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

剧情片大陆2008

主演:范伟  程淑波  贾瑟  田雨  张永岩  赵乃旬  张珂  张翊  张继波  

导演:张猛

播放地址

 剧照

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7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8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9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1

详细剧情

  东北某小镇,当了大半辈子火车修理工的大耳朵王抗美(范伟 饰)光荣退休。王本身患有气管病,老婆患病住院,儿子大军整天不务正业,女儿小萍跟丈夫春洋的婚姻也出现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他耳朵大有福,生活美满,但时下的现状仍让他愁眉不展。拿着比原来少了一半的退休金,王总觉得心里没底,于是他开始琢磨找点儿事干。不过老王出师不利,老婆的病友给他介绍一个网络商务的工作,可没曾想竟是个传销组织,刚加入没多久便遭到警方取缔。在此之后,他又跟擦鞋女工、倒骑驴蹬车工、广告促销员、二人转演员、自行车修理工等各类手工艺者讨教赚钱之道,由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的退休生活……

 长篇影评

 1 ) 《耳朵大有福》:平中见奇的写实画卷

文/scarlett
 
纯粹的搞笑片,是多年以前港片的追求之一,尤其是周星驰。冯导最初也折腾过一些。近些年出来的搞笑片,颇有些借此说彼的野心。但大多都弄巧成绌,《耳朵大有福》却于平中见奇,展示了中年男人在向老龄化过渡时的心态,并透析社会现况。
 
铁路职工,原本不能成为被同情的一群,而且当下恰逢春运,恰逢火车压死大学生,火车站不让有票学生上车,铁路部门的特权,更成为众矢之的。但这更折射了王抗美的代表性,铁路退休职工暂且生活诸多磕绊,更何况非政府非国企非垄断行业的离退休老职工们,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见一斑。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命轨迹,带着新中国艰难壮大的痕迹,他们还惦记着毛主席,还惦记着红军,却也不得不小跑跟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步伐.他们绝对是是值得尊重和却被忽视的一群。
 
铁路职工,退休.妻子有病住院。至少还能住得起院,。“确保咱家一家一个病人的基本配置”。这一点,其实就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很多中国普通家庭未必能得到的基本配置,但还是折腾住了王抗美的心。一心一意想将退下来少了一半的钱补上。铁路基层职工的家庭都病不起啊,侧面说明中国的医疗现况。
 
特意将女儿女婿叫到家里,想要将妻子住院的补品费用要出来,结果“时间无情,岁月流失”
说了三遍,下面的话,硬是女婿的婚外情打断。网上流传的说法是,2007年中国每九对结婚的夫妻中,有一对离婚.这是赤裸裸的现实.从中年滑向老年的人们,自顾暂且不暇,还要面对婚姻动荡的儿女.我们常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压力特别大,却未曾想抚养我们这一代的老人们,也特别辛苦.尤其是被政府以下岗名义抛弃的那一群.社会对爱情信仰的误导,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不负责,人格的不健全,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离.按照中国的传统美德,母亲住院,儿女别说补品钱,伺候在床前也是应该的,却需要做父亲的如此正式地准备,这一切,可不是80后的错,社会中坚力量的70后60后们,做得就是这样的榜样.最后去说叨希望单位给点补助,更是一种无奈的生活现实,人人皆有不得已的苦衷,儿女的不体贴,更让做父亲的夹着尾巴做人.
 
传销被正式弄进电影不是偶然,人人喊打已经很久.瞄准的就是这些离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已经没有全力以赴在社会争一杯羹的豪气,期望的就是生活可以提供的零星光亮.
 
考察插皮鞋的赶上寻畔滋事的、体验踩三轮赶上气喘发作、与老友喝酒终发现同人不同命、去表演团试唱赫然发现自己廉颇老矣、参与促销活动赢内衣的戏尤其心酸.王抗美能举出来的例子,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面年轻女子的回答,尤其直接地袒露两代的代沟.这与各大卫星电视台没心没肺没创意的综艺节目不同,时代在不同人群中的印痕,瞬间表现了出来.
 
既然见了没有出息的小的,自然要去看看老人,这才是完整的生活画卷.热衷麻将的兄弟和媳妇,“两桌摆不下,去别人屋打了”,老人一个烤地瓜对付两顿.看到这里真的很想向导演致敬.全中国,有哪个城市是没有这种麻将狂的?没有工作打麻将,有工作放弃工作也要沉醉其中.老人被漠视的新闻现在已经跟很黄很暴力的新闻一起上了各大网站的头版.
 
