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

动作片香港1973

主演:狄龙,姜大卫,陈观泰,井莉,井淼

导演:张彻

 剧照

刺马 剧照 NO.1刺马 剧照 NO.2刺马 剧照 NO.3刺马 剧照 NO.4刺马 剧照 NO.5刺马 剧照 NO.6刺马 剧照 NO.13刺马 剧照 NO.14刺马 剧照 NO.15刺马 剧照 NO.16刺马 剧照 NO.17刺马 剧照 NO.18刺马 剧照 NO.19刺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50

详细剧情

  清朝乱世,草莽中人张汶祥(姜大卫)、黄纵(陈观泰)与马新贻(狄龙)不打不相识,结拜为异姓兄弟,马新贻被推为大哥,张汶祥做了三弟。马新贻的勃勃野心引来黄纵妻子米兰(井莉)的爱慕眼光,但因力求上进的雄心和道德观念的约束,马新贻没接受米兰的爱,到升任两江总督后,马新贻变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在道德和感情防线彻底崩溃的情形下占有了米兰,同时设计杀害了粗豪鲁莽一心向他的黄纵。  张汶祥查出二哥的真实死因后,一改平日的跳脱灵动,郑重地约为女人舍弃好兄弟的马新贻出来清账。

 长篇影评

 1 ) 结合剧本和历史上的刺马案谈谈电影里那些有的没的

大家好,小当家曾经曰过:蛋炒饭就是冷饭炒的才好吃。

我最近又看了一遍最喜欢的电影,又有不少心得体会,所以想再来炒炒这碗我深爱的蛋炒饭,不,电影——刺马。

我之前写过,

此片最神就是全片只以张汶祥的视角展开,所以了解历史背景的观众们,会怎么看呢?

《刺马》从邵氏一哥狄龙开始聊聊这部经典老片(上)

《刺马》从邵氏一哥狄龙开始聊聊这部经典老片(下)

那么此文我就将从这两点展开,分析并重新结构刺马,此文将以以下几个点展开:

  • 历史上的刺马案
  • 剧本与电影中马新贻人物形象的变化
  • 所谓的张汶祥视角,隐藏了什么?
  • 马忠信是谁的人?
  • 附录:刺马剧本(见公众号)

-历史上的刺马案-

历史上的刺马案,作为晚清四大奇案,轰动一时。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在清军(湘军)收复南京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多方势力角逐的敏感要地。湘军于同治三年收复南京,可是太平军积累多年的巨额财富却下落不明,据说被曾国荃和几位湘军领袖独吞了。由于连年征战,朝廷入不敷出非常缺钱,慈禧太后为了查明这笔宝藏的下落,派非湘军体系的马新贻于同治七年出任两江总督,坐镇南京。

同治九年七月,马新贻被刺后,张汶祥束手就擒,张在狱中透露,他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马“不仁不义”,但实情则指明要曾国藩和刑部尚书郑敦谨来审理才肯说。之后的情况,我就搬维基百科的原文了:

江寧將軍魁玉審理刺馬案月餘,毫無進展,九月一日,張之洞從兄張之萬赴金陵,與魁玉會審,马新贻部屬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萬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拒絕,最後仍無結果,张之萬匯同魁玉上奏说:「兇犯張汶祥曾从髮、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張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張汶祥被激允许。……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朝廷的奏章上当然不会有马新贻杀兄占嫂的台本,这个台本估计也是从民间八卦小报中流传下来的。可是张之万的台本,放谁谁都不信啊!慈禧当然是第一个不信的。

慈禧太后對此調查結果不滿,再派刑部尚書鄭敦謹與曾國藩親至兩江總督轅門再查此案,慈禧曾問曾國藩:「此案豈不甚怪?」曾國藩答:「的確怪。」慈禧促曾國藩接任兩江總督,並速至金陵查案,曾國藩卻稱病延遲數月未行;慈禧第二次問起,曾國藩才赴任。抵達金陵江寧府後,曾國藩不審案,卻每日翻看紀曉嵐寫作的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悠閒度日,至鄭敦謹抵金陵後,曾國藩才開始調閱案卷。鄧之誠《骨董三記》說:「國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鄭敦謹連審十四日,案情一無所得,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萬等审讯结果,是实!”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遲處死。郑敦谨感嘆官場黑暗,索性辞官歸鄉。

如此惊天大案,审的不明不白,结的不明不白,马新贻死的不明不白,曾国藩毫发未伤。只能说,慈禧算是输了,而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在江南的势力进一步的稳固也为后来东南互保乃至清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剧本与电影中马新贻人物形象的变化-

刺马案名盛一时,早在案发之初同治九年(1870年),就被改编为了海派京剧《张汶祥刺马》。张彻作为资深京剧票友,自然是看过这出戏的。历史上的马新贻,在刺马案后经过了一系列民间添油加醋的描述,形象自然是不光彩的。刺马电影中的马新贻,和民间的马新贻形象是存在较大出入的。但马新贻的人物形象,从历史到剧本,再从剧本到电影成片的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张彻自己说过刺马是他的宠儿,我看过很多遍刺马,我敢说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雕琢是相当精细的。

我有幸买到了1972年11月的《南国电影》,这本杂志刊登了《刺马》剧本,主笔者为张彻和倪匡。此时刺马还未公映,插图不是剧照,而是手绘漫画,漫画和后来电影中的分镜有些相似。我猜这个版本是最接近原始剧本的版本,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地方和公映的版本有些出入。我整理了一下剧本与电影的出入,有兴趣读剧本的可以参考本文的附录。

首先,三兄弟未结拜时,张文祥喊米兰是“大嫂”,而不是片中的“二嫂”; 第十节、三兄弟攻打太平天国的戏份中,原本客串的是郑雷,但后来变成了苏州将军李修贤,此处有删减,郑雷的戏份涉及满汉冲突,台词有三兄弟身为汉人为满人卖命,不得好死; 第十一节、三兄弟功成名就之前,米兰在总督府寂寞喂鱼; 第十二节、马新贻画画,米兰进入房间勾引之,马打翻了颜料缸(片中为笔筒),有床戏被删,米兰没露;

第十三节,张汶祥的供状中,对马新贻有一段贬义的描述被删“马新贻勾引弟媳,伦常乖变!汶祥时加注意。奸夫淫妇,恋奸热情,汶祥初不知马新贻狼子野心,一致于此!故乃隐忍不发——” 第十四节、马新贻听马忠信劝杀黄纵前的看画内容被删,马指使杀黄后,米兰和马拥抱内容被删;张文祥在黄纵遇害之后去找马,骂米兰“贱婢!淫妇!”,片中把“贱婢”删了; 第二十一节、校场刺马时,剧本中没有马的“要不是你事情也不会到这个地步”这句台词,片中多了一句台词; 第二十二节、米兰在闺房中听马忠信报告马新贻死讯; 第二十三节、马忠信与李文台词“张文祥的供状会暴露出他们杀黄纵的事”被删; 第二十四节、米兰看着张文祥受刑后,随珠链倒下的戏份被删;

回过头来说说电影中的马新贻,首先马新贻是一个野心家的形象,他在电影中的所有行为(除了和米兰的那段算是情不自禁的意外),都是围绕着他的野心展开的。甚至可以说,他一身白衣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野心家了。马新贻闯荡江湖的时候,已经中举了,正经的举人,怎么会中举之后还混江湖,甚至去当山贼,只能解释为他混江湖、笼络黄、张二人是为了太平军作乱时培养自己的势力,为自己后期出将入相做准备。甚至于马新贻在水池边和米兰暧昧之后,就溜去秋试(片中说马新贻是头伏天出发的,那中间至少隔了两三个月),也充满了一股野心家为了保护自己节操的说辞。他后来当了官之后依旧独身,说明对米兰的感情还是深的,并不始于水池边的暧昧。后来马新贻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官位杀了黄纵,也没有要杀张汶祥的意思,甚至于要继续在事业上提携这位小弟。张汶祥戳穿了马新贻的阴谋,马新贻也没有丝毫后悔杀黄纵的意思,大概是在他心目中,黄纵的性命成为他官位的垫脚石是本分。行刺当日,张汶祥对马新贻说:“马新贻,你还认得我么!”,而马则反复说“我要亲手拿住张汶祥”,“张汶祥,我拿住你”,大概也是心中觉得这位小弟就是该跟他混的,就连死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

电影的叙事视角是张汶祥,张汶祥对于马新贻的描述也是较为正面的:

“马新贻武功高强、才智过人、令人折服

“犯人及义兄黄纵为马新贻所救,感激涕零!马新贻心怀大志、非同凡响、惊为天人!

