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动作片美国2014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伍迪·哈里森,唐纳德·萨瑟兰

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

播放地址

 剧照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2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7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8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19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1:00

详细剧情

凯特尼斯·伊夫狄恩(詹妮弗·劳伦斯 饰),燃烧的女孩,虽然她的家被毁了,可她却活了下来。盖尔(利亚姆·海莫斯沃斯 饰)也逃了出来,凯特尼斯的家人也安全了,皮塔(乔什·哈切森 饰)被国会区抓走了。十三区并不真的存在,出现了反抗,出现了新的领导者,一个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长篇影评

 1 ) 亮点是大表姐

凯特尼斯·伊夫狄恩(詹妮弗·劳伦斯 饰),燃烧的女孩,虽然她的家被毁了,可她却活了下来。盖尔(利亚姆·海莫斯沃斯 饰)也逃了出来,凯特尼斯的家人也安全了,皮塔(乔什·哈切森 饰)被国会区抓走了。十三区并不真的存在,出现了反抗,出现了新的领导者,一个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凯特尼斯从噩梦般的竞技场逃出来是已经设计好的,她是反抗运动的参与者,也是设计好的,而她对此并不知情。十三区从隐蔽处出来了,并计划推翻国会区的统治。似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这项精心策划的行动,而只有凯特尼斯依然蒙在鼓里。
  反抗运动将凯特尼斯卷入了漩涡,她被迫成为棋子,她被迫为许多人的使命负责,不得不肩负起改变帕纳姆国的未来的负责。为了做到这一切,她必须抛却愤怒和不信任,她必须要成为反抗者的嘲笑鸟――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2 )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皮塔身陷敌营之后,身心俱疲的凯特尼斯一直在十三区反抗军的根据地休养。这天反抗军的领袖Coin(我抑制不住地想把这个名字音译成“快银”)派了个擅长游说的黑人来游说凯特尼斯充当反抗军的吉祥物,发点照片什么的出来鼓舞一下士气。接着凯特尼斯又受到了快银大妈的亲切接见,双方就当吉祥物这个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凯特尼斯的基本立场是,不约。

打了两集酱油的锤弟这一次终于熬出了头,堂堂正正的当上了女主角身边的备胎。这天两人在食堂吃饭时,竟看到一直音讯全无的皮塔跟素有派大星版华莱士之美誉的著名新闻主播凯撒在电视上谈笑风生,并劝告各地的反抗军,不要老想着弄个大新闻。刚刚才跟锤弟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的凯特尼斯一看到绯闻男友上了电视,立马跑过去舔屏。在都城被捯饬的人模狗样的皮塔乍一看倒与今年早些时候一位因吃烧饼而噎死的少年英主有几分神似,那位的遗孀也出现在了本片中。

为了能把绯闻男友早点接回身边,凯特尼斯答应快银大妈做吉祥物的事。然后是女主角的保姆艾菲出马帮她打造一个时尚时尚最时尚的造型。前两部里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时装秀环节这次被简化到了仅仅是随便换了身装备。《饥饿游戏》对《大逃杀》的借鉴有目共睹,不过我实在觉得原作者既然对于主角换装这件事这么上心,那么为了获得灵感应该参考的日本流行文化作品不该是《大逃杀》而应该是《圣斗士》或者《美少女战士》。搞定了造型之后,凯特尼斯进摄影棚拍了段充满乡土气息的弱爆了的战争宣传片。

在凯特尼斯的教练黑密曲的建议之下,摄制组决定出去拍外景以增强宣传片的效果。在这里凯特尼斯遇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公吃烧饼英年早逝的可怜女性,她是这次摄制的导演。摄制组首先对D8进行了友好访问。摄制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凯特尼斯在D8拥有很高的人气。可是这一切却被她的老对头斯诺总统看在眼里,并让他大感不快。于是总统派出两架轰炸机到D8去爆吧。接下来就是预告片里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那一幕:弓箭打飞机。女主角和锤弟那个姿势,让我忍不住想给这一段配上音乐:“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依稀往梦似曾见……”那两架本来飞的很高远在两位主角射程之外的飞机,大概是出于好奇,想飞近一点看清楚地上那俩货在摆什么造型,结果中了机智的主角们的诱敌之计,双双被射中下体而坠毁。预告片里打飞机这一段我是看一次笑一次,看正片觉得喜感更强,两个主角夸张的动作与严肃的表情配合得实在太妙了。