当古代被拍滥,媚俗被追滥的时候,这样平凡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关注国际民生,以为生活是灯红酒绿,以为自己痛苦不堪,其实你家里的长辈,才是最应该被关心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了, “时间无情,岁月流失”活在当下,在空旷的街头,在寂静的夜里,王抗美终于调整心态,“放松心态别得病”, 该吃吃该玩玩,.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
 
最后,赞一个导演在影片中穿插的电视声音,堪比配乐,民俗味跃然屏幕.暗示处了然于心.
 
附:影片信息
导演:张猛
主演:范伟 张继波
地区:中国
上映:2008年01月07日、
时长:95分钟
类型:剧情
 
(Scarlett原创影评,转载和约稿请联络 QQ;7463246 MSN:lovecqy@hotmail.com Mail:lovecqy@avl.com.cn)
 
 

 2 ) 影评之另一种

好几个朋友推荐这电影,听他们说来,似乎是喜剧。但是找来看了,竟不知该写点什么。自《求求你表扬我》开始,范伟那种以喜剧表现生活艰辛的冷幽默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前美女同事的话说,范伟已到了往那一站什么都不说就有戏的境界。 范伟是赵本山成就的,但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比后者更高。 从老家扫墓回来,就想记录一些东西,结果连日加班的疲惫,终于将这件事情的实施推迟到了今日。那么,就以这些文字代替书评。实在是,平凡生活大抵如此,任何评论都显得虚弱无力。 ~~~~~~~~~~~~~~~~~~~~~~~~~~~~~ 回家的感觉总是美好且令人向往。 没有了家,那么回乡,便成为一种例行公事。 不知是不是清明放假的缘故,火车上的人特别多。记得去年的清明,还不是这样子呢。十六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过道里站满了人,水都不敢多喝,恐上厕所挤来挤去的不方便。我是最不愿意和别人去挤的,那么的渴望这个世界大家都能遵守规则,该多美好。封闭的车厢,坐对面的男人竟然在座位上抽烟,为了不让列车员看到,攥着烟头的手伸到了桌子下面,把我才穿了一周的耐克膝盖部位烧了一个洞。我特别恼恨别人破坏我的衣服,弄脏都不行。可是看看对面的一脸憨厚,想着在异乡讨生活的不易,还是忍下了心头的怒火,什么都没说。 车到侯马,排了半个小时的队,买回程的卧铺。硬座实在太难熬了,整个夜晚和白天,呼吸都不能通畅。辗转回到姐姐在县城租住的房子,已是下午一点多,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酸菜面条。实在是太饿了,车上什么都没吃。姐姐唠唠叨叨地说家里的鸡零狗碎,又一遍又一遍地说东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结婚了,西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生子了,催我赶紧结婚云云。我累得不行,一边敷衍地嗯啊两声,倒头在床上睡着了。 傍晚醒来,外甥女和外甥都放学回来了。外甥女都长到一米四了。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她才刚刚出生,眨眼就十一年了,不由得感叹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小辈儿一茬茬起来,自己不知不觉老得飞快。外甥也五岁了。记得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正病重,后来还拖着病体疼爱了外孙一阵子。现在外甥满地飞奔了,母亲却再也看不到。 清明当天,和姐夫骑摩托车回山里扫墓。两个孩子闹着要去,劝了半天终于留下了。路上灰尘还是那么大,驱车一个小时赶回村里,已是满身尘土。村子里没几个人,稀稀拉拉,基本上都搬出来了。家乡仍旧流行土葬,好大一个坟堆。父母的坟前面陷了一个坑。年前姐夫打电话说这事,我担心下雨水流进去,催他赶紧填了,他说有讲究,必须清明或其他鬼节才行。奶奶也是新坟,比母亲晚两个月去世,她的坟前陷了更大一个坑。借把铁锹一边填起坟堆,一边想,爷爷的坟里埋了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会不会打架呢,呵呵。一年回乡一次,十几年了,村子里的人倒也都还认得我,打个招呼递根烟,基本上都是叔叔婶婶辈的,即便小时候一起玩的那些比我大十岁左右的远房兄长,现在也都奔四了,看上去一个比一个苍老。比父亲年纪大一点的,没几个在世了,这一辈人很奇怪,差不多五十岁上下,就因为各种疾病离世了,每一个检查出来都是晚期。各种癌症。常年的劳累,以及铁矿带来的水土破坏恶化,大概是过早离世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年轻人,有的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风一吹,他们的生命就远去了。 间或听得到附近传来鞭炮声和哀哭。大多数人还没有回来。