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暮色

剧情片日本1957

主演:原节子,有马稻子,笠智众,山田五十铃,高桥贞二,田浦正巳,杉村春子,山村聪,藤原釜足,中村伸郎,宫口精二,三好荣子

导演:小津安二郎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暮色 剧照 NO.1东京暮色 剧照 NO.2东京暮色 剧照 NO.3东京暮色 剧照 NO.4东京暮色 剧照 NO.5东京暮色 剧照 NO.6东京暮色 剧照 NO.13东京暮色 剧照 NO.14东京暮色 剧照 NO.15东京暮色 剧照 NO.16东京暮色 剧照 NO.17东京暮色 剧照 NO.18东京暮色 剧照 NO.19东京暮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1:08

详细剧情

  自《那夜的妻子》后已没见这么绝望的小津。战后作品中,只这一部发生在严寒的冬季,亦只这么一部,探往破碎家庭那缺去的一员。已出嫁的大女儿没法与丈夫相处,回到父亲的家寻找避难所;未出嫁的二女儿忽然怀了孩子,夜夜到夜店等候负心汉的出现。与父亲下属私奔多年的母亲,突然闯进两女儿的生活,可二女儿打掉孩子后,再没法承受残酷的现实。戏剧化的故事在小津晚期作品中不多见,但低调的处理手法炮制了不少经典场面。母亲在辞别东京的列车上不断探头张望女儿一幕,几乎预见老人晚境将至的凄凉。豁达面对生命,是小津往后作品的出路。

 长篇影评

 1 ) 东京暮色

「东京暮色」或许是小津电影里较特别的一部作品,影片一开始,便能通过黑白影像中雾色浓重的街道,感到这部电影的抑郁情绪。不同于小津之前的作品中对城市风光平和的展现,这部电影似乎一开始就对准了东京更为阴暗的一面:人烟稀少的夜晚、荒凉的城区,破旧的街道、酒馆、麻将屋,一个富裕却不幸的家庭。

原节子在里面饰演这个家庭的长女,这一年她已经37岁,这位日本的传奇演员六年后将与小津安二郎的去世一起消失在银幕之上,四十年后,当人们自问今敏在「千年女优」里刻画的那位传奇女演员是谁,许多人会仍想起这个久远的名字。这一年,银幕上的她虽仍风华正茂,但已要饰演一个有幼子的妇人。她的丈夫沼田是一位编辑,结婚前她虽已有喜欢的人,但在父亲的心意面前却不敢违逆,这段婚姻或许在一开始还算幸福,但几年后,沼田开始酗酒,而且常常夜不归宿,影片就在这里开始。

在居酒屋喝完酒的周吉回到家,看到大女儿带着孩子回来,一些对话后发现了她婚姻的问题,这时二女儿明子短暂地出现。饰演明子的有马稻子那一年只有二十五岁,短暂的出场她的性格就一幕了然:心事重重,忧郁,迷惘,如同战后面临重建的日本一般,对于明天充满着不安。在这部电影中,作为女主角的孝子其实只是一条串起父亲、母亲、明子的线索,而在我看来,真正的主角,揭示了这部电影有别于小津其他电影的叛逆气质的人,则是二女儿明子。在姐姐孝子和父亲的对话中,得知明子的个性是因为母亲的缺席、哥哥的早逝、父亲的溺爱而产生的乖张,直到影片中段,观众才得知这个家庭的母亲并非早逝,而是婚内出轨与别的男人私奔后消失。

