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国语版)

剧情片中国香港2011

主演:叶德娴,刘德华,秦海璐,秦沛,黄秋生,王馥荔,朱慧敏,江美仪,罗兰,谭炳文,梁天,宫雪花,徐克,洪金宝,于冬,宁浩,杜汶泽

导演:许鞍华

播放地址

 剧照

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2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3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4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5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6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3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4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5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6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7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8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19桃姐(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0:4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宁静日常下的伤感

(原载Famous)
在威尼斯,看完波兰斯基的《杀戮之神》,人们十分犹豫究竟该将内心的影后之票投给朱迪.福斯特还是凯特.温斯莱特。但是,等到《桃姐》放映完毕,这个疑问彻底解决了,答案注定是叶德娴——这位消失于影坛多年,复出后让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享受于全人类共通温情的老牌演技派。

《桃姐》,宁静日常下的伤感

Once More,再多一点温情

“我演的还勉强吧?”
《桃姐》首映后庆功宴上,于东喝得很high,与一桌又一桌记者寒暄着自己的演技。眼看那桌的红酒刚要见底,就呼来老态龙钟的侍者,“Once More”,和他在影片中客串出场的台词很像。

电影《桃姐》开始不久,在这位保利博纳老总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制片人Roger(刘德华饰)拉来的两位主创——洪金宝和徐克——正为某部电影还怎么拍下去,而用粤语争得面红耳赤。在一旁纳闷良久的于东只好见势插话:“两位大佬,别吵了,既然预算已经超了,那我就再加钱吧。”

Once More,不是吗?下一个镜头里,成功骗到新一笔投资的三位香港影人,转眼间就兴高采烈的吃起羊蝎子喝起二锅头。

当然,关于《桃姐》,于东绝不会是冤大头。许鞍华式典型的生活流小成本制作,各位业界大佬友情客串的噱头,首映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交口,让这部文艺片的口碑迅速传遍全球。在华仔的粉丝之外,在华语观众之外,《桃姐》的支持者,自然是被叶德娴那对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全情诠释而感动到一塌糊涂的全球普罗大众。

Roger飞回香港,最记挂的,是伺候了他们梁家五代人的桃姐,以及桃姐最拿手的牛舌。可是桃姐已经中风住院,虽自己确信并无大碍,但也平静的相信时候差不多了,是该停下这份做了一辈子的工了。由于梁家人都已移居海外,桃姐决意搬进老人院,也好交往一堆老伴。从小到大的仆人身份,让她早已不习惯被人伺候以及麻烦他人,也苦口婆心说服Roger不要为她支付养老院费用,膝下无子的自己积蓄了一生的工钱绰绰有余。

年界中年,是不得不开始逐渐习惯一场场人生终别的时候,身边人注定将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去向另一个世界。Roger深谙这一平静而残酷的现实,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转瞬即被人类最敏感而脆弱的相濡以沫之情取代。无论北京和香港的航班又多忙碌,他都一定得去老人院看看,掺着那个从小抱着自己的桃姐,一路聊着那些最有趣的记忆。

与友人回到那套桃姐日益操劳的梁家公寓,絮叨着小时候品尝的桃姐手艺,打开冰箱,又意外的发现已经炖好加热即可的超大分牛舌。那是老人院里的桃姐,在回家收拾衣物时“顺手”弄好的,她记得Roger最惦记的事情,而这些让友人大吃一“斤”的大餐,对桃姐,或许也是另一种习惯,一点不嫌麻烦的举手之劳。



哭笑相伴的文艺片

虽然对于资深香港电影影迷,刘德华才出道时与叶德娴配戏的《法内情》、《法外情》是最为深刻的银幕母子形象记忆。但对于绝大部分西方观众,除了成龙、李连杰、巩俐、章子怡,银幕上这些东方面孔到底谁是谁,肯定是毫无概念的,即便巴西球星罗纳尔多曾回忆到儿时最喜欢看刘德华那些警察电视剧。
何止西方观众,在银幕上消失多年的叶德娴对于华语观众也几乎成为一个陌生人。

电影里有一场戏,身体稍微恢复的桃姐随Roger来到某部影片的首映典礼,那些在电视上杂志上璀璨夺目的明星名导们,对于只熟悉菜市鲫鱼有没有涨价、某趟公交有没有改线的桃姐,是全然陌生的。需要全场社交的Roger将她留在热闹之外小憩,走过来后发现桃姐在和旁边一个圆乎乎的男人说着什么,“这是内地著名导演宁浩啊,他的戏非常棒。”

桃姐还算投入的看完首映,好奇的问Roger:“有些人中途出去上厕所,怎么就没回来呢?”“是这部电影实在太烂了。”

对行业的自嘲,总是电影故事的另一码乐事。然而,这次许鞍华打造出一部全长2个多小时却全然无困点和尿点的电影,而且它竟然还是一部“文艺片”。有个女记者认为这也是许鞍华水到渠成的自我写照,这个女强人一直未婚无子,她会否也担心自己的未来像“桃姐”那样?新闻发布会上,女记者没好得抛出这个过于私人的疑问。

不要以为西方观众就是家庭情感很大条的粗人,尤其是在意大利这样一个儿子永远念叨妈妈面条、爷爷时常成为邻家小孩教父、对个西西里老电影放映员都能无比怀念的细腻艺术国度。生活里的互助互爱、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其实或许本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忙碌中暂被忽略,可当这一切汹涌于银幕上时,没有哪颗心还能继续冷漠,没有哪双眼还能不帮助身体挥发水分。

于是,在威尼斯,这些本已震撼于《杀戮之神》中凯特.温丝莱特和朱迪.福斯特超强演技的影评人、本已经在内心将影后之票犹豫到底该投给她俩中哪一个的记者,毫无疑问的升腾起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新答案——Deannie Yip。