由于忠实记录下了凯特尼斯打飞机的英姿,宣传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各区的反抗势力受到其鼓舞,积极行动。都城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凯特尼斯跟锤弟出去打猎郊游晒太阳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的戏份貌似三部都有,我都有点分不清楚这三场戏,甚至怀疑是只拍了一遍然后反复拿出来循环利用。放松完了回到基地,两人看到皮塔又上了电视,含泪奉劝全国各地人民珍惜和平生活,要做~爱不要作战,要约炮不要约架。

宣传片拍摄的第二站是已被总统派人夷为平地的凯特尼斯与锤弟的老家十二区,在这里触景生情的二人接了个看上去很敷衍、似乎意在拖延时间的吻。之后凯特尼斯发行了旋律悦耳但是歌词让人细思极恐的首支单曲《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传唱度极高。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反抗运动继续高涨。

炸水电站是我觉得全片最精彩的一段,视死如归的人们唱着歌,不惧敌人的子弹,前赴后继的冲上去,最终用血肉之躯扑灭了敌人的火舌,并完成了山崩地裂的壮举,带给我视听方面的双重震撼。本片虽然也号称是动作片,但动作戏也就只有打飞机和炸水坝这两段。而打飞机那一段,给人的感觉也就真跟打了个飞机差不多,没劲;只有炸水坝这一段才让人觉得本片还勉强能称得上是部大片。

水电站被炸是反抗军取得的一场重要胜利。这时,皮塔又到电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炸水电站这一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反抗军向总统一方充分展示了黑客技术哪家强,强行把凯特尼斯的单曲插到皮塔的讲话直播里。一直处于被洗脑状态的皮塔被歌声唤醒,在电视上提醒凯特尼斯危险即将到来。

皮塔不顾个人安危发出的警告为反抗军进行人员疏散与安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是关键时刻,凯特尼斯却找不到她妹了,后来发现原来是身为一个猫奴的她妹跑回去找自己的主人了。凯特尼斯本来打算糊这个瞪不起死活眼来的熊孩子的熊脸,可是一看到喵星人,瞬间戾气全消。要我说快银大妈和总统老伯也没什么好争的,两个人都退下,选这只猫当领袖的话,全国十几个区肯定会心甘情愿的用尽一生一世来将它供养。话说凯特尼斯的妹妹长得还是挺好看的,只是我怎么觉得她越长越像另一部青少年读物改编电影的女主角了。

撑过了都城军队的袭击,第二天凯特尼斯等人走出掩体,却看到遍地的白玫瑰。凯特尼斯知道这是斯诺总统对自己发出的威胁,出于恐惧而不敢再继续担任吉祥物的工作,于是暂时由大帅哥芬尼克代行她的职责,录制视频揭露斯诺总统的黑历史。与此同时,锤弟等人潜入都城去营救皮塔以及其他人质。凯特尼斯为了给营救小队争取时间,主动要求与斯诺总统对话。这么明显的缓兵之计自然瞒不过老谋深算的总统,不过他自己也另有打算,本就没想认真阻止锤弟等人的营救计划,索性跟凯特尼斯瞎聊起来,这样也能显得女主角为了救人好像确实出了一份力。

由于敌人放水,皮塔等人被顺利救出。影片的另一个震了我一下的画面出现在这里,就是被折磨的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的乔安娜,她的经历实在让人不敢去想。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芬尼克与他的未婚妻终于团聚。就在凯特尼斯抱着同样的期待,以为皮塔也会这样跟她深情相拥时,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皮塔一见到她,顿时狂性大发,企图将她扼死,还好身旁的人及时上来制止。遭到皮塔突然袭击而受伤失声的凯特尼斯陷入了持续的惊恐与困惑,口不能言的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发问:“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什么仇什么怨,什么仇什么怨……”

除去皮塔的意识被劫持成了丧尸一样的存在这一事实,反抗军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卓有成效。快银大妈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宣告他们的革[哔]事业取得阶段性胜利,听众席里掌声经久不息……