杉山春子在影片中饰演姑姑,这是电影中唯一略显瑕疵之处,这条故事线的意义是交代明子为了筹集堕胎的费用曾向她借钱,而姑姑也对于明子的婚事十分关心,在之后的场景中,姑姑拿着两份资料来向父亲和姐姐介绍为明子找的相亲对象。但我之所以对于这条故事线略显不满是由于杉山春子的表演与姑姑的角色展现出来的气质,更容易使观众误导这个做生意风生水起的女人其实对于明子另有所图,而这一猜测也在她为明子介绍相亲对象时有所体现:两位夫婿均来自于政商背景的家庭,这样的联姻对于她的生意或有帮助,但这条支线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消失,会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明子的故事很快就得以展开,一个富裕家庭却缺少母爱的少女,爱上了一个帅哥,未婚先孕,男方却不负责任,她变成店家口中走了歪路的孩子,姐姐充满了忧愁,父亲又深深自责自己对女儿不够关爱。在她来往于各路朋友间找寻男友的过程中,我们得以瞥见当时日本浮华之下的沉闷:逼仄的公寓里无所事事的赌博者,麻将屋里打发时间的人们,无不诉讼着战败以后日本人内心的困境。麻将屋中的老板娘对明子莫名其妙的关心,触发了她敏感的怀疑,几经周折之下,她得知那原来是他们的母亲。母亲的再度出现,姐姐与父亲的光明形象与自身的堕落让她怀疑自己是否是母亲和别的男人所生,相比于清楚自己确为父亲亲生,她其实更期待自己是母亲与其他差劲的男人所生的孩子,因为这样她就更为轻易地可以接受自身的堕落,正是因为“自己身上只流淌着母亲肮脏的血液”,才能为作为父亲的女儿却如此不堪找到理由,而得到母亲的否定后,她更为愤怒与不解。

在影片后半,堕胎后的她在一家居酒屋找到男友,这时一切的不满已经化为荒谬与绝望,她打了男友几个耳光,冲出门去,然后发生车祸,被撞上送往医院。在医院里,明子对着父亲与姐姐喃喃自语:“我不想死”,此时镜头中的明子并不十分虚弱,可是镜头一转,则是破败的街区上驶来一辆高级轿车,孝子来通知母亲明子的死讯。对于明子的死,母亲、父亲、姐姐都表现出一种平静的悲哀,这在另一方面是对于当时日本社会情绪的一种折射:战后千疮百孔的社会,无数因战争死去的人们,日本对于亚洲世界犯下的罪责,在普通人原本艰难的生活中只能是一种接近绝望的平静,而平静的沉默下散发出如同核辐射般危险与迷惑的真空,则构成了电影结尾明子死后二十分钟的尾声。

母亲在听到消息后,无助地在酒馆中与丈夫对话,两人决定再次离开东京,去到北海道,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丈夫似乎对于母亲宠爱的甜蜜,与父亲将要面临孤苦一人的生活形成对照:真正的肇事者可以轻松脱身,而受害者却只能坚守下去。影片结尾,母亲来到杉山家,告诉孝子自己将乘晚上的火车离开东京,母亲离开后,孝子放声哭泣,明子的逝世,家庭的不幸与母亲的突然出现又离去,让她思考自己的婚姻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火车站,母亲一遍又一遍地望向窗外,期盼孝子可能来为他送行,最终孝子仍没有出现,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即使多少年过去也难以化解与赎还,其实在母亲的故事里,她又何尝不是伦理束缚下的叛逆者。

小津是冷漠的,面对原节子与笠智众,他总是以平和的态度来给予他们宽容。而面对这个抛弃家庭出走的女人,他却连站台的送别都不情愿给她。影片最后,孝子对父亲说,即使不情愿也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沼田或许并未因为父亲的劝说而改变,因此孝子回到家庭后,或许又要面临漫长的隐忍。这是小津式的和解,也是亚洲社会永远会选择的一种方式。三个女人,其实是三个出走家庭的娜拉:母亲颠沛一生,最终得不到孩子的原谅;明子想挣脱管教,却遇人不淑,在青春年华结束了一生;而唯一在小津的镜头里代表正确与善良的孝子,却在短暂的离开后不得不回去,继续忍受粗鲁的丈夫。

最后一幕,父亲的家已经只有他和佣人,他拿起外孙爱玩的拨浪鼓摇了几下,若有所思地笑了,影片在这样平白的场景中结束。这样的空洞的镜头,像是脱离了电影的叙事,为观众打开一扇窗,而窗子里的,是父亲余生孤独、漫长的生活。

 2 ) 暮色

【SIFF第八场】美琪还是一样诡异的空调风 伴随着由大银幕上放到小津名字的响起的掌声在黑暗的戏院里找座位 坐在左侧以致画面都变了形 片子是冷的 静的 呼吸是能结出水雾的 但我只能感受到你掌心的温度 散场后的上海还是一样的阴雨连绵 撑着伞回家 好像人在戏中 戏里很美 现实生活 也很有意思