叶德娴诠释人类共通的温情

“Grazie, Signore e signori”(感谢,女士们、先生们),在一番对导演、对剧组、对观众、对评委的深情英文答谢后,影后叶德娴加上了这句在人家主场最常听到的意大利语。

无论在首映后的新闻发布会还是在颁奖典礼现场,她一点也不像离开名利场久远的流星,而依然熟练的拿捏适合于镜头的各种分寸。是的,重新亮相于公众视野确实让这个实力派老演员兴奋异常,容光焕发的让人看不到一丝桃姐的蹒跚步履,以至于矫健踏上发布会台前时,几乎摔个踉跄。然而,获奖答谢时,她又在一番激动中迅速的恢复了淡定,没有奥斯卡颁奖礼上女演员那些山呼海啸的“Unbelievable”,而是像影片里的桃姐那样,从容面对世间一切荣辱。要知道,这可是她人生中最顶峰的荣誉,产自许鞍华这台从萧芳芳到鲍起静、从李丽珍到斯琴高娃的“影后发动机”。

获奖前,在发布会和媒体采访日之外,你是不容易在水城见到这个已经陌生了的演员的,即便某天深夜观影后,我意外的撞到刘德华在某家餐厅的生日派对,叶德娴也不在那儿。是这个上年纪的演员有着和桃姐一般的作息,不便晚睡?

竞赛片已全部放映完毕的9月11日上午,电影宫新闻中心尚较为空旷。一家美国电视台和CCTV6相继来拍点影展即将散场的空镜头,顺便做点关于预测和评述的简单采访,我重复的肯定,“最佳影片将是《浮士德》,最佳男主角是迈克尔.法斯宾德,而四部参赛华语片总该有一部捞奖吧,那一定是叶德娴诠释的《桃姐》。”

当地时间的晚上10点,这一切都被我言中,叶德娴众望所归成为威尼斯影后。同住的记者朋友回到房间,满脸疲惫的说:“看来没机会专访获奖感言了,除非去酒店堵试运气。”我说:“干嘛不去了?”
于是,在不对外开放的酒店庆功宴外,我们碰上了尚处兴奋中的叶德娴。

“那位最佳男演员的片子怎么样?你们看了吗?”;“朱迪.福斯特的呢?”这个上年纪的女人显然对自己的成功还存有不可置信的惊讶之情。问及这座奖杯将被她供奉在哪时?叶德娴希望“放在华仔公司吧,毕竟这片子的成功离不开他。至于回去后还会有什么活动?我觉得应当归于平静了吧,在这庆祝一下就够了。”而她会否因为这次惊人的复出而真正选择重归影坛,一切还都很不好说。

成功的热闹总是如流星般短暂,丽都岛之外的水城,依然是那个和电影节关系不大的水城旅游区。运河边商店前摆着标明“No made in China”的旅游纪念品,入夜后印度移民叫卖着可以旋转飞天的闪亮梭标,游客们云集在叹息桥上对着海那边按下闪光灯。

作为此次充斥沉重灰色主题的电影节中绝对少数的温情片,电影《桃姐》因讲述着人之将死前那些能让最冰冷心灵都悸动的动人瞬间,而依然在水城留着余味。蹒跚的步履踏入老人院,一锅牛舌温吞沸腾的家庭时间,处处都不愿给人添麻烦的谨慎习惯,偶尔俏皮欢喜的幽默玩笑,无不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人类共通的情感潸然落泪,以至于电影结尾时人去楼空后留下的那盏灯,没人愿意让它熄灭。

 2 ) 桃姐的十个SIMPLE LIFE

外语片和国产片有个挺明显的差别,就是名字。大概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外语片名往往简洁明了,要说个人、说个物、说种感情,一看便知。而国产片名则往往琳琅满目、意味深长,生怕你一眼看个明白便不掏钱买账。《桃姐》是个例外,国语片名简洁明了,翻译成英文则意味深长,叫做"A Simple Life"。

我不懂电影,只好说说这个SIMPLE。

桃姐无论是长相还是行为都太像奶奶,而在轮椅上巍巍颤颤的歪向一边又像极了姥姥,姥姥也在养老院。虽人生百态各不相同,在最后的时刻又不免殊途同归。其实觉得叶德娴和刘德华演绎的痕迹都稍微有点过,如果不是心有戚戚焉,绝不会在MOMA哭成那样一个死去活来。其实好的作品很简单,就是它有很大一部分是你自己生命的印证与领悟。此为一SIMPLE。

影片开篇就介绍了桃姐的背景。父亲被日军杀害,母亲无力供养,即送人篱下为仆,先后服侍了梁家四代,六十余年。黑底白字,音乐响起,眼泪就已经要夺眶而出。紧接着便是菜市场,青菜五文六文、讨价还价,喧嚣又市井。一个人在这样年纪的时候,身上记录着所有走过来的沧桑,你会忽然觉得她身上所有的历史记录好像一个雕像。这是许鞍华高明的地方,这个时候,她告诉我们,请你收回你的眼泪,什么苦大仇深、凄凄惨惨,过日子而已。此为二SIMPLE。

养老院也是精心设计的。任何集体生活都是大社会的缩影。孩子们的集体还比较梦幻,无非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事儿。而老人院里,你的一切无从躲藏,装不了,演不来。你这一辈子,最后落个什么样的ENDING POSE,也都只能肝胆相照,再无回天之力。床位、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外国陪护,以及吃喝拉撒睡这些简单的事情,会瞬间把你们的过去一刀削平。在时间和生存面前,你什么都不是,人和人并无大分别。此为三SIMPLE。

金婆和女儿演得极为真实。重男轻女的妈、满腹委屈据理力争的女儿,妈不依不饶的带着对儿子的期望往生,最后管到死哭得最伤心的还是女儿。金婆被送上救护车的时候,老人们大概都怀着同样的心情目送。最后女儿到老人院办手续的时候,他们则搓着麻将各干各的冷眼旁观。其实不是他们冷,是他们冷得太多会保暖了。这样的场景,你无从评判,只能闭嘴过日子。此为四SIMPLE。

