起了《水浒传》里那段著名的八卦:《水浒传》第五十七回,鲁智深与林冲久别重逢,鲁智深张口就问:“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

相比李安生只是在明信片末尾捎带问候一句家明,鲁智深如此开门见山可要尴尬多了。金圣叹看到这里都喷了:“奇语绝倒,令人闻之,又感又笑”。

对这个唐突的问题,林冲只是如实作答,两人并未当场起矛盾。只是,“在五十七回之前,花和尚嗜酒如命,而五十七回过后直至坐化,花和尚竟然从此涓滴不沾。”“鲁提辖与林教头的一段义薄云天的恩情,也从五十七回戛然终止。自此全书再没有一句话写道此二人的任何交往。”(王怡《花和尚的英雄本色》)

可见男人之间的情谊也未必简单直接,各自心里的曲折算计未必不是九曲回环。鲁智深心里未必没有一个安生,林冲心里未必没有一个七月,梁山好汉的兄弟情和小女生的闺蜜情并不是什么截然不同的情感。

和很多男性一样,我一直不太理解女人的友谊。她们往往刚认识三天就好得蜜里调油,手拉手上厕所;可分开之后丝毫不见伤感,很快就能结识新闺蜜。她们在一起时可以分享一切秘密与悲欢,背地里却又互相嫉妒,说对方坏话。男人之间会讲义气,而女人好像根本不讲义气。我们经常半开玩笑地质疑:女人之间真的有友谊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得感慨:“原来女性的友谊是这样的。”甚至她们对待友谊的方式有比男性更高明的地方。七月与安生虽然撕破脸,可撕完之后两人还是好朋友。林冲和鲁智深表面上云淡风轻,然后却再无来往。相比而言,哪种友谊更直接、更坦诚呢?

七月与安生这对朋友在电影里没少撕,但她们撕得不令人生厌,反而能激发观众的理解和同情。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三层理由。

首先因为她们没有撕得太难看,或者更简单一点说,没有像某些劣质青春片那样热衷于扯头发扇耳光。看那场捉奸戏的时候我一度非常紧张,心想“卧槽卧槽,是不是要扇了,是不是要扇了”,结果到最后也没扇,只是洒洒水了事。看完我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更深的一层理由,我觉得是因为角色的行为都出自真情。劈腿、背叛、三角恋……这些行为当然都是政治不正确的,可事实上谁又能一板一眼按照政治正确活着呢?友谊爱情分不清,先来后到理不明,想控制又控制不住,想躲避结果还是遭遇……哪个年轻过的人没遭遇过这种困扰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像“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样的诗,可为淫鄙之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极度政治不正确。——“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邓安庆老师也曾经说过,政治正确是一刀切,而现实生活是犬牙交错。将这种犬牙交错展现出来,是足以打动人的。

而最终极的理由,我觉得七月和安生这对朋友即便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都依然彼此信任,为对方牺牲。安生一直在三人关系中退让、回避,而七月对此也心知肚明,正是这份情谊使得她们即便在捉奸时也依然没有扯头发扇耳光。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几个特别重要的朋友。朋友之间总会相互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是学校和家庭教不了的。你们深深影响了彼此的一生,从而建立起无法隔绝的联系:“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就一辈子离不开”。

这部电影没提女权,但其实很女权。两个女主角无疑都是自强自尊、人格独立的女性,这从他们对待男主角方式就可以看出来。有人戏称两个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态度是“姐妹如手足,男人如衣服”,但我觉得恰恰她们没有把男主角当“衣服”,而是在保持自尊的同时也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安生特立独行,自不必说。七月一直是个乖乖女,期盼早点在老家结婚,过上安稳生活,甚至当家明劈腿时依然选择了和他结婚……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就此忍气吞声时,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她早已安排了分手。而她分手的方式也很独特:让家明去主动承担弃婚之名。这当然不符合现实逻辑,但却符合戏剧逻辑:谁先背叛,谁承担后果。让家明去主动背负骂名,是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而家明真的这样去做了,也说明他总算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体面人。(想想《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让黄四郎“体面”,而黄四郎是如何的不“体面”。)