这些在外打工或做点小买卖的人,背井离乡,每年清明的回归,多半不是因为怀念,而是缘于一种应酬般的约定俗成。 上完坟,跟着姐夫回了他家,他父亲在大门口翘首盼望,看到我,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姐夫去祭拜他母亲的空档,我和他父亲聊了几句。他毫无意外地说我不能再晃下去了,要赶紧成家,这样父母在地下也安心云云。我坐上摩托车和姐夫离开的时候,他还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要记住他跟我说的话,我说知道知道记得记得,一溜烟走了。 前晚教外甥女作文,拿着书给他念《回乡偶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由感慨,家乡的小孩,应该对我也颇为陌生了吧。我离家的时候也不过十几岁,那时候他们有的还在牙牙学语,有的还只是一个胚胎,有的干脆父母还未彼此相遇,而今,都一个个活蹦乱跳茁壮成长了,我却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走进他们诧异的目光。故乡和他乡,均非我乡。似乎另外一句诗更能表达我的心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多少回在梦里。只在梦里罢。农民的儿子,离开了土地,就什么都不是。 姐夫原本在黑煤窑里做矿工,这几年总是出事,小煤窑都关闭了,于是姐夫一时没了去处。做矿工,虽然危险,收入却也不菲。一天一百,一个月也有三千块的收入,足够一家五口开销还有节余。然而去年一年,姐夫也只有那三千块的收入,其余时间都在不断寻工和等待中度过。多少人说,矿工那么辛苦,生命还没有保障,为什么不做别的呢?何尝没有道理,十几年前我也曾是矿工,亲眼看到过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几米远的地方变成残废,还有的,排哑炮,尸骨全无。在潮湿阴暗的地下二百米,我们心里装着的不是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那可能给全家换来的衣食无忧。那些站在遥远处为我们担心的好心人,他们却从来不会明白“无可奈何”这四个字的真正分量。有一点办法,谁又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姐夫说,现在矿上死一个人,矿主会拿出几十万私了,有三十万,有五十万。一条生命化作灰尘,全家人的生活却得以天翻地覆的改善。这就是现实。 姐夫如今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做小工,每天四十块钱,勉强够一家人的开销,如果有个病痛需要就医或其他事情,则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了。我在那里和他们商议了半天,竟没有任何好法子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本钱可以让他们去做个小生意,甚至没有条件给他们租一个好一点的住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些,尽可能承包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我所生活的,是一座纵使日进斗金也无法生活从容的城市;我所从事的,是一项无法通过物质来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至少短期内不能。 站在回程火车的窗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嫩绿的是杨柳,碧绿的是麦田,走着走着,就看见夕阳西下,光影朦胧,山在视线里沉默不语,然后万家灯火燃起,再然后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滚滚车轮的回响。人生无非就是在喧嚣与静寂中周而复始。一个人想了很久的心事,和衣躺下。终究无法有很好的睡眠,一如这十几年来愈来愈严重的神经衰弱。母亲去世后,原本在小时候因为性格相异而彼此排斥的我和姐姐,似乎忽然意识到了血缘的重要,联系多了起来,牵挂也多了起来。然而,我并不能使他们活得更加从容,我自己的幸福,也依然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夜晚,在电脑前一边打字一边回忆,已经无法重复当时的心情。依然清晰的,是对自己的承诺,要做山一样的男人,要懂得爱,要做所爱的人的英雄。一个男人必须有一颗坚韧的心,因为这颗心所要承载的,不止是一家人,甚至是整整几代人的希望。前路仍旧漫长,然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还努力,只要不放弃。

 3 ) 好人不叫窝囊废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周而复始的工作并抱怨着,晚上,人们钻进夜店酒吧KTV,每个红男绿女看起来光鲜亮丽,讨论着房子车子票子,星座时尚各种杂志。当7系宝马像大白菜一样随便的出现在街上让你看的没有任何感觉。新闻里满是科技政治军事经济,我们会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理所当然。