文艺女王秦海璐饰演老人院的主任。没什么情节。只在年三十儿的晚上,回到老人院陪伴仅有的老人过除夕。香江两岸烟火冲天,电视面前桃姐问起她的家人。她愣了两秒,还是没说话。银幕面前我都要哭了她还没哭。大抵这样的问题,已经懒得再做回答,也懒得再掀伤疤,人到最后真的是因为懒了,就这么过吧。桃姐识趣没再追问,眼神默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真不是一句废话。原本以为她会和男主发生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发生。生活常常如此,什么都不会发生。此为五SIMPLE。

飞扬跋扈的老校长以及众多路人甲乙丙丁,谁不是带着一世为人的丝丝残余,过完一生。什么时候残余彻底褪尽,什么时候遁入涅槃。话说许导面子真大,各种知名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人间最繁华和人间最不堪,在岁月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平常而已。此为六SIMPLE。

坚叔是个温暖的角色,秦沛演得也到位。养老院几个镜头下来,旁边的姑娘悄悄说:老了真可怕。坚叔的出现真是个亮点,救我等于恐惧之中。他幽默风趣,又是跳舞又是泡妞,在一堆将息之人种显得充满正面能量。隐隐对他满含着期待,那是种总得发生点什么好事的期待。直到他买了蛋挞看望桃姐,又火急火燎丑态百出三番五次的骗钱,心都凉透了。再直到被刘德华撞见嫖妓,这钱总算是有了去处。再后来华仔在桃姐面前阻止他再借钱,总算是心里踏实了,实在忍不得桃姐再继续被骗。结果桃姐一番言语,这温暖直击心底,并在那里扎下根来。“我这有零钱,给他吧。还有多少时间能玩啊。”将息之人有着将息之人的济世观,那是种朴实无华彻悟。而坚叔拿到钱,没有羞赧、没有慌张,他反倒像个孩子,跳舞媚眼,满心欢喜的出门“解决问题”。在那一刻,与一切无关,单纯的又像本初,所有人间戏码、负担、责任、恩怨全都消化在了这一个简单的俏皮里面。桃姐的葬礼,坚叔持花一拜。这是洞悉以后的还原,是最自然的回归,这是大温暖。佛家禅宗讲究不住相,其实坚叔最接近佛。此为七SIMPLE。

刘德华这么多年,浑身写着“演”字。在这样的片子里,倒也不出意外。最是记得一个细节,桃姐中风再犯,已经无法直立坐卧,被缚在轮椅上公园里放风。她用不大能张开的嘴含糊不清的吵着“热”“要吃凉粉”,华仔用纸巾拭去她嘴角的口水,然后转身走去垃圾箱,在那里站定了两秒,背影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回头哄回来。亲人沧桑转变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一旦转变,你也不得不接受。这叹的一口气,瞬间走过了多少心路。这背影让我想起母亲,在她第一次看见姥姥失智失语的那一天,回家的路上突然放声大哭。这样五年过去了,你只能告诉自己,你记忆里那个能干强悍的女人已经走了,你现在爱的,是这个娇小羸弱的女人。这就是现实给我们的意义。此为八SIMPLE。

桃姐本人叶德娴反倒不用多说了。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最能感动人的美,通常都是因为她努力活出了生命的极限。而这种极限也只有最简单的信仰才能达到。其实,无论什么信仰,实际上修的都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境界。通往这种境界的路无数,不是只有禅宗能到、也不是只有上帝能到。这种修行无可比较,有些人什么都不用修,他天生就是这种状态,有些人典籍倒背如流、道理一套一套他可能也到不了这种状态。桃姐显然属于前者,她这一辈子都是心甘情愿满心欢喜的为别人而活,能够这样义无反顾、无所挂碍,也是她的福报。此为九SIMPLE。

最近都在说雷锋,可为什么雷锋总感动不了我们?雷锋是那个时代高大全的产物,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没有缺憾的人物。这就像佛像造像,我们走近庙宇或者石窟,这些造像并不是什么纯粹的艺术,也与脱离苦海的目的无关,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你敬畏,进而服从。来到这些石头超人面前,信徒们只会强烈的感到自己与佛祖之前的鸿沟无法逾越。在它们面前,会有人敢于设想自己也能成佛吗?信仰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信的不是哪个佛哪个庙,你信的得是自己的心,得是那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天昏地暗,一直就在你面前。而所有的艺术、所有最好的文学或电影,都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我们生命里面一个很复杂的情境讲出来了。美不可旁观,你只能摄入。

最后想起桃姐做手术之前,华仔请牧师来祷告。
牧师言:“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华仔则言:“神啊,求你保佑桃姐平安。在这次手术,免除她所有不必要的痛苦,我更加请求你怜悯,完成我干妈一个小小的心愿,他一直希望见到,我们家第五代的成员,很快,我外甥杰生就会带太太跟小宝宝回香港了,如果上天还不急着要见桃姐的话, 就让桃姐留在我们身边多一点时间,感谢主恩,阿门。”

“免除不必要的痛苦”,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台词,想必也可作为此片乃至人生最至真至诚的警言。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给这个遗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会把这个遗憾的部分变成一种生命里的圆满。此则十SIMPLE,完。

 3 ) 朴素的感动

      电影《桃姐》讲述了仆人桃姐(叶德娴饰)与少爷罗杰(刘德华饰)之间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罗杰家中服务60年,见证家中五代人的成长。突然中风后,桃姐主动要求住进老人院,从照顾人变成了被人照顾,而她与罗杰之间的主仆情也渐渐产生了变化,整个故事非常触动人心。

    这部电影的导演许鞍华,是香港影坛著名导演,作品以平实深刻著称。她的电影总是从容而细腻,却能深深地透露出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凝重的社会历史感。许鞍华的镜头一直对准香港最普通的民众,成为注重传奇、彩绚烂的香港银幕上一抹暖暖本真的色调。

