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

爱情片意大利2009

主演:蒂尔达·斯文顿,弗拉维奥·帕伦蒂,爱德阿多·加布瑞尔利尼,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皮坡·戴尔波诺,马丽娅·派雅托,黛安·弗雷瑞,瓦里丝·阿卢瓦利亚,Mattia,Zaccaro,Ginevra,Notarbartolo,Giangaleazzo,Visconti,di,Modrone,加布里埃尔·费泽蒂,马里莎·贝伦森,Liliana,Flores,Jimmi,Carlos,Zuniga,Macias,奥诺·斯温顿·伯恩,Martina,Codecasa,克劳迪奥·比西奥,毛里齐奥·科斯坦佐,汤姆·汉克斯,丹

导演:卢卡·瓜达尼诺

 剧照

我是爱 剧照 NO.1我是爱 剧照 NO.2我是爱 剧照 NO.3我是爱 剧照 NO.4我是爱 剧照 NO.5我是爱 剧照 NO.6我是爱 剧照 NO.13我是爱 剧照 NO.14我是爱 剧照 NO.15我是爱 剧照 NO.16我是爱 剧照 NO.17我是爱 剧照 NO.18我是爱 剧照 NO.19我是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5:19

详细剧情

意大利米兰的瑞奇家族靠纺织业致富,在家长的寿宴上,爷爷将企业传给了儿子坦科雷德(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Gabriele Ferzetti 饰)和孙子爱德瓦多(弗拉维奥·帕伦蒂 Flavio Parenti 饰)。坦科雷德的俄国妻子艾玛(蒂尔达·斯维顿 Tilda Swinton 饰)酷爱烹饪。在结识了儿子爱德瓦多的厨师朋友安东尼奥(爱德瓦多·加布瑞尔利尼 Edoardo Gabbriellini 饰)之后,艾玛被安东尼奥高超的烹饪手艺所吸引,情不自禁坠入爱河。不仅如此,艾玛还必须隐瞒她偶然发现女儿伊丽莎白(阿尔芭·洛尔瓦彻Alba Rohrwacher 饰)是同性恋的事实。与此同时,家族的事业也在变迁,尽管爱德瓦多独力反对出售家族企业,却还是无法抵挡资本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并购势在必行。在探讨商务的晚宴上,一个意外打破了艾玛苦心枯守的表面平静,她的灵魂就要破茧而出……  本片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及科罗拉多博尔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长篇影评

 1 ) Contrary of love is inexistence

Pacing and setting reminds me of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Whereas abrupt twist of events build suspense; the mounting tension reached a climax at dinner of the family when truth got revealed. Subtlety of subdued hints along with the impeccable looks of Tilda Swinton add up to a charming picture rarely seen these days.

For we expect with love comes happiness; Luca said "happy is a word that makes people sad". A particularly strong statement was made towards the end when Tilda proclaimed her love to the chef,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for love had dissipated, her husband said "You don't even exist".

 2 ) 简论瓜瓜的三部电影

阴风阵阵其实不是瓜导一贯风格,更算是一部实验片,瓜导除了风靡一时的cmbyn,代表作应该算是“我是爱”,这部片子很体现瓜瓜的个人风格。

碎片化的叙事,真的不是巧合,三部都不连贯,当时cmbyn的时候觉得是可以碎片营造时间流逝感,现在发现其实是瓜导习惯性手法。

讲讲比较喜欢的地方吧。

1.食性色也,艾玛对安东尼的沦陷是那一盘虾,吃虾的镜头很棒,剪出了味觉的刺激,所以我是从吃虾看出奸情的(一见面就看出来这个太厉害了,我不行)

2.艾玛和安东尼在教堂附近的偶遇,这次太清晰了,慌张的追寻和躲避,躲进书店之后往远拉的那个镜头太心机了吧!我还以为是拉到对街的相望!结果突然调转方向,迎头撞上安东尼的脸。

3.结尾,艾玛的离开,逃离,整个屋子里每一个人参与营造的张力,每一个都参与了构造这种这个大房子对艾玛的囚禁。母女对视,女儿流泪的鼓舞,很动人。

其实cmbyn的成功一方面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也是一种必然吧,不算阴风阵阵的实验,单看我是爱,瓜瓜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

 3 ) 我是爱



但凡一部电影遇到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即使剧本本身温吞,也会因这张谜一般面孔的出现而火力十足起来。只有这位银幕女神,才能演出那种一眼便知白色小牛皮下裹着的是烧红的铁的犀利感。如果格蕾丝.凯利被希区柯克形容为“雪山覆盖的火山”的话,那么在主演了这部名叫《我是爱》(Io sono l'amore)的意大利影片后,斯文顿可以被形容为穿着血红鸡尾酒裙的白女巫。