最后说说两位女主角的演技。我本来觉得俩人演得都还行,但看完电影,听到监制陈可辛说了这么一番话:周冬雨扮演的安生是比较容易出彩的角色,相对好演一些;而马思纯扮演的七月比较难拿捏,既不能被安生映得黯然无光,又不能强行表现得太“抢”。马思纯最终能把这个角色hold住,挺不容易。

陈可辛老师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安生这个角色那么容易出彩,而周冬雨演得只是“还行”,那实际上等于演得很烂了。而马思纯能把七月这个难演的角色演成这样,值得加1星。

 6 ) 女性友谊,爱情与婚姻不是最高的道德

 我不是看安妮宝贝的小说长大的那一代人,可耻而又窃喜的讲,读言情小说,我是看幻城、左右倒影右手年华、水仙已乘鲤鱼去、樱桃之远(此处还要乱入一个挪威的森林)的那一批人。这是一个不容狡辩的事实:我曾是新概念第二届言情作家的跟风小读者。 而之前提到窃喜并不是因为这些小说写得有多么精彩绝妙,而是因为,比起安妮宝贝的读者,我可能年轻个2、3岁呢!后来翻看过《告别薇安》,总模模糊糊的记得有个男性角色好像很冷漠,但是很能做爱的样子(反正就是自大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很“能干”的那种男的)。他奠定了我对大部分言情小说男主角的印象、就是对你不闻不问但能从天黑干到天亮的那一位帅哥。这是青春,我要什么山盟海誓呢?那都是道德啊!要的就是:你看到我,永不lost那个boner。可是这些人的故事常常言不由衷,最后总要暴露出对道德生活的无限怀念和愿意为之做出的巨大牺牲。电影七月与安生就重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天电影放到最后很多女观众哭了,哭的正是安生笔下的七月理解、原谅了安生。

实际上,爱人从诞生、到闪光、直至发现新的自己,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用婚姻和恋爱关系去拷问一个人是觉新觉民之类的男孩子那个时代比较流行的套路。今天的世界,人的徘徊、人的软弱、人的憧憬和梦幻都享有更多的宽容,可以被解构、被消解但不能被问责。 因为问责的标准每20年可能就会有天翻地覆的不同。所以安生的自我放逐和七月的隐忍不发都是为了一件很快就会过去的小事,耗着没有营养的精神。这件事阻碍了她们友谊的深化。也让她们永远活在高中/职业高中时代。

与安生只活到27岁的想法不同,美国情人Brooke初次登场时已经30岁。和安生一样没有接受常规的高等教育的她,也是走的人间大学那条路。30岁这年,Brook正计划靠着希腊男朋友的资助,开一家叫“mom’s”的餐馆。 这是一家集餐饮、美发沙龙、画廊于一体的餐馆,也是她每每说起都要眼睛发光的个人梦想。在精心呵护这个梦想的同时,住在男朋友商住两用楼里的Brooke还身兼做家教、动感单车教练数职维系她在纽约的社交生活的开支。Brooke是这样一位纽约客:她总是穿浅色的衣服,在金色的东北部的秋天里喋喋不休,注意力并不集中,但就是很衬她的那种充满力量的天真。

  
她的glamour很快就俘获了巴纳德学院大一新生Tracy的眼睛,Brooke左右逢源,左右开弓,混乱又丰富的生活打开了Tracy的writer’s block. 两人本来是因为各自的父母要重组一个家庭而准备成为姐妹的,却因为共同的纽约生活而成为了越走越近的朋友。 Tracy开始了她的新短篇创作,并将之命名为《Mistress America》,而Brooke的所有浪漫主义热情和失败都被记述在了这篇文章里。


Brooke精力旺盛、美而不自知的风度深深地打动着Tracy,她有着非常先锋的睿智,总能妙语连珠、对生活充满洞见,却一点也不自以为是。她像一个活着的当代艺术品、使Tracy从一个孤单的吃派女孩变成了一个对意大利面也充满了好奇的观察家。¬¬但她也不是无坚不摧的老战斗指挥家,也会毫无防备之心的展示自己的脆弱、寻求女友的、女性团体的支持。她绝不是那个说得出“BEEN THERE, DONE THAT”的摊手婊。她永远在流动的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参与着浪漫的行为,经受着失败的折磨。
 