    该影片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于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在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桃姐》包揽三项大奖。2012年3月8日,《桃姐》在中国大陆上映。2012年,一举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5项大奖。

    在《桃姐》中,许鞍华放弃了所有可煽情、可催泪的手段,只是真实地纪录了整个故事。中秋节时,电视台带明星来老人院慰问,临走时却收回了赠送的月饼,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影片没有批判,只是淡淡带过。剧中人物不仅没有哭天抢地,许鞍华还在片中安排了不少笑点,消解了桃姐渐入老态的悲情之感。

    《桃姐》中反映的主仆之情,对很多观众来说也许并不熟悉,但影片对老年人生活真实的记录勾起了观众对亲人的感情。

    影片的整体色调和每位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平实自然,尤其女主角叶德娴精湛的表演更为影片增光添彩。影片对各种激烈感情处理举重若轻,更加打动人心。

    《桃姐》影片中的一段话:“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如何去安慰别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朴素的人生,真实的感动。

 4 ) 买不起房子的导演才是好导演

这部戏,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是根据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改编的。
比如电影里有一场是博纳的老板于冬,被刘德华演的制片人和洪金宝、徐克两位导演联合起来骗他追加投资的戏,是真的,只不过骗于冬的那个人不是刘德华。
电影里还有一场是刘德华饰演的Roger Lee带着桃姐去看自己的电影首映,桃姐说看到很多人中途退场,刘德华说,因为我的戏太难看了。这也是真的,而那部戏叫做《天堂口》。
所以我以为,要理解《桃姐》这部电影,首先必须得了解和这部戏有关的人物,而我在这里想说的,只是影片的导演许鞍华。
《桃姐》将镜头对准了香港的老人院,用细腻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对主仆之间那种不是亲情又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全片都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表现的也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细节。从这一点上看,其实《桃姐》就是一个老人院版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只有平淡无奇的简单生活,而“老人院的日与夜”里,虽然英文名一样叫A Simple Life,但有笑有泪,还有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电影里对电影圈和电视圈丑恶现象的表现,比如刘德华、徐克和洪金宝三位导演和制片人一起演戏骗于冬老板的钱,以及电视台去老人院慰问,镜头前后立刻变脸,换成别的导演可能就会沦为一种无情的鞭笞和彻底的批判,但许鞍华却只是把它们呈现出来,不去做过多的评价。
人们认为许鞍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她从香港电影新浪潮时代开始便一贯保持的气节,特别是在同一代的导演不是隐退便是转型投入商业的当下,她依然顶着“票房毒药”的头衔坚持自己的路数,就连马可·穆勒也说,《桃姐》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绝唱。但就像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发布会上,她回答TVB记者拍《桃姐》的原因时说的那样,并不是因为香港的老人问题很严重才拍的这部电影,而是因为许鞍华今年也64岁了。恐怕大家都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获奖无数的名导演,在耳顺之年却仍然连房子都买不起,只能和妈妈租住在香港的北角。她一生未婚,没有子女,老了以后怎么办恐怕也是她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她也会担心自己有一天无依无靠,但她说,“拍完这部电影后就不那么怕老了,不怕潦倒了。”虽然她的态度乐观,但“潦倒”这个词还是深深的震撼了我,而她的电影则感动了观众。在威尼斯放映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甚至包括外国观众。但电影其实没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全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不做作,不夸张,也不刻意的隐藏着。许鞍华的电影语言放弃了一切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技术手段,更多的采用一种纪录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但你看她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可以看到许多精心安排的元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老人院里女儿在领死去母亲的遗物的那场戏。画面右边是女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画面的左边则是两个老人悠闲的下象棋,另一个女人若无其事的磕着瓜子。这并不是在表达一种人际关系的无情,相反却是她对死亡这些事情的淡然态度。在老人院这样的一个地方,生老病死其实就只是时常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但我们观众都在感叹老人院生活的可怕,许鞍华却又通过电影来告诉你,其实老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而这恐怕也是许鞍华直面自己未来的一种想象。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刘德华、叶德娴当然是演的没话说,秦沛、黄秋生一般配角也很给力、很出彩。特别是华仔,用大明星来演这样的戏,其实很容易让观众出戏,但刘德华却拿捏的很到位,自然、放松,简简单单,诠释了影片的主题,什么叫做A Simple Life。

 5 ) 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桃姐?

电影里终身未嫁的桃姐,是侍候一个家庭数十年的老仆,并亲手把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抚养成人,伊始的镜头下其以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不动声色间令观众融入到到桃姐一个真实的生活之中,而在此之后桃姐意外的中风则打破了这个已然成为常态的生活定律,以此为引的剧情展开,未尝着点何般煽情,相反罗杰在帮助桃姐找到了一个敬老院后,电影借以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稚心未泯的欢笑打闹,续写着温情的脉络,在这欢笑中其又巧妙的再度以敬老院中生活细节和老人离世的无奈,使电影重归对社会现实的现照。 用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去淡化戏剧性生死的煽情,在看似温情的镜头间又有以细腻的悲愁,《桃姐》对情感浑然天成的把控,更源于叶德娴洗尽歌手铅华后,对这一人物精准绝然的把控,桃姐令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忠厚的老仆,更令人感受到了一如母爱的温情,或许我们的母亲没有多么渊博的知识,没有辉煌耀眼的成就,她就是如电影中的桃姐般每天所盘算着哪里买菜便宜,晚上该做怎样的菜,还总有着那道不尽的絮叨,但她会以以你为傲,她总会是你身边可以停留的港湾,桃姐与罗杰其实早已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如母如子的亲情在不经意间动人心房。 结局处桃姐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出于工作亦是出于不忍罗杰未有看到桃姐最后一眼,在葬礼上,他那句:“能够有桃姐在我们家服务这么久,是一种恩赐”简短的言词后电影在未有何言谈,情感克制的把控最终在许鞍华之手也未尝形成煽情的矫揉,此时在前段总是缠着桃姐要钱的坚叔,他手捧白花的出场,成为了结局处的点睛之笔,这个在最后还能纵容他的人的送别,将人生的唏嘘在结局处以耐人寻味的渲染。 《桃姐》是一个关乎老年人的生离死别,却在映后如暖阳般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你我身边或许不曾有过如桃姐这样的老仆,但却总是有着如她般值得用心去关爱守护的至亲。