《我是爱》开场就很冻感,本世纪初的米兰,一栋冰雪覆盖下的墨索里尼时代的豪宅,以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情节剧的风格缓缓推出演职员表,在老派拘谨的凝重中,推出了米兰纺织业巨头:莱基家族。女主人艾玛正为堪称服装界李尔王的公公的生日宴会而奔忙着,工整严谨的Jil Sander毛衣和淡色长裤,高效谨慎地维护着一家的秩序,漂浮的眼神和笑容却难以掩饰其疏离旁观者的真实面目。伴随着歌剧《尼克松在中国》中那支名叫《主席的舞蹈》的曲子所散发出来的紧张小快步,某种压抑、强势、山雨欲来的气息,冲着中上阶层森严的社交排场,见缝插针地穿插进来。

艾玛本是俄罗斯艺术商的女儿,纺织业巨头的公子当年娶她为妻,将她带到意大利,给了她艾玛这个名字,从禁锢地而来的她开始了梦想国自由而富裕的生活:分配好家宴宾客座席,陪婆婆逛街解闷,取取干洗衣物,顺便关注一下儿女的成长是她在这个家庭存在的全部意义。她在被冠以艾玛这个名字的同时,便也意味着自我身份的迷失。接下来的情节中规中矩,尽在预测之中,我们猜想她会为身份的迷失而焦虑,迷思和反省,最终通过爆发性的举动寻找救赎。果然不出意料,她在那个生日聚会上邂逅了儿子的朋友,一个叫安东尼的年轻厨师,第一眼就是意味深长的眼神。起初只是侬有情来卿有意的意淫,直到她在圣雷莫,遇见那代表了她的过去的东正教堂,受其吸引向教堂走去时,却不期而遇上代表了未来的安东尼,就此上演干柴烈火的戏码,未来伸出手握住过去,妇人就此决心跳出令她完全迷失的现时。

艾玛的革命性和《情迷翡冷翠》中的意大利亲王夫人不同,一般的中年闲贵妇如亲王夫人一样,固然会为一个年轻而贫困的男子魂牵梦绕一辈子,但是她们坦白:“我现在懒得结合,只有兴趣苟合”,而艾玛有勇气脱下礼服,甩掉高跟鞋,换上一身运动装束,赤着脚,呼着和同乡安娜.卡列尼娜一脉而来的气息,在家人睽睽目光下,飞奔出莱基府。剧终。

当然,一个家庭就此也因个人的革命性选择而承担惨烈代价。至于革命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如华盛顿总统曾说:“宣布独立是一件事,但是实现独立又是另外一件事。”影片嘎然而止于艾玛的出走,因为结局不重要,甚至那个安东尼也不重要。安东尼不是目的,他只是一个手段。重要的是艾玛借安东尼的自然青春和野性,重新有勇气去寻找打开个人身份保险箱的密码,进而遇见保险箱角落里,那个尘封的俄罗斯少女,那个古早的自己。

女性寻求自由和释放这个母题本来并不新鲜,《我是爱》却依然看得活色生香,这完全归功于英国人斯文顿的演绎;法国人Yorick Le Saux用小文艺的手法拍摄出了大欲念;美国人John .Adams歌剧格局的配乐;更别提比利时人Raf Simons设计了整套艾玛的衣橱,让衣裙和女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次极其微妙的对话。此国际团队的无缝合作给予了这个当代故事古典歌剧才有的摄人心魄的舞台张力,用斯文顿自己的话来说,《我是爱》就是“磕了药的威斯康蒂”。

 4 ) 美的像一幅画,标价是自由

富裕的家庭,事业有成,对自己关怀体贴的丈夫,相貌俊朗的儿子,艺术气息的女儿。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标准的贵妇生活模式。可艾玛的生活就像这个家,富丽堂皇的表层下深藏着空洞和寂寞。

无意中看到贝塔写给爱多的信:你是唯一喜欢我本性的人。带出了贝塔喜欢同性的秘密,艾玛与其说是被惊动到不如说是被触动到。女儿喜欢上一个女子并没有给她带来过多的惊恐,也可能是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再一次出现在机场的贝塔身着休闲装搭配清爽的短发,与之前在草坪上回眸的小清新女子判若两人。艾玛默认,甚至并未对贝塔抛下来接机的男友做出任何回应。女儿的出柜点燃了她对追求自我的渴望。

所以她便放任自己对安东尼奥产生了悸动和渴望。我一直在想如果这小子不是一个厨师,这段激情还会被点燃吗?食色性也,在她津津有味品尝那道明虾的时刻,空气中就弥漫着暧昧的气息了。如同她告诉安东尼奥的:不高兴的时候就做那道鱼汤,这是她唯一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俄罗斯人的时刻。

失去爱多之后她毅然决定跟随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追求那片被禁锢已久的天际。那场戏真是过瘾,蒂尔达女神范上身,音乐夜恰到好处。这才是文艺片,彻头彻尾的文艺片。从女主角到情节,从配乐,再到画面,足以叫我这样一个伪文青拜倒。