-----------------------------------------------------------------------------------------------------

自从华纳开创了把《哈利波特》大结局拆分成上下两部上映的生(pian)财(qian)之道后,越来越多的电影厂商受到启发而采取了同一战略。本片以及之前的《暮光之城》都是青少年小说改编的,与《哈利波特》算是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采取类似发行策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连专门面向我这种中老年患者…中老年观众的《复仇者》也被带坏了。当然,在外人眼中是骗钱的行为,粉丝却可以把这当成多一次进影院体验的机会,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相安无事。把一个故事分成两部电影来上映收两次电影票钱也没什么,只要电影质量有保证就行。

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质量显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在去年表现良好的第二部拉高了观众的期望值以后,本片不但没能做到更上一层楼,反而比起本系列相对青涩的开山之作都有退步。之前还觉得本系列“前半段时装表演,后半段撕逼大战”的结构设置有些儿戏,然而到了本片却连这种结构都求而不得了,整部电影充斥着鸡毛蒜皮的散乱琐碎感。本片的预告片剪得非常动人心魄,但正片却是另一回事了。如我上面所说,虽然标榜自己是动作片,却压根没多少像样的动作戏,而且还都已经呈现在预告片里了。影片中的大部分时间主角都是在打嘴炮、摆造型,让人提不起兴趣。有人说这就是部两个小时的预告片,对我来说拿它当预告片看还嫌它啰嗦。导演大概是太想保证最后一部的震撼性了,所以拍这部前篇时显得畏首畏尾,生怕这部多拍一点下一部就无话可说了。其实我觉得他还不如踏踏实实该怎么拍怎么拍,拍到哪算哪;至于下一部,如果原著剧情不够了,把给这一部注水的精力省下来,到时候再好好构思些可用的原创段落也不迟。

角色方面,由于本片表现形式单一,连动作戏份都少的可怜(最精彩的一场动作戏还是由群众演员们贡献的,主角们没有表现的机会),角色们除了念台词基本上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也就很难指望他们给观众留下多深刻的印象了。新加入的角色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反抗军领袖Coin,因为大家都是打嘴炮,那么当然嘴炮打得多、打得响的容易出彩。身为一个有远大政治理想和野心的角色,Coin那种具有煽动性且城府极深的形象比较深入人心。本片当中她与斯诺总统、女主角凯特尼斯,可以算是三足鼎立,这三个是最有存在感的角色。除此之外的新老角色基本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无趣。老角色没有承接前作进一步展开,其中戏份大增的锤弟由于皮塔的形象在第二部已经成功树立起来了,他也就很难再在观众心中找到一席之地了,存在感依然弱爆;新角色方面,除了因犀利造型而让观众眼前一亮之外,也没别的了,而且眼前一亮真的就是亮一下就没了。当然我最不满意的还是芬尼克的戏份太少了。我是专门冲着他才对这个系列路人转粉的,还指望着他拳打锤弟、脚踢皮塔,直接当上男一呢,没想到这一部这么不给力。

上面提到了《复仇者》,其实它与《饥饿游戏》这两个看似面向截然不同观众群体的电影系列还是挺有缘的。《复仇者》与《饥饿游戏1》在2012年是前后脚上映的,并双双成为年度话题之作,而且还各自引领了这两年好莱坞商业片的风潮。2012年之后,被拍的最多的题材就是超级英雄和青少年读物改编了。除此之外,两个电影系列都对弓箭这种陪伴人类文明时间最久的工具之一有极深的感情,并把它的威力放大到一种屌爆了的程度。我还记得2012年的国内暑期档,先后上映了《复仇者》《饥饿游戏》《勇敢传说》《画皮2》,当时真是一部电影里要是没有个会射箭的主角,都不好意思上映。本片当中的弓箭打飞机虽然比起复仇者鹰眼一箭射爆浮空母舰的引擎似乎还略逊一筹,但也算是一个很吸引人眼球的看点。不过也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有了威力这么强的爆破性武器了,干嘛一定要做成弓箭这么复古的样子呢,可以尝试换个造型时尚点的武器给凯特尼斯拿来打飞机,比如手榴弹。