 6 ) 深度在表面

许鞍华的电影里总有做菜的镜头。《女人四十》萧芳芳街市买来鲶鱼扔在砧板上一切三,头尾炖汤中断红烧,像每一位持家的主妇一样精打细算;《天水围的日与夜》邻居梁老太十块钱青菜炒肉,先放肉后放菜,顺序一丝不苟,中午没吃完的留到晚上吃;《桃姐》里ROGER心脏搭桥三餐有忌,桃姐嘴上责怪第二天依旧开火,葱姜爆香,加水倒油,撒上香料,煮他中意食的牛舌,宠溺依旧。——就是这样,饮食男女,人间烟火。

《桃姐》之前,我最钟爱的一部电影是《女人四十》,初中开始每年重温至少两遍。现在最中意的是《桃姐》,四十岁的人生我尚且无福消受,而我的身边,有一位桃姐。

寒假里和奶奶去我幼时的保姆家看她,两个老太太反复的感慨“快哎,一眨眼,蜜蜜这么高了。”我沉默的听她们对谈子女和工资话题,暗里窥视,尴尬的有些插不进话,保姆姓琴,北京人,在我家干了五年,那时候我就叫她琴奶奶了。她和桃姐一样的干净清爽,记忆中的雨后天气,倘若地上有积水,她总不肯让我湿了鞋子,像拎一篮菜一样抓起四五岁的我,做我的人肉摆渡机。悬空的感觉像飞一样,犹在目底。

后来她不干了,独居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单室间,那房子的结构像一列火车,厨房餐厅卧室阳台一通到底,我偶尔去探她,神气地在厨房窗子边露个脸大喊声:“琴奶奶”,她就满面堆笑地从那头的卧室沙发上站起来为我开门去,给我端橙汁,白色的瓷盘里堆着她为我用手帕缝的沙包玩具,上面有娟秀的小花,里面装的是米。

和桃姐一样,她也没有丈夫子女,我哪里管的上她平时怎样生活这种问题,长大后的世界不断闯入种种新鲜玩意,与她接触也愈发少了。她在我心中始终是和她的姓氏一样美丽、灵巧且神秘的,这次见到琴奶奶,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是——她居然变得那样矮,腿几乎与身子要等长了。

她和我奶奶的谈话一旦陷入空白,就如跳针唱片一样回到那句最先的感叹“时间过得多快啊,现在蜜蜜也成大姑娘了。”我几乎不忍卒闻,凄惶而不安,好像我的成长是一种噬啮性的掠夺,抢走了原本生命留给她们的时间。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他们饭后散步走在街上,ROGER不知不觉走的比桃姐快,桃姐说:“你行先啦。”ROGER回头,停顿了一下说:“唔紧要,等你一起。”生活里我同爷爷奶奶一道出游的时候,也会走着走着他们就落后了,然后我也停下回头,对他们微笑,直到他们看到我,我无法对这种傻乎乎的行为做出注解,或许是处于芳龄中的人,对正在衰老中的身体的一种愧疚,因为你,就是那个岁月神偷。

讲回那次拜访,临走的时候琴奶奶要给我红包,我不肯要,她硬塞给我,说,“不要忘记我就行了。”

同样是琐碎而寻常的故事,相对目光聚焦于一个家庭的《女人四十》,描画一众街坊的《天水围》,桃姐的老人院环境则注定了她置身于“故事发生地”。不肯听女儿劝坚信儿子会回来接她的金婆婆是一个故事;总在大厅沉默坐着的几朝元老是一个故事;年三十看电视里的烟花绽放,桃姐问蔡姑娘“你屋企人呢?”,蔡姑娘倚在沙发上的一段沉默是一个故事;总向人借钱搵小姐,晚年生活看似丰富多彩却对自己家事只字未提的坚叔是一个故事。老人院的陈设简陋的像一叠破抹布,带着残年的凋敝和呆滞,然而它的每一个褶皱里都蕴藏着让人难以直面的故事,或许你早已做好准备面对死亡,那如同枯叶一般日复一日地活着呢?总之,人要老很久才死。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在戏院看许鞍华的电影,透视长镜头的忠实记录,经过大银幕的放大,寻常的生活点滴便陡然有了些陌生感,故事便不仅是故事,而像是一种生存,一种敏感的凝视,饱和度极佳。正如本片的英文标题,“A SIMPLE LIFE”,电影没有丝毫赘余,ROGER一家人对于桃姐的态度没有分歧,ROGER和女看护没有发生二逼的一见钟情,孑然一身的桃姐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仅有的是一种简单的情谊,简单到——把梁家视为自己的全部。对于十三岁起到梁家当佣人的桃姐来说,时代耽误了她,甚至可能糟蹋了她,但也许唯有这种阴差阳错,才导致了极致的忠诚和美的流露,才能如电影宣传语所言,“末日之前温暖你”。

“深度就在表面。”卡尔维诺初见加州红杉时说出了这段感慨,加州红杉这种树木因无需扎根太深,而棵棵高耸入云,如沉默的巨人,我的电影观感亦是如此。如果说电影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整理回忆,许鞍华与叶德娴联袂展现的女性情怀,让电影多了些春风化雨的意思,像日料中“渍物”的字面含义,这种回忆不是一记猛锤撬开记忆的盒子,而是一种柔软的沁润,一种逐渐复苏的感动,温暖的另一种形式。感谢桃姐,让我想起我的桃姐,当然,我不会忘记她的。