 5 ) 从《我是爱》看电影解读的六个方向

星期五言:或许有些纯粹艺术无需解读,只需用耳朵眼睛等器官去感受就好了,比如说一幅画,一段音乐…可电影不成,因为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件综合商品,它赖以完成的因素是集创作、经验、科技设备、资金并存的!我们今天暂且撇开那些外部(资金、审核、明星效应等)因素,从电影内部来探讨解读一部电影的方向和可能性。

我们选取的电影为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意大利电影《我是爱》(Io sono l'amore)。之所以选此片,是因为在本人看来:这是一部不解读就无法搞清导演想表达什么的电影(单纯地把它定义成情色、爱情、婚姻类型片是有失偏颇的)。再者,通过对这部电影解读方法的梳理,或许我们能将其运用到更多更广泛的电影解读中去。

当然,解读的入手点还有很多,也因人而异,但电影解读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观影者要达到一定的精力集中,有可能的话看两遍以上,不错过任何一个镜头和台词。我们总不能在对电影缺斤少两的情况下评头论足吧!

好啦,废话少说,我们先来从《我是爱》的故事框架入手——

(注:1、本文需先看片再阅读,否则会严重影响您的思考空间与观影乐趣;2、为便于交流学习,特将视频、种子文件链接发于文末以供下载)

一、在故事框架和电影段落中解读 解读电影的第一步,是在看完电影后对整部电影划分段落以及提炼其故事框架。通俗地将就是我们得知道电影的转折点在哪以及电影讲了个什么事(注意:讲了个什么事跟讲了个什么主题是两个概念)。

我把《我是爱》分成两大段落:

★ 第一段是开端的20分钟。讲的是瑞奇家族(一家纺织企业)的一场家庭聚餐;

★ 第二段是聚餐之后到结局的100分钟。讲的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三角情感纠葛。

(第二段是故事的主体,占80%时长;第一段暂且称为时间超长的开端吧

▲电影开端部分:家庭聚餐

这种划分和总结的依据是显而易见的,导演在两个段落的交接转折处已经交代的再清楚不过了。这个交接点是什么呢?

是“总裁爷爷让孙子去拿两瓶酒来”这个情节点。

在这个情节点之后,三位主角,或者说整个故事的轴心人物同时出现在了画面中。自此,以三位主角为轴心的故事展开了。

好啦,总结提炼出以上两样东西,接下来要干嘛呢?在我看来,要顺着自己疑惑的地方将解读进行下去。

★我的第一疑惑 来自于两大段落(也就是“家族聚餐”和“两男一女的情感故事”)其关联性与逻辑性的相斥——

乍一看,这似乎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至少,开端超长20分钟的家族聚餐戏对之后的情感戏起到了一定的阻力,因为它的拍摄手法是“群戏”式的、散点式的、非主角式的,它让很多观众上来找不到北,甚至连人脸、人名都分不清。它也绝算不上“三人情感戏”的铺垫,反倒让观众更难入之后的戏了。

一句话:两段故事使的劲是反的。 ★ 我的第二疑惑来自三个人(两男一女)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其它两个层面的关系显而易见:一个是妈妈跟儿子的亲情,一个妈妈跟厨师情人之间的恋情。关键问题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到底这个友情有没有“恋情”的概念,这也是解读此片的关键所在。

★我的第三疑惑来自于故事的结尾处。本来这该是一个盖棺定论的悲剧了,试想:儿子死了,家族企业被卖了,母亲悲痛之下离开家族了,够惨了吧!然而,结局处那莫名其妙的三角式的表情对打剪切,以及画外配上的那匪夷所思的激昂的音乐,让看者怎么都悲不下去了,到底导演用意何为?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试图换个方向找解读电影的突破口。

对了,这里还得提醒大家一下,刚才提到的故事结局不太表电影结局,因为电影在出完演员表字幕后,又出现了下面的画面,

结合前面那激昂的电影原声音乐与离开家族的大戏,说实话,我想起了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猿人往天上扔骨头的一幕,以及导演为这一幕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二、从人物关系上解读

给电影里的人物分组比给电影分段落麻烦些。

首先还是因为电影上来20分钟“群戏”式的拍摄手法,让人找不到主观视角和轴心;

其次,这家族的人确实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加起来十个指头都扒拉不过来,更何况那些卷着大舌音的意大利人名了;

再次,这是部典型的反类型艺术片,它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件,行文如同散文,散的让人找不到北。直到电影过半,我们才能隐约看出女主爱上了儿子的朋友,故事主线这才渐于清晰,矛盾冲突这才隐现。

好在导演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痕迹,这些痕迹足以让我们从杂乱的人物关系中划出重点,分出组了。而就在这些重点人物分组里,我们或许能解读出更多的东西来。根据主次,我们做出如下分组:

1、儿子(爱多)、厨师(安东尼奥)、妈妈(艾玛)2、妈妈和爸爸3、妈妈和女儿(贝塔)4、妈妈、奶奶、儿媳(伊娃)

「注意」:这四个分组里都有“妈妈”,因此说“妈妈”是这部戏的第一主角无可厚非;这一分组从上到下其彼此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弱化,戏份也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说儿子、厨师、妈妈三人是故事的主体或轴心也绝不为过。

我们来分别看这四组人物,可以说,导演几乎用最简单朴实的戏份与最直接粗暴的构图阐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 儿子(爱多)、朋友(安东尼奥)、妈妈(艾玛)

上面图片再好不过地阐明了三者的关系——妈妈爱儿子,儿子爱厨师;儿子信任妈妈,妈妈爱厨师(儿子的朋友)

这其中的矛盾冲突与戏剧张力不言而喻。

★妈妈与爸爸

▲这段夫妻戏即便是两人离开了,镜头还要在空镜头下停留数秒,来加强疏离感

这对夫妻间的关系状况以及矛盾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冷漠、疏离、冷淡……这在视觉构图里已经够直白了。 ★妈妈和女儿

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很有意思,两人没什么矛盾冲突,如果真说她们在电影里的关系,我觉得女儿更像是妈妈的一个启蒙者,启的什么蒙呢?我们来看三场戏的递进关系—— 第一场是妈妈意外发现女儿给同性爱恋者的CD后,漫无目的在城市建筑中行走思考;

第二场是女儿跟妈妈袒露自己的情人,并邀请妈妈去尼斯后,妈妈显得很紧张激动,因为那要经过厨师安东尼奥的住处;

第三场是妈妈在女儿的房间内播放那张CD,看着女儿和恋人的照片,镜头一晃,妈妈开心地驱车去见儿子的朋友安东尼奥了。

显然,女儿对妈妈的“出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便是女儿在这部电影中的价值。

★妈妈、奶奶、儿媳(伊娃)

如果你能与结尾那组人物表情剪切对照,会发现这组人物的象征性对整部戏的解读至关重要,没错,这几个女人代表的是瑞奇家族的家属团,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们像花瓶一样附着在这个家族之上。于是,导演专门还给这三个女人设置了一场吃饭戏。

▲通过三人的对话你可以知道奶奶和未婚儿媳属保守型,与妈妈形成明显反差

那么,除去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这些分组以及人物还有没有导演的其它用意及象征意义呢?我们来换个思路,试图用人物性格来对其重新分组,你或许会发现一些意外的事情,来看——

1、爸爸、奶奶、儿媳2、儿子、妈妈3、厨师4、女儿(贝塔)

大家看出来了吗:处在第一组的人因循守旧、在家族里任劳任怨、思想一成不变;处在最后一组的女儿贝塔任性洒脱,生活无拘无束,善于打破陈规;处在中间两组的人(儿子、妈妈、厨师)优柔寡断,左右不定。

按照这种思维琢磨下去,你会发现剧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按照这一“保守、左右不定、洒脱”的级别分类的,具有极强的对称性。这当然不是本人的一面之词,也当然不是巧合,显然,导演在这种“对称性人物分类”下隐藏着爱情之外的主题。

如此看来,这可不单单是部爱情、家庭伦理片,还是一部探讨自由的电影。

说到这,我们似乎还露了一组人物关系,这组人物关系虽显而易见,但却极易被我们忽视,忽视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到底怎么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没错,说的就是儿子爱多与他的朋友安东尼奥之间的关系。

这层关系,如果存在着暧昧(前者对后者)与利用(后者对前者),那导演处理的可以说及其隐晦。那需要我们继续从其它方面找佐证来解读电影。

三、台词、文字解读

台词是更容易被观众忽略的东西,因为好的导演会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隐藏在演员不经意的谈话中,你比如说在妈妈问及儿子和未婚妻的派对搞得怎么样的时候,仆人说了下面这一句话:

- “爱多整晚都跟伊娃黏在一起,他只有在把厨师从厨房拉出来的时候,才会离开伊娃。”

仆人走时又赘上了一句:

“你有看到你儿子的朋友为你送上的美味菜肴吗?”

这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却在观众心里暗示出了一种三角矛盾——儿子惦记着厨师朋友,厨师却在惦记着儿子他妈。

那么,儿子他妈看出儿子对他厨师朋友的“情义”了吗?

不得而知,来看妈妈(艾玛)跟爸爸之间的一段谈话:

- 妈妈:我不认为她会回到古格利特身边,她不爱他。- 爸爸:那是什么意思?