你是我最美的一颗星🌟

 3 ) 别人的故事 自己又如何

孩子会长大 他需要父母

一方给的爱再多 他也是会寂寞的

为了他 我要回去 尽力的去相处

这么漂亮的女人都不幸福 咱也别太瞧高自个了

走岐路的不容易 守正道的也难

影片的背景是经济繁荣表象下文化矛盾、人际冲突、精神压力。反观今日,也在经历价值观混乱、家庭观代沟,平淡安静没有了,刺激搅动倒成了追求,只不过,繁华喧嚣救不了我内心的焦躁不安。

别人的故事 是启迪和借鉴 家庭破碎对孩子伤害弥补不了的 回家的大女儿 即使很难 但必须这样做;那个为了一时爽的母亲 没有等到女儿的相送 甚至连杯茶也不愿意喝 她得到了爱情?那只是个抱团取暖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时刺激的二女儿 打得那几下最爽了 长得一张欠揍的脸 NND可就为了这样一个男人 你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了

幸福?是要经营的

我并不认为姐姐回家是牺牲 走岐路会后悔 走正路也不容易 传统的安稳只是在沉默不语中消融肮脏龌龊不堪 东方民族能忍 有多少的女人隐忍?罄竹难书 但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 到头来 儿女在身边 就很好了 妈妈会盼望着送行的女儿或许也是如此吧 姐姐也是为了孩子 自个一个没所谓 但有了孩子 你就有个寄托和希望 安慰和动力

年轻 谁不喜欢新鲜刺激?看到妹妹说要重新开始 我也以为她会幸福 能重新开始 也是幸福

别人的故事 自己

 4 ) 别人的故事 自己又如何

孩子会长大 他需要父母

一方给的爱再多 他也是会寂寞的

为了他 我要回去 尽力的去相处

这么漂亮的女人都不幸福 咱也别太瞧高自个了

走岐路的不容易 守正道的也难

影片的背景是经济繁荣表象下文化矛盾、人际冲突、精神压力。反观今日,也在经历价值观混乱、家庭观代沟,平淡安静没有了,刺激搅动倒成了追求,只不过,繁华喧嚣救不了我内心的焦躁不安。

别人的故事 是启迪和借鉴 家庭破碎对孩子伤害弥补不了的 回家的大女儿 即使很难 但必须这样做;那个为了一时爽的母亲 没有等到女儿的相送 甚至连杯茶也不愿意喝 她得到了爱情?那只是个抱团取暖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时刺激的二女儿 打得那几下最爽了 长得一张欠揍的脸 可就为了这样一个男人 你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了

 5 ) 生命之纯粹的美好

《东京暮色》继续着美感的画面,继续着家长里短,继续着看不到头的生活。天下文章一大抄,也可以套用在电影中,抄袭着生活中或精彩或乏味或种种人性综合于此的立体呈现。

这样的剧,突然想起了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一部剧,类似于一个工作坊的课程或者好久之前流行的心理话剧坊。作为旁观者,可以看着人物画像,听着对白,去观察生活中的自己或许是种类似的重现。看到了,就觉察到了。虽然这已是六年前热衷的一种亲子婚恋家庭疗法。而原生家庭一词,也来源于家排。不知道,它的起源是否来自观影行为的启发,课程的主要部分类似于本色演出,据说参课的学员会被表演击中内心深处,出现集体痛哭流涕的样子。慢慢的,这种身心灵的疗法,淡出视线。或许,看电影对人的自我发现功效更好……还省钱……

如果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或许看默剧会是一个好的选择。给小胖看了半小时的都灵之马,他直呼看不懂,但还是注意了风声,吃土豆,砍柴,穿衣服,等细节,特别对吃土豆的记忆犹奇深刻,复述过程完整,都没忘记最后的添手指部分。

我问,看着啥感觉,他说,他们的生活太无聊了。吃土豆这个梗在此剧中可以好好的赏析,有助于写作时细节处理的更加的精致些。同时,他也发现,老头有只手是残疾,所以他穿衣需要帮助,土豆只能单手剥皮。台词,完全不懂。

贝拉塔尔比小津多了些对生命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生活,所以,虽然一样是对人性对底层生活的呈现,前者的不同在于内心的力量,而非简单的生活由于时间继而在往前赶。