PS:叶德娴对人物的拿捏,眼神的琢磨,或牵挂、或欣慰、或娇嗔、或惊恐,所诠释的缓慢的衰老,简直真实细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样一朵奇葩御姐女DIVA真伤不起。许鞍华为什么要启用秦海璐和王馥荔呢?总觉得香港有更好的人选,如果王馥荔换成鲍起静,秦海璐换成《朱丽叶与梁山伯》时代的吴君如,啊,屌爆了。几个可以安插的笑话如“那个名模跟了郭富城”有点小CHEAP。卡卡头好大。

 7 ) 女人七十


这不是一部普罗大众都会真心欢喜的电影。年轻人,无法感同身受人近黄昏的境遇与况味,他们看完午夜场电影会拍拍屁股继续去夜店挥霍掉本就该被消磨的青春;老年人也是不要看这部影片的好,虽然它不煽情、不悲苦,但总归是他们正身陷其中的人生晚景,叶枯叶落,只怕睹之伤凉。这是一部许鞍华拍给中年人看的自省录,家有老人同时自身也渐添白发与皱纹的人最有共鸣。或者是你我,二三十岁,却已是千疮百孔,心底装点满了各式各样精致的叹息。

许鞍华64岁,叶德娴64岁,两个同龄的香港女人如同岁月洗沥后皎洁冲淡的温润白石,一同画出这人世间最殊途同归的离合。连老天王刘德华都刚过完50岁生日。三位主创都不能算作年轻。但我喜欢这部电影,以至可以在其中找到映照,照见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来路与归途,自己的困顿、泅渡与原来我非不快乐。

一。

我比你们都早爱叶德娴十年,在你们才刚刚发现这个电影里满脸暗淡老人斑、满头蓬松白发的女佣换下戏服之后,雍容华贵、容光焕发地接过影后宝座的样子是这么美的时候。1999年,还在上个世纪,我长大的小城有一个地方台,每晚会神奇地同步播放最新的港剧,有一部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叶德娴在其中演了一个全港最伟大的妈妈。

那时候刚念初一,对剧情的理解都不够通透,每天只知道放课后做完作业和母亲一起看。年轻时候叶德娴就好美,眉眼、嘴角、特别是笑起来的样子,与我的母亲竟有七八成相似,便多添一份亲近。这部剧后来成为我最爱的港剧之一,并在日后每次回想起来时,觉得温柔安宁,好似是叶德娴也曾陪伴着我度过少年时光,长成青年一样。前段日子又找出几集「纵横四海」重温,母亲在身后看见,无意间说“咦,我长得有点像她?”,我会心地笑了。母亲记不得曾看过这部剧,但那种熟悉的感觉与温热,永不会褪去。在,无论是叶德娴还是我的母亲,都终究会长成电影里桃姐那般年岁的时候。而影片中,桃姐会把罗杰看过的「南国电影」都悉数整理收藏好,母亲亦给我买过「故事会」这类的“闲书”,当然,给过“福利”之余,也不忘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之类。

这部「纵横四海」还在那一年打败TVB无线,是香港电视史上难得的几次之一。兄弟情仇也好,儿女情长也罢,剧中最精彩值得回味的还是叶德娴扮演的母亲,因未陪伴长子的成长而心怀愧疚,但最爱的我觉得始终是幼子,甚至为了这个逆子而顶替杀人罪、在狱中自尽。这次叶德娴扮演桃姐,相对要比那一次好命,儿子不再是桀骜不驯的陶大宇或泯灭人性的谭耀文,虽然终生无子嗣,但少爷罗杰早已做到了一个儿子最慰藉的善待。

叶德娴的生命线亦是足够称得上传奇,做过主持,出过几张唱片,因不满当时香港唱片制作不认真而封麦,又演戏,拿过大大小小多个电影奖,人到中年逐渐息影,每天清晨四时多起来行山,生活简约规律,更独自轻装上阵去周游世界。前段时间接受「亚视百人」采访时,她还笑称想去南极数星星,又说想做音乐指挥、学踢踏舞和西班牙舞。传闻里说叶德娴为人严苛、性格跋扈,想来那都是对待工作时高要求的认真态度与处事品格,若不是心境的纯粹与豁朗,又怎能演出桃姐温顺的眉眼与仁厚的一生。即使拿到威尼斯影后奖杯,也是当作寻常物摆在家里用来挂帽子,她说,“这是物尽其用。”这样的人生真是愈年长愈充满老小孩才有的大智若愚与知足常乐。

所以阔别大银幕12年之后,叶德娴出演「桃姐」也是一个好的契机,遇到好的导演、合作对手与投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与许鞍华,一个安静内敛,一个活泼生动,两个老女人出席各地首映时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叶德娴有一儿一女但很少往来,与刘德华却多年“母子”成故友,合作多次的谭耀文也是她的“契仔”。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角色的参透和演绎很有裨益,值得时光睽违多年之后,借「桃姐」给叶德娴这一年来多个影后奖杯的深意馈赠。

二。

许鞍华真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名异类。所谓异类,有三处注脚,一是在男性掌握大多数电影话语权的领地,她能代表华语女性导演占得一席天地,二是她是少数仍未被商业化、坚持拍摄小人物日常生活与社会写实电影佳作的良知导演,三是她有妙手,能让旧枝潋滟多年之后再开花,当年的萧芳芳是这样,后来的鲍起静如是,到今天,叶德娴亦然。

也许是身为85后的缘故,对许鞍华曾任1979年至1983年香港电影新浪潮主将的旧闻都是后知后觉。也是因缘喜欢张爱玲,去看「半生缘」的电影版,才知道许鞍华,在看完「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深切喜欢上这个香港女导演,又回过头去找她的「女人四十」「千言万语」「倾城之恋」「客途秋恨」等等来看,这样一度迷恋的姿态只发生过在对她和王家卫身上。

