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两日情

犯罪片法国2007

主演:亚当·戈德堡,朱莉·德尔佩,丹尼尔·布鲁赫

导演:朱莉·德尔佩

播放地址

 剧照

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2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3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4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5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6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3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4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5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6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7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8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19巴黎两日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4 20:22

详细剧情

玛丽安是来自法国的摄影师,她的男朋友杰克是美国的室内设计师,两人在纽约生活了两年,感情逐渐趋于平淡。为了找回失落的激情,两人放下一切去欧洲度假。在享受了完美的旅行,二人感情重新苏醒之后,玛丽安决定转到巴黎看望父母,顺便领回自己的小猫,对巴黎颇有幻想的杰克欣然同意。然而,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随之而来:玛丽安的父母作风大胆,话题百无禁忌;玛丽安的前男友们纷纷出现,一个比一个疯狂……短短两天,杰克对天堂巴黎的幻想破灭,他的美国基因无法接受这一切。最终,玛丽安和杰克不得不坐下来谈谈未来,这次谈话也许是一个艰难的开始,或者仅仅是一个无奈的结束。

 长篇影评

 1 ) I don't know you

与人物过去经历有关的电影中第一反应想到的是那部黑色经典Out Of The Past. 不过那是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蛇蝎女郎的玉石俱焚。
以前虽也爱电影但毕竟涉世不深阅历有限仅只限于看B级片猎奇。看动作片自high。看情色片毁三观。兼看动画片耍激萌。唯有爱情片看得很少。一是会困二是实在提不起兴致。那时我还只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满心想着如何上课睡觉拷贝作业考试作弊。而那时的爱情片于我就像几年前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一般(我讨厌数学)不入法眼。当然伍迪艾伦除外。只不过那时看伍迪也只是冲着啰嗦好玩的台词新颖搞怪的电影语言去的。
经历过一段感情,过了可以喝酒的法定年龄之后才会发现并非所有言情电影都是20岁前校园里的小偷小摸浅尝辄止。也不都是chick flick般的欲望都市师奶杀手。
Delpy,这位女版伍迪艾伦操起老伍迪的招数颇具纽约气质地自己编导演了一部午夜巴黎。早老伍迪5年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间。相伴着一票老友一屋家人一位男友。没有穿越没有夜半钟声没有满嘴的文学史。
一路从威尼斯坐火车到巴黎的两人就如同Marion的情感生活。一路上在她的ex们与ex-to-be们间踟蹰。
如一起生活了两年的Jack最后所言。I don't know you. 早在威尼斯时他就已是个一路不停照相的颇具中国游客特点的相机操作手。而非意在随俗的体验者。他尽管知道巴黎有名的景点但却不了解当地风物美食人文民俗甚至语言上都无法与人沟通。他不了解Marion和她背后的巴黎。而Marion岁会说多门外语却有一双看不全世界认不清生活的双眼。从小任性倔强即使而立之年也只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文化与偏见上的差异体现在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上。两人遇到曾经的男/女友,一个会亲吻ex们的脸颊同时莞尔一笑寒暄两句。一个则会缄口不语擦肩而过"when it's over, it's over."
欧版安全套套不住美国佬高傲的自尊心。几近中年的现实也难以磨灭诗般的少女情怀。
不喜欢结尾毕竟所有结局都已写好。这样的社会中可以坚持相爱两年已是不易。唐突的复合更像是是大龄男女向生活的妥协。



P.S. Marion最后的独白还挺押韵。

“Always the same for me. Break up, break down. Dri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hen another, fuck around to forget the one and only, than after a few months of emptiness, star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it is the one, until that one is gone as well.”

 2 ) break-up break-down drink-up fool-around

很难想象感性才女Julie Delpy从<before sunset>起构思好几年完成的就是这么一部片子.