黄张二人,无论是前期在山寨还是后期在南京,对马新贻都存在事业上的依附关系。张汶祥在山寨时期就“大哥说大哥说”了,而黄纵在后期,对马的依赖是高于对张的依赖的,死前连张汶祥和他说马新贻占了他老婆的话都不肯相信。这人物关系大概和水浒传里面,吴用最开始和晁盖混,改投宋江之后和给宋江交情更铁的性质差不多。张汶祥刺杀马新贻一部分是出于对黄纵的义气,也有很大成分是对兄弟情破灭的失望,否则不至于在刚发现奸情的时候守住秘密为三人留住颜面。

米兰的人物形象很有意思,她年少时期就跟了黄纵跑江湖做剪径小贼,大概是个草莽妇女,可她和马新贻之间的关系反倒比较平等。黄张二人是跟着马新贻做事的,听说马新贻要去秋试,反应很一致,都是一副失了主心骨的样子:“你走了山寨怎么办?我们怎么办?”,米兰倒是很理解马新贻的,伤心之余倒是大大方方把马送走了。奸情被揭穿之后,面对张汶祥,她表现得非常坦荡,说自己会去和老二谈,只不过她没意识到老二再也回不来了。张彻的剧本中,张汶祥的失望和仇恨主要是落在马新贻身上了,大概考虑到米兰和黄纵的婚姻确实不太幸福而且米兰不像潘金莲是杀夫的主谋,片中并未描写张汶祥对淫妇米兰的仇恨,可到了陈可辛的《投名状》中,刺马故事的女主可就没这么好命了,我记得金城武在杀李连杰之前,似乎是先把徐静蕾干掉了。

总体而言,剧本和成片的差异并不大,除了对一些细节做了调整,主要的改动还是在删去了张汶祥对马新贻和米兰的负面描述,保留了张汶祥供状中对马新贻的那些彩虹屁,以此,张汶祥对“奸夫淫妇”的态度完全变了,使得成片颇有一种,张汶祥一开始对马新贻有多佩服,黄纵死后对马新贻就有多恨的效果

片中狄龙有一句台词“有这样的志气,才能有这样的将来”,那么刺马这部电影则可以说是“有这样的卡司,才能有这样的经典”。此片的选角真的是特别好,马新贻从风度翩翩的白衣书生到蓝色蟒袍的野心家的转变狄龙都拿捏的特别好,而姜大卫也演出了讲义气的三弟张汶祥心思细腻敏感的一面,陈观泰则是草莽英雄。如果不是狄龙、姜大卫、陈观泰、井莉四位演员,换其他演员大概很难演出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刺马的整体拍摄风格现在看来非常粗糙甚至透着苍凉,但是人物间的感情却非常真挚,角色的转变也非常自然。狄龙对马新贻的评价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拍得很立体、很人性,我也很喜欢。我清楚记得的一句对白‘凡是阻挡我去路的人,我都要一脚把他踢开’ ”。金马奖后来给狄龙颁了一个“特别演技奖”,据说是因为那个年代还不敢让反派当影帝,而此前获得过该奖项的明星有以梁山伯一角轰动全台湾的女星凌波。

-所谓的张汶祥视角,隐藏了什么?-

古早港片看得多的朋友都知道,新浪潮之前的港产商业片,编剧套路,尤其是古装戏的编剧套路,和梁祝、林冲夜奔之类的戏曲、古典小说如出一辙,编剧个个都是上帝视角,大笔一开,谁是奸夫谁是淫妇这主角不知道的事儿观众门清。光凭这倒叙+张汶祥视角的剧本效果,刺马就已经比同时代的华语电影别致多了。叙事角度在电影剧本中的重要性不亚于故事本身,试想,如果刺马是以米兰的视角展开的,那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举个例子,刺马电影中,山寨后的水池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地点,在这里,马新贻第一次和米兰抱在一起;马新贻当上两江总督后,和米兰搞上的那晚,还在回忆这个水池(可能是回忆米兰,也可能是回忆山寨),他还为了小水池画了幅画……

可关键是,按照电影中的设置,这一切都是张汶祥在庭审的时候说出来的,张汶祥又没亲眼见过两人在水池边拥抱,那他怎么会知道水池边发生的事,那只能推断为,他发现奸情那晚在马新贻的书房看到了米兰的珠钗,又看到了马新贻的画而自己做的联想。

那有人会说了,万一张汶祥说谎呢?那电影人设岂不是全塌了?——人之将死,我们就假设张汶祥没有说谎吧,否则电影没法看了。不过即使张汶祥没说谎,他也可能没有全面客观描述他知道的事。

那么,哪些事被张汶祥在庭审中隐藏了呢?——那就是马新贻去山寨找黄纵和张汶祥的真正目的。

这就要结合历史上的刺马案了。首先我们看电影中,马新贻差人回到山寨后的时间节点,那个时候,南京已经被曾国荃打下来了,此时已经不是朝廷攻打太平天国最艰难的时刻了。而马新贻在朝廷当官,也不是全无亲信的,他的堂弟马忠信和李文就一向跟他混。那么马新贻为什么还要差人去山寨,很简单,他需要找直接听命于自己的武装,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军的零散部队还具有一定威胁性,剿灭了这些游兵散勇能升官,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马新贻不是湖南人,混不进湘军圈子,他需要完全没有湘军背景的黄纵张汶祥帮他,如果只有马忠信和李文,而没有自己的武装,是不够的。马新贻见到来投奔他的黄张二人后也说:“从此以后,不要再提山寨二字”,在清朝,两榜进士最看重的就是出身,如果不是实在缺人手,马新贻是断然不会冒着暴露原来混江湖的黑历史去找黄张二人的。不过那个时候,马新贻还不是两江总督,还是“蒙曾帅看中”初建军功的官员,可见马新贻找到黄张二人时还跟着曾国藩混,但此时他已经做好了脱离曾国藩的准备。“把老师踹了”在官场上是个忌讳,马新贻只能低调从事,这从马新贻差人回到山寨后的信就能看出来,这封信是张汶祥念出来的:“大哥让我们带着山上的弟兄全投军去,立刻下山,行动的时候不可惊动地方官府”,而投军后,黄张二人很失望马新贻没有出城迎接,他们的反应是:“我们带来的人呢?”——“我们在此整编,陆续归营”。由此可见,马新贻在官场中可谓处处小心,不敢不低调。

后来,马新贻带着黄纵张汶祥屡建军功,于是非湘军出身的他入了慈禧太后的法眼,选了马新贻当两江总督。而慈禧太后给他的秘密任务,就是要找到太平军宝藏的下落,而黄张二人,就是帮马新贻找宝藏的。可慈禧提拔了他,湘军的人会有多不爽?南京城是我们打下来的,仗打完了,当两江总督的却不是曾大人!片中,马忠信的几句话不离“上头的猜忌”、“中堂大人说”,想来马新贻戴着封疆大吏的顶戴的同时,也要承受不少来自上头的压力。此时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大概已经对他颇有微词,所以马新贻无论做什么,更加需要谨慎低调。

对于马新贻而言,找到太平军的宝藏,他就能入军机了。他身边有他最信赖的,且在官场没有任何根基的黄纵与张汶祥,他想凭这两位的能力,难道还会找不到太平军的宝藏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黄纵并不是一个上进的人,在大哥升官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了,他知道马新贻的秘密使命,依旧不思进取天天泡秦淮河夜场。可不就被京城的御史和湘军的人抓到把柄了么?枪打出头鸟,黄纵在南京替马新贻找宝藏的事,是万万不能高调的,湘军的人但凡盯上了黄纵,那就坐实了马新贻与湘军对着干的事实。马新贻一怕黄纵被湘军盯上泄露他的秘密任务,二怕自己和米兰的奸情暴露后事情闹大无法收场,加之受到了小人挑拨,于是就派人把可怜的黄纵做掉了。

黄纵的死和马忠信和湘军都是脱不开关系的,甚至于马新贻的死,我个人认为和湘军也是脱不开关系的,不过展开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马忠信到底是谁的人?