……(这之后两人又转投聊起了儿子和儿子的厨师朋友)

上面这话说的是他们的女儿贝塔。显然,老妈是心知肚明的人(她知道女儿喜欢的是女人),而老爸却是那个被蒙在鼓里傻子。

我个人认为,这段戏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分明是在暗示母亲也不懂儿子的心,也是蒙在鼓里的傻子。我的理由如下:

首先,按照艺术对称性原则,这部电影的故事主体是母亲、儿子、厨师间的感情纠葛,那么其他人以及戏份通常是为主体人物及事件服务的,他们起到的是解释、暗示、陪衬之作用。纵览《我是爱》整部戏,你会发现“女儿贝塔”这一人物的设置,整个就是为主角服务的,她没有任何与三位主角并列抢戏的必要。因此,在拍摄手法上,导演并没有用任何主观视角表现贝塔,也没有过多突出贝塔的个人感情经历,他只选取了那些跟三位主角相关联交叉的部分。

其次,在剧中,导演用数场戏,不止一次提醒我们:爱多有话要跟妈妈说,可妈妈都错过或是没了下文,自然那是因为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个厨师情人,根本顾不上儿子。

再次,这种暗示方法在电影中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1992年的《烈火情人》(Damage),其故事框架、人物遭遇、周边次角对主角起到的提示、暗示、陪衬作用跟《我是爱》异曲同工,简直就是一个剧本模子刻出来的。(甚至两部相差近二十年的电影在电影色调上都是相同的,不知导演有没有向前者致敬的意思)。

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男人是有暧昧关系的,准确的说是儿子对厨师的暧昧。有人会质疑了:如果儿子喜欢厨师,为什么还那么明目张胆地跟厨师袒露自己和未婚妻的关系。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两人社会身份的不对等决定的,显然儿子在厨师面前更自信。

还有人会问了,既然儿子对厨师有暧昧,那厨师不会看不出来吧!可他明明喜欢的是女人嘛,为什么没公然拒绝爱多?这更好解释:因为厨师要巴结这一家人,他寄人篱下。(至于后来厨师陷入跟爱多母亲的爱中,这另当别论)

如此说来的话,三人的行为举止以及在剧中表现出的心理矛盾就完全能说通了。

最后来看一个文字信息,那是爱多从伦敦回来,让女仆代自己把一个留言条交给妈妈,随即他伤心地扑在女仆的怀里哭了起来,

本人稍微懂几句意大利文,勉强辨识出了上面的部分字迹

Io sono l’amore(我是爱)……To Anto(给安东)...

以上只是跟三个主角相关的部分台词和文字,它们当然不能作为断定儿子和厨师关系的绝对论据,但至少,这些台词能让观众对两人的关系产生出一种“暧昧”的遐想。这也便是我们能从台词里解读出的东西。

当然,与解读两人关系类似的其它台词也很多,比如说开端艾玛的另一个儿子说的一句话:

“下雪、祖父的生日、爱多输了比赛,一天发生三件事啊!”

这一看似不经意的讽刺话,一来暗示了家族和爱多最终的悲剧,二来表现出了电影的一大主题(商业、家族对人的禁锢),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抛开这些隐晦的台词,那些纯视觉的东西对电影解读更不容忽视,毕竟,电影是以视觉听觉艺术为首的。

四、性和美食的纯视觉解读

《我是爱》当然可以被称为一部“情色片”片了,原因不在其床戏尺度的大小,而在于“性”在整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及象征性。

在此片中,性场面或者说“床戏”更像是一种博得观众对主角同情与共鸣的手段,它象征着人的本能,相对于伦理道德而立。换言之,你如果站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看,那么妈妈艾玛的行为无疑就是出轨、背叛。而站在自然本性的角度呢,那反倒成了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 我们来看那场“野战”戏:

导演把两个人在野外的激情戏同一组昆虫在植物嬉戏的超广角镜头交叉剪辑到了一起,再加上那巫山云海、阳光普照的大自然景致,简直就是一对亚当与夏娃在交欢。

这是再典型不过的蒙太奇了,导演把性、本能、大自然这三样东西捆绑到了一起。

本人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过:情色电影中的“性”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美食”了。如果说性在此片中起到的是潜意识强加与拉动观众同情共鸣的功效,那么“美食”就是这部电影的媒介与催化剂了。

我们顺着电影的时间线来屡一下那些美食戏——

1、开端安东尼奥第一次进入爱多家,三人见面,他提着一个蛋糕;2、爱多上山与安东尼奥见面聊天,两人吃着后者烹饪的美食(茄子);3、艾玛第一次对儿子的朋友产生好感,是在后厨烹饪一道俄国菜;4、艾玛与厨师间的第一次性暗示,是通过那道诱人的海鲜菜建立的;5、两人在山上做完爱,艾玛为安东尼奥做了那道“鱼汤”菜;……

你会发现,美食几乎贯穿于“三人”的全部!