而我们的七月与安生,在上海的旅行中,除了对彼此选择的路的质疑有提供了什么新鲜的友谊的材料呢? 还是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的陈词滥调。 联系着好与坏的还是一个高中时代的恋人。那顿烤龙虾成了嫉妒的晚会,充斥着咸操别人的心,而对自己的尴尬和失败熟视无睹的幼稚(这难道不是小时代专用的伎俩?)。安生嫌七月视野小,七月嫌安生路子婊。 这个嫌隙最终发展成了日后的七月上门撕逼,而安生说出了你的男朋友是我让给你的丑话。 好像生活一定会把心底的丑话逼到台面上来才算悲剧一样。如果活了27年只体悟到这个让与不让,那真是活转回去了。这应该是17岁的认识,27能看破的妄想吧。人家苏家明也是个大活人,虽然是懦弱的南方汉子,长得也黢黑,但是把他当做显示自己道德优越感的工具,与女性友谊有什么好处呢?

Brooke和Tracy就没有把恋情放在交谈的首要位置,不论是Brooke的希腊富有男友,还是Tracy对之有点萌动的大学同学,都不是她们电影生活中的核心,尽管Brooke的男朋友用一个撤资的举动,轻而易举的粉碎了Brooke的餐厅梦,并对剧情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他仍然不够格成为高于Brooke内心追求和情感安慰的全部。(这件事的起因是这个从未入画的希腊男朋友看到了她和某个音乐家接吻的照片。)一个当代女性要坚信,她人生的主要课题和business必须是对自我的完型,而非对他人的期待和被期待的回应。 这里没有什么代价和救赎的概念,反而全部都是可以拿去自嘲成长的疼痛。如果被看得太严肃,就做作了。 所以当七月说:这七年来 你每一封明信片都在问候我男友 的时候我觉得太好笑了。 这不是甄嬛传里的果郡王吗? 每一封家书后面都要加一句“熹贵妃安”。根本不敢失败,却满含泪水的憧憬出了太多关于失败的苦闷。 这不是幼稚是什么?

 
电影里Tracy在创作的道路上也陷入了这种幼稚;想加入巴纳德知名文学社团的小姑娘,为了作为敲门砖的作品能够顺利入选,在Brooke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她的生活窃到了纸上,并为了显得聪明戏谑(尽管Tracy妈妈警告过她:不要be sarcastic,你不是擅长于此的人)更是把Brooke的个人抱负变成了批评调侃的玩意儿。 名校小姑娘这种挥之不去的名利情节深深的伤害了恍然大悟的Brooke。在这部电影里,对女性友谊的考验不再是针对“谁更有女性吸引力”的战争,而是能不能明确自己要走什么路的勇气。 当Tracy明白Brooke不仅仅是她“成名作”的主人公而更是她的朋友的时候,她不得不同时诚实的做出她文学之路上的第一个选择:回绝文学社的标准,成立自己的社团。 最后Tracy 矫正了对Brooke的描写。我觉得挺好。 附下。


仅借此片,表达我对给以我深刻友谊和爱的女朋友(们)的无时不刻的牵挂!!!谢谢在漫长的相伴中塑造了我!!! (这里写“们”不是我心猿意马,只是为了显得我女朋友很多,虚张声势!不要怀疑,你就是我唯一的女朋友!)


 短评

最后半小时的反转提半星,把矫情单薄的那几页原著,改成人生观/世界观对称并互换的“双生花”概念,真的太不容易了。内地院线难得一见的生动通透的女性电影,细致地捕捉到不同性格女生之间的震动效应,她们生命的差异、交叠与轮转。虽然MV过多,情节也有俗套,但对情绪和氛围的掌控非常满意。周冬雨、马思纯双双贡献生涯最佳表演。

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在大陆青春片里看到七月与安生,就如同在屎堆里掏出了一块银子,对,还不是金子,但是终于不再是夏有乔木,不再是微微一笑,不再是原来你还在这里,不再是左耳,不再是……更不再是tnnd同桌的你

6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谢谢编剧 谢谢原作 谢谢导演 谢谢演员 谢谢一切

7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女生间的感情就是很妙,互相嫉妒互相爱护,有些东西可以分享但有的东西连碰都别想碰。

1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小镇青年将在27岁灵魂死去,不甘心后半生行尸走肉地活着。安稳和自由,这是当下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二选一,在结构和风格气质上它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努力摆脱窠臼,整体把控得当,生动而洋气,预感会掀起票房小高潮。

1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Bottom line: 看得下去,还不用翻白眼。

1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彭浩翔想当王家卫,曾国祥想当彭浩翔。整体偏矫情,细节很暧昧,第二次反转毫无必要。始终没想明白三个人撕逼的动机何在。安妮宝贝阿姨还是比其他网络写手多两把刷子,懂得从青春期/性的角度切入女性关系。周冬雨本色演出,马思纯(苍老师?)有点惊艳。

16分钟前
  • m89
  • 还行

撕逼不见(狗)血,[作]出新境界。有点超出预期了。王菀之和袁咏仪两位演员相当惊艳。影像感和剪辑都好漂亮!