-马忠信是谁的人?-

马忠信的设定是马新贻的远方堂弟,马新贻从政以来,马忠信就是他的马仔。可同为马新贻的马仔,马忠信和黄张二人,似乎一上来就不对路。马新贻当上两江总督后,马忠信甚至挑拨了两兄弟间的关系,间接促成了黄纵惨死。

我猜吧,马忠信有被湘军渗透的嫌疑。从机会上来说,马新贻跟曾帅混的时候,马忠信就跟马新贻混了,那么自然而然,他和湘军的人走的会比黄张二人近一些。马新贻当上两江总督后,马忠信和湘军的人还时常会互通有无,中堂大人的消息,他时不时会知道一些:“中堂大人那边说,很有些蜚短流长,在说制军的不是,那些御史大人的嘴,总得堵一堵才好”,“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黄大人整天在秦淮河画舫里,不理事务,闲话很多,恐怕有碍大人的前程”。马新贻自然是知道马忠信和湘军的关系的,就连派人去京城送礼的事,都是让马忠信安排的,不过他也需要一个和湘军说得上话的人,所以马忠信,他还是信得过的。

但总归忌讳马忠信和湘军的密切,马新贻没有让马忠信去找寻太平军宝藏的任务,而派了黄纵和张汶祥去找。(以下是推理+脑补)然而很不巧,黄纵泡夜店太频繁惹人注意,湘军本来想参黄纵一本的,结果没想到彻查了一下,黄纵在找太平军的宝藏,这就犯了湘军的大忌讳了!湘军得知此事之后,最初也不至于起了杀心,杀两江总督是件大事,不是小马仔能拍板的事,他们最初大概只是想找个由头把马黄张三人都拉下马,可没想到,没等湘军先动手,马忠信已经急了,三言两语怂恿马新贻把黄纵干掉了。马忠信为什么会急?很简单,他一直以为马新贻是跟着曾帅混的,已经和湘军的人分到太平军的钱了。马新贻是要入军机的人,做官自然是把名望看得比什么钱都要重要的,手上很干净不会给人留把柄,可下面的人就不一定了。马忠信从湘军那边听说了黄纵和马新贻在找太平军的宝藏,可不得自乱阵脚,先下手为强,把黄纵干掉再说么?

黄纵死了,张汶祥逃了,兄弟如手足,马新贻的手足都断了,他离死还会远么?

刺马当日,马新贻的两江总督府,简直漏的和筛子一样,张汶祥躲在校场居然没被发现,很难说没有湘军的功劳。甚至于张汶祥会得知黄纵死于马新贻之手,也有可能是湘军的人通风报信的,只是张汶祥在庭审时一心想塑造马新贻杀兄占嫂的形象没提到湘军罢了。马新贻被刺后大概不仅意识到了自己身边全都是湘军的人,还意识到了马忠信的反水,否则单单为了黄纵,他也不会对马忠信说:“没有你,事情未必会到这个地步,我现在还没有死,照样能杀了你”。马新贻被刺后,自觉干不过曾国藩了,还不如死在张汶祥手里算了。

马新贻一死,马忠信就彻底改投了湘军。电影中,马忠信庭审穿的官服比他之前穿的官服品级都要高,足可见马新贻死后马忠信的官位升了不少。马忠信在刺马案庭审过程中,和李文一起上庭要求重判张汶祥,一是为了掩埋自己杀黄纵的黑历史,二是为了灭张汶祥的口,使太平军宝藏一时无人再敢提。

山寨的兄弟的鲜血染红了马新贻的顶戴,黄纵的性命成为了马新贻的垫脚石,而马新贻张汶祥又何尝不是马忠信的垫脚石呢?影片最后的画面是马忠信与其他小人的狂欢,大概也是天道轮回吧。

-附录:刺马剧本(见公众号)-

 2 )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

“拍《刺马》那时候他很公开,问谁愿意演反派?当小生的一听有点抗拒,演反派会不会不讨好呢?那么我就想,戏里面只有一个反派,就是马新贻。这个反派如果在表演的艺术领域来说,是一个突破,而且对我来说没演过,陈观泰也没有表示要演反派,姜大卫更加不会演反派,我就头一个吃螃蟹,我说好,我来试试看。导演一开始不同意,那我只好又求又哄,最后得到了这个角色”,谈到刺马的马新贻这个角色,狄龙这样说。最终,他凭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亚太电影节优异演技奖。戏中的马新贻有一句台词:“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也是这样。

当年,狄龙还是小裁缝时,还在邵氏工作的嘉禾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冠昌对狄龙说:“男人要建立自己的终身事业,你做洋服可以成终身事业吗?我们这是艺术啊,艺术是可以成为终身职业的。”这句话让狄龙彻底的放弃了月薪两千多的裁缝工作,变成了月薪四百的邵氏演员。那么,在《刺马》之前的狄龙是怎样呢?

他在《独臂刀王》出演了有一句台词的龙套,当时影片片头对他打出特别介绍的字样还有名字。张彻要拍《死角》这样一部文艺片,十个人中选了他,他很快就了自己做男一的第一部电影1969年的《死角》,并在《死角》上映的七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男一的电影《鹰王》(有人说《死角》的失利让狄龙大半年没有拍戏是不对的,《鹰王》的拍摄就是《死角》上映没多久就拍了)狄龙的事业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然而这时的张彻开始因为姜大卫是故人之子开始捧他,拍了《保镖》。狄龙的这两部电影,《死角》是先有了剧本后找的演员,《鹰王》是本来给王羽准备的,王羽当时和邵氏闹翻,才找了狄龙来顶替。《保镖》是张彻找来倪匡为姜大卫量身打造的。《保镖》中姜大卫是男一,他饰演的的骆逸借鉴了古龙小李飞刀中阿飞的人设(《多情剑客无情剑》1968年开始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保镖》是1969年9月开拍),狄龙的向定则和他是情敌关系。这部剧可以说骆逸有多讨喜,向定就有多讨厌。

1969年10月,张彻又开拍《大决斗》与《报仇》。当年的报道中的《报仇》的剧情是“姜大卫和狄龙在片场中饰演一对患难知己,联合各自的力量将恶势力打倒“。不过,《报仇》电影中狄龙就出现了十几分钟,人物单薄,只是姜大卫报仇的引子,全片都是看姜大卫怎么耍帅。剧情出现偏差,那可能是张彻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当初的《独臂刀》倪匡把剧本交上去后,张彻只给他留了五个字:独臂刀 倪匡 ,其他剧情全改了。《报仇》让姜大卫获得了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影帝(台湾的柯俊雄1967年获这个奖,比姜大卫早)。《报仇》姜大卫是绝对男一,狄龙男二,而和《报仇》套拍的《大决斗》狄龙男一,姜大卫男二。《大决斗》中姜大卫的男二是名杀手,外号江南浪子,飞刀用的溜得飞起,身体不好,常常咳嗽,武力值很高,狄龙打不过他。这个角色现身后,《大决斗》电影名字才出现在屏幕上,贯穿影片始终,结尾也是两人死在一起。

《报仇》的宣传片中第一次提出“一夜之间,双星辉映”的口号,然而从套拍的《报仇》和《大决斗》的戏份,人设,镜头来看,这只是一句口号,双星只是用来让一颗星衬的另一颗星更亮。拍完《大决斗》,狄龙除了1973年的《大海盗》,他和姜大卫合作的片子中都是男二(《刺马》他是男二),戏份少,除去那些背景板酱油角色,连广受好评的《新独臂刀》中的封俊杰,从出场到死亡撑死不过三十分钟,更像是姜大卫报仇的引子。人设大多是有勇无谋的莽汉形象,和狄龙为人谨慎,做事深思熟虑的,平时沉默寡言的性格截然相反。镜头更不用说,导演的爱一目了然。