所以范伟的电影总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有年代的片子,脏脏的房子,背街小巷,人们衣着凌乱,马路两旁矮房相连,怎么都觉得不像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可大街上放的却是张韶涵陶喆的扑街口水歌,电视里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你如何购买那些傻逼彩铃。然后这些音乐衬托下,是王抗美拥挤破旧的小房子,和他的老掉链子的自行车。
你觉得王抗美窝囊吗?我觉得一点都不,他比任何人都爷们。哪怕是硬撑的。
没了工伤补助还甩给别人中华是不是让你觉得他在打肿脸充胖子?看着笑脸相迎的姑爷,他的话吞吞吐吐还是没说出口,哪怕没那个电话,他也是说不出口的。他站在灯下,送走姑爷,脸从试管鱼中斑驳出现,万分彪悍。
他是他,我是我。
当有人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提到他的那个姑爷,他有点气闷和不顺的说着。
退了休,没了依靠,还是硬着个腰杆子,对老婆子笑嘻嘻的说着没关系,这是典型的中国男人,什么事都不说,咽到肚子里。
找工作,不是被人骗传销,就是唱歌卡壳,干个体力活,不到两下又气喘,想伸张个正义,也是无功而返。什么都不顺,没有什么是顺的。
用老王的话就是光荣了,这个词还和另外两个词连用,牺牲,还有退休。
范伟笑起来像个老好人,老好人又总让人和窝囊废连在一起。
所以你以为他会这样一直没有脾气软蛋一样的乐呵呵的演完这个片子,但他却一甩手翻了脸,像他翻手打掉那个玩车轱辘把戏小子手里那袋子洗头膏一样。
没什么是顺的,那个算命出来的好听话放在范围身上,完全可以反过来听。
一肚子的火,一肚子的委屈。所以不再是那个对谁都笑嘻嘻的王抗美,他一下子翻了脸,撞翻了人头也不回的走。就像听到那个小子的话时,他走上前去说的一样,“来,整死我,欢迎整死。”
之后他翘了别人家的家伙什,修好了那个恶心了他一天的破自行车,扯着嗓子说道“跳舞!”然后在昏暗的类似迪厅的地方疯狂的扭着,在他踏上那个修好了的自行车后,那首老唱不全唱不好的长征组歌,忽然就顺溜了,高音就这么爬上去了,人也豁的放开了,夜里大街上,不理会不会把人吵醒,就这么扯着嗓子唱着。就像那张写着“周杰伦,三年二班”的一块钱一张,转来转去的,又转了回来。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个事儿的。

印象最深的一幕,老王知道姑爷被儿子领着的两个姐们的挠了,从干巴的裤腰里先掏出张100的,又是一张50的后,递出那张100的,给那个长着个杀猪脸打人却只敢让女人动手的儿子,让儿子领着两个姐们吃饭,然后转身又进了厨房。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张猛没有打算要一猛子告诉你他要说什么,没有强调什么什么狗屁中心思想,没有什么故弄玄虚。故事摆在这,我说我的,怎么看,随你。

PS:查了下,张猛果然是个年轻导演,这个片子还是他的处女作,看电影时,就觉得,他八成是个有年轻外表,却又有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怀旧念头的。没有那些50、60导演生搬硬套周杰伦张韶涵硬扯自己是年轻阵营,却也把这个年轻人喜欢的把戏玩的头头是道,对保温瓶,孟姜女,老歌这个老旧事物的戏谑又有着一股子的他不该有的怀念,年轻导演生猛,老一辈的你们,一边站着,别碍着人家放光芒了。

 4 ) 一些细节

一:王抗美的眼镜上标签还在,很土,真的很土,但是真实。

二:王抗美算命算到命好,很慷慨地又拿出一元钱给那姑娘。他抽烟只抽一块五的大前门的。

三:老王女婿手机铃声居然是新闻联播开始音乐,说明这个赵春洋很可能是我党干部。

四:老王穿的是大红秋裤。

五:老王对女儿、姑爷说房间冷,说明屋内没开暖气。

六:王抗美要面子,只从单位拿了一个橘子带给妻子,却为姑爷准备了两个苹果、两只香蕉。

七:与老张喝完酒,送饭去医院,妻子吃完饭以后,拿出一本小书摩挲了一下,那是《圣经》。中国底层民众相信基督教的越来越多,电影通过这个小细节反映了一下。

八:王抗美把写着周杰伦的一元钱给了算命姑娘,后来却从公园转轮摇奖那人那里又得到了这张一元钱,并把他给了修车师傅,最后修车师傅又还给了他。难道算命姑娘会去公园玩转轮?可能是这钱几经流转到了转轮摊这儿,考虑到只是两天之间的事,也可能两人就是两口子。