 3 ) 十个我不推荐为此片埋单的理由

1. 无聊的政治游戏。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政治作秀哪怕出现在影视作品中都是不堪入目的。

2. 可能是近年来影帝影后最多但最难看的一部商业大片。

3. 手电筒逗猫竟然是本片最具娱乐性的一个情节。

4. 此片又名,战地菜鸟导演养成记。

5. 并没有大表姐的露点镜头。

6. 制作成本不高,大部分取景地疑似在拆那。

7. 观赏此片时周围很可能鼾声四起。除非你也想去影院睡个好觉。

8. 作为一部流水账电影,却时常让你感到水压不够尿不净!

9. 当你忍受了两个小时的煎熬与折磨后,字幕打出“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几个大字的时候你真的觉得有点嘲讽呢。

10. 不忍在大荧幕以这样一种方式见证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晚节不保。

 4 ) 原著党表示很满意

不客气的说,这部电影绝对是我看过的改编小说改编得最好的一部,期待下半部也这么给力!!!

虽然分成上下部被大家吐槽圈钱吐得一塌糊涂,但原著党表示即使每一本小说都拆成上下部来拍我也愿意好吗!!!因为原著真的太好看了,电影已经舍弃了很多细节导致前两部都有些莫名其妙了,之前看第一部的时候我根本就不能理解为毛会有饥饿游戏这玩意儿,莫名其妙出现的矿井爆炸闪回镜头,男主角丢面包喂猪,还有男二和女主角打猎什么的,当时根本不懂啥意思啊,直到强迫症让我看了第二部。。。才发现作者隐藏得好深啊!!!然后我就看了书。。。沦陷!!!作者下了那么大一盘棋你们还嫌多我只嫌不够看好嘛!!!

总之这一部的电影基本上圆满了啊,即使很久没看书已经快忘了剧情,但是看着一部也感觉剧情很连贯啊,硬加进去的炸水坝场面虽然有点过于富有牺牲精神但也是为了影片增加爆点嘛挺好的!!!至于大家吐槽的打飞机——反正现在豆瓣充斥着不吐槽会死星人(吐槽可以提升B格,我没有B格),你们就不能理解一下!!!这是科幻电影!!!弓箭打飞机有什么不对的!!!那前两部还直接把活人投进全息影像建造的竞技场你们怎么不说啊???那些树啊动物全是虚拟的啊~为啥那会儿你们不吐槽啊???这么高的科技水平发明一个能打飞机的弓箭有啥不可能啊???

打飞机那场戏还真的蛮煽情的,医院里众人举手示意的时候眼泪都涌出来了好吗~~~

还有那首《上吊树》旋律真的蛮朗朗上口的,虽然歌词好残忍,可是。。。还是别可是了~~~有些话不能说~

所以其实也没啥好评价的,总之虽然等了两个月才看到,但还是感觉值!!!

 5 ) 饥饿游戏,为了自由

        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看过的改编自小说的影片中最贴近原著的作品。

        《饥饿游戏》原著一共有三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著改变的影片最后一部一定要拆分成两部来上映,好也不好。为了多赚一份票房?也为了能让原著更好的演绎吧。

        始终认为《饥饿游戏》是一部以追求自由为主线的影片,以凯特尼斯为代表的反叛军,不仅要推翻首都的压迫独裁统治,更要追求纯粹的自由——即使没有首都,也不再被任何一任政府压迫,为了自己,为了所有人,去救赎。

        嘲笑鸟(上)为下部的表演做足了铺垫,凯特尼斯称为十三区的精神象征,对首都的斯诺总统宣战,救回了日思夜想的皮塔,但真相到底是什么,是否消灭首都就可以换回永久的和平。人心是最深不可测的课题,战争一触即发,争取自由的道路才刚刚起程。

 6 ) "We are all just pieces, in their games"