虽然张彻一再说他对狄龙、姜大卫是一样的,当时就有有媒体这样写:“张老师要如此地反复说,也是他对狄龙的爱护,一片善心所在,狄龙也算是爱徒,怕他感到委屈。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无法用理智来衡量的,张彻的反复强调只会让人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关注,这带来的反效应估计也是张彻所想不到的。”多年后采访张彻时,记者写到:“张彻说:我捧新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打十几年前开始,我就不是捧一个一个,记得吧?王羽是跟罗烈一起捧的,狄龙是跟姜大卫一起捧的,后来加入陈观泰和王钟,不是四个人一起捧过吗?捧傅声的时候,我也同时捧戚冠军。张彻说:不过后来王羽是比罗烈红……傅声又比戚冠军受欢迎罢了。张彻说到这里,我们几个打了一个眼色,原因是他在比较王羽与罗烈,傅声与戚冠军时,「故意」的漏掉比较姜大卫与狄龙。 姜大卫与狄龙,是很难比较的。既要分阶段,又会令当事人不快。” 张彻公认的三对双生中的两对,他承认都只捧红了一个,姜大卫和狄龙也是一样。在没有《刺马》之前,就像红花还需绿叶配,狄龙身高身材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好,然而在张彻的电影里,他脑子比不过姜大卫,武力值比不过姜大卫,狄龙越优秀就衬的姜大卫更厉害。常常有人说,在电影里姜大卫的风头盖过了狄龙,那是当然了,在戏份人设镜头不对等的情况下,男一还盖不过男二,那真是小看张彻的导演功力了。当两人戏份人设镜头相对公平点的戏里,比如《拳击》《刺马》,到底谁更出彩,就仁者见仁了。

《刺马》,狄龙凭反派男二的形象获奖,演技得到了肯定。以前的狄龙多是人设单一的人物,为什么演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反而成功呢?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一直在钻研演技,没事看看剧本呀,到片场看别人演戏呀,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性格沉稳内敛,做事稳重,又爱照顾人,所以那些沉稳的角色他把握的比较好。然而,在张彻以前的电影里,他就是一个愣头青的存在,特别容易冲动,只会打打打。所以,马新贻这个角色难得的让人看到一个沉稳的他,角色气场和他自身的气场比较吻合,能让人静下心来欣赏他的表演。

1975年,狄龙和姜大卫开始有不和的传闻,后来两人绝交,不再合作。姜大卫说是因为拍倾国倾城时,他一开始因为是配角不想拍,后来碍于狄龙情面才接拍,这是他们不和的导火索。接着有人传是因为姜大卫戏好,李翰祥加了不少戏,引发了狄龙的不满。而狄龙否定了《倾国倾城》是导火索这个说法,说两人是性格不和。

《倾国倾城》加戏是一定的,李翰祥给姜大卫加的戏,让他演的小太监在慈禧面前慷慨陈词,给人印象深刻却不符合人设。一个小太监能这样做,他比李莲英牛多了。《倾国倾城》豆瓣的的评论大多也提到了这点,主次不分,结尾不明。不过也可以理解,李翰祥和姜大卫的继父关系不错,姜大卫的哥哥秦沛的艺名就是李翰祥起的,《倾国倾城》里慈禧的配音是姜大卫的妈妈红。而且根据姜大卫的说法,狄龙是一个只顾着自己的利益的人。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两人一起合作,狄龙一直当配角的六年又算什么,离开张彻的狄龙,演的戏可是部部男一。其次,狄龙交的朋友不多也不少,对他的评价都是耿直,仗义,缺点就是做人过于一板一眼,克己甚。难道狄龙对姜大卫和对其他朋友不一样,不一样还能合作六年?狄龙在姜大卫心里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吗?怪得不得狄龙说两人性格不和。不过因为《倾国倾城》不和是姜大卫说的,报纸和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个说法,认为狄龙心胸狭窄,只想到自己,不够朋友,狄龙对不起姜大卫。到现在,这种说法也广为流传。

以前采访时,狄龙说有三个他,一个戏中的他 ,一个生活中的他,一个被人误解的他。《倾国倾城》的误解是消不掉了, 张彻的葬礼又涉及到生前尽孝和死后尽孝的问题,狄龙在张彻生前对张彻的照顾,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生活上的,平时去邵氏宿舍看他,生病到医院看他,给他钱希望他能安度晚年。这些在《武侠大宗师:张彻》这本书里都有说到。可是因为葬礼他在拍戏,让他的儿子代为出席,他就备受谴责,那些谴责他的人有的在张彻生病的时候可一次都没有看过张彻,更别说平常了。狄龙一向以大侠的标准要求自己,然而这些事情会一直伴随着他,不义不孝是对于不熟悉他的一些人对他的印象。

(PS:澄清两句流传甚广的话:

我的爱意总是抵消不了愚蠢

“我这个人,知道朋友打架,会打电话长篇大论去劝谕,但人家会说,你这样爱说教,不如去教书啦!我的爱意总是抵消不了愚蠢。”这句话狄龙不是针对他和姜大卫的不和说的。 我和姜大卫是不分彼此的 在邵氏话当年座谈会上,狄龙在场,有个影迷说她喜欢狄龙,她的朋友喜欢姜大卫,为此两人经常争论不断,狄龙说:“其实姜大卫和我是无分彼此的,影迷爱姜大卫亦等于支持我狄龙,我也会感到骄傲。”)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把演戏当做终身事业,所以当张彻开始捧傅声戚冠军时,狄龙又演了《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光绪皇帝,一个演惯了武戏的英姿勃发的武打明星,演起懦弱的皇帝来也是有模有样,当时的报纸写到:“自从看了《刺马》和《倾国倾城》,没有人在说狄龙不是一个好演员了吧。”演完这两部片子,狄龙又尝试不同类型,演了歌舞剧《蛇王子》和恐怖片《降头》和《勾魂降头》(这些片子中的角色设定很好的说明虽然导演不同,但是比起他的武功,大家更喜欢狄龙的脸)。当楚原找他演《天涯明月刀》时,《流星蝴蝶剑》还没有上映,楚原的古龙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而且《天涯明月刀》里的狄龙还沾上了胡子,穿的和犀利哥一个风格,大家能不能接受这个造型也很难说。幸运的是《流星蝴蝶剑》很成功,《天涯明月刀》也很卖座,从此古龙+楚原+狄龙被称为铁三角,拍了一系列古龙片,成为票房的保证。再后来,邵氏电影停产,狄龙没有拍电视剧,坚持在电影上寻求发展,两年后,他遇到了《英雄本色》,又以黑社会大佬的形象再次受到关注,并获得金马奖的影帝称号。又过了几年,他的手臂的伤发作,开始减产,再后来黑社会控制香港演艺圈,他的戏演的更少了。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作为演员实力很重要,运气很重要,坚持更重要。狄龙在张彻时期做绿叶的时候,他一直坚持,靠着自己争取来的《刺马》的反派男二,让自己获得了认可。张彻开始捧新人后,他又通过挑战宫廷片,歌舞剧,恐怖片来寻求其他的出路。他的坚持又让他等来了楚原的古龙系列,事业再上高峰。邵氏电影停产,他没有随便接片,两年的低谷后他的坚持让他等来了《英雄本色》赢得金马。

为了演员这个他视为终身的事业,他付出了很多。他自小家贫,书读的很少,身边没有人当过演员,他在演艺圈的一步一步都是靠他自己摸索来的。他十几岁时出过严重车祸,左手臂断成三截,医生让截肢,后来在中医馆用跌打药才治好。刚入行的时候,有人因为手臂的原因骂他是残废,这样还想做武打明星,他套着护具咬牙继续做。拍《大决斗》时,狄龙的左臂严重受伤,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左臂一直没有好。72年,医生就说过手臂不能再受伤了,否则筋要断,劝他转行,可他还是坚持。公司给他找过替身,他想:人家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自己应该也能做到,我情愿自己冒险。《英雄本色》过了几年,手臂的旧伤再次复发,连杯子都端不住,他不得不息影养伤。他的脊椎骨,先天性的少了两节,医生劝他站立时,不要把腰身挺得太直,最好两脚一前一后的站,让重心移到一只脚上,用来减轻脊骨的压力,可是他说 “做英雄,大侠,总不能弯腰驼背的。”他笔挺的站姿带给他的是坐骨神经的痛楚,电影里狄龙按在腰上的手其实是在缓解这种疼痛。