前一个小时基本在对话中度过但好在笑料不断, 很有Woody Ellen的喋喋不休和Kevin Smith式无厘头的长篇大论风格, 让我很是受用. Julie那个69年睡过Jim Morrison的妈妈, 和热爱绘制淫画并刮花停在人行道上私家车的胖爸爸也都是自然的可爱, 可之后的情节, 从Julie在餐馆遇到某ex后和Adam吵架分开之后就开始变得无聊, 情节也让我感觉突兀起来, <再见列宁>男主角在burger king里的fairy角色更是显得多余, 幸好最后男女主角的卧室谈话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那个Julie Delpy风格, 虽然语言平实, 道理俗套, 但毕竟道出了现代男女的交往结合的实质.

你在一段又一段感情轮回里break-up, break-down, drink-up, fool-around, 直到你累了, 终于遇到一个人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 这话听着无奈, 却也真实.

 3 ) This is love. This is love?

"It always fascinated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When I feel someone is going to leave me, I have a tendency to break up first before I get to hear the whole thing. Here it is. One more, one less. Another wasted love story. I really love this one. When I think that its over, that I’ll never see him again like this… well yes, I’ll bump into him, we’ll meet our new boyfriend and girlfriend, act as if we had never been together, then we’ll slowly think of each other less and less until we forget each other completely. Almost. Always the same for me. Break up, break down. Dru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hen another, fuck around. Forget the one and only. Then after a few months of total emptiness star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and after two years of loneliness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it is the one, until that one is gone as well. There’s a moment in life where you can’t recover anymore from another break-up. And even if this person bugs you sixty percent of the time, well you still can’t live without him. And even if he wakes you up every day by sneezing right in your face, well 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

 4 ) 女版伍迪•艾伦的《玛丽安•霍尔》

倘若是慕着“朱丽•德尔比”和“巴黎”之名才找《巴黎两日情》来看,那你搞不好要被这片子吓得倒退两步。在《爱在黎明破晓时》中,朱丽•德尔比化身为整个欧洲的文艺女神,跟你探讨诗歌、哲学和两性关系,宛如一个萦绕在塞纳河畔旅馆上空的轻盈旧梦;而到了德尔比自编自导的《巴黎两日情》这里,她决定让男主角陷入与一个女权主义文艺女中年腻歪的两性关系中,俩人住在她娘家,吃她爸做的炖小兔子,厕所的墙上长苔藓。

影片开场:德尔比扮演的玛丽安和男友杰克睡倒在摇摇晃晃的卧铺车厢里,“我们交往两年了,两年,真是个奇迹。”他们的欧洲之旅被快速切换的照片草草带过,这些照片大多毫无光彩、傻气十足,典型的“浮光掠影的表象”。职业摄影师玛丽安画外旁白:先强调那些照片均出自杰克这个自以为是的美国佬的手笔,然后她说:“在回纽约之前,我们决定在巴黎度过假期的最后两天,这是我的故乡。”

这样幽默感十足的自嘲和玛丽安的黑框眼镜扮相很容易让人想起伍迪•艾伦,接下来一段《安妮•霍尔》式的对玛丽安童年的闪回更印证了这一点,可不幸的是,“爱情应该像鲨鱼一样勇往直前,但我们手上握着的是条死鱼”,说这句话的也是伍迪•艾伦。

果然,大堆麻烦正在巴黎城里跃跃欲试地排队等候着,其唯一目的就是把这对情侣的关系推向悬崖。首先出场的是,当然,文化差异。我感觉德尔比在这部影片中玩笑得过分了,遇到个什么事情就要揪出来刻薄一下:从法国安全套的尺寸到巴黎艺术家的恶趣味(女性生殖器似乎是他们唯一的灵感来源);从法国人对野生动物的好胃口到满大街的同性恋。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可是,这是巴黎啊!多少人心目中“流动的圣节”,配乐不用手风琴也就罢了,只是那么多浪漫美景不说,专捡些犄角旮旯里的阴暗面来讲,花开遍野这里却是荆棘一株,未免显得小气,况且到了该严肃起来的地方,难免要显得突兀。相比于伍迪•艾伦镜头中入木三分的曼哈顿,更能看到德尔比的局限。