或许是文化的不同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从而沉淀在影片中潜藏感知的差异性遇见敏感的人能够体会一些。

“木蛀虫,它们没动静了。它们的声音我已经听了58年,现在却听不见了。”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单调乏味到木蛀虫成了老头的心上物,而这样的日子已过了58年。在如此的匮乏下,女儿有闲暇还会看书,而老头的台词不多却都是深刻蕴含力量的。

于生命本身之美好,再过于理想的美依旧要成为撑起生命的本身。

 6 ) 父权,太阳族,施虐与受虐

基调最阴沉残忍的一部小津,同时藏匿着被生活仪式感包裹的隐形的施虐受虐,简直如同谷崎恶魔主义文学的影像化。可以说超越了《秋刀鱼》《茶泡饭》成为目前我的小津最佳//表达了一种小津父权立场上对于战后太阳族的注释与清算,明子如同从后者类似《太阳的季节》《疯狂的果实》等狂放暴烈影像之中摘出放入小津狭仄的室内剧中的人物,命运注定是头破血流粉身碎骨:这个超出了父权把控的少女最终以惨死闭合。//一个注意的点是,小津是以父权立场而不是父权口吻在讲故事,前者更多是无奈的客观性,阶级性,是社会存有的结构,抱有责任;而后者则具有浓烈的厌女倾向,以其匮乏确立意义,充满对女性的诋毁侮辱。这或许是即便人尽皆知小津是父权制的拥趸但却不那么使人厌恶的原因。//室内自然光巨多,基本只有人物脸部的一片光其余皆是昏黑的阴影无疑加重了压抑氛围。//沿着德勒兹的思路来说,小津的空镜头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象征符号而是更多是言说符号(单指远景空镜来说),前者在我看来并不是构成一个影像整体的必要因素,而是锦上添花:其表达的更多一种幽灵学式的暧昧的人物半在场,参与心理运动构成的含混感,便是所谓“物是人非”“触目伤怀”的来源,所以它可以说仅仅他起一种淡化情绪,使意义隽永的符号功能;而后者则以小津一人一镜的空间惯性参与起言说,那些静物走廊不仅暗含起时间的重量与面容,同时讲述着一户人的历史悲喜。可以说“人”与“物”一同构成了一个辩证的整体//原节子的间离性在于,她已经作为一个菲勒斯形象出现在小津所有的影片中:在《麦秋》中,她是类似《挪威的森林》中绿子一般极端光芒柔和的化身,而在此片中她是沟通父权母权,协调家庭关系的理想中介,通过并压抑了一切苦果折磨的坚韧受虐者。

 7 ) 《日本电影史》366-367

令野田高梧名垂不朽的是,从1949年的《晚春》到1962年的《秋刀鱼之味》,他与小津共同执笔创作了小津安二郎晚年的13部作品......

野田高梧参与共同创作的那些作品,也完全变成了小津独特的调子。但是,此前的小津作品往往对下层社会人们的苦难生活也有着强烈的关心,但《晚春》以后的小津作品看则开始大量描写中产阶级或中产以上阶层人的人们洗练的生活,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加入了野田高梧的作家式喜好之故。野田高梧是一个最尊重中产阶级式的稳健良知的人,在电影方面尤其厌恶那些无意义的故作深刻。小津安二郎之前的主题也一贯是从保守性良知的立场探讨贫困问题和人性的正义等问题,在得到了野田高梧的协助之后,他开始在保守的良知可以毫无抵触地通用的范围内设定题材,加以琢磨,直至心满意足为止。二人的合作总是和和气气地、意气相投地进行,但这一时期地小津作品中唯一一部被认为是陷入了故作深刻的影片《东京暮色》,据说是在二人的意见屡屡出现强烈对立下所产生的作品。

 短评

父亲默默旁观了一会,发现这电影里父慈女孝、安稳静好的,便问道:这是谁拍的?儿子: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父亲趁机感慨诱劝道:这导演不错啊!你看结了婚成个家多好,又温馨又和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要明白导演拍这个在倡导什么~。儿子:这导演一辈子都没结婚。父亲:…

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019.05.04→2020.02.23:黄昏时分,终于拾看《东京暮色》。—— 母亲外遇离家出走,姐姐夫妻不和回父亲家暂居,妹妹未婚先孕选择堕胎……即使是戏剧感挺足的故事情节在小津安二郎沉着冷静的镜头语言下依然只是有条不紊地内敛叙述,不过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是感觉有些抓马。在经历这些事后,孝子决定回丈夫家,父亲问她:你回去能和沼田好好相处吗?她回答:我会尽力。即使不行,也要努力。→ 如果父母不和乃至常闹矛盾争吵,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也挺难幸福吧?