九:电影最后,街道上的横幅表明,王抗美生活的小城是鸭绿江边的集安。集安是高句丽的古都,而电影的执行导演与不少职员都是韩国人。韩国人对集安有特别的感情吧。

 5 ) 开片的倒骑驴,儿时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破落的棚改区,满大街的倒骑驴,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现在听起来依然不过时),低廉的物价,1块钱(周杰伦三年二班版本)可以擦一次皮鞋,修一次自行车,买一袋康师傅。抽大前门为的是信仰,喝啤酒一次买四瓶,新闻联播国内新闻一瓶,国外新闻一瓶,录播再回味两瓶。还有东北教父代言的北极绒,暖绒绒。

感谢张猛导演,感谢范老师(机务段王师傅),让我想起了儿时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正是开片的倒骑驴,让我儿时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90-2000那个时代,虽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百姓来说代表着下岗,打工,家暴,抽烟喝酒搞破鞋,离婚等等破事。

但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却是姥爷家的东北火炕,田间地垄的鸡鸭鹅狗猫,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戴眼镜身段苗条的妈妈,常年出差的爸爸,对我最凶会弹钢琴萝莉脸的老姨,趁着大人不在家偷偷看还珠格格的表姐,一起玩红白机的表哥。学校门口小卖店卖的一毛钱一袋的夏季冰饮透心凉,有水浒传卡片的小浣熊干脆面,宏宝莱汽水,娃哈哈AD钙奶,金士百啤酒(当年给大人买啤酒,走半路摔了一跤,手掌心还缝了好几针),放学路上边走边玩的溜溜球,满操场的罗纳尔多9号球衣和艾弗森的76人球衣,还有游戏厅里看大哥们打三国志(吃包子的时候才会叫上我 抓着摇杆一顿猛摇)、拳皇,黑网吧里打cs、红警。

街机三国志-吃包子

红警2

半条命CS 白房

犹记得当年我妈拿出40块巨款给我买的天皇巨星四驱车,却被我没玩几天给弄丢了(前几年跟老妈聊起这事儿,她老人家说当初她兜里只有50块钱,正赶上她下岗,没什么收入,身体还不好,常年吃药,全靠我爸赚钱养家(这一幕像极了漫长季节的机务段王师傅),所以当时她本不想买,但当时家属楼的孩子都买了,看着哭着喊着的我没办法咬咬牙也就买了,所以听说我弄丢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给我好一顿骂,年幼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但是现在我懂了,那是妈妈对我的爱)。

天皇巨星四驱车
每晚各大电视台都会放映的动画片《四驱小子》

五小强:舞蹈天使、大炮特使、冲刺流星、燃烧太阳、天皇巨星

还有当时家里一楼租户开的狗肉馆卖的朝鲜拌菜打糕手撕狗肉、修车铺、小卖店、二楼房间够大,曾出租给洗浴中心,二人转剧团、麻将馆还有传销组织(整天充斥着烟熏火燎,喧嚣吵闹,烟雾缭绕和爆粗口,还有搞破鞋),这里不得不提到我儿时的几个玩伴,他们有开狗肉馆朝鲜族老板家的儿子(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金英民,后来听说他们全家去韩国打工去了)、二人转剧团的小演员艺名九月红(她的爸妈就是剧团的二人转演员)和麻将馆老板的调皮儿子,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话说的真没错。九月红小小年纪会抽烟会喝酒,虽然不会烫头但是一嘴的东北黑话讲的却是噼里啪啦,整日上蹿下跳却一脸大人模样,这导致我对她的敬佩之情就像隆科多对韦小宝一样,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而那个麻将馆老板的儿子呢,时间久远他的名字我忘记了,姑且就叫他麻二代吧,正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从小就会砌长城,也许正是当年在他的培养下,导致我现在的麻将打的也还行)。他们几个人中我最喜欢还是跟金英民玩,因为他即没有像九月红犹如大人一般满嘴爆粗口,也没有像麻二代那样顽皮跳脱古灵精怪,不仅仅他跟我一样老实又胆小,还因为每次去狗肉馆玩,赶上好时候还能蹭上几块新鲜出炉的朝鲜打糕吃,香软可口绵柔Q弹。这么多年我从不养狗,因为多年以后,面对随处可见的狗子们,我总会回想起金英民带我去见识狗肉馆后院他叔叔杀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二楼的传销组织(当时我还曾扒门缝看听过一阵子课程,现在回想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跟现在公司老板洗脑那一套没区别)后来跟本片一样,被警察给一锅端,连带把我家的几十把长条椅子也一起收缴了,还好家里认识公安局的人把椅子要了回来(我记得是萝莉脸老姨的相亲对象在公安局当差借的力)。