-----------内有轻微剧透---------------------------
    似乎豆瓣并没有给The Hunger Games好评,听到各种各样的斥责,《饥饿游戏》似乎已然成为商业大片中的小小败笔。
    虽然向来不是这个系列的粉丝,也从没看过原著,但我似乎觉得这是目前的三部里最棒的一部。“棒”在它的蒙着阴冷的带着痛苦反思的真实和隐喻。虽然表面上,它有一如的华丽的海报和劲头十足的宣传,但那些只是工具——用它们吸引目光,用大部分观众接受的方式,这样它才能生存,它才能生存并有机会让更多人看到它摒去浮华后想要表达的东西。从呈现的方式,技巧的运用,到最最灵魂的演员点睛的表演,整部影片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它是位面露愁情的中年女子,纤瘦而虚渺,用低沉而阴郁的声音隔着潮湿的青色玻璃喃喃自语——“我可以给你看宏大的场面,我可以给你听触动人心的音乐,我可以用电影这门方兴未艾的第七艺术向你更立体地讲述光怪陆离的故事,可是,我现在疑惑而带着湿冷的目光,呆看着一切——我不再想要那么做,不再想要像个冲动的年轻人,在自己开创出来的新天地里骄傲而喧闹地展示一切。”
    披着“商业大片”的大衣,The Huger Games其实有一颗冰冷破碎的心。有人斥责整部电影都被“拍摄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的宣传片”这个水极了的主线贯穿,情节拖沓膨胀,每一次战斗的画面都显得仓促而乏味。但或许,他们本来就没打算着墨于此。——国会区总统精心琢磨着演说的用词、Peeta被迫参与访谈节目的录制、十三区的女总统让Katniss充当“Mocking jay”反抗者的精神领袖、“宣传片工作组”带着Katniss降落在真正的战场,只为了让她流露真情而更好地掀起人们加入十三区的劲头(而一个医院的伤者为此丧命)……这些情节的设置,以及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出来的充满反差和酸楚的真相,都在发着冷飕飕的颤抖的疑惑——我们是如何利用媒介而又如何被媒介所桎梏,权威如何将一切都粉饰成他们希望的那样,如何让一切珍贵的真实都带上强加的动机、它们如何被利用。它让我们看到,那些坚定确凿而理想的信念后,背后藏着的巨大的空洞和悲哀。
    劳伦斯真的当之无愧赋予了Katniss以生命以灵魂。我们看到,她坚韧的战士形象的影子底下其实只是那个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游走、在真情与谎言之间迷失了方向,被现实的苦难折磨到泪已流干的女孩,她颤抖地渴望安宁,害怕地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再去选择信任。她渴望至少能握住真相,而不再是披着温情喊着理想与自由的催人奋进的谎言浸泡。——然而她必须把最后一点希望紧紧地绝望地拥在怀里,她必须勇敢地当那个Mocking Jay。而在她的被拍下来的真情的鼓舞中,我们看到两场反抗——人们念着Katniss的话,唱着她的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两场反抗如此相似,如此单调,如此没有冲击力。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安排这种情节的用意吗?或许它们只是为了表现同一种痛苦的怀疑——它们只是想让观众看到在信念力量的鼓动下,那些英勇举动后的凝泪的辛酸。这并非Katniss 的本意,她看到人们因她的话而献出生命,必已难过到了极点。但是,她无法掌控这发生的一切,就像Birdy唱的那样“We are all just pieces, in their games.”是啊,我们都是棋子,我们的真情都被拿去当作棋子,我们还有什么?我们还能信任什么?到底什么是真的?我们别无所求,我们只想要一点点平静和安宁。
    或许,饥饿游戏正在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方式引导着一种反思——对现代技术与媒介的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使用它们?我们是否被自己创造的新天地束缚压迫?(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们是否面临危机,当一切都必须通过电视画面呈现,当一切真情实感都要被相机记录——我们的内心世界会不会陷入巨大的迷茫与怀疑?那些我们创造的,是不是最终要毁掉我们自己?(当然,由于自己在这一领域其实了解甚少,这一段评论显得苍白无力而糊涂。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的看法。)
    如果The Hunger Games剧组是发自真心地想要引起大家的一点思考(而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很有深意,甚至是为了获得更多票房而故意制造出这种反思的阴冷气氛),那他们的确是勇气可嘉——他们在用一部被予以厚望的大部头作品包裹这样生脆而寒冷的内涵。但我们谁又能判断这一切呢?人是多么主观,我不敢说自己是否赋予了这部影片太多个人的过度解读。但至少,这是我在观影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体会到迷惑与发寒的。在这里稀里糊涂地说一通。