接下来的部分落入了法国爱情片枝枝蔓蔓的窠臼之中,玛丽安的前男友们纷纷出现在她的家里、宴会上、大街上、手机短信里,随之而来的是更猛烈的嫉妒、愤怒、猜疑……随着一个极端自然主义者在麦当劳里放了一把火,他们的关系终于在一堆唧唧歪歪的破事里瓦解了——法国和美国的缺陷在这对情侣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浪漫很简单,但交流不可能,真正的爱情也绝非易事。不过想到伍迪•艾伦的另一句话:“我最糟的一次性经历还不算特别糟糕。”于是释然了。况且,《巴黎两日情》中决不乏真挚和诚恳。

另外,这部影片还可以作为欧洲旅行的反面教材来看,它告诉我们:安排假期行程的时候,永远别考虑老情人的娘家。

 5 ) 瘋狂的法國人

Funny. And crazy.

主線是三十五六歲情場晃蕩多年的美籍男主角與法籍女主角如何處理文化衝突與感情瓶頸。

一起兩年的情侶歐遊回紐約前順道停留巴黎兩天,住在法籍女主角父母家樓上。短短時間,男主角Jack 驚然發現:

她的父母是恐龍,父親摯愛燉兔腦袋,畫展主題是男女性器官。
她曾經有過那麼多男友、隨意與男性調情。
她脾氣如此爆烈…會一言不合即破口開罵。

在巴黎三十小時不到,兩人瀕臨分手。如果兩年前是單純的荷爾蒙發作讓他們在一起,兩年下來,到底認識多少?了解多少?愛得夠嗎?要進入下一個階段還是就此分開各走各路,各自尋覓追逐開展另一段所謂的愛情?

逼入死巷。要逃避,還是要面對?

主線如此,但此戲讓人記憶深刻的是許多幽默諷刺法國人(?)的情節段落。女主角Marion (Julie Delpy)……或說戲中百分之九十的法國人,都很神經。(法國人看了Julie Delpy 這般描寫他們,會笑還是會生氣?)
他們:
1. 隨時隨地隨意調情
2. 沈迷性器官
3. 情緒化;暴躁易怒,為芝麻綠豆事情動輒吵架
4. 甚麼都吃
5. 巴黎沒有水喉匠,水管爆破嗎全屋浸水嗎?消防員也幫不上忙…

關於第四點,中國人也甚麼都吃,看到男主角老美Jack被迫要吞燉兔肉、劉姥姥逛巴黎菜市似的看到乳豬全體掛在架上嚇得臉色發青,蠻好笑的。

Julie Delpy, 拍過奇斯洛夫斯基紅白藍三部曲中的「白」,與Ethan Hawke 拍過Before Sunrise(日出巴黎) 和Before Sunset (日落巴黎)。這次自編自導自演自唱自己剪接,連自家父母都請來軌上兩角,全家總動員為部戲者。有誠意。

較為受不了的是Marion的神經質與聒噪。
同樣以對話主導,Before Sunrise 與Before Sunset 沒有讓人厭悶的段落。
Two Days 有 ── Marion 在Café遇到以前拋棄過自己的前男友,公眾場合大吵大鬧,口出惡言,不顧Jack好言相勸,情緒完全失控,而且事後理直氣壯。偶爾失控在所難免,但她的失控完全無法得到同情。

除此以外,這是一部該看的戲。
笑餐飽,點點思考。

 6 ) 朱莉·德尔佩:“我真的很神经质”

看过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before”三部曲的文艺青年们一定不会忘了里面灵动的女主角朱莉·德尔佩。这次,她向独立报倾诉作为一名女演员和电影制片人,她的恐高、她对死亡的幻想以及她只演她自己写的角色的原因。

朱莉·德尔佩尖叫了一声然后把门栓牢,这个开场对任何采访来说都很特别。“门没有锁,是吗?”她对着一个困惑的公关人员喊道。庆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德尔佩解释道,如果在我们爬上多伦多摩天大楼天台后,门被反锁了,那她会想要跳下去。“这是每个眩晕的人都会有的感受”,她说,“他们想要跳下去,但他们害怕的不是高度,而是跳下去本身。”