一楼边角的那间房,曾出租给一户人家开小卖店,炎热的夏天,每天晚上放学之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跑去他们店里看VCD,因为有各式各样的盗版港片可以看,其中大部分是赌片和鬼片。犹记得看过一部鬼片 有一把斧头还是菜刀从楼上嗖的一下飞下来落在演员的面前,插在地面上,当时的我害怕极了。

先写到这里,以后又想起什么好玩的童年故事,再找补找补。


(写到AD钙奶,被老婆抓去交粮,用了10分钟快速解决战斗的同时,脑海中充斥着儿时的回忆和本片的剧情犹如走马灯一般在面前闪过,以及现实中不绝于耳的呻吟声。)


 6 ) 必须去买《长征组歌》

看《马大帅3》时,觉得如果在赵本山靠捡垃圾度日,范伟试图自杀那里,喊——停!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的现实主义作品了。后来的安排太虚假,有曲意逢迎“构建和谐社会”的嫌疑。
这个电影就很好。
除了王抗美被形象设计的那段,除了类似于“咱抽的不是价钱,咱抽的是信仰”“来吧,整死我吧!欢迎整死!”这类经典台词的出现,我忍不住笑了几次,从头到尾我都看的很心疼。让我想起我身边这些父辈的人。
东北人看这个片子更能产生共鸣,这些人,这些人所处的环境,这些人生活的困顿,真就是这样。所以说,张猛是当下已经很稀有的有想法、有耐心、有深度、有足够观察力的电影创作者。
我觉得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人(如果还有的话)来看的话,他们能否从中明白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能否明白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憋屈,为什么难受。
所以,有共鸣的,才是好作品。
所以,必须要挺《Lucky Dog》一下。
老爸和朋友们很喜欢《长征组歌》,每每一起喝酒,他们都会用筷子敲着碗边大声地唱,听来,凄凉也凄凉,振奋也振奋。
结尾处,王抗美在宽阔的马路上,在路灯照耀下骑着破车飞奔,完美地唱出了《长征组歌》里面的高音部分,镜头越拉越远。这时,心里稍许有了些安慰。毕竟,还是得好好活着不是。

 7 ) 别被片名骗喽

   这两天接连被骗了两次。

    冲刘震云和《我叫刘跃进》这个颇有先锋感的名字走进了电影院,出来后悔不迭,好端端一个故事被拍成这样,糟蹋了。上网溜达的时候看到《耳朵大有福》范伟超人模样的海报,只想溜一眼,没想到第一个镜头就喜欢上了,后悔没进电影院。

    《我叫刘跃进》编剧刘震云赫赫有名,导演马俪文也佳作不少,连客串都是高群书和尹力这样的腕儿导,偏偏整合出一部阵容强大的平庸之作;相反,《耳朵大有福》的编剧导演张猛名不见经传,百度和谷歌都不知道他是干嘛的,却能拍出这部笑中含泪的高水准的影片。

    从导演风格上看,《耳朵大有福》和贾樟柯的片子有很多相似的元素:真实得近乎荒诞的底层生活、朴实而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大量有声源背景流行音乐。从演员表演上看,范伟延续了他在电影中的一贯形象:老实、窝囊、外表木讷,内心拧巴,冷不防抖点小机灵。但看完《耳朵大有福》我想到的不是贾樟柯的片子也不是范伟以前的《芳香之旅》和《看车人的七月》,而是《我叫刘跃进》。
 