《新独臂刀》封俊杰对龙异之的大战,有场戏NG了一百多次,最后道具全部打坏,直接上真刀,真三节棍 ,终于通过,但两人都负了伤,狄龙额头有道很长的伤痕上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拍摄《双侠》期间,狄龙脸部再次受伤,被对方戟尖差点戳中眼球。早期拍戏时常用长兵器,狄龙常常受伤,入行不到两年,就换来了一身伤痛。拍《拳击》被重炮打的戏,他一次次摔到地上,背部都呈现斑驳的红色,被打到周身淤青,左臂肩膀处也打到红肿。拍《年轻人》时,为了表现狄龙在球场上受伤流血的真实性,这个镜头拍了好多次,结果狄龙膝盖真的摔伤流血了,这个镜头才算过。《八道楼子》时 ,有个演员因为算错了炸药的位置,导致直接在狄龙面前被炸死。那时候拍戏,真是不要命。此外,他因为一直演古装,那时候的古装发套很伤人头发,他很快秃顶了。他的鼻子骨折过,他的脸因为拍戏时马受惊,脸被马头撞伤,牙齿全部掉光,换了假牙后,牙龈萎缩,脸上的肌肉撑不住,五官下移。有人觉得他的鼻子和脸型变了,那都是因为受伤太厉害。可以说他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部电影的勋章。

现在属于狄龙的时代已经远去,时不时看到踩狄龙的一些言论,说他没演技(金马金像都拿过,评审还不如你),说他只会努力,没天分(没有任何演艺经历,四年不到的时间就靠《刺马》拿奖,这可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办到的),说他太正气凛然,没有魅力(《刺马》里的反派,古龙小说里的人物,《英雄本色》的黑帮老大,哪个是没有魅力),说他苦大仇深(《楚留香》看过吗),说他五大三粗(个子高身材好还有错),说他人品不行(圈里人对他的评价网上都有,你和他接触过吗),说他台词不好(因为要讲国语,大部分演员都是配音,这也要怪他)有时候有人夸狄龙帅,常常出现虽然狄龙帅,但是我觉得谁谁谁更帅,谁谁谁气质更好,谁谁谁更迷人,我更喜欢谁谁谁的言论(关联词用的真好,都没提到谁谁谁,这么缺存在感吗)。作为一个演员,作品才是资本,以后当人们想起张彻时会提到《刺马》,想起李翰祥时会提到《倾国倾城》,想起楚原时会提到《天涯明月刀》,想起孙仲时会提到《冷血十三鹰》,想起牛马时会提到《侠骨英雄传》,想起吴宇森时会提到《英雄本色》,一个演员能在不同导演的手中发出自己的光芒,这样的演员就是一个好演员,这样的演员只要你知道他的存在就能感受到他的光芒。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有这样的志气,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虽然演艺之路高低起伏,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PS: 看到对一些古龙电影的误解,作为古龙的书迷,我要说狄龙既不是楚留香的原型,姜大卫是也不是阿飞的原型。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1968年开始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的,比《保镖》要早,《楚留香》在1967年开始连载,狄龙那时还没有进影视圈。古龙拿这两人作原型写小说简直是无稽之谈,就是不知道楚原为什么会拍《天涯明月刀》,这部书在台湾不受欢迎,惨遭腰斩,都没写完。如果不是电影的成功,《天涯》不会写完出版,更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书。比起傅红雪,我更喜欢叶开。不过《天涯》的结尾很温暖,傅红雪有个很好的结局,周婷是个好姑娘。

重温狄龙拍的张彻电影,《刺马》真是他演艺的一个转折点,脸、气质和演技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身上带有很重的戾气,拍完反而贵气初显。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大决斗》里的唐人杰,因为太喜欢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漂亮又脆弱的小老虎。

 3 ) 对照史料看刺马电影中几个呼应的点

今天孔网竟然推送刺马案探轶→O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马案”始末 对比着电影情节来看还挺有意思的。如果说,张彻和倪匡《刺马》的本子还有一些和史料呼应的点,后面再翻拍的《投名状》就更进一步“戏说”到没影了,难怪马氏后人要抗议,不得不换掉角色名字。 从资料看,马大人实惨,几乎是孤身入湘军,虎狼环视,难怪电影设定他当上两江总督后要把自己心腹队伍(黄二张三和山寨弟兄)拉起来,“一步也不能错”的氛围也很还原了。

(狄龙饰演马新贻)

马新贻死时四十多岁,张汶祥比他小十岁,于是张老师给26岁的狄龙加上胡子,帅出了新高度。

(姜大卫饰演张汶祥)

而且张汶祥还真是“发匪”出身,不过他可不是未婚青年,已经有一对儿女了(ಡωಡ)~这里提到一些关于张的资料挺有意思,马自陈不认识张,但张的态度却很暧昧,只说“将军知之”,就像是“你懂的”……

记得以前央视播过的清末奇案纪录片,对此案的推论也是湘军幕后主导了刺马事件。

注意,关于行刺细节,这里提到马新贻是腹部中刀,而张汶祥“并不急于逃走,他好像不是来行刺,而是来行刑,他把阅兵场当做他的刑场,向那些来抓他的士兵,宣告他就是杀人凶手。” 嗯,不提刺马原因为何,这个画面简直跟电影一模一样了。