她看起来好像是在责怪那些与我们齐腰的玻璃阳台。“如果我不跳,我就不会恐高。但是我要跳的这个决定会让我感到兴奋到要死。不是我想去死,只是,何不让我疯狂这30秒?这时间可足够让我们爬起来和跳下去”

当我试图用赶火车或者过马路这些更危险的例子来合理化她的恐惧时,45岁的她反驳道:“是啊,火车轨道的确也非常的诱人。过马路就不是了,因为大家大多数都会避开你,你不一定死得掉。”她意味深长地顿了一顿,“必死无疑总是很吸引人。”

这出生在巴黎的明星有着让人感到可怕的一面,但是她从未失去光芒,即使在她说了一句像“也许我自杀了我也不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可能会知道是因为我精神有问题,自残,或者我有一把枪,而我只是想知道把它放在我的嘴里是怎样的感觉而已。”

她怀疑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遗传自她的父亲——戏剧导演艾伯特·德尔佩曾爬上巴黎圣母院的塔顶尝试往下跳。只是在跳之前,被他的朋友用石头砸了脑袋而未果。这听起来像她母亲——前卫的剧院演员玛丽·皮莱曾经演过的一场戏。

就像《日出之前》、《日落之前》 和《午夜之前》中的Celine,德尔佩的人生充满了故事和怪事。在1985年,她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她在让·吕克·戈达尔导的《侦探》中露了几下脸,饰演一位聪明的年轻少女。又在1986年莱奥·卡拉克斯的《坏血》中饰演一位脾气不好的女朋友Lise。但是她的雄心壮志比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还要高涨。即使她凭着《蓝白红三部曲之白》的表演赢得全世界的认同时,还是毅然到了纽约去学习电影制作。

她讲故事的能力吸引了林克莱特,因此他指定她出演《日出之前》,并且她还同时收到了续集的编剧邀请。

作为导演,她发现在电影《巴黎两日情》和《纽约两日情》中,她与林克莱特和伍迪·艾伦导演有着共同点。而她的作品——16世纪的历史剧《女伯爵》和家庭剧《天空实验室》为她赢取了少许的国际认同。

观众们喜欢德尔佩像个女版的伍迪·艾伦,能在这有趣的现代故事中主演一个难以捉摸的神经质。而另外,在她的新电影中,她再次担当起了编剧,导演和主演。在《洛洛》(Lolo)中, 她出演Violette。Vilolette是一个40岁的时尚活动组织者,她多年空窗后在法国南部的女生节中遇到了一位看起来很靠谱的男朋友(由丹尼·伯恩饰演)。随着IT人员都转到了巴黎工作,他们俩的感情也因她的捣蛋儿子而越闹越火热。


“我总是说我有很神经质,我是有那么一点忧郁症,”当我提出她和艾伦的相似时她说,“我喜欢有忧郁症的演员。而事实上,我演的角色比我自己本身更为忧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会抽烟,会做错事。我想我向往的是电影中的抽风和神经质的角色,因为我发现他们很有趣并令人愉快。”

她还推翻了过去的老调调。在电影的开篇,Violeette是一个爱开玩笑并誓要钓到男人的女猎人。

“我想去描述两个女人,她们已经到了对生活感到厌倦、愤世嫉俗的地步。她们说脏话,也不鸟别人对她们的评价。这些40多岁的女人会把男人当作商品。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女人是如此直接的想法会让男人感到被冒犯。”

她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书是乔治·巴塔耶的情色小说《眼睛的故事》。“法国人谈论性比任意国家都容易。我们是在一个连资产阶级都会这样做的国家,一切都是透明化的。例如,一个美国的总统有外遇就说明他们的职业生涯结束了。但对于法国总统来说,这只是他职业生涯的开始,除非他强奸了某一位美国人他才会有麻烦。我们有萨德侯爵和其他的作家,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Violeete在她光鲜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然而在家里,她却活得一塌糊涂。“这是我想要有的,当一个人在工作上是如此耀眼的时候,在家却是活得一团糟,”她补充道,“我想有一天,像我这样生活中有点紧张缺乏安全感的人,虽然反社会却取得世俗的成功一定很酷。如果还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这是相当惊人的!”