许鞍华不美,又一贯是利落短发加老式眼镜的中性打扮,连导演本人都调侃自嘲“没有女人味”“到现在都嫁不出去”,但就像苏轼曾写给友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自有悠游安详的气度与不动声色的优雅。身拥文学硕士学位,却不跻身上流社会,在电视台拍过一段时间写实剧和纪录片,累积了对香港大街小巷尤其是底层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后来转战大银幕,自然深入“社会写实电影”这一严肃领域。入行30年拍出一系列佳作良品,不仅获得超过12次最佳导演的奖项,更助萧芳芳与叶德娴先后闻名国际,摘得柏林与威尼斯影后桂冠。

但就是这样一个建树丰盛的大导演,报纸杂志章节里都说,她至今单身,无儿无女,甚至买不起房子,只能和母亲租住在香港北角的一隅廉价公寓。传媒的说辞口吻未免太过渲染太悲情化,因为每次现身公众的许鞍华从来都是爽朗的,采访时也总会时不时发出随性乐观的笑声。其实她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她的儿女,从香港电影新浪潮时代开始,“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照与人文关怀的坚定传承”就是她一贯保持的气节。在日渐商业化的华语影坛上,如「桃姐」这样平淡中见深意的香港社会写实电影早已香火渐断。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许鞍华与她的「桃姐」们走得艰难,她们仍不舍弃的坚持也充满了宿命般的孤独,尽管形单影只,但是格外可贵。

不得不说珠玉在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年许鞍华拍这部小成本电影,由于题材有局限,市场小,找投资艰难,多谢嬉笑怒骂不“正经”的王晶仗义掏钱,才没有让一部好电影流失,也让在ATV亚视默默付出多年的鲍起静“大器晚成”地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对鲍起静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对于许鞍华,如果说「天水围的日与夜」是寂静的,没有多少前期宣传,那么「桃姐」是喧嚣的,上映之前早已殊荣无数。“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不同的境遇下,相同的是它们的内核,亦是许鞍华独特个人风格的最终成熟:“去繁求简,返璞归真”。

「桃姐」取材于真实故事,原型是香港嘉禾制片人李恩霖家的女佣。许鞍华秉承「天水围」的这一风格而来,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生老病死,叙述口吻简单、朴实、有节制,对人情冷暖、如何面对人生终别等诸多问题作了最文艺的一次白描,但处处克制的背后却让你看见深蕴“千言万语”的青山碧海,都一并化作水滴,举重若轻又静水流深地隐于这苍茫的人世间。许鞍华拍的是桃姐的晚年,是叶德娴的晚年,是刘德华的晚年,是你我芸芸众生的晚年,也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无房无子的传言再盛嚣尘上,只要有此笔直行走的姿态,便无惧,便无憾。

三。

因为「桃姐」,我对之前感觉平淡的刘德华倒也喜欢起来。老人院里,热情而多事的邻房来问桃姐,罗杰是不是她的儿子。桃姐不知道说什么好,罗杰说,对,干儿子。那是罗杰第一次主动突破主仆关系。还有两人翻看旧照,两人在小饭馆吃饭,他给她夹鱼。后来他带她参加自己拍的电影首映礼,她此生第一次穿珍藏许久的名贵衣服、精心打扮自己赴会,他挽着她的手开心地互称“大美女”“大帅哥”,电影散场后他牵着她走过夜色下静谧安宁的街道,像极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少年张家安与阿妈鲍起静下班后走过的那一段无声而温柔的香港夜路——罗杰给桃姐的晚年画了一幅花好月圆的良景,尽管前途依旧茫茫,尽管终究会有死别生离,但此刻是人性中最美好知足最现世安稳的时刻——这些,都足够让人对生之甘饴饱怀贪恋。

影片中,罗杰并没有能陪在桃姐床边望着她泯然离世,是不敢直面那样的福祉被无常抽离,也是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种种不圆满与有所缺。刘德华回忆梅艳芳走的时候,他在美国,没有赶得上见故人最后一面。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亲人会过世,爱人会分手,朋友会告别,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当还在身边的时候,努力一点,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地表达自己的爱。某一天无论是谁遁入天国,剩下的那一个抬头与星空对望,知道彼此心里都有不灭的念想,也就够了。

「桃姐」的调子是缓慢而无痕的,许多原本深刻的人类感情与生命感悟如清冽的流水,润物细无声一般溶入观者的发肤、骨骼与血肉。会是近几年最好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各路配角亦是分寸拿捏很好,秦沛骗钱去偷欢也不可恨,秦海璐除夕夜留守老人院藏有伤心事,甚至连我小时候最害怕的香港恐怖片专业老婆婆罗兰,都变得耀目华美起来。期盼将来不久可以看到「桃姐」的粤语版,要知道,香港那边的评论说,叶德娴原声配音的桃姐,连喘气儿都是带着戏的。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影片最后回光返照,罗杰又一次出差归来,看到楼上明亮的窗台,是桃姐坐在那里为他守灯。桃姐看到少爷回来才熄灭灯火,蹑手蹑脚地在门后听到他进屋的声音后,安心地去自己的房间睡觉。而今后少爷回到黑暗的家,再也没有那样一个无声的守灯人了。今生今世都不会再拥有。这一幕在往后回想起来最让我动容。在桃姐的人生告别仪式上,罗杰说,能够有桃姐在我们家服务那么久,是一种恩赐。这样的恩赐值得用余生去缅怀。再后来秦海璐说出了观众的心声: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桃姐。一个也会有七十岁的桃姐。

女人一生如花,七十岁是棉花,松软,柔韧,暖人心。许鞍华与叶德娴早已先你我而领悟那即将到来的七十岁。而桃姐也是我们生命之河必经的彼岸,四五十年后我们都会长成她那样,容颜发肤苍老,满面褶皱佝偻。愿彼时仍有人待你如珍似宝,如桃姐一般,即使韶光不再,也不会觉得时光可憎,在有生之年已然无憾。今时今日于我,母亲就是我生命中的桃姐,她给予我以此生,并指引我如何更好地活。惟愿,在母亲七十岁的时候,我也还能与她执手庭院下,一同看朝霞。