————————————
补充1:
影片中的媒介的用途似乎是如下两个:
1.被权威掌控:镇压暴动/鼓动反抗
2.作为掩护,作为工具,以达到营救人质的目的。
前一个用途有些让人心寒让人怀疑,而后一个用途又似乎带来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

 7 ) 注水的吉祥物

我时常遐想影院配备了快进功能。观看《饥饿游戏3》时,这个念头不断浮上脑海。分作上下集,注定是一则漫长的演练和前奏,整个注水工程之庞大,水量之多,可以从片中水坝被炸一幕得到答案。前阵子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也是注水片,但相较于该片半场政斗、半场武斗的结构,本片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有一种奇异的才华,能将水分均匀渗透进每一个情节细胞,通过拉长几个定格、放慢对白的语速、多一些空镜头和无言的凝视,塞满两个小时的空间。观众即使觉得冗长不堪,也找不出切实的尿点,上厕所那三五分钟里,随时可能上演一场气势汹汹的暴动。本片并没有一部商业大片该有的追求,完成的是过渡之作的基本任务,把前传续集之间的事情说完整,仅此而已。

要说有什么发展,就是把之前处于隐性的人民战争推到了台面上。反抗军与暴虐极权势同水火,民众也被鼓动起来,奋勇捐躯扫荡军警势力。极权政府“国会区”去年还是兵强马壮、固若金汤,今年被人民革命的大潮一冲,顿现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颓势。影片罗列了演讲洗脑,秘密监控,身份符号化的士兵,被驱策的奴役劳作,禁闭和拷打,死亡游戏等,来表现该政权的铁腕统治。但上述都是符号,我们可以在任何一部反乌托邦电影里窥见,拼凑符号无法传达核心精神,亦步亦趋的堆砌只能画出猫来,《饥饿游戏》勾画了反乌托邦的边框,无力捕捉反乌托邦的内韵。考虑到这是青少年电影,有形无神可以原谅,但原作者和编导在故事层面超出了青少年的领域,搭建了一个成人政治、军事的舞台,并让青少年担当扭转乾坤的救世主。要知道,这不是街头争地盘的帮派,而是拥有空军和核武器的政团军队,可供青少年英雄一展所长的,除了秀场,只剩摄影机前。

凯妮丝更多暴露出她的身份本质,就像史蒂夫·罗杰斯在《美国队长》的前半程一样,是一个吉祥物,一个人肉图腾,一个逢场作戏的演员,一个电视传媒打造的虚拟偶像。而她连这一角色也胜任的十分笨拙。女总统劝慰她“最煎熬的事莫过于无能为力的等待”(大意),正是羽翼未丰却要玩高级游戏的青少年的真实心态。青少年有自成一体的小生境和游戏规则,要染指乃至左右成人世界,非得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近年最不中二的《移动迷宫》就是榜样。除非讲的就是谈情说爱、争强好胜那点事,否则青少年除了脸长得嫩,意志,勇气,身手,智慧,经验,哪一样嫩了都玩不转。

而《饥饿游戏》呢,既要宏大叙事,又要树立凯妮丝的主导地位,所有杀戮和揪心,创伤和牺牲,顿时都显得廉价了。凯妮丝的思念和抉择之殇,跟国产青春片用怀孕堕胎体现青春之残酷差别不大,只不过好莱坞工业更懂包装,明白如何稀释刻板。小说可以中断叙述,用数段文字剖析心理,领观众参观角色内心,电影无法照搬。大表姐在同龄人中演技出众,但也难称炉火纯青,无力拯救尴尬的角色设定。此外,本集加强了对大众媒体的表现,双方的来回较量本质是靠媒体争取民心,也是反乌托邦电影常见的母题,比如《V字仇杀队》。然而你来我往的攻防计谋,幼稚的不像话,比《V》是肯定没戏的,连香港片《大事件》那点设局段位也赶不上,徒有高科技外衣。