    我一直认为,《我叫刘跃进》这个片子发挥得好很可能会是又一部《疯狂的石头》,发挥不好也会落个《光荣的愤怒》的下场:输了票房赢了口碑。可是,马俪文对她不熟悉的题材驾驭能力出乎我们的预料,我是说出乎意料的差。其实,从故事蓝本到名字都具备和《石头》和《愤怒》一样吸引观众的元素:题材黑色幽默,以小见大,情节发展紧凑连贯,峰回路转,但影片都没能把这些展现出来。《我叫刘跃进》叙述节奏控制不好,感觉不到张弛,镜头更是一直翻转,难受到让人想吐,陈羽凡单调的嘶喊声不时回荡在焦躁冷漠的镜头里,像一只盘旋在国贸上空的秃鹫在冷笑。这部影片的野心很大,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想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想揭示房地产行业规则,想关切农民工的处境,想触及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焦灼和恐慌,还想展示河南人的幽默,这都没错,错在表达上。影片的表达手法则有时候荒诞,有时候现实,有时候高蹈,有时候写实,却唯独没有力量,像一团千头万绪色彩斑斓的毛线团,乱糟糟,软绵绵。其实,只要抓住一点往深处挖,不动声色就可以把这些全部展现。《疯狂的石头》野心似乎没这么大,起码没往政治上靠,它只把故事讲好,这已经很成功了;《愤怒》的野心比《石头》大,有政治野心,但是在把故事讲好的前提上也及格了;《三峡好人》野心更大吧,要展现转型社会的问题了,但贾樟柯的叙事是深深扎根在现实中的,镜头更是没得挑,所以人家得奖别人说不出什么来。这些成功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叙事不宏大,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先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塑造好,在细节中自然能看到社会,在一个人身上自然看到一个时代。

    该说《耳朵大有福》了。

    从所谓的幽默说起吧。据说,《我叫刘跃进》的看点就是刘震云的河南幽默,但我看的时候时时准备笑都没笑出来,除了秦海璐被剥去衣服后,李易祥那句“假的啊?”。又据说,幽默是回味起来才会笑的,这是和搞笑的重要区别,可是我回想这个片的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更别说幽默。所以我只能猜测,要不就是我笑点高,别人觉得乐,我不乐;要不就是我不会欣赏幽默,只懂得什么是搞笑,不然为什么我看《耳朵大有福》时总能笑出声来呢?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一个是虚构出来的幽默,一个是真实的幽默。

    塔可夫斯基说,任何想象出来的场景也不如真实的生活场景动人。是的,生活永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力。但关于电影我想有两个真理:一,电影是虚构的。它不可能是生活本身,即使是纪录片也是我们加工过的生活的副本。二,电影的唯一使命就是追求真实,所有的虚构都是对真实的模拟。再差的电影也是在追求真实。第一点限定了电影不是什么,第二点指出了电影可以是什么,也就是电影的方向,这对电影至关重要。所以,判断一部好电影,标准不在于影片理解的真实是什么样的,而是影片是否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现实主义的真实和表现主义的真实不同,象征主义的真实和超现实主义的真实也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即使后现代解构一切,打破一切,看似很不严肃,其实他们通过不严肃的方式还是在严肃地接近他们眼中的真实——充满偶然、随意捏造的世界。当我说虚构的幽默和真实的幽默的时候,我其实想说的是,他们的区分不等同于生活中真和假的区分,更像是到位和不到位的区分,能让人一眼看出来的虚构就是没有努力抵达真实,能让人误以为看到了真实那就是做了让我们满意的努力,当然,我们也会误解很多人,我们看不到是因为他们比我们的目光走得更远,这时候只有交给时间,我们再走上十几年几十年可以看到他们曾经看到的风景。