德尔佩有一个年幼的儿子Leo,是她与前男友——德国电影作曲家Marc Streitenfeld所生。Leo出生于2009年1月,德尔佩对他宠爱有加并萌生了要导一出关于母子的电影的想法。

“就在产后两天,医生和我说‘你知道有一天,你必须要让他走的’,这可把我吓坏了。尽管我清楚知道我父母在我16岁的时候就放我走,并且我19岁的时候搬到了美国。”

她得开始努力营造自己的新角色,因为她演过太多类型化的角色。“这么多年了,我演了很多固定的形象,比如歇斯底里的女性、情绪不稳定的女性、不能胜任电影导演的女性。甚至就在昨天,有一个摄影师在给我和丹尼·伯恩拍照时说:‘我想拍一张导演和(女)演员的合照’,这意味着我被排除在外——就像我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导演。”

写作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让她超越了作为演员和音乐家的职业生涯。在2003年她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并在创作《女伯爵》。自从2007年没有写作后,她也没怎么演戏,除了在《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中的短暂客串。


出演《复仇者联盟》看起来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笑话。“事情是这样的:我正和我的经纪人在谈,说我已经44岁了,可以在超级英雄的电影中饰演一个反派。因为女人一旦过了35岁,通常就会变成一个坏女人。然后第二天他就给我打电话并说
:‘你猜怎么着,漫威刚给我打电话!你一定要演那个角色。’于是我就得到了这个小角色,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演好。”

接下来,她将会出演托德·索伦兹的新电影《腊肠狗》。她说:“这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改变。”

“和他工作真的很有趣,他十分执着。他看事情的角度有点偏执,对细节的追求有点强迫症,这对演员并不总是好的。不过能够作为演员而不是编剧来跟他工作真的很棒。”

文章首发今日看点:http://www.todayfocus.cn/p/5269.html

 7 ) 這個巴黎,Est-ce qu votre Paris? Oui, Je l'aime et vous?

其實不是沖著Julie,也不是因為『before sunset』的關係而買這部片;只是因為巴黎,我最愛的巴黎。

影片裡面因為要拿回貓而回到女友的家 - 巴黎。Jack 從一出機場就整個人不對勁,害怕恐怖襲擊、從不坐公共交通公具,整個人是神經緊繃…那些巴黎的街道、愛搭訕的的士司機、音樂節、古怪的地鐵男、討厭速食食物、搶劫、朋友聚會、巴黎街市…只有是巴黎人,才能拍出這種抽離後再看巴黎的感覺,整個再走馬看花的看人文風情的巴黎。

我相信,喜歡跟不喜歡這部片子的人,應該是一個兩極化。愛它的,會對它的對白拍爛手掌;不愛的,看完後只會覺得,在搞屁。

我剛好是愛的那群人,愛它精警的對白;情侶漫步街頭的感覺;Marion的OS文字,也是很讚!尤其那一段,『在Venice時,我們應該是熱烈擁吻情侶;而事實卻是Jack在Gondola上狂拍42張相片…』那一段我是笑翻了!別忘記,Marion本身就是一名攝影師了。

而Jack 他好像也看到了Marion不一樣的一面;跟的士司機對罵、跟前男友在餐廳對罵…說著法文的巴黎,對Jack的偏頭症益加發作。他對於巴黎人對性的大膽話題,包括Marion的朋友及她的爸媽妹,一樣的難以理解。因為這樣的女友,他突然覺得很陌生。