不是没有亮点,好看如“六壮士”潜入国会区,堪比《纽约大逃亡》蛇眼空降纽约一段,一派萧索的末世气氛,僻静荒凉中孕育惊心动魄,几个主视角镜头也用到了点上。只是这样的好戏实在太少,凯妮丝几乎通篇作壁上观,医院被炸时束手无策,空袭时泯然众人,最大的义举是救猫(的主人);将个体情感放在革命目标之上,讽刺的是此举又迫使更多所爱之人冒险,并为敌方利用;勇气迸发力挽危机,却是中了圈套,使反抗军陷入更大的挫败;至于荧屏亮相带来的正面影响,大部分也出于公关小组和智囊团调教有方。凯妮丝在本片的失当位置,正好点出该系列电影的本质:青少年竭力想插手成人事务,但能力不济,帮不上忙甚至帮倒忙,只好让他们用弓箭干掉轰炸机这样媲美抗日大侠的奇迹之举,勉强求得容身之所,并助推整个故事逻辑的崩塌。

抛开成人视角,对年轻观众来说,青少年电影最大的兴奋点在于营造集体梦幻:青少年能担起成年人的使命,并且比成年人做得更好;而不是把成人降格到他们的水平,陪他们玩一些别扭的游戏。斯诺总统这样身经百战的年迈政客,公开发言应该简洁洗练,命中要害,配合小丫头说些故作高深的矫情格言,就显得滑稽。这两年青少年电影格局越攒越大(不来个反乌托邦都不好意思),严肃指数也呈递增,主角却依旧扭捏作态,实属作茧自缚,玩得好的寥寥无几,跟风炮灰倒是越积越厚。依我看,与其苦大仇深干革命,不如喜笑颜搞无厘头,年轻人的喜怒哀乐有了落脚点,中老年们故作萌态也可以更无节制。《饥饿游戏3》在北美是圣诞档,咱们是春节档,都是合家欢的季节,一个板着脸孔又墨迹小气的伪大片,真的不应景。(文/方聿南)

 8 ) 几个关于Hunger Games 3-1的蛋疼八卦

摘几个有意思的搬运过来 原文见下边链接 更新日期Nov 22 2014
http://www.imdb.com/title/tt1951265/trivia?ref_=tt_trv_trv

According to Liam Hemsworth, Jennifer Lawrence would purposely eat foods with garlic or tuna fish before any kissing scenes between the two.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表示珍妮弗劳伦斯每次吻戏之前都故意吃蒜或者金枪鱼
(大表姐多大仇)

Director Francis Lawrence made Jennifer Lawrence sing the lullaby "the hanging tree" that was also in the book, she stated that it was an awful experience.
珍妮弗劳伦斯表示导演让她唱的那首催眠曲《挂高树》折磨死爹了

Philip Seymour Hoffman, who plays Plutarch Heavensbee, tragically died with one week of filming lef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of his scenes for the final two movies were already filmed, the role was not re-cast, but finish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re-writes.
菲利普霍夫曼在还差一周拍完的时候悲剧地挂了,因为他那部分拍得差不多了,于是干脆改改剧本完事。

Julianne Moore stated that her two children, both fans of the novels, convinced her to sign on for the role of Alma Coin.
朱丽安摩尔表示她的俩原著党孩子让她去演的Alma Coin (就是十三区的那个黄毛大妈总统)


In an attempt to prevent spoilers and keep secrecy, the working title of the project while filming was "Seashore".
为了防止剧透,拍片的时候这片儿名字叫做Seashore
(没懂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有意思,难道是因为seashore=beach≈bitch吗)


后边的就比较没意思了 比如这部片儿是三部里最短的 第一部数字的 之类的
观众们还真是人傻钱多 一天十场场场爆满的感觉 跟着一比Interstellar之类的上座率简直弱爆了

 短评

即便是业界通行做法,但对这种系列电影最后一部分上下的做法还是要摇头:满打满算1小时故事生拉硬拽靠着对话铺垫拉到2小时,全靠配角演技才耐着性子看下去。特效场面差强人意,狮门这1.3亿美元成本怎么花的?都给大表姐片酬了么? #饥饿游戏2建立的好感全没了#

10分钟前
  • davekozg
  • 还行

非常无聊的一部,在这三部中,这部也算是最没劲的了。大量毫无吸引力的对话竟然也能凑满两个小时,整个故事基本没有什么推进,剧情接近于原地踏步。反反复复大概也只说了一件事,就是媒体对大众的影响,不过这早就是前两部就一直在说的东西了。也就只有片尾曲不错了。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感觉像看了一集美剧,还是CW台的。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是有点拖啊而且觉得大表姐飙戏有点浮夸。香港人还要纷纷觉得“这剧情跟香港的现实多么相似”也是醉了,能不能不把自己想那么悲壮。中间大表姐唱那首The Hanging Tree好好听!回家立刻跟歌神上网扒谱来学!