为什么用美食做催化剂,用性拉动观众共鸣呢,很简单,你可以拒绝出轨,拒绝乱伦,但绝对不能拒绝美食,也绝对掩饰不了生理反应,导演自然是通过美食与性来达到对观众的目的的,并且这种招数屡试不爽。

(顺带一提,最擅长用美食和性在电影里做文章的两个国家,在本人看来,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意大利。刚好这两个国家都是好吃的国家:)

五、其它道具以及道具所涉戏份解读

道具、布景、光以及动物这些道具元素在一部优秀的艺术电影里是不会被浪费掉的,这在《我是爱》里再典型不过了。因此,道具及其所涉戏份的解读对我们理解整部电影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此举一例:

电影里多次出现开关门窗的动作戏,这些戏份由于都具有同样的视觉特点,因此引起了本人的格外注意:

可以看到,门外或窗外的光线景致与屋内色调产生了强烈对比,这些共性当然不是拍摄巧合,是导演精心布置,有意而为之的。那么,这些门窗设置到底意欲何为呢?

电影接近尾声的那场教堂戏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本图为一只想要往教堂窗外飞的鸟

▲艾玛在于丈夫决裂后依然朝教堂门外走去

没错,主角想要打破室内这个枷锁,冲出那道门。在这里,导演通过门窗以及门窗外的强烈光线与室内的瑞奇家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完成了这一隐喻暗示。

如果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也就为迎接电影的结局做好准备了!

六、电影片尾解读

通常,一部商业类型片导演会在结尾告诉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或是结论。而艺术电影导演则会在结尾阐明自己的某些观点,并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我是爱》的结局是这样的:女主艾玛与厨师安东尼奥的私情导致了儿子的意外死亡,女主在悲痛中毅然决定彻底与瑞奇家族断裂,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算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我们前文提到过,导演在结尾处女主逃离的那场戏中,莫名其妙地在众人物间用了三角式的表情对打剪切,以及画外配上了那匪夷所思的激昂的音乐。

我们还提到了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的戏份。这两场戏的相似处在于一个“意识觉醒”的主题。显然这里说的是被束缚在瑞奇家族中的一些人的觉醒,当然,如果你把艾玛当成主角,也可以说那是“女权意识的觉醒”。

总之,母亲艾玛“离开”的那一刻是觉醒、激昂,而非绝望、崩溃。

电影还有一个结尾的结尾,它出现在电影结束出完演员字幕名单后——我们看到一幅犹如水彩画的电影画面——艾玛和安东尼奥两人似乎身居洞穴,相互依存——随后电影彻底结束。

这视觉隐喻分别是在说:两个人最终为了爱情,抛开了世俗,回归了原始本能。

好啦,我们的解读也到此为止吧。以上解读足以证明这部《我是爱》的细致与细腻了,此类电影需要我们细品、慢品、反复品,才会得知它吸引人的地方。

当然吸引只是其一,通过解读此类电影所诱发起的我们的思考过程,更为宝贵!

★ 附《我是爱》资源百度云链接:

//pan.baidu.com/s/1AkWBdAEssItEHWLeb2Y3JQ取码:vqx0(内包含视频文件、种子文件、字幕文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电影是怎样对观众进行意识强加的

再谈电影三宝:性,美食,暴力

谈谈“吃”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推荐」我心目中的十大情色艺术片

关于《蓝白红三部曲》里的那个“秘密通道”

从“新现实主义电影”到意大利百年历史的狂想

 6 ) Tilda,看你万遍不厌烦

寝室停水了,我勒个去。因为没法收拾,头发像鸡窝似的,不能出门,只好宅着,于是边坐下来写一篇日志。更何况咳嗽了好多天了,今天终于有了好转的迹象,不敢轻举妄动,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吧。突然想起来前几天看了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拍的剧情片《我是爱》,很有触动,就把观影后感当做今天的主题吧。

    初识蒂尔达斯文顿是因为《纳尼亚王国》,里面其他的东西譬如狮子、三个黄毛小子和小丫头片子、一系列半人半兽,都被我忽略。唯独爱上了那个不食人间烟火,高贵且冷漠,邪恶且美艳的白女巫。蒂尔达身材颀长,五官十分鲜明,轮廓有点像男生,颇具中性气质但却不失女性的柔美。他绝不像我的另一个大爱—奥黛丽赫本—那样楚楚动人,她所有的是一种让人敬畏的强势女性美。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蒂尔达生于贵族家庭,这便解释了她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的贵族气质的来源。

    再见蒂尔达斯文顿是在皮帅的《本杰明巴顿奇事》里,在剧中,蒂尔达扮演的是一位富商的妻子,她渴望得到爱情却因为生计不得不同一位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后来遇到皮帅,心中的困兽终于得到释放,最后又不得不再次回到囚笼。作为皮帅在剧中的爱情启蒙师,蒂尔达完全拥有了年长的情人(当时蒂尔达的实际年龄确实要大于皮帅)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特质:温柔、关爱、克制、理性。蒂尔达在剧中并不是主角,但是他却发挥出了比主角更耀眼的艺术光辉。她的那种慵懒随意,不加刻意修饰的表演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表演就如同她的平常生活一样,没有波澜起伏大喜大悲,只有平淡自然。这直接导致我在她出场多时才反应过来演员是她的事实,她已经完全腿掉了外表的束缚,以表演的概念而存在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表演最高境界吧。