 4 ) 只道江山情重,岂料儿女情长

“江山”与“美人”开始成为一对矛盾,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实在不得而知。

最早的传说大约是夏桀和妺喜,其后有了商纣和妲己,姬宫涅和褒姒,李隆基和杨玉环,直到后来的吴三桂和陈圆圆等等。长长的一批名字,知名的不知名的,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灌满三个二十五米长的泳池。而且据我所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郎才女貌,绝世佳偶……可何以最后都成了孽缘呢?何以偏偏是江山情重被赞赏,儿女情长的便被骂成昏君呢?何以红颜都成了祸水呢?…… "That is the question." 莎士比亚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几乎所有问题的关键,都是 "To be, or not to be” 。 好了,我的问题是:刺马,是一部关于兄弟情义的片子么?当然是,但也不尽是。《刺马》的英文片名——"The Blood Brothers",是最有力的证据,被无数人拿来引证过。不过可惜的是,单就兄弟情谊来说,《刺马》实在并不出色。渔色负友,杀弟弃义的老戏路早已演烂,张彻并没有多少挖掘。三人结义,远不如刘关张的桃源歃血来得荡气回肠,结义之后,三人之间的感情又始终隔膜,缺乏应有的张力,所以最后张汶祥煞有介事的拍桌砸凳,吹胡子瞪眼,实在是让人觉得莫明其妙……更有甚者,说是在这个片子里看出香艳,看出断袖的,就忒有些“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的味道了,不足论矣! 但如果把焦点都集中到马新贻的身上,我以为却是极佳的作品——且不论狄龙是如何帅到掉渣!张彻为马新贻的出场,做了很长的铺垫。一开场,乱哄哄的校场上,官兵们忽然喊道:“总督大人被刺啦!”,疑云顿生,掉足了观众的胃口。可他并不急于讲故事,却让一脸坏笑的张汶祥上来写供状。姜大卫神情坦荡,双眼里流露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悬念升级。之后,才终于开始慢悠悠地追忆三人九年前的初遇…… 当时黄纵和张汶祥正青春年少,虽身怀绝技,却只能剪径为生,困顿潦倒,前路茫茫……简单的一段对白,两人的性格已经了然——黄纵粗放,张汶祥机灵。在这长长的铺垫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袭白衣的狄龙终于翩翩而至。这不得不说是个宿命式的相逢。马新贻和黄纵相互打量了一下。从狄龙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知道他已经看出黄纵勇武非凡。可是黄纵是个粗心的人,虽然打量了一遍马新贻,却依旧是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张汶祥很聪明,他先听到马蹄声,就找了个隐蔽处打了埋伏。可是,一看来者英雄盖世,气宇不凡,便知道非等闲之辈。于是不再躲藏,反而坐在一旁观看。那种惺惺相惜的男儿情怀,已经渲染得恰到好处!接下来三人的一场打斗,看似乏味其实却颇多象征。单就三个人所用的兵器,就深可玩味:黄纵的柳叶双刀是最血腥的兵器,适合近身肉搏,很符合黄纵的率性;张汶祥的三截棍,柔中带刚;马新贻一开始摊开那把扇子时吓了我一跳,还以为狄龙又准备把马新贻演回风流倜傥的盗帅留香。幸好后来终于拿出宝剑,才显露了王者之气——用徐克的话说:“剑是兵器之王,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风度、心态和修养,内容非常的丰富。” 这一幕即将结束,另一个关键人物才突然登场。马张激战正酣,黄纵之妻米兰忽然纵马而至,俯身拾起马新贻丢在路边的银两,抛下一句:“该下手就下手,该走就走”,扬长而去……这个亮相,很有象征的味道。本来三个男人打作一团,早已忘记各自的目的,而米兰的出现打断了一切,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这个细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像是一个谶语——这三个男人的戏终究将会因为这个女子而发生变化了!这样的故事结构,让我想起古典小说里的楔子。之后,张彻还特意留了半秒钟的特写给马新贻。虽然这一个照面,未必能给马留下多深的印象,但是这女子的与众不同也一定让马新贻吃惊不小!这,是第二个宿命式的相遇…… 这里我要先抽离马新贻,来谈谈米兰。其实,米兰这个人物是有一个性格变化的过程的。起初她的确全心全意地爱着黄纵,“觉得他是天下最棒的男人。”黄纵的勇武、鲁莽、粗放,她都当成是男人气概,是豪迈。她抢到银子之后,开心地抱住黄纵,喊着:“我们不用再憋在山沟子里了!”这个时候的她还很天真,只希望日子能过得好些,能有钱,能不憋在山沟里,还远没有想过什么将来。因此,当马新贻问道:“这点银子就值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她冲口而出,反问道:“有银子还不高兴,什么时候才高兴?”这,和她在三人夺了严振风山寨后所说的话,简直判若两人——“别没出息了,做一个山大王就够啦?”,“我可不想我的丈夫做山大王。大丈夫,要成伟业,要像大哥那样。”这个时候的米兰,才开始觉醒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认定的男人,其实多么幼稚。在和马新贻的比较下,黄纵是多么逊色。米兰虽然已是一个少妇,心中却还有那种少女式的对浪漫的憧憬和向往。看到路边的漂亮的野花,她会驻足;知道心上人出征归来,她会特意换一件水红色的新衣……而一介莽夫的黄纵,又怎么会知道她的这许多心思呢? 可有人于是就要说米兰“蕙质兰心”了,我只好说我不能苟同。她让我想起《黄河东流去》里,徐秋斋老人的一句话——“这种女人都像贪嘴的猫!”。其实,简单地说,这世界上有三种女人,一种你想捅死她,一种她会捅死你,还有一种,你会为她捅死你自己。至于为什么,我不想多说。“何以不说之故,也不说”,这是鲁迅说的……米兰,属于第二种。她之所以不属于第一种,是因为她并不是一个心机深重,心性卑劣的女子。她只是很天真的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这是美的,是我们可以理解,愿意宽恕,甚至同情的。我们都在茫茫人海里寻找那第三种女人,可往往遇到的都是第二种。感情总是很轻易地蒙上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误以为那就是第三种,于是我们死心塌地,为她英勇地捅死了自己……当然,总有少部分人幸运地找到了第三种,虽然你愿意为她捅死自己,可她是不会让你捅死你自己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愿意为她捅死自己的原因……记住,如果有个你深爱的姑娘,在你最艰困的时候离你而去,请你不要悲伤太久,因为她并不真的爱你;如果有一个姑娘,在你最艰困的时候站在你身边,默默地为你分担——请记住我的话——她就是黑夜里为你点亮的星辰!好好地握紧她的手,余生相守!对不起,话题扯远了…… 米兰是个美丽的女子。但她的美,以及她对美的追求,却和世上所有相似的故事一样,是悲剧的肇始!当美的她与她所追求的美一同陨落,悲剧之美就诞生了。可要把全部责任都推在这样一个追求“美”的美好女子的身上,说她是祸水,是祸胎,却是何等残忍!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女子说些什么——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 因为马新贻而改变的,其实并不只有米兰,还有张汶祥。别忘了,这个故事是以张汶祥的视角来回忆的,所以他的细节尤其多,而这些细节,正是张汶祥心理活动的表征。姑且不论在处理这样的片面视角时,张彻是如何不小心——他一直都这么大意,懒得纠错了,习惯就好——只注意那些逻辑上站得住脚的细节。张汶祥原本属于放浪不羁的一类人,在人世间游走,对人生名利看得很淡泊。一直面带微笑,豁达开朗。之前,在山上抢劫,半天没有路人,黄纵着急,他也笑笑说急不得;黄纵说要去投太平军,他也只是笑笑。对他来说,似乎人生如戏,怎么样都可以。可是马新贻的那段宣言般的对白,彻底折服了他——“大丈夫,当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有这样的志向,才有这样的将来!”……那种坚定执着,让他开始凝眉深索,考虑生存的意义。这让我忽然想到杨德昌的《麻将》里,红鱼对轮轮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张汶祥的困惑就在这里,原本他以为自己知道,可是当马新贻义正辞严地告诉他大丈夫当如是云云的时候,他迷惘了。他觉得也许马新贻是对的!他心底里是佩服马新贻的。所以在打下严振风山寨之后,他也和米兰一样口口声声地——“大哥说……”但是骨子里,他还是个游戏人生的浪子。所以与其和马新贻一样去求什么功名富贵,实在不如和黄纵一起花天酒地更对他的胃口。再者,他也知道黄纵虽然贪图玩乐,但是本性善良,坦白直率,二人又是相交于患难,感情自然不是相识较晚,又一向不苟言笑的马新贻可比。而他和马新贻之间,却始终是隔膜的。张对马的感情出发点是敬重,也就到敬重为止,从来没有更深入的发展过。唯一的一次可能,是马新贻下山来搭救两个兄弟,并因此中了飞刀那场。原本这次的流血事件很可能加深三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可是马新贻的一句,“这不算什么,我还要统领大军冲锋陷阵,难道能永不受伤?”直接把手足情深升华到英雄气概,将黄、张二人,远远地拒于千里之外……黄、张二人只落得哑口无言,甘心佩服。心思单纯的黄纵,至此之后真是为大哥马首是瞻了,而张汶祥却因此得以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清醒的视角,观察着马新贻。但他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世事洞达,而是交织着迷惑和担忧。在这一点上,张汶祥显得相当延宕。因为他无法相信那个他所崇敬,一身正气的大哥会真的做出负义之事。所以最后悲剧酿成,不能不说他有一定的责任。 说了这么多,终于再回到马新贻。我始终认为马新贻是全剧里最悲情的人物。首先要说的,是他的志向。其实,出言狂放的英雄,往往都是天真的英雄。譬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譬如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学文章,历诋卿相”,大抵如是。而像诸葛亮这样的英雄,是不会到处说自己“天下英雄”的,而是隆中耕读。因为天天睡觉,所以干脆就叫“卧龙”。床边上写一副对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思是说:天下事,于我无关!再有像刘备这样的,就更恶心一些,逢人只说:“吾本汉室宗亲”了……准此,马新贻一开始实际上是一个在学业上不肯放松,在个人情感上恪守道德准则,相貌堂堂,健康向上的有志青年!仅此而已。其次,是他实现理想的方式。也很简单——读书,考取功名,然后“有了出身,才好做大官,成大业。”他也一直很努力,果然考中进士,随曾国藩出生入死,一路爬到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为官任上,治军严谨,清正廉洁。(这一点,根据高阳《清末四公子》)因此,公正的来看,马新贻可以说是个堂堂君子。三人第一次狭路相逢,他最后很慷慨的把自己所有的银两都送给黄、张二人;打下严振风山寨,黄、张喝酒玩乐,他却日夜不休操练兵马;搭救兄弟受伤,不能练功,便在溪边读书;即便爱上了米兰,也一直压抑自己,匆匆离寨上京……做了官之后,他没有忘记山寨的兄弟们,提拔他们入了军籍——要知道,土匪就是土匪,都是杀人越货之徒。能够当兵,吃一口粮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脑子里装着梁山好汉那一套,都觉得这是利用。而且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对马新贻的仕途是很有影响的,他能够小心处理,不忘旧日弟兄,实属不易!这里还要提到一个细节。黄、张二人下山投奔马新贻,而马并不出迎,却派了些手下来。大家大概第一个反应就是马新贻摆架子,不念旧情。事实上,我认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诚然是怕这样公然把一群土匪迎入山寨,影响不好;其次,大概也是不小的原因,就是米兰——他还没有做好见米兰的准备,他还不能忘记米兰……他怕这一见,又要激起风浪。所以特意交代,把米兰直接送去南京城中。实际上,在和米兰的爱情上,马新贻一直都是被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溪边的湿身相拥。(我所不明白的是,米兰那时为何突然一直向河边倒退,难道就为了跌倒,然后让马新贻来救她?)这样的亲密接触,才让他乱了男女大防,把米兰紧紧抱在怀中。之后,他虽然一直无法把米兰忘掉,但却有意疏远她,并不靠近。只是在夜静无人的时候,怀念二人相拥的小溪。可是米兰还是找上门来……但马新贻之所以对黄纵起杀心,还另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手下的挑拨。说黄纵整日在秦淮河上鬼混,对他的影响不好。他气得砸了茶碟,嘴唇颤抖、踢倒护栏,说出一句:“凡事阻着我去路的东西,都要把它踢开!”说这是马新贻本性败露也好,说马新贻心性大乱也好,总而言之,这不是他的常态。我更愿意认为是心性大乱。因为马新贻最后遇刺的那场,他一脚踢开那个挑拨离间的手下,说:“没有你,事情也未必到这个地步!我现在还没有死,一样可以杀你!” 但是,苦果已经酿成,一切为时已晚!兄弟之间的事,还是一定要兄弟之间自己解决!所以他要最后和张汶祥打一场,不让任何人插手。这场打斗意味深长,有一种将要把自己交托给什么地方,做一个了结的味道。可是还有说不出的什么,沉入水面之下,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 其实,从头至尾口口声声要成伟业,要踢开一切绊脚石,去追求功名利禄的马新贻,最终却什么也不曾踢开。他本该彻底放下对米兰的感情,断掉米兰的想望,而不是屈从自己的欲念,闹得兄弟失和,前功尽弃;他本该好好珍惜自己辛苦奋斗取得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去提拔旧部,惹得飞短流长;他本该让行刺未遂的张汶祥死在乱刀之下,而不是选择决斗……可惜,马新贻做不到!感情是这世界上最致命的武器,所以“动什么,也别动感情”……马新贻是真情真意的真汉子!虽然他内心总是很矛盾……而真汉子最敌不过的,是儿女情长! 请原谅我的再次信马由缰,因为我忽然想起了拿破仑。由于长期耳濡目染的关系,现在的我们很习惯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考察历史人物。认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历史中的偶然。最常被引用的是恩格斯的一句话——“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而我要用他的前辈叔本华批判康德哲学时的一句话来反驳他——“部分和全体之间基本上并无什么时间关系,部分和全体倒反而是互为条件的,并且在这种意义上永远是同时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p675)。那么既然拿破仑——这个因果律巨网中的一点,是偶然的,可以取消,那么经由这一点的所有因果联系必然在同时轰然崩塌。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将完全不同!当然这里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我所针对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事实上马列的经典文本到了中国是经常被误释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伪命题。黎澍早在1984年的《历史研究》上就已经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苏联哲学家对《联共布党史》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误解,始作俑者是尤金;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对之深信不疑,而且进一步更改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只说了“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因此,仔细考察这些人类历史上关键的节点人物的个性,我认为很有必要。转入正题。拿破仑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问题太庞杂,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一一分析。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情感。且不说他对约瑟芬的爱情怎样困扰了他一生,即便是对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元帅,拿破仑也真的用情过多……他让根本没有才华的哥哥约瑟夫作了西班牙国王,结果西班牙经年累月的人民战争,拖垮了他的帝国;他让自己最得意的元帅贝尔纳多特做了瑞典国王,以为这样就北方无忧,结果贝尔纳多特背叛他,加入了反法同盟;他以为娶了奥地利皇帝的女儿,奥地利就不会再与他为敌,可第一个吹向反法号角的,还是奥地利……因此,不要再对我提库图佐夫和威灵顿怎样打败了拿破仑了,因为和拿破仑比起来,他们真的是可悲的庸才!说了这么多,只为了证明一点——真汉子,最敌不过儿女情长…… 兄弟三人的纠结,终于以兄弟三人的死告终。只有米兰,还在高楼之上独自凭栏……那一夜,兄弟反目,她也是在这个高台之上,望见马新贻孤独的背影。那些江山情重的壮语豪言,早已在儿女情长里消磨殆尽。两人隔帘相望,无语凝噎。我不知道马新贻这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因为太痛苦,太复杂,我不愿设身处地,再体会这样的辛酸。他的那句“谁能相信我们是真的相爱!”还犹在耳畔——那时,他是怎样的无奈和怅惘呵…… 最后,用罗文为电视剧《刺马》唱的《戏说人生》中的一句来结束全文罢!——“风吹衣袖月上西楼昨夜的梦中,几番往事几番忧无人懂……” 其实,这时候我脑子里响起的,却是张国荣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 (突然写一点东西就写得太长,不好意思) 2008.1