Jack的角色,在這部戲裡,是一連過的好笑、好好笑、超好笑。但在好笑的背後,我知道人對於陌生環境當中的不安、徬徨;在那兩天裡,他能依賴的,只有他的女友 – Marion。然而,他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又或是他未曾注意到,原來Marion也有這一面。

對於有一段,談及分手後能否成為朋友這點:Jack是堅決不是情人就更不會是朋友,但Marion卻是只要覺得分手的場面弄得好,分手後可以是朋友。男與女的觀點與角度從來都不一樣,在我看來,既然當初能好到走在一起,那就算是分手了,那些你欣賞的,當然不會變,那些讓人傾心的優點依舊沒變,只是你們不再是情侶關係。

在電影中那麼多幕裡,我獨愛他在努力翻查字典,想要知道Matheiu 發了條怎様的sms 給Marion。看他那益發不安的表情,其實你是否也曾像它這樣:懷疑,然後去證明?明知道是不對,卻沒法抑制這股想法,只想知道,他們到底是甚麼關係…

然而更深處卻是讓我看到了一對文化差異的情侶;那些,以為生活中習以為常但卻因為添加了其它人事物,而讓那差異突然明顯起來了。縱然,Jack & Marion兩人都是西方人,已經有如斯大的不同處;更何妨是我們東方跟西方人的結合?對於戀上外國人這種事,就算首當其衝是被外貌或氣質吸引,但相處下來,所有生活細節、態度、處事方式,可能都透露著差別,渡過熱戀期後,問題就會陸續出現。就連劇中,Marion跟Jack在Marion家中,也有種深入地在一起後,就不是單純地在一起,那一定會關係到雙方的家人。我一直以為,外國人其實對親情不太一樣,沒有中國人那套「結婚關係著兩個家庭」,原來世界本是大同。

就像Marion戲中最後說的話:無論結果是分手或再一起,都是一場艱難的磨合。又有誰不想一直處在熱戀期,甜蜜到老。

 8 ) 美国人眼中的法国人

这个星期唯一没有用快进看完的片子. 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着电影或者喜欢的书,杂志来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自己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一个美国人眼里的法国. 的确,在去过巴黎之后,我才觉得那个人人都希望去游览的'浪漫之都',的确是太热闹,太吵了. 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在大街小巷,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 她的存在,她的风格,其实就是因为美丽的建筑,加上mix的文化. 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为那些巴黎特有的建筑,默默的铺上独特的背景. 就像gare du Paris-Nord一样,无论是清晨5点,还是夜晚11点,永远都是熙熙攘攘的人.

影片女主角的男友,一个有才华的室内设计师. 我原以为美国人才是最开放的. 可是自从他到了法国之后,我才发现,他和热情开放自由的法国人相比,简直是内敛了很多. 在看到他去Party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Gay时候的表情,我就偷笑起来. 这不就是法国标榜的liberté么. 法国人以最宽容的态度来包容所有处在法律条款中的人. 支持个性发展. 以至于,有些人到最后,已经走向了众人不能接受的地步. 当然,这些人中一些智商高的,当然就成为了蓬皮杜里边的'大师'. 剩下的,就各自为盟,组成风格不同的小分队.

当然我所关心的只是美国人眼中的法国. 所以忽略了电影中的爱情部分. 而且,我也始终认为电影存在着一个败笔. 我最后也没有看明白那个在美国生长的法国女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喜欢和男人搞暧昧关系的人. 不过,我也相信,恋爱中的男女,大部分的恋爱细节都是相同的. 吵架,分开. 基于长时间的相处,到最后和好时,都不是因为找到了承认错误的勇气,而是发现根本无法适应没有彼此的世界,所以,以往的怨恨,也就因为无法忍受分离,轻而易举地划上句号.

不过,通过电影里边他们和TAXI司机对话,吵架的画面,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个电影,一直在走喜剧路线. 我的房东曾经对我说,只要会说'Bonjour,Merci',就已经很法国了. 所以,在每次女主角摔门下计程车的时候,都会愤愤地说一句'Merci,Au Revoir'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超级搞笑. 以及上车就会跟乘客拉家常的司机们,都是这个影片的亮点,也是对法国人的真实写生.