    蒂尔达大概是受了《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影响,决定将她在这部剧中的富商妻子再度演绎,只是这一次,蒂尔达是主角而且结局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终于回到今天要说的主题,那就是《我是爱》这部意大利剧情片,情节其实很简单,有人评论说《我是爱》就是现代版的《查泰来夫人》,情节也大体相同。但如果说二者就是时间上的差异,鄙人却不敢苟同。DH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说的是缺乏性爱的爵士夫人与园丁媾和最终与情人私奔的故事。而《我是爱》爱说的确是贵妇人艾玛在意大利商贵囚笼里爱的觉醒。如果说二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性与爱的区别。驱动康斯坦斯的是性欲,而驱动艾玛的却是爱情。当然不是说《我是爱》中没有涉及到性爱的主题,但是从拍摄过程来看,《我是爱》选择的主要路径是艾玛心中对爱情的觉醒。剧中在同男主角做爱的时候,艾玛要求男主角叫自己的乳名,说明,复苏的不是艾玛的爱情而是她对自我的重新认可。我们从诸如此类的很多情节中可以看出,艾玛的复苏是从认识到自己,接受过去最原始的自我,转而去寻求爱情的。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贵妇忍受不了私爱的欲望,最终自掘坟墓的现代悲喜剧”。我只能说,发表这个评论的人看问题未免太肤浅,太世俗。艾玛最终选择逃离富贵家庭,与相爱的人厮守,难道是“自掘坟墓”?难道追求自我的释放和解脱是“自掘坟墓”?追寻真爱难道是“自掘坟墓”?我实在不敢认同。不过从这则评论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将放弃物质利益和所谓的“家庭和谐”看作是错误,很少有人从心理上认同艾玛追求自我的做法。这正是导演想要批判的现实,聪明的意大利人将这一道德的说教蕴含在了这一部不温不火,没有过多波澜的生活剧中。

    没想到物质如我的人竟也能说出如上的一些话来,着实让我自己也吃了一惊。这大抵也要归功于蒂尔达神采飞扬的表演,《镜报》说“她的表演太有说服力了”,我很是赞同。不过今天要谈的主题还是电影本身,前文已经对蒂尔达的表演已经做了过于细致的描述,那么接下来就来谈一谈电影的其他闪光点。

    说到《我是爱》这一步银屏佳作,不得不提的是剧中的服装。但提到服装,这里便不得不再提蒂尔达一句:蒂尔达身材淡薄颀长,是天生的衣服架子。于是Jil Sander和Fendi简直借着这部片子搞了个发布会,各种华丽美观的衣服简直应接不暇,再配上诸如Ferragamo,Hermes的配饰,《我是爱》简直就是一场时装饕餮大餐。怪不得造型师会获得奥斯卡提名。低调奢华的服饰暗合了蒂尔达在剧中的社会地位,严肃的剪裁虽然美观但却隐含了“枷锁”这样一个深层次的意义。剧中衣服也是一个很有代表的意向,奢侈而美丽的定制代表上流社会的奢华和无趣,宽松而舒适的棉衣代表着平淡生活的窘迫和温馨。导演其实在暗暗给我们出了一个两难的选择题:你选哪一个:富贵和自由?

    再来说片中比较重口味的性爱镜头。片中蒂尔达大胆露了三点,而我却一点没有感觉出裸露的淫邪。私下里觉得蒂尔达的“露”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因为裸体是人最为原始的状态,如果要表现艾玛对于自身的觉醒,那么裸体的表现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电影版的《查泰来夫人》的性爱镜头味如嚼蜡,那么《我是爱》中对性爱的描写便是秀色可餐,虽然蒂尔达的干瘪身材实在没大的看头,但是导演对于情境的描写使得片中的限制及镜头显得活色生香,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草地上的性爱镜头,表现尤为突出归结起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其一,美丽的意大利乡村风情唤醒了观众对于浪漫性爱的渴求,其二,肉体画面和自然风光的剪接带动了观众的对原始性爱的欲望。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可圈可点,是近几年来爱情主题电影的的上乘之作,主要归功于蒂尔达的生动表演,正如豆瓣的老随所说:“这个片子,没有Tilda Swinton便流于俗套。她单薄的身板上架着的,是王者的气场。”最后,我想说,感谢导演,感谢CCAV和MAV,给了我这么一部美好的电影。