2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从问候家明开始,变得有趣了。比较有趣意外的是把作者身份也写到电影里,反转再反转还挺好看。性格与身份角色的互换,真是一出人生最好戏。当七月与安生在一起,再怎么亲密腻味你都不好察觉这份情谊的特殊与可贵。只有七月与安生被拆散,被时空阻隔,你才会发现电影要做的是逾越中国内地青春片这一类型

2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就一辈子离不开” 前半部分的青春戏好过后半部分的苦情戏,音乐略满但细节情绪做得足。国产青春片最怕不痛不痒、无病呻吟,这一部算是惊喜。周冬雨的劲儿到位了,可能是最好的一次表演。马思纯高圆圆附体、李程彬低配版任泉+彭于晏化身⋯⋯三角最稳定,除了三个人。

2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道理我都懂,然而就是喜欢不来。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贤者之爱》前传

29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还行

看完电影出来,雨下得更大了,很久没有一个人看电影,哭得很畅快。两位奉献了自己的最佳状态,特别好,被惊艳到了,预感周会拿奖。有些镜头离演员的眼睛很近,想到阿黛尔的生活。最后一个镜头,美得像诗。

30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拍得真好,各种人生的细微、琐碎、随机和注定积攒成一种力量。导演没有放肆情绪的浓烈,反而中和出一种很日常的动人感。周冬雨交出了人生最惊艳的一次表演,再次证明了张艺谋是全中国最好的选角导演。必然年度华语十佳。

3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其实可以将两个女孩的螺旋状人生,看作一个女孩精神世界的两面。安稳生活时艳羡流浪,流浪时想念妈妈做的面和舒服的床,不断挪步试探男孩的爱,敏感又疏离,辗转几万里,发现只能做到爱自己。这么一来,所有的反转都是内心投下的毒药与饵食,杀哪个留哪个,任随其变。

35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插一句,我小时候是安妮宝贝铁杆级读者,我初二开始在周记本里写绝望小说,一页死三个人那种。现在想想,还是那时候文笔好。啊,果然悲伤是文学的春药🙄

36分钟前
  • bamboo
  • 还行

1:剧本扎实,结构完整,女性向,那种相爱相杀互生互灭的一体感,表达得很细致;2:周冬雨演得不错啊,马思纯跟高圆圆我有点分不清了,浴室对戏很打动人;3:女性向电影,都感觉男人真是个可有可无的物种,这种蠢物不要也罢!

41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1、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不尴尬,如果算作青春爱情题材,应该是近些年最好的一部;2、不敢想象周冬雨会有这样惊艳的表演,就像不敢想象曾志伟老师的儿子会把两个妞的墨迹事拍得如此到位;3、恭喜李媛和许伊萌同学,你们一直以来对写故事这件事的态度,得到了回馈;4、推荐去看,希望好片能赚钱。

46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曾经分不清,谁砸了消防铃、谁喝了雪梨汤,年少让我们不分彼此;后来分太清,谁挂了玉观音、谁写了问候信,爱情让我们分崩离析;终于你和我再无分别,谁生的小姑娘古灵精怪,谁写的故事叫人唏嘘,双生花开在二七,我们对镜映照出了彼此。爱情能否谦让能否分享,爱一个人能否胜过自己,我们还是分不清。

4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是一个渴望安定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追求自由,逼迫自己漂泊流浪。你是一个渴望漂泊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乖巧善良,逼迫自己结婚生子。于是。我看谁谁是归宿,给我一点安定就好,却仍无家可言。你能飞的时候,却已枷锁深固,勒痕太深,再也无力展翅。人生的许多错过,大抵源于装逼装过。

49分钟前
  • ZeonGin So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