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2018SIFF。「多元素」的非典型小津电影,两代人亲情的隔阂与梳理、夫妻关系、两性关系,最后解决方法依旧是传统的「隐忍」,甘为配角的原节子在目睹了父母、妹妹的悲剧后决定回归家暴的丈夫却是更大的悲剧,笠智众最后又露出招牌式的「小津微笑」却让人无法轻松,「我不再那么喜欢东京了」。

13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三重丧子之痛:久未谋面的、从未见过的、刚刚相认的。两代人的多起不幸婚姻或恋爱,导致孩子承受亲情缺失之苦,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小津又一次提炼出了家庭亲情中的共通样例,略微言情狗血,也是增强了剧情复杂度,有了些许悬念感。最终让原节子饰演的姐姐选择带孩子回到丈夫身边,也是悲剧之后的一种无奈,婚姻家庭有时也只得如此坚忍维系。

1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之前看的小津的电影在情感上极为克制隐忍,东京暮色相对情绪波动比较强烈且戏剧化的!主题讲的是破碎家庭造成的人物情感缺失的悲剧。镜头、画面整个基调如同电影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昏暗、悲痛甚至绝望。只是也许用现在的心态来看不太能接受结尾姐姐为了孩子而回归已无情感的家庭的选择。

19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很闷吗?不觉得,反倒觉得剧情太过戏剧性,倒不如小津之前的电影那么细腻,那么能冲击我的内心。静止的影像、低位的镜头,永远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影片中最激烈的冲突也就是有马稻子怒扇渣男友两巴掌那里,依旧是小津的风格。原本一个8点半的黄金档伦理故事被拉长成两个小时,漫长而别有韵味

24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妹妹太好看了,CC封面的她。最后真是忍不住随着原节子一起泪崩啊。虽然剧情有点韩剧味,但这片子的悲绝对是深入骨髓的。看到最后一秒,都没有等到春天到来。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杀人于无形的典范。全然的沉静和优雅,观者完全感受不到剧情、构图、剪辑,一切手法都不存在,但却无时无刻不被悲观包裹,只有剧终之后细细体味,才明白三个主要人物的线索纵横交错,编制出人生婚丧嫁娶的绝对和必然。天才让你看完之后马上惊呼神迹,大师让你看完之后五十年泪流不止。小津无疑是后者。18.12.3 重看,不断复现的时钟、玩具,还有悬浮的灯,都是极为重要的意象。两个姐妹对应两组母女关系,一个全然失败,一个试图挽回失败,家庭在彻底解体同时也意图重组。光压得非常低,人物进出光线,就像是一场有一场残酷的曝光,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曝光的残酷、旁人玩笑的残酷和小津近乎残酷的镜头中构建起来。

2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相比起其他季节,选择在秋季观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的确会更有感觉。小津像我们的熟人,每次和他相处,聊的都是不变的日常事。就像工作后,穿过列车车站,走过一系列广告牌和门店,在常去的小酒馆碰上,不经意的对话总是关于家长里短,他要退休了,他要嫁女了,又是浅谈即止的,间或沉默,像家人之间的无法被填补的空隙,再点份烤鳗鱼如何?再续一杯酒,暖气腾腾,这样坐着,在夜晚,悲伤逐点流露,秋意渐浓,倍觉孤独。

29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2018.6.17 重看。山田五十铃神样的演技,甚至可以说,论哭戏,她有多好,原节子/有马稻子就有多不足。山田五十铃的背影和笠智衆的背影演技截然不同。今个儿是原节子98岁生日,也是小津大银幕第三部。痛哭不止。