 短评

近乎完美之作,这个年代还能看到这种古典气质的片子太难得了,从摄影、配乐、表演到演员调度,一切太完美了!★★★★★

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如cmbyn之先声预演,通过名字(身份)的迷失与唤回,彰显爱的觉醒与情欲的伸张,不少闪回段落剪辑得恍惚梦幻,如金色漩涡状发髻般令人迷醉(《迷魂记》附身)。意大利光亮通透的阳光下,绿意葱茏中汩汩爱欲的流淌,与万物同步生长,发烫的皮肤闪闪发光,她驱除了孤守空房的落寞,重新跌入乡愁,与女儿凝视的瞬间,眼神中燃烧着少女般的万丈光芒。大宅内运动镜头行云流水,配乐跌宕优美,摄影氤氲美妙,极富古典气息。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个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反向悲催版:一个俄罗斯人在意大利。这个故事教育西方资产阶级,俄罗斯妹不能娶。

12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推荐

斯文頓並不演得怎麼好,風格也並不怎麼圓熟

15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B / 某种程度上说前半部的无重心状态是最好的,而后半部则略为情节剧化。不甚理解最后半小时将儿子的角色功能化的处理。暂且不论人物的自主性完整性,情绪的推进一旦在关键情节上暴露出过分的操纵感对观众而言也是破坏性的。唯一的解释或许还是为了突出暴露于新旧断层中的人的不同结局。而这种矛盾也恰恰挖掘出了爱与传统中某些纯真信仰的微妙关联而非简单的斥力关系。除此之外在视听上的处理堪称昂首阔步流光溢彩了,剪辑看呆的段落尤其多。拍情欲的方法论的确和CMBYN一脉相承,只不过后者的确克制了更多。

1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这部电影评分是困难的,摄影、配乐极其让人称赞,野外做爱那段更是美好。影片也让人觉得像是意大利版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但影片实在太过文艺,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看,不然会觉得故事混乱而又不合常理,但最后五分钟却很震撼,同时也是电影的高潮与升华,演员的表演也都发挥到极致。★★★☆

20分钟前
  • Q。
  • 推荐

很美的电影,为自由,自然而抒发,特细腻抒情。我很喜欢声效上下很大功夫制造的主观感觉还有主观幻想的镜头,Tilda Swinton演技确实不错。

25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不要说快乐,那是个悲伤的词」意大利古典主义的复兴,贯彻以局部见整体的模糊美学,盘根纠缠的人物关系与其间隐喻饱含安排技巧,背负秘密的圣鸟在家族之间来回周旋,看到了欺骗,看到了不甘,也看到了真实,而当秘密泄露瞬间,堕落与飞升只是一念之差。| 记一次微醺的观影体验,同样浪漫。

30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前半小时真是冗长乏味,从58分钟开始此片进入全新境界,后一半的长镜头,心理时空的营造,都是极为出彩的。蒂尔达·斯文顿的表演也入化境。这个故事叫做,“到女人心里的路也有一条是胃”……哈哈

3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美好的激情戏了吧。

37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果然沾染了维斯康堤的蓝血,旧世界全面崩溃,中远镜尤其富华丽神采。本片是艺术电影,除了摄影一流,John Adams的音乐也很上乘,Tilda Swinton的炉火纯青,金发盘髻简直迷魂。影片以感官出发,食色性也,男欢女爱拍得甚美,也拍出家变的震撼。

45分钟前
  • 郑政恒
  • 推荐

从摄影,服装,配乐,到Tilda Swinton 的表演,大气到不能

4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伪情色闷片儿,雷死我也~ 要不是鞋横竖找不到了我早提前退场了!下次我一定把鞋穿严实!

54分钟前
  • vin
  • 较差

配乐大赞,结尾情绪宣泄到爆,已完全影响我对本片的判断。摄影极佳,草地上做爱一场拍的真是美。也想到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很正统的文艺片路数,讲情绪不讲情节,很多人不喜欢也正常。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佩服的是这个故事把人物心里的压抑和苦闷成功的转化成了外在,就好像画湖的人不画水,而去画层层叠叠的雾气,所以结局来的更酣畅淋漓。斯温顿值得一看,但是剪辑和转场稍觉僵硬和刻意。

5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爱是自由的呼吸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审美永远在线的导演太会拍意大利的夏天了,永远都那么慵懒、情欲流动,带着流火的气息。(里面好几首古典乐和CMBYN重合了)Tilda真女神!意大利语居然说得比母语还溜!你就是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因为刘亚仁过来的

1小时前
  • 还行

经济大潮下一个家族企业的大厦摇摇欲坠,暧昧纠葛中一个女人家庭的大楼岌岌可危。大厦将倾,那压抑着的情欲如台灯中的飞蛾、教堂里的白鸽,四处冲撞试图冲出囹圄。她习惯了扮演一个称职的贵妇或母亲,却由着男人将她的鞋跟戒指项链衣饰逐一褪去,在花丛间赤裸着仿若初生,并通过一场意外点燃爱的觉醒。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