 短评

I love his sneezing more then anyone else kissing

6分钟前
  • 科华北路街溜子
  • 还行

估计是看不了爱情片了

9分钟前
  • Haru
  • 较差

男女青年的大爱?RIP出来了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看到亚当戈德堡演的美国人一脸受挫的样子心里莫名其妙的好高兴。。。水平比后来的纽约两天差不少,不过也算是德尔佩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监制,全都自己来的的一个好开始。想起来萝卜艾伯特表示,如果女人完全包办一部电影别人会嫌弃她太过强势,傲慢;如果换作男人,那八成会被称赞是新一代的奥逊威尔斯。

15分钟前
  • 兔小姐
  • 还行

朱莉好坏,这样嘲笑美国人……而且还叫他grizzly,哈哈哈(所以这个是拍了续集、反过来嘲笑欧洲人的原因吗?)最后一段关于come and let go的独白倒是挺感人的。不知怎么的就是喜欢这种话痨片欸~

20分钟前
  • Fionn
  • 还行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反驴友电影~赞!

24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美國的健康體制...幾乎給吹簫吹散。」這句不錯

28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能感觉到是部很私人的电影。结尾,女主和男主大吵,听到女主那段自白还挺开心:我比片子里的女主小4岁,可已经破掉了曾经一模一样的愚蠢的行为模式。长大了,真好:P 喜欢从影院出来,一边想着片子,一边在街上溜达的夜。(资料馆)

29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是的我很土没有看过“爱在系列”的一二部当然还有第三部。但是这个片子我是真喜欢。朱莉自编自导自演,男主角是Joey的疯狂室友,他在这里面演神经质的美国男朋友真是再合适不过。没写完。

34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对我来说 此片在适当的时机 适当的出现 给我适当的体悟 同样真实的情感 有着不同的ENDING

37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力荐

先补看这一部。善意的夸张,美欧不同文化下的爱情矛盾。Delpy自己跟自己玩的挺high,虽然拖着一大胡子美国佬,也不影响在巴黎的气氛里如鱼得水,疯疯癫癫。有不少可爱的小桥段,除此以外不疼不痒。

4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不喜欢Julie Delpy,so...私人恩怨况且她在本片里有些太聒噪了

42分钟前
  • tinkerbell
  • 较差

资料馆2013.7.5.7pm 虽然女主角(叙事者)是法国人,但影片还是以美国人(强化塑造出的、且带自我调侃意味)的视角切入的,因此巴黎的一切看起来都疯疯癫癫(女主一家、以及不断遇到的前男友等),而这看起来冲突的美-法-性/爱观的和解,也不过全球化今天的必然,历史必须被接受、能一起笑和闹已很好。

43分钟前
  • xīn
  • 推荐

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两个文化不同而又相爱的人,近似于纪录片的感情纠葛,看得累,却很真实。

44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还行

还是在巴黎,但没有sunrise也没有sunset。这次Julie Delpy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还真的蛮吵的。。。现在想起片里的男猪脚我都兜不住要笑,太喜感太是我的菜了。另外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三毛的荷西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45分钟前
  • [ e c h o ]
  • 推荐

Always the same for me. Break up, break down. Dri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hen another, fuck around to forget the one and only, than after a few months of emptiness, stra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it is the one,

48分钟前
  • j u n
  • 推荐

what a cultural shock!

50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It always fascinated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54分钟前
  • Ying
  • 力荐

美国人VS法国人,彼此又爱又恨。气球果照太搞笑啦啊哈哈。结尾给我的印象是:人到了一定年纪,连分手都分不起了,凑合过吧就╮(╯_╰)╭ 大段大段的背景独白,也算是JD的特色了

55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昨晚在资料馆看,全场笑翻。Julie Delpy的电影尽管都是一个风格,讨论的也都是一个问题,但并不会觉得重复,因为反正爱情这东西本来就是人生一大主题嘛。

57分钟前
  • 容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