 5 ) 野心家的儿女情长

这部剧里,若说马新贻的出场还算像个怀揣梦想的英雄,当他跟踪两兄弟到了他们住处,又说出大丈夫当怎样怎样,并对两兄弟投以鄙视的时候,就彻底暴露了他野心家的本质。(我当时的内心独白就是,尼玛当然不去,当兵多容易死,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哪里有当小贼过得自由活得长!这俩兄弟估计是没见过这样讲大话的人,被他这大丈夫如何如何醉于功名的言论给勾了魂啊……)
这一点在片子中不断地得到印证——马新贻确实是一个为了目标心狠手辣的人。不论何人,若不巧阻了他的道儿,只会是死路一条。
对于野心家,其野心便是一切,其野心也不会停留于一个官职,一点权势,他的野心只会不断增高增大。若是他官到高处,发觉了篡位夺天下的可能,那恐怕也是毫不含糊的。
所以刚看了个开头,我便在心里猜了个结局:本想打劫他的两个剪径小贼,一个鲁莽义气得过且过的长兄黄纵,一个聪明潇洒重情重义的小弟张纹祥,若是跟了他混,皆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更何况,这里还掺和进了一个因为年幼无知嫁给黄纵,事实上却心气很高的女人!
这黄夫人见了气宇轩昂,目标远大的男子汉马新贻,就和他丈夫和小弟一样,立刻生了仰慕之情。而相处日久,仰慕就变成了爱慕。
天可怜见,醉心于功名的马新贻,见到美色当前,竟未能把持住……动心爱上了她。
这个故事从此便变了味,本应是大哥带两小弟打天下的官场戏,变成了围绕婚外情的家庭伦理剧。
起初他还是心智明朗的,他想尽了办法克制自己对弟妹的感情。(这确实是个太过麻烦难以处理的感情)然而,当她喜欢的那个女人,主动来找他时,他没有推诿。
于是他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位高权重,他还想要爱情。(他想要的委实有点多了!!)感情这种事从来都是一顶一的复杂,被复杂的事情纠缠,最快的解决办法是:“快刀斩乱麻”。
于是当他的属下告知他,他的二弟终日流连烟花之地,惹得多有非议,怕会影响他前程,他第一个念头不是劝诫二弟,而是动了杀心。因为杀是解决前途和女人两个问题的最快办法——如果这人没什么良心的话,这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
但他忌惮他的三弟,他知他的三弟是可用之才,所以他想瞒着三弟杀二弟。可惜三弟偶然间听到点消息,那般心如明镜的人儿,立刻便猜度到了马新贻的心思。
然而当他与马新贻对质的时候,马新贻和二嫂竟异口同声地说两人是真的相爱,而这三弟竟接受了这段感情!他只求大哥马新贻,撤回杀人令,放过二哥。而马新贻,此时却是狠了心要杀那二弟的。
二弟若死,三弟岂会放过他。但他竟没有擒住这个三弟,而是放他走了。他或许是太欣赏这个三弟,舍不得下手。又或许是,没想到这个接纳了他的爱情的三弟会再回来寻仇。总之,他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他这个在官场浸泡了两年又一心向上爬的人本不该犯。然而,他竟是犯了。
于是,三弟刺马,一招得手。
或许马新贻对三弟终是欣赏有佳的,他没有令手下上前围困,竟要以带伤之躯亲自拿他——我依然无法理解这心狠手辣的汉子为何作此决定——这简直就是在送死。
这个时候,他全然不似那个醉心权势,一心升官的马新贻,倒像是个棋逢对手,甘愿酣战至死的江湖人。
而那个等他的女人,在彼时彼刻,于他而言,似乎压根未存在过。
这是马新贻的矛盾……权势,爱情,兄弟,他似乎都曾放到过心里,但似乎占主导的那个并不能占据绝对的主导。爱情与兄弟情哪怕任一个钻出头那么一会儿,他所有的苦心经营便全部白费。
马新贻啊马新贻,你既是野心家,又何必如此儿女情长呢。