PS:叶德娴与鲍起静早年合作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年轻时候的容颜:http://weibo.com/1345391250/y8NIYhiAP

PSS:文中提到叶德娴早年主演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大结局剪辑片段:http://weibo.com/1345391250/y8NGwnr6Q

PSSS:对许多选择一生无儿无女的同志爱人而言,许鞍华的「桃姐」也可以看作是同时拍给他们的自省录,如何勇敢地面对孤独终老。

 短评

溫馨小品,哀而不傷。繼續保持許鞍華一貫輕描淡寫卻笑中有淚的風格,這次把對生命的思索提升到更重要地位,衆明星加盟洗盡鉛華做回自己,水準有保證,值得一看。

7分钟前
  • Philia
  • 力荐

典型许鞍华电影,全片来来去去脱不了《天水围》两部的市井生活调调。和囧瑟夫相对应,叶德娴所饰桃姐,作为少爷家佣人的角色代入,整体如影换型、入木三分,因此本片斩获金马男女双佳,也是毫无问题。可惜是许那刻意缓慢、粉饰紧贴的毛病,自岁月神偷起,到现在还没治愈(纠:神偷不是许的 记错导演了

9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桃姐》好的地方在于,感人而不煽情,电影将更多镜头留给了温暖亲情的生活细节,桃姐的个性刻画很丰满,有现实感,让我想起……电影对待死别没有去刻意强调,结局没有一个预想中的情感爆发点,这让电影显得很有个性不流俗,甚至有些不够商业的感觉,很平静的一种态度。导演许鞍华对整个故事控制的很好

10分钟前
  • 力荐

很多镜头都催泪,不过比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要差一点,或许是《天水围》先入为主,再看同类题材和内容新奇劲过去了。

1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很温情的电影,香港选送的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现场的一个韩国老爷爷对制片方代表说,希望所有美国家庭都可以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亚洲人的亲情~

13分钟前
  • Dude
  • 推荐

静水深流,与海相若。在刘镇伟、马楚成、陈嘉上等急功近利赛着拍烂片时,许鞍华还能奉上如此诚意佳作更显弥足珍贵,还不算香港影人之幸吗。不是不妥协,只是择善固执。叶德娴浑身都是戏,状态与「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极像。

1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国语版,腥,粤语版,嗲

17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桃姐》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失利,可惜,片子代表了华语电影缺失的人情味,朴素的电影观;导演严守情绪的边界,点到即止,大量留白给观众慢慢体察,镜头保持了纪录片式的细腻平实,真切小笑料冲淡了影片的伤感。叶德娴的精细表演唯有同龄萧芳芳可比。许鞍华像一个得道高人感情内敛到平和冲淡。五星。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许鞍华真是记录常人琐事的一等一高手,再平淡无奇的人物,再波澜微细的小情节都能被挖掘出无限的视觉细节与情感留白。几次配乐点都抓得精到,瞬间激发情感震荡。简单生活的影像,过滤出不简单的人格,不简单的电影。4.5星。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妈呀这我外婆,这实实在在的我外婆

2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人老了后好可怕啊!!!!!我不要中风,不要大小便失禁,不要满脸老人斑,不要生活不能自理,不要住老人院啊!!!

30分钟前
  • 伊豆
  • 还行

都说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最是无奈。其实何止英雄与美人,所有人的晚景都是一样的凄凉,只不过鳏寡孤独者凄凉尤甚;人生最苦老病死,而生是老病死的因,所以不生是对的。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对于老龄化问题很犀利,那些母亲节陪父母进电影院的孩子们难免如坐针毡,没多少温情,只有内心的刀绞。片子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只是这一次许鞍华的情感更加普世,不再止局限于香港本土,对内地观众更有亲切感,更何况还有亲切的华子和干妈。也许这也是许导和老母的未来吧,也是你我或者他的。★★★★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人生短,行路难,日向晚,声声慢。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桃姐》的英文片名叫《A Simple Life》,仿佛回首来路,都不过人间一场,平淡是福。上天保佑让别人吃饱了饭的人民。

40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五年之内,应该不会有比「桃姐」更好的华语电影了吧?难忘桃姐的眼神,顺服又硬挣。顺服是对命运,不挑剔,不抱怨,逆来顺受,硬挣是在痛苦窘迫中,保持那份清白尊严。

44分钟前
  • 柏邦妮
  • 力荐

今天在伦敦电影节看了这部电影(全场几乎满座),有笑声也有感动温馨一幕。绝对是本年度华语电影的最佳之一。

45分钟前
  • MR.K.S
  • 力荐

生有时,死有时。好片有时,庸片有时,烂片有时。具体于许鞍华,真没必要对这部电影抱有太高期待,可能这样反而还好。

5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故事其实挺简单…但来的真切平实…没有刻意夸张的镜头…没有臃肿的包装…那种胜似亲情的感情淡淡的却又让人回味…

55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力荐

叶德娴演的真好,表情动作都融入角色当中,包括她时刻恪守仆人身份,与主人之间的距离感。那种鳏寡孤独的落寞想必融入了许鞍华自己的颇多生活体会,也更能打动人。有人看到生死,有人看到温情,有人看到孤独及老无所依,一种生活化的体验,五味杂陈。罗杰和同学吃完卤味给桃姐打电话一幕最击中我。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许鞍华延续了姨妈和天水围叙事节奏感缺失的通病,对老无所依的入微关注却让人动容(可能过于真实,时时让我有出戏的恍惚)。叶德娴对老仆的刻画传神到无可匹敌,相比之下刘德华的角色就更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与叶德娴平稳的分庭抗礼,用徐徐小火炖出相濡以沫的温情,这个金马影帝绝对实至名归。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