    幽默不是其他,恰恰是一个人的气质,说不清,摸不着,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了就是笼罩在整个人身上,想掩饰都掩饰不住,没有的话,通过伪装也许能绷住一会,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穿帮了。刘震云是有幽默的气质的,看他的访谈,即使他说很直爽的话你也会觉得他的表情里有弯弯肠子,好像总是一本正经地逗你玩。幽默既模仿不来,也无法言传。冯小刚是善于发现这种幽默,并把这种幽默放大的导演,所以能拍出《手机》来,但是这次,我不知道是刘震云不够用心,还是马俪文压根没有幽默气质。我宁愿相信是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刘震云一点。拍《我们俩》的马俪文是个擅长拍好题材的好导演,所以坏起来不得要领。幽默总是不走寻常路的,这经常和“坏”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一点小坏心眼,没有一点小小的破坏心理,怎么会打破常规,打破温情脉脉的面纱呢?但幽默必然是善意的坏,即使冷笑话也是善意的,它的同情恰恰就藏在那个阴冷的结尾上,要是真坏,它没心思讲这个笑话。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人想学幽默又把握不好“度”的话,很容易变成尖刻;要是连方向都找不到的话,可能会变成真的破坏,又狠又尖锐的那种破坏。我怀疑《我叫刘跃进》就是连幽默的方向都没找到。

    扯远了,回到《耳朵大》。
    细节同样能反映一个电影接近真实的程度。看完《刘跃进》几乎没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只有一些若有若无的心有余悸,那是那些大翻转镜头留给我的纪念。《耳朵大》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很多,比如那个上面写着“周杰伦三年级三班”的一元钱。王抗美买方便面的时候找的这张零钱,他算命的时候给了那个姑娘,后来修车换零钱的时候又回到了手里,在他把这张钱给修车师傅的时候,师傅又不要钱。就这样,这张写着“周杰伦三年级三班”的一元钱就这样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在他手里。这张一元钱好像就是他摆脱不掉的糟糕心境的隐喻,第一次他看到找的这张零钱,说这张钱上面画得乱七八糟的不想要,但小卖部老板说他麻烦,他也就收下了,在算命的时候好不容易花掉,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回到手里,他修车的时候又拿出来给修车师傅,结果没花出去,而王抗美好像没有注意到这张钱就是几次流经他的手的那张钱。这个细节,往浅里说,也是导演观察生活的结果。

    还比如,那件他玩游戏得来的保暖内衣。他带了一盆花送同事,出门的时候拿起那盒保暖内衣,同事马上说,你拿花过来就可以了,还拿这个。在王抗美尴尬的一刹那,我们也跟着尴尬,爱面子的老王会不会就把保暖内衣留下呢。老王没有,他说这是玩游戏送的,他顺便拿去给他父亲。这个细节不仅让人叫绝,还让人动容。以前老王曾经把特供的中华烟给这位同事,举手投足流露出大方和要面子,这时候却不肯将就一件保暖内衣,原来生活的压力可以这样改变一个人。如果导演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这样的经历,很难想象他对这一细节的把握会这么传神。

    再比如,老王自始自终没说过他姑爷春洋什么,包括她女儿给他打电话哭诉,他也只是让女儿别哭,但听说儿子大军找人揍了姑爷,他当下把钱包中几乎所有的钱拿出来让大军请那两个朋友吃饭,这一举动就像《看车人的七月》中老实巴交的范伟最后那一板砖,就像黄健翔在昏昏沉沉的一晚上解说的最后突然爆发,就像《耳朵大》的结尾老王那一声“出来跳舞吧”。狗急跳墙,兔子咬人,“蔫狠男人”这种带有喜剧意义的爆发后是种痛快的解脱,让我们目瞪口呆之余感觉难以名状的爽,憋了半天,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好了,说说我最喜欢的那部分。王抗美在父亲那听说父亲因为弟弟弟媳每天打麻将吃不上顿好饭,郁闷达到了高潮,在从父亲那出来,撞到一个人,那人骂骂咧咧,老王将心里的烦闷发泄到那个人身上,“整死我,整死我吧”,被打了一拳后老王奋起直追,然后摔倒在街角,老王躺在地方,碎掉的保温瓶胆,也片片碎在地上,反射着冷冷的月光。

    老王给以前的舞伴打电话:“出来跳舞吧”。

 短评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3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8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10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14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很心酸,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下去

1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22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手法技巧还是粗糙幼稚了,尤其前半部分。最痛恨配乐,七拼八凑令人烦躁,丧失注意力。明显模仿早期的贾樟柯与孔雀的理念,但都不太成功。比较好的细节也有,比如在援朝家与老爸的对话,还有结尾的远景长镜。这片子竟然是蛇头豹尾的结构,后面挣回了分数。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2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先算命还是先设计?-先交钱。

30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34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35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40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47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50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53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5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55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力荐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6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