 6 ) 枉费英豪刺马

今天看《刺马》

真好看。

以前我在一部张彻电影写影评写当时张彻电影后期的姜大卫:暮气和朝气的结合。皱眉暮气,一笑朝气。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值得警惕。

这部戏里,姜大卫演一个顾全大局,又耳聪目明的一个通透角色,重视道义、真情,又愿意去消化灰色和黑暗。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悲情英雄。

用网友的话说“亦正亦邪的坏笑”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

太“重情”的人,非把感情过成偶像剧的人,太纠结,太拧巴,太迁就,有一种执念。不好,不通透。

这么说吧,枉费英雄刺马。

这样的英豪,刺马可惜了。

有限的生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本片中的姜大卫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没有纠结黏糊墨迹。还是挺好。

依然可惜。

 短评

看完看了一圈短评,几乎都在说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龙叔的美貌简直是巅峰了,绝代公子;第二,赞叹井莉的妩媚风情,对了,还不忘记踩一脚徐静蕾;第三,导演,人死了为什么要在地上滚啊滚啊滚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赞同!

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当年邵氏的草台班子,人物关系粗暴直接,不如陈可辛版的细腻浪漫。不过大哥在军营里的威势压迫还是相当到位,人情炎凉瞬间爆表。狄龙的杀气重而霸气,姜大卫很帅很帅。。。

8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狄龙姜大卫是何奇俊悄啊阴功!

10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全片始终从略高于狄龙视线的角度拍摄他的面部特写,所以片中马新贻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显阴狠之气。狄龙的造型突破了张彻电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处境的惯例,其刚出场时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细端详下,化妆师已刻意将其双眉画得斜飞入鬓,更添一折纸扇耍帅,已然与《保镖》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区别。

13分钟前
  • hoffman
  • 推荐

大哥、三弟、二嫂的价值观都是极为暧昧复杂纠缠矛盾的,唯一没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实蛮奇怪的,建功立业官场斗争这些都没显露出来,只是以红颜祸水来组织悲剧,有点弗洛伊德的意思。

14分钟前
  • xīn
  • 推荐

7/10。导演太偏爱张汶祥了,先拍衙门匾牌再摇到内堂门外两排侍卫,奠定完庄严的环境气氛才亮相关键人物:仰拍张汶祥面对法官轻蔑的笑,其对兄弟隐情的明察秋毫没金城武杀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脸谱化甚至不及单骑顺走银两的嫂子有个性,武打场面发力点配合全景到特写的变焦缺乏动作速度和紧凑感。

1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刺马案这种奇事,历史上穿凿附会的东西很多,要出彩实在很难。狄龙的反派倒是不错,狄龙和陈观泰都偏弱,张文祥也搞来几乎只有一个表情,就是咧着嘴笑。最后的刺马和剜心段落过于拖沓,大大丧失了力度。此外要说看点,几乎都在狄龙和井莉的戏份上。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这绝对是纯爷们儿影儿,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龙是真正的帅哥,而且这次演的真是不错。姜杰伦年轻时候青春活力可爱!说回故事,纯粹从当时来说,这个故事分明是难得的好。当然冲着狄龙那张脸,怎么能演坏人呢?顺便说女人,其实选大哥有错吗?其实最惨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还是女人啊~

23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推荐

黑泽明《罗生门》、张艺谋《英雄》叙事结构与此类似,陈可辛《投名状》翻拍自此,狄龙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荣获第11届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刺马》情节虽仍显细节不足,但比早期的张彻复杂性增加了。狄龙内敛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电影,像是京戏里的鼓师,掌握着节奏和调性。“大丈夫应该封疆掠土……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从基于三兄弟不牢固友谊的结拜,到内部相残,再到三弟张汶祥(姜大卫扮演)在众官员的笑声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个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读到官场和欲望之吞噬人性、变异人性的可怕性,导演虽并不着力刻画这部分,但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凉。

26分钟前
  • 张敞
  • 推荐

别的都不说了,就说说演员吧:天啊,两大男主那可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啊,那气质,那魅力,还真想不出现在的青年男演员有几个能拿得出手?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个狂放不羁,豪情万丈,使人难舍难弃,欲罢不能,哎,不说了,我一个大男人都快花痴了...还有女主,那叫一个中国味儿啊...

30分钟前
  • D.KING
  • 推荐

狄龙倍儿起范儿 大卫式淫笑也很正

3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为一个好剧本。张彻难得将男女感情拍得这么好。狄龙的马新贻可能是他演过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写在脸上的野心家都演绎得非常好。马和张若不是狄姜来演的话肯定不会有这么多遐想,其实片中三弟明显对大哥比较疏离,张是个聪明人,其城府不输马,只是他没有马那样的权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马的灵前弹冠相庆,无疑是对所谓英雄与权力的最大嘲讽。

37分钟前
  • 吕六一
  • 推荐

旧时的观念,如武松杀西门庆,与他和潘金莲是不是真爱没有关系。

39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果然是前辈,暴力美学已经初见雏型。人物中刀中剑后用高速摄影表现身体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样。全片充斥着大量的现在槽鄙视的变焦距推拉镜头,用来改变景别,烘托气氛,很有时代特点。真是会调教演员,狄龙在《倾国倾城》中那么懦弱,在这里就真的有几分阴唳,姜大卫看上去有点老,要看他们最青春的样子,《新独臂刀》比较好。里面大量的武戏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动在地面上不停的滚,还有打斗时的音效,就像一个个小炸弹爆了。

43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脸分裂只是迟早的事有没有女人的介入结局都会一样。马新贻临死前那句“张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气有多色气,ps张老师总算让小姜总算露了那么一秒钟

48分钟前
  • 小雀斑饲养员
  • 推荐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个妓女。2,李修贤是太平军守门的武将。3,本片可以叫《翻滚吧,刺马》,好几个长镜头的刻意在地上翻滚,最夸张的是李修贤,滚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龙的肌肉实在太帅,演技也好。5,姜大卫明显的鸡胸,太瘦。没看见他赤裸上身过。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7,真实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个刺客案,真相扑朔迷离。官方2个说法,本片采用是民间说法。8,陈观泰在《义胆群英》中顶替伤病的狄龙,表现非常好,近期参演了《师父》。9,武术指导是当时金牌武指唐佳和刘家良10,1990年,张彻的2个弟子翻拍了《刺马》,吴宇森《喋血街头》午马《西环的故事》。11,两江总督历任:曾国藩(湘军)-马新贻(慈溪委派)-曾国藩(湘军),所以有湘军下手之说,是个权力的游戏。

49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推荐

客观说,陈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实我真的一直认为张彻的武侠不太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太生硬,人物单薄,而且过于迷恋男性肌肉和血浆

51分钟前
  • 37°2
  • 还行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习惯,但姜大卫真是绝了!原来周杰伦长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评分没变,但想把所有星都给狄龙,给他不再毫无自觉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难再得。

56分钟前
  • 微子
  • 推荐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其实名利乡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顾的鱼或熊掌。二哥不听三弟劝,有一点命运的味道。姜大卫一副惫懒模样,狄龙气度不凡,两人难道没演过小鱼儿和花无缺?当以为自己志气未变时,曾经的远大前程已变成了狭隘格局。

57分钟前
  • 溪 上
  • 推荐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龙哥演过的马新贻。张老师这部运镜叙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龙哥的颜值身段造型演技还有和小姜双人舞时各种爱的假摔值(张)百万颗五星!有位说看这部截了800张图,当年看投名状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静蕾李连杰,然而龙哥一出场我就秒懂了。1.15@国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龙龙肉体真美好。这张老师让死者在坡上多滚一会的动作安排全场笑疯了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