17分钟前
  • 菲以
  • 还行

徒手打飞机,为猫抛生死,瞬间盖大楼

19分钟前
  • 哼哼哈哈哈哈
  • 较差

请改成美剧谢谢...每部隔一年然后让人心痒痒这个事实在太不人道了

22分钟前
  • 思小泡
  • 推荐

这部片的豆瓣评分充分体现了一个娱乐网站的特色:1人云亦云2看脸3跪舔。

26分钟前
  • 制片人
  • 力荐

真心觉得很好看啊~!而且明知道上部会铺垫较多,还期待各种打斗高潮戏岂不是不符合逻辑?看詹妮弗剧中好几个瞬间好似都看到了龙女,还是很感动的。看到最后一个镜头简直太心塞~!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最后一部本身剧情较弱 再加上分上下部这种形式我一直很鄙视 只能三星了

30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没有了愚蠢的奇装异服秀和丛林互K后节奏感都要好了许多,不过形象工程比真枪实弹还重要也是醉了。大表姐展现自己如何不懂表演的那段表演蛮好笑的...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没高潮没大场面,拍得太没诚意

35分钟前
  • 梦回莺啭
  • 还行

就连原著粉都表示。。。全片的铺排尿点过足,更不用说可怜的菲利普成了人肉背景,十三区和国会的对比也不够,不过即使如此本片还是比分歧者好看,足以想象分歧者有多烂。。。

36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就和哈7上一样,要交代的,阴谋的,一堆堆,包括政治不过是互相交替,尔等只是棋子,压抑的氛围里和盖儿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才有点活着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就我觉得第一段13区联盟的时候大表姐出戏了?

38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其实比前两部带游戏的好看,因为游戏真的太假太幼稚了。朱利安摩尔和大表姐单独在餐厅对戏那场真是感慨交集:老娘演了一辈子的好戏,奥斯卡却被你这个小婊砸拿了,还在我面前演,演你个头啊

43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法国11月18日上映。没有2好看,不过jlaw的演技又有长进!还很喜欢elizabeth banks,男演员的表演都比较一般。

46分钟前
  • 西域奇童
  • 推荐

整个饥饿游戏系列感觉就像娜塔莉.多默尔的发型,第一眼看上去酷酷的。可是一直让人家看,年年来一次,最后看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头发绞了,给她补上去。

47分钟前
  • bird
  • 很差

不徐不疾的好好讲了一个召集Mockingjay兼拯救小Peter的故事!挺好的!!但是这点剧情为什么单独拿出来成为一部呢!!!为什么这样圈钱!!为什么小玫瑰在里面是个...导演....醉了!!不开森!!唯一的爆破戏就在预告里了!!不是有钱么!一点都不任性!!哼!!

51分钟前
  • 徐斌
  • 推荐

来,大表姐对着镜头流两滴泪。来,大表姐对着镜头唱首歌。来,大表姐对着麦克风说两句。上集结束。

53分钟前
  • zpldragon
  • 还行

一场基于真人秀的革命,以及如何正确拍摄战争宣传片。年轻人如何认识革命认识战争,如何在成年人的痛苦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多么深刻的青春片啊,而且还蛮好看的啊。怎么评分这么低……

56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我是觉得前两部真拍得还算不错,结果好好一个嘲笑鸟给改得支离破碎,分上下部除了圈钱完全没有别的意义了,Finnick戏份实在太少啊,Joanna也就露了一面依旧酷呆,烂归烂,第八区的戏还是看得我一把鼻涕【。#虽然不想说出这种话但Lorde唱的片尾曲居然蛮好听的#

60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