31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并称映画“四大女优”:原节子 山田五十铃演绎母女搭配,应该说是最近看的小津导演电影里比较伤感的一部;一直以还原温馨家庭为主题的小津电影,在导演后几年发生了个别影片的变化,原节子出演的姐姐孝子一角已经出嫁生女因和丈夫闹矛盾回“娘家”小住,早年离家出走的妈妈留下了一个妹妹和在银行工作的爸爸,妹妹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未婚先孕,整天价找这个小白脸,而那个男子总是各种借口躲着不见妹妹明子。私奔在外的妈妈突然回到东京就在他们附近开了一间麻将馆,她也到处打听两个女儿的事情,纸里包不住火,终于,姐妹二人先后知道了这个女人就是她们的妈妈,妹妹在堕胎后身心俱疲,终于,在和“妈妈”摊牌后失足被撞身亡,而被噩耗打击的妈妈也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再次远走他乡,在火车站,她依依不舍的在车窗前到处张望,没有看见人

33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明子打胎后回到家,瘫软地坐在地上,猛然看见正蹒跚学步的道子咿咿呀呀地向她走来,她惊恐地用手捂住眼睛,念叨着“不要”;然后躺在床上,听着不知情的孝子说起姑姑替她物色的相亲对象、婚姻、生活,心里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泪,却依然死撑着那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这一幕,好绝望。

38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见识到了小津的伟大,那些很庸俗的故事被拍得如此沉郁、悲凉。世事皆有缘法,人生几度冬深。

43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孤独的父亲玩着拨浪鼓,再也不喜欢东京的母亲火车里凝望窗外,为了孩子正常成长不得不回到丈夫身边的大女儿,浪费生命到最后想重新开始的小女儿,死在意外里的儿子。如此绝望。还好有众富多才的配角们稍稍为缓和。

46分钟前
  • 推荐

孑然一身的父亲孤独,夫妻失和的姐姐孤独,有巨痛不与人言的妹妹,从小孤独。是什么让当年的母亲抛弃儿女,离开身份体面性情温雅的父亲,与前后几个情夫浪迹天涯?恐怕是销魂蚀骨的孤独。姐姐把这些孤独归因于母亲的缺席,但明眼观众知道,她自以为是的牺牲,何尝能拯救女儿于她未来的孤独?杯盏前的敷衍,牌桌上的笑谈,三言两语,极尽人间凉薄。所有尝试都是一个徒劳,所有挣扎都是一个绝望。生儿育女,是孤独的延续,悲剧的轮回。姐姐那段“未来多少幸福等着你”云云的劝慰何其苍白。在凛冬暮色中,只能像母亲那样抓住身边那个谁暂且喝酒取暖,或者像父亲一样,淡淡说一句“这样啊”。

47分钟前
  • La Bayadère
  • 力荐

依旧是岿然不动的低机位,却哪里有平和简直是残酷。堕胎回家后与孩子的正反镜,麻将馆八卦闲人的冷嘲热讽,拉面店外的事故和无动于衷的男人。毋忘父女相依,原因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缺席。我不想死,我想重新来过,活得好一点。

48分钟前
  • 蔚七于
  • 推荐

小津最后一部黑白片,也是最阴郁的一部。”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家庭彻底崩坏,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全片无运动镜头。剧作上还是弱了些,用前一个小时布局不能不说是太慢了,沉闷。音乐用法属于音画平行,灌得太满了。原节子还是洋溢着圣洁光辉。《寻找小津》里的弹子房+《咖啡时光》之未婚先孕

5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重看#虽非嫁女,仍以女儿的离开收尾,老无所依的背影昭示着永恒苍凉的人生况味;给予了你那么多的爱,仍是无解的寂寞,母爱的缺席让她裹挟着全世界的恨意,努力挣扎的新生如暮色四合,调子悲凉沉郁,直如沉坠夕阳,很快就要沉入无边的孤独光景中去,至此小津告别黑白光影;车站山田五十铃翘首赛高。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9.3;原来有些悲伤无法与泪水相连

57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这么多部看过来,原来这部才是小津最极端最悲伤的一部,父亲与女儿的设置虽不再新鲜,但以往小津电影里并不多见的戏剧化剧情却在这部片里比比皆是,妻子跟着别人跑了的丈夫,虽出嫁却仍过着平淡生活的大女儿,怀有身孕却被负心汉抛弃的二女儿。父亲独自玩钢珠那段以及母亲在车站等大女儿那段同样心酸。

5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